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场党委书记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在林场,林场党委书记是人们心中的楷模.要说进步,要说变化,林场的职工是深有体会的,职工队伍稳定、收入水平增加、精神面貌焕发向上是最有说服力,这些功劳自然离不开领导一班人,而党委书记就是这班人的带头人、汗马功臣。
一、抓党建、促行政,任劳任怨,执政为民。
按照领导分工职责,王书记主要负责林场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
明建设工作,并协助场长开展做好行政工作。自任职至今四年来,十三陵林场的各项思想政治工作、林业生产工作、产业建设、资源保障工作都取得了不文秘杂烩网小的进步,在全局的争优创先工作中也有喜人的成绩。
在林场,王书记管政治工作,抓党建工作,几年来,基层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成效明显,通过建立《党支部工作制度》,具体明确党支部工作职责、考核标准以及党员的发展、教育和考核要求,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条不紊,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党员素质不断提高,无论是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还是在组织的活动中,都能充分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
王书记虽然是专职书记,又是位女同志,但她对于林业生产、病虫害防治、护林防火等工作不但不外行,而且是很专业,这与她毕业于农校以及多年的一线工作是分不开的。林场其他分管负责的领导常常与她一起研究探讨,这也使她在能够工作上统筹兼顾、与时俱进,树立了较高的威望。为了能更多地、更直接地了解下属单位的生产工作情况,她还常常亲自带队深入一线,每次总是爬得最高,走在最先,了解最全,率先垂范,使干部职工倍感鼓舞。
对待工作,王书记的任劳任怨的精神是职工群众有目共睹的。在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作为组长,对于每个阶段每项环节的工作,她总是先吃透上级的文件精神,与其他班子成员商议部署工作,在各党支部的积极配合下,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从学习动员到分析评议,再到整改提高,大家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得到了办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在群众满意度测评中,来自林场各单位部门的群众代表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满意和比较满意率达100%。没有了辛苦耕耘,就没有在她的办公桌上,井然摆放的活动的开展进度表、文件材料,那一件件的“急茬”就不会成为她的心中的一座座“丘壑”。
二、善学、善思、善教,以身作则,讲究方法。
在单位,说起王书记的学习劲儿,许多年轻的同志都不禁惭愧,她不仅钻研有关本职工作的政治、思想方面的课题,对于经济、文化、法律等领域的知(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识,她也有浓厚的兴趣。她有记学习笔记的好习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下来,温故而知新。除了书本,她还从工作上、身边发生的人和事中获得知识、力量和感动。这次教育活动中,林场退休支部的老党员们的积极的参与表现、严肃认真的态度令她感动不已,活动办公室同志们的繁忙身影也能让书记时刻牵挂。
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大事,不能光是嘴上说说的,而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身为领导小组组长,从活动的部署、动员、宣传、总结、座谈等每个步骤,王书记都以身作则,做到“细”、“严”、“全”、“新”,言传身教,令人折服。“细”,是指工作任务分解细致,部署详细,每次工作会上,有的放矢,从不空谈定调,总是讲方法、讲要领,即便工作再紧张,也是把自己的时间留得最少。“严”,她对人严,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除了将工作定时定量外,为了突出严肃性,她也常常对文稿中的字句仔细推敲、斟酌,哪怕是极其细微的文字标点也从不轻易放过。“全”,是说她考虑问题的方面全,工作全面、到位,由于从一开始她就要求对于活动中的文字、图片材料广泛积累整理,到了总结汇报时,大家都不会捉襟见肘,按部就班。“新”,说的是在活动中,她总能想出又新又好的主意,让人耳目一新。宣传工作中,从一开始的简报,到后来的局域网载体、橱窗,再到各支部、各部门纷纷推出的简报信息,“知识竞赛”、“主题征文”既突出知识性、文化性,又能激发职工的兴趣,实在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
王书记对待职工真诚坦率,既没有令人生畏的严肃,也没有令人难堪的苛刻,她思维敏捷,经验丰富,几句话就能让你倍感亲切,从容沟通。每次与她谈心,总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人有收获、有启发,所以职工们也非常乐于向她吐露心声。当她得知大家怕影响书记的重要工作时,她便主动地找职工谈心,既是关心思想动态,也是了解工作。
单位的年轻职工是事业发展的未来,每年招聘新职工时,王书记都亲自把关,非常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和培养教育,积极为年轻职工创造条件,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在她的帮助和鼓励下,一向沉闷的团组织又
第二篇:林场个人先进事迹
组织重实效 参与出成绩
——记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指导员***同志先进事迹
Xxx中心派出所***同志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具体负责xxx场施业区居民人口普查的指导工作。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全国性的重大政府行为,***同志作为xxx场人口普查工作指导员,对人口普查的意义认识到位,同时也深知肩上担子的份量。***同志在认真学习人口普查相关法规政策的基础上,从思想上提高对人口普查工作的认识,从始至终保持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既是优秀的组织者,又是积极的参与者,为按时、按质完成全县人口普查阶段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普查员的培训中,***同志全程陪同4名普查员到指定地点参加局里举办的培训,并负责签到工作,又在之后两天亲自主持了小组培训和讨论,指导普查员正确地进行表格填写。为了让普查员更深入、具体地了解业务知识***同志在培训讨论前认真地进行了备课,自己制作了各种表格的填写说明资料,发给每个普查员。让普查员能够仔细地统计表格中所有相应内容的数字,从而更好地做到质量监控。
人口普查入户摸底是入户登记的基础工作,情况摸得清不清,直接关系到登记工作的成效。在摸底调查阶段,***同志4次在休息日到林场指导部署工作,针对有的普查员反映出的人口普查与村改委工作时间冲突,工作队员之间不能相互协调好工作关系,他又亲自进行协调。
在工作进程中***每一步都保持和党总支、居委会的积极沟通,与其他指导员一起仔细讨论,制定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将入户摸底、核对信息、核查表格、再次培训,和编制户主姓名底册的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在党总支规定的每周一次的普查例会中***同志在会上和大家一起总结成果、交流问题,及时调节工作进程,从而保证普查工作有序、保质、准时地开展。他利用每次的会议,热情地鼓励大家,碰到困难不要退缩,党总支和居委会是我们人口普查工作的坚强核心和精神支柱,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克服难关。大家为她的精神所感染,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普查工作中。***同志就是这样在普查中带领着每一个普查员,坚持每一个细节不放松,将全心投入的精神贯穿于普查工作的始终。
总之xxx林场的人口普查工作,在***同志的组织下,在全场领导和各部门的积极参与下,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做到了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资料到位、宣传到位、时间到位、思想到位,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普查工作阶段任务。在此期间,***同志,连续放弃了休息日,把全身心投入到人口普查工作,工作中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为确保完成xxx林场人口普查工作做出了贡献。
第三篇:乡镇党委书记个人先进事迹
富民爱民公仆情
──记重庆市梁平县七星镇党委书记**
在梁平县七星镇,提起党委书记于成林,没有人不说“于书记没架子,知民、爱民、为民”。七星镇的寻常百姓、农村干部、机关工作人员说起于成林的那氛围、那情景,让我们读懂了一位基层领导干部对群众的真挚情感,感悟到了“金碑、银碑不如人们的口碑”的朴素哲理。富民抓发展促增收,不说
空话
2004年4月,于成林受命任七星镇党委书记。刚到任,他就一头扎进村里。他说乡镇领导只有多下村,才能听到最真实的群众心声。在多次走访村社干部和群众后,他了解到镇村两级负债较多,其中有不少是招待费,老百姓意见很大。于成林审时度势,在全镇干部中开展了“认清镇情,了解实情,掌握民情,办好事情”为内容的“四情”宣传教育活动,提出了“密切干群关系,解决遗留问题”的口号,亲自参与起草出台镇村资金管理办法,实现了透明、公开的镇村财务管理目标。2004年,全镇镇村两级的生活招待费支出不足10万元,比2003年下降近三分之二。镇村干部树立起新的形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俗话说“救急不救穷”,这是因为救穷更难。当于成林解决了镇村财务问题这一“急”之后,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救穷,因为他知道这对群众更重要、更长远。
由于农民的小农意识严重,怕担风险,不敢尝试种植新农副产品。于是,于成林和镇长李家玲“三顾毛庐”,请来梁平县鹏成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到七星镇建立起重庆市最大的食用蘑菇科技示范栽培基地。该基地的建立,直接解决就业150余人,增加农民收入近30万元,让一大批农民学到技术,坚定了种植决心。该公司经理陈卫京说:“我们选择在七星镇建立基地是因为这里有一个为老百姓、为投资者办实事的好党委、好政府。于书记带领全镇人民致富的坚定信念感化了我们,在这里发展有保障、有基础、有信心。”
爱民动真情用真心,不摆姿态
于成林身上总带着一个“民情记录本”,随时随地把看到的、听到的群众困难和意见建议记录在本子上。凡是自己能够解决的,就立即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就通报给镇党委、政府,集体研究解决。
何静到七星镇投资兴办东佳液化汽充装站,由于手续和资金等问题,厂房修建完工达3年之久,仍未投入生产。于成林陪何静跑工商、消防、商委等部门数10次。当何静缺少启动资金时,于成林又私人借支1万元,并从另一个单位借来5万元。如今,该站生意红红火火。一提到于书记,何老板的感激之情喜于言表。他说:“我和于书记不沾亲带故,他私人借钱帮我解决困难,这样的人哪里去找哟。”
“穷不读书,穷根不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这是于成林回复重庆工商大学学生小蒋的信中勉励对方的一句话。七星镇金柱村一名姓蒋的学生,每学期要写好几封信向于成林汇报学习情况。2004年7月,小蒋以优异成绩考入重庆工商大学,由于父亲操劳成疾,家境十分困难,为了她上大学,父母四处借钱仍无法凑足学费。小蒋含着泪,准备放弃学习外出打工。于成林知道这一情况后,来到蒋家,说:“大学一定要上,学费的事我来帮忙想办法。”他与镇民政办商量,落实了困难补助,紧接着自己带头捐款200元,并倡议全镇干部职工和企业老板为小蒋捐助学费。当于成林把2900多元学费送到小蒋手中时,小蒋拉着于成林的手泣不成声:“于叔叔,你放心,我一定努力学习,毕业后回梁平为家乡建设出力。”在于成林的多方奔走下,七星镇境内的几个企业老板都愿资助小蒋完成学业。
据统计,于成林在七星镇任党委书记的一年中,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近2000元捐助给贫困户、残疾人和失学儿童。
职务是责任是义务,不搞特权
于成林曾经是名军人,又从小生活在军人的家庭中,对干部职工的透明化、人性化管理以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都渗透着强烈的军人作风。2004年间,七星镇政府机关有7人因上班打游戏、开会接电话等受到处罚。群众反映说,现在镇干部的纪律性强了,办事效率高了。
于成林严于律己是出了名的。他的家在县城,尽管镇里配有小车,但他不到周末是不回家的,即使在城里开会,他也会及时赶回镇里。于成林下村从不坐小车,而是骑自己的旧摩托,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摩托书记”。他说,坐小车下村,农民不跟你说实话;坐摩托,能了解到民情,倾听到民意。在七星镇任职的这一年里,他走遍所有村组,走访近1000家农户,平均每周有两天呆在村里。于成林经常告诫干部:“我们是国家公务员,没有特权,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一个姓蒋的村民计划外生育第二胎,想到于成林是自己的老战友,找到于成林要求帮忙说情,从轻处罚。于成林严厉地说:“你违反计划生育法,尽管我们是战友,但你得一样接受处罚。我不可能帮你说情,也不会替你说情。”这位战友在于成林义正严词的要求下,当天就到镇政府接受了处罚。
于成林对干部的关爱也是出了名的。2004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一名干部突患重病,于成林顾不上
富民爱民公仆情
──记重庆市梁平县七星镇党委书记**
在梁平县七星镇,提起党委书记于成林,没有人不说“于书记没架子,知民、爱民、为民”。七星镇的寻常百姓、农村干部、机关工作人员说起于成林的那氛围、那情景,让我们读懂了一位基层领导干部对群众的真挚情感,感悟到了“金碑、银碑不如人们的口碑”的朴素哲理。富民抓发展促增收,不说空话
2004年4月,于成林受命任七星镇党委书记。刚到任,他就一头扎进村里。他说乡镇领导只有多下村,才能听到最真实的群众心声。在多次走访村社干部和群众后,他了解到镇村两级负债较多,其中有不少是招待费,老百姓意见很大。于成林审时度势,在全镇干部中开展了“认清镇情,了解实情,掌握民情,办好事情”为内容的“四情”宣传教育活动,提出了“密切干群关系,解决遗留问题”的口号,亲自参与起草出台镇村资金管理办法,实现了透明、公开的镇村财务管理目标。2004年,全镇镇村两级的生活招待费支出不足10万元,比2003年下降近三分之二。镇村干部树立起新的形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俗话说“救急不救穷”,这是因为救穷更难。当于成林解决了镇村财务问题这一“急”之后,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救穷,因为他知道这对群众更重要、更长远。
由于农民的小农意识严重,怕担风险,不敢尝试种植新农副产品。于是,于成林和镇长李家玲“三顾毛庐”,请来梁平县鹏成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到七星镇建立起重庆市最大的食用蘑菇科技示范栽培基地。该基地的建立,直接解决就业150余人,增加农民收入近30万元,让一大批农民学到技术,坚定了种植决心。该公司经理陈卫京说:“我们选择在七星镇建立基地是因为这里有一个为老百姓、为投资者办实事的好党委、好政府。于书记带领全镇人民致富的坚定信念感化了我们,在这里发展有保障、有基础、有信心。”
爱民动真情用真心,不摆姿态
于成林身上总带着一个“民情记录本”,随时随地把看到的、听到的群众困难和意见建议记录在本子上。凡是自己能够解决的,就立即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就通报给镇党委、政府,集体研究解决。
何静到七星镇投资兴办东佳液化汽充装站,由于手续和资金等问题,厂房修建完工达3年之久,仍未投入生产。于成林陪何静跑工商、消防、商委等部门数10次。当何静缺少启动资金时,于成林又私人借支1万元,并从另一个单位借来5万元。如今,该站生意红红火火。一提到于书记,何老板的感激之情喜于言表。他说:“我和于书记不沾亲带故,他私人借钱帮我解决困难,这样的人哪里去找哟。”
“穷不读书,穷根不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这是于成林回复重庆工商大学学生小蒋的信中勉励对方的一句话。七星镇金柱村一名姓蒋的学生,每学期要写好几封信向于成林汇报学习情况。2004年7月,小蒋以优异成绩考入重庆工商大学,由于父亲操劳成疾,家境十分困难,为了她上大学,父母四处借钱仍无法凑足学费。小蒋含着泪,准备放弃学习外出打工。于成林知道这一情况后,来到蒋家,说:“大学一定要上,学费的事我来帮忙想办法。”他与镇民政办商量,落实了困难补助,紧接着自己带头捐款200元,并倡议全镇干部职工和企业老板为小蒋捐助学费。当于成林把2900多元学费送到小蒋手中时,小蒋拉着于成林的手泣不成声:“于叔叔,你放心,我一定努力学习,毕业后回梁平为家乡建设出力。”在于成林的多方奔走下,七星镇境内的几个企业老板都愿资助小蒋完成学业。
据统计,于成林在七星镇任党委书记的一年中,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近2000元捐助给贫困户、残疾人和失学儿童。
职务是责任是义务,不搞特权
于成林曾经是名军人,又从小生活在军人的家庭中,对干部职工的透明化、人性化管理以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都渗透着强烈的军人作风。2004年间,七星镇政府机关有7人因上班打游戏、开会接电话等受到处罚。群众反映说,现在镇干部的纪律性强了,办事效率高了。
于成林严于律己是出了名的。他的家在县城,尽管镇里配有小车,但他不到周末是不回家的,即使在城里开会,他也会及时赶回镇里。于成林下村从不坐小车,而是骑自己的旧摩托,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摩托书记”。他说,坐小车下村,农民不跟你说实话;坐摩托,能了解到民情,倾听到民意。在七星镇任职的这一年里,他走遍所有村组,走访近1000家农户,平均每周有两天呆在村里。于成林经常告诫干部:“我们是国家公务员,没有特权,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一个姓蒋的村民计划外生育第二胎,想到于成林是自己的老战友,找到于成林要求帮忙说情,从轻处罚。于成林严厉地说:“你违反计划生育法,尽管我们是战友,但你得一样接受处罚。我不可能帮你说情,也不会替你说情。”这位战友在于成林义正严词的要求下,当天就到镇政府接受了处罚。
于成林对干部的关爱也是出了名的。2004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一名干部突患重病,于成林顾不上[page_break]山区严冬的寒冷,急忙叫醒司机,亲自把病人送到邻近的袁驿中心医院。由于抢救及时,病人得以脱险。现在,一说起于成林,这位干部就说:“我真得感谢于书记,不是他,我恐怕早就不在这个世界了!”
作完本文,笔者心中的赞叹不由而生:于成林,不愧是人民的公仆!他多次获得的梁平县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就是最好的佐证。
第四篇:乡镇党委书记个人先进事迹
富民爱民公仆情sO100
──记重庆市梁平县七星镇党委书记xx
在梁平县七星镇,提起党委书记于成林,没有人不说“于书记没架子,知民、爱民、为民”。七星镇的寻常百姓、农村干部、机关工作人员说起于成林的那氛围、那情景,让我们读懂了一位基层领导干部对群众的真挚情感,感悟到了“金碑、银碑不如人们的口碑”的朴素哲理。
富民抓发展促增收,不说空话
~年4月,于成林受命任七星镇党委书记。刚到任,他就一头扎进村里。他说乡镇领导只有多下村,才能听到最真实的群众心声。在多次走访村社干部和群众后,他了解到镇村两级负债较多,其中有不少是招待费,老百姓意见很大。于成林审时度势,在全镇干部中开展了“认清镇情,了解实情,掌握民情,办好事情”为内容的“四情”宣传教育活动,提出了“密切干群关系,解决遗留问题”的口号,亲自参与起草出台镇村资金管理办法,实现了透明、公开的镇村财务管理目标。~年,全镇镇村两级的生活招待费支出不足10万元,比~年下降近三分之二。镇村干部树立起新的形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俗话说“救急不救穷”,这是因为救穷更难。当于成林解决了镇村财务问题这一“急”之后,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救穷,因为他知道这对群众更重要、更长远。
由于农民的小农意识严重,怕担风险,不敢尝试种植新农副产品。于是,于成林和镇长李家玲“三顾毛庐”,请来梁平县鹏成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到七星镇建立起重庆市最大的食用蘑菇科技示范栽培基地。该基地的建立,直接解决就业150余人,增加农民收入近30万元,让一大批农民学到技术,坚定了种植决心。该公司经理陈卫京说:“我们选择在七星镇建立基地是因为这里有一个为老百姓、为投资者办实事的好党委、好政府。于书记带领全镇人民致富的坚定信念感化了我们,在这里发展有保障、有基储有信心。”
爱民动真情用真心,不摆姿态
于成林身上总带着一个“民情记录本”,随时随地把看到的、听到的群众困难和意见建议记录在本子上。凡是自己能够解决的,就立即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就通报给镇党委、政府,集体研究解决。
何静到七星镇投资兴办东佳液化汽充装站,由于手续和资金等问题,厂房修建完工达3年之久,仍未投入生产。于成林陪何静跑工商、消防、商委等部门数10次。当何静缺少启动资金时,于成林又私人借支1万元,并从另一个单位借来5万元。如今,该站生意红红火火。一提到于书记,何老板的感激之情喜于言表。他说:“我和于书记不沾亲带故,他私人借钱帮我解决困难,这样的人哪里去找哟。”
“穷不读书,穷根不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这是于成林回复重庆工商大学学生小蒋的信中勉励对方的一句话。七星镇金柱村一名姓蒋的学生,每学期要写好几封信向于成林汇报学习情况。~年7月,小蒋以优异成绩考入重庆工商大学,由于父亲操劳成疾,家境十分困难,为了她上大学,父母四处借钱仍无法凑足学费。小蒋含着泪,准备放弃学习外出打工。于成林知道这一情况后,来到蒋家,说:“大学一定要上,学费的事我来帮忙想办法。”他与镇民政办商量,落实了困难补助,紧接着自己带头捐款200元,并倡议全镇干部职工和企业老板为小蒋捐助学费。当于成林把2900多元学费送到小蒋手中时,小蒋拉着于成林的手泣不成声:“于叔叔,你放心,我一定努力学习,毕业后回梁平为家乡建设出力。”在于成林的多方奔走下,七星镇境内的几个企业老板都愿资助小蒋完成学业。
据统计,于成林在七星镇任党委书记的一年中,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近2000元捐助给贫困户、残疾人和失学儿童。
职务是责任是义务,不搞特权
于成林曾经是名军人,又从小生活在军人的家庭中,对干部职工的透明化、人性化管理以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都渗透着强烈的军人作风。~年间,七星镇政府机关有7人因上班打游戏、开会接电话等受到处罚。群众反映说,现在镇干部的纪律性强了,办事效率高了。
于成林严于律己是出了名的。他的家在县城,尽管镇里配有小车,但他不到周末是不回家的,即使在城里开会,他也会及时赶回镇里。于成林下村从不坐小车,而是骑自己的旧摩托,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摩托书记”。他说,坐小车下村,农民不跟你说实话;坐摩托,能了解到民情,倾听到~。在七星镇任职的这一年里,他走遍所有村组,走访近1000家农户,平均每周有两天呆在村里。于成林经常告诫干部:“我们是国家公务员,没有特权,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一个姓蒋的村民计划外生育第二胎,想到于成林是自己的老战友,找到于成林要求帮忙说情,从轻处罚。于成林严厉地说:“你违反计划生育法,尽管我们是战友,但你得一样接受处罚。我不可能帮你说情,也不会替你说情。”这位战友在于成林义正严词的要求下,当天就到镇政府接受了处罚。
于成林对干部的关爱也是出了名的。~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一名干部突患重病,于成林顾不上山区严冬的寒冷,急忙叫醒司机,亲自把病人送到邻近的袁驿中心医院。由于抢救及时,病人得以脱险。现在,一说起于成林,这位干部就说:“我真得感谢于书记,不是他,我恐怕早就不在这个世界了1
作完本文,笔者心中的赞叹不由而生:于成林,不愧是人民的公仆!他多次获得的梁平县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就是最好的佐证。
第五篇:乡镇党委书记个人先进事迹
在xx县xx镇,提起党委书记xxx,没有人不说“于书记没架子,知民、爱民、为民”。xx镇的寻常百姓、农村干部、机关工作人员说起于成林的那氛围、那情景,让我们读懂了一位基层领导干部对群众的真挚情感,感悟到了“金碑、银碑不如人们的口碑”的朴素哲理。富民抓发展促增收,不说空话 2004年4 月,xxx受命任七星镇党委书记。刚到任,他就一头扎进村里。他说乡镇领导只有多下村,才能听到最真实的群众心声。在多次走访村社干部和群众后,他了解到镇村两级负债较多,其中有不少是招待费,老百姓意见很大。于成林审时度势,在全镇干部中开展了“认清镇情,了解实情,掌握民情,办好事情”为内容的“四情”宣(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传教育活动,提出了“密切干群关系,解决遗留问题”的口号,亲自参与起草出台镇村资金管理办法,实现了透明、公开的镇村财务管理目标。2004年,全镇镇村两级的生活招待费支出不足10万元,比2003年下降近三分之二。镇村干部树立起新的形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俗话说“救急不救穷”,这是因为救穷更难。当于成林解决了镇村财务问题这一“急”之后,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救穷,因为他知道这对群众更重要、更长远。由于农民的小农意识严重,怕担风险,不敢尝试种植新农副产品。于是,于成林和镇长李家玲“三顾毛庐”,请来梁平县鹏成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到七星镇建立起重庆市最大的食用蘑菇科技示范栽培基地。该基地的建立,直接解决就业150余人,增加农民收入近30万元,让一大批农民学到技术,坚定了种植决心。该公司经理陈卫京说:“我们选择在七星镇建立基地是因为这里有一个为老百姓、为投资者办实事的好党委、好政府。于书记带领全镇人民致富的坚定信念感化了我们,在这里发展有保障、有基础、有信心。” 爱民动真情用真心,不摆姿态 于成林身上总带着一个“民情记录本”,随时随地把看到的、听到的群众困难和意见建议记录在本子上。凡是自己能够解决的,就立即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就通报给镇党委、政府,集体研究解决。何静到七星镇投资兴办东佳液化汽充装站,由于手续和资金等问题,厂房修建完工达3年之久,仍未投入生产。于成林陪何静跑工商、消防、商委等部门数10次。当何静缺少启动资金时,于成林又私人借支1万元,并从另一个单位借来5万元。如今,该站生意红红火火。一提到于书记,何老板的感激之情喜于言表。他说:“我和于书记不沾亲带故,他私人借钱帮我解决困难,这样的人哪里去找哟。” “穷不读书,穷根不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这是于成林回复重庆工商大学学生小蒋的信中勉励对方的一句话。七星镇金柱村一名姓蒋的学生,每学期要写好几封信向于成林汇报学习情况。2004年7月,小蒋以优异成绩考入重庆工商大学,由于父亲操劳成疾,家境十分困难,为了她上大学,父母四处借钱仍无法凑足学费。小蒋含(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着泪,准备放弃学习外出打工。于成林知道这一情况后,来到蒋家,说:“大学一定要上,学费的事我来帮忙想办法。”他与镇民政办商量,落实了困难补助,紧接着自己带头捐款200元,并倡议全镇干部职工和企业老板为小蒋捐助学费。当于成林把2900多元学费送到小蒋手中时,小蒋拉着于成林的手泣不成声:“于叔叔,你放心,我一定努力学习,毕业后回梁平为家乡建设出力。”在于成林的多方奔走下,七星镇境内的几个企业老板都愿资助小蒋完成学业。据统计,于成林在七星镇任党委书记的一年中,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近2000元捐助给贫困户、残疾人和失学儿童。职务是责任是义务,不搞特权 于成林曾经是名军人,又从小生活在军人的家庭中,对干部职工的透明化、人性化管理以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都渗透着强烈的军人作风。2004年间,七星镇政府机关有7人因上班打游戏、开会接电话等受到处罚。群众反映说,现在镇干部的纪律性强了,办事效率高了。于成林严于律己是出了名的。他的家在县城,尽管镇里配有小车,但他不到周末是不回家的,即使在城里开会,他也会及时赶回镇里。于成林下村从不坐小车,而是骑自己的旧摩托,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摩托书记”。他说,坐小车下村,农民不跟你说实话;坐摩托,能了解到民情,倾听到民意。在七星镇任职的这一年里,他走遍所有村组,走访近1000家农户,平均每周有两天呆在村里。于成林经常告诫干部:“我们是国家公务员,没有特权,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一个姓蒋的村民计划外生育第二胎,想到于(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成林是自己的老战友,找到于成林要求帮忙说情,从轻处罚。于成林严厉地说:“你违反计划生育法,尽管我们是战友,但你得一样接受处罚。我不可能帮你说情,也不会替你说情。”这位战友在于成林义正严词的要求下,当天就到镇政府接受了处罚。于成林对干部的关爱也是出了名的。2004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一名干部突患重病,于成林顾不上山区严冬的寒冷,急忙叫醒司机,亲自把病人送到邻近的袁驿中心医院。由于抢救及时,病人得以脱险。现在,一说起于成林,这位干部就说:“我真得感谢于书记,不是他,我恐怕早就不在这个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