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务公开的自查报告
2013年农村财务公开情况的自查报告
为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农民群众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意识,提高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水平,我中心对全镇6个村民委员会的财务公开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东街镇6个村民委员会推行“村财镇管”财务管理模式,97个村民小组推行“组财村管”财务管理模式,村委会会计核算完全实现电算化,100%的村建成橱窗式公开栏、有意见箱。村组财务公开的主要形式是采取口头和张榜公布两种形式,公开时间村委会每半年公布一次,村民小组年一次。公开的主要内容主要为:各项收入与支出执行情况;集体资产;村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情况及群众要求公开的其它经济事项。检查发现,2013年村委会上半年的财务公开已如期进行公布,公布率达100%,公布的形式采取口头与张榜公布相结合,村委会下半年的财务公开及村民小组的财务公开预计于2014年1月15前全部结束。
二、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缺乏深度。少数基层干部对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责任心不强,领导不力。
2、业务操作不够严谨。通过检查发现:村级出纳员报账不及时,公开时间不统一,公开的形式单一,不少村财务公开内容不全不细、缺乏深度和广度,特别是管理费用和其他支出栏目;公开程序不规范,财务和其他村务公开前未经村主要负责人、民主理财人员或村务公开监督员审核签字认可,也未报镇有关职能部门把关。
三、整改要求
上述问题,各村组及相关责任人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加强对财务公开工作的检查和监督,对公开未按规定程序、内容不规范、搞形式化的村要采取措施,责令整改。同时,要重视财务公开的实际效果。所有行政村都必须以便于群众理解和接受的形式,按规定定期如实地向全体村民公布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及其有关账目,接受监督。财务公开应当及时按季公布,公开栏应当建在便于村民阅览的公共场所。对重大经济项目或财务事项要逐项逐笔公开。每一次财务公开后,要广泛听取村民的反映和意见,对村民提出的疑问和要求,要及时作出答复。
东街镇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第二篇:财务公开
财务公开
财务公开是促进村级自治组织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水平提高的重要措施,推行财务公开有利于农村改革深化、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从各地实践看,农村财务公开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亟待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财务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不按规定内容公开。对征用土地、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经营实体的承包、村干部工资、奖金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一笔带过,公开不具体:对基建工程项目决算、招待费开支、土地征用等村民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公开不详细;有的只公开一些合理的收支情况,对不合理的收支项目则不与群众见面;有些村只能看到财务收入与支出总账,看不到收支明细账。二是不按规定时间公开。有的村半年或一年才公布一次,而且只公开上年,不公开当年;或只公开上半年,不公开下半年。一些农村村务公开栏内容陈旧,甚至搞起了“终身制”,只在建栏之初公开过一次,以后再也没有更换过内容。三是不按规定程序公开。有的财务公开,公开什么,怎样公开,完全由村干部说了算,村民理财小组根本不起作用。四是不按真实情况公开。有的村是墙上一套,墙下一套,村干部采取两本账方式,弄虚作假。有的村甚至设三本账,一本公布在墙上,一本锁在办公桌里,一本揣在会计口袋里。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村干部民主意识差。村干部不能正确理解党的政策,习惯于靠行政强制手段处理村务,缺乏民主,有的甚至搞“家长制”、“一言堂”,还有极少数村干部为政不廉,以权谋私和贪污受贿。二是村务公开相关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有的没有建立明确具体的配套制度,有的虽制定了村民议事会、民主理财等系列制度,但不重视制度的落实。有的监管小组运转困难,形同虚设。三是上级监管不力。有的没有形成经常性的监管制度;有的上级领导下乡村检查也是查台账、看标语,走马观花搞检查,而不是找群众座谈了解,实实在在搞调研。
如何搞好财务公开,笔者认为应加强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上级特别是乡镇一级应加大对财务公开的指导、督促、检查力度。帮助和指导村组织把有关制度健全起来,并经常检查督促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建立健全群众监督举报制度,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和举报工作,对财务公开不规范或违反有关规定的现象予以通报批评曝光。二是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把推行财务公开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村级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形成干群同心、和谐安定的良好局面。
三是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可将村级财务公开与村级财务审计相结合,定期由乡镇农经站对村级财务审计一次,审计结果应该跟其他财务信息一起在公布栏公布:对任期内村领导班子、村干部执行财务制度情况、理财用财情况、廉洁自律情况等方面,进行专题、财务检查和审计,并将其结果公开。四是推行“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即由乡镇成立会计代理中心,在尊重大多数群众意愿和接受村民委员会委托的基础上,代理各村账务。推行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的机制泐口大多层次、全过程的监督力度,营造公开透明、公开用财的环境,进一步保证村民民主理财权利的落实。
第三篇:《财务公开制度》
财务公开制度
为规范学校收支行为,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增强教职工对学校财务活动的监督,进一步提高学校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民主化,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制订新集小学小学财务公开制度。
一、财务公开的目的实行财务公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保证收支行为的规范化;量入为出,保证重点,兼顾一般,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增强教职工民主意识,激励教职工参与理财,积极有力地进行财务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不正之风,提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密切干群关系,促进行风建设。
二、财务公开的原则
财务公开应当遵循合法、及时、真实和公正的原则,不得侵犯他人私隐,商业秘密、国家秘密、不得损害学校利益。
三、财务公开的内容
1、学校财务规章制度,上级有关文件和政策性通知;学校各项奖惩制度及绩效工资实施方案。
2、学校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尤其是公务接待、会议、用车等费用支出情况及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情况;
3、重要财产、物资的采购和处置情况;
4、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社会保障缴费情况;
5、建设工程项目和较大修理项目经费落实以及公开招投标情况;
6、学校代收代支资金情况;
7、其他涉及教职工利益的重大经济事项。
四、财务公开的方式
1、设立固定的公开栏、宣传栏;
2、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会议;
3、内部资料、校刊、广播等校内发布信息媒体;
4、其他便于教职工和社会知晓的形式。
五、财务公开主要采取定期公示和不定期公示的方式进行;
学校财务分期中、期末各公示一次;其他与财务有关的重大事项与重大活动的公开时间,应根据需要在事前、事中、事后及时公开。—
END
—
第四篇:财务公开制度
财务公开制度
为了加强我校财务活动的管理与监督,促进学校教育和建设的发展,切实作到民主管理和民主理财,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本制度适用于本校范围内拥有、占用、使用学校集体资产的处室、年级组的财务公开。
第二条、学校党政、工会等部门负责指导、监督本校财务公开工作。
第三条、财务公开的形式:
1、学校财务公开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
2、要做到“公布地点公众化、公布形式专栏化、公布内容通俗化、热点问题专项化”。
3、通过设立公布专栏、意见箱、召开教职工大会、等多种形式,将财务收支和资产状况及时、准确、完整地向群众公布。
4、收费卡、学校与家长联系卡。
第四条、财务公开的主要内容:
1、财务计划:
1、财务收支计划;
2、固定资产购建计划;
3、基本建设计划;
4、校办产业投资计划;
5、收益分配计划;
6、其他财务收支计划。
2、经费收支:
1、上拨经费;
2、学杂费、班费等;
3、专项资金;
4、勤工俭学及其他经费、5、学校资产和债权债务。
第五条、财务公开的时间及要求:
1、财务计划年初公布;
2、财务收支情况每学期放假前10日内公布;
3、各项财务收支、各种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预决算终了后15日内公布;
4、现金及银行存款应按出纳帐原原本本公开,5、应收款、应付款、上级拨款、干部报酬以及其他重要财务事项、专项经济事项和多数群众或民主理财监督机构要求公开的经济事项,应及时进行专题明细公布,6、各项收费标准要设立固定专栏长期公布,每学期按上级有关规定进行调整。
7、收费卡、学校与家长联系卡按收费次数如实、及时填写公布。
第六条、财务公开的程序:
1、由民主理财监督机构对帐目、凭证和实物、存款进行全面核实;
2、民主理财监督机构出具审核意见,经学校主要负责人、主管会计和民主理财监督机构成员共同签字;
3、按县级有关部门公开的要求进行公布。
第七条、公开内容向群众公布后,其主要负责人应安排专门时间,接待群众来访,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在财务公开中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作出解释。不得对提出和反映问题的群众进行压制或打击报复。
第八条、财务部门要积极主动地配合主管部门和群众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增强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第五篇:财务公开制度
财务公开制度 为规范学校收支行为,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增强教职工对学校财务活动的监督,进一步提高学校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民主化,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制订新集小学小学财务公开制度。
一、财务公开的目的实行财务公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保证收支行为的规范化;量入为出,保证重点,兼顾一般,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增强教职工民主意识,激励教职工参与理财,积极有力地进行财务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不正之风,提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密切干群关系,促进行风建设。
二、财务公开的原则
财务公开应当遵循合法、及时、真实和公正的原则,不得侵犯他人私隐,商业秘密、国家秘密、不得损害学校利益。
三、财务公开的内容
1、学校财务规章制度,上级有关文件和政策性通知;学校各项奖惩制度及绩效工资实施方案。
2、学校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尤其是公务接待、会议、用车等费用支出情况及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情况;
3、重要财产、物资的采购和处置情况;
4、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社会保障缴费情况;
5、建设工程项目和较大修理项目经费落实以及公开招投标情况;
6、学校代收代支资金情况;
7、其他涉及教职工利益的重大经济事项。
四、财务公开的方式
1、设立固定的公开栏、宣传栏;
2、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会议;
3、内部资料、校刊、广播等校内发布信息媒体;
4、其他便于教职工和社会知晓的形式。
五、财务公开主要采取定期公示和不定期公示的方式进行;学校财务分期中、期末各公示一次;其他与财务有关的重大事项与重大活动的公开时间,应根据需要在事前、事中、事后及时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