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中国成立70年来谷城工业经济发展成就综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谷城工业经济发展成就综述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脚步,谷城县工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70年。70年来,勤劳智慧、坚毅执着的谷城人民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克难奋进,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工业经济在发展中实现蝶变,获得新生,步入了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脚步,谷城县工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70年。
70年来,勤劳智慧、坚毅执着的谷城人民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克难奋进,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工业经济在发展中实现蝶变,获得新生,步入了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做出了重大贡献。
70年非凡的光辉历程
70年风雨无阻,70年奋楫前行,谷城县工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从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国有企业逐渐退出到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谷城县工业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发展轨迹上看,大体分为起步加快发展、改革加速发展和转型协调发展三个阶段。
工业经济建设起步加快发展阶段(1949-1977年)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谷城工业经济恢复建设,生产开始起步,先后投资兴办了砖瓦厂、造纸厂、酒厂、粮油加工厂、工具厂和水电站等企业。
1949-1977年,工业企业数量由157家增加到419家,年平均增长9.1%。主要产品在最初的饮料酒、中小农具、铁锅等6种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了发电量、木材、粗铜水泥、磷肥氮肥、布、酒、日用陶瓷和食用植物油等产品,工业门类不断增加。
1953-1977年,是谷城县执行“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计划时期。
1966年是“文化革命”十年**时期开始,工业发展受到冲击。
1967-1968年,工业生产急剧回落,但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工业经济在波动中仍得到一定发展。
1970年工业生产开始加速,到1977年,谷城县发电量、砖、粗铜和布等产品产量分别为28.81万度、2519万块、45.5吨和129.68万米,全县工业总产值24年间年平均增长32.15%,尤其是水力发电、冶金工业、机械工业等产业的发展较快,为谷城县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业经济改革加速发展阶段(1978-2000年)
1978年,国家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以来,谷城县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的发展方向,先后实施技改扩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1986-2000年,是谷城县执行“七五”“八五”“九五”计划的时期。“九五”时期,谷城县以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了对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加大了资产重组力度,将有效存量资产向优势产业、特色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仅1988年就有“石花大曲”等六种产品获得省级以上“优质产品”称号,在市场上享有盛誉。自改革开放十年来,乡镇工业“五个轮子”并转,发展迅猛,1988年工业总产值21573万元。
工业经济转型协调发展阶段(2001年-现在)
进入“十五”时期,特别是2008年以来的10年间,谷城县工业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发展阶段。
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生态工业,全县工业经济得到历史性跨越发展。
“十五”期末,谷城县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以上的企业41家,企业数量、工业总产值和利润总额与2000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25.5%、48.7%和35.8%。
“十一五”以来,谷城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工业强县”这一发展战略,积极大力招商引资,以经济转型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产业为依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工业生产全面提速,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到“十一五”末期的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165家;
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25倍。
“十二五”是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具有鲜明里程碑意义的时期。谷城县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下行压力,结合工业发展特点,多措并举加快企业发展与转型升级,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2015年,谷城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利润总额与2011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41%和70%。
2018年,是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谷城县抢抓经济发展新机遇,上下齐心,聚力发展,工业经济转型取得了明显效果。工业企业数量扩张和结构转型并存,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增长,发展动力正从传统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一组组数据,承载着谷城县工业快速发展的成就。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一系列工业发展利好政策纷至沓来,如春风化雨,沐浴着谷城县这块热土,使得工业各行业枝繁叶茂,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成为谷城县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70年瞩目的辉煌成就
七十年来,谷城县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工业化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过70年的艰苦创业,谷城县工业在不断满足生产生活需求中谋发展,在探索中求跨越,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指标大幅增长。
从企业情况看,骨干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多年来,谷城县在汽车零部件、纺织、农副食品加工等工业重点领域,培育了一批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2018年,谷城县工业大型企业3家,分布在汽车制造和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两个行业;
中型企业27家,分别分布在汽车制造、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尤其是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县第一家成功上市的集团公司,年生产铅酸蓄电池产量全国占比11%。骨干龙头企业综合实力的增强,使工业在新旧动力转换时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传统行业不景气对经济的冲击,成为支撑工业整体平稳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
行业结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新中国成立初期,谷城县工业结构单一,生产设备落后,产品粗糙。“十五”以来,谷城县坚决按照国家经济发展总体部署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正确处理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着力抓好工业绿色转型,工业结构和布局不断调整,一批工业企业相继被淘汰,行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绿色生态产业拉动作用逐年增强,产业升级效果显现。
生产能力迅速扩张,产品种类不断丰富
70年来,谷城县积极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对产品进行改革创新,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以提升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品种种类,努力打造“名、特、优”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使得工业产品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
产品品种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6种产品增加到今天的涵盖三大门类11个小门类的工业行业产品体系。其中汽车制造、纺织业等重点行业,每个行业产品都极为丰富,多达几十个品种。以汽车制造业为例,从汽车前桥、后桥到转向节,从商用车铸造件到火车、飞机铸造件。
70年来,工业产品不断丰富的同时,产品生产能力不断扩大,产品产量突飞猛进。2018年,谷城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品统计目录中蓄电池、铸铁件、水泥、布、纱、食用植物油、瓶装矿泉水、人造板、塑料制品和水泥等主要产品产量分别为2324万千瓦时,2万吨、127万吨、54676万米、135400吨、16042吨。
质量不断提升,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70年来,谷城县工业在保持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运行质量不断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度提高。2018年,谷城县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计、利润总额和税金总额与1970年相比,年均增长分别为1.19倍、1.15倍和1.2倍。尤其是作为谷城县工业主力军的制造业在满足市场需求、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保持质效双增的发展态势。2005-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59倍;
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33倍;
平均用工人数年均增长1.08倍。制造业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生产规模都逐步扩大,企业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凸显,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
经济成分多元齐全,经济结构稳步调整
新中国成立初期,谷城县仅有国有工业和集体工业。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3年以后,谷城县按照国家国企改制精神加大力度对县域内国有企业进行进一步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
如今谷城县工业已形成了多元化所有制成分竞相发展的经济格局。2018年,谷城县规模以上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分别为28家、9家、2家和128家,工业总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16.03%、28.8%、0.88%、54.28%;
资产总计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30.85%、0.39%和49.62%;
利税总额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32.07%、0.76%和53.89%。多种经济成份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壮大,使得工业经济整体活力增强。
70年沧桑巨变,70年辉煌成就。
一路走来的艰辛岁月,是谷城县工业的发展之路,是崛起之路。
如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虽然谷城县工业经济发展还存在创新能力不足,替代产业支撑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和困难,但历经岁月沉淀,谷城县工业未来发展基础坚固、充满希望。
回望来路,我们砥砺奋进、步履坚实;
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斗志昂扬。
新的起点召唤使命与担当,伟大梦想凝聚信心和力量。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谷城县人民仍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将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作为不竭的精神动力,在谷城县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携手并进,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实施战略转型,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坚持建设全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全力开启谷城县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在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中续写谷城县工业发展盛世华章!
第二篇: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摘 要: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巨大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经验主要体现在:我们党坚持“生命线”地位不动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推进制度化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化运行;注重学科支撑,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之路;加强队伍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研究总结这些经验,有利于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点和客观规律,有利于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有利于充实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框架,从而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生命线”地位不动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动摇思想政治教育。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继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抗美援朝中,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保证了三大运动的顺利进行。在完成遗留军事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中,思想政治教育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思想政治教育都发挥了积极配合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1955年9月,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语选》中强调“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首次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方面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作了深刻阐述,提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过去的思想改造是必要的,收到了积极的效果”。可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大肆宣扬“政治挂帅”、“突出政治”、“政治冲击一切”等唯心史观,“把思想政治工作变成领导者用来对付普通工人、农民、战士和知识分子的一种方法,败坏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声誉”。严重歪曲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因此,任何人为拔高、夸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将反作用误认为决定作用的思想和行为,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拨乱反正,逐步恢复了自身的优良传统,也重新获得了正确的历史和社会定位。1980年8月,邓小平强调:“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重申了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科学论断,充分肯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论断不是“左”的口号,而是科学论断,拨乱反正并不是要否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同样,实现工作重心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纠正过去那种“突出政治”的做法也并不是
否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1983年1月,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制定了《国
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总结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些基本经验,指出加强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保证,肯定思想
政治教育“生命线”的重要论断。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在积累新经验的同时,也不断面临着新的问题和困难,而且由于党的某些领导人忽视、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使它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1990年5 月,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研究会第六次年会在广州召开,李瑞环发表了《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问题》的重要讲话,突出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的六个方面,对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
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重新获得了新的生命
力,全国上下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气候”开始形成。
1999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高度重
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2000年6月,中共中央召开思想政治
工作会议,江泽民在会上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
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这一论述深刻揭示
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在对外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
义市场经体制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
在改革开放事业中的积极作用。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思想政治
教育生命线地位受到影响和挑战。针对这种状况,胡锦涛指出: 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针和政策,同时必须明确,思想
政治教育理论同其他理论一样,也要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能
加强不能削弱;认为“正确认识和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
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从革命、建设到改革的发展历程,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地位的认识出现过“左”
或右的偏差,经历过迂回和曲折。然而,历史和现实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的各项事业中,都应有其适当的地位,都应适当强调它的作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的过分强调是不对的;
但没有必要的强调、没有必要的地位,也是不对的。因此,我们要全面、科学、辩证地看待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恰当估价其地位和作用。
二、推进制度化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化运行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始于民主革命时期,但限于战争环境,制度化建设还不健全,有些还带有临时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认真总结了过去制度化建设中的经验与教训,带基本性质的,使其进一步规范;带临时性质的,则依据环境与任务的变更而适时调整,这
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个重要经验。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迅速建立起以政府机构内部和全社会各级党组织为基础的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领导制度,以及覆盖全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
提供了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1949年1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在中央人民政府内部组
织中国共产党党委会的决定》。1951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在全党建立对人民群众的宣传网的决定》,建立了一整套宣传员、报告员制度以及日常工作制度。一个在各级党委领
导下,以报告员和宣传员为骨干,从上到下覆盖全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网制度初步
形成。1952年9月,中共中央转发教育部文件,决定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处与辅导员制度,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60年代初期,中共中央又制订了关于农业、工业、商业、教育、文艺、科研等各方面工作条例,为各行各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章立制。但是,由于
长期革命斗争形成的政治经验和惯性力量,使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始终未能摆脱以党的政策和领袖指示为依据、以阶级斗争和群众运动为重要特征的传统模式的影响,最终走上了
所谓“思想政治战线革命”的歧途,中断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1981年6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恢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导。此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目标和要求载入了宪法和党的相关决议,制订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1983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通知》(1983年2月14
日)、《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中共中央于1983年7月1日批转)、《关
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中共中央于1983年2月15日批转)、中共中央《关于改
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1987年5月29日)等一系列行业性思想政治工作
法规性文件,全面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的新局面。同时,组建中央思想政治工作
领导小组,作为党直接领导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决策和指挥机构;建立全国及各地方职工思
想政治工作领导机构;成立中国职工思想研究会和各种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学术研究团体
等。
不过,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并非一帆风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改
造思想政治工作”的名义下,全盘否定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与实践、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地位、否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和科学化、以及主张彻底从体制、观念、内容、方式、方法上进行变革的言论一度泛滥,给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带来严重干扰。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认真总结并吸取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
建设的经验教训,整顿和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制度,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路和
总体布局,健全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制度。1999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加强
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必须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要抓紧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把我们倡导的思想道德原则融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之中,使自律与他
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各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全面开创了思想政
治教育制度化建设的新局面。十六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为指导,深入落
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6 ]使思
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三、注重学科支撑,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之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注重学科支撑,对其进行科学研究,找寻规律,不断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走上科学化发展之路,这是思想
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新鲜经验。
1949年10月11日,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最先颁布《各大学、专科学校、文法学院各
系课程暂行规定》,宣布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
学”列为公共必修课,思想政治教育开始有了学科支撑和发展平台。1951年刘少奇在第一
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概念,对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
常化、系统化、科学化和形式多样化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反对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仅仅
局限于对中心工作和时事政策的宣传教育上,主张思想政治教育应具有科学合理的框架和相
对稳定的内容。1952年10月,教育部在总结三年来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
一步规定了各类院校和不同专业开设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的具体要求。这些探索初步奠定了
新中国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雏形,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内容
和课题,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
问题。为使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理论课
题进行深入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问题进行充分讨论。1980年5月,原第一机械工
业部和全国机械工会联合召开了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新命题,并对此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些研究设想。1980年8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题为《思
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文章。1982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召开政治理论教育座谈会,一致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1983年7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的《国营企业职工政治
工作纲要(试行)》提出,“筹办以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干部为目标的政治院校。现有的全国综合性大学、文科院校,各部、委、总局所属的大专院校,有条件的都要增设政治工作
专业或政治工作干部进修班”。为了贯彻落实这一精神,教育部召开了政工专业论证会,确
定学科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初步议定了专业的课
程设置,并决定1984年开始招生,开办本科班、第二学士学位班、大专起点本科班的工作。
1987年5 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示有关院
校创造条件,培养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990年、1996年学科评议组正式通过相关
学校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四、加强队伍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抓好队伍建设,培养骨干分子,选拔高素质人才,用高标准要求他们,充分调动政工人
员积极性,实行专兼职人员相结合的运作机制,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为继续发挥有效的政治宣传和队伍保证,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干部教育和
群众教育的同时,要求建立一支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以适应日益增长的思
想政治教育需求。1951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在全党建立对人民群众的宣传网的决定》。随后,一个由各级党委主管领导,宣传部门负责实施,以党的各级组织为依托,以
报告员和宣传员为核心骨干,包括党的宣传职能部门以及党外群众宣传组织在内的,遍及全
国范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初步形成。因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素质,成为增强思想
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高素质是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基础和基本前提。1952 年9 月,中共中央发
出《关于培养高等、中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师资的指示》,决定由教育部负责筹划,在中国人民大学创设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班,为全国各高等学校培养一部分政治理论课师
资,从1952年秋天开始招收,首期300名学员,研究期限一至二年。1980年2月,中宣部
和组织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重新教育干部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任务,要求扩大师资队伍,适当增加党校和专业干部学校的教学人员比例,补充部分政
治教师和专业教师,在中央和省市一级的党校、干校设师资班,解决师资职称评定以及政治、生活待遇等各方面问题,充分调动政工人员工作积极性。1980年8月,中宣部在《关于三
中全会以来的宣传工作向中央的汇报提纲》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根本问题是
要迅速培养和建立一支合格的、强大的、又红又专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各级宣传部门都要
努力培养一批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熟悉思想政治工作业务、有专门知识的专家。1982年,全国宣传文教干部座谈会纪要就特别提出:德才相比,更要着重于德,要切实提拔那些党性
强,作风正派,敢于坚持原则的人;要培养善于做宣传文教方面工作的干部,有各种宣传工
作业务专长的干部。
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始设立,开创了以正规化方式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
才的办学模式,逐渐形成了一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队伍。这支队伍分为两个方面:一
是高校以外的社会研究力量,主要分为党政部门系统、企业系统、军队系统三部分。
总之,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总体上来说成就是巨大的,经验
是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是有贡献的,当然也存在缺点与不足。应该采取分析的态
度,简单地肯定与否定都是不对的。如,一味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传统都是好的,都
是优良传统,因而对过去的传统作风,缺乏批判的态度;或对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上曾经积累
起来的许多真正好的经验,真正好的传统,却又被忽视,被抹杀。这两种倾向都是不正确的。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还在继续推进之中,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更复杂、任
务更繁重、工作更艰巨。我们一方面要注重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
验,同时也要继续投身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实践之中,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
面不断改进和创新;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上下工夫,不断总
结经验,发展经验,并借鉴外来经验,在继承中创新,在借鉴中超越,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不断迈上新台阶,进入新境界。
参考文献:
[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 2 ]毛泽东文选(第6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9.449.[ 3 ]毛泽东文选(第7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9.226.[ 4 ]胡耀邦.关于思想政治工作问题.198224.[ 5 ]邓小平文选(第2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4.342,333,348.[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642-643.[ 7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80,381.[ 8 ]王炎著.新中国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史[M ].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343.[ 9 ]王树荫著.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纲(1919-1949)[M ].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2。
第三篇:如何认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如何认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新疆尼勒克县加哈乌拉斯台乡阔克阿尕什村的村民,一提起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生活的变化,就有说不完的开心事: “过去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黄土路,烧的是柴火,喝的是涝坝水„„现在我们住上了宽敞舒适的安居房,出门就是柏油路,蓝色火焰做饭既干净又省事,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晚上不是看电视上网就是去村图书室‘充电’„„”他们质朴的话语道出了新疆各族群众生活的变迁,折射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新疆的发展成就。今天,绵延千里的天山、辽阔无垠的草原、生机盎然的绿洲,都在向人们深情诉说着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新疆地区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约7.91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4203.4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166元,提高到2008年的19893元。如今新疆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棉、啤酒花、番茄酱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甜菜生产基地,成为全国石油、天然气主产区和重要的石油战略基地、煤炭基地。在曾经“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克拉玛依,崛起了现代化的石油之城;发达便捷的交通把边疆与内地紧密联系在一起,截至2008年年底,新疆公路里程达14.7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近3000公里,民航机场15个,通航里程14.8万公里;西气东输工程宛如一条巨龙绵延数千公里,从塔里木盆地直抵东海之滨,二线工程也在加紧建设;独特的自然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一年吸引着2000多万海内外游客来此观光旅游,使新疆成为西部旅游胜地„„
民生不断改善。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78年到2008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19元增加到11432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19元增加到3503元。扶贫开发深入推进,全区贫困人口由改革开放初的532万减少到253万;医疗卫生服务显著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城乡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普九”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推进,率先对贫困地区中小学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内地新疆高中班和疆内初中班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实施抗震安居工程5年来,新建和改造抗震安居房180多万户,890多万群众受益„„新疆各族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得到切实贯彻,各民族团结和睦、共同发展。新疆作为民族自治区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各族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少数民族的代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无论是司法、行政、教育等领域还是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都得到广泛使用。充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自由,新疆现有信教群1000多万人,有宗教场所2.4万余座,其中伊斯兰清真寺2.39万座。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
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有力保护。新中国成立前,新疆没有一个专业文艺团体,没有一座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如今,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0多个,艺术馆和文化馆100多座,公共图书馆近百座。大力实施“西新工程”,全区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已达93.5%。大力保护少数民族的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曾经湮没于民间,几近失传的维吾尔族“音乐之母”十二木卡姆,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重新焕发出艺术的活力;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等一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被列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可以说,新疆60年来的发展在历史上是空前的。这是党中央亲切关怀、全国人民大力支援的结果,是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新疆的发展,每年给新疆巨大的财力支持,现在中央的财政补助超过新疆财政支出的2/3。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并源源不断地为新疆输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赴石河子大学支教、病倒在支教讲台上的北京大学教授孟二冬;扎根新疆43年,在昆仑之巅、90万亩牧场默默行医的姜万富,就是广大援疆干部和支医、支教人员的杰出代表。各兄弟省市也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给予新疆无私援助,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等省市对口支援新疆的各地州市,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历史启迪未来。新疆的发展成就深刻说明:只有在社会主义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各兄弟民族团结一心、共同奋斗,新疆才有繁荣发展的今天,才会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第四篇:豫龙镇五年来经济发展的成就
豫龙镇五年来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
五年的风雨兼程,五年的砥砺奋进,谱写出豫龙镇发展的壮丽篇章。过去五年,是豫龙镇发展历程中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经济总量扩张最大,社会事业发展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实施“工业强市、生态立市、三产兴市”主战略。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宜居健康城为龙头,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引领,主动作为,务实求进,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镇经济社会迈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积极抢抓发展机遇,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全镇经济呈现出经济发展全面提速的强劲势头。主要经济指标五年来实现历史性跨越:2011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7.87亿元,年均增长25.82%;完成财政收入10603亿元,年均增长57.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52亿元,年均增长12.3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72亿元,年均增长14.78%;引进境内域外资金8.12亿元,年均增长16.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96元。年均增长13.36%。连续五年在全市经济综合考评中居首位。
工业基础雄厚,发展势头强劲。五年来,我们始终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引进的投资56亿元的清华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投资10.5亿元的新大陆西部(荥阳)车城建设项目、投资17亿元的河南阳光粮油饲料物流园建设项目、郑州兴事发光电
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引进的投资亿元以上的郑州煤机综机设备有限公司、河南江河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郑州三和水工机械有限公司、郑州阿波罗肥业有限公司、郑州中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郑州一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等项目已投产见效。2011年新引进5000万元项目16个,合同投资总额85亿元。目前全镇企业总数达800多家,利税过百万元的企业达到8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制造加工业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
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成绩斐然。宜居健康城核心区建设、四村联建顺利推进;生态廊道周边的7个居民安置启动区先期选址工作已完成,现已具备开工条件;槐西新村一期建成300余户,1200多人已迁入新居,二期已经全面开工建设。
近年来,豫龙镇先后荣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十强乡镇”、“国家卫生镇”、“中州名镇”、“郑州市科技示范镇”、“郑州市计划生育工作一类乡镇”、“郑州市平安建设工作先进乡镇”,镇党委也连年被省委、郑州市委和荥阳市委评为“五好”乡镇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
第五篇:新中国成立三大战役
新中国成立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名称: 三大战役 地点:
中国东北、华北、华东 时间:
1948年底至1949年初
参战方:
解放军,国民党军 结果: 解放军胜 主要指挥官: 毛泽东,蒋介石
指挥三大战役的统帅部,中共方面是在河北西柏坡的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兼总司令朱德,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周恩来),国民党方面是在南京的国防部(部长何应钦)和参谋本部(总长顾祝同),由于解放战争时期取消了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军委会,蒋介石以总统名义亲自指挥国防部和参谋本部,甚至多次坐飞机到东北、华北前线指挥,但没有到淮海前线指挥。?
国民政府在前线指挥的将领是: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另外杜聿明作为前敌总指挥负责了东北国军的撤退和徐州战场的现地指挥(刘峙的指挥部撤退到蚌埠)。
中共方面的前线指挥系统是:
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负责辽沈战役,东北军区提供支援;
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谭震林和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负责淮海战役,华东、中原军区提供支援;
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和华北野战军聂荣臻负责平津战役,华北军区和东北军区提供支援。各军区系统主要提供的是军区地方武装和后勤支援。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的战役。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其“西进兵团”出动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辽沈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第二个
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中原野战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淮海战役的具体领导人: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淮海战役的意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严重动摇了国民党上下的独裁梦想。同时,我军的力量大增,士气高涨,大大增强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此次战役的胜利结束,标识着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瓦解。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展开打好了基础。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在11月29日发起。从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张家口,在东线,1949年1月15日,全歼天津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解放天津。经过解放军和中共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傅作义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人,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歼灭和改编,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具体领导人: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平津战役的意义
平津战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