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辩手代表发言
辩手代表发言
亲爱的同学们,学长学姐们大家好,我是本次人文杯辩论赛的辩手代表,来自法学班的崔佳。
刚才大家看了学长学姐堪称完美的表演赛,大家觉得精彩吗?
辩论是表现口才的全能形式,辩论的才能是人的天赋转换。是人的知识、经验、机智、勇敢和辞令的完美相融。
辩论并非炫耀唇齿功夫,亦非强词夺理,以势压人。更不能将辩论与诡辩、虚伪、欺骗和狡猾联系在一起,这样便失去了辩论的真谛。
高中时期,我曾参加山西省太原市五校联盟所举办的“高中生知识辩论大赛”。并在其中担任我方一辩。当抽到“在公共场所是否应该吸烟”这个辩题时,我校代表队抽到了该辩题的正方,即“在公共场所应该抽烟”。就在大家认为胜负已分结局已定之时,我方不动如山以力挽狂澜之势舌战群儒取得了该场比赛的胜利。我也因此获得了“最佳辩手”的殊荣。
现在我站在了中北大学人文杯辩论赛的舞台上,我期待着不同凡响的思辨与言语的博弈,智慧与技巧的抗衡。
所以此时,让我们在人文杯的平台上有理,有利,有节的辩驳。所以此刻,沉默不再是金而是懦弱!在这个舞台上,让大家为你舌战群儒的勇气而喝彩;;在这个舞台上,就与真理共舞,极力迸发出青春的荷尔蒙;在这个舞台上,就让我们针锋相对,高谈雄辩,轻不言败!
最后我想用电影《伟大辩手》中的经典台词作为今天发言的结束: 谁是裁判?上帝是裁判。为什么上帝是裁判?
因为上帝决定谁赢谁输,但并不意味着上帝是我们的对手。那么我们的对手是谁?
我们的对手并不存在!因为他只不过是反对我所说真理的声音!清者自清,真理自明!
衷心希望本次人文杯辩论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第二篇:伟大辩手主持稿
《伟大辩手》主持稿
尊敬的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我是图书馆志愿者的。首先,非常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来欣赏本次由图书馆组织放映的《伟大辩手》影片,希望大家能够在观影中有所收获,有所启发。
下面,先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伟大辩手》的主要背景以及主要看点,以便各位同学能够更加容易、仔细的欣赏本片。
《伟大辩手》取材自真人真事,曾获美国青少年观众票选大奖提名、金球奖提名、青年艺术家奖提名等。
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德州,黑人被剥夺选举权,并在学校、住区、公共交通、公共场所以及就业、司法、军役、婚姻等各方面,受到残酷的隔离和歧视。本片主角马文·托尔森作为一名有知识有头脑的黑人,他非常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为自己的同胞们做些事情。他有着坚定的信念,除此之外,他所拥有的还有他那高人一等的语言天赋。于是在空余时间他开始在学校中成立了黑人高校的第一支辩论队。在他的仔细选拔下,四位学生脱颖而出进入了辩论队——汉密尔顿·伯格斯、亨利·劳伊、女生莎曼萨和年仅14岁的小詹姆斯·法默尔。在辩论队成长的道路上,马文·托尔森不断的挑战着社会当时的传统观念,反抗着现有的游戏规则。他反叛的精神和他激烈的教学方式也不断的被人们炮轰,但他始终坚持着自己信念,最终和辩论队员们一起进入了哈弗大学的辩论殿堂…… 当然也要着重强调的是:《伟大的辩手》中的最佳辩手詹姆法默确有其人,当时只有14岁,也算是一个小神童。片中的萨曼莎.布科也的确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女辩手。
(本片主要反映了黑人歧视的问题。并且,黑人的问题对于标榜自由民主的美国来说一直是难以解决的一块软肋。黑人自从踏上美洲大陆的那一刻开始就从来没有收到过公正的待遇。直到上世纪70年代,黑人在美国还没有选举权,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也没有得到体面工作和个人发展的机会。在影坛上,情况也是如此,在好莱坞40年代的黄金时期,银幕上却几乎见不到一个黑人的面孔。黑人与生俱来的幽默开朗与俊朗随和原本是不乏表演天才的。但在美国很少有黑人演员得到大众的承认。但是,这种情况即使时至今日也依然没有太大的改观。)
最后我希望大家记住这样一句话。供辩论赛选择的题目,在人们的观念中,通常都不存在真正的是与非,由此才产生了辩论的乐趣,也更能激发创新的思维。但有趣的是,如果你细心留意过几场辩论赛,你就会发现,真理是不受华丽的辞藻、历史的证据以及事实的数字所左右的。那认识真理的,总会在最终取得胜利,无论反对的那一方提出的事实有多么得准确。就像马文·托尔森所教导队员们的那样:谁是裁判?上帝是裁判;谁是对手?对手根本不存在;为什么对手不存在?因为真理自己会说话。
下面…有请辩论队的…向我们分享一下他对于辩论的感想与心得。最后…让我们直奔主题,赶快来领略一下《伟大辩手》的精彩之处吧!…
第三篇:辩论赛辩手开场白
自我介绍阶段:
四位辩手起立
一辩:聚焦时代前沿,关注金融互联。二辩:看淡是非成败,但求进步发展。一辩:辩论恒久远,四位辩手(合):友谊永流传。
一辩:正方一辩,XX。
二辩:正方二辩,XX。
三辩:正方三辩,XX。
四辩:正方四辩,XX。
四辩:代表XX向在场的各位问声
四位辩手(合):晚上好!(四位辩手向观众鞠躬)
第四篇:(一) 辩手按照以下顺序发言:
第十五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浙江工业大学选拔赛赛制及规则
一、赛制
本次比赛采取淘汰赛制,即当参赛队伍为偶数支时,通过抽签方式决定辩论双方队伍,每轮比赛将淘汰半数的参赛者,即每场辩论赛的胜出队伍晋级下一轮比赛。当参赛队伍为奇数支时,抽签决定其中一支队伍获准“轮空”,即无需比赛而自动晋身较后轮次的比赛。
二、具体规则与说明
(一)辩手按照以下顺序发言:
1、正方一辩(3 分钟)
2、反方一辩(4分钟)
3、正方二辩(4分钟)
4、反方二辩(4分钟)
5、反方一辩总结(3分钟)
6、正方一辩总结(4分钟)
(二)计时:
1、计时员要严格计时。辩手开始发言时,计时开始。
2、发言超时:在提示铃响后有20 秒的宽限期,发言者必须在此期间内完成自己的发言。此时,不得提出新的素材。如超过宽限期,则扣分。
(三)关于POI
POI是指在对方发言时,针对发言者正在申述的论点提出的本方观点。POI 要简短,切题,机智。严禁针对比赛规则和个人提出问题。陈述POI 时要从座位上起立,将一只手放在头顶示意,另一只手指向发言的人。提问者可以用类似“On that point,Sir/Madam ”的话引起发言者的注意。并且提问者只能向正在发言的人提问。
1、发言者可采取以下方式回应对方提出的POI:(1)、用清晰的手势拒绝对方;(2)、语言拒绝;(3)、接受提问。
2、如果提出POI 的要求被发言者接受,那么POI 的陈述要以澄清事实或提出评论为形式,用一两句话在15 秒内表达出来。
3、辩手如果接受POI,那么就应围绕自己的发言回答问题。POI 只能在正反方一二辩 发言中提出,第一分钟内和最后30秒不可以提出POI;在总结陈词阶段不可以提出POI。除非要提出POI,否则没有轮到发言的辩手不得在别人发言时起立。如果辩手违反规则发言,或者有扰乱正常比赛的行为,那么此选手将被宣布犯规。
4、评价POI 的提出是否得当,应该看它对于正反双方接下来的辩论的影响如何。每个辩手须至少接受1次POI,对方至少要站起2次提POI。辩手若没有抓住机会提POI 或者在发言中没有接受POI,评委可酌情扣分.发言时间不足:如果发言时间远远少于规定的时间,则评委会将此看作没有充分展开自己的观点而给发言者扣分。
(四)评分标准:
1、说话方式上:音量、清晰度、发音、节奏、语调、流利程度等;
2、要有自信心以及说服力;
3、语言上:要口语化表达;
4、提示条的使用:不能照本宣科;
5、目光交流非常重要;
6、手势:要自然、恰当;
7、真诚:要有可信度;
8、不得使用贬低性的言语进行个人攻击;
9、幽默感:要有效、适度;
10、论据组织方面:
(1)、论点选择;
(2)、视角;
(3)、驳斥对方观点。
11、团队合作。
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学生会
2011年3月14日
第五篇:二辩发言整理稿
以偏概全
我要特别指出对方辩友犯了论证以偏概全的问题,对方辩友旁征博引,可说来说去的都只是个人层面的不文明行为。我个人是有道德的人,我有我的道德衡量评价标准,但是我不能保证我周围的所有人和我拥有一样的道德水准,一样能够用相同的道德标准去约束自己,而我也不能影响到我周围的人去约束自己的不文明行为。而正如我方一辩所言,国家有不文明,组织有不文明,个人有不文明。对方辩友不能对不文明行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啊。
不文明行为和违法行为的关系
不文明行为不加以遏制,就会转化成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正是不文明行为不加以约束的后果。
约束理解的偏差
20秒
对方辩友列举了----的例子,可这强调的都
是道德的引导,教化作用。我们辩论的主题是法规和道德谁的约束力更强的问题。对方辩友。。可是说的都是消除制止,我们辨的是约束啊,难道对方辩友对道德的约束作用仅解释为谴责、教化吗?我不能不说对方对约束的理解有很大偏差。
驳执法成本过高(15秒)
对方辩友请注意,我们今天辩的是法规和道德的约束力的问题,请您回到咱的战场上来,不要穿越了。至于执法成本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围绕依法治国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发表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召,所以你就不用担心了,总书记都已经替你考虑到了。
结尾
20秒
一句话,坐而论道只能独善其身,行而有法方能兼济天下。当不文明行为应该受到法规的约束成为大家的共识之时,文明将变的顺其自然,让人受益无穷。
约束概念的界定
对方辩友定义显然有缺失,对方辩友很认真的比较了法规和道德的区别,可是对方辩友我们今天辩的不是法规和道德的区别,而是法规和道德在文明行为面前约束力的问题。约束不仅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规范,一种秩序。当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我们可以呼唤道德,呼唤良知,但当社会舆论和公众的谴责已无法唤回道德良知时,我们只有靠法治的威慑力才能守住食品安全底线,扭转被动局面,让我们和我们的后代远离地沟油、化学试剂盒国企原料。所以,文明行为应靠法规约束,如果上升到组织、社会、国家层面的文明行为,道德的约束作用将明显无能为力。
对“应靠”的解释
请对方辩友注意,我们今天辩的是“应靠”。应靠在康熙字典里的解释是“应该依靠”而不是要靠,必须。法规在约束个人这个层面的
不文明行为时,存在相对的滞后性,那我们就不依法办事?不依法治国了吗?正因为在某些领域存在法规的缺失,我们才应该抓紧时间立法,加快推进依法治国。
腐败的例子
问题:十八大以来落马的高官天生就是道德败坏、贪恋钱财美色的人吗?
众所周知,十八大以来反腐形势持续深入推行。截止2014年,落马的省部级高官以上官员就有54名。我想说的是这些落马的大老虎从一走上工作岗位就是道德败坏、素质底下,为了荣华富贵不择手段的人吗?当然不是的,他们也曾清正廉洁,他们也曾刚正不阿,他们也曾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己任,只是他们不断冲破自己的道德底线,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总书记说得好,把权力
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管是习总书记的笼子还是八项规定的出台都是法规。请问对方辩友,对于十八大后落马的贪官,你如何用道德去约束?
补充
法规的约束性(1分钟)
下面就我方的观点,在事实和理论方面补充。法规比道德具有更强的约束性。众所周知,新加坡是著名的文明城市,新加坡立法全、执法严。在公共场所吸烟,最高罚款25万元人民币。试问随手一扔,扔掉了你一个月的薪水,抽一根烟,抽掉的是你四分之一的年薪,你还会不文明么?我们的游客到新加坡素质徒然上升,行为文明有礼。出现这种现象的关键原因就是我国对这些不文明行为的约束还停留在依靠自觉和宣传教育的层面上。如果一个人内心没有道德、法则,我行我素,屡劝不改,道德的约束就显得苍白无力。就像那些不顾飞机和他人安全公然在机舱内打架,甚至强行拉开应急门的那些肇事者,他们若是知法守法,还会这样“有钱”“任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