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治县国土资源局治理商业贿赂整改措施
商业贿赂整改措施
为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我局以开展国土资源系统行风建设工作开路,认真调查摸底,采取查摆问题及发放征求意见表的形式,广泛征求部门及服务对象对国土系统的意见,经梳理汇总的意见有五条:
1、政务公开方面:对矿权招、拍、挂公告宣传力度不够,建议在沿河报及电视台予以公告;
2、依法行政方面:加大工
作力度,对国有土地非法买卖及违法用地应严厉打击;
3、需进一步改进服务态度;
4、收费标准方面:(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太高,企业无法承受;(2)加大对国有土地招拍挂及征地补偿标准的宣传,并以相应表册下发给外商。
为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系统行风建设,树立国土系统管理部门“为民、高效、廉洁、务实”的形象,改进不足,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经过认真深入研究,我局采取了以下整改措施。
一、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进行分类整改
我局采取以“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为指导思想,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把问题的滋生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边整边改,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一)对矿权招、拍、挂公告宣传力度不够,建议在沿河报及电视台予以公告。
1、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提高工作透明度。经局党组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全面拓开我局政务公开宣传工作,特别是做好土地使用权、矿业权的招、拍、挂程序的公告,确保在沿河报道、沿河县国土资源网站及沿河电视台等媒体书面公告形式进行能见到我局的公告事项。从而增加土地使用权、矿业权的报、拍、挂程序的透明度,预防暗箱操作行为。
2、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权、矿业权招、拍、挂管理制度。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加大商业贿赂治理工作力度,对国有土地非法买卖、矿业权违法转让和违法用地给予严厉打击。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法律意识。加大《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国务院信访条例》及其配套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6.25”全国土地日、“8.29”测绘日法制宣传日进行广泛宣传,并将我局的行政事务办理承诺在沿河报道和沿河电视台进行公告,同时,各乡镇国土资源所也对矿山地质环境备用金的收取依据及收费标准,对土地出让金、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制作成宣传专栏,扩大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面。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加大对全县国有土地非法买卖及违法用地的查办力度。特别是要重点查处对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干预和插入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出让谋取私利的行为;评估中内外勾结,弄虚作假,造成固有资产大量流失的行为;项目发包中收受贿赂排斥公平竞争的行为及利用职权谋取非法利益、索贿受贿、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重大案件。并从严追究,公开曝光,惩一儆百,增强震慑力。
(三)、增强全局职工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国土系统干部自身的业务学习,全面提高工作业务水平。召开全局职工会议,对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进行业务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建立健全教育、监督、制度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八荣八耻》社会荣辱观学习“五条禁令”和“十项便民”措施,努力提高国土资源系统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能,全面提高国土系统工作业务能力。
二、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是预防和遏制商业贿赂的发生,推行依法行政的有效途径。一是总结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建立中层干部轮岗制,预防了腐败滋生的环境,同时保护了我们的干部;二是进一步完善和出台内设单位相应规范制度;三是加大国土系统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推行政务公开,实行“阳光行政”。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对国土资源系统行风建设继续实行明查暗访工作,进行分级调查。
(二)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和不足,巩固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成果。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00*年七月二十日
《自治县国土资源局治理商业贿赂整改措施》
第二篇:治理商业贿赂整改措施
商业贿赂整改措施
一、商业贿赂的概念及特征
在当今世界各国,商业贿赂行为普遍存在,已成为最主要的一种贿赂形式,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大量揭露出来的政治丑闻都与商业贿赂有关,如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向日本前首相田中受贿,导致日本对田中提起刑事指控,而且牵连了三名国会议员,震动了日、美朝野内外,在拉美与东南亚经济发展中国家,商业贿赂现象也比较严重。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竞争日渐激烈。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拜金主义和“官本位”,“权本位”等腐朽文化思想的影响和管理法规的滞后等原因,曾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几乎绝迹的商业贿赂行为又重新出现和泛滥,成为严重破坏经济秩序,腐蚀干部队伍,侵蚀党的肌体,为广大人民群众切齿痛恨的社会公害,运用党纪、法律手段有效制裁商业贿赂行为,维护党的形象,保障经济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商业贿赂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而采用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以获得交易机会或有利于交易条件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作为贿赂的一种表现形态,商业贿赂具有以下特征:
1.商业贿赂行为具有隐蔽性。商业贿赂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通过秘密的方式向个人或单位支付财物,其所支付的金额款项通常以伪造财务会计帐薄等非法形式进行掩盖。
2.商业贿赂行为目的明确化。商业贿赂是经营者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目的是希望在经营活动中排斥正当竞争,获取交易机会,从而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销售出去,或者以更优惠的条件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好范文版权所有
3.商业贿赂行为手段多样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查处力度的加大,商业贿赂的花样不断翻新,手段越来越隐蔽。经营者通常以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如经营者假借促销费、宣传费、赞助费、科研费、劳务费、咨询费、佣金等名义,或者以报销各种费用等方式,给付对方单位或者个人以现金或实物;为对方单位中的有关人员提供国内外各种名义的旅游、考察,甚至性贿赂,等等。
4.商业贿赂是廉政建设的毒瘤。商业贿赂既是违法犯罪行为,又是对正常、公平的竞争秩序的破坏,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同时,由于商业贿赂往往与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收受贿赂、贪赃枉法、腐化堕落直接相关,又严重侵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扰乱了国家机关正常的管理活动。
二、商业贿赂的危害及表现形式
近年来商业贿赂在行业中不断地滋生繁衍,影响面越来越宽,对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构成极大的危害。
1.商业贿赂背离了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破坏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在市场经济领域中,商业贿赂已经成为参予竞争企业的运行“潜规则”,面对这样的“潜规则”,企业无力对抗,为了避免在竞争中失去市场机会和份额,一些企业迫于无奈,不情愿地选择了屈从,从而使得商业贿赂的雪球越滚越大。这种商业贿赂导致的恶性竞争,破坏了公平交易的秩序,使守法者蒙受其害,诚信遭到贱踏。
2.商业贿赂阻碍了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破坏了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公平合理的竞争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但是,商业贿赂违背了市场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使交易的天平向行贿者一方倾斜,严重影响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生产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提升,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好范文版权所有
3.商业贿赂加大了交易成本,增加了消费者负担,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据有关部门资料显示,在我国以建筑企业为例其每年的经营费用约占营业额的2至3,而正常的费用范围仅仅在0.3至0.5之内。所有这些费用最终都会转嫁给消费者,使得交易成本增加,消费者不堪重负。
4.商业贿赂滋生腐败和诱发经济犯罪。在商业贿赂成为“潜规则”后,经营者为了在竞争中获胜,不惜以重金腐蚀、收买商业活动相关单位人员(其中包括国家工作人员)。已查处的高官腐败案件证明,腐败通常与商业贿赂相联系,如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向日本前首相田中贿赂案,田中内阁因此垮台。在我国已查处的高级领导干部受贿犯罪案件(如成克杰受贿案)和重大经济犯罪案件(如厦门远华走私案)中,绝大多数都涉及到商业贿赂。因此,商业贿赂是滋生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的温床,已经成为经济领域犯罪的一个突出问题。
5.商业贿赂损害国内投资环境,降低国外投资的吸引力。随着近来曝光的“朗讯**”、德普“回扣门”事件,国际舆论对我国投资软环境的不利评论将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国际形象也受到一定的冲击,商业贿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利用外资发展经济。
作为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商业贿赂在人民银行系统主要涉及基建工程、大宗物品采购、行政审批、服务类
第三篇:如何治理商业贿赂整改措施
商业贿赂整改措施
商业贿赂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一大“公害”。为此,党和国家在反腐败的统一框架下,把开展治理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和经销六大领域作为2006年专项治理商业贿赂行为的重点,也自然就在情理之中。准确把握现阶段商业贿赂的特点,积极探索反商业贿赂对策,不仅是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而且也是将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了配合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使商业贿赂治理工作在法治的轨道内顺利进行,推动治理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在已有研究队伍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成立了治理商业贿赂研究中心。赵秉志教授任研究中心主任,卢建平教授、李希慧教授任研究中心副主任。6月6日上午,研究中心在北师大主楼举办第一期治理商业贿赂专题论坛。高铭暄教授、赵秉志教授、卢建平教授出席论坛并作了主题发言。
左坚卫副教授:从源头遏制商业贿赂
商业贿赂“一对一”的行为特点以及行贿受贿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的现实,决定了查处商业贿赂的难度较大,犯罪黑数较高。因此,治理商业贿赂的重点不宜放在惩办已经发生的违反犯罪活动上,而应当防范于未然,从源头上减少商业贿赂发生的机会。因此,完善监管体系,从源头遏制商业贿赂,是治理商业贿赂的关键。对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
在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方面,最重要的是确立严格而明确的市场准入条件和作为这种条件的体现市场主体的经营资格。只有取得了经营资格的主体,才能够在某一核定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建立市场退出制度方面,主要是要做到将那些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极差,以及存在商业贿赂行为的市场主体强制性清退出市场。
第二,建立与完善市场主体的信用档案体系
(一)加快市场主体信用档案管理立法步伐
(二)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数据库
在建立与完善市场主体的信用档案体系后,就可以通过对存在行贿记录等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进行严格监管,甚至将一些信用极差的市场主体强制性清退出市场,减少商业贿赂产生的源头,有效遏制商业贿赂的发生。
第三,建立健全商业贿赂高发领域的行政监管体系
从已经发生的商业贿赂案件来看,相关领域行政监管的缺失,是商业贿赂得以肆虐的重要原因。建立健全商业贿赂高发领域的行政监管体系,已经成为治理商业贿赂的当务之急。
1、完善商业贿赂高发领域的行政监管法律法规;
2、健全监管机构;
3、将监管职责落到实处。
吴宗宪教授:治理商业贿赂的对策
商业贿赂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正常运行的重大问题,需要从多方面采取对策加以治理。目前,特别应当重视下列方面的工作:
一、构建反商业贿赂的法律体系
商业贿赂不仅涉及面广,而且存在着极其复杂的情况,仅仅依靠某一种或者某一类法律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因此,需要建立反商业贿赂的法律体系。
1.制定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在目前涉及到商业贿赂的立法中,《反不正当竞争法》内容比较笼统,而一些部门规章,法律层级太低,法律效力较弱。这些都限制了立法在遏制商业贿赂方面的作用。所以,应当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整合现有立法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
2.完善刑事惩罚法律。要在刑法中明确规定对于商业贿赂罪的刑事责任,增大这类行为的成本,遏制犯罪者从中牟利的现象。
3.制定行政法规。在颁布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之后,要通过国务院行政法规,细化《反商业贿赂法》中的有关内容,解决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反商业贿赂问题。
4.制定部门规章。有可能发生商业贿赂行为的政府主管部门,都应根据本部门的业务情况,进一步明确本领域中商业贿赂的具体表现形式,确定相应的处置措施、行政责任和预防对策。
二、完善举报制度
针对商业贿赂隐蔽性强、取证困难的特点,要完善举报制度,畅通发现案件线索的渠道。
1.完善举报人保护制度
2.严惩侵害举报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3.改进举报人奖励制度
三、改进政府管理体制
四、完善监管制度
赵秉志教授:商业行贿犯罪中的“谋取不正当利益”问题
商业行贿犯罪所
涉及的刑法典第164条规定的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第389条第1款规定的行贿罪,第391条规定的对单位行贿罪,以及第393条规定的第一种单位行贿罪,都以行为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为成立要件。司法实践中,对于如何认定谋取不正当利益存在分歧,同时,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的设置使惩治行贿犯罪陷入了某些困境。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作为行贿犯罪构成要
件的“谋取不正当利益”。
正确认定行为人是否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关键,在于准确界定“不正当利益”。在界定不正当利益时,应当明确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不正当利益”不限于“非法利益”,二者之间是一种包容关系,非法利益为不正当利益所包含,不正当利益中除了法律禁止取得的利益即非法利益外,还包括根据国家政策、国务院各部门规章不应当取得的利益。第二,“不正当利益”不同于“以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利益”。首先,从逻辑上看,这两个概念无法等同;其次,从《通知》的规定来看,“不正当利益”也不能理解为“以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利益”;最后,如果将不正当利益等同于以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利益,那么规定行贿犯罪以谋取不正当利益为构成要件就是多此一举,因为通过行贿获得的利益都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利益。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应当是对这一要件进行修改。笔者主张,将刑法典规定的作为某些行贿犯罪构成要件的“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修改为:“为了促使有关人员滥用职权或者违背职责,进而谋取利益;或者为了排挤竞争对手,进而谋取利益”。这样,既可以将那些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的行为纳入刑法的打击范围,又可以对那些虽然谋取的不是不正当利益,但是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谋取利益,并且对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造成破坏的行贿行为,在罪刑法定原则的框架内予以刑罚制裁。同时,还避免了将那些只是为了加快官员例行职权的行使而被迫行贿的无辜者纳入打击范围。
刘广三教授:商业贿赂犯罪的证据问题
商业贿赂犯罪的证据与其他犯罪证据一样,也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等特征。但除此以外,商业贿赂犯罪的证据还具有以下特点:
(1)案件证据的单一性;(2)案件证据的互证性;(3)案件证据不稳定;(4)直接证据缺乏。由于商业贿赂犯罪证据的上述特性,我们用传统的证据规则来惩治这类犯罪显得无力,为能达到预防、惩治和消灭犯罪的作用,应重新确立有关的证据规则。
第一,关于证明责任的推定规则
在刑事诉讼中,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在控方,被告人不负举证责任,但亦有例外,如我国1988年的《关于惩治贪污贿赂罪的补充规定》就针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规定了证明责任的倒置。结合具体司法实践,我国也可以确立贿赂推定规则,就是当出现行贿人与受贿人单独联系的一对一情形下,行贿人或受贿人一方提供证据证明对方受贿或行贿后,被指控受贿或行贿的一方应当提供相反证据以示清白,如不能提出反证,则推定受贿或行贿罪成立。当然,贿赂推定原则适用的范围应有所限制,根据我国司法实践,贿赂推定只宜在“一对一”证据情形下适用。
第二,关于商业惯例不得作为证据的规则
在审判实践中,常常会碰到被告人以商业惯例收受费用为由进行辩护,法官在没有明确的法律根据的情况下不得不考虑被告人的抗辩理由,甚至宣告被告人无罪,因此在立法上确立商业惯例不得作为证据规则有着积极的意义。
高铭暄教授:中国反商业贿赂的历史进程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50年代之初,我们曾经开展过三反五反运动,从这个运动揭示出来的关于资本家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现象,如果用今天的眼光看就是商业贿赂,反行贿作为五反的目标之一。当时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贿罪,但当时不用这个名字,受贿包含在贪污罪里。
1979年刑法第八章规定的渎职罪包含9个罪名,其中包括国家工作人员的受贿罪行贿罪介绍贿赂罪,但是没有规定公司企业人员贿赂罪,但是由于国有公司企业人员也是国家干部,有关罪名也可适用公职贿赂罪名,所以就没有商业贿赂。
198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制止商品流通中不正之风的通知》,《通知》制止企事业单位、经济单位在经济活动中私通买卖、禁止从中牟利、禁止回扣,1984年关于严惩贿赂犯罪的规定提高公职人员贿赂犯罪的法定刑,科处无期徒刑或死刑。
1986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严禁在经济活动中牟取非法利益的通知》。
1988年,对受贿人的构成要件和法定刑的主体明确规定国家工作人员。
1993年《反不正当竞争法》,首次规定了经营者贿赂的民事责任形式责任。
1995年2月28日《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第9条规定,公司董事、监事、职工受贿罪,作为商业贿赂内容之一,单行刑事法律首次予以规定。
《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公司和其他企业的董事、监事、职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贿赂,数额较大的,构成商业受贿罪。从全国人大常委会这个决定开始,这种行为为商业受贿罪。商业贿赂一般是从95年开始叫的。
1995年12月18日正式在司法领域定的商业贿赂罪。
1997年新的刑法颁布,把主体严格的限定为国家工作人员。后来的第三节,既规定了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也规定了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前者规定在第163条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或并处没收财产。
2003年底,包括我国在内120多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加强与商业贿赂作斗争。
刑法修正案(六)草案在2005年12月和2006年4月,先后两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把商业贿赂的主体扩大到公司企业之外的其他单位人员,并加大对商业贿赂的处罚力度。
卢建平教授:美国的《反海外腐败法》及其启示
“朗迅”、“得普”和“张恩照”案件是我国治理商业贿赂行动中比较引人瞩目的亮点,而这些案件无一不和一部外国法律有关:这就是美国1977年的《反海外腐败法》。好范文版权所有
美国《反海外腐败法》(简称FCPA)于1977年制定,期间经过1988年、1994年和1998年三次修改,其宗旨在于限制美国公司和个人贿赂国外政府官员的行为,是目前规制美国企业对外行贿的最主要的法律。
《反海外腐败法》的立法背景是由于“水门事件”的影响,美国司法机关和政府部门发现不少美国公司为了获取有利于自己的待遇,曾经对某些外国政府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官员大量行贿。
由于《反海外腐败法》的适用范围仅限于本国公司和个人,给美国公司的海外扩张带来了一定的制度成本,因此,自该法颁布之时,就受到众多大公司的激烈反对。为此国会通过了1988年《全面贸易与竞争法》(OTCA),对《反海外腐败法》进行了修订,如将向国外政府官员的支付分成两类:一种称为腐败性支付,其目的在于诱导该官员滥用或偏离其职责,从而获得或者保留某些合同、特权等;另一种支付称为加速费,其目的仅在于完成或加快政府例行职权的行使。
1988年后,美国继续致力于将《美国反海外腐败法》的范围扩大,增强了其国际影响力。1988年之后的修正案继续体现了这个意图。虽然1994修正案只调整了法律的个别词语,但1998年修正案却将《反海外腐败法》的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大,将外国企业或自然人在美国境内实施的违反《反海外腐败法》的行为也纳入该法的管辖范围。
《反海外腐败法》包括了禁止条款、第三方支付、抗辩和处罚条款。
王秀梅教授:《反腐败公约》对我国惩治商业贿赂立法的借鉴价值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不仅超出以往类似的法律文件中将基本的腐败方式,诸如行贿、挪用公共基金等行为予以犯罪化,而且还将影响力交易和第16条规定了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我主要讲我国刑法执行《公约》,将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纳入我国刑法典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准确界定外国公职人员和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的内涵和外延
关于外国公职人员的理解,《公约》第2条第2款规定,“外国公职人员”,系指外国无论是经任命还是经选举而担任立法、行政、行政管理或者司法职务的任何人员;以及外国,包括为公共机构或者公营企业行使公共职能的任何人员。这里容易出现理解偏差的是“公共机构或者公营企业行使职能的任何人员”。
第二,明确行贿、收受贿赂的主体和索取贿赂的主体范围
《公约》第16条第1款主要是关于商业活动中行贿罪的规定,在该规定中,并未对行贿罪的主体加以任何限制,即任何个人或者实体均可构成《公约》规定的行贿罪。应当说,无论所企盼的国际商务有关的商业是否成功,或者是否获得其他不正当好处,均不影响该罪的构成。
《公约》第16条第2款则明确规定了索贿和受贿罪的主体为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一方面应明确组织的概念,另一方面该款也为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构成贿赂罪做了非常严格的限制性的规定,即必须是执行公务时的作为或者不作为。
第三,正确理解“不正当好处”的含义
第四,厘清向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及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索贿和受贿的前提条件
第五,《公约》规定犯罪行为国内化过程中,还应考虑“腐败行为的后果”
张远煌教授:商业贿赂的对策思考
1、完善制度建设,形成反商业贿赂的合力
我国已有包括行政、民事和刑事制度在内的反商业贿赂的基本法律框架,但现行规定存在协调程度和完备性较差、执法主体混乱、制裁力度不够、执法尺度不一等问题,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使分散的力量得以有效整合。
2、切实提高商业贿赂案件的查处率,遏制大要案的发生
目前应着重解决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应在一些重点行业和部门大力推行《公益举报制度》,鼓励员工揭发、透露公司、企业主管或分管人员的违法舞弊行为,并对举报人予以切实保护,使商业贿赂行为能及时被发现;其次,加大对商业贿赂双方的经济制裁力度,使行为人在经济无法占便宜,有效遏制商业贿赂的获利动机。
3、加强对垄断行业和关键部门实权人员的预防、监督机制建设好范文版权所有
要从源头上防治商业贿赂的发生和蔓延,必须结合行业和部门的不同性质和特点,以垄断行业和关键部门的实权人员为重点,切实加强内部预防和监督商业贿赂行为的机制建设,有效抑制权力对市场经济的不当介入,最大限度地减少商业贿赂赖以产生的土壤与空间。
《如何治理商业贿赂整改措施》
第四篇:2012年国土资源局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上级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继续开展宣传教育、自查自纠,重点进行回头看等工作,使我局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有序地进行。现将我局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为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奠定思想基础。
为了搞好今年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我局首先是经过党组研究,出台了《关于印发<贯彻落实省厅党组关于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XX-2012年工作规划的实施意见>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区国土资党发【XX】1号)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相关文件精神,对开展商业贿赂治理工作进行了深入动员,结合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统一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提高对开展商业贿赂治理专项工作的认识。其次是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xx、xx等党中央领导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了中纪委、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党员深入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纲领性法规条文,增强了党员的法规意识,提高了党员的抗腐能力。同时要求干部职工强化自学,进一步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对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对做好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XX年以来,我局按照治贿办的安排部署和要求,继续加强对全局干部职工的学习教育,使全局干部职工对商业贿赂治理工作有了更高的认识。三是要求全局干部职工要认清形势、抵制腐败、倡导廉洁、认真履职,学以致用,把理论融入实际工作中,通过深入动员和广泛宣传,为全局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和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加强领导,突出重点,建立健全制度,确保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局党组切实把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为全面开展好我局商业贿赂治理专项工作,确保取得实效,我局结合实际,及时成立了以单位一把手为组长、其余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安排落实了具体工作人员。领导小组经过细致研究,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符合单位实际的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对整个专项活动作了祥细的计划和安排,明确了工作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目标任务和要求,认真组织全局干部职工,特别是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开展自查自纠、集中治理、建立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工作机制,切实履行职责,从而保证了我局商业贿赂治理专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理顺思路,重点整治,抓紧抓实,完善制度。我局结合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实际,认真弄清本行业和本单位的商业贿赂各表现形式以及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在认真分析商业贿赂行为产生根源的基础上,查摆问题。具体查找:对照法规查制度,对照制度查程序,对照程序查工作,对照工作查行为。对照中查找出来的问题,认真了进行梳理归纳,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整改措施,为商业贿赂治理专项工作理顺了工作思路,突出了整治的重点。同时,在工作中快速入手,及时展开专项整治工作,做到了抓紧抓实。我局采取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走访、调查、汇总,并未发现一起商业贿赂的行为。通过这一活动,更加规范了国土资源管理行为。结合商业贿赂治理工作实际,我局及时建立健全和完善了《学习制度》、《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治理商业贿赂举报奖励制度》、《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积极鼓励举报商业贿赂行为,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商业贿赂行为的产生,以确保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长期取得实效。
三、结合实际,全面自查,认真整改,促进工作。
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我局结合实际,做到上下联动、层级负责,积极开展自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努力查找本单位在商业贿赂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采取应对措施,进行了认真整改。进行了2次财务自查自纠,接受了纪检财政等多过部门的工作检查等,同时,我局通过召开单位干部职工座谈会、党员民主生活会、走访工作对象、发放问卷调查表,对重要部门、重要岗位人员填写《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自查自纠回头看情况登记表》等形式,全面查找了我局在商业贿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我局在综合管理、行政执法等公务活动中不存在违反规定操作行为等不正之风;不存在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影响公平竞争、搞不正当交易的手段等不规范行为;不存在利用手中权利参与或干预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谋取非法利益的问题;不存在滥用行政权力支持企业垄断市场和进行不正当竞争.从调查中主要反映出以下问题和不足:
1、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培养,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办事效率;
2、需要进一步深入企业,帮助和指导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3、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多为地方经济发展破解土地瓶颈出谋划策;
4、需要进一步加大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使土地违法行为逐步减少。
5、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落实。
6、个别工作人员存在有吃拿卡要现象。
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和不足,在全局干部职工中进行了宣读公示,并结合单位实际进行了仔细研究,做出了认真整改的具体方法步骤和措施:
一是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对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等的学习,努力提高干部职工政治业务综合素质,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二是结合实际组织力量深入走访企业、调查,切实了解企业实际困难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三是切实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不法行为,大力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依法维护相关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四是结合单位实际,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落实,努力防治和纠正干部职工的不规范、不合法、不廉政行为。五是严格考核奖惩制度,切实建设一支高素质、能干事、会干事的国土资源管理干部队伍。六是建立公开举报制度,公开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七是聘请土地管理工作特邀监督员,定期召开特邀监督员座谈会。通过自查自纠和认真整改,全局干部职工对商业贿赂治理专项工作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学习更加积极,工作更加认真,行为更加规范,社会反响越来越好,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促进了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的更好发展。八是出台了《洪江区国土资源局政务公开目录》,并在本局的网站上对社会公开。
四、注重长效,狠抓落实,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商业贿赂治理必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在今年的工作中,我局将坚持以依法治局、依法行政、廉洁行政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对权力运用和工作过程中的控制、监督、规范,落实好国土资源管理和纪检监察等相关规定,坚持公开透明、依法办事、民主监督、注重实效的原则,严格服务承诺和办事程序,广泛接受人大、政协以及广大群众的监督、举报,认真抓落实,与政务公开结合起来,与创建“服务型机关”、文明单位等结合起来,在履行国土资源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职责中,切实做到公开透明,按规操作,廉洁行政,杜绝和遏制商业贿赂行为和现象的发生,努力树立国土资源行业文明新形象,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积极的、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国土资源所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总结
国土资源所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总结
“>国土资源所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总结2007-02-06 09:58:
41国土资源所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总结
治理土地部门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是今年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的一项全国性的重要工作。根据上级的部署,我们把治理土地部门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作为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重点,要更进一步落实责任,细化工作任务,精心组织,稳步推进,现将我所治理商业贿赂阶段性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精心部署。
在街办事处召开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后,我们成立了由
书记、所长党政一把手任组长、支委任副组长、所各组的组长为成员的土地所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治理所内的商业贿赂各项日常工作。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的职责任务,为确保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广泛宣传,动员部署到位
所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成立后,立即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摸底,认真了解和掌握所内商业贿赂问题的基本情况,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一要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治理氛围。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国土资源所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在n月m日下午召开所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动员大会,对所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动员和具体部署,所长分别就如何抓好治理贿赂专项工作作了表态发言,并根据市、区下发的《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通知》精神,认真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关于组织开展不正当交
易行为自查自纠和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工作的实施意见》、《xxxxx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专项治理商业贿赂成为我国今年反腐败工作重点之一》等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专项治理工作的意义、目标任务、工作举措以及相应政策规定;在26日下午xxx同志主持召开了所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党员会议,会上传达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同时认真学习了武治贿(2006)1号、武开办(2006)7号文件及所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方案,对一些实施细节,逐项进行了讨论,会上统一思想认识,要求每个党员深刻认识到这次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是惩治腐败、推进党风政风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通过这些活动,加大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宣传力度,阐明政策,晓以利害,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警示教育,使广大人员认清了商业贿赂的
严重性和危害性。从而提高了积极参与专项治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所内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要畅通举报渠道,形成多层次的监督体系。为广泛征求广大人民群众对土地出让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的意见建议,我们设立了举报电话,在所大门设立举报箱,广泛动员群众举报投诉,形成了反对商业贿赂的良好氛围。
三要加强重点,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所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分阶段、有重点、不定时地对专项治理工作和工作要点进行明确,每周通报进展情况,明确重点,确保了工作到位。在工作中突出三个方面:一是查思想,看所内职工对治理商业贿赂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是否到位,通过广泛宣传教育,广大干部职工从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的高度,提高了对治理商业贿赂的认识程度;二是查进度,所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对照所的实施方案,有条不紊地推进治理工作的开展。三是查作
风,看广大干部职工在工作中是否自觉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特别是是否切实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是否切实树立起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意识。
三、调查摸底,真抓实干,确保实效。
对不正当交易行为开展自查自纠是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重要环节,我们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自查自纠工作抓得住、抓得紧、抓得实。工作会议之后,我们按照所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所的实际,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责任,明确职能分工,制定所自查自纠统一的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人,认真组织进行自查自纠工作。
一、强化责任分工,责任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按照年初的分工,实行对口管理,签订责任状,把各组组长定为第一责任人,谁出问题,谁负责到底。
二、突出重点,自查自纠。我们在自查自纠
中,围绕治理的重点,细化问题,要求干部职工从八个方面进行查找。一是查找是否有账外暗中给予或收受回扣问题;二是查找是否有赠送或收受现金和支付凭证问题;三是查找是否有赠送或收受影响其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问题;四是查找是否有在办理土地相关手续中获取报酬问题;五是查找是否有要求办事单位承担应由个人负担的各类费用问题;六是查找是否有将本单位所需商业业务交由其亲友经营,以明显高于市场价格向其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商品或采购不合格商品问题;七是查找是否有因索取财物未遂而对单位、客户刁难报复问题;八是查找是否有党员干部存在利用职权越权批地、违法供地等行为;
三、在时间界限上,重点排查2004年以来的商业贿赂行为。属于商业贿赂案件的,按照法定追溯时限处理。工作人员自查自纠,重点检查2004年1月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工作人员“五条禁令”发布实施以来,有无违反规定涉及影
响公平竞争和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行为。在土地出让方面,重点检查2004年8月31日(2004年国务院28号文件下发后)以来是否存在违反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规定的行为;同时,在工作中还把查找制度漏洞作为一项主要内容,从查摆不正当交易的表现形式和问题产生的原因上入手,在完善制度,规范从政行为上下功夫,确保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不留死角,切实从源头上防治商业贿赂。
四、强化纪律建设,狠抓严办。凡没有按照规定,没有按照规定程序审查办理的,给予该组负责人警告处分;凡出现事后因权属、面积、四界引起矛盾纠纷的,给予该负责同志严重警告处分。
通过深入、扎实、细致调查摸底,摸清我所不正当交易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深入分析原因,在此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工作重点,并在政策、法律和工作三个层面上研究提出治理的具体思路和对策,及时研究解决苗头性和倾
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把专项治理工作与纠风工作相结合,与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相结合,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尤其重点土地出让方面,严肃查处受回扣、红包等违规违纪问题,让群众看到专项治理工作边整边改的成效。
四、健章立制,保障措施到位
通过此阶段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开展,从自查的情况看,我所各项规章制度能够覆盖各项业务,各项业务操作均能够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无集体和工作人员为了获得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交易机会或者有利于实现交易目的,向其赠送现金、物品或者其他有价证券等行贿的行为;也无其他单位和个人为了获得交易机会或者有利于实现交易目的,向集体和工作人员赠送且被接受的现金、物品或者其他有价证券等受贿和索贿的行为。
但是,目前这些不正当行为没有发生并不代表将来也一定不会发生,从这一点上,我们认识到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同样需要我社上下在今后的工作中防微杜渐,不断完善。
我们把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融入惩防体系建设,努力做到“四结合、四深化”,即与开展政务公开相结合,深化便民服务;与纠风工作相结合,深化专项治理;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相结合,深化群众监督;与完善内控机制相结合,深化制度建设。
我们要以治理商业贿赂为契机,进一步对土地出让从源头上加强治理,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并不断总结提炼出工作规律和行之有效的做法,研究提出具有普遍指导意见的解决办法,提高自查自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长效机制。
五、下一步工作的打算: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继续加
强干部职工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一是要充分认识开展治理商业贿赂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区的部署要求上来,增强自觉性和紧迫感。突出抓好“三大教育”。一是开展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广大工作人员学习孔繁森、任长霞、郑培民等英雄模范人物以及优秀典型人员的先进事迹,牢记“八荣八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二是开展法制教育和警示教育,剖析各个领域的反面典型,使广大干部职工认清商业贿赂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三是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干部职工正确认识未来的职业生涯价值取向,进一步增强忠于职守、诚信服务、严守法纪、廉洁从业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2、精心组织主题实践活动。要根据《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所的实际,精心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如邀请检察、纪检监察部门的领导做预防职务
犯罪和反腐倡廉工作的专题讲座,组织观看反腐倡廉专题片,组织廉政知识竞赛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专项治理工作的载体。
3、认真开展自查自纠。自查自纠是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检查、自我纠正的有效措施。要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检查在商业贿赂方面的问题。对情节轻微的,以批评教育和自我纠正为主;对主动说清问题并认识错误的,依据有关规定从轻或免予处分;对经组织帮助说清问题并认识错误的,依据有关规定减轻处分;对存在不正当交易行为,经组织帮助仍不交代问题、不上缴所收钱物、甚至顶风违纪的,要依法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查处。引导从保护群众利益和爱护干部职工的角度出发,坚持教育与惩处相结合,严格把握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和教育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