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搞微腐败自查自纠报告篇【一】
通过学习,使本人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为了轻装上阵,按照上级要求,现对照党章党纪,就本人的作风问题自查报告如下。
一、存在问题
1、学习上抓得不够紧、不够好。政治学习缺乏主动性、系统性,缺乏钻劲和挤劲,不求甚解,不能持之以恒。没把学习提高到增强工作能力的高度来认识,存在时冷时热、时紧时松现象。
2、有轻微的主观主义思想。虽说是个“老兵”,多以服从为天职,犯不了官僚主义的错误,但有时还是不乏自己的个性和想法。自认为“好的建议”一旦没被采纳,积极性便大打折扣,甚至敷衍了事。有些事情事后想来,人家是对的,我的想法是错的。不然咋有“屁股决定思想”一说呢。官僚官僚,当官的“僚”就“僚”在这些地方。
3、消极应对形式主义,只求做像,不求做好。甚至错误的认为:形式主义的工作不能做得太出色,一旦被上面看中、黏上,当成典型连连看,影响正事,那就糟了。
4、思想上存在享乐主义的想法。食色性也。毋庸讳言,本人喜欢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玩好的。对于我们平民百姓来说,有些虽属奢望,但从思想深处检讨,非分之想是不应该有的。
5、看到奢靡之风我很眼热。人生在世,都想风光无限。看到前些年当官的居高楼、坐豪车、喝洋酒,美女前呼后拥,好生羡慕。也想来生走点官运,风光风光。我这人思想缺乏定力,有时把持不住自己。我若官至“处、厅、部、国”,很难百分之百保证是个清官。
二、问题原因
归根结底还是政治学习不够,思想革命不彻底。平时虽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重视。没有把学的东西真正“印在脑子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到行动上”。
三、整改措施
1、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素质;注意思想改造,提高思想素质。
2、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保持工作热情,力所能及地为群众服好务。
3、以党章为准则,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工作纪律,认真履职尽责。
4、以活动月为起点,作风建设不停步,思想改造不停步,努力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
党员搞微腐败自查自纠报告篇【二】
十八大以来,杭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多措并举,坚决整治和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从查纠作风“顽疾”抓起
整治基层“微腐败”
2015年,余杭区畜牧兽医局6名工作人员因在完成检查工作后接受监管服务对象吃请,分别受到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吃了380元,处理了6名党员干部,这一典型案例,让人印象深刻。
接受监管对象吃请,办事收受“小红包”,类似这样的问题虽小,却饱受群众诟病,也是基层党员干部的作风“顽疾”。五年来,杭州各地围绕当地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小事小节”抓起,加大力度开展监督执纪,多举措严肃查办基层干部违纪违法问题,有力遏制了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滋生蔓延。
——加大力度,查处曝光齐头并进。紧盯基层腐败,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全市立案审查发生在农村(社区)的基层违纪案件逐年攀升,其中共查办村社干部违纪违法案件231件,处理党员干部301人。紧盯重要节庆时点,开展正风肃纪,重点检查节日期间易发的“四风”问题;对查处的典型问题予以通报曝光,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
——因地制宜,开展专项整治。针对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公职人员持有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份专项清理,全市985名公务人员所持股份全部清退到位,并作出不持有股份、不参与分红的书面承诺。在淳安,对全县425个行政村的账目进行地毯式审计,通过开展专项整治、细化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施行“一案双查”等,为基层监督加码。余杭区瞄准党员干部违法建设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对17名涉及实施违建和监管不力的党员干部给予党纪处分和问责处理。
——广开门路,各界积极参与。各地除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接受群众监督举报外,还采用多种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增进沟通交流。如滨江坚持实行信访举报领导接待日制度,“零距离”接待群众来访,收集群众诉求,积极主动化解矛盾和问题;萧山则探索建立“廉情直报”制度,扩大廉情信息来源,拓宽了监督渠道。许多地方还引入媒体监督,发动新闻媒体跟踪监督“四风”问题。
延伸监督触角
到群众身边开“门诊”
“村里干部年年出去考察没人管的!”“还是党员好啊,福利多,至少每年都可以出去玩一趟。”看似普通的闲聊,却成为了建德市第13巡察组在莲花镇徐家村发现的问题线索。巡察组顺藤摸瓜,多方查证该村主要负责人伙同有关人员套取村集体资金用于外出考察等开支。最终,村书记和村两委有关人员因此受到了纪律处分。
到基层一线,到群众身边。杭州借鉴巡视工作的经验做法,在区县(市)全面开展基层巡察工作,把“专家门诊”开到百姓身边,为百姓拍身边“苍蝇”。
巡察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巡察前,综合分析被巡察地区信访举报、审计监督、财政拨付、公共资源交易等情况,做到直奔问题去;巡察中,在村社最醒目的地方公布举报途径,上门走访重点信访户,力求掌握最真实的情况;为规避基层熟人社会人情干扰,实行跨区协作和异地交叉巡察。杭州探索的“五巡五察”工作模式,在治理基层“微腐败”中显出了威力。
据统计,巡察工作启动3年来,全市累计组建巡察组513个,巡察单位1797家,发现问题6370个,推动完善制度619项,查处基层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487起,处理党员干部647人。
基层巡察使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在基层得到逐级传导,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也推动了基层政治生态的不断优化。2016年,13个区县(市)纪检信访总量和重复访数量同比分别下降了22.1%和29%,巡察工作推进较早的西湖、淳安两地,两项数据降幅均超过40%。
多管齐下治病根
遏制基层权力“任性”
办公桌椅贴条形码、归集信息建档案……一起利用资产管理漏洞私分拆迁安置款的案件,推动余杭区实施村(社区)、镇(街道)固定资产(资源)信息化管理,不仅摸清了“家底”,而且使合同履约、购建处置等情况纳入动态监管。
杭州市在加大力度查处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同时,还紧盯基层权力运行的风险节点,及时弥补制度漏洞,探索创新治理基层“微权力”的方法举措,形成常态化监督约束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
推动公开促规范。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从拒不公开,到看不明白的“糊涂账”,再到定期公开、数据清晰、内容明了……杭州市不断创新基层财务公开形式,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了村级财务逐笔公开制度,进一步保障了基层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完善制度管长远。制定出台推进乡镇(街道)资产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意见,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乡镇(街道)资产管理工作中,实现对资产的精细化、规范化、常态化监管。规范村社集体“三资”管理,全面实施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严格执行村级项目公开招投标制度。加强小额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督促各地出台工作细则,进一步规范小额公共资源交易行为。针对农居房安置不规范问题,推动建立安置房源申报机制,升级完善安置房平台信息系统,保障“阳光征迁”。
强化监督管日常。在村、社区等最基层,建立健全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推行监督清单制度,督促其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加强对村社事务的日常监督。
五年来,杭州市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深化,让人民群众对强力正风反腐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民意调查显示,2016年,96.5%的群众认为当前治理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很有效或比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