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歌》教学反思(推荐五篇)

时间:2019-10-23 20:2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江之歌》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江之歌》教学反思》。

第一篇:《长江之歌》教学反思

任何一门课程的结束后,老师都会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的过程,找到其中的不足改正,提升教学质量,下面给大家分享《长江之歌》的教学反思,一起来看看吧!《长江之歌》教学反思1

通过学习《长江之歌》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性体现了出来,我感到很欣慰。同学们课前预习很充分,生字生词都解决的很好,遇到不会的他们也都想办法自已解决。课文的大概意思夜都能够很好的理解。把课文都提前划分好自然段。课堂气氛夜很活跃,与老师积极配合。学会了学习课文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他们能够很好的运用。

不过也有让我遗憾的地方,《长江之歌》是一首歌曲,我在课下让同学们学习上课唱给同学听,但是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很拘谨,不能够展现自我,我想以后应该多培养他们的这些特长,无论在哪都能够收放自如的展现自已。《长江之歌》也是一首朗诵的佳作,我们在班上举行了朗诵比赛,同学们虽然积极地参与了,但是表现得不是很好,朗诵的语速太快,感情不是太投入,对作品的理解也不是很好。以后提高朗诵,让学生知道朗诵的些方法和技巧,比如:注意些声调、句子的停顿、语气等问题。这些活动我会多多的举行,让学生不光知道学习,还要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在这次学习中我们要继承并发扬我们的优点,我们不好的地方也要改进多多向别人学习。我相信我们以后会更好的。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2

很荣幸也很感谢周浩名师工作室14年第一次活动放在我们学校进行,我有幸上了一节公开课,上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初一下册第二单元影视金曲第一课《长江之歌》,是一堂随堂公开课,整体感觉上的不理想,但是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现就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做一个反思。

一、备课思路

由于本章的单元题目是影视金曲所以我在备课的过程中,想紧密围绕这一主题。但又是第一课,设计到歌曲《长江之歌》所以在备课时我很纠结。单纯上一届唱歌课少量加入一些影视音乐的概念,还是上一节以影视音乐为主体,加入唱歌课成为一节综合课之间我犹豫很久,最终我选择上一届综合课。这也是我没有经验的最大体现。在这里我犯了一个大的错误,就是想抓住的点过多,最后重难点不突出。如果让我再上一次,我绝对会直接上成唱歌课。

二、导入环节

由于我想把影视音乐的内容引出来,所以在开始上课后我给学生唱了一首《时间去哪了》引出影视金曲这个题目。课后老师们给我提意见让和长江之歌有关,我觉得说的非常好。导入新课以后引出影视音乐中的主题歌概念,引出长江之歌。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好。我要吸取经验,导入的内容一定要和课程内容有关,而且一定要直接。

三、上课过程

1、练声

2、学歌曲、3、分析歌曲

4、介绍影视音乐

5、感受《夜斗》

6、小结。

看起来内容很丰富,但是我没有抓住重点。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在上课过程中我没有亲自给学生演唱,发挥老师个人能力让学生直接现场感受音乐的魅力。在分析歌曲时我应该把问题放在学歌曲之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唱歌曲,通过正确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而不是老师告诉他们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学生演唱歌曲时的发声和气息的技巧,把演唱的技能技巧融合在教学之中,学生并不感到枯燥和乏味,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演唱中我没有亲自给学生演唱,发挥老师个人能力让学生直接现场感受音乐的魅力。在这节课中,我忽视了这一点。在以后的课堂上该多多给予学生单独表演的机会。同时,我始终以音乐为载体,通过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过程,使学生既学习了音乐,又增加了知识内涵,丰富了情感世界。还有我的课件里关于长江的图片或视频几乎没有,学生不能直观的感受长江的壮美,所以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也找不到波涛汹涌,源远流长的感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引导。

通过这次上公开课然后老师们认真的评课我发现,自己上课方面还有很大的问题,需要跟家努力的去钻研,去学习,去实践。我发现上好一节音乐课,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音乐老师要有创造性的教学思路,同时对教师的素质,思维开发能力对教师的创新能力和驾驭教材,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挑战。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课程模式的变化,对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一堂课的设计如果能够贴近学生心理,学生自然就能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并且融入音乐课之中。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和丰富的感受音乐的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注重兴趣的培养,更多的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到模仿、创作,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多种目标的有机整合,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最后再次感谢参与评课的所有老师,只有你们不断地鞭策,我才能更快的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3

寒假过来,感觉学生没有一下子进入状态,所以开学第一天星期四,我没有及时上新课。《长江之歌》这篇文章我是在星期五上的。上的是第一课时,感觉还比较顺。

反思一下,本堂课精彩的地方应该是抓住“春潮”这个词引导学生品位,不仅体会了“丰采”这一词语的丰富内涵,还巧妙地辨析了词语。

《长江之歌》是一首歌词。第一句是“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我让学生体会“春潮”的意思。在理解了词语表面意思即“春天的潮水”后,我让学生紧扣“春潮”进一步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有的学生说:“因为雪山上的雪在春天、夏天两季融化,因此雪水从山上流下来时,可能速度快,形成气势磅礴的景象。这就是“春潮”的风采。也有的学生说:“春天的潮水一路滋润着花草,孕育着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也是“春潮的风采”,还有学生说:“春潮从山上一路下来,发出响声,似乎是在高唱祖国的赞歌,这也是春潮的风采。”我说:“是呀,气势磅礴是风采、孕育生机是风采、高唱凯歌也是风采。因此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文中“风采”的“风”用的是哪个“风”啊?同学们恍然大悟:“丰富”的“丰”,“丰采”!“那你们怎么理解这个特殊的词语呢?”我故弄玄虚地问。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说了起来……

教学具有连贯性,一个词语的成功教学可引发其他环节的精彩:正如“春潮”的成功体会引发“丰采”的成功辨析一样。不忽视重要细节,是我从这环节的教学中得到的启示。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4

新学年,在新接手的班级上第一课——《长江之歌》,为了能尽力上好这一课,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在上课之前作了充分的准备,认真阅读教材,上网查找各种资料。根据教材的实际着力与立足教材实际,透过诗歌高度浓缩的语言特征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将诗歌的语言与丰富的信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感觉到乏味。

为此,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读题,谈话交流长江的相关信息,初读文章整体感知诗歌外在的结构,交流初读后的感受,精读时扣住“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研读教材,突破重点难点,最后适当补充其它诗歌,以求升华对文本的认识。

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感觉良好,在教学中也努力按照所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总体教学应该是顺利的。学生对教师所补充的材料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从中反映出他们对学习的渴望。可总觉得学生在课堂不敢积极的参与,很多的时候,他们,面对教师的提问总是沉默以应答,特别是一些女同学。

不知道是他们对长江的了解知之甚,还是学生对教师有陌生敢,就感觉文本与学生的距离相当的远,一部分同学对问题的理解还是相当浅层次的。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不能把这些责任都归咎与学生,还是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教学设计能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针对第一课所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加以改进,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与进步。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5

《长江之歌》这篇课文是一首歌词,又有着诗歌的特点。歌词的内容蕴涵着作者天马行空的想像,同时又表现出长江的壮丽。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引领着学生去体会每个词语的意思,我觉得我们很难捕捉到作者在瞬间迸发出来的灵感与感受。所以,在研读课文的时候,我安排学生先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的感知。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引导着学生们关注歌词的写作方法,这样就避免学生陷入对某个词语的纠缠之中。

在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以后,我设计了一项这样的朗读环节。我让学生对比着来读每段话,一个同学读第一段中的第一句,另一个同学来读第二段中的第一句……在读书后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这样一问,孩子们的话匣子算是打开了。

有的说:“某某句,标点符号一样”。

有的说:“某某句,字数一样”。

有的说:“第三句的意思相近”。

有的说:“每段的最后四句一样。”

我将学生发现的内容一一写在了黑板上,进行梳理。最后总结的时候,我指着板书上的内容告诉孩子们这就是歌词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以后,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歌词作家。

这节课,我觉得唯一遗憾的地方是没有让学生们动笔写一写歌词,如果让他们也尝试着写一写,我想他们的收获会更大。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6

一、设计思路:

《长江之歌》是一首洋溢着赞颂感情的抒情歌曲,旋律形象鲜明,歌词贴切地展现了长江的风姿及人们的热爱之情。本节课所授年级为五年级学生,五年级学生通过以往四年的音乐积累和训练,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欣赏音乐的方法,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但还不熟练和完善。

上学期学习过一首有关长江的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学生对三峡工程已经有了认知,教师已在课前布置了作业——搜集有关长江其他方面的资料。《长江之歌》这部音乐作品学生并不陌生,在五年级第一学期品德课上曾经听过。学生通过在课下找寻资料,对长江已经了一定的认识和关注,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课着重从作品的旋律及歌词两方面分析,使学生初步体会旋律与音乐形象的关系,知道音乐创作的两种手法:重复和对比。能够通过图片、数字等资料了解长江的变化,长江丰富的资源给推动两岸经济的发展,激发对长江的热爱之情,能够用歌声表达这种情感。

二、本课优点:

设计思路清晰,在上课之前我做了充分准备,认真阅读教材,上网查找各种资料,根据教材的实际着力与立足教材实际,透过歌曲的情感,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将歌曲与丰富的课外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感觉乏味。学生具有一定的歌唱能力,能够用歌神表现歌曲情绪。

三、不足之处:

1、学生比较紧张,课堂气氛沉闷,在旋律分析这一环节占用了太多时间,使后面很多资料没有充分展开。

2、课件不够完善。

四、改进措施:

1、进一步修改课件,把旋律分乐段打出,这样学生看起来会更直观;在个别幻灯片处添加链接,播放更顺畅。

2、对于乐段、乐句的划分等专业知识在平时课堂上进一步加强练习,使学生熟能生巧。

第二篇:《长江之歌》教学反思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1

很荣幸也很感谢周浩名师工作室第一次活动放在我们学校进行,我有幸上了一节公开课,上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初一下册第二单元影视金曲第一课《长江之歌》,是一堂随堂公开课,整体感觉上的不理想,但是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现就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做一个反思。

一、备课思路

由于本章的单元题目是影视金曲所以我在备课的过程中,想紧密围绕这一主题。但又是第一课,设计到歌曲《长江之歌》所以在备课时我很纠结。单纯上一届唱歌课少量加入一些影视音乐的概念,还是上一节以影视音乐为主体,加入唱歌课成为一节综合课之间我犹豫很久,最终我选择上一届综合课。这也是我没有经验的最大体现。在这里我犯了一个大的错误,就是想抓住的点过多,最后重难点不突出。如果让我再上一次,我绝对会直接上成唱歌课。

二、导入环节

由于我想把影视音乐的内容引出来,所以在开始上课后我给学生唱了一首《时间去哪了》引出影视金曲这个题目。课后老师们给我提意见让和长江之歌有关,我觉得说的非常好。导入新课以后引出影视音乐中的主题歌概念,引出长江之歌。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好。我要吸取经验,导入的内容一定要和课程内容有关,而且一定要直接。

三、上课过程

1、练声

2、学歌曲、

3、分析歌曲

4、介绍影视音乐

5、感受《夜斗》

6、小结。

看起来内容很丰富,但是我没有抓住重点。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在上课过程中我没有亲自给学生演唱,发挥老师个人能力让学生直接现场感受音乐的魅力。在分析歌曲时我应该把问题放在学歌曲之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唱歌曲,通过正确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而不是老师告诉他们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学生演唱歌曲时的发声和气息的技巧,把演唱的技能技巧融合在教学之中,学生并不感到枯燥和乏味,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演唱中我没有亲自给学生演唱,发挥老师个人能力让学生直接现场感受音乐的魅力。在这节课中,我忽视了这一点。在以后的课堂上该多多给予学生单独表演的机会。同时,我始终以音乐为载体,通过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过程,使学生既学习了音乐,又增加了知识内涵,丰富了情感世界。还有我的课件里关于长江的图片或视频几乎没有,学生不能直观的感受长江的壮美,所以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也找不到波涛汹涌,源远流长的感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引导。

通过这次上公开课然后老师们认真的评课我发现,自己上课方面还有很大的问题,需要跟家努力的去钻研,去学习,去实践。我发现上好一节音乐课,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音乐老师要有创造性的教学思路,同时对教师的素质,思维开发能力对教师的创新能力和驾驭教材,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挑战。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课程模式的变化,对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一堂课的设计如果能够贴近学生心理,学生自然就能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并且融入音乐课之中。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和丰富的感受音乐的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注重兴趣的培养,更多的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到模仿、创作,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多种目标的有机整合,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最后再次感谢参与评课的所有老师,只有你们不断地鞭策,我才能更快的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2

教材简析: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这首歌词,从地理、人文两个方面歌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是理解的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欣赏并跟唱。

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了解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4.进一步查阅资料,全面了解长江。

5.领悟诗歌对应的表达方法。

关键处处理:

1.搜集关于长江的资料,加强对长江的了解。

2.用直观的课件、音乐将学生带入情景,增强对母亲河的热爱。

教学准备:

教师:VCD、风光片《长江》、录音机、磁带、中国地形图、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学生:查阅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导学生翻阅本单元教材,导课。

同学们,中国有两条大河,横贯中国大半个国土,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你们知道是哪两条河吗?

这个单元我们就来学习描写介绍母亲河的文章。请同学们浏览本单元内容,看看都有哪些课文,分别写得是什么内容。

二、播放电视风光片《长江》片断,教师适时给以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播放完,出示中国地形图,师生共同介绍长江,对长江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认识。

多年之前,有一部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其中的主题歌《长江之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播放《长江之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词。

三、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放声朗读几遍课文,结合预习,了解大意。

四、指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分男女生、同位朗读,全班齐读。

五、理解课文内容。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给以指导。

六、再读诗歌,体会课文的表达形式。

1.再读诗歌,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先小组合作讨论,再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两段歌词相互照应的表达方法。

七、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1.引导学生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你的视角呢?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八、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课文。

1.用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大声朗诵,试着背诵。

2.指名背诵。

九、欣赏并跟唱《长江之歌》。教师放录音,学生欣赏并跟唱。

十、质疑问难。

十一、探究:为什么把长江比喻成母亲?

十二、课时小结。

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

雪山走来 东海奔去 乳汁哺育 臂膀挽起 无穷的源泉

远古走来 未来奔去 清流灌溉 力量推动 母亲的胸怀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积累优美词句。

3.《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

4.预习下一篇课文。

课后反思: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这首歌词,从地理、人文两个方面歌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是理解的难点。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我多方查找有关话说长江的视频资料没有找到,只找到了长江之歌的音频资料,在教学中是一个遗憾,如果有视频资料,效果会更好。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3

为了今天下午的片区公开课,准备了有两周时间,从选择内容到流程,在学校也磨了三节课,但是这些远远不够。有如下反思:

1.没有关注学生,一味的跑教案,环节上和学生脱节,没有仔细听学生的声音以至于没有及时降到学生适合的调上,导致学生喊唱,气息跟不上来。

2.教学用语不规范,教案上的文字也不规范,尤其是教案上的语言必须严谨。

3.很多问题都是自己提出来自己回答,没有让学生多多思考。

4.因为在长城学校上课,对长城学校的学生不熟悉,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显得尤为不足,课前也没有和学生进行交流。

5.教案中的教学三维目标不清晰,尤其是过程与方法,重难点应分清楚。

改进措施:

1.多多关注学生,唱歌课多听学生的`声音,是不是能唱准,唱不上去就该及时降调,如果弹伴奏影响听学生声音,可采取用音频伴奏的方式。

2.每节课都注意教学用语,即使是平时的常规课。

3.多多让学生思考,不要怕他们答不出来,及时答错了也要往正确的方向上引导。

本单元内容是《影视音乐》,个人认为《长江之歌》这节唱歌课应当回归到音乐本质上,从音乐角度出发,重点是学生的声音处理和歌曲的处理上,因为这节课的教案要参加教案比赛的评选,这节课还得多磨几次,希望能磨出我想要的,同时也是孩子们喜欢的唱歌课。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4

《长江之歌》,这首诗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读起来充满激情和力量。诗分两大段,前段表达对长江养育之情的感激和赞美;后段表达对历史和时代发展的讴歌和赞美。在这首诗里,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充满温情的母亲正向我们走来,她温柔而有力量,博大而又无私,宏伟而又壮观,健康而又美丽。让人不由对她产生敬仰和依恋。在这首诗歌里,长江不再仅仅是长江本身了,她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以谈话导入,通过谈话让学生产生对长江的兴趣,产生探究的问题,产生了解长江的强烈愿望。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对资料进行整合,用简要的语言介绍,并加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有的学生介绍了长江的发源和流量,有的朗读了长江的诗歌和散文,在诸多交流中,学生对长江有了深入的了解,学生知道了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告诉学生长江给了多少诗人诗的灵感,不同的人看长江会有不同的感悟,这让学生对长江有了更多的感慨,为感悟文本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接着我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起了学生的情感。

再让学生自由地高声朗读,谈谈自己的体会,有的说:我觉得长江是位伟大的母亲,她无私地哺育着我们。有的说:我觉得长江既温柔而又充满力量还有的发现了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有相似之处而又有不少不同;发现了走和奔给人的感觉不同;发现诗中第一段和第二段中有两句话是一样的,这些带给我不小的惊喜,原来他们的心是智慧而敏感的。当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说长江能推动新的时代?时,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适时地给学生介绍三峡工程对建设祖国的重要意义,再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在讨论的过程中,辅助以感情朗读,很明显看得出学生的情感在不断深入,不断升华,对课文的感悟也就到位了。最后,我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课文。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5

新学期开始了,这是这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了。开学的第一课是《长江之歌》,为了能尽力上好这一课,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开始,在上课之前作了充分的准备,认真阅读了教材,上网查找了各种资料。根据教材的实际,希望透过诗歌高度浓缩的语言来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并将诗歌的语言与丰富的信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感觉到乏味。为此,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读题,谈话交流长江的相关信息,初读文章整体感知诗歌外在的结构,交流初读后的感受,精读时扣住“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研读教材,突破重点难点,最后适当补充其它诗歌,以求升华对文本的认识。课上完了,但总觉得有一些遗憾:在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辨认长江时,几乎没有学生准确能说出,对于我们的母亲河,学生知识的匮乏超出了我的预料,在国情教育方面作为老师可以适时的补充、填补。课堂上,不少学生很“沉默”,本来班级上课就不算活跃,这样一来课堂的整体气氛显得比较闷,与我热情洋溢的情绪恰好形成的对比,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是不成功的。课堂教学反馈时,全班居然有4个学生对文中体现“无穷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的诗句毫无知晓,可见其听课的情况。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6

《长江之歌》是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的歌词。所以我在学习这首歌词之前,先播放了《话说长江》的第一集,让同学们对长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然后导入新课。播放《话说长江》之后,找同学来复述自己观看过程中记住的东西,因为看得都很认真,所以长江的位置、起源、长度、经过的省份,都基本上能说出来。接下来我给同学们范读课文,让同学们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听过之后,找同学来试读,梁兰方同学读得很流畅,但感情不是太饱满。我指出这是因为对诗歌内容不理解的原因。自然引出第三个教学环节:理解诗歌内容。这一部分,我放给同学们自学,让他们结合手中的资料,找出两节中反复的部分,理解反复的作用,并画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在课本上作批注。同学们互相交流,大家对诗中的比喻拟人句都能准确把握意思。

在大家自学的基础上,我引导同学们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诗歌共分为两部分,请概括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诗歌中有“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这句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通过讨论,同学们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总结诗歌的主题:通过对长江的歌颂和赞美,表现了人们对祖**亲的依恋和热爱。

这样,再进行朗读指导就显得水到渠成,学生很快就能把握好诗歌气势磅礴、热情豪放、舒展宽广的诵读基调。同学们自由读、集体读,然后指名读。在这样反复朗读之后,这首诗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最后再播放歌曲《长江之歌》让学生感受长江之美。

这节课,学生读得比较充分,不足是赏析的深度不够,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停留在表层。这跟我的引导是分不开的,我也只是对诗歌有了初步的理解,并没有深入地去钻研这首诗的内涵。所以只能从字面上对学生提出要求,学生的赏析当然也只能达到表层的程度。反思这节课,我觉得每一节课前的充分备课都是必不可少的,来不得半点懒惰。尤其是要在平时有丰富而深厚的本体知识的积累,这样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地把学生引向深处。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7

在导入之时,我引导学生吟诵关于长江的古诗,从情感上更接近长江。又充分利用《补充习题》上长江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对长江更添了几分了解。

在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时,我让一名女生与一名男生配合一句一句地朗读;然后,让女生、男生集体配合着朗读,最后两句全体齐读。还别说,还真有点效果。

在理解词语“丰采”时,我让学生拿这个词与“风采”比较着理解。孩子们由“丰采”牵出了描写长江的一长串成语,读读写写,更感受到了长江那种磅礴的气势。在理解词语的同时,大家又积累巩固了相关的词语,岂不是一举两得?

在读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说说:看着这首诗歌,你会有什么发现?孩子们埋下了头,睁大双眼寻找着。有人有发现了:“我发现这两节结构相同,字数相同。”“我发现这首诗歌中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我发现这首诗歌还押韵,你看:来、采、概、海、怀。”“我发现这两节中有两句相同。”我随机给孩子们讲解了“主歌”与“副歌”。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8

《长江之歌》是电视剧《话说长江》的主题歌。这首诗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读起来充满激情和力量。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对资料进行整合,用简要的语言介绍,并加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本堂课中,运用饱含激情的诗意语言描绘意境,展示关于长江气势磅礴的图片,播放《长江之歌》的音乐,学生沉浸在一片陶醉和激动之中。

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全诗中“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句直抒胸臆的诗句,让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同时又具有‘母亲的情怀’呢?”使学生体会到长江的源远流长、磅礴壮观,以及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的伟大精神。最后,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朗诵这首诗歌。学生兴致盎然,读得深情并茂。特别是最后直抒胸臆的两句,全班齐声朗诵,把情感推向高潮。

但是,在课堂上,让同桌讨论交流时,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在忙着自己交流,不愿和同桌交流。课后通过了解,他们却是这样说:“老师,刚才你讲的,我都懂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讲,你才能听得到。” 学生的话引起我的深思,我们的教学到底是为谁服务呢?“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课改的核心,作为教师,教学中不是为教学设计负责,而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每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真正使每一个孩子得到了发展。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9

《长江之歌》这篇课文是一首歌词,又有着诗歌的特点。歌词的内容蕴涵着作者天马行空的想像,同时又表现出长江的壮丽。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引领着学生去体会每个词语的意思,我觉得我们很难捕捉到作者在瞬间迸发出来的灵感与感受。所以,在研读课文的时候,我安排学生先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的感知。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引导着学生们关注歌词的写作方法,这样就避免学生陷入对某个词语的纠缠之中。

在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以后,我设计了一项这样的朗读环节。我让学生对比着来读每段话,一个同学读第一段中的第一句,另一个同学来读第二段中的第一句??在读书后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这样一问,孩子们的话匣子算是打开了。

有的说:“某某句,标点符号一样”。

有的说:“某某句,字数一样”。

有的说:“第三句的意思相近”。

有的说:“每段的最后四句一样。”

我将学生发现的内容一一写在了黑板上,进行梳理。最后总结的时候,我指着板书上的内容告诉孩子们这就是歌词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以后,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歌词作家。

这节课,我觉得唯一遗憾的地方是没有让学生们动笔写一写歌词,如果让他们也尝

试着写一写,我想他们的>收获会更大。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乳、哺、涤、赞”等子的字音,自觉地积累“风采、气概、哺育、源泉、依恋、荡涤、磅礴”等词语。

2、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结合有关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诗句的含义。

3、能体会诗歌表达的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你是无穷的源泉”“你有母亲的情怀”的含义

教学难点:

课文两小节是如何对应着写的?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

2、板书“长江”,你对长江有哪些了解。我们来交流一下。(用一句话来介绍长江某一方面的内容)

3、老师课件展示长江视频资料。学生谈感受。

过渡:长江他九曲回肠,奔流不息,他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曾经有一部纪录片《话说长江》展示了长江的秀丽风光。这部纪录片一播映,收视率极高,很多人都被长江宏伟的气势所震撼,其中有一位青年叫胡宏伟即兴写下了该片的主题曲《长江之歌》,板书“之歌”。这首歌歌词豪迈,歌声雄浑,唱出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也长出了对长江的热爱。

二、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谈感受。

1、大声朗读课文,看看诗歌主要写了什么?你有何感受?

2、学生交流。

3、检测字音。

哺育 依恋 磅礴 奔去 荡涤 灌溉

4、指名接龙朗读课文,给以评价。

三、引导自学。

作者在诗中尽情赞美长江,你发现作者赞美了几次?这种写法叫什么?(反复)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几部分?请同学们自学诗歌两部分内容。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思考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你从那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2、小组合作学习,男女生比赛汇报自学成果

3、师相机引导带感情朗读。

4、合上书师生共背诗歌。

四、质疑探讨:

读完诗歌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长江。

预设:长江的洪水灾害引发的原因,对学生渗透保护长江母亲河人文教育。

五、合作探究:

课文两小节是如何对应着写的?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师总结,拓展余光中的《乡愁》。

六、聆听并欣赏《长江之歌》mtv视频。

七、推荐作业

1、背诵并学唱《长江之歌》。

2、课下收集有关母亲河的诗歌,准备诗歌朗诵比赛。

板书

无穷的源泉 母亲的情怀

雪山 东海 哺育 挽起

远古 未来 灌溉 推动

教学反思:

《长江之歌》气势恢宏,雄壮豪迈,读起来荡气回肠。它赞美了长江的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热爱与依恋。本课的重难点就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是如何赞美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这课内容作为年级教研课我上了三次。第一次在六三班上,成功之处是我首次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让学生直观地对长江进行了解,是我的进步 。不足之处:开始播放《长江之歌》的视频资料后就直接播放mtv歌曲,mtv有三分半的时间,导致后面合作探究时间紧张,和最后歌曲播放有点重复。在展示朗读课文是让两个小组各读一遍也有点浪费时间。于是第二节课给六一班上课我做了改动:视屏资料完后直接进入课文,课文学完最后欣赏并跟唱,我看到孩子们脸上充满了期待与欣喜。在朗读展示是,我指名接龙读文,既让十个学生展示了朗读情况,又节省了时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讨论课文重难点。最成功之处,当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后,我示范朗读,学生及时评价并感受到朗读是语气先柔和再有气势,把长江比作母亲的诗句读出母亲的深情,学生得到了朗读的训练。

最后,孩子们能合上书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达到知识目标的落实。

时间安排,六二班在下午上课,学生有些疲劳,自学汇报效果不好,我们及时调整让学生休息了十分钟后完整地上完了这课内容。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11

《长江之歌》作者以深情的笔调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和壮丽,表达了作者的热爱和依恋之请,这是指导学生诵读的良好素材,所以在教学时,我把训练感情朗读作为教学的重点。首先我播放了《长江之歌》的歌曲,在歌唱家殷秀梅深情的歌声中,学生对全诗的情感基调有了初步的基调。 激发学生的情感,还需让学生透过文字,理解文字之中蕴藏的内涵,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能够动心动情地朗读,于是我抓住全诗中“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句直抒胸臆的诗句,让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同时又具有‘母亲的情怀’呢?”使学生体会到长江的源远流长、磅礴壮观,以及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的伟大精神,通过想象诗句所展现的画面,而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对语言文字进行积极主动的感受体悟。 比较满意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展开讨论,从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多姿多彩、贡献巨大等方面体会作者对长江的眷恋、热爱之情;引导学生比较“走”与“奔”,体会前者表达了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后者反映了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学生理解到位,对背诵很有帮助。 午自习时,我安排学生收看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还让学生一起学唱《长江之歌》,学生兴致勃勃,对长江认识更深,激起了热爱之情。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12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进一步体会到了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效果才会让人满意。上课前,我知道孩子们对长江的了解很少,因此,课前我布置了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课堂上,我以长江为话题,出示图片、视频,激发学生对长江探究的欲望和要求。通过谈话让学生产生对长江的兴趣,产生了解长江的强烈愿望。课堂中让学生对资料进行整合,用简要的语言介绍,并加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这充分的体现了资料为学习服务,交流为提高语文能力的功能。这样,一堂课没有过多的赘述,学生便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进行阅读与思考了。

我想诗是感性的,是用心去感悟的。所以,学习诗歌就要反复吟诵,在诵读中直接感受诗歌的情感和韵味。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课堂上真正响起学生们对诗的用心吟唱时,不禁感叹这才是诗歌应有的魅力!这才是真正的诗歌教学!

《长江之歌》学习中,我感觉到学生非常喜欢这首歌,我教会他们唱歌,引来学生啧啧的称赞,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课中进行的美文朗读比赛再一次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诗歌的含义;讨论喜不喜欢重复出现的句子“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一环节,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但是,在课堂上,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在忙着自己交流,即使我看了他们好几次,他们也无动于衷,过后了解,他们却是这样说:“老师,刚才你讲的,我都懂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讲,你才能听得到。”学生的话使我感到尴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我们的教学到底是为谁服务呢?“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课改的核心,作为教师,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及时处理课堂中的生成,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每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真正使每一个孩子得到了发展。

意境是诗歌的核心,是诗人精神境界的艺术表现。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特定意境之中,受到形象的感染、意境的熏陶,那么,他们所获得的感受、理解、体会等,必将实在、亲切、自然。所以,教学诗歌,必须在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上下功夫。本堂课中,运用饱含激情的诗意语言描绘意境,展示关于长江气势磅礴的图片,播放《长江之歌》的音乐,让他们学唱,通过组织全体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材料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等,让学生进入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与作者心灵相通,产生情感的共鸣。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13

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作者用第二人称,将长江作为一个抒情的对象,赞美她的“丰采”“气概”“情怀”,热情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感情,充分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是诗歌的副歌部分,两次出现。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这一贯穿全文的诗句,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朗读和感悟,深刻地体会作者所抒发的强烈情感。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14

这是一篇诗歌,诗歌是诗人情感的迸发,而要让学生和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去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因此,我在介绍了长江之后,学生说完自己对长江的了解之后,就开始让学生读诗歌。先让车永辉读了,他说他已经会背诵了,我要他读给大家听听。一边读一边指导他,解决正音问题。大家对他的朗读发出了嘘声,的确有些词语读错了,像“挽”读成了“mian”,“恋”读成了“lian”,“涤”读成了“die”,但是他没有灰心,对同学们的意见虚心地接受,我对此表示了赞扬,要求大家再流畅地听他读一遍。这遍他读得很认真,大家听得也很认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接下来的时间,我问大家听过这首歌吗?一下子调动起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是聪明的,说:“老师你唱给我们听听。”之前我们已经准备好了磁带,看孩子呼声这么高,我也只好高歌一曲,我也想唱一唱了,虽然我唱得不好。孩子们看到我的示意,安静了下来。我唱了第一段,我知道孩子们是不喜欢美声唱法的,再说我那也不能算是什么美声了,孩子们虽然也不喜欢听,但听得很认真,有的孩子笑得前仰后合。我知道效果已经达到一半。

于是我问孩子:“通过这首歌,你对长江又有什么理解呢?”

“宏伟,壮观。”王颖说。

“气势磅礴。”吴正川说。

“我眼前仿佛看见滚滚的长江水。”徐号说。

……

“好!那么我们就用磅礴的气势来读一读宏伟壮观的《长江之歌》。”

下面我又组织了孩子们小组赛读,体会长江的壮美。

《长江之歌》第二课时

继续和孩子读《长江之歌》,也许是看了大家的帖子,特别是卫军和紫雨的帖子之后,我在课堂上好像有了一点的束缚,太过局限于“荡涤尘埃”和“纯洁的清流”的生成(其实这已经是我的预设)。我在引导学生对这两句话理解的时候,首先还是坚持让学生去读诗歌,在读中说出你的感受,学生对此没有太大的反应。但是我并没有着急,而是让学生进行讨论,谈谈自己对“尘埃”的理解。孩子的讨论终于有了收获,特别是关于“历史的长河”的出现,学生的想象力还是令人惊喜的。当薛瞳说出:“历史的长河里有很多灰尘。”之后,激起了同学们的思维,顿时课堂像炸开了花。徐鹏:“中国的慈禧太后就是中国这条历史长河里的渣滓。”“还有秦桧。是他害死了精忠报国的岳飞。他也是历史中的尘埃。”我知道大家把尘埃看得还是很小,局限于个人身上,于是我激发孩子:你想一想中国本身有没有尘埃。但是结果不是很理想。

自觉今天的课不理想。回头和同事一起说起的时候,大家都说没有什么感受,好像说还没有找到感觉。今天的课的失败我总结下来有几个原因:

其一:是太多预设。卫军和紫雨的精彩来源于生成。而我今天一位地想让孩子去享受他们的精彩,然而我想错,他们有他们的精彩,而我们的孩子应该我们的精彩,当我们的孩子的读《长江之歌》的时候,我想他们会有自己的精彩理解,自己精彩的问题和回答。我把卫军兄和紫雨姐的“哈姆雷特”拿来给我们的孩子去读,当然孩子觉得生疏,甚至有点莫名其妙。这是我的失败,高估了自己的设计的精彩,而忽视了孩子与文本的对话。

其二:导得不到位。就开始的问题,我完全可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或者去激发,但是我没有。虽然通过孩子的讨论之后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我们还要认识到这一点,教师的导对发挥的孩子主体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

其三:是孩子的储备不够。我发现我们的孩子知识储备很有限,这不能责怪孩子,只能是我们没有好好的引导。记得下里巴人就曾对农村孩子的读书问题发过一个帖子,我也曾想过这个问题,关于农村孩子的读书问题,知识储备问题。这不仅仅是引导的问题,我现在在班级里搞了“读诗会”——让孩子汲取中华文化之精华诗歌、“采蜜本”——采集当今最新新闻,这也是应本学期的学习习惯之一而开展的一个活动,我知道文化知识的储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多元的汇总,从而形成孩子独特的知识框架。因此虽说是孩子的问题,但是终究的症结还在教师身上。(我并不是把责任朝身上揽。)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15

寒假过来,感觉学生没有一下子进入状态,所以开学第一天星期四,我没有及时上新课。《长江之歌》这篇文章我是在星期五上的。上的是第一课时,感觉还比较顺。

反思一下,本堂课精彩的地方应该是抓住“春潮”这个词引导学生品位,不仅体会了“丰采”这一词语的丰富内涵,还巧妙地辨析了词语。

《长江之歌》是一首歌词。第一句是“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我让学生体会“春潮”的意思。在理解了词语表面意思即“春天的潮水”后,我让学生紧扣“春潮”进一步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有的学生说:“因为雪山上的雪在春天、夏天两季融化,因此雪水从山上流下来时,可能速度快,形成气势磅礴的景象。这就是“春潮”的风采。也有的学生说:“春天的潮水一路滋润着花草,孕育着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也是“春潮的风采”,还有学生说:“春潮从山上一路下来,发出响声,似乎是在高唱祖国的赞歌,这也是春潮的风采。”我说:“是呀,气势磅礴是风采、孕育生机是风采、高唱凯歌也是风采。因此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文中“风采”的“风”用的是哪个“风”啊?同学们恍然大悟:“丰富”的“丰”,“丰采”!“那你们怎么理解这个特殊的词语呢?”我故弄玄虚地问。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说了起来……

教学具有连贯性,一个词语的成功教学可引发其他环节的精彩:正如“春潮”的成功体会引发“丰采”的成功辨析一样。不忽视重要细节,是我从这环节的教学中得到的启示。

第三篇:长江之歌教学反思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

新学年,在新接手的班级上第一课——《长江之歌》,为了能尽力上好这一课,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在上课之前作了充分的准备,认真阅读教材,上网查找各种资料。根据教材的实际着力与立足教材实际,透过诗歌高度浓缩的语言特征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将诗歌的语言与丰富的信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感觉到乏味。为此,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读题,谈话交流长江的相关信息,初读文章整体感知诗歌外在的结构,交流初读后的感受,精读时扣住“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研读教材,突破重点难点,最后适当补充其它诗歌,以求升华对文本的认识。

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感觉良好,在教学中也努力按照所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总体教学应该是顺利的。学生对教师所补充的材料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从中反映出他们对学习的渴望。可总觉得学生在课堂不敢积极的参与,很多的时候,他们,面对教师的提问总是沉默以应答,特别是一些女同学。不知道是他们对长江的了解知之甚,还是学生对教师有陌生敢,就感觉文本与学生的距离相当的远,一部分同学对问题的理解还是相当浅层次的。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不能把这些责任都归咎与学生,还是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教学设计能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针对第一课所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加以改进,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与进步。

第四篇:长江之歌教学反思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15篇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1

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它气势宏大,形象地描绘了长江波澜壮阔、奔腾不息、源远流长的情景,显示出它无穷的力量和无私的母亲情怀,歌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识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风采、荡涤、尘埃、灌溉、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朗诵诗句,激发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搜集长江的相关资料初步了解长江。

2.扫清字词障碍,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谈收获和感受。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赞美长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长江,体会它无穷的力量和无私的母亲情怀,感受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重难点分析

●课文中有几个词是关键词,例如“磅礴”“灌溉”等比较难写,教师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留意这些字词,并能通过查字词典理解字词的意思,为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在指导学生美读课文时,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图片放映等多种形式进行美读,并及时指导背诵,由此更加充分地激发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长江之歌》的教后反思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进一步体会到了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效果才会让人满意。

以长江为话题,激发学生对长江探究的欲望和要求。通过谈话让学生产生对长江的兴趣,产生探究的问题,产生了解长江的强烈愿望。 因此,课前我布置了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课前、课中让学生对资料进行整合,用简要的语言介绍,并加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这充分的体现了资料为学习服务,交流为提高语文能力的功能。这样,一堂课没有过多的赘述,学生便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进行阅读与思考了。

意境是诗歌的核心,是诗人精神境界的艺术表现。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特定意境之中,受到形象的感染、意境的熏陶,那么,他们所获得的感受、理解、体会等,必将实在、亲切、自然。所以,教学诗歌,必须在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上下功夫。本堂课中,运用饱含激情的诗意语言描绘意境,展示关于长江气势磅礴的图片,播放《长江之歌》的音乐,通过组织全体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材料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等,诱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与作者心灵相通,产生情感的共鸣。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学习诗歌就要反复吟诵,本堂课上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直接感受诗歌的情感和韵味。当课堂上真正响起学生们对诗的用心吟唱时,不禁感叹这才是诗歌应有的魅力!这才是真正的诗歌教学!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2

《长江之歌》是电视剧《话说长江》的主题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读起来充满激情和力量。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品读”成了教学的重点。下面就我这节课进行几方面的反思:

一、反思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全诗中“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句直抒胸臆的诗句,让学生在自由读的过程中质疑:“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分别找出表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以及“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的诗句进行品读。在品读诗歌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长江的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以及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的伟大精神。这一教学环节,学生在我的带领和引导下,基本上能理解诗歌,能体会长江的精神。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适时地进行说话训练、仿写训练,如用“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描绘长江奔腾前进的情景,让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又如让学生仿说诗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长江的伟大精神。但是这一环节在学生有点“冷场”的时候,我就显得有点及于求成,引导学生的语言过于着迹,教学机智还是有点欠缺。

二、反思朗读的指导

由于这节课是诗歌的教学,因此朗读方面是尤为重要的。于是我采用的指导方法是抓重点词语。如抓住“走来”与“奔去”指导学生读时语气要有缓、急、高、低之分,又如抓形容词和动词指导学生读时要注意重、轻之分。在整节课的朗读指导,我最为满意的是引读的那一部分,我用引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出赞美长江时可以有不同的情感。如我引导说:“我满怀激情的赞美长江”时,学生读得激情满怀。当我引导说:“我深情地赞美长江”时,同学们又显得深情款款。但是,在读的形式上还是过于单调,忽视了个别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

以上是我在两个重要方面的反思,当然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还有或多或少的可以改良的地方,如还应该配合一些关于长江的图片,让学生对长江有更直观的认识,这样学生可能在说话训练以及仿说训练时就有话可说了。最后,在以后的教研课中,我将会取长补短,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3

为了今天下午的片区公开课,准备了有两周时间,从选择内容到流程,在学校也磨了三节课,但是这些远远不够。有如下反思:

1.没有关注学生,一味的跑教案,环节上和学生脱节,没有仔细听学生的声音以至于没有及时降到学生适合的调上,导致学生喊唱,气息跟不上来。

2.教学用语不规范,教案上的文字也不规范,尤其是教案上的语言必须严谨。

3.很多问题都是自己提出来自己回答,没有让学生多多思考。

4.因为在长城学校上课,对长城学校的学生不熟悉,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显得尤为不足,课前也没有和学生进行交流。

5.教案中的教学三维目标不清晰,尤其是过程与方法,重难点应分清楚。

改进措施:

1.多多关注学生,唱歌课多听学生的声音,是不是能唱准,唱不上去就该及时降调,如果弹伴奏影响听学生声音,可采取用音频伴奏的方式。

2.每节课都注意教学用语,即使是平时的常规课。

3.多多让学生思考,不要怕他们答不出来,及时答错了也要往正确的方向上引导。

本单元内容是《影视音乐》,个人认为《长江之歌》这节唱歌课应当回归到音乐本质上,从音乐角度出发,重点是学生的声音处理和歌曲的处理上,因为这节课的教案要参加教案比赛的评选,这节课还得多磨几次,希望能磨出我想要的,同时也是孩子们喜欢的唱歌课。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4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长江的知识,加深对长江的敬爱之情,《长江之歌》教学设计、反思 西安车辆中学 何培。

2、理解歌曲内涵,用歌声表现对长江的深切情感,激发学生对母亲河——长江的敬爱之情。

3、初步体会旋律进行的特点与表现歌曲内容的联系,通过分析歌曲结构,初步体会旋律进行的特点与表现歌曲内容的联系。

教学重点:

1、了解有关长江的知识,加深对长江的敬爱之情。

2、通过分析歌词内涵、歌曲结构,感受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

1、理解歌曲创作特点与歌曲情绪的联系。

2、用歌声表现对长江的深切情感。

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们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上学期曾经学习过一首有关长江的歌曲,还记得是什么名字吗?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亿万的华夏人民,被称作“母亲河”,你对长江还有哪些了解?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资料收集交流)

今天我们就一起随音乐来领略一下长江的风姿。

二、感受欣赏

1、初听《长江之歌》,初步感受作品

2、简介曲作者

1983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部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里面的主题音乐《长江之歌》就是我们刚才听到的歌曲,它的作者就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世光先生。

3、分析旋律

1) 再听,提出问题:歌曲分几部分

根据我研究的子课题——乐理教学有效行为研究,我通过让学生歌唱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实践中熟悉旋律,感受不同乐段表达的不同情绪,从而引导学生愉快、准确的划分歌曲段落,教学反思《长江之歌》教学设计、反思 西安车辆中学 何培》。

2)分析A段。讲创作手法,唱旋律,体会旋律的起伏与长江蜿蜒奔腾、一泻千里的形象的'紧密相联。

A、唱谱,观察这部分旋律,是哪一种进行方式?与音乐形象有什么联系?

根据我研究的子课题——乐理教学有效行为研究。我采用让学生边听边画旋律线的方法,形象直观的使学生体会上下起伏的旋律,就好像长江波浪在起伏跌宕,音乐形象跃然纸上,将抽象、难以理解的的音乐形象变得具体而清晰。

B、再唱,找出两个乐句的特点,主题音乐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

这是音乐创作中典型的重复手法,你能说说重复有什么好处吗?

多遍重复就会让大家对歌曲主题的印象更加深刻。

3)分析B段

A、唱谱,分析旋律与形象的联系。

以级进为主,平稳,抒情,就像长江中下游的河水缓缓流淌。

B、分析乐句变化,了解音乐创作手法:对比。既有乐句的对比,也是乐段情绪的对比。

4)反复部分与尾声

齐唱曲谱反复部分对长江的歌颂与赞美。

尾声仿佛“回声”的音乐特点,延续了A段 3 45的动机表现了人们对于长江的爱延绵不绝,永世相传。

5)有感情演唱歌曲旋律

三、教师小结:

音乐与其它艺术形式存在着显着的区别:绘画、摄影、雕塑、建筑等是空间的艺术,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美术作品可以一览无余,整体到细部反复欣赏,有很大的自由性,而音乐是转瞬即逝的,它有时间限制,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步地由局部到整体按顺序欣赏。这便增加了欣赏理解的困难,作曲家为了统一作品风格,加深主题印象,常常使用重复或变化重复的手法。

反思: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们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刚踏入中学校园的同学们,对音乐课充满期待,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在教学过程里,首先,注意教学切入点导入,其二,注重教学环节的衔接,用简练精悍的语言承上启下,将教学细节环环相扣,使课堂既生动又活泼,从而激起同学们对音乐课的喜爱。讲解音乐知识的时候和歌曲相结合,做到形象和生动,容易接受。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5

《长江之歌》是新学期开篇之文,这首诗用第二人称的语气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读起来充满激情和力量。诗分两大段,前段表达对长江养育之情的感激和赞美;后段表达对历史和时代发展的讴歌和赞美。在这首诗里,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充满温情的母亲正向我们走来,她温柔而有力量,博大而又无私,宏伟而又壮观,健康而又美丽。让人不由对她产生敬仰和依恋。在这首诗歌里,长江不再仅仅是长江本身了,她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为了能尽力上好这一课,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我在上课之前作了充分的准备,认真阅读教材,上网查找各种资料。课前也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课堂中让学生对资料进行整合,用简要的语言介绍,并加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体现资料为学习服务,交流为提高语文能力的功能。在这里,学生有的介绍了长江的发源和流量,有的说出关于长江的歌曲,有的朗读了长江的诗歌和散文,在诸多交流中,学生对长江有了深入的了解,学生知道了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将诗歌的语言与丰富的信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感觉到乏味。为此,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读题,谈话交流长江的相关信息,初读文章整体感知诗歌外在的结构,交流初读后的感受,精读时扣住“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研读教材,突破重点难点,最后适当补充其它诗歌,以求升华对文本的认识。

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感觉良好,在教学中也努力按照所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总体教学应该是顺利的。学生对教师所补充的材料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从中反映出他们对学习的渴望。可总觉得学生在课堂不敢积极的参与,很多的时候,他们,面对教师的提问总是沉默以应答,特别是一些女同学。不知道是他们对长江的了解知之甚少,还是学生的情绪还没有回归课堂,就感觉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有点远,一部分同学对问题的理解还是相当浅层次的。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不能把这些责任都归咎与学生,还是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教学设计能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6

《长江之歌》这课是上完了,可以看到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尤其是课前播放这首歌,并教会他们唱歌,引来学生啧啧的称赞,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课中进行的美文朗读比赛再一次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诗歌的含义;讨论喜不喜欢重复出现的句子“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一环节,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甚至出现了争抢的现象。但是,在课堂上,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在忙着自己交流,即使我看了他们好几次,他们也无动于衷,过后了解,他们却是这样说:“老师,刚才你讲的,我都懂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讲,你才能听得到。”

学生的话使我感到尴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我们的教学到底是为谁服务呢?“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课改的核心,作为教师,教学中不是为教案负责,而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每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真正使每一个孩子得到了发展。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7

很荣幸也很感谢周浩名师工作室第一次活动放在我们学校进行,我有幸上了一节公开课,上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初一下册第二单元影视金曲第一课《长江之歌》,是一堂随堂公开课,整体感觉上的不理想,但是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现就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做一个反思。

一、备课思路

由于本章的单元题目是影视金曲所以我在备课的过程中,想紧密围绕这一主题。但又是第一课,设计到歌曲《长江之歌》所以在备课时我很纠结。单纯上一届唱歌课少量加入一些影视音乐的概念,还是上一节以影视音乐为主体,加入唱歌课成为一节综合课之间我犹豫很久,最终我选择上一届综合课。这也是我没有经验的最大体现。在这里我犯了一个大的错误,就是想抓住的点过多,最后重难点不突出。如果让我再上一次,我绝对会直接上成唱歌课。

二、导入环节

由于我想把影视音乐的内容引出来,所以在开始上课后我给学生唱了一首《时间去哪了》引出影视金曲这个题目。课后老师们给我提意见让和长江之歌有关,我觉得说的非常好。导入新课以后引出影视音乐中的主题歌概念,引出长江之歌。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好。我要吸取经验,导入的内容一定要和课程内容有关,而且一定要直接。

三、上课过程

1、练声

2、学歌曲、

3、分析歌曲

4、介绍影视音乐

5、感受《夜斗》

6、小结。

看起来内容很丰富,但是我没有抓住重点。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在上课过程中我没有亲自给学生演唱,发挥老师个人能力让学生直接现场感受音乐的魅力。在分析歌曲时我应该把问题放在学歌曲之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唱歌曲,通过正确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而不是老师告诉他们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学生演唱歌曲时的发声和气息的技巧,把演唱的技能技巧融合在教学之中,学生并不感到枯燥和乏味,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演唱中我没有亲自给学生演唱,发挥老师个人能力让学生直接现场感受音乐的魅力。在这节课中,我忽视了这一点。在以后的课堂上该多多给予学生单独表演的机会。同时,我始终以音乐为载体,通过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过程,使学生既学习了音乐,又增加了知识内涵,丰富了情感世界。还有我的课件里关于长江的图片或视频几乎没有,学生不能直观的感受长江的壮美,所以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也找不到波涛汹涌,源远流长的感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引导。

通过这次上公开课然后老师们认真的评课我发现,自己上课方面还有很大的问题,需要跟家努力的去钻研,去学习,去实践。我发现上好一节音乐课,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音乐老师要有创造性的教学思路,同时对教师的素质,思维开发能力对教师的创新能力和驾驭教材,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挑战。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课程模式的变化,对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一堂课的设计如果能够贴近学生心理,学生自然就能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并且融入音乐课之中。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和丰富的感受音乐的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注重兴趣的培养,更多的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到模仿、创作,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多种目标的有机整合,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最后再次感谢参与评课的所有老师,只有你们不断地鞭策,我才能更快的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8

说真话,我不喜欢教授诗歌。怎么说呢,首先由自己的原因,自己不太喜欢诗歌;其次学生学习这样的文章感觉没有思考和讨论,说不理解还理解,说了解却又不明了。经过这么多年,对于诗歌的看法也在改变,现在在教学时,我主要从结构和内容来入手,感觉这样下来,脉络很清晰,尤其是现在“学讲计划”,提出这样的学习思路后,学生学起来感觉很轻松了。

这一课,我抓住全诗中“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直抒胸臆的中心诗句,让学生在自由朗读的过程中提出质疑问题:“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然后再让学生结合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分别表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以及“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的诗句进行品读。

在品读诗歌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长江的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以及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的伟大精神。这一教学环节,学生主动质疑,主动解决问题,把握住了诗歌的结构特点,同时诗歌内容学生自己基本能理解,能体会长江的精神。引导学生描绘长江奔腾前进的情景,让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教学展开的第二部分是进行句子练习。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主动查阅自己不知的想要知道的内容,这时需要把自己查阅的资料结合具体内容简短的完整的说出来,这时不但检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锻炼了他们的删选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是和以前一样,主动查阅资料的同学还是那些,看来还要对其他的同学再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9

一、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电视剧《话说长江》的主题歌。由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长江之歌”题意关于长江、赞美长江的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向东注入东海。可谓源远流长,它与黄河一起,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是永远值得赞颂的“母亲河”。

二、设计思路:

《这首诗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读起来充满激情和力量,整篇课文是诗人情感的迸发和澎湃。而要让学生和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从视听等各个方面去感受,并且在充分感受课文的魅力与作者所酝酿的感情后,充满感情地去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三、课堂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的语言,背诵诗歌。

2、吟唱诗歌,感受音乐美。

3、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吟唱诗歌,感受音乐美,培养爱国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法设计:

通过视频欣赏、歌曲吟唱、歌词朗诵等,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长江之歌》作为背景,在音乐情境中导入新课)

师:有一条大河,蜿蜒曲折,酝酿着中华儿女几千年的爱国情怀;有一条大河,莽莽苍苍,承载着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沧桑。这条大河从青藏高原的格拉丹东雪山走来,与两岸啼不住的猿声为伴,用健美的臂膀挽着高山大海,向粼粼东海奔去。这条大河从遥远的亘古走来,与天外回荡的涛声为伴,用翻腾的巨浪荡涤岁月的尘埃,推动我们新的时代。

她,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我们赞美长江,因为她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因为她有母亲的情怀。把我们的赞美与依恋串成一首歌,那就是《长江之歌》。

(学生沉醉于音乐节奏中)

二、知识链接

师:母亲河长江,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我们中华儿女。身为儿女的我们,对于母亲河又了解多少呢?

生:长江从青海出发,流经10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注入东海。

生: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仅次于亚马逊河和尼罗河。

师:同学们说的一点儿也不错,我们一起来看看投影,更多地了解母亲河。

(展示投影:长江的实际长度是6380多公里。从长度来讲,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第三大河。长江的干流从青海出发,流经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一共10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注入东海。)

(学生全神贯注观看投影)

很多其他的文人骚客也喜欢讴歌长江,同学们能不能调动自己的课外知识库存,说出一些讴歌长江的诗句来呢?

(学生思考……)

生:我想到了一句。《三国演义》片头曲里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其他学生投来肯定的目光)

生:我也想到了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学生讨论热烈,教师示意暂停)

师:讴歌长江的古诗文非常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再一一枚举。但是老师想告诉大家,古人赞美的长江,是未经改造的、质朴的长江,到了现代,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长江在经济生活中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可以看看现在的长江有什么新的景象。

(投影:重庆、武汉、九江等长江流经的重要城市的图片,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片,葛洲坝水电站、三峡水电站的图片)

师:(配图解说)美丽的长江,让我们的经济更加繁荣。为了赞美她,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她,中央电视台曾经拍摄了一部大型纪录片《话说长江》。下面,让我们欣赏《话说长江》的视频剪辑,来共同领略母亲河的英姿。

视频欣赏:

(播放《话说长江》视频剪辑,学生很有兴趣地观看)

师:《话说长江》拍摄于1983年,当年8月在央视播出的时候,引起全国观众热烈的反响,几乎可谓万人空巷。在这种情况下,《话说长江》节目组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主题曲,成千上万的作品如雪片般纷飞而至。优秀的作品当然不少,但格外引起评委们注意的是一篇名为《长江之歌》的作品。这首歌的作者名叫胡宏伟,名不见经传,但是正因为这首歌,他的命运被改变了。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长江之歌》正是胡宏伟当年技压群雄脱围而出的优秀作品。让我们齐声朗诵它的歌词,体会它的壮美吧。

吟唱长江

生:(齐声朗读)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师: 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交流:

(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精读第1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精读第2节:

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

师: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生: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师: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生:“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指导朗读:

师( 引读):…… 我们——赞美长江……

练习朗读全诗。

并挑选学生进行示范朗读。

提问:

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师(总结):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作业设计:

1、练习朗读以及背诵本课文。

2、通过课文学习,练习生字生词。

3、练习造句

4、体会作者的情感,仿写“**之歌“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总体是顺利的。学生对我所补充的视听材料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从中反映出他们对学习的渴望。但是也凸显出了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积极的参与,有很多的时候,他们面对我的提问总是用沉默来回答,特别是一些女同学。

出现这样的问题不应该把这些责任归咎于学生,还是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教学设计能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同时,这也是一节探索课。将音乐视屏等视听材料与语文结合在一起,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活动中渗透语文知识,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但是还是要注意把握这个度,不能为了加材料而加材料,要有的放矢,注意不要舍本逐末,而使学生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之外去。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10

这是一篇诗歌,诗歌是诗人情感的迸发,而要让学生和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去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因此,我在介绍了长江之后,学生说完自己对长江的了解之后,就开始让学生读诗歌。先让车永辉读了,他说他已经会背诵了,我要他读给大家听听。一边读一边指导他,解决正音问题。大家对他的朗读发出了嘘声,的确有些词语读错了,像“挽”读成了“mian”,“恋”读成了“lian”,“涤”读成了“die”,但是他没有灰心,对同学们的意见虚心地接受,我对此表示了赞扬,要求大家再流畅地听他读一遍。这遍他读得很认真,大家听得也很认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接下来的时间,我问大家听过这首歌吗?一下子调动起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是聪明的,说:“老师你唱给我们听听。”之前我们已经准备好了磁带,看孩子呼声这么高,我也只好高歌一曲,我也想唱一唱了,虽然我唱得不好。孩子们看到我的示意,安静了下来。我唱了第一段,我知道孩子们是不喜欢美声唱法的,再说我那也不能算是什么美声了,孩子们虽然也不喜欢听,但听得很认真,有的孩子笑得前仰后合。我知道效果已经达到一半。

于是我问孩子:“通过这首歌,你对长江又有什么理解呢?”

“宏伟,壮观。”王颖说。

“气势磅礴。”吴正川说。

“我眼前仿佛看见滚滚的长江水。”徐号说。

……

“好!那么我们就用磅礴的气势来读一读宏伟壮观的《长江之歌》。”

下面我又组织了孩子们小组赛读,体会长江的壮美。

《长江之歌》第二课时

继续和孩子读《长江之歌》,也许是看了大家的帖子,特别是卫军和紫雨的帖子之后,我在课堂上好像有了一点的束缚,太过局限于“荡涤尘埃”和“纯洁的清流”的生成(其实这已经是我的预设)。我在引导学生对这两句话理解的时候,首先还是坚持让学生去读诗歌,在读中说出你的感受,学生对此没有太大的反应。但是我并没有着急,而是让学生进行讨论,谈谈自己对“尘埃”的理解。孩子的讨论终于有了收获,特别是关于“历史的长河”的出现,学生的想象力还是令人惊喜的。当薛瞳说出:“历史的长河里有很多灰尘。”之后,激起了同学们的思维,顿时课堂像炸开了花。徐鹏:“中国的慈禧太后就是中国这条历史长河里的渣滓。”“还有秦桧。是他害死了精忠报国的岳飞。他也是历史中的尘埃。”我知道大家把尘埃看得还是很小,局限于个人身上,于是我激发孩子:你想一想中国本身有没有尘埃。但是结果不是很理想。

自觉今天的课不理想。回头和同事一起说起的时候,大家都说没有什么感受,好像说还没有找到感觉。今天的课的失败我总结下来有几个原因:

其一:是太多预设。

卫军和紫雨的精彩来源于生成。而我今天一位地想让孩子去享受他们的精彩,然而我想错,他们有他们的精彩,而我们的孩子应该我们的精彩,当我们的孩子的读《长江之歌》的时候,我想他们会有自己的精彩理解,自己精彩的问题和回答。我把卫军兄和紫雨姐的“哈姆雷特”拿来给我们的孩子去读,当然孩子觉得生疏,甚至有点莫名其妙。这是我的失败,高估了自己的设计的精彩,而忽视了孩子与文本的对话。

其二:导得不到位。

就开始的问题,我完全可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或者去激发,但是我没有。虽然通过孩子的讨论之后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我们还要认识到这一点,教师的导对发挥的孩子主体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

其三:是孩子的储备不够。

我发现我们的孩子知识储备很有限,这不能责怪孩子,只能是我们没有好好的引导。记得下里巴人就曾对农村孩子的读书问题发过一个帖子,我也曾想过这个问题,关于农村孩子的读书问题,知识储备问题。这不仅仅是引导的问题,我现在在班级里搞了“读诗会”――让孩子汲取中华文化之精华诗歌、“采蜜本”――采集当今最新新闻,这也是应本学期的学习习惯之一而开展的一个活动,我知道文化知识的储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多元的汇总,从而形成孩子独特的知识框架。因此虽说是孩子的问题,但是终究的症结还在教师身上。(我并不是把责任朝身上揽。)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11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进一步体会到了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效果才会让人满意。上课前,我知道孩子们对长江的了解很少,因此,课前我布置了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课堂上,我以长江为话题,出示图片、视频,激发学生对长江探究的欲望和要求。通过谈话让学生产生对长江的兴趣,产生了解长江的强烈愿望。课堂中让学生对资料进行整合,用简要的语言介绍,并加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这充分的体现了资料为学习服务,交流为提高语文能力的功能。这样,一堂课没有过多的赘述,学生便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进行阅读与思考了。

我想诗是感性的,是用心去感悟的。所以,学习诗歌就要反复吟诵,在诵读中直接感受诗歌的情感和韵味。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课堂上真正响起学生们对诗的用心吟唱时,不禁感叹这才是诗歌应有的魅力!这才是真正的诗歌教学!

《长江之歌》学习中,我感觉到学生非常喜欢这首歌,我教会他们唱歌,引来学生啧啧的称赞,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课中进行的美文朗读比赛再一次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诗歌的含义;讨论喜不喜欢重复出现的句子“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一环节,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但是,在课堂上,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在忙着自己交流,即使我看了他们好几次,他们也无动于衷,过后了解,他们却是这样说:“老师,刚才你讲的,我都懂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讲,你才能听得到。”学生的话使我感到尴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我们的教学到底是为谁服务呢?“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课改的核心,作为教师,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及时处理课堂中的生成,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每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真正使每一个孩子得到了发展。

意境是诗歌的核心,是诗人精神境界的艺术表现。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特定意境之中,受到形象的感染、意境的熏陶,那么,他们所获得的感受、理解、体会等,必将实在、亲切、自然。所以,教学诗歌,必须在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上下功夫。本堂课中,运用饱含激情的诗意语言描绘意境,展示关于长江气势磅礴的图片,播放《长江之歌》的音乐,让他们学唱,通过组织全体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材料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等,让学生进入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与作者心灵相通,产生情感的共鸣。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12

《长江之歌》,这首诗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读起来充满激情和力量。诗分两大段,前段表达对长江养育之情的感激和赞美;后段表达对历史和时代发展的讴歌和赞美。在这首诗里,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充满温情的母亲正向我们走来,她温柔而有力量,博大而又无私,宏伟而又壮观,健康而又美丽。让人不由对她产生敬仰和依恋。在这首诗歌里,长江不再仅仅是长江本身了,她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以谈话导入,通过谈话让学生产生对长江的兴趣,产生探究的问题,产生了解长江的强烈愿望。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对资料进行整合,用简要的语言介绍,并加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有的学生介绍了长江的发源和流量,有的朗读了长江的诗歌和散文,在诸多交流中,学生对长江有了深入的了解,学生知道了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告诉学生长江给了多少诗人诗的灵感,不同的人看长江会有不同的感悟,这让学生对长江有了更多的感慨,为感悟文本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接着我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起了学生的情感。

再让学生自由地高声朗读,谈谈自己的体会,有的说:我觉得长江是位伟大的母亲,她无私地哺育着我们。有的说:我觉得长江既温柔而又充满力量还有的发现了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有相似之处而又有不少不同;发现了走和奔给人的感觉不同;发现诗中第一段和第二段中有两句话是一样的,这些带给我不小的惊喜,原来他们的心是智慧而敏感的。当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说长江能推动新的时代?时,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适时地给学生介绍三峡工程对建设祖国的重要意义,再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在讨论的过程中,辅助以感情朗读,很明显看得出学生的情感在不断深入,不断升华,对课文的感悟也就到位了。最后,我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课文。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13

《长江之歌》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长江的丰富内涵,赞美了她的丰采、气概、情怀,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通过长江之歌课后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一起来看下吧!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进一步体会到了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效果才会让人满意。上课前,了解孩子们对长江的了解很少,因此,课前我布置了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课堂上,我以长江为话题,出示图片、视频,激发学生对长江探究的欲望和要求。通过谈话让学生产生对长江的兴趣,产生了解长江的强烈愿望。课堂中让学生对资料进行整合,用简要的语言介绍,并加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这充分的体现了资料为学习服务,交流为提高语文能力的功能。这样,一堂课没有过多的赘述,学生便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进行阅读与思考了。我想诗是感性的,是用心去感悟的。所以,学习诗歌就要反复吟诵,在诵读中逐步感受诗歌的情感和韵味。

授后小记: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细心的孩子早已发现,我们学习的时候,第一课常常是诗歌,几次学习下来,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教学开始前,我先放了一遍《长江之歌》的音乐,那磅礴的气势,已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再加之学习时的反复吟诵(本堂课上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直接感受诗歌的情感和韵味。当课堂上真正响起学生们对诗的用心吟唱时,对于作者所描写的情境及情感也会理解透彻。当然,意境是诗歌的核心,也是诗人精神境界的艺术表现,所以有反复的朗读中我们要层层深入地体会。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有了诗歌所描绘的特定意境,孩子们获得的感受、理解、体会等,也会更加实在、亲切、自然。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14

《长江之歌》是电视剧《话说长江》的主题歌。这首诗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读起来充满激情和力量。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对资料进行整合,用简要的语言介绍,并加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本堂课中,运用饱含激情的诗意语言描绘意境,展示关于长江气势磅礴的图片,播放《长江之歌》的音乐,学生沉浸在一片陶醉和激动之中。

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全诗中“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句直抒胸臆的诗句,让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同时又具有‘母亲的情怀’呢?”使学生体会到长江的源远流长、磅礴壮观,以及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的伟大精神。最后,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朗诵这首诗歌。学生兴致盎然,读得深情并茂。特别是最后直抒胸臆的两句,全班齐声朗诵,把情感推向高潮。

但是,在课堂上,让同桌讨论交流时,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在忙着自己交流,不愿和同桌交流。课后通过了解,他们却是这样说:“老师,刚才你讲的,我都懂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讲,你才能听得到。” 学生的话引起我的深思,我们的教学到底是为谁服务呢?“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课改的核心,作为教师,教学中不是为教学设计负责,而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每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真正使每一个孩子得到了发展。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乳、哺、涤、赞”等子的字音,自觉地积累“风采、气概、哺育、源泉、依恋、荡涤、磅礴”等词语。

2、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结合有关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诗句的含义。

3、能体会诗歌表达的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你是无穷的源泉”“你有母亲的情怀”的含义

教学难点:

课文两小节是如何对应着写的?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

2、板书“长江”,你对长江有哪些了解。我们来交流一下。(用一句话来介绍长江某一方面的内容)

3、老师课件展示长江视频资料。学生谈感受。

过渡:长江他九曲回肠,奔流不息,他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曾经有一部纪录片《话说长江》展示了长江的秀丽风光。这部纪录片一播映,收视率极高,很多人都被长江宏伟的气势所震撼,其中有一位青年叫胡宏伟即兴写下了该片的主题曲《长江之歌》,板书“之歌”。这首歌歌词豪迈,歌声雄浑,唱出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也长出了对长江的热爱。

二、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谈感受。

1、大声朗读课文,看看诗歌主要写了什么?你有何感受?

2、学生交流。

3、检测字音。

哺育 依恋 磅礴 奔去 荡涤 灌溉

4、指名接龙朗读课文,给以评价。

三、引导自学。

作者在诗中尽情赞美长江,你发现作者赞美了几次?这种写法叫什么?(反复)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几部分?请同学们自学诗歌两部分内容。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思考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你从那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2、小组合作学习,男女生比赛汇报自学成果

3、师相机引导带感情朗读。

4、合上书师生共背诗歌。

四、质疑探讨:

读完诗歌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长江。

预设:1998年长江的洪水灾害引发的原因,对学生渗透保护长江母亲河人文教育。

五、合作探究:

课文两小节是如何对应着写的?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师总结,拓展余光中的《乡愁》。

六、聆听并欣赏《长江之歌》mtv视频。

七、推荐作业

1、背诵并学唱《长江之歌》。

2、课下收集有关母亲河的诗歌,准备诗歌朗诵比赛。

板书

无穷的源泉 母亲的情怀

雪山 东海 哺育 挽起

远古 未来 灌溉 推动

教学反思:

《长江之歌》气势恢宏,雄壮豪迈,读起来荡气回肠。它赞美了长江的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热爱与依恋。本课的重难点就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是如何赞美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这课内容作为年级教研课我上了三次。第一次在六三班上,成功之处是我首次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让学生直观地对长江进行了解,是我的进步 。不足之处:开始播放《长江之歌》的视频资料后就直接播放mtv歌曲,mtv有三分半的时间,导致后面合作探究时间紧张,和最后歌曲播放有点重复。在展示朗读课文是让两个小组各读一遍也有点浪费时间。于是第二节课给六一班上课我做了改动:视屏资料完后直接进入课文,课文学完最后欣赏并跟唱,我看到孩子们脸上充满了期待与欣喜。在朗读展示是,我指名接龙读文,既让十个学生展示了朗读情况,又节省了时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讨论课文重难点。最成功之处,当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后,我示范朗读,学生及时评价并感受到朗读是语气先柔和再有气势,把长江比作母亲的诗句读出母亲的深情,学生得到了朗读的训练。

最后,孩子们能合上书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达到知识目标的落实。

时间安排,六二班在下午上课,学生有些疲劳,自学汇报效果不好,我们及时调整让学生休息了十分钟后完整地上完了这课内容。

第五篇:长江之歌教学反思

《卡罗纳》节选自《爱的教育》一书,是人教版课标本第七册第六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

在教学过程中,我力追求简约,追求和谐:

首先,在教材处理上,追求简约,剪裁重缝。课堂上学生们围绕“卡罗纳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周围的人们又是怎样表达对卡罗纳的爱的?”这两个问题品读感悟。学生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描述,品读、批注、交流,感受师生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之情。学生那同情与怜悯的神情,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他们正沉浸在爱的教育中。在此基础上,追问:“这些‘爱’卡罗纳感受到了吗?从哪儿看出来?”抓住“他什么也没说,也没有抬起头来,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

体会卡罗纳将坚强面对现实,成为生活的强者的内心感受。

其次,努力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我注重了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不断渗透。引领学生寻找感受周围的人对卡罗纳的爱的词句,从动作、眼神、心理等方面捕捉爱、感受爱。如体悟“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时,千言万语化为“放、贴”,做这个动作表示什么?请你把动作背后隐藏着的东西朗读出来。千言万语还化为一句话──(齐读)“卡罗纳,别哭了。”

又如:“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我用一句“目光默默地看着他,什么话都没说,那一双双眼睛里写满了什么?如果你就是卡罗纳的同学,你要用这目光告诉他什么?”将学生置身于同学和卡罗纳的直接对话中,激起了学生的情感波澜,对话中加深内化了关爱的情感。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借班上课,异地而教,对学情不够了解,未能及时处理好课堂教学资源。如在最后环节,原来预设在学生朗诵过程中渗透手语教学,因为手语而多次重复朗读。后来得知,他们学校在两周前就进行过手语教学。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打手语诵读,达到“巧借东风催芳菲”的效果。

因为年轻,所以更需锻炼;因为追求,所以更想提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下载《长江之歌》教学反思(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江之歌》教学反思(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江之歌》 教学反思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 肃州区下河清学区 盛建军 本篇是一首诗歌,作者用第二人称的语气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

    六下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曲的歌词,全诗作者用第二人称赞美了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赞美和依恋......

    长江之歌语文教学反思

    长江边的孩子爱长江,说起“长江”,孩子们就会自然而然生出一种亲切与自豪感,这是一种难以言表的家乡情结。本文除了要让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之外,还要让我们的孩子了解......

    《长江之歌》的教学反思

    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一课是一首诗歌《长江之歌》,这首诗用第二人称的语气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读起来充满激情和力量。诗分两大段,前段表达对长江养育之情的感激......

    乐曲长江之歌教学反思5篇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们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推荐5篇)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 东街小学校张会莉 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一课是一首诗歌《长江之歌》,这首诗用第二人称的语气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读起来充满激情和力量。诗分......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唱歌教学——《长江之歌》教案 一、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一首洋溢着赞颂感情的抒情歌曲,它的旋律出自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这段音乐深情厚实,简洁明朗,既气势磅......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课题:长江之歌教学目的: 1、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文学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