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洪涝灾害卫生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指导、规范和做好我中心救灾防病工作,在我县出现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及时、有序、规范、高效地开展卫生应急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洪涝灾害可能导致的传染病疫情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灾区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一、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XX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2021年2月7日XX省人民政府令第X号修订)等法律法规和《XX省洪涝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方案》、《XX省洪涝灾害卫生防疫工作指南(试行)》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因洪涝灾害导致的疾病发生、流行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中毒、饮用水污染及人员伤亡的卫生应急处理。洪涝灾害及其衍生灾害引发的有毒有害化学物品泄漏事件,按照相关预案执行。
三、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部门协调,合作联动;以防为主,防救结合;依法防控,群防群控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主汛期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综合协调组、疫情管理组、新闻宣传组、现场调查处置组、消杀组、病媒生物监测与防制组、检测检验组、后勤保障组。
(一)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统一指挥、组织、协调、部署应急处置工作。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洪涝灾害事件的级别或事件发生态势、洪涝灾害事件的性质及应急处理的需要,确定各专业组成员构成,部署应急处置工作。中心各科室在应急领导小组协调指挥下做好洪涝灾害事件应急工作。
(二)综合协调组、疫情管理组、新闻宣传组、现场调查处置组、消杀组、病媒生物监测与防制组、检测检验组、后勤保障组各组的组成由相关业务科室员工组成。
负责收集各专业组的信息,进行综合解析、报告,包括对县内洪涝灾害事件的动向、采用的措施、展望事件变化的趋势,各专业组动向。
疫情管理组:
负责及时向县卫健局和市疾控中心报告洪涝灾害信息;负责网络直报和审查工作;负责每日对网络报告的洪涝灾害事件进行动向监控,保证我县与省、市疾控机构传生病疫情及洪涝灾害事件报告网络畅达。
新闻宣传组:
负责做好宣传工作,有针对性开展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引导社会公众正确对待洪涝灾害事件,消除公众慌张,保护社会安定,利于事件的控制;合时编制防治工作简报,宣传洪涝灾害事件防治工作动向。
现场调查处置组:
负责对洪涝灾害事件现场办理;负责流行病学检查、标本的收集、环境消毒等工作,查明洪涝灾害事件发生的原因、流传路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件进一步扩大。
病媒生物监测与防制组:
负责及时开展病媒生物应急监测和风险评估,根据监测指标确定是否达到参考指标,确定是否启动规模化杀虫灭鼠工作,在实施杀虫灭鼠的区域,根据病媒生物监测科学评价杀灭效果。
病媒生物未达到启动参考指标或未发生媒介生物相关疾病时,以环境治理为主,辅以药物杀灭。病媒生物达到或超过启动参考指标或发生媒介生物相关疾病流行时,应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个人防护和环境治理措施。
消杀组:
负责做好水源保护、内外环境消毒和卫生处理,消灭蚊、蝇、鼠害等,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检测检验组:
负责采样样品的准备、现场和实验室检测等工作,查找病原体、中毒物质或其他致病原。
及时准备好采样器械、试剂等赶往现场,收集洪涝灾害的标本,展开实验室检测工作,如当地无开展相关检测时,应及时将收集的标本送上级疾控机构检测。
后勤保障组:
负责洪涝灾害事件控制所需的应急设施、设备、药品、检验试剂、现场工作人员防范用品等物质的储备和调拨工作,供应运输工具保障,以适应事件处置的需要。
五、分级响应
发生洪涝灾害事件时,按照县委、县政府、县卫健局的统一部署,根据灾情、伤情、疫情等相关信息,将救灾防病工作分为常态、预警状态和应急状态。
(一)常态。
全县未发生洪涝灾害,但在每年汛期到来之前或根据气象等部门预报可能发生洪涝灾害时,进入常态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1.保持应急专业队伍建制,保持人员稳定,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做好洪涝灾害应对准备工作。落实救灾防病和应急处置所需的药品、器械、生物制品、快速检测试剂、卫生防护用品和通讯设备、交通工具等应急物资;做好随时应对洪涝灾害的消杀消毒、应急接种疫苗等各项防病准备工作。
3.做好中心内部发生洪涝灾害隐患的排查工作,加强本单位危险区域和危险地带的巡查和防范,及时转移低洼地带及有隐患房屋内的人员、物资,对低洼地带无法转移的设备实行有效防护,做好应对停电、停水和发生内涝的各项准备,确保自救和医疗卫生应急工作的开展
(二)预警状态。
发生洪涝灾害时,法定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报告人数与往年同期相比没有明显升高,未导致人员伤亡,预警状态下主要做好以下工作:1.加强消杀、消毒工作。一旦发生洪涝灾害,立即调派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赶赴受灾现场,指导开展环境卫生消杀、消毒工作,防止疾病媒介生物孳生,加强水源监测。
2、加强相关信息的收集、报告。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相关灾情信息,及时掌握灾情动态和应急响应进程;加强灾区疾病监测和疫情报告,启动疾病监测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3.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开展传染病疫情动态监测,发现疾病流行线索,按照要求报告传染病疫情。开展以发热、腹泻、皮疹以及呼吸道症状、急性黄疸、呕吐、结膜炎等症状监测。重点做好新冠肺炎;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传染性肝炎;登革热、乙脑、布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虫媒传染病和流行出血热、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肺结核、麻疹等其他重点传染病监测。县疾控中心要根据监测和分析结果及时做出预警范围和预警病种,并上报。
4、开展卫生宣传,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充分利用报刊、手机、电视等新闻媒体普及卫生防病知识,促进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对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5.积极开展防范工作。严格控制群体性聚餐,加强农药、鼠药等化学毒品的管理,防止各类中毒事件的发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预防性免疫接种措施,防止传染病流行和蔓延。
(三)应急状态。
发生洪涝灾害,法定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报告人数有明显升高,发生灾害导致人员伤亡时,进入应急状态,实行24小时值班制,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开展各项工作。(四)响应的终止。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经洪涝灾害卫生应急专家咨询组评估,灾害所引发的卫生隐患基本消除,由启动响应的部门决定终止响应。六、恢复重建与总结评估
县疾控中心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组织开展灾后卫生评价,继续做好灾后防病工作,迅速恢复和重建疾病监测系统,指导受灾区域做好灾民回迁前的卫生学评价和环境清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公共卫生监测和指导等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在洪涝灾害事件处理结束后进行调查,认真总结评估,并向市疾控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总结评估结果。
七、责任与奖励
对洪涝灾害卫生应急工作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对参加洪涝灾害卫生应急处理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科室和先进个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八、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制定和解释,并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