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经济开发区成立五周年来的经验和做法

时间:2019-05-14 18:5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霍山县经济开发区成立五周年来的经验和做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霍山县经济开发区成立五周年来的经验和做法》。

第一篇:霍山县经济开发区成立五周年来的经验和做法

霍山县经济开发区成立五周年来的经验和做法

——倾力打造发展平台

精心建设“六大园区”

■发布时间:2007-10-24

五年来,霍山县经济开发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基础设施建设与招商引资同步发展的良好势头。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亿元,同比增长70%,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增长25%,实现税收5422.48万元(入库税金5100万元),增长83%,其中:国税完成3819万元,增长122.7%;地税完成1066.52万元,增长44.1%;契税完成536.96万元,增长6%。今年1—4月份,实现税收收入2183.65万元,其中:国税1463.22万元,增长172%;地税561.1万元,增长64.5%;契税159.33万元,增长44.8%。开发区正在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2007年开发区建设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按照配套完善启动区,开工建设拓展区的要求,继续坚持“三为主、一致力”的方针,遵循“布局集中、产业聚集、土地集约”的原则,新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亿元,使启动区全面完成硬化、亮化、绿化、美化的目标,实现与老城区、新政务区的全面对接,适时启动2平方公里的拓展区建设;力争全年新引进入区企业20家、25个项目,新增到位资金8亿元,新增投产企业15家、20个项目;实现工业总产值18亿元,增长80%,工业增加值6.5亿元,增长65%,财政收入1亿元,入库税金8000万元,增长70%,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增长25%,新增就业岗位5000个。这既是开发区建设与发展的动力,更是压力,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倾力打造发展平台,精心建设‘六大园区’”。

一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实力园区”。在招商引资上,坚持理性招商、务实招商,不断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在发展理念上,坚持以现代加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逐步将开发区建成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在引进项目上,以引进牵动性强的大项目和现有企业上下游配套项目为主,形成产业集群;在用地控制上,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宝贵土地资源,进一步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出率,对企业不能及时开工建设和长期圈而不用的土地,要坚决依法收回重新招商,切实将开发区建成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示范区;在项目建设上,坚持“五抓”,即线索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增资、增资项目抓效益。采取得力措施,重点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力争实现“123456”目标:即产值超4亿元企业1家,超2亿元企业2家,超亿元企3家,超4000万元企业4家,超2000万元企业5家,超500万元企6家,确保实现工业产值18亿元,入库税金8000万元,尽快将开发区真正建成“经济强区”。

二是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建设“活力园区”。继续广开财源,多渠道筹措开发区建设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要按照“全面配套完善启动区,开工建设拓展区”的总体要求,争取拓展区建设进入国家开发银行扶持“笼子”,确保投入建设资金1亿元,以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精心打造发展平台;要切实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平台建设,帮助入区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下大力气协调与商业银行关系,帮助企业与其建立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县担保公司在壮大自身规模的同时,要将有限担保规模向开发区内企业倾斜,为解决企业抵押物不足和办理抵押他项产权证书成本过高的问题,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可实行企业之间相互联保,或由安园公司给予担保,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以支持企业尽快做大做强,促使开发区更好更快地发展,精心打造“活力园区”。

三是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建设“魅力园区”。要继续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建区原则,将建设生态开发区作为最终目标,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规划的审核,所有入区项目在开工前必须进行规划评审,进一步提高入区企业的建设品位和档次;要按照与老城全面对接的要求,加快在建的经六路、淠河东路、经六路桥、喜鹊河桥、新天河桥等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在春节前竣工交付使用,使启动区全面实现“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目标;要健全和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规范和完善工程建设行为,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监管,严格实行工程竣工验收决算审计制度,促进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水平,展现开发区无穷的魅力,为企业营造舒适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

四是进一步强化效能建设,建设“效率园区”。结合全县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的开展,开发区要充当效能建设的排头兵,要将“T”型工作机制的各项指标进一步细化、量化。以突出思想教育、创新服务机制、加强建章立制、严格考核奖惩为抓手,全面提高开发区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争取有条件的部门在开发区设立专门办事机构或实行委托代理制,将行政审批和服务的窗口前移,以切实提高办事效率,使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新的突破,促进开发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将开发区建成体制创新的先行区,提高工作效能的实验区。

五是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平安园区”。要紧紧抓住获得“安徽省首届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称号的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招商引资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开发区负责人联系企业制度,加强和改进服务方式,公布服务热线电话,积极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严格执行建设期零收费和生产期宁静工作日制度;要加强开发区劳务市场管理,按照“深入研究、理顺关系、普遍教育、重点打击”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强化对开发区劳务市场管理工作的领导,将失地农民组织起来就业,完善开发区建筑劳务公司运行体制,建立健全开发区劳务市场管理的长效机制,扎实开展创“平安园区”活动,着力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六是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和谐园区”。要着力把建设人文和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把开发区建成人文环境优越、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和谐的保护环境的示范区;要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的拆迁安置工作,将开发区幸福花园安置小区和康居点建设成为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点;要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小区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适应开发区发展需要的社区管理新模式;要切实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继续完善开发区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加强社区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统筹做好开发区内优抚、民政、双拥、教育、卫生等各项工作,为开发区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春华秋实展新姿———清新县建县(区)十八周年发展综述

2006-06-28 09:29:08

记者刘勤也特约记者丰志毅

6月28日,清新县度过了十八个春秋,迎来了第十八个生日。就在她的生日即将到来之际,财税部门给她送上了一份生日大礼———截止6月20日止,清新县本级财政收入8631万元,完成预算任务的51.15%,是建县(区)十八年以来历史性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财政综合增长率由此在全省67个县中排到第二位,成为全省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佼佼者和一颗璀璨的新星。

常言道,女大十八变。

十八年前,清新这个曾被《人民日报》称为“金三角”的“寒极”之地,由于先天性的“发育”不良,贫穷和落后几乎成了她的代名词。如果说,当初她还是一个山村“黄毛丫头”,人们对她寄予的是一种同情,施舍、关爱和对贫穷的思索。如今,经过十八年的成长和发展,她已然变成一位山区发展新秀,青春焕发,人们投来的目光是一种惊喜,赞叹和钟爱,在人们的意识中,“珠三角后花园”已成为清新的一种新的代名词。一个富裕清新、和谐清新、活力清新、绿色清新的地区形象,使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这个年轻的县是如此充满魅力,由此而引来了数百万蜂拥而至的游客,带旺了当地的第三产业,过百亿外来投资金额也源源而入,掀起了当地的开发建设热潮。

十八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只是沧海一粟。

然而,也就在这转瞬即逝的十八年中,70万清新人民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发展大旗,不甘落后,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从而使清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生产总值从建县(区)之初的5.2亿元,跃升到2005年的51.9亿元,增长了近10倍;规模以上工业从无到有,产值从1.6亿元,跃升到62亿元;固定资产投入从3200万元,跃升到29.3亿元;本级财政收入从600万元,跃升到1.41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从558元,跃升到3730元。2004年、2005年该县连续两年取得了“三个全省第一”,即生产总值增幅和全年接待游客量、旅游营业收入在全省67个县中排到第一,实现了“双连冠”目标。并于今年2月份通过了省“创建旅游强县”。2005年,在清远市八大主要经济指标中,该县取得了六个第一和三个第二的好成绩。此外,去年招商引资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04亿元,创下建县(区)以来吸收外资的最高记录。

一棋对路,赢得满盘皆活

曾几何时,清新像其他山区县一样,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和基础设施的落后,被列为全省16个特困县之一。为了摆脱贫困,曾经采取了“以穷治穷”的方法,大打“扶贫牌”,通过上级支持和热心人士前来扶贫,兴建移民新村,兴办扶贫开发区等等,并采取移民安置,异地开发的形式改变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但始终是治标难治本。政府也想方设法引来了一些投资商发展工业,却又始终受到政策和交通条件等的限制,只见星星,难见月亮,经济发展迟迟难以突破“瓶颈”,一道无形的“土坎”横亘在当地领导和干部群众面前。

几年前,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强调“思路决定出路”,提出“三化一园”发展战略,由此,“市场化”的意识打破了人们头脑中的桎梏,带来了思想上的一次大解放、政策上的大开放。清新县委书记肖文在回顾这一段历程时说,这几年来,清新的发展正是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的“三化一园”发展战略,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五大转化”和“四个创新”上下功夫。“五大转化”一是把贫困劣势转化为认识优势;二是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和资源;三是把地缘潜力转化为地缘优势;四是把资源潜能转化为经济优势;五是把基础设施建设转化为可持续发展优势。“四大创新”即创新发展思维,变打扶贫牌为打发展牌、招商牌、生态牌,突出发展工业,大力推进“三化一园”战略;创新发展优势,就是着力推进特色规模经济的发展,深化“特色就是潜力,特色就是竞争力”的认识,找准清新的定位;创新发展环境就是打造更加优越、更具特色的创业环境,营造“洼地效应”;创新发展机制,就是突出抓好分配机制和行政机制的改革,将构建和谐清新作为发展壮大清新县域经济的强有力保障来抓。

正所谓是“一棋对路,满盘皆活”。正是有了这种高屋建瓴的发展战略和思路,清新的经济发展开始在全市崭露头角。2005年,清新县有六大经济指标增速居全市第一,同时也实现了“两个掉头”:一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掉头,粮经比例为49.8:50.2;二是农业产值和工业产值的掉头,比例为29:71,初步形成了一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格局。清新县委书记肖文告诉记者,如今的清新已从过去人们眼中的“寒极”转变为外商投资热土、旅游强县、山区经济发展排头兵。

环境效益引来百鸟争巢

几年来,清新的招商引资势头强劲,位居全市前列。这主要取决于县委、县政府重视软、硬两个投资环境的建设。在“软”环境上,该县实行以情招商,以商引商,以“专”招商,以“外”招商,以“民”招商,以“游”招商。并在全市各县市区中,率先成立投资服务中心,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一流的“一站式”服务,充分营造“洼地”效应。在“硬”环境上,县委、县政府更是大手笔运作,按照“融入清远市区、融入珠三角经济圈”的要求,以清远市最具规模的市域集聚区来定位,用办大园区的理念来加快县城建设。在行动上变“等”融入为“挤”融入,加快实现县城与市区的无缝接轨。对县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全面铺开美化、亮化、净化工程,突出营造“两个适宜”,即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环境,进一步提升县城的可持续发展和承载能力,极大地提升了县城的品味。县城建设规模从原来的16平方公里拓展为29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县实现了村村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实现了县通市公路高速化、县通镇公路硬底化和行政村通公路,极大地改善了全县的发展环境,拉近了与周边地区的距离。在环境保护方面,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保护生态环境与建设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大规划小开发”的思路,注意不从整体上破坏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开发不同的项目,着力建设生态工业。同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决把重污染项目拒之门外,并及时进行生态修补和恢复,从而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了得天独厚的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了生态环境与发展的和谐统一。近几年来,该县环境综合指数均居全省前列。

正是有了一流的发展环境,外来投资企业纷至沓来,一大批上亿元的工业项目相继落户清新,到目前为止,该县已形成了制鞋、建材、陶瓷、纺织、布辘、电子、食品加工等七大特色支柱产业,其中部分产业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如全县现有制鞋企业25家,总投资合计14.8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年总产成品鞋可达4520万双,年总产值可达40亿元以上,创税额可达3500万元以上;又如,布辘企业已发展到230多家,从业人员6200多人,年产值达到3亿元,布辘产品占全国同类产品的80%,成为明符其实的“布辘之乡”。陶瓷企业发展到270多家,年产值达到2.5亿元,也形成了较大的规模效应。预计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可达113亿元,增长8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可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5%。

也正是有了一流的宜居环境,近年来,清新的房地产业势如破竹,房地产市场成为拉动当地GDP增长的强劲动力。也正是有了一流的生态环境,该县目前已形成了“漂流之乡、温泉圣地、自然生态”三大品牌和“清新温矿泉、太和古洞、桃花湖、燕子岩、玄真漂流、飞来峡水利风景区”五大亮点以及“山水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自驾车旅游、体育旅游和休闲度假”五大热线。从2003年起,接待游客量和旅游营业收入连续三年居全省各县首位。其中2005年全县接待游客429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15亿元,2006年2月通过了省“创建旅游强县”达标验收,成为全省第一个“旅游强县”。今年力争全年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以上,旅游营业收入突破20亿元以上。

和谐社会呈现百舸争流

十八年来,清新县的历届领导都非常重视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在发展经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时,致力于建设稳定、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发展环境。为此,清新县委、县政府从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这么一条经验:一切工作都必须从基层做起。于是,他们把为直接面对群众的基层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作为突破口,采取“放权简政”的改革措施,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减少基层群众负担,提高政府效率。如:通过推行财政统收统支、县镇税收共享、工作目标责任制等措施,进一步放权让利,彻底破除基层发展的制度性、政策性障碍,减少基层对上面的依赖性,增强自主权和活力。与此同时,他们大刀阔斧地推进镇级行政区域调整。乡镇总数从原来的23个撤并为9个,撤并比例达60.9%,是全省乡镇撤并力度最大的县。目前,镇、村新的行政体制已经形成,规模效应越来越凸现,区域活力明显增强。在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坚持“以人为本”,重点做到“四个下移”:一是把信访工作重心下移。认真贯彻落实新的信访条例,健全完善县、镇、村三级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坚持开展县领导、县直单位领导下基层接访活动,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把社会治安工作重心下移。重点对问题突出的镇,由县派出工作组,集中力量,重点整治,推进“平安清新”建设,给群众和外来客一个更加安定的环境。三是资源整合工作重心下移。如教育资源整合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已基本完成小学资源整合任务;基本解决县城学位紧缺的问题;等级学校创建和教育强镇工作成效显著,中心区域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四是领导班子建设工作重心下移。突出抓好二级班子建设,尤其是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打造智慧型、实干型、事业型的干部队伍,使各级班子形成了一种不甘落后、奋发向上、团结协作、干事创业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氛围。

十八年来,清新人民靠的正是这种发奋图强的精神,才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尤其是近年来,全县各条战线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先进典型层出不穷,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在全国、省、市众多领域摘金夺银。如:2005年,该县在全市率先拿回“全国科普示范县”的牌匾,继而又在全国首开先河,夺回首块省“旅游强县”金匾。县供销社、新华书店、粮食企业的成功改革经验均得到省、市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县政府的信息化工程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创举,更是得到国家信息产业部和省政府的关怀和支持。放眼清新,在笔架山下、滨江河畔,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催人奋进。

今年,是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的头一年,清新县委、县政府将其定位为“发展与稳定年”。并确立了发展的三个新目标:一是提出了“发展与稳定年”的目标,努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从更广的范围、更高的层次上实现科学发展、加速发展、和谐发展。二是提出了“一个实现、五个前列”的目标,“一个实现”,即今年要实现GDP增幅全省第一的“三连冠”;“五个前列”,即力争脱贫奔康走在全省山区县前列,交通建设走在全省山区县前列;确保主要经济指标走在全市前列,构建和谐社会走在全市前列;党的建设、尤其是班子建设走在全市前列。三是提出了三至五年内经济总量达全省中上水平的目标。围绕这“三大目标”,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继承、创新、提高、发展”的方针,以更大的力度,在更高的层面上狠抓项目的大推进、软硬环境的大投入和工作机制的大创新,进一步提高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量和质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社会超常规发展,努力在建设活力清新、创新清新、和谐清新上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第二篇:法律诊所成立五周年来的工作总结

法律诊所运行中的经验总结与不足之完善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律诊所

回顾法律诊所过去的三年,哈尔滨理工大学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有一定的社会影响,从在黑暗中不断摸索到寻求社会自身发展的独立发展之路,这是十分艰辛的三年,也是十分欣慰的三年。我们见证了诊所学生在烈日之下或寒冬之中参加广场义诊,为群众发放宣传资料的动人场面,我们经历了与学生一同会见当事人、调查取证、参与调解与谈判、一同出庭的亲身体验,我们也在社区繁杂的工作中磨练了自己坚强的意志,点点滴滴汇集成河成海,今天我们迎来了法律诊所成立三周年暨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律服务中心成立,这标志着法律诊所又有了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为全校师生服好务,做好事,勤勤恳恳值班,踏踏实实办案,争取让所有需要法律服务的理工师生满意。

在理工大学校领导与学院班子的重视之下,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律诊所不断成长与壮大,我打算从诊所实践教学、区校合作、社会实践、媒体影响等四个方面加以说明。法律诊所从2007年开始筹备,从2009年开始逐步走入正轨,但由于参加人员有限,诊所的资料收集工作并不完善,有关的数据统计并不完整,2011年我校修改教学大纲之际,法律诊所正式成为了一门选修课程,这标志着法律诊所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随之诊所活动也不断深入到南岗区的各个社区。三年来法律诊所深入到南岗区各个社区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荣市三姓社区、奋斗办事处各个社区、和兴抚顺尚都社区、哈西机联社区、哈西工力所社区、文化办事处各社区、七政办事处六个社区等,到处都有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律诊所师生活动的身影。在这期间,法律诊所开展的广场法律义诊活动达30余起,参加法律咨询的学生达800余人次,其中递交法律咨询表格的有100份左右。参与社区法律讲堂20余次,指导学生代理案件20余起,教师直接当面指导代理案件的学生的次数有80次(每个案件直接指导四次),通过电话邮件等间接方式指导的次数超过500次。学生组织的小组讨论近百次,组织开庭前模拟法庭10次,法律诊所学生进行法律服务活动直接受益群众超过万人。

首先,教学环节方面。2010版教学大纲将法律诊所列为一门正式课程,学时为24学时,教学内容包括法律诊所的起源于发展、接待当事人的技巧与法律咨询技巧、法律文书、证据方法与技巧、出庭与辩论技巧、法律实务、谈判与调解、法律适用、法律责任与律师执业道德。目前,法律诊所的课程仅开设一年,从教学效果来看非常好。这门课程最大的特点是以培养合格律师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所以这门课程是以分组讨论、模拟审判和实践参与的方式上课的。这种上课的方式即新奇又与实践密切相连,因此,教学效果较好。比如,将当事人请到课堂来,让学生亲自接待,然后再分析学生接待中的表现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通过课堂上对学生代理的真实案例的模拟审判,结合实践中的真实背景资料,从而解决案源不足的问题,让学生在审判中身临其境;还通过现场写起诉状和判决书的方式,练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能力;有,通过每个小组下发讨论案例,分组提出代理与辩护策略,然后将各组的策略进行对比,优选出最佳策略;通过学生代理案件中所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在课堂上通过“大脑风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角色模拟中,学习谈判、调解的技巧;法律诊所课程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法律责任心与法律职业道德水平。

其次,区校合作方面。2009年哈尔滨理工大学与哈尔滨市南岗区政府签订了“互设法学研究实践基地促进地校合作”的协议,学院以此为契机,结合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的诊所法律教育课程。从2010年5月21日,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院与南岗区委政法委、南岗区综治办、南岗区法学会联合联合创办“社区法律诊所”,并举行了揭牌仪式。在仪式上,学生代表与社区代表签署了“社区法律诊所”合作协议,南岗区有12个社区的居民将免费享受“社区法律诊所”组成成员的优质法律服务。这种模式之下,由政府搭台,社区主持,社区法律诊所唱戏的基本格局初显雏形,而两年来的社区法律诊所参与社会管理的活动也初具规模。这以充分的事实证明了地校合作模式的正确性,同时也说明该模式具有的巨大潜力。在社会管理方式上,社区法律诊所是一次有益的尝试。2012年,南岗区政府6月13日下午,我校与南岗区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暨深化社区法律诊所工作推进大会在南岗区政府会议室隆重举行。会议分协议签署、签署协议代表发言以及领导讲话等三部分进行,南岗区司法局全体工作人员、各社区书记主任、街道乡镇主要领导和司法所长以及我校法学院部分教师和法学2011级全体学生等4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上,哈尔滨理工大学共与南岗区司法局等签订了三项协议。分别为秦亚东院长代表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院与南岗区司法局长谢全江签署法律援助协议,我校学生代表赵桂雪和社区代表丛晓薇签订了大学生送法进社区协议,教师代表王睿作为法律援助案件的代理人和当事人签订了授权委托书等协议。这些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哈尔滨理工大学社区法律诊所活动向着纵深方向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使“社区法律诊所”成为整合推进社区居民矛盾化解、探索大学生就业实践新模式、深化法学研究地校合作等多项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社区服务机构。是南岗区与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院原有的法学研究区校合作基础上,又开发出的一个新的合作模式。是在原有合作成果上的进一步延伸与探索,更是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的有益尝试。

再次,社会实践方面。在区校合作的大背景下,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律诊所持之以恒地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几年来,在南岗区政府、相关街道办事处及12个社区的支持下,通过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诉讼代理等形式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尤其在处理拆迁纠纷等群体性事件中起到了良好的沟通、协调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2012年我校与南岗区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暨深化社区法律诊所工作推进大会又进一步推进了社区法律诊所的工作,现在已经有25家社区与哈尔滨理工大学签订协议,并在2012开展了大学生送法进社区活动。每周四的下午是法律诊所集中到各社区活动的时间,学生甚至牺牲周末的时间,走入社区提供法律服务。我们开展了30多次广场法律义诊活动,参与社区法律讲堂20余次,提供法律咨询300余人次,通过电子邮件、电话方式提供的法律咨询达500次,从2011年起咨询均以法律咨询表的方式记录下来,目前仅2011到2012年记录在册的法律咨询超过200次。法律诊所学生代理的案件20余起,三年来所有法律诊所学生进行法律服务活动直接受益群众达数万人。

最后,媒体影响方面。在南岗区政府、各社区以及法律诊所师生共同努力下,社区法律诊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首先,在中国诊所法律教育网站上我们刊登了三期法律诊所重大活动的报道,点击率居前列;在哈尔滨理工大学网站上发布法律诊所相关的消息达30多次。此外,法律诊所的事迹还被法制网、哈尔滨当地的网站报道和转载多次。法制日报报道了荣市三性社区法律诊所,该诊所基本实现了规范化操作,我校学生定期派学生参与社区事务处理。哈尔滨日报报道了我校与南岗区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暨深化社区法律诊所工作推进大会,新晚报刊登了我校法律诊所在抚顺尚都社区进行广场义诊的情况。其次,法律诊所代理过的案件也曾被哈尔滨电视台采访和报道过。2011年哈西办事处的朱惠玉老人,其丈夫被王志刚杀害,得知消息后,法律诊所对其进行了法律援助,从情法理三个方面提供了法律帮助,当时朱惠玉老人的情绪十分不稳定,并且屡次上访,因此法律诊所对其进行了法律援助。法律诊所的学生亲自为其代理案件,其间,法律诊所从情法理三方面多次与朱惠玉老人进行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后,她顺利获得了加害方的赔偿4万余元。该案件被《方圆之间》制作成专题片,名字叫《小诊所,大作为》,并于2012年11月8日到10日连续三天在哈尔滨新闻综合频道播放。社区法律诊所成立以来,法学院的学生深入到社区为老百姓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尤其是一些弱势群体更是得到了法律诊所无私的援助。哈西街道办事处工力所低保户徐鹏因其眼疾,丧失工作能力,于2010年5月中旬,得知自己还有一笔补助金未领,于是,原告徐鹏到其原工作单位留守办了解,所谓未领的工资是其单位原黑龙江省汽车贸易公司曾在2008年发放给徐鹏的一笔解欠补助款,共5481元。已由被告徐航于2008年7月代为领取,有被告徐航签字的收据为证,此前被告的领取补助款的行为未获得原告的授权,事后被告也未将领取补助款一事告于原告。原告得知此事后,先后三次要求徐航归还补助款,均遭到拒绝。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律诊所2011年从社区受理了此案,并指派法律援助志愿者,在校大学生董洪菲、徐婷婷代理此案。案件受理后,法律诊所的学生走访了社区、原单位以及相关证人,获取了第一手证据资料,与对方当事人调解两次没有结果,最后向香坊区法院提出了起诉,此案于2012年3月23日开庭,并取得了胜诉,徐鹏获赔5400元。随后,法律诊所的学生徐丹丹、刘肖欢再次接受徐鹏的委托请求代理该案的执行工作,经过立案、调查,此案已经顺利执行完毕。通过这些代理活动,一些弱势群体的权利被成功维护,这充分说明了社区法律诊所成立的重要意义。南岗区政府积极推进社区法律诊所的建设,这在全省乃至全国均走在了前列。下一步,要将社区法律诊所的成功经验介绍给更多的社区,以使更多的群众受益。香坊区残疾人扬中德是一级盲人,身体活动十分不便,法律诊所接到求助之后为他送去了帮助,为其房产公证的事宜,在残联、公证处、所属单位、政府以及当事人家属之间几乎奔波了几十趟,杨中德十分感激。还有受害人李丹霞在东东浴池拔火罐时,被工作人员烫伤,由于家庭贫困,法律诊所由南岗区法律援助中心指派为其提供了法律援助,目前,李丹霞已经顺利拿到了侵害方的5500元赔偿款,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三、社区法律诊所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援助时代理案件的身份 区校合作后,南岗区政府法律援助中心指派了两起民事案件给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律诊所代理,通过法律诊所的努力,目前两起案件均以调解方式结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从指派案件的数量还比较有限,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法律诊所与南岗区法律援助中心规定的制度相左。法律援助中心职能指派南岗区辖区内的律所执行的律师代理。而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律诊所的指导教师共十位,只有一位教师是在南岗区辖区内的律所登记执业的律师。这就造成了《法律援助条例》规定了“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利用自身资源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法律诊所的学生因未取得律师资格只能以一般公民的身份办案,其享有的权利远不如律师。这无疑降低了需要法律援助者的救助热情。针对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律诊所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学生成为法律援助中心的志愿者,从而以此身份承接案件。当然,过于复杂的案件以及诉讼标的较高的案件是不适合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和实际经验的大学生来代理的。在学生参加社区活动的过程中暴露了社区居民不愿意通过社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就导致了社区法律诊所案源较少。当然,社区中隐含着很多未曾解决的纠纷和难题,它是以一种潜在的方式存在的,关键应当做好社区法律诊所与居民的衔接工作。法律援助的案件一般要求律师亲自出庭,而法律诊所则强调学生独立办案,这样便产生了观念上的冲突。在校方成立法律流动服务队的形式,是解决学生代理身份的比较好的方式。

(一)社区法律诊所的规范化不高

社区法律诊所的出现适应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观其制度则让人颇感失望。现实的状况是社区法律诊所在不被人理解的情况下变成了一种时髦的摆设,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一个健全的制度加以规范,法律诊所的参加者对此抱有抵触心理和怀疑态度,这对社区法律诊所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社区法律诊所要进一步规范化,比如社区法律诊所的功能和职责可以形成比较全面的规范。其他如接诊制度、值班制度、来访登记制度、纠纷预警制度、为重急诊处理制度、社区工作者法律服务补助制度、案件跟踪调查制度等也亟待制定。

(二)社区法律诊所的特色不明显

其实,各个社区的特点均有不同,社区法律诊所在规范化的同时,无意建立千篇一律的样式,而应当考虑到社区自身的特点,建立一种结合当地特色,能够发挥区域优势资源的诊所类型。如哈尔滨市一些社区开展了心里咨询方面的法律诊所、社区矫正方面的法律诊所和农民工法律诊所等,便充分考虑了区域的鲜明特点。

(三)法律诊所的经费来源不足

随着诊所法律教育在各高校举办,经费短缺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诊所法律教育是一项十分昂贵的教学活动,与传统教学相比,很难获得学校教育经费的支持。我国目前的法律诊所主要依赖美国福特基金会以及中国法学会诊所教育提供的资助,但数额不足以支持法律诊所的长期发展。就社区法律诊所而言,社区法律将会产生一些必要的花费,学生主要以无偿援助的方式参加到社区之中的,但在其接受社区居民的诉讼代理时,可能会产生必要的费用,如复印费、打印费、交通费、电话费和午餐补助费等必要的费用。在当事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时候,代理人可以协助申请法律援助项目的资金,但事实上,很多人并不符合受理法律援助的条件。这样便造成了必要的费用的缺口。

第三篇:经验和做法(整理)

做法和经验

1、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行高透明度政务公开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行高透明度政务公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建设公开型、服务型、高效廉洁政府的有效途径。

如济源市的政府网站建设。目前济源市各乡镇市直单位都开通了网站,网站已成为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政务公开主要是领导信息、政务动态、部门概况和规划计划等政务。信息上网和信息更新及时。在线办事做到了全面、公开。住房公积金网、济源质监网、经济信息网、济源无线电、济源工商网等政府部门网站对面向社会公众,做到了全面、公开。全市各部门网站在页面布局、栏目规划、信息检索、规范域名和ICP备案等方面整体做得好。济源市政府网站建设,顺应了我国政府改革发展趋势,充分保障了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于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如新安县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新安县电子政务建设采用分层次的系统模型,由县电子政务信息中心、远程教育中心和广电视频点播中心组成网络的骨干层,三个中心之间由千兆路由器进行环型互联,远程教育中心和广电有线电视点中心可对安全级别较高的电子政务信息中心进行系统备份和支持。把当前的广电光纤和远程教育光纤相互连接起来被三个中心共用,并共租网通的互联网出口,实现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资。今后将要建设的所有应用系统均可利用当前统一的网络资源。全县所有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通过互联的广电和教育系统的光纤和电子政务信息中心相连,全县所有学校和远程教育中心相连,全县所有的有线电视用户可与广电有线电视系统相联。电子政务用户在接入方式上,各乡镇和党政机关均利用广电或教育光纤就近实现光纤接入;人数和业务量比较小、离教育广电光纤比较远、经济财力不足的单位可用宽带或有线电视网络接入。

新安县电子政务建设采用“急用先上”和“投资收益率高先上”的方法,逐步扩大应用,着力建好政府门户网站群系统、党委政府自动化办公系统、以搞好农民培训为主建设视频点播系统、完善远程教育系统、邮件系统等。

新安县电子政务建设促进了政府工作模式的转变,塑造出开放、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服务、节约型政府的良好形象,具有节约建设经费和后期运营成本较低的特点,促进了电子政务、教育和广电业务的拓展,实现了合作共赢,三网合一的网络架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资源整合的要求,并能够满足电子政务长远发展的需求,具有先进性、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和易管理性。

2、转变观念创新意识大力发展广电宣传事业。

3、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准确定位(栾川旅游)

4、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发展(西峡县)

5、重视文物保护提升文化底蕴

经验:

(一)统一思想。由于电子政务技术含量较高、有些领导还不太了解,这是推动电子政务建设的首要问题。今年我县是省电子政务建设试点县,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一定要加强宣传,让全县上下做到思想统一,认识一致,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促进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措施,共同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二)加强领导。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今年县委、县政府已把它作为建设服务型和公开型政府的重要举措,纳入了今年的主要工作,目前正在全面调研,科学规划。并准备成立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小组,充实县政府办公室信息中心,强力推进此项工作。希望各单位抽调本单位熟悉电子政务业务的人员,积极和县政府信息中心联系,促进电子政务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做好本单位的光纤接入、布线和业务应用软件的开发工作。

(三)落实建设资金。电子政务建设网络、开发应用系统、培养人才都需要雄厚的资金作支撑。今年我县在财政资金紧张情况下,安排600万专项资金,用于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和各项网络应用的开展。各单位也要安排相应的资金,做好本单位的光纤或宽带接入、布线、终端设备配置、单位业务应用软件开发等工作,保证和县电子政务平台同步建设,确保电子政务工程能按期投入使用。

(四)做好统筹规划,防止重复建设。我县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始终坚持“统筹规划、分布实施、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各部门原则上不得单独建设部门网络,上下级之间和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一律由全县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实现,避免分散建设、重复投资,以利于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考察后设想

工业支撑,突出特色

科学规划,全面发展

政务公开,构建和谐

发展工业强支撑

建设城镇重科学

繁荣文化显特色

社会事业高标准

发展旅游深挖掘

发展工业强化支撑 建设城镇科学规划 繁荣文化提升品位 政务公开构建和谐 发展旅游实现多赢

第四篇:主要经验和做法(精选)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为建立科学高效、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路管理养护机制,我县通过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体系,结合养护质量评定标准、技术性规范标准等行政管理规章,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现了规范化和标准化。

(二)深入调查,确保农村公路“有路必养”。对全县农村公路开展专项调查,对符合列养条件的农村公路,进行了公路等级、里程、车流量核查,然后规则编号、规划示意图的绘制,将符合列养条件的农村公路全部行文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积极争取列入正常养护。

(三)改革公路养护生产组织形式和作业方式。将公路日常养护通过竞争方式承包给公路沿线的村民,实行计量支付和合同管理,公路大中修工程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度。每年根据养护定额对养护生产任务及经费进行分解,并签订合同实行承包,每月对养护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实地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计量支付,在管理养护上一律实行竞争承包方式,采用个人承包或分段包干的形式,细化量化各项工作指标,即调动了公路沿线群众养路的积极性,又增加了他们的生活收入。

(四)群专结合,构建乡镇养护新模式。为了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的作用,我县在各乡(镇)成立了以副乡(镇)长任所长,各村村主任为成员的农村公路管理所,实现了“乡乡建起管理所,村村都有管理员”,聘用公路沿线农民参与公路养护,认真做好本乡镇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同时,协调管理本乡镇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为了克服农民养路工专业技术不强的弊端,我县采取“农民工日常养护、技术员随时指导、专业化全程跟踪”的办法,工程技术人员带领农民养路工上路,手把手地教方法、讲技术、传经验,对所养公路的路线名称、里程长度、技术状况、养护经费、公路管理所及人员情况进行讲解,使农民群众知道哪些路属于专业养护、哪些路要尽养护义务。

(五)加强资金监管,完善资金申请、拨付、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定期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我县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执行《施甸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公路管理段每月向县交通运输局上报当月完成的工作量,再由县交通运输局审核后上报市交通运输局审批,实现了资金申请、拨付、使用的规范化。在资金使用上,不违规、不挪用、不占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考核。

(六)路政管理工作经验和做法:

1、在主要县道出入口设置“路政为你服务”公示牌,上面标有监督举报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制作了便民服务卡,其内容为大队所有人员的姓名及电话,以及办公室电话,以便第一时间知道公路沿线情况。

2、爱路护路、人人有责。在县、乡、村道路点多面广的困难面前,对于巡查不到位的线路,大队都与客运司机有联系,如出现问题,司机将及时与大队联系。

3、上路巡查的路政人员必须身着制服、穿反光背心、佩戴执法证、以40KM/小时的时速前进并开启警灯,有效的对公路红线控制区内的违法行为起到震慑力。

4、我们经常与保山路政支队施甸大队在发生重要或复杂案情时形成联动的有效机制。

第五篇:政治交接做法和经验

农工党贵阳市委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做法和经验:

创新方法

注重实效

推动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2009年3月 2008年8月,按照农工党贵州省委、中共贵阳市委统战部关于开展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主题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的安排和部署,农工党贵阳市迅速实施、全面开展,到2009年1月,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动员摸底、学习教育、查找差距和不足、总结和制定改进措施四个阶段工作。在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过程中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现将主要体会汇报如下:

一、活动措施有力。

1、精心组织领导,积极安排部署。为学教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就组织、制度保障。

农工党贵阳市委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识,于2008年8月15日成立了:孙袁主委任组长,副主委任副组长,市委常委为成员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同时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由专职副主委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指导和检查全市各级农工党组织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市委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充分酝酿讨论后制定了“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方案,并分阶段制定了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施计划,8月22日,市委召开了“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对全市组织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进行全面部署,广泛动员。

2、把握学习内容,提高理论素养。实现了提高党员政治理论水平的 学习教育目标。

认真选择学习重点,着重加强了:①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刻学习;②对多党合作的历史和理论的深入学习。③对农工党党史、章程和优良传统的全面教育。④对形势政策和基本国情、省情、市情教育学习。

还对提高农工党各级组织领导班子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进行了培训。

3、创新活动模式,灵活多样开展。采取农工党市委制定专题培训计划、基层支部拟订学习方案的模式,实现了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多层面、多层次、多渠道进行学习教育。(1)多方式、多形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①组织集中学习。我们召开了3次主委会议,组织市委班子成员进行集中学习;开设了1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骨干“形势政策和基本国情、省情、市情”教育学培训班;开展了1次党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治理论”专题学习会;举办了1期新党员“党史、党章和多党合作理论”培训班,1次“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专题学习讲座等等。

②为方便党员随时自我学习,编印了《农工党贵阳市委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党员读本》。还要求党员尤其是党员骨干加强自我学习,写读书笔记、学习心得。

③成功举行“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理论知识抢答比赛,各基 层支部踊跃参加,展示主题学习教育活动成果。

④举办“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征文活动,汇编出版1期《贵阳农工》“学教活动”专刊,进行评比交流,检验学习教育的成效。⑤利用“中秋节”、“老年节”等召开老领导、老党员、骨干党员、各界别党员参加的“学教活动”主题座谈学习会3次。

⑥市委机关、基层支部结合实际开展活动:召开机关干部学习会20次;四医支部组织党员到息烽集中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等等,各基层支部共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45次。

(2)充分利用了“一报一栏一刊”的宣传、学习、交流作用。一是编辑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专题简报。共发专题简报23期,有10期被贵阳市委统战部采用,其中《农工党贵阳市委多形式抓好理论学习》、《农工党贵阳市委举行知识竞赛展示主题学习教育活动成果》被中共中央统战部采用。二是收集整理“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资料制作了学习教育专栏。共制作了5期学习教育专栏,极大地促进广大党员交流学习。三是利用《贵阳农工》刊物,广泛宣传学教活动,并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2008年共编辑出版《贵阳农工》5期。

(3)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以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为载体,在基层支部中开展“自我完善,自我加强,自我进步”的组织建设年活动。如南明支部通过深入学习,及时调整、充实支委班子,很快扭转了党员积极性不高、支部活动开展不正常的局面,全体支部党员热情高涨,支部工作更加积极开展。(4)开展“双岗创优”活动。

促使广大党员既要敬岗爱业,在本职岗位创一流;也要热爱党派事业,在党派岗位上争做履行章程模范者,争创“双岗”先进。

(5)开展“基层走访”活动。

市委领导班子开展对党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党员骨干及其所在单位为走访对象的“基层走访”活动。关心关注党员的成长和要求,争取其单位及主管部门领导对本党党员开展党务工作和参加党派活动的理解和支持。

(6)开展调查问卷活动。

制作了涉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参政议政、机关工作等的调查问卷80份,了解广大党员对市委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收集党员对做好党派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增强市委的向心力、凝聚力。

(7)开展“三谈”活动。

农工市委制定了班子成员联系基层支部制度。以开展各级组织谈话方式加强彼此沟通,先后开展了主委与班子成员分别谈心;班子成员到所联系的基层支部与基层班子谈心;市委主要领导分别邀约骨干党员谈心。

4、围绕重要契机,学习运用结合。充分利用各种重要契机来抓好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掀起学习教育活动的高潮。

(1)以隆重纪念“五一”口号60周年活动为契机,召开座谈会,加深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党制度的认识,继承和发扬农 工党老一辈同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优良传统。

(2)抓住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州七号太空行走等重要事件举行“改革开放30年,数身边变化”畅谈会。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3)把积极参加贵阳市统一战线“三百生态文明工程” 作为有效载体,检验学教活动成效。农工党贵阳市委16名党员(其中专家14名、非公经济人士2名)积极投身“三百生态文明工程”中,分别帮扶15个村进行生态文明村建设,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忠实践行学教活动。

(4)与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相结合。强调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科学地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推动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活动成效明显。

1、思想建设上达到深刻认识。达到每个党员思想有了高度,认识有了深度,学习有了广度,工作有了力度。

2、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全程贯穿“自身建设和健康发展”这条主线,切实加强我市各级组织的自身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成效。如:对云岩支部、乌当支部、南明支部支委班子进行调整充实,为基层组织带来了新的活力;严格组织发展程序,全年共发展新党员33名,发展率为6.28%。其中医药卫生24人,文化教育界2人,政府机关3人,企业界4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1人。

3、农工贵阳市委工作得到切实推动。(1)参政议政方面。进一步完善调研工作机制,紧紧围绕中共贵阳市委提出的中心任务开展专题调研,208年撰写了《贵阳市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及建议》、《贵阳市乡、村卫生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贵阳市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及建议》三份调研报告。一年来提交提案、建议36份(集体提案15份,个人提案21份),社情民意12份,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2)社会服务工作方面。结合实施“三百生态文明工程”,专门设计制作了“生态文明”的宣传年历20000份,积极进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理念的大力宣传,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做贡献。发挥党派优势和特长,全年共组织医药专家到农村义诊16次、义务体检10次,建立健康档案2234份,为乡村医师业务培训12次。

(3)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市委工作制度,推动工作开展。实行“市委领导包点,支部主委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领导联系基层责任制度;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度、议事制度、谈心会制度、述职和民主测评制度、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教育培训以及修订和完善机关内部的相关制度,同时大力推进机关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着力加强机关干部“四种能力”的培训,努力建设和谐机关。

(4)各基层支部工作活动呈现新特色:

云岩支部着力提高参政党意识,立足本区,发挥参政议政作用,去年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文章并获得云岩区统战部一等奖。为学教活动的开展注入了实质性的内容。乌当支部、白云支部、市政支部、机关支部等在理论学习上创新方法,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讨论相结合;利用党派特色、资源,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社会服务,检验学教活动成效。妇幼支部、一医支部准确把握位置,服从、服务大局,密切民主党派与基层中共党组织的关系,营造了多党合作共事的和谐氛围。三医支部、五医支部、肺医支部充分发党员的个人优势和专业特长,以每个成员工作的亮点构筑成组织整体的光环。

此外工程支部、小河小组支部的“一周一自学,一月一交流”,疾控支部、卫校支部的“主动工作,积极作为”等等,使农工贵阳市委基层工作活动开展形成异彩纷呈的态势。

通过此次活动,农工党贵阳市委形成了对中共中央一系列治国理政重大战略思想的统一认识,形成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两个5号文件精神的氛围,进一步加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念,进一步发扬了老一辈领导人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的精神。由于农工党贵阳市委在此项活动中成绩突出,获得“中国农工民主党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先进市级组织”的光荣称号。

三、制定改进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回顾本阶段的学教活动,经过认真查找分析,我们认为存在两个主要的不足:一是基层组织之间的学教活动开展不均衡,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部分党员由于本职工作的压力比较大,参加活动的精力和时间受到一定的限。针对存在的问题,农工党贵阳市委及基层组织进行了反复讨论,形成了以下改进措施:

1、针对基层支部之间的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不均衡,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首先市委将在《贵阳农工》上开辟专版,刊登各基层支部活动的总结、好的工作方法和活动形式以及体会文章,以供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交流。其次,市委班子成员深入活动开展比较薄弱的支部,了解存在的困难,解决不利于基层组织开展工作的实际问题,为支部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2、针对部分党员由于本职工作压力比较大,参加活动的精力和时间受到一定的限制问题,认为解决的关键是要建立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

政治交接不是一朝一夕的活动,而是民主党派的一项长期工作。尽管我们对这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但是政治交接学习活动并没有结束,市委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致力于建立健全“政治交接”的长效机制,与我们的参政议政、自身建设、服务社会等日常工作结合起来,让广大党员不断体会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刻内涵,以巩固全体党员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信念,继承和发扬我党老一辈领导人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进一步坚定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增强全体党员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念,致力于维护和促进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下载霍山县经济开发区成立五周年来的经验和做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霍山县经济开发区成立五周年来的经验和做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做法和经验五篇范文

    主要做法和经验 1、加强组织领导 我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的管理工作,重点检查各级人员的责任落实。各单位也......

    党内监督机制经验和做法

    强化落实监督机制做好“五点”文章近年来,我县反腐倡廉建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全县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监督机制内容欠实、宣传教育氛围不浓等......

    抓重点项目主要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广东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主要做法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将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全省扩内需、保增长、惠民生的重要举措,统一部署、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服务,全力推进省重点......

    江苏人才工作做法和经验

    江苏省推进创业人才战略的启示 为贯彻落实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市委人才工专题会的指示精神,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瑜带队赴江苏省苏州市学习考察人才工作。现。近日,市人才规划纲......

    招商引资经验做法和机遇6.4

    (仅供参考) 一、梧州市招商引资近年来的成果和经验 (一)成果近年来,梧州市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成果显著,效果明显,多次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这是与市委、市政......

    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

    迤那镇关于环境建设年典型经验 一、加强组织保障,明确工作职责 今年以来,我镇把加强环境建设工作继续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做到工作有人抓,成立了以镇党委曾书记为责任人、纪检组......

    违法建筑整治经验和做法

    违法建筑治理经验和做法 2018年1至X月份,XX县共拆除违法违规建筑XXX万平方米,累计拆除XXX万平方米,有效打击了违法违规建筑的增长势头,努力实现“遏制增量、整治存量”的目标,主......

    交通管理年公路建设经验和做法

    加快公路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农七师交通局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事业的发展,地区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交通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农七师交通局本着为师党委分忧,为群众谋福的思想,紧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