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太原理工大学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实验报告[大全]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无线网络通信技术
实验项目:
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实验
实验地点:
致远楼 B503 教室
专业班级:
**********
学号:
**********
学生姓名:
******
指导教师:
张巍
2017 年 4 月 2 日
太原理工大学实验报告一
学院名称
专业班级
实验成绩
学生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课程名称 无线网络 通信技术
实验题目 实验一
四相移相键控(QPSK)调制及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 QPSK 调制解调原理及特性。
2、掌握利用 MATLAB 编程实现调制及解调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利用 MATLAB 编程实现 QPSK 调制及解调。
2、观察 I、Q 两路基带信号的特征及与输入 NRZ 码的关系。
3、观察 I、Q 调制解调过程中各信号变化。
三、主要仪器设备 Win10
位操作系统笔记本电脑及 MATLAB R2009a 四、主要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日期
2017 %功能
QPSK 的调制解调,基带信号点数 t(限偶数),基波频率 w0 可设置 clear all;
nb=32;
% 传输的比特数
T=1;
% 基带信号宽度,也就是基波频率 fc=8/T;
% 载波频率 ml=2;
% 调制信号类型的一个标志位 c = 4*nb;
%单周期采样点数 delta_T=T/c;
% 采样间隔 fs=1/delta_T;
% 采样频率 t=0:delta_T:nb*T-delta_T
% 限定 t 的取值范围 c * nb N=length(t);
% 采样数
%%%%%%%%%%%%%%%%%%%
调制部分 % 基带信号的产生 data=fix(2*rand(1,nb));
% 调用一个随机函数(0 or 1),输出到一个 1*100 的矩阵 datanrz=data.*2-1;
% 变成极性码 for i=1:nb
data1((i-1)/delta_T+1:i/delta_T)=datanrz(i);% 将极性码变成对应的波形信号
end
% 将基带信号变换成对应波形信号 for i=1:nb
data0((i-1)/delta_T+1:i/delta_T)=data(i);% 将基带信号变成对应的波形信号 end
% 串并转换,将奇偶位数据分开 idata=datanrz(1:ml:(nb-1));
% 将奇偶位分开,因此间隔 m1 为 2
qdata=datanrz(2:ml:nb);% QPSK 信号的调制 for i=1:nb/2
ich(2*((i-1)/delta_T+1):2*(i/delta_T))=idata(i);end for ii=1:N/T
a(ii)=(1/sqrt(2))*cos(2*pi*fc*t(ii));
end idata1=ich.*a;
% 奇数位数据与余弦函数相乘,得到一路的调制信号 for j=1:nb/2
qch(2*((j-1)/delta_T+1):2*(j/delta_T))=qdata(j);end
for jj=1:N/T
b(jj)=(1/sqrt(2))*sin(2*pi*fc*t(jj));end qdata1=qch.*b;% 偶数位数据与余弦函数相乘,得到另一路的调制信号 st = idata1-qdata1;%%%%%%%%%%%%%%%%%%%%%%%%信道中 SNR=0;
% 信噪比 stn = awgn(st,SNR);%%%%%%%%%%%%%%%%%%%%%%%解调%%%%%%%%%%%%%%%%%%%
%%%%%%%%%%%%%%%%%%设计滤波器%%%%%%%% [B,A] = butter(3,0.01,“low”);[h1,w] = freqz(B,A);%%%%%%%%%%%%%%%%%%%%%%%%%%%%相干解调 ist = stn.* a;p =length(ist)qst = stn.*(-b);%%%%%%%%%%%%%%%%%%%%滤波 istl = filter(B,A,ist);qstl = filter(B,A,qst);%%%%%%%%%%%%%%%%%%%%%%%%%抽样判决%%%%%%%%%%
for i = 1 : nb/2
if istl(2*(p/nb)*(i-1)+(1*(p/nb)))>= 0
in(i)= 1;
else in(i)= 0;
end
if qstl(2*(p/nb)*(i-1)+(1*(p/nb)))>= 0
qn(i)= 1;
else qn(i)= 0;
end end %%%%%%%%%%%%%%%%%并串转换 for i = 1 : nb/2
y(2*i-1)= in(i);
y(2*i)= qn(i);end for i = 1 : nb
yy((i-1)/delta_T+1:i/delta_T)= y(i);end data y N figure;subplot(4,1,1)plot(data0*0.7),title(“基带信号,4096 维二进制序列,对应向量是 data0”);subplot(4,1,2)plot(data1*0.7),title(“双极性信号,4096 维双极性序列,对应向量是 data1”);subplot(4,1,3)plot(ich*0.7),title(“I 路数据,4096 维双极性序列,对应向量是 ich”);subplot(4,1,4)plot(qch*0.7),title(“Q 路数据,4096 维双极性序列,对应向量是 qch ”);figure;subplot(4,1,1)plot(ist),title(“相干解调 I 路信号,4096 维且值为(-1,1)的序列,对应向量是 ist ”);subplot(4,1,2)plot(qst),title(“相干解调 Q 路信号,4096 维且值为(-1,1)的序列,对应向量是 qst ”);subplot(4,1,3)plot(istl),title(“I 路解调波形,4096 维且值为(-1,1)的序列,对应向量是 istl ”);subplot(4,1,4)plot(qstl),title(“Q 路解调波形,4096 维且值为(-1,1)的序列,对应向量是 qstl ”);%%%%%%%%%%%%%%%画图%%%%%%%%%%%%%%%%%%%%%%%%%%% figure;subplot(4,2,1);plot(data0*0.7),title(“基带信号”);subplot(4,2,2);psd(abs(fft(data0))),title(“基带信号频谱”);subplot(4,2,3);
plot(st),title(“调制信号”);subplot(4,2,4);psd(abs(fft(st))),title(“调制信号频谱”);subplot(4,2,5);plot(stn),title(“stn 信道波形”);subplot(4,2,6);psd(abs(fft(stn))),title(“经过高斯信道信号频谱”);subplot(4,2,7);plot(yy*0.7),title(“解调后的基带信号”);subplot(4,2,8);psd(abs(fft(yy))),title(“解调后的基带信号频谱”);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六、讨论、心得 第一次使用 MATLAB 软件,在安装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对于实验一 QPSK 调制与解调,老师在实验前就已经给出了代码,并对实验做了详细的讲解,通过结合老师的实验 PPT,更深刻的理解了 QPSK 调制解调的原理及特性。通过对每条代码作用的思考,掌握了利用 MATLAB 编程实现调制及解调的方法和步骤。而且感受到了 MATLAB 软件的强大之处。
七、辅导教师点评:
教师签字:
太原理工大学实验报告二
学院名称
专业班级
实验成绩
学生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课程名称 无线网络 通信技术
实验题目 m 序列产生及其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实验掌握 m 序列的产生方法、特性及应用。
二、实验内容: 1、按照课本 P182 图 5-5,设计 4 阶 m 序列产生方法。并编写 MATLAB 程序,要求输出周期为 15 的 m 序列“***” 2、编写程序验证 m 序列的相关性质,如平衡特性,游程分布特性,延位相加特性。要求至少验证一条性质。
三、主要仪器设备 Win10
位操作系统笔记本电脑及 MATLAB R2009a 四、主要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a2a3a4a移位时钟信号模 模2 相加器序列输出
图 2-1阶移位寄存器序列生成器 该序列生成器能够产生周期为 15 的 0,1 二值序列。设初始状态(a1,a2,a3,a4)=(1,0,0,0),则周期序列输出为:***。
(1)按照图 2-1,设计 4 阶 m 序列产生方法。
(2)编写 MATLAB 程序并上机调试,最后要求输出周期为 15 的 m 序列“***”。
(3)编写程序验证 m 序列的平衡特性:
在 m 序列的一周期中,“1”的个数仅比“0”的个数多 1,即“1”的个数为(N+1)/2,“0”的个数为(N-1)/2。(N 为周期)
程序代码:
clear all;
a4=1;a3=0;a2=0;a1=0;aa=0;bb=0;s=[];for i=1:15
b4=a4;b3=a3;b2=a2;b1=a1;
a1=b2;a2=b3;a3=b4;
a4=xor(b1,b4);
if b1==1
s(i)=b1;
aa=aa+1;
else
s(i)=0;
bb=bb+1;
end end fprintf(“m 序列为:”)for i=1:15
fprintf(“%d”,s(i))end fprintf(“n”)fprintf(“1 的个数为:%dn”,aa)fprintf(“0 的个数为:%dn”,bb)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首先设置四个初始的状态值,再通过四个临时变量进行移位运算,将运算后结果保存在数组中,并在输出数组结果的同时统计序列中 1 和 0 的个数,最后输出统计结果,从而验证了 m 序列的平衡特性。
六、讨论、心得 在写这个实验之前,花费了一些时间来研究 MATLAB 的语法,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虽然思路很明确,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对有些语法的理解不是明确,通过自己在网上查阅资料,解决了问题,经过不断的调试,达到了预期的输出结果,完成了题目的要求。通过这个程序的编写,感觉 MATLAB 和 C 语言在输出方面有些许的类似。
七、辅导教师点评:
教师签字:
太原理工大学实验报告三
学院名称
专业班级
实验成绩
学生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课程名称 无线网络 通信技术
实验题目 信道编码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并理解信道编码的目的、要求等基本概念 2.学会使用 MATLAB 实现奇偶监督码的检错模拟与分析 二、实验内容: 1、输入任意行任意列的一个二进制序列,也即发送码组,再加上 1 位监督位,在接收端使用奇偶监督码中的偶数监督码进行检错。
2、若发送码组为 1100111,要求加上 1 位监督位,在接收端使用奇偶监督码中的偶数监督码进行检错。
三、主要仪器设备 Win10
位操作系统笔记本电脑及 MATLAB R2009a 四、主要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程序代码:
1、输入任意行任意列的一个二进制序列,也即发送码组,再加上 1 位监督位,在接收端使用奇偶监督码中的偶数监督码进行检错。
clear all;m=input(“请输入行数:”);
n=input(“请输入列数:”);
s=randint(m,n);s for i=1:m
num=0;
for j=1:n
if s(i,j)==1
num=num+1;
end
if rem(num,2)==0
s(i,n+1)=0;
else
s(i,n+1)=1;
end
end end fprintf(“偶数监督码:n”)s 2、若发送码组为 1100111,要求加上 1 位监督位,在接收端使用奇偶监督码中的偶数监督码进行检错。
clear all;s=[1 1 0 0 1 1 1];fprintf(“发送码组为:”)num=0;s for i=1:7
if s(i)==1
num=num+1;
end end a=rem(num,2);if a==0
s(8)=0;else
s(8)=1;end fprintf(“偶数校验:”)s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2.
六、讨论、心得 有了实验二的基础之后,对于实验三来说就简单的很多,感觉 MATLAB 的函数用起来很方便,仔细体会并理解了偶校验的实质和精髓。
七 七.辅导教师点评:
教师签字:
太原理工大学实验报告四
学院名称
专业班级
实验成绩
学生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课程名称 无线网络通信技术
实验题目 基于 Simulink 的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通过利用 matlab simulink,熟悉 matlab simulink 仿真工具。
2、通过实验更好地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熟悉 2ASK 的调制与解调。
二、实验内容:
使用 MATLAB 中的 Simulink 工具箱搭建 ASK 调制及解调的框图(使用模拟相乘法及相干解调法)三、主要仪器设备:
Win10
位操作系统笔记本电脑,及软件 MATLAB R2009a 四、主要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一)首先进入 matlab,在命令窗口输入 simulink,进入 simulink 界面。
如下图:
(二)单击此窗口中的 File 菜单中的选项 New 中的 Model 命令,出现如下窗口:
(三)使用 Simulink 中的工具,画出如下图所示的 ASK 调制及解调的框图。
(四)把上述框图画好后,进行保存,然后单击 simulation(仿真)菜单中的 start 开始仿真。再双击元件 scope(示波器)查看信源波形及解调信号波形。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ASK 模拟相乘法调制相干解调波形如下图所示(上:信源波形 下:解调信号波形)
六、讨论、心得 这个实验的实验指导书把实验过程写的很详细,按照指导书的步骤就可以完成实验,有一些细节的地方需要注意,通过这个实验,我熟悉了 matlab simulink 仿真工具并且更好的理解掌握了课本相关知识,更加熟悉了 2ASK 的调制与解调。
七 七.辅导教师点评:
教师签字:
第二篇: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2016
《计算机网络B》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软件1415班
学号:2014005960
姓名:朱伟 指导教师:林健
时间:2016年11月28日
实验一 PacketTrace 基本使用
一、实验目的
掌握 Cisco Packet Tracer 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任务
在 Cisco Packet Tracer 中用 HUB 组建局域网,利用 PING 命令检测机器的互通性。
三、实验设备
集线器(HUB)一台,工作站 PC 三台,直连电缆三条。
四、实验环境
实验环境如图所示
五、实验步骤
1、运行 Cisco Packet Tracer 软件,在逻辑工作区放入一台集线器(HUB)和三台终端设备 PC,用直连线(Copper Straight-Through)按“实验环境”图将 HUB 和 PC 工作站连接起来,HUB 端接 Port 口,PC 端分别接以太网(Fastethernet)口。
2、分别点击各工作站 PC,进入其配置窗口,选择桌面(Desktop)项,选择运行 IP 地址配置(IP Configuration),设置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分别为 PC0:1.1.1.1,255.255.255.0;PC1:1.1.1.2,255.255.255.0; PC2:1.1.1.3,255.255.255.0。
3、点击 Cisco Packet Tracer 软件右下方的仿真模式(Simulation Mode)按钮。将 Cisco Packet Tracer 的工作状态由实时模式(Realtime)转换为仿真模式(Simulation)。
4、点击 PC0 进入配置窗口,选择桌面(Desktop)项,选择运行命令提示符(Command Prompt)。
5、在上述 DOS 命令行窗口中,输入 Ping 1.1.1.2 命令,回车运行。然后在仿真面板(Simulation Panel)中点击自动捕获/播放(Auto Capture/Play)按钮。
6、观察数据包发送的演示过程,对应地在仿真面板的事件列表(Event List)中观察数据包的类型。
六、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通过对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的操作,学会了Cisco Packet Tracer的基本使用方法,学会了在CiscoPacket Tracer 中用 HUB 组建局域网,并利用 PING 命令检测机器的互通性,图形动态的展示了“数据包发送过程”以及“事件列表中显示数据包类型”,也让我对机器之间的互通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实验二 交换机配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交换机基本配置的步骤和方法。
2、掌握查看和测试交换机基本配置的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任务
配置交换机的基本参数,检查交换机的基本参数配置。
三、实验设备
交换机 Catalyst WS 2950-24 一台,工作站 PC 一台,控制台电缆一条。
四、实验环境
实验环境如图所示,说明:只需要利用控制台电缆将两台设备连接(蓝色线),不用管黑线。
五、实验步骤
1、运行 Cisco Packet Tracer 软件,在逻辑工作区放入一台交换机和一台工作站 PC,用控制台电缆(Console)连接交换机和工作站 PC,交换机端接 Console 口,PC 端接 RS232 口。如实验环境图。
2、点击工作站 PC,进入其配置窗口,选择桌面(Desktop)项,选择运行超级终端(Terminal),弹出超级终端设置(Terminal Configuration)对话框,点击 OK 按钮确定。
3、弹出超级终端运行界面,显示交换机的启动信息,出现“Press RETURN to get started!”提示,按“回车”键直到出现用户模式提示符 Switch>
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的表3-1内容对交换机进行基本配置。
六、个人心得:
通过本次试验,对交换机的配置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查看和测试交换机基本配置的步骤和方法。但在配置的过程中,因为对这些命令不熟悉,导致出现了很多错误,经过不断地改正,才减少了操作错误。以后还应该多动手实践去提升自己的操作能力,以熟悉掌握交换机的配置。
实验三 VLAN基本配置
一、实验目的
掌握交换机上创建VLAN、分配静态VLAN成员的方法。
二、实验任务
1、配置两个VLAN:VLAN 2和VLAN 3并为其分配静态成员。
2、测试VLAN分配结果。
三、实验设备
Cisco交换机一台,工作站PC四台,直连网线四条,控制台电缆一条。
四、实验环境
实验环境如图所示:
五、实验步骤
1、运行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在逻辑工作区放入一台交换机和四台工作站PC,用直通线(CopperStraight-Through)连接交换机和工作站PC。
2、分别点击工作站PC0~PC3,进入其配置窗口,选择桌面(Desktop)项,选择运行IP设置(IP Configuration),如图所示,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分别为
PC0:192.168.1.1 255.255.255.0,PC1:192.168.1.2
255.255.255.0,PC2:192.168.1.3
255.255.255.0,PC3:192.168.2.1 255.255.255.0,3、划分VLAN之前测试工作站PC间的连通性:
从PC0到PC1的测试,点击工作站PC0,进入其配置窗口,选择桌面(Desktop)项,选择运行DOS命令行(Command Prompt),打开DOS命令行窗口,在DOS提示符下输入:ping 192.168.1.2后,回车确认,测试结果表示连通。
同理,从PC0到PC2的测试结果也为连通。
而从PC0到PC3的测试结果不连通,因为不在同一网段。
4、创建VLAN 2 和VLAN 3 点击交换机进入其配置界面,选择命令行(CLI)项,如图所示,交换机命令行界面。输入实验指导书中“图4-3 创建VLAN”的命令,创建VLAN 2 和VLAN 3。
5、输入实验指导书中“图4-4 分配VLAN成员”的命令,静态分配VLAN成员,将交换机上的端口2、3、4分配成VLAN 2的成员,端口5、6、7分配成VLAN 3的成员。
6、测试划分VLAN后工作站PC间的连通性。从PC0到PC1的测试,点击工作站PC0,进入其配置窗口,选择桌面(Desktop)项,选择运行DOS命令行(Command Prompt),打开DOS命令行窗口,在DOS提示符下输入:ping 192.168.1.2后,回车确认,如图所示。
PC>ping 192.168.1.2(通)。PC0和PC1在同一个VLAN中,且在同一个网段内。
从PC0到PC2的测试:
PC>ping 192.168.1.3(不通),如图所示。PC0和PC2虽然IP地址属同一网段,但分处于不同的VLAN中,所以不能相互通信。
从PC2到PC3的测试:
PC>ping 192.168.2.1(不通)。PC2和PC3在同一VLAN中,但IP地址不在同一网段内。
六、个人心得
这次实验主要是VLAN的配置,主机必须在相同的子网和相同的VLAN中,才能通过交换机直接通信。通过本次实验熟悉了VLAN的原理与配置方法,以及VLAN与VLAN之间的通信方法。刚开始实验时,每一条线的端口之间都是按顺序连得,输命令却是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输入,结果导致不通,后来才发现那些端口错误,以后还应该多加练习并熟悉这些命令的使用。
实验四 VLAN主干道配置
一、实验目的
掌握交换机上创建交换机间的主干道,实现对多VLAN的运输。
二、实验任务
1、配置两个交换机上分别创建两个VLAN:VLAN2和VLAN3并为其分配静态成员。
2、创建两个交换机上的主干道,测试主干道的工作情况。
三、实验设备
Cisco交换机两台,工作站PC四台,控制台电缆一条。
四、实验环境
实验环境如图所示。
五、实验步骤
1、运行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在逻辑工作区放入两台交换机和六台工作站PC,按图5-1用直连线(CopperStraight-Through)连接交换机和工作站PC,用交叉双绞线(Copper Cross-Over)连接两台交换机的FastEthernet0/1口。
2、创建VLAN 2 和VLAN 3,按实验4中创建VLAN的步骤,分别在两台交换机上创建VLAN 2和VLAN 3。
3、静态分配VLAN成员,将两台交换机的端口2、3、4分配成VLAN 2的成员,端口5、6、7分配成VLAN 3的成员。
4、分别点击工作站PC0~PC5,进入其配置窗口,选择桌面(Desktop)项,选择运行IP设置(IP Configuration),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分别为
PC0:192.168.1.1/24(表示IP:192.168.1.1 子网掩码:255.255.255.0),PC1:192.168.1.2/24,PC2:192.168.1.3/24,PC3: 192.168.2.1/24,PC4:192.168.1.4/24,PC5:192.168.2.2/24。
5、测试工作站PC间的连通性。
从PC0到PC1:PC>ping 192.168.1.2(通,相同VLAN,相同网段)
从PC0到PC2:PC>ping 192.168.1.3(不通,网段相同,处于不同的VLAN)
从PC0到PC4:PC>ping 192.168.1.4(不通,相同VLAN,相同网段,但分处于两台交换机,需要配置主干道)
请同学们再继续测试从PC0到PC3、从PC2到PC3、从PC2到PC5、从PC3到PC5的连通性并分析结果
从PC0到PC3:PC>ping 192.168.2.1(不通,网段相同,但处于不同的VLAN)
从PC2到PC3:PC>ping 192.168.2.1(不通,相同的VLAN,但处于不同的网段)
从PC2到PC5:PC>ping 192.168.2.2(不通,处于不同网段,相同的VLAN,并且分处于两台交换机,需要配置主干道)
从PC3到PC5:PC>ping 192.168.2.2(不通,处于相同的网段,相同的VLAN,但处于两台交换机,需要配置主干道)
6、分别在两台交换机中输入命令,配置主干道
7、测试工作站PC间的连通性。
从PC0到PC4:PC>ping 192.168.1.4(通,相同VLAN,相同网段,分处于两台交换机,通过主干道相连)。
请同学们继续测试各工作站PC间的相互连通性,并加以分析
从PC3到PC5:PC>ping 192.168.2.2(通,处于相同的网段,相同的VLAN,分处于两台交换机,通过主干道相连)
六、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如何创建两个交换机上的主干道,学会了如何实现VLAN间通讯,同时能熟练进行对主干道的测试工作。经过实验,得出了两个新的结论:(1)相同VLAN,相同网段,但分处于两台交换机,需要配置主干道。
(2)相同VLAN,相同网段,分处于两台交换机,通过主干道相连,他们之间是连通的。
实验五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超级终端配置路由器时的连接和参数设置。
2、掌握用配置向导配置路由器的步骤和方法。
3、掌握检查路由器配置和状态的路由器命令。
4、掌握手工对路由器进行初始配置的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任务
1、通过控制台电缆,利用超级终端软件和路由器配置向导对路由器进行初始配置。
2、通过控制台电缆,利用超级终端软件对路由器进行手工初始配置。
3、通过控制台电缆,练习常用路由器高级配置命令的用法。
三、实验设备
路由器一台,工作站 PC 一台,控制台电缆一条,交叉双绞线一条。
四、实验环境
五、实验步骤
(一)超级终端登录路由器
1、运行 Cisco Packet Tracer 软件,在逻辑工作区放入一台路由器和一台工作站 PC,用控制台电缆(Console)连接路由器和工作站 PC,路由器端接 Console 口,PC 端接 RS232 口。
2、启动超级终端。
3、在系统设置对话框中,出现“Continue with configuration dialog? [yes/no]:”提示时,键入“n”,出现“Press RETURN to get started!”提示,按“回车”键直到出现用户 EXEC 模式提示符 Router>。
(二)通过以太网口 Telnet 登录路由器
1、运行 Cisco Packet Tracer 软件,在逻辑工作区放入一台路由器和一台工作站 PC,用控制台电缆(Console)连接路由器和工作站 PC,路由器端接 Console 口,PC 端接 RS232 口。
2、再使用交叉双绞线(Copper Cross-Over)连接路由器的 Fastethernet 0/0 接口和 PC 工作站的网卡接口。
3、启动超级终端。
4、在超级终端中对“Continue with configuration dialog? [yes/no]:”提示选择“n”,出现“Press RETURN to get started!”提示,按“回车”键直到出现用户 EXEC 模式提示符 Router>。
5、点击工作站 PC0,进入其配置窗口,选择桌面(Desktop)项,选择运行 IP 设置(IP Configuration),设置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为 PC0:192.168.0.2/24。
6、再选择运行 DOS 命令行(Command Prompt),如图 2-4 所示,打开 DOS 命令行窗口,在 DOS 提示符下输入:telnet 192.168.0.1 后,回车确认。已能登录路由器。
六、个人心得
在搭建实验环境时,要注意选对路由器的型号,开始时选错路由器型号,导致最后用telnet配置时,进入特权模式后没有show se的命令。
其次,要注意密码的输入,第一次输入的密码是登陆终端的密码,即配置时输入的“cisco”并非123456,就是说要理解命令的含义,不能照搬实验指导书的命令直接执行。而且提示password时就应该输入密码即可,刚开始怎么都输不进去就没有按下回车,后来才试着输密码后直接回车才可以。
通过本次实验,对于配置路由器有了一定的理解,也使我明白了想要学好网络知识必须经过不断地实践才能真正的理解其思想。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多看书并且多实践,这样才能进步。
实验六 静态路由配置
一、实验目的
掌握静态路由配置方法。
二、实验任务
置两台路由器上的静态路由,实现模拟远程网络互联。
三、实验设备
Cisco路由器两台,工作站PC两台,交叉双绞线若干。
四、实验环境
五、实验步骤
(一)环境设置
1、运行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在逻辑工作区放入两台路由器、两台工作站PC,分别点击各路由器,打开其配置窗口,关闭电源,分别加入一个2口同异步串口网络模块(WIC-2T),重新打开电源,如图所示。然后,用交叉双绞线(Copper Cross-Over),(其中静态路由区域)分别连接路由器和各工作站PC,用DTE或DCE串口线缆连接各路由器(router0 router1),注意按图中所示接口连接。
2、分别点击工作站PC0、PC1,进入其配置窗口,选择桌面(Desktop)项,选择运行IP设置(IP Configuration),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分别为 PC0:192.168.0.2/24 gw: 192.168.0.1,PC1:192.168.1.2/24 gw: 192.168.1.1
(二)静态路由实验
1、点击路由器Router0,进入其配置窗口,点击命令行窗口(CLI)项,输入命令对路由器配置如下:
点击路由器Router1,进入其配置窗口,点击命令行窗口(CLI)项,输入命令对路由器配置如下:
2、测试工作站PC间的连通性。
从PC0到PC1:PC>ping 192.168.1.2(不通),如图
不通的原因是PC0和PC1间无路由可达,下面需要在路由器Router0和Router1中设置静态路由,使网络192.168.0.0/24和192.168.1.0/24能相互通信。
3、设置静态路由
接前述实验,继续对路由器Router0配置如下:
对路由器Router1配置如下:
也可采用:ip route 192.168.0.0 255.255.255.0 10.0.0.1格式。
4、测试工作站PC间的连通性。从PC0到PC1:PC>ping 192.168.1.2(通),如图所示。
5、在路由器Router0或路由器Router1输入show ip route 命令观察路由信息,如图所示。Router0:
Router1:
六、个人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学会了如何配置静态路由,对网络之间的相互通信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在设置路由之前,要先把wic-2t添加进路由器,要注意在添加模块时应该先把路由器的开关关闭,否则将会弹出错误,添加完后再打开开关,然后路由器才能出现相应的接口。
接着测试PC机的连通性,刚开始的时候由于PC0和PC1间无路由可达,所以路由不通。需要在路由器Router0和Router1中设置静态路由,使网络192.168.0.0/24和192.168.1.0/24能相互通信。当设置好静态路由后再次测试,工作站PC间便连通了。
如果在配置完后,如果出现问题不通的话,可以通过“show ip route”命令来查看路由器的路由表,从中看是否能找到问题,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可以通过一段一段ping的方式来查看哪一段出现了问题。
实验七 RIP 路由协议配置
一、实验目的
掌握 RIP 动态路由协议的配置、诊断方法。
二、实验任务
1、配置 RIP 动态路由协议,使得两台 Cisco 路由器模拟远程网络互联。
2、对运行中的 RIP 动态路由协议进行诊断。
三、实验设备
Cisco 路由器两台,带有网卡的工作站 PC 两台,控制台电缆一条,交叉双绞线若干。
四、实验环境
五、实验步骤
1、运行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在逻辑工作区放入两台路由器、两台工作站PC,分别点击各路由器,打开其配置窗口,关闭电源,分别加入一个2口同异步串口网络模块(WIC-2T),重新打开电源。然后,用交叉双绞线(Copper Cross-Over)按图8-1所示分别连接路由器和各工作站PC,用DTE或DCE串口线缆连接各路由器,注意按图中所示接口连接。
2、分别点击工作站PC0、PC1,进入其配置窗口,选择桌面(Desktop)项,选择运行IP设置(IP Configuration),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分别为
PC0:1.1.1.1/24 gw: 1.1.1.2,PC1: 2.1.1.1/24 gw: 2.1.1.2。
3、点击路由器Router0,进入其配置窗口,点击命令行窗口(CLI)项,输入命令对路由器配置如下:
Router0:
Router1:
4、测试工作站PC间的连通性。
从PC0到PC1:PC>ping 2.1.1.1(不通),如图所示。
不通的原因是PC0和PC1间无路由可达,下面需要在各路由器上设置RIP动态路由,使网络上各网段间能相互通信。
5、设置RIP动态路由
接前述实验,继续对路由器Router0配置如下:
同理,在路由器Router1上作配置如图所示。
6、在路由器Router0上输入show ip route 命令观察路由信息,可以看到增加的RIP路由信息。
同理,在路由器Router1上输入show ip route 命令观察路由信息。
7、测试工作站PC间的连通性。
从PC0到PC1:PC>ping 2.1.1.1(通),如图所示。
六、个人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的操作,我掌握了路由器动态路由RIP的配置,可以自己独立完成RIP的配置。在这次实验过程中理解了关于动态路由RIP的相关知识点。
在这次实验中,和实验六静态路由的配置相似,给路由器添加组件的时候一定要先关闭电源,然后在打开电源。
然后就是要理解rip命令的含义,用“network ip地址”命令分别配置路由器的两个端口,ip地址就是两个端口要使用的地址。我在配置的时候因为第一遍没有细看,着急配置,导致命令的IP地址输入错误,一时发现不了问题。后来才静下心来仔细的查找才发现。
实验八 单区域OSPF路由协议配置
一、实验目的
掌握OSPF动态路由协议的配置、诊断方法。
二、实验任务
1、配置OSPF动态路由协议,使得两台Cisco路由器模拟远程网络互联。
2、对运行中的OSPF动态路由协议进行诊断。
三、实验设备
Cisco路由器两台,带有网卡的工作站PC两台,控制台电缆一条,交叉双绞线若干。
四、实验环境如图
五、实验步骤
1、运行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在逻辑工作区放入三台路由器、两台工作站PC及一台笔记本,分别点击各路由器,打开其配置窗口,关闭电源,分别加入一个2口同异步串口网络模块(WIC-2T),重新打开电源。然后,用交叉双绞线(Copper Cross-Over)按图8-1所示分别连接路由器和各工作站PC,用DTE或DCE串口线缆连接各路由器,注意按图中所示接口连接。
2、分别点击工作站PC0、PC1,进入其配置窗口,选择桌面(Desktop)项,选择运行IP设置(IP Configuration),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分别为
PC0:192.168.1.100/24
gw: 192.168.1.1;
PC1: 192.168.2.100/24
gw: 192.168.2.2;
Laptop0:192.168.3.100/24
gw:192.168.3.3
3、点击路由器Router0,进入其配置窗口,点击命令行窗口(CLI)项,输入命令对路由器配置如下:
同理,配置Router1,如图所示。
再配置Router2,如图所示。
4、测试工作站PC间的连通性。
从PC0到PC2:PC>ping 192.168.3.100(不通),如图所示。
不通的原因是PC0和PC2间无路由可达,下面需要在各路由器上设置OSPF动态路由,使网络上各网段间能相互通信。
5、设置OSPF动态路由
接前述实验,继续对路由器R1配置如下:
同理,在路由器R2上作配置如图所示。
同理,在路由器R3上作配置如图所示。
6、在路由器R1上输入show ip route 命令观察路由信息,可以看到增加的OSPF路由信息。如图所示。
同理,在路由器R2上输入show ip route 命令观察路由信息。
7、测试工作站PC间的连通性。
从PC0到Laptop0:PC>ping 192.168.3.100(通),如图所示。
六、实验心得
在这次实验中,我掌握了单区域OSPF路由协议配置,OSPF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所谓链路状态是指路由器接口的状态,如UP,DOWN,IP及网络类型等。链路状态信息通过链路状态公告(LSA)发布到网上的每台路由器。每台路由器通过LSA信息建立一个关于网络的拓扑数据库。
在这次实验中要注意OSPF命令的格式,OSPF命令的格式为“#route OSPF 1;#network 路由口1的ip地址 子网掩码的反码 area 0;#network 路由口2的ip地址 子网掩码的反码 area0”,在这里要注意的就是要在rip命令的基础上添加子网掩码的反码和area0。
第三篇: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课程 实验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课程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实验报告
…
…
……
……
……
……
……
…
…装
……
……
……
……
…
……
……
……
订…
……
………………………………
…线
……
……
……
……
…
……
……
……实验名称同组人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实验报告 …
…
……
……
……
……
……
…
装…
……
……
……
……
…
……
……
订…
……
……
…
……
……
……
……
…线
…
……
……
……
……
……
…
……
……
…
第四篇: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把地理上分散的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和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在相应软件支持下实现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包括三部分: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系统、网络软件与协议。如果按网络的逻辑功能,计算机网络又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通信子网主要完成网络的数据通信,资源子网主要负责网络的信息处理,为网络用户提供资源共享和网络服务。
3.计算机网络功能和分类
网络的只要功能使通信和资源共享,即完成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和硬盘、软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网络按覆盖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国际互联网。
4.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大体上可分为远程终端联机阶段、计算机网络阶段、网络互联阶段和信息高速公路四大阶段。
5.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1)路由器工作在OSI参考模型中第三层,即网络层。
(2)主要功能:
连接多个独立子网或网络
通过网络寻址实现互联网间最佳寻址路径及数据传送。
在实现目前状态下,任何有一定规模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均使用路由器进行运作和管理,以达到网际互联目的。
(3)路由器利用网络层定义的“逻辑”上的网络地址(即IP地址)来区分butong网络已达到网络互联和隔离,以保持各个网络的独立性。
(4)路由器有多个网络端口或网络接口或多个网卡以达到用于连接各个IP网络,现实中多采用三层交换机设备代替。
(5)每个接口的IP地址必须与所连接的IP网络具有相同的网络号,才能达到各个网络中的主机,通过该设备向其它网络发送数据。
6.综合布线系统有几个子系统?
(1)工作区子系统
(2)水平(配线)子系统
(3)管理子系统
(4)干线子系统
(5)设备间子系统
(6)建筑群子系统
第五篇:无线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扩频实验报告
学 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通信工程 组员: 12211008 吕兴孝 12211010 牟文婷 12211096 郑羲 12211004 冯顺 任课教师: 姚冬萍 1实验四 扩频实验
一、实验目标
在本实验中你要基于labview+usrp平台实现一个扩频通信系统,你需要在对扩频技术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编写程序,完成所有要求的实验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会让你对扩频技术有更直接和感性的认识,并进一步掌握在labview+usrp平台上实现通信系统的技巧。
二、实验环境与准备
软件环境:labview 2012(或以上版本);
硬件环境:一套usrp和一台计算机;
实验基础:了解labview编程环境和usrp的基本操作;
知识基础:了解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介绍
1、扩频通信技术简介
扩频通信技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抗干扰通信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在电磁环境越来越恶劣的情况下,扩频技术在诸多通信领域都有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扩频技术简单来讲就是将信息扩展到非常宽的带宽上——确切地说,是比数据速率大得多的带宽。在扩频系统中,发端用一种特定的调制方法将原始信号的带宽加以扩展,得到扩频信号;然后在收端对接收到的扩频信号进行解扩处理,把它恢复为原始的窄带信号。
扩频系统之所有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是因为接收端在接收到扩频信号后,需要通过相关处理对接收信号进行带宽的压缩,将其恢复成窄带信号。对于干扰信号而言,由于与扩频信号不相关,所以会被扩展到很宽的频带上,使之进入信号带宽内的干扰功率大幅下降,即增加了相关器输出端的信号/干扰比。因此扩频系统对大多数人为干扰都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
22、发射端程序简介
本实验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两个主程序,其中发射端主程序top_tx的前面板如图1所示。
图1 发射端程序前面板
前面板上部的选项卡控件中可以配置各项参数。在硬件参数部分中可以配置usrp的ip地址、载波频率等参数;在信号参数部分中可以配置调制方式、设配采样速率、成型滤波器等参数;在信道模型参数部分中你可以选择不同的信道模型并设置噪声功率;在右侧你可以设置扩频码的长度。在前面板下方为显示界面,包括发送信号的时域/频域波形以及星座图和眼图。
发射端的程序框图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主程序框图左侧的transmitter子程序完成发射信号的生成、扩频、调制等功能,程序框图如图2所示。
3图2 transmitter的程序框图
3、接收端程序简介
接收端主程序top_rx的前面板如图3所示。
图3 接收端程序前面板
与发射端程序类似,接收端主程序前面板上部为各项参数的输入,例如硬件参数、扩频参数、同步参数等。前面板下部显示生成的图形,包括星座图、眼图、信噪比/误码率曲线等。接收端端的程序框图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主程序框图右侧的receiver.vi子程序主要完成发射信号的接受、同步、解扩和解调等功能,程序框图如图3所示。4 图3 receiver.vi 的程序框图
matched filter子程序完成匹配滤波;其中rx init子程序是接收机的初始化;
synch子程序使同步模块,完成收发同步;channel estimated子程序完成信道估计;equalize子程序的作用是信道均衡;strip control子程序用来删除控制信息,即训练序列;decode子程序实现信号的解调;de-dsss子程序用来实现解扩;error detect子程序的作用是计算误码率。
接收端主程序框图的其他部分主要用来完成usrp的配置、计算信噪比/误码率曲线以及生成所需的图形。
四、实验任务
1、ds-ss.vi子程序
ds-ss子程序的作用是对信源进行直接扩频(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其原理是利用10个以上的chips来代表原来的0或1,使得原来较高功率、较窄的频谱变成具有较宽频的低功率频谱,这种特性类似于噪声功率谱,因此接收端只有知道正确的扩频码才能进行正确的接收,进而增加了传输的可靠性。它是一种数字调制方法,具体说,就是将信源与一定的pn码(伪随机码、chip)进行同或运算。例如,在发射端用11000100110代替1,用00110010110代替0,这个过程就实现了扩频。上述过程如图4所示。
图4 扩频的实现过程
前面板:
图6 ds-ss前面板 ds-ss程序框图:
图7 ds-ss程序框图
实验步骤:
1、首先产生所需长度的伪随机序列(pn序列): pn序列(pseudo-noise sequence)即伪噪声序列,这类序列具有类似随机噪声的一些统计特性,但和真正的随机信号不同,它可以重复产生和处理,故称作
pn码最见的用途是在扩频系统中用来扩展信号频谱;伪随机噪声序列。此外pn 码也可以用来作为信源信息。
图8 mt generate bits输入输出
其中total bits为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总长度、pn sequence order用来设定pn序列的循环周期(如果pn sequence order设为n,则周期为)、seed in指定pn序列生成器移位寄存器的初始状态(默认为0xd6bf7df2);output bit stream为伪随机序列的输出。
此外mt generate bits函数还有user defined模式,在此模式下函数可以 根据用户自定义的输入序列生成所需长度的循环序列。其输入输出如图9所示:
图9 user defined模式的输入输出 其中user base bit pattern为用户指定的序列,控件会不断循环用户指定的序列output bit stream为生成序列的直到输出序列的长度达到total bits所设定的值。输出。
本例中用到了三个mt generate bits函数,分别用来生成保护序列、同步序列和信息序列。
2、利用产生的序列对信源序列进行扩展:
图10 扩频模块
输入信源bit码、pn扩频码、误差;输出扩频码、误差。
72、de-dsss.vi子程序
de-dsss子程序的作用是在接收端实现对信号的解扩。解扩操作即扩频操作的逆过程。继续使用上面的例子,当你在发射端用11000100110代替1,而用00110010110代替0后,在接收机处只要把收到的序列是11000100110恢复成1,而00110010110恢复成0,这就是解扩。上述过程如图0所示。
图11 解扩的实现过程
前面板:
图12 de-dsss前面板 de-dsss程序框图:
图13 de-dsss程序框图
五、实验步骤:
1、产生所需长度的并与发射端相同伪随机序列(pn序列),同ds-ss;
2、然后利用产生的序列对接收信号进行解扩:
输入:将信源与pn序列通过“数组大小”模块返回其长度,相除得到的商作为搜索深度;输入经信道传输后的扩频码、与发送端同步的扩频序列以及误差。输出得解扩后码序列以及误差。
3、实验验证
在ds-ss子程序中,你可以手动输入一串0/1作为信源序列,并设置好pn序列的长度(设为n)。单独运行ds-ss子程序,观察输出的序列长度是否扩展了n倍,并注意输出序列中pn码是否与相应的0或者1对应。验证成功的话便表明你的ds-ss子程序编写正确。并利用类似的方法验证de-dsss子程序的正确性。
然后验证发射端主程序是否能正确的发射我们想要的扩频信号。首先正确的连接usrp并合理的配置发射端的各项参数,运行程序。
然后你可能会看到如图
9至图所示的发射信号时域波形和频域波形。
图14不扩频的时域信号
图16扩频后的时域信号
图17扩频后的频域信号 图15不扩频的频域信号
10可以看出经过扩频的发射信号与不经过扩频的发射信号相比,在频域上进行
了展宽,在时域上变得更加密集。这与扩频的基本原理相符,说明发射端的设计基本正确。
在接收端,我们需要使得参数能够与发射端匹配,这样才能正常的接收。特
别需要注意capture time、packet length和rx sample rate这几个参数,你首先需要理解它们的意义,这样才能够正确的配置它们。如果你在发射端没有修改默认参数的话,接收端的默认参数恰好能够与发射端匹配。你需要同时运行发射端和接收端程序,在发射端正确运行时观察接收端能否正确接收。程序会计算当前信噪比下的误码率,并逐渐增大信噪比、最终得出一条信噪比/误码率曲线,如图3-4-11所示。你可能需要稍等一段时间才能够看到程序运行完成的结果。在接收端程序运行的同时,你可以进入receiver子程序中的ber detected子程序,在里面观察当前信噪比接收到的数据数和误码数,如图3-4-12所示。
图18误码率曲线 图19运行时的数据显示
然后你可以尝试改变收发端的各项参数,观察不同参数对运行结果的影响。最后你需要按照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六、实验结果 qpsk: 将usrp连接电脑,更改ip地址等参数。频率使用915mhz避免干扰。如下图20: 11 发送端前面板调制参数以及发送星座图发送时域波形如下图21:
发送端眼图和发送端频域波形如下,眼图的尖锐程度和发送频率有关,如图22:
接收端的硬件参数和误码率如下图,如图23:
接收端眼图如图24所示: bpsk: 调制参数如下: 14bpsk:发送端硬件参数
发送端星座图:
接收端眼图:
接收端星座图及误码率曲线(信噪比较低):
五、实验扩展
1、解释接收端同步模块的具体实现方式及其利用的基本原理。
(1)初始同步,或称粗同步、捕获。它主要解决载波频率和码相位的不确定性,保
证解扩后的信号能通过相关器后面的中频滤波器,这是所有问题中最难解决的问题。
(2)跟踪,或称精同步。
接收机对接收到的信号,首先进行搜索,对收到的信号与本地码相位差的大小进行判断,若不满足捕获要求,即收发相位差大于一个码元,则调整时钟再进行搜索。直到使收发相位差小于一个码元时,停止搜索,转入跟踪状态。图3-4-5同步流程图
图3-4-6跟踪流程图
2、扩频通信技术除了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外,还具有哪些优点?逐一例举出来并简述扩频技术具有这些优点的原因。
(1)易于重复使用频率,提高了无线频谱利用率
无线频谱十分宝贵,虽然从长波到微波都得到了开发利用,仍然满足不了社会
17的需求。在窄带通信中,主要依靠波道划分来防止信道之间发生干扰。为此,世界各国都设立了频率管理机构,用户只能使用申请获准的频率。扩频通信发送功率极低,采用了相关接收技术,且可工作在信道噪声和热噪声背景中,易于在同一地区重复使用同一频率,也可与各种窄道通信共享同一频率资源。所以,在美国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扩频通信无须申请频率,任何个人与单位都可以无执照使用。
(2)抗干扰性强,误码率低
扩频通信在空间传输时所占用的带宽相对较宽,而接收端又采用相关检测的办法来解扩,使有用宽带信息信号恢复成窄带信号,而把非所需信号扩展成宽带信号,然后通过窄带滤波技术提取有用的信号。这样,对于各种干扰信号,因其在接收端的非相关性,解扩后窄带信号中只有很微弱的成分,信噪比很高,因此抗干扰性强。在商用的通信系统中,扩频通信是唯一能够工作在负信噪比条件下的通信方式。
(3)隐蔽性好,对各种窄带通信系统的干扰很小
由于扩频信号在相对较宽的频带上被扩展了,单位频带内的功率很小,信号湮没在噪声里,一般不容易被发现,而想进一步检测信号的参数如伪随机编码序列就更加困难,因此说其隐蔽性好。再者,由于扩频信号具有很低的功率谱密度,它对使用的各种窄带通信系统的干扰很小。
(4)可以实现码分多址
扩频通信提高了抗干扰性能,但付出了占用频带宽的代价。如果让许多用户共用这一宽频带,则可大大提高频带的利用率。由于在扩频通信中存在扩频码序列的扩频调制,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码型的扩频码序列之间优良的自相关特性和互相关特性,在接收端利用相关检测技术进行解扩,则在分配给不同用户码型的情况下可以区分不同用户的信号,提取出有用信号。这样一来,在一宽频带上许多对用户可以同时通话而互不干扰。
(5)抗多径干扰
这两种技术在扩频通信中都易于实现。利用扩频码的自相关特性,在接收端从多径信号中提取和分离出最强的有用信号,或把多个路径来的同一码序列的波形相加合成,这相当于梳状滤波器的作用。另外,在采用频率跳变扩频调制方式的扩频系统中,由于用多个频率的信号传送同一个信息,实际上起到了频率分集的作用。
(6)能精确地定时和测距
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速度是固定不变的光速,人们自然会想到如果能够精确测
18量电磁波在两个物体之间的传播时间,也就等于测量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在扩频通信中如果扩展频谱很宽,则意味着所采用的扩频码速率很高,每个码片占用的时间就很短。当发射出去的扩频信号在被测量物体反射回来后,在接收端解调出扩频码序列,然后比较收发两个码序列相位之差,就可以精确测出扩频信号往返的时间差,从而算出两者之间的距离。测量的精度决定于码片的宽度,也就是扩展频谱的宽度。码片越窄,扩展的频谱越宽,精度越高。
(7)适合数字话音和数据传输,以及开展多种通信业务
扩频通信一般都采用数字通信、码分多址技术,适用于计算机网络,适合于数据和图像传输。
(8)安装简便,易于维护
扩频通信设备是高度集成,采用了现代电子科技的尖端技术,因此,十分可靠、小巧,大量运用后成本低,安装便捷,易于推广应用。
3、伪随机序列有许多种,例如m序列、gold序列、m序列等。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产生伪随机序列,并用其实现对信号的扩频。
(1)m序列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伪随机序列,m序列每一周期中 1 的个数比 0 的个数多 1 个。状态“0”或“1”连续出现的段称为游程。游程中“0”或“1” m序列的一个周期(p=2^n-1)中,的个数称为游程长度。游程总数为 2^n-1,“0”、“1”
各占一半。2个彼此移位等价的相异m序列,按模2相加所得的序列仍为m序列,并与原m序列等价。
(2)gold序列gold码序列是一种基于m序列的码序列,具有较优良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产生的序列数多。gold码的自相关性不如m序列,具有三值自相关特性;互相关性比m序列要好,但还没有达到最佳。是由两个码长相等、码时钟速率相同的m序列优选对通过模2相加而构成的。
4、适当的在系统中添加干扰,以验证扩频的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强扩频通信系统扩展的频谱越宽,处理增益越高,抗干扰能力就越强。简单
地说,如果信号频谱展宽10倍,那么干扰方面需要在更宽的频带上去进行干扰,分散了干扰功率,从而在总功率不变的条件下,其干扰强度只有原来的1/10。另外,由于接收端采用扩频码序列进行相关检测,空中即使有同类信号进行干扰,如果不能检测出有用信号的码序列,干扰也起不了太大作用,因此抗干扰性能强是扩频通信的最突出的优点。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