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族宗教问题对照检查材料范例
持续推进解决宗教领域重点难点问题,全面推进民族宗教事务治理“纳网入格”,强化涉民族宗教因素舆情监测处置;要围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族宗教问题对照检查材料范例五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民族宗教问题对照检查材料范例五篇【一】
近年来,随着社会上信仰宗教的人增多和对宗教认识的日益多样,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共产党员参与宗教活动、与宗教界人士建立密切私人关系的现象逐渐增多,有的党员实际上成为宗教信徒。与此同时,社会上乃至党内出现一种声音,认为应该“开禁”,允许党员信教,还罗列出党员可以信教的种种理由以及党员信教的诸多“好处”,甚至指责不允许党员信教与宪法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精神相违背。事实上,我们党关于党员不能信仰宗教的原则立场是一贯的,从未有过丝毫动摇。这一原则是党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决定的。下面结合自身实际就不准共产党员信仰宗教和参与宗教活动对照检查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对宗教的认识方面
对宗教的认识和分析有时仅从宗教本身出发,用精神性的因素去解释宗教现象,不能认识到宗教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二)对不准共产党信仰宗教和参与宗教活动的认识方面
共产党人是唯物论者,不信仰宗教,在这一点上我时刻保持清醒认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毫不动摇坚持这一原则,在思想上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在实践中划清群众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党员不得信仰宗教的界限。坚决执行党员不得信仰宗教、不参加宗教活动的规定,自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三)对强化党员意识、增强党性观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
本人工作扎实,不虚不漂浮;
思想充实,不信歪理邪说;
待人诚实,不搞庸俗哲学;
理想信念坚定,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对是否信仰宗教和参与宗教活动方面。
之前认识片面,总觉得国家可以人为的进行行政干预,让全社会和所有公民都不得信仰宗教和参与宗教,看来这样的认识是不符合规律的。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共产党人是唯物论者,不信仰宗教,为什么要制定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呢就理论而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揭示了宗教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认为宗教的产生和存在具有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只有宗教赖以存在的外部根源全部消失后,宗教才可能消亡。而要达到这样的状态,需要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此之前,正如列宁所言,以行政力量消灭宗教的企图,只能提高人们对宗教的兴趣,反而会妨碍宗教真正的消亡。可以说,宗教走向最终消亡可能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基于这样的科学认识,我们党主张既不能用行政力量发展宗教,也不能用行政力量消灭宗教,而必须根据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根本任务,通过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在这一点上认识不够。
三、下一步努力方向及整改措施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以及林业干部,我认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战略部署,突出重点,持续发力,始终站在维护国家安全、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旗帜鲜明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树起来、立起来,确保民族宗教工作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一是要牢记党员身份是第一身份,切实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做到“四个自信”,做彻底的无神论者,切实把好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筑牢理想信念这个“压舱石”。
二是要严守纪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强化底线思维,增强执行力,坚决不做“两面人”,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三是要注重细节。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都要强化细节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敏感性,不出入寺庙教堂等宗教场所。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大力宣讲党的富民惠民政策,教育引导信教群众知党恩、感党恩,跟党走。
总之,我认为共产党员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要自觉按照党章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但不能信仰宗教,而且应当积极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尽到一个共产党员引导群众崇尚科学文明、追求社会进步的责任,为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x的良好氛围做出自己的贡献。
民族宗教问题对照检查材料范例五篇【二】
按照教育工委关于召开不准共产党员信仰宗教和参与宗教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的通知要求,以及支部关于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的安排,我就个人查找的问题对照检查如下,请同志们评议。
一、个人对信仰宗教的认识
我认为,身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绝不能信仰宗教,这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我本人在对待信仰的问题上,坚决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我坚持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价值导向,坚持不信教不参教,从心底里把不信仰任何宗教当成不可逾越的红线。
二、自查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学习不够“实”。虽然坚持了周例会学习制度,但往往是组织安排什么就学什么,学习方法多停留在听听传达的文件、读报纸上,没有系统深入学习关于党员政治素养、宗教政治理论、民族工作政策方针等,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学习笔记,记得少,学习深度不够,被动学习多,主动学习少。
二要求自己不够“严”。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自认为在对党的信仰立场坚定,对宗教信仰、封建迷信是抵制的。但对照共产党员信仰宗教和参与宗教活动的行为表现,意识到自己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意识不够强、要求不够严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以前旅游景点时,有随众心里,大家都烧柱香,自己也跟着烧柱香、拜个佛;二是带上家人、约上好友凑热闹赶过大佛殿庙会、茶坊庙、大佛寺庙会;三是亲友婚丧嫁娶,也偶尔参加过介于风俗习惯和封建迷行活动之间的祭拜、吊唁等。现在想来,以前的这些不以为然的行为,确实与党员身份格格不入,没有做到严格要求自己。
三党员先锋作用不够“好”。平时认为,自己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坚定的,自己做到不信教不参教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就行了。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思想上的不以为然促使自己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上未能与时俱进,未能时刻保鲜,社会上各种层出的宗教活动,网上传播的封建迷信活动,总认为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作为党员,没有做到以党员的身份,发挥引导、宣传作用,把自己混同为普通群众,没有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落实整治工作不够“深”。按照整治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认识到自己在整治工作中,没有在结合实际工作上下功夫,比如把整治工作与扶贫工作相结合,了解帮扶对象是否是党员、是否信仰宗教等,了解科室其他干部职工或者亲属,有没有信教参教等等,间接也反应了我对全面协调开展工作的不足,在工作中缺乏综合性、统筹性考虑。
三、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以上查摆出来的问题,剖析其产生根源,既有客观原因,更有主观原因,从根子深处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性修养弱化。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坚决做到保持政治清醒,但打心底还认为“党性”看不见、摸不到,党性修养强不强,跟工作的好坏没有多大关系,总是把党性修养、品德修养更多地放在口号上,以具体工作代替政治和党性锻炼,重前者轻后者,没有严格要求在自己的日常行为中,也没有真正落实在行动自律上。个人对“三观”的改造缺乏自觉性,没有与时俱进地通过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改造来提高党性修养,时间久了,不自觉地放松了对党性的锻炼,进而使自己的党性修养减弱了。
二理想信念不牢。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思想上的不以为然,促使自己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上未能与时俱进。久而久之,自己对各种网络、社交软件等新媒体上的不良信息见怪不怪,甚至对一些社会不良风气无动于衷,对一些宗教活动、封建迷行思想也从最初的不斗争,慢慢演变成了不反对、进而视而不见,精神之钙逐步流失,逐渐放松了对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等方面的重视,放松了对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追求。
三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忽视了一些小节和细节上的自律和担当,片面的认为整治工作是“组织”的事,自己管好自己就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正是由于自己平时自我感觉良好,严以律己上的时紧时松,使自我满足的心态常常趋于主导地位,自律能力慢慢退化,对社会各种思潮的鉴别力有所下降,进而面对困难问题,没有很好的针对问题沉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途径,以至于工作中表现出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按部就班的工作状态。
四、下一步改进方向
通过认真对照检查,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今后,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系统、全面、融会贯通地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自治区党委xx全会、xx全会精神等。立足于工作进步和自身全面发展,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履行当前岗位职责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把这些方面的学习同深刻领会和灵活运用同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创新大胆开展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现学习方式、工作理念、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不断总结和完善工作经验,开创工作新局面。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加强对科室业务和人员的管理,无论是业务上还是思想上都要做到悉心关心和指导,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成效。
三严格遵守政治纪律。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把握在新形势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特点,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灵活性。在具体工作中,团结干事,营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和谐工作氛围。切实把遵规守纪和解决困难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好工作的落实,把各项工作往深做,往实做,往细做。
四发挥党员模范作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时刻刻以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增强政治定力,不受任何宗教迷惑,自觉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坚定信仰者和积极宣传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进一步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严格要求家人做到不信教不参教,不组织、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
民族宗教问题对照检查材料范例五篇【三】
现实生活中,少数党员会不经意讨论党员能不能信教的问题。在这里,给出明确答案,共产党员绝不能信仰宗教。
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严守党章规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绝不能在宗教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念。
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但是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不能参加宗教活动,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决定的。共产党员绝不能把自己混同于党外群众,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自觉按照党章标准严格规范自己,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塑造自己。
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径直从无神论开始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有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解释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才能做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
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不能参加宗教活动,也是党的纪律要求。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宗教工作的决定》指出: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要教育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防止宗教的侵蚀。对笃信宗教丧失党员条件、利用职权助长宗教狂热的要严肃处理。党员信仰宗教和参加宗教活动,不仅事关党员个人的信仰问题,而且事关我们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古人说: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信仰、信念、忠诚是共产党的根本、元气和主心骨。95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由弱小走向强大,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主要是因为我们始终在马克思主义中寻找价值和信念,产生了无比强大的信仰力量、理想力量、纪律力量。一名共产党员,有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有了共产主义理想,钙质就不会流失,骨头就硬,就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就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就不会在宗教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念。
相反,本失则一切尽失。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某些落马的贪官,算命看相,烧香拜佛。他们这种行为,完全忘了党的纪律,丢失了党员身份,又如何能保持党的性质、宗旨、本色,走向迷失和贪腐也就成了必然。其实,这些人,有的是以宗教为幌子,掩盖自己贪腐的内心、肮脏的灵魂,缓解自己惶恐的心理、不安的心灵;有的则是歪曲宗教信仰,搞的是封建迷信,信的是利己主义、为官哲学。
身为共产党员,都应是无神论者,绝不能在宗教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念。然而,一些贪官缘何置党的纪律规定于不顾,弃守共产党人应有的底线,不信马列信鬼神,不问苍生问大师?根本原因在于这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总开关扳错了位,信仰丧失、理想缺失、精神迷失、宗旨丢失。
党员沉迷于宗教,实际上是在思想上、理论上、行动上与党分道扬镳。这样的党员,不应该再留在党内。各级党组织应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引导党员干部既学党章党规,又学系列讲话;既严守底线,又追求高标准,真正做一个唯物主义者,而不是唯心论者、唯钱唯官论者。
民族宗教问题对照检查材料范例五篇【四】
1、党的民族政策。即“平等、团结、发展、繁荣”。(1)坚持民族平等与团结。这是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不论其先进和落后,在一切权利上平等。不允许任何民族享有特权,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和压迫。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区域自治有机结合起来,是我们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3)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4)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5)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6)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7)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8)团结民族上层爱国人士。
2、党的宗教政策。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宗教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我们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力量去发展宗教;(2)公民有信仰宗教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自由;(3)无神论者和宗教信仰者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思想信仰上的差异是次要的;(4)我国宗教方面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但在一定条件和一定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对抗性的问题;(5)宗教活动要在法律和政策的范围内进行,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取缔和打击利用宗教活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6)要善于体察民
族和宗教问题的区别和联系,警惕和反对任何利用宗教来分裂人民,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7)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反对外国势力干预我国宗教事务,支配我国宗教团体;(8)争取、团结和教育宗教界人士,鼓励他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9)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0)向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教育,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11)鉴于现有佛教道教寺观基本满足了信教群众进行正常宗教活动的需要,今后一般不再新建寺观。如因合理安排宗教活动场所需新建寺观,需从严掌握,由县级人民政府审核,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必须依法进行登记。新建、重建寺观教堂须经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核、批准。
3、坚决取缔邪教组织。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制造和散布迷信邪说蛊惑、蒙骗他人,发展和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其主要特点是:制造教主崇拜;编造和散布“世界末日”邪说;进行精神控制和人身摧残;非法聚敛钱财;仇视社会,敌视政府;攻击、诋毁宗教和宗教爱国组织;宣传神秘主义,散布迷信,反对科学;进行秘密活动。对邪教组织要严格防范,坚决铲除。
民族宗教问题对照检查材料范例五篇【五】
近日,中纪委机关报发文指出,共产党员绝对不能信仰宗教,不能在宗教信仰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念。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严守党章规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绝不能在宗教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念。
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但是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不能参加宗教活动,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共产党员的世界观决定的。共产党员信仰宗教,参加宗教活动,违背党的性质,削弱党组织的战斗力,降低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也不利于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尖锐对立,共产党员是无神论者,信仰宗教是唯心主义的东西。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必须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认识世界,解释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做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
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不能参加宗教活动,也是党的纪律要求。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宗教工作的决定》指出: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要教育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防止宗教的侵蚀。对笃信宗教丧失党员条件、利用职权助长宗教狂热的要严肃处理。党员信仰宗教和参加宗教活动,不仅事关党员个人的信仰问题,而且事关我们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古人说: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信仰、信念、忠诚是共产党的根本、元气和主心骨。95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由弱小走向强大,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主要是因为我们始终在马克思主义中寻找价值和信念,产生了无比强大的信仰力量、理想力量、纪律力量。一名共产党员,有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有了共产主义理想,钙质就不会流失,骨头就硬,就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就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就不会在宗教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念。
如果我们党允许某些人希望的那样对党员信教开禁,那么就是允许党内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两种世界观并存,有神论与无神论并存,这势必造成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动摇和丧失,在思想上、理论上造成党的分裂;如果允许党员信教,就等于允许一些党员既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又可以皈依于不同宗教人士的门下,接受各类宗教组织领导,五大宗教及其他宗教在党内各成体系,这势必在组织上造成党的分裂,也为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在一些民族地区从事分裂主义活动创造条件,允许党员信教将极大削弱党的组织在反分裂斗争中的战斗力;如果党员信教,则势必成为某一种宗教势力的代言人,一些地方将出现宗教徒管党的宗教工作的现象,利用政府资源助长宗教热,也不可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宗教,党的宗教工作将从根本上动摇。
党员沉迷于宗教,将使我们党从思想上、组织上自我解除武装,从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蜕变为一个非马克思主义政党,也就根本谈不上继续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样的党员,不应该再留在党内。各级党组织应引导党员干部既学党章党规,又学系列讲话;既严守底线,又追求高标准,真正做一个唯物主义者,而不是唯心论者、唯利是图者。
第二篇:民族宗教问题
浅析我国民族宗教问题及其对策
内容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是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其中,少数民族宗教问题是我国民族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最大限度地调动少数民族信教群众和宗教人 士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族宗教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民族团结 对策
正文: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宗教的概况(以西藏为例)及其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西藏宗教的概况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西藏宗教状况是,总人口120万人,几乎是清一色的藏族,基本上都信仰藏传佛教。僧尼多大达12万人,占西藏人口的2670座①。可以说,在西藏,无处不见庙,无家无僧尼。当时西藏仍实行着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喇嘛既是最高的宗教领袖,又是地方政府首脑,上层僧和农奴主、贵族组成了统治旧西藏的三大领主,各级行政机构的头人也大都由僧官担任。寺庙不仅掌管着全部宗教权力,而且有很大的政治力,可以随意干预政府与社会事务。在经济上,寺庙也占有大量土地和财富。同时寺庙还是西藏最大的高利贷者,建国初,寺院债务约占西藏放债总和的百分之八十。西藏地方政府全年的财政收入约有一半是用来供养寺庙和僧人的。寺庙在政治上对农奴和其他劳动人民实行残酷压迫,在其所辖领地内,设有法庭监狱,对农奴有生杀予夺之权。在文化和日常生活方面,处处渗透着宗教的影响,寺庙和僧尼垄断了西藏的全部文化②。
(二)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是中华民族宗教工作第一个黄金时期,理论与政策是英明的,实践成果是辉煌的 中国革命成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确立的民族平等和尊重、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仅继承下来,而且加以发扬。尤其在和平解放西藏、进军新疆、实现全国统一的过程中,解放军和党的干部忠实执行民族宗教政策,起了关键作用。由于民族宗教政策符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特别是对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做了正确处理,在短时间内,中国顺利实现了统一大业(台湾除外),结束了历史上由于帝国主义插手和旧中国政府腐败无能而长期存在的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的不稳定、多**,民族感情达到空前融洽程度,建设事业发展很快③。
(三)1957年到1965年,民族宗教工作在理论上实践上既有开拓也有失误,是在曲折中前进
从1957年反右斗争起,经过1958年大跃进,到1962年起开展的“四清”运动,“左倾”思潮逐渐抬头,民族宗教领域不断受到冲击。1958年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实行民主改革运动。1962年**大师有七万言上书,对工作中失误提出中肯批评,遭到打击迫害。1963、1964年开展对时任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的批判,指责他犯了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的错误。这些重大失误造成极大的思想混乱,民族宗教工作被引向歧路。
(四)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领导人错误地贯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林彪集团和“四人帮”加以疯狂利用
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及基本政策被彻底践踏,民族宗教工作遭到全面破坏,宗教活动停止,宗教场所和文物被大量毁坏,宗教人士作为“牛鬼蛇神”遭到横扫和迫害。这是中华民族的 ①②《西藏革命史》 西藏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第9页
原思明 《中国共产党西藏工作50年》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印 第33页 ③ 马虎成 《当代中华民族宗教问题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年6月 第51页 一场大浩劫,也是民族宗教领域的一场大灾难④。
(五)从1977年到现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民族宗教工作取得伟大成就,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开拓出新局面,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宗教工作的第二个黄金时期近期以来,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执政理念,党的十七大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在宗教问题上强调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徒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社会主义和谐论的提出,明确把宗教工作纳入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大局,更加着眼于宗教的积极方面,使宗教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挥,使宗教成为社会和睦关系的成员和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精神。
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具体成果
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结合中国国情,围绕权利与义务、思想观念与社会实体、宗教事务与社会公共事务、宗教与国家等,创造性地制定了一系列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功。基本政策包括: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主要体现为四个特点:基础性、长期性、全面性和区别性。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经过探索,形成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中国模式。
3、抵御渗透。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首先关系到国家安全党的执政地位,其次关系到独立自主自办。
4、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宗教世界观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因此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不能参加宗教活动。
三、宗教理论政策发展变化的基本特点
(一)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建立在一定的阶级基础之上的。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阶级性在宗教理论政策上有鲜明的体现,和资产阶级的宗教观有本质的区别。
(二)继承性 我们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同时,吸收借鉴了历代统治阶级处理宗教
问题的得失和国外处理宗教问题的经验教训。
(三)时代性 我们党的宗教观发展变化的要求,根据党的纲领、目标和战略任务作出调整。
(四)群众性 我们党观察和处理宗教问题,立足于团结、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群众观点是我们党制定和完善宗教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五)实践性 作为执政党,我们党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付诸实践,在具体工作中形成、⑤发展、完善宗教理论政策和措施。
四、当前民族宗教的新问题与新趋势
1、信教人口在继续增长,教徒结构在发生变化,更加知识化、年轻化和多层次化。
2、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宗教领域的矛盾与纠纷增多。
3、由于阶级身份的淡化,民族身份、宗教身份凸显,民族宗教问题日益重要。
3、基督教过快发展,造成素质下降,成员复杂,极易被境外势力利用,有害和谐社会建设。
4、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暴力恐怖主义相结合,在国际敌对势力支持下,进行破坏活动,损害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主要发生在新疆和西藏。
5、一些党政干部认识上存在着片面性。有些人把信仰上的差别上升为政治上的对立,视宗教界为异己的力量,对宗教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还有些人对宗教放弃引导和管理,对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丧失警惕。
五、我对关于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看法 ④⑤ 马虎成 《当代中华民族宗教问题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年6月 第53页
马虎成《宗教与民族问题研究论集》 甘肃民族出版社 2009年 第79页 少数民族宗教问题是我国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最大限度地调动少数民族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指导处理
⑥少数民族宗教问题,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指南。
(二)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发展的规律:根本是长期性、关键是群众性和特殊的复杂性
(三)必须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宗教与民族的关系
(四)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则,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爱国宗教人士的积极作用
(五)必须结合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实际,创造性地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六)充分尊重、正确评价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弘扬其优秀成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服务
(七)妥善解决少数民族共产党员信仰宗教的问题,是处理好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条件
(八)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相和谐,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宗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处理好社会主义时期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唯一正确的途径
⑥ 龚学增
《新中国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历程和基本经验》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0年1月 第318页
第三篇:对照检查论文格式问题
对照检查论文格式问题:
1、封页格式不能擅自变动,题目太长可以分两行,但必须下划线对齐原来的长度,字体不能加粗,自己填的个人信息部分部分居中对齐,字体不能加粗,下划线不能变短或长;完成时间2014年5月28号
2、摘要字数300-400字 英文摘要坚决不能免费翻译,参考学术文章中的英文摘要规范翻译。关键词不能用现状 对策措施等,必须是有实际含义表达文中心的词。
中英文摘要页码分别编,(都是1)
3、目录自己输入,不能自动生成,到三级标题
一、(一)1.序言 结论和参考文献和一级标题格式一致,不要有字间距
目录标注页码和实际页码要相符;目录和正文各级标题要一致。
目录页码添加为1 2 3
注意页边距
4、正文格式参看学院模板。常出的问题是
各级标题字体行距、数字字体、标点符号、图表规范(正文中用和图表头编号不一致)、页边距。
文章数据陈旧。数字字体不一致。
参考文献问题:参考的一般期刊的学术文章陈旧,如02、03年的;格式不规范。各部分没有要有承启段。
脚注格式问题,各页独立编序号① 脚注加2-3个注释解释或参考文献(与文后格式一样)
文中出现“笔者” “本文” 或“专家认为”此类表达,一看就是网上抄的。
第四篇:论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宗教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设计
论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宗教问题
摘 要: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中有着重要地位。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政府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做好宗教工作,关系到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关系到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关系到我国的对外关系。全党同志必须从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政治高度观察和处理宗教问题,充分认识做好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正确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对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稳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宗教政策;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发展
一、内蒙古宗教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少数民族地区,喇嘛教,汉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东正教以及原始宗教等不同程度地被各民族所信仰。
喇嘛教于13世纪初传入内蒙古地区,当时信仰喇嘛教的主要是内蒙古中的贵族阶级,民间仍普遍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一直传到今天,喇嘛教在传播过程中对内蒙古社会产生较大影响。一方面,黄教不允许喇嘛结婚,大批青壮年当了喇嘛后,蒙古人口数量下降,社会经济败退;另一方面,喇嘛教对蒙古族的文学、绘画、医药、雕刻、音乐、建筑等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伊斯兰教在元代时期在内蒙古有一定的发展在19世纪传播到内蒙古各地,主要在回族中传播。
基督教传入内蒙古约在元代,13 世纪称作景教,随着国家的发展,基督教在内蒙古不断被传播,建立了许多教并吸纳了很对教徒。
天主教传入内蒙古大约在1245年,罗马教皇派遣传教士持书前来内蒙古,之后得到了发展。东正教,传入内蒙古大约是10世纪中叶佛教在东汉时期逐渐传入内蒙古。道教于南北朝时期,在内蒙古有尊道反佛之争,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正当的宗教信仰得到了保护和尊重,道教也得到了发展。萨满教是由内蒙古的,一直延续到至今。
二、宗教的基本理论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实现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的,歪曲的反应。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们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产生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感到不能掌握自己命运,面对自然、社会与人生时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这种意识或自我感觉,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超自然地力量存在,并能够影响人们的命运,从而产生敬畏和崇拜的思想感情。
宗教的最大特点是让人信仰一种根本不存在的,纯属虚构出来的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主宰着自然以及社会的神秘力量。由于人们反映这种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神秘力量的形式不同,就出现了不同宗教。
现实中的宗教,它们都有自己的教条信条、神学理论、教规戒律、礼仪制度、组织系统。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构成宗教的基本要素,就人为宗教而言大体分为两部分:一是宗教的内在因素,包括宗教观念和思想,宗教感情和体验;二是宗教的外在因素,包括宗教行为和活动,宗教组织和制度。其中宗教观念和制度是核心。它反映了宗教的本质,是决定宗教之所以是宗教的基本要素。有了宗教观念,才会产生信仰者心里感受和体验,随之产生祭祀、祈祷等宗教崇拜和外在行为。而宗教组织、制度则是宗教观念信条化,宗教行为规范化的表现,它对宗教信仰者起到凝聚和团结的作用。因此,宗教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而宗教信仰者和宗教组织、宗教制度等外在因素,则是随着不同社会条件发生变化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不是一有人类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生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宗教的观念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地无知、迷茫、恐惧、是人类对于自然和自身的错觉认识的反映。
二、宗教信仰的基本特点
1、宗教的群众性。宗教存在的基础是广大教徒。我国大多数民族都不同程度信教,信仰各种宗教的人数达1亿多人,宗教具有群众性,说明必须正确对待宗教问题,否者会影响我国各民族间的关系,甚至影响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2、宗教的民族性。内蒙古地区大都信仰宗教,宗教对于这些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道德规范、心理素质乃至同仁们的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宗教的国际性。宗教的信仰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现象,而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各个宗教政策都有自己的国际性质,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强化宗教的联系。
4、宗教的长期性。宗教是人类社会发生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村早仍有它的客观基础,将会长期存在。
三、内蒙古地区的宗教问题
民族与宗教关系问题是当前国内外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宗教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宗教属于精神信仰形态,民族属于社会族群形态,因此,民族和宗教并不严格对应和同步发展,但二者又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离。作为传统的游牧民族,蒙古民族文化的核心即草原文化和宗教文化。作为民族文化载体,宗教融汇了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心理、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不仅传承着蒙古族的民族文化,而且也映射了蒙古社会历史的变迁。近代以来,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蒙古社会急剧变革,蒙古族宗教信仰随之发生了相当明显的变化。这个变化直接影响了蒙古民族后来的文化走向,也使其呈现出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色。可以说,蒙古族的宗教信仰,是以萨满教为基础,以藏传佛教为核心,辅之以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形式,呈现出了多元化特征。
内蒙古地区的宗教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在民族工作方面,少数民族聚居村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学校设施陈旧,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直接影响到民族教育的发展。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和干部队伍后劲不足。
2、在宗教工作方面,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活动进行渗透工作难度增大。宗教工作机构和人员配置不尽合理。部分宗教职业人员生活保障不足。
3、部分宗教信仰者会利用宗教信仰工作迷惑他人,甚至利用宗教活动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的身心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活动。
4、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力度小。
四、解决宗教问题政策
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是政府对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实施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把宗教纳入法规化的轨道。
1、建立和完善宗教工作协调机制,健全宗教工作机构。
各地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和完善由党委统战部负责的宗教工作协调机制。统战部作为党委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涉及宗教方面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协调。政府宗教工作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和行政执法主体,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各有关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在职责范围内支持宗教工作的开展,形成互相配合、团结合作的良好局面。要加强宗教工作机构的建设。
2、做好少数民族中的宗教工作
第一,少数民族地区的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中的宗教工作,要着眼于民族团结和进步,警惕和反对任何利用宗教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第二,要高举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的旗帜,准确把握民族,妥善处理因民族、宗教因素引发的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第三,要坚决同利用宗教进行的分裂破坏活动作斗争。
3、加强农村宗教工作
做好农村宗教工作对于保持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巩固基层政权、维护农民利益和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强农村基层党政组织建设,关心群众疾苦,做好思想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改善干群关系,把广大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要建立和健全县、乡、村三级宗教事务管理网络,建立乡(镇)、村两级宗教工作责任制,依法加强对农村宗教事务的管理。要把宗教问题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4、全面正确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我们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大力加强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把他们的力量凝聚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目标上来。会议强调,全面正确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方面要求尊重每个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对不尊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损害宗教界合法权益的错误行为,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另一方面要求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要把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承担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义务。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宗教活动不得妨碍社会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信教群众的信仰,但这并不是说就可以放弃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弃在他们中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的工作。
五、宗教政策实行结果
通过上述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顺利实施,争取团结了绝大多数喇嘛教界人士,真正达到政教分离,宗教不干涉政治的目的,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彻底解决了内蒙古民族宗教问题,开创了内蒙古宗教工作的新局面。
1、政治方面,废除了寺庙和上层喇嘛的封建特权,彻底实施政教分离政策,取消了封建僧侣特权和封建剥削制度。由此,使内蒙古地区利用宗教手段干涉政治进程的现象基本杜绝,获得解放的广大下层喇嘛、阿勒巴特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产建设热情,对促进内蒙古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经济方面,对庙仓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互助组、牧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牧场过渡到了人民公社,基本与全国经济相接轨,融入国民经济当中,基本上消灭了召庙和上层喇嘛对农牧民的经济剥削。同时,各寺庙的很多青壮年喇嘛积极参加各项生产劳动,促进了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农村、牧区合作社之后,各地喇嘛逐步参加生产劳动和其他工作。据1961年对13000余名喇嘛的调查统计(实际当时全区喇嘛总数为17000多人),当时参加各种劳动的11594人,其中,参加国营工矿企业生产的354人;参加农业生产的2330人;畜牧业生产的6400人;其他生产劳动的1300人。
3、文化教育方面,通过各寺庙举办文化补习学校及送年幼的喇嘛去学校学习等措施,使青少年喇嘛都有机会学习文化知识,推动了内蒙古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使蒙古族群众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到1962年,经过我们15年时间的团结、教育、改造工作,除了现行反革命外,一个喇嘛没有杀,一个喇嘛也没有关,现在,喇嘛人数只剩下1.2万人了,绝大部分有劳动能力的喇嘛参加了劳动和工作,不少喇嘛已经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不仅信教的人不多了,而且喇嘛的念经劲头也淡薄了。这是我们共产党人为蒙古民族作的一件大好事。
总的来说,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施,使蒙古族人民群众的思想得到解放,以崭新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去面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同时削弱了宗教思想对蒙古人民意识和行为的束缚,动摇了宗教对蒙古民族进行精神统治的社会基础,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同时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于蒙古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游牧文明和佛教文化选其精髓,弃其糟粕,既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又使之成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54页。
[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50页。
第五篇:关于民族宗教问题的自查报告
关于民族宗教工作情况的自查报告
根据上级要求,我们对全镇民族宗教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认真地自查。现报告如下: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民族宗教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民族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发展民族经济为重点,以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为主线,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四争创”活动和宗教“四争创”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团结和引导全县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民族宗教工作新局面,营造了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民族宗教工作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处理民族宗教方面的重大问题,检查、督促民族宗教政策和措施的落实。乡镇有主管民族宗教工作的主管领导和工作专干,行政村有负责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小组,各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有管理组织,确定有政策法规宣传员和信息员,建立起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领导机制。二是强化责任,每年年初镇政府召开民族宗教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民族宗教工作,表彰奖励先进,制定XX镇民族宗教工作意见,将民族宗教工作纳入镇有关部门的责任目标,提出具体要求,实行目标管理。三是建立和落实民族宗教五项工作机制。即: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形成了镇抓村、村抓户的纵向工作机制和组织、宣传、政法、公安、文化、科学、民政等有关部门相互配合的横向工作机制;建立培训教育机制,镇、村开设民族宗教政策和法规课程,加强对各级干部的培训;镇民族宗教办加强对宗教团体、活动场所、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培训与教育;建立奖惩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工作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领导及有关人员的责任;建立不安定因素排查消除机制,镇、村每月对民族宗教领域的不安定因素进行认真排查,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研究和妥善处理,及时化解矛盾,确保和谐稳定;建立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努力提高生活水平。镇政府每年召开民族宗教工作会议,对少数民族聚居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安排部署,提出工作要求,制定民族村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协调有关职能部门为民族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镇民族宗教事务局每年对民族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认真地普查、统计和分析,结合实际,提出经济发展意见。乡镇和民族村克服困难,想方设法,重点加强道路、饮水、学校、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强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培养和爱国宗教团体建设。
一是通过认真调查、摸底,建立健全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档案,由民族宗教界人士协商、推荐,确定了全镇民族宗教界重点代表人士,定期走访、慰问,加强联系。二是对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进行多层次的培训和教育,定期召开学习会、座谈会,不断提高其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三是做好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的登记、备案。加强外来传教人员的管理。落实宗教房产政策,依法进行房产权属登记。教育、引导各宗教团体和活动场所积极开展各种公益活动。
四、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一是利用横幅、标语、黑板报、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达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加强执法检查,开展集中整治活动,对非法传教、家庭私设聚会点、乱塑神像、乱建寺庙等违反《宗教事务条例》的现象,进行严肃查处,确保《宗教事务条例》的贯彻落实。对全镇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检查,对措施不到位、制度不健全、内容不规范的宗教活动场所责令整改,促进了宗教活动依法有序,健康和谐。三是建立了村管小组与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每月例会制度和重大问题应急处理机制,乡镇、村和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每月进行不安定因素的排查和调处,确保全县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五、切实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宗教工作和抵御境外渗透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的规范化建设。开展宗教活动整治工作,会同公安、文化等有关部门,对非法宗教书籍、刊物、音像制品等进行检查,对境外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进行传教活动以及自封传道人、非法传道人等各种邪教活动进行严厉打击。做好境外宗教渗透调查工作,弄清境外宗教渗透的态势、手段、渠道、规律,建立健全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的工作机制。
XX镇人民政府 2016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