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1:55: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江之歌》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第一篇:《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生字字音,自觉积累诗歌中的词语。

2、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重点难点:

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流程:

(一)聊长江外形的特点,抒胸中赞颂情感。

同学们,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你们知道吗?(长江、黄河),众所周知,我们母亲河是——黄河。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所以长江、黄河都是我们的母亲河。特别是长江,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我们感到更为亲切。

还记得《我们爱你啊,中国》里怎么形容长江的吗?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那长江多有气势啊!《望天门山》的第一句就显示了高尚的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的气势。引读:天门中断——楚江山,碧水东流至此回。长江奔流而下,一流就是几千里,你们联想到什么四字词语?(一泻千里),但长江并不是笔直而下的。古人说:每过十里地,九曲十八个连环,因此就形成了一个成语——九曲连环。有谁理解这个词语呢?长江之水浩浩荡荡而来,并不是波平浪静的,而是——波涛——汹涌,真是气势——磅礴。

这样的长江叫人们如何不去赞美它!现在同学们理解了“歌”的意思?仅仅是唱歌?不!是指用唱歌、朗诵等形式来赞颂。请一起把课题读好(《长江之歌》),大家读得真好,下面就让这首颂歌在我们耳边响起吧!一同来感受人们对长江的热爱与依恋。

听了这首歌,身为炎黄子孙,你不禁产生了什么样的想法?(我为长江而自豪,长江真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作者也为长江而自豪,他想赞颂长江什么呢?作者期待我们用心灵去跟他产生共鸣,首先,你需要能字字读准,句句读顺,读完这首诗。请自由朗读。(2)考考你读没读好这些字的字音,出示:

哺乳 荡涤

尘埃

灌溉

气概

春潮。

本课有两个左窄右宽的字要我们写好,是哪两个字呢?(涤、溉)。请注意“溉”字中“既”写在田字格什么位置?笔画较多的字怎样才能聚集在中间?(写紧凑一些),看到“既”你还想到什么字?(概 慨)。灌溉与什么有关呢?(水),所以偏旁是三点水。

(3)全诗有几节(两节),喜欢第一节的学生读(指名),学生评议;哪些同学喜欢第二节?再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到这里,你发现作者共几次赞颂长江的?(两次),体现在何处?请汇报。因此课文可以分为几大部分?(两大部分),男女分读,用横线画出中心句,并圈出关键词,这不但是一、二部分的中心句,也是全文的中心句。作者想赞颂长江是——“无穷的源泉”;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中心句反复出现,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抒情)是怎样表达感情的?提示:想一想抒情有哪几种?(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究竟是哪种啊?原来是直接抒发强烈感情啊!但是,是不是诗歌仅写上这一句就好了,抒情要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叙述事实)(告诉我们为什么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因为长江值得依恋)。

(三)布置作业:请带着自豪、赞美的感情背诵全诗!

(四)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

颂歌

波澜壮阔

一泻千里

九曲连环 波涛汹涌

气势磅礴

“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表达的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真挚、自豪的的赞美之情。

2、理解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更好地把握中心句,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中心句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者胡宏伟把我们带到长江边,你的面前就是波澜壮阔的长江,你感受到了什么?(它的一泻千里、九曲连环、波涛汹涌,气势磅礴、气势磅礴、雄浑气魄„„)我们难忘作者对长江的赞美,请将作者反复赞美的那一句一起来一遍: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二)解析第一部分: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2)指名朗读。

(3)出示第1小节第1句(你从雪山走来„..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从”作为第一节开头,介绍了长江的发源地。哪些同学查过资料知道的?还记得《我们爱你啊,中国》吗?一起将开头两句背一下: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这个句子,告诉了我们两个方位一东——一西。东海在我国的最东边,中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帕米尔高原在西边,挨着祖国最西边的唐古拉山。第一小节第一句告诉了我们长江有什么特点?(源远流长),它从祖国的最西边奔来,又向哪儿奔去去?(祖国的最东边),所以说源泉是无穷的。

大家请看,春潮是你的丰采,“丰”可以写成“春风”的“风”吗?不能。为什么(因为“丰”显示长江很长),有一些词语提示我们语气要变化。先柔和,再豪迈一些找到了吗?“走来奔去”怎么理解的。“奔去”显示长江奔腾,气势磅礴,与“惊涛”呼应。

(4)继续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指名朗读后出示第1小节第2句(你用甘甜的乳汁„„挽起高山大海),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长江给拟人化了,你是怎么理解的?(要点: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而长江哺育了中华民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并且只有母亲用坚实的臂膀拉起儿女,抱在——怀里,长江母亲拉的是——高山大海,高山大海是长江的孩子。谁用动作示范一下,因为“挽起”让孩子不再分开,而是紧紧——相连,永不——分离)。

母亲的恩情真是无以为报啊!我们要用怎样的语气和感情来读好这句话呢?(很深情)(4)男女比赛对读(各读一部分),读出赞美、依恋之情!

(三)解析第二部分

(1)长江同黄河一样,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你可以用第一部分的学法来提问题学习第二部分吗?(同前所述)。长江跨越了遥远的古代,奔向未来,不是从空间,而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它的永不停息的?(时间),长江这一特性,不但让我们感受到它的(),而是仿佛看到了巨浪(),永不()。自由读一读,然后四人小组讨论,填一填。正因为,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时间之长,所以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这里母亲的情怀又将长江给拟人化了,你是怎么理解的?(母亲不仅哺育儿女,还推动儿女成长,可见母亲的胸怀是多么宽阔),多么——博大。

(3)所以作者又一次抒发了赞美与依恋之情,引读。

(四)布置作业: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赞颂了长江,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怎么 “保护我们的家园”?

(五)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

源远流长

古老悠久

胸怀

宽阔

博大

第二篇:《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一、你在我的生活里

·长江,我们每个同学都熟悉。说说你所熟悉的长江,或者与长江有关的事物、诗词。

1、衣、食、住、行;

2、关于长江的诗词:

教材中曾经学到过的;李白一人就有三首。

师总结。

·听音乐,默读课文,谈初步的感受;

朗读诗歌,注意读正确、读出节奏。

二、我的眼里只有你

·长江之歌,这“歌”就是——

我们歌唱长江,我们赞美长江,你、我,长江应该是第三者,为什么作者不说“她”从雪山走来?

出示雪山图,你的脑海里跳出了哪些词语,师描述,在这生机勃勃的春天,你走来——

默读第一句,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提炼“丰彩”和“气概”的意思.这时候,你的眼里还有我吗?

把看到的形象融入你的朗读。

读诗就要这样:读出形象,并想开去,再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现。

·我们继续来读第二句,拿起你的笔,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为了加快记的速度,请写关键词。

交流

教师点化:

出示照片,我家门前有条弯弯的河,叫中心河,她通往长江;(指另一学生)你家屋旁有一条——叫——他——

当我吃着香甜的米饭的时候,我就想起长江;

当我——时候,我就想起长江;

刚才几位同学说的很好,请你挑你最喜欢的三个句子,连起来说一说,听了大家说的,你想把哪个词语送给长江?(哺育 母亲都可以,相机指名读)

出示长江图(沿途经过的省份,和代表性景物)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的(),你是无穷的源泉,指图,读,你用健美——

·表达内心的赞叹

分角色读,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齐读第三句。

·回顾第一小节的学法。

1、抓住重点词语,品味;

2、读出形象、读出感想;

3、通过朗读来表达。

三、你在历史的长河里

·用这样的方式我们来读第二小节

圈出重点词、批注、通过朗读来表达。

交流

教师指引:

荡涤:

1、荡涤和“洗涤”之比较;

2、物质、精神;补充,有关长江的历史重大事件。

推动:长江在新时期发挥的一些巨大的作用,如三峡工程。

师生,整理边语言,边指导读。

在这巨浪滚滚的长江中你看看到了什么?

情到深初,歌以咏之,出示带五线谱的歌词,学生跟唱。再变成诗行,问学生,你们发现了,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1、结构整齐

重要的话,我们才重复说,每节的最后两句话为什么重复说? 音乐里重复的叫?

诗歌里重复的叫?

2、时空角度

第三篇:《长江之歌》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江之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电视剧《话说长江》的主题歌。由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长江之歌”题意关于长江、赞美长江的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向东注入东海。可谓源远流长,它与黄河一起,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是永远值得赞颂的“母亲河”。

二、设计思路:

《这首诗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读起来充满激情和力量,整篇课文是诗人情感的迸发和澎湃。而要让学生和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从视听等各个方面去感受,并且在充分感受课文的魅力与作者所酝酿的感情后,充满感情地去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三、课堂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的语言,背诵诗歌。

2、吟唱诗歌,感受音乐美。

3、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吟唱诗歌,感受音乐美,培养爱国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法设计:

通过视频欣赏、歌曲吟唱、歌词朗诵等,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长江之歌》作为背景,在音乐情境中导入新课)

师:有一条大河,蜿蜒曲折,酝酿着中华儿女几千年的爱国情怀;有一条大河,莽莽苍苍,承载着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沧桑。这条大河从青藏高原的格拉丹东雪山走来,与两岸啼不住的猿声为伴,用健美的臂膀挽着高山大海,向粼粼东海奔去。这条大河从遥远的亘古走来,与天外回荡的涛声为伴,用翻腾的巨浪荡涤岁月的尘埃,推动我们新的时代。

她,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我们赞美长江,因为她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因为她有母亲的情怀。把我们的赞美与依恋串成一首歌,那就是《长江之歌》。

(学生沉醉于音乐节奏中)

二、知识链接

师:母亲河长江,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我们中华儿女。身为儿女的我们,对于母亲河又了解多少呢?

生:长江从青海出发,流经10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注入东海。

生: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仅次于亚马逊河和尼罗河。

师:同学们说的一点儿也不错,我们一起来看看投影,更多地了解母亲河。

(展示投影:长江的实际长度是6380多公里。从长度来讲,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第三大河。长江的干流从青海出发,流经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一共10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注入东海。)

(学生全神贯注观看投影)

很多其他的文人骚客也喜欢讴歌长江,同学们能不能调动自己的课外知识库存,说出一些讴歌长江的诗句来呢?

(学生思考……)

生:我想到了一句。《三国演义》片头曲里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其他学生投来肯定的目光)

生:我也想到了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学生讨论热烈,教师示意暂停)

师:讴歌长江的古诗文非常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再一一枚举。但是老师想告诉大家,古人赞美的长江,是未经改造的、质朴的长江,到了现代,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长江在经济生活中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可以看看现在的长江有什么新的景象。

(投影:重庆、武汉、九江等长江流经的重要城市的图片,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片,葛洲坝水电站、三峡水电站的图片)

师:(配图解说)美丽的长江,让我们的经济更加繁荣。为了赞美她,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她,中央电视台曾经拍摄了一部大型纪录片《话说长江》。下面,让我们欣赏《话说长江》的视频剪辑,来共同领略母亲河的英姿。

视频欣赏:

(播放《话说长江》视频剪辑,学生很有兴趣地观看)

师:《话说长江》拍摄于1983年,当年8月在央视播出的时候,引起全国观众热烈的反响,几乎可谓万人空巷。在这种情况下,《话说长江》节目组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主题曲,成千上万的作品如雪片般纷飞而至。优秀的作品当然不少,但格外引起评委们注意的是一篇名为《长江之歌》的作品。这首歌的作者名叫胡宏伟,名不见经传,但是正因为这首歌,他的命运被改变了。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长江之歌》正是胡宏伟当年技压群雄脱围而出的优秀作品。让我们齐声朗诵它的歌词,体会它的壮美吧。

吟唱长江

生:(齐声朗读)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师: 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交流:

(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精读第1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精读第2节:

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

师: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生:(“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师: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生:“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指导朗读:

师(引读):…… 我们——赞美长江……

练习朗读全诗。

并挑选学生进行示范朗读。

提问:

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师(总结):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作业设计:

1、练习朗读以及背诵本课文。

2、通过课文学习,练习生字生词。

3、练习造句

4、体会作者的情感,仿写“**之歌“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总体是顺利的。学生对我所补充的视听材料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从中反映出他们对学习的渴望。但是也凸显出了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积极的参与,有很多的时候,他们面对我的提问总是用沉默来回答,特别是一些女同学。

出现这样的问题不应该把这些责任归咎于学生,还是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教学设计能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同时,这也是一节探索课。将音乐视屏等视听材料与语文结合在一起,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活动中渗透语文知识,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但是还是要注意把握这个度,不能为了加材料而加材料,要有的放矢,注意不要舍本逐末,而使学生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之外去。

第四篇:《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联系上下文细细玩味,尤其是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请同学们自由说说看。

4、放录音:《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2、检查处学效果。

(1)出示词语:

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互相交流。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乳 汁 哺 挽 涤 埃 灌 溉

2、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一些。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教学设计】

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出示: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人母亲的情怀。

引读。

3、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4、交流:(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精读第1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

6、精读第2节。

(1)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五、作业设计:背诵课文,学唱歌曲。

【板书设计】

第五篇: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课题:长江之歌

教学目的:

1、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文学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2、《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们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课前音乐: 播放录像 专题电视连续节目《话说长江》插曲《江河万古流》

二、组织教学(略)

三、导入新课

1、导入: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以前我们接触过描绘黄河的作品。(提问:请学生抢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谁?[《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 冼星海曲])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2、提问:哪些同学去过长江边? 结合学生对亲历长江边的感受,穿插两首唐代诗人漫步长江边时吟诵的诗句。

其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其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其中穿插放映两张摄影作品(幻灯片)

3、点题并板书:长江之歌

4、集体朗读歌词

5、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打开投影仪,放下银幕,打出“万里长江图”投影片)。

备知识点:

源头:青海省 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脉的 格拉丹东雪山

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

附:世界河流的排名

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

流经九省二市 分别是:(指着地图)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南宋时,长江以北被金人占领,当时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忧愤、抑郁之情下写下诗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解:京口:镇江。一水:长江。数重山:金山,樵山等。

6、完整的欣赏《长江之歌》(录音、磁带)听完之后,凭记忆唱一唱,哪一句印象最深刻 看谱视唱,在书上标记出有几处出现这一句(4处)

7、此曲典型的音乐创作手法采用了音乐素材的重复与对比。

知识点:音乐与其它艺术形式的区别:音乐:时间的艺术。绘画、摄影、雕塑、建筑等;空间的艺术。

音乐是转瞬即逝的,它有时间限制,美术作品可以一览无余,整体到细部反复欣赏。其有很大的自由性,而音乐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步地由局部到整体按顺序欣赏。这便增加了欣赏理解的困难,作曲家为了统一作品风格,加深主题印象,常常使用重复或变化重复的手法。

但如果只有重复便会给人以单调乏味的感觉(好处:统一)。例:《长江之歌》中的两句,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反之一味地进行对比,只会让人觉得花哨琐碎,没有主体。如进行适当的对比,则会给人以一种新鲜感,(统一中见变化)。对比例:第二段(B)第二句在旋律、节奏和句法上都有所改变,第一句与第二句形成了对比。

课堂提问:音乐素材发展的两种重要基本手法是什么? 重复统一 加深印象,对比变化新的感觉(动力)通过段落,句法,节奏的平衡和变化。

8、歌曲分析

此曲为大调式,单三部曲式。

A

A‟

尾声

a + a„

b + c

a + a‟„

A段是对长江丰采的描绘,由两个平行结构的弱抑起乐句构成,顺口易记,深刻凝练。第三、七节的大跳七度。使曲调迭宕起伏,更突出长江一泻千里蜿蜒奔腾,东去大海的形象和非凡气概。B段是对长江力量的阐述,乐句改用强拍起,显得鲜明直接,附点四分音符的运用使旋律更为亲切流畅。第一句强调V-I的进行。给人以清新的感受。第二句节奏与第一句大致相同,前两节提高了三度。

后两节构成反向模仿,造成“一浪比一浪高”的趋势。

第二句末的“6”音是全曲最高音犹如掀起滔天巨浪,把歌曲推向高潮。

A段是对长江的歌颂和赞美,除第二句末略有不同之外,基本上是A段的重复。

尾声运用歌曲开头的动机“3 4 5”发展而成。是对长江依恋与赞颂之歌的进一步抒发最后终上在主和弦的三度音止。贴切而不落俗套,传神而竟境深远。

重点:了解重复和对比是音乐作品发展的两大基本法则。此点应贯穿始终。B段的变化与A段在节奏、旋律、句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唱词时,结合歌曲分析让学生感受重复深化主题的功用和对比手法产生的新颖感。

分析题:《长江之歌》重复之处如此之多,为什么又这样美?假如设计B段也一直重复好不好?(学生课堂讨论)

总结: 在九八年的夏天,我们经历了一场战斗。“敌人”就是长江。怎么“母亲河”是“敌人”?你或许要问。她曾安静地流淌着。哺育了千万人民,灌溉着良田万顷,滋润了两岸的泥土,我们吮吸着她的乳汁,沐浴着她的恩泽。忽然她却勃然大怒,掀起骇人的滔天巨浪。冲走了房舍与家畜,无情地卷走了亲爱的家人,这是为什么?这其中有一部分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为造成的伤害,滥砍乱伐,随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让人们尝尽了恶果,同学们!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作业:

以“保护长江生命河”为主题,每人办一份手抄报。课后小结:

课后作业,手抄报制作引起学生兴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与环保意识。

下载《长江之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江之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合集)

    《长江之歌》 教学设计 课题 长江之歌 执教人王海峰 时间 2011年5月18日班级 803班 原文: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2011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2011-01-06 16:06:49|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 中 小 订阅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两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唱歌教学——《长江之歌》教案 一、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一首洋溢着赞颂感情的抒情歌曲,它的旋律出自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这段音乐深情厚实,简洁明朗,既气势磅......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大全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最终5篇)

    《长江之歌》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长江的丰富内涵,赞美了她的丰采、气概、情怀,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长江之歌》教学设计,供......

    长江之歌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荡涤尘埃”、“磅礴”、“花的国土”的含义;理解“你从雪山走来„„ 向东海奔去......

    1长江之歌 教学设计

    1 我们爱你啊,中国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