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引领人(先进事迹材料)
残疾人康复工作
先进个人申报材料:
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引领人
--记“十一五”扶残助残先进个人 同志事迹
位于西北边陲 有一家成立 年之久的特殊医疗机构— 医院,在常人眼里,人们日常提起,就会让人有点神秘,甚至有点恐惧,然而这里却是 精神病患者的“避风港”。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精神病人是可怕的,他们发病时给自己带来很多的困扰,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严重的还会危及到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和不稳定因素,因为他们大多不能认知自己的病情,所以往往拒绝接受治疗。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该院有一位默默无闻为残疾人事业奉献自己青春和年华35载的女干部,中共党员。她叫,年 月出生,年 月参加工作,年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大专学历,现任 医院院长。她坚持35年如一日,无论是从事残疾人工作,还是民政工作,都无比热爱,恪尽职守,脚踏实地,对工作认真负责,舍小家、顾大家,舍自己、为患者,处处做服务对象的有心人,时刻把患者的冷暖挂在心上,努力帮助患者排忧解难,深得干部职工和群众的称赞。自担任院长以来,充分发挥“一把手”的行政领导作用,团结带领医院一班人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服务,努力探索新的工作 1 方法,服务于患者,全力支持党务领导开展工作,使医院管理和全面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政治坚定 思想过硬
作为院长,她深知责任重大,时刻牢记胡锦涛总书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无论是在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的学习,还是在参加各种政治活动,都能站在党员群众的前列,以身作则做表率。她关心党和国家大事,政治敏锐性较强,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能时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模范地遵守纪律,自觉接受监督,能努力带头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善于把党的正确主张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她倍加爱护班子团结,以鲜明的党性原则、细致入微的情感疏通工作、豁达大度的胸怀为职工做榜样,凡是医院重大问题充分协商、集体把关,体现了党政协调,共同负责的和谐关系。她能认真听取班子成员的不同意见,通过分析、讨论,会上会下反复沟通,最终达成共识,并能心情舒畅的放心工作,这是一种工作和领导艺术的反映,更是政治水平和思想境界的体现。平时助人为乐,为人正派,坚持原则,清正廉洁,敢于同违反党性原则的言论和行为作斗争,能自觉履行党员的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并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改正缺点,具有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精神。
热爱本职为楷模
多年来,她始终把残疾人康复回归社会做为自己永恒的追求,将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一年365天,她每天工作时间少则8个小时,多则十几个小时,几乎全天都在和残疾人打交道。在残联康复中心工作期间,不管是领导带班,还是公休日,不管是狂风暴雨,还是漆黑冬夜,无论什么时间,一旦康复中心有紧急事情,一旦有聋儿出现危急情况,她总是以最快的时间赶到现场组织开展工作,早来晚走对于她已是最普通不过的事情了。年她被调到医院担任院长后,为尽快了解医院情况,熟悉工作,进入角色,她白天深入到各病区(科室)了解情况,晚上坐在办公室翻阅文件、查看资料,在上任近半年时间里她几乎每晚都要工作到深夜,有时吃住还在医院,就是这样一种责任感,就是这样一种精神,受到全院职工的广泛赞扬,也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她深知,服务对象的需要就是无声的召唤,竭尽所能奉献自己的一切是一名残疾人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操守,也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要求,也正是这种“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家属之所想”的工作精神,使她对待患者如亲人更似亲人。她经常说:“精神病患者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我们要进行换位思考,将患者对我们的信任化为一种动力,要以关怀式预言接触患者,人性化服务渗透医疗,尤其面对的大多数是不大富裕的民族患者,我们要一视同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职工的好领导 患者的贴心人
“真”与“实”最能体现她的人格特点,真诚和忠实是她对人对事的一贯准则,也是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做出的更好诠释。全院干部职工所需、所忧、所难的事都成为她全力关注并想方设法予以解决的大事。职工工作中背上了思想包袱,她会不厌其烦地为其疏导,与其谈心、沟通和交流,直到心结解开。职工若生病住院,她都会带上礼品前去探望,祝福早日康复,谁遇到了困难,她都会尽心尽力去帮助。几年来,共探望生病同事和患者上百次,赠送礼品价值人民币1万余元,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职工和残疾人的心坎上。
她还常说:我们康复工作者要时刻以康复一个人、幸福一家人为工作宗旨。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自从2008年担任地区残联康复部主任以来,心系残疾人的康复事业,并注意摸索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新方法,深入残疾人家庭,关心询问康复对象的日常生活、工作、医疗等问题,得到了广大康复对象的称赞,被誉为康复对象的娘家人。她担任地区残联康复部主任期间,手中有白内障贫补的审批权,但她在审批时,做到严格把关、严格审核,还深入到患者家庭,实地了解情况,确保每一笔补贴真正落实到最贫困的患者手中。
残疾人康复工作面广量大,有社区康复、聋儿康复、白内障手术复明、肢体残疾康复、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等 4 十项康复,为做好这些工作,她并没有墨守成规,而是积极探索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新方法,注意协调各成员单位的关系,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来共同做好工作。根据上级要求,她指导建立和完善了县(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残疾人康复工作技术指导组,她协助起草制定了地区残康办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关于贫困白内障患者施行复明手术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政策,使地区的残疾人康复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规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广大康复对象生活在农村,由于人们“家丑不外扬”的陈旧观念影响,对康复工作的认识不足,主动性康复不强。她就利用各种机会,通过电视台、电台、日报社、培训班等各种宣传媒介,向广大康复对象、康复工作者宣传康复知识。为了完成聋幼儿语训指标,她放弃休息时间与语训部的老师一起上门,向聋儿家长宣传“十聋九不哑”的道理,宣传聋儿语训的最佳年龄,尽管有的家长不理解、不配合,说话难听,有的还吃了闭门羹,但她仍然一遍又一遍地上门,不耐其烦地做思想工作。如 市聋儿。经康复后,达到听觉评估二级、言语评估一级,可以像正常儿童一样,进入普通学校读书。但聋儿家长不理解,怕孩子进普通学校就学吃亏,不愿意到普通学校读书。她了解情况后,马上驱车赶到徐洋家,做徐洋父母的思想工作,经过苦口婆心的劝说,聋儿家长终于同意了,比划着手势“说”徐洋不是你们的孩子,你们都这么着急,我又怎么能不同意呢!
多年来,她无怨无悔、默默地耕耘在残疾人康复事业上。无论是从事残疾人工作还是从事精神卫生事业,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去做,踏踏实实地干,她就是这样一位兢兢业业地工作,不计个人名利,全心全意为服务对象办实事、办好事的一名优秀党员干部,职工心中的好领导,服务对象的贴心人。正因为她的执着和这股韧劲,由于工作出色,曾先后被阿克苏地区行署机关基层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阿克苏地直机关工委工会评为“先进女职工”,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残工委授予“ 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个人”,被全国残疾人康复部、中国聋儿康复指导中心授予“第九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先进个人”和被国务院残工委授予“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个人”等殊荣。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先进事迹(本站推荐)
开始担任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的陈惠英同志,被残疾儿童家长亲切地称为“好帮手”、“贴心人”。六年来,她以中心为家,视中心儿童如子,将“面向残疾儿童,以爱心铺就康复之路”作为自己工作的宗旨,以满腔热忱和忘我奉献的精神带领全体教职工团结拼搏,把党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亲情送到残疾儿童心坎上,谱写了一曲不求索取、全心全意为残疾儿童
服务的奉献之歌。
一、克服困难开新业
俗语说,万事开头难。刚从工交幼儿园调任康复中心主任,尽管她是学幼儿教育出身,但对于特殊教育,毕竟隔行如隔山,一切还得从零开始。为了尽快掌握新的特教业务,她自费去广州市博爱医院儿童康复科学习。期间,为全方位观看医院如何组织课堂康复活动,她连续七天直接住在医院的病床上,跟着康复科的工作人员学习。通过每天观察学习到晚上十点多的努力,她终于初步认识到了康复究竟是什么。回来后,她第一时间开始到处挖角。不但将自己的老同事挖过来,还组织专家面试,一番招兵买马之后,终于聚集了一批初生牛犊,初步搭建了一个康复的团队。,鉴于实际发展的需要,中心计划开设自闭症班。那时国内没有几家专门从事自闭症康复的机构,中心没有什么经验可用来借鉴,新计划面临困难重重。可是每次看到那么多自闭症家长带着孩子四处奔走求学无门,陈惠英总觉得于心不忍,于是坚定新计划,决定摸索着做。通过阅读大量专业书籍并到香港学习自闭症教导,她对于自闭症康复教育逐渐有了把握。接下来,她手把手地教中心的员工,一个带一个地一点一点把自闭症班从无到有的创办了起来。
二、开拓进取创辉煌
面对从无到有的康复中心,陈惠英没有为这个新生成绩而裹足不前,反而更是催马加鞭,带领团队开拓业务,提升中心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在聋儿康复方面,由于每天面对的都是老师及聋儿,聋儿的语言发展较慢。为了给聋儿提供正常的语言环境,提高聋儿的社会适应力,陈惠英设想创建一个“聋健合一班”,但在招生一开始她就遇到乐很多难题。由于是特殊教育机构,很多家长一听到“残疾”两个字就直摇头,更别提愿意将自己的小孩送进什么“聋健合一班”。后来,陈惠英想到了可以充分利用中心周围工厂的工人资源,于是,她亲自拿着招生宣传单页到工厂一份份派发,最后,终于收到两个小孩。尽管只有两个生源,她还是顶着压力开了“聋健合一班”。仅仅两个星期后,两个孩子的家长惊奇的发现,自己孩子的卫生情况、生活习惯和礼貌等都大大改善了。另外,借助聋孩子语训的丰富经验,聋儿教师很快也把小孩子满嘴家乡话训成了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后来在两名家长的带动下,很多工人的家长想自己的小孩进来学习。最终,中心“聋健合一融合教育”模式越走越成熟。此外,她还推动了中心教师对耳蜗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的研究。
在脑瘫儿童康复方面,早先国内只着重对肢体功能的康复,而需要长期且不间断的重复训练的肢体功能的康复让很多家长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医院或机构的训练上,由此,不由得忽略了教育康复,但这一时期也是儿童最佳的教育期。对此,陈惠英在尝试将教育元素与康复的原则相结合,进而融入到脑瘫儿童的训练当中。经过二年的探索、总结并提炼,最终形成了寓康复于教育的特有模式。这种模式与国际上始创于匈牙利的引导式教育康复模式的理念方法非常相似。就这样,陈惠英继续用了整整两年时间与家长磨合。因为家长一般只关注自己孩子的身体康复,一开始都不愿意进入引导式教育班,她就一个一个地请家长过来上课,让家长亲身感受引导式教育的点。一段时间后,家长发现孩子去上课后有很大提升,尤其是社交和自理方面,才终于认可了她的良苦用心。
就这样,陈惠英带领着团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大胆创新,使得中心的康复教育成果日益彰显。中心在底成为广东省第一个省级重点康复机构。中心赢得了来自中残联、东莞市委市政府等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中心多次荣获全省康复工作先进单位,荣获东莞市精神文明单位称号,获得十五期间“全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单位”荣誉,连续5年获市残联系统先进单位称号,中心党支部也被市直工委授予示范党支部。
三、热爱本职为楷模
从事这份特殊的事业多年,陈惠英深知残疾人的难处和无奈,所以在自己的专业和能力范围内,她经常是倾其所有,从早忙到晚,为残疾儿童及其家庭提供这样那样的服务和帮助,面对别人的质疑,她最常说的话就是:一名残疾人工作者,我必须尽我的所能来帮助残疾人及残疾儿童的家庭。残疾人的事,如果我们不帮,谁来帮?
5月,中心来了一位3岁的可爱女孩,由于婴儿期用药不当致极重度聋,配戴助听器补偿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必须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才可以改善听的能力,但户籍虎门的女孩的家里经济条件难以支付昂贵的耳蜗居产品费用及手术费。她知道情况后,多方打听,得知可以在省残疾人康复中心申请台
湾台塑集团王永庆捐赠的免费植入耳蜗名额。此后,她不但亲自联系项目负责人,还专门陪同小女孩家长带小女孩坐车前往省康复中心报名并咨询,最后成功为小女孩申请到一个名额。后来,小女孩在中心康复得很好,总是一口一个陈妈妈地叫得她心理甜滋滋的。
一位在东莞做保姆的妇女,她的儿子小忠两岁了,还是不会说话,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的结果是
先天性耳聋,家长坐在医院门口大哭,刚好陈惠英路过医院的门口,了解到这件事后,安慰这位家长并告诉家长可以送孩子去康复中心做听觉言语训练。一个多月过去,还没见小忠的妈妈带小忠来做康复,陈惠英多次打电话去问、去崔促,从家长闪缩的语言中知道了由于没钱,小忠的妈妈没办法帮儿子验配助听器,因此也没来中心做康复。陈惠英不但自己捐钱,并通过组织中心小孩与我市国土局职工家属搞互助活动的机会,发动大家为小忠捐助两只助听器,得到国土局职工家属的热心资助,小忠终于可以配上合适的助听器参加言语康复训练了。
小胡是一个9岁的脑瘫孩子,在中心经过四年的康复训练与康复教育,运动功能有了很大的改善,智力发展基本达到同龄的孩子的发展水平,可是由于他的手部书写功能稍差,而且需要轮椅代步,所有的小学都拒绝接收他,家长非常失望与伤心,也感到哭诉无门,与小胡情况相同的孩子有几个,陈惠英马上邀请省特殊教育学会的何静贤校长、广州市特教教研室的邱举标教育研员为家长举办了一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现场咨询活动,为家长解读孩子能力的同时,教会家长如何选择适应的学校让孩子继续学习与康复。陈惠英还为这几个孩子的家长搜索残疾孩子义务教育的法规文件,让家长拿着法律依据与学校争取孩子读书的权利。
12月,市属某小学学生小睿因学习能力及一些行为问题影响到班上孩子的学习纪律,家长因孩子的事与老师交恶,孩子多次被学校要求劝退或到专门机构做智力鉴定。家长苦不堪言,无奈又无助,经查询114找到了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陈惠英聆听家长的心声,主动联系学校老师,了解小睿在学校的具体表现及行为,了解家长与老师沟通的主要内容、方式等,然后利用晚上的时间到小睿的家,观察记录小睿的行为、表现,与小睿熟悉后,为孩子做了学习能力评估,根据掌握的资料分析并制定了干预方案,还为家长做心理辅导与培训,通过改善亲子之间的关系来减少了儿童的攻击行为;同时她还与校方老师积极沟通,帮助老师掌握通过控制诱因来控制儿童问题行为出现的频率的方法等,最终有效地使孩子的行为问题减少,建立学习信心,其成绩也慢慢提高了,家长对她这种无私的帮助感激至极。
四、化作春泥更护残
陈惠英常常对人说这样一句话:“我们不是要通过展示孩子的残疾来搏取同情与怜悯,而是要通过展示孩子的能力来赢得理解与支持。”,她自己也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这句话,爱护着中心的残疾孩子们。
她经常主动与东莞电台、电视台、报社的朋友联系,让媒体多报道残疾孩子的康复训练与康复教育,宣传孩子勇敢与坚强的康复表现。她还借各种契机组织残疾孩子参与文艺表演与体育活动,展现孩子的各种能力。多年来,她还先后连同东莞康复中心志愿总队与中国银行东莞自愿者、东糖集团美宜佳公司、东莞志愿者拓展总队、百安居志愿者、黑珍珠助学机构等与残疾孩子开展交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向全社会展示残疾孩子的才能。
为帮助残疾儿童的家长提高与孩子沟通的能力,提高他们在家为孩子康复的技能,她经常利用双休日组织中心的志原者为家长举办家庭康复知识讨讲座;组织他们到社区开展各类的康复知识宣传。,她组织康复中心志愿总队利用22个双休日的时间走进社区,开展家庭康复指导工作,并多方呼吁,争取资源,成功为40多名已从康复中心毕业的孩子争取了62件包括长条台、方凳、淋浴椅、pt凳等在内的家庭康复用具的赠送;她还组织队员走进幼儿园及小学,开展随班就读调研,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志愿康复训练及康复教育服务。
多年来,陈惠英与残疾人广交朋友,建立了“血肉”、“鱼水”关系。她的真情深深触动了中心残疾儿童及家长,他们有话愿都跟她讲,有困难愿找她帮忙,都把她当成贴心的“娘家人”。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怀着对残疾人,特别是被贫穷的锁链羁绊着的残疾儿童的一片诚心、爱心和热心,她竭尽全力工作,默默奉献,在残疾人事业的大道上迈步前进着。
第三篇: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先进事迹
免费
分享
创新
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先进事迹
开始担任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的陈惠英同志,被残疾儿童家长亲切地称为“好帮手”、“贴心人”。六年来,她以中心为家,视中心儿童如子,将“面向残疾儿童,以爱心铺就康复之路”作为自己工作的宗旨,以满腔热忱和忘我奉献的精神带领全体教职工团结拼搏,把党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亲情送到残疾儿童心坎上,谱写了一曲不求索取、全心全意为残疾儿童服务的奉献之歌。
一、克服困难开新业
俗语说,万事开头难。刚从工交幼儿园调任康复中心主任,尽管她是学幼儿教育出身,但对于特殊教育,毕竟隔行如隔山,一切还得从零开始。为了尽快掌握新的特教业务,她自费去广州市博爱医院儿童康复科学习。期间,为全方位观看医院如何组织课堂康复活动,她连续七天直接住在医院的病床上,跟着康复科的工作人员学习。通过每天观察学习到晚上十点多的努力,她终于初步认识到了康复究竟是什么。回来后,她第一时间开始到处挖角。不但将自己的老同事挖过来,还组织专家面试,一番招兵买马之后,终于聚集了一批初生牛犊,初步搭建了一个康复的团队。,鉴于实际发展的需要,中心计划开设自闭症班。那时国内没有几家专门从事自闭症康复的机构,中心没有什么经验可用来借鉴,新计划面临困难重重。可是每次看到那么多自闭症家长带着孩子四处奔走求学无门,陈惠英总觉得于心不忍,于是坚定新计划,决定摸索着做。通过阅读大量专业书籍并到香港学习自闭症教导,她对于自闭症康复教育逐渐有了把握。接下来,她手把手地教中心的员工,一个带一个地一点一点把自闭症班从无到有的创办了起来。
二、开拓进取创辉煌
面对从无到有的康复中心,陈惠英没有为这个新生成绩而裹足不前,反而更是催马加鞭,带领团队开拓业务,提升中心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在聋儿康复方面,由于每天面对的都是老师及聋儿,聋儿的语言发展较慢。为了给聋儿提供正常的语言环境,提高聋儿的社会适应力,陈惠英设想创建一个“聋健合一班”,但在招生一开始她就遇到乐很多难题。由于是特殊教育机构,很多家长一听到“残疾”两个字就直摇头,更别提愿意将自己的小孩送进什么“聋健合一班”。后来,陈惠英想到了可以充分利用中心周围工厂的工人资源,于是,免费
分享
创新
她亲自拿着招生宣传单页到工厂一份份派发,最后,终于收到两个小孩。尽管只有两个生源,她还是顶着压力开了“聋健合一班”。仅仅两个星期后,两个孩子的家长惊奇的发现,自己孩子的卫生情况、生活习惯和礼貌等都大大改善了。另外,借助聋孩子语训的丰富经验,聋儿教师很快也把小孩子满嘴家乡话训成了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后来在两名家长的带动下,很多工人的家长想自己的小孩进来学习。最终,中心“聋健合一融合教育”模式越走越成熟。此外,她还推动了中心教师对耳蜗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的研究。
在脑瘫儿童康复方面,早先国内只着重对肢体功能的康复,而需要长期且不间断的重复训练的肢体功能的康复让很多家长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医院或机构的训练上,由此,不由得忽略了教育康复,但这一时期也是儿童最佳的教育期。对此,陈惠英在尝试将教育元素与康复的原则相结合,进而融入到脑瘫儿童的训练当中。经过二年的探索、总结并提炼,最终形成了寓康复于教育的特有模式。这种模式与国际上始创于匈牙利的引导式教育康复模式的理念方法非常相似。就这样,陈惠英继续用了整整两年时间与家长磨合。因为家长一般只关注自己孩子的身体康复,一开始都不愿意进入引导式教育班,她就一个一个地请家长过来上课,让家长亲身感受引导式教育的点。一段时间后,家长发现孩子去上课后有很大提升,尤其是社交和自理方面,才终于认可了她的良苦用心。
就这样,陈惠英带领着团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大胆创新,使得中心的康复教育成果日益彰显。中心在底成为广东省第一个省级重点康复机构。中心赢得了来自中残联、东莞市委市政府等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中心多次荣获全省康复工作先进单位,荣获东莞市精神文明单位称号,获得十五期间“全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单位”荣誉,连续5年获市残联系统先进单位称号,中心党支部也被市直工委授予示范党支部。
三、热爱本职为楷模
从事这份特殊的事业多年,陈惠英深知残疾人的难处和无奈,所以在自己的专业和能力范围内,她经常是倾其所有,从早忙到晚,为残疾儿童及其家庭提供这样那样的服务和帮助,面对别人的质疑,她最常说的话就是:一名残疾人工作者,我必须尽我的所能来帮助残疾人及残疾儿童的家庭。残疾人的事,如果我们不帮,谁来帮?
免费
分享
创新
5月,中心来了一位3岁的可爱女孩,由于婴儿期用药不当致极重度聋,配戴助听器补偿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必须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才可以改善听的能力,但户籍虎门的女孩的家里经济条件难以支付昂贵的耳蜗居产品费用及手术费。她知道情况后,多方打听,得知可以在省残疾人康复中心申请台
湾台塑集团王永庆捐赠的免费植入耳蜗名额。此后,她不但亲自联系项目负责人,还专门陪同小女孩家长带小女孩坐车前往省康复中心报名并咨询,最后成功为小女孩申请到一个名额。后来,小女孩在中心康复得很好,总是一口一个陈妈妈地叫得她心理甜滋滋的。
一位在东莞做保姆的妇女,她的儿子小忠两岁了,还是不会说话,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的结果是先天性耳聋,家长坐在医院门口大哭,刚好陈惠英路过医院的门口,了解到这件事后,安慰这位家长并告诉家长可以送孩子去康复中心做听觉言语训练。一个多月过去,还没见小忠的妈妈带小忠来做康复,陈惠英多次打电话去问、去崔促,从家长闪缩的语言中知道了由于没钱,小忠的妈妈没办法帮儿子验配助听器,因此也没来中心做康复。陈惠英不但自己捐钱,并通过组织中心小孩与我市国土局职工家属搞互助活动的机会,发动大家为小忠捐助两只助听器,得到国土局职工家属的热心资助,小忠终于可以配上合适的助听器参加言语康复训练了。
小胡是一个9岁的脑瘫孩子,在中心经过四年的康复训练与康复教育,运动功能有了很大的改善,智力发展基本达到同龄的孩子的发展水平,可是由于他的手部书写功能稍差,而且需要轮椅代步,所有的小学都拒绝接收他,家长非常失望与伤心,也感到哭诉无门,与小胡情况相同的孩子有几个,陈惠英马上邀请省特殊教育学会的何静贤校长、广州市特教教研室的邱举标教育研员为家长举办了一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现场咨询活动,为家长解读孩子能力的同时,教会家长如何选择适应的学校让孩子继续学习与康复。陈惠英还为这几个孩子的家长搜索残疾孩子义务教育的法规文件,让家长拿着法律依据与学校争取孩子读书的权利。
12月,市属某小学学生小睿因学习能力及一些行为问题影响到班上孩子的学习纪律,家长因孩子的事与老师交恶,孩子多次被学校要求劝退或到专门机构做智力鉴定。家长苦不堪言,无奈又无助,经查询114找到了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陈惠英聆听家长的心声,主动联系学校老师,了解小睿在学校的具体表现及行为,免费
分享
创新
了解家长与老师沟通的主要内容、方式等,然后利用晚上的时间到小睿的家,观察记录小睿的行为、表现,与小睿熟悉后,为孩子做了学习能力评估,根据掌握的资料分析并制定了干预方案,还为家长做心理辅导与培训,通过改善亲子之间的关系来减少了儿童的攻击行为;同时她还与校方老师积极沟通,帮助老师掌握通过控制诱因来控制儿童问题行为出现的频率的方法等,最终有效地使孩子的行为问题减少,建立学习信心,其成绩也慢慢提高了,家长对她这种无私的帮助感激至极。
四、化作春泥更护残
陈惠英常常对人说这样一句话:“我们不是要通过展示孩子的残疾来搏取同情与怜悯,而是要通过展示孩子的能力来赢得理解与支持。”,她自己也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这句话,爱护着中心的残疾孩子们。
她经常主动与东莞电台、电视台、报社的朋友联系,让媒体多报道残疾孩子的康复训练与康复教育,宣传孩子勇敢与坚强的康复表现。她还借各种契机组织残疾孩子参与文艺表演与体育活动,展现孩子的各种能力。多年来,她还先后连同东莞康复中心志愿总队与中国银行东莞自愿者、东糖集团美宜佳公司、东莞志愿者拓展总队、百安居志愿者、黑珍珠助学机构等与残疾孩子开展交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向全社会展示残疾孩子的才能。
为帮助残疾儿童的家长提高与孩子沟通的能力,提高他们在家为孩子康复的技能,她经常利用双休日组织中心的志原者为家长举办家庭康复知识讨讲座;组织他们到社区开展各类的康复知识宣传。,她组织康复中心志愿总队利用22个双休日的时间走进社区,开展家庭康复指导工作,并多方呼吁,争取资源,成功为40多名已从康复中心毕业的孩子争取了62件包括长条台、方凳、淋浴椅、pt凳等在内的家庭康复用具的赠送;她还组织队员走进幼儿园及小学,开展随班就读调研,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志愿康复训练及康复教育服务。
多年来,陈惠英与残疾人广交朋友,建立了“血肉”、“鱼水”关系。她的真情深深触动了中心残疾儿童及家长,他们有话愿都跟她讲,有困难愿找她帮忙,都把她当成贴心的“娘家人”。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怀着对残疾人,特别是被贫穷的锁链羁绊着的残疾儿童的一片诚心、爱心和热心,她竭尽全力工作,默默奉献,在残疾人事业的大道上迈步前进着。
免费
分享
创新
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xianjinshiji/
第四篇:残疾人康复工作安排
残疾人康复工作安排
残疾人康复工作安排
20xx年残疾人康复工作安排
20xx年,全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紧紧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这一目标,认真抓好社区康复、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康复机构建设和康复人才培养四个重点;加快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十X五”各项康复工作任务;制定“十X五”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推动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全面快速发展。
一、全面组织实施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
㈠严格按照省下发《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配套实施办法》,认真组织实施好每个康复项目。
㈡指导和督促我市智力残疾儿童,聋儿康复定点机构,做好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工作。
㈢实行精细化管理。依托“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管理系统”这个软件,对“工程”实施实时、高效精细化、销账式管理。
㈣抓质量控制。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抢救性”,可抢救性的内在要求具有三个特征,一是残疾的可逆性,二是康复的最佳时期,三是康复效果好。这就要求在康复对象上,要选择低龄的,最具康复潜力的,家庭配合的;在医疗康复机构上要选择优质价廉的、积极高负责的;在康复质量上,康复有效率和家长满意率都要达到优良以上;在康复过程中,要定期组织康复效果评估;在康复完成后,要追踪问效、定期回访,真正把事办好,办成政府满意、社会满意,残疾人及亲友满意的“民心工程”。
二、加快残疾康复服务体系建设
㈠加强康复人才培养力度。结合我市实际,投入专项工作经费,加大康复人才培养力度。一是选拔基层有实际经验康复技术人员参加省级举办的各类专业知识培训班。二是积极组织举办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别的专业技术培训班,着重培养0—6岁实用性康复技术人才。三是各县(市)区要按照省残联下达的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任务,制定培训计划,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
㈡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的建设。对已被省残联确定的智力残疾儿童、聋儿康复机构,要在人才培养、康复设备、训练场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三、迎接全国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检查验收
20xx年是创建国家社区示范区验收年,阳新县作为创建全国社区示范县,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验收标准,做好迎检工作。
四、确保全面完成“十X五”康复工作任务,各县(市)区残联要加大工作力度,重点攻克任务完成有困难的康复项目,确保全面完成省和市级下达的各项康复工作任务。
㈠做好终期检查、自查工作。按照国家残疾人事业“十X五”规划和国家彩票公益金项目,对贫困精神病患者救助、聋人康复训练、残疾人辅助器具发放、假肢安装等项目的要求,完善受益对象的数据库和档案资料清理归档,在各地做好自查工作的基础上,由市康复办择期进行抽查。
㈡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实施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做好贫困白内障患者筛查工作。
㈢在各康复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收集典型事迹和康复成果资料,为将要进行的“十X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表彰做准备。
五、谋划好“十X五”残疾人康复工作
紧紧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结合本地实际,深入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调研,为“十X五”期间残疾人康复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康复工作计划。
第五篇:残疾人的康复工作
残疾人的康复工作
残疾人康复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多学科、多领域,涉及法律法规、制度设计、政策制定、工作规范、科技研发等多个层次,卫生、人口计生、民政、教育、劳动与人力资源、工商、公安和残联等多个部门,其中,卫生部门的主导作用是很突出的。
据我区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区有残疾人1.49万人。按照中国残联对于残疾人康复需求的推算要求,全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应为0.9万人。2014年,全区进行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已经建有康复需求档案的残疾人有0.85万人,其中持证残疾人0.6万人。在0.6万人中,视力残疾人0.03万人;听力言语残疾人0.12万人;智力残疾人0.04万人;肢体残疾人0.38万人;精神残疾人0.06万人。
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卫生、民政等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源,实施了康复救助、社区康复达标等重点项目,扩大了康复服务覆盖面,全面提高了我区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自2012年以来,全助区有2.2万残疾人得到了机构训练、假肢装配、白内障复明、辅助器具配发等基本的康复服务,其中,有1.4万贫困残疾人得到了康复救助,初步满足了残疾人基本的康复需求。
残联要针对各个专业政府部门进行的医疗康复、教育康复、社区康复和职业康复做具体的配合工作。配合的目标要以完成专业政府部门的康复工作任务为导向。配合的方式方法主要有:
1、通过残疾人建档立卡,摸清相关的康复需求;
2、经费支持或者购买其专业服务;
3、开展相关的残疾康复知识的宣传;4,购买服务要组织专家进行服务评审;
5、通过人大、政协提案的方式督促、提醒各专业部门重视和履行康复工作的职责。
具体而言,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残联组织系统主要职责:
1、健全组织机构。目前,全区6个街道63个社区,共配备兼职残联理事长、专干、残疾人专职员73名,社区康复协调员53名,做到了基层康复管理人员配备到位,社区康复协调员配备率达到100%。
2、保障康复工作资金。2002年以来,区财政投入经费累计***万元(以前投入多少,宋科不知道,叫问杨阳),实现年均递增**%以上(中残联要求按辖区人口每年人均0.3元的要求投入康复经费)。卫生、人口计生、民政、教育、劳动与人力资源、工商、公安也投入了相应的康复资金。但从总体上看,我区康复经费做到了财政为主、多渠道投入、逐年增长,有力保证了各项康复工作的顺利开展。
3、建立服务网络。目前,我区残联系统建有1个区级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3个街级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发挥龙头示范和辐射指导作用。全区康复服务网络依托和平区中医院、劝业场街社区医院、南营门卫生院、天津安定医院和特教学校,建立了区级视力、智力、听力言语、精神、肢体和辅助器具康复资源中心,在辖区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普遍设立康复服务指导站、康复站。街道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实施率达到100%,残疾人康复服务建档率达到99.7%,康复服务有效转介率90%以上,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83.76%。在视力残疾康复、残疾儿童康复、肢体残疾康复、精神残疾康复和辅助器具服务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白内障致盲患者手术率达到100%以上,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配置率达78.54%,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率达到90%以上,残疾儿童机构训练率达到80%以上。
4、康复救助。我区在民政、卫生等部门的配合下,开展了白内障手术、假肢装配、辅助器具配发、残疾儿童进机构训练、贫困精神病人和成年智力残疾人减免费康复训练、家庭无障碍改造等康复救助工程,受益贫困残疾人累计达到**万多人,有效满足了贫困残疾人的医疗康复需求。
根据200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康复”部分第20条的规定,残疾人康复器械、辅助器具的研制、生产、供应、维修服务的任务明确划给政府有关部门,不属于残联康复工作的范畴。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逐步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国家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内容,逐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即医疗康复应该由卫生部门负责。还有教育康复,残疾儿童少年的特殊教育是康复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教育部门承担了学龄儿童少年的特教工作。“高中阶段特殊教育,普通高等学校开办特殊教育专业”也是由教育部门承担的。同样,依照残疾人保障法第17条规定,残联组织不宜承担社区康复工作责任。因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和指导城乡社区服务组织、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残疾人组织、残疾人家庭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展社区康复工作。”残联只能负责组织和指导“残疾人组织、残疾人家庭和其他社会力量”,而不能组织和指导城乡社区服务组织、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开展社区康复工作。而社区康复的主体工作是由民政部门主管的城乡社区服务组织和卫生部门主管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开展的,按照残疾人保障法第15条、17条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为残疾人康复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并分阶段实施重点康复项目,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者补偿功能,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残联作为“政府和有关部门”中的“有关部门”,在“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并分阶段实施重点康复项目”上,在“采取多种形式对从事康复工作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向残疾人、残疾人亲属、有关工作人员和志愿工作者普及康复知识,传授康复方法”上,都具有康复工作的责任。残联自主进行的专业服务项目,目前集中在聋儿语训、盲人定向行走、低视力康复和智力残疾康复、肢体康复、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等领域。
其他部门的职责不好说,说多了,得罪其他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