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秘书如何写好工作总结
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需要回过头来总结一下,对实践中经历过的事,加以分析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得出经验教训,摸索事物发展的规律,借以发扬成绩,纠正错误,提高认识,明确方向,进一步做好工作。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由之路。“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通过实践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也是推动我们的事业不断前进,培养造就大批干部的根本方法之一。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就是不但指出斗争的方向,规定斗争的任务,而且必须总结具体的经验,向群众迅速传播这些经验,使正确的获得推广,错误的不致重犯。”因此,不断总结工作,写好工作总结,对于每一个机关干部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应当说,谁勤于思索,善于总结,谁就能更快地增长才干,在工作中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多出成果,多作贡献。
作总结是论说性应用文。好的总结,有一定深度的论概括,但又不同于评论。它重点不是放在“论”上,主要不是靠推论说理,从议论中得出结论,而是从工作实践中抽象出带有规律性的经验教训。这一点它和工作报告、调查报告近似,特别是和经验性工作报告、调查报告,很难截然区别开来。但严格划分,也各有不同之处。工作总结是反映一个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整个工作情况或某项工作的全过程,必须介绍比较全面和具体的情况。而经验性的工作报告、调查报告,则侧重于总结和介绍经验,谈情况主要不是为了展示工作,而是为了说明经验。因此,它们不要求必须讲工作的全过程。
工作总结的种类也比较多。按内容分,如思想政治工作,包括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党委及支部工作、某项政治活动总结等;经济工作,包括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财政贸易、基本建设的工作总结等。按时间分,有年度总结、季度总结、月份总结、阶段总结等等。按性质分,有全面总结、专题总结等等。按范围分,有部门总结、单位总结、个人总结等等。
不论哪种类型的工作总结,它的基本要求是:
(一)必须走群众路线。要发动群众总结,而不是靠少数人,靠个别领导和“秀才”关起门来冥思苦想,代替群众总结。发动群众回顾、讨论和总结工作,可以使大家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进一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还可以为总结的撰写者提供丰富生动的情况和深刻新鲜的思想观点,使总结更全面,更有深度。
(二)广泛占有材料。不仅占有要总结的那个阶段的全部材料,弄清其中的主要情况,而且应了解这个阶段之前的工作情况,了解和本单位、本部门相近单位、部门的情况。这样才能在对比中深入思索,比较准确地揭示出本单位的工作特点、经验和规律来,使工作总结更充实,更典型,指导性更强。
(三)端正指导思想。总结工作是为了“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再战”。因此,第一,必须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的观点。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判断是非、检查工作、总结经验教训的标准。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这也是撰写工作总结的基本出发点。第二,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观点。总结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也可以参考别的单位的总结,但不能搬用。要抓住本单位的特殊矛盾,反映出本单位的情况、问题和经验教训。要有本单位的个性、特色。第三,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任何工作都不能十全十美,在通常情况下,总是既有成绩又有不足,甚至有某些失误。做总结,重点是总结经验,同时应该弄清存在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下一阶段的工作。
(四)要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这是撰写工作总结的重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大量的材料,各种类型的矛盾,进行认真的反复的分析研究,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本质特点,阐明其来龙去脉,论证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才能总结出具有典型意义的经验教训,写出较好的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的写法,最常见的有三种:
一是情况、体会,大体“两段式”的写法。前一部分一般是写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什么成绩;后一部分主要讲经验、教训。有的也写一段下一步的打算。比如下面这篇总结:
一九五二年上半年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发展情况(摘要)
(一九五二年)
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农政司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一九五二年农业生产的决定中提出:“老解放区要在今明两年把农村百分之八、九十的劳动力组织起来,新区要争取三年左右完成这一任务”和“在全国范围内应普遍大量发展简单的季节性的劳动互助组;在互助有基础的地区应推广常年定型的农副业结合的互助组;在群众互助经验丰富而又有较强骨干的地区,应有领导、有重点地发展土地入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方针后,全国各地互助合作运动有了很大发展。
组织起来的劳动力,西北区百分之六十,比五一年增加一倍以上;华北区百分之六十五,比五一年增加百分之二十;……总计全国共有互助组六百余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三千余个,全国组织起来的农户三千五百余万户,约占全国总农户百分之四十左右,比五一年增加百分之四十。
今年的互助合作组织,不仅在数量上有很大发展,而且质量上也有显著提高,基本上改变了“春组织夏垮台”的一般现象。……从上半年总的情况来看,长期互助组比五一年有很大增加,全国在五一年占百分之十,今年增加到百分之二十。长期互助组增加,临时互助组减少是今年合作互助运动中第一个主要特点。
各地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试办,在群众中影响良好,因此有互助基础和农业生产合作社试办较好的地方,互助组的农民普遍要求改变成为农业生产合作社。……随着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继续发展,合作互助运动将会出现一种新的面貌。这是今年合作互助运动中第二个主要特点。
由于互助合作组织的大量发展,使今年防旱抗旱春耕播种等及开展爱国增产竞赛运动获得了很大成绩。
第一,组织起来的农民,在爱国增产竞赛运动中起了带头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参加爱国竞赛运动的互助组(社)共有一百余万个,不少地区由于互助组的挑战竞赛,带动了广大农民的竞赛热潮。湖南省湘乡县苏波乡刘伯良互助组订了千斤丰产竞赛计划后,带动本乡二十八户,在七十多亩水田上竖起千斤丰产牌,农民说:“一定跟上刘伯良”……
第二,在春耕防旱和防治病虫害上获得了很大成效……
第三,刚土地改革的新解放区,组织起来解决了新翻身户缺乏耕畜农具和口粮的困难,保证了增产运动的顺利开展……
今年各地农村在发展互助合作组织的工作中,已取得以下几个主要经验:
(一)广泛地向农民群众进行新旧两条道路的教育,克服农村党员干部存在的右倾思想,使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提高对组织合作互助的思想认识,明确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是开展合作互助运动最基本的动力。去冬与今春各地通过省、县劳模会、互助组代表会、互助组长训练班及其它等方式向劳动模范、组长和群众进行新旧两条道路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组织起来生产不仅是目前生产上的需要,而且是将来走向集体化幸福生活必经的道路。农村党员干部经过整党集训普遍学习反对党内的右倾思想的文件,同时批判了某些党员干部滋长着的“放高利贷”等右倾思想和土地改革后农民生产不用领导的错误看法,使农村中的党员和干部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确组织起来是农业生产上的第二个革命,是土地改革后革命工作的继续,重视了对组织合作互助工作的领导。
(二)开展爱国主义增产竞赛运动是促进合作互助组织巩固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召开互助组代表会议和互助组骨干训练班是领导开展互助合作运动不可缺少的一环……
(四)人民政府在经济上和技术上对合作互助组织的帮助优待,更鼓舞了农民组织起来生产的热情,使合作互助组织具备更优越的生产条件……但目前合作互助运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必须解决:
(1)合作互助组织发展不平衡不普遍的现象依然存在,除去新区很多地区没有互助组及大部分农民没有组织起来外,在老区也相当严重。如陕西全省组织起来劳力达百分之五十,而该省的志丹、横山、靖边等县组织起来劳力还不足百分之十。山西全省组织起来劳力达百分之七十五,但高平县仍有百分之四十五的劳力没有参加互助组。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除去各地区解放迟早工作基础不同,最主要的是领导问题。在已经实行土地改革的地区,有些领导农村工作的干部对于组织起来的意义及必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只满足于土改后农民有了土地生产情绪高涨,认为土改非领导不行,生产用不着领导。……此外也有二些干部片面认为“任务多工作忙,顾不上搞互助工作”……在老区虽然经过几年来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展,干部和农民对于组织起来有了不少体验,大部分干部对于组织起来发展生产是农村发展生产的基本方向,有了一般认识,但对于如何加强没有互助组织和互助组织薄弱地区的领导,没引起应有的注意和重视。同时在具体工作中有些干部不能正确运用培养典型吸取经验推动全面的领导方法,致使点面不能有机结合,有的因为搞点而忽视了对全面工作的推动,另外有些干部存在不正确的想法,认为薄弱地区不好领导,费力量大,一下搞不出成绩来,就不愿到没有互助组织或是互助织织薄弱地区工作。解决这个问题,各级领导除去继续教育干部提高对组织起来的思想认识,纠正各种不正确思想外,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薄弱地区的领导,深入具体的检查分析不平衡的原因,并研究拟定出有效的办法予以解决。
(2)由于某些干部中存在着单纯任务观点,在不少地区产生了盲目追求高级形式和数字的形式主义偏向,他们不从生产出发,甚至有的机械的为完成组织起来的数字任务,不去耐心教育农民,而采取简单生硬的办法威胁与强迫群众编组,这种作法严重违反了自愿两利原则,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3)某些地区互助组内成份不纯,影响了互助组的巩固……
(4)有些地区互助组和生产合作社还没有认真的贯彻等价互利的基本原则……
这是一篇讲互助合作运动的专题性工作总结,在结构上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大部分是谈互助合作运动的情况和主要成绩。讲情况时,不仅摆了对比数字,而且在分析情况的同时,指出一九五二年互助合作运动中的两个特点。讲成绩,摆了三条,每一条除了面上的概括外,还用了不少典型事例。第二大部分谈经验和问题。讲经验,摆了四条,每一条既有思想认识,又有具体做法,还用了一些典型事例。因此,看起来比较实际,有说服力。讲问题,也摆了四条,每一条不仅指出问题所在,而且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指出了改进的方法。这就为解决这些问题打下了思想基础,真正起到了推动工作的作用。这篇工作总结,虽然涉及面很广,但条理清楚,观点鲜明,有事有理,朴实自然。不足之处是有些文句不够利索。
二是分成几个问题,按问题谈情况、谈体会的写法。如毛泽东同志一九四一年五月写的《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和一九四六年十月写的《三个月总结》就是这种写法。《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开头写了一段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打退之后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和在新形势下研究打退反共高潮经验教训的必要性。然后分八个问题讲经验教训:(1)讲民族矛盾是基本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依然处于从属地位,对反共高潮估计过于严重,说成是重演“四·一二”事变,是错误的;(2)讲指导国民党政府全部政策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依然是两面性阶级,对我党依然是一打一拉政策,我党的方针仍然是以打对打,以拉对拉;(3)和国民党反共政策作战,需要一整套战术,必须有理、有利、有节;(4)讲在斗争中要把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和没有或较少买办性的民族资产阶级加以区别,将最反动的大地主和开明绅士及一般地主加以区别,争取中间阶级的群众;(5)指出有些同志对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发生动摇是不对的;(6)指出向最坏的可能性作准备是争取最好可能性的一个条件;(7)讲统一战线政策就是阶级政策,在联合的同时,又要有不同程度的斗争;(8)说明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性质已变为新民主主义的,各根据地的模型推广到全国就成了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全篇主要是针对党内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讲经验教训的,关于如何打退反共高潮的情况,谈的很少。这是一种侧重思想和政策的专题总结。《三个月总结》没有前言、后语,一开始就以(一)、(二)、(三)……写了十九个问题。以寓情况于经验体会之中的方式,总结了一九四六年七、八、九三个月我们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的一场胜利的战斗。讲了形势,即除了政治经济上的基本矛盾蒋介石无法克服外,军事上蒋军战线太广与兵力不足已发生尖锐矛盾;讲了成绩,三个月歼敌二十五个旅,如果再歼敌二十五个旅,国共军力对比将起根本变化,我军必将由防御转入进攻;讲了教训,一部分城市由于仗打得不好被迫放弃。重点讲了四条经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敌,休战期间抓紧军事训练,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组织好地方武装。最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指出解放战争在克服一定时期的困难之后必然会取得胜利。这篇工作总结,是战争工作的专题总结。它抓住敌我军力对比这个主要线索,引出经验教训,对以后战争的胜利起了巨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三是按时间顺序叙述情况谈体会的写法。如,xx同志一九四三年三月写的《六年华北华中工作经验的报告》。全文分两部分,即抗战准备时期与抗战初期华北工作的经验,抗战初期与发展时期华中工作的经验。第一部分分两个时期,第二部分也分两个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是既写情况只写经验教训。比如第一部分的抗战准备时期,开头用少量文字说明少奇同志自己受命去华北的时间、工作任务和背景,然后讲华北的情况。当时华北的形势是: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向中国的东部进攻;“一二九”运动后学生反日运动普及全国各大小城市;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到各阶层人民的赞成,当权的大资产阶级也处于极大的动摇之中。华北党组织的情况是:大革命失败后党组织一般没有保存下来,少数保存下来的组织和干部还被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严重统治着。根据以上情况,提出了华北党组织的任务和工作方针:即首先肃清党内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团结华北一切抗日势力,进而推动全国的团结和准备抗日”。按照这个方针,做了大量工作,“在华北以至在全中国广泛地传布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通过各种方式号召群众为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而斗争,使抗日救国运动更深入更广泛了”,“群众的特别是学生、文化界的救国运动,把统治者的严格限制多少冲破了一些”,“为了争取华北的军队抗战,进行了艰苦的工作”,在西安事变时,“在党员及左倾人士中进行了深入耐心的解释工作”。与此同时,在党内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后总结了工作中的两个缺点:最大的缺点是“在工人群众中的工作非常薄弱”;另一个严重缺点是由于“中央对过去白区工作中的左倾路线,还没有作出明确的结论,这使华北党组织克服左倾路线的斗争遇到了困难,并在党内发生了纠纷。”这就把工作情况和经验教训结合存一起,作出了华北党组织在抗战准备时期的工作总结。下面几个阶段也是这种写法。
除以上三种基本写法外,还有按时间顺序又在每一时期抽象出一个主要问题,把时间和问题结合起来的写法或者别的写法等等。不论哪一种写法,一般都应有不同分量的基本情况、主要收获、经验教训和存在问题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撰写者最好是在材料齐备之后,和有关负责同志商定一个提纲,再动笔起草,这样既容易统一思想,少走弯路,写起来也比较顺当。
撰写工作总结常见的问题主要是:
①写成“流水帐”,光摆工作过程,总结不出具有规律性的经验教训。或者讲几条干巴巴的、人所共知的所谓经验,没有一点新鲜味道。当然,工作过程不可不摆,但也不能全摆。摆过程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既使人了解工作的概况,更主要的是为了说明经验教训。没有经验教训的总结,严格说来不能算总结,只能作为总结的素材。同样,如果经验教训一般化,无特点,对人没有启发,也不能说它已完成了总结的任务。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有的是领导和执笔者的思想水平所限,写作经验不足;有的则是态度不认真,不严肃。如果不是把总结看作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而是为了向上级交差,摆样子,做官样文章,肯定写不出好的工作总结束。
②只讲好,不讲坏,只讲“过五关”,不讲“走麦城”,歌功颂德有余,揭露问题不足。我们常说,办事情,做工作,各方面都十全十美,没有缺点,是不可能的。缺点和问题,只有大小之分,轻重之分,多少之分,决不存在“有”“无”之分。只见成绩,不见问题,是一种片面性,是形而上学,是不实事求是的态度。产生这种毛病的原因,就领导同志讲,有的是骄傲自满,只愿听赞歌,不愿听批评,对自己,对本单位、本部门都不能一分为二;有的则是怀有某种私念,从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出发,夸大成绩,掩盖缺点,文过饰非。这些,都是缺乏党性的表现。对执笔者来说,则往往是原则性不强,有的不敢坚持正确意见,“唯命是从”;也有的是迎合个别领导人的意愿,明知有问题,也要帮着掩盖,这就属于品质问题了。
③把支流当成主流,把现象当成本质。比如,在农村实行联产计酬承包责任制初期,有一个公社总结试点工作时,认为他们那里不能搞承包,理由是群众反对。实际情况是,群众对党的政策十分拥护,只是怀疑这些政策能否坚决照办。相反,一些社队干部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一时转不过弯来,说推行责任制是“单干”、“走回头路”,行动不积极。实质是少数领导人头脑中存在着偏见,而不是群众反对。这种颠倒现象与实质关系问题的产生,其原因,有的是在写工作总结之前,没有把情况真正弄清楚,凭一知半解,一星半点的“事实”做结论,有的是对已经掌握的情况,没有做深入的研究,被表面现象蒙住了眼睛;也有的是囿于偏见,不能正确认识事物,导致主次不分,是非颠倒的错误。克服这种毛病的办法,除了执笔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提高观察问题、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外,还要多同群众交换意见,多开座谈会,开展集体讨论,集思广益,抓住问题的实质,就能写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总结来。
④结构不连贯,不协调,甚至前后矛盾。有的工作总结,情况和经验不合拍,“各顾各”,从情况中得不出所写的经验;有的则是成绩和问题相矛盾,同一事物,前面讲它是成绩,后面又说是问题;有的是段与段之间不衔接,没有内在联系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多是集体起草,各写一段,“各自为政”,自成体系,最后没有从较高的水平上给予统筹加工。少数则是撰写者思想文字水平较低所致。由此看来,凡是集体起草的工作总结,必须确定“主笔”,对最后的文字负全责,决不能搞“分散主义”。
第二篇:秘书如何写好工作总结
秘书如何写好工作总结
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需要回过头来总结一下,对实践中经历过的事,加以分析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得出经验教训,摸索事物发展的规律,借以发扬成绩,纠正错误,提高认识,明确方向,进一步做好工作。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工作总结。工作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由之路。“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通过实践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也是推动我们的事业不断前进,培养造就大批干部的根本方法之一。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就是不但指出斗争的方向,规定斗争的任务,而且必须总结具体的经验,向群众迅速传播这些经验,使正确的获得推广,错误的不致重犯。”因此,不断总结工作,写好工作总结,对于每一个机关干部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应当说,谁勤于思索,善于总结,谁就能更快地增长才干,在工作中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多出成果,多作贡献。
作总结是论说性应用文。好的总结,有一定深度的论概括,但又不同于评论。它重点不是放在“论”上,主要不是靠推论说理,从议论中得出结论,而是从工作实践中抽象出带有规律性的经验教训。这一点它和工作报告、调查报告近似,特别是和经验性工作报告、调查报告,很难截然区别开来。但严格划分,也各有不同之处。工作总结是反映一个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整个工作情况或某项工作的全过程,必须介绍比较全面和具体的情况。而经验性的工作报告、调查报告,则侧重于总结和介绍经验,谈情况主要不是为了展示工作,而是为了说明经验。因此,它们不要求必须讲工作的全过程。
工作总结的种类也比较多。按内容分,如思想政治工作,包括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党委及支部工作、某项政治活动总结等;经济工作,包括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财政贸易、基本建设的工作总结等。按时间分,有总结、季度总结、月份总结、阶段总结等等。按性质分,有全面总结、专题总结等等。按范围分,有部门总结、单位总结、个人总结等等。不论哪种类型的工作总结,它的基本要求是:
(一)必须走群众路线。要发动群众总结,而不是靠少数人,靠个别领导和“秀才”关起门来冥思苦想,代替群众总结。发动群众回顾、讨论和总结工作,可以使大家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进一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还可以为总结的撰写者提供丰富生动的情况和深刻新鲜的思想观点,使总结更全面,更有深度。
(二)广泛占有材料。不仅占有要总结的那个阶段的全部材料,弄清其中的主要情况,而且应了解这个阶段之前的工作情况,了解和本单位、本部门相近单位、部门的情况。这样才能在对比中深入思索,比较准确地揭示出本单位的工作特点、经验和规律来,使工作总结更充实,更典型,指导性更强。
(三)端正指导思想。总结工作是为了“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再战”。因此,第一,必须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的观点。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判断是非、检查工作、总结经验教训的标准。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这也是撰写工作总结的基本出发点。第二,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观点。总结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也可以参考别的单位的总结,但不能搬用。要抓住本单位的特殊矛盾,反映出本单位的情况、问题和经验教训。要有本单位的个性、特色。第三,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任何工作都不能十全十美,在通常情况下,总是既有成绩又有不足,甚至有某些失误。做总结,重点是总结经验,同时应该弄清存在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下一阶段的工作。
第三篇:如何写好工作总结
年底了,又到了各单位开始写总结的时候,有的单位要求每位员工都要上交一份述职报告,但这样的工作总结怎么写才能让领导满意,又能让自己的业绩考核加分呢?现将将写总结的注意事项整理出来,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
总结,就是对已经完成的工作系统回顾,总结经验、教训,找出问题和规律性的东西,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一)要考虑周全,牢牢把握本单位、部门的中心工作。一般来讲,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就是几大项,如中浩公司行政工作报告中所总结的2015年中心工作:精心组织好试生产工作、着力加强市场开发和产品导入、千方百计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全力确保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各单位、各部门一个时期也都有各自的中心工作。作为资料人员,要特别关注和把握,这是写好工作总结的前提。
总结所要反映的是全局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全貌,所以在内容安排上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全局工作不能遗漏哪个方面,单项工作不能遗漏哪个环节,否则就会影响工作总结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同时,要正确处理好精练与全面的关系,既不能因为片面追求精练而削足适履,把该写到的东西漏掉,也不能因为片面追求全面而毫无节制,把篇幅拉得太长。要在全面的基础上力求精练,二者不可偏废。
(二)要抓住重点,综合分析材料,不能写成流水账。在收集材料和调研过程中,会有很多人上报或者说出不同的东西,这些都是写工作总结必须有的支撑。光有材料还不行,还要把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综合选材,从这些大量的素材中找出几个重点来,按照主题对材料科学取舍、组织和概括,主要的东西要详细,次要的要略写,与主题无关的就不写。每题的层次一般不超过三层,凡选用的事例一定要典型。
总结涉及本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不能不分主次轻重、面面俱到、分散笔墨,写成了流水账的形式。而要抓住重点,即工作中取得的主要经验、发现的主要问题、探索出来的主要规律。对这些重点问题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谈成绩要写清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效果如何,经验是什么;谈问题要写清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性质是什么,教训是什么。这样的总结,才能对前一阶段的工作有所反思,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人写总结总想把一切成绩都写进去,不肯舍弃所有的正面材料,结果文章写得臃肿拖沓,没有重点,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展现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具体详细,而一般性的材料则要略写或舍弃。
(三)要客观真实,既要总结成绩,又要总结问题。总结所列举的事例和数据都必须完全可靠、确凿无误,任何夸大、缩小、随意杜撰、歪曲事实的做法都会使其失去应有的价值。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总结的目的在于应用、发展和提高。“成绩不讲跑不掉,问题不讲不得了。”在总结成绩的同时,要客观地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警示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切忌“一路颂歌,满地鲜花”。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找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得出规律性认识,这样才能达到总结的目的。
全面工作总结,是指某一个组织对计划期内的全面工作进行的总结。可以是一个单位、一个人在对各方面工作清醒地回顾评估的基础上,权衡得失,对全局工作作出的总体评价。
全面工作总结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关注程度高,这就要求写作者必须具备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具有总揽全局的视野与能力,要在掌握各方面材料、熟悉各方面工作、了解各方面形势现状与走势的情况下落笔。否则,把哪方面工作遗漏了、疏忽了,对哪个方面的工作没写清楚、没写透彻,都会有人提出意见,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二是要求作者具有综合概括的思维与笔力。对于重点工作、主要工作,既要集中笔墨又要高度概括、提纲挈领,而对其他方面的工作则可以一带而过,做到重点突出而不平分秋色。全面工作总结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正文又分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全面工作总结的标题通常分为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单标题又可分为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公文式标题格式为“单位名称+时间期限+总结内容+文种”,如《××企业××年生产工作总结》等。文章式标题一般是直接标明总结的基本观点,常用于专题总结,如《机关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等。双标题是同时使用上述两种标题,一般正题采用文章式标题,副题采用公文式标题,如《凝心聚力,精准发力,确保两个项目尽快实现达产达效——中浩公司2016年党政工作报告》。正文开头怎么写
开头要简洁概括。全面性总结的开头,一般都采取高度概括的写法,或概括所取得的工作成绩,或对工作进行总体评价,或提炼工作的基本经验。另外,工作经验类的总结,一般要概述单位的基本情况,简明、突出地介绍所取得的成就和荣誉。正文主体怎么写
主体要充实有序。对于一篇总结来说,最起码的要求是能够条理清晰地列出一定时期内所做的工作,也就是所谓的“大事记”;进一步的要求是能将所完成的工作进行分类归纳,材料的组织符合事理逻辑或思维逻辑,充实有序;再进一步是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就涉及主次轻重的问题,至于概括到什么程度,要根据总结的性质和类别而定,原则是涉及的工作面越多、覆盖的区域越广的总结,它的概括性就越强。做好这一步还不够,还要在此基础上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提炼出理论,这是对总结的最高要求和价值衡量标准。全面性总结的结构主要有横向结构与纵向结构两种形式。横向结构也可以说是总分结构,即在导语部分进行简要概括后,主体部分按照构成要素并列组织材料,各分项之间是横向的并列关系,共同支撑着导语部分作出的总体评价。横向结构的好处是视野宽阔,展示全面。纵向结构是指按照人们的思维习惯或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组织材料,循序渐进,次第深入。纵向结构的好处是自然顺畅,比较符合人们的接受心理。在总结中常用的“总体评价——主要做法——基本经验——存在问题”的写法,就是这种纵向结构的集中体现。
此外,也有横向结构与纵向结构并用的情况,这样安排的好处是既能给人以过去工作全景式的展现,也能帮助人们对过去工作进行系统梳理,对工作形成规律性认识。如,某局在简要叙述了各处室全年主要工作之后,又对全局一年工作的特点进行提炼概括。
总结中最难写也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体会”的归纳提炼。成绩收获是感性的东西,而经验体会是理性认识。经验是从相应的成绩中总结而来,因此必须善于从各种材料中提炼观点,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其具有指导意义。这一过程虽然难度大,但也有规律可循,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三步法”:第一步,从收集到的大量材料中抓主题,确定方向;第二步,找到共同的成绩、做法,进行综合;第三步,列出观点,真正反映该项工作的某种规律和指导意义。
在实际写作中,经验的提炼应该先于具体的写作,也就是说在预先构思时,就要从收集到的材料中把规律找出来。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因此需要预先分类,一是按大的工作项目分,把所取得的成绩列出一些比较主要的、独立的项目放在一类里,这种分类对应关系相对单纯一些。另一种是按同类项合并的方法分,就是把同类性质的工作放在一起,比如,如果写教育管理工作的总结,虽然涉及的各单位不同,但工作中都涉及管理问题,把这方面内容归为一类再进行总结提炼。有了基本的分类,规律就比较好找。至于具体的落笔,可以按照总结写作的模块要求,先写成绩收获,再顺势推出“我们的经验是„„”,或者将成绩和经验结合在一起,先摆出经验、认识,上升到某一高度,再谈具体的做法、取得的效果。
在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成绩进行回顾总结,对过去工作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提炼后,也要对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进行评述。
正文结尾怎么写
结尾要富有张力。全面性总结一般都有结尾,或对经验加以提炼概括,或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或提出下一步工作打算,或表明态度。总之,要给人们留下想象空间,展望未来,满怀信心,表示决心,争取更大的成绩。落款怎么写
全面工作总结的落款方式有两种:一种在文末的右下方署上单位名称或个人的名字及写作时间。如果标题中已有单位名称的,只注明日期即可。另一种,在标题下署上总结单位的名称或个人的名字,完成总结的日期可以省略,公开发表的总结常用这种署名方式。
第四篇:如何写好工作总结
如何写好工作总结
一、总结概论
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它要回顾的是过去做了些什么,如何做的,做得怎么样。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工作计划为依据,订计划总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间有一条规律,就是:计划——实践——总结——再计划——再实践——再总结。
一、工作总结有如下特点:
1.自我性 总结是对自身社会实践进行回顾的产物,它以自身工作实践为材料,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写法,其中的成绩、做法、经验、教训等,都有自指性的特征。
2.回顾性 这一点总结与计划正好相反。计划是预想未来,对将要开展的工作进行安排。总结是回顾过去,对前一段的工作进行检验,但目的还是为了做好下一段的工作。所以总结和计划这两种文体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一方面,计划是总结的标准和依据,另一方面,总结又是制定下 一步工作计划的重要参考。
3.客观性 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的文种,这决定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它是以自身的实践活动为依据的,所列举的事例和数据都必须完全可靠,确凿无误,任何夸大、缩小、随意杜撰、歪曲事实的做法都会使总结失去应有的价值。
4.经验性 总结还必须从理论的高度概括经验教训。凡是正确的实践活动,总会产生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成果。作为精神成果的经验教训,从某种意义上说,比物质成果更宝贵,因为它对今后的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特性要求总结必须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去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找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得出规律性认识,这样才能达到总结的目的。
二、工作总结的种类
1、按总结的时间分,有总结、半年总结、季度总结、学期总结。进行某项重大任务时,还要分期总结或叫阶段总结。
2、按总结的范围分,有单位总结、个人总结、综合性总结、专题总结等。
3、按总结的性质分,有工作、生产、教学、科研、实习总结等。
三、总结撰写前的准备
有人说过:在应用写作中,要想总结写得好,必须总结作得好;要总结作得好,必须工作做得好,立场观点对头。这应该是写总结的经验之谈。好的总结是在做好总结工作的基础上写出来的,更是人民群众在实际中干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单位干得不怎么样,但总结时却“喷香水”,这对本单位的工作失去实际意义,不应该提倡。也有的单位工作有成绩却形成不了典型经验,这种情况说明总结工作没做好。上述两种情况都是应该避免的。搞好总结,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增强干部、职工凝聚力的一种重要手段,需要认真对待。总结究竟应该怎样做呢?从总体上说要发动群众,自下而上做总结。工作是群众做的,总结也应该由他们来做。不应撇开群众凑集政绩,绞尽脑汁制作观点。总结过程中能量化的要量化,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考察,从客观事实出发,防止感情用事,以免总结流于形式。搞好总结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调查研究,熟悉情况 总结的对象是过去做过的工作或完成的某项任务,进行总结时,要通过调查研究,努力掌握全面情况和了解整个工作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全面总结,避免以偏概全。
2、热爱本职工作,熟悉业务 热爱本职工作,事业心强,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也是搞好总结的基础。写总结涉及本职业务,如果对业务不熟悉,就难免言不及义。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总结是对以往工作的评价,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像陈云同志所说的那样,“是成绩就写成绩,是错误就写错误;是大错误就写大错误,是小错误就写小错误”。这样才能有益于现在,有益于将来。夸大成绩,报喜不报忧,违反作总结的目的,是应该摒弃的。
4、重点在出经验,找规律 总结的最终目的是得出经验,吸取教训,找出做好工作的规律。因此,总结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认识和客观事例的罗列上,必须从实践中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来。
此外,还必须注意工作总结写作结构要遵循的三原则:全面、紧凑和精炼(详情可参阅《应用写作》杂志)。
四、总结的写法
一、工作总结的结构形式及其内容
年终总结(含综合性总结)或专题总结,其标题通常采用两种写法,一种是发文单位名称+时间+文种,如《铜仁地区烟草专卖局2004年工作总结》;另一种是采用新闻标题的形式,如松桃县大兴访送部的卷烟零售户诚信等级管理专题总结:《客户争等级,诚信稳销量》。正文一般分为如下三部分表述:
1、情况回顾 这是总结的开头部分,叫前言或小引,用来交代总结的缘由,或对总结的内容、范围、目的作限定,对所做的工作或过程作扼要的概述、评估。这部分文字篇幅不宜过长,只作概括说明,不展开分析、评议。
2、经验体会 这部分是总结的主体,在第一部分概述情况之后展开分述。有的用小标题分别阐明成绩与问题、做法与体会或者成绩与缺点。如果不是这样,就无法让人抓住要领。专题性的总结,也可以提炼出几条经验,以起到醒目、明了。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各部分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使之形成合力,共同说明基本经验。
3、今后打算 这是总结的结尾部分。它是在上一部分总结出经验教训之后,根据已经取得的成绩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出今后的设法、打算,成为新一年制订计划的依据。内容包括应如何发扬成绩,克服存在问题及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也可以展望未来,得出新的奋斗目标。
五、工作总结文字表述的要求
1、要善于抓重点 总结涉及本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但不能不分主次、轻重、面面俱到,而必须抓住重点。什么是重点?是指工作中取得的主要经验,或发现的主要问题,或探索出来的客观规律。不要分散笔墨,兼收并蓄。现在有些总结越写越长,固然有的是执笔人怕挂一漏万,但有的是领导同志怕自己所抓的工作没写上几笔就没有成绩等等,造成总结内容庞杂,中心不突出。
2、要写得有特色 特色,是区别他事物的属性。单位不同,成绩各异。同一个单位今年的总结与往年也应该不同。现在一些总结读后总觉有雷同感。有些单位的总结几年一贯制,内容差不多,只是换了某些数字。这样的总结,缺少实用价值。陈云同志在50年代就强调:总结经验是提高自己的重要方法。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开展工作时都有自己一套不同于别人的方法,经验体会也各有不同。写总结时,在充分占有材料基础上,要认真分析、比较,找了重点,不要停留在一般化上。
3、要注意观点与材料统一 总结中的经验体会是从实际工作中,也就是从大量事实材料中提炼出来的。经验体会一旦形成,又要选择必要的材料予以说明,经验体会才能“立”起来,具有实用价值。这就是观点与材料的统一。但常见一些经验总结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如同毛泽东同志批评的那样,“把材料和观点割断,讲材料的时候没有观点,讲观点的时候没有材料,材料和观点互不联系”,这就不好。
4、语言要准确、简明 总结的文字要做到判断明确,就必须用词准确,用例确凿,评断不含糊。简明则是要求在阐述观点时,做到概括与具体相结合,要言不烦,切忌笼统、累赘,做到文字朴实,简洁明了。
六、撰写总结应注意的问题
(一)首先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工作总结中,常常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好大喜功,搞浮夸,只讲成绩,不谈问题;另一种是将总结写成了“检讨书”,把工作说成一无是处。这两种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总结的特点之一“回顾的理论性”,正是反映在如实地、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自己的工作上,对成绩,不要夸大;对问题,不要轻描淡写。
(二)总结要写得有理论价值。一方面,要抓主要矛盾,无论谈成绩或谈存在问题,都不要面面俱到。另一方面,对主要矛盾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谈成绩要写清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效果如何,经验是什么;谈存在问题,要写清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其性质是什么,教训是什么。这样的总结,才能对前一段的工作有所反思,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总结要用第一人称。即要从本单位、本部门的角度来撰写。表达方式以叙述、议论为主,说明为辅,可以夹叙夹议说。
第五篇:如何写好工作总结
如何写好工作总结
在实际工作中,下级公务人员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是常有的事情,而且汇报的场合、方式多种多样,因此,汇报材料也就有多种类型。本文所说的汇报材料,主要指一个地区、部门、单位负责人在会议上或其他比较正规的场合向上级领导所作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汇报的文稿。
向领导汇报工作,看似很平常,实际很重要。汇报得好不好,一是体现着汇报人的素质,二是关系到能否真实地反映汇报主体的实际工作水平,三是有时关系到能否赢得上级领导的支持,四是关系到汇报人的形象和声誉。
所以,任何有工作经验的人,都会十分重视这件事。而要汇报得好,首先要把汇报材料写好。尽管汇报时未必要照本宣科,但写好汇报材料却是汇报好的一个基础。
那么,怎样写好汇报材料呢?我的体会有七点:
一、要投其所好
意思是说,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上级领导想听什么、喜欢听什么,就汇报什么。具体有四层意思:
第一,汇报内容要紧扣上级领导听汇报的意图。一般来说,上级领导听汇报都有一定的目的性。特别在比较正规的场合听汇报,往往会事先告知汇报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就一定要按领导的要求准备汇报材料。这里要防止三种情况:一要防止走题,千万不能答非所问。二要防止随意增加与上级要求无关的汇报内容。有的基层领导,较少有向上级领导当面汇报的机会,一旦有了这种机会,就想“抓住机遇”,尽可能多汇报一些,让领导多了解一些本单位的工作情况和成绩,并借此在领导头脑中“挂上号”。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既然上级有明确要求,还是要按要求准备汇报材料,其他内容可以搞附件,用书面形式报给领导,不要轻易打乱领导的安排。三要防止随意减掉上级要求汇报的内容。有的基层领导不善于言谈,或者担心“言多语失”,所以就想尽量少说一些,快点汇报完了事,以致把一些上级要求汇报的内容也给“省略”掉了。这很不妥当。因为向上级汇报工作是你的职责,丑媳妇总要见公婆,再不愿汇报也得按要求进行汇报。
第二,汇报内容要紧扣听汇报者的心理。起草汇报材料之前,首先要研究听汇报的人最关心什么、最重视什么、当前正在研究什么问题,选这样的问题做重点汇报,一般容易引起领导的兴趣。如果再汇报得很清楚、很透彻,汇报出一些思想和经验来,使领导从中受到一些启发,那就会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这样的汇报,即使内容窄一些,也往往能“以一当十”。
第三,汇报内容要紧扣听汇报者的职责。公务行为的一个特点是职责的规定性,汇报的内容也要体现这种规定性,同听汇报者分管的工作相对应。如果所汇报的内容都是听汇报者不分管的事情,那听者肯定不感兴趣,汇报也就不可能取得好效果。
第四,汇报的思路和语言要尽量适应听汇报者的思维特点和语言风格。这一点做起来可能难一些,因为汇报工作都是基层对上级而言的,汇报的人也好,起草汇报材料的人也好,对上级领导的特点和口味未必研究得那么多、把握得那么准。怎么办呢?就要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渠道做尽可能多地了解,力求汇报的思路和语言与其更贴近一些。这样,领导听着比较顺耳,汇报也就容易取得好效果。
二、要突出特点
无论一个地区、部门,还是一个单位的工作,总有自己的特点。特点就是优势。既然有优势,汇报时就要抓住这个优势,突出这个优势。这样可以取得多方面的好处:其一,这是实事求是的表现。因为特点是客观存在的,把客观存在的东西反映出来,这就是实事求是。其二,容易汇报出深度和厚度,不至于像“摊大饼”、“流水帐”。其三,容易引起领导的兴趣。因为既然是你的特点,就说明别人在这一点上比不过你,领导一般希望在这一点上从你这里多了解一些情况,多受到一些启发。其四,在诸多汇报中不至于陷于末流,而容易出类拔萃。根据我的体会和观察,领导听汇报,不仅要了解情况,更要研究问题。所以,一般并不喜欢那种面面俱到而又什么也说不清、说不透,不能使他受到启发的汇报。如果在诸多汇报中,有的汇报特点很突出,在这一点上汇报得很深透,对领导研究工作确有启发,那即使其他方面薄弱一些,也会给领导留下较好的印象。
那么,怎样才能既抓住特点,又能把它突出出来呢?我体会有三点:一要把最有特点的内容放到最前边,使领导一听就能感到你的特色,以求先声夺人的效果。二要浓墨重笔,写清写细,给人以完整清晰的印象。在这上面多说几句,一般领导是不嫌口罗唆的,因为这是他最爱听的地方。三要写深写透,充分挖掘、展现其工作内涵、理论内涵、思想内涵,力求给人以启迪甚至震撼。
三、要突出重点
抓主要矛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写汇报材料也要抓主要矛盾,就是突出重点。有些汇报材料,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且平均用墨,结果成了“流水帐”,哪一点也写不深透,使人听了受不到什么启发,留不下什么印象。这样的汇报显然是不成功的。要克服这种毛病,就一定要突出重点。
什么是应该突出的重点呢?大体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最适合领导心理的内容。因为这是领导最关心、最想听、最爱听的内容,不把它重点汇报好,其他方面汇报得再好,也难以取得好效果。二是最能体现汇报主体特点的内容。因为这是汇报主体在工作上最鲜亮、最抓人的地方,要在诸多汇报中打得响,主要靠把这方面的内容汇报好。三是内涵最丰富、最深厚的内容。也就是说,要把有话可说、有思想可挖、有经验可总结的内容作为汇报的重点。
重点确定以后,就要把它放在显眼的位置上,集中智慧、集中笔墨把它写好,使它切实成为全篇的重头戏,成为全篇最精彩、最体现水平的地方。如果重点写不出“重”来,也就不成其为重点了。
四、要写出思想
写汇报材料不仅是一个搜集资料、积累情况的过程,而且是一个研究工作、升华理论、提高认识的过程。因此,汇报材料不能只是罗列情况,更重要的是要写出思想。
当然,这种思想一般不是直接写在字面上的,而是寓于汇报的情况和角度之中的。具体说可以通过五个方面来体现:一是可以通过对特定问题所选取的汇报角度和站位的高度来体现;二是可以通过汇报工作思路来体现;三是可以通过对工作措施的理性概括来体现;四是可以通过对经验、体会的理性升华来体现;五是可以通过对问题的深刻挖掘来体现。
总之,汇报虽然不是在讲理论,但汇报的各个方面都应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只有这样的汇报,才有深度、有味道、给人启迪、耐人寻味,才能给领导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只有这样的汇报,才有助于展示汇报人的素质、能力和水平。
起草汇报材料的人既要考虑如何把工作汇报好,又要考虑如何把汇报人的素质展示好,并要不露痕迹地把二者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五、要脉络清晰
工作汇报是将汇报材料上的符号语言转化成汇报者的有声语言,作用于听汇报者的听觉来完成的。而听汇报和看材料是有区别的。看材料可以“回头”,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看;看材料时精力可以“分叉”,可以几条线索同时并进,一次看不清的可以反复琢磨。听汇报则既不能“回头”,也不能“分叉”,又不能慢慢琢磨。这就要求汇报材料一定要脉络清晰。首先是线条要单一,千万不能像长篇小说那样设置多条线索,一会儿这出个头,一会儿那又出个叉。因为这样很容易叫人陷入迷团,理不出头绪。其次是情节要简单,对复杂的情节要删繁就简,没有必要像长篇小说那样写很多细节。再次是前后内容的转换要明显,一般要有必要的语言提示,以使听汇报的人思路跟上趟。
六、要结构精巧
汇报材料一般包括工作情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今后的设想等内容,但整个材料如何布局、怎样安排,先写什么、后说什么,要精心斟酌,不一定都按上述四部分内容一顺排列下来。
干什么事都要围绕着干这件事情的目的来进行。汇报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把情况汇报清楚,把成绩汇报充分,给领导留下一个好印象。安排材料的结构一定要有利于达到这个目的,不要只图省事,千篇一律。比如,在诸多汇报主体中,如果你的工作成绩是最突出、最显眼的,就可以采取倒插笔的结构,先写成绩,然后再写取得成绩的措施,这样让领导一听先高兴起来、兴奋起来,然后再往下汇报就会怎么汇报怎么顺当。再如,写工作情况时,要把最吸引人、最突出、最有特色的内容放到最前边,让领导一听先被“抓住”,再往下汇报也就顺当了。如果一开头先把领导说烦了,那往下汇报得再好,在效果上也会打折扣。所以,安排汇报材料的结构,一定要在立足于工作实际的基础上,研究领导的心理,适应领导的心理,抓住领导的心理。这对取得好的汇报效果是很重要的。
七、要语言明快
写汇报材料要充分考虑有声语言的特点。一是叙述语言要简明。切忌冗长口罗唆,千万不能把有用的东西淹没在废话之中。二是要多用短句。这样既便于说,又便于听,而且干脆有力,节奏感强。如果句式过长,无论汇报的人还是听汇报的人,都会感到费劲。三是要流畅和谐,上口顺耳,不能气结语涩。四是要通俗易懂,不要用生僻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