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心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共5篇)

时间:2019-05-12 02:46: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徐心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徐心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第一篇:徐心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徐心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徐心华,男,汉族、1950年12月生,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初中文化,现任三中社区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党支部全面工作,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在汉丰街道搬迁安臵任务最繁重之一的三中村,你总能看到一个瘦弱的身影忙碌奔波于搬迁安臵第一线,那里有矛盾,那里就有他,那里有困难,那里也有他。他就是移民贴心人---村党支部书记徐心华。

为了移民,他刻苦学习。三峡工程难点在移民,为难在干部。徐心华同志深知做好移民工作的前提是吃透移民政策法规,熟悉移民对象户基本情况。为此,他认真学习移民政策法规,深入了解掌握每户移民的基本情况。他能随口说出移民法规那条那款,说出全村1012户移民那一户有多少人、有多少田地、房屋面积有多大、家庭关系等等,他被誉为“移民万事通”、“政策活字典”。

为了移民,他有求必应。在工作中,他总是耐心细致,热情周到服务。如移民不懂的政策,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讲解宣传,直致大家口服心服;移民来签个字盖个章什么的,即使遇到他正在吃饭,他通常是立即放下碗筷,先把移民的事儿办了再吃饭,办事的群众不好意思,要他先吃了饭再办,但他总是说:“你事儿大,且你等着我吃饭,我心里过意不去!”

为了移民,他不辞劳苦。在9年的移民工作中,他把家中的农活全甩给了妻子,带着心脏病的伤痛,全天候地一心扑在移民工作上。在去年6月前移民攻坚决战的那段时间里,他白天和移 民工作组一道挨家挨户动员发动搬迁、拆房,个别户甚至几十次地做工作,晚上组织工作组研究个案至深夜,那段时间他瘦弱的身躯整整瘦了10斤!如进城联建户王某,因家中经济困难,拒绝搬迁建房,徐书记曾8次上门做工作,通过政策宣传和对比算帐,最终说服了王某,王某家于2007年12月搬出并拆除房屋。

为了移民,他信守承诺。移民利益无小事,凡是徐书记承诺要办的,他都说一不二。2002年9月三中村81户、231人外迁四川遂宁,徐书记承诺外迁前把他们的事情办好。出发前一天,张某因老俩口赡养等问题没有和儿女说好而拒绝外迁。徐书记连夜赶到张某家,帮助调解家庭矛盾并亲自代为写好赡养协议。第二天顺利地将本批所有外迁人员送上车。又如2004年9月,三中村28户、76人外迁山东省,徐书记在护送他们返回开县前,连夜逐户向移民们道别,兑现其承诺,所有的移民们泪流满面,非常激动和感动。

在徐心华同志带领下,三中村于2008年6月底按时完成了三峡移民搬迁安臵任务,共完成1012户、2560人(其中:外迁161户、487人,进城安臵851户、2073人)的搬迁安臵。三中村党支部先后荣获县委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村”党支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等称号,2005年12月获重庆市民主法制示范村称号。徐心华同志本人也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移民工作先进个人,并于2009年3月荣立移民工作三等功。

2009年9月13日

第二篇:徐华先进事迹

三尺讲台行为世范 一颗丹心润育桃李

——记全国模范教师、南宁市道德模范徐华

国强需要科技,科技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师强则民族强,教育兴则国家兴。今天是中国第31个教师节,在这个属于教师的日子里,谨让我们向奋战在教育一线辛勤付出的老师们说一声谢谢!老师,你们辛苦了!

南宁,有3221所中小学、幼儿园,有6.54万名中小学和幼儿教师默默奉献、耕耘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在这里,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6万多名园丁中一位杰出代表的身上,看看他是如何教书、如何做人,如何握着三寸粉笔走上三尺讲台,和他的学生、教师一起克难攻坚,实现人生梦想。

徐华印象

徐华,乍一眼看去,他还真不像手拿圆规角尺,只认公式定理的数学教师,他更像“传说”中“子曰诗云”的文人。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从教23年,他严谨治学、敬业勤业、润物无声、春风化雨。他影响并带动他的学生、老师不断取得骄人的成绩。

从教23年,他获得了全国模范教师、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广西特级教师、“八桂名师”、自治区优秀专家、广西第十三批“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青年科技奖等荣誉,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4年11月,徐华被评为南宁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在荣誉和成绩面前,徐华从来都很平静。因为他的心里只有学生、老师和学校。他认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自然的、必须的、应该的。他所取得的成绩,是大家的。

徐华,耐住寂寞、坚韧做人。

一位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园丁;

一位温厚、儒雅、内敛、仁爱的学者;

一位名副其实的先生。

教学相长的课堂

教育是一种劳动,始于辛勤,归于平淡。教师是教育的行者,起于梦想,归于不懈的努力与追求。

1992年,大学毕业风华正茂的徐华来到了南宁二中。第一次走进课堂,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让他感觉到了肩上的压力。“我们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什么样的老师?要怎么学、怎么教,才能为国培育栋梁之材?”徐华给自己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谁承想这个问题一问23年,践行23年。23年来,无论是站在三尺讲台上还是坐在灯下备课或批改作业,徐华都在想:今天我都讲了什么?明天的课怎么上?

会上课的老师,心里装着学生。

2015年8月末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记者走进徐华的课堂。

当天数学课安排在第三节。提前10分钟,记者悄悄坐在最后一排。提前5分钟,徐华和准备上课的高三(2)班同学全体到位。

上节课我给大家留下的思考题,回去都认真想过了吗?徐华用和蔼的微笑、问询的眼神在教室里巡了一圈,马上有一位男同学举手示意……徐华的课程,大都从上节课留下的思考题开始。

随后,他请出成竹在胸的那位男生到黑板上演示,并不失时机地和大家一起讨论对上一节课程的消化、理解和课后的思考……课堂上,记者切身体验了国学经典《论语》中的五个字——温故而知新。

一题多解、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随后30多分钟的教学里,老师边讲、边写、边问、边听,学生边学习、边思考、边记录、边回答。师生间不是一厢情愿的填鸭式教育,教学一直在轻松活泼的互动氛围中进行。

徐华的QQ签名只有两个字:自然。

“教学相长,自然而然。尽可能让学生感到一切水到渠成。”这就是徐华的努力和追求。学生不应该是一只有待去装满的杯子,而是一盏等待被点亮的灯。徐华从好奇心入手,为学子们打开智慧之门。

育人先树德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听徐华上课的那天,楼道上他先给记者上了一课。

那天在通往教室的楼道上,有一个垃圾桶旁边遗落了一小团有污渍的纸巾。徐华默默地上前两步,弯腰拾起,放进垃圾桶。

作为南宁二中副校长,学校的管理者之一,看到问题不是首先追查责任,而是第一时间予以解决,为什么?徐华拆了一个“德”字来回答记者的提问:“德”由“彳”“直”“心”三个部分组成。“彳”表示行为,“心”表示心意,古字例以“直”为“值”。发于心而践于行,是为“德”。徐华说:为人师表,须有师德。做老师的能把垃圾拾起来,学生就不忍乱扔垃圾了。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之。

现就读于中山大学的崔永琳同学直接用这段文字,来描述徐华在他心中的形象。

高中毕业五年了,但忆起徐老师的言传身教,还历历在目。说起徐老师,相信每个同学都是又怕又爱。他是严厉的,要求我们每天做到3个“35”,早上7:

35、下午2:

35、晚上6:35要到教室。我们最害怕数学测验不合格时试卷上那个大大的“△”,这代表着要去办公室和徐老师“面谈”。

然而,他又是慈爱的。让崔永琳和同学们记忆犹新的是有一年“六一”,平时不苟言笑的徐老师居然在批改完的作业后面写上:“孩儿们,六一儿童节快乐!”短短几个字,让早就没有资格过儿童节的大家激动不已。因为在徐华心里,他们不仅是学生,更是老师疼爱的孩子。

守住心中宁静

任世间寒来暑往,我自守住心中那片宁静。徐华没有座右铭,23年来他坚守的,是心中这份宁静。

2008年,浙江某市教育访问团来到南宁二中。仅仅作了一个关于教学感悟发言的徐华,就令访问团负责人欣赏不已。这位负责人当着南宁二中学校领导、同事的面,向徐华伸出了橄榄枝。事后他还私下找到徐华,开出比当时南宁教师高出3倍的年薪,同时承诺解决徐华一家的住房及家人工作调动等问题。

徐华不为所动。南宁二中校长黄幼岩事后谈到这个“挖人事件”时也是信心十足。他说:如果徐华在意这些,那就不是徐华了。

以金钱为目的的事业,做不长,走不远。这是徐华常说的一句话。南宁二中的师生们都知道,徐华关心的不是钱,他最大的乐趣是看着孩子们一天天成长、成熟,最后成为栋梁之材。

在徐华的办公室,有一沓用活页纸摞成,一笔一画手写的超过10万字的“工作反思录”。课堂上,他从学生稚嫩的发言中得到灵感,记录下来;改作业,他从学生的字里行间看到课堂教学的不足,记录下来;而当学生流下热泪、深情地说出“老师,我错了”时,他也激动地记录下来……

今年暑假,一名大学毕业准备走向社会的男生专程回校看望我们。徐华说,看望的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长大了,成才了。这名离开二中四年、读完大学的学生,在即将走向社会之际,还回来和我们商讨如何走好今后的人生路,这无疑是对老师最大的肯定和信任。这是徐华最开心最自豪的事情。

教育不是牺牲,是责任;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懂得播种快乐的人,才能收获幸福。

在南宁二中门口,记者截住了和徐华一样为南宁市教育事业奔忙不停的教育局党委书记汪述斌。他说,徐华就是这样的人。凭着对教育的热爱,为了孩子的未来,他辛苦着、忙碌着并享受着……而“爱”,就是维系像徐华这样的教育工作者继续前行的动力、精神和灵魂。

有人问徐华:“这么多年一直做班主任,不觉得厌烦?如今当了副校长,还继续上两个班的数学课,不累?”徐华的回答是:“累并快乐着!因为我每天面对的„太阳‟都是新的!”

在他心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他的太阳。

温暖情感的牵挂

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徐华有一个女儿,名叫徐子涵。

见到这位可爱的小公主,是夏末秋初一个微雨的早晨。她戴着一副小眼镜,快乐地躲在父亲的雨伞下,一副文静的样子,很是可爱。

小子涵,你爱爸爸吗?记者问她。当然了,她一副大人的表情。“可是他总是不回家,他叫„星期五爸爸‟。”在小子涵的心里,这是最大的遗憾。

2014年4月,女儿生日。愧疚于平日里不能好好陪伴女儿的徐华很认真地问子涵:你生日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女儿连想都没想就回答:我要你好好陪着我。与其说这个愿望单纯,不如说听起来让人心酸。女儿生日当天,徐华工作到深夜,直到第二天凌晨5点在学校宿舍里一激灵醒来,才想起对女儿的承诺。驱车回家,上床假睡。但徐华太累了,“假睡”醒来,女儿已经上幼儿园去了。

徐华是一个重情重义的男人,他的妻子说。同样作为老师,我理解他,支持他。徐华的母亲说得更直接:我们没有文化,我们看见他忙着上课,忙着陪学生上自习,我们就过来帮他带孩子。徐华心里不是没有家人,是父母妻子的全力支持,让他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采访中,记者还听到了一个故事:2015年元宵,下课后有同学问徐老师,今天能回家吃汤圆吗?当天不是周末,学校也没有放假。徐华没同意。但小小的问题却牵动了徐华的心。下班后他驱车到校外,为班上每一位学生准备了一份汤圆。

用高三(8)班李泽政同学的话来说,汤圆虽小,暖的却是每一位同学的心。

当时我没多想。徐华说,最后这么做,只想让孩子们知道,万家团聚的时刻,除了父母家人,学校里还有人牵挂着孩子。

牵挂是人间最温暖的情感。徐华牵挂着学生,学生哪怕走到天涯海角,也牵挂着他们的徐华老师。

南宁二中2010届的黄晗同学是这样说的:“毕业后无论我在清华求学还是在中科大续修学位,每当仰望南方的夜空,总会想起那间不大的办公室里,徐老师几近花白的头发和柔和的灯光。他那充满肯定的眼神和语重心长的鼓励就像父亲厚实的手掌轻抚在我的背上,抚平我的难过无助,给予我勇敢面对挑战的勇气和力量。”

教育,是一种情感的对话。

爱人之人,人恒爱之。

平凡岗位做最好自己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有一句名言:一个民族要有关注天空的人,才有希望。

凤岭的夜,干净而静谧。在南宁二中师生的眼里,徐华就是和大家一起仰望天空,脚踏实地的人。

徐华办公室的灯光,可称之为校园里温暖的风景之一。

责任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这盏灯下,他参加市、区、全国优质课比赛均获一等奖;他指导4位老师代表广西参加全国第二、三、四、六届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均获一等奖,这在全国都是少有的好成绩。而他在作业布置批改、学生评价以及教学有效性方面的研究均得到了同行们的高度评价,在《中国教师》《数学通报》等国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并在2011年北京个性化国际会议上就其研究成果作了大会报告。

2010年1月,徐华老师担任南宁二中副校长。作为分管学校教学、科研以及下年级负责人的校领导,他提出了组建“南宁二中教科研联合体”的构思,在学校各方面的支持下,目前“南宁二中教科研联合体”已成为学校发挥自身辐射作用的一张名片,天等高中、平南中学等广西多所学校成为南宁二中教科研联合体合作学校,这些合作学校在南宁二中的真诚务实的帮助下,教育教学质量均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突破。与此同时,他组织南宁二中的课改工作,秉承“顺应与坚守”的思想稳步推进,成为我国大学先修课程全国首批试点单位,并顺利开设了《微积分》《高等代数》和《通用学术英语》等大学先修课程。

作为下年级组的领导,徐华与年级主任、支部书记及全体同事团结协作,工作卓有成效。近年来,在他的引导下,年级一直重视学生学业成绩,更关注人的品德修养,在培养造就有魅力的学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创造性工作,其中2013年他组织了南宁二中高三成人仪式,仪式包括主题为“人生就是历练”的6公里学生、家长、老师健步同行和主题为“循先哲足迹,弘天下道义”的祭孔志典活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人民网、《中国日报》、凤凰网、新民网、《广西日报》等众多媒体均作了相关报道。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对教师职业的定义。

倾心奉献,教书育人,忠实地履行一名共产党员、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徐华是薪火相传接力中有力的一棒,是一个把无私的付出作为一种享受、一种幸福的人。

如果你一定要问我,我的人生理想是什么?采访快结束时,徐华很认真对记者说:我希望每一个走出南宁二中的学生,都是有知识、有理想、有智慧、有抱负,去实现自己梦想、成为国家有用之才的人。(记者 李朝晖)

我校开展“学习徐华同志,争当师德楷模”主题实践活动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1-12 点击:401 根据上级通知要求,我校积极开展“学习徐华同志,争当师德楷模”主题实践活动,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集体参加市教育局“学习徐华同志,争当师德楷模”主题实践活动动员会视频会议,召开全校“学习徐华同志,争当师德楷模”主题实践活动动员部署会,组织全体教职工观看《南宁市教育系统徐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视频,号召全校教职工向徐华同志学习,争当师德楷模。

徐华是南宁市第二中学副校长,数学特级教师。从教二十三年来,他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以爱执教,甘于奉献,默默耕耘,为培育学生呕心沥血,无私忘我。他曾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广西特级教师、广西“八桂名师”、自治区优秀专家、广西第十三批“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南宁市劳动模范、广西青年科技奖等多项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4年11月,他被评为南宁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教育系统广泛深入开展向徐华同志学习的活动,进一步推进全市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持续发展,培育“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三篇:徐永生同志先进事迹

徐永生同志先进事迹

徐永生,男,现年44岁,中共党员,在职本科学历,系埇桥区顺河乡王垄村人,宿州市兄弟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宿州市兴牧养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安徽省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宿州市第三届人大代表。

徐永生是靠养猪、生猪营销发家致富的。自1995年起开始小规模养猪,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他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生猪生产大户、营销经纪人。2001年,他投资200余万元创办的三八办事处周尚村大型养猪场,现存栏能繁母猪126头,年出栏生猪2000余头。2007年初,徐永生抓住国家能繁母猪补贴的政策机遇,大力推广优良品种,调整养殖结构和布局,在顺河乡蔡沃村投资800多万元建设宿州市兄弟养殖有限公司,是一个占地50余亩,存栏能繁母猪500余头,年出栏生猪10000余头的高标准、现代化的养殖小区,并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扩大养殖规模,带动农民养殖致富。2011年6月,为更好地推进生猪养殖技术,他在原公司基础上投入700万元扩建厂房,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以自身的力量示范引导广大养殖户。现在该公司已经成为埇桥区乃至宿州市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花园式养殖公司。在他的带领下,仅在埇桥区就涌现出生猪养殖大户1200余户,饲养量80万头,占埇桥区生猪养殖总量的75%以上。该同志长年从事生猪调运,每年都组织宿州市四县一区及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等地农户销售生猪20余万头,销往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实现销售收入达3.25亿元,养殖户人均增收8000多元,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养猪业的发展,活跃市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徐永生富了,但他致富不忘乡邻。他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靠我的示范,扶持和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多年来,他先后提供资金100余万元,帮助周围30多困难户养猪致富;每年捐资5万元,对环村道路、乡村主干道进行整修;从2004年开始,他每年资助50名特困学生重返课堂;每年提供数十万元资金帮助贫困家庭致富;每年为孤寡老人捐款捐物,使他们能乐享晚年。多年来,他利用种猪繁育基地,先后采取免费提供猪苗、饲料、技术服务等方式,帮助周边6个乡镇近百余农户走上养殖致富路。他利用自身的技术以及资源优势,通过结对帮扶带动该村贫困户李军、孙礼环等十余农户发展养殖走上致富道路。在此基础上,他牵头成立了宿州市兴牧养猪专业合作社,下辖生猪购销服务部、技术研发部、市场营销部、后勤保障部,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养猪事业,有力地促进皖北地区养猪业的发展。据统计,2011年,合作社生猪饲养量达47.2万头,出栏26.8万头,实现产值4.8亿元。随着党的富民政策和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养猪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怎样把群众养的猪及时销售出去,让养殖户提高经济效益是压在他心中的一块巨石,前一段时间,由于受市场行情影响,养猪业进入“盈亏”平衡阶段,为寻找生猪销路,增加农民收入,他长期奔波在外,脸变黑了,人变瘦了,体重也减少了10多斤,他说:“为了养殖业的发展、老百姓尽快致富,再苦再累都值得”。

丹心一片作奉献,脚踏实地铸辉煌。徐永生勤劳致富,并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用智慧和汗水在农村这块热土上实现了自身价值,他的业绩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赞誉。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被授予2007安徽省农民创业带头人、市“十佳”杰出青年、市“双带双培”先锋等多项荣誉称号、2008年光荣当选为宿州市第三届人大代表。

第四篇:徐其军同志先进事迹

徐其军同志先进事迹

谁都希望到城市工作,可他却偏偏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到偏僻山乡教书;

谁都希望有一个相知相爱的终身伴侣眷顾自己,可他却偏偏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毅然决然地推开了身边的爱情之神;

谁都希望有更多的收入让日子过得舒坦些,可他却偏偏把有限的收入奉献给一个又一个贫困的学生。

他,就是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中日友好希望小学年轻教师、共产党员徐其军。

1977年4月,徐其军出生在六合县泉水乡四合村一个偏僻小山村。父母务农,只靠种田有限的收入维持生活。从小看农村不仅学校少、老师少,而且专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也很少愿意到农村任教。这就使很多原本天资聪颖的农村孩子失去了很多成材的机会。正因为这样,立志当一名农村教师仿佛是一粒种子在小学毕业后就洒在了徐其军的心田里。

而在这之后,徐其军真的3次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

——1994年7月,成绩优秀的徐其军主动放弃在全区最好学校六合一中读高中考大学的机会,却报考了溧水师范学校;

——1997年师范毕业前夕,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他被学校推荐到南京晓庄师范继续深造。这是多少同学梦寐以求的地方——毕业后留在大城市的机会可谓是信手拈来。但徐其军又一次放弃了这一人人羡慕的选择,而回到了家乡六合县任教;

——六合县教育主管部门准备把徐其军分到县城学校。但徐其军又一次放弃了,再三表明到农村教学一线的态度。在他的坚持下,六合县教育局只能把他分到了泉水乡。徐其军拿到通知书的当天又迫不及待地找到乡教办领导:要求到全乡最穷、最缺教师的枣林小学去。当年的枣林小学是六合县出了名的条件差、师资缺、人心散的农村小学,当地流行这样一句口头禅:“家有一缸粮,不来枣小上。”

因为泉水乡中心小学扩容缺少英语教师,徐其军最终被分配在了泉小执教五年级语文、英语,同时兼任班主任。但这总算从师范毕业来到了农村最基层的小学教师岗位,也满足了徐其军的心愿。

虽是刚刚入道,但他的语文教学很快就显山露水,受到了同事的一致称赞。经他辅导的学生,有多人次在县里组织的作文、演讲等竞赛中获奖。

有人要问,徐其军放着现成的城市不进,为啥要到农村?他图的是什么?

三年后的 2000年,因为学校调整,徐其军如愿调到了母校泉水乡枣林小学担任教导主任。这个教导主任有名无实——学校只有76名学生,6名教师。学校也是当时南京最偏僻、条件最艰苦、规模最小的农村学校。可徐其军在这里却如鱼得水,对所任课程不仅制定了详尽的教学计划,而且每一堂课都做认真的备课笔记。同事们说,这个貌不惊人、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青年人,工作极为认真,每天总是最早到校、最后一个离开,还经常把来不及批改的作业捆在自行车后带回家。为了让学生受到正规的英语口语训练,他自掏腰包买了录音机,放在办公室公用。学校教辅资料奇缺,教师外出培训机会很少,这些他都一一记在本子上。年底利用上南京开会的机会,特意从新华书店买来英语、作文等教辅资料,无偿送给学校。校长得知情况后要报销,徐其军却坚决不同意。

在同事的眼里,徐其军是个热心人。莘宝荣老师说,当年自己参加自学考试,《古代汉语》两次考试都未能通过,是徐老师的热情帮助使她顺利地过关;吴万斌老师学习《许国璋英语》缺少教辅资料,又是他骑车20多里从家中拿来了教材和磁带;1999年下半年,学校考虑到徐老师上班路途远,就给他腾了间宿舍,可徐其军只住了一个多月,就主动找到校长,将房子让给家里人多、居住拥挤的吴老师;平行班的备课,他总是带头查找资料、撰写教案、设计试卷供大家分享,而当评优评先时,同事们纷纷举荐他,他坚决推辞。

2002年10月,25岁的徐其军在婚检中发现肾功能异常,后来到一家大医院检查确认由于长期劳累过度导致肾衰竭,加上没有及时治疗,已并发尿毒症。由于徐其军先天基因特殊,要找到匹配的肾源换肾难度很大。

在这如晴天霹雳的打击之下,徐其军反而从开始的震惊走向了平静——也许老天不公,让年轻的他遭此重罪。病魔并没有让徐其军倒下,有一种信念让治疗后重返校园的徐其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忍受着巨大的病痛折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那时,为了控制病情,他每天必须服用7种药物,当年每月1200多元的工资,除了买书之外就几乎全部花在买药上。复查的结果一次比一次糟糕,徐其军的听力、视力、记忆力开始下降,头发不断脱落,每天早晨都会呕吐„„一次手术前,医生让徐其军选择血透还是腹膜透析。血透效果相对好,副作用也小,但要经常去医院,而腹膜透析可以在家做,但容易感染。徐其军想都没想,选择了后者,因为这样不会耽误他教书。

他为此学会了自我透析。每天两次,每次2公斤的药水注入体内,代谢出2公斤左右的血水,时间在2小时左右。一两次尚能坚持,一天两次,经年累月,这样的苦痛常人是无法体会的。就这样,徐其军常常是这边拔掉透析的针管,那边就笑容满面的走上讲台。徐其军从家里到学校,有近1个小时的路程;放学回家后,早已累得腰酸背痛上不了床。尽管如此,他备课、上课、辅导孩子、批改作业、质量检测总是一着不让,教学质量始终名列前茅,班级管理更是井井有条,一直都是学生喜欢、家长信赖、领导放心的好教师。

上级领导出于对徐其军的关心,提出让他遵医嘱休息,他却始终不肯。他知道,全校只有6名教师,人手严重不足,且都年老体弱,英语除了他没人能教,孩子们不能不学英语。所以他主动向校长提出申请,担任三年级的班主任,除教三年级的语文外,另跨学科兼教五年级的英语,一周上19节课。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徐其军还挤出时间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后取得了双大专文凭。生病以后,他依然抱病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08年顺利通过了本科所有课程的考试,并获得了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被全国高等教育自学委员会授予第三届全国自学成才“自强不息奖”。门卫郑家福提到这些就会感慨地说,他经常看到其军老师在宿舍里拥被夜读,寒暑不辍,教师聚会也几乎不参加。

2002年10月,25岁的徐其军与相恋三年的未婚妻满怀喜悦地准备结婚。就在这时,婚检结果表明病情暂时不宜结婚。面对这个婚检报告,徐其军沉默了、痛苦了、彷徨了——他把自己反锁在屋里,拿出十多年辛苦摘抄的几十本读书笔记、文学作品提纲、发表过的文稿、获奖证书以及朋友间往来的书信统统付之一炬,仿佛要同这个世界永别。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家人和同事的劝慰鼓励,还有那窗外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欢快的打球哨子声,乡间小道上嬉皮的吵闹声——这一切都在呼唤他灵魂的回归:走出精神低谷的徐其军把这些艰难当作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挥笔写下“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这一条幅,贴在床前勉励自己。

在痛苦的抉择中,徐其军毅然地作出一个重要决定,主动与未婚妻解除婚约。未婚妻不肯答应,多次到徐其军家中安慰他、劝说他,情真意切地请求徐妈妈让儿子收回这一决定。一次次努力,一次次失败,未婚妻最终只能潸然泪去——徐其军透过窗户眼含着晶莹的泪花为她献上一个个祝福:我要把对你的爱献给更多的孩子们,让孩子们能得到我更多的爱。

枣林小学的孩子差不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们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生活比较困难,往往连书本费都很难筹齐。徐其军担任班主任时,每当新学期开始前,他都要抱病一一家访,了解学生情况,动员孩子们来上学。

学生王治成、王治强俩兄弟,几年前父亲因病去世,母亲远走他乡,家中落下巨额债务,只能依靠年迈的爷爷过活。爷爷无力承担他俩上学的必要开支,徐其军家访得知情况后立即向校长作了汇报,建议校长给予适当减免,并主动从自己的买药钱中挤出一部分给补齐,这一帮就是几年;学生侯亚齐是个先天缺少耳廓,听力受损发音不全的少年。为了让他掌握汉语拼音,徐其军从零开始,手把手地教他声母、韵母、字母表,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帮他正音,终于使他走出了自闭,并能熟练地运用汉语拼音查字典了。

2008年大雪封山,徐其军不顾沉重的病情,一次又一次护送山里的孩子回家;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他又主动捐出了当月工资;多年来他一直默默地从微薄的薪金中抽出钱来,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即使在他病情危重的时刻也从未间断过。有一个姓史的男生家庭贫困,衣衫不整,大冬天里脚趾甚至露出鞋外。徐其军不嫌不弃,自费为他买了一件羽绒服。多年来,他用自己有限的收入,不仅为学生买书、买文具,还为他们买衣服、买鞋子。

徐其军的老同学、竹镇民族中学教师胡家锁说,徐其军对学生的关心并不会随着学生的毕业而终止,就在今年3月,在病中醒过来的徐其军,还打电话给自己,一再叮嘱要多关心几个当年他曾带过的学生。手术不久,尚在康复中的徐其军又偷偷乘车来到竹镇民族中学,给几个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打气鼓劲„„

徐其军的病情是严重的。但他能坚持至今,与时任南京市教育局局长、现任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徐传德对他这个乡村小学教师多年的关怀关心密切相关。

2006年9月6日,这虽然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徐传德和徐其军两个人来说却永远都不会忘记。徐传德,时任南京市教育局局长、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徐其军,六合区竹镇镇泉水乡枣林小学一名普通教师。当天接近傍晚5点半,徐传德开完办公会顾不上吃饭,就拉上几名工作人员急急出了门。半路上,还特意买了一大捧百合花。原来,得知徐其军身患重病仍坚持乡村小学讲台的事迹后,徐传德就有一股见到徐其军的冲动,他既感到内疚,又觉得兴奋。内疚的是知道得迟了,激动的是南京有徐其军这样的好老师,这是南京教育界的光荣。奔波200多里路来到了枣林小学,徐传德激动地把鲜花捧到徐其军面前:“我也是一名人民教师,你的精神让我这位老教师深受感动,我要向你学习!”

“你现在身体处于什么状况,吃多少种药?”徐传德在枣林小学的教室里关切地询问徐其军的病情,并一一详细记录。不久,徐传德就利用个人关系请到了南京军区总院世界级肾脏病专家为徐其军会诊。专家的治疗方案,使徐其军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徐传德又同六合区多方商量,想方设法解决徐其军的巨额治疗费用。2007年枣林小学撤并时,在徐传德的建议下,考虑到徐其军的身体状况,六合区安排他到教育教学条件相对较好的竹镇中日希望小学任教。从那起,徐传德始终与徐其军保持联系,还经常专程看望他,了解他的治疗进展情况,给他捐款、赠送图书,帮助他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每年春节之际,徐传德更是亲笔给徐其军书写贺卡,勉励他同病痛作斗争,并邀请他来局里参加新年联欢会。

光阴荏苒,时光飞逝。转眼到了今年年初,已经专职任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的徐传德惦记徐其军的心始终没有放下,亲自同六合区委区政府商量后决定立即为徐其军换肾。今年3月,手术获得了成功。5月5日,徐传德协六合区委书记李世贵再次看望徐其军„„“徐书记和我这样一个普通乡村教师的缘分,让我一辈子都难忘记。”徐其军感动地说:“没有组织的关怀,没有徐书记这样的关心,我真的难有今天!”

2006年以来,徐其军身患重病仍然坚守三尺讲台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素不相识的人自发来到学校,把鸡蛋、板栗送到徐其军家中。六合区城乡教师自发捐款10多万元,作为徐其军的治疗费用。1000多位市民发来祝福短信,有人专程从江宁、高淳等地赶来探望,有人从仪征送来了治疗肾病的药方,有人从四川打来了长途慰问电话,有人从海南寄来了医疗费。95岁高龄的退休教师、昔日的斯霞同事刘强老先生激动地说:“南京教育为什么这几年成了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南京的教育质量为什么这几年年年攀升,就因为有徐其军这样在基层热爱教育、不计名利的好老师!”

徐其军先后荣获2006 “南京市好市民”、“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2007“全国模范教师”,2008“感动南京的新闻人物”、全国自学成才“自强不息奖”,2009全国“敬业奉献好人”、江苏省“十佳师德模范”、“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2010年,荣获“南京市新世纪教书育人楷模”、“感动江苏教育十大人物”提名奖,2011年被六合区委授予“李元龙式的好党员”称号。

徐其军的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人。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省委书记罗志军,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相继做出批示,号召人们学习徐其军,宣传徐其军。徐其军虽然2007年才入党,但他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人民教师,他的确做到了“教师为人师表”“党员为师之表”。他的身上显示出一名优秀教师的责任、爱心、奉献的精神,也显示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自强不息、服务人民的高尚品质。徐其军情系教育、心系学生、献身农村教育的信念,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了他那不平凡的感人篇章。

第五篇:徐苗国同志先进事迹

徐苗国同志先进事迹

徐苗国同志于1996年浙江中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象山县爵溪街道卫生院工作,2001年任业务副院长,2004年调到东陈乡卫生院任院长,2005年被卫生局确定为全县农村骨干医生,2006年调到贤庠中心卫生院任院长。该同志在从事临床和主持卫生院工作期间,十分注重自身修养,狠抓单位的行风建设,把行风建设工作渗透到日常的工作中,抓出了成效。在东陈乡卫生院主持工作期的第一年,就取得了县卫生系统单位行风考核由倒数第二名一举进入前六名的好成绩,第二年就被评为行风建设优胜单位。2006年调入贤庠中心卫生院后又取得行风建设优胜单位。他本人自2004年至2006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该同志在行风建设工作中取得的可喜成绩是与他平时坚持学习先进理论、自觉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从严要求自己、坚决抵制各种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狠抓行风建设是离不开的。

在爵溪街道卫生院工作期间,正值医药回扣风盛行之时,虽说只是个业务副院长,却也成了不法药商重点进攻的对象之一。但是,他却顶住了各类不法药商的侵蚀,顶住了各种请托、说情,不拿药商一分钱、不吃药商一餐饭、不给药商一点机会。烟瘾很足的他,为了不让不法药商有机可乘硬是把烟给戒掉,宁可成为药商眼中的怪人、傻子,也决不当一个损害白衣天使形象的“烂好人”了!

2004年调到东陈乡卫生院主持工作。因工作的需要接触到的人员更加复杂,受到不良风气腐蚀的机会也更多了。药品采购时有药商为提高采购价送的回扣,购置医疗仪器时有器械商为提高价格送的贿赂,土建工程中有施工方送来的“礼物”,逢年过节时有下属带着礼物来窜门的……。面对种种诱惑,他坚决顶住,做到对各种不正常的请客、说情、饭局能说“不”,做到大事不糊涂、小事也清楚。院长室里有一本独特的帐本,里面记着他参加各种会议拿回来的礼品清单及受奖励下属的名字和理由。

2006年调到贤庠中心卫生院主持工作。调入时正是200多万新门诊大楼工程进入结算、80多万的附属工程即将启动的关键时刻,施工方老板一次次找上门来,但是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一次次抵制住糖衣炮弹的攻击,做到在工程结束时不沾上一点受贿的灰尘。随后在建设手外科中心、购置30多万手术器械工作中又受到各类器械供应商的“围攻”,为了保证购置工作能顺利完成,在购置计划出台的第二天,院长办门口张贴了一张告示:“器械供应商恕不单独接待!”

徐苗国同志从事领导岗位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爱岗敬业,一身清廉,敢抓敢管,在平凡岗位上走出的“精彩人生”在全县卫生系统内已小有名气,特别是他几年如一日细水长流抓行风的做法,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大地,浇灌着每位干部职工的心田。在他的影响下,他所在的单位的干部职工无一人出现违法违纪行为。今年他所在单位通过开展“民主评议暨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有了进一步提升,团结向上的风气进一步形成,在群众满意度调查评比中,该院的群众满意率达100%,被推举为该项活动的优胜单位。

下载徐心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徐心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徐鹄同志的先进事迹 文档 (推荐)

    徐鹄同志的先进事迹 徐鹄,男,1984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现在沙坪坝区工商分局双巷子工商所主任科员。 该同志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扎根在基层工商所,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他用行动......

    徐淑霞同志先进事迹

    立志献身农业科研事业 ————学习徐淑霞同志先进事迹 在河南农业科研战线上,有一位取得较多科研成果的女强人,她就是安阳市农科院研究员徐淑霞同志。徐淑霞参加工作二十多年......

    关于徐锋华同志的推荐意见[精选合集]

    关于徐锋华同志的推荐意见 徐锋华,男,1970年7月生,江苏涟水人,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副教授,中共党员。自1996年7月进入我校以来,一直从事学生辅......

    学习徐锋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徐锋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XX年11月30日清晨,XX年选聘的歙县郑村镇潭渡村大学生村官徐锋因病离世,年仅28岁。一个平凡的名字,却有着不平凡的一生,短暂的生命历程,却留下了永......

    学习徐锋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徐锋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徐锋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三严三实精神礼赞 1987年出生于安徽省歙县狮石营川村的徐锋,于2009年9月考取了安徽省第二批大学生村官。扎根农......

    学习徐粼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徐粼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分秒必争”“倾情付出,只因那份深深的热爱!”8月份,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号召学习徐粼先进事迹,我们认真学习了《市卫生计生委关于......

    学习徐锋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doc

    学习徐锋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徐锋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懂得这份爱、珍惜这份爱、感恩这份爱,但徐峰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

    徐剑文同志先进事迹五篇范文

    徐剑文同志先进事迹 徐剑文同志,男,汉族,生于1965年8月,1990年6月合作师专数学系毕业分配到地处农村的桥寺中学任教并担任班主任工作,2005年6月取得西北师范大学数信学院大学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