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屯城镇关心下一代先进事迹材料
屯城镇关心下一代先进事迹材料
一直以来我镇关工委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促进我镇关心下一代工作逐步实现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不断壮大关工队伍。现将我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事迹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按照县关工委年初的工作部署,我镇及时调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领导班子。同时,我们还对全镇28个村(社区)、学校的基层关工委组的班子成员和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调整、加强和充实。首先各村(社区)都有一支5—7人组成的工作队伍,做到机构健全,人员落实,层层有人抓关心下一代工作。其次是抓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年初我们制定了全年的工作计划,提出具体的工作内容、目标、任务和措施,并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奖惩兑现。
二、围绕一个目标,做到“三个结合”
屯城镇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目标是: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高青少年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青少年走上学习、成才、就业的人才战略市场,为推动我镇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贡献力量。
1、与日常工作结合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关工委的工作,建立了常抓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各村、企事业单位把关工委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年终纳入目标考核。把关工委的工作与日常工作同思考、共谋化,寻求关工委工作与日常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促进关工委工作与日常工作的互动,并融入日常工作中。
2、与经济工作结合
镇关工委同经济发展办公室、镇团委、为了引导青少年增知识、长才干、发展经济,开展了引导培训工程,从而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同时还利用各村远程教育站点的便利条件,学习、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用科学技术指导生产实践,走科技致富之路,促进我镇经济发展。
3、与老龄工作结合
年初,镇上召开了两次党委会,专题研究和部署关工委和老龄工作,把关工委工作与老龄工作结合起来,工作同计划、同落实、同检查、同总结,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优势(政治过硬、威望较高、经验丰富、时间充裕),做到老有所为,少有所教,积极为青少年学习、成才、致富、就业等做好指导、引导工作,为农村青少年的成长和致富出点子、谋路子,为农村青少年开展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提供物质、精神基础。
三、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形式,开展关爱活动
1、对青少年开展道德教育活动
镇关工委继续在青少年中开展了以“公民道德建设”为中心内容的教育活动,深入村、社区和场镇,帮助青少年树立良好的个人品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2、对失足青少年的帮扶
镇党委、政府历年来把失足少年的帮扶工作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作为镇上的重点工作来抓。镇关工委定期对这部分青少年进行走访、看望和慰问,同时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和思想动态,化解心结,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村(社区)成立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实行“一帮一”、“二帮一”或“多帮一”措施,经常到户走访,了解情况,及时处理他们遇到的困难,对他们的生活条件提供帮助,指导他们的家庭生产。同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帮扶对象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得到保障。镇关工委协同镇司法所和村(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积极引导、纠正具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而努力。
3、在农村青年中开展科技培训活动
我镇关工委狠抓青年农民培训工作。以蔬菜种植基地、畜牧养殖产业基地、旅游观光休闲等为载体,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就业门路和收入。为增强农民科技意识,提高青年农民文化素养和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现代化农业和新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切实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我镇关工委多次会同有关部门对农村青年进行新知识培训。
4、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开展活动
充分利用“元旦”,“五四”,“六一”,“国庆”,“重阳”等重大节日开展活动,宣讲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党史,向青少年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展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成就,增民心,扬国威。并在重阳节将“尊老敬老”活动深入有效开展,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4、关心关爱残疾儿童的身心健康
我镇关工委积极主动配合上级关工委,继续做好关爱残疾儿童身心健康的工作。继续关心、关爱残疾儿童的身心健康,针对导致他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引领他们走出阴影。切实保障残疾儿童的合法权益,为他们的入学、就业提供便利的条件。积极探索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新思路,我镇关工委、妇联、学校及村关工组认真摸底排查,分析不同情况,落实专人负责,同时对关爱人员加强培训提高思想认识、提高“隔代家长”素质、把天伦本能、爱幼情深、经验丰富、时间充裕的优势发挥出来。培养隔代人的情感、关爱不溺爱、细致不啰嗦、把老经验和新理念有机结合起来,为留守对象服好务,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实到实处。
5、加强对网吧工作的监督工作,为建设绿色网吧做贡献。
我镇关工委积极配合县委禁止未成年人出入网吧的检查工作,定期监督网吧及周围环境,净化网络环境.打击不良文化市场和网吧的违规经营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四、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关爱成果
为了更好地把关爱工作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我们在开展关爱工作中,既注重抓好当前,又着力抓好长远;既注重抓好调查研究,又着力抓好工作创新;既抓全面,又突出重点。努力从班子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工作机制、表彰机制等。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目前已完成组织机制健全,有专项经费和办公场地开展日常工作,按时报送工作计划、总结、信息及其他资料,开展活动有声有色。
几年来我镇的关爱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县关工委的大力支持、帮助和指导,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镇离退休老同志的大力协助。但是,成绩只能说明过去,离上级和群众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工作才刚刚起步,将要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因此关爱工作还要进一步地加强,在解决青少年弱势群体上下功夫,办实事。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充分调动老同志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团委、妇联、学校等的作用,发挥其优势,为我镇新农村建设和创建和谐社会而努力作出贡献!
第二篇:关心下一代先进事迹
关心下一代先进事迹
在坛后新村社区下河线南街平房一带,人们经常能看到一位骑着电动车,衣着朴素的中年妇女,不分早晚奔走在留守儿童家中,活跃在孩子们中间,用自己的余热关爱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她,就是退休工人,被大家整天挂在嘴边的好大姐郭永红。
第三篇:关心下一代先进事迹
优秀‘五老’结对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志愿者
事 迹 材 料
自动请缨 承担重担
太平初级中学是一所边远的农村初中,条件极其艰苦,6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大部分存在生活不能自理,心理承受力差,性格内向、孤僻,行为习惯差等问题。2006年,太平初中七年级3班的留守儿童达75%。“谁来担任班主任?”这个问题,让校长头疼不已。这个时候,范道林老师主动请缨,要求当这个班的班主任。
校长回忆当时的情景:“当时我也很犹豫,那年,范道林老师已经年过半百,教学经验丰富,但年龄大了,他能承担如此重任,照顾好留守儿童吗?”正当校长犹豫不决的时候,范道林老师诚恳的找到了校长,表示他不敢保证能做到最优秀,但他会用他的全部精力,照顾好学生。正是范道林老师恳切的话语感动了校长,校长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答应了他的要求。从此,范道林便走上了关爱留守儿童之路。
摸清情况 建立档案
在范道林的办公桌上,有一本“留守儿童”档案,这本档案放在随手就能拿到的地方,一有空时,就会拿来翻一翻。范道林老师告诉我们,留守儿童数量很多,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他不可能清清楚楚的记得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有了这本档案,他就可以掌握留守儿童的全部信息。在档案上,除了罗列着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情况以外,还清晰的注明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不同情况,如父母皆不在家的,单亲在家的,平时表现好的,平时提问多的,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差的,现在的监护人等等。正是因为有了这本留守儿童档案,范道林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才能得心应手、面面俱到。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范道林对这一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共同抓好留守儿童的管理。他用平日点点滴滴的爱,聚沙成塔,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心理辅导 爱心滋润
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更加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每个星期天范道林都会去家访,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帮助。现在,孩子们的心情开朗起来了,性格活泼起来,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们不再孤独,不再寂寞,他们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在温暖的阳光下一天天健康地成长。范道林班上,有一个叫任浩伟的学生,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很少与家里联系,更不用说在生活关心孩子了,孩子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性格极其暴躁、孤僻、自私,很难和同学相处。为了了解任浩伟的情况,范道林首先想到家访,当看到任浩伟家破落不堪的土墙房子时,范道林老师的心被触动了,这哪里是家啊!从此,他更加关爱这个经常饱一顿饿一顿的孩子。主动和任浩伟谈心,帮其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并教育他要孝敬老人,要与同学友好相处,多为别人着想,宽容待人,经过数次的心灵沟通后,任浩伟变了,能和同学一起聊天开玩笑了。范道林老师说,其实对留守儿童心理的辅导,比学习上的辅导更为重要,要诚恳的对待学生,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让老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到他们真正需要什么,这才最为重要。
人文关怀 让留守儿童以校为家
清明节前夕范道林老师组织留守儿童学生代表到革命烈士墓地敬献花圈,向学生讲解红军烈士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一次学校举办的主题活动中,范道林老师和孩子们厮守在一起寸步不离,关工委几位老同志感叹道:“有这样的班主任,我们的留守儿童就不会寂寞了,学校就是家啊!”
我校的其他教师说,范道林老师每天从早到晚都关心着孩子们的生活,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普遍不好,范道林对学生的各方面管理得井井有条,指导学生打扫清洁,摆放物品等,甚至拿自己的衣服给学生穿。冬天,衣服不易干,范道林就把学生的衣服拿回自己家里脱水;夏天,天气热,范道林就自己掏钱买空气清新剂,净化班级空气„„
经过几年的辛勤付出,范道林在对留守儿童管理教育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曾多次被评为太平初级中学优秀教师,连续八次片区考核排名第一。
第四篇:关心下一代先进事迹
关心下一代先进事迹
江苏省滨海县五汛中学@@@
本人是五汛中学的现职老师,在工作中,我和学生是朋友、是知己,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融为一体,互助互爱,共同发展。始终把塑造学生的美好人格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看着学生们在和煦阳光的照耀下健康成长,由衷地感受到为人师的欣慰,自己也在帮助学生完善人格的过程中创造了为人师的幸福。
对于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我始终坚持: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开发,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尊重,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快乐,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
一、政治思想上关心每一位学生
本人善于抓住每一个教育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班会是我开展育人工作的主阵地,在我的心目中,即使是课程再紧,班会课的时间是不能占的。每一次班会,我都要确定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上网查找资料,写出详细的谈话提纲。虽然我任教的是高中数学这门学科,教学任务繁重,但仍然不放弃上好每一节班会课。
二、心理上关心每一位学生。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特殊心理时期,青少年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性和模仿能力,自控能力弱,易受诱惑,缺乏自我保护能力,逆反心理强,情绪偏激。青春期心理、独生子女的问题、学习压力、“留守”学生心理、交朋友问题等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我在与学生交流中发现这一问题后,注意心理问题的疏导。对毕业年级的学生,我亲自找他们座谈,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通过努力,自己一定是最棒的”。
三、关爱学困生
我深知一个学困生对班级的影响,更清楚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性。于是决定从最差学生身上着手,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例如,班上有个叫李志明的同学特别调皮、贪玩、厌学、打架,给班集体的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经过家访,我了解到他爸爸是司机经常不在家,妈妈工作很忙也顾不得管他,几年来他一直这样,同学们都很讨厌他,家长对他也很失望,因而他自己就破罐破摔。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习,一有时间我就和他谈心,并帮
他一起制定了学习计划;然后再和他的家长沟通思想,使他在家能享受到温暖;再抓住他头脑灵活的特点给他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它负责担任班级体育委员。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重视,有了自信心。我关注着他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进展。给他讲父母生存的艰难,做子女的不应该再为父母增加负担,只有他学习好了,才让家里人少操心,才能为家里减轻压力。慢慢的他有了学习的动力,他转变了,上课能认真听讲了,作业也能按时交上,再也听不到他故意找茬的乱喊乱叫声了。
四、关爱留守学生
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贫困生和留守学生。由于父母常年不在家,由爷爷奶奶负责照顾,尽管有的孩子很独立,还能照顾年迈爷爷奶奶,但在心理上精神上他们还是需要外界的关心和关爱。我曾对贫困学生开展捐资助学活动,为他们添置了新衣服,资助生活费,帮他们解决了近几个学期的书杂费,使他们和普通孩子一样享受着上学的乐趣和权力。
我们面对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有思想、有个性,所以对于学生而言,老师的关爱是他们更大的学习支持。如果说,不断学习、不断努力是工作成功的基石的话,那么师爱是教师的另一必备。选择了作一名教师,就注定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忘我,选择了无私。为了我的学生,我无怨,也无悔!
第五篇: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事迹
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响水县六套中心小学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心下一代就是关心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衰!“留守儿童”是改革开放后青少年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特别受到全社会的关心关注。因此,我们把“培养有责任感的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作为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目标,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我校关工委工作的重头戏,通过抓德育促智育,积极探索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不断创新育人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各项工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确保关心下一代工作落到实处 完善学校关工委组织,成立“六套中心小学关工委”,校长担任名誉主任,工会主席任关工委主任,退休党员教师蒋汉清为关工委副主任,学校德育处、少先队和离退休老教师为成员,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工作制度,使学校关工委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对于关工委的工作,学校主要领导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大力支持、行动上积极参与”。在校舍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设立了关工委办公室,添置办公设施;落实关工委工作的活动经费,做到年初预算,不足再补充的经费保障机制。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二、依托“五老”“三情结对”关爱留守儿童
为了拓展我校关工委的工作,我们通过社区关工委主任张继清同志,动员、聘请全社区身体健康的“五老”参与学校关工委工作,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并有针对性的解决“五老”所提出的各项问题,针对实际,总结出了“三情结对”的做法。即:一是选择与留守儿童有亲戚关系的“五老”建立亲情结对;二是选择留守儿童的父母的好朋友建立友情结对;三是动员留守留守儿童近邻的老同志建立邻里结对。经过“五老”自报、孩子自愿、村关工委认定,我们动员和组织了350名“五老”和535名留守儿童建立一对一或一对二的“三情结对”。这样做,由于“五老”自己乐意,“留守儿童”满意,监护人同意,就地就近,帮教方便,两情相悦,心灵相通,教育效果比较理想。
三、“三防到位”保护留守儿童
外出务工的家长,最牵肠挂肚的事情,就是小孩在家人生安全问题,我们社区由于水塘、河港多、农户室内电线安装不规范,室外粪坑不加盖,加之村通公路以后,机动车辆猛增,过去每年都有儿童意外溺水、触电和交通事故伤亡,特别是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更多。为此,乡关工委主任张继清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部署,落实对策措施,由结对“五老”深入每户留守儿童家庭,查清家庭及周边环境安全隐患。经过逐户调查统计,共有108户留守儿童家庭粪坑无盖;68户低龄儿童家庭住宅门前有水塘、河道;82户老住室装有低位置的电路开关和插座。为消除这些安全隐患,新条村关工委主任胡立志同志,带领两名木工、一名电工,深入到本村12户留守儿童家庭,花了18天时间,给那些无盖粪坑加了盖,3处水塘边搭建防护篱笆,对4户老化电路进行改造。在落实安全措施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力度。乡关工委主任张继清亲手起草《青少年安全管理规定》、《青少年安全知识十条》等宣传材料,印成传单,发放到留守儿童家庭张贴,并作为我们学校安全教育教材。由于防水、防电、防交通事故“三防”措施到位,近几年来学校没有发生一起留守儿童人生安全事故。
四、“三方”配合帮教留守儿童,形成“三教”合力
对孩子的培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要相互结合,才能取得实效,而学校要架起家庭和社会教育之间的桥梁。我校关工委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家庭、社区等各方面的资源,多形式地开展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每年分期分批对家长进行培训。每学年开学初我们都认真调查了解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学习、生活情况,针对不同情况给予全方位的关爱和帮教。把品德有些不端,学习成绩不好,问题比较突出的留守儿童确立为重点帮助,报乡关工委,落实退休老教师、该生“三情”结合的“五老”和班主任老师“三方”配合,实行管教、辅导、关爱相结合,从提高学习信心和文化成绩入手,进行思想品德帮教和文化辅导,详细记录帮教时间、内容和效果,每个月进行一次检查总结。近两年已有38名留守孩子受到帮教,在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上都有很大提高。建立由家长、教师、学生、社区代表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商讨和
探究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促进学生、家长、老师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搭建平台,加强学校与家庭和社区的联系,达成共识,形成“三教”合力。
尽管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学校本身就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自然也应该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主阵地。所以,我们的工作不过是尽本职,不足挂齿。相比之下,乡关工委的老领导、老前辈们献完青春献白发的这种精神和执着才令我们感动和钦佩,我代表孩子、家长、老师向您们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诚的感谢!我相信,有了大家的通力合作,我校的关心下一代工作一定会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