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党的建设主要成就与经验

时间:2019-05-12 16:1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谈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党的建设主要成就与经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谈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党的建设主要成就与经验》。

第一篇:谈谈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党的建设主要成就与经验

谈谈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党的建设主要成就与经验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曾经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

光辉历程伟大成就特色

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建设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伟大的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现在我把党的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制定和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政治路线建设党,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国初期,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深刻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制定并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主要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注重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党执政60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成为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培养造就了大批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优秀领导人才和各类专门人才。建国初期,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培训各级干部的任务,推动全党学文化、学知识、学技术,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文化知识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四)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作风建设,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大力倡导弘扬优良传统作风,并带头树立为民、务实、清廉作风,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要求。

(五)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进一步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党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2005年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标志着反腐倡廉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二、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的建设和党执政的宝贵经验

60年党领导的事业成就辉煌,60年党在执政和自身建设方面的经验极为丰富。我把它们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要求,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党的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总体布局。只有确立党的建设总目标,不断完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才能保证党的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始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坚强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60年的执政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党取得执政地位并能巩固政权的根本原因和最大优势。

(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思想作风、工作方法,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正确处理党的建设改革创新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改革创新的关系,积极稳妥、协调有序地推进。

(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我们党治党建党的能力。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要把党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贯彻到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严格按党章办事,按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在党内生活中要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弘扬正气,反对歪风;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发展党员,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结束语: 新中国60年的辉煌成就,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新中国60年的宝贵经验,给人启迪,十分珍贵。让我们在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接再厉,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参考文献:

【1】 纪乃旺;毛泽东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思想初探[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年02期

【2】 陈明显;光辉的道路丰富的经验[A];探索新路构筑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论文集[C];1998年

【3】 辛帅;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本总结[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第二篇: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摘 要: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巨大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经验主要体现在:我们党坚持“生命线”地位不动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推进制度化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化运行;注重学科支撑,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之路;加强队伍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研究总结这些经验,有利于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点和客观规律,有利于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有利于充实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框架,从而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生命线”地位不动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动摇思想政治教育。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继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抗美援朝中,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保证了三大运动的顺利进行。在完成遗留军事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中,思想政治教育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思想政治教育都发挥了积极配合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1955年9月,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语选》中强调“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首次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方面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作了深刻阐述,提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过去的思想改造是必要的,收到了积极的效果”。可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大肆宣扬“政治挂帅”、“突出政治”、“政治冲击一切”等唯心史观,“把思想政治工作变成领导者用来对付普通工人、农民、战士和知识分子的一种方法,败坏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声誉”。严重歪曲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因此,任何人为拔高、夸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将反作用误认为决定作用的思想和行为,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拨乱反正,逐步恢复了自身的优良传统,也重新获得了正确的历史和社会定位。1980年8月,邓小平强调:“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重申了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科学论断,充分肯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论断不是“左”的口号,而是科学论断,拨乱反正并不是要否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同样,实现工作重心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纠正过去那种“突出政治”的做法也并不是

否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1983年1月,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制定了《国

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总结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些基本经验,指出加强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保证,肯定思想

政治教育“生命线”的重要论断。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在积累新经验的同时,也不断面临着新的问题和困难,而且由于党的某些领导人忽视、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使它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1990年5 月,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研究会第六次年会在广州召开,李瑞环发表了《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问题》的重要讲话,突出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的六个方面,对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

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重新获得了新的生命

力,全国上下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气候”开始形成。

1999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高度重

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2000年6月,中共中央召开思想政治

工作会议,江泽民在会上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

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这一论述深刻揭示

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在对外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

义市场经体制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

在改革开放事业中的积极作用。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思想政治

教育生命线地位受到影响和挑战。针对这种状况,胡锦涛指出: 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针和政策,同时必须明确,思想

政治教育理论同其他理论一样,也要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能

加强不能削弱;认为“正确认识和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

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从革命、建设到改革的发展历程,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地位的认识出现过“左”

或右的偏差,经历过迂回和曲折。然而,历史和现实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的各项事业中,都应有其适当的地位,都应适当强调它的作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的过分强调是不对的;

但没有必要的强调、没有必要的地位,也是不对的。因此,我们要全面、科学、辩证地看待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恰当估价其地位和作用。

二、推进制度化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化运行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始于民主革命时期,但限于战争环境,制度化建设还不健全,有些还带有临时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认真总结了过去制度化建设中的经验与教训,带基本性质的,使其进一步规范;带临时性质的,则依据环境与任务的变更而适时调整,这

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个重要经验。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迅速建立起以政府机构内部和全社会各级党组织为基础的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领导制度,以及覆盖全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

提供了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1949年1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在中央人民政府内部组

织中国共产党党委会的决定》。1951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在全党建立对人民群众的宣传网的决定》,建立了一整套宣传员、报告员制度以及日常工作制度。一个在各级党委领

导下,以报告员和宣传员为骨干,从上到下覆盖全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网制度初步

形成。1952年9月,中共中央转发教育部文件,决定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处与辅导员制度,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60年代初期,中共中央又制订了关于农业、工业、商业、教育、文艺、科研等各方面工作条例,为各行各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章立制。但是,由于

长期革命斗争形成的政治经验和惯性力量,使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始终未能摆脱以党的政策和领袖指示为依据、以阶级斗争和群众运动为重要特征的传统模式的影响,最终走上了

所谓“思想政治战线革命”的歧途,中断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1981年6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恢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导。此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目标和要求载入了宪法和党的相关决议,制订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1983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通知》(1983年2月14

日)、《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中共中央于1983年7月1日批转)、《关

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中共中央于1983年2月15日批转)、中共中央《关于改

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1987年5月29日)等一系列行业性思想政治工作

法规性文件,全面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的新局面。同时,组建中央思想政治工作

领导小组,作为党直接领导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决策和指挥机构;建立全国及各地方职工思

想政治工作领导机构;成立中国职工思想研究会和各种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学术研究团体

等。

不过,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并非一帆风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改

造思想政治工作”的名义下,全盘否定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与实践、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地位、否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和科学化、以及主张彻底从体制、观念、内容、方式、方法上进行变革的言论一度泛滥,给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带来严重干扰。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认真总结并吸取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

建设的经验教训,整顿和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制度,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路和

总体布局,健全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制度。1999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加强

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必须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要抓紧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把我们倡导的思想道德原则融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之中,使自律与他

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各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全面开创了思想政

治教育制度化建设的新局面。十六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为指导,深入落

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6 ]使思

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三、注重学科支撑,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之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注重学科支撑,对其进行科学研究,找寻规律,不断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走上科学化发展之路,这是思想

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新鲜经验。

1949年10月11日,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最先颁布《各大学、专科学校、文法学院各

系课程暂行规定》,宣布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

学”列为公共必修课,思想政治教育开始有了学科支撑和发展平台。1951年刘少奇在第一

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概念,对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

常化、系统化、科学化和形式多样化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反对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仅仅

局限于对中心工作和时事政策的宣传教育上,主张思想政治教育应具有科学合理的框架和相

对稳定的内容。1952年10月,教育部在总结三年来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

一步规定了各类院校和不同专业开设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的具体要求。这些探索初步奠定了

新中国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雏形,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内容

和课题,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

问题。为使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理论课

题进行深入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问题进行充分讨论。1980年5月,原第一机械工

业部和全国机械工会联合召开了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新命题,并对此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些研究设想。1980年8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题为《思

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文章。1982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召开政治理论教育座谈会,一致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1983年7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的《国营企业职工政治

工作纲要(试行)》提出,“筹办以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干部为目标的政治院校。现有的全国综合性大学、文科院校,各部、委、总局所属的大专院校,有条件的都要增设政治工作

专业或政治工作干部进修班”。为了贯彻落实这一精神,教育部召开了政工专业论证会,确

定学科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初步议定了专业的课

程设置,并决定1984年开始招生,开办本科班、第二学士学位班、大专起点本科班的工作。

1987年5 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示有关院

校创造条件,培养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990年、1996年学科评议组正式通过相关

学校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四、加强队伍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抓好队伍建设,培养骨干分子,选拔高素质人才,用高标准要求他们,充分调动政工人

员积极性,实行专兼职人员相结合的运作机制,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为继续发挥有效的政治宣传和队伍保证,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干部教育和

群众教育的同时,要求建立一支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以适应日益增长的思

想政治教育需求。1951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在全党建立对人民群众的宣传网的决定》。随后,一个由各级党委主管领导,宣传部门负责实施,以党的各级组织为依托,以

报告员和宣传员为核心骨干,包括党的宣传职能部门以及党外群众宣传组织在内的,遍及全

国范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初步形成。因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素质,成为增强思想

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高素质是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基础和基本前提。1952 年9 月,中共中央发

出《关于培养高等、中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师资的指示》,决定由教育部负责筹划,在中国人民大学创设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班,为全国各高等学校培养一部分政治理论课师

资,从1952年秋天开始招收,首期300名学员,研究期限一至二年。1980年2月,中宣部

和组织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重新教育干部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任务,要求扩大师资队伍,适当增加党校和专业干部学校的教学人员比例,补充部分政

治教师和专业教师,在中央和省市一级的党校、干校设师资班,解决师资职称评定以及政治、生活待遇等各方面问题,充分调动政工人员工作积极性。1980年8月,中宣部在《关于三

中全会以来的宣传工作向中央的汇报提纲》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根本问题是

要迅速培养和建立一支合格的、强大的、又红又专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各级宣传部门都要

努力培养一批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熟悉思想政治工作业务、有专门知识的专家。1982年,全国宣传文教干部座谈会纪要就特别提出:德才相比,更要着重于德,要切实提拔那些党性

强,作风正派,敢于坚持原则的人;要培养善于做宣传文教方面工作的干部,有各种宣传工

作业务专长的干部。

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始设立,开创了以正规化方式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

才的办学模式,逐渐形成了一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队伍。这支队伍分为两个方面:一

是高校以外的社会研究力量,主要分为党政部门系统、企业系统、军队系统三部分。

总之,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总体上来说成就是巨大的,经验

是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是有贡献的,当然也存在缺点与不足。应该采取分析的态

度,简单地肯定与否定都是不对的。如,一味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传统都是好的,都

是优良传统,因而对过去的传统作风,缺乏批判的态度;或对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上曾经积累

起来的许多真正好的经验,真正好的传统,却又被忽视,被抹杀。这两种倾向都是不正确的。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还在继续推进之中,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更复杂、任

务更繁重、工作更艰巨。我们一方面要注重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

验,同时也要继续投身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实践之中,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

面不断改进和创新;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上下工夫,不断总

结经验,发展经验,并借鉴外来经验,在继承中创新,在借鉴中超越,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不断迈上新台阶,进入新境界。

参考文献:

[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 2 ]毛泽东文选(第6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9.449.[ 3 ]毛泽东文选(第7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9.226.[ 4 ]胡耀邦.关于思想政治工作问题.198224.[ 5 ]邓小平文选(第2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4.342,333,348.[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642-643.[ 7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80,381.[ 8 ]王炎著.新中国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史[M ].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343.[ 9 ]王树荫著.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纲(1919-1949)[M ].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2。

第三篇: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讲话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大会的讲话

同胞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60岁了。一颗火红的朝阳正在世界的东方腾空而起,那就是——中国。

自1949年10月1日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起,一个崭新的国家在废墟中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在此之前,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一百多年来,饱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内外战争摧残的旧中国,千疮百孔,满目苍痍,国力贫弱,民生凋敝。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在全国人民援助之下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得以打倒蒋介石,消灭反动军队,推翻国民政府的统治和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赢得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在废墟中建立了新中国。

在此,我们要向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在历次斗争中英勇牺牲的人民英雄们、向为新中国成立建立了不朽功勋的革命先辈和烈士们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他们永垂不朽,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我提议,全体起立,向为新中国成立而壮烈牺牲的烈士们和已故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默哀。请汽车、火车、轮船、防空警报等鸣笛三分钟。

今天,我们在首都天安门广场隆重聚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在这个喜庆而又庄严的时刻,全国各族人民对于伟大祖国的发展进步感到无比自豪,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

此刻,我代表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和中央军委,向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内外爱国同胞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向关心和支持中国发展的各国朋友表示诚挚的衷心感谢!

60年来,在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党中央领导下,勤劳智慧的我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战胜各种艰难曲折和风险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自强不息的壮丽凯歌。

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回首六十年,新中国一路坎坷走来。六十年风雨征程,六十年波澜壮阔,我们豪情壮志,激情澎湃,走到今天的辉煌。

新中国60年的发展进步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也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们将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适应新局面,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我们将坚定不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续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这一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而奋斗!

我们将坚定不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要发扬光荣传统,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履行使命,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为维护世界和平再立新功。

历史启示我们,前进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掌握了自己命运,团结起来的人民必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创造历史伟业。

展望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无限美好,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的团结起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继续朝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继续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奋斗,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我们庄严宣告:60年不是苍老,而是新生。这犹如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年幼的新中国已经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前方的道路还很长,我们将茁壮成长,一个强大的中国将会呈现在世人面前,将会站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前景一片光明,未来充满希望。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第四篇:成立新中国70年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成就与思考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却顾所来径,苍茫横翠微。”总结和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已走过的70年历程,是为了探明前路,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持续阔步前行。这种总结和思考既要面对现实,又应朝向自身,汲取思想和勇气,发现通达未来的道路,从而睿智并坚毅地前行。

1.主要进展与成功经验

7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取得引人瞩目的进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建构和应用的过程。对此,可以大体概括为思想、学术和现实三个方面。

基础理论建构和新理论领域开拓。首先是形成了中国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系统理解,建构了中国的“教科书理解模式”。尽管借鉴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中国的这种理解模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是我国马克思主义者立足中国实践与思想资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的系统总结与概括,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改革开放后,学界除继续改进“教科书理解模式”外,又相继提出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资本逻辑批判、政治哲学等诸多理解范式与理论成果。所有这些进展拓展了思想视域,丰富了理论宝库,革新了思维方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从深层次上推动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在反思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的同时,马克思主义的领域哲学或部门哲学研究蓬勃开展、方兴未艾。在传统的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观“四大块”之外,实践观、价值论、文化哲学、生存哲学、社会哲学、人的哲学、管理哲学、政治哲学、经济哲学、发展哲学、交往哲学以及科学方法论等,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当然,这些研究往往也具有基础理论反思的旨趣与功能。致力于从传统的抽象理论进一步推进至当代的具体理论,孕育继而孵化了大量富有活力的生长点与创新点。这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进展。

历史整体梳理和文本深度解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梳理,是70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这既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整体历程与阶段脉络的宏观清理,更表现为对重要流派与关键人物的细致考察。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代表性人物哲学思想的阐释,对苏东马克思主义重要人物思想的研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等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的引介,都取得显著进展和丰富成果。另外,还触及了不在以往视野之内的非主流却有价值的人物与思想。这些研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提供了丰厚资源与有益启迪。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系统梳理,内在要求对经典文献深入研读。精研文本的必要性和意义日益凸显。许多学者开展扎实的文献学和文本学研究,进行深度耕犁。先是对代表性哲学文本展开精细解读与阐释,进而从哲学视角与层面深入解读各类马克思主义文献,将历史唯物主义同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科学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这是“返本开新”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持续发展的深厚根基和强劲动力。思想理论的创造需要以对文本的精研为前提。

对现实的科学反思与有效引领。长期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直面现实,从理论思维层面求解中国和世界的迫切问题,积极对现实加以反思和引领,提出并论证一系列富有价值的理念,推动中国社会乃至人类文明的进步。这种反思和引领在改革开放后表现得尤为突出和富有成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提出,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破除了“两个凡是”的思想藩篱,促进了思想解放,拉开了改革开放伟大觉醒的序幕。对于异化、人道主义和主体性等问题的反思,推动了人的自省与独立,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对现代化的哲学探讨,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宏观理论支撑。“以人为本”的理念构筑了科学发展观的灵魂。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都面向中国现实问题作出有益回答,提出众多思想理念。对现实睿智的反思与引领,是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有价值的作为与贡献。

相对而言,在思想性、学术性和现实性三者中,学术性的发展最为显著。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入,中国学者日益深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以厚重的学术性作为基础,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性实现了大幅度以至决定性的提升,既体现为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的全部哲学的历史和成就的深度梳理,也表征为学术规范程度日渐提高。这或许可以视为7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进步。当然,目前仍存有若干明显不足。比如,不少研究没有真正把握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学术规范体例尚未达到应有的统一。

在70年艰辛探索历程中,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了若干值得珍视、汲取进而发扬光大的经验。正是得益于这些宝贵经验,我们的哲学取得了上述可观的进展。

同实践良性互动、砥砺前行。这是70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最重要的经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对这一经验的恰当概括。它包括三个向度:其一,相互生成。时代是思想之源,实践为理论之根。实践精神的升华形成哲学,哲学是面向实践的反思。反过来说,哲学也生成为实践,通过实践现实化。哲学“使人能够作为不抱幻想而具有理智的人来思考,来行动,来建立自己的现实”。其二,相互批判。哲学批判实践,实践也批判哲学,二者相互矫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要求破除“文革”时期流行的哲学模式,而思想解放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对改革开放实践中的偏差进行矫正。其三,相互引领。一方面,哲学引领实践。实践迫切需要包括哲学在内的思想理论指导。在实践基础上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理论思维高度引导中国实践凯歌行进。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自觉的理论指引和顶层设计,彰显了哲学思维方式的实践功能;另一方面,实践推动哲学发展。中国的建设和改革总是内在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与创新。改革开放实践要求从具体经验上升至系统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

兼容并包,百家争鸣。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经验。思想之花绽放在阳光雨露的呵护之中。唯有思想包容、百家争鸣,才有希望出现思想繁荣、百花齐放的盛景。这是人类思想发展的规律。哲学尤为需要自由宽容、兼收并蓄的良好环境。70年来的发展历程表明,在开放革新、健康批评、鼓励创新的时期,我们的哲学总是能取得快速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日益发展壮大。

自我批判,自我超越。这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可贵品格。哲学是自我批判和超越的智慧。70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所取得的成果,正是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的过程与结果。一方面,从“教科书理解模式”的建构,到多种总体性理解范式的提出,让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理解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另一方面,思想理论由抽象到具体的发展,体现为从基本原理到具体理论、从宏观整体到生活世界等多个向度。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不再停留于抽象现实高度,而是深入具体现实层面,进至更为具体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切实把握人与人的现实问题。更关键之处还在于,对自我批判和超越所作的自我批判和超越。任何现实具体的批判都具有历史的局限性。自我批判亦如此,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秉持科学的自我批判精神,总是将在一定阶段实现发展的自己再次作为批判的对象加以审视,从而在自我超越道路上不断前行、行稳致远。

不忘初心,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秉守崇高、追求卓越,胸怀理想、脚踏实地;心系天下,守护人类共同价值和文明成果,积极拓展理论视野与现实视野,始终具有方法论自觉等,是7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取得发展成就的宝贵经验和财富。

2.当前研究局限及其超越

真正的哲学总是真切而深刻地批判和超越自己。梳理已有进展和经验固然有益,但对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更具有关键意义的是揭示当下研究局限,进而探索自我超越之道。通过揭示若干整体性不足,引发学界对这些困境更为充分的重视和破解,会有利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与繁荣。

一是思辨压倒实证。思辨性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的全部哲学的基本性质,也是哲学的优长所在。但哲学研究如果缺乏实证性基础,就会成为玄思建构的空中楼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注重实证向度的哲学。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强调,他们的理论是实证科学,并且是“真正的实证科学”。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实证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显而易见。从目前情况看,同其他哲学一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证性并没有达到应有程度,仍须继续提升。思辨有余、实证不足的情况并未明显改观。研究者们更注重或更有能力、更为习惯运用思辨方法,有限的实证方法往往囿于个人的观察、了解。不仅实证方法运用不够,而且对实证科学成果的吸收和利用也不足。

正确处理思辨性与实证性的关系,总的方向是把二者统一起来。目前的重点应是,有意识地借鉴和运用一些适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证方法。有研究者提出,哲学上的实验方法,如保留思辨性质的思想实验、引入计算技术的仿真试验、采用测量仪器的真实实验等,很可能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在需要以实证结果作为坚实基础才能取得真正成效的研究中,应当自觉利用实证科学的研究成果,以其为基石展开哲学反思与建构。当然,实证研究方法与结果必须批判性地考察和对待,并同思辨研究方法与结果相结合。

二是反思强于引领。反思和引领是哲学的两种基本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黄昏起飞的密纳发猫头鹰和黎明报晓的高卢雄鸡之双重形象。反思是哲学“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但引领对于哲学具有同等重要性。思想引领时代,行动构筑未来。以思想引领时代,这是哲学应有的担当,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固有的品质。真正的哲学不会只是跟在时代后面反思,更不会落后于自己的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承担起在反思中引领时代前进的使命。

在洞悉时代本性与逻辑的前提下,哲学有能力引领社会历史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中华民族宏大的历史创造,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需要哲学这种理论思维的引领。对现实的思想引领,不仅有助于主体自觉推动历史进步,而且有益于哲学自身发展。因此,在深厚的反思性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其引领性,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当务之急。关键在于,自觉在反思中拨开各种迷雾或荆棘,敞开前进的正确方向与道路,并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注意矫正和调适。这是哲学思想引领的主要方式。当然也不能忘记,正是深刻的反思为理性的引领提供了条件。

三是批判盖过建设。反思有余,引领不足,从另一角度看即批判有余,建设不足。引领是总体的思想引导,建设性的内涵更为丰富和具体。人类进步离不开健全的批判机制,哲学及其批判力不可或缺。不过,仅有批判也无法解决现实问题。没有立新的破旧,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发展。批判本身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建设。批判只是“上篇”,建设构成“下篇”。不仅要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更要进而创造和建设新世界。在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明显存在建设性不足的问题。我们激烈批判资本逻辑,但对如何驾驭和超越资本逻辑,始终欠缺内容充实并具说服力的理论分析。优点和缺点时常相互转换。批判性过度强化,同时就意味着建设性相对弱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应有强烈的反思性与批判性,而且必须展现强劲的建设性与创造性。马克思强调在批判中建设:“批判已经不再是目的本身,而只是一种手段。”在批判错误理论过程中,不断制定和完善自己的理论,这是马克思一贯的创作方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仅批判了资本主义,而且思索了理想社会的基本规定和实现路径。我们的哲学既是“批判的武器”,更是“行动的指南”。建设和创造是21世纪中国的主旋律,也是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为此,应当积极针对现实及其变化,提出富含智慧与力量的规范性理念和建设性方案。这种建设性不仅体现在现实中,而且彰显于理论上,需要在新的思想理论创造中实现出来。

四是阐释多于创造。在哲学研究中,学术性与思想性的地位时常“轮转”。总体而言,21世纪前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更热衷“论”,较欠缺“史”。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哲学创造还是相当丰富的。不过,由于学术支撑不够充分和坚实,这种创造的水准在总体上没有达到很高的程度。有鉴于此,学界开始着力提升研究的学术性,这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学术性的强化又在一定程度上“矫枉过正”。进入21世纪,人们变得过多重视“史”,而较为忽视“论”。学界当前最为注重的是对他人思想的阐释,研究往往围绕古代、西方和当代思想家的热点思想展开。人们通常不是尝试从现实与历史、理论与学术、哲学与科学的角度多路径地充分证成自己的观点,而是首先并主要考察和征引以往学者的论说。学术阐释成为当前研究的主导方式。“重阐释,轻创造”的格局十分清晰地显露出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以注经释义为最高旨趣,而应以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参与改变世界的实际活动,并从中提炼新的思想理论。诚然,在哲学发展史上,学术阐释往往构成主流和常态。但在深刻变革、加速发展的新时代,新的带有根本性的理论问题层出不穷,更需要能够回答新问题的原创性哲学出场。当代中国发展迫切需要以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方式分析和解决不断生发与凸显的现实课题,基于变动的现实与长远的愿景形成新的思想和理论,进而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

五是观念重于现实。与其他哲学不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现实性是最具本质性与标志性的向度。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现实必须既作为出发点又作为落脚点,既作为目标与前提又构成过程与结果。现实性不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性质,而且是优越于其他哲学的关键点。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提出哲学现实化命题,期冀哲学成为现实。后来,他还严厉批判“意识形态家”们“习惯于用‘历史’和‘历史的’这些字眼随心所欲地想象,但就是不涉及现实”。正是由于从真正的、根本的现实——物质生产方式及其矛盾运动出发,马克思主义才决定性地超越了全部非现实的观念论哲学。然而近年来,即使在这种高度注重现实、以改变现实为己任的哲学中,也相当程度地存在观念有余、现实不足甚至以观念代替现实的倾向。许多研究似乎不仅没有赶上现实,而且愈发远离现实、陷于观念。现实和现实史常常被或主动或被动地置换为观念和观念史。甚至在一些人心目中,只有观念及其历史才有资格成为哲学的对象,对现实及其发展的解剖并非真正的哲学,至少不是哲学的高级形态。当然,有些研究者也希望切中进而变革现实,但碍于诸多主客观条件限制,难以真正深入和改变现实。

许多学者希望通过转向学术性研究来维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尊严与独立。但是,维护学术的尊严和独立,并不意味着应该退回书斋。恰恰相反,它要求学者们以独立自主的批判精神面对整个生活世界,特别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当然,学术阐释也蕴含现实关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观照现实。一些进行学术阐释的学者也试图以学术方式切中现实,这种努力值得钦佩。然而学术阐释毕竟不等于现实研究,它距离现实更远。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怀有比其他哲学更为强烈的现实意识和现实感。对于我们的哲学而言,“朝向事情本身”,就是朝向现实特别是根本现实本身。以思想理论的方式切中和引领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照现实的主要方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即便是对思想的学术阐释,也应有必要的现实感,注意把握其现实基础。

六是分化胜于整合。分化和整合均为科学研究的经常性现象。不过,在特定阶段,二者皆容易被过度突出。在现代学科中,分化过度而整合不足的倾向较为明显,甚至现代学科制度本身就带有浓厚的过度分化色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界,这种分化有余、整合不足的情况也日益蔓延开来。研究者们各有较为独立的问题域与方法论。经典形态研究和再生形态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文本阐释、思想建构和现实解剖,政治哲学、经济哲学和文化哲学等,“群雄并起”,派别林立。这本可以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繁荣的契机。问题在于,不同领域、路向和范式的研究者对话交流很少,并且往往认为自己的领域、路向和范式是最为优越和重要的。

“学科争论和地盘之争是没有意义的”,“经济学并不应该试图与其他社会科学割裂开来,只有与它们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进步”。法国学者托马斯·皮凯蒂的说法不仅适用于经济学,也适用于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的全部哲学。我们应自觉把握分化和整合的尺度与分寸,使之在更大程度上有益于整个研究的格局与进展。哲学当然可以有强烈的“学科意识”,但目的并不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私利,而是为了从特定视角具体回应人类发展需要哲学做什么和怎么做。当前,迫切需要在分化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整合力度,强化综合研究、协同“攻关”。既要持存学科、领域、路径和范式意识,也要保有跨(超)学科、领域、路径和范式意识。开放发展中的“求同存异”原则,同样适用于哲学界。心平气和的沟通交流与抱诚守真的互学互鉴,会更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我们应围绕当代中国和世界重要问题,整合各方面学术和思想资源,形成研究共同体,强化研究的公共性,协同创新发展。即使是思想阐释,也不能局限于对某个人物或思想的研究,而应同时兼顾整个流派或特定问题的思想史。

3.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持续阔步前行应处理好的关键问题

纵观走过的70年不平凡道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面对若干关乎前途乃至命运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就能顺利向前;处理得不好,就会遭遇困境。前述的当下研究局限之所以出现,同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密切相关。其中,有的是一直在处理而没有处理好,有的是有时处理得不错有时又处理得不好,还有的是日渐凸显,迫切需要予以重视。唯有深刻澄明进而正确处理这些总体性、根本性和前提性问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持续阔步前行。

首先是学术性、思想性和现实性的关系。在新时代,必须更加合理地解决这个一直没有处理妥当的问题。总的立场当然是实现三者内在融通、有机统一,因为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规定性,并且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在总体意义上,这种关系可以标示为:现实性——学术性——思想性——现实性。从现实尤其是现实问题出发,发掘和运用已有学术资源,生成有助于破解难题的思想与方法,最终落脚于对问题的合理解答和对实践的科学引领。如此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当前,迫切需要在继续强化已经逐步得到发展的学术性基础上,再度加强和突出现实性和思想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贡献给人类的最宝贵财富,是面向现实、建基学术的创新性思想理论。

其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价值取向。研究者是仅仅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职业,还是应视为事业乃至志业?马克思之所以成为大众心中千年最伟大思想家,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激荡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心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马克思所秉持的立场与情怀。马克思不是职业哲学家,却是志业哲学家,他把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与自由作为毕生事业,矢志不渝、热烈追求。遗憾的是,现在一些从业者把这种“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哲学当作职业,而非事业,更非志业。在一些从业者那里,我们的哲学不再是理想和担当,而是越来越被变成谋生乃至谋利的手段。当然,研究者也是“现实的人”,也必须“生存”。在合理范围内,功利性目的也同理想性目的一样,可以被正当地追求,但必须摒弃那种将我们的哲学变成纯粹功利手段的倾向。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的是将其作为事业以至志业的心诚志坚的马克思主义者。

最后但却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目标。在新时代,我们应向怎样的目标迈进?这事关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指针与准绳。在特定意义上,目标就是方向、道路和前景。应确立并一经确立“就用以指导整个研究工作”的目标是:在理论上,系统性地建构和完善具有时代水准与民族特质,进而能够引领人类未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奉献智慧与力量。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全力追求和完成的目标或任务。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的研究就是富有成效的。一旦发生偏离,就必须及时调整或矫正,以确保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正确道路上前行。以上所说涉及的只是在理论上反思的结果。这个果实亦即种子要在现实中生根发芽,进而成长为参天大树,唯有实际地自觉贯注于我们的行动之中才是可能的。相对于理论自觉,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自觉更需要强化。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中国思想的壮丽重生。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表征复兴中的中国思想的高度与深度,构成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人类精神的精华与灵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的当代发展,需要高度自觉反思、超越自身和批判、引领现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充分运用成功经验、奋力克服研究局限、合理解决关键问题的过程中,在面向现实、立足学术的思想创造与实践开拓中,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将实现更加辉煌的理论进展和现实成就,更为有力地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

第五篇: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一周年文艺晚会主持词

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一周年。这是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我们舒兰市也和全国人民一样,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近年来,在舒兰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舒兰人民高举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知难而进,全力推进经济总量再翻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新农村建设欣欣向荣,工业经济成果丰硕,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在这样激动人心的时候,我们怎能忘记那逝去的如歌岁月,在这样欢欣鼓舞的日子,我们怎能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六十年,果实之城舒兰,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变化,六十年,勤劳勇敢的舒兰人民双手建设了美丽的家园。

六十年,历史的长河只是弹指一挥间,六十年,舒兰的历史谱写了新篇。

让我们用歌声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让我们用舞姿表达我们对祖国深切的热爱

中(略)

尾声

十月的祖国是鲜花的世界,十月的祖国是诗歌的海洋,十月的舒兰硕果累累,十月的舒兰歌声飞扬。

我们歌唱亲爱的祖国,我们歌唱可爱的家乡。

我们和共和国一起成长,我们和祖国一起荣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

今天的晚会即将结束了,新的征程我们刚刚开始,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班子已经为舒兰的发展制订了宏伟蓝图,让我们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爱国主义凝聚我们的精神力量,抓住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建设和谐美丽的新舒兰而共同努力!

下载谈谈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党的建设主要成就与经验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谈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党的建设主要成就与经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致辞稿[五篇模版]

    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致辞稿 盛秋满目金,十月天地新。 江南塞北共庆,亿万华夏魂。 起舞弄翩跹,欢笑满乾坤. 五千年的辉煌屹立于东方, 科技文化源远流长。 六十年, 创伤从没有忘......

    喜迎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有奖知识问卷

    喜迎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有奖知识问卷 (附答问题卡) (试卷说明:此问卷共有100题,分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1-90题,多项选择题90-100) 一、单项选择题 1、(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

    浅谈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所取得的成就

    山东建筑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所取得的成就 谢艺2009/12/8中国六十年来的成就,仅凭文字的叙述是难以言表的,那些经历过的艰苦,奋斗的岁月,是多少人的奉献......

    舒兰市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文艺晚会主持词(一稿)

    舒兰市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文艺晚会主持词(一稿)序;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这是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我们......

    共和国六十年来共产党执政经验的初步探索

    共和国六十年来共产党执政经验的初步探索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韩冬梅 胡小珊 摘要: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已执掌全国政权60年。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和经验启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和经验启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谷城工业经济发展成就综述(推荐阅读)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谷城工业经济发展成就综述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脚步,谷城县工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70年。70年来,勤劳智慧、坚毅执着的谷城人民在历届......

    霍山县经济开发区成立五周年来的经验和做法

    霍山县经济开发区成立五周年来的经验和做法 ——倾力打造发展平台精心建设“六大园区” ■发布时间:2007-10-24 五年来,霍山县经济开发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