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心下一代先进事迹材料
用至爱和至诚托起明天的太阳
——记乌苏市第五小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事迹
2011年9月
乌苏市第五小学
用至爱和至诚托起明天的太阳
——记乌苏市第五小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事迹
在乌苏市第五小学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有的手拿二胡,有的手拿竹板,有的手拿剪刀和胶水,还有的手拿一个布袋,里面装着大小不
一、长短不齐的毛笔……他们中有的是退休的老干部、老教师、老医生,有的是在职的科级干部,还有著名的剪纸艺人。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雪雨风霜,每周五的下午,他们总是准时出现在第五小学的课堂中。五年的时间里,从不间断,他们的身影成了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就是在乌苏市关工委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由市第五小学“关工小组”特聘的兼第五小学校本课程指导教师的“五老人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市第五小学“关工办”不仅在校内通过德育处、少先队、班主任三重机构对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品德教育活动,还特别关注社会力量,构建了以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一、建立健全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机构
市第五小学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关工办”。校党支部书记马贵军任组长,校长杨晴和法制副校长(南苑派出所所长李林录)任副组长,退休老教师魏克惠、高雪芳任义务督教员,中医院退休老医生刘凤琴和原棉纺厂工会主席退休老干部杨振家任义务辅导员,义务宣传员由社区李兵担任。这些五老人员做到了三不要:不要报酬,不吃
学校的饭,不接受任何赠品。以满腔的热情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奉献自己的余力。
二、充分利用社会各界力量,努力为孩子们创设育人环境。
“立足校本,全面发展”是乌苏市第五小学的办学特色,在市关工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特别是70多岁的退休老领导常生廉主任,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当作自己退休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常常进学校与学生交谈,与教师交谈。当他得知五校贫困生多时,他到处奔走,想尽一切办法争取社会各界有爱心的人士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2008—2009年先后为五校25名少数民族贫困提供了学习用具。为了使学校校本课程的正常开设,他多次向相关部门争取了退休和在职五老专业人员为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经过多方面努力,常生廉与五校关工领导小组,特聘“五老人员”为校本课程的兼职老师,使原有的13个校本课程增加到17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培养,同时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帕尔哈提同志是维吾尔族的老科技干部,在校本课程中任象棋和国际象棋的老师,他的幽默风趣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李鹤同志是退休老教师,家住奎屯,他每个周五都要从奎屯赶来为孩子们上京剧课;张风琴老师是中医院退休老医生,在为孩子们教唱京剧的时候,好几次身体不适,她都坚持了下来,没有缺一节课;负责剪纸的李瑞萍老师是一位剪纸艺人,也是市邮政局的一名在职职工,在本职工作与校本课程相冲突时,在市关工委的协调下及学校关工小组努力下,终于达成共识,使学生兴
趣较浓的剪纸班得以延续,为孩子们的成长尽心尽力……。在他们的协助下,市第五小学开设的校本课程硕果累累,捷报频传,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2008年6月,剪纸班的百名同学和指导老师以迎奥运为主题共同创作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大型剪纸作品在全国剪纸比赛中获奖,并在北京科技展览馆中展示。由汉、维、哈三个民族组成的京剧队,在2009年7月自治区“京剧票友大赛”中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在帕尔哈提老师的指导下,一大批爱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小棋迷茁壮成长。2010年1月,学生的5幅书画作品被前来检查指导工作的自治区教育厅党总支书记赵德忠同志选中,这些作品将悬挂在教育厅的大厅中……
三、联合社会各职能部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从小教育学生懂法、守法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市关工委的指导下,校关工小组特请法制副校长、消防中队干事、社区干事对学生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及消防知识讲座,他们深入学校,先后多次对同学们进行法制教育和消防演习等,近几年来校关工办共举办法制讲座十余次,有近两万人次的学生参加了法制教育活动。德育处抓住教育的时机,组织全校各年级学生办法制内容为主题的手抄报2000余份,同时在个中队开展“模拟法庭”的主题队会,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学校与相关部门组成了义务监督小组,由市委关工办常主任负责,带领义务监督小组成员经常晚上进入歌舞厅
和网吧,进行调查和了解情况,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和说教,杜绝了小学生不进入网吧的现象,受到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由于市五校靠近铁路,学校为了师生的安全,成立了铁路护路领导小组,并经常邀请奎屯铁路局的干部来学校进行铁路护路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并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010年五校被市综治办授予乌苏市教育系列唯一的一所“平安建设先进学校”。每年汶川大地震纪念日,五小关工小组组织学生进行了防震逃生演习时,并邀请市关工委同志亲临现场进行督导。
四、宣讲“弟子规”,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读书活动”助力
在第五小学德育工作计划中,有一个“书香沁校园”的读书活动,读什么书?什么样的书是好书?校关工小组的成员经过仔细斟酌后一致认为借用中国古籍中的经典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的熏陶,让他们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市关工委的大力支持下,特聘请退休老教师高雪芳为全体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弟子规》的宣讲,高老师的讲座内容丰富,饱含深情,故事感人至深,引人入胜。同学们在聆听故事的同时反思着自己的行为,品着故事中的所蕴含的内涵,感悟到了人生,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红领巾广播站将《弟子规》作为首个优秀书籍推荐给全体学生,并逐一进行讲解,一个学《弟子规》、诵《弟子规》、背古诗、诵经典、做圣贤
人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扎下了根,如今五小的孩子逢人有礼貌,上车让座,语文文明优美。
五、家校配合、共同育人
五小关工办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功能,每学年两次对所有学生家长进行培训,通过广播进行讲座,请社区的干事来到学校对家长进行教育方法的培训,同时发放意见表,定期向家长征求意见。家校配合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六、民族团结从娃娃抓起,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
2009年“7.5”事件以来,学校按上级要求及时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在师生中开设“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的演讲活动,做到民族团结进校园、进班级、进教材,每周一的国旗下的讲话,民族团结内容不可缺少。在少数民族节日期间,班级开展了庆祝肉孜节和古尔邦节的活动。讲节日的来历,讲民族同学的风俗习惯,达到了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民族团结的目的。在五校真正体会到民族团结一家亲。2010年古尔邦节期间,六年级4班的学生夏克拉的母亲双手端着一盘馓子让全班每个学生品尝享受节日的快乐。象这样体现民族团结的感人事例太多,太多了。目前,来五校上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全市最多。就是以这样的实际行动使学校民族团结活动得以扎实向前推进。
市关工委和校关工办先后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对学生进行“7.5”事件真相的宣讲。他们以民族团结是福,民族分裂是祸“为主题的宣讲,对新疆近几年的变化,通过一件件实例让孩子们懂得了民族团结对新疆稳定发展的重大意义,更让孩子们懂得了民族团结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牢固树立了“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2011年9月19日,常主任又一次来到五校为全校师生讲解了喀什市“7.30”系列暴力恐怖事件的真相,以自己在乌苏的亲身体会和新疆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我国所取得的可喜成绩为例,讲解了乌苏的过去和今天。广大师生再一次感受到民族团结是福,民族分裂是祸,三股势力是新疆各族人民共同的敌人,任何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的罪行都不可能阻挡新疆经济大发展的事实。
七、努力争取社会各界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学校党支部书记非常重视贫困学生的生活问题,2011年学校党支部书记马贵军同志通过相关部门的协助,为60名贫困学生争取了解放军第十五医院60名官兵的爱心捐款6万元和2万元的学生图书。在捐赠大会上,贫困学生夏克拉家长维吾尔族大妈双手捧着解放军捐助的500元钱激动地热泪盈眶说:“感谢亲人解放军!感谢共产党!一定要让我的孩子努力学习,长大成人后做民族团结的榜样!”市环保局的2名干部为五校2名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贫困女学生捐款每生500元,同时学校24名党员承担了四年级孤儿学生李俊琪的所有学习和生活用品的费用。
八、开展“观、唱、做”三项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每年的清明节来临之际,学校都开展“观、唱、做”三项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观”革命事迹,话今昔
美好。今年正逢建党90周年之际,学校邀请市关工委的老干部、老革命军人、退休老干部同志等来学校讲革命事迹;组织学生观看《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等少儿革命题材影片。屏幕上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一个个不畏牺牲的英雄形象,使同学们的内心受到强烈震撼。“唱”红色歌曲,展精神风貌。重温入队入队誓词。进行红色革命歌曲歌咏比赛,《学习雷锋好榜样》、《红星闪闪》、《共产儿童团歌》等革命经典在校园内响起,同学们通过歌声歌颂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通过歌声唱出新时代青少年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做”四好少年,扬优良传统。组织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教师代表到社区清扫环境卫生,以实际行动,弘扬革命传统。
总之,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在市关工委和校关工小组领导和组织下,在社会各界力量的帮助和支持下,五小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做的有声有色,而且效果显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辛勤工作,为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工作,用至诚至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乌苏市第五小学
2011年9月20日
第二篇:关心下一代先进事迹
关心下一代先进事迹
在坛后新村社区下河线南街平房一带,人们经常能看到一位骑着电动车,衣着朴素的中年妇女,不分早晚奔走在留守儿童家中,活跃在孩子们中间,用自己的余热关爱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她,就是退休工人,被大家整天挂在嘴边的好大姐郭永红。
第三篇:关心下一代先进事迹
优秀‘五老’结对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志愿者
事 迹 材 料
自动请缨 承担重担
太平初级中学是一所边远的农村初中,条件极其艰苦,6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大部分存在生活不能自理,心理承受力差,性格内向、孤僻,行为习惯差等问题。2006年,太平初中七年级3班的留守儿童达75%。“谁来担任班主任?”这个问题,让校长头疼不已。这个时候,范道林老师主动请缨,要求当这个班的班主任。
校长回忆当时的情景:“当时我也很犹豫,那年,范道林老师已经年过半百,教学经验丰富,但年龄大了,他能承担如此重任,照顾好留守儿童吗?”正当校长犹豫不决的时候,范道林老师诚恳的找到了校长,表示他不敢保证能做到最优秀,但他会用他的全部精力,照顾好学生。正是范道林老师恳切的话语感动了校长,校长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答应了他的要求。从此,范道林便走上了关爱留守儿童之路。
摸清情况 建立档案
在范道林的办公桌上,有一本“留守儿童”档案,这本档案放在随手就能拿到的地方,一有空时,就会拿来翻一翻。范道林老师告诉我们,留守儿童数量很多,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他不可能清清楚楚的记得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有了这本档案,他就可以掌握留守儿童的全部信息。在档案上,除了罗列着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情况以外,还清晰的注明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不同情况,如父母皆不在家的,单亲在家的,平时表现好的,平时提问多的,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差的,现在的监护人等等。正是因为有了这本留守儿童档案,范道林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才能得心应手、面面俱到。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范道林对这一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共同抓好留守儿童的管理。他用平日点点滴滴的爱,聚沙成塔,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心理辅导 爱心滋润
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更加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每个星期天范道林都会去家访,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帮助。现在,孩子们的心情开朗起来了,性格活泼起来,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们不再孤独,不再寂寞,他们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在温暖的阳光下一天天健康地成长。范道林班上,有一个叫任浩伟的学生,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很少与家里联系,更不用说在生活关心孩子了,孩子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性格极其暴躁、孤僻、自私,很难和同学相处。为了了解任浩伟的情况,范道林首先想到家访,当看到任浩伟家破落不堪的土墙房子时,范道林老师的心被触动了,这哪里是家啊!从此,他更加关爱这个经常饱一顿饿一顿的孩子。主动和任浩伟谈心,帮其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并教育他要孝敬老人,要与同学友好相处,多为别人着想,宽容待人,经过数次的心灵沟通后,任浩伟变了,能和同学一起聊天开玩笑了。范道林老师说,其实对留守儿童心理的辅导,比学习上的辅导更为重要,要诚恳的对待学生,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让老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到他们真正需要什么,这才最为重要。
人文关怀 让留守儿童以校为家
清明节前夕范道林老师组织留守儿童学生代表到革命烈士墓地敬献花圈,向学生讲解红军烈士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一次学校举办的主题活动中,范道林老师和孩子们厮守在一起寸步不离,关工委几位老同志感叹道:“有这样的班主任,我们的留守儿童就不会寂寞了,学校就是家啊!”
我校的其他教师说,范道林老师每天从早到晚都关心着孩子们的生活,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普遍不好,范道林对学生的各方面管理得井井有条,指导学生打扫清洁,摆放物品等,甚至拿自己的衣服给学生穿。冬天,衣服不易干,范道林就把学生的衣服拿回自己家里脱水;夏天,天气热,范道林就自己掏钱买空气清新剂,净化班级空气„„
经过几年的辛勤付出,范道林在对留守儿童管理教育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曾多次被评为太平初级中学优秀教师,连续八次片区考核排名第一。
第四篇:关心下一代先进事迹
关心下一代先进事迹
江苏省滨海县五汛中学@@@
本人是五汛中学的现职老师,在工作中,我和学生是朋友、是知己,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融为一体,互助互爱,共同发展。始终把塑造学生的美好人格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看着学生们在和煦阳光的照耀下健康成长,由衷地感受到为人师的欣慰,自己也在帮助学生完善人格的过程中创造了为人师的幸福。
对于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我始终坚持: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开发,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尊重,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快乐,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
一、政治思想上关心每一位学生
本人善于抓住每一个教育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班会是我开展育人工作的主阵地,在我的心目中,即使是课程再紧,班会课的时间是不能占的。每一次班会,我都要确定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上网查找资料,写出详细的谈话提纲。虽然我任教的是高中数学这门学科,教学任务繁重,但仍然不放弃上好每一节班会课。
二、心理上关心每一位学生。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特殊心理时期,青少年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性和模仿能力,自控能力弱,易受诱惑,缺乏自我保护能力,逆反心理强,情绪偏激。青春期心理、独生子女的问题、学习压力、“留守”学生心理、交朋友问题等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我在与学生交流中发现这一问题后,注意心理问题的疏导。对毕业年级的学生,我亲自找他们座谈,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通过努力,自己一定是最棒的”。
三、关爱学困生
我深知一个学困生对班级的影响,更清楚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性。于是决定从最差学生身上着手,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例如,班上有个叫李志明的同学特别调皮、贪玩、厌学、打架,给班集体的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经过家访,我了解到他爸爸是司机经常不在家,妈妈工作很忙也顾不得管他,几年来他一直这样,同学们都很讨厌他,家长对他也很失望,因而他自己就破罐破摔。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习,一有时间我就和他谈心,并帮
他一起制定了学习计划;然后再和他的家长沟通思想,使他在家能享受到温暖;再抓住他头脑灵活的特点给他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它负责担任班级体育委员。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重视,有了自信心。我关注着他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进展。给他讲父母生存的艰难,做子女的不应该再为父母增加负担,只有他学习好了,才让家里人少操心,才能为家里减轻压力。慢慢的他有了学习的动力,他转变了,上课能认真听讲了,作业也能按时交上,再也听不到他故意找茬的乱喊乱叫声了。
四、关爱留守学生
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贫困生和留守学生。由于父母常年不在家,由爷爷奶奶负责照顾,尽管有的孩子很独立,还能照顾年迈爷爷奶奶,但在心理上精神上他们还是需要外界的关心和关爱。我曾对贫困学生开展捐资助学活动,为他们添置了新衣服,资助生活费,帮他们解决了近几个学期的书杂费,使他们和普通孩子一样享受着上学的乐趣和权力。
我们面对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有思想、有个性,所以对于学生而言,老师的关爱是他们更大的学习支持。如果说,不断学习、不断努力是工作成功的基石的话,那么师爱是教师的另一必备。选择了作一名教师,就注定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忘我,选择了无私。为了我的学生,我无怨,也无悔!
第五篇: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事迹
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响水县六套中心小学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心下一代就是关心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衰!“留守儿童”是改革开放后青少年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特别受到全社会的关心关注。因此,我们把“培养有责任感的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作为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目标,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我校关工委工作的重头戏,通过抓德育促智育,积极探索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不断创新育人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各项工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确保关心下一代工作落到实处 完善学校关工委组织,成立“六套中心小学关工委”,校长担任名誉主任,工会主席任关工委主任,退休党员教师蒋汉清为关工委副主任,学校德育处、少先队和离退休老教师为成员,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工作制度,使学校关工委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对于关工委的工作,学校主要领导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大力支持、行动上积极参与”。在校舍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设立了关工委办公室,添置办公设施;落实关工委工作的活动经费,做到年初预算,不足再补充的经费保障机制。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二、依托“五老”“三情结对”关爱留守儿童
为了拓展我校关工委的工作,我们通过社区关工委主任张继清同志,动员、聘请全社区身体健康的“五老”参与学校关工委工作,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并有针对性的解决“五老”所提出的各项问题,针对实际,总结出了“三情结对”的做法。即:一是选择与留守儿童有亲戚关系的“五老”建立亲情结对;二是选择留守儿童的父母的好朋友建立友情结对;三是动员留守留守儿童近邻的老同志建立邻里结对。经过“五老”自报、孩子自愿、村关工委认定,我们动员和组织了350名“五老”和535名留守儿童建立一对一或一对二的“三情结对”。这样做,由于“五老”自己乐意,“留守儿童”满意,监护人同意,就地就近,帮教方便,两情相悦,心灵相通,教育效果比较理想。
三、“三防到位”保护留守儿童
外出务工的家长,最牵肠挂肚的事情,就是小孩在家人生安全问题,我们社区由于水塘、河港多、农户室内电线安装不规范,室外粪坑不加盖,加之村通公路以后,机动车辆猛增,过去每年都有儿童意外溺水、触电和交通事故伤亡,特别是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更多。为此,乡关工委主任张继清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部署,落实对策措施,由结对“五老”深入每户留守儿童家庭,查清家庭及周边环境安全隐患。经过逐户调查统计,共有108户留守儿童家庭粪坑无盖;68户低龄儿童家庭住宅门前有水塘、河道;82户老住室装有低位置的电路开关和插座。为消除这些安全隐患,新条村关工委主任胡立志同志,带领两名木工、一名电工,深入到本村12户留守儿童家庭,花了18天时间,给那些无盖粪坑加了盖,3处水塘边搭建防护篱笆,对4户老化电路进行改造。在落实安全措施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力度。乡关工委主任张继清亲手起草《青少年安全管理规定》、《青少年安全知识十条》等宣传材料,印成传单,发放到留守儿童家庭张贴,并作为我们学校安全教育教材。由于防水、防电、防交通事故“三防”措施到位,近几年来学校没有发生一起留守儿童人生安全事故。
四、“三方”配合帮教留守儿童,形成“三教”合力
对孩子的培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要相互结合,才能取得实效,而学校要架起家庭和社会教育之间的桥梁。我校关工委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家庭、社区等各方面的资源,多形式地开展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每年分期分批对家长进行培训。每学年开学初我们都认真调查了解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学习、生活情况,针对不同情况给予全方位的关爱和帮教。把品德有些不端,学习成绩不好,问题比较突出的留守儿童确立为重点帮助,报乡关工委,落实退休老教师、该生“三情”结合的“五老”和班主任老师“三方”配合,实行管教、辅导、关爱相结合,从提高学习信心和文化成绩入手,进行思想品德帮教和文化辅导,详细记录帮教时间、内容和效果,每个月进行一次检查总结。近两年已有38名留守孩子受到帮教,在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上都有很大提高。建立由家长、教师、学生、社区代表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商讨和
探究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促进学生、家长、老师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搭建平台,加强学校与家庭和社区的联系,达成共识,形成“三教”合力。
尽管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学校本身就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自然也应该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主阵地。所以,我们的工作不过是尽本职,不足挂齿。相比之下,乡关工委的老领导、老前辈们献完青春献白发的这种精神和执着才令我们感动和钦佩,我代表孩子、家长、老师向您们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诚的感谢!我相信,有了大家的通力合作,我校的关心下一代工作一定会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