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叁国演义》有感
读《叁国演义》有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叁国演义》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叁国演义》一书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英雄话题。
书的大致内容是:汉朝末期,天下大乱,各路英雄揭竿而起,其中有:袁绍、曹操、刘备、孙坚等等,自先董卓称帝,不久被李儒使反间计让吕布杀死董卓,后袁绍大破公孙瓒,虎吞幽、冀、青、并四州,声势浩大,曹操听郭嘉之计,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被吕布打败,依附刘表,孙坚被刘表手下用石头打死,其子接管部队,其子孙策甚是勇勐,不到一年攻下扬州,不久,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收降六十万,此时,孙策正准备趁曹操出征攻打许昌,谁知被许贡的门客杀死,其弟孙权继位,曹操此时攻下凉州,统一了北方地区,不久,曹操又造“玄武池”训练水军,以攻打扬州,吴国都督周瑜火烧赤壁,不久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相救,不久攻下益州,吴国不甘心,采用白衣渡江之计,夺取荆州,刘备率七十万大军,攻打吴国,被吴国都督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打回蜀国,刘备病故,诸葛亮六出祁山,最后病死五丈塬,诸葛亮死后,魏国将军邓艾偷过阴平,占领蜀国,不久益州太守王睿势如破竹,一举拿下吴国,最后,天下归晋。
在众多的故事里,我最喜欢的是叁大战役中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中,曹军来势汹涌,一度渡过长江,带八十万水军攻打扬州,曹操为了克服北方士兵晕船的问题,命战船用铁索相连,周瑜不久决定用火攻,黄盖诈降成功,借风力,直冲曹操水军全军覆没,而刘备和孙权实力大增,使曹操失去了短时间内统一中国的机会,为日后叁国鼎立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如果不这样,那就真的要“铜雀深锁二乔”了。
在这千千万万的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赵云和诸葛亮。
先说赵云吧!赵云是叁国时期蜀国名将,“五虎上将”之一。我喜欢他的塬因是;他以勇敢善战、忠义不阿着称,在长坂坡单骑救主,只身一人,六进六出,救岀刘备儿子刘禅,斩杀草浆二十多人,如曹军仿佛入无人之境,在此我想:赵云啊赵云,你面对众多的敌人能做到 “一身都是胆”,我们今天的在学习上也要像你一样,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要跟它拼了。
诸葛亮是叁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蜀汉臣相。诸葛亮先后辅佐刘备、刘禅,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贡献了一生,封武乡侯,东晋时追封“武兴王”。我喜欢他的塬因有:一是他很忠诚。在白帝城托孤时,诸葛亮不但没有接受刘备的'好意,还要更忠心的辅佐他的儿子。二是他发明了诸葛连弩、木牛流马和八卦阵。弩箭用铁制,长八寸,将十支箭放在一个弩槽里,扣一次扳机,弩槽中的箭随即又落下一支到箭膛上,再上弦,可继续射出。八阵图险些灭掉十万人。叁是他是智慧的化身。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多难的难题,他都有“锦囊妙计”轻巧的应对。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叁国己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第二篇:读《宋史演义》有感
读《宋史演义》有感
艺术设计1001班王子恒
但凡一个民族的历史,或多或少地会带有本民族真实的情感。这些情感,是凝聚着本民族的骄傲、屈辱、抗争与探索,而我每当观看它们时,我的内心便会不由自主地涌现出很强烈的激动和惆怅来。细细想来,这样的奇怪情愫,是早就潜伏在我的骨子里、血液里的,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华夏民族的血缘,还有一些沉醉在现代大都市霓虹灯下的内心主观空虚的情感,或者说是审美疲劳,急需一些新鲜的事物来充斥。
或许,我们对于历史,还处于迷茫未开的意识中,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经历了林林总总的王朝,其间不乏有熠熠生辉,令人津津乐道的人物,当然,我个人也是颇为喜欢其中的人物,兴许是年少轻狂,对于大人物的崇拜,对奇女子的倾慕,对金戈铁马的向往,对风花雪月的眷恋。还有一点点在现实中得不到抑或失意之失落,总总情绪相叠,便构成了我对历史的喜爱,痴迷。
而宋代,自然是我喜爱的众多朝代之一。
有神仙中人的陈抟老祖,有畅挥铁琵琶的苏东坡,有精忠报国的岳元帅,有哀哀怨怨的李易安,有留取丹心的文天祥〃〃〃〃〃〃他们具构成了大宋的锦绣河山,使其在众多朝代中具有其自身之特点,有自身之令人喜爱的缘由。
我始终认为:天下,非一家之天下,而是千千万万人之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是,我仔细一想,我多少是带着现今的观点去看待的,一个王朝的建立,姑且不论君主如何呕心沥血,臣子如何兢
兢业业,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然而,历经无数风雨,数代人苦心经营,一旦在一朝一夕之间崩溃,读者内心的情感是不言而喻的,自然而然地会对天长叹,甚至是泪如珠子。
从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到靖康之变,二帝被俘;从康王南渡,到崖山逃亡。莫不是经历了坎坷,莫不是教人扼腕长叹,直到蒙古人建立中华历史上第一个非汉族的统一王朝,存在百年后为朱元璋所灭,汉族才夺回对中华大地的统治权,但即便如此,大明天下也无法对三百年前的大宋望其项背,张居正改革,明王朝的财政才有所好转,可后来的三饷加派,愈发加重了明王朝的负担乃至灭亡。
清军入关后又过数代,康乾盛世的出现,才有大宋当年之微微景象,可在遥远的西方,洋枪火炮使得这样的盛世景象一触即溃。
当然,我在这里提出并非对大明、大清厌恶,对大宋钟爱。换言之,倘若没有大明的海禁,大清的闭关锁国,中国人犹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这是我们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在中国历史上,宋宋辽西夏金具划分为封建大分裂时期,这是毋庸臵疑的,而宋代又划分为北宋与南宋,虽为一南一北,但统治者的姓氏不变,在当时的靖康之变后的宋室江山而言,南宋的出现无疑是为天下人打了一剂镇定剂。
但南宋和北宋又略有不同,北宋历史上还是出现过几位明君的,譬如宋太宗、宋神宗、宋哲宗等人,莫不是有所建树的帝王,即便是到了徽宗、钦宗二帝,他们也是有所成就的,只是并非在军事及政治上罢了。
反观南宋,建都临安的统治者一味地沉迷于歌舞升平之中,正可谓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甚至一代不如一代,割地求和。这种局面,想来是当时几乎所有的忠义之士都未曾料到的。
虽是如此,但有一点还是令人欣慰的,那便是经济!两宋的经济虽然遭到打击和抑制,但好像并没有对两宋造成影响,与北宋较后的南宋经济在某个时期甚至还有超过北宋的迹象。这不得不令人匪夷所思。
试想一下,当时的两宋并没有完成统一,不论是宋太祖、太宗,抑或是高宗,都只是占据着半壁江山,西北有西夏,北有辽国,西南有大理,以及后来出现的大金和蒙元,群强环绕,虎视眈眈,可两宋依然与众强友好相处,进行贸易上的往来。
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再说到农民起义,熟知中国历史的人不难发现,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的王朝或多或少地都发生过农民起义,但有两个王朝是历史上发生农民起义最少的王朝,一个是西晋,另一个便是宋朝了。前者之所以发生农民起义的次数少,有很大一部分因为西晋存世时间太短,来不及发生农民起义便灭亡了;而后者发生的诸如宋江起义、方腊起义等数起起义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农民没有饭吃。
看过《水浒传》的人便会发现,《水浒传》中各路英雄好汉有的因为杀了人,有的因为被官府欺压逼迫,有的是从小就有这个志向,真正因为没饭吃走投无路上梁山的人少之又少。
当然,《水浒传》多少是本小说演义,是有虚构的成分,但它也
是有依据历史的地方。
由此可见,宋代的经济是连农民或下层人物都很满足的。
《马可波罗游记》的出版,无非是对在吸收宋代少之又少的文化上的元代进行的描绘。但纵使如此,马可波罗还是对中华大地的殷实发出感叹,以至于间接地导致了1840年的鸦片战争的爆发,当时有西欧学者感慨,欧洲中世纪的一个君主的生活连看守东京汴梁的一个小卒都不如,当时的百姓上到富流阶层,下到白丁,具穿以丝绸制成的鞋袜。
之所以宋代写词的人如此之多,大部分是因为生活太无聊,太富裕,他们都不知道干些什么,于是只有写写词打发空闲时间。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常常用“市井最盛”,“处处拥门”,“车马闻拥,不可驻足”一类的词语,我们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也可以大抵上看出当时汴京的繁荣,而《清明上河图》也仅仅是汴京一角而已。
在上面举的这些例子,可能与《宋史演义》并无多大干系,但我始终以为,在看《宋史演义》时是很有必要了解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的,在这个了解的基础上观看《宋史演义》我们便不难理解宋代为什么总是割地赔款,因为他们不大在乎这些,试想一个富得流油的人又怎会在乎一点“施舍”,兴许还会增加他的好评也未可定也。
统治者总是有其独特的一套思维模式。
这或许是一种讽刺,我的观点或许有些绝对和片面,但我相信是
绝对有这些原因的。
《宋史演义》与《三国演义》同为演义,两者在形式和创作上走的是相同的路子,但《宋史演义》较之《三国演义》是更具有真实性与历史研究价值的,《三国演义》是以人物为主线,穿插其中串联起来的,这样便极为容易带有作者的主观偏向情感,而《宋史演义》则不然,其是以两宋的更迭而创作完成的,这样的真实性与研究性会更大。
当然,两者都不乏英雄人物的登场。
一个民族总是乐于崇拜英雄并孜孜不倦地去模仿学习的,本民族也会因此而趋于人性,趋于完善,只有这样,这个民族才会拥有赖以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动力。
但英雄总是具有悲剧性的,其结局往往催人泪下,可这绝非作者的本意,作者之所以这样编织安排,是希望读者能够在其中悟道,悟出哲理,悟出人生。
人类总是有一个爱好,喜欢以一个旁观者地身份去观看别人的故事,不论好坏,总是喜欢去评论,去感慨,我也不例外,既然如此,英雄人物的登场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了,这也正合了作者的本意。
尽管那个时代离我们太过遥远与模糊,可也无从阻挡我们对其进行的学习和评论的心,《宋史演义》不会是开始,也不会是结束,但它以它独特的方式给我们描绘了那段附庸风雅,山雨欲来的时代。
一点点地读完,就犹如细细品尝一杯咖啡,内中有苦有涩,更多的是其给予我们一个清醒的大脑与思维,这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经济的今天是有极大的帮助的,小到个人,大到民族,无论是否发展壮大,都应该花费些时间去回首过去,只有这样,我们的车轮才不会偏离轨道,才会滚滚向前!
第三篇:读封神演义有感
篇一:读封神演义有感
静静的夜晚,明月作伴,青灯孤影,并不感到孤独。如饥似渴,如痴如醉;清茶一杯,手捧书卷,是一种莫大的快慰,无言的幸福------
合上书,喉间咕噜一转,好似书中的智慧全部被我咽下一般。闭上眼,书中的万般人物尽显于眼前:弃暗投明的黄飞虎;前功尽弃的闻太师;昏庸残暴的商纣王;叱咤风云的小哪吒;求贤如渴的周武王,坐怀不乱的伯邑考------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老百姓就是水,民心就是水,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得民心者的天下的说法。多行不义必自毙,远忠臣,亲小人的商纣王;看似貌美,实则心思歹毒的妲己,他们的结局就是兔子尾巴长不了。
可以说,黄飞虎是第一位弃暗投明的商朝大将。他忠勇兼备;一心为民;弃暗投明;屡建奇功。还有其子黄天化,尽忠报国,血染沙场。
商纣王的昏庸,千载奇闻;妲己的狠毒,千古未有。当年女娲娘娘导演的这一出戏,流传千古。现在的人间是否也在天天上演着各种演义哪?
想当年商纣王也曾是能文能武的国君。也曾是文臣献策,武将施勇,一派繁荣。做人就不能太骄傲,要时刻知道自己是谁,要不是亵渎了女娲娘娘,也不至于断送商汤四百年的江山。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神仙外还有法术更高的神仙!
茶似乎已经凉了,我的心却像刚烧开的水,难以平静。每个人每天都在上演着自己的封神榜,我对自己的生活,似乎有了新的思考--
篇二:读封神演义有感
《封神演义》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神话小说。它想象力十分丰富,绝对不比《哈利?波特》等外国小说逊色。
《封神演义》的主要内容是:商纣王昏庸无道,民不聊生,周武王在姜子牙的辅佐下,顺应天下老百姓的意愿,讨伐纣王。天上的神仙也分成两派:支持武王为阐教,支持纣王为截教。最后,纣王自焚,姜子牙将双方战死的重要人物――封神。
《封神演义》最初由明代的许仲琳写成,后来,李云翔进行补充,最后在明代启年间完成。
我觉得:这本书想象力太丰富了,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本书表现出中国古代的文化是多么的高超!故事的人物都很特别:哪吒是莲花化身,土行孙在地下行走,杨戬会七十二种变化。读了这本书,我很恨商纣王,他只相信那个九尾狐狸精,让百姓建造鹿台,他是个昏庸无道的君主。
让熟悉的哪吒带领我们进入《封神演义》可以上天入地,可以呼风唤雨的世界。
篇三:读封神演义有感
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名叫《封神演义》的历史神话小说,书名叫《封神演义》。
一开始我听人说:“这本书是一些神啊鬼啊……打打杀杀的,一点也没意思”所以我也不看,心想:这种神话故事哄哄小孩还可以,我这种现实主义思想者怎么能看这种老掉牙的神话呢?要是被同学们知道了,还不被他们笑掉大牙!
可是我也耐不住妈妈的死缠带托,不得不看一看了,刚开始看,我还觉得没意思,可是接下去那曲折的文章很快就把我吸引住了,里面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让我爱不释手,看了一遍又一遍。
这本书不但有历史典故,最吸引人的是在商周两派的斗争中,还有许多身怀特异功能、能呼风唤雨、填海移山、撒豆成兵的天兵神将、神仙道士参加了斗争。闻太师、申公豹代表了维护商纣的邪恶势力,姜子牙、那吒等代表了西周正义势力。正邪双方运用各种异想天开的法术进行斗争,刀对刀、法宝对法宝,使得小说更加引人入胜。
书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姜子牙足智多谋,哪吒调皮有趣,纣王残暴无道,黄飞虎忠诚,武艺高强以及妲已(千年狐狸精)奸诈、可恶……等等。但邪不压正,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商纣违反天意,倒行逆施,终于逃不脱灭亡的结局。
《封神演义》不愧为一本古代优秀的历史神话小说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想象力太丰富了,被纣王挖去眼睛的杨任,被赤精子所救,从眼里长出两只手,手里却还有两只眼睛,这两只眼睛上观天,下观地……看着看着,我彻底被书给迷住了,太好看了,我连妈妈叫我吃饭都没听见。
听了我的感受,你认为怎样?不妨你也买来以读为快。
篇四:读封神演义有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名为《封神演义》的书。这本书我虽然已经读过很多遍了,但还是百读不厌,而且是越读越有味儿。每一次读
这本书,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它真是一本好书啊!
这本书主要讲了:商纣王荒淫无道,而周武王却是体恤万民,朝歌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西歧人民却快快乐乐地生活着。这两地有着天壤之差,后来,武王出兵伐纣,灭了纣王。
《封神演义》,是一部长达百回的神话小说,几百年来在民间流传甚广。书中的人物一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虽然书中的故事是“三分属实,七分虚构”,但书中到处充满了民主精神,它对朝代的更替,社会的发展,始终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这一点在古代历史上,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这本神话小说,使我受益匪浅。从书中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为别人着想,如果只考虑了自己,而忽视了别人,那你在别人的心目中就会变得非常渺小。记得有一天,钱雨婷问我借水彩笔。因为我前几天跟她闹了小矛盾,所以就拒绝了她,对她说:“我也没有,你去问别人借吧!”其实我是有的,就是因为心里有疙瘩而不想借她。事后,我又很后悔,觉得自己太小心眼了。我想起以前自己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她总是第一个来帮助我,不禁脸红了。这时,我又听到了同学们的嘲笑声,他们有的轻声地说:“她怎么这么小气,连盒水彩笔都不肯借。”有的生气地说:“她好自私啊,还是三好学生呢!真羞!”还有的惊讶地说:“她怎么是这样的人啊?”我变成了人见人厌的小人,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印象一下子从天堂掉到了地狱。那种滋味,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读着《封神演义》,我看到了商纣王因为只顾自己享乐而丢失了江山,想到自己因为自私而所处的尴尬处境,我暗暗下定决心,从今以后也要做一个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好孩子。
篇五:读封神演义有感
我自从读过《封神演义》之后便对周武王十分崇拜。这是因为周武王为民除去了纣王这个昏君。周武王除去了纣王之后便将纣王的珠宝救济灾民,并且做事都为百姓着想。所以百姓都过得非常好。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成汤的人建立起了一个国家。600年来百姓过得平平安安,可是到了商纣王统治的那年发生了变化。商纣王力大无穷,而且十分好色。因此女娲娘娘让三个妖精去迷惑纣王,助周武王讨伐成功。三个妖精中的玉石琵琶精被姜子牙除去了。后来千年狐狸精变成了妲己,九头稚鸡精变成了胡喜媚迷惑纣王。她们帮助纣王残害百姓,将女娲娘娘的话忘了。后来,姜子牙带领的西岐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样很快打败了纣王派出的所有人马,直奔朝歌杀去。千年狐狸精和九头稚鸡精在这时居然帮助纣王对付姜子牙,但是都被杀死了。纣王知道妲己和胡喜媚被杀死了,明白大势已去,便自焚摘星楼。
纣王死后,周武王身居京城,驾驭天下,四海升平,成就了一统大业。回想当年文臣献智,武将施勇,龙争虎斗,风云变色,千载风情佳话,后人纷纷评说。
第四篇:读《封神演义》有感600字
这本书并非我国的著作,而是一部漫画,作者在画完它的时候,写了这样的一段话:“《封神演义》是一部老漫画,不折不扣的老漫画。当我重新拿起这套书时,竟然不知如何下笔。太过喜爱的东西恐怕是没有办法表现到最好。想要推荐这本书,却让我身心畏惧,生怕诋毁了好书,落得悔之不及的下场。所以,就这样不负责任地把它放到一边,让有兴趣的人慢慢体会望的魅力。而作者则效仿故事中的姬发向不知名的方向遁逃……”。最后,这位作者署名“扭曲的作者”。
作者也许认为自己把原著扭曲了,毁了一本好书,但他也把书中的人物画得很出色,很有个性。
这是很长很长的一部漫画,故事是很久以前的故事,留在我脑海里的是元始天尊的秃头,太公望一副玩世不恭的嘴脸,贤人姬昌慢慢合上的双眼,闻仲那令人闻风丧胆的禁鞭……
说到闻仲,我不得不说的是他的心。3XX年前,他心爱的女人和皇帝成了亲,成了皇妃,使他失去了生存的目的。朱妃在临死前对他说:“殷和孩子都交给了你了。”而闻仲仅仅是为了朱妃这一句话,陪了殷3XX年,这成了闻仲活下去的目的,但闻仲就这样以殷为重心活着,直到那一天,他遇见了黄飞虎。他们在第一次见面时,黄飞虎就给了当朝太师一个重拳并大声训斥:“身为一国的太师,可不能只凭气力办事!”大约没有第二个人敢对闻仲如此。
当飞虎背叛了殷时,闻仲所表现的,是冷静的愤怒:被飞虎丢下的并不仅仅是殷,还有自己。
闻仲为了保护殷,不惜把金鳌岛的妖怪仙人牺牲了,还发动了仙界大战。
在红水阵里,闻仲又感受到了那熟悉的一拳,把闻仲那冰冷的铁面打碎了,飞虎对他说:“你和我的殷已经不存在了……”飞虎被强酸的雨水渐渐腐蚀,飞虎用生命唤醒了曾经的闻仲。在很久以前,闻仲虽然孤独,但却感觉不了痛苦,飞虎的出现,令他失去了孤独,而得到了另一种东西。
遍体鳞伤的闻仲笑着对太公望说:“飞虎死的时候,我才发现,我想要的并不是殷,而是过去那个有飞虎在的殷……”便向悬崖倒下去,他的灵魂飞过了殷,也飞过了朱妃的墓,最后,飞向了封神台。
看完这部书,我仿佛和太上老君睡着时一样,做了一个梦,一个叫“封神演义”的梦。[童批:封神画梦,书香长萦。]
第五篇:读《数理化通俗演义》有感
读《数理化通俗演义》有感
朱玉宏
梁衡著的《数理化通俗演义》,以章回小说的体裁,栩栩如生的事例,深入浅出的语言,旁征博引的叙述,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看完之后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与鼓舞。
这部书融知识,人物,故事,方法于一体,虽然所涉人物所生时代与国籍各不相同,但他们的故事相通,留给我们的启迪也异曲同工。
一、敢于质疑
本书以屈原的《天问》开篇,其实是在告诉人们,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始于疑问。哥白尼对托勒密的地心说产生怀疑,才有了太阳是宇宙中心的理论。布鲁若进一步研究发现了行星三定律,得出了宇宙是无边无际的结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落体运动的怀疑,发现了同一高度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的规律……就是这样不断地怀疑权威、挑战权威,才有了人类对宇宙不断的认识。
科学上一个个的发现都是从疑问开始,牛顿因苹果落地产生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可以说疑问是探索之源,发现之本。因此宋代的理学家朱熹说:“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由此可见,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
二、善于实践
每一个伟大的发现与创造都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都是在不断的观察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阿基米德不断实践发现了浮力,祖冲之日复一日的计算,得出了最新的圆周率。
实践出真知。因此,近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知行合一,伟大领袖毛泽东也说,教育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鉴于实践的重要性,中国最新一轮课程改革增加了综合实践课程,并且将其列为国家课程之一的必修课。可是这门课程并没有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有的地方把它看成可有可无,应付了事。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综合实践是我们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重要课程,我们不但要把它上好,还要把它与语文、数学等其他课程结合起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转化成生产力,才能发挥知识应有的作用。
三、不怕失败
失败是成功之母。纵观古今中外科学巨人都是经历无数次失败而走向成功的。
爱迪生发明电灯,实验了所有材料后,才知道钨丝最可行。()瓦特发明蒸汽机也经历过无数次实验,就要放弃的时候,是他妻子的鼓励,才促使他坚持下来。居里夫人经过三年零九个月的艰苦劳动才从成吨的沥青中提炼出0.1克氯化雷…世界上没哪一个成功是轻而易举的。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就要不怕失败。
四、勇于奉献
人要干成一项事业必须要有点精神。这精神就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吃苦耐劳,勇于献身的品质。
哥白尼终身观天,风霜不避。法拉第寄人篱下,忍辱求知。达尔文环球五年,出生入死。居里夫人为提炼雷,不怕酸碱烧手,不怕浓烟呛鼻。…为了专心搞科学研究,牛顿,诺贝尔等科学家终身未娶。
每一个新的发现、发明都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必然受到旧势力的反对与阻挠,有的科学家为此献出了生命。
希帕索斯证明了无理数的存在被扔进了海里。
布鲁诺为捍卫哥白尼的日心学,被罗马教皇钉在十字架上活活烧死。
伦琴与居里夫人因长期接触放射素而过早离开人世。
……
科学需要奉献,科学需要付出。
如果一遇到阻力就停止,遇到困难就放弃,那么,终将是一事无成。
科学就因为有无数的勇士前仆后继才使人类社会由愚钝走向了文明,由落后走向了发达。
因此,我们要将这些科学家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用科学的思想武装他们的头脑,用科学的方法指导他们的行动,唤醒他们科学意识,激发他们创新与创造的潜能,以不屈不挠、吃苦耐劳的精神,为科学的发展,为人类的幸福做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