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教育自查报告怎么写[范文模版]
学校教育自查报告怎么写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校教育自查报告怎么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一贯重视安全教育,对安全工作常抓不解。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教导处、总务处等成员组成的安全自查小组,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检查,通过检查我们认为学校安全工作开展得细致扎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的确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有安全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工作踏实。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中层领导任组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
组织人员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加强了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监督和检查。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健全,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工作条例、安全教育制度等。
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责任到人。
学校安全工作千头万绪,仅靠几个人是不可能忙过来的,因此,学校与各室的专任教师和各班班主任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状,职责细化分明,使广大教师能与学校领导上下一心,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学校的安全工作。同时,学校制定和完善校园安全建设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让安全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
三、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师生的交通安全教育。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特别是学生的交通安全。学校经常利用每周旗下讲话时间,为全校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常识的教育,利用宣传窗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宣传交通法规。各班班主任也利用各种时机、各种手段对学生加强交通、安全的教育。并与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家长签订了全责任书。下午放学学校根据学生的.家庭住址组织路队,统一回家时间与路线,并定制了带有安全标志的小黄帽,要求学生回家路上佩带,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
四、学校消防安全努力做到万无一失。
学校总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消防安全工作。经常组织检查督导,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总务部门加以解决和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制订好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和考核,对检查考核情况进行记录,做到有案可查。学校加强了电气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定期检查电气设备是否有过载、短路、接触不良、漏电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经常组织人员检查和维护各室的照明设备、电器设备,检查尽量做到细而实,避免而疏忽大意而造成消防隐患,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的消防教育,要求正确使用好锅炉、蒸汽罐、电器设备,锅炉工持证上岗,确保安全。
五、加强食品卫生,确保师生的饮食安全。
首先加强对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管理,做到定点采购食品,并要求食堂工作人员持健康证上岗,与食堂管理人员签定食品卫生责任状,学校每天对食堂的各项卫生进行检查和监督。其次严禁小卖部出售三无产品,并且由分管同志经常检查。
六、防盗工作重视防微杜渐。
学校十分重视防盗工作,对各类电教仪器,尤其是电脑、电视机、摄像机等贵重仪器均有专人保管。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学校制订了值班制度,节假日均有人值班,值班为24小时制,特别加强了夜间的巡视。学校对防盗工作从细处、实处入手,力求万无一失。
七、加强学生的活动安全管理工作。
首先我们对学生活动加强了教育和管理,教育学生课间、课后开展正常的活动,不进行带有危险
性的游戏。学校每天都有数名值日教师,他们在课间加强了巡视,确保学生的课间活动能有序、正常地开展,同时加强住校生的管理力度,专门抽出了两位在职教师,聘请了两位职工来管理住校生,确保住校学生的安全。其次学校对学生活动场地进行了扩展,对一些存在危险因素的地方进行了整改,更换了一批活动器材。学校对开展的重大活动能进行审批,同时加强教育力度,提高师生的认识,组织有序,管理到位,保证每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不出安全事故。
八、存在的问题。
在检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学校大门口过往车辆较多,没有明显标志;
2、使用的电教仪器保养不到位,仪器用完后未能及时切断电源,拔掉插头;部分师生寝室的房顶漏水;
3、学生喜欢购买校外路边、小店摊点上的零食,带来卫生上的隐患;
4、个别中学生欺侮、敲诈本校学生。
5、学校食宿工程的建筑工地因为紧靠学校,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九、整改措施。
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解决:
1、学校大门口问题,于去年已经上报县xx中队,按照规定应该由政府负责。现在上下学班主任、学校领导班子轮流值班,按时迎送学生。并定制了带有安全标志的小黄帽,要求学生回家路上佩带,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另外学校也准备定做了一些交通警示牌。
2、电教仪器的使用要求教师做到正确使用和妥善保管。
3、对破损的寝室学校将及时进行翻修。
4、严禁学生外出购买一些三无食品。
5、对欺侮、敲诈本校学生的中学生,学校将摸底排查,彻底调查清楚后将联系相关的学校和学生家长,逐一进行处理,避免事态的扩大化。
6、严禁学生进入学校的食宿工程工地玩耍。
6、进一步明确责任,按照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分工,打印上墙,各负其责,落实到人。
总得说来,学校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教师对安全工作重视程度较高,安全教育进行得比较扎实,安全措施也比较到位,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努力,力求把安全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第二篇:学校教育收费自查报告
学校教育收费自查报告1
为了切实贯彻落实晋江市教育局文件晋教监〔20xx〕20号文《关于严格执行教育收费政策严肃教育收费纪律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学校收费工作,推动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学校高度重视,根据通知精神,从大局出发,从小处着手,我校开展了一次彻底的教育收费自查自纠工作。
一、提高认识,成立机构,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学校领导认真学习了教育局的通知后,充分认识到任何教育乱收费行为,都有损于教育的形象,有损于教师的形象,有损于党和政府的形象。规范教育收费工作,是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工作的重要任务。这次检查很有必要。因此,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收费自查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廖建旺
副组长:卓瑜瑜
成 员:余秋莲、王秀贤、陈美纶、陈金妹
二、自查情况
学校严格执行制度,并经常督促检查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1、学校不存在收取学生学杂费、借读费、择校费的现象,做到零收费。
2、学校没有以募捐、摊派、服务等形式增加学生家庭负担的收费问题。
3、学校不存在违规向学生和家长收取转学费情况,学校不收赞助等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费用。
4、学校没有组织学生统一购买教辅材料、课外读物等,无强制服务、强制收费现象。
5、学校没有违反规定强制学生订购教辅材料、课外读物、学具、报刊杂志的情况。
6、学校没有违反规定举办向学生收费的各种兴趣班、辅导班、补习班、提高班或变相收费补课等情况。
7、学校没有违规使用教育收费资金的情况。
8、学校没有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收费行为。
三、一如既往,继续规范教育收费
今后,我校将继续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精神,加强学习和宣传,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认真加以巩固,加强对学校广大教职工的思想教育,加强领导,认真检查,严格落实责任制,树立教育新形象,为学生、家长、社会做实事,使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学校教育收费自查报告2
为进一步规范学校收费行为,推动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落实国家和省关于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的要求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上级文件的精神实质,开展了一次全面、彻底的教育收费自查自纠活动,学校的收费工作经历了一次严格的清理,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
一、基本情况
1、代收费只代收作业本费,标准是:一二年级每生6元:三至六年级每生8。5元。
2、严格按照《教育收费明白卡》执行。不违规向学生和家长提前收取费用。
3、学校严禁教师组织学生购买教辅资料,无教师向学生推销资料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资料的现象。
4、保险费:学生自愿参保交费,学校不参与收费。
5、防疫费:由镇防保所组织学生自愿参加,学校不参与收费。
6、学校不办快慢班,不组织学生补习、补课,无相关收费行为发生。
7、对校服和“一教一辅”,学生自愿订购,学校不抬高标准收费,做到实付实收。
8、对外地借读的学生,学校与本地学生一样对待,没有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收费工作,把规范教育收费当作践行科学发展观,树立教育良好形象的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了教育收费领导小组和教育收费监督专班,明确各自职责和任务,从思想上、源头上、过程中把好收费关口。
2、政策先行,按规操作
学校的各项收费,严格按照物价局、财政局、教育局等上级部门的政策、规定执行,做到收费有依据,多少有标准,缴纳有票据,不抬高标准收费,不搭车收费,不巧立名目乱收费,确保学校的收费行为在政策法规的规定下运行。
3、民主理财,接受监督
学校每月组织教职工代表对学校财务进行清理、审计;学校财务计划的制订、大型项目的开支,均由校委会科学论证、教代会讨论通过后方可执行;利用校务公开栏,向社会公开收费政策、文件、规定、标准、财务结算情况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杜绝了私设小金库、坐收坐支、侵占公款、乱收费等违纪违规的行为。
三、努力方向
1、认清形势,不断提高教育收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做好教育收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校首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将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做成学校的品牌,努力形成保持教育收费行为规范的长效机制,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采取更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手段,力争把教育收费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2、坚定目标,把教育收费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学校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严格遵守有关教育收费的法律法规,牢固树立“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办学”的法制观念,努力把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和收费行为全面纳入法制轨道。学校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合理编制开支预算,继续实行学校收费收入和使用情况定期公示制度,预防各种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有效控制乱收费行为的发生,扎实推进教育收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3、展望未来,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学校教育收费工作
规范教育收费,涉及到教育单位、学校的行业形象,我们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要真正做到依法办学。也希望管理部门有规范的操作手册,对管理者、操作者、履行监督职能的部门进行培训,使得教育收费的。操作规范人尽皆知。
学校教育收费自查报告3
根据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光明分局文件《关于开展20xx年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深市监光字[20xx]94号)的精神,我校本着自查自纠、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标准,综合分析,积极开展了教育收费专项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我校一直以来依法办学,从严执教,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按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设课程,开足课时,规范收费,规范办学。
根据实际情况,我校严格核算教育成本费用,按规定上报物价局核实审批,并向外界进行公示,至今无投诉情况。
1、我校收费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我校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定审批的教育成本进行收费,办理了收费公示审批,执行收费公示制度。
2、我校收费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制订了教育收费管理制度,落实教育收费责任到人。
3、我校没有违反国家规定,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赞助费、学位费、新生入学报名费、学籍管理费、双语教学费等行为。
4、我校教师没有违反规定,举办或与社会办学机构合作举办向学生收费的各种培训班、补课的行为。
5 、没有违反规定向中小学生收取各种培训费、补课费等行为。没有违反规定以举办辅导班、提高班、特长班、超常班等名义向学生收取费用的情况。
6、没有违反自愿原则和非营利原则向学生收取其他代收费,变相多收费,强制收取服务性收费的行为;没有违反规定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或班委会等形式强制学生接受有偿服务或强制收费等行为。
7、没有违反规定强制学生订购教辅教材、课外读物、报刊杂志等行为。
8、我校没有违反规定,进行以中外合作办学名义乱收费的行为。
我校硬件设施已基本完成,如今既无外债也无内债,每学期开学时,财务要预留经费以保障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抽调学校资金。学校资金全部由举办者投入,教育成本费只用于学生书本、教师工资,不作其他用途。
我校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的规范管理,增强依法办学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完善自我监督检查机制,促进我校教育健康发展,为民办教育再作贡献。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我校达到“合格”标准,请上级相关组织审查。
学校教育收费自查报告4
我校严格按照《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20xx年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省、市、区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认真组织了自检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为确保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在开学之初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领导小组。并及时召开了教育收费专题工作会议,强调各班班主任是规范教育收费第一责任人,要求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谁出问题追究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切实做好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坚决刹住教育乱收费现象。
二、落实情况
1.我校在规范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工作方面,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级文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执行,遵照先审批后收费的原则进行收费。没有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和扩大收费范围现象发生。
2.扎实推进政务、校务、收费公开,做到公开透明。学校在校园醒目位置设立“校务公示栏”,通过公示,加强公示内容的动态管理,让学生家长在收费前了解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以及收费范围、减免政策、投诉方式,使教育收费在阳光下操作。
3.学校和教师没有出现以举办“辅导班”“提高班”等为由向学生强制收取费用。
4.严格执行上级关于中小学教育收费管理规定,没有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课外读物、报刊杂志。多年来一直坚持严把教材、教辅资料入口关。在教材征定上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课程征定,禁止各班统一组织征订教辅资料和搭售教辅资料,更不允许任何班级和教师强制性要求学生购买教辅资料。
5.认真落实国家救助贫困生政策,对所有接受资助的学生张榜公布,按政策办理。对一些有特殊困难家庭的子女,学校实行了该免则免、该减则减的办法,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减少学生流失。
6.严格执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组织领导机构健全,实施方案制度、运作流程、监督体系完善,信息公开透明、运作廉洁。
我校通过开展对中小学收费行为的集中清理活动,有效促进了学校严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规范教育收费的要求,对学校杜绝乱收费行为的发生、真正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切实维护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有着深刻的意义,加快了建设和谐校园、放心校园、人民满意的学校的步伐。
学校教育收费自查报告5
为了更好贯彻上级文件精神,我园开展了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办学行为自查自纠活动,现把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我园召开了全体教师专题会议,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文件精神,进一步加深了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办学行为工作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任何乱收费行为和不规范办学行为都有损教育形象,有损教师形象。
规范办学行为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是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系统党风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1、高度重视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工作责任制。
规范落实收费工作,把规范治理教育收费工作当做践行x,树立教育良好形象的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了教育乱收费工作自查领导小组:
组长:xx(第一负责人,负责全园治理教育乱收费自查工作的安排部署、督查)
副组长:xx(直接负责人,负责本次全园自查工作的日常事务)成员:xxx、xxx、xxx、xxx、xx、xx
2、幼儿园与教职工签订了治理教育乱收费责任状,杜绝教育乱收费行为,把教育乱收费处理在萌芽状态。
三、自查情况
1、我园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收费项目均在公示栏中公示,接受家长、社会的监督。
2、我园的收费标准严格按照物价局收费规定收费,进行教育收费公示,公示内容与实际收费一致。
3、用于幼儿个人的伙食费按市场成本价收取,勤俭节约,杜绝消费。
4、幼儿保险费属代收费,无强制幼儿家长购买保险行为。实行“阳光收费”,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规范公示,及时向社会公示学校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规范收费票据的使用和管理,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5、不强制学生统一征订报刊杂志、教学辅导资料;不强行向学生推销学生保险和学习、生活用品。
6、不以组织举办“辅导班”等为由向学生收取费用,不租借学校场所给社会培训机构或校处人员开展针对中小学课程的有偿补习活动。禁止本校在职教师举办或参与举办的各类收费的培训班、补习班、提高班。
7、严格财经纪律,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不挪用教育经费。
8、加大自查力度,保证收费政策落到实处,规范收费管理,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将继续贯彻执行上级关于教育收费的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我校的收费管理,确保收费工作落到实处,管理规范,符合要求。
四、落实情况
1、我校在规范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工作方面,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级文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执行,遵照先审批后收费的原则进行收费。没有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和扩大收费范围现象发生。学校没有收取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确实需要学校代收的费用,也是在学生自愿和非盈利的原则下进行,并按要求为学生开据合格的收费凭据。
2、扎实推进政务、校务、收费公开,做到公开透明。学校在校园醒目位置设立“校务公示栏”,通过公示,加强公示内容的动态管理,让学生家长在收费前了解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以及收费范围、减免政策、投诉方式,使教育收费在阳光下操作。
3、学校和教师没有出现以举办“辅导班”“提高班”等为由向学生强制收取费用。
4、严格执行上级关于中小学教育收费管理规定,没有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课外读物、报刊杂志。多年来一直坚持严把教材、教辅资料入口关。在教材征定上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课程征定,禁止各班统一组织征订教辅资料和搭售教辅资料,更不允许任何班级和教师强制性要求学生购买教辅资料。
5、认真落实国家救助贫困生政策,对所有接受资助的学生张榜公布,按政策办理。对一些有特殊困难家庭的子女,学校实行了该免则免、该减则减的办法,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减少学生流失。
五、取得效果
我校通过开展对中小学收费行为的集中清理活动,有效促进了学校严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规范教育收费的要求,对学校杜绝乱收费行为的发生、真正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切实维护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有着深刻的意义,加快了建设和谐校园、放心校园、人民满意的学校的步伐。
学校教育收费自查报告6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求结合收费实际情况认真开展自检自查工作,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规范收费工作管理
学校严格落实教育收费责任制。成立了校长为组长的财经领导小组,对学校财经、收费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对收费工作负总责,学校事务具体责清查核对工作,实行了全面的监督检查。同时,学校制定了完善的收费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从而做到层层明确收费责任,切实提高责任意识。
严格贯彻上级部门相关的文件精神,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的从教行为,严禁任何形式的教育乱收费,实施教师乱定教辅读物责任追究制,将规范收费工作纳入年终考核、绩效工资考核,实行违规收费“一票否决”。
完善决策体系,重大工作没有经过调查研究不决策,没有两上以上方案不决策,没有通过集思广益、教代会的讨论不决策,没有法律法规或事实依据不决策。
二、严格执行收费标准
学校收费坚持做到了收费标准向社会公开,收费通知单向家长公开,收支情况向教师公开。没有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等不符合规定的乱收费行为。无“违反自愿原则、非营利原则收取服务性收费、代收费的”情况;无购买和使用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用书目录以外的教辅参考书、学习资料、复习资料以及各类试卷现象,没有搭车收费、强制订阅报刊图书、推销商品等情况。无违规补课收费问题,杜绝了教师有偿家教。
严格按照贫困学生免教科书标准,对低保家庭等家庭困难的学生发放免费教科书,详细公布学生姓名、性别、所在班级、家庭住址、家长姓名等信息,接受群众监督。在收费时直接免除,无先收后退现象。
三、公开校务接受监督
学校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在每学期开学时,都对各种应收和代收费用向学生和家长进行公示,同时向社会公开监督电话,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增强学校收费的透明度,从而保证了学校校务公开的实效。
成立了校长任组长,教师代表为组员的校务公开监督小组,确保校务公开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内容、重实效地顺利开展。全面落实校务公开,让我们的财务、决策、评优、职称评聘、都在阳光下实施。
治理教育乱收费涉及千家万户和学生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也是稳定物价总水平的客观要求。我校紧密配合价格主管部门把检查工作抓实抓好,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使学校教育收费、校务公开工作将走上更规范的道路,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
学校教育收费自查报告7
为规范办学行为,切实治理学校“三乱现象”发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xx县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对我校的治理情况进行认真的自查。现汇报如下:
一、学校建立组织: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同时将家长代表纳入小组员,对学校的收费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二、加强领导,扩大宣传:
学校对每学期的收费严格按进行收费,并向全校师生公布收费标准,保证老师和学生家长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保证不向学生多收一分钱,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
三、具体检查情况:
1、学校幼儿园没有开办特长班、兴趣班、实验班,没有向家长另外收取费用,更不存在赞助费、文教费等行为。
2、我校是本乡镇唯一的一所学校,确保适龄儿童100%入学,由于地处偏远,不存在争学苗和择校问题,因此,学校不存择校乱收费的情况
3、学校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辅材料管理,责成专人管理,通过统一的发行途径,本着自愿的原则,由学生征订,此外,无教辅材料私订、滥订问题。
4、根据农村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两免一补”政策的要求,学校认真落实,免除住宿生的住宿费,减轻家长负担。
5、中小学服务性收费严格执行标准,学校坚持自愿原则和非盈利原则,为学生服务。
学校教育收费自查报告8
xx学校根据广东省治理教育乱收费厅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转发关于认真做好20xx年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号文件的精神,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认真组织校长、行政、教师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围绕检查的八大内容认真对照、检查、分析,逐一进行自查自纠。现将自查自纠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经费。
20xx年3月29日召开义务教育经费的落实及资金到位的情况。
4、5月义务教育经费资金逐步到位,我校开始下发通知,召开家长会说明情况,6月全部退还给学生,并且学生家长在确认后签字、按手印认可。上半年的义务教育经费已经全部落实到位。并无虚报、冒领、截留、挤占和挪用教育经费等违法违纪的问题。
二、学校执行《广东省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实施方案》情况。我们学校收费是按物价局批准的收费许可证内容进行收费的。学校无收择校费、无各种类型培训班、更没有存在乱收费的问题。
三、学校执行省教育厅等4部门
《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20xx年全省中小学教辅材料选用的通知》等文件的情况。
学校按照程序从《广东省20xx年中小学教辅教材推荐目录》中选择教辅材料推荐给学生选用,坚决落实“一教一辅”要求,并没有存在强制学生购买教辅材料。
四、学校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关于重申严禁中小学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的通知》等文件的情况。中小学校利用学校教育、教学场地、资源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各种收费培训、补课的行为;学校、教师举办或与社会办学机构合作举办向学生收费的各种培训班、补习班、提高班等有偿培训的行为。
我校能够依法依规办学,从来没有利用学校教育、教学场地和资源,举办面向小学生和各种收费的培训、补课行为;学校、老师都没有举办或与社会办学机构合作举办向学生收费的各种培训班、补习班、提高班等有偿培训的行为。我校坚持自己的办学宗旨,严格执行上级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在课程开设上坚决按照省颁布的标准,做到“开全”、“上足”,向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方向迈进,学校以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五、学校不按规定的内容和方式实行收费公示,收费政策调整后不及时更新相关公示内容行为。
根据上级物价部门的要求,我校在校园的显眼位置公示各项收费,在收费政策调整后,我校会及时更改公示内容,并严格按照公布的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
六、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不按规定执行“三限”政策的行为;向择校生收取择校费后又收取学费的行为。
七、学校违反自愿原则和非营利原则,强制收取服务性费用和代收费的行为;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或班委会等形式强制学生接受有偿服务或强制收费等行为。
我校一直都是按照上级部门下发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绝对没有任何的违规收费行为;更没有强制性或利用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或班委会等形式收取服务费、接受有尝服务等到行为。
八、我校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义务教育经费已全部退还家长,不存在挪用义务教育经费来发放教师工资、各种津贴、福利及奖教的活动。通过自查,我校完全能够按照物价局及教育局有关规定进行收费,并未存在乱收费现象。
学校教育收费自查报告9
6月初,我们我们召开了小学校长会议,学习了上级关于收费工作的文件精神,并就我镇收费和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随后安排学校自查。紧接着,学校利用进校检查工作之机,对学校收费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认真的检查。现就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查结果
经认真深入的自查,我们学校办学行为比较规范,符合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意愿。
1、无补课乱收费行为。我们各学校均没有延长在校作息时间和节假日、双休日补课现象,更没有补课费之说。
2、无择校乱收费行为。学生休转学一律规范运行,阳光操作,无任何收费行为。
3、严格控制和管理教辅材料的征订。我们严格执行县教体局关于所有学生只征订配套练习一项教辅资料的征订要求,坚持全面实行免费教材、教辅的要求。
二、主要工作做法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学校借本次检查自查的契机,均成立了领导班子,并多次召开会议,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收费工作文件,提高认识。通过学习,全体教师认识到认真做好学校收费工作,是规范办学,加强学校管理,树立行业之风,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方面。办家长满意学校,收费工作是重要方面。因此,应该把收费工作看作是学校依法办学的重要方面。因此,在我校形成了校长亲自抓,各部门协调抓,班主任人人抓收费工作的良好局面。
建章立制,依法操作。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规章制度无法约束教师的行为。各视规模大小,成立了财务工作领导小组,并且认真学习了学校制定下发的财务工作管理细则,开学报到时对学校收费进行进行公示,学校每月对学校财务进行公布,使财务公开落到实处。今后,要形成学校领导不定期向全体教师公布学校财经情况,接受全校教职工对财物工作的监督机制。
各学校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禁止教师节假日补课制度》、《禁止教师乱定资料制度》等规章制度,实施制度管理。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他们的职责其中一项,就是监督学校收费工作。部分学校与教师签定《禁止有偿补课和不乱定学生学习资料》责任书。
各学校及时对代收的作业费进行了核算,都留有结算清单,并存档备查。大多数学校制定和完善了有关代办费使用、结算制度。经查,各校无乱订复习资料现象。“三乱”治理工作成效突出。
规范教育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严格落实国家对教育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管理规定。
学校教育收费自查报告10
一、加强领导
政风行风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落实国家和省关于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的要求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合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合政办发〔20xx〕48号和市教育局合教字〔20xx〕132号文件精神,开展了一次全面、彻底的教育收费自查自纠活动,学校的收费工作经历了一次严格的清理,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我校认真组织了自检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为确保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领导小组。并及时召开了自查自纠工作会议,强调各班班主任是规范教育收费第一责任人,要求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谁出问题追究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切实做好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坚决刹住教育乱收费现象。
二、工作重点
1.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依法依规收费的自觉性。加强各教师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思想认识,保证收费工作规范落实,强化收费工作的责任制,统一思想,严格执行收费政策规定。
2.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工作责任制,规范落实收费工作。
3.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八条禁令”。不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坚决抵制各种乱摊派和搭乱车收费。
4.加强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宣传教育。实行“阳光收费”,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规范公示,及时向社会公示学校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规范收费票据的使用和管理,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5.不强制学生统一征订报刊杂志、教学辅导资料;不强行向学生推销、生保险和学习、生活用品。
6.不以组织举办“辅导班”等为由向学生收取费用,不租借学校场所给社会培训机构或校处人员开展针对中小学课程的有偿补习活动。禁止本校在职教师举办或参与举办的各类收费的培训班、补习班、提高班。
7.不以借读生、代培生、旁听生、插班生等名义高收费。
8.我校对辖区幼儿园的收费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收取,不存在国家已取消的费用。如赞助费、建园费、教育成本补偿费、特色班费等乱收费行为。
9.严格财经纪律,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不挪用教育经费。
10.加大自查力度,保证收费政策落到实处,规范收费管理,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将继续贯彻执行上级关于教育收费的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我校的收费管理,确保收费工作落到实处,管理规范,符合要求。
三、落实情况
1.我校在规范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工作方面,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级文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执行,遵照先审批后收费的原则进行收费。没有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和扩大收费范围现象发生。学校没有收取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确实需要学校代收的费用,也是在学生自愿和非盈利的原则下进行,并按要求为学生开据合格的收费凭据。
2.扎实推进政务、校务、收费公开,做到公开透明。学校在校园醒目位置设立“校务公示栏”,通过公示,加强公示内容的动态管理,让学生家长在收费前了解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以及收费范围、减免政策、投诉方式,使教育收费在阳光下操作。
3.学校和教师没有出现以举办“辅导班”“提高班”等为由向学生强制收取费用。
4.严格执行上级关于中小学教育收费管理规定,没有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课外读物、报刊杂志。多年来一直坚持严把教材、教辅资料入口关。在教材征定上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课程征定,禁止各班统一组织征订教辅资料和搭售教辅资料,更不允许任何班级和教师强制性要求学生购买教辅资料。
5.认真落实国家救助贫困生政策,对所有接受资助的学生张榜公布,按政策办理。对一些有特殊困难家庭的子女,学校实行了该免则免、该减则减的办法,切实减轻了农牧民负担,减少学生流失。
四、取得效果
我校通过开展对收费行为的集中清理活动,有效促进了学校严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规范教育收费的要求,对学校
杜绝乱收费行为的发生、真正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切实维护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有着深刻的意义,加快了建设和谐校园、放心校园、人民满意的学校的步伐。
XXXX小学
X年X月
第三篇: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
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
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1
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已得到广泛运用,也给教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加强教育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努力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而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和新课程实施的进程,已成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我校根据上级部门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学校始终坚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先导,以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水平为根本,以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为目标,注重学校现代化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现代技术教育科研活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素质与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建设水平。目前,我校共有计算机教室4间,白板教室21间,多功能录播教室2间,班班通教室87个。现有初高中学生2790人,学生电脑345台,生机比为8:1,教师187人,教师电脑200台,师机比为1:1。现有52个教学班,班班通设备完好率100%。宽带网络覆盖全校各教室和办公室,现对照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将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管理与经费保障
1、制定可行的规划计划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学校制定了切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每个学期都认真制定学期计划,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确保了信息技术工作顺利开展,学期末认真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
2、设立合理的人员机构
为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我校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全面负统筹责教育信息化工作,成员覆盖到各部门,各学科,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同时,成立专门部门信息技术处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会议研讨教育信息化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学校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工作的制度建设,能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各项信息管理制度,制定了《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办公室教师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计算机专用教室管理制度》、《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普通教室电教设备管理制度》、《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远程直播教室管理制度》、《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网络服务器机房管理制度》、《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信息化设备管理制度》、《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校园网使用管理制度》、《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教师、学生邮箱管理制度》、《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制度》、《乌鲁木齐市网络突发事件处置规定》、《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直录播室使用规则》、《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多媒体报告厅使用规则》等,使工作有章可循,保证了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
4、经费投入
我校20xx年至今投入信息化建设经费为420万左右,目前,已实现教职工人人有一台电脑,班班配备了电脑、电视、实物展台等信息设备,满足了教育教学需求。此外,学校每年能够根据校情,加大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对设施设备进行更新维护,加强人员培训力度以及添置教学资源。
二、校园信息化环境
(一)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学校宽带网络建设,实现了“宽带网络班班通”。学校宽带网络建设优化了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完善包括网络设备、教师电子备课系统等在内的基础设施。扎实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加强学校数字化终端和应用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在学校管理、教学应用、学生实训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加强了网站建设,保证了信息公开。我们充分发挥学校网站的宣传、交流、学习和反馈作用,开发了新板块,增加了新功能,充实了新内容,传递了正能量。我们通过学校网站,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及时发布学校的各项活动和最新动态,展示了学校的育人成果和师生的时代风采,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信息的及时公开。学校各班级和教研组有主页或博客,我校校园网页面设立留言功能,实现教师、学生、家长的三方网上互动。为提升校园信息化程度,以学校校园门户网站为主,下设:除校园官网和班级网站以外,我校还建设并开通了校图书馆、电子图书、备课系统、备课资源、选课系统、投票系统等校园网子站,初步建立了以校园网为主的能满足学校信息化发展需求的站群系统。网站特色:资源权限分校内和校外、教师用户和普通用户几类。如学校部分公告和一周安排仅限校内教师访问。在校外教师须使用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方可访问以上信息。校园电视和微课专区栏目:以学校小溪流电视台为基础建设的网上电视台,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电脑访问相关资源并可留言,其中微课专区栏目的资源也是仅限校内教师登陆后方可访问.为提升校园信息化程度和相应上级关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完成了我校四级教育专网的建设。使我校所有班级和办公室接入四级专网光纤,也极大的缓解了校园网速过慢的问题。同时,为完成上级关于学校视频会议专线建设的要求,配合相关电信部门完成了学校教育视频会议专线光纤的架设。
2、学校有合适的交换机、路由器,有基本保障网络安全的防火墙。学校校园网络购置网康监控硬件;有专人负责学校网络安全和处理不良信息,由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向网络发布信息、校务公开。校园网络稳定、畅通,可以随时使用,故障排除及时,无长时间断网停用现象。
3、注重了设备管理,加强了维护保养。学校各类信息技术设备台账齐全,有专人管理,维护维修到位,确保设备运转正常。我们坚持定期对网络、电脑、白板、音响、投影机、扩音机、电话机、电视机、服务器、交换机、无线路由器等设备进行了检测、维修和保养,降低了故障率,确保了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和稳定性。
三、教育教学运用
(一)教育教学资源
1、加强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初步实现“教学资源班班通”。要基本形成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教学资源,逐步将优质教学资源送到每一个班级,学校链接有乌鲁木齐市教育局建立的具有服务于教育教学、满足现行新课标需要的校本资源库(学科门类齐全),每位老师参与建设,实现了资源共享、通过资源的上传、积累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为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又一个有效途径。
2、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学生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全员注册乌鲁木齐市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学校教师逐步向乌鲁木齐市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上发布教学资源,为学生和教师建立实名网上学习空间环境,大力开展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促进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学习活动之中。
3、能制作学校各类活动专题片,制作课题资源。向乌鲁木齐市教育远程教育资源库上传教学资源。
(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内信息技术校本培训计划,根据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和目标,对新进教师和外校前来交流的老师进行校园网培训,让他们很快熟悉学校的应用环境;对学科教师进行电子白板专题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学校各类白板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对各教研组的信息化应用骨干进行深度技术培训,并鼓励他们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为本组教师做好技术服务和应用指导,带动全组成员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努力提高全校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先后组织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校本培训、多媒体设备如何使用的培训、教师办公应用软件操作培训、教师班级设备使用培训、微课制作、如何开展翻转课堂等技术培训。通过这些活动,广大教师更加明确了信息技术运用的重要性,提高了教师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运用要做到想用――意识的提高,能用――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会用――适度、创新,根据学生实际的选择用,更明确了今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努力方向。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学校各学科都实现电子备课,并有电子备课的要求和管理决定。
2、教师能够熟练完成电子文档编辑、网页浏览、网络资源检索和下载,能制作符合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能熟练使用乌鲁木齐市中小学教研信息平台;开展了一系列多媒体设备使用培训,教师都能独立使用多媒体设备。
3、教师发表了信息技术的相关的论文,制作有关的课件,成绩显著,全体老师能够参与信息技术资源开发与建设。
4、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以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为推手,每学年举办了“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实验杯教师信息化教学优质课大赛”,目前已举办了十届实验杯大赛课,每年参与听课和评课的教师达95.8%,教师们在比赛中,对教学设计和多媒体应用的每个细节都进行仔细揣摩,层层推新、层层研讨,促使一人参赛,全员提升,赛后学校信息处将老师们的课程全程录制上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和名校网络课堂直播实录,有效地进行了网络课堂推广与延伸。
我校始终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为基础理念,组内研讨、摇号课堂、青年练兵、三类教师展示、师徒汇报等课堂实践活动处处体现了教师在信息化技术教学方面的成长与进步。据统计,现高、初中教师课堂教学使用信息化率达96%以上,良好率达78%,优秀率达63.14%;50岁以上的老年教师使用率达68.75%,班会课使用率达71.3%,学校组织开展了实验杯教师信息化教学优质课大赛活动,采用说课和现场教学两种模式进行,全员参与。与此同时学校要求近200名初高中一线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自学、帮学、培训学习等手段,要求每位老师务必掌握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且紧密结合新课改理念,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同步改变,提高课堂效率。学校信息技术全程录制教师的课程上报到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网络研修平台,保障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和名校网络课堂直播资源的及时更新。
学校多措并举,推进教育信息化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探索,通过各级赛课、晒课活动推进了教育信息化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催生了课堂教学新常态。
四、教育教学运用
1、培养兴趣发展个性
我们按国家课程计划在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开课率达100%,我们严抓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测试方法,要求学生独立使用、独立操作计算机。把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程外,还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机器人、模拟遥控飞行、遥控车模、航模、建筑模型、激光雕刻、电视节目制作、摄影知识等各类信息兴趣小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信息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信息技术运用比赛,取得不菲成绩。
为了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落到实处,渗透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教育思想,形成良好的校园精神文明氛围,学校于20xx年11月成立了学生电视台,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现在,小溪流电视台已拥有了一流的硬件,集演出、播音、录课于一体的多功能厅,DV摄像机、非线性编辑设备及小溪流广播电视专用的工作室,正是这些设施为小溪流电视台正常的运转奠定了基础。
小溪流广播电视台每周分学段播出四期电视节目,以坚持播报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为主的原则,努力的将中学生行为规范、礼仪改编成生动形象的情景剧,小品,寓教于乐,同时大力的宣传学校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极力的弘扬真、善、美,鞭笞假、丑、恶,配合德育处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分别制作了感动中国、道德模范人物展播、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纪念九一八专题、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等专题节目。协助学校各部门对大型活动现场直播。
管理服务
(1)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管理情况
学校在教务、教研、德育、学生成长、学业质量分析等教育教学管理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满足师生发展需要。
(2)信息技术应用于校务管理情况
学校在财务与资产管理、人事管理、图书管理等校务管理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管理高效、有序。
(3)信息技术应用于家校互动情况
学校在校园网上建立留言功能,学校每个班级建立班级QQ群,保障家庭的知情权、参与权,信息更新及时。
四、主要问题与对策
学校在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校园数字化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促进二期课改的深化,谋求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校进一步发展与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工作不足及改进措施
1、信息技术工作的过程中涉及到我校每一个教研组、每一个学科,如何更好的将信息技术和管理的整合,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专题讲座和高层次的运用都要求专职人员不断提高制作水平不断的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2、加大对班班通使用培训力度。班班通是先进的信息技术装备,我们对其使用程度还远远不够,需要更多的知识来充实全体教师。因此,还要提供更多机会,让信息管理员参加上级培训,为我校教师对班班通的使用提供更好的服务。
3、如何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资源平台,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基。帮助学生能够合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从而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和情感工具。
4、各类教学平台类别不同,教师的同一个资源需要发布几个平台才能完成达到资源共享,建议平台资源可以共享,教师只需要发布一个平台的资源就可以达到共享的效果.今后措施:
加强学校广电信息的宏观管理,下学期全力支撑起学校的教学管理的软件平台。更大效益的发挥学校的信息技术的管理力度。不断增进技术交流,提高制作水平,构建学校信息化管理体系。实施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学校的教育现代化。我们在启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工程时就明确提出“注重应用”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计算机课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改革和实验。实践表明,这一切入点,提高了教师应用计算机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电脑水平和能力,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现在,我校教学运行机制正在悄然有序地发生改变,如:传统的备课形式正在发生改变,教师们能摄取网络资源进行备课,组织教学,使课堂教学内容更新颖,更富时代感,形式更生动活泼。借助于现代教学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成为老师和学生的共识。
当然,在工作中,我们也存在困惑和问题,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今后,我们将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明确目标”的工作原则,为把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建设成一个现代化学校而不懈地努力。
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2
我校根据教育体育局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结合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现对照《宝鸡市教育现代化先进县评估指标》细则对我校教育现代化水平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学校在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校园数字化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促进课改的深化,谋求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校进一步发展与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问题一:
学校文化建设主题不够鲜明,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校本课程开发进程有待提高,缺少校本教材。
对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鲜明浓厚的校园文化主题,促使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提升;着力开展教研活动,积极组织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领头,带领青年教师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对校本教材的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开发。
问题二:
电脑配备还不能满足日常教育需求;部分教室电子白板设备陈旧,故障频繁,无法满足正常教学使用;另教师的教育现代化的意识还需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还需不断深化。
对策: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经费支持,增添教学办公电脑数量,更换陈旧设备;学校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关键是人的因素,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力度,选派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加专题培训,积极引进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积极运用现有的教研平台,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在做中引、在引中学、在学中研、在研中思”活动,努力探索现代技术与学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全面促进学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问题三:
由于教学楼改造工程刚刚结束,部室建设还不够齐全,现有设施设备也较为陈旧;且部室使用记录也不够齐全。
对策:对缺少部室合理规划位置,加快建设进程,对现有部室及时更换设备。强化部室管理,细化部室职责与职能,做到一室一人的专人管理模式。
问题四:
师资配备不足,教师学科不均衡,体音美等学科教师还有欠缺。
对策:制定多劳多得的鼓励政策,让有水平有能力的教师多兼课;面向社会高新聘请兼职师资;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以满足学校教学要求。
问题五:随着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的逐年递增,以及广大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加之我校的地理位置和教育教学水平较为领先,大量的适龄儿童进入学校就学,促使我校大班额现象消除难度增大。
对策: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二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严格招生管理;积极联系当地户籍部门,及时掌握适龄儿童信息,统筹规划,适时打算,做好一切应对措施;按照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强义务教育学籍信息化管理;规范转学行为,防止随意转学插班;因病休学必须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书、病历以及必要的住院票据;化解已有“大班额”,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
三是学校狠抓学生学籍管理,规范班额行为。通过学区校对,学校负责,班主任把关,落实新生建档、转学变档的学籍管理办法;
四是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防止“大班额”现象的“死灰复燃”。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将始终坚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先导,以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水平为根本,以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为目标,在注重学校现代化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的同时,还将积极开展现代技术教育科研活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素质与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建设水平。
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3
依据《曲阜市20xx年教育重点工作督导评估标准》,我校组织相关人员,从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教育装备等三大块多项指标进行逐项自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总计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人,其中七年级4个班192人,八年级4班个134人,九年级2个班74人。在职教职工62人,其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二、具体工作
1.教育规划。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中小学章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制定并健全学校章程,能够达到人手一册,并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贯彻。根据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为我校设计十年规划蓝图(20xx年),学校最终形成“一轴、四区”的结构布局,目前逸夫教学楼已完成建设投入使用,下一步学校将筹资建设师生公寓为寄宿制学校做好准备。
2.基础教育改革。抓好“青蓝”工程,采用与骨干教师结队子,开展专题座谈会,外出学习观摩、上研讨课、过关课、展示课等多种形式促使新教师尽快成长。争取三年站稳讲台、五年成为骨干。以心理咨询室建设、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构建为突破口,凸显“以爱育爱走进心灵”的学校特色建设,关爱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终身发展。落实省《中小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校德育工作有效机制,探索实施以学生成长档案等级式评价为主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3.教科研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曲阜市教体局“正教风,树形象,抓管理,提质量”的教育工作总思路,严格按照上级关于教科研工作的工作安排,立足学校实际,加强和完善我校教科研工作制度,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
4.体卫艺工作。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确保体卫艺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定期举办运动会,落实好“两操”和阳光体育活动要求,组织足球、篮球运动员参加市镇两级比赛,抓好棋类、合唱、绘画等社团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5.安全工作。落实好一岗双责,切实做好依法治校,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利用橱窗、板壁报加强法制宣传,组织学生观看各类安全法制教育专题片,积极聘请校外法律法制专业人员做讲座,不断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自我保护及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学校零违法。
6.后勤管理。学校后勤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做到帐卡物一致,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定期对校舍进行勘察鉴定,及时维修,无危房、危厕、危墙,校舍内外墙体干净美观,房屋无漏雨。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全部按规定范围和标准落实到位,建立精准扶贫户学生信息档案,开展精准关爱活动。
7.师德师风。规范制定制定师德师风建设方案,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小组,并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师德师风建设有关工作;开学初组织教师从教宣誓活动。积极开展主题教育,重点整治在职教师有偿家教、为培训机构组织生源拿回扣、在民办培训机构兼职兼课、收受学生或家长礼金礼品等行为。
8.师资培训。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认真组织学习和培训,帮助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拓宽学科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提高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学习培训的内容要具备权威性(选自权威报刊),针对性(教师教学存在的`困惑),实用性(提供具体的经验和方法)。
9.教育装备。努力建设数字化校园网络,加强网络“人人通”平台建设,注重各功能教室的规范管理和高效利用,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实验教学演示率、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均达100%;仪器档案、帐目、制度健全,仪器设备、实验室设施(桌、橱、灯、水等)达到配备标准;实验教学效果好、学生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写出实验报告。图书室、阅览室全天开放,实行开架借书,循环漂书。
三、下步打算
一是继续贯彻落实教体局“正教风、树形象、抓管理、提质量”总目标,找差距找不足,凝心聚力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激励机制。
三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4
松子山小学坐落于富村镇松子山村委会松子山村,占地7050平方米,现有10个教学班级,在校学生356名,教职工19名。我校根据上级对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以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使全校师生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类课程的整合。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了教育信息化自检自查。现对自检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管理
1、设立合理的人员机构,为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我校信息化教育工作由校长全面负责。根据工作需要,全校共有兼职信息教师一人。
2、制定可行的规划计划。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学校制定了切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每个学期都认真制定学期计划,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确保了信息技术工作顺利开展,学期末认真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确保了信息技术工作顺利开展。
3、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多年来,学校逐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电子备课、远程教育等设备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制度,管理员岗位职责等,并制定了检查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的相应措施。为使管理规范,学校将各项规章制度上墙。
二、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
1、学校投资购买了路由器、交换机、漏电保护器等设备,教学楼安装有避雷系统,保障了网络设备正常使用。我校的电子备课电脑、远程教育设备均设置了教师管理。管理员随时检查维修设备,清扫教室卫生,保障了设备正常使用。
2、我校配备了9套“班班通”教学设备,年轻教师都喜欢用多媒体上课,提高了课时效率,效果很好。
3、联网计算机达到计算机总数的100%,在教室、办公室等教学、办公用房均布设有信息接入点,实现了互联互通。
4、学校有合适的交换机、路由器,有基本保障网络安全的防火墙。
三、注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与应用
1、丰富校级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我校不断鼓励教师进行教学课件的开发和积累,各学科各年级教学设计电子文档成为教师备课上课的重要参考资源。每位老师参与建设,实现了资源统一管理、交换和共享。
2、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教师深入挖掘应用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因此85%以上的教师能够恰当适时地应用好媒体。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几次应用信息技术的课堂竞赛,极大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3、提升队伍素养。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先后组织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校本培训、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如何使用的培训、教师办公应用软件操作员初级培训等。通过活动教师更加明确了信息技术运用的'重要性,提高了教师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运用要做到想用、能用、会用,根据学生实际的选择用,更明确了今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努力方向。教师信息素养的快速提升,使课堂教学更具生机和活力。教师自制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经使用实施,对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效果是显著的,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共享价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以建设和发挥校园网的作用为重点,使它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新平台,教师交流、展示、研讨的新平台,学生学习发展的新平台。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校年轻教师能够熟练完成电子文档编辑、网页浏览、网络资源检索和下载,能制作符合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年轻教师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有关的课件,并能熟练的应用于课堂教学,成绩良好。
四、存在问题
1、加强科学管理,完善各项制度,做到责任到人,重点加强对专用教室的各项管理,进一步提高专用教室的利用率,真正让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为教育教学服务。
2、电子白板数量不足,目前只有电子白板9台,部分白板使用不正常,维护不到位。
3、校园监控视频未全覆盖,需要上级帮助解决。
4、微机室计算机数量达不到学生使用要求。目前学生可用计算机xx台,最大班级为60人。计算机稀缺,需要上级帮助解决。
5、我校年轻教师都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将继续加强培训,做到与时俱进。
近年来,学校在大力推进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中,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学校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变革和优化了教学过程,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和素养。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运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我们将从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意识和教学技术运用水平方面入手,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意识。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辅导力度,力争做到班班通,经常用。
学校工作是多元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只是其中一项。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将越来越多地影响学校的整体工作水平,我们现有的水平离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还很远。但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全体教师一定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把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富源县富村镇松子山小学
20xx年xx月20日
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他们是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在校学生。他们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考,于是我从20xx年开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进行研究,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摸准信息,建立“台帐”,确立工作目标
我首先对我班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库,做到四“清楚”:清楚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和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清楚留守儿童病史状况;清楚留守儿童父母的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清楚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明确,并及时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对策,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困难。
研究中,确定了我班10名留守儿童为调查研究对象。他们的家庭教育大致有这样几种结构类型:
1、“单亲教育”型。
父母双方缺一的家庭我们称之为“单亲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为“半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留下来与儿童一起生活,而且父亲外出的比例大大高于母亲外出的比例,“留守儿童”能够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比例太小,如此大面积的缺失“严父”的角色,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2、“隔代教育”型。
父母双方都外出、儿童不能与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只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之为“全留守儿童”。
3、“寄养教育”型。
父母双方都外出,把孩子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的,称之为“寄养教育”型。调查访谈中我了解到,父母离开时将孩子托付亲戚照管的约占20%,有的亲戚一家人甚至还要照管好几家的孩子。
二、主要工作措施
措施一:架设“心桥”,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全身心地泡在孩子身上,也无法取代父母之爱。我们的家长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他们经常千里迢迢给孩子寄来钱或许多价值昂贵的物品,却长年没给孩子一个电话、一封信,造成孩子情感饥饿。我通过牵线搭桥,动员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问题,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并为亲子沟通提供条件。
1、让电话传情。我为“留守儿童”设立公共电话,开通“亲情热线”,让亲子间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交流。
2、让鸿雁传情。我通过组织学生“与远方的家长说说心里话”和“提倡写思念日记”等活动,让他们把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发泄出去。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又解决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所有这些方式,加强了亲子间的沟通,解决了家庭教育和孩子们感情的饥饿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肖##今年7岁了,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奶奶照顾三个孙子的生活,小肖##我行我素,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常不做,在班级里,一则年龄小,二则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
根据肖##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让他的奶奶一定要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就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针对肖##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看到他认真劳动时,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于是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肖##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肖##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
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在班上还很调皮,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有较大的进步。
措施二:举办“留守儿童家长学校”,提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素质。
1、举办“祖辈家长学校”。
祖辈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力军,可他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却难以适应现代孩子的教育。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我专门举办“祖辈家长学校”,对他们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引导老人们逐步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能够了解和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教育,从而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
2、家校联系,进一步教育孩子。
学校的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在教学中,我采用家校联系卡,在使用家校联系卡的时候,我时刻遵循着如下的原则:(1)、针对问题,注重及时性——“有事就联系,没事就休息”。(2)、指导为主,注重可操作性——“不是说教,更不是告状”。(3)、及时反馈,注重连续性——“紧抓不放、常抓不懈”。这一种形式得到了家长的欢迎和支持,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使我和任课教师工作更加得心应手。(4)、家访制。在一学年内我对每生家访不少于一次。
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6
(一)资源建设
1.基础配置
锦洲小学依托信息技术为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服务,学校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的建设。在政府不断增加专项投入及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已建成了校园网,网络光纤铺设覆盖所有专用教室,充分保障了全校师生的正常使用。
目前学校基础设施配置完善、功能齐备,有1个电脑房、1个多媒体专用教室、12个班级全部配备多媒体设备。在学校完成整体改造期间,学校添置了交换器,为所有班级和办公室增设了网点,确保教学、办公所需的电脑都能上网,也为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创设了必备的条件。
2.信息资源 学校基本信息数据完备,符合教育部“学校管理信息化标准”要求。学校已建成了的校园网,网络光纤铺设覆盖所有专用教室楼,学校基础设施配置完善、功能齐备。
3.人力资源
学校领导重视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与教学中的应用,积极参加各类信息化培训,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及网络。
目前学校有以分管教学校长为组长,以各教研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和专职的网管员,他们负责学校网络的安全运行,并负责各专用教室及教育信息化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如遇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借助与网络专业维护机构签定的协议,及时得到处理。
(二)管理机制
1.组织规划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及信息技术组组长为成员的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分管信息化工作的校长为组长,各学科教研组长、各年级组长及各班信息员组成的学校信息化工作推进小组,明确各自的职责,在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2.制度建设
学校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工作的制度建设,能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各项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制度。 学校建立有教育信息化工作相关的激励机制,每学期对发表相关的论文、案例或推进信息化工作有突出成绩的老师给予奖励。
3.投入经费
学校加大对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满足教育教学日益发展的需要。校园网电教设备设施逐步升级改造,近几年年为相关为中层干部配置了U盘。
近三年来已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投入经费,这些经费的投入,使用合理,用到点上,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校在管理、教育、教学等信息建设中经费使用的需要,确保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得以顺利实施。
4.维护情况
为了及时排除网络故障、维修信息技术设备,我校设有“电脑故障记录本”、接报后能及时到场检修,一般性的故障都能做到当场修复或当天修复,不超过24小时。为了保证计算机和网络安全,我校联网计算机都安装了杀毒软件,并能及时更新。为了维护网络控制室、教室等设备的安全,我校有安全使用措施,有防火防盗设施,能够及时维修和保养。。目前,我校信息技术设备能正常使用,确保了网络安全畅通,有效防御了计算机病毒的侵袭,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应用水平
1.课程实施
学校严格执行信息科技课程计划,在预备年级开设每班每周1课时的信息科技课。全面落实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提升学生整体信息素养。在基础型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收集、管理和使用学科网络资源,开展信息技术与基础型课程的有效整合,使信息技术成为教与学的有效教学手段。
2.管理服务 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学校所有课表采用电脑软件排课,合理安排课程。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资料采用电子文档。对于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施安排,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每学期进行考核,适应教师与学生发展的需要。
积极应用校园网络发布信息,确保及时更新学校网站信息,使日常管理工作通过校园网更方便地实现实效化、规范化、科学化,使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有序高效。
财务与资产管理、人事管理、图书管理等能积极应用信息技术管理,使各方面的工作及时准确的记载,保证落实得有序 。 我校在注重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同时,也比较关注学生网络文明规范意识的'培养。不仅在各种学生活动中进行宣传和教育,而且强调在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合理渗透,将网络文明规范意识的培养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3.应用特色
我校立足以课程为核心的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突出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宗旨,重点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参与、教师引领、教学互动、沟通交流、学习评价、资源建设与共享等课题,初步形成以开源系统建立信息化教学应用平台的学校信息化应用特色。
增强信息技术教学力度,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学校加强信息技术的基础性课程,引导学生将信息化平台作为学习工具、资料来源,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学习能力。
加强校本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对全校45岁以下教师,进行信心花培训。
xx小学
20xx年10月23日
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7
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中,教育信息化是推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也是从内涵上落实教育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必然选择。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的精神,我校根据有关专项督导的要求,认真自查,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坚持在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做到以合理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为指导方针,围绕信息化环境建设、师资建设和普及信息技术教学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做了一定的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把握机遇,加快建设,努力营造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新环境。
1.理清思路,明确目标
信息化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有力武器,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的趋势所在。在学校的四年规划中,针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我们提出要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与开发,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信息技术工作领导小组。我们通过网管员的培训,了解了学校网络的建设与促进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学,初步掌握了网络应用的基本技术,为推进学校全体教师的计算机能力提高起了培养作用。通过学习,我们认为信息化教育的重点并不是要让师生学会使用因特网,掌握计算机技术本身,而是要通过计算机与网络的强大功能探索新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培养出能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具有较强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这才是我区大力开展信息化教育的目标所在。
2.珍惜资源,合理应用
在区有关部门的关心下,我们学校现有2间计算机房,面积为90平方米,共有计算机100多台(含库存待处理机器),实际使用学生机50台,教师计算机近20台。学校为教师申请了360云盘,方便教师们储存网上下载的资源,制作课件后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今年搬进新校园后,又为每个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近年来学校对信息化建设投入的经费以万元计。学校拓宽校园网的节点分布,使办公室电脑也能作到联网。我们建立了滠口中学的《教学资源建设管理规范》、《滠口中学“班班通”设备管理使用制度》、《网络设施维护工作管理规范》、《网络管理人员工作职责》、《电教设施管理规范》,使工作有依据,评定有标准。
3.开发资源,提高效益
网络作为新兴事物,很多教师都能迅速地接受它,利用它的资源为教学所用,但是只是较多地作为电子白板,于是,我校网管室把“以网上下载,市场购买和自行制作”为建立学校网站教学资源信息库的主要途径,教师制作的优秀课件可以资源共享,学校利用武汉教育云网站也建立了许多的教育网站链结,方便教师浏览和借鉴最新的理论和观念,使“二期课改”的理念成为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理论支撑,成为师资队伍自培途径的一个补充。
4.扎实培训,优化队伍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具备现代化信息素养,与网络信息平台具有亲和力的现代化师资队伍。我校通过三方面的工作积极开展教师信息化技能培养的工作:第一是依托教师计算机能力测试和未来因特网教育培训;第二是工会积极开展各种基本计算机能力的校内培训和各项比赛,优胜者进行奖励;第三是通过区校的教学比武活动,促使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网络教学,课件制作的自我培训。作到以课件制作驱动,以理论培训支撑,以课程整合发展。
二、不断探索,认真实践,努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新突破。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终对象是学生,因此我们认为它必须以各种形式,贯穿于素质教育的整个实施过程,促进教育的深刻变革和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1.学生学的转变
在教学思想上必须实现三个转变: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内容设计向过程设计的转变,单学科教学向多学科整合教学的转变,在教学模式上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性学习,协作性学习转变。这些转变使信息化教学成为可能,而信息化教学的推进又使网络的教学成为可能。
实现了教学信息化以后的平台不再是讲台、课本、教师,而是互联网,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进而实现了教学平台的跨越。现在,我们学校的所有教师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基于资源性的学习成为可能。而我们有的学生就是在老师布置的课后上网查资料,或者是在学校提供的联网计算机上进行相关知识的搜索,对武汉教育云网站和特色学校网站的浏览,都使学生增进了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学生在学习中,老师提供的是交互式的、自主化的学习环境,教师一方面可以示范,一方面可以借助“分组讨论“、“开展学生之间的协同学习”,适时地了解学生学习中的思维和学习进程,恰当地进行学习过程的调控。
2.教师教的转变
课程不再是老师灌输的知识,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比如我们学校校本课程的教学中,老师都是要求学生在课前、中、后进行相关内容的网上收集,然后按照要求作成小报、PPT等进行展示,进行知识的分享。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逐步推进,我们学校教师对于教学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黑板不是教学板书的唯一,电脑实物投影不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的再现,教师手中不再只依赖粉笔。教学的信息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获取有用的信息,然后教师帮助他们一起去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是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
教师在应用教学软件或是课件时,将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大屏幕解决,使教学内容及过程形象、直观、生动,易于教学双方的情感交流,生动的讲授加上恰当的现代媒体的辅助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通过信息化的教育,教师可以使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例如在信息技术课上,老师可以一边利用屏幕演示进行示范遥控演示,一边可以利用监控功能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管理,还可以利用转播功能将学生练习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全班解析。这样,将诸多的教学环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学校管理的转变
由于建立了学校的教育云门户网站,从学校的管理机构来说,资料的上传、下载,教师的学习疑难的解答,网上教研的开展和监控等,都成为学校管理的有利途径。
①信息了解的适时性:
教师能通过学校的门户网站了解学校一周工作安排,通过与教育局网站的链结,了解教研和学习的信息,避免中间环节的拖延,防止遗漏重要信息;而教导处等部门就可以利用网管的优势了解教师平时浏览的网站内容,帮助学校了解老师的所思、所需,提供今后工作开展的思路。
②资料上传的及时性:
由于我校各个组口都建立了下载和上传的窗口,因此每月老师需要上交的资料,有的就可以通过电子文档直接传送给有关部门,不仅可以方面教师,同时可以使管理部门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③论坛应用的亲和性:
在学校建立的交互式的网上论坛,不仅可以方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家长、教师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还可以为领导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学校的管理层可以通过点击浏览教师之间的学习讨论的内容,还可以参与谈论,及时地解答教师的疑惑,不仅方便,还由于可以使用“昵称”屏蔽自己的真实身份,让领导真正地走入群众的心中,让学校管理更具人性。
4.课程整合的转变
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到学习工具的一种阶段发展理念,而不是专门讲授计算机的程序设计,是将计算机结合到我们的课程中去。整合的研究探索最终不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演示工具,是把外部世界引入课堂,为学生直接获取大量信息提供帮助,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的学习作为载体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新的课程。
首先我们要求教师作到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如同教师使用粉笔黑板一样地有机融合。但是不排除传统媒体,该用什么,就用什么。
其次我们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基于计算机文化的智能知识结构的形成,也就是说要有意识地将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通过任务驱动方式学习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校本课程中,我们老师都要求学生学会质疑一个小问题,解决一个小问题的课题小研究开展学习,这种学习需要学生搜集大量的资料,学会归纳和整理,组合应用作品来展示自己的认知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动手实践、创新意识随着课程的开展而不断地发展。
另外,教师创设虚拟情景,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借助媒体的多元呈现,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学习能力,借助论坛和多形式的作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自己的思想,形成个性化的观点和知识结构,提供给学生反馈的机会,调整老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起点及路径。
最后,充分发挥网络在校本培训中的作用。我们注意到,网络教学注重网上学习和交流,而校园网络是校本培训的一个主渠道。为此,我们在“校校通”工程建成开通后,马上建设开通我校的校园网站。教师学习、培训后能够在我校的校园网上进行相互学习,交流教学设计。教师们的体会是:“信息化教育给我们一种全新的理念,网络时代让我们拥有无限的空间。时代变了,对教师的要求也变了。我们的教师不能像以前所描述的那样“燃尽自己,照亮别人”,而应是“挂在互联网上的明灯,不断充电,永放光芒”。
5. 教师培训的转变
以前的培训知识依托于上级教育部门,现在我们有了更多的自主,于是我们积极开展教师计算机培训活动活动,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措施:
首先,由骨干教师先行培训,协同年轻计算机教师一同摸索成功的经验。在主讲教师的引导下,老师们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技术、教案、作品设计进行交流、切磋,为日后的全员培训开了一个好头。
第二,加强日常研讨,不断进行反思,使培训效果更趋完善。培训前,我们强调充分的集体备课,着重解决观念转变和技术支持的问题;培训中教师们尊重主讲教师,充分发扬民主,充分讨论,主讲教师针对各个教师的不同特点,因势利导,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认为参加培训的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有利于教师本身观念的不断更新。因此,在培训结束后,参加培训的教师都要进行一次“回顾与展望”的研讨活动。研讨活动都以研究为主,有理念的学习,有个案的分析,有决策的探讨。教师们事先进行认真的准备,畅谈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以及遇到一些问题。
第三,举行竞赛、小结及经验交流活动。我们采取聚餐沙龙、座谈会等相对宽松形式,通过交流和研讨,使教师们的教学经验、反思心得都能以成果的形式得到收获和交流。让好的老师的作品启发其他的教师,对教师进行技术和思路上的帮助。
我们觉得,单纯的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培训难于直接与教师学科教学融合,在教师培训中往往有隔靴挠痒之感。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培训,并不是直接通过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的学习,而是学习者在思想上产生震撼,从而主动探索出一条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的途径,在不自觉中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
我们立足计算机培训通过启发式、互动式等“大脑风暴”手段,使接受培训的教师通过学习,既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方法,又提高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实实在在地收到了成效。
三、完善建设,服务师生,推进信息化教育建设
1. 我校推进信息化工作建设的成果
①教学环境得到了优化: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仅牵扯到老师的培训工作,使教师的观念得到一个质的跨越,另外学校还要建立一个整合程度比较高的计算机化教学环境,让科学技术成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学校配备了计算机房,不仅对学生开放,更欢迎老师来使用,同时学校办公室的计算机进行联网,教师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资料,上传和下载;教室里配备了电子白板设备等,让教师教学时随时使用;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浏览查阅资料,丰富知识。由于信息化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很多信息具有获取的随意性,因此我们还开展了有关“网络安全”的教育,让学生学会抵制不良网站,学校网管室还进行了有害信息的技术屏蔽,保障学生的安全。现在,学校的校园网成为了交流的平台,为师生提供信息化处理的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资源,逐步开始实现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
②信息化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培养老师和学生的信息化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老师和学生操作能力上,而是对信息的处理和应用,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从学校的课程设置来说,既有地方性课程,又有学校性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都牵扯到信息能力的'应用、收集和处理的问题,学生从会上网,会收集,到会应用,到最后从信息中自主发现学习和合作探讨学习、实践创造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正逐渐地在我们学校的学生身上体现出来。
③课堂的教学手段得到了丰富:
学校参与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率达到100%,学校工会和区教育局举办了的教学比武评比,十余位教师获奖。
我们常说:学以致用。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学习了多媒体的技术,就是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来,我们知道把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整合后的教学产生的效果,和那种教师在台上演示电脑,学生在下面认真听的所谓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不一样的,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于是我们就提倡真正的多媒体教学是互动的,学生能参与现场演示和应用的。于是在课堂上,我们的老师就自己设计了课件,用FLASH PHOTOSHOP等技术为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服务,呈现出一种数字化的情景,让学生不在是简单地看黑板老师进行演示,而是参与设计、填色、作曲,尝试参与和成功的喜悦。
④交流的平台得到了拓展:
电话、家访是老师和家长联络的主要形式;和学生坐下来谈心更是老师常见的交流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手段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但是教育信息化也包含了交流的“与时俱进”,而“网上论坛”进行交流不受形式、时间、人数的限制,真正可以在遵守社会公德的情况下畅所欲言。在学校门户网站的建设上我们设置了师生、生生、家校交流的平台,还做了教学资源网站的联结,同时学校的管理也能有效地通过网络进行实施。
2.今后推进信息化工作建设的思考
信息化教育能适合各种学科并满足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如何结合现有的教育情况,以超前的胆略和创新的精神大力开展信息化教育,急需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实践、探索和总结 。
(1)加强师资培训是开展信息化教育的基础
在教师培训上,使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还要加强教师的学科修养,帮助教师更进一步地把握学科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更要增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意识,找到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点,从而为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开辟道路。
(2)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今后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核心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的结合。课程整合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同时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我们与其把整合称为是一门技术,还不如说是一种态度。因为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除了需要时间和精力外,还要求教师以一种崭新的观念来看待所教的课程,并不断地注意是否有某种技术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要明确课程的目标,了解技术在这方面的能力。要建立每一个教室都有一个整合程度极高的计算机化教学环境,为教师开展整合教学提供环境。如:在教室里配置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实物展示台等设备,方便各学科教师随时使用;学校配备计算机房,使学生能非常方便地使用计算机,通过与计算机对话实施个别化学习;在教室里、走廊上布置计算机角,学生根据学科教学的目标要求,通过浏览查阅资料、丰富知识。最后要找到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点,有效地实施教学,实现技术学习与学科教学目标双达成。
(3)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的收集和分析能力
我校积极开展的红领巾科学院校本课程中需要学生利用因特网搜集和分析处理信息,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只能利用学校的计算机进行,学生的应用能力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不能独立进行,而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最终目标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让学生学会资源利用,主题探究与合作学习还是需要一些时日的。
(4) 对外交流的平台要扩展
学校的网站尽管有家长的参与,师生的交流,但是由于很多家长受到经济和文化水平的限制,不能参与交流,只是在论坛中作为旁观者或是根本无法独立开机,点击浏览,我们只能通过学校提供资源教会家长初步和网络接触,同时我们认为网络是世界的,是属于外部的开放世界,要积极和社区进行互动,互相交流,这是我们下一阶段要做的。
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8
20xx年信息办严格按照公司五个体系管理办法开展各项管理提升工作。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化应用,公司信息办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信息化日常工作
1、增加兼职人员4名,外聘一名大学生。对各事业部要求设置信息化兼职人员岗位,加强了信息办力量,明确了责任。
2、公司网络设备全年运行正常,无重大网络故障。
3、公司办公网络覆盖率达100%,全年纤架设7次,新建办公室网络(改造),涉及单位一铸管、二铸管部、总降、铸造部、动控部、运输部。
4、为加强公司网络管理提高办公效率,对公司外网使用人员、岗位进行全面清理,规范了公司外部网使用行为,提高了外网络办公效率。
二、信息化项目建设
生产系统:
生产系统结合了,生产计划、产品产量、成品库存、运输发运一体化系统,生产系统基础框架已经搭建完成,由于要配合贸易系统新增项目要求,所以生产系统要做一些的修改(如股份公司要求统一产品编码,生产计划模块和运输模块需要重新开发)。
物料管理系统:
由于旧物料管理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信息办组织开发了新的物料管理系统,新物料系统于12月25日正式上线运行。物料系统是及采购计划、采购合同审批、库存管理,领料计划,领料出库,的一体化程序。新物料系统细化物资采购和库存管理,提高了采购,领料的数据传递减少了纸质报告和申请,节约了时间和成本。设备维检系统:
设备维检系统的系统基础制作已经完成,处于交付前测试运行和完善的阶段。设备维检系统包括了设备台帐、备品备件、修旧利废、检修计划、点巡检、润滑保养、维修管理、运行情况等八个板块。为设备管理的可追溯性和设备台账的存档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规范了设备管理流程。
经过20xx年的公司信息化工作已经接近尾声,20xx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发现了信息办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信息办人员专业技能和协调能力还比较薄弱,经验的不足,使我们在编制程序时走了很多弯路。
整改措施:
狠抓学习培训,努力提高员工的信息化系统操作技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人是关键,让我们的队伍成为即熟悉分管的业务,又熟悉计算机的人才。
2、信息化制度不够完善。
整改措施:
细化公司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考核机制。建立信息化的例会制度,每个月开一次信息化例会,要求各单位有固定的'负责信息化的人员;有计划、有进度的汇报每个月的落实情况。
3、使用单位基本是被动使用,不能积极就系统功能和管理流程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路。信息办无法全部和彻底的了解事业部管理思路。各部门对信息化需求不清晰,导致调研不够充分,系统编制过程中反复修改。
整改措施:
加大对基层人员的信息化宣传、和教育。让大家看到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对我们带来的好处和效益。信息办根据每个单位的信息化工作情况排名次,检查结果和排名情况发布到公司首页。
20xx年是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之年,一年之内建设多套系统,采购物料管理、生产成本、设备管理、质量管理、诸多程序中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那么20xx年信息办的工作重点就是夯实基础,稳固创新,提高人员素质,责任感,确保各项程序及公司办公网络稳步运行。
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9
我校根据教育局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全体师生能以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类课程的整合,提高全体师生的信息素养,构建高水平、高效益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结合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确定为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并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先导,以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水平为根本,以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为目标,注重学校现代化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现代技术教育科研活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素质与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建设水平。根据《未央区学校教育信息化督导评估标准》,我校逐条进行了自查,得分86分。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管理与经费保障
1、制定可行的规划计划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学校制定了切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每个学期都认真制定学期计划,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确保了信息技术工作顺利开展,学期末认真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
2、设立合理的人员机构
为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我校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全面负统筹责教育信息化工作,成员覆盖到各部门,各学科,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同时,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会议研讨教育信息化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学校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工作的制度建设,能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各项信息管理制度,制定了《团结小学办公室教师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团结小学计算机专用教室管理制度》、《团结小学普通教室电教设备管理制度》、《团结小学远程教室管理制度》、《团结小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团结小学服务器房管理制度》、《团结小学信息化设备管理制度》、《团结小学校园网使用管理制度》、《团结小学教师、学生邮箱管理制度》、《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网络突发事件处置规定》、《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奖惩制度(修订)》、《多媒体报告厅使用规则》等,使工作有章可循,保证了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每位教师能积极参与上级部门、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鼓励广大教师自主性地参与社会组织的培训,两年组织一次教师信息技术运用经验交流与论文评比,逐步建立评价、考核、奖励机制,形成长效管理体制。把教师信息技术运用及课堂教学整合的实效作为评价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纳入教师晋升职务,评优的指标。
4、经费投入
近年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信息化设备逐渐到位,目前,已实现教职工人人有一台电脑,班班配备了电子白板,满足了教育教学需求。此外,学校每年能够根据校情,加大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对设施设备进行更新维护,加强人员培训力度以及添置教学资源。
二、校园信息化环境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我校共有一间计算机网络教室,达到上课每生一机要求,配置能够满足教学要求。
2、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上课,每天使用率已达到2课时。
3、教师用机:师机比超过1:1
4、教室教学环境:我校所有教室、会议室均已安装多媒体设备。
5、卫星IP接收系统:卫星教育节目接收系统的硬件能够保障远程教育资源的正常接收。每年的远程教育资源接收完整。通过网站方式接收资源。
6、联网计算机达到计算机总数的85%,在教室、办公室等教学、办公用房均布设有信息接入点。
7、学校有合适的交换机、路由器,有基本保障网络安全的防火墙。
8、校园稳定、畅通,可以随时使用,故障排除及时,无长时间断网停用现象。
9、学校所有计算机都安装了过滤软件;有专人负责学校网络安全和处理不良信息,由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向网络发布信息、校务公开。
10、学校各类信息技术设备台账齐全,有专人管理,维护维修到位,确保设备运转正常。
三、教育教学运用
(一)教育教学资源
1、学校准备建立具有服务于教育教学、满足现行新课标需要的校本资源库(学科门类齐全),每位老师参与建设,实现了资源共享、共用,通过资源的上传、积累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为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又一个有效途径。
2、能不定期向西安市教育资源库上传教学资源。
(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内信息技术校本培训计划,根据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和目标,先后组织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校本培训、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如何使用的培训、教师办公应用软件操作员中级培训、教师笔记本使用培训等。对于一部分教育技术骨干教师,学校指派他们参加一些校外的应用技术培训,将培训的成果应用到各自的教学中,并且带动一批教师参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中来。通过这些活动,广大教师更加明确了信息技术运用的重要性,提高了教师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运用要做到想用――意识的提高,能用――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会用――适度、创新,根据学生实际的选择用,更明确了今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努力方向。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学校各学科都实现电子备课,并有电子备课的要求和管理决定。
2、教师能够熟练完成电子文档编辑、网页浏览、网络资源检索和下载,能制作符合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使用综合信息平台每学期不得少于8次;开展了一系列多媒体设备使用培训,教师都能独立使用多媒体设备。
3、教师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相关课题,并发表了相应的论文,制作有关的课件,成绩显著,全体老师能够参与信息技术资源开发与建设。
四、教育教学运用
1、培养兴趣发展个性
信息化社会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学校根据人才的发展要求,把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开足、开好相应的课程外,开设能供学生上网学习、查阅资料的学生电子阅览室,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学生的各类电脑兴趣小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脑运用技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学生学习电脑兴趣浓厚,制作PowerPoint及网页水平有所提高,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类信息技术运用比赛。
2、管理服务
(1)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管理情况
学校在教务、科研、德育、学生成长、学业质量分析等教育教学管理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满足师生发展需要。
(2)信息技术应用于校务管理情况
学校在财务与资产管理、人事管理、图书管理等校务管理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管理高效、有序。
(3)信息技术应用于家校互动情况
学校充分发挥家校互动平台作用,保障家庭的知情权、参与权,信息更新及时。
3、实践研究提高效能
学校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活动,在进行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强化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的实践研讨,充分运用现有的技术设备,开展平时教学、教研组级、年级段、校级半日教学活动等各种研究实践课。各学科教研组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加强集体备课,平时上课有选择的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教研组开课,执教老师能将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整合,科学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学年教研组开课约80节左右,100%教师能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五、主要问题与对策
学校在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校园数字化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促进二期课改的深化,谋求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校进一步发展与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问题一:教师的教育现代化的意识还需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还需不断深化,如何把握学科教学的'特点,运用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突破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运用人机对话技术精心安排问题,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模式,还需进行不断地研究。
对策:
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关键是人的因素,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力度,选派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加专题培训,积极引进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积极运用现有的教研平台,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在做中引、在引中学、在学中研、在研中思”活动,努力探索现代技术与学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全面促进学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问题二:如何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资源平台,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基。帮助学生能够合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从而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和情感工具。
对策:
学校将在条件与经费许可的情况下,积极开发相应的资源平台,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能充分运用网络,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创导“绿色网上行”活动,使学生更多地掌握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技能,全面提高素质。
问题三:我校学生大部分为外来务工子女,和城区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相对不强,信息意识相对薄落。据初步统计:学生家庭电脑配置率低,家里即使有电脑的也只当作游戏机来使用,客观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受到一定的制约。
对策: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家长信息技术的宣传力度,增强家长信息化意识;学校进一步做好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向学生开放的工作,大力提高学生信息化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10
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中,教育信息化是推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也是从内涵上落实教育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必然选择。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区《静安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等六个文件的精神,我校根据有关专项督导的要求,认真自查,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坚持在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作到以合理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为指导方针,围绕信息化环境建设、师资建设和普及信息技术教学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做了一定的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把握机遇,加快建设,努力营造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新环境。
1。理清思路,明确目标
信息化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有力武器,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的趋势所在。在学校的四年规划中,针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我们提出要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与开发,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信息技术工作领导小组。我们通过网管员的培训,了解了学校网络的建设与促进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学,初步掌握了网络应用的基本技术,为推进学校全体教师的计算机能力提高起了培养作用。通过学习,我们认为信息化教育的重点并不是要让师生学会使用因特网,掌握计算机技术本身,而是要通过计算机与网络的强大功能探索新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培养出能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具有较强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这才是我区大力开展信息化教育的目标所在。
2。珍惜资源,合理应用
在区有关部门的关心下,我们学校现有2间计算机房,面积为90平方米,共有计算机178台(含库存待处理机器),实际使用学生机88台,教师计算机30台,生机和师机比例分别为6:1、2:1。我们学校为了方便教师和学生教学用书和学习用书,打破借阅的常规,我们学校还在总部新建设了一个电子阅览室。学校为上校本课程的教师人人配备了一个64MB的闪存盘,方便教师们储存网上下载的资源,制作课件后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今年一年级二期课改全面推广,学校又为一年级每位语、数教师购买了教学软件,以便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近年来学校对信息化建设投入的经费达上万元(初步统计)。学校拓宽校园网的节点分布,使办公室电脑也能作到联网。我们建立新江宁小学的《教学资源建设管理规范》、《教学资源建设人员职责及评比办法》、《网络设施维护工作管理规范》、《网络管理人员工作职责》、《电教设施管理规范》,使工作有依据,评定有标准。
3。开发资源,提高效益
网络作为新兴事物,很多教师都能迅速地接受它,利用它的资源为教学所用,但是只是较多地作为电子黑板,于是,我校网管室把“以网上下载,市场购买和自行制作”为建立学校网站教学资源信息库的主要途径,教师制作的优秀课件可以资源共享,学校的门户网站也建立了许多的教育网站链结,方便教师浏览和借鉴最新的理论和观念,使“二期课改”的理念成为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理论支撑,成为师资队伍自培途径的一个补充。
4。扎实培训,优化队伍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具备现代化信息素养,与网络信息平台具有亲和力的现代化师资队伍。我校通过三方面的工作积极开展教师信息化技能培养的工作:第一是依托教育学院的计算机能力测试和未来因特网教育培训;第二是工会积极开展各种基本计算机能力的校内培训和各项比赛,优胜者进行奖励;第三是通过区校的教学比武和区“赛马场”活动,促使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网络教学,课件制作的自我培训。作到以课件制作驱动,以理论培训支撑,以课程整合发展。
二、不断探索,认真实践,努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新突破。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终对象是学生,因此我们认为它必须以各种形式,贯穿于素质教育的整个实施过程,促进教育的深刻变革和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1。学生学的转变
在教学思想上必须实现三个转变: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内容设计向过程设计的转变,单学科教学向多学科整合教学的转变,在教学模式上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性学习,协作性学习转变。这些转变使信息化教学成为可能,而信息化教学的推进又使网络的教学成为可能。实现了教学信息化以后的平台不再是讲台、课本、教师,而是互联网,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进而实现了教学平台的跨越。现在,我们学校的所有一年级四个教师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基于资源性的学习成为可能。而我们有的学生就是在老师布置的课后上网查资料,或者是在学校提供的联网计算机上进行相关知识的搜索,对学校门户网站和科学院特色网站的浏览,都使学生增进了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学生在学习中,老师提供的是交互式的、自主化的学习环境,教师一方面可以示范,一方面可以借助“分组讨论“、“开展学生之间的协同学习”,适时地了解学生学习中的思维和学习进程,恰当地进行学习过程的调控。
2。教师教的转变
课程不再是老师灌输的知识,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比如我们学校校本课程的教学中,老师都是要求学生在课前、中、后进行相关内容的网上收集,然后按照要求作成小报、PPT等进行展示,进行知识的分享。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逐步推进,我们学校教师对于教学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黑板不是教学板书的唯一,电脑实物投影不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的再现,教师手中不再只依赖粉笔。教学的信息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获取有用的信息,然后教师帮助他们一起去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是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
教师在应用教学软件或是课件时,将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大屏幕解决,使教学内容及过程形象、直观、生动,易于教学双方的情感交流,生动的讲授加上恰当的现代媒体的辅助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通过信息化的教育,教师可以使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例如在信息科技课上,老师可以一边利用电子黑板进行示范遥控演示,一边可以利用监控功能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管理,还可以利用转播功能将学生练习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全班解析。这样,将诸多的教学环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学校管理的转变
由于建立了学校的门户网站,从学校的管理机构来说,资料的上传、下载,教师的学习疑难的解答,网上教研的开展和监控等,都成为学校管理的有利途径。
信息了解的适时性:
教师能通过学校的门户网站了解学校一周工作安排,通过与教育局网站的链结,了解教研和学习的信息,避免中间环节的拖延,防止遗漏重要信息;而教导处等部门就可以利用网管的优势了解教师平时浏览的网站内容,帮助学校了解老师的所思、所需,提供今后工作开展的思路。
资料上传的及时性:
由于我校各个组口都建立了表格下载和上传的窗口,因此每月老师需要上交的资料,有的就可以通过电子表格直接传送给有关部门,不仅可以方面教师,同时可以使管理部门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论坛应用的亲和性:
在学校建立的交互式的网上论坛,不仅可以方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家长、教师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还可以为领导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学校的管理层可以通过点击浏览教师之间的学习讨论的内容,还可以参与谈论,及时地解答教师的疑惑,不仅方便,还由于可以使用“昵称”屏蔽自己的真实身份,让领导真正地走入群众的心中,让学校管理更具人性;
4。课程整合的转变
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到学习工具的一种阶段发展理念,而不是专门讲授计算机的程序设计,是将计算机结合到我们的课程中去。整合的研究探索最终不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演示工具,是把外部世界引入课堂,为学生直接获取大量信息提供帮助,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的学习作为载体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新的课程。
首先我们要求教师作到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如同教师使用粉笔黑板一样地有机融合。但是不排除传统媒体,该用什么,就用什么。
其次我们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基于计算机文化的智能知识结构的形成,也就是说要有意识地将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通过任务驱动方式学习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校本课程中,我们老师都要求学生学会质疑一个小问题,解决一个小问题的课题小研究开展学习,这种学习需要学生搜集大量的资料,学会归纳和整理,组合应用作品来展示自己的认知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在这一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动手实践、创新意识随着课程的开展而不断地发展。
另外,教师创设虚拟情景,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借助媒体的多元呈现,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学习能力,借助论坛和多形式的作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自己的思想,形成个性化的观点和知识结构,提供给学生反馈的机会,调整老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起点及路径。
最后,充分发挥网络在学校本培训中的作用。我们注意到,网络教学注重网上学习和交流,而校园网络是校本培训的一个主渠道。为此,我们在“校校通”工程建成开通后,马上建设开通我校的校园网站。教师学习、培训后能够在我校的校园网上进行相互学习,交流教学设计。教师们的体会是:“信息化教育给我们一种全新的理念,网络时代让我们拥有无限的空间。时代变了,对教师的要求也变了。我们的教师不能像以前所描述的那样“燃尽自己,照亮别人”,而应是“挂在互联网上的明灯,不断充电,永放光芒”。
5。教师培训的转变
以前的培训知识依托于教育学院,现在学院给了我们更多的自主,于是我们积极开展教师计算机培训活动活动,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措施:
首先,由骨干教师先行培训,协同年轻计算机教师一同摸索成功的经验。在主讲教师的引导下,老师们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技术、教案、作品设计进行交流、切磋,为日后的全员培训开了一个好头。
第二,加强日常研讨,不断进行反思,使培训效果更趋完善。培训前,我们强调充分的集体备课,着重解决观念转变和技术支持的问题;培训中教师们尊重主讲教师,充分发扬民主,充分讨论,主讲教师针对各个教师的不同特点,因势利导,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认为参加培训的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反思,有利于教师本身观念的不断更新。因此,在培训结束后,参加培训的教师都要进行一次“回顾与展望”的研讨活动。研讨活动都以研究为主,有理念的学习,有个案的分析,有决策的探讨。教师们事先进行认真的准备,畅谈学习过程当中的体会以及遇到一些问题。
第三,举行竞赛、小结及经验交流活动。我们采取聚餐沙龙、座谈会等相对宽松形式,通过交流和研讨,使教师们的教学经验、反思心得都能以成果的形式得到收获和交流。让好的老师的作品启发其他的教师,对教师进行技术和思路上的帮助。
我们觉得,单纯的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培训难于直接与教师学科教学融合,在教师培训中往往有隔靴挠痒之感。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培训,并不是直接通过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的学习,而是学习者在思想上产生震撼,从而主动探索出一条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的途径,在不自觉中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
我们立足计算机培训通过启发式、互动式等“大脑风暴”手段,使接受培训的教师通过学习,既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方法,又提高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实实在在地收到了成效。
三、完善建设,服务师生,推进信息化教育建设
1。我校推进信息化工作建设的成果
教学环境得到了优化: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仅牵扯到老师的培训工作,使教师的观念得到一个质的跨越,另外学校还要建立一个整合程度比较高的计算机化教学环境,让科学技术成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学校配备了计算机房,不仅对学生开放,更欢迎老师来使用,同时学校办公室的计算机进行联网,教师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资料,上传和下载;教师里配备了实物投影仪、手提式计算机、投影仪等,让教师教学时随时使用;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浏览查阅资料,丰富知识。由于信息化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很多信息具有获取的随意性,因此我们还开展了有关“网络安全”的教育,让学生学会抵制不良网站,学校网管室还进行了有害信息的技术屏蔽,保障学生的安全。现在,学校的校园网成为了交流的平台,为师生提供信息化处理的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资源,逐步开始实现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
信息化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培养老师和学生的信息化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老师和学生操作能力上,而是对信息的处理和应用,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从学校的课程设置来说,既有地方性课程--《小学信息科技》和《IT》课,又有学校性课程—研究所的校本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都牵扯到信息能力的应用、收集和处理的问题,学生从会上网,会收集,到会应用,到最后从信息中自主发现学习和合作探讨学习、实践创造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正逐渐地在我们学校的学生生上体现出来。就拿今年的信息科技的测试来说,我们学生的合格率达93%多,高于区的2个百分比。学生制作电脑小报、个人网页,教师制作课件和个人网页的质量和数量正在稳步上升。
课堂的教学手段得到了丰富:
学校参与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率达到100%,学校工会和行政举办了的课件评比,十余位教师获奖。参与区的课件评比和信息技术整合,五位教师、两名学生获得了等弟奖。学校网站也曾被评为区优秀网站。上学期,教育局组织的“赛马场”活动,学校几乎每门学科都有教师参加。
我们常说:学以致用。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学习了多媒体的技术,就是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来,我们知道把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整合后的教学产生的效果,和那种教师在台上演示电脑,学生在下面认真听的所谓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不一样的`,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于是我们就提倡真正的多媒体教学是互动的,学生能参与现场演示和应用的。于是在课堂上,我们的老师就自己设计了课件,用FLASHPHOTOSHOP等技术为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服务,呈现出一种数字化的情景,让学生不在是简单地看黑板老师进行演示,而是参与设计、填色、作曲,尝试参与和成功的喜悦。
交流的平台得到了拓展:
电话、家访是老师和家长联络的主要形式;和学生坐下来谈心更是老师常见的交流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手段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但是教育信息化也包含了交流的“与时俱进”,还“网上论坛”进行交流不受形式、时间、人数的限制,真正可以在遵守社会公德的情况下畅所欲言。在学校门户网站的建设上我们设置了师生、生生、家校交流的平台,还做了教学资源网站的联结,同时学校的管理也能有效地通过网络进行实施。
2。今后推进信息化工作建设的思考
信息化教育能适合各种学科并满足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如何结合现有的教育情况,以超前的胆略和创新的精神大力开展信息化教育,急需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实践、探索和总结。
(1)加强师资培训是开展信息化教育的基础
在教师培训上,使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还要加强教师的学科修养,帮助教师更进一步地把握学科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更要增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意识,找到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点,从而为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开辟道路。
(2)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今后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核心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的结合。课程整合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同时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我们与其把整合称为是一门技术,还不如说是一种态度。因为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除了需要时间和精力外,还要求教师以一种崭新的观念来看待所教的课程,并不断地注意是否有某种技术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要明确课程的目标,了解技术在这方面的能力。要建立每一个教室都有一个整合程度极高的计算机化教学环境,为教师开展整合教学提供环境。如:在教室里配置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实物展示台等设备,方便各学科教师随时使用;学校配备计算机房,使学生能非常方便地使用计算机,通过与计算机对话实施个别化学习;在教室里、走廊上布置计算机角,学生根据学科教学的目标要求,通过浏览查阅资料、丰富知识。最后要找到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点,有效地实施教学,实现技术学习与学科教学目标双达成。
(3)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的收集和分析能力
我校积极开展的红领巾科学院校本课程中需要学生利用因特网搜集和分析处理信息,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只能利用学校的计算机进行,学生的应用能力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不能独立进行,而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最终目标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让学生学会资源利用,主题探究与合作学习还是需要一些时日的。
(4)对外交流的平台要扩展
学校的网站尽管有家长的参与,师生的交流,但是由于很多家长受到经济和文化水平的限制,不能参与交流,只是在论坛中作为旁观者或是根本无法独立开机,点击浏览,我们只能通过学校提供资源教会家长初步和网络接触,同时我们认为网络是世界的,是属于外部的开放世界,要积极和社区进行互动,互相交流,这是我们下一阶段要做的。
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11
上游小学学校占地面积32566平方米,建筑面积969平方米,现有5个班级,学生108名,教职工11名。现结合我校的现代信息化教育发展状况,自查如下:
一、组织管理与经费保障
1、设立合理的人员机构
为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我校信息化教育工作由校长全面负责。根据工作需要,全校共有兼职信息教师一人。
2、制定可行的规划计划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学校制定了切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每个学期都认真制定学期计划,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确保了信息技术工作顺利开展。
3、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学校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工作的制度建设,能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各项信息管理制度,制定了《上游小学办公室教师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上游小学计算机专用教室管理制度》、《上游小学普通教室电教设备管理制度》、《上游小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上游小学信息化设备管理制度》等,使工作有章可循,保证了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每位教师能积极参与上级部门、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
4、经费投入
我校目前,教师3人一台电脑,班班配备了电子白板,满足了教育教学需求。
二、校园信息化环境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我校共有一间计算机网络教室,达到上课每生一机要求,配置能够满足教学要求。
2、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上课,每天使用率已达到1课时。
3、教师用机:师机比超过3:1
4、教室教学环境:我校所有教室均已安装多媒体设备。
5、卫星IP接收系统:卫星教育节目接收系统的硬件能够保障远程教育资源的正常接收。每年的远程教育资源接收完整。通过网站方式接收资源。
6、联网计算机达到计算机总数的85%,在教室、办公室等教学、办公用房均布设有信息接入点。
7、学校有合适的交换机、路由器,有基本保障网络安全的防火墙。
8、校园稳定、畅通,可以随时使用,故障排除及时,无长时间断网停用现象。
9、学校所有计算机都安装了过滤软件;有专人负责学校网络安全和处理不良信息,由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向网络发布信息、校务公开。
10、学校各类信息技术设备台账齐全,有专人管理,维护维修到位,确保设备运转正常。
三、教育教学运用
(一)教育教学资源
1、学校准备建立具有服务于教育教学、满足现行新课标需要的校本资源库(学科门类齐全),每位老师参与建设,实现了资源共享、共用,通过资源的上传、积累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为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又一个有效途径。
2、能不定期向安宁市教育资源库上传教学资源。
(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内信息技术校本培训计划,根据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和目标,先后组织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校本培训、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如何使用的培训、教师办公应用软件操作员中级培训、教师笔记本使用培训等。对于一部分教育技术骨干教师,学校指派他们参加一些校外的应用技术培训,将培训的成果应用到各自的教学中,并且带动一批教师参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中来。通过这些活动,广大教师更加明确了信息技术运用的重要性,提高了教师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运用要做到想用――意识的提高,能用――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会用――适度、创新,根据学生实际的选择用,更明确了今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努力方向。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学校各学科都实现电子备课,并有电子备课的要求和管理决定。
2、教师能够熟练完成电子文档编辑、网页浏览、网络资源检索和下载,能制作符合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使用综合信息平台每学期不得少于8次;开展了一系列多媒体设备使用培训,教师都能独立使用多媒体设备。
3、教师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相关课题,并发表了相应的论文,制作有关的课件,成绩显著,全体老师能够参与信息技术资源开发与建设。
四、教育教学运用
1、培养兴趣发展个性
信息化社会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学校根据人才的发展要求,把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开足、开好相应的课程外,开设能供学生上网学习、查阅资料的学生电子阅览室,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学生的各类电脑兴趣小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脑运用技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学生学习电脑兴趣浓厚,制作PowerPoint及网页水平有所提高,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类信息技术运用比赛。
2、管理服务
(1)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管理情况
学校在教务、科研、德育、学生成长、学业质量分析等教育教学管理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满足师生发展需要。
(2)信息技术应用于校务管理情况
学校在财务与资产管理、人事管理、图书管理等校务管理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管理高效、有序。
(3)信息技术应用于家校互动情况
学校充分发挥家校互动平台作用,保障家庭的知情权、参与权,信息更新及时。
3、实践研究提高效能
学校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活动,在进行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强化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的实践研讨,充分运用现有的技术设备,开展平时教学、教研组级、年段级、校级半日教学活动等各种研究实践课。各学科教研组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加强集体备课,平时上课有选择的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教研组开课,执教老师能将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整合,科学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学年教研组开课约80节左右,100%教师能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五、主要问题与对策
学校在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校园数字化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促进二期课改的深化,谋求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校进一步发展与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问题一:教师的教育现代化的意识还需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还需不断深化,如何把握学科教学的特点,运用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突破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运用人机对话技术精心安排问题,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模式,还需进行不断地研究。
对策:
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关键是人的因素,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力度,选派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加专题培训,积极引进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积极运用现有的教研平台,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在做中引、在引中学、在学中研、在研中思”活动,努力探索现代技术与学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全面促进学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问题二:如何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资源平台,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基。帮助学生能够合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从而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和情感工具。
对策:
学校将在条件与经费许可的情况下,积极开发相应的资源平台,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能充分运用网络,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创导“绿色网上行”活动,使学生更多地掌握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技能,全面提高素质。
问题三:我校学生大部分为外来务工子女,和城区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相对不强,信息意识相对薄落。据初步统计:学生家庭电脑配置率低,家里即使有电脑的也只当作游戏机来使用,客观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受到一定的制约。
对策: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家长信息技术的宣传力度,增强家长信息化意识;学校进一步做好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向学生开放的工作,大力提高学生信息化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12
我校根据教育局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全体师生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类课程的整合,提高全体师生的信息素养,构建高水平、高效益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结合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确定为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并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现根据《十堰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评估标准》,我们对照考核标准进行了自评,自评得分86分,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建设科学的管理机制。
自我校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以来,学校以及区教育局各级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在开学初的教学工作会中,学校把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学校本学期的工作计划之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有具体的任务、措施和步骤,目标明确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为加强学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力度,我校制定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机制,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各科室主任和各学科教研组长、信息技术专职教师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目标确定、整体规划、相关制度的制定,确保了信息技术工作顺利开展。学校自创建均衡教育发展以来,一直重视教育信息化经费的投入,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
要,做到专款专用。20xx年我校就投入20余万元用于教学设备更新、添置、教师培训等方面,逐步加快我校信息化建设步伐。
本项指标共12分,自评得分10分。
二、信息化基础建设稳步进行。
自均衡教育创建以来,在政府的关怀和学校的不断努力下,学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建成了十余个功能室,其中就包括能同时供50名学生上课的微机室,全校机生比不低于1:10。每个办公室、科室都配置一到两台办公电脑、打印机一台,每个教室都已安装“班班通”,现如今在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从而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我校的校园网与实验教育城域网相连,网络安全程度高,无网络拥堵的情况。在校园网中设有家长学校专栏,充分发挥家校互动平台作用,保障家庭的知情权、参与权。学校教师的办公电脑都以学校网站为主页,积极应用教育门户网站等平台的功能,达到更好的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的目的。学校由网络信息专管员负责在校园网上传我校最新资源快讯等,让更多的教育系统了解我校教育教学动态,初步实现校际间网络资源共享。
我校的到校光纤带宽为20兆,所有电脑安装了杀毒软件,能做到维修及时,专用设备做到无挪用现象,并且有信息技术专职教师负责管理和维护,能够及时处理计算机或网络故障问题,能正常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在公共电脑方面,全校共有办公电脑约20余台,机师比
约为1:3,略有不足。
本项指标共24分,自评得分20分。
三、应用推动教学,不断提高课堂实效。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电脑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和管理人员必备和必需的`工作手段。学校在教师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的开展、平时授课、学生学习成绩的核算、学籍管理、文件的传输、学习资料的分发、资料的积累和审核等方面已逐步倾向于依赖网络。教师的新理论学习、教育教学实践和新信息的获得等大都依靠网络获取,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本学期,在区局领导的支持关注下,我校制订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依托网络资源进行备课、教研、上课的电子备课制度,并严格检查教师按规定参加上述活动的各种记录,并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中。由于我校是十堰教育信息化应用云平台的第一批试点学校,上学期我校教师就全部开通了自己的云平台应用空间,本学期全部开通自己的辅导工作室,并有部分教师传上了自己的微课视频,我校一名青年教师还参加了十堰市第一届微课大赛,就是通过云平台上传的参赛作品。而且,我校上学期还向市教科院申请了一个为期两年的关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市级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在体、音、美等综合学科的应用》。通过这种利用数字化资源与网络协作工具开展教科研工作,在未来一定能有效指导我校教育信息化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本学期还计划
定期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信息技术与任教学科的整合、课件制做、网上下载资源、国家基础教育网的注册及资源应用等,有力加快了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在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方面,我校还处于起步阶段,虽有部分教师在云平台上传了自己的微课或教学视频,但是学校还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和资源收集办法;而且我校教师上传的微课和示范课例数量还不是很多,学科跨度还比较单一。
本项指标共44分,自评得分38分。
四、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不断提高。
为了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教师的应用水平,学校安排精通计算机的老师做专职信息技术教师兼信息技术管理员,负责校园网信息发布、网络软硬件维护、教育信息化设施维护工作,专业素质高,业务熟练,并负责对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进行定期培训。目前校领导和任课教师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基本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教师积极参加信息技术等级培训活动,我校专任教师100%已经取得了计算机合格证,这标志着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正逐步升级提高,也为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提供了保障。
在学校开展的各学科、各年级公开课、教研活动中,我校教师可以经常借助网络资源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任课教师基本能自制简单教学课件并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正常授课,多媒体使用率很高。每位任课教
师在办公电脑中都有自己的文件夹,里面存放课件、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等。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中,能及时写下教学反思并坚持每学期写一篇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文章。 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保证学生微机课正常授课并坚持正常授课到每学期末。保证学生能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合理选用信息技术进行简单的信息收集、处理、传输和表达,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技能。计算机课深受学生的欢迎。
本项指标共20分,自评得分18分
一年来,在上级领导的指导支持关注下,在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校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已经走在了全区的前列。如今,我校成立了公文流转中心、信息下载中心,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教师都摒弃了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传统的教学模式,乐于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乐学,老师易教,老师教学有激情,学生听课有热情,教学效果空前,教学成绩突出。
五、正视现实状况,明确努力方向
回顾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点成效,但距离标准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今后需在信息化建设上加倍努力,敢超先进。我们要继续完善信息化应用的奖惩考核制度,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信息技术设备的更新,软硬件的添置,配置符合标准的专门的资源服务器,不断完
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13
我校根据教育局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全体师生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类课程的整合,提高全体师生的信息素养,构建高水平、高效益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结合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确定为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并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先导,以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水平为根本,以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为目标,注重学校现代化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现代技术教育科研活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素质与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建设水平。总结我校的现代信息化教育发展状况,自评报告如下:
一、组织管理与经费保障
1、制定可行的规划计划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学校制定了切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每个学期都认真制定学期计划,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确保了信息技术工作顺利开展,学期末认真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
2、设立合理的人员机构
为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我校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全任组长全面负统筹责教育信息化工作,成员覆盖到各部门,各学科,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同时,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会议研讨教育信息化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学校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工作的制度建设,能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各项信息管理制度,制定了《安宁市和平学校办公室教师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安宁市和平学校计算机专用教室管理制度》、《安宁市和平学校普通教室电教设备管理制度》、《安宁市和平学校远程教室管理制度》、《安宁市和平学校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安宁市和平学校服务器房管理制度》、《安宁市和平学校信息化设备管理制度》、《安宁市和平学校校园网使用管理制度》、《安宁市和平学校教师、学生邮箱管理制度》、《安宁市和平学校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安宁市和平学校网络突发事件处置规定》、《安宁市和平学校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奖惩制度(修订)》、《安宁市和平学校直录播室使用规则》、《安宁市和平学校多媒体报告厅使用规则》等,使工作有章可循,保证了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每位教师能积极参与上级部门、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鼓励广大教师自主性地参与社会组织的培训,两年组织一次教师信息技术运用经验交流与论文评比,逐步建立评价、考核、奖励机制,形成长效管理体制。把教师信息技术运用及课堂教学整合的实效作为评价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纳入教师晋升职务,评优的指标。
4、经费投入
我校异地新建,信息化设备逐渐到位,目前,已实现教职工人人有一台电脑,班班配备了电子白板,满足了教育教学需求。此外,学校每年能够根据校情,加大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对设施设备进行更新维护,加强人员培训力度以及添置教学资源。
二、校园信息化环境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我校共有四间计算机网络教室,达到上课每生一机要求,配置能够满足教学要求。
2、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上课,每天使用率已达到4课时。
3、教师用机:师机比超过1:1
4、教室教学环境:我校所有教室、会议室均已安装多媒体设备。
5、卫星IP接收系统:卫星教育节目接收系统的硬件能够保障远程教育资源的正常接收。每年的远程教育资源接收完整。通过网站方式接收资源。
6、联网计算机达到计算机总数的85%,在教室、办公室等教学、办公用房均布设有信息接入点。
7、学校有合适的交换机、路由器,有基本保障网络安全的防火墙。
8、校园稳定、畅通,可以随时使用,故障排除及时,无长时间断网停用现象。
9、学校所有计算机都安装了过滤软件;有专人负责学校网络安全和处理不良信息,由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向网络发布信息、校务公开。
10、学校各类信息技术设备台账齐全,有专人管理,维护维修到位,确保设备运转正常。
三、教育教学运用
(一)教育教学资源
1、学校准备建立具有服务于教育教学、满足现行新课标需要的校本资源库(学科门类齐全),每位老师参与建设,实现了资源共享、共用,通过资源的上传、积累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为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又一个有效途径。
2、能不定期向安宁市教育资源库上传教学资源。
(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内信息技术校本培训计划,根据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和目标,先后组织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校本培训、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如何使用的培训、教师办公应用软件操作员中级培训、教师笔记本使用培训等。对于一部分教育技术骨干教师,学校指派他们参加一些校外的应用技术培训,将培训的成果应用到各自的教学中,并且带动一批教师参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中来。通过这些活动,广大教师更加明确了信息技术运用的重要性,提高了教师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运用要做到想用――意识的提高,能用――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会用――适度、创新,根据学生实际的选择用,更明确了今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努力方向。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学校各学科都实现电子备课,并有电子备课的要求和管理决定。
2、教师能够熟练完成电子文档编辑、网页浏览、网络资源检索和下载,能制作符合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使用综合信息平台每学期不得少于8次;开展了一系列多媒体设备使用培训,教师都能独立使用多媒体设备。
3、教师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相关课题,并发表了相应的论文,制作有关的课件,成绩显著,全体老师能够参与信息技术资源开发与建设。
四、教育教学运用
1、培养兴趣
发展个性
信息化社会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学校根据人才的发展要求,把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开足、开好相应的课程外,开设能供学生上网学习、查阅资料的学生电子阅览室,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学生的各类电脑兴趣小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脑运用技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学生学习电脑兴趣浓厚,制作PowerPoint及网页水平有所提高,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类信息技术运用比赛。
2、管理服务
(1)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管理情况
学校在教务、科研、德育、学生成长、学业质量分析等教育教学管理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满足师生发展需要。
(2)信息技术应用于校务管理情况
学校在财务与资产管理、人事管理、图书管理等校务管理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管理高效、有序。
(3)信息技术应用于家校互动情况学校充分发挥家校互动平台作用,保障家庭的知情权、参与权,信息更新及时。
3、实践研究
提高效能
学校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活动,在进行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强化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的实践研讨,充分运用现有的技术设备,开展平时教学、教研组级、年段级、校级半日教学活动等各种研究实践课。各学科教研组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加强集体备课,平时上课有选择的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教研组开课,执教老师能将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整合,科学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学年教研组开课约80节左右,100%教师能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五、主要问题与对策
学校在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校园数字化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促进二期课改的深化,谋求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校进一步发展与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问题一:教师的教育现代化的意识还需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还需不断深化,如何把握学科教学的特点,运用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突破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运用人机对话技术精心安排问题,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模式,还需进行不断地研究。
对策:
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关键是人的因素,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力度,选派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加专题培训,积极引进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积极运用现有的教研平台,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在做中引、在引中学、在学中研、在研中思”活动,努力探索现代技术与学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全面促进学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问题二:如何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资源平台,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基。帮助学生能够合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从而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和情感工具。
对策:
学校将在条件与经费许可的情况下,积极开发相应的资源平台,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能充分运用网络,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创导“绿色网上行”活动,使学生更多地掌握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技能,全面提高素质。
问题三:我校学生大部分为外来务工子女,和城区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相对不强,信息意识相对薄落。据初步统计:学生家庭电脑配置率低,家里即使有电脑的也只当作游戏机来使用,客观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受到一定的制约。
对策: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家长信息技术的宣传力度,增强家长信息化意识;学校进一步做好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向学生开放的工作,大力提高学生信息化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14
我校根据教育体育局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结合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现对照《宝鸡市教育现代化先进县评估指标》细则对我校教育现代化水平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学校在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校园数字化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促进课改的深化,谋求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校进一步发展与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问题一:学校文化建设主题不够鲜明,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校本课程开发进程有待提高,缺少校本教材。
对策: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鲜明浓厚的校园文化主题,促使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提升;着力开展教研活动,积极组织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领头,带领青年教师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对校本教材的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开发。
问题二:电脑配备还不能满足日常教育需求;部分教室电子白板设备陈旧,故障频繁,无法满足正常教学使用;另教师的教育现代化的意识还需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还需不断深化。
对策:
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经费支持,增添教学办公电脑数量,更换陈旧设备;学校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关键是人的因素,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力度,选派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加专题培训,积极引进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积极运用现有的教研平台,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在做中引、在引中学、在学中研、在研中思”活动,努力探索现代技术与学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全面促进学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问题三:由于教学楼改造工程刚刚结束,部室建设还不够齐全,现有设施设备也较为陈旧;且部室使用记录也不够齐全。
对策:
对缺少部室合理规划位置,加快建设进程,对现有部室及时更换设备。强化部室管理,细化部室职责与职能,做到一室一人的专人管理模式。
问题四:师资配备不足,教师学科不均衡,体音美等学科教师还有欠缺。
对策:
制定多劳多得的鼓励政策,让有水平有能力的教师多兼课;面向社会高新聘请兼职师资;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以满足学校教学要求。
问题五:随着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的逐年递增,以及广大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加之我校的地理位置和教育教学水平较为领先,大量的适龄儿童进入学校就学,促使我校大班额现象消除难度增大。
对策: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二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严格招生管理;积极联系当地户籍部门,及时掌握适龄儿童信息,统筹规划,适时打算,做好一切应对措施;按照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强义务教育学籍信息化管理;规范转学行为,防止随意转学插班;因病休学必须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书、病历以及必要的住院票据;化解已有“大班额”,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三是学校狠抓学生学籍管理,规范班额行为。通过学区校对,学校负责,班主任把关,落实新生建档、转学变档的学籍管理办法;
四是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防止“大班额”现象的“死灰复燃”。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将始终坚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先导,以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水平为根本,以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为目标,在注重学校现代化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的同时,还将积极开展现代技术教育科研活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素质与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建设水平。
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15
教育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有助于新课程的实施。信息化教学资源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它可以解决传统单一教学手段难以使学生全面理解、掌握知识的缺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信息化教学资源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再造,能够促进课程的动态生长。现将学校应用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好电教的常规管理。
为了加强学校电教设备与器材的有效使用,定期对全部设备进行维修与清洗。为了使电教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促进教师使用的积极性,学校提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加强对教师电教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统计,并将其纳入教学工作的考核之中。学校规定每位教师在备课时要备有电教手段的运用,同时还在各班和各专用教室建立了电教课登记表,由各班登记出教时及电教课内容、方法等。现在我校已做到在职教师人人都上电教课,人人都能参与电教活动。
二、信息化资源配备及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做到电教设备一本帐,由总务处负责。20xx年,我校计算机数量为80台,多媒体设备9个,投入资金共计392000元;20xx年新增加多媒体设备10台,共计80000万余元;20xx年,又耗资339000元购置了40台电脑和10套多媒体设备。同时,我校开设3个计算机机房,配备100兆校园数字网,各专用教室和班级设备由专人负责,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平时认真管理好各室的电教设备,勤保养、常维护,做好记录,从而提高了使用的效率。为了满足教师与学生的需要,每学期都购进了适合学生素质发展需要的科技、艺术、童话等碟片和用于课件制作的一批软件,供学生观看和教师借阅。同时学校严格执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如:机房使用及管理制度、电教设备与资料的借还、使用、管理制度等。在这方面努力做到有记载、有检查、有落实,注重实效,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对现有电教设备与教材资料的使用,提高了对它们的管理水平。
三、重视教师信息培训及应用。
培养和培训一批意识超前操作技能熟练的教师队伍是适用好教育信息资源必要前提,为此,我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学校在开学初及教研活动中多次对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及交流活动如集体培训、分散练习、年轻技术熟练的教师带老教师等。在学校领导的密切关注下,我们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研组相结合,在教学与科研并进的同时融入信息技术的理念和技术的学习研究,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锻炼,更新观念,提高理念,以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我校教师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教学案例评选培训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带头人”培训、潍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课题会议、全省机器人课堂教学展评和培训研讨活动等。老师们培训回来后都写好培训心得并在全校范围内做了二级培训,从而把新的教学、教育理念带入校园,使老师们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在教导处的指导下,全体教师平时能对信息技术教育教研动态及时的学习、掌握和运用,结合广大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应用及技能的专项培训,使全体教师了解计算机的有关操作与应用,也使青年教师更好地将电教媒体服务于教学,从而促进了学校现代化教育的`有效开展。
四、数字教育资源覆盖及使用情况
我校认真领会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根据我校研究课题“班班通工程建设”,利用好“电子书包”。近年来学校办学模式逐年扩大,学生人数增加到20xx多人,教师人数也增加到100多名,我校现有教学班48个,每个班级都配备电脑等多媒体设备,每个教室下载安装了电子书包,而且认真记录,及时填写电子书包使用记录表,及时反馈,实现了信息化教育资源“班班通”。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的优势,我们把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的应用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学科,扎实推进信息化资源应用。平时都是学生们看着书本死记硬背,电子书包使知识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五彩的画面,动听的歌谣,而且用动画的形式再现了一个个情境,形式多样,喜闻乐见,教育效果明显。
语文课上,学生可以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欣赏到老师搜集的课文背景材料、图片、课文朗读、解说及疑难解析等内容;数学课上,抽象的理论已变成形象的画面,枯燥的知识已转化为丰富多彩、赏心而悦目的立体动态图象,带给学生全新的感受和不同的体验。现在教师均能自觉使用课件或网络资源备课、上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自觉学习和自我发展意识明显增强,人人会和堂堂用的比例有了较大提升,课堂教学面貌有了很大改变,整个学校教学呈现出一种新气象。
信息化应用的最终作用点、效益点在学生,所以我们非常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为每班部分学生提供电子书包,供学生课后学习使用,老师也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供学生在开放时间内查阅、上网完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各级领导与教育部门大力支持下,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扎实有效,取得一些成绩,能够真正的服务于教学。为了更好的发挥信息技术资源在我校教学中的地位,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将此项工作一直开展下去,发挥其在教学中应用的作用,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资源库和资源服务平台,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3、网络教研与校本教研相结合
①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参与每周的主题网络教研活动。
②参与方式:集中时段利用协作组进行。
4、网络教研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每周选择一个年级的一个课题或单元做网上集体备课活动,并将后续反思及教学实践实录上传到备课专贴中,也可以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注重每次研究的质量。
5、注重校际间的交流,内容以相关教学资源共享;合作备课;专题讨论;经验交流等为主。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室组织的网络教研活动,承担校本教研任务和市县交流展示活动。
6、学期末进行网络教研成果评定活动。
第四篇: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
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1
20xx年信息办严格按照公司五个体系管理办法开展各项管理提升工作。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化应用,公司信息办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信息化日常工作
1、增加兼职人员4名,外聘一名大学生。对各事业部要求设置信息化兼职人员岗位,加强了信息办力量,明确了责任。
2、公司网络设备全年运行正常,无重大网络故障。
3、公司办公网络覆盖率达100%,全年纤架设7次,新建办公室网络(改造),涉及单位一铸管、二铸管部、总降、铸造部、动控部、运输部。
4、为加强公司网络管理提高办公效率,对公司外网使用人员、岗位进行全面清理,规范了公司外部网使用行为,提高了外网络办公效率。
二、信息化项目建设
生产系统:
生产系统结合了,生产计划、产品产量、成品库存、运输发运一体化系统,生产系统基础框架已经搭建完成,由于要配合贸易系统新增项目要求,所以生产系统要做一些的修改(如股份公司要求统一产品编码,生产计划模块和运输模块需要重新开发)。
物料管理系统:
由于旧物料管理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信息办组织开发了新的物料管理系统,新物料系统于12月25日正式上线运行。物料系统是及采购计划、采购合同审批、库存管理,领料计划,领料出库,的一体化程序。新物料系统细化物资采购和库存管理,提高了采购,领料的数据传递减少了纸质报告和申请,节约了时间和成本。设备维检系统:
设备维检系统的系统基础制作已经完成,处于交付前测试运行和完善的阶段。设备维检系统包括了设备台帐、备品备件、修旧利废、检修计划、点巡检、润滑保养、维修管理、运行情况等八个板块。为设备管理的'可追溯性和设备台账的存档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规范了设备管理流程。
经过20xx年的公司信息化工作已经接近尾声,20xx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发现了信息办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信息办人员专业技能和协调能力还比较薄弱,经验的不足,使我们在编制程序时走了很多弯路。
整改措施:
狠抓学习培训,努力提高员工的信息化系统操作技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人是关键,让我们的队伍成为即熟悉分管的业务,又熟悉计算机的人才。
2、信息化制度不够完善。
整改措施:
细化公司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考核机制。建立信息化的例会制度,每个月开一次信息化例会,要求各单位有固定的负责信息化的人员;有计划、有进度的汇报每个月的落实情况。
3、使用单位基本是被动使用,不能积极就系统功能和管理流程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路。信息办无法全部和彻底的了解事业部管理思路。各部门对信息化需求不清晰,导致调研不够充分,系统编制过程中反复修改。
整改措施:
加大对基层人员的信息化宣传、和教育。让大家看到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对我们带来的好处和效益。信息办根据每个单位的信息化工作情况排名次,检查结果和排名情况发布到公司首页。
20xx年是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之年,一年之内建设多套系统,采购物料管理、生产成本、设备管理、质量管理、诸多程序中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那么20xx年信息办的工作重点就是夯实基础,稳固创新,提高人员素质,责任感,确保各项程序及公司办公网络稳步运行。
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2
(一)资源建设
1.基础配置
锦洲小学依托信息技术为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服务,学校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的建设。在政府不断增加专项投入及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已建成了校园网,网络光纤铺设覆盖所有专用教室,充分保障了全校师生的正常使用。
目前学校基础设施配置完善、功能齐备,有1个电脑房、1个多媒体专用教室、12个班级全部配备多媒体设备。在学校完成整体改造期间,学校添置了交换器,为所有班级和办公室增设了网点,确保教学、办公所需的电脑都能上网,也为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创设了必备的条件。
2.信息资源 学校基本信息数据完备,符合教育部“学校管理信息化标准”要求。学校已建成了的校园网,网络光纤铺设覆盖所有专用教室楼,学校基础设施配置完善、功能齐备。
3.人力资源
学校领导重视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与教学中的应用,积极参加各类信息化培训,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及网络。
目前学校有以分管教学校长为组长,以各教研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和专职的网管员,他们负责学校网络的安全运行,并负责各专用教室及教育信息化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如遇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借助与网络专业维护机构签定的协议,及时得到处理。
(二)管理机制
1.组织规划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及信息技术组组长为成员的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分管信息化工作的校长为组长,各学科教研组长、各年级组长及各班信息员组成的学校信息化工作推进小组,明确各自的职责,在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2.制度建设
学校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工作的制度建设,能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各项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制度。 学校建立有教育信息化工作相关的激励机制,每学期对发表相关的论文、案例或推进信息化工作有突出成绩的老师给予奖励。
3.投入经费
学校加大对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满足教育教学日益发展的需要。校园网电教设备设施逐步升级改造,近几年年为相关为中层干部配置了U盘。
近三年来已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投入经费,这些经费的投入,使用合理,用到点上,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校在管理、教育、教学等信息建设中经费使用的需要,确保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得以顺利实施。
4.维护情况
为了及时排除网络故障、维修信息技术设备,我校设有“电脑故障记录本”、接报后能及时到场检修,一般性的故障都能做到当场修复或当天修复,不超过24小时。为了保证计算机和网络安全,我校联网计算机都安装了杀毒软件,并能及时更新。为了维护网络控制室、教室等设备的安全,我校有安全使用措施,有防火防盗设施,能够及时维修和保养。。目前,我校信息技术设备能正常使用,确保了网络安全畅通,有效防御了计算机病毒的侵袭,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应用水平
1.课程实施
学校严格执行信息科技课程计划,在预备年级开设每班每周1课时的信息科技课。全面落实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提升学生整体信息素养。在基础型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收集、管理和使用学科网络资源,开展信息技术与基础型课程的有效整合,使信息技术成为教与学的有效教学手段。
2.管理服务 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学校所有课表采用电脑软件排课,合理安排课程。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资料采用电子文档。对于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施安排,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每学期进行考核,适应教师与学生发展的需要。
积极应用校园网络发布信息,确保及时更新学校网站信息,使日常管理工作通过校园网更方便地实现实效化、规范化、科学化,使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有序高效。
财务与资产管理、人事管理、图书管理等能积极应用信息技术管理,使各方面的工作及时准确的记载,保证落实得有序 。 我校在注重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同时,也比较关注学生网络文明规范意识的培养。不仅在各种学生活动中进行宣传和教育,而且强调在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合理渗透,将网络文明规范意识的培养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3.应用特色
我校立足以课程为核心的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突出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宗旨,重点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参与、教师引领、教学互动、沟通交流、学习评价、资源建设与共享等课题,初步形成以开源系统建立信息化教学应用平台的学校信息化应用特色。
增强信息技术教学力度,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学校加强信息技术的基础性课程,引导学生将信息化平台作为学习工具、资料来源,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学习能力。
加强校本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对全校45岁以下教师,进行信心花培训。
xx小学
20xx年10月23日
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3
我校根据教育局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全体师生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类课程的整合,提高全体师生的信息素养,构建高水平、高效益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结合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确定为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并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现根据《十堰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评估标准》,我们对照考核标准进行了自评,自评得分86分,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建设科学的管理机制。
自我校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以来,学校以及区教育局各级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在开学初的教学工作会中,学校把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学校本学期的工作计划之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有具体的任务、措施和步骤,目标明确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为加强学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力度,我校制定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机制,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各科室主任和各学科教研组长、信息技术专职教师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目标确定、整体规划、相关制度的制定,确保了信息技术工作顺利开展。学校自创建均衡教育发展以来,一直重视教育信息化经费的投入,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
要,做到专款专用。20xx年我校就投入20余万元用于教学设备更新、添置、教师培训等方面,逐步加快我校信息化建设步伐。
本项指标共12分,自评得分10分。
二、信息化基础建设稳步进行。
自均衡教育创建以来,在政府的关怀和学校的不断努力下,学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建成了十余个功能室,其中就包括能同时供50名学生上课的微机室,全校机生比不低于1:10。每个办公室、科室都配置一到两台办公电脑、打印机一台,每个教室都已安装“班班通”,现如今在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从而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我校的校园网与实验教育城域网相连,网络安全程度高,无网络拥堵的情况。在校园网中设有家长学校专栏,充分发挥家校互动平台作用,保障家庭的知情权、参与权。学校教师的办公电脑都以学校网站为主页,积极应用教育门户网站等平台的功能,达到更好的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的目的。学校由网络信息专管员负责在校园网上传我校最新资源快讯等,让更多的教育系统了解我校教育教学动态,初步实现校际间网络资源共享。
我校的到校光纤带宽为20兆,所有电脑安装了杀毒软件,能做到维修及时,专用设备做到无挪用现象,并且有信息技术专职教师负责管理和维护,能够及时处理计算机或网络故障问题,能正常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在公共电脑方面,全校共有办公电脑约20余台,机师比
约为1:3,略有不足。
本项指标共24分,自评得分20分。
三、应用推动教学,不断提高课堂实效。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电脑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和管理人员必备和必需的工作手段。学校在教师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的开展、平时授课、学生学习成绩的核算、学籍管理、文件的传输、学习资料的分发、资料的积累和审核等方面已逐步倾向于依赖网络。教师的新理论学习、教育教学实践和新信息的获得等大都依靠网络获取,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本学期,在区局领导的支持关注下,我校制订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依托网络资源进行备课、教研、上课的电子备课制度,并严格检查教师按规定参加上述活动的各种记录,并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中。由于我校是十堰教育信息化应用云平台的第一批试点学校,上学期我校教师就全部开通了自己的云平台应用空间,本学期全部开通自己的辅导工作室,并有部分教师传上了自己的微课视频,我校一名青年教师还参加了十堰市第一届微课大赛,就是通过云平台上传的参赛作品。而且,我校上学期还向市教科院申请了一个为期两年的关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市级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在体、音、美等综合学科的应用》。通过这种利用数字化资源与网络协作工具开展教科研工作,在未来一定能有效指导我校教育信息化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本学期还计划
定期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信息技术与任教学科的整合、课件制做、网上下载资源、国家基础教育网的注册及资源应用等,有力加快了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在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方面,我校还处于起步阶段,虽有部分教师在云平台上传了自己的'微课或教学视频,但是学校还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和资源收集办法;而且我校教师上传的微课和示范课例数量还不是很多,学科跨度还比较单一。
本项指标共44分,自评得分38分。
四、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不断提高。
为了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教师的应用水平,学校安排精通计算机的老师做专职信息技术教师兼信息技术管理员,负责校园网信息发布、网络软硬件维护、教育信息化设施维护工作,专业素质高,业务熟练,并负责对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进行定期培训。目前校领导和任课教师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基本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教师积极参加信息技术等级培训活动,我校专任教师100%已经取得了计算机合格证,这标志着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正逐步升级提高,也为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提供了保障。
在学校开展的各学科、各年级公开课、教研活动中,我校教师可以经常借助网络资源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任课教师基本能自制简单教学课件并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正常授课,多媒体使用率很高。每位任课教
师在办公电脑中都有自己的文件夹,里面存放课件、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等。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中,能及时写下教学反思并坚持每学期写一篇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文章。 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保证学生微机课正常授课并坚持正常授课到每学期末。保证学生能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合理选用信息技术进行简单的信息收集、处理、传输和表达,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技能。计算机课深受学生的欢迎。
本项指标共20分,自评得分18分
一年来,在上级领导的指导支持关注下,在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校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已经走在了全区的前列。如今,我校成立了公文流转中心、信息下载中心,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教师都摒弃了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传统的教学模式,乐于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乐学,老师易教,老师教学有激情,学生听课有热情,教学效果空前,教学成绩突出。
五、正视现实状况,明确努力方向
回顾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点成效,但距离标准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今后需在信息化建设上加倍努力,敢超先进。我们要继续完善信息化应用的奖惩考核制度,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信息技术设备的更新,软硬件的添置,配置符合标准的专门的资源服务器,不断完
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4
我校根据教育体育局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结合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现对照《宝鸡市教育现代化先进县评估指标》细则对我校教育现代化水平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学校在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校园数字化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促进课改的深化,谋求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校进一步发展与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问题一:学校文化建设主题不够鲜明,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校本课程开发进程有待提高,缺少校本教材。
对策: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鲜明浓厚的校园文化主题,促使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提升;着力开展教研活动,积极组织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领头,带领青年教师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对校本教材的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开发。
问题二:电脑配备还不能满足日常教育需求;部分教室电子白板设备陈旧,故障频繁,无法满足正常教学使用;另教师的教育现代化的意识还需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还需不断深化。
对策:
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经费支持,增添教学办公电脑数量,更换陈旧设备;学校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关键是人的因素,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力度,选派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加专题培训,积极引进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积极运用现有的教研平台,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在做中引、在引中学、在学中研、在研中思”活动,努力探索现代技术与学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全面促进学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问题三:由于教学楼改造工程刚刚结束,部室建设还不够齐全,现有设施设备也较为陈旧;且部室使用记录也不够齐全。
对策:
对缺少部室合理规划位置,加快建设进程,对现有部室及时更换设备。强化部室管理,细化部室职责与职能,做到一室一人的专人管理模式。
问题四:师资配备不足,教师学科不均衡,体音美等学科教师还有欠缺。
对策:
制定多劳多得的鼓励政策,让有水平有能力的教师多兼课;面向社会高新聘请兼职师资;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以满足学校教学要求。
问题五:随着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的逐年递增,以及广大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加之我校的地理位置和教育教学水平较为领先,大量的适龄儿童进入学校就学,促使我校大班额现象消除难度增大。
对策: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二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严格招生管理;积极联系当地户籍部门,及时掌握适龄儿童信息,统筹规划,适时打算,做好一切应对措施;按照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强义务教育学籍信息化管理;规范转学行为,防止随意转学插班;因病休学必须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书、病历以及必要的住院票据;化解已有“大班额”,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三是学校狠抓学生学籍管理,规范班额行为。通过学区校对,学校负责,班主任把关,落实新生建档、转学变档的学籍管理办法;
四是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防止“大班额”现象的“死灰复燃”。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将始终坚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先导,以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水平为根本,以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为目标,在注重学校现代化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的同时,还将积极开展现代技术教育科研活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素质与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建设水平。
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5
我校根据教育体育局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结合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现对照《宝鸡市教育现代化先进县评估指标》细则对我校教育现代化水平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学校在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校园数字化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促进课改的深化,谋求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校进一步发展与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问题一:
学校文化建设主题不够鲜明,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校本课程开发进程有待提高,缺少校本教材。
对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鲜明浓厚的校园文化主题,促使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提升;着力开展教研活动,积极组织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领头,带领青年教师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对校本教材的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开发。
问题二:
电脑配备还不能满足日常教育需求;部分教室电子白板设备陈旧,故障频繁,无法满足正常教学使用;另教师的教育现代化的意识还需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还需不断深化。
对策: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经费支持,增添教学办公电脑数量,更换陈旧设备;学校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关键是人的因素,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力度,选派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加专题培训,积极引进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积极运用现有的教研平台,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在做中引、在引中学、在学中研、在研中思”活动,努力探索现代技术与学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全面促进学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问题三:
由于教学楼改造工程刚刚结束,部室建设还不够齐全,现有设施设备也较为陈旧;且部室使用记录也不够齐全。
对策:对缺少部室合理规划位置,加快建设进程,对现有部室及时更换设备。强化部室管理,细化部室职责与职能,做到一室一人的专人管理模式。
问题四:
师资配备不足,教师学科不均衡,体音美等学科教师还有欠缺。
对策:制定多劳多得的鼓励政策,让有水平有能力的教师多兼课;面向社会高新聘请兼职师资;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以满足学校教学要求。
问题五:随着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的逐年递增,以及广大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加之我校的地理位置和教育教学水平较为领先,大量的适龄儿童进入学校就学,促使我校大班额现象消除难度增大。
对策: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二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严格招生管理;积极联系当地户籍部门,及时掌握适龄儿童信息,统筹规划,适时打算,做好一切应对措施;按照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强义务教育学籍信息化管理;规范转学行为,防止随意转学插班;因病休学必须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书、病历以及必要的住院票据;化解已有“大班额”,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
三是学校狠抓学生学籍管理,规范班额行为。通过学区校对,学校负责,班主任把关,落实新生建档、转学变档的学籍管理办法;
四是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防止“大班额”现象的“死灰复燃”。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将始终坚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先导,以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水平为根本,以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为目标,在注重学校现代化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的同时,还将积极开展现代技术教育科研活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素质与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建设水平。
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6
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中,教育信息化是推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也是从内涵上落实教育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必然选择。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区《静安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等六个文件的精神,我校根据有关专项督导的要求,认真自查,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坚持在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作到以合理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为指导方针,围绕信息化环境建设、师资建设和普及信息技术教学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做了一定的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把握机遇,加快建设,努力营造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新环境。
1。理清思路,明确目标
信息化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有力武器,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的趋势所在。在学校的四年规划中,针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我们提出要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与开发,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信息技术工作领导小组。我们通过网管员的培训,了解了学校网络的建设与促进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学,初步掌握了网络应用的基本技术,为推进学校全体教师的计算机能力提高起了培养作用。通过学习,我们认为信息化教育的重点并不是要让师生学会使用因特网,掌握计算机技术本身,而是要通过计算机与网络的强大功能探索新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培养出能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具有较强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这才是我区大力开展信息化教育的目标所在。
2。珍惜资源,合理应用
在区有关部门的关心下,我们学校现有2间计算机房,面积为90平方米,共有计算机178台(含库存待处理机器),实际使用学生机88台,教师计算机30台,生机和师机比例分别为6:1、2:1。我们学校为了方便教师和学生教学用书和学习用书,打破借阅的常规,我们学校还在总部新建设了一个电子阅览室。学校为上校本课程的教师人人配备了一个64MB的闪存盘,方便教师们储存网上下载的资源,制作课件后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今年一年级二期课改全面推广,学校又为一年级每位语、数教师购买了教学软件,以便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近年来学校对信息化建设投入的经费达上万元(初步统计)。学校拓宽校园网的节点分布,使办公室电脑也能作到联网。我们建立新江宁小学的《教学资源建设管理规范》、《教学资源建设人员职责及评比办法》、《网络设施维护工作管理规范》、《网络管理人员工作职责》、《电教设施管理规范》,使工作有依据,评定有标准。
3。开发资源,提高效益
网络作为新兴事物,很多教师都能迅速地接受它,利用它的资源为教学所用,但是只是较多地作为电子黑板,于是,我校网管室把“以网上下载,市场购买和自行制作”为建立学校网站教学资源信息库的主要途径,教师制作的优秀课件可以资源共享,学校的门户网站也建立了许多的教育网站链结,方便教师浏览和借鉴最新的理论和观念,使“二期课改”的理念成为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理论支撑,成为师资队伍自培途径的一个补充。
4。扎实培训,优化队伍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具备现代化信息素养,与网络信息平台具有亲和力的现代化师资队伍。我校通过三方面的工作积极开展教师信息化技能培养的工作:第一是依托教育学院的计算机能力测试和未来因特网教育培训;第二是工会积极开展各种基本计算机能力的校内培训和各项比赛,优胜者进行奖励;第三是通过区校的教学比武和区“赛马场”活动,促使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网络教学,课件制作的自我培训。作到以课件制作驱动,以理论培训支撑,以课程整合发展。
二、不断探索,认真实践,努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新突破。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终对象是学生,因此我们认为它必须以各种形式,贯穿于素质教育的整个实施过程,促进教育的深刻变革和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1。学生学的转变
在教学思想上必须实现三个转变: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内容设计向过程设计的转变,单学科教学向多学科整合教学的转变,在教学模式上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性学习,协作性学习转变。这些转变使信息化教学成为可能,而信息化教学的推进又使网络的教学成为可能。实现了教学信息化以后的平台不再是讲台、课本、教师,而是互联网,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进而实现了教学平台的跨越。现在,我们学校的所有一年级四个教师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基于资源性的学习成为可能。而我们有的`学生就是在老师布置的课后上网查资料,或者是在学校提供的联网计算机上进行相关知识的搜索,对学校门户网站和科学院特色网站的浏览,都使学生增进了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学生在学习中,老师提供的是交互式的、自主化的学习环境,教师一方面可以示范,一方面可以借助“分组讨论“、“开展学生之间的协同学习”,适时地了解学生学习中的思维和学习进程,恰当地进行学习过程的调控。
2。教师教的转变
课程不再是老师灌输的知识,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比如我们学校校本课程的教学中,老师都是要求学生在课前、中、后进行相关内容的网上收集,然后按照要求作成小报、PPT等进行展示,进行知识的分享。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逐步推进,我们学校教师对于教学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黑板不是教学板书的唯一,电脑实物投影不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的再现,教师手中不再只依赖粉笔。教学的信息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获取有用的信息,然后教师帮助他们一起去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是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
教师在应用教学软件或是课件时,将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大屏幕解决,使教学内容及过程形象、直观、生动,易于教学双方的情感交流,生动的讲授加上恰当的现代媒体的辅助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通过信息化的教育,教师可以使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例如在信息科技课上,老师可以一边利用电子黑板进行示范遥控演示,一边可以利用监控功能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管理,还可以利用转播功能将学生练习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全班解析。这样,将诸多的教学环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学校管理的转变
由于建立了学校的门户网站,从学校的管理机构来说,资料的上传、下载,教师的学习疑难的解答,网上教研的开展和监控等,都成为学校管理的有利途径。
信息了解的适时性:
教师能通过学校的门户网站了解学校一周工作安排,通过与教育局网站的链结,了解教研和学习的信息,避免中间环节的拖延,防止遗漏重要信息;而教导处等部门就可以利用网管的优势了解教师平时浏览的网站内容,帮助学校了解老师的所思、所需,提供今后工作开展的思路。
资料上传的及时性:
由于我校各个组口都建立了表格下载和上传的窗口,因此每月老师需要上交的资料,有的就可以通过电子表格直接传送给有关部门,不仅可以方面教师,同时可以使管理部门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论坛应用的亲和性:
在学校建立的交互式的网上论坛,不仅可以方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家长、教师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还可以为领导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学校的管理层可以通过点击浏览教师之间的学习讨论的内容,还可以参与谈论,及时地解答教师的疑惑,不仅方便,还由于可以使用“昵称”屏蔽自己的真实身份,让领导真正地走入群众的心中,让学校管理更具人性;
4。课程整合的转变
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到学习工具的一种阶段发展理念,而不是专门讲授计算机的程序设计,是将计算机结合到我们的课程中去。整合的研究探索最终不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演示工具,是把外部世界引入课堂,为学生直接获取大量信息提供帮助,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的学习作为载体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新的课程。
首先我们要求教师作到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如同教师使用粉笔黑板一样地有机融合。但是不排除传统媒体,该用什么,就用什么。
其次我们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基于计算机文化的智能知识结构的形成,也就是说要有意识地将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通过任务驱动方式学习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校本课程中,我们老师都要求学生学会质疑一个小问题,解决一个小问题的课题小研究开展学习,这种学习需要学生搜集大量的资料,学会归纳和整理,组合应用作品来展示自己的认知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在这一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动手实践、创新意识随着课程的开展而不断地发展。
另外,教师创设虚拟情景,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借助媒体的多元呈现,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学习能力,借助论坛和多形式的作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自己的思想,形成个性化的观点和知识结构,提供给学生反馈的机会,调整老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起点及路径。
最后,充分发挥网络在学校本培训中的作用。我们注意到,网络教学注重网上学习和交流,而校园网络是校本培训的一个主渠道。为此,我们在“校校通”工程建成开通后,马上建设开通我校的校园网站。教师学习、培训后能够在我校的校园网上进行相互学习,交流教学设计。教师们的体会是:“信息化教育给我们一种全新的理念,网络时代让我们拥有无限的空间。时代变了,对教师的要求也变了。我们的教师不能像以前所描述的那样“燃尽自己,照亮别人”,而应是“挂在互联网上的明灯,不断充电,永放光芒”。
5。教师培训的转变
以前的培训知识依托于教育学院,现在学院给了我们更多的自主,于是我们积极开展教师计算机培训活动活动,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措施:
首先,由骨干教师先行培训,协同年轻计算机教师一同摸索成功的经验。在主讲教师的引导下,老师们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技术、教案、作品设计进行交流、切磋,为日后的全员培训开了一个好头。
第二,加强日常研讨,不断进行反思,使培训效果更趋完善。培训前,我们强调充分的集体备课,着重解决观念转变和技术支持的问题;培训中教师们尊重主讲教师,充分发扬民主,充分讨论,主讲教师针对各个教师的不同特点,因势利导,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认为参加培训的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反思,有利于教师本身观念的不断更新。因此,在培训结束后,参加培训的教师都要进行一次“回顾与展望”的研讨活动。研讨活动都以研究为主,有理念的学习,有个案的分析,有决策的探讨。教师们事先进行认真的准备,畅谈学习过程当中的体会以及遇到一些问题。
第三,举行竞赛、小结及经验交流活动。我们采取聚餐沙龙、座谈会等相对宽松形式,通过交流和研讨,使教师们的教学经验、反思心得都能以成果的形式得到收获和交流。让好的老师的作品启发其他的教师,对教师进行技术和思路上的帮助。
我们觉得,单纯的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培训难于直接与教师学科教学融合,在教师培训中往往有隔靴挠痒之感。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培训,并不是直接通过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的学习,而是学习者在思想上产生震撼,从而主动探索出一条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的途径,在不自觉中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
我们立足计算机培训通过启发式、互动式等“大脑风暴”手段,使接受培训的教师通过学习,既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方法,又提高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实实在在地收到了成效。
三、完善建设,服务师生,推进信息化教育建设
1。我校推进信息化工作建设的成果
教学环境得到了优化: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仅牵扯到老师的培训工作,使教师的观念得到一个质的跨越,另外学校还要建立一个整合程度比较高的计算机化教学环境,让科学技术成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学校配备了计算机房,不仅对学生开放,更欢迎老师来使用,同时学校办公室的计算机进行联网,教师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资料,上传和下载;教师里配备了实物投影仪、手提式计算机、投影仪等,让教师教学时随时使用;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浏览查阅资料,丰富知识。由于信息化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很多信息具有获取的随意性,因此我们还开展了有关“网络安全”的教育,让学生学会抵制不良网站,学校网管室还进行了有害信息的技术屏蔽,保障学生的安全。现在,学校的校园网成为了交流的平台,为师生提供信息化处理的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资源,逐步开始实现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
信息化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培养老师和学生的信息化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老师和学生操作能力上,而是对信息的处理和应用,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从学校的课程设置来说,既有地方性课程--《小学信息科技》和《IT》课,又有学校性课程—研究所的校本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都牵扯到信息能力的应用、收集和处理的问题,学生从会上网,会收集,到会应用,到最后从信息中自主发现学习和合作探讨学习、实践创造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正逐渐地在我们学校的学生生上体现出来。就拿今年的信息科技的测试来说,我们学生的合格率达93%多,高于区的2个百分比。学生制作电脑小报、个人网页,教师制作课件和个人网页的质量和数量正在稳步上升。
课堂的教学手段得到了丰富:
学校参与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率达到100%,学校工会和行政举办了的课件评比,十余位教师获奖。参与区的课件评比和信息技术整合,五位教师、两名学生获得了等弟奖。学校网站也曾被评为区优秀网站。上学期,教育局组织的“赛马场”活动,学校几乎每门学科都有教师参加。
我们常说:学以致用。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学习了多媒体的技术,就是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来,我们知道把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整合后的教学产生的效果,和那种教师在台上演示电脑,学生在下面认真听的所谓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不一样的,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于是我们就提倡真正的多媒体教学是互动的,学生能参与现场演示和应用的。于是在课堂上,我们的老师就自己设计了课件,用FLASHPHOTOSHOP等技术为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服务,呈现出一种数字化的情景,让学生不在是简单地看黑板老师进行演示,而是参与设计、填色、作曲,尝试参与和成功的喜悦。
交流的平台得到了拓展:
电话、家访是老师和家长联络的主要形式;和学生坐下来谈心更是老师常见的交流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手段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但是教育信息化也包含了交流的“与时俱进”,还“网上论坛”进行交流不受形式、时间、人数的限制,真正可以在遵守社会公德的情况下畅所欲言。在学校门户网站的建设上我们设置了师生、生生、家校交流的平台,还做了教学资源网站的联结,同时学校的管理也能有效地通过网络进行实施。
2。今后推进信息化工作建设的思考
信息化教育能适合各种学科并满足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如何结合现有的教育情况,以超前的胆略和创新的精神大力开展信息化教育,急需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实践、探索和总结。
(1)加强师资培训是开展信息化教育的基础
在教师培训上,使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还要加强教师的学科修养,帮助教师更进一步地把握学科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更要增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意识,找到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点,从而为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开辟道路。
(2)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今后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核心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的结合。课程整合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同时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我们与其把整合称为是一门技术,还不如说是一种态度。因为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除了需要时间和精力外,还要求教师以一种崭新的观念来看待所教的课程,并不断地注意是否有某种技术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要明确课程的目标,了解技术在这方面的能力。要建立每一个教室都有一个整合程度极高的计算机化教学环境,为教师开展整合教学提供环境。如:在教室里配置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实物展示台等设备,方便各学科教师随时使用;学校配备计算机房,使学生能非常方便地使用计算机,通过与计算机对话实施个别化学习;在教室里、走廊上布置计算机角,学生根据学科教学的目标要求,通过浏览查阅资料、丰富知识。最后要找到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点,有效地实施教学,实现技术学习与学科教学目标双达成。
(3)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的收集和分析能力
我校积极开展的红领巾科学院校本课程中需要学生利用因特网搜集和分析处理信息,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只能利用学校的计算机进行,学生的应用能力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不能独立进行,而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最终目标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让学生学会资源利用,主题探究与合作学习还是需要一些时日的。
(4)对外交流的平台要扩展
学校的网站尽管有家长的参与,师生的交流,但是由于很多家长受到经济和文化水平的限制,不能参与交流,只是在论坛中作为旁观者或是根本无法独立开机,点击浏览,我们只能通过学校提供资源教会家长初步和网络接触,同时我们认为网络是世界的,是属于外部的开放世界,要积极和社区进行互动,互相交流,这是我们下一阶段要做的。
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7
松子山小学坐落于富村镇松子山村委会松子山村,占地7050平方米,现有10个教学班级,在校学生356名,教职工19名。我校根据上级对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以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使全校师生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类课程的整合。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了教育信息化自检自查。现对自检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管理
1、设立合理的人员机构,为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我校信息化教育工作由校长全面负责。根据工作需要,全校共有兼职信息教师一人。
2、制定可行的规划计划。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学校制定了切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每个学期都认真制定学期计划,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确保了信息技术工作顺利开展,学期末认真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确保了信息技术工作顺利开展。
3、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多年来,学校逐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电子备课、远程教育等设备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制度,管理员岗位职责等,并制定了检查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的相应措施。为使管理规范,学校将各项规章制度上墙。
二、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
1、学校投资购买了路由器、交换机、漏电保护器等设备,教学楼安装有避雷系统,保障了网络设备正常使用。我校的电子备课电脑、远程教育设备均设置了教师管理。管理员随时检查维修设备,清扫教室卫生,保障了设备正常使用。
2、我校配备了9套“班班通”教学设备,年轻教师都喜欢用多媒体上课,提高了课时效率,效果很好。
3、联网计算机达到计算机总数的100%,在教室、办公室等教学、办公用房均布设有信息接入点,实现了互联互通。
4、学校有合适的交换机、路由器,有基本保障网络安全的防火墙。
三、注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与应用
1、丰富校级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我校不断鼓励教师进行教学课件的开发和积累,各学科各年级教学设计电子文档成为教师备课上课的重要参考资源。每位老师参与建设,实现了资源统一管理、交换和共享。
2、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教师深入挖掘应用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因此85%以上的教师能够恰当适时地应用好媒体。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几次应用信息技术的课堂竞赛,极大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3、提升队伍素养。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先后组织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校本培训、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如何使用的培训、教师办公应用软件操作员初级培训等。通过活动教师更加明确了信息技术运用的重要性,提高了教师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运用要做到想用、能用、会用,根据学生实际的选择用,更明确了今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努力方向。教师信息素养的快速提升,使课堂教学更具生机和活力。教师自制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经使用实施,对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效果是显著的,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共享价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以建设和发挥校园网的作用为重点,使它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新平台,教师交流、展示、研讨的新平台,学生学习发展的新平台。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校年轻教师能够熟练完成电子文档编辑、网页浏览、网络资源检索和下载,能制作符合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年轻教师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有关的课件,并能熟练的应用于课堂教学,成绩良好。
四、存在问题
1、加强科学管理,完善各项制度,做到责任到人,重点加强对专用教室的各项管理,进一步提高专用教室的利用率,真正让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为教育教学服务。
2、电子白板数量不足,目前只有电子白板9台,部分白板使用不正常,维护不到位。
3、校园监控视频未全覆盖,需要上级帮助解决。
4、微机室计算机数量达不到学生使用要求。目前学生可用计算机xx台,最大班级为60人。计算机稀缺,需要上级帮助解决。
5、我校年轻教师都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将继续加强培训,做到与时俱进。
近年来,学校在大力推进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中,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学校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变革和优化了教学过程,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和素养。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运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我们将从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意识和教学技术运用水平方面入手,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意识。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辅导力度,力争做到班班通,经常用。
学校工作是多元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只是其中一项。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将越来越多地影响学校的整体工作水平,我们现有的水平离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还很远。但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全体教师一定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把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富源县富村镇松子山小学
20xx年xx月20日
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8
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中,教育信息化是推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也是从内涵上落实教育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必然选择。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的精神,我校根据有关专项督导的要求,认真自查,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坚持在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做到以合理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为指导方针,围绕信息化环境建设、师资建设和普及信息技术教学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做了一定的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把握机遇,加快建设,努力营造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新环境。
1.理清思路,明确目标
信息化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有力武器,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的趋势所在。在学校的四年规划中,针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我们提出要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与开发,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信息技术工作领导小组。我们通过网管员的培训,了解了学校网络的建设与促进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学,初步掌握了网络应用的基本技术,为推进学校全体教师的计算机能力提高起了培养作用。通过学习,我们认为信息化教育的重点并不是要让师生学会使用因特网,掌握计算机技术本身,而是要通过计算机与网络的强大功能探索新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培养出能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具有较强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这才是我区大力开展信息化教育的目标所在。
2.珍惜资源,合理应用
在区有关部门的关心下,我们学校现有2间计算机房,面积为90平方米,共有计算机100多台(含库存待处理机器),实际使用学生机50台,教师计算机近20台。学校为教师申请了360云盘,方便教师们储存网上下载的资源,制作课件后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今年搬进新校园后,又为每个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近年来学校对信息化建设投入的经费以万元计。学校拓宽校园网的节点分布,使办公室电脑也能作到联网。我们建立了滠口中学的《教学资源建设管理规范》、《滠口中学“班班通”设备管理使用制度》、《网络设施维护工作管理规范》、《网络管理人员工作职责》、《电教设施管理规范》,使工作有依据,评定有标准。
3.开发资源,提高效益
网络作为新兴事物,很多教师都能迅速地接受它,利用它的资源为教学所用,但是只是较多地作为电子白板,于是,我校网管室把“以网上下载,市场购买和自行制作”为建立学校网站教学资源信息库的主要途径,教师制作的优秀课件可以资源共享,学校利用武汉教育云网站也建立了许多的教育网站链结,方便教师浏览和借鉴最新的理论和观念,使“二期课改”的理念成为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理论支撑,成为师资队伍自培途径的一个补充。
4.扎实培训,优化队伍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具备现代化信息素养,与网络信息平台具有亲和力的现代化师资队伍。我校通过三方面的工作积极开展教师信息化技能培养的工作:第一是依托教师计算机能力测试和未来因特网教育培训;第二是工会积极开展各种基本计算机能力的校内培训和各项比赛,优胜者进行奖励;第三是通过区校的教学比武活动,促使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网络教学,课件制作的自我培训。作到以课件制作驱动,以理论培训支撑,以课程整合发展。
二、不断探索,认真实践,努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新突破。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终对象是学生,因此我们认为它必须以各种形式,贯穿于素质教育的整个实施过程,促进教育的深刻变革和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1.学生学的转变
在教学思想上必须实现三个转变: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内容设计向过程设计的转变,单学科教学向多学科整合教学的转变,在教学模式上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性学习,协作性学习转变。这些转变使信息化教学成为可能,而信息化教学的推进又使网络的教学成为可能。
实现了教学信息化以后的平台不再是讲台、课本、教师,而是互联网,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进而实现了教学平台的跨越。现在,我们学校的所有教师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基于资源性的学习成为可能。而我们有的学生就是在老师布置的课后上网查资料,或者是在学校提供的联网计算机上进行相关知识的搜索,对武汉教育云网站和特色学校网站的浏览,都使学生增进了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学生在学习中,老师提供的是交互式的、自主化的学习环境,教师一方面可以示范,一方面可以借助“分组讨论“、“开展学生之间的协同学习”,适时地了解学生学习中的思维和学习进程,恰当地进行学习过程的调控。
2.教师教的转变
课程不再是老师灌输的知识,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比如我们学校校本课程的教学中,老师都是要求学生在课前、中、后进行相关内容的网上收集,然后按照要求作成小报、PPT等进行展示,进行知识的分享。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逐步推进,我们学校教师对于教学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黑板不是教学板书的唯一,电脑实物投影不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的再现,教师手中不再只依赖粉笔。教学的信息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获取有用的信息,然后教师帮助他们一起去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是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
教师在应用教学软件或是课件时,将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大屏幕解决,使教学内容及过程形象、直观、生动,易于教学双方的情感交流,生动的讲授加上恰当的现代媒体的辅助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通过信息化的教育,教师可以使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例如在信息技术课上,老师可以一边利用屏幕演示进行示范遥控演示,一边可以利用监控功能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管理,还可以利用转播功能将学生练习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全班解析。这样,将诸多的教学环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学校管理的转变
由于建立了学校的教育云门户网站,从学校的管理机构来说,资料的上传、下载,教师的学习疑难的解答,网上教研的开展和监控等,都成为学校管理的有利途径。
①信息了解的适时性:
教师能通过学校的门户网站了解学校一周工作安排,通过与教育局网站的链结,了解教研和学习的信息,避免中间环节的拖延,防止遗漏重要信息;而教导处等部门就可以利用网管的优势了解教师平时浏览的网站内容,帮助学校了解老师的所思、所需,提供今后工作开展的思路。
②资料上传的及时性:
由于我校各个组口都建立了下载和上传的窗口,因此每月老师需要上交的资料,有的就可以通过电子文档直接传送给有关部门,不仅可以方面教师,同时可以使管理部门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③论坛应用的亲和性:
在学校建立的交互式的网上论坛,不仅可以方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家长、教师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还可以为领导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学校的管理层可以通过点击浏览教师之间的学习讨论的内容,还可以参与谈论,及时地解答教师的疑惑,不仅方便,还由于可以使用“昵称”屏蔽自己的真实身份,让领导真正地走入群众的心中,让学校管理更具人性。
4.课程整合的转变
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到学习工具的一种阶段发展理念,而不是专门讲授计算机的程序设计,是将计算机结合到我们的课程中去。整合的研究探索最终不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演示工具,是把外部世界引入课堂,为学生直接获取大量信息提供帮助,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的学习作为载体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新的课程。
首先我们要求教师作到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如同教师使用粉笔黑板一样地有机融合。但是不排除传统媒体,该用什么,就用什么。
其次我们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基于计算机文化的智能知识结构的形成,也就是说要有意识地将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通过任务驱动方式学习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校本课程中,我们老师都要求学生学会质疑一个小问题,解决一个小问题的课题小研究开展学习,这种学习需要学生搜集大量的资料,学会归纳和整理,组合应用作品来展示自己的认知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动手实践、创新意识随着课程的开展而不断地发展。
另外,教师创设虚拟情景,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借助媒体的多元呈现,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学习能力,借助论坛和多形式的作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自己的思想,形成个性化的观点和知识结构,提供给学生反馈的机会,调整老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起点及路径。
最后,充分发挥网络在校本培训中的作用。我们注意到,网络教学注重网上学习和交流,而校园网络是校本培训的一个主渠道。为此,我们在“校校通”工程建成开通后,马上建设开通我校的校园网站。教师学习、培训后能够在我校的校园网上进行相互学习,交流教学设计。教师们的体会是:“信息化教育给我们一种全新的理念,网络时代让我们拥有无限的空间。时代变了,对教师的要求也变了。我们的教师不能像以前所描述的那样“燃尽自己,照亮别人”,而应是“挂在互联网上的明灯,不断充电,永放光芒”。
5. 教师培训的转变
以前的培训知识依托于上级教育部门,现在我们有了更多的自主,于是我们积极开展教师计算机培训活动活动,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措施:
首先,由骨干教师先行培训,协同年轻计算机教师一同摸索成功的经验。在主讲教师的引导下,老师们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技术、教案、作品设计进行交流、切磋,为日后的全员培训开了一个好头。
第二,加强日常研讨,不断进行反思,使培训效果更趋完善。培训前,我们强调充分的集体备课,着重解决观念转变和技术支持的问题;培训中教师们尊重主讲教师,充分发扬民主,充分讨论,主讲教师针对各个教师的不同特点,因势利导,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认为参加培训的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有利于教师本身观念的不断更新。因此,在培训结束后,参加培训的教师都要进行一次“回顾与展望”的研讨活动。研讨活动都以研究为主,有理念的学习,有个案的分析,有决策的探讨。教师们事先进行认真的准备,畅谈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以及遇到一些问题。
第三,举行竞赛、小结及经验交流活动。我们采取聚餐沙龙、座谈会等相对宽松形式,通过交流和研讨,使教师们的教学经验、反思心得都能以成果的形式得到收获和交流。让好的老师的作品启发其他的教师,对教师进行技术和思路上的帮助。
我们觉得,单纯的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培训难于直接与教师学科教学融合,在教师培训中往往有隔靴挠痒之感。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培训,并不是直接通过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的学习,而是学习者在思想上产生震撼,从而主动探索出一条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的途径,在不自觉中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
我们立足计算机培训通过启发式、互动式等“大脑风暴”手段,使接受培训的教师通过学习,既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方法,又提高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实实在在地收到了成效。
三、完善建设,服务师生,推进信息化教育建设
1. 我校推进信息化工作建设的成果
①教学环境得到了优化: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仅牵扯到老师的培训工作,使教师的观念得到一个质的跨越,另外学校还要建立一个整合程度比较高的计算机化教学环境,让科学技术成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学校配备了计算机房,不仅对学生开放,更欢迎老师来使用,同时学校办公室的计算机进行联网,教师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资料,上传和下载;教室里配备了电子白板设备等,让教师教学时随时使用;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浏览查阅资料,丰富知识。由于信息化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很多信息具有获取的随意性,因此我们还开展了有关“网络安全”的教育,让学生学会抵制不良网站,学校网管室还进行了有害信息的技术屏蔽,保障学生的安全。现在,学校的校园网成为了交流的平台,为师生提供信息化处理的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资源,逐步开始实现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
②信息化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培养老师和学生的信息化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老师和学生操作能力上,而是对信息的处理和应用,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从学校的课程设置来说,既有地方性课程,又有学校性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都牵扯到信息能力的应用、收集和处理的问题,学生从会上网,会收集,到会应用,到最后从信息中自主发现学习和合作探讨学习、实践创造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正逐渐地在我们学校的学生身上体现出来。
③课堂的'教学手段得到了丰富:
学校参与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率达到100%,学校工会和区教育局举办了的教学比武评比,十余位教师获奖。
我们常说:学以致用。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学习了多媒体的技术,就是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来,我们知道把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整合后的教学产生的效果,和那种教师在台上演示电脑,学生在下面认真听的所谓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不一样的,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于是我们就提倡真正的多媒体教学是互动的,学生能参与现场演示和应用的。于是在课堂上,我们的老师就自己设计了课件,用FLASH PHOTOSHOP等技术为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服务,呈现出一种数字化的情景,让学生不在是简单地看黑板老师进行演示,而是参与设计、填色、作曲,尝试参与和成功的喜悦。
④交流的平台得到了拓展:
电话、家访是老师和家长联络的主要形式;和学生坐下来谈心更是老师常见的交流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手段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但是教育信息化也包含了交流的“与时俱进”,而“网上论坛”进行交流不受形式、时间、人数的限制,真正可以在遵守社会公德的情况下畅所欲言。在学校门户网站的建设上我们设置了师生、生生、家校交流的平台,还做了教学资源网站的联结,同时学校的管理也能有效地通过网络进行实施。
2.今后推进信息化工作建设的思考
信息化教育能适合各种学科并满足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如何结合现有的教育情况,以超前的胆略和创新的精神大力开展信息化教育,急需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实践、探索和总结 。
(1)加强师资培训是开展信息化教育的基础
在教师培训上,使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还要加强教师的学科修养,帮助教师更进一步地把握学科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更要增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意识,找到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点,从而为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开辟道路。
(2)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今后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核心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的结合。课程整合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同时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我们与其把整合称为是一门技术,还不如说是一种态度。因为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除了需要时间和精力外,还要求教师以一种崭新的观念来看待所教的课程,并不断地注意是否有某种技术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要明确课程的目标,了解技术在这方面的能力。要建立每一个教室都有一个整合程度极高的计算机化教学环境,为教师开展整合教学提供环境。如:在教室里配置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实物展示台等设备,方便各学科教师随时使用;学校配备计算机房,使学生能非常方便地使用计算机,通过与计算机对话实施个别化学习;在教室里、走廊上布置计算机角,学生根据学科教学的目标要求,通过浏览查阅资料、丰富知识。最后要找到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点,有效地实施教学,实现技术学习与学科教学目标双达成。
(3)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的收集和分析能力
我校积极开展的红领巾科学院校本课程中需要学生利用因特网搜集和分析处理信息,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只能利用学校的计算机进行,学生的应用能力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不能独立进行,而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最终目标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让学生学会资源利用,主题探究与合作学习还是需要一些时日的。
(4) 对外交流的平台要扩展
学校的网站尽管有家长的参与,师生的交流,但是由于很多家长受到经济和文化水平的限制,不能参与交流,只是在论坛中作为旁观者或是根本无法独立开机,点击浏览,我们只能通过学校提供资源教会家长初步和网络接触,同时我们认为网络是世界的,是属于外部的开放世界,要积极和社区进行互动,互相交流,这是我们下一阶段要做的。
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9
我校根据教育局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全体师生能以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类课程的整合,提高全体师生的信息素养,构建高水平、高效益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结合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确定为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并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先导,以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水平为根本,以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为目标,注重学校现代化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现代技术教育科研活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素质与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建设水平。根据《未央区学校教育信息化督导评估标准》,我校逐条进行了自查,得分86分。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管理与经费保障
1、制定可行的规划计划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学校制定了切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每个学期都认真制定学期计划,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确保了信息技术工作顺利开展,学期末认真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
2、设立合理的人员机构
为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我校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全面负统筹责教育信息化工作,成员覆盖到各部门,各学科,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同时,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会议研讨教育信息化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学校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工作的制度建设,能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各项信息管理制度,制定了《团结小学办公室教师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团结小学计算机专用教室管理制度》、《团结小学普通教室电教设备管理制度》、《团结小学远程教室管理制度》、《团结小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团结小学服务器房管理制度》、《团结小学信息化设备管理制度》、《团结小学校园网使用管理制度》、《团结小学教师、学生邮箱管理制度》、《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网络突发事件处置规定》、《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奖惩制度(修订)》、《多媒体报告厅使用规则》等,使工作有章可循,保证了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每位教师能积极参与上级部门、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鼓励广大教师自主性地参与社会组织的培训,两年组织一次教师信息技术运用经验交流与论文评比,逐步建立评价、考核、奖励机制,形成长效管理体制。把教师信息技术运用及课堂教学整合的实效作为评价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纳入教师晋升职务,评优的指标。
4、经费投入
近年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信息化设备逐渐到位,目前,已实现教职工人人有一台电脑,班班配备了电子白板,满足了教育教学需求。此外,学校每年能够根据校情,加大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对设施设备进行更新维护,加强人员培训力度以及添置教学资源。
二、校园信息化环境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我校共有一间计算机网络教室,达到上课每生一机要求,配置能够满足教学要求。
2、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上课,每天使用率已达到2课时。
3、教师用机:师机比超过1:1
4、教室教学环境:我校所有教室、会议室均已安装多媒体设备。
5、卫星IP接收系统:卫星教育节目接收系统的硬件能够保障远程教育资源的正常接收。每年的远程教育资源接收完整。通过网站方式接收资源。
6、联网计算机达到计算机总数的85%,在教室、办公室等教学、办公用房均布设有信息接入点。
7、学校有合适的交换机、路由器,有基本保障网络安全的防火墙。
8、校园稳定、畅通,可以随时使用,故障排除及时,无长时间断网停用现象。
9、学校所有计算机都安装了过滤软件;有专人负责学校网络安全和处理不良信息,由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向网络发布信息、校务公开。
10、学校各类信息技术设备台账齐全,有专人管理,维护维修到位,确保设备运转正常。
三、教育教学运用
(一)教育教学资源
1、学校准备建立具有服务于教育教学、满足现行新课标需要的校本资源库(学科门类齐全),每位老师参与建设,实现了资源共享、共用,通过资源的上传、积累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为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又一个有效途径。
2、能不定期向西安市教育资源库上传教学资源。
(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内信息技术校本培训计划,根据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和目标,先后组织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校本培训、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如何使用的培训、教师办公应用软件操作员中级培训、教师笔记本使用培训等。对于一部分教育技术骨干教师,学校指派他们参加一些校外的应用技术培训,将培训的成果应用到各自的教学中,并且带动一批教师参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中来。通过这些活动,广大教师更加明确了信息技术运用的重要性,提高了教师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运用要做到想用――意识的提高,能用――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会用――适度、创新,根据学生实际的选择用,更明确了今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努力方向。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学校各学科都实现电子备课,并有电子备课的要求和管理决定。
2、教师能够熟练完成电子文档编辑、网页浏览、网络资源检索和下载,能制作符合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使用综合信息平台每学期不得少于8次;开展了一系列多媒体设备使用培训,教师都能独立使用多媒体设备。
3、教师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相关课题,并发表了相应的论文,制作有关的课件,成绩显著,全体老师能够参与信息技术资源开发与建设。
四、教育教学运用
1、培养兴趣发展个性
信息化社会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学校根据人才的发展要求,把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开足、开好相应的课程外,开设能供学生上网学习、查阅资料的学生电子阅览室,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学生的各类电脑兴趣小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脑运用技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学生学习电脑兴趣浓厚,制作PowerPoint及网页水平有所提高,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类信息技术运用比赛。
2、管理服务
(1)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管理情况
学校在教务、科研、德育、学生成长、学业质量分析等教育教学管理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满足师生发展需要。
(2)信息技术应用于校务管理情况
学校在财务与资产管理、人事管理、图书管理等校务管理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管理高效、有序。
(3)信息技术应用于家校互动情况
学校充分发挥家校互动平台作用,保障家庭的知情权、参与权,信息更新及时。
3、实践研究提高效能
学校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活动,在进行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强化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的实践研讨,充分运用现有的技术设备,开展平时教学、教研组级、年级段、校级半日教学活动等各种研究实践课。各学科教研组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加强集体备课,平时上课有选择的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教研组开课,执教老师能将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整合,科学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学年教研组开课约80节左右,100%教师能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五、主要问题与对策
学校在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校园数字化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促进二期课改的深化,谋求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校进一步发展与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问题一:教师的教育现代化的意识还需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还需不断深化,如何把握学科教学的特点,运用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突破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运用人机对话技术精心安排问题,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模式,还需进行不断地研究。
对策:
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关键是人的因素,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力度,选派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加专题培训,积极引进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积极运用现有的教研平台,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在做中引、在引中学、在学中研、在研中思”活动,努力探索现代技术与学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全面促进学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问题二:如何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资源平台,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基。帮助学生能够合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从而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和情感工具。
对策:
学校将在条件与经费许可的情况下,积极开发相应的资源平台,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能充分运用网络,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创导“绿色网上行”活动,使学生更多地掌握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技能,全面提高素质。
问题三:我校学生大部分为外来务工子女,和城区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相对不强,信息意识相对薄落。据初步统计:学生家庭电脑配置率低,家里即使有电脑的也只当作游戏机来使用,客观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受到一定的制约。
对策: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家长信息技术的宣传力度,增强家长信息化意识;学校进一步做好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向学生开放的工作,大力提高学生信息化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10
教育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有助于新课程的实施。信息化教学资源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它可以解决传统单一教学手段难以使学生全面理解、掌握知识的缺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信息化教学资源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再造,能够促进课程的动态生长。现将学校应用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好电教的常规管理。
为了加强学校电教设备与器材的有效使用,定期对全部设备进行维修与清洗。为了使电教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促进教师使用的积极性,学校提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加强对教师电教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统计,并将其纳入教学工作的考核之中。学校规定每位教师在备课时要备有电教手段的运用,同时还在各班和各专用教室建立了电教课登记表,由各班登记出教时及电教课内容、方法等。现在我校已做到在职教师人人都上电教课,人人都能参与电教活动。
二、信息化资源配备及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做到电教设备一本帐,由总务处负责。20xx年,我校计算机数量为80台,多媒体设备9个,投入资金共计39元;20xx年新增加多媒体设备10台,共计80000万余元;20xx年,又耗资339000元购置了40台电脑和10套多媒体设备。同时,我校开设3个计算机机房,配备100兆校园数字网,各专用教室和班级设备由专人负责,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平时认真管理好各室的电教设备,勤保养、常维护,做好记录,从而提高了使用的效率。为了满足教师与学生的需要,每学期都购进了适合学生素质发展需要的科技、艺术、童话等碟片和用于课件制作的一批软件,供学生观看和教师借阅。同时学校严格执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如:机房使用及管理制度、电教设备与资料的借还、使用、管理制度等。在这方面努力做到有记载、有检查、有落实,注重实效,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对现有电教设备与教材资料的使用,提高了对它们的管理水平。
三、重视教师信息培训及应用。
培养和培训一批意识超前操作技能熟练的教师队伍是适用好教育信息资源必要前提,为此,我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学校在开学初及教研活动中多次对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及交流活动如集体培训、分散练习、年轻技术熟练的教师带老教师等。在学校领导的密切关注下,我们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研组相结合,在教学与科研并进的同时融入信息技术的理念和技术的学习研究,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锻炼,更新观念,提高理念,以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我校教师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教学案例评选培训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带头人”培训、潍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课题会议、全省机器人课堂教学展评和培训研讨活动等。老师们培训回来后都写好培训心得并在全校范围内做了二级培训,从而把新的教学、教育理念带入校园,使老师们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在教导处的指导下,全体教师平时能对信息技术教育教研动态及时的学习、掌握和运用,结合广大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应用及技能的专项培训,使全体教师了解计算机的有关操作与应用,也使青年教师更好地将电教媒体服务于教学,从而促进了学校现代化教育的`有效开展。
四、数字教育资源覆盖及使用情况
我校认真领会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根据我校研究课题“班班通工程建设”,利用好“电子书包”。近年来学校办学模式逐年扩大,学生人数增加到20xx多人,教师人数也增加到100多名,我校现有教学班48个,每个班级都配备电脑等多媒体设备,每个教室下载安装了电子书包,而且认真记录,及时填写电子书包使用记录表,及时反馈,实现了信息化教育资源“班班通”。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的优势,我们把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的应用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学科,扎实推进信息化资源应用。平时都是学生们看着书本死记硬背,电子书包使知识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五彩的画面,动听的歌谣,而且用动画的形式再现了一个个情境,形式多样,喜闻乐见,教育效果明显。
语文课上,学生可以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欣赏到老师搜集的课文背景材料、图片、课文朗读、解说及疑难解析等内容;数学课上,抽象的理论已变成形象的画面,枯燥的知识已转化为丰富多彩、赏心而悦目的立体动态图象,带给学生全新的感受和不同的体验。现在教师均能自觉使用课件或网络资源备课、上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自觉学习和自我发展意识明显增强,人人会和堂堂用的比例有了较大提升,课堂教学面貌有了很大改变,整个学校教学呈现出一种新气象。
信息化应用的最终作用点、效益点在学生,所以我们非常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为每班部分学生提供电子书包,供学生课后学习使用,老师也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供学生在开放时间内查阅、上网完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各级领导与教育部门大力支持下,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扎实有效,取得一些成绩,能够真正的服务于教学。为了更好的发挥信息技术资源在我校教学中的地位,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将此项工作一直开展下去,发挥其在教学中应用的作用,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资源库和资源服务平台,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3、网络教研与校本教研相结合
①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参与每周的主题网络教研活动。
②参与方式:集中时段利用协作组进行。
4、网络教研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每周选择一个年级的一个课题或单元做网上集体备课活动,并将后续反思及教学实践实录上传到备课专贴中,也可以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注重每次研究的质量。
5、注重校际间的交流,内容以相关教学资源共享;合作备课;专题讨论;经验交流等为主。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室组织的网络教研活动,承担校本教研任务和市县交流展示活动。
6、学期末进行网络教研成果评定活动。
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他们是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在校学生。他们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考,于是我从20xx年开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进行研究,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摸准信息,建立“台帐”,确立工作目标
我首先对我班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库,做到四“清楚”:清楚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和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清楚留守儿童病史状况;清楚留守儿童父母的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清楚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明确,并及时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对策,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困难。
研究中,确定了我班10名留守儿童为调查研究对象。他们的家庭教育大致有这样几种结构类型:
1、“单亲教育”型。
父母双方缺一的家庭我们称之为“单亲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为“半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留下来与儿童一起生活,而且父亲外出的比例大大高于母亲外出的比例,“留守儿童”能够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比例太小,如此大面积的缺失“严父”的角色,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2、“隔代教育”型。
父母双方都外出、儿童不能与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只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之为“全留守儿童”。
3、“寄养教育”型。
父母双方都外出,把孩子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的,称之为“寄养教育”型。调查访谈中我了解到,父母离开时将孩子托付亲戚照管的约占20%,有的亲戚一家人甚至还要照管好几家的孩子。
二、主要工作措施
措施一:架设“心桥”,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全身心地泡在孩子身上,也无法取代父母之爱。我们的家长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他们经常千里迢迢给孩子寄来钱或许多价值昂贵的物品,却长年没给孩子一个电话、一封信,造成孩子情感饥饿。我通过牵线搭桥,动员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问题,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并为亲子沟通提供条件。
1、让电话传情。我为“留守儿童”设立公共电话,开通“亲情热线”,让亲子间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交流。
2、让鸿雁传情。我通过组织学生“与远方的家长说说心里话”和“提倡写思念日记”等活动,让他们把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发泄出去。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又解决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所有这些方式,加强了亲子间的沟通,解决了家庭教育和孩子们感情的饥饿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肖##今年7岁了,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奶奶照顾三个孙子的生活,小肖##我行我素,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常不做,在班级里,一则年龄小,二则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
根据肖##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让他的奶奶一定要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就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针对肖##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看到他认真劳动时,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于是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肖##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肖##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
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在班上还很调皮,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有较大的进步。
措施二:举办“留守儿童家长学校”,提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素质。
1、举办“祖辈家长学校”。
祖辈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力军,可他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却难以适应现代孩子的教育。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我专门举办“祖辈家长学校”,对他们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引导老人们逐步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能够了解和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教育,从而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
2、家校联系,进一步教育孩子。
学校的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在教学中,我采用家校联系卡,在使用家校联系卡的时候,我时刻遵循着如下的原则:(1)、针对问题,注重及时性——“有事就联系,没事就休息”。(2)、指导为主,注重可操作性——“不是说教,更不是告状”。(3)、及时反馈,注重连续性——“紧抓不放、常抓不懈”。这一种形式得到了家长的欢迎和支持,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使我和任课教师工作更加得心应手。(4)、家访制。在一学年内我对每生家访不少于一次。
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12
上游小学学校占地面积32566平方米,建筑面积969平方米,现有5个班级,学生108名,教职工11名。现结合我校的现代信息化教育发展状况,自查如下:
一、组织管理与经费保障
1、设立合理的人员机构
为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我校信息化教育工作由校长全面负责。根据工作需要,全校共有兼职信息教师一人。
2、制定可行的规划计划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学校制定了切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每个学期都认真制定学期计划,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确保了信息技术工作顺利开展。
3、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学校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工作的制度建设,能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各项信息管理制度,制定了《上游小学办公室教师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上游小学计算机专用教室管理制度》、《上游小学普通教室电教设备管理制度》、《上游小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上游小学信息化设备管理制度》等,使工作有章可循,保证了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每位教师能积极参与上级部门、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
4、经费投入
我校目前,教师3人一台电脑,班班配备了电子白板,满足了教育教学需求。
二、校园信息化环境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我校共有一间计算机网络教室,达到上课每生一机要求,配置能够满足教学要求。
2、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上课,每天使用率已达到1课时。
3、教师用机:师机比超过3:1
4、教室教学环境:我校所有教室均已安装多媒体设备。
5、卫星IP接收系统:卫星教育节目接收系统的硬件能够保障远程教育资源的正常接收。每年的远程教育资源接收完整。通过网站方式接收资源。
6、联网计算机达到计算机总数的85%,在教室、办公室等教学、办公用房均布设有信息接入点。
7、学校有合适的交换机、路由器,有基本保障网络安全的防火墙。
8、校园稳定、畅通,可以随时使用,故障排除及时,无长时间断网停用现象。
9、学校所有计算机都安装了过滤软件;有专人负责学校网络安全和处理不良信息,由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向网络发布信息、校务公开。
10、学校各类信息技术设备台账齐全,有专人管理,维护维修到位,确保设备运转正常。
三、教育教学运用
(一)教育教学资源
1、学校准备建立具有服务于教育教学、满足现行新课标需要的校本资源库(学科门类齐全),每位老师参与建设,实现了资源共享、共用,通过资源的上传、积累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为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又一个有效途径。
2、能不定期向安宁市教育资源库上传教学资源。
(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内信息技术校本培训计划,根据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和目标,先后组织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校本培训、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如何使用的培训、教师办公应用软件操作员中级培训、教师笔记本使用培训等。对于一部分教育技术骨干教师,学校指派他们参加一些校外的应用技术培训,将培训的成果应用到各自的教学中,并且带动一批教师参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中来。通过这些活动,广大教师更加明确了信息技术运用的重要性,提高了教师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运用要做到想用――意识的提高,能用――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会用――适度、创新,根据学生实际的选择用,更明确了今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努力方向。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学校各学科都实现电子备课,并有电子备课的要求和管理决定。
2、教师能够熟练完成电子文档编辑、网页浏览、网络资源检索和下载,能制作符合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使用综合信息平台每学期不得少于8次;开展了一系列多媒体设备使用培训,教师都能独立使用多媒体设备。
3、教师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相关课题,并发表了相应的论文,制作有关的课件,成绩显著,全体老师能够参与信息技术资源开发与建设。
四、教育教学运用
1、培养兴趣发展个性
信息化社会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学校根据人才的发展要求,把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开足、开好相应的课程外,开设能供学生上网学习、查阅资料的学生电子阅览室,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学生的各类电脑兴趣小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脑运用技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学生学习电脑兴趣浓厚,制作PowerPoint及网页水平有所提高,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类信息技术运用比赛。
2、管理服务
(1)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管理情况
学校在教务、科研、德育、学生成长、学业质量分析等教育教学管理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满足师生发展需要。
(2)信息技术应用于校务管理情况
学校在财务与资产管理、人事管理、图书管理等校务管理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管理高效、有序。
(3)信息技术应用于家校互动情况
学校充分发挥家校互动平台作用,保障家庭的知情权、参与权,信息更新及时。
3、实践研究提高效能
学校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活动,在进行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强化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的实践研讨,充分运用现有的技术设备,开展平时教学、教研组级、年段级、校级半日教学活动等各种研究实践课。各学科教研组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加强集体备课,平时上课有选择的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教研组开课,执教老师能将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整合,科学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学年教研组开课约80节左右,100%教师能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五、主要问题与对策
学校在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校园数字化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促进二期课改的深化,谋求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校进一步发展与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问题一:教师的教育现代化的意识还需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还需不断深化,如何把握学科教学的'特点,运用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突破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运用人机对话技术精心安排问题,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模式,还需进行不断地研究。
对策:
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关键是人的因素,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力度,选派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加专题培训,积极引进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积极运用现有的教研平台,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在做中引、在引中学、在学中研、在研中思”活动,努力探索现代技术与学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全面促进学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问题二:如何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资源平台,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基。帮助学生能够合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从而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和情感工具。
对策:
学校将在条件与经费许可的情况下,积极开发相应的资源平台,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能充分运用网络,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创导“绿色网上行”活动,使学生更多地掌握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技能,全面提高素质。
问题三:我校学生大部分为外来务工子女,和城区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相对不强,信息意识相对薄落。据初步统计:学生家庭电脑配置率低,家里即使有电脑的也只当作游戏机来使用,客观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受到一定的制约。
对策: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家长信息技术的宣传力度,增强家长信息化意识;学校进一步做好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向学生开放的工作,大力提高学生信息化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13
依据《曲阜市20xx年教育重点工作督导评估标准》,我校组织相关人员,从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教育装备等三大块多项指标进行逐项自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总计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人,其中七年级4个班192人,八年级4班个134人,九年级2个班74人。在职教职工62人,其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二、具体工作
1.教育规划。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中小学章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制定并健全学校章程,能够达到人手一册,并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贯彻。根据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为我校设计十年规划蓝图(20xx年),学校最终形成“一轴、四区”的结构布局,目前逸夫教学楼已完成建设投入使用,下一步学校将筹资建设师生公寓为寄宿制学校做好准备。
2.基础教育改革。抓好“青蓝”工程,采用与骨干教师结队子,开展专题座谈会,外出学习观摩、上研讨课、过关课、展示课等多种形式促使新教师尽快成长。争取三年站稳讲台、五年成为骨干。以心理咨询室建设、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构建为突破口,凸显“以爱育爱走进心灵”的学校特色建设,关爱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终身发展。落实省《中小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校德育工作有效机制,探索实施以学生成长档案等级式评价为主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3.教科研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曲阜市教体局“正教风,树形象,抓管理,提质量”的.教育工作总思路,严格按照上级关于教科研工作的工作安排,立足学校实际,加强和完善我校教科研工作制度,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
4.体卫艺工作。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确保体卫艺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定期举办运动会,落实好“两操”和阳光体育活动要求,组织足球、篮球运动员参加市镇两级比赛,抓好棋类、合唱、绘画等社团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5.安全工作。落实好一岗双责,切实做好依法治校,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利用橱窗、板壁报加强法制宣传,组织学生观看各类安全法制教育专题片,积极聘请校外法律法制专业人员做讲座,不断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自我保护及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学校零违法。
6.后勤管理。学校后勤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做到帐卡物一致,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定期对校舍进行勘察鉴定,及时维修,无危房、危厕、危墙,校舍内外墙体干净美观,房屋无漏雨。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全部按规定范围和标准落实到位,建立精准扶贫户学生信息档案,开展精准关爱活动。
7.师德师风。规范制定制定师德师风建设方案,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小组,并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师德师风建设有关工作;开学初组织教师从教宣誓活动。积极开展主题教育,重点整治在职教师有偿家教、为培训机构组织生源拿回扣、在民办培训机构兼职兼课、收受学生或家长礼金礼品等行为。
8.师资培训。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认真组织学习和培训,帮助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拓宽学科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提高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学习培训的内容要具备权威性(选自权威报刊),针对性(教师教学存在的困惑),实用性(提供具体的经验和方法)。
9.教育装备。努力建设数字化校园网络,加强网络“人人通”平台建设,注重各功能教室的规范管理和高效利用,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实验教学演示率、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均达100%;仪器档案、帐目、制度健全,仪器设备、实验室设施(桌、橱、灯、水等)达到配备标准;实验教学效果好、学生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写出实验报告。图书室、阅览室全天开放,实行开架借书,循环漂书。
三、下步打算
一是继续贯彻落实教体局“正教风、树形象、抓管理、提质量”总目标,找差距找不足,凝心聚力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激励机制。
三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14
根据密山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考核细则、密山市义务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装备使用管理办法,学校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用学科教学促进信息技术发展,让信息技术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经过全体教师努力,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步入新台阶。现就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设立机构,明确要求,更新教育理念
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信息装备使用管理领导小组、信息写作领导小组等,组织教师学习教育信息化工作要求,明确了任务。校长为总负责人,由副校长分管,一名教师为信息化工作管理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培训有学习笔记,工作有详细记录,小组有会议记录,加深了全校教师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认识,促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二、健全制度,分工明确,提供有利保障
学校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信息化工作规划,认真落实方案。做到了工作有计划、有分工,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建立信息技术设备台账,有编号、有登记,有使用记录,名专用室制度粘贴上墙,为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有利保障。
三、完善设备,加强管理,提升环境建设
1、接入光纤保证网络畅通。学校在20xx年11月接入互联网,保证了网络全天畅通。在20xx年省标准化基础上,我校对信息装备各室加大投入力度,更新完善各信息室。计算机室、光盘播放室、卫星接收室基本达标,并投入使用。多媒体室及电子备课室,电脑阵旧,仅供教师存储电子教案及个人资料,两室功能使用率低。
2、加强信息化工作管理。设立领导小组,制定职责。领导班子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对教育信息装备进行督导、检查。查看设备管理、使用、维护等情况,有登记、有记录,表册齐全,做到了信息技术设备使用安全有保障。
四、提高应用,学科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1、各室具体使用情况
1近年来学校大量投入信息设备并组建各信息室,在20xx年通过了省标准化验收。今年光纤网接入校园,使校园信息网络全天畅通。各室网络分配科学,做到了安全网络进校园,有利地保障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计算机室,128平方米,40台液晶电脑已投入使用。光盘播放室、卫星接收室基本达标,已投入使用。多功能教室、电子备课室、电子图书阅览室电脑陈旧,但已投入使用。教师充分利用陈旧电脑存储了大量的电子备课教案和个人学习资料;学生通过网上交流、学习,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视野,有效地提高了网上资源的充分利用。
2、学科教研与科研
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程,保障课时。制定了学科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如:办公自动化软件培训,演示文稿制作,动画制作,课件制作,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等,向教师明确了教育信息化总要求。教师通过培训学习,能够更熟练的运用信息技术软件,人人都有自制或修改的`电子课件,每个月选优质课件一个,上交学校存档验收,促进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教学。教师人人有电子课件,有文本教案,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网络教研活动,通过网络交流,来提教师自身能力素养。为了使信息技术更深更广的应用于教学,我校还确立了信息技术科研课题,立项、研讨,并进行交流总结,提升了教育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
本学期,我校对班班通重点进行培训学习。管理员孙旭艳老师精心准备培训内容,从白板的正确使用、到白板与学科教学的深度应用、白板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都分期分批分学科地对教师进行培训。现在我校教师都能充分利用班班通进行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同时班班通培训、学习内容作为信息技术校本材料,更加有利于教师学习和应用。
3、信息网站及信息报送工作
学校在本11月份正式接入了光纤,保证了网络全天畅通,为学校网络提供了有利保障。信息技术管理员负责信息报送工作,能及时接收上级文件和传达学校各项活动,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与上级文件一致。目前报送密山市级信息稿件11 篇,鸡西市级稿件1 篇。
4、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活动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了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能力,并能在团队活动中、主题教育的资料收集中,个人网上交流学习中运用已有的技能来开展活动。例如在“创新性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收集网上资料,制作幻灯片进行演示,取得了良好效果;在“班级板报评比、主题班团、队”等活动中,电子小报、电子背景、电子动画的运用,为活动的成功举办奠定了良好基础,提高了信息科技的应用;在“弘扬民族精神”、“法制教育”等主题活动中,上网、电脑小报、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是由于学校立足了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的信息科技能力有了不断地提高。
五、工作不足及改进措施
1、个别信息室及设备不达标。光盘播放室及卫星接收室面积稍小,设备有些陈旧;多功能教室设备老化,使用率低;电子备课室、电子图书阅览室电脑陈旧;今后会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改建,为全校师生创设更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
2、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少。本学期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多应用于“主题班团、队活动、板报查阅资料、电子小报、简单电子资料等”。今后还要制定详细信息技术实践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知识紧密结合,提升教育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水平。
3、加大对班班通使用培训力度。班班通是先进的信息技术装备,我们对其使用程度还远远不够,需要更多的知识来充实全体教师。因此,还要提供更多机会,让信息管理员参加上级培训,为我校教师对班班通的使用提供更好的服务。
本学期通过全体教师共同努力,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今后,还将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及时更新、投入教育信息设备,加大信息技术培训力度,深入学习,大胆实践,全面提高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让教育信息化工作步入更深层面。
学校教育信息化自查报告15
我校根据教育局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全体师生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类课程的整合,提高全体师生的信息素养,构建高水平、高效益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结合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确定为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并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先导,以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水平为根本,以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为目标,注重学校现代化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现代技术教育科研活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素质与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建设水平。总结我校的现代信息化教育发展状况,自评报告如下:
一、组织管理与经费保障
1、制定可行的规划计划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学校制定了切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每个学期都认真制定学期计划,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确保了信息技术工作顺利开展,学期末认真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
2、设立合理的人员机构
为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我校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全任组长全面负统筹责教育信息化工作,成员覆盖到各部门,各学科,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同时,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会议研讨教育信息化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学校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工作的制度建设,能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各项信息管理制度,制定了《安宁市和平学校办公室教师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安宁市和平学校计算机专用教室管理制度》、《安宁市和平学校普通教室电教设备管理制度》、《安宁市和平学校远程教室管理制度》、《安宁市和平学校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安宁市和平学校服务器房管理制度》、《安宁市和平学校信息化设备管理制度》、《安宁市和平学校校园网使用管理制度》、《安宁市和平学校教师、学生邮箱管理制度》、《安宁市和平学校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安宁市和平学校网络突发事件处置规定》、《安宁市和平学校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奖惩制度(修订)》、《安宁市和平学校直录播室使用规则》、《安宁市和平学校多媒体报告厅使用规则》等,使工作有章可循,保证了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每位教师能积极参与上级部门、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鼓励广大教师自主性地参与社会组织的培训,两年组织一次教师信息技术运用经验交流与论文评比,逐步建立评价、考核、奖励机制,形成长效管理体制。把教师信息技术运用及课堂教学整合的实效作为评价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纳入教师晋升职务,评优的指标。
4、经费投入
我校异地新建,信息化设备逐渐到位,目前,已实现教职工人人有一台电脑,班班配备了电子白板,满足了教育教学需求。此外,学校每年能够根据校情,加大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对设施设备进行更新维护,加强人员培训力度以及添置教学资源。
二、校园信息化环境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我校共有四间计算机网络教室,达到上课每生一机要求,配置能够满足教学要求。
2、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上课,每天使用率已达到4课时。
3、教师用机:师机比超过1:1
4、教室教学环境:我校所有教室、会议室均已安装多媒体设备。
5、卫星IP接收系统:卫星教育节目接收系统的硬件能够保障远程教育资源的正常接收。每年的远程教育资源接收完整。通过网站方式接收资源。
6、联网计算机达到计算机总数的85%,在教室、办公室等教学、办公用房均布设有信息接入点。
7、学校有合适的交换机、路由器,有基本保障网络安全的防火墙。
8、校园稳定、畅通,可以随时使用,故障排除及时,无长时间断网停用现象。
9、学校所有计算机都安装了过滤软件;有专人负责学校网络安全和处理不良信息,由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向网络发布信息、校务公开。
10、学校各类信息技术设备台账齐全,有专人管理,维护维修到位,确保设备运转正常。
三、教育教学运用
(一)教育教学资源
1、学校准备建立具有服务于教育教学、满足现行新课标需要的校本资源库(学科门类齐全),每位老师参与建设,实现了资源共享、共用,通过资源的上传、积累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为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又一个有效途径。
2、能不定期向安宁市教育资源库上传教学资源。
(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内信息技术校本培训计划,根据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和目标,先后组织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校本培训、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如何使用的培训、教师办公应用软件操作员中级培训、教师笔记本使用培训等。对于一部分教育技术骨干教师,学校指派他们参加一些校外的应用技术培训,将培训的成果应用到各自的教学中,并且带动一批教师参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中来。通过这些活动,广大教师更加明确了信息技术运用的重要性,提高了教师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运用要做到想用――意识的提高,能用――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会用――适度、创新,根据学生实际的选择用,更明确了今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努力方向。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学校各学科都实现电子备课,并有电子备课的要求和管理决定。
2、教师能够熟练完成电子文档编辑、网页浏览、网络资源检索和下载,能制作符合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使用综合信息平台每学期不得少于8次;开展了一系列多媒体设备使用培训,教师都能独立使用多媒体设备。
3、教师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相关课题,并发表了相应的论文,制作有关的课件,成绩显著,全体老师能够参与信息技术资源开发与建设。
四、教育教学运用
1、培养兴趣
发展个性
信息化社会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学校根据人才的发展要求,把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开足、开好相应的课程外,开设能供学生上网学习、查阅资料的学生电子阅览室,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学生的各类电脑兴趣小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脑运用技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学生学习电脑兴趣浓厚,制作PowerPoint及网页水平有所提高,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类信息技术运用比赛。
2、管理服务
(1)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管理情况
学校在教务、科研、德育、学生成长、学业质量分析等教育教学管理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满足师生发展需要。
(2)信息技术应用于校务管理情况
学校在财务与资产管理、人事管理、图书管理等校务管理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管理高效、有序。
(3)信息技术应用于家校互动情况学校充分发挥家校互动平台作用,保障家庭的知情权、参与权,信息更新及时。
3、实践研究
提高效能
学校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活动,在进行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强化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的实践研讨,充分运用现有的技术设备,开展平时教学、教研组级、年段级、校级半日教学活动等各种研究实践课。各学科教研组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加强集体备课,平时上课有选择的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教研组开课,执教老师能将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整合,科学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学年教研组开课约80节左右,100%教师能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五、主要问题与对策
学校在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校园数字化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促进二期课改的深化,谋求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校进一步发展与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问题一:教师的教育现代化的意识还需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还需不断深化,如何把握学科教学的特点,运用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突破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运用人机对话技术精心安排问题,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模式,还需进行不断地研究。
对策:
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关键是人的因素,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力度,选派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加专题培训,积极引进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积极运用现有的教研平台,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在做中引、在引中学、在学中研、在研中思”活动,努力探索现代技术与学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全面促进学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问题二:如何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资源平台,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基。帮助学生能够合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从而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和情感工具。
对策:
学校将在条件与经费许可的情况下,积极开发相应的资源平台,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能充分运用网络,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创导“绿色网上行”活动,使学生更多地掌握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技能,全面提高素质。
问题三:我校学生大部分为外来务工子女,和城区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相对不强,信息意识相对薄落。据初步统计:学生家庭电脑配置率低,家里即使有电脑的也只当作游戏机来使用,客观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受到一定的制约。
对策: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家长信息技术的宣传力度,增强家长信息化意识;学校进一步做好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向学生开放的工作,大力提高学生信息化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第五篇:学校教育惠民政策自查报告
XXXXX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关于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落实情况的自
查整改报告
县教育体育局:
根据《XXXXX教育体育局关于教育惠民政策落实情况整改方案》的通知(平教体„2014‟134号)文件要求,我校对照通知认真开展自查工作,现将教育惠民政策落实对照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政策落实情况
(一)、严格按照规定发放了教育惠民资金:
学校在整个助学金发放中,没有以充值食堂饭卡、发放实物、他人代领的行为,或以其他形式的抵顶、扣减等现象。完全是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的。
1、统一办理中职资助卡,一人一卡。本校严格执行资金发放制度,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免学费管理暂行办法》和《XXXXX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财务管理规定》的规定,统一给享受资助学生在邮政储蓄银行XXXXX县新平街储蓄所办理了“中职生资助银行卡”,一人一卡。
2、减交应免学费部分。资金发放方式上,考虑到贫困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让学生能顺利入学,本校在学生入学时就在应缴学费中减除国家免学费部分,该款项下拨后直接进入学校账户,并与学生结算,专账管理。
3、及时、全额兑现国家助学金。每期末助学金到帐后,通过邮储银行将助学金发放到学生本人的“中职资助卡”中,并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做到了资金管理及时、准确、专账、安全、1 方便。
(二)、广泛宣传,及时跟踪,做好了资助回访。
1、宣传形式多样。一是举办资助政策培训活动。学校专门邀请县资助中心领导对班主任、教师进行政策培训,让每位老师了解资助政策,从而更好对学生进行宣传;二是召开学生大会宣讲资助政策;三是张贴资助海报、召开主题班会、办班级板报、组织资助征文活动等。
2、监督与自查并重。邀请学生会、家长委员会代表对学校的资助工作进行监督。同时,张贴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及时电话回访受助学生家长,了解资助资金是否真正落实到需要帮助的贫困家庭。
(三)、制度完善、资料档案完整,做到了有据可查。
1、在制度的框架下开展工作。为了真正做好学生资助政策,使资助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学校制定了关于资助工作的《学生资助实施细则》、《资助工作奖惩制度》、《困难学生认定制度》等制度,为资助工作的落实以及检查提供了依据。
2、按资助规程操作。本校按照要求,严格执行了申请、认定、公示程序,即:学生提出申请(附带乡镇贫困表)→班级审核、年级评议→学校公示(一周)→报学校评审小组→上报资助中心。在发放资金过程中,学校没有以充值食堂饭卡、发放实物、他人代领等其他形式的抵顶、扣减惠民资金。完全是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的,并做到经费专款专用,及时拨付。
3、注重资料收集整理。本校按规定建立了完备的学生资助身份认定、受助档案,将助学金申请表、资助材料、受理结果、有关凭证和工作开展情况,分、分类别进行装订存放并由专人保管;同时,坚持对学生资助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做到学生个人信息准确、全面。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学校在政策落实上严格按规定执行,确保了教育惠民政策的落实,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与广大家长的肯定,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对少数学生拿到资助后乱花钱的现象管控不够。
2、虽然享受了国家的资助政策,但相当部分特困家庭还是不能让其孩子完成学业,中途辍学者不乏其人。
三、下步工作措施:
1、进一步监督好学生国助等资助申报程序,做到公平、公正、透明,不虚报、漏报;
2、进一步完善管理好学生资助档案,一人一档,清楚明了,做到有据可查;
3、积极帮助特困学生,通过政府相关机构、社会人士争取慈善救助款。
4、积极宣传,正确引导,使受资助学生真正体会到资助政策的目的和作用,使他们能在资助政策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XXXXXX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2014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