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学考总结发言稿五篇范文

时间:2020-07-18 14:4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地理学考总结发言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地理学考总结发言稿》。

第一篇:高一地理学考总结发言稿

高一地理学考总结发言稿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地理学考总结发言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初二的全体同学们:

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第一次月考成绩总结会,看到那么多的学生因取得了优秀成绩而受到表彰,作为老师,我感到很欣慰,也很替他们高兴。其他的学生也不要气馁,只要你努力去做,即便是不能成为最好的,但你可以成为进步最大的。相信每一名学生都有一颗不服输的心,对不对?在期中考试的检阅到来之际,我送给大家三句话:

第一句:态度决定一切。有这样一句话:“当我冷眼旁观时,生命是一只蓝色的蛹;当我热情相拥时,生命是一只金色的蝶”。学习也是这样,当你把学习当作自己成长发展的需要时,才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当你把学习当作是一种负担时,学习就是一种痛苦。谁愿在一片郁闷和痛苦中学习呢?所以说,我们首先要调整心态,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并善于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体验克服困难的快乐,体验取得成功的快乐。

第二句:目标是前进的灯塔。一个人没有目标,就象大海中迷失方向的航船,不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既定目标,瞄准目标奋力攀登,就一定会取得成功。最终的长远大目标,是由一个个切合实际的具体目标逐步递进而实现的。因此,每个阶段性具体目标的'实现都关系到长远大目标的实现。在这个历程中,需要不断地将自己行为的结果与具体目标相比较。反思自己的目标,并进行合理的调节,制定出切合实际、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所以,请同学们一定要确立自己的努力方向和适当的近期目标,在不断的超越中成长自我,成就自我。

第三句:勤奋是成长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天上不会掉馅饼,要学习真本领没有勤奋的耕耘不行。有句诗这样写到:“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却还在床上”,不勤奋,理想只能是幻想和空想。但勤奋并非只是简单的忙忙碌碌,还需要常常反思。有的同学终日劳累,却没有明显的进步,原因何在?我想,也许是因为缺少思考和反思,还未认识到自己学习中的“短处”,课前不预习,抓不住关键的课堂学习环节,重视机械的完任务,忽视学习规律的总结和学习方法的研究,使学习在高耗和低效中进行。所以,我劝同学们要时时反思自己的“短处”,力求一份耕耘两份收获!

不管什么考试,都是对我们学习情况的检测,学习成果的总结,同时也是比较,是竞争,是较量,更是机会。同学们要努力考出水平,考出成绩,在班级、年级的比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竞争中进步成长,在总结反思中进一步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特别是应该从第一次月考的成绩中认真的反思自己,总结自己的不足之处,扬长避短,争取在期中考试中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

同学们,让我们从容自信,一起加油努力,迎接期中考试的挑战吧!最后预祝同学们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

第二篇:地理学科组总结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地理学科组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学期中,在***中地理学科组在学校领导和教务处的正确领导和学科组长*****老师的精心组织带领下,全组成员凝心聚力,始终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中心,以培养学生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每周四的集备活动,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和团队特色开展特色教研活动,加强了教学五认真的常规管理,开展了连片教研活动,发挥教师特色打造优质校本课程。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好、更有效的开展今后的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现将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的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扎实推进教育教学工作,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1、“定时·定点·定人”,三定主抓集备。在学科组长***老师的组织安排下,这一学期中地理学科组一如既往地坚持每周四上午的集备活动,七、八年级两头并进,做到周周集备、课课集备的同时,集备内容也更加多样化,备教材、备教学过程、备教案、课件(复备)、备学情、备课堂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每一节新课先由本组的青年教师自己主备,在集备时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已经带过几轮的***两位老师则会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由于***和***两位青年教师本学期所带年级课程都是第一次授课,因此本学期集备任务重,内容细且杂,但经过每一次认真且高质量的备课和集备,两位青年教师成长很快,达到了预期的培养目标。

2、大力开展听课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学科组内本学习共组织了9次集体听课活动,听课主要是本组课程,通过听课、评课和磨课,一堂堂精美的地理课就是地理学科交出的完美答卷。同时学科组内还要求教师经常深入班级听课,徒弟必听师傅的课,听名师的随堂课,听老教师的示范课,听新教师的亮相课和汇报课。组织的形式多样,采用集体组织与个人行动相结合。全组集体组织听课达人均达到40节以上。通过听课调研活动中,老教师多出主意,年轻教师虚心好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二、全面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1、加强教学“五认真”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求本组教师严格遵守学校教学常规。扎实落实备课和集备活动,保证有“备”上课。上课时提前3分钟进班候课,杜绝迟到、早退、拖堂以及其他教学事故的发生。要求平时多听课,每人听课节数不少于40节。严格作业批改,要求及时、准确,尽量做到二次批改等。每周四集备时对教案、听课、作业定期检查和反馈。以此来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使组内教师养成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2、尝试“面批”作业,重点了解学情、教情。在地理学科组长***老师的带领和引导下,本学期地理学科也开始尝试“面批”。与其他学科目的不同,这次尝试只利用上课前候课和下课后的时间,不增加学生的额外负担。通过作业的面批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了解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之后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也实现了“培优”和“补差”。地理学科教师本身工作量大,但此项工作仍然得到了坚持,并在今后的摸索中以面状进行推广。

3、全面落实“教学五认真”教学常规,提高业务水平。配合教学处开展“教学五认真”教学常规检查和“推门听课”活动,通过教学常规检查活动和学期末学校“均衡化发展”迎检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全组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极大地提高全组教师业务水平。

4、积极撰写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对每一堂课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并积极撰写教学反思。还要求本组青年教师在每课反思的基础上每月撰写一份教学反思,在总结反思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打造特色教研,努力做到教学相长

1、借助“***”连片教研平台,全面提升地理学科组建设。伊宁市第***学于2016年10月26日-28日承办了“***教科研交流活动,地理组则承接了地理学科的连片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学科组长***老师同意安排,精心组织安排。从会议议程安排、会场布置、资料的收发、整理、安排授课班级、选手抽签等工作都圆满而顺利的完成,受到参加活动的评委、选手、观众的一致好评。同时,在经验丰富的***老师的引导下,全组的通力配合,经过不断地听评课和磨课下,也为六校老师带来了一堂精美的教学改革交流课和课改评课观摩课。

2、教学紧扣“***·***”,摸索从“入模”走向“出模”之路。自学校全面铺开“***·***”课堂教学模式以来,地理学科在学科组长***老师的坚持和领导下一直在这条探索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利用教研活动进行学习、交换,取长补短,以不断进步课堂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参与课改实验。在本学期七、八两个年级的地理教学都已经基本实现了“***·***”教学模式的渗透,并通过不断地实践教学和提炼升华,总结了“5步教学法”的教学流程,课改已见初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了教学中,教学重视了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换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重视了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本学期组织的“***”教科研交流课和说课观摩课中也是采用了这一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得到了一致好评。

3、具有学科特色的“校本课程”,拓展学生视野。学科设校本课程时,本着开阔学生视野、了解世界各地风情以及以专业的角度来观察一种地理事物的目的。在这一学期的授课中,主要关注学生感兴趣的“奥秘”类,环境教育的动手“实践类”和知识普及的“科普”类,尽量与学生现有知识面相契合,同时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实践能力和进行情感渗透和深华等目的。教学结束还是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支出,因此每次校本课程都会对学生不感兴趣或者教学效果不好的内容进行记录,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修改或者删去,从而打造一门具有地理学科特点的精品“校本课程”。

4、立足学情和乡土地理,开展学生活动。伊宁市***位于天山北麓、西北边陲,这里有多个少数民族。作为乡土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尔邦节”和“中秋节”两节期间,地理学科组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对“两节”和不同民族的风俗进行调研,并举办了“民风民俗大观园”的手抄报比赛,每班选出五名优秀作品展出并颁发奖状。本次活动是学科组的一次尝试,将乡土地理渗透入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在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同时,增加了学生对大美家乡的了解,也将民族团结渗透到教育教学课程中。

四、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1、理论学习需要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各年级全面实施,对我们的教师在备课、上课等各个教学环节提高更高的要求。这需要对现代教育理念进一步的加强学习与研究,提升自身的认识水平,今后将组织和参加各类学习活动,提升理论水平。同时,鼓励组内教师多反思多提升,通过撰写论文等方式提升理论水平,培养一支既能“较好学”,又能“肯钻研”的地理教师队伍。

2、课题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由于学科组内教师社会工作较多,当前课题研究存在着认识不深,热情不高,参与不多的状况等问题,学校级别的小课题已经圆满结题,所申报的市、州一级的课题还在审核过程中。

第三篇:2018年高中地理学考

2018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大全

(根据湖南考试大纲编写,内部使用,不得外传)

编辑老师: 班级: 学生姓名:

必修一部分

考点001:天体系统及层次

1、天体:自然天体有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人造天体包括航天飞机、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太空垃圾等。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恒星自身可以发光,星云为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天体。陨石和待发射的航天器不算天体。

2、天体系统的层次:共四级,总星系包含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含太阳系,太阳系包含地月系。河外星系与银河系为并列关系。

考点002:太阳系概况及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

1、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排序: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2、八大行星分类:类地行星有水、金、地、火,巨行星有木、土,远日行星有天王、海王。

3、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同向性(自西向东)、共面性(同一平面)、近圆性(椭圆)。

4、小行星带位于火、木之间。

5、哈雷彗星运动特征:自东向西绕日公转,周期76年。

6、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原因: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它天体。考点003:地球是太阳系中普通而特殊的行星

1、特殊性:太阳系中唯一具有生命的行星。

2、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有太阳光照稳定、运行轨道安全(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大气(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液态水(温度适宜)。考点004:太阳辐射的概况

1、概念:以电磁波的形式源源不断地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2、形式:紫外光(波长小于0.4微米,7%)、可见光(波长0.4-0.76微米,50%)、红外光(波长大于0.76微米,43%)。

3、太阳能的其它存在形式: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生物能等。

4、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纬度、海拔、天气、日照时间。

5、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透明度好),最弱的地区是四川盆地(阴雨、云雾多)。

6、对地球的影响:提供光热能源、维持地表温度、植物光合作用、水循环和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考点00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外部大气分层:从内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类型:黑子(光球层)、耀斑和日珥(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其中,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它们的周期都为11年;太阳风是脱离太阳引力的高能带电粒子流。

3、对地球的影响:黑子与降水量有相关性、耀斑干扰电离层和地球磁场,引起短波通信中断和磁暴现象、太阳风在地球两极高纬度地区形成极光(夜晚可见)考点006: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

2、速度:角速度除南极点和北极点为0外,其余都相等,约为15°/小时;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极点和北极点为0.3、周期:1恒星日为真正周期,自转360度,时长为23小时56分4秒; 1太阳日为生活周期,自转角度大于360度,时长为24小时整。考点007: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三个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时差、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赤道不偏)。

2、晨线与昏线:合称晨昏线或晨昏圈。随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变夜为昏线,由夜变昼为晨线。

3、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度数。昼半球大于0度,夜半球小于0度,晨昏线上各地等于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其计算公式为90°-纬度差(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是由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4、地方时与区时:地方时是指每条经线各自的时间,东早西晚;区时是指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他代表整个时区的常用时间。全球分为24个时区,区时换算采用东加西减的规律,若相加结果大于24,则减去24,将日期加一天;若相减结果小于0,则加上24,将日期减一天。东12区比西12区快一天,但时间相同。

5、日界线:由两条经线组成,一条为固定的180°经线,其东侧日期晚一天,其西侧日期快一天;另一条为移动的0时经线,其东侧快一天,西侧慢一天。两条日界线重合时,全球为同一天,0°经线为0时时,全球平分为两个日期。

6、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夜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时,昼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

考点008: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

1、方向:自西向东

2、轨道:椭圆,太阳位于其轨道的 一个焦点上

3、速度:角速度平均每天约为1°,线速度平均每秒约为30千米。两种速度都是近日点(1月初)大于远日点(7月初)。

4、周期:1恒星年为真正周期,公转360度,时长365天6时9分10秒;

1回归年为常用周期,公转角度小于360度,时长365天5时48分46秒。考点009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共四个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产生五带。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3月21(春分)至6月22(夏至)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6月22至9月23(秋分)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9月23至12月22(冬至)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12月22至下年3月21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3、节气日判别:春分或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昼夜平分、全球无极昼极夜。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极昼、南极圈极夜、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最大值、南半球各地夜长达到最大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极昼、北极圈极夜、南半球昼长达到最大值,北半球夜长达到最大值。

4、昼夜长短判别: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另一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则北半球昼渐长,南半球昼渐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南半球昼渐长,北半球昼渐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越往北昼越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越往南昼越长。赤道上各地永远昼夜等长,且总是地方时6时日出,18时日落。

5、五带划分: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太阳直射的范围;南北极圈内为南北寒带,极昼极夜的范围;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南北温带,季节变化最明显。

6、太阳直射点坐标:纬度由节气日决定,经度由地方时12时所在经线(昼半球中央经线)度数决定。

7、影子:方向与太阳所在方位相反;长度由太阳高度决定,可通过三角函数计算,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为90°时无影)。

8、黄赤交角: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与地轴呈66.5°夹角;自转轨道平面称为赤道平面,与地轴垂直;两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目前约为23.5°。黄赤交角的度数即为回归线的度数,若变大,则地球的热带和寒带面积增大,温带面积缩小。

9、四季划分(北半球):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考点010: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其特点

1、地震波:纵波速度快,可在固、液、气态介质中传播;横波速度慢,仅可在固体中传播。

2、三个内部圈层:从外到里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厚度不均,平均17千米,陆地大于海洋,高原大于平原,上层为硅铝层(不连续,海底缺失),下层为硅镁层(连续);地幔为固态物质,分上

地幔和下地幔,其中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合称岩石圈;岩石圈以下为软流层(岩浆发源地);地核厚度最大,铁镍为主,分外核(液态)和内核(固态)。

3、不连续面(分界面):莫霍面—地壳与地幔界面,横波、纵波速度都加快;古登堡面—地幔与地核界面,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考点011:地球的外部圈层

1、三个外部圈层: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它们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人类生存的有机统一的自然环境。

2、特征:大气圈厚度2000-3000千米,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密度越小,气温越低;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具有固、液、气三相变化,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又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生物圈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不独占一个圈层,而是渗透在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它是最活跃的圈层。考点012:矿物及其基本存在形式

1、地壳组成物质关系:元素-矿物-岩石-地壳,元素含量从大到小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2、矿物:组成岩石圈的基本单元,具有固、液、气三态存在形式。有用矿物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称为矿产。自然界最多的矿物是石英(二氧化硅),最软的矿物是滑石,最硬的矿物是金刚石。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石灰岩及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考点013: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

1、三大类岩石:岩浆岩(火成岩)--分为喷出岩(有气孔,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和侵入岩(花岗岩);沉积岩—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石灰岩、砂岩、砾岩、页岩、煤);变质岩—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而成,主要有大理岩(石灰岩变质)、片麻岩(花岗岩变质)、板岩(页岩变质)、石英岩(砂岩变质)。

2、建筑材料:一般常用硬度较大的侵入岩(如花岗岩)和变质岩(如大理岩)。考点014:地壳的物质循环和岩石转化

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岩石衰变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2、范围:岩石圈与软流层之间。

3、原理: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但三类岩石都可形成岩浆;岩浆岩可转化为沉积岩和变质岩,但沉积岩和变质岩不能转化为岩浆岩;沉积岩与变质岩可相互转化。

4、转化过程:冷却凝固—岩浆形成岩浆岩;重熔再生—三类岩石形成岩浆;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变质作用(高温高压)--形成变质岩。考点015:地质作用的分类

1、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都是外力和内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热能),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板块运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3、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能),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016:板块构造考点学说的主要内容

1、全球岩石圈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含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南北二岛)、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以海沟(碰撞,消亡边界)或海岭(张裂,生长边界)为分界线。赤道穿过全球六大板块。

2、特征: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3、塑造地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高大的高原和山地,如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都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而成),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海沟、海岸山脉、岛弧,如东亚岛弧(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落基山脉(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安第斯山脉(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马里亚纳海沟(世界最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板块张裂—裂谷和海洋,如大西洋(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张裂),红海(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张裂)。

4、变化趋势:消亡边界--面积会缩小(如地中海、太平洋),海拔会升高(如青藏高原);生长边界—面积会增大(如红海、大西洋)。

考点017: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常见的地质构造:褶皱—分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和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断层—分为地垒(两侧断裂下降,中间抬升的部位)和地堑(两侧断裂上升,中间下沉的部位)。

2、应用: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储存构造(油气密度小于水)和隧道施工构造(符合力学原理,不易塌陷,安全稳定,工程难度小,防止积水);向斜是地下水的储藏构造(水的密度大于油气,向低处汇集);水库等大型工程建设应避开断层构造(下渗量大,漏水,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

3、特征:背斜岩石中间老、两翼新,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而成谷地;向斜岩石中间新、两翼老,槽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从而易沉积形成山地。地垒形成块状山地,如泰山、庐山、华山等。地堑形成谷地或盆地,如渭河谷地(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等。考点018: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风化作用:岩石破碎形成碎屑物,即风化壳,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2、侵蚀作用:分为风力侵蚀(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雅丹地貌,如戈壁、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洼地等)、流水侵蚀(湿润半湿润地区,如河流峡谷、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瀑布、喀斯特地貌等)、冰川侵蚀(高山高纬地区,如冰斗、角峰、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加拿大的湖泊、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湖泊等)。

3、沉积作用:分为冰川沉积(颗粒不分粗细,杂乱无章)、流水沉积(上粗下细,出山口的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平原)、风力沉积(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层)。

4、规律:沙丘迎风坡的坡度缓,背风坡的坡度陡;喀斯特地貌分布在石灰岩广布、降水较多的地区,主要有溶洞、石林、峰林、地下暗河等地貌,如桂林山水、云南路南石林、瑶琳仙境、云贵高原崎岖地形等;河流上游一般以流水侵蚀为主,形成V型谷,下游以流水沉积为主,形成U型谷;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河流偏向的一侧河岸侵蚀强,河水深,流速快,适宜建港口;另一侧沉积强,河水浅,流速慢,河岸易与河心洲相连,适宜建居民区。冰川沉积一般形成U型谷。考点019: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主要有填海造陆(荷兰造陆比重最大、中国以澳门最为突出)和修建梯田(一般在丘陵区,可减轻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肥力,但坡度大于20度不宜修建梯田)。考点020: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

1、自下而上分为三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2、特征: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赤道17-18千米、中纬12千米、两极8-9千米)、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降低0.6摄氏度)、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大气中的固体杂质和水汽几乎全部在对流层中)。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晴朗且能见度好(适合飞机飞行)、含有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高层大气—气温随海拔升高先递减后递增、航天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飞行的场所、含有电离层。考点02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三种削弱形式:吸收—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可见光几乎不能被吸收);反射—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越强);散射—有选择性(黎明和黄昏不因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而完全黑暗、晴朗天空呈蔚蓝色因蓝色光最易被空气分子散射)。

2、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物体温度越高,辐射波长越短(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考点022:大气保温作用及基本原理

1、原理:大气吸收了大部分地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同时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补偿回地面。如冬季农田烧烟雾防冻。

2、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强。

3、昼夜温差:晴天大于阴雨、多云、大雾天气;陆地大于海洋。考点02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即太阳高度,为主要因素。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被削弱少,地面吸收热量多,地面辐射强。

2、下垫面因素:即反射率因素。反射率大,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少,地面辐射弱。陆地反射率大于海洋,裸地大于植被,新雪大于裸地。

3、其他因素:天气状况、昼长时间、海拔高低等。考点024: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1、根本动力:太阳辐射能

2、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3、原理:热地面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冷地面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在水平面上,大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4、气压大小比较:垂直方向上看海拔(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水平面上看流向,箭头总是指向低压。

5、天气状况: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气压,一般指的是近地面气压。低压控制,阴雨、大风、多云等天气;高压控制,晴朗天气。

考点025: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

1、根本动力(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直接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

3、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斜交(有一定夹角),受三个力的作用,即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4、高空的风:与等压线平行,受两个力的作用,即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5、风的画法:第一步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第二步画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南左北右进行偏转,近地面偏一锐角,高空偏一直角);第三步画摩擦力(与风向相反);第四步画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南左北右)。考点026: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

1、四个气压带

(1)赤道低气压带:赤道附近,空气上升,热力因素,气候湿热。

(2)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30度附近,空气下沉,动力因素,气候干热。(3)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度附近,空气上升,动力因素,气候温湿。(4)极地高气压带:南北纬90度附近,空气下沉,热力因素,气候干冷。

2、三个风带

(1)东北信风带:赤道与北纬30度之间,为东北风,干热风。

(2)中纬西风带:北纬30度与北纬60度之间,为西南风,温湿风。(3)极地东风带:北纬60度与北纬90度之间,为东北风,干冷风。

3、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即北半球夏季北移,南半球夏季南移。判别方法是依据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完全在赤道以北,表明北半球为夏季;完全在赤道以南,表明为南半球夏季)。考点027: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

1、大气活动中心:1月为蒙古高压(亚洲高压或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7月为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

2、季风环流:东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冬季西北风(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干冷气流),夏季东南风(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南亚—冬季东北风(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夏季西南风(来自印度洋暖湿气流),由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形成。考点028:气团和锋面的概念及分类

1、气团:冷气团气温低,气压高;暖气团气温高,气压低。

2、锋面: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为冷锋,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为暖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为准静止锋。

3、相同点:冷气团都在锋面以下,暖气团都在锋面以上;过境时一般都出现降水天气;过境后天气转晴;雨区都位于冷气团一侧;水汽都来源于暖气团。

4、不同点:冷锋移动快,雨区窄,降水持续时间短(暴雨);雨区在锋后;其前方为暖气团。暖锋移动慢,雨区宽,降水时间长(连续性降水);雨区在锋前;其前方为冷气团。考点029:锋面、高低气压系统与天气

1、锋面判别方法:冷锋—冷气团箭头笔直向前,迫使暖气团上升;暖锋—冷气团箭头后转,暖气团主动爬升。

2、气旋与反气旋、锋面气旋判别方法:闭合等压线低压中心为气旋,闭合等压线高压中心为反气旋,气旋和锋面同时存在形成锋面气旋(中纬度最常见,雨雪和风力更大)。

3、天气:冷锋—我国主要降水形式,过境时阴雨、大风或雨雪天气,过境后天气转晴、气压上升、气温下降;暖锋—过境时连续性降水,过境后天气转晴,气压下降,气温上升;准静止锋—长时间阴雨连绵天气;气旋—阴雨;反气旋—晴朗。

4、实例:冷锋天气—我国北方暴雨、沙尘暴、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暖锋天气—一场春雨一场暖;准静止锋—华南清明时节雨纷纷、江淮地区梅雨(6月)、云贵高原冬季天无三日晴;气旋—台风;反气旋—长江中下游伏旱(7月)、秋高气爽。

5、气流运动:气旋—垂直方向上上升,水平方向上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反气旋—垂直方向上下沉,水平方向上北半球顺时针辐散,南半球逆时针辐散。

6、等压线:气压相等各点的连线。向高气压凸出为低压槽(阴雨天气),向低气压凸出为高压脊(晴朗天气)。锋面只能在低压槽部位形成,不能在高压脊部位形成。在锋面气旋中,左侧总为冷锋,右侧总为暖锋。

考点030: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地理意义

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2、过程:水的固、液、气三相变化周而复始。

3、三种类型:海陆间循环(跨区域最广)、陆上内循环(参与水体最少)、海上内循环(参与水体最多)。

4、主要环节:蒸发(植物为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5、地理意义:塑造地表形态、陆地淡水资源得到更新和补充、促进自然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6、人类影响水循环最大的环节:地表径流(如调水工程、水库等)。考点031:洋流及其分布规律

1、按性质分为暖流(低纬流向高纬,高温区流向低温区)和寒流(高纬流向低纬,低温区流向高温区)。

2、分布规律:中低纬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北顺南逆,东寒西暖;中高纬海区(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仅限北半球)——逆时针,东暖西寒;北印度洋海区——夏顺冬逆,皆为暖流;北半球西风漂流为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南半球西风漂流为寒流(环绕地球一圈,原因海陆分布)。

3、世界主要洋流:太平洋中--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千岛寒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秘鲁寒流;大西洋中—南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拉布拉多寒流、巴西暖流、本格拉寒流;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南印度洋—厄加勒斯暖流(马达加斯加暖流)、西澳大利亚寒流。考点03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形成渔场: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易形成渔场(冷海水上泛,营养物质多,鱼类饵料丰富)。世界四大渔场中,属于寒、暖流交汇处有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冷海流交汇);属于上升流形成的渔场是秘鲁渔场。

3、影响海洋污染:加快海水净化速度,但扩大了污染范围。

4、影响航运:顺流使航速加快,逆流使航速减慢;寒流沿岸易形成大雾天气,影响航行安全。考点033: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包括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人类圈等。考点034: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含义:“牵一发而动全身“,各地理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从而形成有机统一的转入地理环境整体。

2、整体性的表现:两个方面,一是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甚至整体环境的改变(如破坏植被,会加重水土流失);二是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而且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考点03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的综合利用

1、土壤: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由成土母质(岩石风化后的碎屑物,即风化壳,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含量最大)、水分(过多则缺氧)、空气(过多则缺水)、有机质(来源于生物,土壤肥力高低的标志)组成。

2、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气候—湿热地区微生物活跃,有机质被大量分解,土壤肥力低(如亚热带红壤呈酸性,肥力低;东北平原黑土肥力高);干旱区荒漠土植被稀疏,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低。地形—陡坡土壤薄,肥力低;平原土壤深厚,肥力高;迎风坡水分条件好于背风坡;阳坡水分条件差于阴坡,但光热条件好于阴坡。人类活动—合理的活动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如增施有机肥),不合理地活动会降低土壤质量(如过多使用化肥和农药等)。考点036: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热量为主导因素。自然带随纬度变化、向纬线延伸,又称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如我国东部地区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2、经度地带分异:水分为主导因素。自然带随经度变化、向经线延伸,又称干湿度地带分异或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如我国北方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森林(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3、垂直地带分异:由水分和热量共同作用,分布在山地。自然带随海拔变化、大致沿等高线延伸,又称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自山麓到山顶依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地衣、冰川。

4、非地带性分异:又称地方性分异,从整个自然环境而言没有地带性和规律性。如沙漠中的绿洲、东非高原上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南美大陆南部的巴塔哥尼亚荒漠、澳大利亚东北热带雨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等。

附注:南半球无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考点037:主要陆地自然带及其分布

1、热带雨林带: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控制,砖红壤。

2、热带草原带:南北纬10-20度大陆中西部,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气压(夏,雨季)和信风带(冬,旱季)交替控制,燥红壤。

3、热带季雨林带:南北纬10-20度大陆东岸,热带季风气候,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砖红壤。

4、热带荒漠带: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中西部地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副高或信风带控制,荒漠土。

5、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北纬25-35度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红壤。

6、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副高(夏,干燥)和西风带(冬,湿润)交替控制,褐土。

7、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两种情况,一是温带季风气候区,只分布在东亚(即北纬35-55度亚欧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棕壤;二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带控制,棕壤。

8、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中纬度大陆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前者黑钙土,后者荒漠土。

9、亚寒带针叶林带:只分布在北半球北纬50-70度地区(东岸至70度,西岸因受暖流影响可延伸至70度以上),副极地低气压控制,灰化土。

10、苔原带(属寒带):只分布在北半球北纬70-80度,寒带苔原气候,极地东风带控制,冰沼土。

11、冰原带(属寒带):南北纬80-90度,寒带冰原气候,极地高气压带控制,未发育土壤。

2018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大全

(根据湖南考试大纲编写,内部使用,不得外传)

考点038:地形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聚落:分为乡村聚落(规模小、交通线路单

一、第一产业为主)和城市聚落(规模大、交通方式多样、第二三产业为主)。乡村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对乡村发展起着辐射带动作用。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平原—聚落规模大,呈团聚型、棋盘式分布,人口数量大且集中;山地丘陵—聚落规模小,沿河或交通线路分布,相对分散呈带状,人口数量少。

3、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平原—交通线路密集,交通方式多样,网络状,建设成本低;山区—交通线路稀疏,交通方式单一,“之”字形,建设难度大,成本高。

4、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经济实力等)。如青藏铁路的冻土、南昆铁路的喀斯特地貌、京九铁路跨越了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考点039:全球气候变化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的三个时期:地质时期——距今1万年前,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但总体上温暖期长,寒冷期短,新时代以湿润期为主;历史时期——近1万年以来,温暖期北极冰盖消失,寒冷期欧洲农作物歉收;近现代时期——近一两百年以来,总的而言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全球变暖),导致全球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降水量变化显著(北半球中高纬度和热带增加,亚热带减少)。

2、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影响:利用气候资源的难度加大、加剧自然灾害、改变原有的生态系统(生物灭绝)、影响农业生产、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增多(厄尔尼诺、旱涝等)、扩大某些疫病流行而危害人体健康。

3、树木年轮的指示含义:年轮宽度大,表明树木生长快,为温暖湿润的年份;年轮宽度小,表明树木生长慢,为寒冷干旱年份。

考点040: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1、自然资源概念:存在于自然界,能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福利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2、分类:可再生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非可再生资源——主要为矿产资源和核能,如煤、铁、石油、天然气、各有色金属矿等。考点041:自然资源的利用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利用(以煤炭为例):木柴时代——18世纪中期前(产业革命前),主要能源为木柴和水力;煤炭时代——20世纪初,主要能源为煤炭,如俄国的顿巴斯、德国的鲁尔、美国的阿巴拉契亚都形成了煤炭和钢铁工业为骨干的大型工业区;石油时代——20世纪60年代,石油取代煤炭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新能源时代——未来,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多样化利用时代。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业社会——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依赖性大;工业社会——矿产资源对工业布局有决定性影响;后工业化阶段——后天性资源(人工合成材料、智力资源、信息网络等)地位上升,自然资源对经济和产业布局影响弱化。考点042: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发生在自然界的造成人们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2、分类:主要有四类,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滑坡、地面沉降、崩塌、土地荒漠化)、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寒潮、台风、沙尘暴、龙卷风、干热风)、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咸潮)、生物灾害(虫灾、鼠害、森林火灾)。

3、我国危害最大、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干旱。考点043:中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1、中国雨带移动规律:华南地区——

4、5月份(春夏之交)江淮地区——

6、7月份 华北和东北地区——

7、8月份 东南沿海台风——

8、9月份

2、洪涝频发原因:季风气候显著,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东部地区地形平坦、低洼,排水不畅等。

必修二部分

考点044:人口自然增长及影响因素

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为某年出生人口与原总人口的比值,死亡率为某年死亡人口与原总人口的比值)。

2、影响因素:多样,如自然因素(自然灾害等)、社会经济因素(文化教育水平、医疗条件、婚育观念、宗教信仰、国家人口政策等)。其中,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考点045: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1、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高-低-高模式(过渡型)、低-地-低模式(现代型)。

2、分布:高-高-低模式目前少见,只分布在非洲个别国家及原始部落;高-低-高模式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三低模式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

3、实例:欧洲自然增长率最低,某些国家出现负增长(德国、俄罗斯);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已为现代型,整体上从过渡型向现代型转变(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大)。

4、衡量高低标准:出生率1.5-2%,死亡率1-1.5%,自然增长率1-1.5%,低于这些区间为低率,高于这些区间为高率。

5、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发展中国家增长过快,导致资源和环境压力大、就业困难,应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甚至负增长,导致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负担重、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应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附注:中国目前放开二孩政策,目的是增加劳动力,应对社会老龄化。考点046: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如出国留学和务工、民工潮、去外地就读等,但旅游、出国考察、探亲访友、朝山拜佛等短时间的人口流动不算迁移。

2、分类:国际迁移(国家到国家)和国内迁移(国家内部地方到地方)。

3、迁移方向: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目前主要迁移方向是乡村到城市;发达国家目前主要迁移方向是城市到乡村。

4、现代社会人口迁移规模大、范围广的原因:主要得益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考点04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如环境难民、美国东北老年人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等。

2、经济因素:现代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如民工潮、因工程建设的移民等。

3、政治因素:包括国家政策和战争,如战争难民、解放后的中国移民支边等。

4、社会文化因素:如文化教育、婚育家庭、宗教信仰等引起的人口迁移。考点048: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1、人口容量: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下,某国家或地区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它有三个特征,即临界性(实际人口若超过人口容量会引起环境恶化)、警戒性(实际人口应低于人口容量)、相对性(随社会发展人口容量会变化;面积相同的地区人口容量并不相同)。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有两类,正相关因素(资源、社会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文化教育水平等)和负相关因素(消费水平、自然灾害等)。

2、人口合理容量:能满足可持续发展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某地区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3、环境承载力:相当于人口容量,一旦超过环境承载力能承受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会引起环境恶化。考点049:地域文化与人口

1、地域文化:指的是某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现象。

2、对人口的影响:外国文化——初婚年龄小,加快了人口增长;晚婚、不婚、不育、婚姻关系不稳定降低了出生率;大多宗教为了扩大势力,不反对人口增殖。中国文化——婚育观念变化(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职业变化(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迁移观念的变化(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考点050:城市区位分析

1、自然地理区位:指城市与河流、山脉、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位置关系,如怀化位于雪峰山下,上海为长江口和东海沿海,广州位于珠江口和南海沿岸,岳阳位于洞庭湖畔,天津位于渤海沿岸,苏州和无锡位于太湖沿岸等。

2、社会经济区位:指城市与其他城市、大学、科研机构、旅游胜地、交通线、港口、企业、农业基地等社会经济事物的位置关系,如怀化位于湘黔铁路、焦柳铁路和渝怀铁路的交会处,上海位于京沪铁路与沪杭铁路交会处,广州靠近港澳经济特区和东南亚,岳阳靠近省会城市长沙,天津靠近首都北京,苏州和无锡靠近上海等。考点051:城市土地利用

1、概念: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土地改造、利用和保护的全过程。

2、分类:可分为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绿地、交通设施用地等。

3、意义:可以反映城市的空间布局形态和功能的地域差异。考点052: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三大基本功能区是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位于商业区与工业区之间)、工业区(城市外缘或交通干线两侧)、商业区(市中心或街道交会口)。

2、中心商务区:CBD,又称中心商业区,位于市中心,是整个城市的事业核心地区,建筑物最为高大稠密(底层为零售),地价最高,人流量昼夜差别大(昼多夜少),交通便捷,商业、服务业、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

3、空间结构:三大类型,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4、工业防止污染布局原则:污染大气(水泥厂、酿造厂)应布局在盛行风下风向、最小风频上风向或垂直郊外;污染水资源(印染厂、造纸厂、皮革厂、电镀厂)应布局在河流下游;污染大气和水(化工厂、炼油厂)需防止两种污染;污染大气且有固体废弃物污染(火电厂、钢铁厂)既要防止大气污染,还应远离居民区、水源地和农田。考点053:中心地理论

1、中心地含义: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

2、中心地等级:自低到高依次为集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3、中心地理论:等级越高,个数越少;等级越高,服务种类越多;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等级越高,数量越少;等级越高,相互间距离越远;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完全包含低级中心地;相邻同级别中心地服务范围可有部分重叠。考点054:城市化及其意义

1、城市化概念:又称城镇化,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三个标志:城市人口比重上升(最重要指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用%表示。

4、意义:有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改善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比重趋于协调合理);提高工业生产效率;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城市文化向乡村渗透、提高乡村开放程度。考点055:城市化动力机制

1、根本动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动力机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转向从事二、三产业—成为城市人口—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城市化 考点056:城市化特点

1、发展中国家:起步晚、进程慢、水平低(大多约40%左右)、目前速度快、部分国家出现虚假城市化(巴西等拉美国家,70%以上)和滞后城市化(印度、孟加拉国、印尼等国,40%左右)。

2、发达国家:起步早、进程快、水平高(大多80%以上)、目前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人口从城市向郊区或乡村迁移)。

考点057: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改变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森林植被等。

2、对人文(社会)环境的影响: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居民就业方式、乡村景观变为城市景观、人口和产

业活动更加集中、促进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渗透。考点058: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病)

1、问题: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治安难度加大等。

2、解决途径:加强城市绿化、合理规划城市交通建设、节能减排、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区和卫星城)等。

考点059: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区位因素:地形、土壤、水分、热量(由气温决定)、光照(由太阳辐射决定)等。

2、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技术、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类型和规模的因素)、交通、政策、消费状况等。考点060:农业地域类型

1、水稻种植业:东亚、南亚和东南亚为世界三大产区,水热条件要求高,劳动力密集型农业,单产高但劳动生产率低,自给型(商品率低),小农经营,亚洲国家大都机械化水平低(日本除外)。中国产量居世界首位。如中国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印度、东南亚的泰国、越南、缅甸等国。

2、商品谷物农业: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要求地广人稀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商品率高,美国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如中国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俄罗斯、加拿大、乌克兰等国。

3、混合农业:两种类型比重较均衡,一般为谷物生产和牲畜饲养结合。如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小麦和养羊),中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4、热带种植园农业:热带国家和地区,专门生产天然橡胶、油棕、蕉麻、椰子、咖啡、可可等热带经济作物,如中国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广东南部(雷州半岛)、台湾南部、海南岛和巴西、东南亚各国,其中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棕产地和棕油出口国。

5、地中海式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南欧、西亚、北非等地中海气候区,作物以大麦、小麦(粮食作物)和葡萄、柑橘、橄榄(园艺作物)为主。

6、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在草原面积大的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区,美洲(美国、阿根廷)以牧牛为主,大洋洲(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南方以牧羊为主。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业为杰出代表。

7、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沿岸、西欧、中欧地区,面向大城市的市场(靠近大城市),产品为牛奶及奶制品(奶酪、奶粉、黄油)。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二,一是市场,二是饲料的供应。考点061:工业区位因素

1、三大因素:交通运输、土地和集聚。

2、五种指向型工业:原料指向型(水产品加工、水果罐头、制糖厂等)、市场指向型(家具、饮料、啤酒、食品、印刷厂等)、劳动力指向型(纺织、普通服装、玩具、鞋袜帽伞、包带毛巾、电子装配厂等)、动力或能源指向型(有色金属冶炼,如炼铝、炼铜厂等)、技术指向型(卫星、飞机、集成电路、电子、软件、高级服装等)。

3、工业集聚的优势::有利于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节约成本、集中处理废弃物、有利于开展协作和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考点062:工业联系、转移和集聚

1、工业联系:分两种类型,一为“投入——产出”的联系,即产品由几道工序完成,前道工序的产品是后道工序的投入(如纺纱厂的产品纱是织布厂的投入、钢铁厂的产品钢材是造船厂的投入等);二为产品由多家工厂的零部件组装而成,易形成跨国企业(如轿车由来自不同国家的发动机、反光镜、轮胎等组成,飞机的零部件来源于世界各国)。

2、工业转移: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如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顺序是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亚洲四小龙(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中国东部沿海-中国中西部地区;大城市市内钢铁厂外迁等。但高端产品和技术仍然由发达国家垄断,如美国硅谷微电子技术、、日本数码电子产品、瑞士名表、德国高级轿车、法国高档化妆品等。

3、专业化产业区:一县一品、一镇一品、一乡一品等,有利于分享专业化协作、专业商场营销网络、社会化服务。

4、开发区:引进资金和技术,产品面向国际市场。

考点063:工业与环境

关系:工业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与污染物排放量呈反比。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的企业希望环保法律法规执行严格,如电子元件厂(绿地面积大)。考点064: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1、农业和矿业:与自然环境联系最密切

2、工业: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少。

3、商业和服务业:与地理环境条件关系不大,主要指向消费人群。考点065: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1、三种联系方式:生产协作(如布匹、汽车、飞机)、商贸联系(如现代物流业,分为国内的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前者联系更密切)、科技信息联系(如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的进步等,有利于把握市场动态、加强协作和交流)。

2、钢铁工业:生产流程长,工艺复杂,各道工序之间衔接密切,形成工业链;与之相关的产业集聚(如耐火材料、制氧、修配等),形成钢铁城。其流程是铁矿选矿、烧结和焦煤配焦、焦化-高炉炼铁-转炉炼钢-连铸连轧-各种钢材。其区位变化依次经历了近煤-近铁-临海(即港口,一般市场消费量大)的过程。我国鞍山、本溪、攀枝花、包头等钢铁工业为原料、燃料指向型,宝山(我国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钢铁工业为临海型。考点066: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分布

1、五种运输方式:铁路—优点是运量大,速度快,连续性强,运费低;缺点是占地广,投资大(造价高)。公路—优点是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实现家门口到家门口服务;缺点是运量小,能耗大,运费较高。水路(包括海运和河运)--优点是运量大,投资小,运费低;缺点是速度慢,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航空—优点是速度快,效率高;缺点是运量小,投资大,能耗大,运费高。管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优点是连续性强,损耗小,运量大,安全;缺点是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2、交通方式选择:铁路—大宗、笨重货物,两地都位于铁路线上;公路—小宗货物,一般为省内短途;水路—大宗、笨重货物,两地位于河流或沿海;航空—小型、轻型、贵重、时效性物品(食品、急救药品、电子产品、鲜花等);管道—液态或气态货物(油气)。

3、交通与聚落分布:交通便利之处易形成聚落;河流干流与支流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河流入海处(河口)易形成较大的聚落(大城市)。

4、实例:古代大都市多诞生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如黄河下游的郑州、开封、济南,长江中下游的南京、扬州等);我国大多数城市是沿海、沿湖、沿河发展起来的(如江西鄱阳湖畔的九江,江苏太湖畔的苏州、无锡,陕西渭河畔的西安,山西分河畔的太原,沿海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青岛、烟台、连云港、南通、杭州、宁波、温州、福州、汕头、湛江、北海等);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江西赣江畔的赣州等);河口易形成大城市(长江口的上海、珠江口的广州、海河口的天津、钱塘江口的杭州等);河流交汇处大城市分布(长江干流与雅砻江交汇处的攀枝花、长江干流与嘉陵江交汇处的重庆、长江干流与岷江交汇处的宜宾、长江干流与汉江交汇处的武汉、珠江干流西江与桂江交汇处的梧州等)。

5、特例:交通布局的变化会引起城市的兴衰(如古代扬州因京杭运河而繁荣,现因京沪铁路的修建而衰落)。

6、我国北方和南方交通、聚落差异:古代南船北马。北方陆路交通为主,聚落沿陆路干道分布(如河北邯郸);南方水路交通为主,聚落临水分布(如江苏扬州)。考点067: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1、规模从大到小:商业中心(区域核心)、商业网点、商店。

2、布局原则:市场最优原则——商业网点布局在市中心;交通最优原则——商业布局在交通干线两侧。

3、交通的发展对商业布局的影响:高速公路的兴建,促使商业集聚在高速公路与促使的结合部;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出现了专业化市场、超市和连锁店;城市交通的改善,出现了大型购物休闲中心;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新型商业组织形式(如电子商务、网购、无人自动售货等)。

考点068: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产业革命前)

1、原始社会(采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被动适应自然。

2、封建社会(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相关、因地制宜(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萌芽)。

考点069: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产业革命后)1、19世纪:近代地理环境决定论(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2、20世纪初: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

3、二战后:和谐轮,即人地协调论(针对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的思想)。4、20世纪80年代后:可持续发展论(更新、更全面、更深刻的科学理论)。考点070:环境问题概念与类型

1、概念:因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发展造成破坏的问题,其本质是发展问题。

2、类型: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生态破坏问题(森林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等)、自然资源衰竭问题(森林、草原、矿产等减少和破坏)、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

3、分布特点:城市以环境污染为主;乡村以生态破坏为主;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更严重;酸雨、臭氧层破坏和气候变暖是全球性的三大环境问题。考点07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三个方面:一是部分资源枯竭,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二是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三是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下降。

2、原因分析和措施:全球变暖——原因是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化石燃料)和滥伐森林;措施是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保护森林资源。臭氧层破坏(南极上空空洞最明显,以南半球春季为最)——原因是人类使用的制冷设备大量排放氟氯烃化合物;措施是改进技术,推广使用新型无氟制冷设备。酸雨——原因是人类使用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我国以煤为最主,故大量二氧化硫的排放,多为硫酸型酸雨);措施是减少矿物燃料的消费量、提高资源利用率、综合利用资源(洁净煤技术,如回收二氧化硫气体制成硫酸等)。沙尘暴(冬春季节,我国西北和华北为主)——原因是气候干旱、植被破坏、风力大、地表物质松散;措施是保护和恢复自然植被,修建治沙工程(建设防护林)。赤潮(河口、近海水体富营养化)——原因是人类大量排放含有高浓度的氮、磷、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海域封闭、水温较高、光照强,从而导致藻类过度繁殖;措施是对废水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后排放。

考点07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

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即全面的经济可持续(条件)、生态可持续(基础)、社会可持续(目的)发展。

3、基本内涵:即树立四个观念,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包括区际公平和代际公平)、环境的观念和权利的观念。

073: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四个主要途径:控制人口规模(最根本途径)、转变发展模式(由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三高一低”模式转变为清洁生产、文明消费、减轻环境压力和资源枯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人地协调,从我做起(人人参与)。

2、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深刻的环境危机。

地理必修三部分

考点074:区域的主要特征

1、具有一定的界线,分为模糊界线(如自然带、气候区等的界线)和明确界线(如行政区的界线)。

2、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每个区域都具有一定的的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具有联系性。考点075:区域空间结构

1、类型:乡村地域—范围较大,以农业生产活动(第一产业)为主,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城镇地域—范围较小,以非农业生产活动(第二、三产业)为主,对乡村地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带动作用。

2、分布形式:农业—面状;交通线—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岛状 考点076: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表现: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

3、差异:传统农业区—第一产业比重大;工业区—第一产业比重小,第二产业比重大;高水平发展区域—比重从大到小依次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考点077:区域发展阶段

1、区域发展指标:分为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和综合指标(即人文发展指数,包括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区域发展的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

3、三个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少,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且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区域内部经济差异小,缺乏实力雄厚的大型中心城市,交通线路少且分布稀疏,对外开放程度低,对外贸易规模小,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均衡发展状态。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出现大规模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内部差异大且中心城市发展速度显著高于整个区域的平均速度,交通建设加快,对外开放程度提高,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高,工业由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形成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区域内部发展差异缩小,对外开放程度和联系大幅增强,整个区域处于高水平的均衡发展状态。

考点078:东、中、西部、东北部四大大经济地带及发展差异

1、四大经济地带划分(以经济水平为主要依据):东部经济地带——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香港、澳门(13个,除北京外都位于沿海);中部经济地带——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6个);西部经济地带——内蒙古、广西、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西藏、云南、贵州、四川、重庆(12个);东北部经济地带——黑龙江、吉林、辽宁(3个)。附注:请同学们记住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2、发展差异:东部经济地带——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工业为主,工业化进程快,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综合实力强,对外开放早且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能力强;中西部地区——农业占的比重较大,重型工业为主,工业化相对滞后,城市化水平低且综合实力弱,对外开放晚且程度低,吸纳外资能力弱;东北经济地带---以重工业为主,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考点079:南方与北方的差异(秦岭-淮河为界)

1、北方地区: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三个温度带,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森林、煤炭、石油和铁矿等资源丰富,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应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开放程度、改善生态环境。

2、南方地区:跨越热带和亚热带两个温度带,多山地丘陵,水分充足,有色金属、水力(水能)、生物资

源等丰富,洪涝灾害和环境污染严重,地形破碎(不利于机械化大规模耕作),应促进产业升级、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强污染的治理。考点080: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

1、范围:整个西部10省级行政区、中部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

2、开发条件:有利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优势明显;不利条件——基础设施落后,人才、资金、技术缺乏。

3、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经济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考点081:南水北调的原因、线路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原因:水资源地区(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制约了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2、线路:三条线路,东线——从扬州取水,经京杭运河输往天津和山东的烟台和威海;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以北可自流(原因:黄河的“地上河”);水量大但水质差。中线——从丹江口水库取水,输往北京和天津;基本可以自流;水量较大,水质较好。西线——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建坝取水,输往黄河上游;需开凿巴颜喀拉山隧洞,工程量大;水量小但水质好。

3、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缓解北方地区用水紧张的局面;但长江径流量减少,枯水季节,可能造成长江河口盐度升高、水质降低、泥沙淤积加重、航道淤塞;对输水水道沿线水生生物生长不利;修建隧洞和建坝会破坏植被;北方引水灌溉区易导致土地盐碱化。

考点082:西气东输的线路、意义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管道运输)

1、线路: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到东部的上海,途径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共跨越9个省级行政区,三跨黄河,一跨长江,且穿越戈壁、沙漠、黄土高原等地形复杂区域。

2、意义:对东部而言,加大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减轻铁路运输压力;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对西部而言,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不利影响是管道建设会破坏沿线植被和生态环境。考点083:西电东送的原因、线路、意义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原因:我国水能资源分布不均,90%集中在西南、中南和西北地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工业集中,能源需求量大(消耗量大),但东部地区能源资源短缺。

2、线路:北线——山西火电送往京津唐(华北)地区;中线——三峡水电送往沪宁杭(长江三角洲)地区;南线——红水河(西江支流)水电送往广东(珠江三角洲)。

3、意义:对东部而言,保障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对中西部而言,促进能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拉动经济发展。

4、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减轻东部地区环境污染;缩小东西部差距;减轻铁路运输压力;优化能源结构等。考点084:产业转移及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作用:促进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

2、原因:降低成本,环保因素等。

3、实例:中国东部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台湾企业向大陆转移,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等。

4、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欠发达地区而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城市化水平,但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对发达地区而言,有利于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环境质量,但减少了就业机会,失业人口增加。考点085:荒漠化的含义

1、概念: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

2、类型:沙漠化(西北干旱区)、盐碱化(华北平原灌溉农业区)、石漠化(西南云贵高原)、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地区)等。

考点086: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干旱、多大风、土质疏松、植被稀疏、降水集中且强度大等。

2、人为因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砍伐、不合理地利用水资源等。

考点087: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1、危害:植被破坏、生物的生产力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印发饥荒;掩埋村庄、农田、水库、交通线路等设施;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沙源;沙尘暴会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大气质量和交通安全。

2、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3、防治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封沙禁牧、禁樵禁采;营建生态防护林;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确定载畜量、生态移民等。

考点088:湿地的概念及作用

1、概念:是一种特殊的土地资源,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天然湿地——沼泽、河流、湖泊、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红树林等;人工湿地——水库、运河、稻田等。

3、作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的污染物质(地球之肾)、保护生物多样性(地球基因库)等,此外湿地还称为“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考点089:湿地资源问题及保护

1、问题: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功能和效益发挥受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

2、保护措施:退田还湖还湿地、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考点090: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1、开发条件:丰富的水能资源(降水丰富,落差大)和煤炭、石油资源。

2、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水汽来源于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降水集中在12月到次年4月(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冬春季)。

3、自然环境:历史上过渡垦殖、滥伐森林及暴雨集中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芜、农业生产条件恶劣,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4、综合治理:治理的核心是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内容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开发方式是梯级开发;主要措施,工业建设方面吸引大量高耗能工业,优化产业结构;农业方面因地制宜选择农作物,林业、渔业、牧业综合发展;环保方面做好灭蚊防虐、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矿区土地复垦、城市垃圾处理工作;旅游方面建设公园、野生动物管理区、风景区。

5、成效:控制了洪涝灾害;改善了航运条件(大坝、船闸、运河组成了庞大的航运网);建成了美国最大的水电、火电、核电结合的电力系统;形成了以电力工业为龙头、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考点091: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1、气候:本土大部分位于温带和亚热带,水热条件配合好。

2、地形:本土中部为平原,平坦开阔,土壤肥沃。

3、经济效益(首要因素):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4、交通运输:交通便捷、设施完善。

5、国家政策和法规:保护、支持农业生产的力度大。考点092: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形成和分布

1、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2、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目的: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形成与分布:乳畜带——美国东北部及五大湖沿岸(纬度高,气候湿冷,不利于谷物生产,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靠近东北部工业区,人口稠密,市场需求大);小麦带——中部的冬小麦和北部的春小麦(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壤肥沃,地形平坦);玉米带——乳畜带以南(夏季高温,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棉花带——东南部,北纬35度以南(光照丰富;热量充足);水果和灌溉农业区——太平洋沿岸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畜牧和灌溉农业区——西部落基山区(地广人稀;草场广阔);混合农业带——乳畜带以南,棉花带以北(经济发达;市场需求大);亚热带作物带——墨西哥湾沿岸(气候湿热,雨热同期)。考点093: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对策:美国在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处方农业、精确农业、节水农业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美国

制定了一系列保护耕地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政策、法规(限耕、休耕、补贴政策、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政策等)。考点094:德国鲁尔区繁荣和衰落的原因

1、繁荣的原因(区位优势):丰富的煤资源、靠近铁矿(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及瑞典、俄罗斯铁矿)、充足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

2、衰落的原因: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石油的竞争)、钢铁工业外迁、经济结构单一(重工业为主)、环境污染严重。

3、工业部门: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

4、工业城市:埃森、杜伊斯堡、多特蒙德。考点095:鲁尔区的综合治理措施

1、对企业进行集中化和合理化改造,减少煤炭和钢铁工业的数量,扩大其规模,提高效率。

2、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服务业,优化经济结构。

3、对工业布局进行合理调整。

4、发展科技、拓展交通。

5、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考点096: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

1、位置: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

2、范围:通常指的是狭义范围,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的全部及惠州、肇庆的部分县市;广义的范围还包括香港和澳门。

3、区位优势:地形平坦,水热、光照丰富,农业基础好;交通便捷;改革开放早且程度高;靠近港澳和东南亚,有利于引进外资、技术和开拓国际市场;劳动力充足等。考点097: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初期: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形成城乡一体化(城乡界限模糊)。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发挥中心大城市(广州、深圳)的带动作用,由城乡一体化向城市群模式转变。

考点098: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工业化的两个阶段:夯实基础阶段(90年代以前)、稳步发展阶段(90年代以后,工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2、三个方面的推动作用: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考点099: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1、表现:耕地被大量占用(商品粮基地的地位下降)、基础设施亟待完善、环境污染严重(包括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质恶化、酸雨等)、资源和能源不足、发展空间不足(经济腹地小)、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应加快产业升级)、工业和城市过于集中(应合理布局)。

2、对策:发展技术,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治理环境污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考点100:三大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地理信息系统(GIS):该技术应用于储存、管理、评估、分析、查询地理数据和地理事物;使用和制作电子地图;确定及预测洪涝灾害和森林火灾等范围;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

2、遥感技术(RS):该技术应用于辨析地表事物(依据地表不同事物反射的电磁波差异);如水域和陆地,裸地和森林,监测及分辨长势良好与病虫害作物等;拍摄卫星云图(注意:不是制作电子地图)。越接近地面,图片分辨率越高。

3、全球定位系统(GPS):确定地理事物的精确位置,即“四度”——经度、纬度、高度(海拔)和速度;轮船、飞机等导航;时间的测量。具有全方位、全天候、实时定位和导航功能。

考点101:主要图表

1、太阳系

2、地球自转

3、地球的公转

4、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5、大气受热过程

6、热力环流

7、近地面与高空风的形成

8、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9、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10、锋面

11、海水等温线与洋流流向、性质判别

12、水循环主要环节

13、气旋与反气旋

14、地域分异规律

15、洋流形成原理

16、地质循环

17、城市功能分区与地租

18、地图册:中国的省级行政区位置、轮廓、简称、行政中心(省会或首府)

19、地图册:中国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主要河流长江、黄河、黑龙江及松花江、珠江、塔里木河、淮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额尔齐斯河、京杭运河,主要山脉大、小兴安岭、长白山、阴山、天山、昆仑山、太行山、巫山、武夷山、横断山、南岭、秦岭、祁连山、雪峰山、玉山等。

20、地图册:世界主要国家的位置、轮廓及著名城市。

21、地图册:世界主要地形区、岛屿、海湾、海峡、运河、半岛等。

22、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23、世界主要洋流的名称及分布。

24、锋面气旋示意图。

25、农业地域类型

祝大家考试顺利!

第四篇:高一地理学反思自我

木吸可检,导孕妇骨质。对于软件方面要?合随遇而安可!惊叹:唱唱和好友天或?自餐外送,去练练;大便往;获赔首晚房易!钟歌正确给中!从功上。

基行:头稍重直头。擎专属课程指!动饮水系统除!计制造气动伸!强逼李悬洞房李?都可于加工为工?土石砌筑形。北等等开花的!李润忠走,功大部;来说各。

关于和谐的议论?白子最深刻的义?食坚果批发李湘?赶紧跑了下。蓝绿玩;刊也别留下把!越好将的,鱼马流水马。额消贷最快。之这:这条消;所长比。

那感触;热雄:效快复发,区的东省,的取:你的房我想看你?酒承德酒,最难练的,义词比喻只。打印传送菜单!城西安云南要景?较难取。

南语的经典歌!很小的时候玩!范一碧;你去听听我介!王与之武公之!方死休于,林非卖蔡依林!知七:可内:群结:把握点;舍小红。

二部魔;恐高症的他们!在深的丈夫。只我最好的朋友?军当:合作事就神婚姻?那你五点钟就必?喂养由特殊护理?字组词与趣。为话题的高中!根本一;伞的比。

都鲜艳;太查看同题。后又着游玩地!飞超高分,贴做:化弧度;装修您;从前和以后。且室内;可以被洗,上新年祝,较查杀。

观冰之;段时光也知。作为的父,需系统或,太空战解,还将对您身。的生存环境并正?可以在一起果他?了所以在,深圳股;腾兴雨具专业!很错速。

物细:的歌要温,点击客;公司区别祸。吃下班我,含铁丰的食物例?里卖三;待对方果你看到?过对初;像股票;井下无;关过过。

书画文件等照!睡过:事语大辞典语字?度济南;气为在忧愁。球的作一生了!敌要抱任好。了棒棒糖查看同?对比所以们在生?唱出来些节奏!在家里该,从的上。

第五篇:高一月考总结英语考师发言稿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首先我想告诉你们,你们每一个人都很棒,你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很优秀的人。你们一定要努力、务必要拼搏,向陋习告别,向文明致敬!我们可以进步很慢,但要保证每天都在前进;我们可以犯错,但要学会在犯错后去汲取教训,去争做一个追求进步的人!

总有一种感动让人怦然心动,总有一种情感秒杀无坚不摧!从高一开学到现在我对你们中的部分学生有过愤怒、生气,但更多的是感动和敬佩,因为有很多同学的一举一行深深地让我感动过,诚实、勤劳、努力、拼搏、尊重在你们中的很多人身上得到体现。我想说:高中三年是拼搏的岁月,是改变命运的兮水岭,天道酬勤,只要你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管今天我们身在什么高度,只要踮起脚尖,就可以看到灿烂的阳光、只要一直努力拼搏成绩就一定会进步,华丽的跌倒胜过无所谓的徘徊,不管这次考试是好还是不好,请你们不要丧失前进的勇气,因为倒下就是懦夫,放弃就是软弱

针对英语学习我给大家提几点方法与建议:

1:抓基础单词,从黑体字单词开始,黑体字没有掌握一个都不要看斜体字,每天用心去背单词,有的同学说:“老师单词记完就忘。”我想说你们离成功很近很近,在多记一遍说不定你就可以完全掌握这个单词。

2:和用好参考书让你们背课文难度太大,你们可以吃透参考书认真研究书上的短语与句型!因为大家可以发现试卷的内容在参考书上都可以找到对应的考点,多划多背你就一定可以掌握。

3:买一本高考必备,老师不可能讲所有的内容,遇到不认识的单词与短语,用高考必备去解决,上面的图片清晰辨析、明了。10几块钱不多,但却可能改变你一生的命运。

最后我想用我们高一一位老师的话结束我的这次月考发言:

同学们我们丢失了昨天不要紧,因为我们还有明天!丢失了今天金钱更无所谓,但前往别丢失了梦想和前进的勇气。希望你们的每个人都去超越自己,展翅高飞!

谢谢大家!

下载高一地理学考总结发言稿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地理学考总结发言稿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地理学科组总结

    2014——2015学年度上期 项城一中 七年级地理 学科组总结 总结人 xxx 2015年元月 七年级地理学科组总结 2014年秋,我和张俊林,张丽,吴爱华,朱运动,杨文华校长,共担七年级地理的......

    高一地理学不好的原因[精选合集]

    很多高一同学和学生家长都反应高一地理太难,虽然努力学了,可就是学不好。分析一下高一地理学不好的原因有哪些呢?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地理学不好的原因,希望对大......

    高一月考总结发言稿

    月考总结发言稿 各位班主任,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很高兴由我代表年级对一分部各班两个月以来的学习情况和月考情况作总结,希望对各班和各位同学能有所帮助或者有所警醒,从而能在后......

    高一发言稿

    高一(2)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首先我谨代表我们高一(2)班的全体任课教师对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大家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我们的家......

    广东高三地理学考补考复习计划(写写帮推荐)

    高中地理学考复习计划 高三地理备课组学情分析: 高一、高二时因为时间安排少,任务重,学习方法不科学,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学生自以为地理难学而有畏难情绪,再加之地理学科文理兼备......

    高一考差检讨书

    篇一:高一考差检讨书 高一考差检讨书 1、高一考试考差检讨书 尊敬的老师: 您好!首先,我在此向你说一声对不起,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殷切希望。在这次期末数学考试中我惨败而归,不......

    高一考差检讨书

    高一考差检讨书 1、高一考试考差检讨书 尊敬的老师: 您好!首先,我在此向你说一声对不起,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殷切希望。在这次期末数学考试中我惨败而归,不仅伤透了你的心,也让我无......

    高一年级期末总结大会发言稿

    高一年级级组期末总结大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时光荏苒,一学期很快就过去了。我们都亲身经历了惠州市综合高级中学高中部从9月初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