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随着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高,尤其是2017年以来,针对重点区域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多发、频发的情况,连续三年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成效明显,2019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较2016年同期下降33%,重污染天数下降52%。尽管秋冬季攻坚取得积极成效,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仍是全国pm2.5浓度最高的区域,秋冬季pm2.5平均浓度是其他季节的2倍左右,重污染天数占全年95%以上,2020年年初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及周边地区出现两次重污染过程,群众反映强烈。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企业加快复工复产,许多因疫情影响受抑制的产能和产量短时间内集中快速增长,秋冬季污染物排放量可能出现反弹,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增大,部分地区存在完不成“十三五”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风险。2020-2021年秋冬季是第4个攻坚季,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十三五”规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各地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确保如期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既定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继承过去行之有效工作基础上,继续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服务“六稳”“六保”大局。采取积极稳妥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过去秋冬季攻坚行动取得的成果,做到时间、区域、对象、问题、措施五个精准,立足于抓好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防止层层加码。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污染天气,实施企业绩效分级分类管控,强化联防联控;
持续推进清洁取暖散煤治理,严防“散乱污”企业反弹,加强秸秆禁烧管控,有序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工业炉窑和燃煤锅炉治理等。坚持问题导向,压实部门和地方责任,加大帮扶力度,严防重污染天气反弹,实现打赢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
二、主要目标。
全面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2020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按照巩固成果、稳中求进的原则,充分考虑2020年一季度空气质量的疫情影响,将2020-2021年秋冬季目标设置为两个阶段,根据2019年一季度和四季度污染水平,分类确定各城市的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控制目标,按照污染程度分为6档,pm2.5每档相差1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每档相差2天,对“十三五”目标完成进度滞后的城市进一步提高要求。
2020年10-12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63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5天以内;
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62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5天以内。2021年1-3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均控制在86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12天以内;
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均控制在90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13天以内。
(三)实施范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包含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庄、唐山、邯郸、邢台、保定、沧州、廊坊、衡水市以及雄安新区,山西省太原、阳泉、长治、晋城市,山东省济南、淄博、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市,河南省郑州、开封、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市(含河北省定州、辛集市,河南省济源市)。汾渭平原包含山西省晋中、运城、临汾、吕梁市,河南省洛阳、三门峡市,陕西省西安(含西咸新区)、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市(含韩城市)以及杨凌示范区。二、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四)全面实施绩效分级差异化减排。各地严格按照《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有关要求,全面推进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鼓励环保绩效水平高的“先进”企业,鞭策环保绩效水平低的“后进”企业,以“先进”带动“后进”,提升环保基础工作整体水平。各地要高度重视,确保将绩效分级有关要求告知到相关的每家企业,组织好评级工作。对39个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按《技术指南》有关指标严格执行,原则上,评为a级和引领性的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可自主采取减排措施;
评为b级及以下和非引领性的企业,应严格落实《技术指南》中不同预警级别各绩效等级对应的减排措施要求。对国家未明确实施绩效分级的行业,各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可根据本地环境空气质量改善需求、工业污染特征、行业污染治理水平等具体情况,自行制定统一的绩效分级标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实施差异化减排措施。对各类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或未达到排污许可管理要求的企业,不纳入绩效分级管理范畴(但应纳入应急减排清单),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采取停产或最严级别限产措施,以生产线计。
(五)高标准完成应急减排清单。各地应按时完成行政区域内相关行业企业的绩效定级工作,进一步完善应急减排清单,做到涉气企业全覆盖。按要求梳理确定涉及保障民生、保障城市正常运转或涉及国家战略性产业的保障类工业企业清单,并纳入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对污染物排放低的小微涉气企业视情减少应急管控措施,对居民供暖锅炉和对当地空气质量影响小的生活服务业纳入清单但不应采取停限产措施。应急减排措施应细化落实到具体生产线、生产环节、生产设施,确保可操作、可监测、可核查。各省(市)生态环境部门要对应急减排清单严格把关,组织力量对清单进行审核,将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城市的清单审核汇总后上报生态环境部。
(六)积极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各地加强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工作,按照预案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采取应急减排措施。当预计未来较长时间段内,有可能连续多次出现重污染天气过程,将频繁启动橙色及以上预警时,各地可提前指导行政区域内生产工序不可中断或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停产的行业,预先调整生产计划,确保在预警期间能够有效落实应急减排措施。
(七)加强重污染天气区域应急联动。当预测到区域将出现大范围重污染天气时,生态环境部或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将通报预警提示信息,各省(市)及时发布相应级别预警,组织相关城市开展区域应急联动,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采取各项应急减排措施。不断完善重点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快速有效的运行模式,保障启动区域应急联动时各相关城市及时响应、有效应对。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城市要按照重点区域要求,同步开展区域应急联动。
三、全面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重点任务
(八)推进清洁取暖散煤替代工程。坚持“以气定改、以供定需,先立后破”的原则,集中资源大力推进散煤治理。2020年采暖季前,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基本完成平原地区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基本建成无散煤区。暂不具备清洁能源替代条件的山区,允许使用“洁净煤+节能环保炉具”等方式取暖。因疫情防控导致改造工程滞后的地区,应抓紧谋划,科学统筹施工计划,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力争完成既定任务目标。2020年新改造尚未得到一个采暖季运行检验的,不得拆除原有燃煤取暖设施。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要加强农业大棚、烤烟叶、中药材烘干、畜禽养殖等领域清洁能源替代散煤工作。根据各地上报情况,2020年10月底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共完成散煤替代709万户。其中,河北省337万户、山西省96万户、山东省163万户、河南省40万户、陕西省73万户。
全力做好气源电源供应保障。加快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储气设施等重点工程确保按计划建成投产。优化天然气使用方向,采暖期新增天然气重点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倾斜,优先保障清洁取暖与温暖过冬。各地要进一步完善调峰用户清单,夯实“压非保民”应急预案。地方政府对“煤改电”配套电网工程和天然气互联互通管网建设应给予支持,统筹协调项目建设用地等。油气、电网、发电、铁路等国有企业要切实担负起社会责任,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确保气源电源稳定供应。
严防散煤复烧。对已整体完成清洁取暖改造并稳定运行的地区,地方人民政府应依法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并制定实施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加强监督检查,防止已完成清洁取暖改造的用户散煤复烧。对暂未实施清洁取暖的地区,严厉打击劣质煤销售,对散煤经销点进行全面监督检查,确保行政区域内使用的散煤质量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要求。
(九)强化秸秆禁烧管控。坚持疏堵结合,因地制宜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强化地方各级政府秸秆禁烧主体责任,建立全覆盖网格化监管体系,加强“定点、定时、定人、定责”管控,综合运用无人机和卫星遥感、高清视频监控等手段,加强对各地露天焚烧监管。自2020年9月起,开展秋收阶段秸秆禁烧专项巡查,重点紧盯极易焚烧秸秆的收工时、上半夜、下雨前和播种前4个时段,加强田间地头巡逻检查。严格落实地方焚烧监管目标责任考核和奖惩制度。相关部门指导东北地区做好秸秆禁烧工作,降低传输过程对本区域的环境影响。
(十)严防“散乱污”企业反弹。各城市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将完成整改的企业列入“白名单”,对新发现的“散乱污”企业建档立册,及时纳入管理台账。进一步夯实网格化管理,落实乡镇街道属地管理责任,定期开展排查整治工作,发现一起、整治一起。不允许“散乱污”企业享受“六稳”
“六保”相关优惠政策,坚决防止已关停取缔的“散乱污”企业借机死灰复燃、异地转移,坚决遏制反弹现象。创新监管方式,充分运用电网公司专用变压器电量数据以及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扎实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及监管工作。
(十一)有序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各地要按照生态环境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增强服务意识,协调组织相关资源,帮助钢铁企业因厂制宜选择成熟适用的环保改造技术路线,为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尤其是清洁运输等提供有利条件。2020年12月底前,力争完成2亿吨钢铁产能超低排放改造,其中,河北省完成1.1亿吨、天津市完成1200万吨、山东省完成4000万吨、河南省完成1300万吨、山西省完成2000万吨、陕西省完成600万吨,各省(市)至少树立1-2家钢铁超低排放改造示范企业,发挥区域内引领带动作用。首钢、河钢、太钢、德龙、建龙、山钢等大型钢铁企业集团要发挥表率作用,集团位于区域内的钢铁企业力争2021年3月底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工作。
各地要指导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钢铁企业,按照《钢铁企业超低排放评估监测技术指南》开展评估监测工作。企业经评估确认全面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的,经钢铁协会按程序公示后,纳入动态清单管理,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执行差别化应急减排措施;
对在评估监测工作中弄虚作假的钢铁企业和评估监测机构,一经发现,取消相关优惠政策,企业应急绩效等级降为d级。
(十二)推进“公转铁”重点工程。落实《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和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关于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按照文件重点项目清单和时间节点要求加快砂石、火电、钢铁、焦化、铝冶炼、黑色金属矿采选和非金属矿采选等运输量较大行业企业的铁路专用线建设。各地要研究砂石骨料行业运输结构调整政策措施,推进砂石行业清洁运输。提升铁路货运量,具有铁路专用线的大型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煤炭、焦炭、铁矿石等大宗货物铁路运输比例原则上达到80%以上。华能、大唐、华电、国电投、国家能源集团位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的火电企业煤炭清洁方式运输比例要达到80%以上。
(十三)加快推进柴油货车治理。加快淘汰老旧柴油货车,各省(市)要认真落实交通运输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工作的通知》,按照本地柴油货车淘汰工作方案,落实地方财政补贴资金安排,采取经济补偿、限制使用、严格超标排放监管等综合措施,积极稳妥推进,确保完成淘汰100万辆国三及以下营运类柴油货车的目标任务。各城市要落实在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等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的任务要求。开展柴油货车执法检查,按照生态环境部等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建立实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通知》要求,抓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落地见效,2021年3月底前,力争柴油货车检验合格率达到90%以上,基本消灭车辆冒黑烟现象。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执法检查,将超标排放突出的施工单位纳入失信企业名单。积极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工作,严格落实便民利民要求,严禁在编码登记过程中乱收费。持续集中打击和清理取缔黑加油站点、流动加油车,对不达标的油品追踪溯源,查处劣质油品存储销售集散地和生产加工企业。
(十四)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各地要按照已出台的钢铁、建材、焦化、化工等行业产业结构调整、高质量发展等方案要求,全面完成压减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既定任务目标,建立项目台账。2020年12月底前,天津市钢铁产能控制在1500万吨左右,河北省钢铁产能控制在2亿吨以内,其中唐山市控制在1亿吨以内。加快淘汰炉龄较长、炉况较差的炭化室高度4.3米焦炉。石家庄、沧州、邢台、邯郸、滨州、安阳严格执行“以钢定焦”政策,独立焦化企业逐步退出。
(十五)深入开展锅炉、炉窑综合整治。依法依规加大燃煤锅炉(含茶水炉、经营性炉灶、储粮烘干设备等燃煤设施)淘汰整治力度。
2020年12月底前,每小时35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基本淘汰,每小时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完成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
燃气锅炉基本完成低氮改造;
在保证热源供应前提下,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供热半径15公里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落后燃煤小热电完成关停整合。
落实《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要求,实施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不达标工业炉窑,实施燃料清洁低碳化替代。依法取缔燃煤热风炉;
基本淘汰热电联产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加热、烘干炉(窑);
加快推动铸造(10吨/小时及以下)、岩棉等行业冲天炉改为电炉;
依法全面淘汰砖瓦轮窑等落后产能;
淘汰一批化肥行业固定床间歇式煤气发生炉;
淘汰炉膛直径3米以下燃料类煤气发生炉。全面加强钢铁、建材、有色、焦化、铸造等重点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生产工艺产尘点(装置)采取密闭、封闭或设置集气罩等措施,粉状物料等采用密闭、封闭等方式储存和输送,2020年12月底前,各省(市)完成一轮无组织排放排查整治。
(十六)持续推进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攻坚。落实《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持续推进vocs治理攻坚各项任务措施,完成重点治理工程建设,做到“夏病冬治”。2020年12月底前,各地对夏季臭氧污染防治强化监督帮扶工作中发现存在突出问题的企业,指导企业制定整改方案;
培育树立一批vocs源头治理的标杆企业,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带动效应;
组织完成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企业废气排放系统旁路摸底排查,石化、化工行业火炬排放情况排查,原油、成品油、有机化学品等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排查,港口码头油气回收设施建设、使用情况排查,建立管理清单。2021年3月底前,对排查出的旁路进行分析论证,督促企业取消非必要的旁路,因安全生产等原因必须保留的,通过铅封、安装自动监控设施、流量计等方式加强监管;
督促石化、化工企业安装火炬系统温度监控、视频监控及热值检测仪、废气流量计、助燃气体流量计等。
(十七)强化扬尘管控。各城市平均降尘量不得高于9吨/月·平方公里,鼓励不断加严降尘量控制指标,实施网格化降尘量监测考核。加强施工扬尘控制,严格执行施工过程“六个百分之百”,鼓励各地继续推动实施“阳光施工”“阳光运输”。将扬尘管理工作不到位的不良信息纳入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情节严重的,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强化道路扬尘管控,提高城市道路水洗机扫作业比例,加大各类工地、物料堆场、渣土消纳场等出入口道路清扫保洁力度。加强堆场、码头扬尘污染控制,全面推进主要港口大型煤炭和矿石码头堆场、干散货码头物料堆放场所围挡、苫盖、自动喷淋等抑尘设施,以及物料输送装置吸尘、喷淋等防尘设施建设。
四、保障措施
(十八)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放在重要位置,全面分析“十三五”期间空气质量改善情况,树立底线思维,完成目标任务存在风险的要制定针对性措施。全面梳理《三年行动计划》《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各项任务措施,逐条逐项分析落实及完成情况,建立台账,查漏补缺。对尚未完成的任务,要梳理项目清单,倒排工期,确保2020年12月底前“销号”。各地要充分汲取以往秋冬季攻坚行动的经验教训,避免因目标任务进展超出预期而松懈倦怠,对企业放松监管、降低要求;
也要避免因完成目标任务难度大而畏难退缩,不担当作为、放任自流;
更要避免为完成目标任务而采取“一律关停”“先停再说”以及不顾实际情况长时间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等简单粗暴措施,敷衍应对,临时性过关。
各城市要将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任务逐级细化,分解到各区县、各部门,明确时间表和责任人,并将主要任务纳入当地督查督办重要内容,建立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定期调度机制。
(十九)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继续支持清洁取暖试点地区农村“煤改气”“煤改电”运营补贴。各地应确保清洁取暖资金投入,研究制定清洁取暖差异化补贴政策,重点向农村低收入人群倾斜,对特困群体采取兜底补贴政策,及时足额发放补贴,确保清洁取暖设施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引导地方政府开展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工作,奖励资金与目标完成情况挂钩。按照环境保护税法有关条款规定,对符合超低排放条件的钢铁企业以及重污染天气应急a级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加大价格政策支持力度。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居民“煤改气”采暖期天然气门站价格不上浮。各省(市)要落实好《关于北方地区清洁供暖价格政策的意见》,完善峰谷分时价格制度,完善采暖用电销售侧峰谷电价,进一步扩大采暖期谷段用电电价下浮比例。落实好差别电价政策,对限制类企业实行更高价格,支持各地根据实际需要扩大差别电价、阶梯电价执行行业范围,提高加价标准。进一步创新政策举措,制定并落实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差异化电价、水价政策,提高企业改造积极性。
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募集资金用于大气污染治理等。全面开放铁路专用线投资建设、运营维护市场,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铁路和多式联运企业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投资建设铁路专用线。
(二十)完善监测监控体系。各地要加强秋冬季颗粒物组分监测和vocs监测。颗粒物组分监测结果要及时报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并在区域内共享,为科学研判大气污染成因,客观评估重污染天气应对效果,提高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管控的精细化水平和区域联防联控提供支撑。要科学布设vocs监测点位,提升vocs监测能力,各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在现有vocs监测站点基础上,进一步增加vocs自动监测站点建设,每个城市至少布设1个vocs自动监测点位,有条件的城市可在城市主导风向、城市建成区、臭氧高值区、主要工业园区等地增加监测点位。各地要加强污染源监测能力建设,将排气口高度超过45米的高架源,以及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vocs排放重点源,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全面完成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安装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加快提升移动源监测监管能力,构建交通污染监测网络,2020年12月底前,各地在沿海主要港口和重要物流通道建成空气质量监测站,重点监控评估交通运输污染情况,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推进重型柴油车远程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汾渭平原各地级城市、县城要继续加强降尘监测,加强数据质控,确保数据质量,并及时将降尘监测结果报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加强对企业自行监测及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提高企业自行监测数据质量,2021年3月底前,公开一批监测数据质量差甚至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机构和人员名单。
(二十一)加大监督帮扶力度。各地要围绕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主要任务,整合执法、监测、行业专家等力量组建专门队伍,做好监督帮扶工作,寓监督于帮扶之中。向企业宣传大气污染治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引导企业自觉守法。精准、有效开展环境监督执法,对排放稳定达标、运行管理规范、环境绩效水平高的企业,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
对监督执法中发现的问题,既要督促有关企业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严格整改要求,确保整改到位,也要注重精细化管理,加强指导帮扶,推动复工复产;
对违法情节及后果严重、屡查屡犯的,要依法严厉查处,典型案例公开曝光。加强联合执法,在“散乱污”企业整治、油品质量监管、涉vocs产品质量监管、柴油车尾气排放抽查、扬尘管控等领域实施多部门联合执法,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形成执法合力。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执法监督力度,加密应急响应期间执法检查频次,督促企业落实重污染应急减排责任。
生态环境部统筹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力量,持续开展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工作。分阶段、有重点、按节奏推进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清洁取暖保障、工业炉窑综合治理等专项任务,同时,根据不同城市特点开展“公转铁”重点铁路项目建设、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锅炉综合整治、产业结构调整、燃煤小机组关停淘汰、“散乱污”企业清零、黑加油站点排查、扬尘管控、秸秆禁烧等专项任务。对发现的问题实行“拉条挂账”式跟踪管理,督促地方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整改到位,防止问题反弹。
(二十二)强化考核督察。将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重点攻坚任务落实不力、环境问题突出,且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恶化的地区作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重点。结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重点督察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不作为、慢作为以及“一刀切”等乱作为,甚至失职失责等问题,对问题严重的地区视情开展点穴式、机动式专项督察。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定期调度各地重点任务进展情况。秋冬季期间,生态环境部每月通报各地空气质量改善情况和降尘量监测结果;
对每季度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达不到目标任务或重点任务进展缓慢或空气质量指数(aqi)持续“爆表”的城市,下发预警通知函;
对未能完成终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或重点任务进展缓慢的城市,公开约谈政府主要负责人。发现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考核结果直接认定为不合格,并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第二篇:2020-2021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2020-2021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按照《XX区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结合辖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区委、区政府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策部署,以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严防散煤复烧等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压实责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二、主要目标
辖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面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2020年市城区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一)开展“两禁”工作。
为确保辖区“两禁”工作取得实效,进一步加强环保检查,全面落实烟花爆竹禁放要求,辖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严禁燃煤旺火。(二)严控露天焚烧。
辖区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树叶垃圾及其他产生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严格落实《XX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要求,加强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管控,减少因烟花爆竹集中燃放燃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三)严防“散乱污”企业反弹
进一步夯实网格化管理,定期开展排查整治工作,坚决防止已关停取缔的“散乱污”企业,借机死灰复燃,异地转移,坚决遏制反弹现象。各社区要扎实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及监管工作,对新发现的“散乱污”企业建档立册,发现一起,整治一起;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
(四)全面加强辖区环境综合整治。
配合区住建局等有关部门,对辖区暴露砂堆、煤堆、渣堆、土堆、垃圾堆等各类不规范堆场清理;加强施工扬尘控制。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社区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放在重要位置,咬定目标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不折不扣完成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二)明确工作措施
各社区要根据工作任务要求,明确各项任务措施,要坚持清零标准,真正把各项攻坚措施落实到位。
(三)严格考核问责
对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务及攻坚任务完成滞后的,组织开展约谈,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第三篇:《XX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主持词
《XX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主持词
xx省环保厅宣教处处长吴xx: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环保厅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为进一步做好我省今冬明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在《xx省“铁腕治霾·保卫蓝天”XX年工作方案》和9个专项行动方案的基础上,省政府近期专门印发了《XX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今天的发布会,将向大家介绍《xx省XX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参加今天发布会的领导有:省环保厅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副厅长郝彦伟先生,省大气污染治理办公室主任姚xx先生。
下面,首先请姚xx主任介绍《xx省XX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有关情况。
xx省大气污染治理办公室主任姚xx: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是发布《xx省XX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一、出台背景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福祉。自国务院“大气十条”XX年实施以来,包括我省在内的全国各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北方地区冬春季改善不明显。为此,今年8月,环保部等国家十部委联合京津冀及周边六省市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XX-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从XX年10月至2018年3月,对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个城市全面开展攻坚行动,提出了11方面32项重点工作任务和9项保障措施,确保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15%以上。为了确保攻坚行动方案的落实,环保部联合六省市制定出台了“强化督查、巡查、专项督察、量化问责、信息公开和宣传”等六个配套方案,对攻坚行动作出系统部署,打出一套“组合拳”,推进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
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9月28日,省委原书记娄勤俭在西安市西郊热电厂现场调研铁腕治霾工作进展情况,并主持召开座谈会,要求刚性治标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系统治本谋划好今后三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10月10日,省政府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胡和平省长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对打赢秋冬季和今冬明春铁腕治霾攻坚战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
为贯彻落实环保部部分省份冬季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座谈会、省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座谈会和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我省秋冬季和今冬明春采暖季期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坚决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在《xx省“治污降霾·保卫蓝天”五年行动计划(XX—XX年)》《xx省“铁腕治霾·保卫蓝天”XX年工作方案》和9个专项行动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攻坚行动方案。
二、主要内容
《方案》包含四部分内容,分别是攻坚目标、攻坚任务、全力应对重污染天气和保障措施。
第一部分为攻坚目标。坚持问题导向,以颗粒物整治为重点,把压煤减排、提标改造、错峰生产作为主攻方向,把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作为重要突破口,集中抓好重点区域(以西安为代表的关中城市群,兼顾陕北、陕南地区)、重点领域(散煤、“散乱污”企业)、重点时段(采暖期)、重点行业(火电、供热、建材、煤化工、石化、炼焦、有色、钢铁、陶瓷、平板玻璃等)和重点工作(削减燃煤、系统控车、全面抑尘)等方面大气综合治理,全面完成国家大气环境质量考核约束性指标,即到XX年底,全省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达到80微克/立方米。XX年11月1日-2018年3月31日,各市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大幅下降,优良天数明显增加,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
第二部分为攻坚任务。坚持刚性治标,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环保执法,通过燃煤、扬尘、尾气等污染源治理和“散乱污”企业整治,强力推进铁腕治霾、协同治霾,努力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坚持系统治本,按照减少排放、减少燃烧、减少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思路,有针对性地做好大气污染治理,合力推进科学治霾、常态治霾、全民治霾,打好雾霾治理攻坚战。攻坚任务共包含7大项33条,第一大项是“回头看”,其余六项是两散(散煤、散乱污)、尘、车、源、燃。、开展铁腕治霾“1+9”行动方案落实情况专项检查,任务共1条。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公安厅、省住建厅、省环保厅等牵头,各市政府负责,全面检查“1+9”行动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实情况。对进展缓慢的专项任务,牵头单位要制定细化补充方案,确保任务按时间节点和治理标准推进。
2、以煤炭削减为重点,切实强化燃煤管控措施,任务共8条。一是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关中各市政府负责,实行错峰生产、限产、停产等措施,确保全面完成煤炭总量削减任务。二是省环保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11月15日前,基本拆除(完成95%以上拆除任务)陕南、陕北地区城市建成区和关中地区燃煤锅炉(其中西安、咸阳、渭南市城市建成区拆除20蒸吨/小时以下的燃煤锅炉,其他地区拆除10蒸吨/小时及以下的燃煤锅炉)。三是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市政府负责,加快推进天然气和电能替代、地热能和余热供暖等清洁能源利用进度;推进集中供热站等燃煤设施煤改气、超低排放改造,大幅提升冬季清洁能源供暖占比。四是各市政府负责,11月15日前,重新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五是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市政府负责,11月15日前,实现全省10万千瓦以下机组全部达标排放,不达标机组全部停产。六是省质监局牵头,各市政府负责,对全省煤炭生产、经销企业和燃煤集中供热站及单机30万千瓦以下火电燃煤机组(含自备电厂机组)等用煤大户煤质实行全覆盖检查,对20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及建材、煤化工、石化、炼焦、有色、钢铁、陶瓷、平板玻璃等用煤单位煤质实行重点抽查,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倒逼全省煤炭生产、经销企业和用煤大户煤质达标。七是省工商局、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市政府负责,严控劣质煤和散煤销售。八是省农业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开展农业生产设施燃煤替代。清理农业大棚、畜禽舍等燃煤设施,用清洁能源替代燃煤。
3、以“散乱污”企业清理取缔为重点,切实强化治散管控,任务共1条。省工信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清理取缔“散乱污”企业。11月15日前,关中各市完成摸底核实“散乱污”企业总数量30%左右的清理取缔任务。
4、以道路和工地监管为重点,切实强化扬尘管控,任务共5条。一是省住建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严格执行“禁土令”。采暖季期间,西安市(含西咸新区)、咸阳市、渭南市城市建成区及关中其他城市中心城区,除地铁(含轻轨)项目、市政抢修和抢险工程外的建筑工地禁止出土、拆迁、倒土等土石方作业。严禁以各种借口将“禁土令”降低标准、减少时限、缩小范围。二是各市政府负责,严格渣土运输车辆管理。通过联合设卡检查、机动巡查等方式,严查冒顶装载、带泥上路、沿路遗撒、乱倾乱倒等行为。三是省住建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强化建设工地扬尘管理。各类工地要严格落实“洒水、覆盖、硬化、冲洗、绿化、围挡”六个100%,建筑工地安装在线监测或视频监控并联网。建立“过程管理+扬尘排放质量管理+红黄绿牌结果管理”联动管理制度,黄牌限期整改验收时限不超过10个自然日,如逾期未整改到位自动降为红牌;被列为红牌管理的工地,立即进行停工整改,直至整改达标。四是省住建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加强道路扬尘治理。科学制定冬季道路清扫作业方案,采取“湿法作业+吸尘式清扫”工作模式,不断提高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五是省环保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强化工业堆场扬尘治理。对存在问题逾期未整改到位的堆放场,一律停产整改。
5、以高排放车监管为重点,切实强化尾气治理,任务共9条。一是省公安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严查货车超标排放行为。各市要在省、市际和进入城市主城区主要道路设置卡口,开展货车超标排放综合执法检查。二是省公安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建立高污染车辆禁行制度。制定高污染车辆禁行相关措施,建立国Ⅰ、国Ⅱ排放标准车辆禁止进入关中各市主城区制度。三是省公安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提升低速汽车及载货柴油车管控水平。原则上禁止低速汽车及载货柴油车进入主城区。四是省工信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加快推动关中城市公交车和出租车电动化替代工作、城市物流车和渣土车电动化或天然气替代工作。五是省商务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严厉查处成品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确保全省国Ⅴ汽、柴油全覆盖。六是省环保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加快建设遥感监测设施。2018年10月底前,形成机动车遥感监测能力。七是省住建厅、省交通厅联合牵头,各市政府负责,强化工程机械污染防治。各市要划定并公布禁止使用区域,禁止使用不符合第三阶段排放要求的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铺路机、压路机、叉车等工程机械。八是省公安厅、省交通厅、省农业厅分别牵头,各市政府负责,加快淘汰老旧车。加快推进国Ⅱ及以下汽油车和国Ⅲ及以下柴油车等老旧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淘汰更新工作。九是省商务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强化销售源头管理。定期排查在售柴油车和交易二手车尾气排放情况,严控不达标及伪装造假车辆进入我省销售市场。
6、以排污总量削减为重点,切实强化治源管控,任务共5条。一是省环保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推动烟气排放自动监控全覆盖。电力、煤化工、石化、焦化、水泥、钢铁、玻璃、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及其他排气口高度超过45米的高架源和燃煤锅炉,要全部安装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二是省环保厅负责,加快排污许可证核发。XX年底前,完成电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三是省环保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推进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对超标排放企业实施即超即罚,停产整治;对未能完成整改的,采暖季期间涉气生产线一律停产整改并派驻监督员驻厂监管。四是省环保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全面排查无组织排放情况。对未落实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的企业,按照无治污设施非法排污依法予以处罚并停产整治。五是省环保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加强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11月15日前,完成重点行业VocS整治任务。对未完成治理改造的企业,要依法停产整治,并纳入冬季错峰生产范围。
7、以减少燃烧为重点,切实强化面源管控,任务共4条。一是各市政府负责,严控生物质焚烧。落实网格化监管制度,加大巡查力度,禁止秸秆、枯枝落叶、垃圾等露天焚烧,逐步减少农村生活薪柴使用。二是省国土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开展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对整治未达标的矿山要强制采取洒水、抑尘等临时性措施,减少扬尘污染;对拒不停产或擅自恢复生产的矿山企业,要依法强制关闭。三是省住建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加强餐饮油烟污染治理。排放油烟的餐饮服务经营场所要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并保证正常运行,实现达标排放。对城市夜市、露天烧烤进行规范整治,要加大划定区域外露天烧烤行为的清理整顿力度。四是各市政府负责,科学引导烟花爆竹禁限放。各市要制定烟花爆竹禁放限放方案,合理划定烟花爆竹禁限放区域和时限要求。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以限为主,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以禁为主。
第三部分为全力应对重污染天气。任务共7条。
、省环保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修订完善应急预案。11月15日前,修订印发省、市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2、省环保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建立应急联动机制。重污染天气期间,建立关中地区统一应急联动机制,实施快速有效的运行模式,保障启动区域应急联动时各市及时响应、有效应对。
3、重点行业实施错峰生产。省工信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建材行业全面实施错峰生产,水泥(含特种水泥,不含粉磨站)、砖瓦窑(不含以天然气为燃料)、陶瓷(不含以天然气为燃料)、石膏板、防水材料等建材行业,采暖季期间全部实施停产,水泥粉磨站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实施停产。承担居民供暖、协同处置城市垃圾或危险废物等保障重大民生任务的水泥等行业企业,要根据承担任务量核定最大允许生产负荷,11月15日前报市政府备案。钢铁、焦化、化工行业实施部分错峰生产。钢铁产能限产50%左右,以高炉生产能力计,以企业实际用电量核实;焦化企业限产30%左右,出焦时间延长至36小时以上;煤化工、石油化工行业产能限产50%左右,以设计生产能力核算。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市政府负责。按照煤耗能效、排放绩效综合水平对电力行业精准实施错峰生产,按上同比发电量计算,关中地区火电上网电量同比下降不低于30%。
4、省工信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实施大宗物料错峰运输。结合行业错峰生产要求,制定“一厂一策”的采暖季错峰运输实施方案。重点用车企业保证采暖季国Ⅳ及以上排放标准运输车辆比例达到80%以上。
5、各市政府负责,科学制定供暖锅炉错时起炉方案。在供暖锅炉比较集中的区域,根据供暖需求,合理调控供热运行时间和供热参数,采用隔时分批起炉方式,控制起炉时段,防止集中起炉造成大气污染现象发生。
6、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市政府负责,全力保障天然气供应。依托延长石油集团、xx燃气集团等企业资源、技术优势,抓紧落实气化项目框架协议,全力保障采暖季期间天然气供应,巩固“散煤”治理成效。
7、省交通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提高煤炭铁路货运占比。关中各市具备铁路货运条件的用煤大户采暖季用煤铁路运煤占比要达到80%以上或同比提高30%以上。
第四部分为保障措施,共10条。、省环保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打好“1+5”冬防攻坚组合拳。在本方案基础上,制定巡查执法、量化问责、信息公开和宣传、预警预报联防联控、专项督察等专项方案,全力保障攻坚行动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2、各市政府负责,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对空气质量排名靠后县区、大气问题集中工业园区、“散乱污”企业聚集区域、散煤燃烧突出热点网格和环境监管易存在盲区的区域进行督查,并下沉督查至乡镇(街办)、企业、工地。
3、各市政府负责,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各市、县区政府是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
4、省级有关部门、省铁腕治霾办负责,落实部门监管责任。省级各牵头部门是行业监管的责任主体,要全面开展自查,对任务进度较慢的要及时进行预警,加大调度、督导和攻坚力度,倒排工期、限期完成,落实行业监管责任。
5、省环保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扎实推进网格化管理。加快构建自上而下的智能监控体系,完善有针对性的环境智能网格化综合解决方案,实现科学有效指导治霾。推动落实四级网格管理落地,做到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6、省环保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深入开展专项执法督查和联合执法检查,从严查处突出环境问题和典型案件。采取强化督查、问题交办、机动巡查、公开约谈、专项督察“五步法”,聚焦关中城市群、空气质量同比恶化的城市、逐月空气质量排名靠后的部分县区(关中后
10、陕南后
5、陕北后5),严查突出问题,限期解决并向社会公开,对问题突出且解决缓慢的市、县、区政府开展约谈。
7、各市政府、省级有关部门负责,严格责任追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着力解决治霾压力层级衰减问题。对责任不落实、工作措施不得力,未按期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和责任人,实施约谈或问责。
8、省级有关部门、关中各市政府负责,全面加强关中地区冬防措施。省铁腕治霾办会同有关部门,冬防期间采取超常规措施,实行全时段调度发布、全天候研判指导、全方位督察推动。
9、省财政厅牵头资金政策、省发展改革委牵头价格政策,各市政府负责,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气污染防治资金体现“奖优罚劣”原则。加大价格政策支持力度,有效降低气代煤、电代煤等领域的运行成本。
0、省环保厅牵头,各市政府负责,加强舆情引导和宣传教育。制定专项宣传方案,宣传报道省委、省政府铁腕治霾工作理念、重大决策部署、主要应对措施和工作成效等。加强正面引导,使社会各界理解、支持、参与采暖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断释放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正能量。
三、冬防攻坚配套方案进展
目前,按照要求,巡查执法、量化问责、信息公开和宣传、预警预报联防联控、专项督察方案等5个专项配套方案正在按程序报省政府审定。同时,为打好“1+5”冬防攻坚组合拳,省环保厅已经率先启动巡查执法等专项工作,全力保障攻坚行动落实到位。
以上是今天发布会的主要内容,请各位记者据实报道。
xx省环保厅宣教处处长吴xx:
下面请大家提问,提问前请报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
经济报记者:
我省今年年初出台铁腕治霾“1+9”行动方案,目前落实情况怎么样?成效如何?
xx省环保厅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副厅长郝彦伟: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今年省委省政府在“铁腕治霾”安排部署上比去年有了更大的力度。今年先后召开四次高规格的会议,在今年的年初1月12日省委召开了“铁腕治霾”的会议,3月1日省政府召开了“铁腕治霾”的会议。在今年的入冬前9月28日省委召开了“铁腕治霾”的工作会议,10月10日省政府又召开了“铁腕治霾”的落实会议。这四次会议先后出台了两个重要的文件。第一个就是在省委的1月12日和3月1日会议之后,省政府出台了“铁腕治霾”“1+9”行动方案。除了这个“铁腕治霾”的工作方案之后还有9个专项方案。在10月10日会议之后,省政府又出台了今年秋冬季的攻坚行动方案,这也就是姚主任给大家汇报的。到现在为止已经过去10个月,“1+9”方案的执行情况如何,我这块给大家提供一些数据。
先说环境质量的状况。因为10月份的数据仅有优良天统计出来,Pm2.5还没有正式发布,所以我以1到9月份前三季度的情况与全国和京津冀做一个对比。我们xx省今年前三季度空气质量同比的改善情况是好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关中地区和京津冀的同比情况,关中地区好于京津冀的改善情况。这里面国家重点考核的三项指标,其中优良天数,全省13个市区1到9月份平均达到179.4天。这个数据比我们自己去年的数据同比下降了2.8天。因为全国同比下降了6天,今年主要是1、2月份的气象条件极端不利,今年年初的污染反弹比较重。再加上今年夏季高温天气导致臭氧超标损失一部分天气。京津冀全国情况也是一样,全国同比下降了6天,我们下降了2.8天。
第二项指标就是Pm10,这项指标前三季度是98,同比下降4.9%。这项指标是改善了,越低越好,优良天数越高越好。这项指标我们同比下降4.9%,全国338个城市平均下降2.7%,这项指标我们好于全国的平均水平。Pm2.5平均是54微克每立方米,但是我们同比上升了1.9%。全国改善了,下降2.4%。这三项指标当中两项我们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一项Pm2.5差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xx的问题是关中地区,关中地区的主要问题在秋冬季节。关中地区今年前三季度优良天数平均达到149天,同比减少10.4天,京津冀同比减少24天。Pm10是114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京津冀同比上升10.7%。Pm2.5关中是平均63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上升8.6%,京津冀同比上升10.3%。也就是说这三项指标全部好于京津冀水平,但是大家从前三季度的情况来看,其实形势还非常严峻,一些指标同比还出现了下降。这些都需要在接下来的2个月的攻坚行动方案中进行弥补。这是空气质量改善的情况。
工作方面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一个就是煤炭的削减方面,今年前10个月煤炭削减散煤563万吨,今年确定的任务是580万吨,基本接近完成全年的任务。因为散煤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比较大,这项指标的完成为今年冬季空气质量的改善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今年燃煤锅炉拆展达到8626台。从XX年开始拆锅炉,XX年到XX年四年一共拆改9417台,今年一年接近过去4年的总数,所以燃煤锅炉拆的力度也是非常大。今年我们要求燃煤锅炉在关中地区基本清零。第二个方面就是汽车尾气的治理,今年全省淘汰黄标车3.1万辆,到年底我们今年的黄标车就全部淘汰完毕。明年起就没有黄标车这样一个概念。同时,今年公安厅启动了低速载货车和载货柴油汽车的专项治理,经过100天的专项行动,在市面上跑冒黑烟的情况明显改善。第三个就是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的管控。这方面主建部门开展专项政治,将工程的扬尘施工措施费用列入工程的造价,建立监督管理机制338个,检查工程项目12859个,责令整改3933起,处罚金额1324万元。这组数据可以看到工作的成效。西安咸阳等地对建设工地实施红黄绿牌管理。第四个方面是污染源的治理。省环保厅牵头对关中8市区近60个县区的1752家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空气质量专项督查。督企方面,挂牌督办142起,行政处罚219起,媒体曝光188起,移送司法5起;督政方面,督办158起,约谈155起,问责39起;在339家涉气重点企业建立监管台账并实施动态更新,完成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622个,餐饮油烟治理项目25556个、汽修行业有机废气治理项目3466个。省工信厅组织各地摸排“散乱污”企业4483户,已清理取缔2449户,完成全年任务的156%。第五个方面是禁止燃烧。疏堵结合,开展秸秆能源化、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利用示范推广,严格控制生物质燃烧。“三夏”期间,西安市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宝鸡市86%、咸阳市89%、铜川市89%、渭南市93%。第六个方面增绿工程。造林绿化254万亩,湿地保护恢复42万亩,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88万亩。关中水系规划有序推进,城市周边生态体系逐步完善。
以上六项措施对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中国环境报记者:
今年我省已有工作方案,为什么要出台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xx省大气污染治理办公室主任姚xx:
这个问题很好。今年我们出台的“1+9”行动方案,这个方案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推动下进展非常好,刚才郝彦伟副厅长已经比较详细给大家介绍了取得的成效。为什么要制定这个攻坚方案?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XX年元旦,XX年元旦都是在重度雾霾当中。通过近年来的治霾,确实取得很大成效。但是在采暖季改善还不明显,而且采暖季的空气质量波动比较大,这是我们首次针对秋冬季大气污染出台一个攻坚方案。我们出台攻坚方案就是为了坚持问题导向,这次大家一起收听收看了十九大开幕式,在十九大报告里面总书记明确提出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的突出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治霾在秋冬季改善不明显,这是我们做的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具体实践。起草过程中确实有一些措施是和“1+9”不同,也加严了。比如错峰生产,过去我们就是对水泥塑料生产企业提出要求,今年除了水泥之外还扩大到建材行业,比如像钢铁、焦化、化工、陶瓷这些行业,而且都明确提出了错峰的要求,包括限产。还有钢铁限产50%,包括煤化工、石油化工,都有明确数量的要求。还有像大宗物料的运输,在“1+9”的基础上更加细化,更加严格的要求。在全社会的支持理解下,我们有信心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谢谢。
xx日报:
今年是我省首次针对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出台攻坚行动方案,在不利气象条件下要实现采暖季大气空气质量主要指标改善的目标,形势异常严峻,需要做哪些工作?如何保障?
xx省环保厅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副厅长郝彦伟:
今年也是首次针对秋冬季节制定专项的攻坚行动方案,真正考核一个省份的情况,把全年的平均值加在一起来考核。可能夏天改善了,冬天还恶化了,但是对老百姓来说真正能够感受到治霾成效是在冬季的重污染时段。因此,针对冬季的重污染时段必须采取更加有利的措施,让污染的峰值能够有所降低,让污染的时段能够有所减少。刚才姚主任把这个方案给大家做了全面的解读,今年这个攻坚方案硬任务40条,硬措施10项,来确保今年的秋冬季比去年的秋冬季空气质量的优良天数要明显的增加,重污染的天数要明显的减少。过去的考核时段都是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今年制定的方案考核时段是今年的11月1日到明年的3月1日,用这5个月的时间跟去年同期这5个月的时间进行对比,这样就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冬季重污染天气的应对上。这些措施当中比较重要的有两项,一个就是冬季的错峰生产。因为现在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总体是远高于空气质量的环境容量,今天上午省政协还召开会议,专门针对治理大气雾霾进行研讨。今天上午气象局的专家对今年冬季的气象条件进行了预测和研判,从我们10月份的天气来看,今年秋季形成了秋淋天气,从这个情况判断今年的冬季气象条件可能会差于去年。因此,我们的措施如果在冬季不进行加严,空气质量在冬季会像去年频繁出现高峰值,我们采取的这种橙色预警、红色预警的频率会很多。因此我们在错峰生产上,今年就明显的力度加强。去年我们仅仅是对水泥行业采取了错峰生产,今年对所有的建材行业冬季全部要停下来,这一段时间不要生产,不要排放。另外对一些没有办法还必须生产的要采取限产措施。大家从我们提供的文本上可以看到,我们今年对钢铁、焦化、化工和电力采取这5个月期间的限产。怎么个限?钢铁产能限产50%,以高炉的生产能力来核计,用企业的用电量核实。焦化限产30%,煤化工、石油化工同步减产50%以上。在电力方面调动优质电力的发电,谁的单位排放水平低,能耗低,谁多发电,谁的排放高,谁少发电甚至冬季不发电。整个电力行业,火电在关中地区的上网量同比减少30%。这几大措施实施以后,排放的情况会有明显的降低,这是我说的一个例子。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冬季的重污染天气的应对。冬季的重污染天气应急方案正在制定,省政府即将颁布,颁布之后还要以一定的形式加大宣传。今年冬季应急方案比往年更加严格,因为应急的标准发生了变化。我举一个例子,在XX年12月,当时西安地区出现了连续的爆表天数,持续了8天,数字在500左右。当时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可能有一些在座的记者也来了,但是当时的反应是非常的平淡。因为第一年执行新标准,媒体关注程度并不高,发出来的消息社会的关注程度也不高。但是XX年是我们雾霾最重的一年,XX年西安市的Pm10的均值达到190,最长的一段时间XX年出现49天的污染天气,但是关注度并不高。到了XX年,由于我们把应急标准降低了,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时间延长,社会反响特别强烈。去年的情况虽然比XX年、XX年有所反弹,但是跟XX年相比污染程度还是相对较轻的。由于应急措施的标准不一样了,再加上群众的环境意识提高,社会关注度提高,要求也提高了,因此在今年的冬季如果不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可能全社会还会出现强烈的反响,不采取这些措施,包括今年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的标准降低了,综合指数预测出现1天200以上的天数,就要发蓝色预警;2天200以上的就要拉黄色预警;3天200以上就要拉橙色预警,4天200以上是红色预警。当然今天在预警的红色级别上,限行和停课采取了一些柔性的措施。比如说停课重点放在幼儿园和小学,对学校采取一些措施。过去在限行方面采取24小时全部行政区域的限行,对生活带来影响。今年做了适度的调整,重点在白天进行限行,在晚上和非建城区范围适当有所放松,尽量把影响程度降到最低。总之,在今年的冬季这40条任务和10条措施的保障下,我相信今年空气质量能够比去年的同期有一个明显的改善。
凤凰网记者:
您刚才提到“冬防期间大气治理成败关键在重污染天气应对”,那么今年我省重污染天气应对是怎么考虑和安排部署的?
xx省大气污染治理办公室主任姚xx:
这个问题很多同仁和同事包括社会公众都是非常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冬防期间的大气污染治理每一天都很重要,为什么突出讲关键在重污染天气应对。因为在重污染天气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影响更大,在这个时候会采取一些应急的措施,对我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的影响也很大的。所以必须要做到错峰,一定要把污染物的浓度降下来,一定要把污染发生频次降下来。针对这个我们在攻坚行动方案当中提了很多的措施和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政策措施方面。刚才发布的攻坚方案有很多亮点,最突出的也是政策方面提出很多的要求。刚才也介绍了我们有很多措施都是前所未有提出来的。比如我们修订应急预案,这个应急预案很快就会印发。另外我们还要建立联动的应急机制。关中是一个盆地,关中各个城市之间相互影响,污染发生的同步性非常明显,所以关中的联防联控应对非常重要。我们在冬防期间有一些很严厉的措施,特别是重点应对重污染天气错峰生产提出的措施,包括像水泥粉磨站,以前没有纳入,这次在应急中纳入错峰生产的范围当中。还有砖瓦窑、陶瓷等这些建材行业,要在整个采暖季进行停产。我们这次从政策措施方面提了很多很严的要求,省级各部门也在密切的相互配合推动落实。今天上午梁桂常务副省长专门召开会议,召集省发改、财政、物价、住建,还有燃气集团,省电力公司,省地电集团等,就是研究落实冬季采暖期间的天然气的供应,我们今年拆改了这么多锅炉,在冬季天然气的供应缺口很大,需要增加我们天然气的供应量。同时,在标准上面也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大家可能也有印象,对公共影响比较大而且影响深刻的,我们在今年跨元旦的这次雾霾过程中,西安和咸阳限号不一样,结果在咸阳不限的车到西安进不了城,到西安限不了的车到咸阳进不去,影响两个市群众生产生活秩序。今年从应急的标准上进行了统一,今年省级的预案和各市的预案都是由我们省厅调整,我们委托第三方机构,一个权威的技术机构由他统一我们应急预案的标准,我们统一了标准,统一启动的要求和应急的要求。第三个层面就是从技术保障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我们省环境监测站已经被环境保护部确定为西北地区的空气质量的预报中心站,我们省厅专门加强空气质量建设有一系列的安排,通过这些工作以后强化我们预报预警工作,提高预报的准确率,提高预警和响应的成效。
西安晚报记者:
秋冬季攻坚行动中方案提到要出台5个配套专项方案,目前进展如何?
xx省环保厅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副厅长郝彦伟:
再好的方案再好的蓝图,落实下去很重要。今年大家看到了,我们在方案上有一条要出台5个配套方案,这个“1+5”不等同于今年年初的“1+9”,今年的“1+9”是1个总方案+9个单项工作方案。今年冬防的任务全部写在“1+5”方案的“1”中,40项任务。后面的5个方案是确保40项任务的配套方案。就是巡查执法、量化问责、信息公开和宣传、预警预报联防联控、专项督察方案等5个专项配套方案,正在按程序报省政府审定。
巡查的方案,今年全省要派出1200人次,在采暖期间全部下去人不回来。其中1200人当中省环保厅从机关各处室还有各直属单位抽掉240人次,他们一下去就到明年的3月31日才回来。执法的力度要高于历史的任何时期,我们这些人派下去之后就是在发现问题,他不处理问题。发现问题以后转交地方。另外还有市县两级的1000人次的执法队伍,这些人下去之后在5个月的时间中不断发现问题,由地方进行查处。这项任务要确保这40项任务都能得到落实。
量化问责的方案,我们发现这些问题交给你了,给你一个时间,到期不改怎么办?量化问责规定,这个文件正在报批当中,比如说发现我们交给你的问题到期没有改,根据数量问责相应的市县党委、政府负责人。这个量化问责就是把这些任务查到的,发现的还有我们今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以及最近保障十九大空气质量开展为期2个月的专项执法当中,发现的所有问题以及下去以后新发现的问题,全部进行清单管理,必须整改到位。不整改到位,就采取量化问责。除了地方政府以外,量化问责还涉及到省级有关部门。
信息公开,大家也能看到京津冀地区每天会发现一些问题,我们今年一样,在我们微信微博,公众网站上把1200人每天的工作动态都要进行系统的总结,至少每周会向社会发布发现问题的情况以及他们整改的情况。还有一个方案预警预报,我们已经建成了西北地区的预警预报中心,在环保部的支持下,我们预警预报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在整个西北地区到了冬季未来36小时、72小时的预报从我们xx省环境监测站发出来的。甘肃的兰州、xq的乌鲁木齐他们未来的情况是什么样子,是我们这个中心进行发布的。整个西北的预警预报中心在我们这个地方,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今年会预测更准,发布的更准确,采取的措施就会更有效。
还有宣传方案,包括今天开新闻发布会也是宣传方案的内容,通过在座的各位,把党委政府“铁腕治霾”的信心和决心要发布出去,要动员更多的群众减少抱怨,更多的来参与到我们的“铁腕治霾”工作当中。十九大精神里面专门提到了,环境问题要社会共治,这五个方案目前进展程度不一。最近巡查执法方案会第一个出台,我们人员马上就会下去,其他的方案在陆续发布之后会公开的发布。
xx省环保厅宣教处处长吴xx: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光临!
第四篇:XX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XX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要充分认识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扎实推进各项任务措施,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总体要求
主要目标:推进全年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面完成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8%,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2天(详见附件1)。
基本思路:坚持标本兼治,突出重点难点,积极有效推进散煤治理,严防“散乱污”企业反弹,深入实施火电、钢铁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工业炉窑脱销深度治理、天然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三项重点治理工程,实施产业集群综合整治,严厉打击黑加油站点。坚持综合施策,强化部门合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开展柴油货车、工业炉窑、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扬尘专项治理行动。推进精准治污,强化科技支撑,因地制宜实施“一区一策”“一厂一策”管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进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按照全覆盖、可核查、可考核的原则,夯实应急减排措施;加强区域应急联动。强化压力传导,实行量化问责,完善监管机制,层层压实责任。
二、主要任务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1.深入推进重污染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我区的建材、化工等行业产业结构调整、高质量发展等方案要求,细化分解2019任务,确保按时完成,取得阶段性进展。严格环评准入,提高对涉及大气污染物项目的准入门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执行“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区发展改革局、区行政审批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生态环境分局配合;各镇(街道、园区)组织落实,以下任务均需各镇(街道、园区)组织落实,不再列出〕
2.推进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造。主要传统产业集群包括铸造、包装印刷、家具等。要结合我区产业特征,针对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梳理产业发展定位,确定发展规模及结构,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及时限要求,制定综合整治方案,建设清洁化产业集群。按照“标杆建设一批、改造提升一批、优化整合一批、淘汰退出一批”的总体要求,统一标准、统一时间表,从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产能规模、燃料类型、原辅材料替代、污染治理等方面提出具体治理任务,加强无组织排放控制,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环保治理水平。要培育扶持树立标杆企业,引领集群转型升级;对保留的企业,推行厂房标准化建设,加强生产工艺过程和物料储存、运输无组织排放管控,有组织排放口全面达标排放,厂区道路和裸露地面硬化、绿化;积极推广集中供汽供热或建设清洁低碳能源中心,具备条件的鼓励建设集中涂装中心、有机溶剂集中回收处置中心等;对集群周边区域进行环境整治,垃圾、杂草、杂物彻底清理,道路硬化、定期清扫,环境绿化美化。(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发展改革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根据各自职能分别牵头)
3.坚决治理“散乱污”企业。要根据产业政策、产业布局规划,以及土地、环保、质量、安全、能耗等要求,按照市里明确的“散乱污”企业分类处置条件推进工作。对于提升改造类企业,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标先进企业实施深度治理,由相关部门会审签字后方可投入运行。要求所有企业挂牌生产、开门生产。(区生态环境分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应急局、区发展改革局按职能分别牵头)
进一步夯实网格化管理,落实乡镇街道属地管理责任,以农村、城乡结合部、行政区域交界等为重点,强化多部门联动,坚决打击遏制“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异地转移等反弹现象。实行“散乱污”企业动态管理,定期开展排查整治工作。创新监管方式,充分运用电网公司专用变压器电量数据以及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扎实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及监管工作。(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区发展改革局配合)
4.加强排污许可管理。2019年12月底前,按照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要求,完成人造板、家具等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按照《关于开展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环评函〔2019〕290号)要求,深入实施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工作,核发一个行业,清理一个行业。通过落实“摸、排、分、清”四项重点任务,全面摸清已完成排污许可证核发的24个重点行业排污单位情况,清理无证排污单位,做到排污许可证应发尽发,最终将所有固定污染源全部纳入生态环境管理。加大依证监管和执法处罚力度,清理无证排污单位,依法依规责令停产停业;对未按期完成整改要求的,严厉查处无证排污行为;对按期完成整改要求的,督促企业按证排污。鼓励水泥企业实施污染深度治理。(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5.推进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按照“淘汰一批、替代一批、治理一批”的原则,全面提升相关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结合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系统建立工业炉窑管理清单;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及时限要求,完成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不达标工业炉窑,实施燃料清洁低碳化替代;深入推进工业炉窑污染深度治理,全面加强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管控。全面加强无组织排放管理,严格控制工业炉窑生产工艺过程及相关物料储存、输送等环节无组织排放。鼓励水泥企业实施污染深度治理。(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6.提升VOCs综合治理水平。加强对企业帮扶指导,对VOCs排放量较大的企业,组织编制“一厂一策”方案。加大源头替代力度。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出台的低VOCs含量涂料产品技术要求,大力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油墨、胶粘剂,在技术成熟的家具、集装箱、整车生产、机械设备制造、汽修、印刷等行业,全面推进企业实施源头替代。(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市场监管局牵头)
强化无组织排放管控。全面加强含VOCs物料储存、转移和输送、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敞开液面逸散以及工艺过程等五类排放源VOCs管控。按照“应收尽收、分质收集”的原则,显著提高废气收集率。密封点数量大于等于2000个的,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推进建设适宜高效的治理设施,鼓励企业采用多种技术的组合工艺,提高VOCs治理效率。低浓度、大风量废气,宜采用沸石转轮吸附、活性炭吸附、减风增浓等浓缩技术,提高VOCs浓度后净化处理;高浓度废气,优先进行溶剂回收,难以回收的,宜采用高温焚烧、催化燃烧等技术。油气(溶剂)回收宜采用冷凝+吸附、吸附+吸收、膜分离+吸附等技术。低温等离子、光催化、光氧化技术主要适用于恶臭异味等治理;生物法主要适用于低浓度VOCs废气治理和恶臭异味治理。VOCs初始排放速率大于等于2千克/小时的,去除效率不应低于80%(采用的原辅材料符合国家有关低VOCs含量产品规定的除外)。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及时限要求,并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开展一轮VOCs治理执法检查,将有机溶剂使用量较大的,存在敞开式作业的,末端治理仅使用一次活性炭吸附、水或水溶液喷淋吸收、等离子、光催化、光氧化等技术的企业纳入停产治理清单,对停产治理后仍不能稳定达到《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标准》以及相关行业排放标准要求的,按照法律程序予以关闭。(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二)加快调整能源结构
7.有效推进清洁取暖。以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为前提,坚持“以气定改、以供定需,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改造技术路线,积极推广集中式电取暖、蓄热式电暖器、空气源热泵等,统筹考虑签订的采暖期供气合同以及实际供气供电能力等,合理确定“煤改气”“煤改电”户数,集中资源有序推进清洁取暖改造;积极配合市级有关部门加快供热管网建设,充分发挥电厂供热潜能,加大散煤替代力度,同步推动建筑节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工程质量,严格安全监管。按照2020年采暖期前基本完成冬季取暖散煤替代的任务要求,统筹确定2019治理任务。(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
8.严防散煤复烧。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监督检查,防止已完成替代地区散煤复烧。对已完成清洁取暖改造的地区,依法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并制定实施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集中资源大力推进散煤治理工作。加大清洁取暖资金投入,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加强用户培训和产品使用指导,帮助居民掌握取暖设备的安全使用方法。对暂未实施清洁取暖的地区,开展打击劣质煤销售专项行动,对散煤经销点煤炭质量进行全面抽检,确保行政区域内使用的散煤质量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要求。(区发展改革局牵头,区财政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生态环境分局根据各自职能分别落实)
查处销售不符合质量标准煤炭及禁燃区内销售高污染煤炭的行动。〔区市场监管局牵头,各镇(街道、园区)组织落实〕
9.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按照省、市煤炭压减的工作部署,依据2020年年底需完成的煤炭消费压减目标,制定煤炭消费压减工作方案,分确定任务目标,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争取提前或超额完成上级部署的任务目标。强化源头管控,严控新增用煤,对新增耗煤项目严格实施等量或减量替代;着力消减非电用煤,重点压减高耗能、高排放、产能过剩行业及落后产能用煤。对以煤为燃料的工业炉窑,加快使用清洁低碳能源或利用工厂余热、电厂热力等进行替代。(区发展改革局牵头)
10.深入开展锅炉综合整治。严防燃煤小锅炉(含茶水炉、经营性炉灶、储粮烘干设备及农业大棚、畜禽舍保暖设施等)“死灰复燃”。锅炉淘汰方式包括拆除取缔、清洁能源替代、烟道或烟囱物理切断等。
加大生物质锅炉治理力度。结合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等,按时建立生物质锅炉管理台账。制定生物质锅炉综合整治方案,开展专项整治。生物质锅炉应采用专用锅炉,配套旋风+布袋等高效除尘设施,禁止掺烧煤炭、垃圾、工业固体废物等其他物料。积极推进城市建成区生物质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推进燃气锅炉低氮改造,按照省、市制定的排放标准,有序推进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工作。(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三)积极调整运输结构
11.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因地制宜,根据我区货物运输特征,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研究建设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基地,提高货运组织效率。(区交通运输局牵头)
12.加快推进老旧车辆淘汰。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货车、采用稀薄燃烧技术或“油改气”的老旧燃气车辆。统筹考虑老旧柴油货车淘汰任务,2019年12月底前,淘汰数量应达到任务量的40%以上。加强对“油改气”和采用稀薄燃烧技术车辆定期检验监管,严禁“油改气”车辆在定期检验时使用汽油通过检测。(区交通运输局、区交警大队、区生态环境分局按职能分别牵头)
13.严厉查处机动车超标排放行为。强化多部门联合执法。充分利用6063交通违法处罚代码,采用路检路查和黑烟抓拍等方式,加大对超标车辆的违法处罚力度,并通过国家机动车超标排放数据平台,将相关信息及时上报,实现信息共享。建立超标柴油车黑名单制度,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及时限要求,将频繁超标车辆纳入黑名单并动态更新,实施生态环境、公安、交通等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
加快在主要物流货运通道和城市主要入口布设排放检测站(点),针对柴油货车等开展常态化全天候执法检查。加大对物流园、工业园、货物集散地等车辆集中停放地,以及大型工矿企业、物流货运、长途客运、公交、环卫、邮政、旅游等重点单位入户检查力度,做到检查全覆盖。秋冬季期间,监督抽测的柴油车数量要大幅增加。(区生态环境分局、区交警大队、区交通运输局按职能分别牵头)
14.开展油品质量检查专项行动。加强企业单位自备油罐监管,省、市直有关部门出台自备油罐监管制度规范后,严格依规落实监管责任。
加强对成品油经营企业资质的监督检查,及时调整优化布局规划,引导成品油经营企业合法经营;把成品油市场监督检查列为联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要内容,提升监管效率。
依法查处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机动车用成品油行为;规范成品油运输过程管理,引导道路运输企业依法依规使用车用柴油;加强成品油流通监管,引导成品油批发、仓储企业合法经营;加大对成品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查处销售不合格油品的加油站,核实超标油品来源,查处不合格油品来源企业。
依法严肃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黑加油站点及流动加油罐车,追查油品来源企业;依法严查无照及相关无证油品生产经营行为。从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全环节打击成品油犯罪行为;加强成品油交通运输企业、车辆和人员资质资格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成品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经营许可的监督检查;及时依规处理发现的擅自设立加油站行为,必要时依法予以查处;加强成品油生产经营环评条件审查。(区成品油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做好联络协调工作,各成员单位根据部门职能牵头做好具体工作)
15.加强非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制定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工作方案,以城市建成区内施工工地、物流园区、大型工矿企业以及铁路货场等为重点,2019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并上传至国家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监管平台。(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加大对非道路移动机械执法监管力度。建立生态环境、住建、交通运输、水利、城管、公路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秋冬季期间每月抽查率不低于10%,对违规进入高排放控制区或冒黑烟等超标排放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依法实施处罚,消除冒黑烟现象。(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水利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公路局负责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综合管理;区生态环境分局负责检查执法)
(四)优化调整用地结构
不断加严降尘量控制指标,实施网格化降尘量监测考核。全面加大扬尘综合治理力度,确保我区降尘量达标。
16.加强施工扬尘控制。施工工地要严格落实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5000平方米及以上土石方建筑工地全部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施,并与区住建部门联网,鼓励5000平方米以下工地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施。区属各类长距离的市政、城市道路、水利等线性工程,要合理降低土方作业范围,实施分段施工。轨道交通施工工地推行封闭化作业。鼓励推动实施“阳光施工”“阳光运输”,减少夜间施工数量。将扬尘管理工作不到位的不良信息纳入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情节严重的,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公路局、区水利局按职能管辖范围分别牵头)
强化道路扬尘管控。扩大机械化清扫范围,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较大的国道、省道及城市周边道路、城市支路、背街小巷等,加大机械化清扫力度,提高清扫频次;推广主次干路高压冲洗与机扫联合作业模式,大幅度降低道路积尘负荷。构建环卫保洁指标量化考核机制。加强道路两侧裸土、长期闲置土地绿化、硬化,对国道、省道及物流园区周边等地柴油货车临时停车场实施路面硬化。〔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公路局按职能管辖范围分别牵头,各镇(街道、园区)组织落实〕
加强堆场、料场等扬尘污染控制。城区、城乡结合部等各类物料堆、渣土堆等要采取苫盖等有效抑尘措施,灰堆、渣土堆要及时清运。(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生态环境分局按职能分别牵头)
17.严控露天焚烧。坚持疏堵结合,因地制宜大力推进秸秆机械还田和秸秆肥料化、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等综合利用。强化地方政府秸秆禁烧主体责任,建立全覆盖网格化监管体系,充分利用网格化制度,加强“定点、定时、定人、定责”管控,综合运用卫星遥感、高清视频监控等手段,加强对各地露天焚烧监管。开展秋收阶段秸秆禁烧专项巡查,在重污染天气期间,要派网格员驻村驻点,严控秸秆焚烧、烧荒、烧垃圾等行为。〔各镇(街道、园区)组织落实〕
(五)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18.深化区域应急联动。积极配合建立生态环境部和省级、市级生态环境部门的区域应急联动快速响应机制。秋冬季是重污染天气高发时期,当我区收到省生态环境厅、市生态环境局等上级通知,未来较长时间段内,有可能连续多次出现重污染天气过程,将频繁启动橙色及以上预警时,指导辖区内生产工序不可中断或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停产的行业,预先调整生产计划,确保在预警期间能够有效落实应急减排措施。(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19.夯实应急减排清单。根据《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送〈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的函》(环办大气函〔2019〕648号),严格按照Ⅲ级、Ⅱ级、Ⅰ级应急响应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VOCs的减排比例分别达到全社会排放量10%、20%和30%以上的要求,落实XX市重指办安排部署,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做到涉气企业和工序全覆盖。指导工业企业制定“一厂一策”实施方案,明确不同应急等级条件下停产的生产线、工艺环节和各类减排措施的关键性指标,细化各减排工序责任人及联系方式等。(区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牵头)
20.实施差异化应急管理。对重点行业中铸造、农药、涂料等15个明确绩效分级指标的行业,应严格评级程序,细化分级办法,确定A、B、C级企业。原则上,A级企业生产工艺、污染治理水平、排放强度等应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在重污染期间可不采取减排措施;B级企业应达到省内标杆水平,适当减少减排措施。对其他16个未实施绩效分级的重点行业,制定统一的应急减排措施,实施差异化管控。
对行政区域内较集中、成规模的特色产业,应统筹采取应急减排措施。对各类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未达到排污许可管理要求,或未按期完成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任务的企业,不纳入绩效分级范畴,应采取停产措施或最严级别限产措施,以生产线计。(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21.完善环境监测网络。积极配合省、市将环境空气质量日报数据报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9年12月底前,重点工业园区完成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建设。(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22.强化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建设。严格落实排气口高度超过45米的高架源安装自动监控设施,数据传输有效率达到90%的要求,未达到的实施整治。2019年12月底前,将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VOCs排放重点源,以及用煤和煤矸石为燃料的砖瓦烧结窑等工业炉窑,原则上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安装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企业在正常生产以及限产、停产、检修等非正常工况下,均应保证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并联网传输数据。对出现数据缺失、长时间掉线等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核实和调查处理。
逐步实施对颗粒物、VOCs无组织排放突出的企业,在主要排放工序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具备条件的企业,应通过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等,自动连续记录环保设施运行及相关生产过程主要参数。(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23.建设机动车“天地车人”一体化监控系统。2019年12月底前,积极配合市级完成机动车排放检验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形成遥感监测、定期排放检验、入户抽测数据国家-省-市三级联网,数据传输率达到95%以上;完成重污染天气车辆管控平台建设。年销售汽油量大于5000吨的加油站应安装油气回收自动监控设备,加快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24.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加大执法人员培训力度,围绕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政策文件、治理技术、监测监控技术规范、现场执法检查要点等方面,尤其是秋冬季攻坚重点任务,定期开展培训,提高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执法装备水平,配备便携式大气污染物快速检测仪、VOCs泄漏检测仪、微风风速仪、油气回收三项检测仪、路检执法监测设备等。大力推进智能监控和大数据监控,充分运用执法APP、自动监控、卫星遥感、无人机、电力数据等高效监侦手段,提升执法能力和效率。(区生态环境分局、区交通运输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交警大队、区市场监管局、区商务投资促进局按职能分别牵头)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放在重要位置,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举措。各区直有关部门要按照打赢蓝天保卫战职责分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各镇(街道、园区)要坚决扛起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政治责任,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对本行政区域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及环境空气质量负总责,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区直各部门按照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见附件2)的工作职责,明确时间表和责任人,主要任务纳入党委和政府督查督办重要内容;建立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定期调度机制,有效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部署下一步工作。
企业是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落实项目和资金,确保工程按期建成并稳定运行。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加大大气污染防治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重点用于散煤治理、工业污染源深度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能力建设等领域。生态环境部门会同财政部门,针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做好大气专项资金使用工作,对大气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绩效评价。研究制定“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激励政策。(区财政局牵头)
加大价格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配合市直有关部门理顺居民用管道天然气销售价格,落实市直有关部门制定的采暖用气单独阶梯价格制度,确保“煤改气”用户不增加负担
;落实好国家和省、市“煤改电”电价政策,力争降低清洁取暖用电成本;配合市级建立采暖用电的市场化竞价采购机制,采暖用电参加电力市场化交易谷段输配电价减半执行;落实好对高污染、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的差别化电价、水价政策,全面推动落实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区发展改革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分别牵头)
(三)全力做好气源电源供应保障
抓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和调峰能力建设。加快2019年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建设,确保按计划建成投产。城镇燃气企业和不可中断大用户、上游供气企业要加快储气设施建设步伐。优化天然气使用方向,保障清洁取暖与温暖过冬。进一步完善调峰用户清单,夯实“压非保民”应急预案。对“煤改电”配套电网工程和天然气互联互通管网建设应给予支持,统筹协调项目建设用地等。(区发展改革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供电公司、燃气公司配合)
(四)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围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重点任务,提高执法强度和执法质量,切实传导压力,推动企业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引导企业由“要我守法”向“我要守法”转变。提高环境执法针对性、精准性,针对生态环境部强化监督定点帮扶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要举一反三,仔细分析查找薄弱环节,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对在执法行动中发现的违法行为严格落实XX市委常委会要求,一律顶格处罚。强化颗粒物和VOCs无组织排放监管,联合监测等部门加强对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质量比对性检查,严厉打击违法排污、弄虚作假等行为。对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中“先发证再整改”的企业,加大执法频次,确保企业整改到位。
加强联合执法。在“散乱污”企业整治、油品质量监管、柴油车尾气排放抽查、扬尘管控、露天焚烧等领域实施多部门联合执法,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形成执法合力。加大联合惩戒力度,多措并举治理低价中标乱象。将建设工程质量低劣的环保公司和环保设施运营管理水平低、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运维机构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通过网站向社会公布。(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商务投资促进局、区交警大队、区公安分局、区交通运输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分别牵头)
加大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执法检查力度。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各部门要系统部署应急减排工作,加密执法检查频次,严厉打击不落实应急减排措施、超标排污和露天焚烧等违法行为。要加强电力部门电量数据、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等应用,实现科技执法、精准执法。加大违法处罚力度,应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有关问题座谈会纪要》等,对重污染天气应对期间违法行为依法依规从严处罚。(区生态环境分局、区交警大队、区交通运输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分别牵头,区发展改革局配合)
(五)积极配合生态环境部开展的强化监督定点帮扶
积极配合生态环境部开展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工作,秋冬季期间,重点配合监督各镇(街道、园区)督办问题整改和群众信访案件办理、“煤改气”“煤改电”、锅炉窑炉淘汰改造、燃煤小火电机组淘汰、超低排放改造和特别排放限值执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和执行、“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排污许可和依证监管、打击黑加油站点和油品质量检测、“公转铁”项目建设等方面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实行“拉条挂账”式跟踪管理,督促各镇(街道、园区)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方案;对地方“举一反三”落实情况加强现场核实,督促整改到位,防止问题反弹。(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牵头)
(六)狠抓环保督察发现问题的落实工作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突出大气环境问题、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夯实各镇(街道、园区)及有关部门责任。针对重点攻坚任务落实不力、重污染天气频发、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达不到时序进度要求甚至恶化的地区视情况开展点穴式、机动式专项督导检查。(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牵头)
(七)实施严格考核问责
按照量化问责办法,对重点攻坚任务落实不力,或者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不到位且改善幅度排名靠后的,实施量化问责。综合运用排查、交办、核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法”监管机制,压实工作责任。
1.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调度各重点任务进展情况。秋冬季期间,及时通报各地空气质量改善情况;按照《XX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量化问责规定》(XX办发〔2019〕X号)(以下简称《问责规定》)文件要求,对镇(街道、园区)凡是当月在全市空气质量乡镇排名后三分之一,位列全市97名之后(含97名),且在全区空气质量排名后三位的进行提报约谈,也就是双“三底线”。连续两个月突破双“三底线”的镇(街道、园区),对分管负责同志启动问责;连续三个月突破双“三底线”,对行政主要负责同志启动问责;连续四个月突破双“三底线”,对党委(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启动问责;连续六个月突破双“三底线”,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及分管负责同志予以组织调整。
2.按照《问责规定》的文件要求,属镇(街道、园区)管辖范围的,出现下列情形,应当对问题所在村(居)、管区(社区)及镇(街道、园区)相关责任人员实施问责:
(1)区域内在国家和省、市、区组织开展的各类污染防治督查检查行动中,每月累计新发现问题数量达到3个,或者未按要求完成交办问题整改数量达到3个的,应当对问题所在村(居)、管区(社区)负责人,环保专职网格员及分管科级干部实施问责。
(2)区域内在国家和省、市、区组织开展的各类污染防治督查检查行动中,每月内新发现问题数量达到6个,或者未按要求完成交办问题整改数量达到6个的,除对问题所在村(居)、管区(社区)负责人,环保专职网格员及分管科级干部实施问责外,还应当对镇(街道、园区)党委(党工委)书记及镇长(主任)实施问责。
(3)区域内出现涉大气污染重大舆情,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或者出现群众反映强烈或者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突出问题,未按时完成整改或者瞒报、谎报整改情况的,应当对镇(街道、园区)党委(党工委)书记及镇长(主任)实施问责。
对镇(街道、园区)纳入问责的问题清单及数量认定(详见《问责规定》的附件《纳入量化问责的环境保护问题情形》),统计时同一事项同一问题不重复统计。
发现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考核结果直接认定为不合格,并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落实)
各镇(街道、园区)和区直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方案要求,制定细化落实方案,明确各项工作的具体清单和工作标准。
第五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 年秋冬季大气污染
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主要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在巩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成果的基础上,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面完成2018 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2018 年10 月1 日至2019 年3 月31 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左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3%左右。
实施范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包含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庄、唐山、邯郸、邢台、保定、沧州、廊坊、衡水市,山西省太原、阳泉、长治、晋城市,山东省济南、淄博、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市,河南省郑州、开封、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市(以下简称“2+26”城市,含河北省定州市、辛集市,河南省济源市)。
基本思路: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优化,以推进清洁取暖、公转铁、企业提标升级改造为重点,巩固“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成果,狠抓柴油货车、工业炉窑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专项整治,加强区域联防联控,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严格督察问责,深入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
二、主要任务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1.严控“两高”行业产能。各地加快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编制工作,明确禁止和限制发展的行业、生产工艺和产业目录。2018 年12 月底前,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加快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推动实施一批水泥、玻璃、焦化、化工等重污染企业搬迁工程。城市建成区钢铁企业要切实采取彻底关停、转型发展、就地改造、域外搬迁等方式实施分类处置。钢铁等重污染企业搬迁应重点向区外转移。唐山、邯郸、安阳市不允许新建、扩建单纯新增产能的钢铁项目,禁止省外钢铁企业搬迁转移至该地。
加大钢铁、焦化、建材等行业产能淘汰和压减力度,列入去产能的钢铁企业,需一并退出配套的烧结、焦炉、高炉等设备。2018年,河北省钢铁产能压减退出1000 万吨以上,山西省压减退出225万吨,山东省压减退出355 万吨。在确保电力、热力稳定供应基础上,区域内完成38 台共277 万千瓦燃煤小火电机组的淘汰任务。河北、山西省全面启动炭化室高度在4.3 米及以下、运行寿命超过10年的焦炉淘汰工作;河北、山东、河南省要按照2020 年底前炼焦产能与钢铁产能比不高于0.4 的目标,加大独立焦化企业淘汰力度。
2.巩固“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成果。各地要建立“散乱污”企业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散乱污”企业认定标准和整改要求,坚决杜绝“散乱污”项目建设和已取缔的“散乱污”企业异地转移、死灰复燃。2018 年9 月底前,各地完成新一轮“散乱污”企业排查工作,按照“先停后治”的原则,实施分类处置。对关停取缔类的,切实做到“两断三清”(切断工业用水、用电,清除原料、产品、生产设备);对整合搬迁类的,应依法依规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对升级改造类的,对标先进企业实施深度治理,由相关部门会审签字后方可投入运行。
对“散乱污”企业集群要实行整体整治,制定总体整改方案并向社会公开,同步推进区域环境整治工作,改变“脏乱差”生产环境。
3.深化工业污染治理。自2018 年10 月1 日起,严格执行火电、钢铁、石化、化工、有色(不含氧化铝)、水泥行业以及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继续推进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在安全生产许可条件下,实施封闭储存、密闭输送、系统收集,2018 年12 月底前基本完成。
有序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深化有组织排放控制,烧结烟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 毫克/立方米,其他主要生产工序分别不高于10、50、200 毫克/立方米;强化无组织排放管控,厂内所有散状物料储存、输送及主要生产车间应密闭或封闭;实施清洁运输,大宗物料和产品主要通过铁路、水路、管道、新能源汽车或达到国六排放标准汽车等方式运输。鼓励城市建成区内焦炉实施炉体加罩封闭,并对废气进行收集处理。
各地禁止新增化工园区,加大各类开发区整合提升和集中整治力度,减少工业聚集区污染。按照“一区一热源”原则,推进园区内分散燃煤锅炉有效整合。有条件的工业聚集区建设集中喷涂工程中心,配套高效治污设施,替代企业独立喷涂工序。
4.加快推进排污许可管理。2018 年12 月底前,各城市完成陶瓷、再生金属等工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将错峰生产方案载入排污许可证。已完成排污许可证核发的行业,2018 年10 月底前,各城市要将相关错峰生产方案要求补充到排污许可证中。加大依证监管执法和处罚力度,强化信息公开和公众监督,确保排污单位落实持证排污、按证排污的环境管理主体责任,严厉依法打击无证排污违法行为。
(二)加快调整能源结构。
5.有效推进清洁取暖。集中资源大力推进散煤治理,各地应按照2020 年采暖期前平原地区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的任务要求,制定三年实施方案,确定治理任务,兼顾农业大棚、畜禽舍等散煤治理工作,同步推动建筑节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温暖过冬与清洁取暖;坚持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改造技术路线,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积极推广太阳能光热利用和集中式生物质利用;坚持突出重点,优先保障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天然气需求,优先推进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大的地区散煤治理;坚持以气定改、以电定改,各地在优先保障2017 年已经开工的居民“煤改气”“煤改电”项目用气用电基础上,根据和采暖期新增气量以及实际供电能力合理确定居民“煤改气”“煤改电”户数;坚持先立后破,对以气代煤、以电代煤等替代方式,在气源电源未落实情况下,原有取暖设施不予拆除。
根据各地上报,2018 年10 月底前,“2+26”城市要完成散煤替代362 万户。其中,北京市替代15 万户,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散煤“清零”;天津市替代19 万户,力争2019 年10 月底前基本完成散煤替代工作;河北省替代174 万户,力争2019 年10 月底前基本完成北京市以南、石家庄市以北散煤替代工作;山西省替代28 万户、山东省替代45 万户、河南省替代81 万户。各地要以乡镇或区县为单元整体推进,完成散煤替代的地区,采取综合措施,防止散煤复烧。严厉打击劣质煤销售,确保行政区域内使用的散煤符合相关煤炭质量标准。
6.开展锅炉综合整治。依法依规加大燃煤小锅炉(含茶水炉、经营性炉灶、储粮烘干设备等燃煤设施)淘汰力度。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制定并落实供热衔接方案,在确保供热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加快集中供热管网建设,优先利用热电联产等清洁供暖方式淘汰管网覆盖范围内燃煤锅炉。2018 年12 月底前,北京、天津、河北省(市)基本淘汰每小时35 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山西、山东、河南省淘汰每小时10 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35 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各地开展排查工作,严禁以燃烧醇基燃料等为名掺烧化工废料。
2018 年10 月底前,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省(市)基本完成每小时65 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达到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水平。生物质锅炉应采用专用锅炉,禁止掺烧煤炭等其他燃料,配套布袋等高效除尘设施。积极推进城市建成区生物质锅炉超低排放改造。
加快推进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原则上改造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不高于50 毫克/立方米。2018 年10 月底前,北京市基本完成燃气锅炉低氮改造任务;天津市完成改造222 台、5908 蒸吨;河北省完成353 台、8028 蒸吨;山西省完成17 台、100 蒸吨;山东省完成182台、409 蒸吨;河南省力争完成278 台、1450 蒸吨。
(三)积极调整运输结构。
7.大幅提升铁路货运量。各省(市)要制定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大宗货物、集装箱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铁水联运、绿色货运枢纽建设实施计划,明确运输结构调整目标。充分发挥已有铁路专用线运输能力,增加铁路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量。加大铁路与港口连接线、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投入,加快钢铁、电解铝、电力、焦化等重点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新改扩建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建设项目,应尽量采用铁路、水路或管道等绿色运输方式。
2018 年12 月底前,环渤海地区、山东省沿海主要港口和唐山港、黄骅港的煤炭集港改由铁路或水路运输;提升疏港矿石铁路运输比例,鼓励通过带式输送机管廊疏港;加快唐曹、水曹等货运铁路线建设,大力提升张唐、瓦日铁路线煤炭运输量;加快推广集装箱多式联运,重点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增长10%以上;建设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
8.加快车船结构升级。各城市要制定营运车船结构升级三年行动方案,确保2020 年城市建成区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中新能源和国六排放标准清洁能源汽车的比例达到80%。制定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营运中重型柴油货车、采用稀薄燃烧技术或“油改气”的老旧燃气车辆提前淘汰计划。依法强制报废超过使用年限的船舶。
自2018 年10 月1 日起,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环卫、邮政车辆等基本采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港口、机场、铁路货场等新增或更换作业车辆主要采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济南、郑州市制定2020 年底前建成区公交车全部更换为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各地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营运中重型柴油货车、采用稀薄燃烧技术或“油改气”的老旧燃气车辆。
(四)优化调整用地结构。
9.加强扬尘综合治理。严格降尘考核,各城市平均降尘量不得高于9 吨/月·平方公里。自2018 年10 月起,生态环境部每月向社会公布各城市降尘监测结果,各省(市)每月公布区县降尘监测结果。
严格施工和道路扬尘监管。2018 年10 月底前,各城市建立施工工地动态管理清单。建筑工地要做到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各地5000平方米及以上土石方建筑工地全部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并与当地有关主管部门联网。各类长距离的市政、城市道路、水利等线性工程,实行分段施工。各地要将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纳入“文明施工”管理范畴,建立扬尘控制责任制度,扬尘治理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将扬尘管理不到位的不良信息纳入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情节严重的,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对渣土车辆未做到密闭运输的,一经查处按上限处罚,拒不改正的,车辆不得上道路行驶。大力推进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
10.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原则上禁止新建露天矿山项目。对违反资源环境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划、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乱采滥挖的露天矿山,依法予以关闭;对污染治理不规范的露天矿山,依法责令停产整治,整治完成经相关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对拒不停产或擅自恢复生产的依法强制关闭;对责任主体灭失的露天矿山,要加强修复绿化、减尘抑尘。全面加强矸石山综合治理,消除自燃和冒烟现象。
11.严控秸秆露天焚烧。坚持疏堵结合,因地制宜大力推进秸秆机械还田和秸秆肥料化、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等综合利用。强化地方各级政府秸秆禁烧主体责任,建立全覆盖网格化监管体系,充分利用卫星遥感等手段密切监测各地秸秆焚烧情况,加强“定点、定时、定人、定责”管控,在大气强化督查和巡查过程中强化秸秆露天焚烧检查,自2018 年9 月起,开展秋收阶段秸秆禁烧专项巡查。
(五)实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专项行动。
12.严厉查处机动车超标排放行为。2018 年12 月底前,各省(市)对新生产、销售的车(机)型系族全面开展抽检工作。严格新注册登记柴油车排放检验,各地排放检验机构在对新注册登记柴油货车开展检验时,要通过国家机动车排污监控平台逐车核实环保信息公开情况,查验污染控制装置,开展上线排放检测,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监督。依法取消地方环保达标公告和目录审批。
各城市要形成生态环境部门检测、公安交管部门处罚、交通运输部门监督维修的联合监管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大路检路查力度,依托超限超载检查站点等,开展柴油货车污染控制装置、车载诊断系统(OBD)、尾气排放达标情况等监督抽查。对物流园区、货物集散地、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工业企业、公交场站、长途客运站、施工工地、沿海沿江港口等车辆集中停放、使用的重点场所,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等方式,开展入户监督抽测,同步抽测车用燃油、车用尿素质量及使用情况。各地开展在用汽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护制度(I/M 制度)建设工作。通过随机抽检、远程监控等方式加强对排放检验机构的监管,做到全覆盖,重点核查超标车、异地车辆、注册5 年以上的营运柴油车的检测过程数据、视频图像和检测报告等,严厉打击排放检验机构弄虚作假行为,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推动高排放车辆深度治理。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负责、全程监控模式,推进里程低、残值高等具备改造条件的柴油车深度治理,并安装远程排放监控设备和精准定位系统,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实时监控油箱和尿素箱液位变化,以及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情况,确保治理效果。有条件的城市定期更换出租车三元催化装置。
13.加强非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2018 年12 月底前,各城市要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划定并公布低排放控制区。低排放控制区、港口码头和民航通用机场禁止使用冒黑烟等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对出现冒黑烟的地区、港口和机场等,向社会通报并责成整改。对低排放控制区内使用的工程机械定期开展抽查。加大老旧工程机械淘汰力度。
推动靠港船舶优先使用岸电,新建码头(危险货物泊位除外)同步规划、设计、建设岸电设施,加快现有港口码头岸电设施建设。推广地面电源替代飞机辅助动力装置,民航机场在飞机停靠期间主要使用岸电。
14.强化车用油品监督管理。2018 年10 月底前,各地要开展打击黑加油站点专项行动。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实行多部门联合执法,以城乡结合部、国省道、企业自备油库和物流车队等为重点,通过采取有奖举报、随机抽查和重点检查等手段,严厉打击违法销售车用油品的行为,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对黑加油站点和黑移动加油车,一经发现,坚决取缔,严防死灰复燃。
各城市开展对炼油厂、储油库、加油(气)站和企业自备油库的常态化监督检查,严厉查处生产、销售、存储和使用不合格油品行为。天津港、唐山港、黄骅港等船舶排放控制区内开展船用燃料油使用监管,打击船舶使用不合规燃油行为。
(六)实施工业炉窑污染治理专项行动。
15.全面排查工业炉窑。各城市要以钢铁、有色、建材、焦化、化工等行业为重点,涉及钢铁、铸造、铁合金,铜、铝、铅、锌冶炼及再生,水泥、玻璃、陶瓷、砖瓦、耐火材料、石灰、防水建筑材料,焦化、化肥、无机盐、电石等企业,按照熔炼炉、熔化炉、烧结机(炉)、焙(煅)烧炉、加热炉、热处理炉、干燥炉(窑)、炼焦炉、煤气发生炉等9 类,开展拉网式排查。要与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紧密结合,于2018 年10 月底前建立详细管理清单。自2018年11 月1 日起,未列入管理清单中的工业炉窑,一经发现,立即纳入秋冬季错峰生产方案,实施停产。
制定工业炉窑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按照“淘汰一批,替代一批,治理一批”的原则,分类提出整改要求,明确时间节点和改造任务,推进工业炉窑结构升级和污染减排。
16.加大不达标工业炉窑淘汰力度。修订完善综合标准体系,加严标准要求,严格执法监管,促使一批能耗、环保、安全、质量、技术达不到要求的产能,依法依规关停退出。对热效率低下、敞开未封闭,装备简易落后、自动化水平低,布局分散、规模小、无组织排放突出,以及无治理设施或治理设施工艺落后的工业炉窑,加大淘汰力度。加快淘汰一批化肥行业固定床间歇式煤气化炉。
17.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对以煤、石油焦、渣油、重油等为燃料的加热炉、热处理炉、干燥炉(窑)等,加快使用清洁能源以及利用工厂余热、电厂热力等进行替代。
2018 年12 月底前,基本取缔燃煤热风炉、钢铁行业燃煤供热锅炉;有色行业基本淘汰燃煤干燥窑、燃煤反射炉、以煤为燃料的熔铅锅和电铅锅;基本淘汰热电联产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加热、烘干炉(窑);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实施精脱硫改造,煤气中硫化氢浓度小于20 毫克/立方米;大力淘汰炉膛直径3 米以下燃料类煤气发生炉;集中使用煤气发生炉的工业园区,暂不具备改用天然气条件的,原则上应建设统一的清洁煤制气中心。禁止掺烧高硫石油焦。
18.实施工业炉窑深度治理。铸造行业烧结、高炉工序污染排放控制,参照钢铁行业相关标准要求执行。已有行业排放标准的工业炉窑,严格执行行业排放标准相关规定。暂未制订行业排放标准的其他工业炉窑,按照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分别不高于30、200、300 毫克/立方米执行;自2019 年1 月1 日起达不到上述要求的,实施停产整治。鼓励各地制定更为严格的地方排放标准。
全面淘汰环保工艺简易、治污效果差的单一重力沉降室、旋风除尘器、多管除尘器、水膜除尘器、生物降尘等除尘设施,水洗法、简易碱法、简易氨法、生物脱硫等脱硫设施。
(七)实施VOCs 综合治理专项行动。
19.深入推进重点行业VOCs 专项整治。按照分业施策、一行一策的原则,推进重点行业VOCs 治理。鼓励各省(市)编制重点行业VOCs 污染治理技术指南。2018 年12 月底前,各地完成重点工业行业VOCs 综合整治及提标改造。未完成治理改造的企业,依法实施停产整治,纳入冬季错峰生产方案。
北京市重点推进石化、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行业VOCs 治理升级改造,全面推动实施餐饮行业达标治理改造,完成VOCs 治理任务61 家;天津市重点推进石化、塑料、橡胶制品、家具等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VOCs 综合治理,完成VOCs 治理任务293 家,持续推进餐饮油烟深度治理和机动车维修行业涂漆作业综合治理;河北省重点推进石化、焦化、制药、橡胶制品、塑料、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VOCs 综合治理,完成治理任务640 家;山西省重点推进有机化工、焦化、橡胶制品、工业涂装行业VOCs 综合治理,完成治理任务79 家;山东省重点推进石化、制药、农药、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VOCs 综合治理,完成治理任务364 家;河南省重点推进煤化工、农药、制药、橡胶制品、工业涂装等行业VOCs 综合治理,完成治理任务126 家。
20.加强源头控制。禁止新改扩建涉高VOCs 含量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等生产和使用的项目。积极推进工业、建筑、汽修等行业使用低(无)VOCs 含量原辅材料和产品。自2019 年1 月1 日起,汽车原厂涂料、木器涂料、工程机械涂料、工业防腐涂料即用状态下的VOCs 含量限值分别不高于580、600、550、550 克/升。北京、天津、河北省(市)严格执行《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标准》要求,加强建筑类涂料和胶粘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2+26”城市中其他城市自2019 年1 月1 日起参照执行。积极推进汽修行业使用低VOCs 含量的涂料,自2019 年1 月1 日起,汽车修补漆全部使用即用状态下VOCs 含量不高于540 克/升的涂料,其中,底色漆和面漆不高于420 克/升。
21.强化VOCs 无组织排放管控。开展工业企业VOCs 无组织排放摸底排查,包括工艺过程无组织排放、动静密封点泄漏、储存和装卸逸散排放、废水废液废渣系统逸散排放等。2018 年10 月底前,各地建立重点行业VOCs 无组织排放改造全口径清单,加快推进VOCs无组织排放治理。
加强工艺过程无组织排放控制。VOCs 物料应储存于密闭储罐或密闭容器中,并采用密闭管道或密闭容器输送;离心、过滤单元操作采用密闭式离心机、压滤机等设备,干燥单元操作采用密闭干燥设备,设备排气孔排放VOCs 应收集处理;反应尾气、蒸馏装置不凝尾气等工艺排气,以及工艺容器的置换气、吹扫气、抽真空排气等应收集处理。
全面推行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制度。对泵、压缩机、阀门、法兰及其他连接件等动静密封点进行泄漏检测,并建立台账,记录检测时间、检测仪器读数、修复时间、修复后检测仪器读数等信息。2018 年12 月底前,石化企业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率控制在3‰以内。全面开展化工行业LDAR 工作。
加强储存、装卸过程中逸散排放控制。真实蒸气压大于等于76.6kPa 的挥发性有机液体,储存应采用低压罐或压力罐;真实蒸气压大于等于5.2kPa 且小于76.6kPa 的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应采用浮顶罐或安装VOCs 收集治理设施的固定顶罐,其中,内浮顶罐采取浸液式密封、机械式鞋形密封等高效密封方式,外浮顶罐采用双重密封。有机液体的装载采用顶部浸没式或底部装载方式,装载设施应配备废气收集处理系统或气相平衡系统。
加强废水、废液和废渣系统逸散排放控制。含VOCs 废水的输送系统在安全许可条件下,应采取与环境空气隔离的措施;含VOCs 废水处理设施应加盖密闭,排气至VOCs 处理设施;处理、转移或储存废水、废液和废渣的容器应密闭。
22.推进治污设施升级改造。企业应依据排放废气的风量、温度、浓度、组分以及工况等,选择适宜的技术路线,确保稳定达标排放。2018 年10 月底前,各地要对工业企业VOCs 治污设施,开展一轮治污效果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市场不规范行为;对于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简易处理工艺,督促企业限期整改。鼓励企业采用多种技术组合工艺,提高VOCs 治理效率。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光催化技术仅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气或恶臭气体。采用活性炭吸附技术应配备脱附工艺,或定期更换活性炭并建立台账。
23.全面推进油品储运销VOCs 治理。2018 年10 月底前,所有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完成油气回收治理工作。积极推进储油库和加油站安装油气回收自动监测设备。
(八)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24.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强化省级预报能力建设,2018 年12 月底前,省级预报中心基本实现以城市为单位的7 天预报能力。统一区域应急预警标准,将区域应急联动措施纳入各城市应急预案。建立快速应急联动响应机制,确保启动区域应急联动时,各相关城市迅速响应、有效应对。当预测到区域将出现大范围重污染天气时,生态环境部基于区域会商结果,通报预警信息,各相关城市要据此及时发布预警,按相应级别启动应急响应措施,实施区域应急联动。
25.夯实应急减排措施。2018 年9 月底前,各城市完成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减排措施清单编制,报生态环境部备案。在黄色、橙色、红色预警级别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主要污染物减排比例分别不低于全社会排放总量的10%、20%和30%,VOCs 减排比例不低于10%、15%和20%。
细化应急减排措施,落实到企业各工艺环节,实施清单化管理。优先调控产能过剩行业并加大调控力度;优先管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同行业内企业根据污染物排放绩效水平进行排序并分类管控;优先对城市建成区内的高污染企业、使用高污染燃料的企业等采取停产、限产措施。企业应制定“一厂一策”实施方案,优先选取污染物排放量较大且能够快速安全响应的工艺环节,采取停产限产措施,并在厂区显著位置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创新监管方式,利用电量、视频监控、物料衡算等手段,核实企业各项应急减排措施落实情况。
(九)实施工业企业错峰生产与运输。
26.因地制宜推进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实行差别化错峰生产,严禁采取“一刀切”方式。各地重点对钢铁、建材、焦化、铸造、有色、化工等高排放行业,实施采暖期错峰生产;根据采暖期月度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结果,可适当缩短或延长错峰生产时间。
对各类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未达到排污许可管理要求,或未按期完成2018-2019 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改造任务的,全面采取错峰生产措施。对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的,要提高限产比例或实施停产。对行业污染排放绩效水平明显好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环保标杆企业,可不予限产,包括:钢铁企业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和大宗物料及产品运输全面达到超低排放的,采用电炉短流程炼钢生产线的;焦炉炉体加罩封闭、配备焦炉烟囱废气脱硫脱硝装置,且达到特别排放限值的;铸造熔炼设备颗粒物、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稳定达到20、100 毫克/立方米(冲天炉必须安装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的;陶瓷、砖瓦、玻璃棉、石膏板、岩棉、矿物棉等建材企业,在资源有保障前提下,使用天然气、电、电厂热力等清洁能源作为燃料或热源,且稳定达标排放的;电解铝、铝用炭素企业稳定达到超低排放(颗粒物、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 毫克/立方米)的,氧化铝企业稳定达到特别排放限值的。错峰生产企业涉及供暖、协同处置城市垃圾或危险废物等保民生任务的,应保障基本民生需求。
各省应制定重点行业差异化错峰生产绩效评价指导意见。各城市要结合本地产业结构和企业污染排放绩效情况,制定错峰生产实施方案,细化落实到企业具体生产线、工序和设备,并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措施。2018 年10 月底前,省级相关部门将错峰生产方案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错峰生产清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调整,如确有必要调整的,需在省级人民政府网站公告并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
27.实施大宗物料错峰运输。各地要针对钢铁、建材、焦化、有色、化工、矿山等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重点用车企业以及港口码头,制定错峰运输方案,纳入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中,在橙色及以上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原则上不允许重型载货车进出厂区(保证安全生产运行、运输民生保障物资或特殊需求产品,以及为外贸货物、进出境旅客提供港口集疏运服务的达到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的车辆除外)。重点企业和单位在车辆出入口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并保留监控记录三个月以上,秋冬季期间每日登记所有柴油货车进出情况,保留至2019 年4 月30 日。
(十)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28.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2018 年9 月底前,各省(市)要在国控监测网基础上,进一步将省控、市控和县控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统一联网。全面推进国家级新区、高新区、重点工业园区及港口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建设,各城市至少建成一套环境空气VOCs监测站点。继续加快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颗粒物组分和光化学网能力建设。
29.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建设。2018 年10 月底前,生态环境部出台VOCs 在线监测技术规范。各地要严格落实排气口高度超过45 米的高架源安装自动监控设施、数据传输有效率达到90%的监控要求,未达到的予以停产整治。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VOCs 排放重点源,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加快安装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企业在正常生产以及限产、停产、检修等非正常工况下,均应保证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并联网传输数据。各地对出现数据缺失、长时间掉线等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核实和调查处理。2018 年12 月底前,钢铁等重点企业厂区内布设空气质量监测微站点,监控颗粒物等管控情况。
建设机动车“天地车人”一体化监控系统。2018 年12 月底前,各城市完成10 套左右固定垂直式、2 套左右移动式遥感监测设备建设工作,各省(市)完成机动车排放检验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形成国家、省、市遥感监测、定期排放检验数据三级联网体系,实现监控数据实时、稳定传输。
30.强化科技支撑。继续推进实施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加强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等科技项目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和推广应用。2018 年9 月底前,各城市要完成PM2.5 源解析更新工作。推广“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机制,深化“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边反馈、边完善”工作模式,对研究形成的成果和共识组织专家统一对外发声。在重污染期间,组织专家解读污染成因机理、污染过程、应急措施及应急效果等。
31.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坚持铁腕治污,综合运用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等手段依法从严处罚环境违法行为,强化排污者责任。创新环境监管方式,推广“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推进联合执法、交叉执法。加强区县级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将烟气自动监测数据作为执法依据,严肃查处不正常运行自动监控设施及逃避监管等违法行为。加强市场整顿,对治理效果差、技术服务能力弱、运营管理水平低的治理单位,公布名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公示公开,实行联合惩戒。
三、保障措施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督促、监督有关部门和地方落实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健全责任体系,组织实施考评奖惩。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放在重要位置,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举措。各省(市)人民政府是本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责任主体,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各有关部门按照打赢蓝天保卫战职责分工,积极落实相关任务要求。
各城市要在2018 年9 月底前,制定本地落实方案,分解目标任务。按照管发展的管环保、管生产的管环保、管行业的管环保原则,进一步细化分工任务,制定配套措施,落实“一岗双责”。要科学安排指标进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完成。
(十二)强化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大气专项督查。
将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落实不力、环境问题突出,且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不明显甚至恶化的地区作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重点。结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工作,重点督察地方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不作为、慢作为,甚至失职失责等问题;对问题严重的地区视情开展点穴式、机动式专项督察。
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强化专项督查,抽调全国环境执法骨干人员,采取定点进驻和压茬式进驻、随机抽查与“热点网格”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实现全覆盖。重点检查各地在产业、能源、运输和用地结构调整优化方面落实情况、存在的问题;“散乱污”企业整治、散煤治理、燃煤小锅炉淘汰落实不到位和死灰复燃等问题;企业超标排放、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未完成提标改造、工业炉窑治理不到位、VOCs 专项整治不落实等问题;柴油车管控、公转铁推进落实不力等问题;以及扬尘管控不到位、错峰生产未有效落实、重污染天气应对不力等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实行“拉条挂账”式跟踪管理。
(十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建立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安排与地方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联动机制,调动地方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积极性。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将清洁取暖试点城市范围扩展至“2+26”城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本级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支持力度,重点用于散煤治理、高排放车辆淘汰和改造、工业污染源深度治理、燃煤锅炉替代、环保能力建设等领域。支持依法合规开展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建设。
完善上网侧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延长采暖用电谷段时长至10 个小时以上,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建立采暖用电的市场化竞价采购机制,采暖用电参加电力市场化交易谷段输配电价减半执行。农村地区利用地热能向居民供暖(制冷)的项目运行电价参照居民用电价格执行。出台港口岸基供电优惠政策,降低岸电运营商用电成本,鼓励各地加大对港口岸电设施建设和经营的补贴力度。支持车船和作业机械使用清洁能源。提升铁路货运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灵活的运价调整机制,降低铁路运输成本。落实好对高污染、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的差别化电价、水价政策,对限制类、淘汰类企业大幅提高电价,支持各地进一步提高加价幅度。各地要健全供热价格机制,合理制定清洁取暖价格。
(十四)全力做好气源电源供应保障。
抓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和调峰能力建设。加快2018 年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建设,确保按计划建成投产。地方政府、城镇燃气企业和不可中断大用户、上游供气企业要加快储气设施建设步伐。优化天然气使用方向,确保突出重点,新增天然气量优先用于城镇居民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实现增气减煤;原则上不再新建天然气热电联产和天然气化工项目。各地要建立调峰用户清单,夯实“压非保民”应急预案。地方政府对“煤改电”配套电网工程和天然气互联互通管网建设应给予支持,统筹协调“煤改电”“煤改气”建设用地。
中央企业要切实担负起社会责任,加大投入,确保气源电源稳定供应。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要积极筹措天然气资源,重点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倾斜,要加快管网互联互通和储气能力建设。国家电网公司要进一步加大“煤改电”力度,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加快建设一批输变电工程,与相关城市统筹“煤改电”工程规划和实施,提高以电代煤比例。
(十五)实施严格考核问责。
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针对大气污染治理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污染问题突出、空气质量恶化的地区,强化督察问责。制定量化问责办法,对重点攻坚任务完成不到位,或者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不到位且改善幅度排名靠后的,实施量化问责。综合运用排查、交办、核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法”监管机制,压实基层责任。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地空气质量改善和重点任务进展情况进行月调度、月排名、季考核,各地每月5 日前上报重点任务进展情况;每月向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达不到时序进度或重点任务进展缓慢的城市和区县下发预警通知函;对每季度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达不到目标任务或重点任务进展缓慢或空气质量指数(AQI)持续“爆表”的城市和区县,公开约谈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未能完成终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或重点任务进展缓慢的城市和区县,严肃问责相关责任人,实行区域环评限批。发现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考核结果直接认定为不合格,并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十六)加强宣传教育和信息公开。
各地要高度重视攻坚行动宣传工作,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并抓好落实。每月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通报攻坚行动进展情况。及时回应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积极协调地方电视台在当地新闻节目中设立“曝光台”栏目,自2018 年11 月1 日起,每周一至周五报道突出环境问题及整改情况,播出时长不少于三分钟。组织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活动,引导、鼓励公众自觉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攻坚行动的良好氛围。
要把信息公开作为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环保信息强制公开制度。各省(市)要对区县环境空气质量进行排名,并向社会公布。重点排污单位及时公布自行监测和污染排放数据、污染治理措施、重污染天气应对、环保违法处罚及整改等信息。已核发排污许可证的企业按要求及时公布执行报告。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进口企业依法向社会公开排放检验、污染控制技术等环保信息。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企业通过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向社会公开环境信息,接受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