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6篇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6篇
【篇一】
xx,男,汉族,生于1969年12月,现任任山村村主任。该同志任任山村村主任以来,始终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2013年以来,该同志在镇党委、政府,村支部的带领下,积极履行自己的承诺,积极思考、制定本村的发展规划,引领村民致富,尤其是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有突出表现。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该同志坚持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学习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学习,牢固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做到思想和行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强化政策学习。认真学习各级农业政策,把握时事动态和政策方向,增强业务知识,使自己真正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二、抢抓政策机遇,助力扶贫攻坚
任山村属于县级贫困村。2014年以来,xx结合全村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任山村精准扶贫规划,确定了建设“精品农业 观光旅游”发展目标。按照《任山村“十大实事”实施方案》规划安排,努力改变基础条件,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帮扶,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明显。
1.改善基础设施。新建村委会办公用房,硬化村委会院坝,搭建彩钢棚300多平米,为村老协活动提供了场地。全村光纤网络实现全覆盖。全面改造560人安全饮水工程;新建蓄水池5个。先后硬化道路1.85公里、新建错车道8处。16口蓄水池正在建设,预计12月底前完工;新建村卫生室,预计12月底前完工;新建1组公路桥项目预计12月中旬完工。抓好易地扶贫搬迁,1户年完成易地搬迁安置。年前开工建设3个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设施建设,力争明年2月底前全面完工。
2.推动产业扶贫。累计向贫困户发放茶叶苗7.6万株,鸡苗410只,拦鸡网6圈,兔50只,母猪一头,化肥52包,饲料5包。整村建成茶果产业1000余亩。坚持把电商进农村作为实施精准扶贫、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扶贫+电商”脱贫致富新路,努力打造电子商务进农村村级示范点。依托本地苦笋、芋头、生姜、土鸡蛋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在任山村创办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搭建“e集市”,主动上门收购贫困户生产的特色农产品,利用京东、淘宝网等网络购物平台销售苦笋、芋头、土鸡等特色农产品,让贫困户与买家无缝对接,实现农特产品网上交易,解决了任山村土特产品线上销售问题,使贫困户成为电商平台最大受益者,有力助推贫困户增收致富。预计该网点今年实现销售额50余万元,辐射、带动全村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累计销售生姜12万斤、芋头4.8万斤、土鸡蛋8000余个,实现贫困户人均增收450元。
3.倾心助民脱贫。自2015年以来,积极为贫困户开展茶叶种植、养鸡帮扶,为贫困户制定脱贫目标,确保每户均有帮扶措施。今年以来,任山村脱贫攻坚工作重、任务紧,为加快任山村脱贫攻坚步伐,该同志于今年6月份放弃在陶瓷企业担任厂长的职务,毅然放弃高薪回到本村,一心为全村精准扶贫工作服务,因为他认为钱挣得再多都没有能为父老乡亲服务有意义。在担任村主任三年时间里,xx用他的勤劳朴实,用他的真心实意,用他的踏实肯干,获得村民广泛的认可和赞扬。
【篇二】
2015年8月,我被县发改局选派到县甘霖镇板桥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任职以来,在县委组织部、派出单位和甘霖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与板桥村广大干部群众一道,紧紧围绕农村工作大局,按照“五个一批”、“三本台帐”、“十个不准”要求,坚持从扶贫攻坚重大部署入手,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迅速掀起农村改革发展热潮。
一、板桥村情况概况
板桥村地处丘区,东邻新场镇江山村、北邻新场镇普益村、西邻甘江镇大坪村、南邻青神县罗波乡,距夹江县县城18公里,区域面积6.69平方公里,成乐高速公路横穿境内。全村11个农业社、465户、1426人;党支部1个,有3个党小组,党员34人;耕地面积1430亩,水库1座,山坪塘25口;村道3.8公里和社道20余公里已全面硬化。全村以农林、养殖为主,生猪每年出栏2000头以上,蔬菜种植面积500余亩,茶叶1000亩、苗木40亩。
板桥村为县级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6户,2014、2015已脱贫11户,33人;2016年已脱贫7户,24人;2017年预脱贫8户,9人。
二、认真履职,扶贫工作初显成效
1、深入开展党组织建设,谋求发展合力。作为第一书记,我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全村党员大会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宣讲县委、县政府扶贫攻坚政策,征求广大党员干部对板桥村脱贫发展的各种意见建议,通过党员大会的召开,增强全村党员干部想干事、干成事信心,增强组织的战斗力。
2、加强产业项目发展。“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鉴于板桥村地处丘区的实际状况,为了确保产业开发规模效益和群众长期受益,本着实地适生、实效、市场前景看好的原则,选择黄金茶、食用油茶树、沃柑为板桥村主导产业。2016年,板桥村2队、7队引进新栽种食用油茶树1000亩,黄金茶300亩,沃柑200亩,实现主导产业规模化。
3、成立专业农合社。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板桥村委会成立了干冲油茶合作社1个、农岗堰油茶合作社1个和感恩水果合作社1个。用以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资金短缺、经验交流、技术培训等方面。
4、加强农技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为使产业项目健康发展,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一方面于去年9月份主动“走出去”学习,去山西省丰城市大众高产油茶基地、自贡市荣县长山镇油茶种植基地向专家学习请教,把好的经验、好的成果带回来;另一方面,板桥村委会分别于2015年11月、2016月8月组织两次产业扶贫技术培训会,邀请农业方面专家现场指导示范,及时摒除不好的种植、养殖方法,借鉴和保留成熟的经验、技术,确保产业项目健康稳定发展。
5、打造板桥村“产业大道”项目。由于板桥村村道狭窄,弯道多,大车无法进入村户,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板桥村的经济发展。2016年2月竣工完成了1队、2队、3队、4队、5队、6队村道硬化2.3公里。
6、整治板桥村水库一座,于2015年12月竣工完成对板桥村水库的维修加固,彻底解决了因年久失修水库渗水现象,既保障了水源充盈,又消除了安全隐患。2016年对全村7口山坪塘进行维修加固整治,计划2017年再维修加固整治7口山坪塘。
7、强化村党支部政策、信息、工作宣传,加强村户广播宣传建设。村委会广播器具因年久老化,无法播放出声音,通过工作协调,已落实资金5000元,重新购置广播器具,使板桥村村户广播覆盖率达到80%以上。
8、做好结对帮扶,为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分别向30户贫困户每户给予了1000元慰问金的帮助,钱虽不多,但在农户紧要关头发挥了积极作用。
9、成功举办板桥村九九重阳节文艺汇演,村党支部组织人员自编自演,邀请了全村能歌善舞的干部群众组织编排了10余个文艺节目,在九九重阳节来临之际,为全村老人群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文艺表演,获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让全村老人们过上了一个难忘愉快的重阳节。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层工作经验还不足,扶贫工作相关业务还需进一步加强学习。由于在一直在机关工作,基层工作经验较少,很多工作都是按照上级安排开展,对扶贫工作相关业务需要加强学习,为今后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不理想。当前扶贫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由于资金投入力度不大,农民思想观念转变较慢,产业项目成长周期较长等原因,限制了我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驻村扶贫工作组需要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利用好相关的扶贫政策,努力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水平。
三是扶贫工作创新力度不够。当前开展扶贫工作主要是按照上级扶贫办的部署安排,按部就班,工作中缺乏自主创新。工作中还需要加强创新力度,积极带动村民发展经济,提高家庭经济收入。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发展壮大产业项目,争取到2017年底,扩种油茶树2000亩,黄金茶200亩,沃柑200亩,不断壮大产业规模,稳定产业收益。
2、继续抓好易地搬迁政策落实,2016年,板桥村易地搬迁4户,共10人,按照规划到村、设计到户,科学选址,严格监理等要求,现已全部建成搬迁入住。2017年板桥村易地搬迁拟定2户。
3、加强村道、社道硬化加宽建设力度,下一步工作将争取上级扶持资金,硬化板桥村2社社道1480米,7社社道1400米,9社社道2360米,加宽1社、3社、6社社道3800米。
4、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下一步计划修建深水井及水塔1座,新建垃圾池2个,新建50平方米电脑房及老年文化活动室,加宽村委会院坝,增添篮球桩、健身器材等设备设施,新建村委会活动舞台。
5、加强精准扶贫培训。积极参加县委、政府组织的各类精准扶贫培训,加强自身学习,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作用,把政策用好,把头带好,把队伍建设好,争取板桥村能早日摘掉贫困村帽子。
【篇三】 xx,男,53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自2015年8月被县粮食局派驻歇马乡立新村任“第一书记”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工作兢兢业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党的宗旨,尽显优秀党员本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立新村的扶贫攻坚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一、深入百姓,摸清家底
2015年8月底,在与驻村工作组完成工作对接后,与驻村扶贫工作组其他同志一道立即开展入户调研工作。坚持白天入村入户调查,晚上组织村民小组座谈开会,宣传党的精准扶贫政策,让农民实实在在感受到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关心和关怀,从最初的怀疑、观望改变到接受与配合,每天超负荷工作超过14小时以上,奋战在精准扶贫第一线,周末经常加班,提前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精准排查与识别任务,确保零误差。通过精准识别后本村贫困户由原来的31户清退了18户,现在只有13户;低保户由原来的25户增加为29户。
xx通过细致的了解调查,掌握了立新村的基本情况,找出了立新村最突出的问题:一是饮水工程问题。大部分社人畜饮水水质差,长期影响村民身体健康。二是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影响村民生产生活。三是本村1500亩复选9号茶树出现大面积老化、死亡现象,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村民收入。四是该村矛盾较多且有2个重点稳控对象长期越级缠访,信访维稳任务重。
通过全面了解全村基本概况、经济结构以及社情民意,并结合实际制定了《歇马乡立新村“第一书记”“一村一策”扶贫方案》,建立了三本台账。
二、结对帮扶,点亮希望
所谓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贫穷实质上就是教育缺失导致的能力剥夺的贫困,是比经济贫困更深层的贫困,它会引发愚昧程度的加剧和社会不稳定性。教育扶贫既能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改变命运,又能让他们感受人间温暖。从而在成长中学会感恩,感恩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xx同志为贫困户的在读学生带来了新的书本、文具,动员社会各方为贫困儿童带来慰问金,争取县粮食局等部门党员结对帮扶13户,给予了资金和物资等合计5000元。去年8月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的一名尿毒症患者家庭的贫困大学生张甜甜因家庭贫困无钱入学报名的情况后,争取县粮食局和县总工会筹集4000元资助她,他自己也捐助她300元现金,同时积极鼓励她要奋起拼搏,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使该生顺利入学。xx调动各种有利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在精准的教育扶贫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工作。
三、多管齐下,助贫增收。(一)积极带动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增加收入,走产业脱贫之路。
在种植业发展发面,2015年11月,xx带领村民代表22人到峨眉龙门乡核桃种植基地考察学习核桃种植技术。10月份在县林业局为立新村争取到示范核桃种植100亩(折合人民币约3万元),12月在1社、6社完成栽种优质核桃2500株,另外对31户贫困户发放核桃树苗每户10株;11月,对5社、7社对残林200多亩通过林业局批复砍伐进行改造,种植台湾青木优质树。在今年3月前已全面完成栽种。户贫困户种植石斛9000株,给予每户2000元政策性补助。2016年3月,争取了世界宣明会对立新村无偿捐助核桃苗16000株,在立新村7个社种植面积800亩(折合人民币24万元),3年后,每亩核桃收入5000至10000元;3月,到县林业局为该村争取到优质香樟树苗50亩种植项目,现在核桃树、石斛、台湾青木、香樟树苗长势很好。
在发展养殖业方面,2015年10月,争取县粮食局帮扶该村20户贫困户,向他们发放了400只小鸡(每只重约2.5斤),200斤鸡饲料和鸡药,折合人民币10000元,已全部长大出售,每户增收1600元以上;今年8月,争取县粮食局向该村15户贫困户发放仔猪15头(每头重约20公斤),折合人民币10000元,现长势良好。出栏后,每户将增加收入2000元左右。
(二)带动群众修建林区通道,增加林业收入。
xx和立新村支两委一起结合该村7社山林面积大的实际和群众的强烈愿望,通过召开村民大会、调整土地、动员个体户,发动群众,在上级部门支持下于2015年10月动工修建长1500米宽3米的林区通道,现已投入使用,有效增加了山区农民林业收入,方便了周边群众生产、生活。
(三)为老百姓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贫困户脱贫摘帽。
2015年10月,在xx的努力下,向上争取项目,于本村2、3、4、5、7社修建了过滤池、蓄水池共7个,解决了当地人、畜长期饮用地表水的问题,有效保障了山区村民健康。在全面了解掌握村民生活情况和贫困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向县、乡民政申报,为立新村沈位平等4户(9人)申请到了农村低保帮扶。
2015年11月,为该村3户人(低保户和贫困户)争取了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共计19000元。2016年春节期间,向县级部门争取对10户贫困户、困难老党员和孤儿送去慰问物资折合人民币4000元。
2015年8月至今介绍贫困户外出务工5人,每人每月收入近2000多元。经过一年来努力,该村2015年3户贫困户实现脱贫,2016年全村贫困户人均年收入已达3500元以上,实现全村贫困户预脱贫。争取2017年贫困村摘帽。
(四)强化思想组织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经过调查研究,xx同志发现农村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组织涣散、党员作风疲软,党组织可有可无,形同虚设的情况后,积极开展党建思想工作,凝聚人心,促进团结发展。
一是认真开展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动实施“堡垒提升工程”,组织全村党员学习“亲情工作法”,“两学一做”强化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
二是积极化解信访难题,维护社会稳定。通过主动下访,建立信访台账;对该村3社自1988年起长期到北京,省、市、县各级上访的群众采取促膝谈心、政策宣传、亲情感化等方式,8次到他家做工作,协同有关部门于2015年10月成功化解了该群众长达27年的信访难题,有效维护了该村和谐与稳了。
一年来,xx努力工作,每周坚持到村开展工作至少4天,并认真写好扶贫周记,得到了县、乡党委和群众的一致认可,被评为歇马乡2015年度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被推选为“中共歇马乡第十六次党代会”党代表,今年4月受到县委组织部通报表扬。11月30日参加夹江县驻村“第一书记”述职演讲比赛中荣获优胜奖。
【篇四】
xx,男,45岁,200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起进入圣本村村级班子,二十多年的时间,该同志脚踏实地、做事公正、敢于担当、努力创新,积极引导圣本村全面发展。
在镇党委、政府和村支部的正确领导下,该同志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团结带领全村人民,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维护社会稳定,较圆满地完成了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努力为全村的各项事业发展尽职尽责。
贫穷不是农村的象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有时刻牢记为民宗旨,尽到公仆之责,才能更好地为村民谋利益。自上任以来,该同志心里始终装着圣本村871名村民,根据全村地处丘陵,离省道305线较近的区位优势,提出了“内外并举,优化产业结构”的工作思路,即:对内,改善村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椪柑和标准化蔬菜种植;对外,利用资源和地理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发展其他农业项目。
一、加强管理,推动村级事务发展。
(一)推行阳光村务。结合圣本村实际,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该村“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工作,特别是对村级资产、资源、资金即“三资”进行了全面清理。摸清了“家底”,扎实的推进了该村“三资”清理工作。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力争村务、财务公开,切实维护好村级党风廉政建设成果。
(二)加强民防应急。在镇武装部的的带领下,与村书记认真学习民防应急工作法,根据该村实际,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应急管理,制定了村总体应急预案及地质灾害、重大动物疫情、地震、火灾、卫生、信访、道路交通、建筑物倒塌等专项应急预案,并且各项制度上墙。同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各类应急培训、认真开展应急演练、大范围开展应急科普教育宣传,从而使该村民防应急工作上了新的台阶。
二、发展产业,尽力促进群众增收。
(一)发展标准化蔬菜种植产业。为避免蔬菜价格波动影响菜农收入,去年以来,多次到双碑、万华等村调查摸底,最终确定以反季节优质蔬菜占领市场的思路,引进黄瓜、无筋豆、海椒等名优品种10多个,全面推进标准化蔬菜生产种植,长期给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的超市供货,切实提高了农民收入。
(二)推进圣本椪柑培管销售。在全体村干部的积极努力下大力培育椪柑,引进先进种植管理技术,大力推行测土配方,有针对性地使用专用肥料,采用树冠覆膜保鲜技术,让果实留树继续发育提升品质,按果实大小一致、果实形状一致、果实色泽一致等“三个一致”标准推广分级技术,提高椪柑销售均价。积极争取镇政府资金10万元打造圣本村椪柑培育基地150亩,树立“圣本椪柑”品牌,组织开展技术培训4期次,培训果农1500余人次,全面完成了椪柑增收培训工作,一年来为果农增收26万元以上。
三、加强服务,全面推动各项工作发展。
(一)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该同志组织、协调3社、8社群众集资、投工投劳,硬化社道3公里。经过乐山市中区悦来乡白杨坳村的1社社道,原路宽2.5米,到白杨坳村开展思想动员、丈量土地面积,多的时候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水都顾不上喝,饭也顾不上吃,经过大力协调,在白杨坳村社干部的支持下,成功拓宽社道至4米。
(二)推进民政、计生等工作。下社入户挨家调查摸底“低保”“五保”名单,集体评议“低保”“五保”“特困”“残疾人”名单,复核“两保”人员18户。申报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5人,发放奖励扶助金36人。
(三)“农家书屋”建设和管理工作。在镇文化站的带领下,圣本村“农家书屋”开展如火如荼的建设,对书籍进行了接收、搬运、登记、分类、编号等,3000余册书籍全部落实到位。督促图书管理员做好借阅登记和卫生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学习难”等问题。
(四)宅基地确权发证工作。按照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圣本村成立了宅基地确权发证领导小组,作为组长,xx同志积极带领村两委对全村285户房屋进行了测量,确保了村级宅基地确权发证工作的顺利完成。
(五)接受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工作。严格按照镇党委、政府安排,制定了《圣本村接受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方案》,成立了村级领导小组,落实了保洁员8人,修建垃圾池10个,村规民约全部上墙,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全部发放到户,组织人员对全村的沟渠、道路及房前屋后垃圾进行了全面清理,以确保顺利通过验收。
【篇五】
xx,男,1980年3月出生,大学本科文化,现任麻柳乡佛鹰村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后,该同志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风貌开展工作。他始终站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与村支两委形成合力,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受到全村上下普遍赞誉和一致好评。
一、立场坚定、心系贫困
刚到村上,xx就急切地问:“村里有辍学的儿童吗?有孤儿吗?”直到村里的吴书记肯定地回答“没有!”,他才放下心来。“我就是因为家里穷,很小就辍了学,是党和政府给了一根‘救命’稻草,将我送入军营,现在转业地方,又到最贫困的山区扶贫,如果还有孩子重蹈我的覆辙,我将不会原谅自己。”在xx看来,让更多的人脱离苦海是报答党恩最好途径,也是亲身经历贫困后的理解。佛鹰村地广人稀,居住分散,拥有公路33.6公里。到村不到一周,xx就把每一条路,每一个角落都跑遍了。他总是担心还有没被识别的贫困户,还有像自己一样需要“救命稻草”的孩子。
二、攻坚克难、义无反顾
佛鹰村是全县最偏远的山村之一,进村入社线多、路长,坡陡弯急,这可把刚学会开车的xx为难得够呛,第一次入户走访,这条山路就给他一个狠狠的“下马威”,车一次次在半山熄火,他只好一次次退回山坳重新起步。别人只需要一小时的路,他硬是开了半晌。从那以后,xx多了一个活——学开车。通过半坡起步、弯道倒车、障碍行车等等练习,几个月下来,村里的大小道路都已被他征服。有人给他说,山旮旮里干工作,不会有人看见,不用那么认真,吃完饭溜达一圈就行了。xx没太理会,他把联系方式留给了村民们。只要谁有事,他总会第一时间予以解决;他经常在村里忙到下午2、3点钟才到乡场上吃午饭;他会把赶集晚回的村民一个个送回家„„
三、爱岗敬业、身心投入
xx是今年6月刚接替“第一书记”工作的。任职后,他不了解村情民情,就找村社干部寻根问底;不熟悉扶贫对象,就逐社逐户登门拜访;不清楚扶贫政策,就四处查阅文件资料。对于扶贫户产业发展情况,他熟悉得像自己家一样;村里的道路哪些地方容易塌方、哪些已经塌方,如何筹资解决,这些他都挂在心间。截止目前,xx已同村支两委一道,为贫困户争取鸡苗、白芨、易地搬迁、“一事一议”等项目、经费共计70余万元;硬化道路5.5公里;修缮道路跨方7处500多个立方;搜集解决群众意见建议30余件„„。12月,佛鹰村还顺利通过省市县抽查、检查和第三方评估验收,成功地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四、精准施策、一心为民
在村里,xx做得最多的是走访摸底,说得最多的是扶贫先扶志。他是县司法局选派过来的,对民主、法治很看重。每次开会,他都请大家多提意见建议,不管对错,都要坚持论证。有村民反映称自己家也很困难,为什么不能享受扶持待遇?还有自愿放弃易地搬迁政策后又反悔的群众,换种方式称自家房屋被白蚁危害,需要及时解决住房。但真正实地查看后,不是标准不够,就是情况不实。对此,xx用政策武器来回宣传,同农户一道逐一比对贫困标准,又用艰苦奋斗精神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
佛鹰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普遍文化层次不高,对政策的理解主要靠宣传解释。几个月来,xx先后通过会议和个别交流等形式,宣传解答政策10余场次;邀请普法讲师团、法律顾问开展法治讲座3场。
组织部门要求村里健全“农村夜校”,xx像发现“新大陆”,兴奋地到处搜集资料,他把群众最需要的知识做成教案,就等着集中时间把它传播出去。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xx同志就是这样,心系贫困山区痴情不改,情牵广大群众无怨无悔,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激情抒写人生的壮丽诗篇,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篇六】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基层工作,有着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多年来始终坚持为农村服务。先后被县委组织部、县政府评为“优秀大学生村官”,经济普查“先进个人”。接手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提早上班,推迟下班,周末加班,都是家常便饭。担任黄土镇扶贫办主任以来,认真贯彻省、市、县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解决农村实际困难。作为一名扶贫工作者,以“为穷人说话,为穷人办事,扶真贫,真扶贫”为自己的座右铭。
一、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要求,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在严格执行“十退出”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贫困户申请,村社干部会初选,“第一书记”和镇村干部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并公布县、镇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二、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为了准确把握贫困户、贫困村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经常进村入户访贫问苦,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真、细致的调研摸底,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科学合理的为贫困户、贫困村确定了扶贫开发项目,落实工程建设资金,争取资金,让贫困户早日脱贫,贫困村早日摘帽。扶贫就是要做到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只有走到百姓中间,才能真正摸清那里的致贫原因,才能准确把握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
三、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消除贫困户等靠要思想。
四、依托项目,解决贫困户急需。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引导群众在发展种、养殖业做文章,通过募捐资金为5户贫困户购买鸡苗200只、饲料0.5吨。利用扶贫开发项目,为82户贫困户实施了三批到户增收项目,落实项目资金8.92万元,第四批项目正在抓紧实施中。通过产业帮扶,促使贫困户自我发展,群众增收明显,尤其是有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发展种、养殖业脱贫致富。
第二篇:脱贫攻坚个人先进事迹
脱贫攻坚个人先进事迹5篇
【篇一】
他叫xx,中共党员,39岁,xx县流动办副主任,在他的身上始终渗透着“特别能坚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工作劲头,在脱贫攻坚战役打响的关键时刻,他自告奋勇,请战而出,被组织部门派驻到隆坊镇圪崂寺村任驻村工作队长开展工作。
把自己融入于群众之中,赢得信任
“打铁必须自身硬”。这是他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为了快速的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中,他把学习政策作为第一抓手,严格做到每日必学、学习必记、政策必懂、学以致用,快速的把自己从外行变行家。“吃透村情民意是关键”。在第一次群众会议他这样承诺“既然我来了,我就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绝对不说空话,不搞形式主义,一碗水端平,要让咱们村里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发展”,他是这样承诺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坚持每天深入群众,每到一户他都详细的记录,做到“五清楚”,他坚持吃农家饭,说农家话,与群众打成一片,全村39户群众没有他不认识的,产业现状没有他不清楚的,一年时间写满了4本工作日志。“凝聚力量是核心”。他把自己定为指挥员、宣传员更是战斗员,坚持每周主持召开临时党支部会议,把每件事情都落实到人,亲自组织学习脱贫攻坚最新的精神和政策,交流帮扶经验,解决帮扶短板。
把产业做优做强实现增收,是助推脱贫的法宝
在他的工作日志里有这样一段体会。脱贫攻坚就是帮助农民围绕贫困“查根源、找路子、出点子、迈步子、赶超越”。他在群众会上说“脱贫致富不仅要靠党的好政策,更重要的是要靠我们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
一是把苹果树变成“摇钱树”。全村果树面积达450亩,人均2.2亩,这是发展的优势,但是管理粗放、技术落后是制约发展的关键,他提出首先就是要技术革新,为此,说服群众建立了100亩苹果示范园,坚持每月适时为果农培训关键技术,全年累计培训7次,参与群众210人次,每次培训他都全程参与,群众学,他自己也学,他说“只要自己懂,才能领着群众干”,村里的果园都有他走过的足迹。同时,积极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鼓励村支委成立了xx春喜农业合作社,引导群众参与,建成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通过技术引导,群众对苹果的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的科学管理有了新认识,激发了群众用科技发展苹果的热情与动力,特别是在苹果喜获丰收的时候,他积极协调10多家果商进村订购,每家的苹果都卖到理想的价格。
二是把中蜂养殖培育成增收新亮点。他抓住行政村地处森林这一独特地理优势和群众有养蜂基础的独特条件及县农业产业发展补助资金的大好政策,挨家走访、户户动员,大力发展中蜂养殖,耐心细致思想动员让群众“敢养”,落实产业补助资金让群众“能养”,定期的技术指导让群众“会养”,全年共落实产业补助资金14万元,发展规模达240余箱,为群众又找准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子。
在脱贫攻坚的日子里,他已经把圪崂寺村当成了自己的家,总是心系这里的每家每户,在脱贫攻坚的战役里,他已经把自己当成一名战士,再苦再累,绝无怨言,他用一个党员的标准践行着自己的承诺。
【篇二】
xx是xx镇云堡村党总支部书记,自2014年8月任职以来,他始终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带头创业,大力发展种养业,并鼓励村民自主创业,为该村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重要基础。
搞好民生工程改善村容村貌
“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任职还不到2个月的时间,他就争取到了挂点单位的支持,并联系村里的经济能人捐石沙、石粉,动员党员群众投工投劳,进行巷道硬化。尽管四处奔波,但他从不说疲倦。当有人问他累不累的时候,他总是笑着答:“为群众谋福利,心里高兴就不累。”
两年时间,在xx的不懈努力和多方协调下,争取到上级资金100万元重建云堡一桥、二桥;通过鼓励村民集资购买沙子、投工投劳,争取相关单位的支持,完成巷道硬化5400米,完成环村道路硬化2.8公里;争取“一事一议”资金完成该村上大路屯、下大路屯的娱乐小广场的建设……通过努力,云堡村的村容村貌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在外务工的村民回家时,都惊讶地说:“村里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美啦!”
搞好产业发展走脱贫致富路
云堡村人多地少,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民增收十分缓慢,xx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12年,他抓住土地平整的有利时机,积极动员村民将1000多平方米的土地流转出去,由公司承包,用来建设坚果庄园、蜜柚基地,农户除了每亩地可获得500元租金之外,还可入园务工。2014年,xx又带动40户贫困户,利用冬闲田种植紫色马铃薯230亩,每亩增收1300元。
2016年,为让村民打消对种植紫色淮山的疑虑,xx自己先试种了6亩的紫色淮山,试种成功后,带动28户贫困户种植紫色淮山68亩。目前云堡村已有6个产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生产经营,为云堡村实现产业脱贫提供了有利支撑。现在加入合作社的191户贫困户,大大地改善了经济状况,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大道。
【篇三】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当然要回来奉献家乡呀。”三十出头的“80后”工程师xx先,曾月入上万元,有着令人羡慕的高薪职位。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毅然放弃了高薪生活,来到xx市xx镇当起了一名“乡官”,在平凡的岗位上专注扶贫。如今,他俨然已成为xx镇了不起的“扶贫专家”。
鼓足干劲专注扶贫
2015年10月,xx先作为优秀人才进入xx镇扶贫站工作。入职的第一天,他便被“委以重任”挑起了大梁,扛起了xx镇的“扶贫大旗”,专注扶贫工作。
到岗后,他意识到扶贫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压力大、责任大。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熟悉村情民意。于是,只要有时间,他不是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就是守在办公室的电脑旁,一遍又一遍地筛选、核对贫困户系统数据。哪户没有安全稳固住房,哪户需要民政救济,哪户贫困大学生就读有困难……他总是积极探索信息统计新方法,通过比对、筛查、分类、汇总,第一时间整理出详细清晰的扶贫数据,为领导决策和部署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独特的数据分析方法及娴熟的电脑操作技巧,为他赢得了“扶贫活字典”的称号。
宣传政策为民谋利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国家出台了许多惠民利民的好政策,如产业扶贫、小额信贷、教育资助、社会救助政策等。作为结对帮扶联系人,xx先利用入户的机会,向群众宣传国家的好政策,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贫困户心坎上。在联系贫困户韦耀杰的过程中,得知韦耀杰已有77岁,其子身有残疾,家里没有劳动力,主要经济来源是种粮、养几只鸡以及养老收入。于是他联系民政部门,为该户申请了低保,又申请了残疾人生活补贴,每月加起来有330元的收入。另外,他鼓励该户利用补助资金入股xx市六畜兴牧业有限公司,连续三年每年有1000元的分红,第四年返还1万元的物资。
在联系贫困户韦园兰的过程中,他得知该户因为缺土地、缺资金,夫妻两人靠外出务工维持生计,家中两个小孩读书,房子陈旧、人均不足13平方米,他便通过宣传危房改造新政策,鼓励他们筹借资金自建住房,如今80平方米的砖混住房已经建好。此外,在他的帮助下,韦园兰两个小孩享受到了相应的教育资助政策;在他的鼓励下,韦园兰夫妻俩拟申请小额信贷5万元发展种植业。
发展产业助农增收
xx镇脱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发展产业。主动加强与产业合作社的联系,通过合作社争取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成了xx先及扶贫站工作的重点。说来容易,做来难。首先,合作社水平参差不齐,且有所顾虑;其次,贫困户对合作社认识不够,不敢创新。于是,xx先在镇领导的指引和帮助下,利用周末时间走访村屯,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一起走家入户宣传产业发展政策,为贫困户分析产业发展思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云堡村韦鸾佳黄牛养殖合作社成功申报项目,并与贫困户签订协议,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合作社和贫困户的疑虑顿时消失,纷纷主动前来申报项目或申请加入合作社。期间,xx先带领扶贫站完成了两项工作:一是制作详细的项目申报流程并填写模板供合作社参考;二是安排扶贫专干负责跟进指导,解答合作社在项目申报过程中的疑问,力所能及地协助合作社完善资料。截至目前,该镇获得扶贫产业项目22个,覆盖率99.7%,基本做到每村、每户贫困户有特色产业。
“贫困户脱贫致富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一年以来,xx先扎根xx、协助统筹11个行政村的扶贫工作,狠抓住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民政救助、医疗救助、转移就业、移民搬迁,带领7名扶贫专干宣传、落实好惠民政策,协调市直单位在该镇开展扶贫工作,多举措、多方位推进xx镇的脱贫攻坚工作。
【篇四】
公公过世的那天,正是迎接自治区对扶贫工作进行核验的日子。xx强忍着心中的悲痛,一直坚守在扶贫工作岗位上……“今年xx接手扶贫工作后,一直没顾上家,全身心放在了贫困户身上,是我们学习的表率。”和xx一起驻村的工作队员对她赞不绝口。
2016年12月30日中午,灿烂的阳光为冬日增添了丝丝温暖,恰逢xx镇赶集的日子,在xx摩托车配修店里,顾客络绎不绝。该店开业有两个月了,回头客也越来越多,店主xx一边修车一边难掩喜悦心情:“若没有党和政府的扶持,没有陈姐关怀,也不会有我的今天,以前都没敢想过自己居然当上店老板。”
xx是xx镇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他说的陈姐,就是他的帮扶干部——xx镇干部xx。
第一次入户,看到xx的家,xx的第一印象就是心酸,破旧的瓦房、简陋的家具、散乱堆放的农具、布满灰尘的桌椅。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贫困?xx顾不上脏乱,坐下来细心地与xx深入交谈。坐在椅子上的xx面色发青,体质瘦弱,“我很担心,若让他站着交谈,他会摔倒。”xx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掩不住那份担心。经过细心观察,悉心询问,30岁的xx终于敞开心扉。原来他患贫血症,性格内向且体弱多病,读完初中就待在家中。他家里共五兄妹,他排行最小,兄长和姐姐成家后,都分家独过并外出谋生计。留在家中只有年迈的父母和他,家里缺乏劳动力,又没有什么技术,父母也不敢让他去做耗体力的重活,日常开支仅靠兄长接济。
得知这些情况,xx以后在入户时,不时给他买来营养品,慢慢做xx的思想工作,激发他创造新生活的勇气。同时还带他出门去认识积极生活自我创业的同龄人,让他了解别人如何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帮助他寻找合适的脱贫办法。
xx总结了自己的扶贫经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不能‘盲人摸象’,更不能‘天女散花’,要在精准识别贫困对象的基础上,结合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精准帮扶,要想一切可以想到的办法,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达到脱贫成效精准!”依据相关扶贫政策,xx用本级财政扶持资金为xx添置了32寸的液晶电视,使他能收看央视和自治区各项扶贫惠民新闻及学习致富本领;通过申请扶贫专项资金帮其入股一万元到水八角合作社;帮其申请参加危房改造项目;帮其申请了政府贴息贷款5万元进行创业。
说起贴息贷款,当时xx还寻思着如何帮他发挥这五万块钱的价值。养牛?还是养猪?或是种植?根据xx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她全盘考虑,综合分析。正好xx的哥哥有一个摩托车汽配店,他曾有一段时间跟着哥哥学过简单的修理技术。但哥哥因为经营不善,早已关闭店铺。xx建议他利用免息贷款把店铺重新开起来,自力更生。在她的鼓励下,xx鼓起勇气接下店铺,10月底,修配店正式营业,“目前没有什么经验和技术,基本上是修理小问题。11月收入有1300元,12月嘛,我大概算了一下,比11月多500左右。“xx边计算边说,他现在最想参加技能培训,进行系统学习。
看到xx已经能自食其力,不仅能实现脱贫还树立了致富奔小康的信心,xx笑着说:“下一步,我还想让妇联的同事为他物色适合的对象呢。”而对于家人,她始终心存愧疚:“公公是抗美援朝的老红军,很支持我的工作。他病重时,我不能尽全力照顾;过世时,我不能为他守孝。这份亏欠,再也无法弥补。”xx表示,会更加努力工作,发扬一个革命家庭的优良传统,不辱使命。
【篇五】
“xx村在今年7月份完成第一批脱贫贫困户共有51户,剩余的66户贫困户也于今年10月份中旬自评后全部达到脱贫指标验收标准。”自从成为xx镇xx村“第一书记”以来,xx市人社局仲裁院仲裁员xx就把自己当成了xx人,吃在那里,住在那里,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带领xx人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上任时,笔者问xx最想做的事是什么?他说:“扶贫,为xx村的老百姓多做事。”
“转移就业情况、收入情况要了解详细点。”“危房改造今年一定要完成,要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一定要及时解决。”“办理低保的情况要及时跟进,帮助他们准备好相关材料。”“要讲究方法方式,静下心来与群众沟通,把它们当成朋友亲人。”“‘八有一超’材料一定要认真收集归档。”……在xx市人社局扶贫推进会上,xx以自己在xx村开展群众工作中解决群众问题的经验,给该局干部职工上了一堂扶贫课,为该局在建档立卡、摸底调查、政策宣传等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年就要过去了,笔者问xx最开心的事是什么?他说:“脱贫,如今xx村老百姓笑开脸了。”
“加入合作社,养猪有分红。”“读书有‘雨露计划’,种养和办项目有免息贷款。”“办了低保,生活有保障,政策好啊。”……笔者在歪贝屯、上垌屯、上xx屯等村屯问及“第一书记”xx开展扶贫工作情况时,村民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说道。
经过xx与村委干部努力,该村有31户贫困户已获得银行贷款,用于危房改造、从事服务业或发展种植、养殖业;有28户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该市就业中心举办的职业技术能力培训后,现已掌握一技之长并外出务工增入;同时,xx村通过政府支持,引进外地公司在本村采用“公司+合作社”的模式发展养猪业,建设两个养猪示范基地,组织全村贫困户参股分红,增加家庭收入。
第三篇: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先进个人
坚守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老战士”
-----xx局驻村书记XXX同志先进事迹
XXX,男,汉族,四川安岳人,xx年1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80年9月参加工作。在部队服役近10年后,1989年转业到xxxx工作,现任xxx副主任、xxxxx镇耳当溪村“第一党支部书记”。
2016年XXX同志已不是第一次到基层参加扶贫,年过五旬的他已是参加扶贫工作三次的“老战士”了,1996年至1997年他xxx县乐园镇党建扶贫,2011年至2012年他赴xx县xxx镇海拉乡党建扶贫。XXX同志参加工作37年来,无论在保家卫国,还是在转业地方工作,政治立场坚定,不忘初心,作风过硬,敢于吃苦,严于律己、廉洁自律。1984年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老山战斗中立“三等功”;1989年转业地方工作后多次获省经贸委、省能源局等单位授予的“优秀扶贫工作队员”“优秀共产党员”、考核“优秀”等表彰。
立场坚定,敢于担当,始终不忘初心
XXX同志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政治上、学习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016年初省委、省政府号召省直单位选派驻村“第一党支部书记”到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XXX同志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主动请缨,申请加入驻村帮扶队,组织考虑到他年纪较大且身体又不是很好,何况已经参加过两次党建扶贫工作,没有让他参加驻村帮扶队,而是选派了他同单位自愿申请的另一名年轻同志。这名年轻同志驻村工作刚开始不到半月,由于其家庭原因驻村存在困难,这时XXX又向组织申请替换这名年轻同志,并说出自己的肺腑之言:“脱贫攻坚责任重大,同事有困难也不是小事,我是一名党员干部,应该把为贫困群众脱贫和为职工排忧解难责任担起来”。就这样,这位扶贫“老战士”以实际行动,第三次诠释着“转业不转志,退伍不退色”奔赴到脱贫攻坚的前线。
“富不富看支部”。久经党建扶贫“沙场”的XXX同志深知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村支部是脱贫攻坚战的桥头堡,更加需要发挥其战斗堡垒的作用。XXX同志初到耳当溪村时,看见该村有山有水有耕地,觉得自然条件很不错,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但经过几次座谈会和遍访村民后发现,村支“两委”组织存在:班子不团结,个别村干部懒政怠政,服务意识不强、效率不高等现象。XXX同志首先认识到要抓好村支“两委”班子建设,队伍带好,才能取得“脱贫攻坚战”胜利。
“问题找到了,就必须来就是立行立改”。XXX书记立行立做,充分运用他善于抓农村党建工作的经验,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村支“两委”的“软件”建设,将全村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党章党规,并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重点学习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并把党和政府脱贫攻坚要求及精神进行深入宣贯,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和思想认识,促进村务工作“四议两公开”正常化,大事共同研究,小事通气商量,确保决策公正、公开、公平。另一手抓村支“两委”的“硬件”建设,利用省能源局资助的6万余元改善村委办公设施费用和自己驻村干部1万元工作经费,经村党支部集体商议,为村委购臵了办公桌椅、电脑、电视和农村科普书籍,使村支“两委”办公设施基本达到现代化办公条件。
“村委组织的战斗能力得到加强了,那么村党员干部就是脱贫攻坚的关键”。针对耳当溪村党支部多年未发展党员,全村24名党员中60岁以上有20人(占83%)的状况,XXX书记把发展党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引导村民组长、致富带头人和部分力求进步的村民30余人向党组织靠拢,现有入党积极分子3名,为耳当溪村党员培养储备新力量。
科学谋划,狠抓落实,全力脱贫攻坚
“想要富,就必须要有发展思路”。XXX书记2016年4月刚到耳当溪村时就立即开展遍访调研,存在村党支部对脱贫攻坚的思路不清晰,村干部和群众还处于观望状态,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泥泞难行,产业发展还未起步,大多数群众收入微薄,全村群众共奔小康任务十分艰巨。
“没有发展思路不行,没有科学的规划更不行”。XXX书记邀请专家和领导到耳当溪村走访调研,对本村的发展和规划编制收集意见建议,同时召集村支两委和村民一起研究本村的发展方向与规划编制,采取“上连天线、下接地气开门谋发展与编规划。在2016年下半年,耳当溪村有了被广大群众称为“耳当发展蓝图”的3年发展规划。规划特别结合了“5433”扶贫基金项目,形成了以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村新面貌建设的一条龙发展规划,切实将“5433”项目中1785万元的扶贫基金用在“刀刃上”。
“发展思路和规划确定了,如何落实到位的关键就在于干部”。XXX书记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理念,积极深入全村各寨各户,既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和发展规划,又积极化解群众矛盾,在不到3个月时间内,全村在家常驻的3000余群众都认识了省城来的朱书记。XXX书记驻村一年半以来,积极落实中央和我省的脱贫攻坚政策,完成了对全村190户精准贫困户保障、281户(459人)低保评定、28户“四类人员”危房改造、59户易地搬迁、“5433”扶贫基金项目实施方案等工作,有效化解群众矛盾纠纷32起。特别是XXX书记团结全村干部群众,以对接项目落地为抓手,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农村产业发展。一年半的时间,耳当溪村共建成产业路4.3公里,通组路3.8公里,饮水池100立方米,村民补种300株核桃、2500株樱桃、2000株板栗。特别是2016年8月,在村内推行“公司+金融+农户+保险”黄牛养殖项目,共养黄牛130头,带动贫困户26户,每年每户增收5000元。引导合作社和农民种植莲藕80亩,投放鱼苗、泥湫各2万尾,种植羊肚菌15亩、大球盖菌2亩、辣椒300亩、植板栗2000株、核桃2000株,散养土鸡5000余只,花椒、菊花、黄花菜各种植100亩,太空玉米5亩,通过发展产业带动了40户贫困户发展。2016年底耳当溪村成为沿河县谯家镇率先脱贫出列的贫困村。2017年起,全村正大踏步向“山清水秀、种养丰富、村民幸福”的小康村前进,XXX书记谈到耳当溪村在2020年实现小康目标是铿锵有力地答道“有绝对把握”。
敬业奉献,吃苦耐劳,为群众办实事
“干部干没干,群众眼里看”。在群众眼里的XXX书记属实是“老战士+老黄牛”,无论天晴下雨、月朗星稀,都能看见他在田间地头的身影和听到他与群众促膝谈心声音。由于超负荷工作,原患的腿疾愈发加重,但他都是痛了就吃止痛药,就又奔走在遍访入户和项目落实的路上,实在疼得不能行走,就到贵阳打一针封闭后又马上忍疼返村。他身体在做“减法”,与群众关系却在做“加法”,和村民关系变得更加亲近,村民长期未解决的问题都愿向他讲,更愿服他“管”。如:刘承勇因危房问题多次找村委会反映,由于他家原来没评上精准贫困户,不能发放改造资金,现在他身患疾病,老房随时有倒塌的危险。XXX书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实地查实并及时向相关部门申报,将其列为精准贫困户,获得了危房改造资金。又如:2017年春节期间,贫困户陶通娅家房屋受火灾,其家庭情况困难,姐妹俩正上初中,父亲已病故,母亲长年外出打工,成为无住房户,XXX书记通过筹集2200元解燃眉之急后,又为姐妹俩申请易地搬迁项目。
在为群众办大量实事的同时,XXX书记还充分利用自身人脉和社会资源,为耳当溪4个幼儿园12O名孩子筹集到捐赠120份玩具和600本图书;筹集到8000元对耳当麻石幼儿园教室进行修缮、课桌椅添臵和教学器材更新;争取到本村冬修水利资金30万元、农村绿色照明工程项目资金20万元;建成3个村民文娱活动场所。
严于律己,廉洁自律,坚守善始令终
XXX书记始终牢记“第一党支部书记”责任,在驻村工作中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从严要求自已,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特别是针对脱贫攻坚中的惠民实事,切实做到施策精准、实时公开、件件落实,确保群众的事均执行到位、监督到位。XXX书记始终认为,脱贫攻坚大计,是要求党员干部不仅仅为贫困落后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协力、更加密切。作为一个驻村帮扶的“老战士”,XXX书记表示,在驻村工作中在上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按照“耳当发展蓝图”,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攻下本村脱贫攻坚“硬骨头”,实现本村小康目标,为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而坚守在驻村“第一党支部书记”岗位,不达目的不言弃,不获全胜不收兵。
第四篇:脱贫攻坚个人,先进事迹
脱贫攻坚个人 先进事迹 2020
Word 模板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脱贫攻坚个人先进事迹 5 篇
篇一
他叫 xx,中共党员,39 岁,xx 县流动办副主任,在他的身上始终渗透着“特别能坚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工作劲头,在脱贫攻坚战役打响的关键时刻,他自告奋勇,请战而出,被组织部门派驻到隆坊镇圪崂寺村任驻村工作队长开展工作。
把自己融入于群众之中,赢得信任
“打铁必须自身硬”。这是他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为了快速的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中,他把学习政策作为第一抓手,严格做到每日必学、学习必记、政策必懂、学以致用,快速的把自己从外行变行家。“吃透村情民意是关键”。在第一次群众会议他这样承诺“既然我来了,我就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绝对不说空话,不搞形式主义,一碗水端平,要让咱们村里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发展”,他是这样承诺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坚持每天深入群众,每到一户他都详细的记录,做到“五清楚”,他坚持吃农家饭,说农家话,与群众打成一片,全村 39 户群众没有他不认识的,产业现状没有他不清楚的,一年时间写满了 4 本工作日志。“凝聚力量是核心”。他把自己定为指挥员、宣传员更是战斗员,坚持每周主持召开临时党支部会议,把每件事情都落实到人,亲自组织学习脱贫攻坚最新的精神和政策,交流帮扶经验,解决帮扶短板。
把产业做优做强实现增收,是助推脱贫的法宝
在他的工作日志里有这样一段体会。脱贫攻坚就是帮助农民围绕贫困“查根源、找路子、出点子、迈步子、赶超越”。他在群众会上说“脱贫致富不仅要靠党的好政策,更重要的是要靠我们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
一是把苹果树变成“摇钱树”。全村果树面积达 450亩,人均 2.2 亩,这是发展的优势,但是管理粗放、技术落后是制约发展的关键,他提出首先就是要技术革新,为此,说服群众建立了 100 亩苹果示范园,坚持每月适时为果农培训关键技术,全年累计培训 7 次,参与群众 210 人次,每次培训他都全程参与,群众学,他自己也学,他说“只要自己懂,才能领着群众干”,村里的果园都有他走过的足迹。同时,积极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鼓励村支委成立了 xx 春喜农业合作社,引导群众参与,建成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通过技术引导,群众对苹果的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的科学管理有了新认识,激发了群众用科技发展苹果的热情与动力,特别是在苹果喜获丰收的时候,他积极协调多家果商进村订购,每家的苹果都卖到理想的价格。
二是把中蜂养殖培育成增收新亮点。他抓住行政村地处森林这一独特地理优势和群众有养蜂基础的独特条件及县农业产业发展补助资金的大好政策,挨家走访、户户动员,大力发展中蜂养殖,耐心细致思想动员让群众“敢养”,落实产业补助资金让群众“能养”,定期的技术指导让群众“会养”,全年共落实产业补助资金 14 万元,发展规模达 240 余箱,为群众又找准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子。
在脱贫攻坚的日子里,他已经把圪崂寺村当成了自己的家,总是心系这里的每家每户,在脱贫攻坚的战役里,他已经把自己当成一名战士,再苦再累,绝无怨言,他用一个党员的标准践行着自己的承诺。
篇二
xx 是 xx 镇云堡村党总支部书记,自 x 年 8 月任职以来,他始终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带头创业,大力发展种养业,并鼓励村民自主创业,为该村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重要基础。
搞好民生工程改善村容村貌
“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任职还不到 2 个月的时间,他就争取到了挂点单位的支持,并联系村里的经济能人捐石沙、石粉,动员党员群众投工投劳,进行巷道硬化。尽管四处奔波,但他从不说
疲倦。当有人问他累不累的时候,他总是笑着答:“为群众谋福利,心里高兴就不累。”
两年时间,在 xx 的不懈努力和多方协调下,争取到上级资金 100 万元重建云堡一桥、二桥;通过鼓励村民集资购买沙子、投工投劳,争取相关单位的支持,完成巷道硬化5400 米,完成环村道路硬化 2.8 公里;争取“一事一议”资金完成该村上大路屯、下大路屯的娱乐小广场的建设……通过努力,云堡村的村容村貌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在外务工的村民回家时,都惊讶地说:“村里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美啦!”
搞好产业发展走脱贫致富路
云堡村人多地少,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民增收十分缓慢,xx 看在眼里急在心上。x 年,他抓住土地平整的有利时机,积极动员村民将 1000 多平方米的土地流转出去,由公司承包,用来建设坚果庄园、蜜柚基地,农户除了每亩地可获得 500 元租金之外,还可入园务工。x 年,xx 又带动 40 户贫困户,利用冬闲田种植紫色马铃薯 230 亩,每亩增收 1300 元。
x 年,为让村民打消对种植紫色淮山的疑虑,xx 自己先试种了 6 亩的紫色淮山,试种成功后,带动 28 户贫困户种植紫色淮山 68 亩。目前云堡村已有 6 个产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生产经营,为云堡村实现产业脱贫提供了有利支撑。现在加入合作社的 191 户贫困
户,大大地改善了经济状况,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大道。
篇三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当然要回来奉献家乡呀。”三十出头的“80 后”工程师 xx 先,曾月入上万元,有着令人羡慕的高薪职位。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毅然放弃了高薪生活,来到 xx 市 xx 镇当起了一名“乡官”,在平凡的岗位上专注扶贫。如今,他俨然已成为 xx 镇了不起的“扶贫专家”。
鼓足干劲专注扶贫
x 年 10 月,xx 先作为优秀人才进入 xx 镇扶贫站工作。入职的第一天,他便被“委以重任”挑起了大梁,扛起了 xx镇的“扶贫大旗”,专注扶贫工作。
到岗后,他意识到扶贫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压力大、责任大。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熟悉村情民意。于是,只要有时间,他不是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就是守在办公室的电脑旁,一遍又一遍地筛选、核对贫困户系统数据。哪户没有安全稳固住房,哪户需要民政救济,哪户贫困大学生就读有困难……他总是积极探索信息统计新方法,通过比对、筛查、分类、汇总,第一时间整理出详细清晰的扶贫数据,为领导决策和部署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独特的数据分析方法及娴熟的电脑操作技巧,为他赢得了“扶贫活字典”的称号。
宣传政策为民谋利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国家出台了许多惠民利民的好政策,如产业扶贫、小额信贷、教育资助、社会救助政策等。作为结对帮扶联系人,xx 先利用入户的机会,向群众宣传国家的好政策,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贫困户心坎上。在联系贫困户韦耀杰的过程中,得知韦耀杰已有 77 岁,其子身有残疾,家里没有劳动力,主要经济来源是种粮、养几只鸡以及养老收入。于是他联系民政部门,为该户申请了低保,又申请了残疾人生活补贴,每月加起来有 330 元的收入。另外,他鼓励该户利用补助资金入股 xx 市六畜兴牧业有限公司,连续三年每年有 1000 元的分红,第四年返还 1 万元的物资。
在联系贫困户韦园兰的过程中,他得知该户因为缺土地、缺资金,夫妻两人靠外出务工维持生计,家中两个小孩读书,房子陈旧、人均不足 13平方米,他便通过宣传危房改造新政策,鼓励他们筹借资金自建住房,如今 80平方米的砖混住房已经建好。此外,在他的帮助下,韦园兰两个小孩享受到了相应的教育资助政策;在他的鼓励下,韦园兰夫妻俩拟申请小额信贷 5 万元发展种植业。
发展产业助农增收
xx 镇脱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发展产业。主动加强与产业合作社的联系,通过合作社争取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成了 xx 先及扶贫站工作的重点。说来容易,做来难。首先,合作社水平参差不齐,且有所顾虑;其次,贫困户对合作社认识不够,不敢创新。于是,xx 先在镇领导的指引和帮助下,利用周末时间走访村屯,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一起走家入户宣传产业发展政策,为贫困户分析产业发展思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云堡村韦鸾佳黄牛养殖合作社成功申报项目,并与贫困户签订协议,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合作社和贫困户的疑虑顿时消失,纷纷主动前来申报项目或申请加入合作社。期间,xx 先带领扶贫站完成了两项工作:一是制作详细的项目申报流程并填写模板供合作社参考;二是安排扶贫专干负责跟进指导,解答合作社在项目申报过程中的疑问,力所能及地协助合作社完善资料。截至目前,该镇获得扶贫产业项目 22 个,覆盖率 99.7%,基本做到每村、每户贫困户有特色产业。
“贫困户脱贫致富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一年以来,xx 先扎根 xx、协助统筹 11 个行政村的扶贫工作,狠抓住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民政救助、医疗救助、转移就业、移民搬迁,带领 7 名扶贫专干宣传、落实好惠民政策,协调市直单位在该镇开展扶贫工作,多举措、多方位推进 xx 镇的脱贫攻坚工作。
篇四
公公过世的那天,正是迎接自治区对扶贫工作进行核验的日子。xx 强忍着心中的悲痛,一直坚守在扶贫工作岗位上……“今年 xx 接手扶贫工作后,一直没顾上家,全身心
放在了贫困户身上,是我们学习的表率。”和 xx 一起驻村的工作队员对她赞不绝口。
x 年 12 月 30 日中午,灿烂的阳光为冬日增添了丝丝温暖,恰逢 xx 镇赶集的日子,在 xx 摩托车配修店里,顾客络绎不绝。该店开业有两个月了,回头客也越来越多,店主xx 一边修车一边难掩喜悦心情:“若没有党和政府的扶持,没有陈姐关怀,也不会有我的今天,以前都没敢想过自己居然当上店老板。”
xx 是 xx 镇 x 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他说的陈姐,就是他的帮扶干部——xx 镇干部 xx。
第一次入户,看到 xx 的家,xx 的第一印象就是心酸,破旧的瓦房、简陋的家具、散乱堆放的农具、布满灰尘的桌椅。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贫困?xx 顾不上脏乱,坐下来细心地与 xx 深入交谈。坐在椅子上的 xx 面色发青,体质瘦弱,“我很担心,若让他站着交谈,他会摔倒。”xx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掩不住那份担心。经过细心观察,悉心询问,30 岁的 xx 终于敞开心扉。原来他患贫血症,性格内向且体弱多病,读完初中就待在家中。他家里共五兄妹,他排行最小,兄长和姐姐成家后,都分家独过并外出谋生计。留在家中只有年迈的父母和他,家里缺乏劳动力,又没有什么技术,父母也不敢让他去做耗体力的重活,日常开支仅靠兄长接济。
得知这些情况,xx 以后在入户时,不时给他买来营养品,慢慢做 xx 的思想工作,激发他创造新生活的勇气。同时还带他出门去认识积极生活自我创业的同龄人,让他了解别人如何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帮助他寻找合适的脱贫办法。
xx 总结了自己的扶贫经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不能‘盲人摸象’,更不能‘天女散花’,要在精准识别贫困对象的基础上,结合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精准帮扶,要想一切可以想到的办法,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达到脱贫成效精准!”依据相关扶贫政策,xx 用本级财政扶持资金为 xx 添置了 32 寸的液晶电视,使他能收看央视和自治区各项扶贫惠民新闻及学习致富本领;通过申请扶贫专项资金帮其入股一万元到水八角合作社;帮其申请参加危房改造项目;帮其申请了政府贴息贷款 5 万元进行创业。
说起贴息贷款,当时 xx 还寻思着如何帮他发挥这五万块钱的价值。养牛?还是养猪?或是种植?根据 xx 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她全盘考虑,综合分析。正好 xx 的哥哥有一个摩托车汽配店,他曾有一段时间跟着哥哥学过简单的修理技术。但哥哥因为经营不善,早已关闭店铺。xx 建议他利用免息贷款把店铺重新开起来,自力更生。在她的鼓励下,xx 鼓起勇气接下店铺,10 月底,修配店正式营业,“目前没
有什么经验和技术,基本上是修理小问题。11 月收入有 1300元,12 月嘛,我大概算了一下,比 11 月多 500 左右。“xx边计算边说,他现在最想参加技能培训,进行系统学习。
看到 xx 已经能自食其力,不仅能实现脱贫还树立了致富奔小康的信心,xx 笑着说:“下一步,我还想让妇联的同事为他物色适合的对象呢。”而对于家人,她始终心存愧疚:“公公是抗美援朝的老红军,很支持我的工作。他病重时,我不能尽全力照顾;过世时,我不能为他守孝。这份亏欠,再也无法弥补。”xx 表示,会更加努力工作,发扬一个革命家庭的优良传统,不辱 x。
篇五
“xx 村在今年 7 月份完成第一批脱贫贫困户共有 51户,剩余的 66 户贫困户也于今年 10 月份中旬自评后全部达到脱贫指标验收标准。”自从成为 xx 镇 xx 村“第一书记”以来,xx 市人社局仲裁院仲裁员 xx 就把自己当成了 xx 人,吃在那里,住在那里,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带领 xx 人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上任时,笔者问 xx 最想做的事是什么?他说:“扶贫,为 xx 村的老百姓多做事。”
“转移就业情况、收入情况要了解详细点。”“危房改造今年一定要完成,要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一定要及时解决。”“办理低保的情况要及时跟进,帮助他们准备好相关材
料。”“要讲究方法方式,静下心来与群众沟通,把它们当成朋友亲人。”“‘八有一超’材料一定要认真收集归档。”……在 xx 市人社局扶贫推进会上,xx 以自己在 xx 村开展群众工作中解决群众问题的经验,给该局干部职工上了一堂扶贫课,为该局在建档立卡、摸底调查、政策宣传等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年就要过去了,笔者问 xx 最开心的事是什么?他说:“脱贫,如今 xx 村老百姓笑开脸了。”
“加入合作社,养猪有分红。”“读书有‘雨露计划’,种养和办项目有免息贷款。”“办了低保,生活有保障,政策好啊。”……笔者在歪贝屯、上垌屯、上 xx 屯等村屯问及“第一书记”xx 开展扶贫工作情况时,村民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说道。
经过 xx 与村委干部努力,该村有 31 户贫困户已获得银行贷款,用于危房改造、从事服务业或发展种植、养殖业;有 28 户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该市就业中心举办的职业技术能力培训后,现已掌握一技之长并外出务工增入;同时,xx村通过政府支持,引进外地公司在本村采用“公司+合作社”的模式发展养猪业,建设两个养猪示范基地,组织全村贫困户参股分红,增加家庭收入。
写作技巧及指导
一布局
布局有四种:
一是纵向布局。从时间顺序上来说,一步一步顺下来。这是一个什么事情,什么时间提出来的,从哪一年开始做的,各阶段的发展情况,现在处于什么状况。这是从时间上来安排。还有另一种,是按照事情的逻辑关系来安排。重要文件和领导的讲话,先谈事情的重要性、重要意义、重要认识,再谈面临的形势,遇到的新情况、新挑战,下面再讲有什么艰巨任务,应该采取什么办法。纵向布局的文章非常多。
二是横向布局。这种布局的文章也比较多,主要是看文章主题涉及哪几个方面。一旦定下来,这几个方面都应是并列关系,没有时间上的排序。
三是交叉布局。大多数的领导讲话、文件,都是交叉布局。比如,前头讲历史、讲形势、讲任务,是纵向结构,接着讲到现在的状况,下半部分一条条地讲怎么做,是横向结构。
四是混搭布局。把一些联系较远的事放在一块儿说,现实的、历史的,国家的、个人的,天上的、地下的,这种布局也很常见。一些领导同志的致辞、演讲、谈话,经常用混搭布局,结果就形成一篇一气呵成的文章,听起来很亲切,很解渴,也非常美。
二关系
关系也有四种:
一是政治逻辑与文章逻辑。我们写公文,既然叫“公”文,就要政治逻辑优先,文章逻辑次之,文章逻辑要服从政治逻辑。这里讲的政治逻辑,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但是好多写文件、写报告的人不太理解。第一,这个事情的重要性、政治性怎么样,一定要搞清楚;第二,涉及一些党的文件和领导人,怎么处理,也要搞清楚。
比如,在写领导工作信息的时候,谁的职务高,谁就放在前面。因为职务的高低所带来的影响、产生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所以,写文章时涉及党的重要文件、领导人,不能仅仅按照文章、形式、时间逻辑来排,不然要出问题的。
二是直接关联与间接关联。在写文章时,一件事情涉及哪些方面,要按照直接关联为重的原则来处理,间接关联服从于直接关联。有一年,我们写了一篇文章,主要是讲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就思考该讲些什么,互联网的作用是什么,网络与新闻工作、社会生活的直接关联是什么,要抓直接有关系的几个问题。当时我们写了四条,第一是从总体上讲要抓住高科技发展的机遇来建设好互联网,下面三条讲的都是直接关联。一个是舆论导向问题,怎样营造导向正确的网上主流舆论,就是唱好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一个是网上文化建设问题,就是积极引导健康的网上文化;还有一个是怎样来创新管理,包括科技方面、体制方面等。无论写什么文章,都要以直接关联为主,间接关联为
辅。
三是同级序列与同源序列。当我们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是不是同一个级别上的序列。一个部分要讲的事情,要么都是“爷爷辈”的,要么都是“儿子辈”的,要么都是“孙子辈”的。好多人写文章就不注意同级序列和同源序列,什么东西都往一起堆。很多工作汇报、调研报告,这方面的问题特别多,分不清楚哪个是“爷爷辈”,哪个是“孙子辈”,经常帽子是“爷爷”的,身段是“儿子”的,腿部是“孙子”的。有的工作汇报,一开头根据中央什么决定,按照领导讲话,大帽子一戴,一下子就把“爷爷”搬出来了,搞得非常大,下面说的事又是“孙子”的事。应该注意,有什么事情就说什么事情,哪些是“爷爷辈”的,哪些是“孙子辈”的,要搞清楚。
四是最新论断与既往论断。我们写文章经常要引用中央文件或者中央领导的讲话,一定注意,要以最新论断为主,既往论断为辅。写文章之前要把这个问题的相关论述找出来,以最近、最新的论断作为根据来写。因为一个事情的论断是在不断发展的。除了中央文件、中央领导的最新论断,还有我们自己提出的新论断、新概括,这也是接下来要讲的写文章最难的事情,就是创新。
第五篇:工会副主席脱贫攻坚先进事迹
审计局工会副主席脱贫攻坚先进事迹---青春辉映扶贫路
xx县审计局工会副主席xx,2018年初被选派担任xx镇和平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他以共产党人的时代脊梁和担当精神,长年累月扎在村里,砥砺奋进,脱贫攻坚,短短两年,就带领所驻村的x户贫困户x人整体脱贫出列。中国审计报、国家审计署和省审计厅、市审计局网站先后多次报道了他脱贫攻坚的先进事迹。去年底,他被推荐评选“全县最美干部”。
铺修机耕路
xx村五组xx村后有一畈x多亩的肥沃耕地,常年种植蔬菜、棉花等经济作物。通往那畈耕地只有一条羊肠小道,村民去那里干活很不方便,叫苦不迭。
群众利益无小事。x驻进村后,与村“两委”干部实地踏勘,谋划把那条羊肠小道翻修成一条长x米、宽x米的水泥机耕路。经测算,工程需投资x万元。
钱从哪里来?xx同村“两委”商量来商量去,一致认为不能抱有对国家“等、靠、要”的思想,决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采取“一事一议”的方法商量解决修路资金问题。工程施工队也不请,把村里的能工巧匠组织起来,自己修路。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打杂工,节约工程劳务成本。
说干就干!2018年12月初,工程资金如数筹齐,修路工程如火如荼地拉开了序幕。每天天一亮,大病初愈的xx就和另一名工作队员赶往工地,提前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施工中,他们见事做事,重活脏活抢着干,连双休日也不回城休息。村里的能工巧匠们见工作队员如此卖力,一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工程施工进度快,质量好。不到半个月,工程顺利竣工。
每当村民们踏上这条平坦、舒适的机耕路,总是啧啧夸赞:“这不仅是一条机耕路,更是一条连心路、致富路、幸福路。”
改造旧危房
xx驻进和平村时,村里有x户贫困户住着危房。现如今,这x栋危房均已改造一新。
三组贫困户栾文忠,是位年逾七旬的孤寡老人,吃着五保,原住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危房里。这栋危房年久失修,已经摇摇欲坠,达到d级危房标准。老人担心房子倒塌,早已寄住到亲友家里去了。
有一次,xx转到三组走访群众时,了解到了栾文忠的住房苦处。他痛心疾首,不停蹄地跑镇里,奔县里,很快争取到了上级下拨的农村危房改造扶持资金2万元。
老办法照搬。村里采取“一事一议”的方法筹资解决建房劳务费用,组织能工巧匠帮老人盖建新房。xx和另一名工作队员又义无反顾地当上了盖房工地上的搬运工。
2018年12月底,新房落成了。xx开着面包车,把栾文忠从亲友家接了回来,乐呵呵地住进了新房里。
老人老有所居,xx却心事未了。他返回局里,向局领导汇报了栾文忠的家庭生活情况,请求局里拨款帮助栾文忠添置家具。局党组经研究集体拍板,拨款给栾文忠老人购买了饭桌、凳子、厨具,送到老人家中。栾文忠喜笑颜开,逢人便说:“社会主义制度好,共产党的干部亲!”
打造“工薪族”
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缺项目、缺门路,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瓶颈因素。xx与村“两委”苦苦思索,决定开发公益性岗位,让一部分贫困户成为“工薪族”。2019年春,村里安排贫困户x人担任村里的保洁员,其中由国家财政支付工资的x人,由市场运作的环保公司支付工资的x人。财政支付工资标准为每人每月760元,环保公司支付工资标准为每人每月600元。
二组贫困户龙银涛,患有侏儒病,现年60多岁,终身孤寡,前些年靠开个茶馆和小卖部维持生计。现如今,成了村里由国家财政支付工资的保洁员,每年新增了x元的固定收入。
凡事事在人为,和平村为贫困户打造“工薪族”的步伐一发不可停止。xx与村“两委”干部一商量,又组建成立了开园香蔬菜专业合作社,其中安置贫困户5人季节性就业,从事农产品包装工作,每人兜底工资x元。加上加班加点,在专业合作社就业的贫困户劳动力4个月季节性上班的工资收入实际达到x万元以上,最高的可拿到1.5万元。
放飞“候鸟群”
改革开放后,和平村富余劳力走南闯北,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村民达800多人,占全村总劳力的75%。
xx瞄准了产业扶贫的这一契机,在村民外出打工相对集中的群体中建立党小组,开展外出党员与村里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依托外出农民工党组织带领和组织贫困户富余劳力外出务工经商,向浩浩神州放飞“候鸟群”。
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和平村贫困户揭开了产业嬗变新的一页。去年,村里长期呆在家里的包括原已脱贫的x名贫困户青壮劳力与村民们一起,赴武汉,下广东,上北京,到东北,融入了劳务大军行列。
三组贫困户张水平夫妇二人,均已60多岁。今年,xx协同村“两委”为他家转让了责任田,让外出农民工党组织把他们夫妇二人带去武汉打工,一人在车间当工人,一人做门卫,每月工资合计x元。
发展“产业链”
无农不稳,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和平村有7户贫困户仍耕种着责任田,这些田要种,但要看是怎么个种法?
去年,xx与村“两委”经过商量,以蔬菜产销一条龙的开园香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将贫困户全部吸纳到经济合作社,以土地和蔬菜大棚入股,既参加分红,又推广运用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提升耕地产出效益。
大棚种植时令蔬菜,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早,人早我精、人精我优。和平村现已成为省农村经济合作社示范单位,大棚种植的辣椒、茄子、包菜、蕃茄等x种蔬菜已获国家绿色认证,除本地蔬菜商贩来村蹲点收购外,订单还远销武汉、河南、北京、东北三省等地。
一组贫困户龙云祥,种植大棚蔬菜x亩,去年由于市场行情好,1-5月份就获蔬菜纯收入x万元。加上他本人在经济合作社从事包装工作的工资收入和x个孩子在外打工的工资报酬,去年家庭纯收入达x万元。
脱贫攻坚,决胜小康,xx和全村干部群众一起,正演奏着一曲壮丽的时代颂歌。
致富不忘党恩真情回报社会
“我是土生土长的xx人,因为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我富裕起来了,但致富不能忘党恩,我想着,一定要为家乡人民做点事。”作为扶贫明星企业代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呼山众创公司总经理岳绍的发言透着朴实和坚毅。
看着一片片波光粼粼、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哈尼梯田和许多贫穷老乡的身影,岳绍的内心隐隐作痛:乡亲们守着千年以前老祖宗留下来的梯田,为什么日子还那么穷呢?光靠种田,过不上好日子;贫穷的家乡,留不住年轻人。他下决心:要让这里富起来,留住这片绿水青山,让外出的人尽快归乡。
为了让红米更值钱,20xx年,呼山众创公司流转了x亩土地建成水稻种植示范基地,种植拥有x年历史的红米老品种,让现代人重新从舌尖上寻回乡愁和记忆。经过3年的努力,如今,当地群众种植的红米卖到了“北上广”,原来市场上每公斤5元钱的红米,现在可以卖到20元,带动x户贫困户年增收60多万元。为了帮助老百姓拓宽致富路,该公司又从国家淡水中心引进高品质的种鱼,在呼山投资x万元建立标准化鱼苗孵化基地,为哈尼群众的致富开拓了更广的思路。路子对了,老百姓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如今,千年梯田焕发了新的活力。梯田亩产值由单纯种植水稻不到x元提高到x元以上,带动5500多户贫困户增收,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在岳绍看来,带领父老亲乡们“众创”确实很不容易,但努力帮助更多的贫困户圆上千年梯田的致富梦,这不仅是个人的故乡情结,更是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作为社会扶贫模范代表,带领山区群众摆脱贫困一直是大理洱宝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协鼎坚守的初心和使命。
1972年,刚满19岁的李协鼎进入供销社系统工作,后来担任县供销社果品厂厂长,从此与梅果结下了不解之缘。1995年,他下岗回到农村。当时全县梅果产业处于低迷时期,大片的梅树被砍掉。他难过又痛心之余,毅然用1.6万元下岗金创办了大理洱宝实业有限公司,决心用毕生精力改变果贱伤农、梅果产业精深加工滞后的状况,带领山区群众摆脱贫困。
多年来,从积极动员群众种植果树到带领群众探索精深加工、发展林下经济,李协鼎在扶贫路上从未懈怠。以距离洱源县城x公里的松鹤村为样板,他将梅果产业的扶贫机制推广到全县,引导、带动全县广大群众建成了x万亩优质梅果基地,辐射带动全县种植核桃、木瓜x多万亩;引导、带动x万多人口,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x万多人。24年间,他出资x多万元,解决多个贫困村人畜饮水困难、村庄道路建设等问题,成立扶贫车间,解决贫困群众就业和收入问题。
扶贫济困,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秉持这一理念,24年来,李协鼎与贫困山区群众风雨同舟,履行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