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材料(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2 03:0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第一篇: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人民日报:中国心 报国情—一论学习吴大观同志

九十三年风雨路,矢志不渝报国心。吴大观同志一生爱国爱党,无私奉献,事迹感人。他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贡献了毕生的心血和才华,是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是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的日子里,报道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优秀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更加坚定了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拿出祖国需要的航空发动机!对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化作了吴大观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一生实践。爱国爱党,无私奉献是吴大观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遗产。学习吴大观同志,就要学习他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学习他的事业至上为之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境界,学习他不计名利勇于奉献的高尚品德。

吴大观一生的奋斗,就是要为中国的飞机安上“中国心”。其实,吴大观胸中跳动的正是一颗“中国心”,他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祖国的需要作为自己的需要,把改变中国航空事业的落后作为毕生的追求。为了中国飞机的“中国心”,在敌机肆虐的炮火下,他毅然改行学航空;在归国还是留外的选择中,他坚定地回来报效祖国;在没有机构、没有人员、没有资料的“三无”情况下,他迎难而上主动请缨。个人的能力再高,只有在国家民族事业的大舞台上,才能尽情施展;个人的价值再大,只有融入到国家民族的事业中,才会永恒。吴大观规划了新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的基础构架,培养了一批发挥中坚作用的人才,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吴大观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在国家建设中显示才华,他的奉献已经汇入民族复兴的洪流。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力量。新中国即将迎来60华诞,60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日益繁荣强大的中国屹立在东方,我们正走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种种困难和挑战也在考验着我们。我们要学习吴大观同志的爱国精神,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作建设国家的实际行动,勇于承担责任,勇敢面对挑战,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使自己的人生随着国家的进步而升华。当前,就是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用实际行动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人民日报二论学习吴大观同志——真信仰 百炼钢

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在为党、为人民奉献了毕生心血和才华后,又把自己剩下的10万元积蓄,全部作为最后一笔党费交给党。吴大观的一生,展现了矢志不渝地为理想奋斗的真信仰。

真正的信仰,首先是对崇高理想的认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吴大观出生于旧时代,凭着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认定了“共产党对党员的要求,是和自己的人生追求完全一致,只有共产党能够把中国带向繁荣富强”。吴大观追随中国共产党,是理性思考后的选择。他常年坚持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摘抄《人民日报》、《求是》杂志,他的读书笔记一直写到去世前40多天。只有这种引起灵魂深处共鸣的信仰,才是真信仰,才会贯穿人生的始终。

真正的信仰,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用自己的行动乃至生命去践行。吴大观在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一刻,就决心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奉献给祖国、奉献给人民。在他的主持下,新中国的航空发动机研制事业从无到有;在他的推动下,中国航空发动机走上自主研制道路。在90高龄回首往事时,他说:“假如时光倒流,我仍愿意回到沈阳606所做一名航空[www.xiexiebang.com 本网]发动机设计员。”这是一位共产党人对信仰矢志不渝的追求。

真正的信仰,是在风雨中不动摇,在考验下不改变。在九十多年的人生道路中,吴大观面临过无数考验,有过困惑,也有过彷徨,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始终没有放弃。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不仅要具备正视艰难险阻的勇气,更应该具备在艰难险阻中明辨方向、坚持信仰的理性。吴大观就是这样的共产党员。在困惑中思考,吴大观最终坚定了前进脚步。

信仰是人生的旗帜,信仰是奋斗的动力。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有坚定的信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中华儿女艰苦奋斗。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我们会经受种种考验。坚持理想信念,就要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利益实现融合在为人民谋利益的奋斗进程之中。

真信仰,百炼钢。吴大观一生执着于共产主义理想,最终百炼成钢,成为一名高尚的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我们学习吴大观,就是要学习他对崇高信仰的追求,学习他在挑战中矢志不渝,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的精神。

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廉政先锋 2009-08-10 10:48 阅读378 评论0

字号: 大 中 小

吴大观同志是我国著名的航空发动机专家,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动机事业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之一。他在弥留之际,对相依相守了66年的老伴说了三句话:“一切从简,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不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把积蓄的10万元拿出来,帮我缴纳最后一次党费。” 4月14日,中央组织部组织局副巡视员韩旭同志前往看望了吴大观同志的夫人华国,并送来吴老生前最后一笔“大额党费10万元”的收据。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组织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有关负责同志也一同前往看望。

吴大观同志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社会主义无限热爱,对党无限忠诚,是“两个务必”的忠实践行者,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实践者。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党组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向他学习。他的先进事迹在航空工业、军工系统和社会上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一、坚定理想信念,忠诚于党

吴大观同志生在旧中国,他目睹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腐败,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吴老在1938年流亡途中看过一部电影《悲惨世界》,其中有一句台词,影响了吴老一生——“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93岁高龄的他在2009年2月1日写给中航工业老干局的信上说:“又是我每年多缴党费的时候,我真诚地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交出第46年多缴党费4000元,这一点绵薄之力,仅能表达我对党忠诚热爱的心意。” 而在此之前,吴老已经从1963年开始,除正常缴纳党费外,连续46年 多缴党费累计11万多元,为“希望工程”、灾区等捐款累计9万多元,临终前又立下遗嘱,拿出积蓄10万元作为最后一次“大额党费”。

1955年,国家考虑到吴老的贡献,给吴老定的工资是273元,而当时普通工人的工资也就二三十元,车间主任的工资是六七十元,吴老多次请求降薪未允,于是,从1963年开始,吴老每月多缴100元钱党费,这一下就坚持了30年。从1994年开始,吴老每年向中组部继续多缴党费4000元-5000元。吴老说:“建国初期国家一穷而白,百废待兴。我的工资那样高,脱离群众,为表心意,多缴党费。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为了国防急需;改革开放30年,我国还有1400万贫困人口;进入21世纪,与某些国家相比,我国底子薄、科技落后,多缴党费,就是想体现我一个党员的党性意识。”

然而,吴老自己和家人生活一直很节俭。吴老的家里仍然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旧家具,华国老人说:“从1982年搬进这个房间里,家具就没有换过。” “我们一辈子过得都很简单,平平淡淡,有一次,吴大观的衣服破了,女儿说要给他买件新的,他连忙说,没关系,没关系,补一补还能穿。”

就是这样两个省吃俭用的老人,几十年如一日缴出巨额党费和巨额捐赠时,一点都没有犹豫。吴老代表了一代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统美德。他选择参加革命跟共产党走完全是一种自觉行为,是觉得共产党的纲领与自己的价值理想相吻合。

在文革期间,吴老受冲击、被揪斗、关牛棚,但丝毫没有动摇他对党的信念。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的时候,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研究、分析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坚信社会主义一定能够胜利。他说:“历史证明,选择投奔中国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是我一生最大的光荣和幸福。”

二、献身航空动力,报效国家

在吴大观老人93年的生命中,有68年是与航空相依为命的。

吴老中学的最后一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在日本飞机的轰炸中,吴大观踏上了流亡之路。在西南联大,他想尽办法改学航空专业,大学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生活,一头扎进贵州大定的“乌鸦洞”,从此与飞机制造结下不解之缘。之后,在远涉重洋的国外学习中,亲身感受到美国的种族歧视以及对华人的傲慢和侮辱,更加坚定了他报效祖国的信念。

新中国成立后,从重工业局航空筹备组到航空部科技委,他先后主持了涡喷

5、喷发1A、红旗2号的研制,吴老在一个叫做“黎明”的工厂亲手点亮了我国航空动力事业的黎明,为后来“昆仑”和“太行”发动机的定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上世纪60年代,吴老较早地把 “斯贝”发动机介绍给国内同仁,后来又亲自主持了“斯贝”发动机的仿制直至最后成功。离开一线以后,吴老还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部航空发动机标准规范的编制,使我国的飞机发动机研制生产有矩可循。他为我国的航空工业、特别是航空发动机事业奉献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仅如此,吴老一生都在为理顺飞机发动机研制的体制机制奔走呼号,1998年,82岁时,吴老归纳总结了11条“我国航空工业需要统一的认识”问题,在84岁、85岁高龄的时候,仍然撰文分析国内外飞机发动机研发的经验教训,阐述飞机发动机预研的重要性。

吴老的贡献得到了党和国家的承认,然而,在吴老生前的自述和文章中,除了对航空工业发展的恳切建议外,看到最多的却是他对自己的不断反省。直到临终前的几天,他还拉着前来看望他的刘大响、彭友梅等人的手,恳切地说:“我有三句话,第一句,我这一辈子,没有为国家航空发动机事业打下一个好基础,这是我最大的遗憾,我应该检讨自己;第二句,航空发动机一定要加强预研,动力先行,基础打不牢不行;第三句,你们一定要敢说真话,不要怕得罪人。” “拜托你们一定要转达给有关领导,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航空发动机搞好。”

中航工业集团的宗旨是“航空报国、强军富民”,吴老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这一理念。当他冒着炮火发愿学航空的时候;当他在潮湿泥泞的“乌鸦洞”里埋头工作的时候;当他谢绝美国公司的高薪挽留回到民不聊生的祖国的时候;当他在沈阳创建新中国第一个飞机发动机设计室的时候;当他辗转阎良为自主研制发动机挑灯夜战的时候;当他在为航空工业不辞劳苦奔走呼号的时候,“航空报国”早已融进了他的血液里。

三、刻苦学习知识,心系人民

吴老一辈子淡泊名利,却十分注重学习。

他曾多次说自己的脑力不好,智力平平,无论是在扬州中学还是在西南联大,都不是高材生,但他坚信“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因此,勤奋好学成了他一生的习惯。在吴老的病房里,枕边放着两份报纸和一本杂志,《人民日报》、《中国航空报》和《求是》杂志。每天坚持读《人民日报》和《求是》杂志是吴老坚持了几十年的***惯,而《中国航空报》上有关集团战略的文章他更是一字不落地阅读。党和国家的政策走势,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航空工业发展的每一个脚步,都在吴老的心里。

吴老在西南联大上航空系的时候,金希武老师曾对他说过一句话:“一定要注意阅读一些科学技术方面有影响的杂志、刊物,随时了解和掌握国外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这句话吴老铭记一生,也坚持这样做了一辈子。在吴老的书房里,靠窗放着一张折叠方桌,就是在这里,吴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读书学习,单单是读书心得笔记就写了20多本。

吴老不仅自己这样做,还要求职工这样做。他要求大家白天生产,晚上坚持学习,学习国外的技术资料,学习外语。在吴老的带领下,那时候的黎明厂学习蔚然成风,每天晚饭后办公楼里灯火通明,大家都在学习。正是这种进取精神,帮助我国羸弱的航空动力事业走过了最艰难的创业历程。

吴老在病重期间也不忘关心别人,为了让护工多睡一会儿,每天早上天亮以后,他就一次两次地自己爬起来。“在近年来胡锦涛主席提出‘以人为本’,我以为,这个‘人’不是指‘我’,是指‘你’,是指‘他人’,每做一次事情,要首先为别人着想,要帮助人。”这些朴实无华的语言,成为吴老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遗产。

吴大观的业绩和优秀品格,赢得了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干部的敬佩和赞扬。作为技术主帅,他高瞻远瞩,运筹帷幄,谦虚谨慎,注意发扬技术民主,正确决策;作为专家,他知识渊博,精通业务,治学严谨,释疑解惑,传经授道,精心培养年青一代;作为领导干部,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作风正派,敢于管理,身先士卒,平易近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作为共产党员,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严以律己,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吴老走了,带着他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我国航空工业的无限眷恋走了。他用自己一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留下了一个老一代航空人的拳拳报国心,留下了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丰富的内心世界,蔚为壮观!

青年求学时期和参加工作后的吴大观。

——吴大观同志1916年出生于江苏镇江,中学毕业于百年名校扬州中学,后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并赴美留学,是一个接受过良好中西方教育的典型知识分子;

——求学期间,因眼见日寇飞机轰炸神州、无数国人惨死,而毅然由机械系改报航空系,从此一生执着于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制;

——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起连续46年每月“多交党费”累计21万元左右,给希望工程等各项捐款9万元,临终前除了给老伴留下一些生活费外,剩余10万元积蓄全部上交作为最后一次党费; ——尽管在“文革”时遭受磨难左眼完全失明,却丝毫没有动摇他“航空报国”的赤子之心,生命最后30年就用一只右眼如饥似渴地工作着;

——得知身患癌症后,非但没有想办法延长生命,反而因时日无多更加抓紧时间看报学习,最后一个月住院期间,拒绝让医生给他用昂贵的进口药,表示“没必要为了这种治不好的病而浪费国家的钱”,每次从昏迷中醒来他都会起身挣扎着把针头拔掉„„

有人说,看一个人在面对死亡时做出的选择是对他一生最好的评价。那么,吴大观呢?跟随中宣部中央采访团的8天采访,从沈阳到西安,再回到北京,沿着他的人生轨迹我试图走进那段历史岁月,也在潜意识里寻找着一个答案„„

6月14日,新华网记者采访吴大观在西安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共事时的同事王振华。新华网图片

在西安,王振华老人谈起吴大观时,泪水更是模糊了视线。王振华是湖南长沙人,和吴大观在西安航空发动机研究所曾共事过几年。他说,当年日军轰炸他家的村庄,村民们无处藏身,只好躲到洞庭湖的船上去。但是后来还是被发现了,日本人就在湖上进行疯狂扫射,只有10岁的他和爷爷等少数几人幸免遇难。

“我到现在还记得我掀开被角看到日本飞机在头上飞过,一边一个红太阳,飞行员的模样都看得清清楚楚。”老人说,鲜血把湖水染成了红色,那一刻他就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学航空,造出我们自己的飞机,保卫我们的国家。从湖南雅礼中学(当年耶鲁大学在长沙办的学校)毕业后,老人做出了和吴大观一样的选择——报航空系。

在吴大观的口述自传里,有这样一段话:那时西南联大有一半教授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他们放弃了国外优厚的生活,在祖国最危难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日救国、航空救国、科技救国、工业救国的奋斗事业中。他们的生活几乎和我们这些穷学生一样,衣着俭朴、清贫如洗,但他们一直坚持到了抗战胜利。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王振华老人已经退休了,他的退休工资是1700元。当我把这个数字告诉其他同行的记者时,他们都忍不住吃惊地说“不会吧?”大家不敢置信,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无私奉献了一辈子的这些老同志,却只有这么一点退休工资?但是,我清楚地记得,老人后来说:“只要我们装备了我们的空军,就行了。”

在吴大观的口述自传《我的“中国心”》中,他提到自己早年曾经在国民党建的旧中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厂工作,那是在贵州大定(现在的贵州省大方县)。尽管很穷,还是个“土匪窝”,但是大家抱着满腔的爱国之情,并没有退缩。然而,“在国民党那个年代,国运凋敝、民不聊生,根本是不可能聚精会神地把我国航空工业搞上去的。”看清之后,吴大观便和爱人一起毅然决然地离开了那里。

之后他们去了北大工学院任教,并结识了一些进步人士,在他们的帮助下来到了解放区。吴大观在书中写道:“1948年,在解放区,我学习了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我联想起,在从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的途中,在广州逗留的日子里,我用身上仅有的一点钱,去电影院看了一次电影„„影片的名字叫《悲惨世界》,我一连看了两遍„„电影里有一句话是‘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我记了一辈子,而且用自己的行动来实践这一句话„„”

吴大观的入党介绍人沈时荃老人。新华网 俞玮 摄

这,就是他那时的信仰吧,坚信唯有共产党才可以救中国。后来,他见到了聂荣臻元帅和一批共产党的干部,看到他们的作风跟国民党和美国军人的完全不同。“他们就是为了群众,为人民服务。所以,我更加坚定自己永远要跟着共产党,坚信只有共产党能够把中国带向繁荣富强和美好的未来,也更加明确了一生尽最大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的信念。”

1949年11月,吴大观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采访他的入党介绍人沈时荃老人时,老人因年事已高很多细节已经记不清了,但是他反复地说:“我这辈子介绍入党的人不多,在我介绍的人中,他算得上是个模范。对自己要求很严,对党组织却从来不提要求。现在像他这样的人不多了。”

吴老喜欢读报、剪报。

吴大观是一个很爱学习的人,他认为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并坚持做学习笔记。随意翻开其中一本,看到他在2008年7月13日学习完《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后写道:人的生命存在一天,就要学习一天,对社会主义增加一天的认识,增加一天的信仰,心情增加一天的舒畅。正是因为热爱学习,勤于思考,他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修养,从而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

“文革”时期,吴大观挨批斗、被鞭子抽,左眼完全失明,但是这并没有动摇他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他说:“这是少数人犯的错误,不是我们党的错。”恢复工作后,他就用一只视力仅剩0.3的右眼如饥似渴地继续为“航空报国”的理想和信念奋斗着,直至生命的终点。

吴大观认为,“文革”是中国的灾难,但是它是难以避免的。“因为我们太无知、太没有经验了!我们要走的是一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道路,是前人没有走过、后人又没有走成功的一条路。我们社会发展的规律缺乏认识,现在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这是总结前面经验作出的决策。”

作为一个接受过良好中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吴大观不是没有去过资本主义国家,不是没有接触过“花花世界”,但是他选择了信仰共产主义,选择了“航空报国”的理想和信念。他的信仰不是盲从的,而是有着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并为之奋斗终身,坚定而忠诚。

正如他在2009年1月19日学习完《人民日报》文章《开辟前进道路的强大思想武器》的笔记页端写道:既然是一个共产党员,就要像一个共产党员的样子。

吴大观的女儿可能遗传了父亲性格里比较“直”的一面,为人非常爽直。回到北京第一天,大家让她介绍一下自己的父亲吴大观,她说:“我爸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头儿。”但是,她却说出了一件在我看来极为不普通的事。

图为吴大观家客厅里既当餐桌又当书桌的一张折叠桌子,老人就是在这张桌上学习和吃饭。新华网 俞玮 摄

2004年,吴大观88岁,他的身体实在是不允许他再去单位上班了。没办法,他就在家给自己制定了工作学习表。他家客厅有一张餐桌,就是80年代那种很多人家里都有的木折叠桌子。每天早上7点,他在这张卓上学习,中午在这张桌上吃饭,下午继续学,边学边做笔记„„

两会期间,吴大观就更加认真,还组织老伴讨论。吴晓云问他:“您都退休了,还组织我妈学习什么呀?”他回答说:“我们也要认真学习,认真领会党的精神,到时候自己要做好。”不仅如此,他还会和老伴互相督促着把一些重要精神背下来,彼此再检查对方背得是否正确,有没有落字„„

或许,这就是有信仰与没信仰的区别。一个有信仰的人,是一个有追求的人,时刻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支持着他往前走。即使身体离岗,但精神永远不会离岗。

在吴大观的一生中,做得最持久的两件大事,除了68年与航空相依相伴之外,还有一件就是他连续46年多交党费。许多记者私下谈论时都流露出了不理解,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1942年4月15日,吴大观夫妇摄于昆明。

在他的自传里,有一章叫《感悟人生》,其中有三段话谈到了这件事。他说:“我们这一代人只能够过艰苦生活,为什么?虽然共产党解放了苦难的中国人民,但离国家富强还很遥远。只有我们过艰苦的生活,我们的后代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是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说是自己的信仰。”

“我有两个想法,一个是我应该感谢党,我应该对党多做一点工作,我享受的待遇已经够高了。我扪心自问‘你做了多少工作?到现在发动机还拖着飞机的后腿!你这一生怎么做的呢?’盛名之下,难副其实,所以我一定要交这个党费。第二个是什么呢?我们国家穷啊!我自己是从旧中国过来的,过惯了穷日子,现在过得清贫一点,但内心挺舒服、挺高兴。我们国家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最近报纸还有报道,如何解决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现在我们还有几千万人口没有脱贫。还有西部的开发建设,所有这些都是需要钱的。我想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要响应党的号召,节约、节省,我们国家还不富裕。既然你是名中国人,你就要分担中国社会的责任,我是这个想法。”

“也有人说我是傻瓜,我说我不是傻瓜。我既然是这么过来的人,就应该这样做,这样做一点不过分。我从1964年开始多交党费,中间也是有波折的,但最终我还是认为应该这么做,不是我故意要搞什么。同时我的家庭、我的爱人都很理解我,很支持我。”

话落无声却有力。这位朴实的老人用93年的人生实现了自己“航空报国”的理想和信念,实现了60年前在党旗下举起右手说出的那句铮铮誓言。

吴大观事迹材料

(一)吴大观同志1916年11月出生于江苏镇江,1942年西南联大毕业后,吴大观被分配到贵州大定航空发动机厂任设计课技术员,这个工厂是当时全国唯一的航空发动机厂。他用了两年时间,潜心研究美国莱特公司的活塞式发动机整套技术资料,较全面地掌握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工艺技术。

1944年,吴大观被选送到美国莱可敏航空发动机厂以设计试验工程师名义进行深造。在该厂学习期间,从零部件制图到整台发动机设计性能计算,从部件试验到整机试车,经过了系统的学习锻炼,仅用半年时间就基本掌握了活塞式发动机设计的全过程。他抱着抓紧学习的热望,先后掌握了齿轮工艺、工装夹具、刀具设计及其加工技术。而后,他又在美国普惠航空发动机公司学习。学习期间,他见到喷气发动机离心压气机叶轮和涡轮部件在车间加工,引起他的极大兴趣,当时研制航空涡轮发动机在美国尚属起步阶段。通过美国朋友介绍,于1946年加入美国自动车工程师学会(SAE)成为该学会会员,他作为业余爱好者,开始研究喷气技术,这给他以后从事航空发动机设计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吴大观在美期间,广泛接触公司各阶层人员,在技术领导、工程师、车间工人中广交朋友,并借此宣传中国。他两次被当地教堂请去做抗日战争中中国妇女的抗日活动和中国儿童教育的报告。他揭露日本侵略军蹂躏、残杀中国人民的罪行,宣传中国人民抗日的斗争精神。在美期间,他感到美国人看不起中国人,极大地刺痛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他拒绝美国有关单位的高薪聘任,于1947年3月毅然回到祖国。他没有带回贵重物品,仅有装满书籍和技术资料的两个箱子。他唯一的愿望是,把在美国学到的航空技术贡献给祖国。

吴大观回国后被安排到贵州大定航空发动机厂广州分厂做筹建厂工作。他看到当时南京国民政府的腐败,已不可能再搞什么航空发动机行业,不得已愤然离职。1949年,他来到北平(今北京市),在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系任专任讲师,讲授航空发动机设计及齿轮设计和加工两门新课,颇受同学们的欢迎。在教书的同时,吴大观参加了学生的反饥饿、反迫害、罢课罢教运动,参加演活报剧,做反蒋反内战的宣传。

(二)1948年冬在地下党的安排下,将吴大观及其爱人、孩子和弟弟一家四口人送到解放区石家庄。吴大观从实践中认识到,发展航空唯有依靠中国共产党。他到达解放区时,心情万分激动,对自己的爱人和弟弟说:“我们现在到了我向往的世界,祖国的航空事业,祖国的繁荣昌盛全靠共产党的领导,我要为它而献身。”此后,聂荣臻亲切接见了他,鼓励他为祖国的航空事业贡献力量。从此,他走上了新的航空救国之路。

1948年12月,吴大观随解放北平的队伍,参加了入城接管矿冶研究所的工作。1949年11月任重工业部航空筹备组组长,1951年航空工业局成立,他在局机关参加发动机生产管理,孜孜不倦地学习苏联新的喷气发动机生产工艺资料,抓工厂生产管理先进典型,在局领导下组织各厂交流。在苏联援助下,1956年沈阳410厂试制涡喷—5发动机成功。吴大观不满足仿制成功,他给航空工业局打报告,请求自行设计、自己制造发动机,并建立空气动力研究和航空发动机研究机构,航空工业局很快采纳了他的这些重要建议。

1956年,吴大观调到沈阳410厂组建我国第一个喷气发动机设计室。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开始设计我国第一台喷气教练机动力发动机。经他和设计室副主任多次分析研究有利条件和存在难点后,决定利用410厂刚生产定型的涡喷5发动机为原准机,用相似定律进行缩型设计歼教1飞机的动力喷发1A发动机。此方案可利用410厂已有的锻铸毛坯、工装设备,不用增加任何新材料,就可制造出新的发动机。这是最经济、风险最小的研制方法,也是研制周期最短、耗资最省、较有把握的设计方法。他以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与广大工人日夜奋战了210天,经过20小时的持久试车,首批4台发动机研制成功。1958年8月1日这4台发动机装在新设计的歼教—1飞机上试飞。这台装有喷发—1A发动机的国产喷气教练机试飞成功,标志着喷发—1A型发动机胜利诞生。飞机试飞的那一天,叶剑英、刘亚楼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庆祝大会。吴大观总结那段工作时说:“新设计发动机方案的选择,走什么途径,承担多大风险,是设计发动机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喷发—1A研制初步成功给新机研制闯出一条路子。这次初战告捷,他起了关键作用。1959年9月,他负责设计、试制的红旗2号喷气发动机上台试车,为庆祝国庆十周年献礼。为此,航空工业局发来贺电。1961年8月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二设计研究所成立,他担任技术副所长,主持二所的发动机研制工作和试验基地的建设。吴大观努力探索发动机研制方法和研制程序的新路子,他多次出国考察,善于借鉴国外经验。他认为,研制发动机必须先抓试验设备、测试仪器和测试技术,鉴于在研制过程中有大量的部件验证和整台发动机调试,他向上级提出建议设计所必须建设相当规模的试验基地。经批准后,他在所内抽调有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组建了试验设备设计室。他多次宣传“当前计算机技术虽然能解决发动机设计中很多难题,但是发动机最后设计成功,仍然靠大量的发动机试验”这一观点。经国家批准,二所开始筹建0307试验基地,从而为发动机研制创造了必备的试验条件。

在发动机试验工作中,吴大观还抓住另一个重要环节,即测试仪表和测试技术。他抽调一批技术人员,组成仪表设计试验室和强度仪表试验室。在研制初期,为解决应力测量问题自制了各种应变片、水银引电器和滑环引电器。为了便于技术人员学习掌握电子技术,50年代末,吴大观把他从美国带回的6真空管长短波收音机拿出来,供他们装拆练习。六院二所成立后,吴大观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建立了测试仪表试验室,与试验设备配套使用。在试验基地,他不停地进行着大批发动机部件试验,为发动机研制立下了功劳。他反复强调,设计力量、材料工艺技术和试验设备是发动机研制的三大技术支柱,三者缺一不可。1957—1965年,他访问了英国、苏联、法国、联邦德国、瑞士等国。在第二研究设计所工作期间,他常常一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没有节假日,以所为家。长年的劳累,使他染上严重的眼疾。在吴大观左眼手术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他又遭受摧残。从那以后,他的左眼永远失去了光明。他的母亲1971年在北京病危,急电催他回北京,当时他刚从“牛棚”里解放出来,得到调试发动机的工作机会,他向组织上请求,为了工作暂不回去。他说:“弥补丢失的工作时间尚嫌不够,对母病更难以尽孝。”82岁的老母病故,他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

六院二所成立初期,适逢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吴大观在二所里数他工资最高,在国家执行低工资制度下,他心中感到不安。1961年,他两次给组织打报告,坚决要求把自己的工资降下来,未被批准。于是,他决定把自己的一部分工资作为党费上缴。从1963年起每月多交党费100元,直到现在,30多年月月如此,累计多缴党费近4万元。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傻,多缴100元的党费,现在哪有人嫌钱多?”可他回答说:“我们国家穷,困难多,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多缴党费,我心里就踏实些,党给我的太多,我给党的太少,实在惭愧啊!”在沈阳的20多年里,吴大观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和关心工人中的困难户,他常有三五十元或百元作为私人救济,帮助那些家庭生活困难的同志,而自己却省吃俭用。1971年,他补发了6000多元“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工资,随即把4000多元交给了党组织。

1972年底,叶剑英受周总理委托,主持召开航空汇报会议,吴大观应邀来到北京。会议期间,叶剑英两次单独听取他的工作汇报。

(三)1976年6月,吴大观任六○六所革委会主任,由于厂、所结合,每天要厂、所两边跑,工作过度劳累,他的心脏病复发。在疗养期间仍不停止工作。1978年底组织上调他到西安430厂任副厂长兼任厂设计所所长。1978—1982年,吴大观负责430厂英国斯贝发动机专利仿制工作,任斯贝发动机总装、持久试车、部件强度考核和整机高空模拟试车台考核试验的中方技术负责人。在他的组织领导下,把英国交来的斯贝技术资料,进行整理、清账,把原来无人管理散失在外的英国培训技术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按专题组织讲课,提高了设计人员的责任感和技术水平。他经常说:“用人民的钱买来的资料,每个技术人员都有责任钻研学习,整理好留给后人阅读。任何丢失资料、不认真学习的行为,都是对人民的犯罪。”在斯贝发动机试制进入总装试验阶段,吴大观任现场总指挥,对加工质量,亲自检查,严格把关。在与英国专家组织联合试车工作组进行150小时定型持久试车时,英方专家组织两班倒,而吴大观代表工厂仅一人,一个人顶两班,甚至发烧39℃仍坚持工作,以致晕倒在试车台上,被领导命令送回家休息。回家后他感到与英方一起定型试车责任重大,两小时后又出现在试车台上。

1979年底,斯贝发动机在430厂顺利通过了150小时持久试车。1980年初,吴大观为技术领队带领20多人的技术队伍,将发动机送到英国公司进行高空模拟试车和部件考核试验。他严格按照合同规定,逐项进行试验考核,碰到质量问题一追到底,及时解决。在英国的半年中,吴大观带领这支技术队伍,技术上精心指导,工作上严格要求,学习上分秒必争,在较短时间内,使我国的高空模拟试验技术得到了很大提高,并收集了一批技术资料,为我国今后自建高空台提供了技术储备。这次斯贝发动机的考核工作,完全满足了合同要求。吴大观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令人信服的技术水平得到英方的赞誉。回国后,他把考核结果及得到的有关资料组织编写,共出版11册。

在四年多的时间里,他与英国公司的发动机专家进行了技术交流,系统研究了大批的技术资料,使他掌握了世界先进的发动机研制技术,同时使他在发动机的部件试验、150小时持久试车、高空模拟试验、低循环试验等试验技术方面深化了理性认识。他从中体验到航空加力涡扇发动机的研制需要做大量的设计计算分析和试验验证工作。如果研制方法和研制程序选择不当,则事倍功半,会走很多弯路。他认为,为了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减少故障,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从方案设计、材料工艺选择、部件试验、核心机验证机试验、原型机调试、装上飞机上天试飞到发动机定型后发动机使用寿命与寿命管理,都需要预先按通用规范定出型号规范,加强部件和整机的强度设计和试验。经过反复调试,把发动机故障尽量消灭在研制过程之中。这是吴大观从1982年调到航空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以后,在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高等院校学术报告会上多次发表的发动机研制的几个主要观点。

(四)1982年,吴大观从西安调到航空部科技委任常委。他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基层工作的领导调到部机关工作,工作可以超脱一些,他却利用这个机会,冷静地总结在基层研制发动机的经验教训;分析研究设计工作的技术关键。他经常到图书馆查阅资料,阅读期刊,从理论上充实自己,系统地研究航空发动机的新技术。他自学5年,钻研并掌握了现代发动机新技术,做了上百万字的笔记,写了心得和建议。吴大观现已年逾80岁,但他仍不断学习新技术,充实自己。不懈的求索使他的航空发动机研制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他常以“学然后知不足”这一古训自勉。吴大观少年因家境贫困,体弱多病,以后注意体格锻炼,养成早起读书的习惯。为了在有生之年,为党和人民多做工作,他年过古稀仍坚持早晨5时半起床,不论冬夏,跑步打拳,数十年如一日。他每天工作11—12小时,每年要去外地出差开会10多次,精力充沛。一次他在沈阳开会,会议期间吴老脸上粘着胶布,人家问他原因,他解释说这是早在跑步绊到树根上把脸划破了,他深有体会地说:“坚持每天运动,不仅是锻炼身体,而且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和毅力,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好的身体才能完成工作任务,才能坚持自我学习,不断增长和更新技术知识。”

吴大观到北京工作以后,仍过着俭朴的生活,每月继续多缴100元党费。近几年他的工资增加了。为了救济农村贫困地区失学儿童,他向“希望工程”捐款6000元,表示他对失学儿童的一片爱心。当“希望工程”工作人员给他摄像时,他仍然穿着平日那件穿了20多年的旧衣裳。他从1992年1月起,每年都主动缴纳个人收入调节税。80年代初,他被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学院聘为兼职教授,学校多次请他讲课,他现身说法鼓励同学们献身航空事业。航空航天工业部机关党委还请他去给新党员上党课。他在430厂不到5年,3次被评为优秀党员,来北京10多年,3次被评为部机关优秀党员,一次被评为国家机关的优秀党员。面对这些荣誉,他谦虚地说:“我欠党的太多,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我还要再学习。”

吴大观毕生致力于航空发动机科研、设计技术、试验设备建设等工作。他借鉴国外技术规范并结合我国国情组织编制了我国自己的航空发动机标准规范。80年代初,吴大观受部领导指派,参加了编制我国自己的规范工作。经过六年的努力,参考美军标编写出涡喷、涡扇、涡桨、涡轴两本通用规范,1987年经国防科工委批准执行,至此,我国有了自己的规范。发动机研制有章可循,从而把发动机研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提高发动机可靠性和耐久性方面,吴大观花了大量时间研究有关资料,组织翻译美标发动机结构完整性大纲,强调从方案设计开始就应重视结构强度设计,必须扭转过去重性能轻强度的偏向。在发动机研制程序方面,他主张必须严格按阶段要求进行,设计试验质量要严格把关,切忌光追赶进度而忽视计算分析和削减试验验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造成研制工作的混乱,从技术上保证发动机研制成功。吴大观反复强调,引进国外技术必须先吃透技术,知其所以然,使自己变成设计该机种的主人。然后才能进行改进、改型、避免盲目生产。否则一旦出现故障,就会束手无策。

新发动机的研制难度很大,虽然我们走过一段仿效国外走核心机验证机道路,但是在工作中出现了重视气动性能,忽视机械性能的偏向。吴大观发现这个问题后,在查阅资料、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强调指出必须注意在核心机上做测量叶片的动应力的测量等工作,以免到整机上无法测量,致使对叶片强度失去控制。另外在发动机的预研与型号的关系上,曾一度思想混乱,吴大观把预研和型号的关系,比为树根与树木的关系,如果没有根深,就没有叶茂,并撰写了十多篇有关这方面的论文,引起领导和科研管理人员的重视。他对发动机研制方法和程序有独特的见解,培养了中国几代航空发动机设计人才。他为人正直无私,工作严肃认真,勤奋好学,服从组织,平易近人,在航空工业界被誉为德高望重的老专家。1992年,他被人事部批准为航空工业系统5位70高龄以上暂不离退休的专家教授之一。

吴大观虽已是高龄老人,且多年左眼失明,身患冠心病,但他仍在职工作,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星期天、节假日也照常到办公室工作,查阅、翻译和审核资料,写文章,提建议,一心扑在工作上。

(五)吴大观十分重视培养设计人员。从组织设计队伍开始,他就对设计人员工作上严格要求,对一张设计图纸、一份计算报告他都要审查,一旦发现问题必定把设计员找来一一指出问题所在,不符合要求的退回返工。他要求新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分配工作。设计员出差,回所后必须先交出差报告,经审查通过方可报销出差费。

为了提高出国人员的素质,吴大观亲自开班教授英语,亲自介绍出国工作学习的注意事项。他注重全面提高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设计人员在掌握本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还要了解国外的发展情况。规定设计人员每年要写出一份国外发展动态的报告和部件发展情况的图册。这些措施激发了设计人员学习业务的积极性。从建所到“文化大革命”以前,设计人员学习热情高涨,晚上办公室灯火通明,指导员要到办公室劝大家休息,即使这样多数人还要学习到深夜。这种浓厚的学习气氛与吴大观的严格要求、身体力行是分不开的。

“设计所的科技档案、科技信息和科技图书资料是科技人员的粮食。”这是吴大观在建所初期经常强调的一句话。这些正确见解虽然在“文化大革命”受到错误批判,但他始终认为发动机研制难度很大,这三方面是科研工作的基础,也是设计人员掌握技术、更新发展技术的粮食仓库,也是有系统有秩序地研制发动机不断创新发展的基础。他从建所开始,除了抓设计主体外,就狠抓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强调科技档案必须用科学方法管理,这是研制单位技术储备和数据库的基础。他说:“只有完整准确的科技档案,才有可能研制出高性能的发动机来。”

吴大观向来重视科技信息工作,他认为科技信息是设计人员的耳目,是为设计人员输送新信息、使设计技术推陈出新的命脉,跟踪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离不开科技信息。他要求科技情报部门要与外界有互相交流的信息网。他对于作战飞机的动力方面的信息尤为重视,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及时掌握。在他倡导下,设计单位负责人、总设计师,都特别关心这些科技信息部门的发展。技术图书馆,在一般单位认为是无足轻重的,但是吴大观认为图书资料是否丰富,图书整理是否有序,每日借阅图书的人员多少是代表着这个设计单位的设计技术水平,并与能否设计出高质量的发动机息息相关。吴大观调到430厂后也十分重视这三项工作,一再强调这种基础工作只能加强不容忽视。

几十年来,吴老对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方法和程序有独到见解,培养了中国几代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人员。他被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聘为兼职教授;1991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国务院和航空航天工业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被人事部批准为航空工业系统5位70岁以上暂不离退休的专家之一;他多次被评为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曾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第二篇: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

一、吴大观简介

吴大观(1916-2009)航空发动机专家。江苏镇江人。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1944年赴美国,先后在莱可敏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和普拉特惠特尼(普惠)公司实习。1947年回国。曾任大定航空发动机厂广州分厂技术员、北京大学讲师、华北人民政府企业部工程师。

建国后,历任重工业部航空工业管理局科长、处长,沈阳航空发动机制造厂设计室主任、总工程师,中国航空研究院发动机研究所副所长,西安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副厂长,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常委、高级工程师,中国航空学会第一、二届理事。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2009年3月18日因病去世,享年93岁。

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的仿制和自行研制的组织领导工作。他一生爱党爱国、无私奉献、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的振兴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他的领导下,制造出了涡扇5(ws-5)涡扇6(ws-6)涡轮风扇发动机,并为昆仑发动机和太行发动机的定型起了很大影响。

“由修理到制造,我们的道路要这样开始。”

“人生的道路是舍与而不是索求。”-----吴大观

2009年7月,央视、人民日报开始宣传吴大观的事迹。

二、吴大观-生平概况

吴大观,航空发动机专家。原名吴蔚升,江苏镇江人。

1916年11月13日出生于江苏镇江县(今镇江市)农村小商人家庭。自幼家境困难,常借债度日。

1931-1937年,他在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学习。

1937年,吴大观被保送进入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前身)机械系。

1938年随校搬迁,进入昆明西南联大学习。求学期间,他目睹日本飞机狂轰滥炸的侵略行径,下决心走“航空救国”之路。读完机械系三年级,便申请转读航空系。

1942年8月毕业。他在大学期间,受到刘仙洲、王德荣、金希武等教授的教育熏陶,学习刻苦,勤奋俭朴。

1944年,吴大观被选送到美国莱可敏航空发动机厂以设计试验工程师名义进行深造。在该厂学习期间,从零部件制图到整台发动机设计性能计算,从部件试验到整机试车,经过了系统的学习锻炼,仅用半年时间就基本掌握了活塞式发动机设计的全过程。他抱着抓紧学习的热望,先后掌握了齿轮工艺、工装夹具、刀具设计及其加工技术。而后,他又在美国普惠航空发动机公司学习。学习期间,他见到喷气发动机离心压气机叶轮和涡轮部件在车间加工,引起他的极大兴趣,当时研制航空涡轮发动机在美国尚属起步阶段。

1946年加入美国自动车工程师学会(SAE)成为该学会会员,他作为业余爱好者,开始研究喷气技术,这给他以后从事航空发动机设计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吴大观在美期间,广泛接触公司各阶层人员,在技术领导、工程师、车间工人中广交朋友,并借此宣传中国。他两次被当地教堂请去做抗日战争中中国妇女的抗日活动和中国儿童教育的报告。他揭露日本侵略军蹂躏、残杀中国人民的罪行,宣传中国人民抗日的斗争精神。在美期间,他感到美国人看不起中国人,极大地刺痛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他拒绝美国有关单位的高薪聘任,1947年3月毅然回到祖国。他没有带回贵重物品,仅有装满书籍和技术资料的两个箱子。他唯一的愿望是,把在美国学到的航空技术贡献给祖国。吴大观回国后被安排到贵州大定航空发动机厂广州分厂做筹建厂工作。他看到当时南京国民政府的腐败,已不可能再搞什么航空发动机行业,不得已愤然离职。

1948年,他来到北平(今北京市),在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系任专任讲师,讲授航空发动机设计及齿轮设计和加工两门新课,颇受同学们的欢迎。在教书的同时,吴大观参加了学生的反饥饿、反迫害、罢课罢教运动,参加演活报剧,做反蒋反内战的宣传。

1948年冬在地下党的安排下,将吴大观及其爱人、孩子和弟弟一家四口人送到解放区石家庄。吴大观从实践中认识到,发展航空唯有依*中国共产党。他到达解放区时,心情万分激动,对自己的爱人和弟弟说:“我们现在到了我向往的世界,祖国的航空事业,祖国的繁荣昌盛全*共产党的领导,我要为它而献身。”此后,聂荣臻亲切接见了他,鼓励他为祖国的航空事业贡献力量。从此,他走上了新的航空救国之路。

1948年12月,吴大观随解放北平的队伍,参加了入城接管矿冶研究所的工作。

1949年11月任重工业部航空筹备组组长。

1951年航空工业局成立,他在局机关参加发动机生产管理,孜孜不倦地学习苏联新的喷气发动机生产工艺资料,抓工厂生产管理先进典型,在局领导下组织各厂交流。在苏联援助下。

1956年,吴大观调到沈阳410厂组建我国第一个喷气发动机设计室。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开始设计我国第一台喷气教练机动力发动机。经他和设计室副主任多次分析研究有利条件和存在难点后,决定利用410厂刚生产定型的涡喷5(苏BK—1)发动机为原准机,用相似定律进行缩型设计歼教1飞机的动力喷发1A发动机。此方案可利用410厂已有的锻铸毛坯、工装设备,不用增加任何新材料,就可制造出新的发动机。这是经济、风险最小的研制方法,也是研制周期最短、耗资最省、较有把握的设计方法。他以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与广大工人日夜奋战了210天,经过20小时的持久试车,首批4台发动机研制成功。

第三篇: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新 疆 维 吾 尔 自 治 区 环 境 保 护 技 术 咨 询 中 心

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二00九年八月

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单位于2009年8月13日和2009年8月21日先后两次组织学习的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获益良多,深有感触。

吴大观同志对党无限忠诚,理想信念坚定,历经坎坷,但从未动摇对党的信心,他通过对新旧社会的比较,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给祖国带来繁荣富强,并把加入和追随中国共产党作为一生最大的光荣,他在国内外接触过各种社会思潮,最终认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共产主义作为终生信仰。无论何时何地都相信党、关心爱护党,总想为党奉献更多,而不向党索取党费,连续46年每年多交纳大额党费,临终前又将10万元积蓄作为党费一次性交给党。

1947年,他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依然回到了内忧外患、贫困落后的祖国,他以航空报国为毕生追求,先后领导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航空发电机设计室和试验基地,主持研制了第一个喷气发动机型号,编制了第一部航空发电机标准规范,培养了几代航空发电机技术人才,为我国航空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惜时如金,争分夺秒的工作,就是要让我国自己的飞机装着自主研制的发动机飞上祖国的蓝天,为了省钱支援国家建设,上世纪60年代,他就两次给组织写报告,要求把自己工资降下来,病重期间还多次拒绝组织上安排的转院和深入治疗。

他一生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忠诚于党的领导,在科技战线上兢兢业业。他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我所敬佩。我们作为当代的基层科技工作者,应向吴大观同志学习他严谨的工作作风,做好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为新疆环境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科学严谨,认真负责

吴大观同志严谨求是,敬业勤奋,全身心投入工作。他不计名利,把自己从事的每项工作都当事业,以工作为最大幸福,以攻关胜利为最大快乐。文件中提到”吴大观同志对每一张设计图纸、每二份计算报告他都认真审查,不符合要求的退回返工”。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的,态度决定一切,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以到认真负责的态度,以科学的工作方法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错误降低到最低程度,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

(2)不断进取,努力学习

吴大观同志在60年的时间里,他始终坚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病重期间还坚持学习党的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他不断进取,努力充实自己,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未来得工作中,我将以吴大观同志为榜样,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地付出努力,不断学习,便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实力。为新疆得环境保护建设事业的跨越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3)加强锻炼,提高效率

工作要在求真务实上下苦功夫。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们不但要在技术上把好关,还要有集体荣誉感,充分体现自身价值,为集体树立良好形象,积极提高工作效率,办事不拖拉,为社会做贡献。

吕媛媛

咨询室

2009年8月24日

第四篇: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吴大观同志是我国著名的航空发动机专家,是我国航空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对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化作了吴大观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一生实践。爱国爱党,无私奉献是吴大观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遗产。吴大观同志始终保持对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自己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始终对党忠贞不渝,对党的赤诚之心丝毫没有动摇过。他在工作记录本首页写着“你什么时候拿出你的产品来交给党?”,这句话时刻都在激励着他。在国家内忧外患,贫穷落后的困难时期,他宁愿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回来报效祖国。他青年时期就树立了“航空救国”的远大理想,毅然转学航空专业。他从事航空工业68年,一生所想都是献身航空事业,在他90岁高龄时,写下了“我愿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继续为我们的航空工业尽心尽力,为实现今生“航空报国”的夙愿,奉献一颗赤诚的心的人生感言。他以坚定的人生理想为航标,为发展壮大我国航空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吴大观同志一生忠党爱国,无私奉献,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的振兴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为我党树立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旗帜,完美地诠释了党员先进性的深刻内涵,为我们创造了一位时代楷模。习近平同志对吴大观同志有着高度评价,“吴大观同志入党60年来,把自己的人生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祖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殚精竭虑,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一生严格自律,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奋发进取,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爱党与爱国、理想与现实,做事与做人的统一,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我认为学习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必须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把吴大观同志对待党、对待社会、对待工作的崇高精神和心态融入到我们的工作当中去,让吴大观同志的精神在全国共产党员及全国人民群众中发扬光大,必将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起到推波助澜的强大作用。

学习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就要看到吴老身上所体现的一名共产党员所应有的先进性。

第一,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不动摇,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己责,并为之努力奋斗直至终身。吴大观同志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从不动摇,从不松懈,以航空事业为平台,真正实现了终身奋斗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人生价值。

第二,忠党爱国为人民,无私奉献干事业。学习吴大观同志每时每刻将党和国家的事业放在首位,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吴大观同志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用人民的钱买来的资料,每个技术人员都有责任钻研学习,整理好留给后人阅读。任何丢失资料,不认真学习的行为,都是对人民的犯罪。”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吴大观同志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第三,廉洁奉公,艰苦朴素。吴大观同志一生都在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在努力奋斗,他为了祖国的航空事业到处奔波,四处学习,几次都带病上岗,时时刻刻不忘自己忙于的事业,每时每刻都在为党和国家的利益着想。可他从未考虑过个人待遇。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主动申请降低工资,申请未果又主动多交党费,生活上也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他写道:“我有两个想法,一个是我应该感谢党,我应该对党多做一点工作,我享受的待遇已经够高了。我扪心自问‘你做了多少工作?到现在发动机还拖着飞机的后腿!你这一生怎么做的呢?’盛名之下,难副其实,所以我一定要交这个党费。第二个是什么呢?我们国家穷啊!我自己是从旧中国过来的,过惯了穷日子,现在过得清贫一点,但内心挺舒服、挺高兴。我们国家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最近报纸还有报道,如何解决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现在我们还有几千万人口没有脱贫。还有西部的开发建设,所有这些都是需要钱的。我想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要响应党的号召,节约、节省,我们国家还不富裕。既然你是名中国人,你就要分担中国社会的责任,我是这个想法。” 告别人世,他留下遗嘱,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将自己积蓄的10万元人民币缴纳最后一次党费。一生中,他缴纳特殊党费及救灾捐款共计30.4万元,占到他工资总收入的三分之一。而他的家,清贫得如一张60年代的黑白老照片。吴大观同志是我们的时代楷模,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为之努力学习的目标,尤其是我们这些年轻党员的坐标。在当代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应该像吴大观同志那样时刻不忘我党的关荣传统,时刻牢记当今的来之不易,并像他那样将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像他那样为共产主义信仰奋斗终身。

第五篇: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曾宇

吴大观同志为我们树立起一座高尚的丰碑,不仅是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工作业绩、人格魅力,他的行动和思想感动着我们每一位。他那对航天事业的忠诚和执着,对社会主义的无限热爱,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爱戴等等,这些我们应该好好向吴大观同志学习。

他拥有跟着党走的坚定信心,心系人民。他还心系群众,奉献社会,为“希望工程”等捐款近10万元。难能可贵的是,他清正廉洁,从不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他是“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的先行者。在工作中,他努力奋斗,事必躬亲。吴老把一生交给了航天、交给了祖国、交给了人民,他坚持一条“取之社会,还之社会”的原则。连续46年多缴党费累计11万多元,为“希望工程”、灾区等累计捐款9万多元,临终前又立下遗嘱,拿出自己的积蓄10万多元作为“大额党费”。

他拥有奋斗不止的事业精神。他对航天事业的贡献,让咱们敬佩。他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为建设航空工业强国而不懈努力。“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吴老的事迹告诉我们,成才必须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因此,必须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自已的综合素质,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自觉向实践 1

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学会忍耐,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爱岗敬业的有用之才。

社会在前进,时代在发展,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工商干部,我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群众的事、百姓的事当作第一重要的事来做,把平凡的工作做好,把普通的工作做好,在平凡中找规律,在普通中求深化,使党和政府、人民满意。针对自身工作实际,从本部门的职能、任务中查找差距,从思想、工作流程、工作制度、工作细节上与晋兴潮同志进行对照,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已,自觉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理论,并自觉付诸行动。

二是在搞好理论学习的同时,努力钻研业务,结合实践,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保质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三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增强服务意识和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工作中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有时还可能有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和不理解。作为一名新时期的组工干部,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坚决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

四是牢记“两个务必”,坚持执政为民,保持清正廉洁,带头忘我奉献,遵守党规党纪,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耐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带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

名利,不讲价钱,不图虚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新的境界、新的姿态、扎扎实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下载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材料(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材料(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沈 晖 关于吴大观同志的事迹,前段时间看新闻时,陆陆续续的了解过一些,只知道他是一位致力于中国航天事业的老科学家。很惭愧,当时也就有个大概......

    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近日,在单位组织的学习活动中,我认真学习了人民日报刊载的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是一个有感情但感......

    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在全国上下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根据院党委、校学习实践小组的统一部署,深刻学习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用党员自己的方式深切缅怀吴大观同志。吴大观同志是我国著名......

    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曾宇 吴大观同志为我们树立起一座高尚的丰碑,不仅是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工作业绩、人格魅力,他的行动和思想感动着我们每一位。他那对......

    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最终定稿)

    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近日,在单位组织的学习活动中,我认真学习了人民日报刊载的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是一个有感情但感......

    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吴大观同志是我国航空工业发动机事业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之一。他几十年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吴大观的故事在祖国大地传颂着......

    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上星期召开的全体干部会议上,我学习到了有关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吴大观是我国“航空发动机之父”,有着60年党龄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一生爱......

    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吴大观同志是我国著名的航空发动机专家,是我国航空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他创造了我国航空工业的九项第一,为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