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专科《中国古代文学(B)(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9)(共五则范文)

时间:2020-11-14 14:2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新电大专科《中国古代文学(B)(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9)》,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新电大专科《中国古代文学(B)(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9)》。

第一篇:最新电大专科《中国古代文学(B)(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9)

最新电大专科《中国古代文学(B)(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9)盗传必究 一、填空题 1.战国时期历史散文的主要代表作有《国语》、《战国策》、《左传》等。

2.教材认为,《诗经》的“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的分类,由音乐而得名。

3.《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诗的第一章是:“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4.屈原的《九章》和《九歌》的篇数分别是9篇和11篇。

5.汉武帝时最重要的赋家是司马相如,其最著名的大赋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

6.东汉后期,比较突出的是抒情小赋的兴起,这一时期著名的抒情小赋是张衡的《归田赋》和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7.两汉文学成就最高的是散文,其中,叙事散文的两部代表作是《史记》与《汉书》。

8.本学期我们学习过的两篇最著名的长篇叙事性民歌分别是汉代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

9.所谓“三曹”是指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他们都是建安文学中卓有成就的诗人。

10.西晋末年,清谈玄理之风盛行,出现了玄言诗。玄言诗统治诗坛达百年之久,直到东晋末年陶渊明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的出现,才给诗坛注人了新鲜的活力。

1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可以分为两类:即志怪小说和轶事(或“志人”)小说。

12.初唐时期,有四位著名的诗人被称为“初唐四杰”,包括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13.岑参名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前四句是:“北风卷地自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14.李商隐的绝句《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5.唐传奇小说《霍小玉传》的作者是蒋防,《李娃传》的作者是白行简 16.《诗经》分为三部分,共305篇诗歌作品。其中的民歌主要保存在《国风》里《小雅》里也有一部分是民歌作品。

17.日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惰(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秦风·无衣》)18.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散文中最有文学性的两部书应该是《庄子》和《孟子》,它们成为后世散文的典范之作。

19.屈原之后的先秦楚辞作家中最重要的是宋玉,他的代表作是《九辩》。

20.枚乘的大赋代表作《七发》是汉赋史上带有转折性的作品;

张衡的《归田赋》是魏晋以后大兴于世的所谓“抒情小赋”的先驱。

21.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赞扬《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2.汉代两位最杰出的史学家是司马迁和班固。他们的史学著作里的许多人物传记是传记散文的杰作。

23.汉代民歌《上山采蘼芜》的最后六句:“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索,新人不如故。” 24.魏晋南北朝时期四部最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专著分别是《典论·论文》、《文赋》、《文心雕龙》和《诗品》。

25.建安文学中的“三曹”是指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和曹植。他们都是建安时期的著名诗人。

2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可以分为两类:即志怪小说和较事小说。前者以干宝的《搜神记》成就最高,后者的代表作则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27.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是:“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富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8.盛唐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崔颠、李颀、王翰等。

29.白居易感伤诗中的两首最著名的长篇抒情叙事诗是《长恨歌》和《琵琶行》。

30.所谓“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和宋代的八位散文大家。“唐宋八大家”中,在唐代的两家是韩愈和柳宗元。

31.《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诗的第一章是:“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32.汉代传习《诗》的共有四家:即《鲁诗》、《齐诗》、《韩诗》和《毛诗》。“四家诗”只有毛亨所传的《诗》流传了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

33.战国时期的散文主要包括两大类:诸子散文(即哲理散文)和历史 散文。

34.屈原《国殇》的最后四句是“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5.汉代辞赋盛行,枚乘辞赋的主要代表作是《七发》,赵壹赋的主要作品是抒情小赋《刺世疾邪赋》。

36.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赞扬《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7.《古诗十九首》的“涉江采芙蓉”的前四句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38.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四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专论,它们是:典论·论文、文赋、《诗品》和《文心雕龙》。

39.建安时期的名诗《七哀诗》(西京乱无象)和《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的作者分别是建安七子中的王粲和刘桢。

40.清谈玄理的玄言诗统治诗坛达百年之久,直到东晋末年陶渊明(填作家名)的田园诗和谢灵运(填作家名)的山水诗的出现,才给诗坛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41.北朝时期的文坛出现了几部著名的散文作品,它们是郦道元的水经注、杨街之的《洛阳伽蓝记》和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4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四句诗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四句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43.白居易感伤诗中的两首著名的长篇抒情叙事诗是《长恨歌》和《琵琶行》。

44.在中唐诗坛上,合称“元白”的诗人是元稹和白居易。他们同是“新乐府运动”代表人物。

45.杜牧的绝句<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两句诗出自伟大诗人屈原的名作《离骚》。

47.两汉文学成就最高的不是诗歌和辞赋,而是散文,其中最著名韵代表作是西汉司马迁的历史著作《史记》。

48.汉武帝时最重要的赋家是司马相如,其最著名的大赋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

49.汉代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是先秦汉魏六朝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末期人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50.建安时期的诗人有所谓“三曹”和“七子”。所谓“三曹”是指诗人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

51.盛唐时期,边塞诗派最为重要的两位代表诗人是岑参和高适。

52.唐代诗坛“新乐府运动”的领军人物是白居易和元稹。

53.“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对另一位伟大诗人李白的高度评价。

54.如果从音乐上进行分类,《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55.战国时期两位最重要的诗人是楚国的屈原和宋玉。

56.骚体赋的首倡者是西汉初年的赋家贾谊,其骚体赋代表作是《吊屈原赋》和《脯鸟赋》。

57.《论六家要旨》和《报任安书》的作者分别是司马谈和司马迁。

58.建安时期唯一的女诗人是蔡琰,她的带有自传性的五言诗代表作是《悲愤诗》。

59.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可以分为两类:即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前者以干宝的《搜神记》成就最高;

后者的代表作则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60.以“超物象”作为诗歌的一大特色的中唐著名诗人李贺,常被前人戏称为“鬼才”。

61.唐代的小说有了长足的发展,这就是“传奇”小说的出现,唐代的这种小说源于六朝的志怪小说。

62.《诗经》,当时人们叫它《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它作为儒家的经典地位被确定下来,称为《诗经》。

63.屈原的组诗《九歌》和《九章》的篇数分别是11篇和9篇。

64.东汉时期两位最杰出的辞赋家是班固和张衡。他们的京都赋代表作《两都赋》和《二京赋》结构宏伟,铺陈绚丽。

65.两汉文学成就最高的是散文,其中,叙事散文的两部代表作是历史著作《史记》和《汉书》。

6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前者最著名的是干宝的《搜神记》,后者的代表作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67.曹魏正始时期,由于司马氏统治的政治的恐怖和玄学的兴起,出现了以诗人、作家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

68.唐代的小说有了长足的发展,这就是“传奇”小说的出现,唐代的这种小说源于元朝的志怪小说。

6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词出自五代词人李煜的名作《虞美人》(春华秋月何时了)。

二、默写和填句题 1.默写:《诗经·秦风·蒹葭》诗的前八句。

答:《诗经·秦风·蒹葭》诗的前八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填句:“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飚芙蓉水,密雨斜浸薜荔墙。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答:“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飚芙蓉水,密雨斜浸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3.默写《诗经·秦风·蒹葭》诗第一章的前四句。

答:《诗经,秦风·蒹葭》诗第一章的前四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填句:“-----,-----。------,------。-----,------。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狱咏蝉》)答:填句:“型墅塑塑’直叠酗喳。墼墼塑堕,查堕皂业。壁墼塑鲢},丛麴哒沉。无人信高沽,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狱咏蝉》)5.默写: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

答:默写: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6.填句:“孟子日: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功之而不胜。夫环而功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天时不如地利章》)答:填句:“孟子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功之而不胜。夫环而功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天时不如地利章》)7.《诗经·关雎》 答: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8.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篙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0.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1.《诗经·关雎》 答: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2.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答: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鸯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4.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答: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5.《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答: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6.杜甫《登高》 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7.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答: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8.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答: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飚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永明体”(新体诗)? 答:齐梁时期,声韵学得到很大的发展,齐永明年间,周颥总结出了平上去人四声。(2分)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歌声、韵、调的配合,并指出作诗应该避免所谓“八病”(八种声律上的弊病),这就大大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声韵美,形成了一种新体诗,这种诗体由于产生于齐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6分)新体诗为唐代近体诗的格律的产生奠定了基础。(2分)2.什么是“新乐府”和“新乐府运动”? 答:所谓“新乐府”,专指唐代诗人们用新题写时事的拟乐府诗歌,其首创者是杜甫。后继者有李绅、元稹、白居易等人。“新乐府”之名正式出自中唐诗人白居易的《新乐府序》。(5分)所谓“新乐府运动”,即指元稹、白居易等人在杜甫新题乐府诗的基础上,倡导而兴起的一次有明确理论指导的诗歌革新运动。其代表人物是元稹、白居易等。(5分)3.什么是战国时期的历史散文?有哪两部最重要的具有文学性的代表作 答: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两类散文: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2分)记载国家大事和君主言行的,为统治者提供借鉴的散文称历史散文。(4分)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且具有文学性的两部历史散文著作是《左传》和《战国策》。(4分)4.结合教材中相关诗人诗作的论述,谈谈什么是“建安风骨”。

答:“建安风骨”古今学者有多种理解和解释。教材认为,建安诗人的诗歌作品,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和民生的多艰,另一方面真实地表现了诗人自己拯救天下、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6分)因此,形成了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篇所说的“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的时代特征。这一特征,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一。(4分)5.什么是“建安风骨”? 答:(1)建安诗人打破了两汉以来辞赋独盛,诗坛沉寂的局面,继古诗十九首之后,掀起了第一次文人五言诗的创作高潮;

(2分)(2)他们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

(2分)(3)表现了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

(2分)(4)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

(2分)(5)这些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风格雄健、慷慨悲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2分)6.什么是古文?什么是唐代的古文运动? 答:(1)古文作为一种文体的概念是唐代的韩愈首先提出来的,其大体上的含义是指相对于骈文的散文文体形式。其特点是破骈而散,长短不拘,语言通达明畅。这种文体形式与先秦两汉的古代散文形式相同,所以称之为“古文”。(5分)(2)唐代贞元至元和年间,在韩愈、柳宗元的大力倡导和一大批作家的大力支持下,掀起了一次影响广泛的文体革新运动,旨在恢复文以载道的优良散文传统,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古文运动”。(5分)7.结合教材,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答:(1)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2分)(2)善于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以抒情写志、刻画人物;

(2分)(3)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分)(4)以四言为主体的诗歌形式;

(2分)(5)语言准确、生动、丰富多彩,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性。(2分)8.简述韩柳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并写出其具有代表性的古文作品(每人不少于两篇)。

答:(1)韩柳总结了骈体文重文轻道和前代古文家重道轻文的偏向,提出了“文以明道”、文道统一的主张;

(2分)(2)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坚持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变革,主张“惟陈言之务去”的同时,提倡文从字顺;

(2分)(3)在文学和现实的关系上,继承了屈原发愤抒情和司马迁发愤著书的精神,提出了“不平则鸣”的创作观点;

(2分)(4)韩愈的代表作品有《师说》、《祭十二郎文》、《张中丞传后序》、《送李愿归盘谷序》等,柳宗元的代表作品有《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小石潭记》、《段太尉逸事状'b等;

(2分)(5)语言表述准确、流畅。(2分)9.简述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

答:(1)成功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分)(2)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抒情性;

(2分)(3)浓郁的浪漫主义精神;

(2分)(4)发展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分)(5)善于凭借“山川之助”,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2分)10.什么是唐代的“传奇”?唐传奇有哪些著名的代表作?(写出不少于3部的题目)。

答:(1)唐代传奇是指唐代的文言小说。(4分)(2)宋代以后,人们根据其作品多传述奇闻轶事的特点,泛称唐人小说为“传奇”。(3分)(3)唐代传奇名作众多,代表作有《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柳毅传》等。(3分)(说明,答出要点即可得分,不要求展开论述。)11.什么是《诗经》的赋、比、兴? 答:赋、比、兴是前人对《诗经》表现手法的概括和总结。简单地说:所谓赋,就是直话直说,把所见的事物、心中的感受,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3分)所谓比,就是打比喻,用别的事物来比喻此事此物;

(4分)所谓兴,是指触景触物生情,用别的事物开头,以引起作者对诗的主体部分的歌咏之词。(3分)12.简述曹操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

答: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广泛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反映汉末社会**和民生多艰,多具有“史诗”的性质≯(4分)(2)表现诗人的理想、怀抱、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深刻的思想矛盾;

(4分)(3)也有一些诗表现游仙出世的内容,反映了诗人消极的情绪。(2分)四、分析论述题 1.举例分析《史记》文章的抒情性。

答:(1)描写历史人物,融入了作者深挚的爱憎感情:歌颂明主贤臣、忠臣良将、仁人志士;

批判鞭挞暴君昏主、奸臣贼子、贪官酷吏、势利小人,例如……。这就使《史记》的文章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充满激情。(7分)(2)《史记》中有不少作品通篇像是一首抒情诗,像《伯夷列传》、《屈原贾生列传》等;

有的文章虽然未能全篇如此,但其中有的段落也有较强的抒情性,像《刺客列传》中太子丹易水送别荆轲、《项羽本纪》中“垓下之围”里项羽作《垓下之歌》一段等。(7分)(3)《史记》的文章常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这些议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里作者借廉颇与宾客的对话抒发了作者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感慨。不少人物传记的结尾,作者也用“论赞”的方式抒发自己的一番感慨,也使文章带有较强的抒情性。(6分)2.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分析《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答:(1)思想内容:诗通过织女和牵牛两情阻隔的故事,表达了人世间男女爱情不得相谐的痛苦(4分)。

(2)艺术形式:①通篇用比体,写织女就是写思妇,写牛、女的两情阻隔,就是写人间男女的离别相思(4分);

②语言婉转浏亮,谐美动人,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4分);

③反复运用叠字叠词,使形象鲜明,情思宛转,让人回味(4分);

④诗人善于用远和近的不同空间距离来表达抒情主人公的主客观感觉的不同。诗开头用“迢迢”写相隔的辽远,但后面又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说出了爱人间咫尺是天涯的心理感受(4分)。

3.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分析李商隐的《安定城楼》。

答:(1》思想内容:这首诗通过诗人登高远望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回顾,表现了诗人对远大理想 的追求,壮志难酬的愤慨,以及对腐朽势力的蔑视和讽刺。(5分)(2)艺术形式:①在写景中抒发自己的理想壮志,情景交融;

(5分)②运用典故抒发情感和讽刺现实;

(5分)③意蕴深婉,辞采精美。(5分)4.试析屈原作品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答:屈原的作品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诗篇正是一位爱国志士的伟大人格和高洁志行的集中表现。(5分)(1)早期作品《橘颂》表现了他对“南国”,亦即是楚国的深厚的爱。(5分)(2)《离骚》、《九章》等作品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深情依恋。(5分)(3)在《离骚》等作品中,诗人希望培养有用人才,改革楚国黑暗政治。(5分)5.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分析曹植的《野田黄雀行》。

答:(1)思想内容:诗歌揭露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凶险和令人恐惧,以及诗人对朋友被迫害而自己又救友无门的悲愤。(8分)(2)艺术形式:①通篇用比兴手法,增加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黄雀比喻被迫害的友人;

罗网和鹞比喻凶恶的掌权者;

少年是诗人自喻;

(4分)②开头二句境界阔大,奠定了全诗的悲愤基调,体现了曹植诗“工于起调”、“善为警句”的特点。(4分)③比喻和想象使诗歌具有浪漫主义情调。(4分)6.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分析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答:(1)思想内容:这首诗是诗人李白听说朋友王昌龄被贬官后所写,诗人通过欲以明月寄愁的心情描写,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和友谊。(5分)(2)艺术形式:①首句以“杨花落尽子规啼”点明时间,并兴起以下的歌咏之辞;

(5分)②想象奇特:“愁心”不能被寄,更不能用“明月”来奇,想象出入意表;

(5分)③语言简练而感情丰富。(5分)8.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分析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答:(1)思想内容:《江南》这首民歌通过对莲叶和鱼的动态描写,表现了江南采莲的男女青年欢乐嬉戏的劳动情景。(8分)(2)艺术形式:①诗里洋溢着欢乐与青春的美好之情。“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是总写,一开篇就把读者引入江南水乡一片碧绿的湖塘水泽之间。“鱼戏莲叶间”以下五句是分写。表面上是写鱼戏,但实际上是写采莲人的劳动或嬉戏惊动了鱼。可以想象平时沉寂的莲塘今日突然热闹起来,未受过惊吓的鱼在喧闹中惊而四散,但在心情欢快的采莲人看来,鱼是在与自己嬉戏。(4分)②“鱼戏莲叶间”以下五句回还往复,音节轻快流宕,形象鲜明生动。(4分)③全诗把人的欢乐与自然景物的秀丽融为一体,物我交融,情景谐合,构成一幅无比生动,无比形象,无比流畅的《江南采莲图》,而那轻快的音响节奏,流动着的诗的意境更是图画所难以表达净尽的。(4分)9.试鉴赏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

答:(1)思想内容:词通过词人对现实的描写和对往事的回忆,表现了词人深切沉痛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恨。(8分)(2)表现手法:①上阙前二句写梦醒之时,再倒叙人梦中情景;

(4分)②上阙写现实,下阙是对“无限江山”的追忆和由此引起词人内心的无可奈何的追悔;

(4分)③词的语言平白如话,而意蕴深长,有无限的言外之意。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两句就不仅指春天的归去遥远,而且也比喻着过去的帝王生活的不可复返,同时也象征着人生如流水,生命如朝夕的感悟。(4分)10.试分析论述《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答:《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哲理与诗意的交融,……;

(5分)(2)异彩纷呈的寓言故事,……;

(5分)(3)意出尘外的想象,……;

(5分)(4)汪洋恣肆的文章形式,……。(5分)11.试析陶渊明诗《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提示:可以从题材内容、思想情感、体裁形式、艺术手法、语言运用等层面中任选若干角度进行分析)答: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这是第一首。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12.试析温庭筠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提示:可以从题材内容、思想情感、体裁形式、艺术手法、语言运用等层面中任选若干角度进行分析)答:这首词描写的是一个独处闺中的妇女,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系列的动态,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及孤独苦闷的心情。开头两句是写她退了色、走了样的眉晕、额黄和乱发,是隔夜残妆。三四两句写刚起床时“弄妆”,用一“懒”字、一“迟”字由外表进入人物内心的描写。下阕开头两句写妆成之后的明艳,极写其人之美。最后两句写穿衣时忽然看见衣服上有新贴的“双双金鹧鸪”,到此,全词戛然而止。

首二句为主人公初起床的情态。这二句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次句为主体,首句为衬景。“小山”为床榻围屏上的画景,“金”为涂在屏山上的颜色。“明灭”为日光透过窗纱照射屏山阴阳显晦之状。或以为画上金碧山色有所脱落,或明或灭,以见久别后闺中萧索之象。此二说均可通,后者意蕴较深,而前者景象鲜明。“鬓云”为鬓边下垂的黑发,女子鬓发卷曲轻扬,状如云朵,故常以云形容之。“欲度”从云常流动设想,描绘也鬓发轻扬之状。“香腮雪”形容主人公衬映鬓发的脸颊之腻白。整句凸出一副娇慵的女性面貌,因“鬓云欲度”正是鬓发散乱未整之状,句中也隐含呆坐懒起的时间过程。这二句在读者眼前展示出这样一个镜头:在小山重叠金色明灭的画屏围绕着的绣榻上,一位少妇刚刚坐起,她散乱的鬓发,似流云样将要度过她雪白的脸腮。

三四两句开始写她下床后的活动。“懒起”二字透露出主人公的情绪,下句“迟”字与之相应,是了解整首词意的关键。“懒起”即懒懒地起来。一“懒”一“迟”,极见其无情无绪之神情,与“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望江南》)之因有所希冀而行动紧急,表情迥异。“弄妆”谓妆扮时频繁反复做弄。“迟”字总承“弄妆”与“梳洗”诸事。在这二句中,主人公娇慵之状宛然可见。

下阕写其人之继续活动。“照花”二句写其对镜簪花。于客观地描写人物活动中,暗寓其人对镜时自赏自怜之意。自赏:人而如花;自怜:盛年独处。此“花”当于插于发髻之饰物,非喻人面。从次句之花而并提可知。前后镜对照,脑后发髻簪插之花映于前镜,乃与镜中人面将相辉映,其人之容色光丽可想。最后二句写其梳妆后穿着衣服,不写动作,但点出主人公眼中的衣上彩绘--金线绣的一双双的鹧鸪。试想她满怀心事,懒洋洋地勉自梳妆罢,刚要着衣时,而入眼的乃是“双双金鹧鸪”,则其情当如何堪!整首词通过写这女子从起身梳妆到妆成着衣,并没有明显地从正面写这女子的心情。但是,读者从结句“双双金鹧鸪”的“双双”二字上可以领会作者的寓意。作者运用用反衬的笔法,“双双”二字反写这女子的孤独,看见衣服上的“金鹧鸪”都是双双对对的,就使她触景生情,自怜孤独。全篇的点睛之笔是“双双”二字,它是上阕的“懒”和“迟”的根源。

13.试结合作品,论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答:陶渊明诗歌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

(1)最突出的特点是平淡自然,亲切淳真。……(8分)(2)浑融完整,意境高远是陶诗的又一特点。……(6分)(3)陶诗的另一特色是精工而本色的语言。……(6分)14.试析《诗经·苯苜》。(提示:可以从题材内容、思想情感、体裁形式、艺术手法、语言运用等层面中任选若干角度进行分析)附 <诗经·苯苜》:

采采苯莒,薄言采之。采采苯苣,薄言有之。

采采苯莒,薄言掇之。采采苯莒,薄言捋之。

采采苯莒,薄言桔之。采采苯莒,薄言撷之。

答:本诗描写妇女采摘车前子的劳动过程,以开始的准备,到采摘动作和结果,描写细致,情景宛然。清人方玉润对此有形象的描绘“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狠忽断忽续,不知其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15.试析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提示:可以从题材内容、思想情感、体裁形式、艺术手法、语言运用等层面中任选若干角度进行分析)答:“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bai》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

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16.结合教材,试论《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答:《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1)哲理与诗意的交融;

(5分)(2)异彩纷呈的寓言故事;

(5分)(3)意出尘外的想象;

(5分)(4)汪洋恣肆的文章形式。(5分)17.试析曹操诗《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提示:可以从题材内容、思想情感、体裁形式、艺术手法、语言运用等层面中任选若干角度进行分析)答: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

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

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18.试析汉乐府《上邪》。(提示:可以从题材内容、思想情感、体裁形式、艺术手法、语言运用等层面中任选若干角度进行分析)答:本篇是汉乐府《饶歌》中的一首情歌,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在艺术上很见匠心。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这比平铺更有情味。

主人公设想了三组奇特的自然变异,作为“与君绝”的条件:“山无陵,江水为竭”——山河消失了;

“冬雷震震,夏雨雪”——四季颠倒了;

“天地合”——再度回到混沌世界。这些设想一件比一件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根本不可能发生。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以至于把“与君绝”的可能从根本上排除了。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深情奇想,确实是“短章之神品”。

第二篇:最新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72)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37.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份主要是由于()0

A.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

B.事物的本质

C.社会的需要

D.科学自身的需要

38.美国人类学奠基人摩尔根于19世纪70年代发表名著(),阐述了人类历史变迁分为蒙味、野

蛮、文明三个时期,被称为早期人类学的进化论学派。

A.《古代社会》

B.《原始文化》

C.《金枝》

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9.下列哪一组学科被认为是最为典型的综合学科?()0

A.哲学、文艺学、历史学

B.现代管理学、人口科学、科学学

C.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

D.法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

40.据有关资料分析,1978年以来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最为突出的学科是()o

A.经济学

B.管理学

C.历史学

D.政治学

41.支配了

20世纪世界哲学发展基本走向的理论先导是()。

A.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思潮

B.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实用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

C.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科学哲学和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

D.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结构主义哲学和非理性主义哲学两大

思潮

42.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

A.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B.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

C.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

D.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

二、名词解释

1.人文社会科学

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

2.全球问题

指的是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譬如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裁减军备等

等问题,它们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

3.实证主义思潮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产生的同时,一些哲学家强调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描述经验事

实为限,以取得实际效用为目标,要求排除抽象的思辨,追求实证知识的可靠性、确切性。由此开创了与

非理性主义相对应的实证主义思潮。

4.经济自由主义

是与国家干预主义并列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两大经济思潮之一。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

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5.社会科学

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6.时代主题

全球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态势的聚焦点,是全球发展格局的集中体现。

7.人文主义

是这样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通常认为这种思想态度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题。从哲学方面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它扬弃偏狭的哲学系统、宗教教条和抽象

推理,重视人的价值。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曾经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在当代则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8.终身教育论

终身教育论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教育如何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如何适应人的终身发展需求。它的主要内容是:(1)全程教育,即应该将人受教育的时期贯穿于人的生命的全程;(2)全域教育,即应该将人受教育的场所遍布于全社会;(3)全民教育,目的是使人受教育的机会平等;(4)全面教育,强调人的全

而发展,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9.人文科学:

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木质、价值和发

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研究的学问。

10.语言学:

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发展,揭示语言本质及其存在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11.接受美学:

是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种

文艺学一一美学思潮。

12.语言与言语:

索绪尔提出区分语言和言语:语言是语言符粤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则是实际话语。前者是社会的、主要的,后者是个人的、从属的。

三、简答题

1.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答:一是不断深化的时代主题;(5分)

二是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5分)

三是日益尖锐的当代全球问题。

(5分)

2.现代西方主流经济思潮是什么?

答:尽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种流派纷繁复杂,但基本上属于两大经济思潮:

一是经济自由主义。

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

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

全的自由o

(8分)

二是国家干预主义。

它的理论源头是16世纪到17世纪的重商主义,认为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乃

社会财富的源泉,强调在国家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从20世纪30年代起,发展出了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并开始占主导地位。(7分)

3.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机理是什么?

答:(1)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4分)

(2)

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3分)

(3)

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方式,是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3分)

4.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有哪些变革?

答:(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3分)

(2)

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3分)

(3)

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2分)

(4)

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2分)

5.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被视为现代语言学的正式开端,其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

(1)

语言是符号系统:它的各种成分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系统具有自己特有的内在秩序或内在规律。(3分)

(2)

区分语言与言语:语言是语言符号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则是实际的话语。(3分)

(3)

区分历时态与共时态:索绪尔侧重强调共时态的研究,以充分揭示语言的结构。(2分)

(4)

区分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深层系统是由社会因素构成的,表层系统则是个人的言语表达,语言

学应着重研究深层系统。(2分)

6.20世纪世界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1)对创作主体艺术思维及心理的深入开掘,(4分)

(2)

对文艺作品形式的重新认识;(4分)

(3)

对文艺接受问题的注重;(4分)

(4)

对文艺与社会一文化系统关系的进一步思考。(3分)

7.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学的主要变革有哪些?

答:一是从古代走向现代;(4分)二是从“异文化”研究到“本文化”研究;(4分)三是从半封闭研

究到开放性研究}

(4分)四是马克思主义对西方人类学影响增大。(3分)

8.终身教育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全程教育。即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时期仅限于青少年时代,而应该贯穿于人的生命的全程。

(4分)

(2)

全域教育。即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场所仅限于学校,而应该遍布于全社会。(4分)

(3)

全民教育。它包括普及初等教育、成人扫盲以及消除男女教育差异,目的是使人受教育的机会平

等。(4分)

(4)

全而教育。终身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强调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

关心、学会做人、学会创造。(3分)

9.中国当代文艺研究的重要进展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1)构建开放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充分认识文艺的审美特性;(3分)

(2)在肯定反映论的前提下,以价值论为补充,以主体论为中心构筑新的理论体系;(3分)

(3)

文艺新学科建设受到重视;(2分)

(4)

文艺学的应用研究不断加强。(2分)

10.20世纪下半叶现代心理学的三股新潮是什么?

答:一是在认识理论领域中,认知心理学取得重要进展;(4分)

二是在人格理论领域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3分)

三是在情绪理论领域中,情绪心理学提出了新的假说。

(3分)

11.现代初等教育为什么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

答:现代初等教育之所以需要跨学科的系统研究,首先是由教育的复杂木性即其广泛性和多质性决定的;(4分)其次是由初等教育而临新的时代课题决定的;(3分)最后,这也是推进初等教育科学体系完善的需要。(3分)

四、论述题

.当前世界从小学到大学,普遍推行以文理综合为重要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尤其最近

我国关于高考不再分文理科的热议更加强化了这一思潮。说说这场改革与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发展、人文社

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综合发展趋势的关系。

答:(1)教育是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深受科学文化思潮发展的直接影响。人类

科学的发展,总是沿着较低水平的综合向较为精细的分化,再由分化向较高水平的综合螺旋式路线前进。

有分化才有综合,有较高水平的综合才有较高水平的分化o

20世纪下半叶,综合发展逐步成为人文社会

科学和自然科学界的自觉追求。“打破学科孤立发展的围城”、“不要让一个专业的人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理论的力量在于综合,在于协同运用”的呼声日益强烈;研究骨干通才化;研究人员群体化:出现了文

一文沟通,理一理沟通,文一理沟通,共同创造一个综合性的大科学体系的现实可能性。当前的世界和中

国,从小学到大学,都在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场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强调文理综合。

这正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乃至大科学综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产物。(8分)

(2)

教育观念和科学文化思潮;说到底,都是社会实践需求和时代精神的反映。文理综合的教育观念

和倡导综合发展的科学文化思潮,同样反映了

20世纪下半叶新的社会实践的需求,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

所谓新的社会实践的需求,就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对人的知识能力结构的需求;所谓新的时代精神的召

唤,就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召唤。新的世纪,要求人类走出白然科技“指数增长”而人文精神失落的“半

个人的时代”;要求白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结盟、交融;要求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改变重理轻文、重

“智”轻“情气重知识技能轻态度方法、重分析轻综合、重物质追求轻精神价值的培养“半个人”的倾

向。从这样的角度,去认识以文理综合为重要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与科学综合发展趋

势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更为深刻地认识教学改革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8分)

(3)

联系实际进行论述。(4分)

2.试述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

第一,当代人文社科学发展的总体文化背景,出现了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4分)

第二,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主导性价值取向,出现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4分)

第三,在主要思维方式方面,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3分)

第四,从社会实践功能看,出现了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3分)

第五,从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看,出现了高技术化的趋势。(3分)

(本题要求具有联系实际的内容,占3分)

3.试以某一具体学科的发展为例,说说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

答:比如管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就相当典型地反映了这个世纪世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

(1)

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典型地反映了

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中“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作

用日趋明显”的鲜明特点。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管理和科学技术被认为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两个轮子;在十

月革命胜利后不久的苏联,列宁把管理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项最困难、最能收效的中心任务。应运而生

并对社会实践发挥了能动作用的管理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乃至大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7分)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除管理者和管理学家之外,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数学、哲学等学科的专家也纷纷介入,从各自的背景,用不同的视角和方法研究同一个对象——对人、事、物等组成的物质一社会一文化系统进行自觉控制的行为和过程,以至形成了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并

发展成为跨科学部类、跨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学科群一一具有多科性、综合性的管理科学。可以说,管

理学的发展,是20世纪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通过不断分化、综合,形成了多科性、综合性庞大体系这一总

体发展特点的缩影。(7分)

第三,管理学的发展,从根本上说,体现了对人的认识的深化。管理学研究的焦点,从自然人、机器

人,到“经济人”,到“社会人”,到“复杂人”,到“信息人”,标志着管理科学几度飞跃。这一发展

轨迹,充分反映了

20世纪世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总体特点: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前所未

有的广泛关注。(6分)

4.有位学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座大城市里,有位小姑娘依靠父母亲艰苦的努力,好

不容易跨学区进入了全市最好的一所小学。小姑娘高兴极了,开学前三天,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觉。开学以

后头几天,小姑娘天天在家里的饭桌上说学校这样好那样好。可是,就在开学第一周的周末,小姑娘回家

后突然嚷着下星期再也不去上学了。父母亲不知所措,急着追问缘由。小姑娘哭着说:今天,整整一天,班主任老师没有看我一眼,连一眼也没有看啊!

有位小学校长讲述了另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小学生期中考试数学只得了

58分,在教师办公室呆着

不肯回家。他对老师说,分数单上挂红灯笼,妈妈是不准让我进家门的。看看老师不作声,又说:老师,这次能不能先借给我2分呢?下次再考,我一定还上这2分。数学老师想了想,深深地点了点头。到了下一次考试,孩子有明显进步,还了

2分,受到老师的表扬。之后,孩子的成绩列入了班级的中上游。

试就这两件事,谈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这两个案例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涉及学生、教师、家长的教育心理。

第一,小学生期待的是关心、爱护和理解(两例皆然)。(7分)

第二,教师的行为态度,小到课内外射向学生的视线的分配(第一例),大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和对学生发展的预期(第二例),都在小学生心中产生强烈的消极(第一例)或积极(第二例)的影响。

(7分)

第三,家长过度的期望和呵护(第一例),或者是简单粗暴(第二例),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造成消极

影响(第一例中,在过度的呵护之下长大的、具有某种优越感的“小太阳”,心理上经不住也许只是短暂的偶然的挫折;第二例中,孩子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笼罩着阴影一一可喜的是,这个孩子能尝

试与命运抗争)。(7分)

如做进一步思索,在这类案例中,学生、教师、家长的教育心理都有特定着的社会心理背景。为什么

说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呢?这可以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进行讨论。(5分)

而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学一点心理学,以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给孩子以更多的关心、爱护、理解和疏导,给家长提出必要的有说服力的建议,向社会作积极宣传,实在是十分重要的。(4分)

第三篇:电大(专科)《基础会计》期末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2003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基础会计 试题 注意事项

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考试 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监考人收完 考卷和答题纸后才可离开考场。

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 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三、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含签字笔)答题,使用铅笔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并将其序号字母填在答题纸上。每题2分,共20分)

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A.监督和分析 B.反映和分析 C.反映和控制 D.预测和决策 2.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可称为()。A.经济业务 B.账户 C.会计科目 D.会计要素

3.在借贷记账法下,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负债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 B.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 C.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 D.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额 9 4.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是根据()计算。

A.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十贷方本期发生额一借方本期发生额 B.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十借方本期发生额一贷方本期发生额 C.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十借方本期发生额一贷方本期发生额 D.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十贷方本期发生额一借方本期发生额 5.下列引起资产内部此增彼减的交易、事项是()。A.赊购材料

B.以银行存款支付欠供应商货款 C.收回赊销款存入银行 D.用现金支付办公费

6.“利润分配”账户在年终结算后出现借方余额,表示()。A.未弥补的亏损额 B.已实现的利润额 C.未分配的利润额 D.已分配的利润额

7.下列人员工资中,通过“管理费用”科目核算的是()。A.企业管理人员工资 B.销售部门职工工资 C.生产车间工人工资 D.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8.限额领料单属于()。A.-次凭证 B.汇总原始凭证 C.外来原始凭证 D.累计凭证

9.企业用现金支付某职工报销的市内交通费78元,会计人员编制的付款凭证为借记管 理费用87元,贷记现金87元,并登记人账。对当年发生的该项记账错误应采用的更正方法是,’()

A.重编正确的付款凭证 B.补充登记法 C.红字更正法 D.划线更正法

10.我国现行《会计法》是从()开始实施的。A.2000年1月1日 B.2000年7月1日 C.1985年5月1日 D.1993年7月1日 10

二、多项选择(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2至5个正确的,并将其序号字母填在答题纸上。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10分)

11.会计核算是指会计工作收集、加工,储存和揭示会计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由以下几 个环节构成()。A.记录 B.报告 C.确认 D.计量 E.披露

12.企业的留存收益包括()。A.未分配利润 B.盈余公积 C.投入资本 D.资本公积 E.净利润

13.借贷记账法中的“借”字表示()。A.收入的转销 B.费用筏本的增加 C.资产的增加 D.负债的减少 E.所有者权益增加

14.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应进行下列分配()。A.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B.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C.计算缴纳所得税 D.支付子弟学校经费 E.向投资人分配利润

15.资产负债表的左方包括()等项目。A.存货 B.商誉 C.货币资金 D.短期借款 E.未分配利润

三、简答题(第16题7分,第17题8分,共15分)” 16.什么是会计账簿?其有何作用?有哪些种类?

17.什么是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各有什么优缺点?各自适用于哪些存货?

四、根据下列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代记账凭证)(每题3分,共30分)18.某企业20**年8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1)1日,从银行提取现金15 000元。

(2)2日,用现金支付厂长李明预借差旅费6 000元。(3)3日,以现金支付业务招待费1 300元。

(4)4日,生产甲产品领用A材料800千克,单价20元,计16 000元。

(5)5日,购入B材料3 000千克,单价15元,计45 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尚未 支付。

(6)8日,厂长李明出差回厂报销差旅费5 300元,交回多余现金700元。(7)10日,用银行存款发放工资80 000元。(8)12日,向银行借人短期借款500 000元,存入银行存款户。(9)13日,用银行存款偿还前欠购料款项31 000元

(10)14日,出售给光明工厂甲产品3 000件,货款390 000元尚未收到。18. 会计分录I代记账凭证)

五、计算与分析(第19题12分,第20题13分,共25分)19.某企业20**年1月1日的有关资料如下;(1)存放在银行的款项 500 000元(2)从银行借入的短期借款 370 000元(3)出纳员保管的现金 5 000元(4)应付甲商店货款 30 000元(5)库存商品 250 000元(6)营业用房 5 000 000元(7)应付职工薪酬 155 000元(8)投资者投入的资本 5 200 00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别计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金额并检验其平衡关系。

(本题12分)

20.某公司20××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简表)如下:

资产负债表(简表)

编制单位:某公司 20××年12月31日 单位:元

要求:根据所给资料计算并回答问题。(本题13分)

(1)该公司“应收账款”所属明细账户“A公司”12月31日有贷方余额3 000元,其他明细 账户的余额都在借方;该公司“预收账款”所属明细账户“甲公司”12月31日有借方余额2 000 元,其他明细账户的余额均在贷方。请分别计算“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总账账户的余额。(2)该公司“累计折旧”总账账户贷方余额为120 000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总账账户余 额为25 000元,计算“固定资产”总账账户的余额。

(3)该公司本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200 000元,年初未分配利润30 000元,该年已分配利 润是多少? 13 试卷代号:2003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基础会计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2014年7月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1.C 2.D 3.C 4.A 5.C 6.A 7.A 8.D 9.C10.C

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1.ABCD 12.AB 13.ABCD 14.ABE 15.ABC

三、简答题(第16题7分,第17题8分,共15分)

16.答:会计账簿是按照会计科目开设的,由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以记账凭证为依据,全

面地、连续地、系统地、综合地记录企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的簿籍。设置和登记账簿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会计信息处理的一个重要的专门方法。

各单位通过设置和登记账簿,可以把分散在会计凭证上的大量核算资料,加以集中和归类

整理,为编制财务报表提供重要依据。会计账簿在会计核算中的主要作用有:①通过登记会计

账簿,可以把会计凭证所提供的资料归类汇总,形成集中的、系统的、全面的会计核算资料;②

会计账簿是反映、监督经济活动,考核各部门经济责任的重要手段;③会计账簿为编制财务报

表提供主要的数据资料。

会计账簿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会计账簿所登记的内容及登记的方法各不相同。我们可 以按不同标准对会计账簿进行分类:①按其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 簿三种;②按其形式的不同可分为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和卡片式账簿;③按账页格式的不 同可以分为三栏式账簿、多栏式账簿和数量金额式账簿等。

17.答:实地盘存制,又称“定期盘存制”。采用这种方法,平时根据会计凭证在有关账簿 中只登记存货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月末通过实地盘点,将盘点的实存数作为账面结存数,然后倒挤推算出本期发出数,将其计人账簿。

采用实地盘存制,虽然平时能简化记账工作,但核算手续不严密,不能通过账簿随时反映 和监督各项存货减少和结余情况,工作中如出现差错、毁损、被盗丢失等情况,均计入本期发出 数,从而不利于发挥账簿记录对存货的控制作用,不利于加强存货的管理和保护财产的安全。因此,实地盘存制一般只适用于一些价值低、品种杂、进出频繁的材料物资。其他存货一般不 宜采用实地盘存制。

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是根据账簿记录,计算期末存货账面结存数量的一种存货核 算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对存货的增加和减少,平时都要在账簿中连续加以记录,并随时结出 账面结存数。

采用这种方法,虽然能在账簿中及时反映各项存货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但也有可能发 生账实不符的情况。因此,也需要对各项存货进行实地盘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以及账实 不符的原因。

采用永续盘存制,虽然加大了日常核算工作量,但手续严密,通过明细账簿可以随时了解 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有利于加强存货管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除少数特殊情况 外,一般都应采用永续盘存制。

四、编制会计分录(代记账凭证)(每小题3分,共30分)18. 会计分录(代记账凭证)

(评分标准:每笔业务的会计分录3分,其中8月8日厂长李明报销差旅费并退回多余现 金所作的两笔会计分录共计3分)

五、计算分析题(第19题12分,第20题13分,共25分)

19.答:资产-500 000+5 000+250 000+5 000 000-5 755 000(3分)

负债-370 000+30 000+155 000-555 000(3分)

所有者权益-5 200 000(3分)

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

755 000-555 000+5 200 000(3分)18 20.答:(1)‘‘应收账款”总账余额-27 000-2 000-3 000-22 000(4分)

“预收账款”总账余额-20 000-3 000-2 000-15 000(4分)(2)“固定资产”总账余额-647 800+120 000+25 000-792 800(3分)(3)已分配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十本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一年末未分配利润-30 000+200 000-139 800 290 200(2分)

第四篇: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医药学概论》期末试题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医药学概论》期末试题题库及答案

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

1.辨别疾病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两个纲领是()。

A.阴阳

B.表里

C.寒热

D.虚实

2.川芎茶调散主治()。

A.肝肾阴虚,肝风内动

B.外感风邪头痛证

C.肝阳偏亢,肝风上扰

D.阴虚风动

3.症见食少便溏,面色萎白,语言低微,四肢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软或缓弱宜选用()。

A.补中益气汤

B.生脉散

C.四君子汤

D.四物汤

4.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宜选用()。

A.半夏泻心汤

B.小柴胡汤

C.逍遥散

D.柴胡疏肝散

5.清营汤功效是()。

A.泻火解毒

B.清营透热,凉血养阴

C.清泻肺热

D.清胃凉血

6.白虎汤的君药是()。

A.知母

B.炙甘草

C.粳米

D.石膏

7.保和丸中的消食药是()。

A.山楂、神曲、莱菔子

B.山楂、神曲、麦芽

C.莱菔子、神曲、麦芽

D.山楂、莱菔子、麦芽

8.蝉蜕的功效是()。

A.疏肝解郁

B.平肝解毒

C.解毒透疹

D.息风止痉

9.治疗肺痈,首选()。

A.白头翁

B.鱼腥草

C.板蓝根

D.连翘

10.大黄不具备的功效是()。

A.泻下攻积

B.清热泻火

C.凉血解毒

D.清肝,杀虫

11.长于治疗肉食积滞的药物是()。

A.麦芽

B.谷芽

C.山楂

D.神曲

12.下列属于反治法则的是()。

A.实则泻之

B.通因通用

C.寒者热之

D.扶正祛邪

13.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等,辨证为()。

A.气虚血瘀证

B.气血两虚证

C.气不摄血证

D.气随血脱证

14.以心悸咳喘,胸闷气短与气虚见症为辨证要点,证属()。

A.心肾不交证

B.心肾阳虚证

C.心肺气虚证

D.心脾两虚证

15.以眩晕耳鸣,腰膝痰软,胁痛,失眠与虚热见症为辨证要点,证属()。

A.肝胃不和证

B.肝郁脾虚证

C.肝肾阴虚证

D.脾肾阳虚证

16.肝主疏泄的主要作用是()。

A.津液代谢

B.运行血液

C.调畅气机

D.排泄精液

17.悲则()。

A.气上

B.气下

C.气缓

D.气消

18.寒邪致病易于()。

A.侵袭阳位

B.侵袭阴位

C.损伤阳气

D.耗气伤津

19.“假神”提示()。

A.正气已伤

B.正气大伤

C.脏腑功能已衰

D.阴阳即将离绝

20.阴虚火旺的舌象是()。

A.舌红苔白

B.舌红苔黄

C.舌绛苔白腻

D.舌红少苔

21.下列属于肾的功能是()。

A.主气

B.纳气

C.生气

D.调气

22.称为“后天之本”的是()。

A.心

B.脾

C.肾

D.肝

23.心开窍于()。

A.舌

B.耳

C.鼻

D.口

24.夜盲多由()。

A.肝阴虚损

B.肝血不足

C.肝气逆乱

D.肝阳上亢

25.耳为()。

A.心窍

B.肺窍

C.脾窍

D.肾窍

26.与气陷无关的症状是()。

A.遗尿

B.脱肛

C.子宫下垂

D.腹部坠胀

27.咳声如犬吠者为()。

A.百日咳

B.燥咳

C.湿咳

D.白喉

28.神识昏糊,胡言乱语,声高有力见于()。

A.郑声

B.谵语

C.独语

D.狂言

29.消渴证患者的病室内可嗅到()。

A.臭味

B.血腥味

C.尿臊味

D.烂苹果味

30.排泄物臭秽多属()。

A.热证

B.寒证

C.虚证

D.表证

31.不属于五味内容的是()。

A.辛

B.凉

C.苦

D.甘

32.毒性是指()。

A.药物影响机体寒热变化

B.药物对机体脏腑经络的选择作用

C.药物对机体的伤害性

D.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33.具有补虚作用的药味是()。

A.甘

B.酸

C.辛

D.苦

34.相恶指的是()。

A.两药合用能增强毒性

B.两药合用使临床效应降低或消除

C.两药合用能增强疗效

D.两药合用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

35.升降浮沉是指()。

A.药物影响机体寒热变化

B.药物对机体脏腑经络的选择作用

C.药物对机体的伤害性

D.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36.汗法能()。

A.改善或消除表证

B.改善或消除里热证

C.改善或消除虚证

D.改善或消除胃肠积滞证

37.九味羌活汤主治()。

A.风寒表实无汗

B.风寒夹湿

C.风温初起

D.气虚外感

38.半夏泻心汤主治()。

A.少阳病

B.少阳与阳明合病

C.寒热互结之痞证

D.肝脾不和证

39.热毒痢疾,治宜选用()。

A.龙胆泻肝汤

B.黄连解毒汤

C.白头翁汤

D.左金丸

40.当归四逆汤主治()。

A.脾胃气虚证

B.脾胃虚寒证

C.气血两虚证

D.血虚寒厥证

41.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是()。

A.天气

B.地气

C.清气

D.精气

42.“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法的理论依据是()。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相互消长

D.互藏互含

43.化生血液的最基本物质是()。

A.水谷精微

B.津液

C.元气

D.精

44.脾胃虚弱可以导致血液出现的病理变化是()。

A.血虚

B.血瘀

C.血热

D.血寒

45.肝在血液代谢中的主要作用是()。

A.贮藏血液

B.调节血量

C.调畅气机

D.直接生血

46.临床上既主寒证又主热证的舌色是()。

A.淡红舌

B.淡白舌

C.紫舌

D.绛舌

47.假神提示()。

A.正气已伤

B.正气大伤

C.脏腑功能已衰

D.阴阳即将离绝

48.气血不足的面色是()。

A.青色

B.赤色

C.白色

D.黑色

49.阴虚火旺的舌色是()。

A.舌淡红苔白

B.舌红苔黄腻

C.舌绛苔白腻

D.舌红苔红

50.面色黄的主病是()。

A.主热证、湿证

B.主虚证、湿证

C.主寒证、虚证

D.主寒证、湿证

51.下列属于花蕾人药的是()。

A.菊花

B.旋复花

C.辛夷

D.红花

52.反应药物作用部位、范围的性能是()。

A.归经

B.四气

C.五味

D.升降浮沉

53.相须指的是()。

A.两药合用能增强毒性

B.两药合用使临床效应降低或消除

C.两药合用能增强疗效

D.两药合用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

54.白芷能()。

A.止痉

B.止呕

C.止血

D.止带

55.不具有止痛功效的药物是()。

A.防风

B.荆芥

C.白芷

D.细辛

56.只针对主病或主证发挥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

A.臣药

B.君药

C.佐药

D.使药

57.桑菊饮主治()。

A.风寒表实无汗

B.风寒夹湿

C.风温初起

D.气虚外感

58.小柴胡汤主治()。

A.少阳病

B.少阳与阳明合病

C.寒热互结之痞证

D.肝脾不和证

59.清热剂的适用范围是()。

A.虚热证

B.表热证

C.里热证

D.实热证

60.理中丸主治()。

A.脾胃虚弱证

B.脾胃虚寒证

C.阳虚寒凝证

D.血虚寒厥证

61.称为全身根本的脏是()。

A.心

B.肝

C.脾

D.肾

62.气血生化之源是()。

A.心

B.肝

C.脾

D.肾

63.肾在液为()。

A.泪

B.涎

C.汗

D.唾

64.“朝百脉”的功能属于()。

A.心

B.肝

C.脾

D.肺

65.大怒影响机体的()。

A.呼吸功能

B.疏泄功能

C.藏精功能

D.气化功能

66.下列不是淡红舌的主病的是()。

A.气虚

B.阴虚

C.血虚

D.阳虚

67.阳明经头痛的部位在()。

A.两侧太阳穴

B.前额连眉棱骨

C.后头部连项部

D.头颠顶部

68.里急后重多见于()。

A.淋证

B.癃闭

C.消渴病

D.痢疾

69.主病为“肝胆病、痛证、痰饮、疟疾”的脉象为()。

A.细脉

B.弦脉

C.促脉

D.实脉

70.辨别疾病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两个纲领是()。

A.阴阳

B.表里

C.寒热

D.虚实

71.不属于四气的内容是()。

A.寒

B.热

C.辛

D.凉

72.具有收涩作用特点的药味是()。

A.咸

B.辛

C.酸

D.苦

73.相反指的是()。

A.两药合用能增强毒性

B.两药合用使临床效应降低或消除

C.两药合用能增强疗效

D.两药合用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

74.归经是指()。

A.药物影响机体寒热变化

B.药物对机体脏腑经络的选择作用

C.药物对机体的伤害性

D.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75.防风能()。

A.止痉

B.止呕

C.止血

D.止带

76.补法能()。

A.改善或消除表证

B.改善或消除里热证

C.改善或消除虚证

D.改善或消除胃肠积滞证

77.麻黄汤主治()。

A.风寒表实无汗

B.风寒夹湿

C.风温初起

D.气虚外感

78.大柴胡汤主治()。

A.少阳病

B.少阳与阳明合病

C.寒热互结之痞证

D.肝脾不和证

79.清热剂的适用范围是()。

A.虚热证

B.表热证

C.里热证

D.实热证

80.吴茱萸汤主治()。

A.脾胃虚弱证

B.脾胃虚寒证

C.阳虚寒凝证

D.血虚寒厥证

81.化生血液的最基本物质是()

A.水谷精微

B.津液

C.元气

D.精

82.称为全身根本的脏是()

A.心

B.肝

C.脾

D.肾

83.称为“后天之本”的是()

A.心

B.脾

C.肾

D.肝

84.与骨对应的脏是()

A.心

B.肺

C.脾

D.肾

85.人体经络系统中主要组成部分是()

A.经脉和络脉

B.络脉和经筋

C.经筋和皮部

D.皮部和脏腑

86.临床上既主寒证又主热证的舌色是()

A.淡红舌

B.淡白舌

C.紫舌

D.绛舌

87.面色黄的主病是()

A.主热证、湿证

B.主虚证、湿证

C.主寒证、虚证

D.主寒证、湿证

88.主病为“肝胆病、痛证、痰饮、疟疾”的脉象为()

A.细脉

B.弦脉

C.促脉

D.实脉

89.消渴证患者的病室内可嗅到()

A.臭味

B.血腥味

C.尿臊味

D.烂苹果味

90.下列症状不属于实证的表现是()

A.潮热盗汗

B.小便不通

C.神昏谵语

D.大便秘结

91.下列属于花蕾人药的是()

A.菊花

B.旋复花

C.辛夷

D.红花

92.反映药物作用部位、范围的性能是()

A.归经

B.四气

C.五味

D.升降浮沉

93.具有收涩作用特点的药味是()

A.咸

B.辛

C.酸

D.苦

94.升降浮沉是指()

A.药物影响机体寒热变化

B.药物对机体脏腑经络的选择作用

C.药物对机体的伤害性

D.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95.生姜能()

A.止痉

B.止呕

C.止血

D.止带

96.补法能()

A.改善或消除表证

B.改善或消除里热证

C.改善或消除虚证

D.改善或消除胃肠积滞证

97.麻黄汤主治()

A.风寒表实无汗

B.风寒夹湿

c.风温初起

D.气虚外感

98.理中丸主治()

A.脾胃气虚证

B.脾胃虚寒证

C.肝胃不和证

D.血虚寒厥证

99.清热剂的适用范围是()

A.表里热证

B.表热证

C.里热实证

D.里热证

100.小柴胡汤主治()

A.少阳病

B.少阳与阳明合病

C.寒热互结之痞证

D.肝脾不和证

二、名词解释

1.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以测知患者病证的诊察方法。听声音是听辨病人在病变过程中的声音、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呵欠、肠鸣等各种声响;嗅气味是指嗅病人病体内所发出的各种气味以及排出物和病室的异常气味。

2.归经:是指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

3.气:是指人体内存在的至精至微、活力很强的、不断运动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4.方剂:是在辩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适宜的药物,按照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及剂型,妥善配伍而成的药物组合体。

5.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

6.阴阳偏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人体的阴液或阳气亏虚所引起的病理变化,是“精气夺则虚”的虚证病机。

7.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

8.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即所谓物极必反。即阴可以转换为阳,阳可以转换为阴。

9.精:即精华、精微之意,是液态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10.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是专治邪在半表半里的一种方法。

11.配伍:是指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

12.脉诊:亦称切脉,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动脉,根据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病情,辨另Ⅱ症证的诊察方法。

13.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

14.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

15.升降浮沉:是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升,即上升提举,趋向于上;降,即下达降逆,趋向于下;浮,即向外发散,趋向于外;沉,即向内收敛,趋向于内。升降浮沉也就是指药物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作用趋向。它是与疾病所表现的趋向性相对而言的。

16.问诊:是临床上重要的诊察方法,是指通过询问病人的各种自觉症状和病史,搜集病情资料,是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

17.气机失调:是指脏腑经络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

18.藏象:即脏,是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即征象、现象,是人体内在脏腑组织器官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藏根据其位置形态和功能特点,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辨证论治?如何理解症、证、病的关系?

答:(1)辨证论治的概念

所谓“辨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四诊收集到的病情资料进行辨别、分析、综合,判断其证候类型的思维过程。“论治”,又叫施治,是根据辨证分析的结果,来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所以,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有效指导了临床理法方药的具体应用。(3分)

(2)症、证、病的概念及其关系

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证,即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本质的反映,它以一组相关的症状和体征为依据,不同程度地揭示出患者当前的病机(由病邪、病位、病性、病势等综合而成)。病,即疾病,是在病因作用下,正邪斗争、阴阳失调所引起的具有该病特定发展规律的病变全过程,具体表现为若干特定的症状和不同阶段前后衔接的证候。(3分)

症、证、病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症状和体征是辨别证候和诊断疾病的基本要素,证是疾病某一阶段的反映,病所反映的是疾病的全过程。中医强调辨证,也不忽视辨病,提倡把辨证与辨病结合起来,它既要求去辨别该病全过程的变化规律,又要求去辨别现阶段的证候类型。(4分)

2.比较肝肾阴虚证与肺肾阴虚证临床表现与辨证要点。

答:(1)肝肾阴虚证是指肝肾两脏阴液亏虚,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失眠多梦,腰膝疫软,胁肋灼痛,口燥咽干,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本证以眩晕耳鸣,腰膝痰软,胁痛,失眠与虚热见症为辨证要点。(5分)

(2)肺肾阴虚证是指肺肾两脏阴液亏虚,虚火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咳嗽痰少,或痰中带血,口燥咽干,或声音嘶哑,腰膝痰软,形体消瘦,骨蒸潮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本证以干咳痰少,音哑,遗精,月经不调与虚热见症为辨证要点。(5分)

3.举例说明五味的具体内容。

答:(1)辛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来讲,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有辛味。因此辛味药多用于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如苏叶发散风寒。

(2)甘,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一般来讲,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甘味药多用于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几个方面。如人参味甘大补元气。

(3)酸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酸味药多用于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证。如五味子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五倍子涩肠止泻、山茱萸涩精止遗等。

(4)苦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泻火存阴等作用。一般来讲,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泻火存阴的药物多具有苦味。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如黄芩、栀子清热泻火(5)咸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一般来讲,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有咸味。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痰核、瘿瘤、瘢瘕痞块等。如芒硝泻热通便。(每点2分)

4.比较方剂中的“消法”和“下法”。

答:(1)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瘢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病证。(3分)

(2)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凡邪在肠胃而致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以及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症俱实之证,均可使用。(3分)

(3)消法与下法虽同是治疗内蓄有形实邪的方法,但在适应病证上有所不同。下法所治病证,大抵病势急迫,形症俱实,邪在肠胃,必须速除,而且是可以从下窍而出者。消法所治,主要是病在脏腑、经络、肌肉之间,邪坚病固而来势较缓,属渐积形成,且多虚实夹杂,尤其是气血积聚而成之瘕瘕痞块、痰核瘰疬等,不可能迅即消除,必须渐消缓散。(4分)

5.简述少神、失神、假神的临床意义。

答:(1)少神:又称“神气不足”,是正气不足,虚证的表现。

临床意义:提示精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多见于虚证患者或疾病恢复期病人。(2分)

(2)失神:又称“无神”,是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重病表现。包括:

①正虚失神:是精亏、神衰的表现。

临床意义:提示精气大伤,脏腑功能衰败,多见于慢性久病重病之人,预后不良。

②邪盛失神:是邪盛、神伤的表现。

临床意义:提示邪气亢盛,热扰神明,邪陷心包;或肝风夹痰蒙蔽清窍,阻闭经络,多见于急性病人,属病重。(5分)

(3)假神:是指久病、重病之人,精气衰竭,正气将脱,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属病危。精气本已极度衰竭,而突然出现某些神气暂时“好转”的假象。

临床意义:提示脏腑精气衰竭殆尽,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是病危的表现,常见于病人临终之前。古人将假神比喻为“回光反照”、“残灯复明”。(3分)

6.简述生脉饮的药物组成、组方功效及主治病症。

答:(1)组成:人参9克、麦门冬9克、五味子6克。(3分)

(2)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2分)

(3)主治: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症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2)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症见于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细。(5分)

7.简述升降浮沉的意义。

答:升降浮沉代表不同的药性,标示药物不同的作用趋向。(2分)

(1)一般升浮药,其性主温热,味属辛、甘、淡,质地多为轻清至虚之品,作用趋向多主上升、向外。就其所代表药物的具体功效而言,分别具有疏散解表、宣毒透疹、解毒消疮、宣肺止咳、温里散寒、暖肝散结、温通经脉、通痹散结、行气开郁、活血消瘢、开窍醒神、升阳举陷、涌吐等作用。(4分)

(2)一般沉降药,其性主寒凉,味属酸、苦、咸,质地多为重浊坚实之品,作用趋向多主下行向内。就其所代表的药物具体功效而言,分别具有清热泻火、泻下通便、利水渗湿、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息风止痉、降逆平喘、止呕、止呃、消积导滞、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崩止带、涩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等作用。(4分)

8.如何理解阴阳消长平衡,举例说明。

答:(1)消即减少、衰减,长即增加、旺盛。阴阳消长是指阴阳双方的对立制约关系始终处于此消彼长、此盛彼衰、此进彼退的动态变化之中。阴阳双方在此动态过程中保持相对的平衡即为“消长平衡”。(5分)

(2)如:一年之中,从冬至春夏,阴消阳长,气候从寒冷逐渐转暖变热;从夏至秋冬,阳消阴长,气候从炎热逐渐转凉变冷。但从一年总体来看,四时气候变化处于相对的动态平衡中。若人体生理动态平衡失调,出现阴阳某一方面的偏盛或偏衰,则会出现病变,如寒证、热证、实证、虚证等。(5分)

9.如何理解阴阳相互转化,并举例说明。

答:(1)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换为阳,阳可以转换为阴。(4分)

(2)阴阳的相互转化,但多数是在量变基础上的一个质变过程,如:一年四季之更替,寒冷的冬季进入温暖的春季,则是阴转化为阳的表现;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营养物质(阴)与功能活动(阳)之间的不断转化也是阴阳转化的表现;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阴阳转化则表现为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等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6分)

10.简述药物归经的意义,并举例说明药物的质地、药物的色与味与归经的关系。

答:(1)药物归经是依据药物自身的特性,即形、色、气味、寨赋等的不同,进行归经的方法。(4分)

(2)如味辛、色白,人肺、大肠经;味苦、色赤,人心、小肠经等,都是以药物的色与味作归经依据的。又如磁石、代赭石重镇入肝;桑叶、菊花轻浮入肺则是以药物的质地轻重作归经的依据。(6分)

11.简述补益剂的使用注意。

答:(1)补益剂多滋腻,脾胃虚弱者或多服久服,应注意健脾、和胃、理滞以滋运化。

(2)应辩清“大实有赢状”的虚假证候,或“至虚有盛侯”的假实证候。

(3)虚证并见邪实时,直视具体情况扶正、祛邪并举.

(4)补益剂为虚证而设,不虚勿补,不可滥用。

(5)补益药质多浓厚,宜文火久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每点2分)

12.举例说明常色和病色的区别。

答:(1)常色:是指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的色泽。其特点是明润、含蓄。中国人的正常面色特点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常色又可分为主色和客色两种。

①主色: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基本肤色,属于个体特征,终生基本不变。

②客色:是指受到外界因素(如季节、昼夜、气候等)影响而有相应变化的正常面色。(5分)

(2)病色:是指人体在疾病状态时面部显示的色泽。其特点是晦暗(面色枯槁晦暗,是精气虚衰的表现)、暴露(某种面色异常明显,是病色外现或真脏色外露的表现)。

①善色:即病人的面色虽异常,但仍有光明润泽之象者。表明病轻,脏腑精气未衰。

②恶色:即病人面色异常明显,且晦暗枯槁者。表明病变较重,脏腑精气已衰。(5分)

13.何为望诊?望诊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局部表现、舌象和排泄物色质的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4分)

一是应尽量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进行;(2分)

二是诊室温度要适宜,使病人皮肤、肌肉自然放松,使疾病征象能真实显现;(2分)

三是要充分暴露受检部位。

(2分)

14.简述佐药的分类及含义。

答:佐药有三种意义:

①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3分)

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分)

③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4分)

15.举例说明,中药五味的具体作用。

答:(1)辛

“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来讲,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有辛味。因此辛味药多用于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如苏叶发散风寒、木香行气除胀、川芎活血化瘀等。

(2)甘

“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一般来讲,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黄滋补精血、饴糖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药性并解药食中毒等。

(3)酸

“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如五味子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五倍子涩肠止泻、山茱萸涩精止遗以及赤石脂固崩止带等。

(4)苦

“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泻火存阴等作用。如黄芩、栀子清热泻火,杏仁、葶苈子降气平喘,半夏、陈皮降逆止呕,大黄、枳实泻热通便,龙胆、黄连清热燥湿,苍术、厚朴苦温燥湿,知母、黄柏泻火存阴等。

(5)咸

“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一般来讲,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有成味。如芒硝泻热通便,海藻、牡蛎消散瘿瘤,鳖甲软坚消瘢等。(每点2分)

16.如何理解阴阳的互根互用,举例说明。

答:(1)阴阳的互根是指阴和阳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和根本的关系。即阴和阳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任何一方均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均以与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如: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就无所谓寒,没有寒也就无所谓热。(6分)

(2)阴阳的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相互资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气属阳,主动,血属阴,主静,气能行血,血能载气,二者互根互用。(4分)

17.如何理解君、臣、佐、使?

答: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2分)

臣药:有两种意义。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②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3分)

佐药:有三种意义。①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l③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3分)

使药:有两种意义。①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②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2分)

17.如何理解阴阳对立制约,举例说明。

答: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相互关联的、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存在着相互抑制、相互排斥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如上与下,左与右,天与地,动与静,出与入,升与降,昼与夜,明与暗,寒与热,水与火等均为对立相反的阴阳双方;而春、夏、秋、冬四季的温、热、寒、凉之气候变化,是因春夏阳气制约了秋冬寒凉之气,故春夏温热;秋冬阴气制约了春夏温热之气,故秋冬寒冷。(6分)

阴阳相互制约在总体上要维持相对的动态平衡,若这种对立制约关系失调,则破坏其动态平衡,在人体就会发生疾病。(4分)

第五篇: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B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一、概念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系统性原则2.行为核对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

4.学前儿童教育活动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____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2.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____和理论知识。

3.注意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____要求。

4.早期科学阅读作品,应该围绕____展开其情节,使儿童通过阅读能对周围事物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5.选择科学教育材料的原则包括材料的生活性、材料的可操作性、____、材料的丰富性和层次性等。

6.科学教育中的“____”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7.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要求而设计的。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二是对____的评价。

9.美国的“”,这是一个内容广泛和全面的科学教育改革计划。

10.组织开展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动时应遵循体验性原则、人文性原则和____原则。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提出儿童概念发展理论的是()。

A.加涅B.皮亚杰C.维果茨基D.布鲁姆

2.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分类目标的是()。

A.科学知识教育目标B.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

C.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D.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3.下列主要内容中,不属于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的内容是()。

A.季节B.常见动物

C.风土人情D.常见植物

4.各年龄阶段进行比较性观察时要求有所不同,5-6岁年龄班的要求是()。

A.比较物体明显的不同点B.比较物体的不同点

C.比较物体的相同点D.比较物体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5.确定材料选择的原则是()。

A.生活性、探索性、可操作性、丰富性、层次性

B.生活性、活动性、可操作性、丰富性、层次性

C.生活性、探索性、启发性、丰富性、层次性

D.安全性、生活性、探索性、可操作性、丰富性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

A.活动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B.目的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C.形象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D.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7.下列科学活动中,属于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是()。

A.制作玩具B.制作昆虫标本C.观察蚂蚁搬家D.观察大雾天气

8.下列评价中,不属于对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是()。

A.学前儿童科学知识、经验的评价B.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

C.学前儿童科学方法及能力的评价D.学前儿童科学情感和态度的评价

9.教师在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

A.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参与者、反思者、研究者

B.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组织者、反思者、研究者

C.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引导者、反思者、研究者

D.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研究者

10.下列环节中,不属于“做中学”活动的基本环节是()。

A.设置情境B.采集样本c.记录信息并得出结论D.提出问题

四、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2.以实例说明观察活动的指导要点?

3.简述科学玩具与游戏的运用?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在选择与利用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五、设计题(共22分)

请设计一个区角活动,并说明其中活动材料和设备的设计思路。

试卷代号:250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1年1月

一、概念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2.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4.学前儿童教育活动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儿童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单元目标2.经验知识3.启蒙性4.一个科学现象或概念

5.材料的探索性6.社会资源

7.整合性

8.对学前儿童发展9.2061计划

10.整合性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C2.D3.C4.D5.A6.D7.D8.B9.A10.B

四、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1)科学是以认识自然为目的,而技术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2)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一的问题,而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

(3)科学是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而技术是创造、发明新产品的过程。

2.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指导幼儿学习观察方法。

3.(1)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则性(2)让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4.(1)选择适合的社会资源

选择时,要充分地考察资源的适应性,包括学前儿童年龄的适应性、内容的适应性、空间的适应性、路线的适应性等问题。

(2)能配合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兴趣及需要

选择时,应以能启发学前儿童思考的社会资源为佳,不仅如此,所选择的社会资源还要能引导学前儿童扩大、延续学习的,也就是选择的科学教育社会资源,不仅在本次教学中起到作用,而且能因此而诱发孩子再次探索的兴趣,或再次观察的愿望,这样才能真正对孩子学习科学有利。

五、设计题(共22分)

1.格式正确(2分)。

2.目标(5分)、内容(5分)、活动材料与设备(5分)3.内容设计的理由(5分):

区角活动中材料和设备的设计是关键,在设计材料和设备时,除了在性能上安全可靠等要求外,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1)材料的探索性

(2)材料的新颖程度(3)材料的易理解性(4)材料的丰富性(5)材料的层次性

下载最新电大专科《中国古代文学(B)(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9)(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新电大专科《中国古代文学(B)(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9)(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