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研究论文
1教学建议
1.1有效地选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为了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宜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使用PPT的同时,不能忽略实物教具的使用。在讲解一些机床结构、刀具夹具等知识时,仅靠教师的理论讲述无法使学生完全理解,可通过现场教学手段,利用实习工厂、生产工厂的机械设备,在短时间内解决黑板上难以讲透的问题。没有现场教学条件的,可结合具体教学环节,有针对性的拍摄一些生产过程教学短片,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此外,还可以通过讨论式、研究式和启发式等教学方法,营造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1.2充分发挥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不同于纯粹的理论课,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实践效果对教学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学校已有的实习工厂、生产工厂的条件,将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实践与学习相互穿插的方式,或者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并行的方式,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大为增强,不仅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采用合理全面的考核方式
职业教育应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卷面考试成绩的好坏很难全面说明一个人能力的高低。宜采用合理全面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单纯为了通过考试而功利地受迫学习,而是自觉、主动的地习,真正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多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为此可以对学生在实践环节、课堂环节、测试环节、操作环节等分别进行多形式考核,最后再综合评定,从而较全面地考核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情况。
1.4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动态结合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不断涌现。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备课时教师应与时俱进,注意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及时收集学科最新的发展态势进行介绍,使学生在感受到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同时理解学习传统知识的重要性,增加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己收集感兴趣的前沿科技,培养自学能力。
1.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关键。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课程性质,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还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论与生产结合的综合能力。许多教师,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实际生产经验不足,动手操作能力有所欠缺,呈现出“纸上谈兵”的局面。因此,在建设师资队伍过程中,应注意通过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参加项目开发等方式,加强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
2结束语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所以,提高机械制造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亦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培养合格人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应围绕教学目的,针对教学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等多方面努力实施改革,才能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社会的要求。
第二篇: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专业技术课,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的学科,具有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应用性强等特点。
关键词:机械制造;教学方法
一、机械制造工艺课程的教学内容
机械制造工艺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的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的技术学科,它既不同于基础课程,又不同于专业课程,更接近操作技能的理论化。本课程内容涉及到热加工工艺(铸造、锻造、焊接)、冷加工工艺(车削、刨削、钻削、铣削及齿面加工等)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三大部分的基础知识,是一门实用性、专业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尽管内容庞杂,知识点很多,但可以用一线、两段、三重点、五要求来概括:
“一线”是指整个课程内容贯穿着从毛坯制造到加工成产品的一条主线,这与实际生产的工艺路线一致。用这样一条线来引导学生学习就使知识有了系统性。
“两段”是指产品的制造过程可分为毛坯制造与机械加工两个阶段。在一般工厂或企业中通常称之为“热加工”及“冷加工”。热加工的主要基础理论是“铁—碳平衡图”,而冷加工的基础理论则是“金属切削原理”。
“三重点”是学生学习必须理解与掌握的基本知识,它与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密切相关。其一是了解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成分,组织性能与热处理方法。二是了解铸造、锻压、焊接等热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零件毛坯制造工艺性的初步能力。三是领会并掌握机械零件的各种常用加工方法的实质、工艺原理与生产特点,以及加工所用设备、工卡量具的工作原理与安全技术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和选择加工方法的初步能力。
“五要求”是如下几点:(一)了解毛坯制造及零件切削的主要工作内容、工艺特点、工艺装备和应用范围等基础知识;(二)了解各种主要设备(包括附件和工具)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范围;(三)掌握选择毛坯制造、零件切削加工的方式方法的基础知识;(四)对常见典型零件能合理确定其加工工艺过程;(五)了解装配的基本知识和典型机械部件的装配方法。
通过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分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不难看出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概念性强,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因此,电大教师要教好机械制造工艺这门课程,就必须从多方面努力。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陈旧
该课程的内容多又相互独立,学时少,而且有些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日显陈旧;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变化与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完全相适应,必须探索一套与之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程实践性强、学生实践经验少,难以保证在较少学时内既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又能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式陈旧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灌输式教学,对于教材内容的教授面面俱到,惟恐学生不能完全掌握。结果导致学生只有死记硬背,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并且对于每一章中的“精髓”没能很好地把握。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停留在从书本到书本的狭隘教学方式,不能拓宽视野,获取的信息量较少,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高素质的人才。
三、机械制造工艺的教学改革
(一)通过直观教学,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在学校的学生,多数来自外省市的城镇和农村,在过去的在校学习中,根本没有机会接触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不了解生产中的机床设备和操作要点。如果按照过去的教育模式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进行教学,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无法形成感性认识,渐渐的就会所学课程失去兴趣,而形成恶性循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前或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领学生到实习基地观看,及时地通过生产现场的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根据教学内容,分块打包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把十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浓缩在一起,分为冷加工、热加工和机械制造工艺规程制定三个部分,在教学中每个部分都要进行“打包”,既为应知理论包、应会技能包、能力应用考核包;应知理论包,就是以够用为度,以机械加工部分为例,在教学中把各种机械加工方法中所用到的机床的组成、工作原理、加工内容、运动形式、刀具、夹具的形式作以详细介绍并进行认真对比,掌握特点,使之有效地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应会技能包,就是突出技能,根据现在学生的特点(易跳槽),企业生产的需求(复合型人才),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到生产现场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在以车削加工练习为主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其它类型机床切削方法的模拟练习。通过对比练习,进行多方面的技能培训。能力应用考核包,就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实例让学生找出设备事故原因、产品质量差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工艺措施。
(三)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材的相应处理
由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就决定了学校对学生的培训目标的不确定性。在机械制造工艺教学中,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侧重面。机械加工与数控专业的学生应以各种机床的切削加工为主,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则应以车、钻、磨为主。因为一个好的钳工,不仅要对钳加工的教学内容达到应知应会,对常用的通用机床也应有一些了解和掌握。另外在机械加工和钳加工中所采用的刀具不同,运动形式不同,在授课时都进行相应的比较,使学生更多的了解和掌握。
(四)通过开放型习题教学,纵横对比开阔思路,确定最佳加工方案
机械制造工艺同其它学科不同,虽然章节很多,知识面很广,但计算题数量很少。如果始终采用讲解——观看的教学方法,难免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在每个部分的内容结束后,上一次开放型习题课,通过纵横对比,开阔思路,确定最佳加工方案。传统的习题课就是老师按照例题的形式改几个数、换个问法,让学生多做几道题,熟练的掌握解题思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而在机械制造工艺的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是没有意义的。我通过多年的探索,有一定的收效,就是全学期只上三次开放型习题课(在每个部分完成后进行)。因为教学是一种特定的情境中的人际交往,通过创设、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需求和兴趣。在探索——发展的教学模式中,启发学生主体性参与的动力。例如,在讲解完铸造、锻造、焊接(冷加工部分)后,组织学生对毛坯的制造方法做一总结归纳:铸造——适合生产结构形状比较复杂的外形和内腔的零件毛坯;锻造——适合生产技术要求比较高,结构形状比较简单的零件毛坯;焊接——适合生产大型的、结构复杂的中空的零件毛坯。在讲解完热加工部分后,再做一次总结归纳。例如,孔的加工方法很多,在回转体上加工孔,用车削(但加工精度要求较高时一般采用磨孔);在非回转体上加工孔,可以用钻孔、扩孔、铰孔、插孔、拉孔、镗孔、铣孔。加工方法不同、加工精度有差异、对操作工人的技术要求不同、加工成本相差很大等等。通过加工方法的比较,使学生开阔视野,更全面的掌握机械加工的基础知识,从而确定出符合经济加工精度的加工方案。
(五)提升自身素质,做合格的双师型人才
课堂教学的改革目的,就是要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技术人才,作为改革前沿的教师,必须全面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以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为源头,以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适应新形势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专业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尚德香.机械制造工艺学.延边大学出版社,1987.12.[3]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三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2001.4.[3]周德检等.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西高教研究,2000,(4).
第三篇: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习题册答案
一、填空题
1.金属材料是应用广泛的工程材料。
2.机械制造包括从金属材料毛坯的制造到智成零件后装配到产品上的全过程。3.机械制造在制造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4.按照被加工金属在加工时间的状态不同,机械制造通常分为热加工和冷加工两大类。
5.电气设备和线路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
二、判断题
1.机械制造技术的先进程度代表着制造业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工业和科技的整体实力。(√)
2.在制造业中所采用的主要加工方法就是机械制造。(√)
3.利用各种特种加工设备,完成对普通金属、高硬度金属、有色金属、高精度金属零件的加工属于金属特种加工。(X)
4.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各类机床的操作必须严格遵守机床操作规程,避免发生人员、机床事故。(√)
三、选择题
1.下列属于高温职业(工种)的是(B)A、磨工 B、铸造工 C、钳工 D、车工
2.利用各种手段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工从而得到所需产品的过程称为(D)A、金属加工 B、产品制造 C、零件制造 D、机械制造
3.(C、D)属于机械制造中的冷加工工种。A、焊工 B、铸造工 C、钳工 D、车工
4.下列属于金属热加工职业(工种)的是(C)A、钳工
B、车工
C、锻压工
D、镗工
一、填空题
1.铸造所得到的金属工件或毛胚成为铸件。
2.按生产方法不同铸造可分为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两大类。
3.铸造组织疏松,晶粒粗大,铸件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冲击韧度低,铸件质量不够稳定。
4.铸件被广泛应用于机械零件的毛坯制造。
二、判断题
1.将熔融金属浇铸、压射和吸入铸型型腔中,待其凝固后而得到一定形状的性能铸件的方法称为铸造。(√)2.铸件内部易产生缩孔、缩松、气孔等缺陷,会导致铸件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冲击韧度低,铸件质量不够稳定。(√)
3.铸件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冲击韧度低,但铸件质量很稳定。(X)
4.由于铸造易产生缺陷,性能不高,因此多用于制造承受应力不大的工件。(√)5.铁液包、钢液包和灼热件起重作业影响范围内不得设置休息室、更衣室和人行通道,不得存放危险物品,地面应保持干燥。(√)
6.液态金属、高温材料运输设备要设置耐高温、防喷溅设施、不得在有易燃、易爆物质的区域停留,离开厂区的应当发出警报信号。(√)7.铸件可以直接着地,工件分类装入工具箱中,化学物品需放入专用箱内并盖好。(X)
三、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特种铸造的是(C)A、压力铸造 B、金属型制造 C、砂型铸造 D、熔膜制造
2.关于铸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铸造可以生产出形状复杂特别是具有复杂外腔的工件毛胚
B、产品的适应性广,工艺灵活性大,工业上常用的金属材料均可用来进行铸造,铸件的质量可有几克到几百
C、原材料大都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并可以直接利用废弃机件,故铸造成本较低
D、铸造组织疏松,晶粒粗大,内部易产生缩孔、缩松、气孔等缺陷
四、简答题
1.铸造有哪些特点?
答:优点:①可以生产出形状复杂,特别是具有复杂内腔的工件毛坯,如各种箱体、床身、机架等
②产品的适应性广,工艺灵活性大,工业上常用的金属材料均可用来进行铸造,铸件的质量可由几克到几百吨
③原材料大都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并可直接利用废旧机件,故铸件成本较低 缺点:①铸造组织疏松,晶粒粗大,内部易产生缩孔、缩松、气孔等缺陷,会导致铸件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冲击韧度低,铸件质量不够稳定
一、填空题
1.用来形成铸型型腔工艺装备称为模样,按其使用特点可分为消耗模样和可复用两大类。
2.砂型铸造中采用的是可复用模样。3.用来制造型芯的工艺装备称为芯盒。
4.在砂型铸造中,型(芯)砂的基本原材料是著作。和型砂粘结剂。
5.砂型铸造件外形取决于行型砂的造型,造型方法有手工造型和机械造型两种。6.紧砂的方法常用的有压实法,振实法,抛砂法等。
7.整模造型和挖砂造型的模样都是整体的,但整模造型铸件的分型面为平直,挖砂造型铸件的分型面为整体
8.制造型芯的过程称为造芯。造芯分为手工造芯和机器造芯。9.熔炼是使金属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状态的过程。10.合箱又称合型,是将铸型的各个组元,如上型、下型、型芯、浇口盆等组 合成一个完整铸型的操作过程。
11.浇注系统通常由浇口盆、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道组成。12.常用的浇包有握包、台包和吊包。
13.由于铸造工艺较为复杂,铸件质量受型砂的质量、造型,熔炼、浇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缺陷。
14.过早进行落砂,会因铸件冷却速度太快而使内应力增加,甚至变形、开裂。15.铸件的质量包括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和使用质量。
16.清理是落砂后从铸件上清除表面黏砂、型砂、多余金属(包括浇冒口、飞翅)和氧化皮等过程的总称。
二、判断题(正确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X。)
1.砂型铸造具有操作灵活、设备简单、生产准备时间短等优点,适用于各种批量的生产。(√)
2.消耗模样只用一次,制成铸型后,按模样材料的性质,溶解、熔化和汽化的方法将其破坏,从铸型中脱除。(√)3.芯盒的内腔与型芯的形状和尺寸不同。(X)
4.通常在铸型中型芯形成铸件内部的孔穴,不能形成铸件的局部外形。(X)5.常用的铸造砂有原砂、硅质砂、锆英砂、铬铁矿砂、刚玉砂等。(√)6.三箱造型主要适用于具有三个分型面的铸件的单件或小批量生产。(√)
7.紧砂是使砂箱内的型砂和芯盒内的芯砂提高紧实度的操作,常用的紧砂方法有压实
法、震实法、抛砂法等。(X)
8.机器造型是指用机器全部完成或至少完成紧砂操作的造型工序。(X)
9.机器造型所得的铸件尺寸精确,表面质量好,加工余量小,但需要专用设备,投
较少,适用于大批量生产。8.机器造型是指用机器全部完成或至少完成紧砂操作的造型工序。
9.机器造型所得的铸件尺寸精确,表面质量好,加工余量小,但需要专用设备,投资较少,适用于大批量生产。(X)
10,在铸型中,型芯形成铸件内部的孔穴。(√)
11.批量生产时,采用机器造芯生产效率高,紧实度均匀,砂芯质量好。(√)12.合型前,应对砂型和型芯的质量进行检查,若有损坏,需要进行修理。(√)13.冒口一般设置在铸件的最高处或最薄处。(X)
14.浇包是容纳、输送和浇注熔融金属用的容器,其内、外用钢板制成。(X)15.浇注速度应根据铸件的具体情况而定,可通过操纵浇包和布置浇注系统进行控制(√)
三、选择题
1.芯盒的内腔与型芯(A)A形状和尺寸相同 B形状相同,尺寸不同 C形状和尺寸都不同
2.关于手工造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手工造型是全部用手工或手动工具完成的造型工序 B.手工造型操作灵活,适应性广,工艺装备简单,成本低
C.手工造型的铸件质量稳定,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操作技艺要求高 D.手工造型主要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特别是大型和形状复杂的铸件 3.模样是整体的,铸件分型面为曲面,属于(A)造型。A.挖砂 B.整模 C.假箱 D.组芯
4.下列关于活块造型的说法正确的是(B D)
A.起模时,先起出活块,然后再从侧面取出主体模样
B.制模时,将铸件上妨碍起模的小凸台、肋条等部分做成活动的(即活块)C.活块造型省时,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
D.主要用于带有凸出部分、易于起模的铸件的单件、小批量生产 5.若落砂过早,铸件冷却太快,内应力(A)长减小 A.增大 B减少 C不变
6.造成铸件表面粘砂,使铸件表面粗糙且不易加工的原因是型砂和芯砂 及,退让性差个 A透气性不好 B退让性差 C耐火性差 D强度不够 四.简答题
2.活块造型的特点和应用范围是什么?
答:模样是整体的,铸件分型面为曲面,为便于起模造型时用于手工空气阻碍起模的型砂,其造型操作复杂,生产率低,对人工技术要求较高。适用于分型面不是平面的单位或小批量生产铸件。
3.浇注时影响铸件质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浇注系统有哪些作用?
答浇注温度的高低和浇注速度得快慢,还有砂型的质量造型熔炼......。浇注系统的作用是保证熔融金属平稳,均匀,连续的进入型腔;控制铸件的凝固顺序;供给铸件冷凝收缩时所需补充的液体金属。
4.什么事冒口?冒口起什么作用?一般设置在铸件的什么部位?
答:冒口是在铸型内存绪供补缩铸件用熔融金属的空腔冒口的作用有补缩作用,还有排气.集渣的作用。冒口一般设置在铸件的最高处和最厚处。
一.填空题
1.特种铸造主要包括熔模铸造,金属型制造,压力铸造,和离心铸造。2.离心铸造的铸型可以用金属型,也可以用砂型。
3.消失模铸造是指利用泡沫塑料,根据工件结构和尺寸制成实型模具,经浸涂耐火黏结涂料,烘干后进行干砂造型、振动紧实,然后浇入液体金属,使模样受热是模样受热后气化消失,从而得到与模样形状一致的铸件的铸造方法。4.消失模铸造省去了起模、制蕊、合型等工序,大大讲话了造型工艺。
5.陶瓷型铸造与熔模铸造相比,工艺简单,投资少,生产周期短,出现大小基本不受限制。二.判断题
1.在铸造大型工件时,常将许多蜡模粘在蜡制的浇筑系统上,组成了蜡模组。(√)2.制作型壳时需要反复挂涂料、撒砂并硬化4-10次,这样就在蜡模组表面形成有由多层耐火材料构成的坚硬型壳。(√)
3.在生产中,常选用铸铁、碳素钢或低合金钢作为铸型材料。(√)4.压力铸造要由压铸机来实现,离心铸造在离心铸造机上进行。(√)5.压力铸造的铸型可以用金属型,也可以用砂型。(X)
6.绕立轴旋转的离心铸造只适用于制造高度较小的环类、盘套类铸件;绕水平轴旋转的离心铸造适用于制造管、筒、套(包括双金属衬套)及辊轴等铸件。(√)7.金属型铸造与砂型铸造相比,铸件精度高,力学性能好,生产效率高,无粉尘;但设备费用较高。(√)8.熔模铸造用于以碳钢、合金钢为主的合金和耐热合金的复杂、精密铸件(铸件质步不大于10 kg)的成批生产。(√)
9.离心铸造铸件组织细密,设备简单,成本低;但生产效率低,内表层余量大,机械加工量大。(X)
10.消失模铸造所使用的泡沫塑料模具设计及生产周期长,成本高,因而只有产品批量
生产后才可获得经济效益。(√)
11.用陶瓷浆料制成铸型以生产铸件的铸造方法称为陶瓷型铸造。(√)
三、选择题
1.(C)是指利用易熔材料制成模样,然后在模样上涂覆若干层耐火涂料制成型壳,经硬化后再将模样熔化,排出型外,从而获得无分型面的铸型。A.金属型铸造 B.压力铸造 D.离心铸造 C.熔模铸造
2、将液体金属浇人金属铸型,在重力作用下充填铸型,以获得铸件的铸造方法称为(A)A.金属型铸造 B.压力铸造 C.熔模铸造 D.离心铸造
3.关于金属型铸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金属型导热性好,液体金属冷却速度快、流动性降低快,故金属型铸造时浇注温
度比砂型铸造要高
B.在铸造前需要对金属型进行预热
C.未预热的金属型在浇注时还会使铸型受到强烈的热冲击,应力倍增,使其极易 破坏 D.铸造前未对金属型进行预热而直接浇注,容易使铸件产生裂纹、浇不足、夹杂、气孔等缺陷
4.(A)用于非铁合金铸件的成批生产;铸件不宜过大,形状不宜过于复杂,俦件璧
不能太薄。A.金属型铸造 B.压力铸造 C.熔模铸造 D.离心铸造
5.下列选项不属于熔模铸造特点的是(C)。A.熔模铸造铸件精度高,表面质量好
B.可铸造形状较为复杂的铸件和高熔点合金铸件 C.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D.生产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成本高 6.压力铸造的主要特点有(A、D)A.可铸造形状复杂的薄壁铸件 B.可铸造重型铸件
C.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D.铸件尺寸精度高、形位误差小
7.陶瓷铸型的材料与(C)的型壳相似,故铸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与其相当。A.金属型铸造 B.压力铸造 C.熔模铸造 D.离心铸造
第二章
锻压
2-1压力加工
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1.锻造与冲压统称为锻压,主要用于金属制件的加工。2.锻造和冲压是应用最为普遍的压力加工方法。
3.常见的压力加工方法有锻造、轧制、拉拔、挤压、冲压。
4.锻压就是对金属坯料施加外力,使其产生塑形变形,改变其尺寸形状及改善其性能用于机械工件或毛坯的成型加工方法。
5.粉末锻造生产效率高,每小时可生产500~1000件。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x)
1.锻压方法,必须对坯料施加压力,通过材料的塑形改变形状及尺寸,从而获得毛坯或零件。(√)
2.锻压能改善金属内部组织,提高金属的力学性能。(√)3.锻压能获得形状复杂的制件。(x)4.所有的金属材料都可以进行锻压加工。(x)
5.这样既能改变工件的形状,能改善金属内部组织结构。(√)
三、简答题
试从锻造和冲压两方面说明锻压的特点。锻造:(1)改善金属内部组织,提高金属的力学性能,如提高工件的强,塑性和韧性。
(2)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3)采用精密的锻造可使锻件尺寸,形状接近成品,因而可大大节约金属材料和减少切削加工。冲压:(1)在分离或形成过程中,板料厚度的变化很小,内部组织也不产生变化。
(2)生产效率很高,易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3)冲压制件尺寸精确,表面光结,一般不再进行加工或仅按需要补充进而机器加工即可使用。
(4)冲压使用的模具精度高,制造复杂,成本高。
2-2锻造
一、填空题(正确答案填写在横线上)1.锻造分为自由锻和模锻两大类。
2.金属材料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其塑性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提高,变形抗力则下降,用较小的变形力就能使坯料稳定得改变形状而不出现破损,所以锻造前通常要对工件进行加热。
3.金属坯料锻造前需经过加热,锻件加热,可采用一般燃料的火焰加热,也可采用电加热。
4.锻件的始锻温度到终锻的温度间隔称为锻造温度范围。5.自由的锻造分为手工自由锻和机械段两种。
6.常用的自由锻设备,有空气锤、蒸汽空气锤和水压机。
7.自由锻的基本工序有镦粗、拔长、冲孔、弯曲、扭转和切断等。8.镦粗,整体镦粗和局部顿镦粗两种。
9.圆形截面坯料拔长时,应先将其锻成方形截面,再拔长到边长(直径)接近锻件时,锻成八角形截面,最后倒棱,滚打成圆形截面。这样拔长的效率高,且能避免引起中心裂纹。
10.切断方形截面的坯料时,先将剁刀垂直切入锻件,快断开时,将坯料翻转180°,再用剁刀或克棍将坯料截断。
11.自由锻依靠操作者技术控制形状和尺寸,锻件精度低,表面质量差,金属消耗多。
12.将加热后的坯料放在锻模的模腔内,经过锻炼,使其在模腔所限制的空间内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锻件的锻造方法称为模锻。
13.胎膜锻是自由锻与模锻相结合的加工方法,即在自由锻设备上使用可移动的模具生产锻件。
14.常用的锻件锻后后冷却方法有空冷、堆冷和炉冷等。15.自由锻的常见缺陷有裂纹、末端凹陷和轴心裂纹、折叠。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x)1.锻造可进行单件生产。(√)2.所有金属锻造前都需要加热。(x)3.造成坯料氧化、脱碳、过热和过热等加热缺陷的原因是加热温度低于始锻温度。(x)
4.出现锻裂现象,可能是因为终锻温度过低。(√)5.对于圆形坯料,一般先锻打成方形,再进行拔长。(√)
6.会提高金属的塑性,降低锻造时的变形抗力,始锻温度越高越好。(x)7.金属的塑性越好,可锻性越好。(x)8.适当提高金属坯料的加热速度,可以降低材料的烧损和钢材表面的脱碳。(√)9.坯料在加热过程中受热是否均匀,是影响锻件质量的重要因素。(√)10.胎模锻时,通常先用自由锻制坯,然后再在胎膜中终锻成形。(x)11.汽车上的曲轴零件采用自由锻加工。(√)12.自由锻时锻炼的形状是一次成型的。(x)
13.模锻的生产效率和锻件精度比自由锻高,可锻造形状复杂的锻件。(√)14.模锻与胎模锻相比,具有模具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的特点。(√)15.自由锻拔长时,送进量越大,锻造的效率越高。(x)
16.镦粗时坯料的原始高度与直径(或边长)之比应大于2.5否则会墩弯。(x)17.阶段方料时,先用剁刀切入工件,快要切断时用克棍将工件截断。(x)18.局部拔长前应先压肩,在锻打并不断翻转,最后修整而成。(√)19.锻造坯料加热的目的是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毛坯或零件。(x)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1.锻造大型锻件应采用(B)。
A.手工自由锻。
B.机器自由锻。C.胎膜锻。
D.模锻。
2.锻造时,应采用先低温预热,然后快速加热的材料有(B.D)A.低碳钢。
B.高碳钢。C.低合金钢。
D.高合金钢。3.金属锻造加工的重要环节是(D)A.预热。
B.保温。C.加热。
D.冷却。
4.在保证不出现,加热缺陷的前提下,始锻温度应取得(A)A.高一些。
B.低一些。C.不高不低。
5.在保证坯料还有足够塑性的前提下,始锻温度应定得(B)A.高一些。
B.低一些。C.不高不低。
6.45钢的锻造温度范围是(A)℃ A.800到1200。
B.850到1180。C.700到900。7.自由锻冲孔时,为了便于从坯料中取出冲子,应在市充,的凹痕中撒入少许(C)A.石英粉。
B.石墨粉。C.煤粉。
C.木屑。8.自由端产生折叠的缺陷,原因是。(A)
A.锻压是送进量,小于单面压下量。
B.按照温度过低。C.加热时,坯料内部未热透。
D.冷却不当。
三、选择题
C加热时坯料內部未热透D冷却不当
9.对于高合金钢及大型锻件,应采用的冷却方法为(C)。A.空冷B.灰砂冷C.炉冷D.水冷
10.用胎模成形锻迨形状复杂的非回转体锻件盯应采用(C)。A.闭式套模B.扣模C.合模D.摔模 11.锻件中的碳及合金元素含量越多,锻件体积越大,形状越复杂,冷却速度(A)。A.越慢B.越快C.不快不慢
12.自由锻常用设备有(A D)A.空气锤B.机械压力机C.平锻机D.水压机
13.(A)依靠操作者的技术控制形状和尺寸,锻件精度低,表面质量差,金属消耗多。A.自由锻B.模锻C.冲压
14.镦粗部分的长度与直径之比应小于(A),否则容易镦弯。A.2.5B.3C.1.5 15.(B)的生产效率和锻件精度比自由锻高,可锻造形状复杂的锻件,但需要专用设备,且模具制造成本高,只适用于大量生产。A.锻造B.模锻C.冲压
16.常用的板材为低碳钢,不锈钢,铝、铜及其合金等,他们的塑性好,变形抗力小,适用于(C)加工。A.自由锻B.模锻C.冲压
2-3冲压
一、填空题
1.冲压常用设备有机械压力机和剪切机。
2.冲压的基本工序主要有分离工序和成型工序。
3.冲压常用的板材为低碳钢,不锈钢、铝、铜及其合金等,它们的塑性好,变形抗力小,适用于冷加工。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1.用于加工的板料厚度一般等于6mm。(✘)2.冲通孔时一般采用单面冲孔法。(✔)3.落料和冲孔是使胚料了分离的工序,它们的过程一样,只是用途不同。(✔)4.板料冲压生产效率高,成本低,适用于大批量生产。(✘)5.板料冲压中,冲孔和落料都是用冲模使材料分离的过程,如果冲下的部分是有用的,则该工序称为冲孔。(✘)6.弯行就是使工件获得各种不同形状的弯角。(✔)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1.使分离部分的材料发生弯曲的分离工序称为(A)。A.弯行B.冲孔C.落料D.切口 2.利用冲压设备使板料经分离或成型而得到制件的工统称为(B)。A.锻造B.冲压C.冲孔D.弯行
3.冲压可进行(C)生产。A.单件B.小批量C.大批量
四、简答题
1.从分离和成型工序两方面简要说明冲压的基本工序。分离工序:落料及冲孔
成型工序:剪切、弯型、拉伸、翻边、起伏、缩口、胀刑。2.冲压的特点有哪些?
(1)在分离和成型过程中,板料的厚度变化很小,内部组织也不产生变化。(2)生产效率高,易实现机械化,自动生产。
(3)冲压制件尺寸精确,表面光洁,大都无需再进行机械加工。
(4)冲压加工适应范围广,从小型仪表工件到大型的汽车横梁等均可生产,并能制出形状较复杂的冲压制件。
(5)冲压使用的模具精度高,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所以主要用于大批量生产。3.简要说明冲压的应用场合。
冲压常用的板材为低碳钢,不锈钢、铝、铜及其合金,等他们的塑型好,变形抗力小,适用于冷加工。
板料冲压广泛用于汽车,电器、仪表和航空制造业中。
三、焊接
3-1焊接基础
一、填空题(将答案填写在横线上)1.焊接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用或不用填充材料,是焊件连接的一种加工工艺方法。
2.按照焊接过程中金属所处的状态不同,可以把焊接方法分为熔焊,压焊和钎焊三类。
3.焊接是一种不可拆连接,它不仅可以连接各种同质金属,也可以连接不同质的金属。
4.熔焊是指将待焊处的母材金属融化以行成焊缝的焊接方法。5.焊压过程中必须对焊件施加压力,以完成焊接。
6.融焊包括气焊,电弧焊、钎热焊、电渣焊、等离子弧焊等。
7.压焊包括锻焊,摩擦焊、电阻焊、气压焊、冷压焊、超声波焊、爆炸焊等。8.焊接广泛应用于船舶车辆,桥梁、航空航天、锅炉压力等领域。9.焊工在拉、合刀开关或接触带电物体时,必须单手进行。
10.为了预防弧光辐射,焊工必须使用有电焊防护玻璃的面罩。面罩应该轻便、形状合适、耐热、不导电、不导热、不漏光。
11.焊工工作时,应穿白色帆布工作服,以防止弧光灼伤皮肤。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1.压焊是指焊接过程中必须对焊件施加压力和加热的焊接方法。(✘)2.钎焊时,母材不融化,只有焊条融化。(✔)3.钎焊时的加热温度应高于钎料熔点,低于焊件母材的熔点。(✔)4.焊接方法按原理可分为熔焊、压焊和钎焊三大类。(✔)5.低碳钢和低合金钢的可焊性好,常用于焊接结构材料。(✔)6.焊机外壳接地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漏电。(✔)7.我国有关部门把交流36V定为安全电压。(✔)8.在潮湿的场地焊接时,应用干燥的木板作为绝缘物的电板。(✔)9.焊接前要仔细检查各部位连线是否正确,特别是焊接电缆接头是否紧固,以防止因接触不良而造成过热烧损。(✔)10.按揭是指通过加热或者加压使分离母材成为不可拆卸的整体的一种加工方法。(力连接起来的一种热加1 11.媒接是指使相互分离的公属材样情助于原于间的结合力送 方法
12.世界每年钢材消耗量的30%都有焊接工序的参与 13.非金属材料不可以焊接。
14.订正还能实现异种金展的连接,但不能进行非金属的注长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月,不摧加压力完波姆接的方法称为
焊接过程中将焊件接头加热至婷化状态,A熔焊 压
C、钎焊
焊接陶瓷、玻璃等非金属时应采用《C)。A.特种熔焊 B.压焊 c 钎焊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熔焊? 熔焊有什么特点?
将待焊出母材金属融化以形成的焊缝特点焊接过程中金属熔化形成熔池液态金属冷却构成焊缝
2.什么是压焊? 压焊有什么特点? 焊接时被焊件施加压力,已完成的方法。特点压力使加垫至塑形状态的焊接连接货来加热焊件塑性变形原子间相互扩散而连接。什么是钎焊?钎焊有什么特点? 用以母材熔点低的材料做钎料。加热至高于纤料低于母材温度用我液态铅进入母材填充空隙,并相互扩散。实现焊接特点,母材不容填充间隙相互扩散冷凝,后实现连接-2 焊条电弧焊、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横线上)焊条电弧焊的焊接回路由弧焊电源焊接电缆焊钳焊条看见焊件和电弧组成。
2焊条药皮在熔化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气体和液态熔值,起到保护液态金属的作用。
3焊条有焊蕊和焊条组成是指焊蕊的直径 4焊条药皮的组成物在焊接过程中分别稳弧
5.电焊机按结构和原理不同分为焊接弧焊变压器弧焊整流器,弧焊发电器三类 6.焊条电弧焊必备的焊接用具有焊接电统、焊钳、面罩和转助等。
7.焊接接头的形式主要有对接接头、角接接头,搭接接头,T形接头四中。8.焊接厚板时,往往需要把焊件的待焊部一定几何形状的沟槽成为破口 然后再进行焊接,目的是保证汗透,便于清理焊渣以以获得较好的成型
9.对于使用直流电源的电弧媒,反切,就是焊接接电源负极焊接接电源正极的接法称为死也反击。
10.焊条电弧焊的焊接工艺参数焊接直径,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1.焊条直径根据焊件厚度、爆接位置、小事,焊接层数等进行选择。
12.按焊缝的空间位置不同,焊接操作分为平焊、仰焊、钳焊和平角焊等。由充 13.在实际生产中,焊工一般可根据焊接电流的经验公式先计算出一个概的焊接然
后在钢板上进行试焊调整,直至确定合适的焊接电流。
14.焊接速度是指焊接时焊条向前移动的速度。焊接速度应均匀、适当,既要保证焊就
划4 又要保证不烧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或速接不良的现象称为
15.焊接过程中还收继续不连续,不密连接不良等现象。成为焊接缺项 理干争
16.产生焊接缺陷的主要原因街头来清理干净。焊条来烘干。工艺参数选择不大操作方法不正确等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V;错误的,在括号内打X) 2.焊接前,一般应根据焊接结构的形式、焊件厚度及对焊接质量的要求确定焊接接头(V)的形式。 3.使用直流电源焊接时,电弧阳极区的温度高于电弧阴极区的温度,因此必须将焊件 X)接电源正极,焊条接电源负极。 四、简答题 1.试述焊条电弧焊的原理及过程。 答:由弧焊电源、焊接、电缆、焊钳、焊条、焊件和电弧组成,焊接电弧是负载,焊弧电源是为其提供电能装,焊接电缆用于连接电源于焊钳和焊件。焊接时,将焊条焊件接触短路后立既提起焊条引燃电弧,电弧的高得上将焊条与焊件局部熔化,熔化了焊芯,以熔滴的形式过渡到局部熔化的焊件表面,融合在一起形成熔池。 2.焊条的选用原则有那些? 答:焊条直径根据焊件原度,焊接位置,接头形式,焊接层数来选择。3.焊接电流如何选择? 焊接电流由焊条直佐,焊接位置,焊条类型及焊接层数来决定。4.焊条电弧焊常见的缺陷有哪些?产生焊接缺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焊接过程中,在焊件接头中产生的金属不连续,不致密或连接不良的现象称为焊接缺陷。焊接前接头未处理干净,焊条未烘干,焊接工艺选择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等,常见的悍接缺陷的质量分析。 1前言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由理论型转为技能型,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需求量进一步增大,因此对应用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学生必须要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的操作能力与技术,而养成这种能力与技术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由此可以得知,实践教学是培养现代应用型、创造型机械制造工艺新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机械制造工艺学属于高等院校机械类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本研究主要是根据目前存在于我国高等院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分析与研究。 2目前我国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1目前我国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大部分高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比较落后、薄弱。一方面,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周期比较短,一般该课程的设计时间为2-3周,机械制造工艺生产实习时间为2-3周;另一方面,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习内容主要是以参观、听指导教师或者是企业工作人员的讲解为主,学生基本上没有主动参与、动手以及思考的机会。该课程设计题目具有极强的固定性,而且内容相对比较少,导致大部分学生出现抄袭的现象。此外,容易受到实践、外部条件的影响与约束,学生无法更好的深入了解、接触生产工艺过程与操作流程。对于工艺装备与工艺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也无法掌握,从而无法更好的深入了解学习过的机械制造工艺学理论知识。 2.2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模式等进行了创新与改革,但是从整体上来分析,还处于一个初级的摸索阶段。因此在实践中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成绩,其主要存在以下这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大部分有关的企业不愿意接受高校实习生,实习单位无法解决。我国绝大部分的企业都是不愿意接受高校的学生到单位进行实习与学习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担心学生的安全出现问题;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任务比较紧,担心实习生因为不熟悉工作内容与环境,导致生产出现问题。同时,企业受到资金与生产规模的限制,无法长时间的接收大量的实习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第二,缺乏比较系统的实践教学指导教材与专业的指导老师。开设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大部分高校都具备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与实习。关于课程设计方面的指导书所中比例较大,但是实习指导书所占比例较少,主要是因为实习单位无法固定,导致实习的具体内容无法确定下来,最终形成了低质量、零散的实习教材。加上企业出于生产标准与规格的限制,无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只能参观工艺流程,企业也无法培养专业的实习指导老师或者师傅,导致学生实习缺乏质量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也就无法有效提高。第三,课程设计时间在实习之前,缺乏感性认知,效果不明显。对于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来说,其设计一般是在理论课程完全结束之后,实习课程开始之前。因此,学生只具备了理论知识,缺乏对该工艺过程的了解与认识,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3.1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教师可以根据该课程的具体内容,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校内实习产地与相关的实践项目,形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减少理论课程的学时,增加实践课程的学时。通过开展一些设计性、操作性、探索性的机床与拆装实验,使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实践动手的能力。在理论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对课程进行设计,以一些零部件、科研设备等产品为教学工具,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基于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实习条件建设与管理 首先,可以加强校内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主要是加强教师科研基地的建设以及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设机床设备,为该课程的实习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其次,由于校内的实习基地与空间有限,设备也比较少,因此,需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主动与企业进行联系与沟通,展开良好的合作,借助企业的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最后,制定实习基地运行管理制度。为了更好的展开实践教学工作,需要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的校内与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制定一套完整的实习基地运行管理制度,使实践教学得到明确依据的保障。 3.3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在校内的实习基地中,需要建设一批高素质、高技术的师资人才、科研人员,并深入到学校,有针对性的对校内实践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更多的年轻教师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学习与指导,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实践效果。 4结束语 通过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深化改革与创新,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创新与实践意识。本文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为今后关于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与参考价值。 【摘要】本文结合当代大学生教育的特点及特征,详细的分析了“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专业课在面向机械工程学科培养进行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了传统教学模式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不到有效锻炼,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弊端等;并针对这些问题阐述了课程案例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给出一系列教学改革方法,并分析了其改革中的关键问题及主要特色,为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奠定基础。 【关键词】传统教学;案例化;课堂教学;关键问题 1“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一门历史发展悠久的专业课程,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理论实践专业课程,主要是教授学生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方法、金属切削机床设计,典型部件设计,工业机器人设计、机床夹具设计以及物流系统设计和机械加工生产线总体设计等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学生从事制造业工作打下基础,现已成为众多高等学校机械工程学科本科教学中量大面广的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其包含知识面广、专业性强、实践性高等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时难度较大,教师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目前,由于本课程书本上的繁琐理论使学生无法理论联系实践,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极大的冲击,逐渐对机械缺乏感性认知,便造成了以下弊端:1)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或不足,在对其讲述中仍旧采用的是传统教学过程,即教师通过系统细致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大量知识的教学方法,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只是一味地接收教师的知识灌输;2)课堂气氛不活跃,目前由于网络的发达,很多学生处于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等的现象比较多,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机会太少,学生创新性思维难于得到有效培养;3)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考核方式比较单一,考试只注重书中基础理论的考察,而较少注重学生的设计分析能力的考察;4)实践环节太少,导致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差,甚至有些高校所开的实验课与课堂重要的结构原理方面的相关联程度太少,从而影响力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充分理解,甚至使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可见,现今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兼顾到这两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不到有效锻炼,这就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及互联网的普及,“翻转式课堂教学”在全国各所学校逐步慢慢推广,其教学模式逐渐变得可行和现实,可以将专业课程进行案例化、专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完善大学生实践平台,为进一步深入地进行工科专业课程体制改革,以及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基础。 2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的存在,该课程改革的总体理念与思路就是将通过翻转式教学将实践、理论和设计三者相互融合,交叉进行,使得三个方面能够相辅相成,并相互促进,从而能够实现对该课程知识体系的完全理解与把握。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基于翻转式教学的“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研究。基于翻转式课堂教学就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知识点难易等方面的因素,通过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重组,明确指出哪些内容需要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哪些内容需要以案例化为载体的翻转式教学,哪些内容是需要让学生进行深入讨论的部分,最后在教学活动中以传统教学和“微课-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主线,对整门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2.2“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案例化、专题化研究。对“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中需要以微课为载体的翻转式教学和需要让学生进行深入讨论的部分,考虑实践以及实习现场或者是实验室的相关设备和实物分析图,或者用用三维软件对某些难以理解的结构进行三位运动装配模拟仿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重构组合,结合理论讲授部分,将其相关部分以制作短小视频的方式制作成案例、专题,可以利用相关的平台让学生提前进行观看预习或者以点播式的方式先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而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灵活性。2.3基于网络平台的实践环节加强研究。通过大学生科技竞赛、技能培训基地和校企合作研究,以及设置开放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打造学生真正的实践环节平台。在对课堂上没讨论完或没讨论彻底的问题或者课后遇到新的难题留在结合相关的实践环节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探讨,以便进行充分的探讨达到更深层次的认知。教师可将课堂上问题与解决方案,甚至精彩的讨论环节进行资源整合并上传网络,学生们永久可以下载保留。利用互联网将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体会结合案例化和专题化内容整理成微视频,通过论坛,微信以及微博、云空间等平台发布共享,让更多的人进来讨论,批评改正,优化提升。2.4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方法改进研究。通过尝试改变以往课程考核集中在期末,一卷定成绩的古老方法。在学习评价方法上可以做如下考虑:增加课堂提问环节10分、课堂分组讨论环节10分、实践与试验环节20分、基础知识理论考试50分、附加分制10分(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程度,选择一个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带有自己的思考的设计或解决方案来) 3改革方法分析 3.1改革目标。通过对“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专业课程进行案例化、专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提高大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完善相关教学实践平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并加强了学生们学习时自主规划能力与探索能力,让学生们的思维得到更灵活的运用,尤其是工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从而为郑州轻工业学院作进一步深入地进行工科专业课程体制体制改革,以及推进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良好基础。3.2改革中的关键问题。3.2.1“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混合式教学体系设计及评价问题一方面,“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强调理论的讲解,但要与案例分析和软件工具紧密结合,最后要落实到专业技能的提高上来。另一方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软件操作,更要掌握一些其它深层次知识,如何建立具有可操作性、可评价性的混合式课程体系是本课题的关键性问题。3.2.2“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案例化、专题化课堂模块设计问题在对“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相关知识点进行案例化、专题化的过程中,如何结合交叉学科知识把短小精悍的视频设计的生动易懂,使学生把应该掌握的必要知识及能力融入。而课堂活动模块设计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环节,实际上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内化的环节。教师课堂活动模块的设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案例化、专题化课程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活动模块设计是本课题的关键问题。3.3主要特色。3.3.1构建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在互联网新时代下对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突出“以基于翻转式教学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强化实践环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专业课程核心教学理念。3.3.2打破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以老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授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3.3.3通过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极构建网络教学平台,进而加强实践环节建设,体现课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4结语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案例化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教学改革,虽然看起来过程繁琐,但是本课程的专业学科知识点明确,每一章一个侧重点,可以按章节来编排制作案例化素材,也可以侧重于一类结构、一类设计方案、一类方法的应用。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把一些重要的,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将它们案例化、专题化后展现给学生(可通过视频或动画),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提供学生进行学科专业学习的平台和渠道,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相信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加强学生们学习时自主规划能力与探索能力;通过这种混合式和探究式的教育方法,由于让学生们参与其中,可以使其思维得到更灵活的运用,尤其是工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永春.关于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研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4(20):355-356.[2]危卫华,连小莹,等.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讨[J].价值工程,2013(27):258-259.[3]丁江民,魏延刚.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专业课的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3(18):21-23.[4]杨建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23):53-54.[5]肖曙红,等.“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92-94.第四篇: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第五篇: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