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村热土
献身农村教育
俞茂,男,汉族,197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1998年7月毕业于武威师范学校,同年8月被分配到原长城乡学区工作至今。2004年6月通过自学考试取得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200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0年被聘为一级教师。2010年至今,先后担任长城镇长城小学和西湖小学校长,现任西湖小学党支部书记。多次被长城镇中心校评为“骨干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2017年获得“凉州区优秀教师”称号,有多篇论文发表于省级刊物。
满怀豪情走上探索之路
1998年8月,他怀揣着对教师这一光辉职业的向往,步入了长城中学的教师队伍。在教育教学中,他十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由于学生年龄小,对于知识的汲取缺乏自觉性,所以他注重自身学识水平与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进一步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共性发展。课堂上,他开导、鼓励、夸赞学生,不给学生增添压力,尽量用风趣幽默的话语调动学生对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本着“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教他们学习知识,而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作为班主任,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他从不以成绩定优劣,对每一位学生都给予关注。他更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适时表扬、鼓励,体贴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他还组织开展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展示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管理、自己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班集体。他也十分注重培优扶差的工作,对于后进生,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初为人师的他,兢兢业业教学,勤勤恳恳育人,努力做一个用心从事教育的人,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学生、家长、领导的好评,先后多次被学校、学区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
2010年,通过竞聘上岗,他担任了长城镇长城小学校长。当时正值长城小学被规划为农村寄宿制小学,作为寄宿制学校的校长,工作琐细而繁重,他深知:校长的办学理念、思想素质、业务能力代表着一个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因此,他特别重视学习总结,不曾因为工作繁忙而有所懈怠,从学习中汲取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从总结中凝练新经验、新方法、新思路,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来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人格魅力。
走上新岗位,他既面临工作经验不足,更面临师资短缺、没有学生食宿设备、无法取暖、无法供水、校园场地没有硬化、新修的学生宿舍前面未平整,且有一道高出地面的村组水渠影响师生活动等一系列问题。面对诸多困难,他满怀豪情迎难而上,在区教育局和学区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开始了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探索之路。
办好寄宿制学校,充实和完善设施设备,改善办学条件是当务之急,而一味等、靠、要显然来不及,那段时间,他放弃了双休日,天天奋战在学校里,他和学校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充分调动教师热情,利用休息日走访旧货市场,联系社会单位,发动学生家长,通过赊欠、借用、捐赠等方式,为学生解决了床铺问题、食堂设备问题,雇请炊事员为孩子们烹调了美味可口的饭菜,请电工师傅给学生宿舍改造安装了专用三相电,为安全起见,装备了电采暖设备。同时,利用空闲时间,他与教师和学生们挥锨拉车,平整校园……有时一天之内多次往返于城乡,晚上还要赶回来和老师们开会,或安排工作或研究解决新问题,晚上12点以后睡觉是常有的事。那段时日,他和学校中层领导们的工作是紧张的,老师们同样是繁忙的。但看着寄宿学生吃得舒心了,住得安心了,校园平整了,大多场地硬化了,还修建了造型别致的花坛,改造了用电线路,特别是联系社会爱心人士捐资为学校解决了自用水井,方便了生活和花木浇灌用水,校园也一天天美了,老师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对自己的付出无怨无悔。
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手中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是孩子的父母”。当第一批住校生入住的那天晚自习后,孩子们还兴高采烈地回到自己的宿舍谈天说地,异常兴奋。熄灯的铃声过后,他和宿管教师听到孩子们仍在窃窃私语,就对学生宿舍逐个进行了检查。当来到东排的女生宿舍后,发现好几个宿舍里有人在哭泣,询问情况后才得知是孩子们第一次远离父母生活,思亲心切;后来听到男生宿舍也有人在啜泣,他立即将所有的老师从睡梦中叫醒,让他们到每一间宿舍对同学们进行安抚。直到所有的孩子们都已进入梦乡,他才离开。经过仔细摸底,他发现住宿生中有很多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远离亲情,对他们的学习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他就经常和老师们细致、耐心地教育疏导,孩子们都能自立、愉快地在这个和谐的学校大家庭中生活、学习。从此,每当有新生入校时,他都会和老师们深入学生宿舍,与孩子谈心,帮他们排忧解难,这已成为他的日常工作习惯。
怀揣着办好寄宿制学校的梦想,经过五年的努力,他精心谋划,多方施策,将一个教学设备奇缺,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落后的学校,办成了群众满意、家长放心、教师安心的好学校,真正使寄宿制学校在乡村成功站稳了脚跟,他和老师们的辛劳和付出得到了广泛认可。
放飞梦想再启新的征程
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中,长城镇新建了第二所寄宿制小学--西湖小学,2015年他受命担任该校校长。按照区教育局2016年秋季必须搬迁运行的要求,他带领全校老师们投入了新寄宿制学校的筹建当中。当时学校二期地面硬化工程正在施工,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整个暑假,他带领全体教师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积极搬运安装各类教育教学设备,对校园、教学楼、食堂、师生宿舍进行卫生大扫除、文化大建设,如期完成了开学各项准备工作,将一所干净整洁、配套齐全、文化氛围浓厚的新学校呈现于学生和家长面前。秋季开学伊始,寄宿学生如期入住就读,新的寄宿制学校顺利地运转了起来。
为了让寄宿制学校从正常运行迈向精细化管理、特色化发展之路,他又陷入了新的思索当中。
在反思长城小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他深入学生当中,倾听他们的心声;深入课堂,了解真实的教学状况;深入家长,收集有益学校发展的意见建议;鼓励教师建言献策,完善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发展思路,同时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多种活动,推进学校向高品位发展。
新学校汇聚了多个学校的教师,为了尽快形成凝聚力强、作风扎实、教风优良、高效务实的教师团队,他着力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工作。在督促教师积极参加“甘肃教师学苑人文素养提升工程”、“国培计划”等培训学习的同时,扎实组织教学案例分析、课堂反思、专题讨论、信息技术运用,班主任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住宿生管理等校本培训。2016年迄今,他多次邀请凉州区的专家、名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生动翔实的培训,使老师们对教育教学更加明确了方向,掌握了方法。不仅使老师们感受到了教师职业的崇高,而且沐浴了阳光生活、乐观工作的精神洗礼,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有了全新的认识。现在,该校老师们明显的变化是:工作压力释然了,动力活跃了,接受任务、完成任务更加主动认真了。
新学校必有新气象。这是他在西湖小学给自己确立的办学目标。由此,他致力在特色学校建设上下功夫。着眼于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他尤其格外关注寄宿生管理,特别是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详细摸底造册,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疏导、生活结对关爱。经过与同事们的反复探讨,突出“心灵感恩”,开展养成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辟了“二十四孝”、“百善孝为先”、“人无礼无以立”等学习专栏对师生进行宣传教育。为了让学生感受社会大爱,他积极联系武威“小红帽”公益组织、武威志愿者协会、甘肃多识基金会、钢丝善行团武威分会等公益爱心组织向家庭困难学生和寄宿生捐赠棉衣、鞋帽、学习用品,为学校捐赠体育设备、捐建图书室,社会爱心人士对孤儿进行专项救助,给空巢老人送温暖等。利用一次次的捐赠活动,教育学生接受爱心、享受温暖、感恩社会。在此启迪下,六年级班干部向全校师生发起了针对患重病家长及家庭困难同学的爱心捐助倡议,在校园中引起了很大反响。通过一系列活动,孩子们自觉向好向善,学会了感恩同学、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心灵的浸润促进行为的转变,如今感恩之花在校园处处开放,文明礼貌和勤奋学习蔚然成风。
从教20年,他始终以“教育是个良心活”这句话自励自勉,并引导自己的团队。不论处于什么工作岗位,他始终坚持上主课,上好课,坚持在教学第一线,重点关注老师们的教学实效,深入发现教学问题,及时解决教学困惑,或个别谈心,或组织教学研讨,多种形式培养新教师,树立教学骨干,提升团队综合素质。同时,尤以人文关怀,激发教师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最大化。从长城小学到西湖小学,他所带的教师团队是昂扬向上的,教学质量在全学区始终位居前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他扎根乡村教育,无悔于自己的选择,无怨于自己的奉献!他始终坚守着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坚守着一腔热诚一腔爱,眷恋着家乡教育这片热土,一步一步继续追寻着自己的教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