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业经济自查报告
**镇工业经济考核自查报告
2014年我镇坚持“工业强镇”发展战略,强化组织领导,优化发展环境,整合优势,稳步发展工业经济,全面完成工业经济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全镇2014年工业经济发展自查情况汇告如下:
一、工业经济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2014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同比增长2.7%;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同比增长15%;利税12亿元,同比增长18%;利润3.2亿元,同比增长16%;产品销售率达到99%;两项资金占用比例按年度完成任务,按时拿取发放县工业经济快讯。实现财政收入9000万元;工业税收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工业投资方面引进项目15个,到位资金23.98亿元。签约资金61.58亿元,到位资金53.64亿元,是年度计划任务的5.36倍;其中投资亿元的项目4个。预计201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5亿元以上,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
2014年,我镇在2013年的基础上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家,分别是东营永志工贸有限公司、东营金盾消防有限公司、东营恒强防腐有限公司,减去了东营胜台化工有限公司,规模企业总数达到21家。我镇产值过亿元企业新有3家,分别是东营金氏化工有限公司、东营金盾消防有限公司责任公司、东营曦光工贸有限公司。新增过10亿元企业8家。我镇的陆海钻采科技有限公司被省经信委确立为山东省第二十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新上工业项目15个,总投资23.98亿元,过亿元的项目主要有:山东陆海钻采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新上年产7000吨新型石油助剂项目;山东鸿基石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新上球馆、常压容器、野营房生产加工项目;宝业石油科技有限公司新上投资1.5亿元的表层耐磨堆焊项目;山东万通集团垦利金顺油品项目投资12亿元;这些项目将成为我镇园区的新生工业力量,助推我镇的工业发展。
二、发展工业经济主要措施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为做大做强振镇域工业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镇党委、政府把工业经济发展纳入富民强镇的大局之中,确立“工业强镇”战略,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相关人员参加的郝家镇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同时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落实责任,分工负责,领导小组成员分别联系1个发展项目,落实发展目标责任。
(二)优化环境,营造氛围。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全面致力于工业经济环境的营造,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个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配合抓的工作局势。同时完善相关优惠政策,强化服务意识,健全服务体系,使郝家镇真正成为投资的热土,为工业经济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镇工业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工业经济力量薄弱的局面还没有完全改变,工业经济规模与胜坨镇、县开发区相比依然规模较小,分散单一,支持带动作用不足,发展优势不明显,产业化程度地,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在今后的发展中,我镇将采取以下措施大力推动:一是强化行政推动力,继续强化招商引资第一意识。委托招商,突出优势,以优势产业为载体,大力吸引外来资金投入,引进高科技无污染项目,为郝家镇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二是加快园区建设。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入驻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配套完善园区路、水、电、通讯、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为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创造条件。三是继续优化投资环境,把握国家宏观调控和投资政策导向,完善相关优化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大力宣传,营造工业经济的良好氛围。四是大力培育创业主体。大力营造创业者可爱、纳税者可敬的浓厚氛围,鼓励干部带头,能人带动,发展百姓经济,充分利用乡情、亲情、友情放大效应,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引导私营企业自主开发,联合嫁接,有效拓展项目源,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努力形成全镇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利,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垦利县郝家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五年一月十五日
第二篇:月度工业经济分析
【经济运行报告】
1-4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 经济运行情况通报
1-4月份,全市工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市场需求正常,企业订单良好,255户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4.5亿元,同比增长22.3%,增速高于全省增长速度2.6个百分点,在17个地市中排名第7,较上月提高1个名次,居前的分别是:黄山(26.2%)、阜阳(26.1%)、亳州(25.2%)、巢湖(24.5%)、宿州(23.9%)、芜湖(22.8%)。
一、1-4月全市规模工业经济运行基本运行主要特点
(一)县区增速强劲。全市5个县区(不含九华山风景区、站前区)有4个县区规模
增加值增速高于等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贵池增速最快,达33.1%,东至、石台、青阳累计增速分别为26.5%、22.3%、29.9%,仅开发区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为14.4%,但仍保持两位数增长。
(二)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生产旺盛。1-4月,全市规模工业25个行业有24个保持增长,且增幅均超两位数,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10个行业增幅超50%。网上监测的48户企业生产的52种工业品中,有39个产量保持增长,占总数的75%,其中,宁波金美亚生产管桩58万米,同比增长45%;大九华铜业生产PVC1580吨,增长1.5倍;池州海螺生产水泥熟料321.7万吨,略增一个百分点。
(三)结构调整初现成效。1-4月,全
市新兴产业大幅增长,实现产值3.35亿元,增长69.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8.2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产值49.8亿元,增长46.6%,增幅低于规上工业4.7个百分点。
二、重点行业生产运行情况
1-4月份,从全市各重点行业生产情况看,均呈现出良好增长态势。
——非金属矿采选行业,随着企业逐步复产达效,生产转好,1-4月份,累计完成产值2.78亿元,同比增长31.7%。累计产销率95.1%,较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海亿矿业累计生产氧化钙2.51万吨,实现产值1220万元,同比增长33.5%。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订单充足,生产旺盛,1-4月份,累计完成产值
3.6亿元,同比增长95.4%。其中,华源纺织公司累计生产纱2749吨,实现产值8943.8万元,同比增长47.6%。
——化工行业,由于华尔泰生产形势好转及制药中间体企业增长较快等因素,整体态势较好,1-4月,累计完成产值10.9亿元,同比增长24.4%,环比上月增速增加17.6个百分点,其中,4月单月完成3.64亿元,增长61.8%。池州龙华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累计生产五氧化二磷4600吨,较上年同期增长204%,实现产值5936万元,同比增长153%;华泰化工公司,1-4月份累计产值1.76亿元,达到去年同期水平。
——铜材加工业,延续今年以来的良好势头,继续快速增长,1-4月累计完成产值4.4亿元,同比增长48.7%。其中,九华铜材,1-4月生产无氧铜丝3209吨,同比
增长50.6%,实现产值2.03亿元,同比增长107.6%。
——机械制造业,1-4月累计实现产值7.6亿元,同比增长77.6%。其中,池州家用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累计生产工具机1665台,同比增长37%,实现产值8287万元,同比增长44%。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稳定增长,1-4月累计实现产值14.5亿元,同比增长49.2%。其中,海螺水泥1-4月生产熟料321.7万吨,较上年增产2.9万吨,实现产值8.2亿元,同比增长38.9%。
三、全市10亿元产业支柱企业和亿元行业龙头企业培育情况
1-4月,全市重点培育的70户10亿元产业支柱企业和亿元行业龙头企业,累计完成产值55.1亿元,占培育目标的30.1%,欠时序进度3.2个百分点。其中,14户10亿元产业支柱企业累计实现产值32.3亿元,完成目标进度的30.6%;56户亿元行业龙头企业累计实现产值22.78亿元,完成目标进度的29.5%,有13户企业达到和接近时序进度。
亿元行业龙头企业培育完成进度排名:东至(37.8%)、青阳(32.1%)、贵池(27.8%)、石台(26.7%)、开发区(24.2%)。
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情况
市政府调度的30个项目,1-4月份,30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3.6亿元,占计划投资22.1%。其中:贵池区10个项目完成投资5.6亿元,占计划投资16.8%;东至县7个项目完成投资4.1亿元,占计划投资36.7%;石台县2个项目完成投资700万元,占计划投资6.4%;青阳县6个项目
完成投资1.5亿元,占计划投资26.8%;开发区5个项目完成投资2.4亿元,占计划投资22.7%。10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已落实101个,总投资776.7亿元,2011年计划投资121.4亿元,1-4月份累计完成投资22.2亿元,其中,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101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中,续建项目51个,新开工项目26个,前期工作项目23个。
五、当前应引起关注的问题
1、房地产调控政策,可能引起与房地产相关的建筑材料等消费需求回落,影响我市建材行业生产及产品价格。
2、国家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银根收紧,中小企业融资形势依然严峻。
第三篇:工作总结工业经济
石城县经贸委2009年上半年工业工作总结及下半年
工作打算
2009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委突出践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138”工作目标,面对危机,多管齐下,强化措施,全力以赴把“保工业就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落到实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一)经济运行情况:2009年1-6月,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增加值4275万元,同比增长19.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13450万元,同比增长30.8%;利税总额790万元,同比增长19.5%。
(二)经济运行特点:一是企业开工情况好。随着市场的逐步回暖,半停产企业陆续恢复生产,企业开工率达100%。二是骨干企业拉动作用明显。金石宝矿山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7750”跳汰机系列产品出口到国外,上缴税金16.2万元,同比增长21.5%。铭鑫冶金设备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废旧金属回收设备、智能破碎机,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7%。恒昌矿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永磁磁选机,石成金矿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开发试产直线行波磁选机销售形势良好。三是经济效益略有下降。受主要产品价格下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略有下降。如吉源萤石精选厂生产的萤石精粉,价格维持在低位860元/吨。高旋轴瓦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轴瓦系列产品价格同比下降30%左右。如日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受上游产品汽车市场滞销影响,主导产品汽车齿轮销量下降,主营业务收入下降28.7%,利润亏损5.6万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科学谋划,全力主攻工业
一是召开工业工作会议。2月26日,我县召开强攻工业和招商引资工作会议。总结分析我县2008年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情况,研究部署2009年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二是制定了《2009年工作经济工作实施方案》、《2009年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强化措施,确保各项工业工作有序有力开展;三是制定了《2009年高速路出口创业小区建设工作意见》,为工业发展平台建设提供良好的指导意见。
(二)加大四大产业培植力度
机械制造业: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整合人员资金等优势逐步向齿轮加工产业转型。稳定推进精密锻造项目建设工作,该项目年产12000吨锻造齿轮,占地40亩,于5月动工建设。
矿产品开发:在强化服务企业中,我们积极主动地协助企业协调与部门的关系,如吉源萤石精选厂和锦都水泥厂涉及运输车辆超载罚款问题,经与交警协商,目前得到妥善处理;钾长石项目的矿点勘探、开采,我们积极与乡、村及村民联系协商,寻求解决办法。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能与企业进行沟通,想办法、出点子,尽可能创造条件给予妥善解决。如:县东华矿业公司遇到的矿点租用问题、县锦都水泥厂的产品推广和资金问题,反映后,都得到了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并分别于6月1日、6月9日组织有关部门在企业召开现场调研会解决问题,并代拟了《关于在我县工程建设、公务接待等领域推荐使用本地产品的通知》。
食品加工业:一是抓好扶持生态农业龙头工作。帮助江西长今食品有限公司申报省项目,《1000吨红薯精粉加工项目》已向省财政厅申报,该项目总投入310万元,拟向省财政厅申请补助100万元。为了确保企业原材料供应,我委会同工商局、质监局、药监局制订了《莲藕市场整顿方案》,提高莲藕市场的准入标准,查处了小作坊加工点。二是抓好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为帮助企业取得优质原料材,我委协助县长今食品厂在珠坑乡建立红薯生产基地,企业和乡镇联手生产优质红薯,由企业和乡镇提供良种和技术指导,农户栽种后由企业保价收购,目前该基地种植面积已达400亩,横江、龙岗等地也开始栽种。
三、积极组织食品企业参加食品博览会。组织了企业参加南昌食品博览会和厦门国际食品博览会,取得了良好效果。县冷冻食品厂在博览会上签定了500万元的意向性合同。
服装轻纺业:一是针对目前轻纺企业招工难和一些企业用工现状,提出了以厂为中心,在县城重要地段设点,以家庭为单位,充分利用闲置的劳动力资源,由企业组织人员将产品送到点上,然后分发到各个家庭进行产品加工,这样一来企业招工难得到缓解,居民又增加收入;二是做好海葳、卡名淇、宏盛工程建设项目跟踪服务工作,海葳服装有限公司到目前止,厂房已基本完工,办公楼还在建设过程中;宏盛包装印务有限公司东南两侧围墙已全部完工,办公楼主体在6月底前封顶,彩印车间、包装车间已开工建设;卡名淇服饰有限公司工程建设项目,已于5月下旬开工建设,目前地面以下基础工程建设顺利。
(三)高速路出口特色创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小松、屏山特色创业园区规划建设各1500亩,共计3000亩,今年完成小松特色创业园区300亩建设。一是1-2月份对高速路出口特色创业园区进行了全面摸底工作,划定了高速路出口创业园区界址; 3月份,向社会公布高速路出口特色创业园区的界址。二是聘请江西省国防工业设计院来我县规划设计,与其签订了规划设计合同。目前已完成初步规划设计方案,正在评审。三是制定《石城县高速路出口特色创业园区规划建设工作意见》。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目前,高速路出口创业园区进入土地征收工作阶段。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今年上半年,我委多次组织人员福建、广东等地区招商,成功引进昆明市恒兴选矿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来我县投资兴办铸钢和大型矿山设备企业,总投资3000万元。该项目将促使我县矿山机械产业由生产小型、低端矿山机械设备向大型、高端矿山机械设备升级。同时,有意向来我县投资兴办企业还有福建凤竹集团曾志强,江西娱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温辉,福建泉州叶朝阳。
(五)人才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是4月中旬,组织了县企业联合会约30名成员赴赣州参加工业企业信贷资质培育暨信贷新知识培训,并参观了赣发、精密汇众等公司,开拓了业主视野,增强了发展信心。二是组织1户企业主参加全市成长性中小企业总裁(CEO)培训。三是组织4名干部参加全市应对金融危机知识培训。四是继续组织工业工作干部到经贸大学堂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五大职能股室,每个股室学习一天,并把学习的内容记录在网络大学堂的专用笔记本上。
(六)稳步推进企业改制工作
县烟叶复烤制厂转制工作是县重点工作,转制难度大、问题多、职工不理解,针对这种情况,一是采取了专人驻厂的办法,及时收集职工意见和建议,发挥企业职工和领导之间的沟通桥梁作用;二是加强与职工沟通,做好解释工作。多次召开了职工大会、座谈会,《企业解散清算方案》得到了职工理解和支持。三是化解矛盾,防止职工越级上访。由于职工对《企业解散清算方案》有意见,多次到经委上访,并计划到省、市越级上访,我委认真解释,同时及时将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有效控制了事态发展。四是积极参与企业解散工作的具体事务。帮助办理职工各种手续,还兼职企业出纳,帮助企业收取房租、水电费等,节省企业开支。至今已完成全部职工的安置工作,企业的零散资产已全部处理完毕。
(七)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我委对有贷款需求企业进行摸底,共有15户企业累计需要贷款3030万元,为解决这些企业融资难问题,6月13日我委组织召开2009年政银企保融资对接座谈会。今年上半年,我县企业贷款大幅增长,工业企业获银行贷款2100多万元,已超过去年全年工业贷款总额。
(八)机关效能建设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齐头并进,建立健全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不断加强班子作风建设和改善机关政务环境。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1、加强运行监测与分析。继续实行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制度,在全县选择20个不同类型的企业作为监测点,对企业的产品库存、价格、市场及原材料等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实行月报制,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经济趋势预测,及时分析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加快创业园区建设。下半年重点对小松特色创业园区开发建设,7月底前300亩工业用地征收及报批工作,10月份前完成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年内引进5家以上企业参与园区建设或入园开工建厂房。
3、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密切跟进海葳、卡名淇、宏盛、精密锻造项目建设,督促企业抓紧施工,力争提前完工;协调各方关系,使铸钢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协助长今食品有限公司争取新上粉皮生产线或茵陈茶生产线;帮助金科酒业开发酒类新品种,在原白酒、黄酒的基础上新上酒酿和饮料生产线。对计划新上的工业项目,主动介入,积极协调,尽主观努力服务项目、服务投资者,促进项目尽早见效。
4、积极推广矿山设备标准体系。力争黄小明、黄光洪、徐诗春等3个标准示范良好行为企业验收过关。与县质监局开展标准检查,提高产品质量;二是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
5、积极推进企业改制。我委尚有十几家企业未改制,职工未得到安置,总体工作方案已经上报,待政府批准后将全面启动所属企业改制工作,力争年内全面部分企业改制、职工安置、资产移交处置等工作。
6、努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一是不拘于机关任务,尽可能多地引进工业项目,争取年内超额完成任务;二是协调、帮助我委组织的招商小分队加大工作力度,多层次接触、洽谈外商,争取下半年有更多新项目签约。
7、狠抓安全生产。要加强对企业的经常性检查,督促企业完善各项安全制度,配备必要安全器材,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要加强整治和引导,杜绝事故发生。
8、深入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机关效能建设活动,确保在改进机关作风和提高整体素质上取得较好成果。
第四篇:优先发展工业经济
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
促进高端人才聚集
——湖北妙虎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发言材料
湖北妙虎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和市场突变的影响,坚持发展和稳定“两手抓”,凝心聚力、排难而进,取得了初步成效,公司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几年的生产经营,目前已有10.5万锭的生产规模,生产涤纶缝纫线T20S---T80S等单、双纱线,成为公司的主营产品。公司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现有员工1300多人,公司年产纱14000余吨,年产值2.8亿元左右,年销售3.5亿元。年均纳税600万元,是城隍地区规模较大的一家纺织企业。
一、优化高新技术 促进企业发展
公司自创立以来就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纺织强国的发展战略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与相关研发机构、院校的合作,研发生产新产品。2007年通过开发新品种、生产多品种、注重产品质量和增强企业诚信度的一系列措施,建立了稳固的客户群生产规模由1.5万锭增加到7万多锭;2008年与武汉纺织科技学院共同体建立校企研发基地,并合作研发“缝纫线检测设备技术”和检测设备的改造,进一
步地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监测效果,产品质量大幅上升,生产规模增加到10.5万锭;2009年,与武汉纺织科技学院再次合作,引进该学院徐卫林教授研究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织技术”,应用在高品质缝纫线的生产上,且已获得成功,生产产品经客户应用,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评价,此项目荣获国家纺织工业协会科学进步三等奖。“嵌入式复合纺缝纫线”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技,填补了目前国内外纺纱技术的一项空白,该技术应用在生产线上,改变了传统制作股线的生产流水线,减少了络筒、并纱、捻线等三道工艺,还节省了生产空间,并且明显改善条干、强力和毛羽,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与传统工艺制作股线相比,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具有以下几大优势:
1)生产效率提高40%以上;
2)产品节能达30% 以上;
3)设备投资及厂房占地节省30%;
4)用工减少40%以上;
5)成纱质量显著改善,其中强力提高30%、强力不匀率降低
10%、毛羽降低10%。
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促进高端人才聚集
公司始终把人才兴企作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首要工作。加快
企业发展历来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关注各类人才的培养,积极在公司内部营造尊重劳动、重视知识、重视人才、尊重创新的氛围,在此基础上我公司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不断改善和优化人才成长发
展环境,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公司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目前企业从事专门研发人员共计30人,其中:硕士生以上学历8人,大学本科学历10人,大专学历12人,平均年龄40岁。我们的作法:一是为引进人才,公司联合知名院校以绩效管理为切入点,认真梳理企业管理的相关流程,建立了具有公司特色的“基于战略的绩效管理体系”,关注组织绩效和工作能力的同步提升。二是结合公司适用人才特点,从外省引进高层次人才,我公司聘请了武汉纺织大学有关人员但任技术顾问和项目科研成员,培养造就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公司人才竞争比较优势,为成为行业领跑者奠定人才基础。三是加大人才培养资金投入,注重全员培训效果。每年按照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供培训费支持。采用“外引内联”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对外积极寻求包括知名院校、咨询机构在内的外部资源长期合作,开阔员工视野,提升员工知识水平;对内依托专业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及知识技能。
三、所获荣誉
几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鼓励下,通过公司领导和员工的不
懈努力,公司曾分别被评为汉川市纳税企业50强,被多家银行评为AA+级守信用企业,被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重合同、守信用”先进企业;并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还获得海关部门《进出口物收发人报关注册登记证书》;2010年被评为湖北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与武汉纺织大学企校合作的《高强低伸特
种复合缝纫线纺制技术》荣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进步三等奖;公司董事长2009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十佳劳模”、2010被孝感市宣传部、回归创业办、工商联合会、孝感日报社评为第五届“外出创业十大新闻人物”;2011年10月当选汉川市“人大代表”。公司生产经理梁杰被孝感市政府授予“十佳外来务工人员”。
四、下步的打算
1、湖北妙虎纺织有限责任公司与武汉纺织大学建立纺织教学实验基地,首先建设住宿条件和教学室。
2、加大技术革新改造,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对前纺清梳联进行系统完善,建立湖北省缝纫线工程技术中心。
3、提高缝纫线高支纱成纱质量,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向高新技术企业迈进。
4、按总销售收入的6%提取科研技术经费,投入项目建设;继续聘请武汉纺织大学教授,为我公司技术顾问和科研团队成员,共建湖北省缝纫线工程技术中心。
各位领导,在全球化和高成本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坚信,有上级领导和各部门支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和不怕吃苦敢于拼搏的员工队伍,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一定能够把企业做好、做精、做强、做大,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第五篇:工业经济工作总结
2006年工业经济工作总结与2007年工作打算
过去的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一年来,柳市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克服能源紧张、原材料暴涨等问题,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推动我镇工业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2006年,我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25.38亿元,同比增长25.77%,产销率达98%,创利润14.12亿元,其中超亿元企业大33家,规模以上企业211家,比去年增长51家,实现产值203.37亿元,占总产值89.8%,全镇实现出口总额21亿美元,其中自营业出口18.49亿元,同比增长18.5%。分析今年我镇整体发展形势,呈现如下特点:
一、产值增长迅猛,利润空间缩小。
2006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25.38亿元,同比增长25.77%,但利润14.12亿元,同比增长16%。原因有二:一是2006年原料暴涨,铜的价格从56000元最高上涨到8万多,员工工资等费用也不断上涨,导致 产品成本大幅提高。可是由于我镇的产品大多雷同,压价竞争激烈,产品价格难以上调,导致总量虽大幅增长,但利润空间相当有限,有的产品甚至出现亏本。二是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土地等 资源受控,导致许多有潜力的企业都难以扩大规模。比如,中川、八达都是科技含量相当高,产品权威的中型企业,因受厂房限制,难以壮大。
二、规模企业效应明显,中小企业增势缓慢。
2006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211家,比2005年增加了 51家,产值达202.37亿元,同比增长36.3%,占总产值89.8%,而500万元以下的企业约3037家,产值才23亿元。规模企业凭借规模效应,庞大的营销网络,产值明显增大,如德力西集团公司产值达27.3亿元,同比增长19个百分点,当然其它几家大企业增势也相当明显。正泰、德力西、天正、人民、长城、兴乐等集团公司被温州市列为“大集团、大公司”,华通集团列入小型巨人企业。但中小企业发展形势缓慢。原因之一,许多中小企业为图眼前利益,降低产品质量,破坏企业形象和信誉,也影响了柳市整体质量情况。今年6月份浙江巨华电气公司被央视二套曝光后,我镇开展了全镇质量大整治,抽检发现拳头产品——小型断路器的合格率仅为67%,这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型企业的销售量;原因之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土地成本提高,难以大投入,进而难以发展壮大;原因之三,中小企业难以吸引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粗放型管理,浪费较多,管理成本较高,利润空间狭小;原因之四,受大企业压价竞争影响,中小企业生存难度更大。
三、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企业投资向多渠道延伸。我镇电气产品已从单一的低压电器向高压元器件,高、低压成套、智能型仪器仪 表电力变压器、电线电缆、电子元器件,家用电器等领域拓展。电器产品种类也比较齐全,有电工建筑电器、工业控制电器、矿山防爆电器、能信电器等及电器行业相关的电工仪器仪表,防雷产器、电源设备、电焊机、电线电缆、材料金具等几十大类,5万多种规格型号的产品。企业在保证传统产品的正常发展的同时,向相关领域、相关产业进军,以带动本企业核心产业的发展。如正泰和通用公司合作,德力西和施耐德成立德力西电器有限公司,人民电器兼并十多家国有企业,这些都带来企业核心产业的再次发展。
四、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步伐不断加快。随着传统产品市场的饱和,企业更加重视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据统计,2006年全镇固定资产投入5.94亿元,其中投改投入1.63亿元,同比增长43%。正泰、德力西集团、德力西股份等三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企业、德力西集团还荣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06年天正、八达企业获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至此,我镇共有9家企业获此荣誉称号。另外,神龙电器公司等4家企业4个项目被列入2006年国家星火计划,5家企业的项目列为国家火炬计划,还有28家企业89项产品被列为省新产品试制计划。德力西等9家企业获得乐清市2006科技计划及经费资助共114万元。
同时,历年的新产品也呈现了巨大市场。2006年,新产品产值达2.6亿元。镇政府为更好地为企业服务,特地与中科院合作成立中科院上海分院技术转移平台乐清办事处,为我镇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平台与服务。
五、品牌创建不断取得成效。随着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信赖度不断提高,正泰、德力西等企业品牌效益所带来的高产值、高效益。许多企业都纷纷重视企业品牌的建设。今年我镇又新增民扬电器集团的“民扬”商标,我镇中国驰名商标现达7家,新增省著名商标____家,温州市著名商标3家。2006年,我镇有10家企业36个产品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2006年新增天正等3个企业的3种产品为中国民牌产品,中川等9家企业10个系列产品被评为2006年浙江名牌产品,凤凰等16家企业24个系列的产品被评为温州名牌产品。同时,正泰、德力西、人民的产品被评为首批温州市知名商品,我镇还获得“浙江省高低压电器商标品牌基地”的称号。500多家企业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30多家企业通过ISO—14000国际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认证,5000多个系列的产品获得3C认证。
六、安全生产态势良好。2006年,我镇安全生产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安监中队的认真监督、执行下,安全生产形势较为稳定,没有出现重、特大事故,没有出现大量财产损失事故。今年的安全生产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落实责任捆绑制。
根据安全生产“属地管理,分线负责”的原则,我镇在原来捆绑式管理的基础上又成立了由镇长担任组长,政法、建设、工业等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安全生产“铁网三号行动”领导小组还成立了开展无证无照经营行为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为进一步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安全监管网络,在原来村级兼职安监人员调整的基础上,进 行专业知识培训与考核并确定了104名村级安监协管员,以充分发挥兼职监管人员的作用,协助我镇各村民居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
2、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①“铁网三号行动”专题宣传。多次召集有关职能部门、村居、辖区内企业负责人,开展安全生产“铁网三号行动”专题宣传、学习会议。同时,充分利用黑板报、公共宣传栏、张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安全生产咨询等多种活动形式,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引导广大生产经营者自觉开展安全生产“铁网三号行动”自纠行动,提高行动效果。
②“安全生产宣传月”宣传。开展以“安全发展、国泰民安”为主题的2006年安全生产月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培训,切实增强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法制观念。在安全生产月中,组织(执法)安全检查7次,共64人次参加检查,检查企业832家,发现隐患57个。据不完全统计,已发放安全资料47220多份,悬挂标语184条,张贴宣传画5000张,出黑板报126期,参观图片展5000人次,出动宣传车21台次。
③建设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省、市试点。浙江新黎明防爆电气有限公司成为浙江省机械制造业标准化管理试点单位,并于11月份,作为温州市第一家该试点企业通过省劳保所专家组验收,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长虹塑料有限公司作为温州市标准化管理试点按照有关要求正在积极建设和完善中。
3、全方位开展安全生产培训。为落实今年的培训计划,我镇成 立了全员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并制定培训计划,今年共培训乡镇村居工作人员694人次,考证101人,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1191人次,发证746人次,员工培训14821人次,全部超额完成计划任务。我镇还率先成立了首个全员安全培训示范点,并吸收了来自德力西和安监中队的5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为培训老师。
4、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在注意日常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开展“铁网三号行动”,专门对C、D类企业进行专项整治,开展对危化生产经营单位的普查登记和重点监控,查出重点隐患278处。
七、企业制度和党群建设进一步完善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管理成本的提高,各企业更重视企业制度和文化建设,形成企业特色,以提高管理效益,降低管理成本。当然,许多企业也认识到党群建设的积极作用,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提高企业形象。今年我镇新建党组织____家,发展预备党员_____人,转正_____人,新建工会、妇联、共青团____家。镇党委还组织各部门、各企业开展“七·一”系列活动,镇工会还组织了“职工风采”文艺汇演,展现职工风采,丰富职工生活。
当然,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可忽视以下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1、生产要素的制约依然严重。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利润减少甚至出现亏本,国家土地宏观调控使我镇企业用地原已紧张的处境更雪上加霜,部分企业不得不外流到江西、安徽、上海等地另谋生路。
2、产品结构不合理。从产品结构来看,技术构成以传统型为主,第二带产品占大多数,20多家集团公司的产品在品种、档次、市场方面基本雷同,为争夺电气市场空间,压价倾销激烈。同时,而国外知名品牌电器产品纷纷进入国内市场,占领高档电器市场达80%,并正向中档产品市场渗透。
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目前柳市电气产品只有部分达到国际90年代水平,且少有自主知识产权,同国际先进技术产品相比落后将近15年左右。虽然引进和培养了大批人才,但是高科技人才和企业管理人员还是严重缺乏。
4、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不强。柳市电气产品外贸出口地区集中在东南亚、中东和欧洲、南美等区域,主要靠价格低廉、薄利多销的优势参与国际竞争,随着各进口国设置贸易技术壁垒、提高产品质量标准,许多产品遭到贸易技术壁垒限制。
二 O O七年工作打算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技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抓发展、求和谐、走前列”的总体思路。为创建和谐、平安柳市而努力。
预定实现的目标:工业总产值实现_______亿元以上,平均递增______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______亿元,平均递增_______.一、注重增长速度与质量相统一,实现率先发展 要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不断提升综合实力,推动我镇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1、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2007年,我镇要继续列在温州第一强镇,关键在于壮大经济整体实力。一要加快优化产业布局。要坚持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凭借雄厚经济基础,依托中科院技术转移平台,凭借正泰、德力西等一批产业巨头的带动,不断调整产业布局,提升竞争力;二要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加大有效投入,完成重点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拉长投资产业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坚持质量立镇,品牌兴业,一手转品牌质量的提升,一手抓品牌规模的扩建,争取培育更多的中国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免检产品,在更大范围内打响柳市品牌。
2、积极破解要素制约,强化区域经济支持力。一是积极破解土地制约问题,全力推进湖头工业区建设,加强新光工业园区的整合,规范和管理存量土地,落实工业建设用地“招、拍、挂”制度,推进标准厂房建设,促进有限土地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二是积极破解电力能源制约问题,全力支持浙能乐清电厂建设的同时,着力优化电网结构,加快变电所建设,确保柳市民用工业用电。三是积极破解用水紧缺问题。用水问题是柳市人民当前遇到的最大问题。加快柳市项目水厂建设,改善城乡供水量,增大白石水库蓄水量,加快楠溪江引水工程建设。
二、注重内源发展和外向拓展相结合,实现创新发展
1、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区域科技体系建设,构建三大创新平台。一是搭建支撑平台。继续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加快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应用,推进国家职能电器产业基地,国家工业电器检测中心和中科院上海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乐清办事处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二是搭建应用平台,继续推进企业与“大院名校”的科技合作,努力开展和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高新产品,加速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三是搭建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加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维权工作,激动发明创造,完善技术中介市场,引导企业大力开发专利技术,争创国家专利示范(试点)城市。
2、完善民营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水平。采取有效举措,积极引导企业完善产权制度、组织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努力促进企业跨越制度创新的“门槛”。继续促进优势企业以兼并、重组、参股等方式实现相互融合、优势互补,精心培育上市企业梯队,加速企业上市步伐。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引入职业经理人,实现企业从业主管理制向职业化管理制转变。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效的融资服务。组建企业家培训基地,加快培养一支敢于创业、善于创新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使他们成为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和领军人物。
3、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要更好地“走出去”、“引进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内外联动发展。善于发挥 民营企业优势,采取“以民引外、民外合璧”方式,以经济开发区为主阵地,推动招商引资向选商引资转变,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形成“滚雪球”效应。引导企业积极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传统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健全应对国际贸易纠纷的快速反应预警机制,增强企业抗御国际风险能力。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建设分支机构或生产基地,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充分体现党组织在工业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认真按照乐清市活力和谐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要求,对已建党支部,严格依照“两新”目标责任制,积极探索党组织在建设活力和谐组织中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渠道。发展党员要严格按照党员人才工程,把人才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人才。对于职工在100人以上的,产值在500万以上的企业要通过联合共建培养党员,条件成熟的,下派指导员,帮其组建支部。
二00六年元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