第一篇:【精品】有关民族风俗的作文400字
【精品】有关民族风俗的作文400字三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民族风俗的作文400字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民族风俗的作文400字 篇1家乡的>端午节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产生的。今天农历初五,这一天有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它能和家乡的春节、清明、中秋节一样热热闹闹,处处洋溢着人们欢歌笑语,欢度节日的.快乐。
家乡的端午节更加隆重,端午节前几天家家户户就准备迎接它的来临,后几天准备划龙舟庆贺。这天人们买好箬叶、棕、糥米和肉等物品包粽子。今年的端午节更加具有节日气氛,你看现在离节日还有四五天,挨家挨户都在紧锣密鼓地包粽子。原来单调的粽早有了改进,现在有豆沙馅的、板栗馅的、蜜枣馅的真是五花八门,口感好极了。满街都能闻到粽子飘香,真是猴得人直流口水,提前带来节日的气氛。
端午节这天,每家每户早餐桌上都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早点,让你看得眼花缭乱。不
过最不能缺少的是包子、麻圆、粽子、茶蛋和大蒜,这是家乡传统的佳肴。大家欢度在一起,团团圆圆,吃得热热闹闹,津津有味,但对我来说到没有什么新鲜感,因为这些东西我早就吃厌了。听外公说,他们小时候多么盼望节日这一天的到来,因为只有过节才有这样的>幸福生活,平时那有这样好的生活呢?
想想现在,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呀!这真要感谢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我们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有关民族风俗的作文400字 篇2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民情。今天我要跟大家说说苗族的风俗。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
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的风俗是否别具风味?你知道哪些民族风俗,是不是也分享一下?
有关民族风俗的作文400字 篇3内蒙古的风景美食,足以让人魂牵梦绕。
——题记
“甘甜的美酒,醇香的奶茶,让我看不够草原如画……”在众多草原歌曲中,手把肉,羊排,奶豆腐,奶茶,让人垂涎欲滴。放假第一天,我便有幸来到“金陀尼”蒙古风味大营。这才让我这个生活在内蒙古的人第一次感受到了家乡的文化气息。
“金陀尼”蒙古风味大营呈蒙古包状,由白、蓝两色组成,既干净又漂亮。一进门,好客的蒙族姑娘正站在门口向你用蒙语问好。整齐的蒙古袍,高贵的蒙古家具,浓厚的蒙古气息,让人感觉仿佛已置身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别有一番风味。
进了吃饭的屋子,蒙式餐具映入眼帘,画有祥云的银色底盘上整齐的摆放着白色盘子和瓷碗,筷架上搭着筷子,干净整洁,令人舒坦。
过了几分钟,羊汤上来了。一股浓浓的羊膻味扑鼻而来,我拿起勺子在装有羊汤的大锅里翻着,羊肚、羊肝等羊杂混在羊汤里。我吸了吸鼻子,嗯,真香啊!我禁不住大夸其词起来:“还是内蒙古好,有吃的还有喝的,不比别的大城市差!”
细细品味时,服务员又端上来了奶皮子和奶豆腐。这次飘来的可不是羊肉味,而是奶香味。我夹起一块奶豆腐,慢慢地品,慢慢地嚼,慢慢地尝,闭上眼睛,仿佛坐在毡房里,听蒙古族人唱长调,看蒙族舞蹈,赏草原美景,品草原美食。
内蒙古,对于外人来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蓝天,白云,草地,雄鹰,但是,蒙着面纱的内蒙古正向你们款款走来……
第二篇:民族风俗作文
民族风俗作文
民族风俗作文
(一)“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不同的国家喜欢的衣着也是不同的。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韩国人穿的“韩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传统服饰,在当地被称为“着物”,因和服的图案与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又叫“赏花幕”。和服不用纽扣,只用把结的腰带,腰带种类很多,打结方法也不同,广泛使用的是“太鼓结”,就是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一个纸或布做的芯。由于打结很费事,二战后又出现了“改良带”和“文化带”。
“韩袍”是韩国人的传统服装,它的样式适合韩国的气候,和韩国人起坐习惯。女性的韩服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上衣和长裙的颜色,五彩缤纷,有的还加了明艳华丽的锦绣。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色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风情画,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各个国家的独特魅力。
评:内容让人耳目一新,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和服和“韩袍”,抓住服饰的特点进行细致入微地描写,让我们领略了绚丽多姿异国风俗。要是多些传说或作用会使文章锦上添花。
民族风俗作文
(二)说起赛龙舟我想大家都是耳闻目睹过的,你听锣鼓声声,鞭炮齐鸣,划龙舟比赛就快开始了。
小河两旁人山人海围满了观众,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谁输谁赢。龙舟争先恐后的划了出来,3辆龙子实力不分上下,选手们整齐的划着船桨“一二一,一二一”站在船头的是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他拿着手上的鼓锤铿锵有力地敲着,鼓为自己鼓舞士气。
岸上的观察们目不转睛地盯着,一边心急如焚地喊着加油,小河上选手们不一乐乎的划着,他们听着观众们强烈的耐喊声,顿时变得充满了信心,更加迈力的划着,锣鼓声变得越来越响,船桨划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河水被搅得汹涌澎湃飞溅起一朵朵雪白的浪花,河水凶猛地向河岸拍击,选手们越战越勇。就在难解难分之时,蓝队,使劲往前划着,最后一举拿下冠军,其他两队虽然输了但他们并没有气馁,而是用乐观向上的心态向蓝对庆贺。这时鞭炮齐鸣,人声沸腾为冠军颁奖的,时候到了欢呼声呐喊声,鞭炮声是是这次龙舟大赛上最富有动力的的交响曲。
河水平静了下来锣鼓与鞭炮消失影去。刚才热闹的气氛渐渐变淡,隆重的龙舟大赛拉下了围幕。
民族风俗作文
(三)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节日习俗,在慢慢地盛开着,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吸引着我们。当然,藏族这朵“鲜花”,已开地正大、正旺地,其中一朵花瓣,就是藏族的雪顿节。
雪顿节是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节日。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节”。虽然酸奶我们都吃过,但藏族人民却还是把这个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顿节”是藏族人民最快乐的一个日子,在这天人们都在吃酸奶,还在一起比赛呢。瞧,这摆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头,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来到桌子前,每个人都有三十个碗,碗里盛满了酸奶,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喝完这么多酸奶。来参赛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样的人都有。人们来参加比赛并不是为了吃的,而是为了使场景更热闹点,让别人更开心一点。
第三篇:民族风俗作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讲土家族过节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是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然而我很荣幸的当上这个家族中的一员。
土家族是跟着汉族一起过春节的,但是过年的风俗却大不相同。比如说:⒈过年的时候要打糍粑,糍粑打好了,可以在新年当上家常便饭,而汉族却是大鱼大肉(这就是富与贫之间的差距啊!);⒉除夕之夜然大火。每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在吃完团圆饭的前提下然大火。然大火的主要目的就是“祭祖”,希望祖先在阴间的新的一年里开开心心,而汉族却只是简简单单的守岁;⒊大年初一的早晨不能把洗脸水倒掉。因为洗脸水相当去金银财宝,假如倒掉了它,子子孙孙在这一年就会大不幸,而汉族却要在大年初一彻彻底底的打扫一次;⒋在新的一年之前,必须把欠的债还清。俗话说得好嘛“新年有新气象”(这条和汉族差不多)。土家族过年的风俗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如果想知道的话,就来到贵州,来到这个多民族的地方!
藏族的风俗。
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拜佛,迎送宾客等等场合,通常都要献哈达。哈达是一种生丝制品,长短不一,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
敬酒茶: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便会敬酒,一般是青稞酒。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十五度至二十度。敬献客人时,客人须先啜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要掺满,最后再喝干一满杯。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会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懂得礼貌。
打招呼:与藏族人打招呼时,一般在其名字后面加一个“啦”字,以示尊称,行路时,不抢在他人前面,相遇必先礼让。其次,在饮食方面,还有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等规矩。
西双版纳是中国小乘佛教集中之地,因此,傣族的风俗禁忌大多与佛教有关,到西双版纳旅游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遇上傣族群众在祭祀寨神时,千万别进寨子。不能摸小和尚的头。进寺庙参观一定要脱鞋。进了傣族群众家,千万不能窥看主人的卧室,也不能从或堂的三角架上跨过。
蒙古族热情好客,讲究礼貌。他们以蒙古包为中心的待客礼仪,主客之间都要有许多规矩,要分别遵守。
主人迎客要立于门外西侧;要“浅茶满酒”;佳宴是手抓肉或全羊席;送客要送到包外或边界,要扶客人上马,目送客人走出一段后方可返回包房。
人应在包房后下马;勿手持马鞭进入包房;不要踢打牲畜,不得骑马闯入羊群,不得追打猎犬和看家犬;不要称赞主人的孩子和牲畜;未经允许不要进入包房;在包房内不要随便就坐,不能蹲,不能将腿伸向西北方或炉灶,不要吐痰,不要从主人的衣帽、枕头、被褥上跨过;出入包房不要踩踏门栏;不要用烟竿、筷子、剪刀指别人的头部;礼品要成双,送接礼品用双手,忌用单手,更忌左手接礼;告辞时从左侧离开包房,出门后,不应马上上马或上车等。
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
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藏族是信奉喇嘛教的民族,以敬献哈达作为普遍而又尊贵的礼节。敬献动作因客人身分而异:
对尊者,长辈,要举双手过顶;
对平辈,只要双手送到对方手上; 对晚辈则系在他们颈上。
献哈达都必须鞠躬,不得用手接送。
客人来访主人要在门外迎接,对尊、长者要脱帽弯腰45度,见平辈稍微低下就可;敬献奶茶、酥油茶或青稞酒有敬三杯的习俗,客人不可拒绝,喝三杯之间还有许多细微的讲究;送客要让客人走在前,为客人牵马备鞍。
主要禁忌有:不可触摸佛像、佛供、经书、钟鼓、**身躯和佛徒佩带的佛珠,因为都是圣物;男坐左边,女坐右边,不可混坐;家有病人或产妇,不得进入。
藏族是信奉喇嘛教的民族,以敬献哈达作为普遍而又尊贵的礼节。敬献。
维吾尔族待人接物很讲礼貌。路遇长者或宾朋,手按胸部中心,向前倾斜30度;来客,全家出迎,尔后女主人托盘端上茶水敬客;老人吃饭或到别人家做客,要做“都瓦”(一种双手摸脸的祝福)。
维吾尔族的饮食禁忌与伊斯兰教相同。他们忌用单手接送礼物;忌穿短裤、短小衣物外出;睡觉时禁头动脚西,禁四肢平伸仰卧。做客时洗手不可将湿手乱甩;不能在长者就座之前入坐;吃抓饭不要用手乱抓或抓了再放回去;吃剩残物不要乱扔;用餐时不要从餐布或主人面前跨过;不要当着主客的面吐痰、擤鼻涕等。
朝鲜族有热情待客、尊老爱幼的传统。客人进门前,要先干咳一声,或以“在家吗?”向主人示问;脱鞋进门,进门上炕;对长者起立让坐,为长者让路;让客人吃饱吃好;客人吃饱,汤匙应放在桌上,或放在汤碗内;请可、客吃饭,主人要奉陪到底,不在客人之前离席;对稀客、贵客要以酒相待;节日饮食要与邻居分享。
朝鲜族家庭礼节严格,讲究父慈子孝,晚辈敬重长辈。一般老少不同席,老人单独设席;晚辈要待长者用餐后方可举筷,不得在老人面前喝酒抽烟,如无法回避也要转身而饮;对六十岁的老人,全家要举行庆花甲仪式,跪拜敬酒祝寿。
朝鲜族的禁忌有:严禁同宗、表亲通婚;不喜食羊、鸭、鹅及油腻食物,喜食狗肉,尤喜狗肉汤,但婚丧及佳节时禁止杀狗、食狗肉。
海南船形屋,是黎族的一种传统居住房屋。您如果想去屋内参观或想体验当地民俗而住进船形屋,记住一定要尊重黎族风俗。
在船形屋内有禁忌:不得戴草笠进屋,不得在屋内吹口哨,不得在屋内扛锄头„„若是人多生病,家畜不旺,据说是屋场“多阴”“鬼神占地”,便要搬家等等。
在西藏民间,天葬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丧葬形式。对于天葬,民间有许多禁忌,包括禁忌生人观看。
天葬令旅游者充满肃穆、神秘之感。好奇心和探秘感驱使,想见识一番为人之常情,但旅游者应充分认识到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不要到天葬场观看天葬。
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它的各种传说也很多。
春节: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独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右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另一种说法是:
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苗族
苗族这个字眼,相信大家都非常陌生。今天,就让我们去走近它,了解它吧!
苗族大约有740多万人口,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苗族居住地带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在山岭之中,给人一种祥和的气氛。
苗族人认为万物有灵,崇拜自然。他们拥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各种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则迷信鬼神和巫术。苗族人对某些奇特的自然景物认为是灵性的体现,如果遇到,就会对其顶礼参拜。他们大多数人都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极少有人信仰佛教和道教。苗族人还认为世上有鬼神,他们认为鬼有两个种类,一种为善鬼,也就是神,会给人带来幸福、好运。而另一种则是恶鬼,他们认为,死去的人或动物的怨恨化做的恶鬼,会带来霉气、厄运、灾祸。有些地方的苗族人认为盘瓠(一种神犬)或枫树枫木为他们的始祖,把它们当作祖先来崇拜。很有意思吧!
他们的饮食也很有意思。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则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里面包着鲜肉或酸菜,味道极为鲜美。苗族人还爱吃酸、辣味的食物,他们的典型食物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介绍完饮食,就要介绍服饰了。在苗族,不管男女老少,都爱戴银饰。银饰的种类也很多:有银花冠、银牛角、银花带、小银花坠„„
这就是苗族,一个独特的民族,听了我的介绍后,你熟悉它了吗?
德昂人也过泼水节,时间在清明节后的第七天,除了泼水祝福和跳象脚鼓舞等节目与傣族泼水节一致外,德昂族泼水节最具特色的习俗是为长辈洗手洗脚。届时,每家的晚辈年轻人要准备一盆热水,端来放在堂屋中央,把家里的父母等长辈请出来坐在堂上,向他们叩头请罪,请他们原谅晚辈的一年来不孝顺的地方。长辈们也要检讨一年来在为晚辈树立榜样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后,晚辈为长辈洗手洗脚,同时互祝来年在和睦、勤劳的气氛中度过。如果父母去世,兄长、姐姐和嫂嫂、姐夫就成为洗手洗脚的对象。
这个习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待奉母亲,这时,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为儿子送饭,不小心滑了一跤。儿子赶来扶她,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一头撞死在树上。儿子痛悔莫及,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以后就演变为一种习俗。
■ 庆祝方式
德昂族泼水节与傣族的泼水节又相似又不同,多在公历4 月中旬左右举行。临近节日,人们忙着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龙、水桶等泼水工具。老年信徒们齐集佛寺,搭建泼水节时为释迦牟尼雕像洗尘的小屋、架好水龙。水龙是由一根粗木头雕凿而成,长约四五米,彩绘一新,上有槽口。泼水时,姑娘提桶端盆,把吉祥之水倒入槽中,流向小屋的的佛像,为佛洗尘。然后,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手持鲜花,蘸水轻轻地洒向周围的人群,向大家祝福,祝贺新年的开始。这时,人们开始兴奋起来,纷纷互相祝贺新年,年轻人将水桶高高举头顶,将水滴洒在老年人的手上,祝愿人们生活快乐、健康长寿。老人们则伸出双手,将水棒在手中,口念祝词,为年轻人道喜、祝福。这种仪式之后,人们便以象脚鼓为前导,排成长队,拥向泉边、河畔,唱歌、跳舞,互相追逐、泼水。泼水节既是德昂族人民欢度新年的典礼,又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寻找心上人的好时机。德昂族流行一种赠竹篮子,并乘夜深人静串姑娘时,将篮子分别送给自己所中意的姑娘,最漂亮的那只,要送给自己最喜爱的姑娘,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意,试探对方的反应。因此,这时每个姑娘往往都能收到好几个竹篮,然而姑娘究竟钟情于谁呢?这就要看泼水节那天姑娘背的是谁送她的那只竹篮了。到了这一天,姑娘们人人都背上了一个精致美观的竹篮,但究竟是谁的呢?这下可忙坏了小伙子们,他们睁圆双眼,紧盯着姑娘们身上的竹篮,仔细辨认着心上人所背的是否是自己送给她的那只竹篮。对对情人相遇后,便互相尽情地泼水、嬉戏,以表达自己激动、喜悦的心情
第四篇:节日风俗作文400字
节日风俗作文400字
节日风俗作文400字
(一)上海中秋节风俗,有祭月和烧香斗等。祭月时,当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供以月饼、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还供有执着捣药杵站立的玉兔月宫符画。旧以月属阴,祭月时由妇女先拜,男子后拜,也有说是“男人不拜月”的,祭月完毕,一家吃团圆酒、赏月饭等。妇女回娘家暂住的,中秋夜必须返回夫家,因为这是团圆节的缘故。中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妇女们结伴夜游,称为“踏月”。上海小东门外的陆家石桥,桥下面水中荡漾的皎月倒影,与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对照。因此中秋夜游人如织,争相观赏。这“石梁夜月”在上海很有名气,被称作“沪城八景”之一。
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所谓香斗,也有称为斗香的,是由纸扎店制作的,形状四方,上大下小,大的四周各宽约有二尺多。香斗四周糊着纱绢,绘有月宫楼台亭阁等图画,也有的香斗用线香编绕而成,斗中插有纸扎的龙门魁星以及彩色旗旌等装饰。上海中秋节烧香斗的场面,向以南园为最盛。此外,城里城外许多大桥的桥堍都点燃有特制的大型香斗。
节日风俗作文400字
(二)元宵节是我国传统佳节,也是过年的最后一天,正月十五闹花灯,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以吃元宵、逛花市、赏花灯、观礼花、猜灯谜,舞龙舞狮,来寄托对春天最美好的祝福。
我们一家刚吃完团圆饭,爸就说带我去看花灯,我非常的高兴。傍晚,一轮明月已早早的升上了天空。几颗星星顽皮的向我眨眼睛。银白色的月儿随我一起逛花灯。我们一家随着热闹的人群来到花市。我认识的“小鱼儿”被爸爸顶在脖子上,她手里拿着荧光棒,头上带着红牛角,穿着红色的外套。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
街道上,到处都张灯结彩,各式各样的电子花灯,简直叫人目不暇接,随着一阵阵锣鼓喧声,两条蛟龙,在人群中间交叉飞舞。
这时,几声巨响,美丽的礼花接二连三地在空中开放,有的像菊花,有的像六月的雪,有的像满天的星辰,还有的像七彩的花朵。
夜深了,赏花灯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幸福,惬意的神情离开了。
节日风俗作文400字
(三)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又到了,前一天,妈妈就拎了一大堆东西回家,兴致勃勃地说:“煮腊八粥啦!”
只见妈妈先把不易煮烂的米和豆类下锅。等豆软汤红时,再把果仁下锅,并用勺子不断搅动。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浓浓的香味开始从锅沿四溢,飘到了我的鼻子里。“喝粥了。”我迫不及待地端起那香喷喷的美味粥,闻了一下已垂涎三尺了。再轻轻抿一口,黏黏的、稠稠的、甜甜的,味道好极了。我一边喝一边举起大拇指念叨着:“好喝,好喝,真好喝!还是妈妈厨艺高!”妈妈笑了,爸爸也笑了。
很快,一碗粥喝完了,我用小舌头舔着粥碗,心想可不能浪费呀!哎,一不小心我变成了“腊八猫”,又一阵笑声响起。
第五篇:风俗小学作文400字
风俗小学作文400字 篇1
我记忆中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过春节了。按照四川的风俗习惯,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准备了。腊月里人们要挂长长的香肠,鲜鲜的腊肉,真诱人呀!
除夕夜的前几天,我们都要与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那超市里别提有多热闹啦!年货等商品看得人眼花缭乱,到处张灯结彩,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息。我们要买新衣服,买各种食品,还有年画,对联与鞭炮。
快到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吃起那香喷喷的年菜,我们就喝饮料,长辈们喝酒,长辈们还要说:“祝你们天天向上……”我们还要给长辈敬酒!除夕晚上还要看春节联欢会,节目太好看了!到了十二点我们就要放五颜六色的烟花,你能看见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夜空闪耀,你能听见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在预示着新年的来到!
大年初一我们要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到长辈家去拜年。我们的长辈会给我们发压岁钱。大年十五是春节的高潮,我们也叫元宵节,那天有会舞狮子、闹元宵、看花灯,真是热闹非凡!盼呀盼,在每年的盼望中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快乐的春节,我也渐渐长大了。
风俗小学作文400字 篇2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传统文化有刺绣,观灯,武术和剪纸。
其中传统节日中的第一大节日是春节。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 ”,从这天起,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了,热闹起来了,年味也越来越浓了。大街上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到了大年三十,人们贴着春联,门神,对联,还在门上把福字倒着贴,表示福到的意思。出门在外的人都回来了,晚上除夕夜家人们聚在一起,高兴的吃团圆饭,边吃边看新年晚会,当然饭桌上不可缺少的是饺子。大家在一起 还要熬夜,叫守岁。当十二点新年钟声敲响时,人们兴高采烈,欢天喜地的放烟花,迎接新年的`到来。空中燃放的烟花像是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把漆黑的夜晚点亮的像晴天一样,希望他把我们的愿望实现。
第二天大年初一,人们互相拜年,小朋友们最喜欢压岁钱。初二走亲访友,正月十五吃汤圆,预示着春节即将过完。
关于春节的风俗习惯还有很多很多,它既是传统节日,也是传统文化。
老师评语:小作者向读者详细的叙述了春节的有关风俗习惯,语句通顺,望多积累些生词哦!加油!
风俗小学作文400字 篇3
除夕夜是我认为是我见过风俗最有趣的节日。
傍晚,我和我的亲人们坐在客厅的餐桌欢聚一堂。刚刚坐在椅子上,扑鼻而来的香味让我巴不得立刻吃掉桌上美味可口的佳肴。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爸爸妈妈发给我压岁钱时,我便问:“为什么要发压岁钱呢?”妈妈笑了笑,耐心地给我解释,原来是这么回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都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除夕夜的风俗还真有趣埃
风俗小学作文400字 篇4
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一个民族节日,在端午节中我们要干两件事:一是要在端午节包粽子吃;二是要给我们系上五彩绳。你们知道吗?因为古人说:如果端午节这天给小孩子们手腕上系上五彩绳,这样小朋友就不会被虫子咬了。现在让我来给你们讲讲怎样做粽子吧!
首先做好准备工作1、我先帮妈妈买30颗大枣,你知道为什么要买30颗大枣吗?因为我们要做30个粽子。再将洗好的粽子叶拿出来,粽子叶是用芦苇做的,因为它非常结实。妈妈又让我拿出一个大盆出来,我问妈妈用盆做什么呀?妈妈说:包好的粽子放在盆里呀!妈妈将提前泡好的米又用清水洗了两遍,放在那里,这样一切准备工作结束。
然后是包粽子了,我先帮妈妈把粽子叶屡平直,四个有层次的.叠起来,只见妈妈双手捧起叠好的叶子把它们打个筒,然后将糯米放进筒里,再把一颗大枣放上,最后把叶子一折,再扭一下之后用绳将它緾上,这样一个三角棕就包完了。看看妈妈重复着,二个、三个......就包完了,放入锅内开始煮,我已经等不及了,终于闻到了香味,我感谢妈妈做这么好吃的粽子给我!大家端午结也是这样包粽子的吗?
风俗小学作文400字 篇5
说到家乡名吃,我们湖北的油焖大虾那可是一绝呀!
油焖大虾好吃,却不好做,要不怎么说是名品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它是怎么烹制的吧!先把大虾洗净,下锅,然后放入盐、料酒、酱油,尤其是提味的辣椒、花椒,一定要放足;焖一小会儿后再倒入一听啤酒,接着焖。待到香味扑鼻,一盘赚人口水的油焖大虾就可上桌了。
咱先别说味道,光是看这扮相就让人垂涎三尺:枣红色的大虾整齐地排列着,扑鼻的香料和白色的蒜瓣点缀其间,星星点点的绿色小葱末优雅地躺在红彤彤的油汤里,再闻一闻,哇,香!
还愣啥呢?开吃!把虾头和虾身掰开时,红色的油汁立刻就爆了出来,要么流在手上,要么就溅在脸上,好像皮肤也喜欢这美味似的`。当把油焖大虾放进嘴里时,怎一个“爽”字了得。吮吸一口,那感觉就像虾汁在我的舌尖上跳舞,再吮吸一口,那感觉就像一股暖流流进我的身体,渗进我的每一个细胞,全身都麻透了!再夹起一只,剥开虾壳,白里透红的虾肉露了出来,狠狠地一口咬下去,鲜嫩油滑!嚼了一会儿,舌头也被陶醉了。我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大虾一只只滑溜溜地钻进了我肚里。嗯哼,不过瘾,再来一只……
当我风卷残云般地把一大盘油焖大虾消灭后,打个饱嗝,只想说四个字:“超辣超爽!”
风俗小学作文400字 篇6
这年春节,我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家乡与亲人们团聚.因此,在二月十 三日的时候,我们坐汽车回家乡去了。路上,窗外的景色很美,到处一片绿色,当然也有盛开的花朵。我久久陶醉在这窗外的美景中,不知不觉我们就到了。于是,我们一家三口特别想见见乡亲们,因为必定有很多年没有碰面了,所以,大家都想团聚在一起吃顿饭,聊聊天,打打牌…..等等。这些我都不感兴趣,因为这些都全是大人做的事,我是个小孩儿,我当然只想放鞭炮,以及和小朋友们玩耍嬉戏。大家自娱自乐,多有意思呀!
时间过的真快,一眨眼,吃饭的时间来临了,我兴奋到了极点,原因在于我非常饿了。于是把自己变的勤劳起来,使劲帮着爷爷奶奶檫桌子,摆碗,倒饮料,端凳子等一些事情。妈妈看见我今天这样勤劳呢?便大吃一惊。我装着骄傲的样子,心想我就有这么勤劳。于是我们大家做在桌上高举着杯子,祝贺新年的来到。最后等着大家吃饱了饭后,围在电视机跟前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每当看到一个精彩的.节目,我们所有人都使劲拍手鼓掌,嘴里大声喊着:“好!好!”屋子里真热闹啊!一大家人团聚在一起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开心。
我偷偷溜出门去,眼看着正在下雨的场景,这外面好安静。草坪上仍然有盛开的花朵,雨水滴在了花瓣上,正在悠然的摇曳着花枝。
风俗小学作文400字 篇7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王安石说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年的`春节都表示新年初始,同时又代表长大了一岁。
在远古时候,“年”常常侵扰人们,惶惶不可终日,但人们还是想到了好主意——门贴大红纸、放鞭炮,果然赶走了“年”。
春节习俗数不胜数,比如贴春联、守岁、放鞭炮……。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放鞭炮。每年春节,当外面的第一声炮仗打响起,我就赶紧约上小伙伴下去玩。
一来到步行街,天上、地下、各种烟花满天飞,有冲天炮、飞天陀螺炮、甩炮……数不胜数,我们点燃蜡烛,把鞭炮点燃,只听“呲”的一声,烟花喷出绚丽多彩的火花,有红色、黄色、绿色……相互变换,非常美丽。还有电光花,既像星星在空中飘舞,又像银杏树上的叶子回到树妈妈的脚下。我们用它来烧小盒子,慢慢地,这些盒子也都被电光棒烧成了灰烬,这也是我们最喜欢做的事之一。多么开心,多么愉悦啊!
春节时,广场上人山人海,春节多么美好,我喜欢春节!
风俗小学作文400字 篇8
不知不觉,大年已经到了。小区里的每家每户都贴上了漂亮的春联和窗花。除了贴春联这个习俗还有很多其他的习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这些习俗吧!
在贴福字时,爸爸把门上所有的“福”字都贴倒了,我对爸爸说:“爸爸,你的‘福’字贴倒了,赶紧把它们撕下来重贴。”爸爸说:“你以前不知道,现在爸爸告诉你吧!‘福’代表福运和福气,贴‘福’是民间传统习俗。把‘福’倒过来是指幸福已到、福气已到。”听了爸爸的介绍,我才知道为什么要将“福”字倒过来贴了,我恍然大悟。
还有为什么过年要放鞭炮呢?传说,年是只凶猛的大怪兽,会吃人的.牲口,它循环365天就会出来一次,人们十分惧怕,但是它怕光和响声,因此人们就燃放很多带光的鞭炮来驱赶它们。为了确保安全人们还会在这一天做一顿丰盛的团圆饭,吃完静等12点,开始大量燃放鞭炮,放鞭炮击退年兽,年兽被赶跑了,人们就安全了,又有一个新的开始。所以十二点就有了守岁的习俗。
这就是春节习俗。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其他的习俗,比如吃饺子,包春卷,看花灯等等。为了体验更多的春节习俗,我们大年初五还去杨柳湖去看了花灯,有各式各样的花灯:财神爷爷、鲤鱼跳龙门、秦淮八艳、十二生肖、深海明珠......让我大饱眼福。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春节里用心体会春节习俗,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风俗小学作文400字 篇9
粽子,是在端午节一定要吃的食物。据传,在端午节那一天,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屈原投江自杀。人民为了不让江底的鲛鱼啃噬屈原的尸体,纷纷往江中投放粽子。
在家乡,包粽子这个风俗在端午节时尤为盛行,可以说是家家都在吃的食品。它用糯米制成,三角形、长方形都有,中间加入蜜枣,也有加肉馅的,最后用粽叶包起来。
儿时的端午节,在家乡温馨的祖宅里,最难忘的是一家人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奶奶会教全家人包粽子。她先用水把粽叶洗干净,然后把糯米一勺一勺放进粽叶里铺平,再放入一颗蜜枣,接着放入糯米直到把蜜枣给盖住,最后把粽子裹起来用草或者绳子扎紧。
我们也跟着一起包,小手上、衣服上,还有地上到处都是撒掉的糯米。因为力气不够跟经验不足,包出来的粽子有的像三角形,有的尖尖的,有的`扁扁的,还有的都露馅了!我们看着那些包得不好看的粽子笑,奶奶看着我们笑。这包进去的,是我们的笑声,是我们美好的回忆;这包进去的是甜馅,是甜甜的心,也是大人们对我们的关怀和对我们的耐心。
粽子一个个被放进了水里,过了一会,这一个个翠绿色的粽子就漂浮在沸腾的水花里了,老远就闻到了粽子的香味,真叫人馋!我们这些小孩子迫不及待的去尝了一口,哇好烫好烫,把舌头都烫坏了,果然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我的家乡的风俗啊!我们自己包的粽子,凝聚了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