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所有制形式的演变及其原因(共5篇)

时间:2019-05-13 00:49: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所有制形式的演变及其原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所有制形式的演变及其原因》。

第一篇: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所有制形式的演变及其原因

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所有制形式的演变及其原因

摘要: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多次演变。经历了一个由一元到多元又到多元的否定之否定的变化发展历程。历史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联系的,因此其发生这样的变化是有着极其深刻而又多方面的原因的。本文将结合目前学术界的一些观点同时运用所学知识就我国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的所有制结构演变情况进行阐述并深究其之所以发生的原因,从而得出有利于我国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认识。

关键字:所有制结构公有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正式入题前,首先我们需要弄明白一个词的涵义。此词即所有制结构,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不同所有制形式在一定社会形态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它所反映的是各种所有制的外部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首先体现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上。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其所有制结构必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制度上的基本特征。我国建国五十年来所有制结构的演变粗略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这个阶段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生产资料所有制片面追求“一大二公”,认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越纯越好。

第二阶段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十四大召开。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提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逐步走上历史舞台。

第三阶段是中央十四大大召开之后。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市场为基础对资源进行配置,决定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性和多样性,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了解了所有制结构的涵义及我国建国五十年来所有制结构变化的三个历程的粗略划分,接下来我们就深入地来探讨一下其变化的历程及原因。

第一阶段我们又可以将其划为四个小阶段。(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财产,建立了全民所有制性质的国有经济,并掌握了邮电、交通、银行等国民经命脉。在当时的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的仍然是各种私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很小。

(2)“三大改造”时期(1953—1957年)。这在一时期,我们进行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对个体手工业和小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开展了农业合作化。“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私有制为公有制。通过改造,使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私有制占优势为公有制占优势。

(3)“大跃进”和“三年调整”时期(1958—1965年)。1957 年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愈益偏“左”,经济体制的变动服从于“大跃进”的需要,服从于提前建成社会主义、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口号的需要。在“大跃进”的浪潮中,全国先是在农村搞并社,接着又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并推广到城市;对“三大改造”后剩下的私有工商业采取组织入社、加征税收等严厉限制和改造的措施。这就使所有制结构更趋单一。

(4)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8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左”倾错误和运动的冲击下,大搞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升级”、“过渡”,大割“资本主义尾巴”,把调整时期

刚刚恢复的集体商业、手工业、个体经济当成是资本主义的温床而大加砍伐;在农村,搞穷过渡,推广大队核算、公社核算,批判生产责任制和包产到户,把自留地、家庭副业当成资本主义尾巴而加以取消或限制;在城镇,大搞“小集体”向“大集体”的过渡,“大集体”向国营的过渡,将供销社并入国营商业,从而使所有制结构更为单

一、公有化程度过高,严重脱离了我国生产力的实际要求,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导致这一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是“左倾”思想的发展。从1958年开始到文化大革命,“左倾”思想在我党内部愈演愈烈,从思想方面影响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而所有制的演变正式左倾思想在国家经济方面影响的主要体现。除此外,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也是影响这一阶段我国所有制演变的重要因素。国内的三年自然灾害和党内的阶级斗争,国际上我国与苏美大国关系的一波三折促成了国家领导人对经济形势的错误估计。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联系没有准切区分。

经历了一段曲折发展的历程后,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开始了我国所有制变化的一个全新阶段。这个阶段我们可将其称之为“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明确把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和改革不合理的经济体制,此后又提出改革开放的方针。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思想

1992年党的十四大又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从而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元所有制结构。

这一时段的所有制结构的演变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是总结我国多年来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的结果。多年的经济发展状况让我们认识到了生产关系的发展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我国较低的生产力水平要求有多样化的所有制结构与之相适应。其次,思想解放是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第一推动力。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结束了两个凡是思想在党内的统治地位,清除了党内左的思想。最后,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国开放和改革20年来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所有制”词条张长生《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发展趋势及优化对策》董志凯《新中国50年所有制结构的变迁》 吴晓梅/邓智琦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原因》

第二篇: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摘 要: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巨大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经验主要体现在:我们党坚持“生命线”地位不动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推进制度化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化运行;注重学科支撑,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之路;加强队伍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研究总结这些经验,有利于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点和客观规律,有利于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有利于充实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框架,从而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生命线”地位不动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动摇思想政治教育。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继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抗美援朝中,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保证了三大运动的顺利进行。在完成遗留军事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中,思想政治教育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思想政治教育都发挥了积极配合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1955年9月,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语选》中强调“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首次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方面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作了深刻阐述,提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过去的思想改造是必要的,收到了积极的效果”。可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大肆宣扬“政治挂帅”、“突出政治”、“政治冲击一切”等唯心史观,“把思想政治工作变成领导者用来对付普通工人、农民、战士和知识分子的一种方法,败坏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声誉”。严重歪曲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因此,任何人为拔高、夸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将反作用误认为决定作用的思想和行为,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拨乱反正,逐步恢复了自身的优良传统,也重新获得了正确的历史和社会定位。1980年8月,邓小平强调:“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重申了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科学论断,充分肯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论断不是“左”的口号,而是科学论断,拨乱反正并不是要否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同样,实现工作重心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纠正过去那种“突出政治”的做法也并不是

否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1983年1月,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制定了《国

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总结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些基本经验,指出加强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保证,肯定思想

政治教育“生命线”的重要论断。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在积累新经验的同时,也不断面临着新的问题和困难,而且由于党的某些领导人忽视、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使它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1990年5 月,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研究会第六次年会在广州召开,李瑞环发表了《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问题》的重要讲话,突出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的六个方面,对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

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重新获得了新的生命

力,全国上下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气候”开始形成。

1999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高度重

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2000年6月,中共中央召开思想政治

工作会议,江泽民在会上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

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这一论述深刻揭示

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在对外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

义市场经体制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

在改革开放事业中的积极作用。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思想政治

教育生命线地位受到影响和挑战。针对这种状况,胡锦涛指出: 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针和政策,同时必须明确,思想

政治教育理论同其他理论一样,也要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能

加强不能削弱;认为“正确认识和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

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从革命、建设到改革的发展历程,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地位的认识出现过“左”

或右的偏差,经历过迂回和曲折。然而,历史和现实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的各项事业中,都应有其适当的地位,都应适当强调它的作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的过分强调是不对的;

但没有必要的强调、没有必要的地位,也是不对的。因此,我们要全面、科学、辩证地看待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恰当估价其地位和作用。

二、推进制度化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化运行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始于民主革命时期,但限于战争环境,制度化建设还不健全,有些还带有临时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认真总结了过去制度化建设中的经验与教训,带基本性质的,使其进一步规范;带临时性质的,则依据环境与任务的变更而适时调整,这

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个重要经验。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迅速建立起以政府机构内部和全社会各级党组织为基础的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领导制度,以及覆盖全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

提供了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1949年1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在中央人民政府内部组

织中国共产党党委会的决定》。1951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在全党建立对人民群众的宣传网的决定》,建立了一整套宣传员、报告员制度以及日常工作制度。一个在各级党委领

导下,以报告员和宣传员为骨干,从上到下覆盖全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网制度初步

形成。1952年9月,中共中央转发教育部文件,决定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处与辅导员制度,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60年代初期,中共中央又制订了关于农业、工业、商业、教育、文艺、科研等各方面工作条例,为各行各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章立制。但是,由于

长期革命斗争形成的政治经验和惯性力量,使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始终未能摆脱以党的政策和领袖指示为依据、以阶级斗争和群众运动为重要特征的传统模式的影响,最终走上了

所谓“思想政治战线革命”的歧途,中断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1981年6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恢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导。此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目标和要求载入了宪法和党的相关决议,制订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1983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通知》(1983年2月14

日)、《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中共中央于1983年7月1日批转)、《关

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中共中央于1983年2月15日批转)、中共中央《关于改

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1987年5月29日)等一系列行业性思想政治工作

法规性文件,全面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的新局面。同时,组建中央思想政治工作

领导小组,作为党直接领导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决策和指挥机构;建立全国及各地方职工思

想政治工作领导机构;成立中国职工思想研究会和各种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学术研究团体

等。

不过,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并非一帆风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改

造思想政治工作”的名义下,全盘否定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与实践、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地位、否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和科学化、以及主张彻底从体制、观念、内容、方式、方法上进行变革的言论一度泛滥,给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带来严重干扰。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认真总结并吸取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

建设的经验教训,整顿和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制度,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路和

总体布局,健全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制度。1999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加强

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必须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要抓紧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把我们倡导的思想道德原则融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之中,使自律与他

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各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全面开创了思想政

治教育制度化建设的新局面。十六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为指导,深入落

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6 ]使思

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三、注重学科支撑,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之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注重学科支撑,对其进行科学研究,找寻规律,不断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走上科学化发展之路,这是思想

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新鲜经验。

1949年10月11日,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最先颁布《各大学、专科学校、文法学院各

系课程暂行规定》,宣布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

学”列为公共必修课,思想政治教育开始有了学科支撑和发展平台。1951年刘少奇在第一

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概念,对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

常化、系统化、科学化和形式多样化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反对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仅仅

局限于对中心工作和时事政策的宣传教育上,主张思想政治教育应具有科学合理的框架和相

对稳定的内容。1952年10月,教育部在总结三年来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

一步规定了各类院校和不同专业开设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的具体要求。这些探索初步奠定了

新中国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雏形,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内容

和课题,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

问题。为使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理论课

题进行深入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问题进行充分讨论。1980年5月,原第一机械工

业部和全国机械工会联合召开了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新命题,并对此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些研究设想。1980年8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题为《思

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文章。1982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召开政治理论教育座谈会,一致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1983年7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的《国营企业职工政治

工作纲要(试行)》提出,“筹办以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干部为目标的政治院校。现有的全国综合性大学、文科院校,各部、委、总局所属的大专院校,有条件的都要增设政治工作

专业或政治工作干部进修班”。为了贯彻落实这一精神,教育部召开了政工专业论证会,确

定学科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初步议定了专业的课

程设置,并决定1984年开始招生,开办本科班、第二学士学位班、大专起点本科班的工作。

1987年5 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示有关院

校创造条件,培养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990年、1996年学科评议组正式通过相关

学校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四、加强队伍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抓好队伍建设,培养骨干分子,选拔高素质人才,用高标准要求他们,充分调动政工人

员积极性,实行专兼职人员相结合的运作机制,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为继续发挥有效的政治宣传和队伍保证,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干部教育和

群众教育的同时,要求建立一支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以适应日益增长的思

想政治教育需求。1951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在全党建立对人民群众的宣传网的决定》。随后,一个由各级党委主管领导,宣传部门负责实施,以党的各级组织为依托,以

报告员和宣传员为核心骨干,包括党的宣传职能部门以及党外群众宣传组织在内的,遍及全

国范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初步形成。因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素质,成为增强思想

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高素质是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基础和基本前提。1952 年9 月,中共中央发

出《关于培养高等、中等学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师资的指示》,决定由教育部负责筹划,在中国人民大学创设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班,为全国各高等学校培养一部分政治理论课师

资,从1952年秋天开始招收,首期300名学员,研究期限一至二年。1980年2月,中宣部

和组织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重新教育干部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任务,要求扩大师资队伍,适当增加党校和专业干部学校的教学人员比例,补充部分政

治教师和专业教师,在中央和省市一级的党校、干校设师资班,解决师资职称评定以及政治、生活待遇等各方面问题,充分调动政工人员工作积极性。1980年8月,中宣部在《关于三

中全会以来的宣传工作向中央的汇报提纲》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根本问题是

要迅速培养和建立一支合格的、强大的、又红又专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各级宣传部门都要

努力培养一批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熟悉思想政治工作业务、有专门知识的专家。1982年,全国宣传文教干部座谈会纪要就特别提出:德才相比,更要着重于德,要切实提拔那些党性

强,作风正派,敢于坚持原则的人;要培养善于做宣传文教方面工作的干部,有各种宣传工

作业务专长的干部。

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始设立,开创了以正规化方式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

才的办学模式,逐渐形成了一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队伍。这支队伍分为两个方面:一

是高校以外的社会研究力量,主要分为党政部门系统、企业系统、军队系统三部分。

总之,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总体上来说成就是巨大的,经验

是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是有贡献的,当然也存在缺点与不足。应该采取分析的态

度,简单地肯定与否定都是不对的。如,一味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传统都是好的,都

是优良传统,因而对过去的传统作风,缺乏批判的态度;或对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上曾经积累

起来的许多真正好的经验,真正好的传统,却又被忽视,被抹杀。这两种倾向都是不正确的。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还在继续推进之中,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更复杂、任

务更繁重、工作更艰巨。我们一方面要注重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

验,同时也要继续投身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实践之中,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

面不断改进和创新;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上下工夫,不断总

结经验,发展经验,并借鉴外来经验,在继承中创新,在借鉴中超越,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不断迈上新台阶,进入新境界。

参考文献:

[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 2 ]毛泽东文选(第6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9.449.[ 3 ]毛泽东文选(第7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9.226.[ 4 ]胡耀邦.关于思想政治工作问题.198224.[ 5 ]邓小平文选(第2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4.342,333,348.[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642-643.[ 7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80,381.[ 8 ]王炎著.新中国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史[M ].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343.[ 9 ]王树荫著.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纲(1919-1949)[M ].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2。

第三篇: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外形式的客观分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外形式的客观分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总的来说是严峻的。

在国内,我们主要从军事和经济两方面进行分析。在军事方面,当时全国尚未完全解放,台湾、西藏等地都不是人民政府控制。国民党政府虽然已经溃败移至台湾,但其反动派残余势力还在负隅顽抗,在新解放地区,他们同当地恶霸势力相勾结,以土匪游击战争的方式同人民政权作斗争,造成但是局势的不稳定。在经济方面,新中国的财政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实际上,新中国从国民党手里接收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因为代表四大家族利益的国民政府的搜刮是在蒋介石掌握中国政权直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里一直就存在着的,解放战争前后,国民政府更是加紧了对工农业横征暴敛,此外,内战也使国统区的工农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些使工农业的生产急剧下降从而引发了国统区的经济危机。而且国民党撤退的时候还带走了大量的财富。另据统计,1949年的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2/3。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1949年,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粮食产量减少约四分之一。当时,毛泽东就说过:“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由此可见当时我们的经济可谓是“一穷二白”。

国际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基本形成,并走向对立;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措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朝鲜战争一触即发,我国面临唇亡齿寒的威胁。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为什么我们新中国还能生存并发展至今呢,有没有其他有利形势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为了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我们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从而得到了苏联对我门的支持。在当时,对一个新生政权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另外,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标志着一百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终于诞生,在巨大胜利的鼓舞下,全国各族人民革命热情高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干部和战士在新区工作中表现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作风、艰苦的生活和严格的纪律,使人们耳目一新。广大工农劳动群众满怀翻身的喜悦。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欢欣鼓舞,大批参加革命工作。华侨青年和留学生纷纷回国。许多中间力量,包括从反动营垒中分化出来的力量,主动向人民靠拢。许多人要求重新学习,改变旧思想,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解放区和原国民党统治区的党的力量、革命力量汇合起来,更有力地发挥核心作用。中华大地上出现万象更新的局面。

而且新中国的成立,不但是中国从古未有的大胜利,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胜利,它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和支持的。正是以上种种,新中国才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一路走到今天。

通过对上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形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符合历史潮流的,一切外来阻挠都无法阻止他前进的脚步。

杨超

轻化学院食品3班

学号:3110002237

第四篇:谈谈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党的建设主要成就与经验

谈谈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党的建设主要成就与经验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曾经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

光辉历程伟大成就特色

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建设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伟大的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现在我把党的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制定和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政治路线建设党,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国初期,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深刻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制定并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主要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注重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党执政60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成为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培养造就了大批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优秀领导人才和各类专门人才。建国初期,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培训各级干部的任务,推动全党学文化、学知识、学技术,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文化知识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四)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作风建设,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大力倡导弘扬优良传统作风,并带头树立为民、务实、清廉作风,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要求。

(五)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进一步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党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2005年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标志着反腐倡廉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二、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的建设和党执政的宝贵经验

60年党领导的事业成就辉煌,60年党在执政和自身建设方面的经验极为丰富。我把它们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要求,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党的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总体布局。只有确立党的建设总目标,不断完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才能保证党的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始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坚强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60年的执政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党取得执政地位并能巩固政权的根本原因和最大优势。

(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思想作风、工作方法,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正确处理党的建设改革创新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改革创新的关系,积极稳妥、协调有序地推进。

(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我们党治党建党的能力。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要把党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贯彻到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严格按党章办事,按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在党内生活中要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弘扬正气,反对歪风;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发展党员,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结束语: 新中国60年的辉煌成就,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新中国60年的宝贵经验,给人启迪,十分珍贵。让我们在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接再厉,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参考文献:

【1】 纪乃旺;毛泽东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思想初探[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年02期

【2】 陈明显;光辉的道路丰富的经验[A];探索新路构筑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论文集[C];1998年

【3】 辛帅;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本总结[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第五篇:新中国成立70年来谷城工业经济发展成就综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谷城工业经济发展成就综述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脚步,谷城县工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70年。70年来,勤劳智慧、坚毅执着的谷城人民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克难奋进,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工业经济在发展中实现蝶变,获得新生,步入了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脚步,谷城县工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70年。

70年来,勤劳智慧、坚毅执着的谷城人民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克难奋进,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工业经济在发展中实现蝶变,获得新生,步入了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做出了重大贡献。

70年非凡的光辉历程

70年风雨无阻,70年奋楫前行,谷城县工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从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国有企业逐渐退出到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谷城县工业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发展轨迹上看,大体分为起步加快发展、改革加速发展和转型协调发展三个阶段。

工业经济建设起步加快发展阶段(1949-1977年)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谷城工业经济恢复建设,生产开始起步,先后投资兴办了砖瓦厂、造纸厂、酒厂、粮油加工厂、工具厂和水电站等企业。

1949-1977年,工业企业数量由157家增加到419家,年平均增长9.1%。主要产品在最初的饮料酒、中小农具、铁锅等6种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了发电量、木材、粗铜水泥、磷肥氮肥、布、酒、日用陶瓷和食用植物油等产品,工业门类不断增加。

1953-1977年,是谷城县执行“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计划时期。

1966年是“文化革命”十年**时期开始,工业发展受到冲击。

1967-1968年,工业生产急剧回落,但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工业经济在波动中仍得到一定发展。

1970年工业生产开始加速,到1977年,谷城县发电量、砖、粗铜和布等产品产量分别为28.81万度、2519万块、45.5吨和129.68万米,全县工业总产值24年间年平均增长32.15%,尤其是水力发电、冶金工业、机械工业等产业的发展较快,为谷城县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业经济改革加速发展阶段(1978-2000年)

1978年,国家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以来,谷城县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的发展方向,先后实施技改扩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1986-2000年,是谷城县执行“七五”“八五”“九五”计划的时期。“九五”时期,谷城县以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了对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加大了资产重组力度,将有效存量资产向优势产业、特色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仅1988年就有“石花大曲”等六种产品获得省级以上“优质产品”称号,在市场上享有盛誉。自改革开放十年来,乡镇工业“五个轮子”并转,发展迅猛,1988年工业总产值21573万元。

工业经济转型协调发展阶段(2001年-现在)

进入“十五”时期,特别是2008年以来的10年间,谷城县工业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发展阶段。

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生态工业,全县工业经济得到历史性跨越发展。

“十五”期末,谷城县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以上的企业41家,企业数量、工业总产值和利润总额与2000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25.5%、48.7%和35.8%。

“十一五”以来,谷城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工业强县”这一发展战略,积极大力招商引资,以经济转型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产业为依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工业生产全面提速,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到“十一五”末期的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165家;

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25倍。

“十二五”是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具有鲜明里程碑意义的时期。谷城县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下行压力,结合工业发展特点,多措并举加快企业发展与转型升级,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2015年,谷城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利润总额与2011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41%和70%。

2018年,是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谷城县抢抓经济发展新机遇,上下齐心,聚力发展,工业经济转型取得了明显效果。工业企业数量扩张和结构转型并存,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增长,发展动力正从传统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一组组数据,承载着谷城县工业快速发展的成就。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一系列工业发展利好政策纷至沓来,如春风化雨,沐浴着谷城县这块热土,使得工业各行业枝繁叶茂,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成为谷城县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70年瞩目的辉煌成就

七十年来,谷城县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工业化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过70年的艰苦创业,谷城县工业在不断满足生产生活需求中谋发展,在探索中求跨越,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指标大幅增长。

从企业情况看,骨干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多年来,谷城县在汽车零部件、纺织、农副食品加工等工业重点领域,培育了一批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2018年,谷城县工业大型企业3家,分布在汽车制造和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两个行业;

中型企业27家,分别分布在汽车制造、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尤其是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县第一家成功上市的集团公司,年生产铅酸蓄电池产量全国占比11%。骨干龙头企业综合实力的增强,使工业在新旧动力转换时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传统行业不景气对经济的冲击,成为支撑工业整体平稳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

行业结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新中国成立初期,谷城县工业结构单一,生产设备落后,产品粗糙。“十五”以来,谷城县坚决按照国家经济发展总体部署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正确处理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着力抓好工业绿色转型,工业结构和布局不断调整,一批工业企业相继被淘汰,行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绿色生态产业拉动作用逐年增强,产业升级效果显现。

生产能力迅速扩张,产品种类不断丰富

70年来,谷城县积极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对产品进行改革创新,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以提升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品种种类,努力打造“名、特、优”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使得工业产品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

产品品种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6种产品增加到今天的涵盖三大门类11个小门类的工业行业产品体系。其中汽车制造、纺织业等重点行业,每个行业产品都极为丰富,多达几十个品种。以汽车制造业为例,从汽车前桥、后桥到转向节,从商用车铸造件到火车、飞机铸造件。

70年来,工业产品不断丰富的同时,产品生产能力不断扩大,产品产量突飞猛进。2018年,谷城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品统计目录中蓄电池、铸铁件、水泥、布、纱、食用植物油、瓶装矿泉水、人造板、塑料制品和水泥等主要产品产量分别为2324万千瓦时,2万吨、127万吨、54676万米、135400吨、16042吨。

质量不断提升,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70年来,谷城县工业在保持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运行质量不断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度提高。2018年,谷城县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计、利润总额和税金总额与1970年相比,年均增长分别为1.19倍、1.15倍和1.2倍。尤其是作为谷城县工业主力军的制造业在满足市场需求、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保持质效双增的发展态势。2005-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59倍;

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33倍;

平均用工人数年均增长1.08倍。制造业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生产规模都逐步扩大,企业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凸显,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

经济成分多元齐全,经济结构稳步调整

新中国成立初期,谷城县仅有国有工业和集体工业。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3年以后,谷城县按照国家国企改制精神加大力度对县域内国有企业进行进一步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

如今谷城县工业已形成了多元化所有制成分竞相发展的经济格局。2018年,谷城县规模以上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分别为28家、9家、2家和128家,工业总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16.03%、28.8%、0.88%、54.28%;

资产总计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30.85%、0.39%和49.62%;

利税总额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32.07%、0.76%和53.89%。多种经济成份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壮大,使得工业经济整体活力增强。

70年沧桑巨变,70年辉煌成就。

一路走来的艰辛岁月,是谷城县工业的发展之路,是崛起之路。

如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虽然谷城县工业经济发展还存在创新能力不足,替代产业支撑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和困难,但历经岁月沉淀,谷城县工业未来发展基础坚固、充满希望。

回望来路,我们砥砺奋进、步履坚实;

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斗志昂扬。

新的起点召唤使命与担当,伟大梦想凝聚信心和力量。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谷城县人民仍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将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作为不竭的精神动力,在谷城县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携手并进,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实施战略转型,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坚持建设全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全力开启谷城县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在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中续写谷城县工业发展盛世华章!

下载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所有制形式的演变及其原因(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所有制形式的演变及其原因(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心得体会(共5则范文)

    【篇一】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吸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实行改革开放,鲜明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的社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

    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党军人形象的演变

    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党军人形象的演变 国共两党的关系史是中国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重点,但是因为各种原因,这一重大课题的研......

    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感想(共5则)

    【篇一】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了喜迎这个伟大的日子,作为一名居委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党的方针政策,认真履职尽责,严格遵守党纪国法,不断提升工作能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污染问题(共五则)

    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污染问题 【摘要】工业革命以来不同程度的迅速扩张到全球各个角落的环境污染,形成的了所有生物在其进化历史上从未有的全新环境。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生物......

    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演讲稿(共5篇)

    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演讲稿祖**亲,生日快乐!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你可曾记得这一位母亲:她的长发是贯穿的河川,背脊是耸立的高峰,她的手臂是无尽的沃土。她,就是敬爱的祖......

    如何认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如何认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新疆尼勒克县加哈乌拉斯台乡阔克阿尕什村的村民,一提起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生活的变化,就有说......

    历史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饭(共5则)

    一、总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一扫封建社会几千年的陈俗陋习。体现在人们的穿着上,长袍马褂被列宁服、中山装取代,显得朝气蓬勃。但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及政策演变——杨书群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及政策演变——杨书群 发表 发表单位: 市委宣传部 2009.12.24 时间: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内容提要:对建国以来我国关于非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