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区域活动个人工作总结[大全]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最欢乐的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做观察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们要创造一个适合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以游戏为基本形式,调动孩子活动的主动性、进取性,一起来看看幼儿园区域活动个人工作总结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区域活动个人工作总结1
每一天的午睡起床后,在孩子们吃过点心后,我都会组织孩子们坐下来稍作休息,安静以后为接下来的个别化学习做准备,顺便也检查一下自我和同伴的鞋子有没有穿反,衣服有没有塞到裤子里等等,帮忙幼儿整理好衣物。这时,辰辰喊道:“教师,子杰的鞋子穿反了。”子杰看了看自我的鞋子,立即换了过来。紧之后,灿灿又跑到我面前问我:“教师,你看我的鞋子对了吗”我说:“你的脚穿得舒服吗?”(其实,他穿的是对的)他便走开了,可没想到他回去后,竟然把正的又换成了反的。依依发现灿灿的鞋子穿反了,提醒他把鞋子换回来,灿灿把两只鞋子一齐脱了下来,在那儿比划了半天,可穿到脚上的却还是反着的。很明显,他对鞋子的正反根本分不清楚。
对于中班的孩子,大部分幼儿都能穿对裤子和鞋子。而对于这几个个案,我觉得原因有两个:一是家庭因素。家人过于溺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包办代替,帮忙而不是教会。二是客观条件。由于这两个孩子的年龄较小,阶段发展相比较较迟缓。所以,虽然是中班的孩子,但还是常会出现把鞋子反穿的现象。但毕竟只是中班的上学期,所以只要重视教育和引导,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最终,在自由活动中经过同伴互助,相互监督的过程,也让幼儿学习了如何关注自我的同伴,关心他人,培养幼儿一种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幼儿园区域活动个人工作总结2
星期四午时的午点是吃香蕉。在孩子们吃水果的过程中,我偶尔会有意无意地渗透一些相互“谦让”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孩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先拿的总拣小的。可是,也出现了这样两个问题:洗手快的孩子总是先来拿水果,而这些幼儿的胃口一般较好。相反,之后的幼儿常是一些动作较慢、胃口也不是很好的幼儿。由于前面的幼儿谦让,拿了小的,留下大的给这些胃口不佳、动作又慢的幼儿吃,结果他们吃得更慢甚至吃得苦恼。
今日吃香蕉时,我征求孩子们的意见:“不太喜欢吃香蕉的小朋友能够拿小一点的香蕉,把大的香蕉让给喜欢吃的小朋友,你们同意吗?”,幼儿一致同意,尤其是那些吃得慢的幼儿,更是如释重负。在幼儿拿水果时,我留心观察,发现他们充分理解了我的意思,并且配合默契。那些喜欢吃香蕉、吃起来也快的小朋友在拿香蕉时,也并不是专挑异常大的拿。今日的香蕉幼儿吃的又快又香甜。
可见,我们的教育活动仅有根据实际,并且抓住教育孩子、引导孩子的每一个时机,讲究方式方法,才会有好的效果。
幼儿园区域活动个人工作总结3
幼儿园区域活动,在我们的幼儿园工作中很熟悉,我们的区域活动很容易流于形式,使得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显得鸡肋一般。尤其是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这个主角的位置在哪我们教师是跟孩子一齐玩,还是只做一个旁观者。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让幼儿主动参与区域活动,主动探索学习。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自由探索的愿望,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本事,孩子能够自由选择游戏的材料、方式等,按照自我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让游戏真的成为孩子的游戏。教师协助参与,促进幼儿发展。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条件供给者、观察指导者,教师要注意不断的在不一样区域来回的观察和参与游戏,不能只参与一个区域中与孩子游戏而忽视其他区域幼儿的指导,针对幼儿区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与幼儿一齐操作、发现,一齐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
区域活动的指导,教师的介入要适时适度。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发挥孩子的主导地位,按照孩子的意愿进行游戏,不代表教师能够不管不问,而是要找准时机予以介入。比如在孩子有求助行为的时候;发生纠纷现象的时候,发生困难的时候等。教师介入活动时还要适度,多给孩子鼓励、启发、暗示,比如孩子在活动中向教师求助的时候,不是直接告诉他“你应当这样做”,而是说“你能够试着这样做”,尽量让孩子自我去发现与探索。
总之,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最欢乐的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做观察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们要创造一个适合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以游戏为基本形式,调动孩子活动的主动性、进取性,为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努力。
幼儿园区域活动个人工作总结4
每一天午睡起床后,搬把椅子坐在孩子们中间为他们梳辫子已成为我生活的一种享受。其实我并不太会梳理头发发,每次给孩子们扎的辫子总是歪歪扭扭的,但孩子们喜欢,我就沉迷不醒。并且它也让我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孩子,触摸孩子的心灵;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因人施教,适时指点;让我和孩子们之间更加信托、感情好、和谐。
每当这时,我们之间的距离拉的更近了。孩子们总是唧唧喳喳的和我说个不停“教师,我妈刚给我买了电子琴!教师,那首歌我会了!教师,我敢走独木桥了......”当然,此时也是我了解他们生活、心理和举行适时指点、鼓励的好时候。“你最喜欢教师啥子你不喜欢教师啥子你最愿意参与哪个活动你此刻睡觉还用妈妈陪吗......”这些他们日常平凡避而不答的问题,这时就会都争着回覆,并且绝没有谎言。就这样,我把每一天起床后给孩子梳理头发作为一种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把梳个漂亮的发式作为对孩子的一种赏封。
看到梳好小辫的孩子一个个满意的回到座位上,脸上洋溢着无以言表的欢愉,此时,我与孩子一样幸福。我的幸福也就是在这日复一日泛泛、平淡、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发明新奇、新鲜、新意中积攒起来的。
幼儿园区域活动个人工作总结5
我们班的孩子今年自小班升入中班,我发明他们开始喜欢为团体为同伴干事情,便在班级建立了值日生工作。全班幼儿分成五组轮流举行,每一天由6-7名幼儿共同做当天的值日工作,我主要按幼儿的本事以及来园的早晚给他们分配值日项目。
开始时,孩子们对值日生感到十分新鲜和洽奇,每一天都开心地早早来园,进取完成我分配的任务。可是过了不久,我就发明值日生来园总是你早我晚,有时候大部分幼儿都来园了,值日生还没到,当我询问缘故原由时,孩子却无所谓地说:“我忘了!”。尽管值日生都能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但时常出现干事不当真、坚持欠好,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醒。这时,小朋友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某一天,在我正准备安排值日生工作时,郭子豪小朋友说:“教师,今日我不想当卫生员了!”,“为啥子”我急切地想明白缘故原由,“今日我想当景象形象员!”孩子的回覆似乎提醒了我,原先对做值日生他们有本身选择的愿望,做啥子值日也有本身的设法。可是以前,值日生都是由我来安排孩子做的,从未思量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我们说要把属于孩子生活和选择的权力还给孩子,那么值日生工作为啥子不让他们自选呢!于是,我紧之后说:“能够呀,今日就由你们来选择做啥子值日生吧。”孩子们立刻又变得兴抖擞来,这个说:“我今日要当接待员!”阿谁说:“我要当监督员!”。那一天,我异常注重观察他们,发明孩子们对自选的值日项目充满兴趣,都能当真负责地做好各自工作。以后值日生我班开展起来了。
第二篇:幼儿园区域活动个人工作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个人工作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个人工作总结1
我们班的孩子今年自小班升入中班,我发明他们开始喜欢为团体为同伴干事情,便在班级建立了值日生工作。全班幼儿分成五组轮流举行,每一天由6-7名幼儿共同做当天的值日工作,我主要按幼儿的本事以及来园的早晚给他们分配值日项目。
开始时,孩子们对值日生感到十分新鲜和洽奇,每一天都开心地早早来园,进取完成我分配的任务。可是过了不久,我就发明值日生来园总是你早我晚,有时候大部分幼儿都来园了,值日生还没到,当我询问缘故原由时,孩子却无所谓地说:“我忘了!”。尽管值日生都能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但时常出现干事不当真、坚持欠好,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醒。这时,小朋友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某一天,在我正准备安排值日生工作时,郭子豪小朋友说:“教师,今日我不想当卫生员了!”,“为啥子”我急切地想明白缘故原由,“今日我想当景象形象员!”孩子的回覆似乎提醒了我,原先对做值日生他们有本身选择的愿望,做啥子值日也有本身的'设法。可是以前,值日生都是由我来安排孩子做的,从未思量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我们说要把属于孩子生活和选择的权力还给孩子,那么值日生工作为啥子不让他们自选呢!于是,我紧之后说:“能够呀,今日就由你们来选择做啥子值日生吧。”孩子们立刻又变得兴抖擞来,这个说:“我今日要当接待员!”阿谁说:“我要当监督员!”。那一天,我异常注重观察他们,发明孩子们对自选的值日项目充满兴趣,都能当真负责地做好各自工作。以后值日生我班开展起来了。
幼儿园区域活动个人工作总结2
我园在实施《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中,通过实施整合幼儿园区域活动, 旨在通过研究,在课程主题目标的背景下,整合多种教育元素,形成有效的区域活动整合性经验。
一、整合内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随着课程的实施,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要以教育的整体观来看待幼儿的学习,以整合的理念、组织、指导、开展区域活动,使区域活动的内容与课程教学活动的内容、与各个区角活动的内容、与角色游戏的内容、与幼儿日常生活的内容有机整合,努力提高各项活动的整体成效,促进幼儿整体性发展、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在制订中班《我们居住的地方》〉主题区域活动方案时,根据“主题目标”和“课程单元目标”,从发展幼儿“八大智能”出发,整体活动、角色游戏、家庭、日常生活,建构游戏方案。如:我们创设的“娃娃家”、“美美屋”、“小作坊”、“金庭花园”、“动物园”、“展览馆”等游戏内容将角色区游戏、美工区游戏、益智区游戏、建构区游戏、语言区游戏有机地整合起来,创设互生、互补、互动的区域活动,充分发挥整合性区域活动的自由度,尊重幼儿,让幼儿自由选择。每个区域独特的功能以及区域之间的互动性克服了有的区域参与的'幼儿特别多,有的区域却无人问津“偏区”现象,孩子们可以在“小作坊”精心制作小礼品送到“美美屋”; “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也忙着为自己的“孩子”和“老人”去“美美屋”挑选礼品等。丰富的区域内容,使幼儿产生每个区域都要去玩一玩的愿望,从而逐步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由此同时,各区域的活动内容、材料和玩法,我们整合孩子日常生活、家长资源、集体教学活动、幼儿个体差异、当前学习兴趣、经验和需要等进行预设和调整,如:在主题开展前期,整合集体教学活动《爱心小屋》、《漂亮的房子》创设了新的区域“美美屋”和“金庭花园”,并根据孩子游戏需要调整“小作坊”的内容和玩法,鼓励他们为“金庭花园”“设计”新式花园,这样不但整合了主题目标,也促进了区角与区角之间的联系,幼儿的绘画技能、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在主题开展中期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创设“古樟园”,让幼儿在做做、画画、玩玩中对家乡资源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在活动中,在教师以角色身份引导中,平时不太愿意交流的孩子也能乐意介绍自己“喜欢”和“设计”的东西。在“展览馆”活动进行的整个过程中通过与家庭、集体教学活动、其他区角、日常生活的整合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欣赏能力、交往能力、观察能力、归类逻辑能力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动态内容,丰富幼儿的区域活动
有生命力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应是动态的,这主要表现在区域的种类和重点区域应随着活动的变化和幼儿发展需要不断地变化,根据主题目标,逐步开设各区域活动,前期开设了“娃娃家”、“美美屋”、“小作坊”、“幼儿园”、“开心画廊”;中期开设了“金庭花园”、“古樟园”;后期开设“展览馆”,整个主题活动中不同时期开设不同的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区域活动”随着“主题目标”走,体现了主题目标的层次性,使区域活动的开展呈现了动态的过程,主题中的集体教学活动目标,日常生活目标也追随着区域活动的开展和进行,不管是前期经验的积累,新经验的习得,还是经验的迁移,都发生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了使区域活动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我们在预设游戏方案时,建构重点区域,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需要创设内容,分阶段预设目标,目标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对幼儿的能力发展具有挑战性,使幼儿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始终对活动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保证了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丰富材料,促使幼儿能力的提高
区域活动教育价值的实现是以材料为依托的,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去发现、思考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从而实现其成长。首先我们区域活动的内容跟着主题走,所以新的主题开始各区域的活动材料必须根据本主题区域活动的内容和目标来投放,游戏的材料是根据《我们居住的地方》主题目标,设置、提供“孩子常见的、身边的环境”;“超市”游戏的材料是“鼓励家长一起收集当季本土特产,丰富超市的食物”;“展览馆”的材料是“教师和家长一起收集的废旧物、纸盒供幼儿创造、制作”;参观古樟园后幼儿的美术作品、手工作品进行展示和丰富在建构区“古樟园”中,幼儿的折纸“房子”、“桥”、“船”都是区域活动中幼儿喜欢呈现的作品,也只有呈现这样的作品孩子才有成就感。在整个主题进行过程中,整合集体教学活动、日常生活、家庭亲子活动来观察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增添、补充和调整。在“小作坊”游戏中,可以看到游戏前期、后期材料是变化的,还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有利于能力差异的孩子在能力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体现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区域活动个人工作总结3
每一天午睡起床后,搬把椅子坐在孩子们中间为他们梳辫子已成为我生活的一种享受。其实我并不太会梳理头发发,每次给孩子们扎的辫子总是歪歪扭扭的,但孩子们喜欢,我就沉迷不醒。并且它也让我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孩子,触摸孩子的心灵;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因人施教,适时指点;让我和孩子们之间更加信托、感情好、和谐。
每当这时,我们之间的'距离拉的更近了。孩子们总是唧唧喳喳的和我说个不停“教师,我妈刚给我买了电子琴!教师,那首歌我会了!教师,我敢走独木桥了......”当然,此时也是我了解他们生活、心理和举行适时指点、鼓励的好时候。“你最喜欢教师啥子你不喜欢教师啥子你最愿意参与哪个活动你此刻睡觉还用妈妈陪吗......”这些他们日常平凡避而不答的问题,这时就会都争着回覆,并且绝没有谎言。就这样,我把每一天起床后给孩子梳理头发作为一种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把梳个漂亮的发式作为对孩子的一种赏封。
看到梳好小辫的孩子一个个满意的回到座位上,脸上洋溢着无以言表的欢愉,此时,我与孩子一样幸福。我的幸福也就是在这日复一日泛泛、平淡、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发明新奇、新鲜、新意中积攒起来的。
幼儿园区域活动个人工作总结4
区域游戏是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使儿童的认识水平、个性品质、社会化能力得到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结合主题活动开展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游戏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巧手作坊、生活区、数学区、小熊超市、阅读区、表演区,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现将半年来的活动情况作一简单总结。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动区内提供的材料难度相同,对于一部分幼儿可能过于简单,容易完成,这样就会使其失去兴趣,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而对于另一些幼儿可能又太难,通过努力却达不到,这样也会使其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了解每个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考虑个体和个性差异,在活动区内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儿选择。如:在美工区投放折纸材料,让幼儿练习能折双三角物体时。教师就可以投放利用双三角原理折叠的难易程度不同的多种物体,让幼儿自由选择。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
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种子、绒线、蛋壳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幼儿对各自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
我班能把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二、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
1、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
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们在数学区设计了玩牌比大小的活动,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玩一个一个比,还能自己创出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比;但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我们把比大小该成了排小鱼的游戏,当牌排到相同的点数时,就可将相同点数之间的牌全部吃掉。更改游戏规则后,能力差的幼儿也都想到数学区游戏了,还自己比起谁赢的牌多呢。
三、良好的师幼互动
1、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满足幼儿的`需要。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
2、用儿化的评价语言促进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
如果有必要,我们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玩法、规则意识等,我们还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儿化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评价,并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努力,我班的区域活动在园内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在表演区域中,我们准备的道具还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学期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园区域活动个人工作总结5
幼儿园区域活动,在我们的幼儿园工作中很熟悉,我们的区域活动很容易流于形式,使得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显得鸡肋一般。尤其是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这个主角的位置在哪我们教师是跟孩子一齐玩,还是只做一个旁观者。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让幼儿主动参与区域活动,主动探索学习。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自由探索的愿望,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本事,孩子能够自由选择游戏的材料、方式等,按照自我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让游戏真的成为孩子的游戏。教师协助参与,促进幼儿发展。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条件供给者、观察指导者,教师要注意不断的在不一样区域来回的观察和参与游戏,不能只参与一个区域中与孩子游戏而忽视其他区域幼儿的指导,针对幼儿区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与幼儿一齐操作、发现,一齐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
区域活动的指导,教师的介入要适时适度。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发挥孩子的主导地位,按照孩子的意愿进行游戏,不代表教师能够不管不问,而是要找准时机予以介入。比如在孩子有求助行为的时候;发生纠纷现象的时候,发生困难的时候等。教师介入活动时还要适度,多给孩子鼓励、启发、暗示,比如孩子在活动中向教师求助的时候,不是直接告诉他“你应当这样做”,而是说“你能够试着这样做”,尽量让孩子自我去发现与探索。
总之,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最欢乐的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做观察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们要创造一个适合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以游戏为基本形式,调动孩子活动的主动性、进取性,为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努力。
幼儿园区域活动个人工作总结6
每一天的午睡起床后,在孩子们吃过点心后,我都会组织孩子们坐下来稍作休息,安静以后为接下来的个别化学习做准备,顺便也检查一下自我和同伴的鞋子有没有穿反,衣服有没有塞到裤子里等等,帮忙幼儿整理好衣物。这时,辰辰喊道:“教师,子杰的鞋子穿反了。”子杰看了看自我的鞋子,立即换了过来。紧之后,灿灿又跑到我面前问我:“教师,你看我的鞋子对了吗”我说:“你的脚穿得舒服吗?”(其实,他穿的是对的)他便走开了,可没想到他回去后,竟然把正的又换成了反的。依依发现灿灿的`鞋子穿反了,提醒他把鞋子换回来,灿灿把两只鞋子一齐脱了下来,在那儿比划了半天,可穿到脚上的却还是反着的。很明显,他对鞋子的正反根本分不清楚。
对于中班的孩子,大部分幼儿都能穿对裤子和鞋子。而对于这几个个案,我觉得原因有两个:一是家庭因素。家人过于溺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包办代替,帮忙而不是教会。二是客观条件。由于这两个孩子的年龄较小,阶段发展相比较较迟缓。所以,虽然是中班的孩子,但还是常会出现把鞋子反穿的现象。但毕竟只是中班的上学期,所以只要重视教育和引导,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最终,在自由活动中经过同伴互助,相互监督的过程,也让幼儿学习了如何关注自我的同伴,关心他人,培养幼儿一种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幼儿园区域活动个人工作总结7
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它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在这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操作和交往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和表现,有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
我园处于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家长只是关心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做算术题、有没有认识多少字,对于区域活动,他们向来是不感兴趣。为了家长的思想转变,我们的老师不知做了多少的工作,召开家长会、发放区域活动的材料,让家长了解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在教师的宣传和指引下,现在好多的家长都能积极地配合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
为了区域活动能有效开展,凸显特色,我们将园内的市级课题《开发系列主题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融入的各年级组的区域活动中,小班年级组注重了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努力使孩子都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和进步。中班年级组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班级气氛宽松,活跃,尊重幼儿的意愿,在活动中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大班年级组通过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以便于幼儿与幼儿,游戏与游戏之间的互动,来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能力。近年来,我园区域活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区域的创设
幼儿园自20xx年9月搬入新园,班级的环境、设施都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幼儿园内的大环境我们是根据园内的课程和课题进行布置的,比如大班我们利用走廊布置了“美食一条街”大一班是“心心小吃部”,大二班是“珍珠奶茶”,大三班是“回味鸭血粉丝汤”在这“美食一条街上”不仅仅是本班幼儿可以玩,三个大班的幼儿可以随便在任何一家小吃部了买到东西。既丰富了幼儿的游戏内容,有培养了幼儿在游戏中与其他班级幼儿的交往能力。
班级的活动室和睡房是连在一起的,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活动空间每天下午各班的老师都能把幼儿午睡的小床收起来,为幼儿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活动空间。并利用这些小床为班级的区域做隔断,为孩子提供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游戏场所,并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创设区域,小班年级组基本上以角色游戏、平行游戏为主,中大班主要以智力游戏为主。各个区域都有明显的标志,既符合了区域活动的要求,又让各班的区域一目了然,同时也便于教师指导和观察幼儿。
二、区域材料的投放
在区域材料投放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可为孩子创设角色区、探索区、美工区、音乐区、阅读区和运动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如:在大班益智区里我们投放量各种各样的棋类游戏、通过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游戏既增进了幼儿的友情,又培养了幼儿合作和交往的能力。在中班益智区里我们老师做了好多的手指套偶,请小朋友根据手指上的数字,套上相应的点圈,既体现了孩子对数字的理解又体现了一一对应的关系,不仅丰富了游戏内容,还扩大了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和外延……从这里可以更多的发现孩子们智慧的萌芽、创新的火花。
在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我们选择了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应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还可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如小班彩色糖果屋中,我们发动全园家长带来各种各样的糖果纸,让幼儿通过对各种色彩的理解来给它们分类,既学习了科学知识,有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我们的老师在选择材料时,既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于操作,使其在具备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将其艺术性展现出来。以吸引幼儿对活动材料充满兴趣,利于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教师的指导
不同区域的探索带给幼儿的经验与发展是不同的。教师在设置区域时应尽量全面一些,一方面保证幼儿都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区、活动材料,凸显幼儿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也保证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各种关键经验能以各“活动区”为中介展开.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求。
幼儿发展能力、水平的差异决定了教师必须要考虑目标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考虑不同层次目标对幼儿发展的挑战性。例如:教师在小班计算区投放了各种颜色、大小、形状的图片及一些情境背景图,在目标上做了从低到高的分层考虑:学习两个特征的间隔排序,如大一小、红一绿、三角形一圆形等;学习有规律排序;练习进行四个物体的大小正逆排序。教师有意识的目标分层设置不仅保证了幼儿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同时也是教师下一步开展指导的前提。教师的指导能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是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
四、幼儿表现
在园内我们要求每个班级的老师都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幼儿自主选择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游戏。每个幼儿都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中大班的幼儿直接参与游戏的评价。教师尽量不包办代替。
五、不足的方面
1、怎样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深思的问题?
2、幼儿与幼儿在游戏之间的交往能力还有待提高。
3、在游戏中要给与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
总之,我园的区域活动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希望我们能够克服缺点,争取更大的进步。
幼儿园区域活动个人工作总结8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现将我园近几年来区域活动的开展做如下总结:
一、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设置的规划和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由幼儿决定怎样布置是否会直接影响他们自由交谈展开的程度。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
我们的区域设置在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商量确定下,采用固定与灵活设置相结合方式,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区角,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择,用自身的方式进行学习。例如大班具体设置了以下区域:“生活区”:用筷子夹珠子种子、扣纽扣、系鞋带、编辫子、织衣服、缝衣服、蔬菜削切搓加工等;“数学区”:用小石头数数、用小木棍排序粗细长短、加减编应用题等;“表演区”:蚌壳做成沙球,竹筒做成双响筒,竹块做成快板,啤酒壳做成响铃,奶瓶做成腰鼓等进行打击乐;用树叶、芭蕉叶、包装带、袋子等做成各种服饰进行表演;“操作区”:用干花、干草制作贺年片、用种子粘成各种物品、用火柴棒粘成各种物体形状、制作小陀螺等;“科学区”里提供树叶变色、物体沉浮、用品弹性、饼干面包桔子皮食物发霉等等。
活动区设置是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一般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室内:如语言区、数学区、生活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或室外:如表演区、建筑区等;另外,还利用楼梯转角等开设“私秘区”等;并根据游戏情况灵活调整。
区域环境作为主题环境的一部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幼儿的活动很大一部分要在区域中进行并且完成他们的学习活动。区域环境要根据各个区域特色进行有特色的布置。各个区域的创设也要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语言区通常投放一些主题相关的图书、头饰、手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有趣的图画和一些幼儿仿编的儿歌,同时也可放置一些空白纸,铅笔等习作物品。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练习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工作纸、彩色笔、油画棒等,还可以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制作步奏图,以供幼儿的探究学习,在美工区最重要的是要设置一面幼儿作品的展示墙块,可以让幼儿粘贴自己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通常提供一些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材料与主题相关。在音乐区、表演区投放一些简单或自制的乐器、头饰、自制服装等。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区域活动应根据活动区的层次性特点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时即便是同一班级中同一类型的活动也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来体现层次性。适合幼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可以满足不同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
二、区域材料投放要有层次性
每个幼儿的能力水平不同,因此材料投放要兼顾到每个层次幼儿,不能都简单,也不能都复杂,要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活动的机会和成功的条件。比如小班美工区“穿项链”游戏、教师提供三种层次的材料,由最简单的按同种颜色穿到两种颜色间隔穿再到三种颜色规律性穿。益智区投放的拼图,按块数的不同拼(4、6、8、10)都应该体现层次性。
三、教师的指导
教师的现场指导在幼儿游戏的开展中显得十分重要,它决定着幼儿游戏的开展,教师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不应该是知识的输出教育者,而是应提供舞台、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指出方向与关键时刻给予指导的老师,扮演好观察者与指导者的角色。
1、观察、再指导。
观察是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其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提高教育指导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游戏。可避免教师因不了解游戏情景而产生的不合适的干扰幼儿游戏的指导行为。
2、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
如果教师发现了幼儿游戏的问题,需要介入游戏,须找好最佳的时机。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介入:
1)当孩子遇到困难玩不下的时候。如:杰杰为“娃娃家“人数已足不能进入娃娃家游戏而苦恼,又不想去其他游戏区玩的时候,教师可引导他:“你想一想怎样才能进去”当他想出“当一名客人”的时候,孩子终于以一名“舅舅”的身份进入到娃娃家去玩了。
2)当孩子出现纠纷与行为问题时。如在一次搭建游戏中,阿乔在不小心碰坏了小朋友搭的动物园的时候,孩子们一时,很激动,有的埋怨阿乔,有的以暴力攻击阿乔,有的不知所措,教师马上说:动物园是不是“地震”了,我们赶快抢救动物,把动物园修好吧!于是孩子们又重新投入到了新游戏当中,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即将发生的纠纷。
3)当孩子操作发生困难时。孩子在做一件撒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个他一些帮助,他不但印象深刻,还会感受到老师的浓浓关爱,有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有影响。
4)当游戏无法深入时。一次,当老师看到娃娃家的孩子无所事事,很无聊的样子,老师马上以“客人”的身份进入到娃娃家,原来孩子们觉得每天都是做饭,抱娃娃,收拾房间,太无聊了,于是老师马上说:今天小舞台有一场非常精彩的表演,孩子们就忙着抱好娃娃去车站坐车到剧院看表演了,看完表演后,又到超市里买食品与零食,参观建筑角的建筑等等,游戏的内容又丰富了起来,老师适当的指导,不仅深入了游戏的开展,还让他们走出家门,加强了与其他游戏区域的联系。
5)当幼儿发生创造性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发现与鼓励
另外,老师的出现与介入还要体现艺术性,即什么样的角色介入是最自然的,既能达到指导的效果,又不影响孩子的游戏,老师有时是游戏的伙伴,有时是某个特定的角色,还有时是旁观者,必要的时候是解调员。当教师以伙伴的角色出现时,能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引导游戏的进程。当孩子对游戏的玩法、规则、扮演角色内容不熟悉时,可以以某种特殊的身份参与。当幼儿的游戏发生纠纷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情况,采取适宜的解决方法,小班,较多的是矛盾的解调员,到中,大班的时候,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时间,在一旁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观察事态的发展,如幼儿顺利地将问题解决,老师就可以悄悄退出,如矛盾激化,则用适宜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
3、指导最基本的方法以鼓励、肯定为主。
有时为了调动幼儿积极性,不管成功是否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只要幼儿是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那不管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表扬与鼓励。否则能力弱的孩子总是失败,会使其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最后导致对整个游戏失去兴趣。对于这种孩子,老师一方面对他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掌握一定的技能,有进步就进行表扬,使他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另外可请能力强的孩子与他共同游戏,让他也体验游戏的成功。
四、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也是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既能操作各种材料,又能与同伴交往,其动作、言语、思维、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贯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原则的同时,游戏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幼儿在区域中活动完全是自由的,他们自主的选择游戏材料,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在活动中也完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地活动,推动和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不同的活动区域,在同一活动区中还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再例如:教师在游戏中发现幼儿“一窝蜂”现象和在材料的使用上因使用不当给下次使用的小朋友造成不便的情况,我们两位老师不是自己商量该这么办?把大人制定的意见和规则让幼儿执行,而是让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寻找答案“怎么样玩才会开心又不会影响别人?”当问题提出,孩子们开始积极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总结有效的方法,形成区域活动规则,也只有通过幼儿自己的体验形成的规则才会转化为幼儿活动中自觉遵守的行为。
五、本园特色
1、本园游戏活动现状:每周每班平均进行两三次游戏活动,幼儿对游戏活动的需要还不能完全满足。游戏材料的提供比较精细逼真,尤其是刚经过了全体老师的教玩具评比活动,老师都花了心思为幼儿准备制作,游戏材料丰富、形象。但老师对于有些游戏活动的特点及组织策略了解的还不够清晰,不知道该怎样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以及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2、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制定了下列目标
1)、针对教师对各游戏的特点和组织策略还不是很了解,本学期,将针对不同的主题游戏详细介绍。
2)、教师在平时的游戏组织中,仔细观察、探索各游戏的特点及组织策略。
3)、利用图标,指导幼儿有序进行游戏。
图标,它是一种表示某一件事情或事物的符号,它带有形象性、简洁明了性等特点。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标记,我们运用图标的方式对幼儿进行间接的指导。
具体措施
1、有目的的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为游戏的开展做好准备。
(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成人的劳动,并可适当参与劳动,提供给幼儿参与劳动过程的机会,积累生活经验。
(2)提醒幼儿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为幼儿提供反馈生活经验的机会。
2、以图标的形式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1)教师学习游戏指导策略中的“标志制约法”,了解本指导策略的运用方式,思考如何用“标志”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2)教师在本班游戏中观察图标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作用,及时进行记录,并反思、调整。
(3)教师相互交流自己对游戏中图标的运用的观察及思考,吸取研讨活动中的精华,并运用到本班游戏活动中。
第三篇: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
2013年9月——2014年1月
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所喜欢的一种活动。一学期来,我园通过对区域活动中区域的设置、区域材料的投放、教师如何进行区域活动的导入和结束评价,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指导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重视区域的创设,让区域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我园场地小,条件有限,但自从开展区域活动的研究以来,幼儿园通过组织教师们进行有关知识理论的学习,认识到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各班教师能想方设法利用幼儿园的现有条件为幼儿创设活动的空间,把室内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划分、布置成多个区域。《纲要》中提出: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因此,幼儿园要求教师们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设区域,重视各区域的功能,挖掘区域活动的价值,同时还要求教师将现阶段各班的主题教育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与区域活动结合,让区域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补充、延伸,让幼儿在区域中通过与同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得到发展和提高。
另外,幼儿园还要求教师们充分利用户外场地为幼儿开设活动区域。户外的活动场地比室内的活动场地要大,可以减少幼儿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幼儿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活动,能充分发
展幼儿的个性,激发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户外活动环境还能更好地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让各区域都“活”起来,使之真正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二、重视区域材料的投放,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经验的。适宜的区域活动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和自主性,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因此,材料对区域活动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材料的投放方面,教师们一直认为材料丰富就是东西要多,所以,大家总喜欢把材料同时一古脑儿全投放到区域中。结果造成因材料过多,幼儿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操作的现象。根据出现的问题,幼儿园组织教师们开展了“区域活动中材料应该如何投放的探讨与交流”活动,总结出:材料的投放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有层次地投放。通过实践:现在,教师们在投放材料时不仅能考虑到所投放的材料能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欲望,而且能考虑到所投放的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开发性。
三、教师适当的指导,促进幼儿的发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不当,或急于指导,将不利于幼儿的自主探索,使区域活动失去其价值。那么,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教师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我园利用例会时间组织教师们学习了《学前儿童游戏》——“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通过学习,教师 们知道: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既不能急于指导,也不能放任不管,要通过对幼儿的仔细观察,再采取适当的方式介入幼儿的游戏,给予幼儿适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我园要求主班教师在每次的活动中要有重点指导的区域,配班教师、保育老师要协助主班教师组织其他区域的活动以及各活动区域的安全,教师要做到:随时观察、了解幼儿活动的情况。
幼儿区域活动后,幼儿园要求教师要及时做好区域活动的反思,每周写一篇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让教师们通过及时的分析和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不断地发现区域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良好的常规是顺利开展区域活动的保证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幼儿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操作、探索,通过与同伴的学习与交流,提高了语言表达、交往、表现等各种能力,满足了个性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良好的游戏常规能保证游戏的正常、顺利地开展。所以,区域游戏中,幼儿也应具有良好的游戏常规。活动中需要幼儿遵守哪些规则,应该怎么做。在活动前,老师会和幼儿共同商讨,总结出活动规则,如:在活动中要学会和小朋友协商,谦让,轮流玩,不和小朋友争抢玩具;活动时要爱护操作材料,不随意摆放,不损坏材料;活动中要注意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取
放东西轻;活动结束收拾时动作要轻要快等等。通过这些具体、明确的活动规则,幼儿在活动中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五、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
虽然教师充分利用班级现有条件,为幼儿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活动的空间,但园舍还存在着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在开展区域活动中,由于教师队伍普遍年轻化,教师指导游戏有时比较粗浅,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希望以后通过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和加强师资建设,从而促进我园区域活动水平不断提高,让幼儿更好地得到发展。2014年1月篇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情况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研究总结
宜君县实验幼儿园 王娟
我园在研究的课题《幼儿园区域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的工作中,教师们在围绕着区域活动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总结如下:
在上一阶段的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继续以区域创设活动为主,围绕主题框架产生,考虑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的热点,跟随幼儿生成。九月份我园组织幼儿全体教师参加培训,听取园长的报告,并跟随教师听课学习,教师收获颇丰,都写出参观学习的体会和经验。
每月教师根据区域活动的情况教师做出反思,并进行集体交流总结。
本月底我园组织教师针对本学年课题的开展情况,教师写出论文,进行集体交流,并对教师论文进行评比,按照实际性,价值体现进行评价。
在区域活动开展中,我园组织各班级对幼儿区角进行布置,按照各年龄班级的特点及幼儿的特点,利用身边的资源布置幼儿区角,让幼儿参与其中,活动中师幼共同参与,效果好。
自从我们教师分出各区域,孩子们似乎产生了特别浓厚的兴趣,竟在各个区域外排起了长龙。然而,经观察后发现,有部分孩子喜欢的其实并不是区域材料,而是在区域里那种相对隐蔽和自由的感觉。区域里有垫板,孩子可以在里面摸爬滚打,可以抱着从旁边架子拿过来的小狗娃娃玩起办家家的游戏,可以躲在物架的后面干着 自己喜欢的事情??孩子们的行为在告诉我们,他们渴望有属于自己活动的小空间,一个小小的区域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了。
另外,还在主题区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如酸奶瓶、海绵积木、木质积木、饼干罐等等。在投放材料时,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二是投放的材料要是孩子的兴趣点所在。所以在开展某一区域游戏前,老师们都要先与幼儿共同探讨,再根据幼儿的认识特点、兴趣及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它们感兴趣的材料; 三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思维是直观、直接的,知识的迁移需要经验的积累,需要过渡的环节。所以,我们提供的材料都是以半成品的物品为主,让孩子们有游戏的替代物,给孩子们一个空间,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正是由于我们树立了正确的区域活动的观念,把区域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并不断地学习借鉴→实践创造→反思提高,才使我们对区域活动内涵的认识,从最初的茫然、模糊到如今的日渐清晰。我们坚信,区域活动的内涵必定会在教师的开拓创新和实践反思中不断地推陈出新,而孩子们也一定会在区域活动这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特殊“舞台”上健康成长。篇三:幼儿园区域活动上学期工作总结 2014—2015学锡市幼儿园上学期区域
游戏活动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所喜欢的一种活动。一学期来,我园通过对区域活动中区域的设置、区域材料的投放、教师如何进行区域活动的导入和结束评价,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指导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重视区域的创设,让区域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我园场地小,条件有限,但自从开展区域活动的研究以来,幼儿园通过组织教师们进行有关知识理论的学习,认识到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各班教师能想方设法利用幼儿园的现有条件为幼儿创设活动的空间,把室内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划分、布置成多个区域。
《纲要》中提出: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因此,幼儿园要求教师们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设区域,重视各区域的功能,挖掘区域活动的价值,同时还要求教师将现阶段各班的主题教育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与区域活动结合,让区域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补充、延伸,让幼儿在区域中通过与同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得到发展和提高。
另外,幼儿园还要求教师们充分利用户外场地为幼儿开设活动区域。户外的活动场地比室内的活动场地要大,可以减少幼儿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幼儿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活动,能充分发
展幼儿的个性,激发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户外活动环境还能更好地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让各区域都“活”起来,使之真正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二、重视区域材料的投放,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经验的。适宜的区域活动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和自主性,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因此,材料对区域活动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材料的投放方面,教师们一直认为材料丰富就是东西要多,所以,大家总喜欢把材料同时一古脑儿全投放到区域中。结果造成因材料过多,幼儿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操作的现象。根据出现的问题,幼儿园组织教师们开展了“区域活动中材料应该如何投放的探讨与交流”活动,总结出:材料的投放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有层次地投放。通过实践:现在,教师们在投放材料时不仅能考虑到所投放的材料能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欲望,而且能考虑到所投放的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开发性。
三、教师适当的指导,促进幼儿的发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不当,或急于指导,将不利于幼儿的自主探索,使区域活动失去其价值。那么,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教师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我园利用例会时间组织教师们学习了《学前儿童游戏》——“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通过学习,教师 们知道: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既不能急于指导,也不能放任不管,要通过对幼儿的仔细观察,再采取适当的方式介入幼儿的游戏,给予幼儿适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我园要求主班教师在每次的活动中要有重点指导的区域,配班教师、保育老师要协助主班教师组织其他区域的活动以及各活动区域的安全,教师要做到:随时观察、了解幼儿活动的情况。幼儿区域活动后,幼儿园要求教师要及时做好区域活动的反思,每周写一篇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让教师们通过及时的分析和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不断地发现区域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良好的常规是顺利开展区域活动的保证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幼儿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操作、探索,通过与同伴的学习与交流,提高了语言表达、交往、表现等各种能力,满足了个性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良好的游戏常规能保证游戏的正常、顺利地开展。所以,区域游戏中,幼儿也应具有良好的游戏常规。活动中需要幼儿遵守哪些规则,应该怎么做。在活动前,老师会和幼儿共同商讨,总结出活动规则,如:在活动中要学会和小朋友协商,谦让,轮流玩,不和小朋友争抢玩具;活动时要爱护操作材料,不随意摆放,不损坏材料;活动中要注意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取
放东西轻;活动结束收拾时动作要轻要快等等。通过这些具体、明确的活动规则,幼儿在活动中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五、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
虽然教师充分利用班级现有条件,为幼儿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活动的空间,但园舍还存在着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在开展区域活动中,由于教师队伍普遍年轻化,教师指导游戏有时比较粗浅,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希望以后通过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和加强师资建设,从而促进我园区域活动水平不断提高,让幼儿更好地得到发展。篇四:2015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2015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第1篇: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区域游戏是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使儿童的认识水平、个性品质、社会化能力得到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结合主题活动开展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游戏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娃娃家、数学区、超市、阅读区、表演区,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现将半年来的活动情况作一简单总结。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动区内提供的材料难度相同,对于一部分幼儿可能过于简单,容易完成,这样就会使其失去兴趣,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而对于另一些幼儿可能又太难,通过努力却达不到,这样也会使其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了解每个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考虑个体和个性差异,在活动区内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儿选择。如:在美工区投放折纸材料,让幼儿练习能折双三角物体时。教师就可以投放利用双三角原理折叠的难易程度不同的多种物体,让幼儿自由选择。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
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种子、绒线、蛋壳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幼儿对各自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我班能把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二、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
1、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
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们在数学区设计了玩牌比大小的活动,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玩一个一个比,还能自己创出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比;但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我们把比大小该成了排小鱼的游戏,当牌排到相同的点数时,就可将相同点数之间的牌全部吃掉。更改游戏规则后,能力差的幼儿也都想到数学区游戏了,还自己比起谁赢的牌多呢。
三、良好的师幼互动
1、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满足幼儿的需要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
2、用儿化的评价语言促进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
如果有必要,我们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玩法、规则意识等,我们还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儿化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评价,并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努力,我班的区域活动在受到家长领导的好评,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在表演区域中,我们准备的道具还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学期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第2篇: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概念与活动方式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区域游戏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最佳手段。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幼儿创设一个与他们发展相适应的区域游戏环境,能给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所谓区域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设置各种活动区,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所谓活动区(或活动区域)就是利用活动室、睡眠室、走廊、门厅及室外场地,提供并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为幼儿创设的分区活动的场所。如把活动室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把幼儿活动材料按类别分别放人这些区域,并设有屏障构成若干个相对固定的半封闭区域。
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方式大体可分为三种。
1、把区域活动视为分组教学的一种形式。教师重点在一个区域指导一组幼儿学习新内容,其余的幼儿或者在其它区域作自己喜欢的事,或者按教师预先提出的要求复习(包括应用)以前学习过的内容,然后交换。
2、把区域活动视为集体教学(上课)的延伸。其因指导思想的不同分为三类:(1)考虑到集体教学不容易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故在集体教学之外,利用幼儿的其它自由活动时间,在相关的区域对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作些必要的辅导;(2)有些内容的教学(如有些主题活动)需要多种活动形式配合或补充才能完成,才能加深印象,促进幼儿理解和应用;(3)有时由于教学设备的不足,做不到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教师只能在课上演示,课后把操作材料投放到有关的区域,让幼儿自由操作。
3、把区域活动视为在集体活动之外为幼儿创设的一种自由活动的形式。幼儿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的内容、材料和玩伴,通过游戏和自由交往获得课堂上得不到的有关经验。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
1、围绕目标创设活动区域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知识构建,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因此,活动区域的创设不仅仅是多增设一个区,而更重要的是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便于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活动区域的设置要体现这一目标,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力求使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决定活动区域的种类。这要求教师既要对各类活动区域的功能有清楚的认识,也要准确了解幼儿的兴趣、水平和需要。活动区的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的,计划应有弹性,根据孩子的需要与兴趣的转移应该随时调整。记得玩娃娃家时,许多幼儿喜欢做饭,我们灵机一动,何不开家小饭店?于是在我们的提议下,幼儿从家里带来许多锅碗瓢盆和饮料瓶、奶瓶、蛋糕盒等物品,我们的小饭店和海陵早茶店开业了!许多幼儿争着当小厨师、服务员或小客人,这里每天人头攒动,生意兴隆......活动区域的大目标明确后,可根据幼儿的基本发展水平、阶段性的教育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拟定各区的具体目标。其原则如下:(1)活动区域的活动材料要紧扣目标。根据目标提供操作材料,以便吸引幼儿,使幼儿能自觉、主动地去获得感性的知识,促进幼儿的发展,达到教育目的。(2)同一内容,各年龄班级制定的活动目标各不相同。幼儿园各年龄班级幼儿现有的活 动能力和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同一种活动区域的同一种活动内容在各午龄班的活动目标是不同的。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幼儿的探索愿望,同时也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3)活动区域的目标尽可能与正规性活动目标相联系。在制定各活动区域的具体目标时,最好能联系教学活动,使非正规性活动与正规性活动结合起来。当然这种结合必须是自然而不是勉强的,本质而非形式的。
2、根据幼儿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提供材料
有关研究发现幼儿的竞争性、侵犯性和破坏性行为在空间小、活动材料贫乏的情况下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空间大、活动材料丰富的情况。因此,在活动区域的材料提供上应根据幼儿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做到多层次多侧面,尽量要丰富多彩。(1)围绕同一教育目标提供多种材料。幼儿对新鲜、变化的事物较易产生兴趣。因此,应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完成某一教育目标时所设计、提供的材料力求做到角度不同、充分多样,以满足幼儿反复操作的需要。(2)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知识层次及时变换与之相应的材料。在活动中要让幼儿保持新鲜感,乐于动手动脑,提高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要适应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开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3)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需要提供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材料。让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应及时观察、分析幼儿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根据幼儿个体发展差异,为幼儿设计、提供多层次、不同要求的材料,让幼儿量力而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有表现能力和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
教师在活动区域除了提供多种多样符合幼儿需要、兴趣的材料外,要给予幼儿较大的自由度,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由活动,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教师则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要指导幼儿,首先就要了解幼儿。要了解幼儿,就要通过观察。观察要有目的性和连贯性,经过多次观察,才能正确估计幼儿的活动水平。由此教师应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什么因素影响幼儿的发展?二是教师如何帮助每个幼儿发展? 了解幼儿以后的指导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即个别指导和共同参与。教师对幼儿活动的具体参与指导和帮助,可促使幼儿活动水平不断提高,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并收到更大的教育效果。所谓参与即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以平等的身份和幼儿一起活动。这里,参与的时机是很重要的因素,能在正确时机进入并参与幼儿的活动可以扩大及丰富幼儿活动内容。但如果时机不对,可能会使幼儿中止她们的活动。因此,教师应事先观察,再决定是否加入或何时加入。
区域游戏的开展,对每个幼儿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创设最优化的环境,使之更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
第3篇: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总结
区域活动是适合孩子又为幼儿所喜欢的活动,我们班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和爱好为幼儿创设了爱心医院、迷你书屋、手工diy坊、科学探索区、美术画馆、建构区、娃娃银行。
爱心医院:我们为爱心医院增加了医院规则,给药品进行了分类,为不同的角色制作了工作牌,为病床做了床单、枕头,收集了药盒并重新进行了布置。
迷你书屋:为迷你书屋更换了新书架,增加了游戏规则和要求,带领幼儿自制了若干本小书,并制作了书签、借书卡等。
手工diy坊:为幼儿准备了橡皮泥、水彩笔、油画棒31份,纸杯、彩纸、纸杯、瓶子、刺绣、不织布、隔热垫等材料供幼儿手工制作。
科学探索区:为幼儿准备了多米诺骨牌、有趣的电话、灯泡亮了、滚滚轮、水的沉浮、磁铁、小鸟进笼、静电实验、旋转玩具、有趣的纸桥为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美术画馆:为画家准备了绘画材料,为开画廊的老板准备了资金。
建构区:为幼儿准备了大插片、小插片、智力棒、插管、水管工等。
娃娃银行:为幼儿准备了柜台、钱柜、各种钞票若干张、存折32份。通过努力,我班的区域活动在园内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diy坊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下学期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第4篇: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现将我园近几年来区域活动的开展做如下总结:
一、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设置的规划和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篇五: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反思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反思总结
孙宏利
通过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研学习及互查,使我们知道所谓区角活动,它能给予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长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同时它具有灵活性,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形式。开学初,我们根据我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对部分活动区域材料进行了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层次性、趣味性、易操作性。通过孩子们的活动,也充分证明了我们投放的材料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特别是我们在美工区投放的用面粉、盐、颜料混合在一起的绘画材料,幼儿的作品体现出立体的效果,增强了幼儿绘画的兴趣。制作区,一直是我们活动效果不佳的区域,因为幼儿的制作水平有限。这学期我们经过反复研讨,为幼儿提供了新颖的衍纸画,新的材料,吸引了幼儿,每天选择这个区的幼儿多了,孩子们制作出来的作品也相当漂亮。但是在具体的区角活动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
问题一:在科学区中,我班小朋友利用反冲力制作的小汽车,老师们提出有不卫生的现象,这一点,使我们没有考虑到的。根据老师们的意见,适时地调整活动材料,我们可以尝试用替代物给气球进行充气,不直接用嘴充气。同时对科学区的材料进行增加它的趣味性,可以根据一些科学原理,制作一些孩子们喜爱的玩具。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发现科学原理。
问题二:图书区的环境有些不够安静,这有客观原因,也存在着幼儿在看书的过程中有不安静的因素,这要靠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培养。教师也要及时调整一些图书资料,吸引幼儿的兴趣,能够专注的看书。
此外,教师应该及时的分析、长反思,在观察长指导的基础上,做好观察记录长进行理论、实际的分析。在这其中,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教师自己,环创是否适宜,布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做调整;游戏中的介入行为是否及时、适时,对幼儿的游戏是否有推动作用。二是幼儿:孩子的兴趣在哪里,游戏中需要幼儿积累怎样的经验,幼儿是否已经具备幼儿在游戏中的效、合作等达到怎样的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有了分析反思,才能体现指导的价值,帮助我们不断发现区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枕头的自主游戏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将主题与区角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使主题在区角中生成和发展,使区角在主题背景下丰富和深入,体现出课程内容的整体性,促进幼儿整体性发展。
第四篇: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1
区域活动的幼儿评价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视,要提高幼儿语言表达潜力、建构技能、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潜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团队精神,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在新《纲要》精神指引下,我们努力改变区域活动中幼儿评价方式,体会到有效的观察为区域幼儿评价带给依据,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评价的结果为幼儿的学习带给新的平台、幼儿、教师都是评价的主体。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主人,也是区域活动成效落实的主体,因此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还要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教师依此进行指导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主要观察以下几方面:
一、幼儿的兴趣基础如何
区域活动具有自由性、自主性、个性化和指导的间接性等特点,每个幼儿能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动进行探索、学习。兴趣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一个根本要求。但是,在现实的许多区域活动中,一些幼儿的兴趣比较短暂、容易转移,很难长时间专注于某一活动,致使许多活动都是浅尝辄止,如:主题活动《蚂蚁王国》,开始我们只是在美工区里投放蚂蚁图案让幼儿进行涂色、绘画,剪纸(蚂蚁图形),刚开始第一天,幼儿的兴趣比较高,到了第二天,入区时,孩子在区里待的时间变短了,过了几天,就已经很少有幼儿光顾这个区域了。于是,与班上老师交流,重新调整这个区域的材料,材料之间有层层递进关系,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而在群众活动中,常引导幼儿介绍与交流自己的发现,在此过程中,幼儿对如何运用所有的材料装饰蚂蚁,包括用什么图案、什么颜色搭配以及用泥工、手工制作蚂蚁等。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始终持续良好的工作状态,对活动充满热情,实现了幼儿与区域活动之间的用心互动。兴趣是的老师,评价幼儿对区域活动是否感兴趣,主要看幼儿是否喜欢活动,在活动区域中持续时间的长短,因为幼儿只有感兴趣了,注意力才会集中,才会在此过程中用心探索。
二、幼儿能否依计划活动
区域活动不是幼儿随心所欲的活动,也不是幼儿在活动区无所事事的活动,更不是幼儿在活动区到处转悠的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强调幼儿要依计划开展活动。所以,制定计划是幼儿进行活动的起始(当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幼儿要能决定自己选取什么区域、做什么、如何做、如何度过在区域的时间,也即幼儿要在头脑中构成一个比较明确的活动意向。在活动过程中,依活动的意向执行、完成活动。每一天下午离园前,教师指导幼儿制定计划,让幼儿有一个明显的目标方向,待到明日入区时,幼儿能有秩序、规律的操作。
三、幼儿的参与状况
评价幼儿的参与状况要观察幼儿是主动、独立地选取区域活动,还是盲目服从别人,或模仿别人选取区域活动;做出选取后在区域是坚持玩一段时间,还是频繁地变换材料,甚至在于各个区域中游荡;此外,还能够观察幼儿是否关心自己的活动成果,如果幼儿用心参与活动,就会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或最后的成果很关注,透过对活动成果的了解,获得成就感,或是将自己与同伴相比较,对自己进行定位。这些方面都能够使我们对幼儿的活动参与做出评价。如:在《蚂蚁王国》这主题中,让孩子到户外观察蚂蚁,孩子们很兴奋,双眼睁得大大的,生怕错过一点小细节,有的幼儿甚至一边观察一边思索,脑袋里出现了很多的“什么”,在回忆时间里,孩子们获得很多有关蚂蚁的知识。幼儿幼儿甚至因为自己的发现获得成就感。
四、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
对区域活动中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进行评价时,主要是看幼儿是经常一个人单独活动,还是常与别人合作;在合作时是,还是服从者,合作时在团体中处于什么位置;活动中能否与同伴轮流分享,是否经常与别人发生冲突,经常采用什么方式解决冲突等,不同的表现反映着幼儿不同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如:在建构区,老师带给废旧鞋盒,目的让孩子们利用这些鞋盒搭建一个蚂蚁窝,鞋盒大小不一,幼儿要想自己一个人完成这项工作很难,需要同伴的协助,那么幼儿就会想起找自己伙伴商量一齐来搭建这蚂蚁窝,在合作的过程中,孩子们慢慢学会与人交往的潜力。
五、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自我、社会关系、社会规则等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理解的心理活动。社会认知的资料十分广泛,从其对象看,社会认知包括对自己、他人、社会关系(、友谊、公平等)、社会群体、社会主角、社会规范和社会生活事件等的认知;对人的认知又具体包括认识人的情感、意图、知觉、思维、态度、动机、行为等心理过程或特征。认知又是智慧的直接根源体现,它虽然是内隐的,但能够透过幼儿的区域操作活动表现出来,所以,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认知水平能够透过观察幼儿的操作来,尤其是对智力操作材料的状况加以分析。如智力操作的材料是复杂还是简单,是单一还是复合;操作方式是单调重复,模仿别人还是富有创造、善于变通;操作结果是单一的产品,还是多样化的表现,如绘画、拼图、手工、创编故事等。从中分析,即可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
六、幼儿区域规则遵守状况
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能够为所欲为。事实上,区域如果想真正成为一个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幼儿内在地遵守一些规则是保证区域自主、有效开展的前提,因此区域活动中幼儿能否遵守规则就成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幼儿遵守规则的评价首先要观察幼儿能否自觉遵守区域规则,如娃娃家要脱鞋进入,活动区门口会画几对小脚印,自觉遵守的幼儿会主动脱掉鞋子摆在小脚印上,然后进入;其次,观察幼儿能否解读区域环境中的暗示规则,如:在图书区的墙面上贴有读书的顺序卡通及小宝宝把食指放在嘴唇边让大家小声“嘘”的动作,即暗示幼儿进入图书区时要持续安静,并要遵循看书的顺序:取书——看书——收书。总之,幼儿对区域规则的遵守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幼儿的规则意识与自我控制潜力,对于区域活动的有效进行是必要的。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2
幼儿园区域活动,在我们的幼儿园工作中很熟悉,我们的区域活动很容易流于形式,使得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显得鸡肋一般。尤其是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这个主角的位置在哪我们教师是跟孩子一齐玩,还是只做一个旁观者。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让幼儿主动参与区域活动,主动探索学习。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自由探索的愿望,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本事,孩子能够自由选择游戏的材料、方式等,按照自我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让游戏真的成为孩子的游戏。教师协助参与,促进幼儿发展。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条件供给者、观察指导者,教师要注意不断的在不一样区域来回的观察和参与游戏,不能只参与一个区域中与孩子游戏而忽视其他区域幼儿的指导,针对幼儿区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与幼儿一齐操作、发现,一齐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
区域活动的指导,教师的介入要适时适度。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发挥孩子的主导地位,按照孩子的意愿进行游戏,不代表教师能够不管不问,而是要找准时机予以介入。比如在孩子有求助行为的时候;发生纠纷现象的时候,发生困难的时候等。教师介入活动时还要适度,多给孩子鼓励、启发、暗示,比如孩子在活动中向教师求助的时候,不是直接告诉他“你应当这样做”,而是说“你能够试着这样做”,尽量让孩子自我去发现与探索。
总之,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最欢乐的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做观察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们要创造一个适合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以游戏为基本形式,调动孩子活动的主动性、进取性,为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努力。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3
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幼儿在这个学期中,明显进步了不少。就拿区域活动玩的情况来说吧。以前和现在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第一,玩区域活动时的主动性。现在孩子一到教室就知道要开始玩区域活动了,基本上不需要老师的提醒了,都能自己主动去选择区角玩了,至于有几个新来的就另当别论了。以前,孩子还处于稳定情绪的情况下,个别还要老师的安慰等,部分幼儿还有点害怕,一进来就坐到椅子上,有的自己坐一会儿就去玩了,而有的则要老师叫了他以后才去玩。
第二,玩区域活动时的意向比较明确。以前,孩子玩区域活动时,基本都是想到哪里就到哪里,特别是喜欢到人多的地方,还有就是比较依赖老师,看见老师在哪里就去哪里,玩的时候随意性也比较大,很容易摸不着头脑。现在,孩子在玩区域活动时,最大的区别就是男孩子喜欢搭积木、串珠等建构材料,女孩子则喜欢扮家家。在玩的时候,他们选择了自己喜欢去的地方,并能简单的摆弄一些玩具,为自己提供一定的帮助,有时候还会和自己的小伙伴进行简单的交流商量。建构时也有了方向,要给谁搭建一所房子,朝着这个方向搭建成功,并有了喜悦的心情。
第三,玩区域活动时的耐心也渐渐养成。以前,孩子是很容易被别人给打扰的,一有什么新奇的马上放下自己玩的玩具,去玩别人的玩具了。所以也造成了玩具到处乱放。现在,孩子虽然也会有所走动,但不会像以前那样把玩具拿来拿去,如果实在是没什么好玩的才去别的地方玩。像搭积木那里,几个孩子要玩很长时间,先是个别幼儿自己的搭建,后来变成大家一起搭建,但是也难免会出现乱玩的现象。这个要以后慢慢培养的。
相对而言,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孩子都在进步,老师也为他们高兴。区域活动也是在一天一天的摸索中,让孩子成长的,毕竟有太多的东西要让孩子学会。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4
游戏是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但幼儿游戏决不是单纯感觉上的快乐,而是伴有生命充实感的快乐。游戏是幼儿的活动,与学习活动,劳动活动有着不少的区别。它有这样的一些特点:第一: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不是在外强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幼儿出于自己的兴趣与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的活动。幼儿游戏的类型很多,区角游戏、角色游戏和晨间自选活动,其中银行、幼儿园、娃娃家、医院、理发店、食品城等是角色游戏、区角游戏、晨间自选活动。
本学期,我们根据园务计划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积极地为幼儿创设、完善了游戏环境,通过发动家长、幼儿等多方面地收集游戏玩具和材料,认真地按计划对幼儿的游戏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通过努力,孩子们在游戏中交往能力、合作技能、表现欲望、创造性等得到了一定发展。以下就本学期的游戏情况作个总结。
在角色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扮演某一种假想的角色,以假想的方式把头脑中已有的表想重新组合,从而反映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参与___的社会生活。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为之争吵不休,对于我们中班的孩子,不仅要进行品德教育,让他们懂得互相谦让,同时也着重对幼儿协作意识进行培养。
第一,利用游戏规则诱发幼儿的协作行为。规则提出:不仅是为幼儿的活动提出要求,也是对幼儿行为及其游戏开展一种暗示。如,在娃娃家,我们是这样引导幼儿确立规则:“小朋友在游戏开始前,要先商量,确定各扮演什么角色,然后再游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孩子是一家人,每人都要关心家里的事情和家里的人,不能想做什么就怎么做”。要求幼儿能提出自己想要担任的角色,并相互协商。用“一家人”将他们间关系明确,暗示他们在行为上要有协作。
第二,教师主动加入幼儿游戏。老师加入幼儿的活动中,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也能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榜样。如:一次,我在娃娃家当“妈妈”,磊磊当“爸爸”。早晨起来,我对磊磊说:“我给孩子穿衣服,你去买早点吧。”他回来时对我说:“我买了蛋糕。”吃过早点,我看了一眼手表说:“哎呀,我要迟到了,来不及送宝宝了,”说:“你快点走吧,我去送他”。开始时,磊磊是被动的与我交往,后来就变被动为主动,协调我们之间的行为。
此外,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参与角色的主要动力是兴趣和好动性。因此本学期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在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和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这样才能逐步变自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有利于幼儿自身潜力的发展。例如,在“食品城”这一角色游戏中,我们的小朋友能选择、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他们心目中的特色蛋糕。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意选用材料制成心中所想的东西,大家都玩得十分开心。由此可见,在游戏中,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从中获取了经验,选择了自己感到好的方法,这样使他们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时,更增强了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和信心。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5
当鲜花在阳光之下娇艳的绽放,是绿叶最快乐的时刻;当孩子在游戏中探索,是孩子在自由的成长。在扎实践行《指南》大力倡导区域活动今天,我园的区域活动开展从模仿尝试蹒跚起步,在行动中研究学习不断改进,再在活动评比与展示中强化认识、快速提升,到如今的回归常态稳步前行。走出了我们独有的成长之路。
一、丰富理论知识,转变教师观念,了解自主游戏中区域活动实施方法
1、了解自主游戏中区域活动实施背景,转变教师观念
集体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在幼儿园老教师及转岗教师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要让区域活动真正走进幼儿园,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让老师对区域活动形成正确的认识,从心里认可接纳区域活动。了解区域活动开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所谓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动。
皮亚杰认知理论提出:儿童是主动学习的,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教育应顺乎天性,注意因材而异。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这些为区域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最大限度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指南》需要遵循的原则中将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放在首位。游戏有其独特的价值,同时也有着强有力的律法支撑。《纲要》中也规定了“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准则,这些文件充分显示了游戏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地位。为区域活动在幼儿园的扎实开展提供了方向引领和政策保障。
区角活动凸显了幼儿的操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发现性学习。能促进幼儿自主参与活动、自发地学习;增进幼儿、师生交流,培养幼儿交往能力;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好奇好问的能力;增强幼儿表现力,促进幼儿社会性良好发展;拓展课程的组织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效的规避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
通过理论学习,老师了解区域活动的相关知识,对区角活动有初步的认识,知道他的意义和对幼儿的重要作用,懂得它是幼儿园课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进行科学的区角环境创设和有效的区角游戏指导是幼儿教师的基本从教技能,解决老师对集体教学与区角活动之间存在矛盾的质疑,教师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少了畏难情绪,各自想方设法,给孩子提供最佳的区角游戏空间。
2、掌握自主游戏中区域活动组织方法,让行动有章可循
首先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走出幼儿园,参加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回到园所进行二次推广培训,同时,在集中备课及教研活动时间组织集体学习,研读《指南》,明晰各大领域的核心价值,讨论实现核心价值过程中集体教学的弊端,引导教师看到区域活动的价值和重要性。并观摩优秀的区角活动及环境创设,向教师推荐区角活动相关书籍和文章,教师自主学习,从理论上武装自己,形成的整体认识。
自主游戏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分为角色、表演、美劳、建构、益智、运动六大类。区域活动的总体设计,要从三点上考虑:首先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比如小班孩子喜欢娃娃家,中班孩子对建构比较感兴趣,而大班孩子探究更感兴趣;其次要观察孩子,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再次就是要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不能与课程割裂。自主游戏中的区域活动的内容确定,要充分考虑生活性,操作性、教育性、时代性。比如“超市”,“小医院”、”点心坊“、”烧烤摊“等,就和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
活动室区角的创设一般以5—8个适应,涵盖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能同时容纳班级所有孩子进行活动。区域活动空间设计要遵循动静分开,比如建构区和图书区就不能相邻,会影响孩子阅读。娃娃家玩耍时声音较大,把它放到活动室门边的角落,既减少了对其它区域的影响,又使孩子来园自然入区,一天的开始就有一个快乐的心情;开放与闭合相结合,全是闭合的很占空间,与我们活动室面积相对狭小不符,缩小了孩子的活动范围,不利于活动操作;相关临近,比如科学区和数学区就可以紧邻设置,可以兼顾学科联系;巧妙留“死角”,如图书区就可以在一个相对独立安静的地方,光线要好,最好是自然光。植物种植观赏区可以放在阳台上、生活区,方便种植活动的开展,又有充足的阳光,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区域的分割可以用桌子,玩具柜,吊饰,积木,屏风等隔开;区域的标志要富有童趣,依据不同年龄特点用图片展示,大班可以有简单文字;区域材料的投放要将安全性放在首位,其次是多样性,探究性,层次性,发展性相结合。教师将所要教的知识物化到材料中,孩子通过操作材料,自己获取或发现其中的知识信息,同时获取相关的经验技能。区域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的关键。材料的摆放要直观呈现,便于孩子取放,可以借助蒙氏的方法,让孩子根据标志自主对应放物。区域要有明确的规则,师生共同讨论后制定,规则展示要在醒目的位置,用图示直观展示,便于理解,大班可以图文并用。
在掌握区域环境常规创建方法的基础上,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到优秀幼儿园实地参观学习,并收集整理影像资料,返园进行二次培训。借助网络资源,收集区域活动相关图片和视频。大量的直观图片,供老师借鉴学习,老师心中的区角活动已经形成。
二、用理论指导实践,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改进
1、创设适宜的区角环境,投放丰富的材料
环境,教师,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三要素。而环境是主要的物质因素。有了充分的了解和前期准备,教师从模仿开始,理论结合实际,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创建自己心中的区角活动环境。分析现有的空间条件,找出不能任意变动的位置,如门窗,壁柜等,再分析各种活动所需的活动空间、光线、材料存放、活动强度等,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统筹安排,画一张活动室的平面图,标上固定部门,如门窗厨壁等。然后在活动室的图纸上进行模拟摆设,以确定最佳方案。教师根据孩子的年龄不同及主题活动的相关内容,选择区域内容,投放区域材料。在教师实践操作的基础上,组织区角环境创设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深入思考,不断完善。在评比的过程中,保教室设计科学的评价细则给老师以引领,督促教师丰富材料,让孩子有事可做。
2、合理安排一日作息,保障幼儿活动时间
为了避免区域活动材料成为一种摆设,保障孩子的活动权利,在一日幼儿生活作息表中,安排专门的区域活动时间,并加强督察,让孩子真正走进区角,进行自主游戏。通过孩子的操作让材料活起来,材料的适宜性彰显,有助于老师发现材料及区角设置的存在问题,在孩子的不断活动中改进,依据孩子的需要找到我们的不足。也为老师深入了解孩子,关注孩子的学习方法打开一扇窗。
3、设置样板班,树立区角活动“样板间”
在区角活动全面铺开的同时,在小中大班个设立样板班一个,选择教师综合能力较强的班级担任,教研组长全程跟进,大到设置几个区,区域怎么摆放,材料的投放,小到材料的调整,区域分界线的巧妙设置,幼儿特殊情况的处理,幼儿的观察指导评价等全部以身说法,在亲身示范的基础上,和老师共同探讨更好的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调整,反思,观摩,实验班的老师对区角活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于区角环境的创设也能根据孩子的与材料互动的反应进行有的放矢的调整,迈出了区角活动开展的第一步。无论是空间分割,材料投放,幼儿活动常规,区角氛围营造,教师指导策略都给其他班级提供了最直接的帮助。
4、开展常态教研,点对点解决问题
在集中力量抓好实验班的同时,区角活动全园推进。将区角活动的开展纳入每周的日常教研中,教师们带着活动实践中的问题来,在会上陈述自己的问题,在大家讨论帮助下形成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带着方案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后,老师们又带着行动的结果来,再次汇报交流自己的研究,请大家对自己的行动结果进行评议,集思广益后再带着更新的方案去实践教学,如此反复几次,原来的问题得以解决,新的研究问题又会生成,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推向深入。
园长与教研组长针对活动研讨表格设计交换意见,开诚布公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并能依据我园教师的现状对表格内容做针对性的调整,目的只有一个,开创我园教师区域活动研究的新模式,细化研讨内容,丰富研讨主题,将教研与区域活动充分融合,让研究引领发展,在研讨中提升,在互动中共进。通过区域活动的常态教研,进一步改变教师的教育行为,真正践行幼儿为本的教育观,将老师的目光从注重老师的教,吸引到幼儿的学,在活动过程中,注重教师支持幼儿学习策略的选择及运用,从幼儿活动的表现与反应中,去评析教师支持策略的科学性与适宜性,并提出积极的建议,和老师一起讨论最佳策略,在互动研讨中共同提高,达成共识,形成最适宜的幼儿学习支持策略,并推广至全园。通过5月份的家长开放日观摩活动,让所有参加活动的老师、家长,对区角的设置,材料的投放,如何观察幼儿,怎样给予幼儿最有效的指导等问题分别从主观组织,客观观察的角度进行观察与思考评析,提高教师指导区角活动的能力。
针对区角活动的材料投放问题,有的认为区角就是充分的自主活动,孩子是主人,教师给孩子提供相关领域的材料,且都是开放性的材料,一物多玩,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充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教师只能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的表现,在最恰当的时机给予孩子帮助,而且介入的时机与方法一定要科学有效。与有教师认为在孩子活动以前就预设活动内容的做法有分歧,大家在相互的探讨与交流中,心中的疑惑解开了,同时对区角活动也有了更明晰的认识。同时也促进了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的无缝对接。材料投放就是教师在用隐形的手掌控孩子的活动,集体活动的前期经验获得我们可以在区角中完成。教师可以通过孩子的区角活动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水平,以便于更有针对性的开展集体教学。集体教学的延伸活动也有一大部分在区角中完成。针对集体教学时间局限性问题,在孩子们意犹未尽时,可将教学活动的学具材料,投放至区角,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如语言活动《小花籽找朋友》,教师在上课结束后,将头饰,图片,图画书等材料投放至语言区,孩子们兴趣极浓,在充分表演故事的基础上,还进行故事创编和续编,图画书也让孩子们爱不释手,提高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早期阅读习惯的养成。还有的科学活动不适宜采用集体教学,如大班科学活动《测量》,更适宜在区角完成。让孩子们在充分操作与探究中发现现象,启迪思维。所以说,区角活动的内容教师是可以预先设置的,只要我们的材料投放足够科学,能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再加上我们老师的科学引导与巧妙介入,孩子们会在完全自主的情境中收获成长。
材料投放的有效性与适宜性,取决于老师对孩子们需要的正确解读,而要了解孩子,细致科学的观察孩子是前提,只有我们老师心中有《指南》,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典型特征及教育目标都了然于心,那么我们就能在各种活动中有的放矢的实施我们的教育,不错失任意一个教育契机,找准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给孩子提供他们需要的支架,帮助每一个孩子实现从应然水平到实然水平的一次次飞跃,促进其全面发展。
教师现场观摩区角活动的开展,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审视孩子的活动,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现孩子的精彩,看到材料的不足,并以活动中的老师为镜,照出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的行为,找到区角活动中自己的位置。观摩活动后的专题对话,教师们各抒己见,有质疑,有震撼,有反思,对教师的促进作用很大。老师们在观摩,学习,摸索和实践中,对区角活动的质疑在逐渐减少,班级的区角创设初具模型,区角活动的开展老师心里有了谱。区域规则由原来的教师说了算,变成了现在的孩子说了算,教师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发现问题,启发引导孩子制定规则,保障活动的有序进行,如区域的人数限制,图书区的安静读书,轻轻翻书,不在书上乱涂乱画等。孩子们自己制定的规则,在用自己的小手将规则用图画表达,张贴,大大提高对规则的遵守程度。因为他们不但知道了要这么做,还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
5、进行阶段性经验交流,同伴互助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对老师的`区角活动指导水平有了更清晰地了解,对老师的薄弱环节也了然于心,在期末请区域活动开展比较好的实验班级班长做经验介绍,通过身边榜样的分享,让老师们少了一份障碍,更好的借鉴,完善自己的工作。如中班老师分享的教师活动介入策略“如何面对孩子活动中的纠纷”:当幼儿因材料发生矛盾时,教师不应以裁判的身份介入,以自己所看到的瞬间景象或孩子的报告匆忙替孩子做出决定,而应该引导幼儿双方充分表达,将自己的游戏想法告诉同伴,引导发生矛盾的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同时理解对方的想法,需求,并自主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赞赏出现亲社会行为的幼儿。(师幼间的精彩对话摘录:明明:我想要这个这个盒子。师:可以给琪琪吗?琪琪:不可以,我也要盒子。师:那怎么办呢?都想要盒子,可是只有一个盒子。明明:轮流玩!师:好主意,可是谁先玩呢?琪琪:我先玩,然后明明玩.师:可以吗?明明:不行,我先玩,然后她玩,(琪琪立刻答应,松了手。明明拿了就走,叫住)。师:琪琪对你真好,她让你先玩,你应该对她说什么?明明:谢谢!师:这个琪琪让你先玩,下次你让琪琪先玩,好吗,(点点头),师大加赞赏琪琪:你让了明明,真好,轮流玩,两个人都能玩到!)通过老师细腻的过程的呈现,教师们一目了然,被老师的教育智慧所折服,老师给了孩子尊重与理解,并给他们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学习交往,解决问题。
教研组长对活动的开展情况做以总结,并根据活动的存在问题,做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解决大家践行中的共性问题,答疑解惑,点对点解决问题,把区角活动开展有力向前推进,我们的区角活动翻开新的篇章。
6、邀请专家来园,答疑解惑
在已经有了实战经验的基础上,带领老师走出幼儿园,参观优秀园所的区角环境创设,开阔眼界和思路取长补短,并邀请专家来园进行专题讲座,与教师进行专题对话会,为教师答疑解惑。老师们带着问题学习,带着疑惑观摩,少了盲目性,有了专家的引领,方向更加明确,
三、以课题为依托,让自主游戏的区域活动走向深入
在不断摸索向前的过程中,不时回头看,找问题,查漏洞,将区域活动开展引向深入。在区角活动的开展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成为我们的一大瓶颈,自主性的区角游戏活动开展不够。区域活动的评价过于笼统,浮于形式,形式单一,老师成为绝对的主角,少了孩子的自评与互评等问题依旧存在。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引领老师就一个点不断走向深入。我园申报的市级课题《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策略》也让我们的教师角色定位,教师观察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进一步解决区域活动开展的实际问题。
随着自主游戏的区域活动不断深入,老师眼中有了孩子,对孩子有了敬畏之心,只有读懂孩子,才能谈得上教育孩子。教师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踏进孩子们那神奇而美好的世界。区域活动是孩子需要的,有助于孩子快乐成长,更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令牌。唯有在区域活动这片沃土上不断耕耘,才会让它硕果累累,那就让我们聆听花开的声音,等待孩子们意外的美好。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6
我们班的孩子今年自小班升入中班,我发明他们开始喜欢为团体为同伴干事情,便在班级建立了值日生工作。全班幼儿分成五组轮流举行,每一天由6-7名幼儿共同做当天的值日工作,我主要按幼儿的本事以及来园的早晚给他们分配值日项目。
开始时,孩子们对值日生感到十分新鲜和洽奇,每一天都开心地早早来园,进取完成我分配的任务。可是过了不久,我就发明值日生来园总是你早我晚,有时候大部分幼儿都来园了,值日生还没到,当我询问缘故原由时,孩子却无所谓地说:“我忘了!”。尽管值日生都能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但时常出现干事不当真、坚持欠好,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醒。这时,小朋友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某一天,在我正准备安排值日生工作时,郭子豪小朋友说:“教师,今日我不想当卫生员了!”,“为啥子”我急切地想明白缘故原由,“今日我想当景象形象员!”孩子的回覆似乎提醒了我,原先对做值日生他们有本身选择的愿望,做啥子值日也有本身的设法。可是以前,值日生都是由我来安排孩子做的,从未思量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我们说要把属于孩子生活和选择的权力还给孩子,那么值日生工作为啥子不让他们自选呢!于是,我紧之后说:“能够呀,今日就由你们来选择做啥子值日生吧。”孩子们立刻又变得兴抖擞来,这个说:“我今日要当接待员!”阿谁说:“我要当监督员!”。那一天,我异常注重观察他们,发明孩子们对自选的值日项目充满兴趣,都能当真负责地做好各自工作。以后值日生我班开展起来了。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7
每一天午睡起床后,搬把椅子坐在孩子们中间为他们梳辫子已成为我生活的一种享受。其实我并不太会梳理头发发,每次给孩子们扎的辫子总是歪歪扭扭的,但孩子们喜欢,我就沉迷不醒。并且它也让我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孩子,触摸孩子的心灵;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因人施教,适时指点;让我和孩子们之间更加信托、感情好、和谐。
每当这时,我们之间的距离拉的更近了。孩子们总是唧唧喳喳的和我说个不停“教师,我妈刚给我买了电子琴!教师,那首歌我会了!教师,我敢走独木桥了......”当然,此时也是我了解他们生活、心理和举行适时指点、鼓励的好时候。“你最喜欢教师啥子你不喜欢教师啥子你最愿意参与哪个活动你此刻睡觉还用妈妈陪吗......”这些他们日常平凡避而不答的问题,这时就会都争着回覆,并且绝没有谎言。就这样,我把每一天起床后给孩子梳理头发作为一种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把梳个漂亮的发式作为对孩子的一种赏封。
看到梳好小辫的孩子一个个满意的回到座位上,脸上洋溢着无以言表的欢愉,此时,我与孩子一样幸福。我的幸福也就是在这日复一日泛泛、平淡、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发明新奇、新鲜、新意中积攒起来的。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8
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巧手作坊、生活区、数学区、小熊超市、阅读区、表演区,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现将半年来的活动情况作一简单总结。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动区内提供的材料难度相同,对于一部分幼儿可能过于简单,容易完成,这样就会使其失去兴趣,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而对于另一些幼儿可能又太难,通过努力却达不到,这样也会使其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了解每个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考虑个体和个性差异,在活动区内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儿选择。如:在美工区投放折纸材料,让幼儿练习能折双三角物体时。教师就可以投放利用双三角原理折叠的难易程度不同的多种物体,让幼儿自由选择。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
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种子、绒线、蛋壳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幼儿对各自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
我班能把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二、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
1、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
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们在数学区设计了“玩牌比大小”的活动,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玩一个一个比,还能自己创出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比;但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我们把“比大小”该成了“排小鱼”的游戏,当牌排到相同的点数时,就可将相同点数之间的牌全部吃掉。更改游戏规则后,能力差的幼儿也都想到数学区游戏了,还自己比起谁赢的牌多呢。
通过努力,我班的区域活动在园内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在表演区域中,我们准备的道具还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学期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9
每一天的午睡起床后,在孩子们吃过点心后,我都会组织孩子们坐下来稍作休息,安静以后为接下来的个别化学习做准备,顺便也检查一下自我和同伴的鞋子有没有穿反,衣服有没有塞到裤子里等等,帮忙幼儿整理好衣物。这时,辰辰喊道:“教师,子杰的鞋子穿反了。”子杰看了看自我的鞋子,立即换了过来。紧之后,灿灿又跑到我面前问我:“教师,你看我的鞋子对了吗”我说:“你的脚穿得舒服吗?”(其实,他穿的是对的)他便走开了,可没想到他回去后,竟然把正的又换成了反的。依依发现灿灿的鞋子穿反了,提醒他把鞋子换回来,灿灿把两只鞋子一齐脱了下来,在那儿比划了半天,可穿到脚上的却还是反着的。很明显,他对鞋子的正反根本分不清楚。
对于中班的孩子,大部分幼儿都能穿对裤子和鞋子。而对于这几个个案,我觉得原因有两个:一是家庭因素。家人过于溺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包办代替,帮忙而不是教会。二是客观条件。由于这两个孩子的年龄较小,阶段发展相比较较迟缓。所以,虽然是中班的孩子,但还是常会出现把鞋子反穿的现象。但毕竟只是中班的上学期,所以只要重视教育和引导,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最终,在自由活动中经过同伴互助,相互监督的过程,也让幼儿学习了如何关注自我的同伴,关心他人,培养幼儿一种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10
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所喜欢的一种活动。一学期来,我园通过对区域活动中区域的设置、区域材料的投放、教师如何进行区域活动的导入和结束评价,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指导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重视区域的创设,让区域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我园场地小,条件有限,但自从开展区域活动的研究以来,幼儿园通过组织教师们进行有关知识理论的学习,认识到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各班教师能想方设法利用幼儿园的现有条件为幼儿创设活动的空间,把室内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划分、布置成多个区域。
《纲要》中提出: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因此,幼儿园要求教师们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设区域,重视各区域的功能,挖掘区域活动的价值,同时还要求教师将现阶段各班的主题教育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与区域活动结合,让区域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补充、延伸,让幼儿在区域中通过与同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得到发展和提高。
另外,幼儿园还要求教师们充分利用户外场地为幼儿开设活动区域。户外的活动场地比室内的活动场地要大,可以减少幼儿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幼儿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活动,能充分发展幼儿的个性,激发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户外活动环境还能更好地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让各区域都“活”起来,使之真正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二、重视区域材料的投放,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经验的。适宜的区域活动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和自主性,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因此,材料对区域活动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材料的投放方面,教师们一直认为材料丰富就是东西要多,所以,大家总喜欢把材料同时一古脑儿全投放到区域中。结果造成因材料过多,幼儿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操作的现象。根据出现的问题,幼儿园组织教师们开展了“区域活动中材料应该如何投放的探讨与交流”活动,总结出:材料的投放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有层次地投放。通过实践:现在,教师们在投放材料时不仅能考虑到所投放的材料能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欲望,而且能考虑到所投放的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开发性。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11
我们班幼儿通过两个月的区域活动,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维相对性地得到了提升。本月我们开展的区域有:美工区、图书角、表演区、建构区、小超市等。在各个区域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主题活动开展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
在材料的准备上,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小超市里的饮料瓶、各种各样的盒子、都是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的;为了丰富班级的植物角,我们发动家长和孩子,利用各种废旧瓶子在里面种植各种种子、花卉等,家长和孩子们积极参与、发挥想象、把废旧瓶子装扮地很有创意。幼儿对自己自己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投放以后,都纷纷参与到其中。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同时我们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1.但是在区域活动开展的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
2.在材料的提供上还不够周到,材料单一,幼儿活动时兴趣不高,积极进去工作的幼儿不多。2.和同伴合作性不是很强,活动中幼儿对于美工区、建构区的参与性强,较多的幼儿都选择了这几个活动区。活动中幼儿都是各自操作,但体现不出合作行为。
3.区域材料更换不是很及时,因此幼儿在区域工作的持续情况不好,部分幼儿不能把整个过程都完成。
4.区域活动的正确指引有时不到位,也就是幼儿在区域工作时的目标不够明确,这也说明了老师的引导欠缺。
所以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真正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引导者。首先,在活动中,我们要相信孩子,将角色转向幼儿的合作者及引导者。其次,在幼儿的活动中,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活动,了解他们当前已有的经验,观察他们对什么感兴趣,是否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标准来要求孩子。注重幼儿能力差异,安排适当内容。在区域活动的实践和观察中,我们要不断的积累经验,只有做到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尊重孩子的想法,开展区域活动的才有它的真正意义。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12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提供给儿童一个适宜的环境,使其在此环境中发展自身的能力。要以儿童的主动学习为中心,有效地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本着这样的教育价值观,我们从小班就开始设置了丰富有趣的区域活动。升入小班后,幼儿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有明显地提高。例如:幼儿的动作更灵活有条理、理解能力增强,好奇心、求知欲加强,开始学习探索与发现物间的关系,开始学习合作等等。下面我就本阶段的区域活动情况作一简单地总结。
一、活动区设置情况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我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学初,我们在保留了小班的娃娃家、搭搭玩玩、语言角、自然角的基础上,新增添了益智区、和美工区。但是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发现这些东西已经不能满足幼儿幼儿游戏需要。于是我们对活动室、午睡室、以及室外的走廊和盥洗室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和部署,丰富了区域角。我们首先取得家长的支持,大胆的使用叠床,将午睡室的空间利用起来。在午睡室里我们布置了娃娃家、小手动一动、以及益智区。我们很快发现小班时的娃娃家也已经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因此我们在娃娃家里增添了小厨房(在小厨房的位置上我们尽量要它靠近水源),要幼儿在小厨房里自制点心,感受自制食物的快乐,我们把它叫“爱心”食物。在“卧室”我们请幼儿根据季节变化为娃娃选择合适的衣服。这样娃娃家就能很好的满足幼儿需要,也要他们体验到了自己劳动的快乐和成功感。
在娃娃家边上我们用不同柜子将空间隔开,设置了益智区和小手动一动,使每个区呈半封闭状态。这样既保证了界限清晰,又保证了幼儿在游戏中相对独立、不受干扰。在小手动一动中,老师利用诸暨特产珍珠蚌来做各种有趣的动物植物,让这个活动显得较有特色。我们还利用各种没有用的东西来做各种各样的玩具,使废变宝,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环保。
在活动室里,我们设置了自然科学角、小画家,以及语言俱乐部。在一开始我们在语言俱乐部里只是单纯的放了各种书籍,幼儿往往看了一会就没有兴趣了。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手偶和指偶,并搬来木偶台让幼儿来表演老师在课上讲的故事,或者是表演幼儿自己从书上看来并熟悉的故事,这样一来我发现幼儿的兴趣提高了很多,也能先把书认真地看完,再来表演故事。在小画家中,我们将和幼儿一起出去秋游时,带回来的苍耳在麻袋上粘贴图画。这一活动让幼儿觉地自然界的植物也能画画。因此幼儿非常感兴趣。
我班的盥洗室较大,我们利用这一特点,大胆的在盥洗室里设置了了沙水区,让幼儿在教室里也能感受水与沙的乐趣。在活动室的门口的走廊里我们根据空间的特点设置了“家家乐”购物中心。在整个空间布局的安排上,我们尽量遵循动静分开,由静到动的顺序,同时,在进区口时,让每个幼儿用自己的小娃娃做进去卡,区前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来限制进区人数。
在活动区的材料投放中,我们在各个区域投放不同的材料。首先我们要保证材料的安全和卫生。我们在保证一些必备材料的基础上,根据主题的要求和阶段的目标,及时添加更新、补充新的材料。
其次,我们要有层次的投放材料。区域活动的材料,是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学具,是幼儿学习的物质基础。例如:在沙水区,第一层次:引水小实验。第二层次:水力发电机。第三层次:测量雨量。因为层次的目标不一样,材料的投放也要随之不同,难度不一。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使学习活动真正体现“下能保底,上不封顶的需求。”
二、幼儿的活动情况
在幼儿活动中,开始我们采取了完全自主的方式,但是游戏中发现有些幼儿游戏的目的性不明确,不清楚自己想玩什么,往往是哪里热闹就往哪里窜。常常会出现有的区“人满为患”,有的区则“门庭冷落”情况。
在活动中,我渐渐的发现幼儿之间的交流增多了,有了合作的倾向,但有的时候帮别人玩成任务往往会替代帮忙。
大多数幼儿在活动中体现出“喜新厌旧”的情况,大多数幼儿喜欢新鲜的材料与内容。对第一次玩的东西非常感兴趣,但一但完成任务,一般就不愿再次操作。因此幼儿在活动中的持久性显的较差,往往不能坚持。
幼儿幼儿未能完全摆脱自我中心以及对活动的需求日益增强,幼儿之间会出现争吵。如,抢同一中材料,抢同一样玩具。
孩子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后也有明显的进步:
1、规则意识、交往能力加强了。如在家家乐购物中心,幼儿能井井有条的进行挑选物品。而且在选好东西以后能到营业员那里付相应的“钱”。
2、.幼儿知道了废旧物品可以利用,以及垃圾的分类,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就能主动的将垃圾放到活动室里相对应的垃圾箱里。
3、木偶表演区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交流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教师的指导
我们认识到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自己观察者、指导者、鼓励者、支持者。教师在指导中要把握好一个“度”,这既是一个观念问题,有是一个教学技巧和教育艺术问题。因此我们在活动要“有目的引导,适当引导”。
1、合理制定活动目标
在每月我们坚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学计划、主题内容以及上周活动情况,制定合理明确的区域活动目标。
2、观察幼儿,及时合理引导幼儿,师生互动,关系融洽。
针对幼儿没有目的性的盲目选择,我们在尊重幼儿意愿的前提下,教师会给一些幼儿进区的建议,保证每个区都有孩子玩,每个孩子都有区可玩。在活动的指导中,教师始终把幼儿的需求放在首位,尊重孩子的发现,及时为他们增添新的材料,以平等的身份提出合理的游戏建议。
我们在活动中以间接指导为主。一是靠学具、材料为媒介。二是靠问题为媒介。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学习兴趣减弱时,我们就作之没问题,引导幼儿去继续探索、去发现。如“也许还会有秘密呢,再试试看。”“为什么天平会倾斜,反过来试试”等等,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和学习的欲望。
3、作好评价、提升经验。
我们认真记录每次的活动情况,填写每周两次的观察记录。着重记录一个区包括幼儿的姓名、提供的材料、孩子们活动情况。教师的指导及反思。进一步深化活动内容,提升活动经验。
第五篇: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1
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巧手作坊、生活区、数学区、小熊超市、阅读区、表演区,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现将半年来的活动情况作一简单总结。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动区内提供的材料难度相同,对于一部分幼儿可能过于简单,容易完成,这样就会使其失去兴趣,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而对于另一些幼儿可能又太难,通过努力却达不到,这样也会使其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了解每个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考虑个体和个性差异,在活动区内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儿选择。如:在美工区投放折纸材料,让幼儿练习能折双三角物体时。教师就可以投放利用双三角原理折叠的难易程度不同的多种物体,让幼儿自由选择。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
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种子、绒线、蛋壳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幼儿对各自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
我班能把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二、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
1、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
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们在数学区设计了“玩牌比大小”的活动,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玩一个一个比,还能自己创出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比;但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我们把“比大小”该成了“排小鱼”的游戏,当牌排到相同的点数时,就可将相同点数之间的牌全部吃掉。更改游戏规则后,能力差的幼儿也都想到数学区游戏了,还自己比起谁赢的牌多呢。
通过努力,我班的区域活动在园内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在表演区域中,我们准备的道具还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学期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2
游戏是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但幼儿游戏决不是单纯感觉上的快乐,而是伴有生命充实感的快乐。游戏是幼儿的活动,与学习活动,劳动活动有着不少的区别。它有这样的一些特点:第一: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不是在外强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幼儿出于自己的兴趣与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的活动。幼儿游戏的类型很多,区角游戏、角色游戏和晨间自选活动,其中银行、幼儿园、娃娃家、医院、理发店、食品城等是角色游戏、区角游戏、晨间自选活动。
本学期,我们根据园务计划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积极地为幼儿创设、完善了游戏环境,通过发动家长、幼儿等多方面地收集游戏玩具和材料,认真地按计划对幼儿的游戏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通过努力,孩子们在游戏中交往能力、合作技能、表现欲望、创造性等得到了一定发展。以下就本学期的游戏情况作个总结。
在角色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扮演某一种假想的角色,以假想的方式把头脑中已有的表想重新组合,从而反映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参与___的社会生活。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为之争吵不休,对于我们中班的孩子,不仅要进行品德教育,让他们懂得互相谦让,同时也着重对幼儿协作意识进行培养。
第一,利用游戏规则诱发幼儿的协作行为。规则提出:不仅是为幼儿的活动提出要求,也是对幼儿行为及其游戏开展一种暗示。如,在娃娃家,我们是这样引导幼儿确立规则:“小朋友在游戏开始前,要先商量,确定各扮演什么角色,然后再游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孩子是一家人,每人都要关心家里的事情和家里的人,不能想做什么就怎么做”。要求幼儿能提出自己想要担任的角色,并相互协商。用“一家人”将他们间关系明确,暗示他们在行为上要有协作。
第二,教师主动加入幼儿游戏。老师加入幼儿的活动中,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也能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榜样。如:一次,我在娃娃家当“妈妈”,磊磊当“爸爸”。早晨起来,我对磊磊说:“我给孩子穿衣服,你去买早点吧。”他回来时对我说:“我买了蛋糕。”吃过早点,我看了一眼手表说:“哎呀,我要迟到了,来不及送宝宝了,”说:“你快点走吧,我去送他”。开始时,磊磊是被动的与我交往,后来就变被动为主动,协调我们之间的行为。
此外,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参与角色的主要动力是兴趣和好动性。因此本学期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在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和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这样才能逐步变自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有利于幼儿自身潜力的发展。例如,在“食品城”这一角色游戏中,我们的小朋友能选择、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他们心目中的特色蛋糕。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意选用材料制成心中所想的东西,大家都玩得十分开心。由此可见,在游戏中,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从中获取了经验,选择了自己感到好的方法,这样使他们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时,更增强了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和信心。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3
每一天的午睡起床后,在孩子们吃过点心后,我都会组织孩子们坐下来稍作休息,安静以后为接下来的个别化学习做准备,顺便也检查一下自我和同伴的鞋子有没有穿反,衣服有没有塞到裤子里等等,帮忙幼儿整理好衣物。这时,辰辰喊道:“教师,子杰的鞋子穿反了。”子杰看了看自我的鞋子,立即换了过来。紧之后,灿灿又跑到我面前问我:“教师,你看我的鞋子对了吗”我说:“你的脚穿得舒服吗?”(其实,他穿的是对的)他便走开了,可没想到他回去后,竟然把正的又换成了反的。依依发现灿灿的鞋子穿反了,提醒他把鞋子换回来,灿灿把两只鞋子一齐脱了下来,在那儿比划了半天,可穿到脚上的却还是反着的。很明显,他对鞋子的正反根本分不清楚。
对于中班的孩子,大部分幼儿都能穿对裤子和鞋子。而对于这几个个案,我觉得原因有两个:一是家庭因素。家人过于溺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包办代替,帮忙而不是教会。二是客观条件。由于这两个孩子的年龄较小,阶段发展相比较较迟缓。所以,虽然是中班的孩子,但还是常会出现把鞋子反穿的现象。但毕竟只是中班的上学期,所以只要重视教育和引导,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最终,在自由活动中经过同伴互助,相互监督的过程,也让幼儿学习了如何关注自我的同伴,关心他人,培养幼儿一种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4
我们班幼儿通过两个月的区域活动,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维相对性地得到了提升。本月我们开展的区域有:美工区、图书角、表演区、建构区、小超市等。在各个区域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主题活动开展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
在材料的准备上,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小超市里的饮料瓶、各种各样的盒子、都是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的;为了丰富班级的植物角,我们发动家长和孩子,利用各种废旧瓶子在里面种植各种种子、花卉等,家长和孩子们积极参与、发挥想象、把废旧瓶子装扮地很有创意。幼儿对自己自己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投放以后,都纷纷参与到其中。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同时我们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1.但是在区域活动开展的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
2.在材料的提供上还不够周到,材料单一,幼儿活动时兴趣不高,积极进去工作的幼儿不多。2.和同伴合作性不是很强,活动中幼儿对于美工区、建构区的参与性强,较多的幼儿都选择了这几个活动区。活动中幼儿都是各自操作,但体现不出合作行为。
3.区域材料更换不是很及时,因此幼儿在区域工作的持续情况不好,部分幼儿不能把整个过程都完成。
4.区域活动的正确指引有时不到位,也就是幼儿在区域工作时的目标不够明确,这也说明了老师的引导欠缺。
所以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真正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引导者。首先,在活动中,我们要相信孩子,将角色转向幼儿的合作者及引导者。其次,在幼儿的活动中,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活动,了解他们当前已有的经验,观察他们对什么感兴趣,是否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标准来要求孩子。注重幼儿能力差异,安排适当内容。在区域活动的实践和观察中,我们要不断的积累经验,只有做到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尊重孩子的想法,开展区域活动的才有它的真正意义。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5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提供给儿童一个适宜的环境,使其在此环境中发展自身的能力。要以儿童的主动学习为中心,有效地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本着这样的教育价值观,我们从小班就开始设置了丰富有趣的区域活动。升入小班后,幼儿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有明显地提高。例如:幼儿的动作更灵活有条理、理解能力增强,好奇心、求知欲加强,开始学习探索与发现物间的关系,开始学习合作等等。下面我就本阶段的区域活动情况作一简单地总结。
一、活动区设置情况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我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学初,我们在保留了小班的娃娃家、搭搭玩玩、语言角、自然角的基础上,新增添了益智区、和美工区。但是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发现这些东西已经不能满足幼儿幼儿游戏需要。于是我们对活动室、午睡室、以及室外的走廊和盥洗室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和部署,丰富了区域角。我们首先取得家长的支持,大胆的使用叠床,将午睡室的空间利用起来。在午睡室里我们布置了娃娃家、小手动一动、以及益智区。我们很快发现小班时的娃娃家也已经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因此我们在娃娃家里增添了小厨房(在小厨房的位置上我们尽量要它靠近水源),要幼儿在小厨房里自制点心,感受自制食物的快乐,我们把它叫“爱心”食物。在“卧室”我们请幼儿根据季节变化为娃娃选择合适的衣服。这样娃娃家就能很好的满足幼儿需要,也要他们体验到了自己劳动的快乐和成功感。
在娃娃家边上我们用不同柜子将空间隔开,设置了益智区和小手动一动,使每个区呈半封闭状态。这样既保证了界限清晰,又保证了幼儿在游戏中相对独立、不受干扰。在小手动一动中,老师利用诸暨特产珍珠蚌来做各种有趣的动物植物,让这个活动显得较有特色。我们还利用各种没有用的东西来做各种各样的玩具,使废变宝,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环保。
在活动室里,我们设置了自然科学角、小画家,以及语言俱乐部。在一开始我们在语言俱乐部里只是单纯的放了各种书籍,幼儿往往看了一会就没有兴趣了。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手偶和指偶,并搬来木偶台让幼儿来表演老师在课上讲的故事,或者是表演幼儿自己从书上看来并熟悉的故事,这样一来我发现幼儿的兴趣提高了很多,也能先把书认真地看完,再来表演故事。在小画家中,我们将和幼儿一起出去秋游时,带回来的苍耳在麻袋上粘贴图画。这一活动让幼儿觉地自然界的植物也能画画。因此幼儿非常感兴趣。
我班的盥洗室较大,我们利用这一特点,大胆的在盥洗室里设置了了沙水区,让幼儿在教室里也能感受水与沙的乐趣。在活动室的门口的走廊里我们根据空间的特点设置了“家家乐”购物中心。在整个空间布局的安排上,我们尽量遵循动静分开,由静到动的顺序,同时,在进区口时,让每个幼儿用自己的小娃娃做进去卡,区前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来限制进区人数。
在活动区的材料投放中,我们在各个区域投放不同的材料。首先我们要保证材料的安全和卫生。我们在保证一些必备材料的基础上,根据主题的要求和阶段的目标,及时添加更新、补充新的材料。
其次,我们要有层次的投放材料。区域活动的材料,是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学具,是幼儿学习的物质基础。例如:在沙水区,第一层次:引水小实验。第二层次:水力发电机。第三层次:测量雨量。因为层次的目标不一样,材料的投放也要随之不同,难度不一。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使学习活动真正体现“下能保底,上不封顶的需求。”
二、幼儿的活动情况
在幼儿活动中,开始我们采取了完全自主的方式,但是游戏中发现有些幼儿游戏的目的性不明确,不清楚自己想玩什么,往往是哪里热闹就往哪里窜。常常会出现有的区“人满为患”,有的区则“门庭冷落”情况。
在活动中,我渐渐的发现幼儿之间的交流增多了,有了合作的倾向,但有的时候帮别人玩成任务往往会替代帮忙。
大多数幼儿在活动中体现出“喜新厌旧”的情况,大多数幼儿喜欢新鲜的材料与内容。对第一次玩的东西非常感兴趣,但一但完成任务,一般就不愿再次操作。因此幼儿在活动中的持久性显的较差,往往不能坚持。
幼儿幼儿未能完全摆脱自我中心以及对活动的需求日益增强,幼儿之间会出现争吵。如,抢同一中材料,抢同一样玩具。
孩子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后也有明显的进步:
1、规则意识、交往能力加强了。如在家家乐购物中心,幼儿能井井有条的进行挑选物品。而且在选好东西以后能到营业员那里付相应的“钱”。
2、.幼儿知道了废旧物品可以利用,以及垃圾的分类,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就能主动的将垃圾放到活动室里相对应的垃圾箱里。
3、木偶表演区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交流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教师的指导
我们认识到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自己观察者、指导者、鼓励者、支持者。教师在指导中要把握好一个“度”,这既是一个观念问题,有是一个教学技巧和教育艺术问题。因此我们在活动要“有目的引导,适当引导”。
1、合理制定活动目标
在每月我们坚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学计划、主题内容以及上周活动情况,制定合理明确的区域活动目标。
2、观察幼儿,及时合理引导幼儿,师生互动,关系融洽。
针对幼儿没有目的性的盲目选择,我们在尊重幼儿意愿的前提下,教师会给一些幼儿进区的建议,保证每个区都有孩子玩,每个孩子都有区可玩。在活动的指导中,教师始终把幼儿的需求放在首位,尊重孩子的发现,及时为他们增添新的材料,以平等的身份提出合理的游戏建议。
我们在活动中以间接指导为主。一是靠学具、材料为媒介。二是靠问题为媒介。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学习兴趣减弱时,我们就作之没问题,引导幼儿去继续探索、去发现。如“也许还会有秘密呢,再试试看。”“为什么天平会倾斜,反过来试试”等等,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和学习的欲望。
3、作好评价、提升经验。
我们认真记录每次的活动情况,填写每周两次的观察记录。着重记录一个区包括幼儿的姓名、提供的材料、孩子们活动情况。教师的指导及反思。进一步深化活动内容,提升活动经验。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6
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所喜欢的一种活动。一学期来,我园通过对区域活动中区域的设置、区域材料的投放、教师如何进行区域活动的导入和结束评价,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指导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重视区域的创设,让区域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我园场地小,条件有限,但自从开展区域活动的研究以来,幼儿园通过组织教师们进行有关知识理论的学习,认识到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各班教师能想方设法利用幼儿园的现有条件为幼儿创设活动的空间,把室内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划分、布置成多个区域。
《纲要》中提出: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因此,幼儿园要求教师们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设区域,重视各区域的功能,挖掘区域活动的价值,同时还要求教师将现阶段各班的主题教育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与区域活动结合,让区域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补充、延伸,让幼儿在区域中通过与同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得到发展和提高。
另外,幼儿园还要求教师们充分利用户外场地为幼儿开设活动区域。户外的活动场地比室内的活动场地要大,可以减少幼儿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幼儿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活动,能充分发展幼儿的个性,激发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户外活动环境还能更好地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让各区域都“活”起来,使之真正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二、重视区域材料的投放,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经验的。适宜的区域活动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和自主性,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因此,材料对区域活动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材料的投放方面,教师们一直认为材料丰富就是东西要多,所以,大家总喜欢把材料同时一古脑儿全投放到区域中。结果造成因材料过多,幼儿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操作的现象。根据出现的问题,幼儿园组织教师们开展了“区域活动中材料应该如何投放的探讨与交流”活动,总结出:材料的投放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有层次地投放。通过实践:现在,教师们在投放材料时不仅能考虑到所投放的材料能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欲望,而且能考虑到所投放的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开发性。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7
幼儿园区域活动,在我们的幼儿园工作中很熟悉,我们的区域活动很容易流于形式,使得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显得鸡肋一般。尤其是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这个主角的位置在哪我们教师是跟孩子一齐玩,还是只做一个旁观者。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让幼儿主动参与区域活动,主动探索学习。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自由探索的愿望,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本事,孩子能够自由选择游戏的材料、方式等,按照自我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让游戏真的成为孩子的游戏。教师协助参与,促进幼儿发展。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条件供给者、观察指导者,教师要注意不断的在不一样区域来回的观察和参与游戏,不能只参与一个区域中与孩子游戏而忽视其他区域幼儿的指导,针对幼儿区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与幼儿一齐操作、发现,一齐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
区域活动的指导,教师的介入要适时适度。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发挥孩子的主导地位,按照孩子的意愿进行游戏,不代表教师能够不管不问,而是要找准时机予以介入。比如在孩子有求助行为的时候;发生纠纷现象的时候,发生困难的时候等。教师介入活动时还要适度,多给孩子鼓励、启发、暗示,比如孩子在活动中向教师求助的时候,不是直接告诉他“你应当这样做”,而是说“你能够试着这样做”,尽量让孩子自我去发现与探索。
总之,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最欢乐的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做观察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们要创造一个适合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以游戏为基本形式,调动孩子活动的主动性、进取性,为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努力。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8
每一天午睡起床后,搬把椅子坐在孩子们中间为他们梳辫子已成为我生活的一种享受。其实我并不太会梳理头发发,每次给孩子们扎的辫子总是歪歪扭扭的,但孩子们喜欢,我就沉迷不醒。并且它也让我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孩子,触摸孩子的心灵;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因人施教,适时指点;让我和孩子们之间更加信托、感情好、和谐。
每当这时,我们之间的距离拉的更近了。孩子们总是唧唧喳喳的和我说个不停“教师,我妈刚给我买了电子琴!教师,那首歌我会了!教师,我敢走独木桥了......”当然,此时也是我了解他们生活、心理和举行适时指点、鼓励的好时候。“你最喜欢教师啥子你不喜欢教师啥子你最愿意参与哪个活动你此刻睡觉还用妈妈陪吗......”这些他们日常平凡避而不答的问题,这时就会都争着回覆,并且绝没有谎言。就这样,我把每一天起床后给孩子梳理头发作为一种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把梳个漂亮的发式作为对孩子的一种赏封。
看到梳好小辫的孩子一个个满意的回到座位上,脸上洋溢着无以言表的欢愉,此时,我与孩子一样幸福。我的幸福也就是在这日复一日泛泛、平淡、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发明新奇、新鲜、新意中积攒起来的。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9
区域活动的幼儿评价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视,要提高幼儿语言表达潜力、建构技能、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潜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团队精神,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在新《纲要》精神指引下,我们努力改变区域活动中幼儿评价方式,体会到有效的观察为区域幼儿评价带给依据,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评价的结果为幼儿的学习带给新的平台、幼儿、教师都是评价的主体。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主人,也是区域活动成效落实的主体,因此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还要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教师依此进行指导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主要观察以下几方面:
一、幼儿的兴趣基础如何
区域活动具有自由性、自主性、个性化和指导的间接性等特点,每个幼儿能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动进行探索、学习。兴趣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一个根本要求。但是,在现实的许多区域活动中,一些幼儿的兴趣比较短暂、容易转移,很难长时间专注于某一活动,致使许多活动都是浅尝辄止,如:主题活动《蚂蚁王国》,开始我们只是在美工区里投放蚂蚁图案让幼儿进行涂色、绘画,剪纸(蚂蚁图形),刚开始第一天,幼儿的兴趣比较高,到了第二天,入区时,孩子在区里待的时间变短了,过了几天,就已经很少有幼儿光顾这个区域了。于是,与班上老师交流,重新调整这个区域的材料,材料之间有层层递进关系,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而在群众活动中,常引导幼儿介绍与交流自己的发现,在此过程中,幼儿对如何运用所有的材料装饰蚂蚁,包括用什么图案、什么颜色搭配以及用泥工、手工制作蚂蚁等。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始终持续良好的工作状态,对活动充满热情,实现了幼儿与区域活动之间的用心互动。兴趣是的老师,评价幼儿对区域活动是否感兴趣,主要看幼儿是否喜欢活动,在活动区域中持续时间的长短,因为幼儿只有感兴趣了,注意力才会集中,才会在此过程中用心探索。
二、幼儿能否依计划活动
区域活动不是幼儿随心所欲的活动,也不是幼儿在活动区无所事事的活动,更不是幼儿在活动区到处转悠的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强调幼儿要依计划开展活动。所以,制定计划是幼儿进行活动的起始(当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幼儿要能决定自己选取什么区域、做什么、如何做、如何度过在区域的时间,也即幼儿要在头脑中构成一个比较明确的活动意向。在活动过程中,依活动的意向执行、完成活动。每一天下午离园前,教师指导幼儿制定计划,让幼儿有一个明显的目标方向,待到明日入区时,幼儿能有秩序、规律的操作。
三、幼儿的参与状况
评价幼儿的参与状况要观察幼儿是主动、独立地选取区域活动,还是盲目服从别人,或模仿别人选取区域活动;做出选取后在区域是坚持玩一段时间,还是频繁地变换材料,甚至在于各个区域中游荡;此外,还能够观察幼儿是否关心自己的活动成果,如果幼儿用心参与活动,就会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或最后的成果很关注,透过对活动成果的了解,获得成就感,或是将自己与同伴相比较,对自己进行定位。这些方面都能够使我们对幼儿的活动参与做出评价。如:在《蚂蚁王国》这主题中,让孩子到户外观察蚂蚁,孩子们很兴奋,双眼睁得大大的,生怕错过一点小细节,有的幼儿甚至一边观察一边思索,脑袋里出现了很多的“什么”,在回忆时间里,孩子们获得很多有关蚂蚁的知识。幼儿幼儿甚至因为自己的发现获得成就感。
四、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
对区域活动中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进行评价时,主要是看幼儿是经常一个人单独活动,还是常与别人合作;在合作时是,还是服从者,合作时在团体中处于什么位置;活动中能否与同伴轮流分享,是否经常与别人发生冲突,经常采用什么方式解决冲突等,不同的表现反映着幼儿不同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如:在建构区,老师带给废旧鞋盒,目的让孩子们利用这些鞋盒搭建一个蚂蚁窝,鞋盒大小不一,幼儿要想自己一个人完成这项工作很难,需要同伴的协助,那么幼儿就会想起找自己伙伴商量一齐来搭建这蚂蚁窝,在合作的过程中,孩子们慢慢学会与人交往的潜力。
五、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自我、社会关系、社会规则等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理解的心理活动。社会认知的资料十分广泛,从其对象看,社会认知包括对自己、他人、社会关系(、友谊、公平等)、社会群体、社会主角、社会规范和社会生活事件等的认知;对人的认知又具体包括认识人的情感、意图、知觉、思维、态度、动机、行为等心理过程或特征。认知又是智慧的直接根源体现,它虽然是内隐的,但能够透过幼儿的区域操作活动表现出来,所以,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认知水平能够透过观察幼儿的操作来,尤其是对智力操作材料的状况加以分析。如智力操作的材料是复杂还是简单,是单一还是复合;操作方式是单调重复,模仿别人还是富有创造、善于变通;操作结果是单一的产品,还是多样化的表现,如绘画、拼图、手工、创编故事等。从中分析,即可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
六、幼儿区域规则遵守状况
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能够为所欲为。事实上,区域如果想真正成为一个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幼儿内在地遵守一些规则是保证区域自主、有效开展的前提,因此区域活动中幼儿能否遵守规则就成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幼儿遵守规则的评价首先要观察幼儿能否自觉遵守区域规则,如娃娃家要脱鞋进入,活动区门口会画几对小脚印,自觉遵守的幼儿会主动脱掉鞋子摆在小脚印上,然后进入;其次,观察幼儿能否解读区域环境中的暗示规则,如:在图书区的墙面上贴有读书的顺序卡通及小宝宝把食指放在嘴唇边让大家小声“嘘”的动作,即暗示幼儿进入图书区时要持续安静,并要遵循看书的顺序:取书——看书——收书。总之,幼儿对区域规则的遵守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幼儿的规则意识与自我控制潜力,对于区域活动的有效进行是必要的。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10
我们班的孩子今年自小班升入中班,我发明他们开始喜欢为团体为同伴干事情,便在班级建立了值日生工作。全班幼儿分成五组轮流举行,每一天由6-7名幼儿共同做当天的值日工作,我主要按幼儿的'本事以及来园的早晚给他们分配值日项目。
开始时,孩子们对值日生感到十分新鲜和洽奇,每一天都开心地早早来园,进取完成我分配的任务。可是过了不久,我就发明值日生来园总是你早我晚,有时候大部分幼儿都来园了,值日生还没到,当我询问缘故原由时,孩子却无所谓地说:“我忘了!”。尽管值日生都能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但时常出现干事不当真、坚持欠好,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醒。这时,小朋友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某一天,在我正准备安排值日生工作时,郭子豪小朋友说:“教师,今日我不想当卫生员了!”,“为啥子”我急切地想明白缘故原由,“今日我想当景象形象员!”孩子的回覆似乎提醒了我,原先对做值日生他们有本身选择的愿望,做啥子值日也有本身的设法。可是以前,值日生都是由我来安排孩子做的,从未思量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我们说要把属于孩子生活和选择的权力还给孩子,那么值日生工作为啥子不让他们自选呢!于是,我紧之后说:“能够呀,今日就由你们来选择做啥子值日生吧。”孩子们立刻又变得兴抖擞来,这个说:“我今日要当接待员!”阿谁说:“我要当监督员!”。那一天,我异常注重观察他们,发明孩子们对自选的值日项目充满兴趣,都能当真负责地做好各自工作。以后值日生我班开展起来了。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11
当鲜花在阳光之下娇艳的绽放,是绿叶最快乐的时刻;当孩子在游戏中探索,是孩子在自由的成长。在扎实践行《指南》大力倡导区域活动今天,我园的区域活动开展从模仿尝试蹒跚起步,在行动中研究学习不断改进,再在活动评比与展示中强化认识、快速提升,到如今的回归常态稳步前行。走出了我们独有的成长之路。
一、丰富理论知识,转变教师观念,了解自主游戏中区域活动实施方法
1、了解自主游戏中区域活动实施背景,转变教师观念
集体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在幼儿园老教师及转岗教师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要让区域活动真正走进幼儿园,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让老师对区域活动形成正确的认识,从心里认可接纳区域活动。了解区域活动开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所谓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动。
皮亚杰认知理论提出:儿童是主动学习的,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教育应顺乎天性,注意因材而异。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这些为区域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最大限度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指南》需要遵循的原则中将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放在首位。游戏有其独特的价值,同时也有着强有力的律法支撑。《纲要》中也规定了“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准则,这些文件充分显示了游戏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地位。为区域活动在幼儿园的扎实开展提供了方向引领和政策保障。
区角活动凸显了幼儿的操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发现性学习。能促进幼儿自主参与活动、自发地学习;增进幼儿、师生交流,培养幼儿交往能力;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好奇好问的能力;增强幼儿表现力,促进幼儿社会性良好发展;拓展课程的组织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效的规避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
通过理论学习,老师了解区域活动的相关知识,对区角活动有初步的认识,知道他的意义和对幼儿的重要作用,懂得它是幼儿园课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进行科学的区角环境创设和有效的区角游戏指导是幼儿教师的基本从教技能,解决老师对集体教学与区角活动之间存在矛盾的质疑,教师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少了畏难情绪,各自想方设法,给孩子提供最佳的区角游戏空间。
2、掌握自主游戏中区域活动组织方法,让行动有章可循
首先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走出幼儿园,参加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回到园所进行二次推广培训,同时,在集中备课及教研活动时间组织集体学习,研读《指南》,明晰各大领域的核心价值,讨论实现核心价值过程中集体教学的弊端,引导教师看到区域活动的价值和重要性。并观摩优秀的区角活动及环境创设,向教师推荐区角活动相关书籍和文章,教师自主学习,从理论上武装自己,形成的整体认识。
自主游戏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分为角色、表演、美劳、建构、益智、运动六大类。区域活动的总体设计,要从三点上考虑:首先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比如小班孩子喜欢娃娃家,中班孩子对建构比较感兴趣,而大班孩子探究更感兴趣;其次要观察孩子,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再次就是要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不能与课程割裂。自主游戏中的区域活动的内容确定,要充分考虑生活性,操作性、教育性、时代性。比如“超市”,“小医院”、”点心坊“、”烧烤摊“等,就和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
活动室区角的创设一般以5—8个适应,涵盖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能同时容纳班级所有孩子进行活动。区域活动空间设计要遵循动静分开,比如建构区和图书区就不能相邻,会影响孩子阅读。娃娃家玩耍时声音较大,把它放到活动室门边的角落,既减少了对其它区域的影响,又使孩子来园自然入区,一天的开始就有一个快乐的心情;开放与闭合相结合,全是闭合的很占空间,与我们活动室面积相对狭小不符,缩小了孩子的活动范围,不利于活动操作;相关临近,比如科学区和数学区就可以紧邻设置,可以兼顾学科联系;巧妙留“死角”,如图书区就可以在一个相对独立安静的地方,光线要好,最好是自然光。植物种植观赏区可以放在阳台上、生活区,方便种植活动的开展,又有充足的阳光,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区域的分割可以用桌子,玩具柜,吊饰,积木,屏风等隔开;区域的标志要富有童趣,依据不同年龄特点用图片展示,大班可以有简单文字;区域材料的投放要将安全性放在首位,其次是多样性,探究性,层次性,发展性相结合。教师将所要教的知识物化到材料中,孩子通过操作材料,自己获取或发现其中的知识信息,同时获取相关的经验技能。区域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的关键。材料的摆放要直观呈现,便于孩子取放,可以借助蒙氏的方法,让孩子根据标志自主对应放物。区域要有明确的规则,师生共同讨论后制定,规则展示要在醒目的位置,用图示直观展示,便于理解,大班可以图文并用。
在掌握区域环境常规创建方法的基础上,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到优秀幼儿园实地参观学习,并收集整理影像资料,返园进行二次培训。借助网络资源,收集区域活动相关图片和视频。大量的直观图片,供老师借鉴学习,老师心中的区角活动已经形成。
二、用理论指导实践,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改进
1、创设适宜的区角环境,投放丰富的材料
环境,教师,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三要素。而环境是主要的物质因素。有了充分的了解和前期准备,教师从模仿开始,理论结合实际,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创建自己心中的区角活动环境。分析现有的空间条件,找出不能任意变动的位置,如门窗,壁柜等,再分析各种活动所需的活动空间、光线、材料存放、活动强度等,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统筹安排,画一张活动室的平面图,标上固定部门,如门窗厨壁等。然后在活动室的图纸上进行模拟摆设,以确定最佳方案。教师根据孩子的年龄不同及主题活动的相关内容,选择区域内容,投放区域材料。在教师实践操作的基础上,组织区角环境创设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深入思考,不断完善。在评比的过程中,保教室设计科学的评价细则给老师以引领,督促教师丰富材料,让孩子有事可做。
2、合理安排一日作息,保障幼儿活动时间
为了避免区域活动材料成为一种摆设,保障孩子的活动权利,在一日幼儿生活作息表中,安排专门的区域活动时间,并加强督察,让孩子真正走进区角,进行自主游戏。通过孩子的操作让材料活起来,材料的适宜性彰显,有助于老师发现材料及区角设置的存在问题,在孩子的不断活动中改进,依据孩子的需要找到我们的不足。也为老师深入了解孩子,关注孩子的学习方法打开一扇窗。
3、设置样板班,树立区角活动“样板间”
在区角活动全面铺开的同时,在小中大班个设立样板班一个,选择教师综合能力较强的班级担任,教研组长全程跟进,大到设置几个区,区域怎么摆放,材料的投放,小到材料的调整,区域分界线的巧妙设置,幼儿特殊情况的处理,幼儿的观察指导评价等全部以身说法,在亲身示范的基础上,和老师共同探讨更好的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调整,反思,观摩,实验班的老师对区角活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于区角环境的创设也能根据孩子的与材料互动的反应进行有的放矢的调整,迈出了区角活动开展的第一步。无论是空间分割,材料投放,幼儿活动常规,区角氛围营造,教师指导策略都给其他班级提供了最直接的帮助。
4、开展常态教研,点对点解决问题
在集中力量抓好实验班的同时,区角活动全园推进。将区角活动的开展纳入每周的日常教研中,教师们带着活动实践中的问题来,在会上陈述自己的问题,在大家讨论帮助下形成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带着方案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后,老师们又带着行动的结果来,再次汇报交流自己的研究,请大家对自己的行动结果进行评议,集思广益后再带着更新的方案去实践教学,如此反复几次,原来的问题得以解决,新的研究问题又会生成,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推向深入。
园长与教研组长针对活动研讨表格设计交换意见,开诚布公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并能依据我园教师的现状对表格内容做针对性的调整,目的只有一个,开创我园教师区域活动研究的新模式,细化研讨内容,丰富研讨主题,将教研与区域活动充分融合,让研究引领发展,在研讨中提升,在互动中共进。通过区域活动的常态教研,进一步改变教师的教育行为,真正践行幼儿为本的教育观,将老师的目光从注重老师的教,吸引到幼儿的学,在活动过程中,注重教师支持幼儿学习策略的选择及运用,从幼儿活动的表现与反应中,去评析教师支持策略的科学性与适宜性,并提出积极的建议,和老师一起讨论最佳策略,在互动研讨中共同提高,达成共识,形成最适宜的幼儿学习支持策略,并推广至全园。通过5月份的家长开放日观摩活动,让所有参加活动的老师、家长,对区角的设置,材料的投放,如何观察幼儿,怎样给予幼儿最有效的指导等问题分别从主观组织,客观观察的角度进行观察与思考评析,提高教师指导区角活动的能力。
针对区角活动的材料投放问题,有的认为区角就是充分的自主活动,孩子是主人,教师给孩子提供相关领域的材料,且都是开放性的材料,一物多玩,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充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教师只能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的表现,在最恰当的时机给予孩子帮助,而且介入的时机与方法一定要科学有效。与有教师认为在孩子活动以前就预设活动内容的做法有分歧,大家在相互的探讨与交流中,心中的疑惑解开了,同时对区角活动也有了更明晰的认识。同时也促进了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的无缝对接。材料投放就是教师在用隐形的手掌控孩子的活动,集体活动的前期经验获得我们可以在区角中完成。教师可以通过孩子的区角活动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水平,以便于更有针对性的开展集体教学。集体教学的延伸活动也有一大部分在区角中完成。针对集体教学时间局限性问题,在孩子们意犹未尽时,可将教学活动的学具材料,投放至区角,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如语言活动《小花籽找朋友》,教师在上课结束后,将头饰,图片,图画书等材料投放至语言区,孩子们兴趣极浓,在充分表演故事的基础上,还进行故事创编和续编,图画书也让孩子们爱不释手,提高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早期阅读习惯的养成。还有的科学活动不适宜采用集体教学,如大班科学活动《测量》,更适宜在区角完成。让孩子们在充分操作与探究中发现现象,启迪思维。所以说,区角活动的内容教师是可以预先设置的,只要我们的材料投放足够科学,能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再加上我们老师的科学引导与巧妙介入,孩子们会在完全自主的情境中收获成长。
材料投放的有效性与适宜性,取决于老师对孩子们需要的正确解读,而要了解孩子,细致科学的观察孩子是前提,只有我们老师心中有《指南》,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典型特征及教育目标都了然于心,那么我们就能在各种活动中有的放矢的实施我们的教育,不错失任意一个教育契机,找准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给孩子提供他们需要的支架,帮助每一个孩子实现从应然水平到实然水平的一次次飞跃,促进其全面发展。
教师现场观摩区角活动的开展,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审视孩子的活动,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现孩子的精彩,看到材料的不足,并以活动中的老师为镜,照出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的行为,找到区角活动中自己的位置。观摩活动后的专题对话,教师们各抒己见,有质疑,有震撼,有反思,对教师的促进作用很大。老师们在观摩,学习,摸索和实践中,对区角活动的质疑在逐渐减少,班级的区角创设初具模型,区角活动的开展老师心里有了谱。区域规则由原来的教师说了算,变成了现在的孩子说了算,教师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发现问题,启发引导孩子制定规则,保障活动的有序进行,如区域的人数限制,图书区的安静读书,轻轻翻书,不在书上乱涂乱画等。孩子们自己制定的规则,在用自己的小手将规则用图画表达,张贴,大大提高对规则的遵守程度。因为他们不但知道了要这么做,还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
5、进行阶段性经验交流,同伴互助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对老师的区角活动指导水平有了更清晰地了解,对老师的薄弱环节也了然于心,在期末请区域活动开展比较好的实验班级班长做经验介绍,通过身边榜样的分享,让老师们少了一份障碍,更好的借鉴,完善自己的工作。如中班老师分享的教师活动介入策略“如何面对孩子活动中的纠纷”:当幼儿因材料发生矛盾时,教师不应以裁判的身份介入,以自己所看到的瞬间景象或孩子的报告匆忙替孩子做出决定,而应该引导幼儿双方充分表达,将自己的游戏想法告诉同伴,引导发生矛盾的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同时理解对方的想法,需求,并自主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赞赏出现亲社会行为的幼儿。(师幼间的精彩对话摘录:明明:我想要这个这个盒子。师:可以给琪琪吗?琪琪:不可以,我也要盒子。师:那怎么办呢?都想要盒子,可是只有一个盒子。明明:轮流玩!师:好主意,可是谁先玩呢?琪琪:我先玩,然后明明玩.师:可以吗?明明:不行,我先玩,然后她玩,(琪琪立刻答应,松了手。明明拿了就走,叫住)。师:琪琪对你真好,她让你先玩,你应该对她说什么?明明:谢谢!师:这个琪琪让你先玩,下次你让琪琪先玩,好吗,(点点头),师大加赞赏琪琪:你让了明明,真好,轮流玩,两个人都能玩到!)通过老师细腻的过程的呈现,教师们一目了然,被老师的教育智慧所折服,老师给了孩子尊重与理解,并给他们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学习交往,解决问题。
教研组长对活动的开展情况做以总结,并根据活动的存在问题,做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解决大家践行中的共性问题,答疑解惑,点对点解决问题,把区角活动开展有力向前推进,我们的区角活动翻开新的篇章。
6、邀请专家来园,答疑解惑
在已经有了实战经验的基础上,带领老师走出幼儿园,参观优秀园所的区角环境创设,开阔眼界和思路取长补短,并邀请专家来园进行专题讲座,与教师进行专题对话会,为教师答疑解惑。老师们带着问题学习,带着疑惑观摩,少了盲目性,有了专家的引领,方向更加明确,
三、以课题为依托,让自主游戏的区域活动走向深入
在不断摸索向前的过程中,不时回头看,找问题,查漏洞,将区域活动开展引向深入。在区角活动的开展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成为我们的一大瓶颈,自主性的区角游戏活动开展不够。区域活动的评价过于笼统,浮于形式,形式单一,老师成为绝对的主角,少了孩子的自评与互评等问题依旧存在。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引领老师就一个点不断走向深入。我园申报的市级课题《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策略》也让我们的教师角色定位,教师观察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进一步解决区域活动开展的实际问题。
随着自主游戏的区域活动不断深入,老师眼中有了孩子,对孩子有了敬畏之心,只有读懂孩子,才能谈得上教育孩子。教师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踏进孩子们那神奇而美好的世界。区域活动是孩子需要的,有助于孩子快乐成长,更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令牌。唯有在区域活动这片沃土上不断耕耘,才会让它硕果累累,那就让我们聆听花开的声音,等待孩子们意外的美好。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12
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幼儿在这个学期中,明显进步了不少。就拿区域活动玩的情况来说吧。以前和现在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第一,玩区域活动时的主动性。现在孩子一到教室就知道要开始玩区域活动了,基本上不需要老师的提醒了,都能自己主动去选择区角玩了,至于有几个新来的就另当别论了。以前,孩子还处于稳定情绪的情况下,个别还要老师的安慰等,部分幼儿还有点害怕,一进来就坐到椅子上,有的自己坐一会儿就去玩了,而有的则要老师叫了他以后才去玩。
第二,玩区域活动时的意向比较明确。以前,孩子玩区域活动时,基本都是想到哪里就到哪里,特别是喜欢到人多的地方,还有就是比较依赖老师,看见老师在哪里就去哪里,玩的时候随意性也比较大,很容易摸不着头脑。现在,孩子在玩区域活动时,最大的区别就是男孩子喜欢搭积木、串珠等建构材料,女孩子则喜欢扮家家。在玩的时候,他们选择了自己喜欢去的地方,并能简单的摆弄一些玩具,为自己提供一定的帮助,有时候还会和自己的小伙伴进行简单的交流商量。建构时也有了方向,要给谁搭建一所房子,朝着这个方向搭建成功,并有了喜悦的心情。
第三,玩区域活动时的耐心也渐渐养成。以前,孩子是很容易被别人给打扰的,一有什么新奇的马上放下自己玩的玩具,去玩别人的玩具了。所以也造成了玩具到处乱放。现在,孩子虽然也会有所走动,但不会像以前那样把玩具拿来拿去,如果实在是没什么好玩的才去别的地方玩。像搭积木那里,几个孩子要玩很长时间,先是个别幼儿自己的搭建,后来变成大家一起搭建,但是也难免会出现乱玩的现象。这个要以后慢慢培养的。
相对而言,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孩子都在进步,老师也为他们高兴。区域活动也是在一天一天的摸索中,让孩子成长的,毕竟有太多的东西要让孩子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