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秀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平乐县优秀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蒙土养
蒙土养同志,男,46岁,高中文化程度,中共党员,现任平乐县源头镇珠山村党支部书记。多年来,该同志爱岗敬业、廉洁自律、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坚持党性,身体力行,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珠山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所在党支部多次被平乐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个人多次被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一、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带头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
蒙土养同志为人勤劳诚实,乐于助人,敢做敢当,很受村民们的信任。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积极投入工作,带领村干部和群众党员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特别是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使村干部和群众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政治素质不断提高,使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得以顺利贯彻和执行。在新农村合作医疗收费参合过程中,做到发动群众、积极宣传、家喻户晓,做到了人人了解“新农合”。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该同志能充分发挥好支部书记的带头作用,带领珠山村全体党员认真学习、深入总结、讨论解决问题。学习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受到了镇党委的高度赞扬。
二、不断增强带领群众发展村集体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主要经济指标在全镇各村中处于领先水平。
珠山村委位于平乐县源头镇中心西部,辖5个自然村。共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3756人,有劳力2569人,768户,全村总耕地面积4692亩,其中水田2860亩,旱地1800亩,粮食生产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发展经济主要以柑橙、马蹄、月柿、板粟为主。现种植早柑1682亩、马蹄457亩、月柿142亩、板粟216亩、其它杂果168亩。全村建沼气651座,2008年人均纯收入达2600元。
蒙土养同志找准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努力带领群众走致富路,全面推进珠山村经济发展:
1、人均收入比上年增收3200元,主要依靠的是水果收入,今年中5、6、7月份的水果尤其是李子类水果收入,受到车辆限载运费提高,外地老板不来收购等因素影响而减少不少,但是中秋以后的水果,尤其是柑橙类水果随着宣传的加大,很多外地老板直接到地时收购,价格也有所提高,并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稳定价位,人均收入比上年增收了200元。
2、选准一条路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村里经过充分讨论,认为大力发展水果种植产业不仅是本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经过多次比较及多次论证,决定明年早春进一步加大水果的种植,种植早柑和马蹄200亩以上。
3、提高人民群众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我村农业的竞争力。准备分别在珠山自然村建立了农产品销售协会以及水果蔬菜种植协会。通过农产品销售协会提高水果和蔬菜的流通质量。
三、模范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团结和带领村干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蒙土养同志能够正确处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形成工作合力。对于村里的一些重大决定和决策,他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经村委会和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通过,2 决不私自定夺。在工作中,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和搭配,使得珠山村形成一股上下同心合力的力量,开创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四、能够听取群众意见,善于做群众工作,切实解决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蒙土养同志认真按上级要求,把各阶段的工作做好,结合村村实际,认真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把他们提出来的意见,列到议事日程,加以整解,真正做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五、以身作则,带头廉洁自律,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蒙土养自当村干部以来,能够认真贯彻和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落实依法行政,实现村务公开。带头将村干部的收入和支出在村务公开栏中公布,接受村民群众的监督,真正作到廉洁自律。
六、坚持开展科普活动,积极推广实用技术,推进科技致富;坚持民主法制教育经常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网络健全,群众有安全感;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坚决制止封建迷信活动,村风民风良好。
蒙土养同志自担任支部书记以来,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无怨无悔,带领珠山村村民走上了小康之路。他无私无畏,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得到了农民群众的充分认可,面对荣誉和成绩他没有自满,更没有陶醉,反而以此为新地起点,立足工作岗位,自觉实践“三个代表”要求,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意义而工作不止,奋斗不息。
第二篇:优秀村支书先进事迹
“**变了,原来村里哪配得上叫花枝,顶多说得上是个枯枝,现在才真真伸出了花枝。”6月中旬,在**市**乡**村采访,村民们说起村里的变化,一脸幸福的笑,他们说这一切全靠村里的**支书——**。
**村距离州城仅有15公里左右的路程,但地势陡峭,土地贫瘠,村民们形容是,“出门二面坡、背篓滚下河”。全村4个村民小组,287户1009人,绝大部分村民住在山上。
**年村级换届选举,**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在**土生土长的他,立志改变家乡贫落后的面貌,带领本村村民致富。风风雨雨六年过去后,**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开始向富裕、文明、和谐新农村迈进。
(一)农民要富裕,村里要发展,产业发展是基础。**深知只有通过产业发展才能改变**贫穷的面貌,**年上任以后,他结合本村实际,提出了“稳定粮食、养殖业这两个基础产业,突出抓好茶叶这个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
**村属于沙壤土,适宜发展茶叶,早在20世纪80年代村里出产的花枝茶曾在省里拿过金奖。“我们不仅要保住花枝茶这块牌子,还要把花枝茶发展壮大。”**与村支两委一班人商定除带头发展茶叶外,每一名干部必须帮扶一户农户,共推茶叶产业大发展。
**夫妻二人眼睛残疾,是村里的特困户。**主动提出联系**家,几年来,除了为其担保贷款外,**四亩茶每年400多元钱肥料钱都是**无偿提供的,茶叶剪枝也是他包了的,现在**的4亩茶已开始获收,**也慢慢富起来了。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村民发展茶叶积极性高潮,在全村1400多亩耕地上发展了茶叶860亩,建成大坪、大园子、恩渝公路沿线三个茶叶样板基地,并已全部实现受益,原来守着二面坡受穷的**村终于有了自己的支柱产业。
**说,今年,村里除计划引资修建花枝村茶厂外,还计划另发展茶园600亩。
在抓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还引导村民投身到“生态家园”建设中,全村80%的农户都进行了“五改三建”,85%的农民用上了沼气;通过争取项目与“一事一议”筹得资金25万元,组织义务工600个修建经济断头路6.8公里,维修组级公路18公里,结束了4个村民小组不通公路的历史。
(二)新时期的村干部是“服务型”村干部,关注民生,引导村民构建和谐新村是关键。在发展产业、引导村民致富之余,**根据村里发展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开始进行了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思考。
第一件事便是交通安全问题。“出面二面坡,背篓滚下河”足以证明**村交通环境的恶劣。组组通公路以后,村民三轮车、狗娃儿车买回来了,出门方便了,但方便的同时埋下了交通安全的隐患。
如何让村民们既能充分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又能幸福安全的生活。**动起了脑筋,在辖区内建立健全了车辆、驾驶员管理台帐,在全乡乃至全市首创了村民红白喜事用车报告制。
村里凡是过红白喜事都要向中心户长、村里报告,什么时间要用什么样的车、用谁的车?**说,实行报告制的好处是我们能根据车辆、驾驶员管理台账掌握相关情况,知道哪个地方哪种车辆去不去得,哪个驾驶员技术怎样?可以把许多潜在不安全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
刚开始实行这个制度时,村民们认为他**一班人管得宽,几年下来,全村零交通事故的记录让村民们逐渐理解了这种“管得宽”,现在村里凡是有红白喜事,他们除主动报告外,还请村干部帮忙告知来的客人,那些车辆上去不得。过过硬的管理,从**年以来,村里实现了全村交通安全零事故。**年州、市还在**村召开了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现场会。
第二件事是狠刹整无事酒的风气。针对整无事酒成风的现象,**从**年就开始下决心狠刹这个不正之风。
通过召开村支两委的会议、党员干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不准整“无事酒”的相关制度,并要求党员、干部带头执行相关规定。
村里老党员陈某整了一个六十多岁的酒,村里知道后召开党员干部大会对其作出处理决定,陈某除在支部大会上作检讨外,还自己将检讨书张贴到主要路段,提醒其他党员干部。
通过严格管理,文明乡风正在**村形成。
(三)“一个共产党员,时时刻刻都得增强角色意识、宗旨意识,必须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间。”这是写在**笔记本上第一页的话。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村里,**在制定帮扶特困户、带动帮扶对象脱贫的方案时,制定了每个党员负责一户、支部书记负责两户的方案,并要求党员们每年必须为帮扶户解决一到两件实实在在的困难。
老党员张世奎是**联系户,今年70多岁了,身体多病,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每年都会多方协调资金、粮油,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切切实实把温暖与关心送到老人家中。
村民肖友光,夫妻二人加上儿子都是腿残疾,家庭极为困难。除了支持肖友光发展养殖业、种茶外,**还通过自己的亲戚关系,将肖友光的儿子介绍到福建一家鞋厂当门卫,每个月1500元的收入。
其实象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但**说他做这些事,只是认真贯彻了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其目的是想让村里人早日走上富裕之路。
因为这些成绩,今年**被**乡上报为全州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
第三篇:优秀村支书个人先进事迹
优秀村支书个人先进事迹
X,男,汉族,现年X岁,中共党员,现任X乡X村党支部书记。自X年任支部书记以来,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党的纪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多年党务工作中始终坚持把群众放在心上。
——以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决心要为村民找到一条生财之道。X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力调整全村产业结构,在他的带领下,在全面分析了产业发展的人力、地利、资金状况等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X为主,药材、果蔬等产业多点开花”的产业发展思路。
X书记说,X亩X产业园不能放弃,一定要加大管护力度,让它成为我们村的一大特色,将X打造成为X一个响亮的品牌。“X是一个好东西,它全身都是宝,大力发展X产业是X聘请专家多方论证做出的一项战略,我们村不能落后”,在参加完全县产业推进会后,X耐心细致地为村民制定X栽植规划。目前,该村核桃产业园区管护有序,今年村新种植X芦笋亩,“在X书记的指导下,X家有劳力,今年又新植了X亩药材”,该村文书X一边介绍一边指向不远处的几块田地,“看那长势,保守估计,今年他们家X能够买X万元。”X书记还重视水果产业培育,全村拥有猕猴桃X亩,其他特色水果也有X亩。“这只是一个开始,后面的路还很长,我们村的产业结构将会越来越合理,产业发展将会越来越兴旺”。显然,X并没有满足已取得的成绩。
——不论是谁,都要自觉加快知识更新,强学习,树新风,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淘汰。X村辖X个村民小组,有X户X人,是全乡最大的一个行政村。要当好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并不容易,X明白,只有自己强大起来,才能给他人带来正能量。“当前,目前X村党支部共有X名党员”,X自豪地说,“我作为支部书记,要做好表率,这样才能引导其他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堡垒能力”。
“他平时喜欢苦钻研党务、农业科技相关知识,时不时都钻进农家书屋翻阅党务读物,如果没有工作任务,没有半天时间是出不来的”,和他一起搭班子的村主任张怀寿这样说,“无论是在大会小会上,还是在走家串户时,都要鼓励他人要‘多读书’、‘读好书’,遇到问题讲科学、不迷信”。
“文明建设绝对不能丢,越是发展越是要讲学习、讲文明”。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年他都自己出钱订几份报纸,和村民一起看,一起讨论。“现在村里邻里团结,家庭和睦,惹事生非的少了,骂街吵架的不见了,村民有空就走进阅览室,学知识,学技术,娱乐就到娱乐中心,文明娱乐”。该村一名老大爷边说边向X竖起了大拇指。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X的影响和号召下,如今X村村风文明,其乐融融,村里无邪事、无怪事,村干部也不再为东家长、西家短一些锁碎事而劳力费神,全村上下出现了争相发展经济,争做文明村民的良好风气。
——路修好了,还要创新机制,才能为乡村公路管护注入活力。X年,X村利用X脱贫摘帽契机,将X公里村道路按宽X米的标准进行了拓宽改造。家门口的路变好了,但是X书记却高兴不起来。他发现了很多令人头疼的问题:一些村民觉得路面平整,占用来打场、晒粮,还有村民在路边堆放柴堆、垃圾,甚至乱搭乱建、贩卖副食。
农村公路,关系着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更影响着农村产业发展的前景。如何才能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破解资金难题,把建好的农村公路管理好?X一遍又一遍地地拷问自己。
于是X便开始走家串户,一个一个地询问并收集群众意见。通过对群众意见进行综合分析,X认为,为了更好地管护道路,就要成立村养护队,聘请公路保洁。于是就找来村“两委”成员和一部分党员群众代表一起讨论,最终草拟了“八不准”公路管护公约。
“X书记提出的‘八不准’对村道路管护很有帮助,村道路两边X米内不能随意堆放物品是‘八不准’的内容之一,我们老百姓都很认同”,该村村民X大心说。X年X月,X日报报道了X村这一道路管护经验,为其他很多地方公路管护提供了借鉴。
作为一名农村党支部书记,X书记始终把群众的愿望和心声当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竭诚奉献、辛勤工作,深受党员群众的好评。这种不为名利的高贵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客观公道的处事原则,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倾入党务工作的满腔热情,深深打动着他身边的每一个党员干部。时间证明,X同志在多年的工作中,各方面都是经得起考验的,是一名“党性强、作风正、工作出色”的优秀党务工作者。
第四篇:优秀村支书个人先进事迹
一、勇于开拓,创经济强村15年前,民丰村是个穷得出名的穷村。1987年4月村委会换届改选时,村民一致推荐某担任村委会。此时,他陷入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中:接受吧,这个穷家不好当;再说自己不愁吃、不愁穿,家里办的作坊式纸盒厂,少说每年利润在万把元以上,何必去“自讨苦吃”?不接受吧,如何对得起村民的信任。
某不负众望,最终他还是走马上任了。他向党支部、村民会提出了“以工兴村、强工富民”的思路。在他的建议下,村里将原先的化纤造粒厂改造成现在的富利嘉纺织和富星无纺布两家股份制,仅4年时间,就累计创税利400万元。与时同时,他和村班子成员又大胆开拓,解放思想,积极为民营个私经济发展提供条件和服务,放水养鱼,倾力营造“村里搭台,个企唱戏”的大上、快上发展个私经济的氛围,使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脱颖而出。97年,民丰村的个私企业还不到20家,如今,全村除了3家中外合资、两家股份制企业外,个私企业已达176家,其中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就有6家,出口企业3家,并初步形成了以毛纺为龙头,纸盒、皮件、标准件协调发展的工业格局。个私经济的迅速崛起,为全村经济注入了勃勃生机,97年工业产值仅1亿元的民丰村,去年全村工业产值已达3.57亿元,实现税利1188万元。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目前全村85%以上的劳动力进厂务工,仅此一项,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1500万元。某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集中力量把经济拉上去,增强本村的综合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积极鼓励农民办企业发展经济。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艰苦创业,民丰村跻入了“浙江省致富脱贫先进村”、“**市农村经济百强村”、“**区农村经济十强村”、“**市文明单位”先进行列。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因地制宜,引村民致富1997年4月,民丰村先后合并毗邻的渔业、繁劳动、荣跃三个后进村。面对全村党员、群众和上级党组织的信任,某别无选择,一次次打消了卸任的念头,还忍痛割爱放弃了外地一家年薪6万元办厂聘请机会,义无反顾挑起了村党总支书记的担子。“让村民富裕,是我的最大愿望!”某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让全村925户农户,户户奔小康,人人住新楼。为了尽快改变合并后进村的面貌,他深入群众,搞,找到了村上交款拖欠、电费、自来水费等外债累累的“症结”,其原因在于基础设施及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未到位,群众有意见,致使人心焕散,经济发展滞后,找准切入点,因地制宜,提出了实施“发展统一制订,公共事业统一建设,各项投入统一安排,村民的福利逐步到位”致富新略。他与全村党员干部齐心合力。仅化一年多时间,就对原繁荣村投入20多万元,用于改造、整治道路、桥梁及排灌渠道水利设施建设;对原荣跃村投入30多万元,新筑道路2公里,打通了东台浜、周安港、北长埭三个组交通“瓶颈”,解决了150户农户行路难。搬迁改造华家桥机埠,扩大灌区面积100亩。同时还顺利解决了农电、自来水及部分渔民建房等遗留问题。使原先的三个后进村很快由弱变强,共亨富裕。
村子富裕了,某又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一件硬指标完成。现在,农民饮用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户已经普及,康庄公路贯通村、组,95%以上农户能通上汽车。今年又投入60万元,浇筑2.5公里村、组柏油路面主干道,使村组公路达到等级公路标准。出资5万元,委托上海同济大学设计规划3.5公顷90幢“民丰别墅区”,目前已有80户农户乔迁新居。一个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城镇工业化、住宅别墅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美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已经展现。
三、真心为民,让群众实惠某深知,党支部威信高不高,关键要看老百姓能不能得到实惠。因此,它除了始终把增强实力作为村党总支各项工作的第一要务外,还千方百计为民谋利益、办实事。为了村民共享城乡一体化成果,近年来,某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筹措资金为村民做好事、办实事:投资40多万元进行农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农民得到了实惠;率先实行费改税的政策,把应退的统筹款百分之百全部退到农民手里,使农民偿到了实行税费改革的甜头;改善村容村貌,着力为村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投资47万元疏浚河道4.9公里,土方59250,通过省、市、区验收;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78%,为广大群众撑起了大病的保护伞;在村里配备了电脑,连上了宽带,村民只要到村里一上网,就可以很方便地查到要找的信息了;家家户户按装了电话,实现了电话村。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某在全村广泛开展创建星级文明户活动,全村现有星级文明户785户,并通过了市级文明单位的复查验收。还出资5000元,购买了彩电、DVD和学习资历料等送到2户党员家里,挂上了电教化教育点、党员文化示范户的牌子,在分片开展党员电化教育的同时,让党员文化示范户成为科技知识的传播者,先进文化的者、为村民提供了活动空间,有效的扼止了赌博等不良风气的蔓延。同时,建立健全了联防联网络体系,组织青年志愿者进行夜间巡逻,为村民创造平安生活环境。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五篇:优秀村支书个人先进事迹汇报材料
优秀村支书个人先进事迹汇报材料
兴办事业,我在前
多年来,村干部的旧观念是“税费收好了,矛盾不上交,工作就做到家了”。但张支书的思维并不局限于此,早在1986年,他就想到,这样的工作是被动的,他认为应该把心思放在如何帮助和带领全体居民致富上,而这单凭开开广播会、做做他人的思想工作是没有说服力的,他觉得自己应该做创业的带头人。由于资金不足,他就和村民陈均合作,从创办预制场入手,以作坊起家,当时租地2.95亩,建了一个800平方米的场地,年产值达到50万元,当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原始资金。1999年初,四安镇了民营园区,张支书瞄准这个机会,又与村民王建中合伙承包了镇纺织厂下设的一个车间,由于他经营有方,车间获得了可观的利润,更增添了他兴办民营企业的信心以及将企业做大做强的。
带民致富,我来干
张季明同志先富了起来,同时他也不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清楚知道群众的具体困难和疾苦,用自己的真心、爱心去对待每一位群众,去温暖居里的每一户家庭,通过点滴小事,把党对农民的关怀渗透到群众的心里。他常这样讲,作为一名村支书,每一个村民都应该是自己的亲人一样,尤其是贫困户,不管他们是出于什么原因致贫的,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去拉他们一把,不让任何一个掉队。凭借自己办企业走南闯北的胆气和见识,他想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一方面利用镇区在居委会的优势,千方百计引进工业项目,鼓励有资金、有能力的居民大胆办企业,为农村劳动力的就地创业创造条件;一方面去南通、走上海、奔京广,根据本居现有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现在,80%的村(居)劳动力都走上了经商务工的道路,其中有近100名成了大小不等的老板,全居老百姓已经彻底摆脱了贫困。
在四安街道,提起张支书的好,每个人都能说出一段故事来。不把路修好,干啥都不行。他在老沿防村任村支书的时候就寻思着要修路,测量了一年又一年,就是没钱。2001年道路建设一炮打响,这回,修路所需的资金,张季明全掏了;出工出力,乡亲们全包了。环村4公里的黑色路、至户5公里的砂石路,把家家户户与外部世界紧密相连,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在镇成立工业园区之初,他积极响应,与村民一起动手备土打坝,为园区的开辟打了前哨。现如今,全居已实现道路通达化、灌溉防渗化、住居楼房化、厂企园林化、主要干道路灯化,为富民强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时候,我来上
俗话说,无工不强,无商不富。张支书也深深明白这个道理,为了招商引资,他想尽了办法,为投资者铺平道路。办企业,学校教学管理制度,需要厂区,而千百年来,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要从农民手上征用土地,难度可想而知,工业园区里的十几位企业家对此都深有感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作总结范文,张支书挨家挨户帮他们上门做工作,将一分分土地征集起来变成了厂区,白天农户没人在家,张支书就晚上过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和农户签好字、订好就不回去睡觉,就凭着这股“犟”劲,不少农户就这样被他打动了,同意出让承包的土地。在张支书的带动和努力下,全居近40家民营个体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其中有达1000万元的定报企业,也有几个人的家庭作坊,同时也为全居提供了1000多人的就业机会,老百姓有了稳定工作,纯收入逐年提高,居经济也逐步好转,成了零债务村,且有盈余。
开展,我领先
平日的工作他总能处理得游刃有余,将老百姓的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税费征收期间,他是全村起得最早、睡得最迟的人,广播会开到喉咙沙哑……为了努力改变居委会的面貌,也为了创设招商引资和扩大商贸成果,张支书带领着居委会在各项工作上都争先创优。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和精神创建活动,是统一农民群众思想,树立共同理想的必要载体,是农民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办法,也是引导村民形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径。张季明与两委班子成员围绕居委会创建文明街道,广泛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在农民素质教育中,他组织居民开展“双思”教育,采取算账对比的方法,引导居民从农村改革20年来的变化中深刻领悟致富思源“源”在党的富民政策。与此同时,他把居党支部、居委会下一步交由居民代表讨论,使居民看到了富而思进的前进方向。平时居里的工作,无论是农业税费征收、民事纠纷调解还是道路桥梁建设都走在全镇前列,居党支部连续多年获先进党支部称号,全居七星级以上的文明户占总户数的90%以上,劳动力转移达85%以上,科普示范户达12%。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去年,社区居委会一举夺得江苏省唯一的科普文明街道荣誉称号。
多年来,他一直都是早上5点钟起床、晚上12点以后才休息,从来不知道啥叫累。白天,张支书尽可能地在村里工作,夜里,他开始在厂里办公,既管生产业务,又抓企业,通宵达旦是常事。如有需要,他还亲自走南闯北,进原料、销产品。日子虽然苦,但苦中有甜。正是由于张季明的吃苦精神,他实现了人生的“双赢”。面对飞跃发展的形势,一向不甘落后、勇于进取的张支书又有什么新的打算呢?且看他的行动和计划:年底前全居再新办3家民营企业,产值1.5个亿,居民人均收入突破6000元。个人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再投入150万元,新建厂房1400平方米,力争实现产值、利税翻番。
每每谈及这些,淳朴的张季明总是淡然一笑。用他的话讲,“如果这也能算得上的话,那么这成功的诀窍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想‟。凡事只要认真地去想,反来复去、设身处地地去想,疏漏就会少了,办法就会多了,成功的把握就大了”。看似很普通的一席话,而其中所蕴含的朴素而深刻的哲理却是每一个村干部都应该思考和借鉴的经验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