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姓名
评分
学号
同组人
指导老师
实验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名称
开课实验室
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得
掌握薄层色谱得基本原理及其在有机物分离中得应用、二、实验原理
有机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吸附剂得吸附能力不同, 当展开剂流经吸附剂时, 有机物各组分会发生 无数次吸附与解吸过程, 吸附力弱得组分随 流动相迅速向前, 而吸附力弱得组分则滞后, 由于各组分不同得移动速度而使得她们得以分离。物质被分离后在图谱上得位置 置, 常用比移值 R f 表示、三、实验仪器与药品5。
0c m×15 5。0 0 cm m 硅胶层析板两块, , 卧式层析槽一个, , 点样用毛细管。
四、物理常数
名称
分子量
熔点/ / ℃
沸点/ / ℃
折光率/n n20 0
比重
颜色与形态
溶解度
甲基橙
7、330 未确定。
1。626 66。2032 2 橙红色 鳞状晶体或粉末
微 溶 于水 水, 较易溶 于 热水 水, 不溶于乙醇
荧光黄
332。31
定 未确定 未确定
未确定
-—— 橙红色结晶粉末
不 溶 于水 水 , 乙 乙醚 醚, 氯仿苯 与苯,溶 溶于碱液。
五、仪器装置图
“浸有层析板得层析槽”图
1--层析缸 ,2 — 薄层板 ,3 -展开剂饱与蒸汽 ,4 — 层析液
六、实验步骤
(1))薄层板得制备: :
称取2 ~5 g层析用硅胶, , 加适量水调成糊状, , 等石膏开始固化时, , 再加少许水, , 调成匀浆, ,平均摊在两块 5 5、0×1 5c m得层析玻璃板上, ,。
再轻敲使其涂布均匀。((!
老师代做!))
固化后, ,经 经 1 1 05 5 ℃烘烤活化 0、5 5 h, 贮于干燥器内备用、(2)点样。
在层析板下端2、0cm 处,(用铅笔轻化一起始线, 并在点样出用铅笔作一记号为原点、)取毛细管, 分别蘸取偶氮苯、偶氮苯与苏丹红混合液, 点于原点上(注意点样用得毛细管不能混用, 毛细管不能将薄层板表面弄破,在 样品斑点直径在 1 ~2mm 为宜!斑点间为 距为 1cm)
(3)定位及定性分析
用铅笔将各斑点框出, , 并找出斑点中心, , 用小尺量出各斑点到原点得距离与溶剂前沿到起始线得距离, , 然后计算各样品得比移值并定性确定混合物中各物质名称。
纯染料
混合染料2
甲基橙
荧光黄
甲基橙
荧光黄
混合液
斑点移动距离a(cm))
溶剂移动距离b((cm))
R f
实验注意事项1、铺板时一定要铺匀, , 特别就是边、角部分, , 晾干时要放在平整得地方、2、点样时点要细, , 直径不要大于 2m m, , 间隔 0 0。5 5 cm m 以上, , 浓度不可过大, , 以免出现拖尾、混杂现象。3、展 开用得烧杯要洗净烘干, , 放入板之前, , 要先加展开剂, , 盖上表面皿, ,、让烧杯内形成一定得蒸气压、点样得一端要浸入展开剂0、m 5cm 以上, ,但展开剂不可没过样品原点、当展开剂上升到距上端 0.5--1m cm 时要及时将板取出, , 用铅笔标示出展开剂前沿得位置。
讨论: :
七、思考题
第二篇:薄层色谱法验证方案
白术薄层鉴别方法验证方案
一、试液的配制
1、重现性 取相同的供试品、对照药材溶液,由两名检验员同时做,做薄层鉴别实验,由色谱图实验结果,验证其重现性。
2、专属性 取相同的供试品、对照药材溶液,利用正己烷试剂作为空白溶液,做薄层鉴别实验,由薄层色谱图结果,验证其专属性。
3、耐用性 按1、2方法下做薄层色谱实验,分别点样于青岛海洋化工厂分厂、烟台大学生物科技与工程研究所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由薄层色谱图结果,验证其耐用性。
白附子薄层鉴别方法验证方案
一、试液的配制
1、重现性 取相同的供试品、对照药材溶液、对照品溶液,由两名检验员同时做,做薄层鉴别实验,由色谱图实验结果,验证其重现性。
2、专属性 取相同的供试品、对照药材溶液、对照品溶液,利用丙酮试剂作为空白溶液,做薄层鉴别实验,由薄层色谱图结果,验证其专属性。
3、耐用性 按1、2方法下做薄层色谱实验,分别点样于青岛海洋化工厂分厂、烟台大学生物科技与工程研究所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由薄层色谱图结果,验证其耐用性。
五味子薄层鉴别方法验证方案
一、试液的配制
1、重现性 取相同的供试品、对照药材溶液、对照品溶液,由两名检验员同时做,做薄层鉴别实验,由色谱图实验结果,验证其重现性。
2、专属性 取相同的供试品、对照药材溶液、对照品溶液,利用三氯甲烷试剂作为空白溶液,做薄层鉴别实验,由薄层色谱图结果,验证其专属性。
3、耐用性 按1、2方法下做薄层色谱实验,分别点样于青岛海洋化工厂分厂、烟台大学生物科技与工程研究所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由薄层色谱图结果,验证其耐用性。
HPLC法测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方法验证方案
一、标准曲线的制定 利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溶液,设计5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制定一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以峰面积作为Y轴,浓度为X轴,并进行线性回归,得出回归方程,得出相关系数r。
二、方法的验证
1、准确度的测定 用已知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利用加样回收率实验的方法,制备不同浓度的溶液6份,计算回收率的大小,并计算出RSD的大小。
2、精密度的测定 取一批原药材,分别制成6份溶液,测定峰面积,计算平均值,并计算出RSD大小。
3、专属性 采用纯甲醇试剂作为空白样品,连续进样三针,有色谱图结果,考察是否有干扰。
4、检验结果考察 取一批原药材,分别制成3份溶液,分别进样一针,并计算出结果,确定方法的可靠性。
第三篇:薄层色谱分析技术综述
薄层色谱分析技术综述
摘要薄层色谱法,是指将适宜的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塑料或铝基片上,成一均匀薄层。待点样、展开后,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作对比,用以进行药物的鉴别、杂质检查或含量测定的方法[1]。本文介绍了薄层层析法的原理,操作方法,主要应用及其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并指出了此方法的局限性、须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薄层色谱法;原理;操作方法;主要应用;局限性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常用TLC表示,又称薄层层析,是色谱法中的一种,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技术,属于固-液吸附色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快速而简单的色谱法。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少量样品(几到几微克,甚至0.01微克)的分离;另一方面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加大,将样品点成一条线,则可分离多达500mg的样品。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质。此外,在进行化学反应时,薄层色谱法还可用来跟踪有机反应及进行柱色谱之前的一种“预试”,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薄层色谱是在被洗涤干净的玻板(10×3cm左右)上均匀的涂一层吸附剂或支持剂,待干燥、活化后将样品溶液用管口平整的毛细管滴加于离薄层板一端约1cm处的起点线上,凉干或吹干后置薄层板于盛有展开剂的展开槽内,浸入深度为0.5cm。待展开剂前沿离顶端约1cm附近时,将色谱板取出,干燥后喷以显色剂,或在紫外灯下显色。
一、原理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的不同,或和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使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种物质,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份分开。薄层色谱是一种微量、快速和简便的色谱方法。由于各种化合物的极性不同,吸附能力不相同,在展开剂上移动,进行不同程度的解析,根据原点至主斑点中心及展开剂前沿的距离,计算比移值(Rf):
化合物的吸附能力与它们的极性成正比,具有较大极性的化合物吸附较强,因此Rf值较小。在给定的条件下(吸附剂、展开剂、板层厚度等),化合物移
动的距离和展开剂移动的距离之比是一定的,即Rf值是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其大小只与化合物本身的结构有关,因此可以根据Rf值鉴别化合物[2]。
薄层色谱可适用小量样品(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μg)的分离:也可用于多达500mg样品的分离,是近代有机化学中用于定性,定量的一种重要手段。特别适用于那些挥发性小的化合物,以及在高温下易发生化学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质。
二、实验基本流程
铺板点样展开显色 计算Rf值
铺板:取7.5x2.5cm左右的载玻片5片,洗净晾干。在50mL烧杯中,放置3g硅胶G,逐渐加入0.5﹪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CMC)8mL,调成均匀的糊状,涂于上述洁净的载玻片上,用手将带浆的玻片在水平的桌面上做上下轻微的颠动,制成薄厚均匀、表面光洁平整的薄层板,涂好的硅胶G的薄层板置于水平的玻璃板上,在室温放置0.5h后,放入烘箱中,缓慢升温至110℃,恒温0.5h后取出,稍冷后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点样:点样用的毛细管为内径lmm的管口平整的毛细管,将样品溶于低沸点的溶剂(乙醚、丙酮、乙醇、四氢呋喃等)配成溶液。点样前,可先用铅笔在小板上距一端5mm处轻轻划一横线,作为起始线,然后用毛细管吸取样品在起始线上小心点样,如需重复点样,则应待前次点样的溶剂挥发后方可重点。若在同一块板上点几个样,样品点间距离为5mm以上。
展开:展开剂的选择主要根据样品的极性、溶解度和吸附剂的活性等因素来考虑。薄层的展开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先将选择的展开剂放入广口瓶中,使广口瓶内空气饱和5-10min,再将点好试样的薄层板放入广口瓶中进行展开,点样的位置必须在展开剂液面之上,当展开剂上升到薄层的前沿(离前端5~10mm)或多组分已明显分开时,取出薄层板放平晾干,用铅笔划溶剂前沿的位置后,即可显色。
显色:如果化合物本身有颜色,就可直接观察它的斑点。如果本身无色,可先在紫外灯光下观察有无荧光斑点(有苯环的物质都有),用铅笔在薄层板上划出斑点的位置;对于在紫外灯光下不显色的,可放在含少量碘蒸气的容器中显色来检查色点(因为许多化合物都能和碘成黄棕色斑点),显色后,立即用铅笔标出斑点的位置。
计算Rf值:准确地找出原点,溶剂前沿以及样品展开后斑点的中心,分别测量溶剂前沿和样点在薄层板上移动的距离,求出其Rf值。
三、主要应用
(1)定性鉴别 化学上经典的定性鉴别,例如经典的有机定性分析或经典的毒物分析,是利用各种化合物的溶解度不同和所含功能基的不同,用溶剂提取或用试剂处理,把它们分组或分为单一组分,然后作试管反应或点滴反应(颜色反应),或根据它们衍生物的理化性质进行定性鉴别。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样品用量叫大,分离手续麻烦,分析时间较长(几小时或几时个小时),并可能有杂质干扰。现采用合适的展开剂和现色剂在薄层上作为分离和鉴别,根据样品中组分的值和现色情况,同时用标准作对照,一般即能却证为某一化合物。用薄层色谱法定性,样品用量小,分离方便,分离时间短(几分钟或几时分钟),检出灵敏度高。例如,再毒物分析中检验是否巴比妥安眠药中毒时,取胃内容物或尿样品,先用盐酸酸
化后,用乙醚提取,乙醚提取液脱水,过滤蒸干,溶于无水乙醇中,点在硅胶版上用氯仿、无水乙醇(36:1)展开,用硫酸汞二苯偶碳酰肼试剂显色,并用标准品对照,意见出巴比妥,苯巴比妥,戊巴比妥和异巴比妥。鉴别速度快(1小时),这对于抢救中毒患者和及时为医生提供治疗方案极为重要。
(2)药品的质量控制和杂质检查 药品的纯度,通常用熔点,吸光值等物理常数作为鉴定的指标。但是薄层检查也是药品质量控制和杂质检查的一种有效方法,有时甚至比一般方法更有效。一些国家的药典和药品规范已经采用。方法是把一定量得样品溶液(例如,相当于样品)电在薄层上,用展开剂展开并显色,同时用纯品作对照,如果样品只显示出纯品值一致的一个斑点,则表示含有杂质。进一步可用薄层作杂质的限量检查。例如镏体药物的合成和精致工作中,常含结构类似的杂质,即按上述方法控制其质量和杂质的限量。
(3)化学反应进程的控制 反应副产物的检出以及中间体的分析,在化学反应进行到一定时间或反应终了时,把反应液取出作薄层分析,可以知道还剩下多少原料药未起作用。方法是把反应液或其有机溶剂提取液点在薄层上,同时点原料作参比对照,看薄层上是否出现原料药斑点。还可以用薄层检查反应副产物。如果化学反应分步进行,则每一步反应的中间体的质量和产率也都可用薄层进行定性和定量。例如在合成强力霉素的过程中,需要中间地甲烯土霉素氢化物为脱氧土霉素。氢化反应是否完全,可用薄层检查,如果反应完全,则反应釜中几乎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甲烯土霉素存在,薄层板上只显示出一个脱氧土霉素,如果薄层板上有上下二个明显的斑点,表示反应还没有完全,尚需继续还原,直到只显示出脱氧土霉素的一个斑点为止才能出料。
(4)柱色普法分离条件的探索 柱色普法的实验条件,例如选用什么吸附剂和洗脱剂较好各个组分按什么顺序从柱中洗脱出来,每一分洗脱液中是含单一组分或就含几种没有分开的组分等,都可以在薄层上进行探索和检验。薄层上所有的展开剂虽不完全照搬柱色普法上,但仍有参考价值。
四、薄层色谱法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
(1)食品和营养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氨基酸、糖类、油和脂肪、维生素、食用色素等。与食品和营养有害的物质则有残留农药、致癌的曲黄霉素等。这些成分都可用薄层色谱法定性和定量。蛋白质和多肽水解为氨基酸,对不同来源的动物性和植物性蛋白水解后产生不同的氨基酸进行定性和定量,有助于解决蛋白质的结构和食品营养问题。二十多种氨基酸用硅胶G薄层板双向展开,一次即能分开,然后定性和定量,方法快速而简便。多糖和寡糖可水解为单糖,可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单糖和双糖的定性和定量。文献上有每一个糖的Rf值和相应的展开剂。油和脂肪解为脂肪酸,脂肪酸的种类和结构中的不饱和键数,与营养和卫生有关,关于油和脂肪的薄层(硅胶、硅藻土、纤维素)分析,文献和综述很多。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在薄层上可方便地定性和定量,例如脂溶性维生素A,D,E,K及B2,B6,B12,酶酸,泛酸,叶酸,C,促生素在硅胶G薄层上可用苯:甲醇:丙酮:冰醋酸(7:2:0.5:0.5)分开。用硅胶G薄层和丙酮:氯仿(1:1)以及激发波长365nm和波长450nm,可用荧光法测定ng量的曲黄素B1,B2,G1,G2,方法灵敏快速。
(2)药物和药物代谢 薄层色谱法在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中的应用很广。有些文献和内容偏重于合成药物、化合物及其代谢产物,有文献为在中草药分析中的应用。每一类药物,例如磺胺、巴比妥、苯骈噻嗪、甾体激素、抗菌素、生
物碱、强心甙、黄酮、挥发油和萜等,都包括几种或十几种化学结构和性质非常相似的化合物,可以在上述文献中找出一、二种全盘的展开剂,一次即能把每一类的多种化合物很好地分开。药物代谢产物的样品一般先经预处理后用薄层分析,应用也很广,但有时因含量甚微,不用采用气相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
(3)化学和化工 化工和化学方面的有机原料和产品都可用薄层色谱法分析。例如含各种功能基的有机物,石油产品,塑料单体,橡胶裂解产物,油漆原料,合成洗涤剂等,内容非常广泛。
(4)医学和临床 薄层色谱法的应用还渗透到医学和临床中去,例如它是一种快速的诊断方法可用于妊娠的早期诊断。方法是基于在孕妇的尿中能检出比未媳妇妇女的尿中含更多的孕二醇,把两者的尿提取后点在薄层上比较,即可作出判断。这一方法可不用动物而在2~3小时内化验出结果。
(5)毒物分析和法医化学 如前所述,经典的毒物分析有许多缺点,目前毒物分析和法医化学采用薄层色谱法等新的手段,对麻醉药、巴比妥、印度大麻、鸦片生物碱等均可分析。
(6)农药 十多种有机磷农药和六种有机氯农药都可在硅胶G薄层上分开并测定含量,可用于农药分析及其残留量分析。
综上所述,薄层层析有许多优点:它保持了操作方便、设备简单、显色容易等特点,同时展开速率快,一般仅需15~20分钟;混合物易分离,分辨力一般比以往的纸层析高10~100倍,它既适用于只有0.01μg的样品分离,又能分离大于500mg的样品作制备用,而且还可以使用如浓硫酸、浓盐酸之类的腐蚀性显色剂。薄层层析的缺点是对生物高分子的分离效果不甚理想。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二部: 附录31.[2] 何丽一.平面色谱方法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108-112.
第四篇:制作薄层色谱硅胶板经验总结(模版)
制作薄层色谱硅胶板经验总结
(1)CMC配制:CMC的浓度为3-4‰。在500ml烧杯中加入150ml水,在磁力搅拌器搅拌下慢慢加入1.75gCMC,促使其溶解,搅拌20min后,再加入350ml水,一直搅拌1h。抽滤得CMC溶液待用。
(2)硅胶液配制:在研钵中加入约100ml上述CMC溶液,用研棒不断搅拌下,慢慢加入硅胶GF254粉末(CMC水溶液的用量大约是硅胶质量的2-3倍之间),直至感到液体变得较粘稠状,且用研棒蘸取硅胶液可见粘丝状即可。切记不能马上就开始铺板,需要将其再放置约十几分钟,以使硅胶粉末能够充分吸收水分溶胀,过早铺板,将会造成硅胶板起泡、起鼓或起楞等。
(3)铺板:用药勺取适量硅胶液置于玻璃板上,并用药勺大致均匀地摊开,尤其四个角及边缘铺满,然后将该玻璃板在桌面上做上下地且幅度要大些颠动几次即可。
(4)干燥:自然晾干十几小时。
(5)活化:放在恒温干燥箱里于105-110℃干燥30min,然后冷却室温,取出存放在干燥器保存,待用。
第五篇:第十七章 气相色谱法 - 章节小结
1.基本概念
固定液相对极性,麦氏常数,程序升温,噪声,漂移,分流比,检测器灵敏度,检测限等。2.基本理论
(1)差速迁移:在色谱分析中,分配系数不同是组分分离的前提条件。气相色谱法中,载气种类少,可选余地小,要改变组分之间分配系数的或大小或比例,主要通过选择合适的固定液。
(2)GC中的速率理论:速率理论是从色谱动力学的角度阐述影响柱效的因素,以Van Deemter方程式表示,在填充柱中,速率方程为:
H=A+B/u+Cu =2λdp+ 2gDg/u+ 在开管柱中,A=0,此时速率方程为:
H=B/u+Cgu+Clu =u +
最小板高对应的载气线速度称为最佳线速度,为了减少分析时间,常用的最佳实用线速度大于最佳线速度。在学习速率理论时,应熟悉速率方程式中各项和各符号的含义,即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柱效的,从而理解分离条件的选择。
(3)色谱柱分填充柱及毛细管柱两类,填充柱又分气-固色谱柱及气-液色谱柱。固定液按极性分类可分成非极性、中等极性、极性以及氢键型固定液。固定液的选择按相似性原则。常用硅藻土载体分为红色载体和白色载体,红色载体常用于涂渍非极性固定液,白色载体常用于涂渍极性固定液。硅藻土载体常需进行钝化,其目的是为了减小载体表面的活性。载体钝化的方法有酸洗(AW)、碱洗(BW)和硅烷化,这些钝化方法分别除去碱性氧化物(主要是氧化铁)、酸性氧化物(氧化铝)和覆盖硅羟基。
毛细管柱可分为涂壁毛细管柱(WCOT)、载体涂层毛细管柱(SCOT)、多孔层毛细管柱(PLOT)和填充毛细管柱。
检测器分浓度型及质量型两类。氢焰检测器是质量型检测器,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限小,死体积小等优点。热导检测器是浓度型检测器,组分与载气的热导率有差别即能检测。电子捕获检测器也是一种浓度型检测器,检测含有强电负性基团的物质,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
为保护检测器和色谱柱,开气相色谱仪时,必须先开载气,后开电源,加热。关机时,先关电源,最后关载气。
(4)柱温的选择原则为:在使最难分离的组分有尽可能好的分离度的前提下,要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柱温,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及不拖尾为度。对宽沸程样品,采用程序升温方式。
(5)定性与定量:定性方法有已知物对照法,相对保留值,保留指数,利用化学方法配合,两谱联用定性。定量方法常用归一化法和内标法,在没有校正因子情况下,使用内标对比法较好。3.基本计算
固定液的相对极性
分离方程式 R=
相对重量校正因子= 归一化法 Ci%=
外标法 mi =
内标法 mi=fiAi ms=fsAs mi= Ci%=
内标对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