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银行流动性应急预案
银行流动性风险事件应急预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流动性风险防控工作,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和应急计划,保障本行各项业务稳健可持续发展,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等文件要求,结合本行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所称流动性风险是指本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
第三条 本预案所称流动性风险的主要类别包括:
(一)临时性流动性风险。如本行支付系统突发故障或其他物理上的紧急情况导致本行在正常市场条件下产生的临时性融资需求。
(二)长期性流动性风险。如本行信用评级大幅下调、遭遇重大声誉危机、流动性风险预警指标低于监管容忍度或本行预设控制水平等情况。
(三)市场流动性风险。如金融市场流动性枯竭、交易对手出现违约或破产、可融资金大幅减少、融资成本异常上升等情况,导致本行难以从处于压力条件下的金融市场融入资金。
第二章 应急处置原则
第四条 发生流动性风险事件应坚持依法、快速、高效、稳妥、保密的处置原则:
(一)依法原则:即在处置突发流动性风险事件过程中,要注意掌握政策、依法办事,不得采取非法、违规手段使问题复杂化。
(二)快速原则:即发现问题,立即启动预案及时处置,制止事 1 态进一步发展,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三)高效原则:即处置突发流动性风险事件,应按照统一指挥、措施得力,统筹协调、部门联动的原则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应按照自身的权限和职责,各司其职,服从指挥。
(四)稳妥原则:即处置突发流动性风险事件,必须积极主动,快速反应,冷静、有序、果断,有效控制局势,做到指挥统一、宣传解释统一、行动步骤统一、不失控、不失序、不失真。
(五)保密原则:即领导小组各成员要遵守职业道德和组织纪律,保守国家秘密,对于涉及到机密以上(含机密)的事项,应严格遵守保密法规,不得泄漏。
第三章 组织体系与职责权限
第五条 董事会承担本行流动性风险应急管理的最终责任,履行以下职责:
(一)审核批准本行流动性风险应急管理体系。
(二)审核批准本行流动性风险应急管理相关政策、程序。
(三)决定与流动性风险应急管理里相关的信息披露内容。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董事会可以授权其下设风险管理与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履行其部分职责。
第六条 本行成立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本行流动性风险事件的指挥、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
领导小组由董事长任组长,行长和监事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副行长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风险管理部。
第七条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为:
(一)负责组织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的演练。
(二)负责统一指挥和部署本行流动性风险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实施流动性管理策略的讨论与决策。
(三)遇流动性风险事件发生时,负责启动本预案,及时处置和化解突发流动性风险,确保突发事件期间和风险处置后业务经营的正常运行。
(四)负责向董事会和监事会报告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向相关部门反馈。
(五)负责在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启动后,指挥相关部门开展外部联络和信息披露工作。
(六)负责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理工作中其它重大事项的决策。第八条 风险管理部主要职责为:
(一)负责本行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和监测工作。
(二)负责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具体实施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
(三)负责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的召集与组织工作。
(四)负责流动性突发事件的信息收集与汇报工作。
(五)负责应急预案及应急计划的拟定与修订工作。
(六)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九条 财务管理部负责审核分析风险管理部的指标监测情况;协调平衡全行资产负债整体运行。
第十条 运行管理部负责支付结算及库存现金管理,在发生挤兑、现金库存不足时,与人民银行进行协商,及时调运现金以确保现金正常支付。
第十一条 金融市场部负责资金的头寸调度,在头寸不足时及时进行资金调度,缓释流动性风险。
第十二条 办公室负责制定对外答复口径、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媒体联络与舆情监控;及时了解和掌握系统内员工的思想动态 3 及社会反映;对不安定因素、风险隐患及突发事件要及时发现、及时报告;与当地政府、公安机关沟通、协调,确保得到公安机关的帮助和支持;维持现场秩序,控制事态发展。
第十三条 其他各职能部门:
(一)负责及时识别、预警和报告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流动性风险事件。
(二)遇突发流动性风险事件发生时,负责按要求配合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的实施。
第四章 流动性风险的监测与预警
第十四条 建立健全风险监测制度。本行建立流动性风险定期报告制度,对流动性状况进行持续跟踪监测。密切关注社会、经济动态,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风险排查,及时掌握风险底数,对风险做到早发观、早报告、早处置、早解决,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十五条 建立健全压力测试制度。风险管理部基于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每季度出具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报告,对照各流动性风险预警指标,定期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早发现风险隐患,进行风险提示,防范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主要预警指标如下:
(一)流动性比例。
(二)流动性缺口率。
(三)核心负债依存度。
(四)同业市场负债比例。
(五)最大十户存款比例。
(六)最大十家同业融入比例。
(七)超额备付金率。
(八)存贷比。
(九)净稳定资金比例。
(十)流动性覆盖率(可选)。
第十六条 各单位应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突发事件对本机构流动性造成的影响做全面评估,并在事件发生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评估报告。突发事件触发条件主要包括:
(A)本机构发生挤兑事件。
(B)短期内核心存款异常大幅下降、存款大户集中清户或连续性异常资金转移。
(C)备付金严重不足,无法开展正常资金清算。
(D)已发生或可能波及到本行业务进行的系统中断或瘫痪事件。(E)流动性预警指标低于监管容忍度或本行预设控制水平。(F)社会上出现可能引发突发性流动性风险的各类谣言。(G)当地其他金融机构发生挤兑、限兑或停兑。(H)已发生或可能波及到本行的较严重自然灾害。(I)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的其他突发事件。
第五章 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程序
第十七条 发现突发事件触发条件时,应第一时间(不论是否工作日,下同)报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专报后立即上报领导小组召集应急处置会议。判断事件形成的原因与类型,分析决策处置措施并启动相应的应急计划。
第十八条 报告程序
(一)发生触发条件(A)后,营业网点必须立即组织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并在30分钟内将风险情况通报风险管理部。
(二)发生触发条件(B)后,营业网点应及时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与政策建议,在24小时内通报风险管理部。
(三)发生触发条件(C)后,金融市场部应立即办理紧急融资 5 事宜,并在30分钟内通报风险管理部。
(四)发生触发条件(D)后,发现单位必须第一时间通知科技信息部获得技术支持,并在30分钟内通报风险管理部。
(五)发生触发条件(E)、(F)、(G)、(H)、(I)后,或接到相关部门报告后,风险管理部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汇报,领导小组及时召开成员会议。
(六)必要情况下,领导小组应立即上报董事长,请求召开董事会会议或股东大会。
第六章 应急管理策略
第十九条 根据不同的流动性危机设置对应的总体应急管理策略,执行对应的应急计划,包括资产方应急措施和负债方应急措施。
第二十条 针对临时性流动性危机,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管理策略:
(一)对于我行系统出现的故障,立即组织科技力量抢修。
(二)对于外部系统、网络出现的故障,及时协调其主管机构开展维修。
(三)因故障导致无法使用核心业务系统、支付清算系统等系统时,按本行《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相关措施执行。
(四)在突发挤兑事件时,按本行《挤兑事件应急预案》相关措施执行。
第二十一条 针对长期性流动性危机,应及时采取以下流动性管理策略:
负债方应急措施:
扩大资本补充,通过银行间市场融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交易系统等方式,及时融入资金,包括同业存放、同业拆借、债券回购、票据回购等。
资产方应急措施:
(一)提高备付金率水平。
(二)及时抛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必要情况下出售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
(三)合理调配存贷款,降低存贷比例。
第二十二条 针对市场流动性危机,在采取第二十条中列举措施的基础上,应积极组织资金,采取以下流动性管理策略:
负债方应急措施:
寻求当地政府帮助,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融资包括短期再贷款、再贴现及常备借贷便利政策,或提出个案救助申请。
资产方应急措施:
(一)调整资产组合、控制资金投放,对于本行发放的贷款、投资或拆放资金,协调其提前归还本息。
(二)及时向人民银行申请动用存款准备金。
(三)出售长期资产或固定资产。
第二十三条 应急管理策略,原则上遵循自我救助、同业救助、人民银行救助等顺序。但情况紧急时,也可从快从速,多法并举,快速、稳妥地处置各种流动性风险。
第七章 信息披露
第二十四条 对外信息披露方式包括:向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等监管部门的报告;向省联社、地方政府的报告;通过本行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电视、报纸、广播等载体向社会发布的公告。
第二十五条 对外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性质、等级、可能涉及的金额和人数、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以及事件发生后的社会稳定情况;事态发展趋势、可能造成的损失、已经及拟进一步采取的措施;其他与本事件有关的内容。
第二十六条 突发事件和处置方案,均需经领导小组授权,由董事会秘书根据相关监管要求报告;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的公告,均需经领导小组授权,由董事会秘书提供给新闻媒体或按统一口径接受采访。
第八章 后续处置
第二十七条 流动性风险事件应急处置完毕后,应协调新闻单位做好正面宣传报道工作,把握正确的舆论宣传导向,最大程度地降低突发流动性风险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
第二十八条 突发流动性风险事件处置完毕后,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以及应急处置工作的有效性、科学性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形成评估报告,提交领导小组审议。第二十九条 本行在处置流动性风险事件时,形成完整的档案材料,并按有关要求归档和备案。
第九章 管理文件
第三十条 合规文件
1、《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
2、《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
3、《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第十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预案由本行负责制定、解释和修订。第三十二条 本预案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预案
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预案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以下简称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维护辖区内金融秩序,防范流动性风险产生的支付风险及突发事件对本行造成经济损失及声誉影响,确保本行经营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及《河南银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行对突发性支付风险进行预防、预警和处置。
第四条 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
(一)组织架构。本行成立“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行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业务的副行长担任,成员由总行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
(二)职责分工。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本行发生流动性危机时组织、协调和处置工作。制定本行流动性风险事件应急预案,发生流动性风险事件时,组长启动本应急预案,及时处置和化解流动性风险。各业务部门负责本业务范围内流动性风险的预测,出现风险及时上报领导小组。
第五条 流动性风险事件的预防和预警内容:
(一)客观预测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根据需要按日、月、季对本行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进行监测,对流动性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以及成因进行分析,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寻求应对措施。
(二)提高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预见性。在原有的流动性监管周期的基础上,将现金流错配细化到每一天以及每一类流动性储备资产。
(三)加强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实现资产与负债的合理匹配。预测未来时段资产负债结构状态,测算资产负债比例,调节资产负债结构,优化资产负债状态,实现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最佳组合,达到资产负债总量、期限匹配,合理安排贷款投放的频次及规模。
(四)定期分析潜在存款变动,防止存款流失。分析存款的季节性或周期性的变化对本行的影响,计算存款偏离度;分析存款准备金率继续上调对本行的影响;分析贷款未按预期收回或不良贷款增多对本行的影响。
(五)提高声誉风险的应变能力。制定预案,模拟声誉风险情形,开展演练;建立客户投诉监督平台,从维护客户关系、履行告知义务、及时为客户解决问题、确保客户合法权益等方面实施监督。
(六)加强业务创新,既增加本行的竞争力,又拓宽本行资金来源渠道,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流动性风险。
(七)监督存、贷款户变化情况,预测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如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情况明显增多,存款大户集中清户转出资金;超过贷款总额2%的客户资信下降,短时间贷款集中出现不良。
(八)本辖区发生自然灾害或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预测波及本行影响程度,造成不稳定或受危害的程度。
(九)定期不定期进行压力测试,提高本行应对流动性风险的 能力。
第六条 流动性风险事件的应急处置:
(一)发生突发流动性风险事件应依法、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制止事态发展。领导小组统一指挥,相关部门各其职责,服从指挥、做到反应快速,控制局势、严格遵守保密处置原则。
(二)流动性风险事件发生60分钟内,为防止险情蔓延,应立即口头或电话形式向领导小组报告(后补书面报告),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发生流动性风险,为规避风险扩大和蔓延应积极采取以下自救措施:
(1)立即派专人亲临现场调查,判断流动性风险的严重程序;
(2)做好本行员工思想维稳工作,要求员工认真履行职责,不得参与挤提存款,并动员员工向亲朋好友等做好解释工作,稳定内部员工及其密切关系人的存款;
(3)暂停贷款发放,降低存贷比例;加大贷款管理力度,降低正常类贷款向不良贷款的迁徙率,提高贷款质量;
(4)收回拆放同业资金,同时收回向股东等关系人发放的贷款;
(5)突发挤兑事件时,本行各级领导要出面做好客户安抚以及宣传和解释工作,消除谣言造成的不良影响,缓解客户情绪; 2.本行已采取自救措施而未有效控制风险时,可向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同业行等求助:
(1)及时寻找存款来源,调整资产组合。向发起行申请拆借资金、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必要时申请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 向地方政府申请对本行帮助及扶持;
(2)向其他金融机构转让本行未到期的债权,并及时收回本息;向债权人披露本行解决支付风险的策略,以达到延期支付;
(3)库存现金出现不足时,由财会部与其他银行进行协商,及时调运现金确保现金正常支付;
(4)及时协调公、检、法等部门,查处出现的破坏性宣传行为,妥善处理可能引起的突发性事件,维护社会秩序。
(5)本行计算机系统或设备出现故障,导致客户资金无法及时入账,应立即联系科技零售部,及时与运营商联系查找原因,进行抢修,并向客户做好解释工作;发生网络被盗,应立即向小组领导报告,并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
(6)事件发生后领导小组应第一时间以书面形式向人民银行、河南银监管及当地政府报告本行流动性风险发生的原因、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效果,并通报公安机关。
第七条 流动性风险事件的后期处置:
(一)恢复运营,严防复燃。突发性流动性风险事件得到处置后,应组织各方尽快恢复正常营业,把握舆论宣传导向,降低突发性风险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要密切关注流动性情况,严防流动性风险事件的再次发生。
(二)分析成因,追究责任。流动性风险事件处置完毕后,要及时对事件进行彻底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上报行领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要分析发生流动性风险的成因,启动的应急预案是否得当,对流动性需求的预测是否充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责任人按情节轻重给予行政或纪律处分: 1.故意隐瞒风险未及时上报领导小组,造成风险蔓延的; 2.风险发生后未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的,或未报规定向监管部门上报的;
3.未经批准擅自泄露机密,酿成不良社会后果的。
第八条 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并由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三篇: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理预案
乌苏利丰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预案暂行
办法
第一条目的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流动性原因产生的支付风险及突发事件给乌苏利丰村镇银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声誉影响,维护本地金融稳定和广大客户的利益,确保本行各项业务稳健发展,以适度控制存量、适时调节流量为目标,特制定本预案。第二条依据
本预案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银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的通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非现场监管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制定。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乌苏利丰村镇银行对突发性支付风险进行预防、预警和处置。
第四条流动性风险防范坚持的原则
流动性风险防范应坚持防化结合,重在防范的原则。乌苏利丰村镇银行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风险的监测,督促本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依法合规稳健经营,努力改善经营状况,提高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的能力。第五条组织机构
一、成立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张军魁行长 副组长:周遐江副行长 成员:梁文军、亓荣华、康娣
二、本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为非常设机构,组成人员相对固定并随工作岗位变化及时调整。
三、本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在风险管理部。
第六条日常流动性监测的内容
一、日常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预测:
(一)短期流动性需求的预测。主要是指由季节性因素引起的资金需求。
(二)周期性流动性需求的预测。指由经济周期性变动因素引发的资金需求。
(三)意外流动性需求的预测。指由不可预测的非常事件和来自大客户大额存取款和大额贷款波动引起的资金需求。
(四)趋势性流动性需求的预测。指未来较长时期内的流动性需求。
二、定期对流动性风险等监管指标进行监测
(一)按月计算存贷款比例、流动性比例、超额备付率,按季计算流动性缺口率、核心负债依存度等监管指标。并根据银监办的要求,在日常业务分析报告中对流动性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及时对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进行客观预测,并采取应对措施。
(二)按季对潜在的存款流失,包括受其他金融市场收益提高影响而流失,存款的季节性或周期性变化,大额存款机构转移存款等情景;对央行回笼流动性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存款准备金率继续上调;对贷款回收受到重大影响,不良贷款增加较多等。第七条应采取的自救措施 发生流动性风险本行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自救,避免风险扩散和蔓延:
一、暂时停止除小额信用贷款外的其他贷款的发放。
二、积极组织回收资金,加大现金库存。
三、立即卖出持有的国债和其他债券。
四、收回拆放同业资金。
五、将未到期的债权转让给其他金融机构并及时收回债权本息。
第八条向社会求助
在本行自救难以化解流动性风险的情况下,向相关部门求助:
一、向总行村镇银行管理部求助,协助调拨调济资金。
二、向人民银行申请动用存款准备金。
三、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支持。
四、向县委、市政府申请协调有关部门,对本行进行帮助和扶持。
1、积极帮助我行组织存款,协调政府部门存入资金
2、通过组织手段加大对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逾期贷款的清收力度。
3、组织协调公、检、法等部门,严厉查处可能出现的破坏性宣传行为,妥善处理可能引起的突发性事件,维护社会秩序。
4、严厉打击各类逃废债行为,协助本行清收盘活不良贷款,提高资产变现能力。第九条附则
本办法由乌苏利丰村镇银行负责解释并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县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
濮阳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应急预案
为加强濮阳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维护濮阳市商业银行的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银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及其他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结合我行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的领导,成立“濮阳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 成 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日常风险预警、跟踪、监测,在出现突发性事件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落实工作措施,确保处置效果,避免风险进一步扩大。
二、目的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流动性原因产生的支付风险及突发事件给濮阳市商业银行造成的经济损失,维护金融稳定和广大客户的利益,确保濮阳市商业银行稳健发展,以适度控制存量、适时调节流量为目标。
第三条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县农村信用社对突发性支付风险进行预防、预警和处置。
第四条 突发性支付风时
积极筹划落实各项防范化解风险措施,相互协调,共同控制和化解风险。
第六条 组织机构
一、成立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由联社理事长担任
副组长:由联社主任担任
成员:由联社副主任,及风险管理部、财务会计部、市场拓展部、稽核监察部、安全保卫部、办公室、人力资源部等部室主任组成
二、联社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为非常设机构,组成人员相对固定并随工作岗位变化及时调整。
三、联社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联社办公室。
第七条 应急处置内容
一、日常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预测:
1.短期流动性需求的预测。主要是指由季节性因素引起的资金需求。
2.周期性流动性需求的预测。指由经济周期性变动因素引发的资金需求。
3.意外流动性需求的预测。指由不可预测的非常事件和来自大客户大额存款和大额贷款波动引起的资金需求。
4.趋势性流动性需求的预测。指未来较长时期内的流动性需求。
二、定期对流动性风险等监管指标进行监测
1.按月计算存贷款比例、流动性比例、超额备付率,按季计算流动性缺口率、核心负债依存度等监管指标。并根据银监办的要求,在日常业务分析报告中对流动性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及时对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进行了客观预测,并采取应对措施。
2.按季对:⑴潜在的存款流失,包括受其他金融市场收益提高影响而流失,存款的季节性或周期性变化,大额存款机构转移存款等情景。⑵央行回笼流动性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存款准备金率继续上调。⑶贷款回收受到重大影响,不良贷款增加较多 ······(。收藏《县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应急预
摘要]目前,农村信用社的资产结构不均衡,变现能力差,流动性不佳,要么流动性过剩,要么流动性不足,其原因主要是信用社流动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理念滞后。为此,农信社应树立正确的流动性管理目标,增强风险管理意识,采用主动的流动性管理策略,多渠道化解流动性风险,完善流动性风险的分析指标体系,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和应急处置机制,以更好地均衡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流动性管理,风险预警,风险处置
流动性是指资产即时转变为现金的能力,它不仅指资产本身即时变现的能力,还包括随时从外部获得现金的能力。流动性风险是指农村信用社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弥补客户取款需要和未能满足客户合理的贷款需求或其他即时的现金需求,从而引发挤兑风潮或信誉丧失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一旦转化为现实,农村信用社的损失和在社会上的恶劣影响就难以弥补和消除,就会使农村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影响,严重时会导致其破产。综观银行危机的历史,不论危机的原因如何,其最终都以流动性不足进而引入困境或破产而表现出来。流动性风险是农村信用社经营过程中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其伴随于农村信用社经营的全过程。因此,加强流动性管理就成为农村信用社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农信社流动性现状
农村信用社的流动性表现为两方面:一是资产的流动性,主要表现为信用社资产的变现能力及成本,资产变现能力越强,所付成本越低,则流动性越强。
二是负债的流动性,是指农村信用社随时筹措所需资金的能力及成本,筹措资金的能力越强,所付的成本越低,则流动性越强。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流动性则表现出令人担忧的状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产流动性不佳
资产的流动性对农村信用社至关重要。资产流动性综合反映了农村信用社的应变能力,资产的流动性越高,其变现能力越强,自然应付突发的客户提现等事件也就越强。但是,信用社保持高流动性,虽然能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求,却减少了收益。保留的高流动性资产越多,其机会成本损失就越大。因此,如何使资产保持最佳的流动性是农信社面临的重要问题。而目前农村信用社的资产结构不均衡,变现能力差,造成资产的流动性不佳。
1.资金分布不均衡。农村信用社的资产分为现金资产、证券投资、贷款、固定资产等项目。一般来说,现金资产的流动性最强,证券投资的流动性次之,贷款的流动性更次之,固定资产则不具有流动性。从资金运用和资产流动性的要求上看,农信社对其资产应进行合理分布,使资产分布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既可以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又能兼顾资产的盈利性,但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信用社则很难做到,资金分布呈现不均衡的状态。具体表现在:被称为一级准备金的现金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普遍较高,有的信用社甚至接近20%,而国外的花旗银行、汇丰银行这一指标仅仅维持在2%以内。被称为二级准备金的证券投资虽然变现能力强,且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但是占总资产的比重很小,甚至有的信用社根本就没有。资产分布的不均衡,使信用社的支付压力都集中于一级准备上,这就使得信用社必须留存充裕的一级准备金,当然,这是以牺牲信用社的盈利能力为代价的。
2.一级准备与实际的现金需求之间难以做到最佳平衡。虽然保留充裕的一级准备对资产的流动性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但仍不能有效地解决与现金需求间的最佳平衡问题,要么出现流动性过剩,要么出现流动性不足。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农信社的现金需求波动性较大。储蓄存款在农信社的存款总量中占绝对比重,资金稳定性差,易受农村春季、秋季以及节日的影响;农信社贷款的需求也易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这两方面共同促成农信社现金需求的波动性较大,对信用社留存的一级准备形成巨大的支付压力,要么留存过多,要么留存过少。
其二,人民银行的再贷款和同业拆入资金的刚性偿付加剧了一级准备金的支付压力。在不良资产挤占大量资金、存款波动严重的情况下,信用社往往采用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和向同业拆入资金的做法来缓解头寸的压力。事实上,许多信用社的一级准备金并不是来源于自身吸收的资金,而是过度依赖于人民银行的再贷款和同业拆入资金。这种方法对缓解农信社的支付压力虽然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在到期偿付时对农信社的支付也会起到雪上加霜的负面效应。
3.资产变现能力差。如上所述,农村信用社用于保证支付的资金基本上完全依赖于一级准备金,在资金紧张时,除了举债筹措资金外,也可以考虑将部分信贷资产进行变现。但是,农信社的信贷资产中,积压的不良贷款较多,有限的正常贷款也会由于合同期限的因素无法随时变现,因此,信用社的信贷资产变现能力差就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负债流动性差
农村信用社的负债可以分为存款类负债和其他负债。存款类负债包括单位存款和储蓄存款两类,是农村信用社在经营过程中利用自身的业务向客户(包括政府机构、企业和居民)吸收的资金,属于被动式负债。其他负债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入资金和临时占用的资金,属于主动式负债,这部分资金的多少可以反映信用社主动筹措资金的能力。存款类负债越多,资金越稳定,信用社的支付压力就越小。其他主动性负债越多,缓解支付压力的能力越强。但目前农信社的负债结构并不尽如人意。
在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来源中,存款类负债占绝对优势的地位,占比在60%-70%,且1年期以下存款的比例较高。被动负债的高比例和非稳定性给农村信用社的支付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也给农村信用社的流动性管理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再加上近两年股市行情高涨,投资基金、国债的收益远大于存款收益,由此出现了罕见的“存款大搬家”现象。据央行统计显示,在2007年4月和5月股市火爆的两个月中,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分别下降了1674亿元和2784亿元,而在6月份居民储蓄存款搬家的现象出现了“急刹车”,1678亿元的资金重新回流到银行。但从总体来看,2007年上半年,居民户存款增加8271亿元,同比仍少增5938亿元。在存款搬家的风潮中,信用社的存款也未能幸免,被股市分流了部分资金,特别是位于县城范围内的信用社,更是出现存款下降势头。存款持续下降,使信用社的支付压力大大增加。
在一级准备金难以保证正常支付时,信用社会对外主动筹措资金,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或向同业拆入资金,以缓解支付的压力。但再贷款和同业拆入资金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人民银行的贷款规模、同业资金的充裕状况以及信用社的偿债能力等,无形中也会增加信用社主动负债的难度。
(三)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
资产流动性的大小取决于负债流动性的大小,也可以说,负债流动性的强弱决定了资产流动性的强弱,因此,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应进行合理配置,才能做到真正的流动性管理,把流动性风险控制到最低状态。这里的合理配置除了数量匹配外,还包括结构、期限匹配。但是,农村信用社目前还没有做到资产负债结构的合理配置。具体表现在:
第一,数量不匹配。如存贷款比率过高或过低,流动性比率过高等。
第二,结构不匹配。如信用社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依赖于储蓄存款,稳定性差,且高成本资金占主要部分;而信用社长期形成的不良贷款数量较大,占压时间较长;固定资产占用资金量较大,较多地超出了监管部门对信用社要求的固定资产比率不超过50%的比例;资金来源的短期化与资产运用的长期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资金运用方式较单一,盈利资产主要为贷款;贷款总额中,占相当比重的是不良贷款;投资渠道没有得到运用。资金来源的过度集中与资金运用的不合理,使得信用社的营运资金越来越少,沉淀的资金越来越多,隐含的风险越来越大。
第三,期限不匹配。长款短用、短款长用的情况多有存在,不能有效地预测资金的变化情况,进而匡算头寸的多少。
二、农村信用社流动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流动性管理意识淡薄
农村信用社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未能理解流动性管理的真正含义,只是简单地认为流动性管理就是保证信用社不会出现支付危机,因此,为了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往往保持较高的超额准备,以牺牲资产的盈利性为代价来获取资金的流动性,提高资金的机会成本。不能合理地预测头寸,在资金紧张时,只能被动地用高成本资金来缓解资金矛盾,更削弱了信用社的盈利能力。在资金充裕时,较少关注闲置资金的出路,缺乏高效管理意识,不能很好地把握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的平衡关系。
(二)流动性风险管理理念滞后
流动性对金融机构来说非常重要,流动性风险管理历来被商业银行视为重中之重。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三个阶段。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相继采用过资产管理策略、负债管理策略,但没有真正实施过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策略,而且我国银行业的资产、负债管理与国外商业银行不同,它不是一种流动性管理策略,而是一种总量、计划和规模管理策略,因此,迄今为止,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开展过真正严格意义上的流动性管理。而农村信用社与商业银行相比,在流动性管理方面更逊一筹,根本称不上什么流动性管理,只能算是一种粗放式管理方式而已。
(三)流动性管理指标体系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起到准确地预警作用
流动性评价指标主要是存贷款比例、备付金比例、流动性比例和中长期贷款比例。这些指标只能从某一个侧面反映农信社资产的流动性状况,而不能全面地反映出流动性水平,更不能反映出信用社的融资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存贷款比例的高低反映了农信社将吸收的存款用于贷款的比例。一般来说,该比例越高,说明资金运用越充分,流动性越差;比例越低,说明资金运用越少,流动性越强。但目前该比例的高低已经不能准确地反映出信用社运用资金的程度。
其一,该比例的计算依据是某一时点(月末、季末或年末)的存贷款数量。而存款的时点数由于受期末存款任务考核的影响会大大高于平时的存款余额,因此,在存款时点数额虚高的情况下,存贷款比例会有所降低。
其二,目前信用社的资金运用渠道除了以往单一的贷款渠道外,还有对外投资渠道,甚至有的信用社对外投资的数额较大,这样势必会造成存贷款比例大大降低。
2.备付金比例的高低反映了信用社留存的备付金在吸收存款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比例越高,支付能力越强,但是,该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其一,用于计算该指标的存款总量只是账面数,而不是实际数。因为许多信用社的定期存款被当作股金纳入核算。如果将这部分存款式股金计算在内,则信用社的备付金比例会有所降低。
其二,在信用社的备付金主要来源于再贷款和拆入资金的情况下,备付金率不能客观地反映出信用社留存的备付金对再贷款和拆入资金的依赖程度,因为依靠再贷款和拆入资金而形成的高备付金率并不能代表很强的支付能力。因此,备付金率反映出的支付能力的高低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3.流动性比例只能反映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之间的数量匹配关系,但不能客观反映二者在结构、期限方面是否匹配。如果流动性比例达到了流动性管理指标的要求,但二者在期限或结构上并不匹配,那么,信用社的流动性仍然不会令人满意。另外,农信社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资产项目设计不太合理,某些项目流动性较差。如待处理抵债资产从本质上说是农信社的逾期贷款和呆滞贷款形成的,这些抵债资产的变现能力差,且变现过程中的成本也很高,因此,将这部分抵债资产列入流动资产项目,一是虚增了流动资产的总量,二是提高了流动性比例,造成农信社流动性很强的假象。目前,许多农信社流动性比例较高均与此有一定的关系。
4.流动性管理指标以固定的比例作为最低评价标准不尽合理。这是因为,信用社的流动性风险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指标高于最低控制比例,并不能说明信用社就没有了支付风险;如果指标低于最低控制比例,也不能说明信用社一定会出现支付危机。
虽然评价流动性管理的指标体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各信用社又要按照要求去套用、完成这几项流动性指标,并以此作为评价流动性管理水平高低的依据,这样,自然就失去了流动性管理的真正意义。
(四)流动性管理的信息不充分
信息充分是流动性管理确保有效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农信社的统计数据和报表信息主要是时点数,无法反映农信社在一段时期内资金的变化情况或资金的流量情况。运用这些资金的时点状态来作为判断信用社流动性状况的依据,是不能准确判断信用社的支付能力的。信息的不充分大大限制了信用社对流动性风险的防范能力,在出现支付问题时,监管部门也很难准确区分农信社是暂时的流动性不足还是清偿能力不足的状况。
三、加强流动性管理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流动性管理目标,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正确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应该包含两层含义:
其一,适度控制存量。“适度”的存量不仅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存量过大,流动性过高,就意味着农信社盈利性丧失,利润降低;反之,存量过小,流动性不足,客户合理的流动性需求得不到满足,又必然危及农信社的正常经营,甚至使其陷入流动性危机。
其二,适时调节流量。当资金流入量大于流出量而导致资金盈余时,需要及时调度资金头寸,扩大对盈利性资产的投入,以保持资金存量的适度性;当资金流入量小于流出量而导致资金存量不足时,就必须以较低的成本、较快的速度弥补资金缺口,以重新建立平衡。
风险管理是农信社经营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流动性风险是农信社其他风险的集中和最终表现,危害甚大,信用社应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和警觉,主动采取措施控制流动性风险。因此,农信社应加强风险的宣传教育,强化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牢固树立风险第一的思想,在经营中力求稳健,正确处理好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关系,在确保资金安全和正常流动的前提下,提高农信社的盈利水平。
(二)采用主动的流动性管理策略
一是要实行资产与负债的精细化管理,实现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在期限、利率、规模等方面的合理匹配,使资产与负债保持均衡状态。
二是要实行资产的主动管理,在资金的运用上预先规划,综合统筹,运用渠道多元化,使不同的资金运用渠道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建立起快速有效的调整机制。
三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处理好富余资金在信贷市场、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收益分配和风险均衡关系;处理好保证支付与对外资金运作之间的关系,即如何在保证支付、减少头寸闲置的基础上,实现对外资金运作数量的最大化;处理好资金管理中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关系,即建立多层次的流动性储备,实现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协调管理。
(三)增加流动性管理的工具,多渠道化解流动性风险
第一,要提高债券持有量,增加二级准备,实现流动性和盈利性的有效组合。国债、金融债券属于二级准备,既具备较高的流动性,又具备一定的盈利性和安全性。农信社购买债券,参与债券市场的交易(如债券回购、现券买卖等)既有利于资金头寸的灵活调度,增强流动性,又能够有效地降低经营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第二,要积极参与货币市场,拓宽流动性供给的渠道。快速发展的国内货币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同业票据市场等)为农信社提供了多种资金融通的渠道。资金规模较大的市联社可以直接参与货币市场的交易,使它成为提高资金运用效率,优化资产结构的有效途径;资金规模较小的市联社可以通过委托代理的方式间接参与货币市场,化解流动性风险,降低交易成本。
(四)制定合理的流动性计划
为了提高流动性管理的效率,农信社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流动性计划。要根据各方面的信息,预测农信社未来的流动性缺口;经过对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比较后,从中评选出最优的获取流动性的方式;在对未来的流动性进行预测与流动性来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制定出与农信社整体发展计划相符合的长期流动性计划,然后将长期的流动性计划分解成较短期的流动性计划以便于实施。在执行过程中,农信社可以根据经济、政策及市场的不断变化,依据实际情况对流动性计划不断加以修正。
当然,预测未来一定时期的流动性需求,制定合理的流动性计划并不是农信社的最终目的,这些只不过是满足流动性需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流动性风险、保证既定收益的手段。
(五)科学合理地匡算头寸
流动性管理的关键环节就是对头寸的匡算。科学、合理的头寸匡算是保证流动性、实现盈利性目标的重要手段。对头寸的匡算可以区分为短期匡算和中长期匡算两种情况。
短期头寸的匡算是通过测算短期内农信社在央行的存款增减变动量来进行的,预测期一般在7天以内。在测算时,应尽可能周全考虑直接影响头寸变化的各项因素,才能保证头寸匡算的准确性。在日常管理中,应由各基层信用社根据本社短期内现金流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资金头寸的每日预测、分析和上报,联社根据上报的情况编制短期头寸变动表来进行每日的估算,从而实现全辖头寸的及时调度。
中长期头寸的预测是通过预测一段时间内存贷款的变动趋势来进行的。在实际操作中,市联社可通过对贷款的统一管理来掌握其变动的主要情况,而总存款变化的预测则主要考虑季节性因素。通过抓存稳贷,合理安排贷款期限等措施来保障长期流动性。
(六)完善流动性风险的分析指标体系,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和应急处置机制
第一,完善流动性分析指标体系,做好对流动性的预测和分析。流动性分析指标是流动性管理者的决策依据,信用社应该完善流动性分析指标的不足,借鉴西方商业银行成熟的经验,采取科学的预测和度量方法,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流动性预警界定监测指标体系,以便在日常业务管理中准确地监测和分析流动性风险。
第二,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市联社根据各项流动性分析指标进行流动性风险的综合评估,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系统,准确地监测流动性风险,一旦发现风险达到警戒线就及时发出预警,以争取时间采取有效补救措施,尽量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第三,建立有效的应急处置机制,提高避险能力。对可能发生的流动性风险,信用社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在支付风险出现后,要及时上报;应急处理领导机构立即启动应急处理程序,组织有关部门进驻现场,并制定风险应急处理方案;风险信用社和有关部门、单位根据应急处理方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指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限定时间内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补救,尽量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第五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管理预案
濮阳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健全濮阳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体制和机制,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保证本行各项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并结合本行实际,制定预案。
第二条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可以分为融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
融资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不影响日常经营或财务状况的情况下,无法及时有效满足资金需求的风险。
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深度不足或市场动荡,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出售资产以获得资金的风险。
第三条 流动性风险管理是指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全过程。
第四条 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原则是:全员参与、动态预防、科学量化、审慎管理,确保本行无论在正常经营环境中还是在压力状态下,都有充足的资金应对资产的增长和到期
债务的支付。
第五条 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的取向是:稳健。即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平衡收益水平和流动性水平,保持适度流动性,将流动性风险控制在本行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之内,确保本行的安全运营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第六条 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适时、合理、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实现对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将流动性风险控制在本行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以推动本行的持续、健康运行。
第七条 本行通过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划分明确的风险管理职责、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程序和制度,强化考核监督,持续推动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二章 流动性风险的组织架构和职责
第八条 本行建立与流动性风险特点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包括董事会、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高级管理层。
第九条 董事会承担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最终职责。具体包括:
(一)审核批准本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和重要政策;
(二)监督高级管理层在风险管理体系内对流动性风险进行适当管理和控制;
(三)对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准确
性和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
(四)决定与流动性风险相关的信息披露内容;
(五)审核批准本行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与程序、流动性风险限额和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并根据风险管理需要及时对以上内容进行审议修订,审议修订工作至少每年一次;
(六)持续关注流动性风险状况,定期获得关于流动性风险水平和相关压力测试的报告,及时了解流动性风险的重大变化和潜在转变;
(七)根据内部审计的结果,督促高级管理层针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整改措施,并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策略和程序;
(八)授权并听取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开展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相关工作;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条 高级管理层负责流动性风险的具体管理工作,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根据本行的总体发展战略测算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并提请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根据总体发展战略及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时提出对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修订的建议,并提请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
(二)根据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批准的流动性风险承
受能力,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程序、限额,其中重要的策略、程序和限额需提请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后执行;
(三)根据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批准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程序和限额,对流动性风险进行管理,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四)充分了解并定期评估本行流动性风险水平及管理状况,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汇报本行流动性风险状况,及时汇报流动性风险的重大变化或潜在转变;
(五)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以支持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工作;
(六)根据董事会和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批准的相关政策、策略和程序,组织实施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并定期将测试结果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汇
报,推动压力测试成果在战略决策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七)制定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并提请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
(八)识别并了解可能触发应急计划的事件,并建立适当机制对这些触发事件进行监测;
(九)定期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进行内部审计,并对审计提出的整改措施实
施情况进行后续审计,并及时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
审计报告;
(十)指定专门人员或部门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部门应当职责明确,并建立完善的报告制度;流动性风险管理部门和人员应保持相对独立性,特别是独立于从事资金交易的部门;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章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内容
第十一条 本行在根据发展战略、业务特点和风险偏好测定自身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的基础上,确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策略与程序、模式、方法与技术、限额、监测频度、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信息披露等风险管理内容。
第十二条 从持续、前瞻的角度制定书面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和程序,并在综合考虑业务发展、技术更新及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基础上及时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和程序进行评估和修订。评估和修订工作最少每年进行一次。
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和程序应涵盖本行的表内外各项业务,以及所有可能对流动性风险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并包括正常情况和压力状况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第十三条 本行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选择流动性风险管理模式,管理模式可以是集中、分散或二者相结合。无论采用何种管理模式,都应确保对总体流
动性风险水平和各分支机构、各业务条线流动性水平进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并确保遵守各有关流动性风险监管要求。
第十四条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应该体现在资产与负债管理、现金流量管理、压力测试、应急计划、限额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并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 本行根据监管要求和内部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设定流动性风险限额,并根据限额的性质确定相应的监测频度。
第十六条 本行通过建立完善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制定适当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流动性风险管理程序的完整和有效。
第十七条 本行将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内部审计的范畴,定期审查和评价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应涵盖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所有环节。
第十八条 本行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准确、及时、持续地计量、监测、管控和汇报流动性风险状况。管理信息系统应能确保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及相关部门适时了解有关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事项。
本行在引入新产品、新技术手段,建立新机构、新业务部门前,在可行性研究中充分评估其对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影响,并制定相应风险管理措施,完善内部控制和信息管理系
统。引入并运行后,加强日常监测,定期评估相应措施的有效性,并根据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第十九条 本行按照监管要求定期披露流动性风险管理情况,在出现流动性危机时,适时披露相关情况说明以提高交易对手、客户及公众的信心,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不对称可能给本行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四章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程序
第二十条 高级管理层按季度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书面监测报告,详细说明风险管理情况和下一步完善措施。
第二十一条 对本行发生的重大流动性风险事件,高级管理层应及时启动应急计划,并在第一时间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和监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二条 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内部审计,审计结果直接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对监管部门现场检查和内外部审计机构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在高级管理层落实整改措施后,及时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
第五章 考核与奖惩
第二十三条 董事会将流动性风险管理情况纳入到对董事、高级管理层的履职考核中。
第二十四条 高级管理层应针对流动性风险管理建立明
确的内部评价考核机 制,将各分支机构或主要业务条线形成的流动性风险与其收益挂钩,从而有效地防范因过度追求短期内业务扩张和会计利润而放松对流动性风险的控制。
第二十五条 针对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内部评价考核机制,本行应建立相关问责制度,以推动业务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政策由濮阳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董事会批准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