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挂职感言
挂职感言
体会到了三个乐趣:
一、日常工作的怡然之乐
原来单位的工作氛围是给人一种半军事化、可以说是近乎残酷的环境(不少同学应该还记得在凤凰山训练基地进行的心理行为训练的感受吧,往往给人一种站在悬崖边被人用枪指着脑袋不得不跳的那种感受),而现在是一种完全靠自觉和自我规划来完成工作任务的环境,所以工作起来非常轻松愉悦。当然,工作中也不是一帆风顺,也会遇到挫折和压力,从原来一个武官转变成一个文官(比如写了一晚上也写不出一篇像样的稿子,一项活动怎么想也没什么好的点子)但想到奋战在一线的基层干警,这点压力和挫折算不了什么。
二、家庭生活的天伦之乐
从原来一年365天近200天是和违法犯罪、各种纠纷、群体事件打交道中度过的,现在可以天天见到家人,确实让我体会到了家庭的温馨,享受到了培育下一代的乐趣。所以,每当听见周围有人引用小沈阳的经典名言“一睁眼、一闭眼、一天又过去了”,我就觉得时间确实过得太快,不过人总要面对现实,等挂职结束后再次回到公安一线,我想自己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家庭。
三、与人交往的欣然之乐
来到挂职单位后,前前后后也参加了不少群体活动,像体育竞赛、歌咏比赛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使我跟快的融入到了挂职单位的群体当中,对周围同事也有了深入的了解,也使我体会到了与人交往的乐
趣。最近回了一趟河南,跟挂职地方的领导和同事作正式告别。喝酒吃饭是免不了的,依依惜别,互道珍重和再见。整整一年的挂职到此真正结束了,感慨很多。尤其当初开博的时候也是因为挂职期间的寂寞和交流的需要,现在挂职结束了,又回到台里开始了工作,怎么说也要给关心自己的博友一个交代。所以,还是要作一个总结。当然,这不是给官方的总结,在官方总结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真话和真情实感。
原来虽然曾经多次到基层采访,对地方政府的情况也略知一二,但是密切接触并且亲自参与之后才发现地方政府的真实情况。先从正面来说吧,比较深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正面的感受:
1政府部门的敬业勤奋。
和很多人的印象相反,应该说地方政府的干部非常敬业,对于政策的贯彻和群众的关心令人感动,而工作的强度也令人吃惊,很多人根本没有节假日的概念。他们承担的工作工作量很大,很多社会问题甚至群众的个人问题都会成为政府的工作内容,尤其在不太发达的地区,社会保障程度较低,政府财力有限,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做的工作任务非常重。
2政府领导发展当地经济造福当地人民的迫切心态。
作为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当地的领导对于发展当地经济,解决民生问题的态度非常积极。他们勤奋工作,事无巨细,到外地招商引资,认真解决客商在当地遇到的问题。对于发展当地经济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希望能给百姓带来切实的实惠。
3老百姓对于政府的信任和理解。
很多群众一有事就找政府,给政府增加了很多似乎职责之外的工作量,但是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于政府的信任和依赖,而且绝大多数群众非常理智和通情达理,对于政府的工作非常支持,只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所谓的刁民还是很少的。
二 负面的问题
不过问题依然不少,急需改进。作为一个新闻单位的员工,对于政府部门的运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有一些不习惯,有一些新鲜感,这种新鲜感会带来一些不同的感受,也让我看到了一些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可能在很多地方的政府部门都存在,而且是长期存在,有的已经视若无睹,有的逐渐改变,有的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且正在采取措施。作为一个外行,我还是愿意从一个记者或者旁观者的角度提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时间和篇幅关系,不能详细地一一列举,只能概举其要。
1无为而治还是事无巨细。
传说上古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老子也强调无为而治。当然实际上的无为而治并不现实,但是,作为政府部门是不是应该什么都管,还是值得商量。事实是,目前的地方政府还是管得太多,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管的。政府应该做裁判或者组委会,制定政策,负责协调组织,从机制上解决当地存在的问题。但实际上我们看到政府部门承担的职能非常繁杂,而且有增加的趋势。职能增加,势必想办法增加人员和办公经费,于是精简和节约就成为一句空话。小政府大社会应该是发展的方向,凡是能够交给社会的就要交给社会,否则政府的包袱就会越背越重。所以我看到政府部门的敬业勤奋事无巨细的时候除了高兴,还有一些担心,担心有些事情越管越乱。
2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
由于第一个问题,政府事无巨细,结果形成了一个怪圈,老百姓也认为政府什么都应该管,就像封建社会的民之父母,无论是自己的生老病死还是家庭琐事,只要不如意就到政府上访。确实有一些上访属于无理取闹,政府为了息事宁人甚至姑息迁就,破财免灾,其结果是导致更多地不合理的上访。而上面经常给地方
政府强加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和任务,政府缚手缚脚,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也要硬着头皮管,否则万一出了什么事板子都要打到地方政府的头上。结果政府成了一个无限责任公司,而实际上这样的责任不可能无限,否则终有一天这个公司会彻底破产。我们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政党,但是不能简单把党的宗旨等同于政府的职能,这不符合现代政府的制度。必须建立一套明确的制度,哪些是政府该管的和该承担的责任,否则对于政府的信誉和党的信誉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因为以我们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以政府所能承担的管理能力,我们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
3人治还是法治?要法律还是要效率?
很多事情如果按制度来办就会陷入扯皮和无休止的程序,不得不承认,很多的程序规定其实没有多少道理,而且效率低下,为了提高效率必须采用一些灵活和变通,但是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没有章法,人治而不是法治。至于法律还是效率来说,典型的就是拆迁。如果按照法律程序势必漫长繁琐,而当地的城市面貌和群众的居住条件急需改善,也是大多数百姓的要求。对于一些个别钉子户和无理取闹的人,有时候会采取一些强制手段。这是一个矛盾,至少在目前的机制体制下很难解决。
三 一些细节问题。
1时间观念。
时间观念其实是一个地方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我给他们讲过一个例子,就是在社会学上时间观念是可以测量的。比如,你可以发现,在非洲某部落,有人会告诉你,下个月我去看你。到中国农村,会说,过几天我去看你。在中部城市,就会这样说,明天下午我去看你。而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会说,明天下午三点左右我去找你。如果到了东京或者纽约,会是这样,明天下午三点十五分我会去你办公室见你。从月到天到时到分,时间观念体现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变化。很多时候,一个地方的落后主要不在于经济发展和硬件设施,而在于观念的落后。所以每次通知开会或者做什么事情我按时到之后都会发现自己总是第一个,别人会很惊讶,你怎么这么早就到了,事实上时间早过了。原来在德国上过
一个培训班,里边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每次活动总有人迟到,基本上是非洲的同学,德国的导师很生气,约定好时间后特意强调,是德国时间,不是非洲时间。但是非洲同学依然故我,最后德国导师也将就他们,每次晚一些到,结果是我成了唯一按时到的人。可见,坏的习惯危害有多大。
2官僚主义
至于官僚主义很难具体说哪一方面,但确实明显存在的。在地方政府,很多政府部门的人员,尤其是一些稍为有些职权的人员很有当官的感觉。他们已经和当地群众脱离,自认为是一个特殊的阶层。摆官架子,吃拿卡要成为自然,老百姓对于这样的政府人员深恶痛绝又无计可施。长此以往,给老百姓的印象就是办事必须找人,政府部门的都是官老爷,给党和政府的信誉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3吃喝风
吃喝风也是地方政府的一个顽疾。无论是接待上级,接待同级,被下级接待,吃饭喝酒几乎成为惯例。而且很多接待的档次和浪费惊人。这些钱的来源各式各样,有公务接待,有各部门的小金库,由一些企业和单位买单,不仅造成浪费,而且真正是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很多人认为这是工作手段,是工作的一部分,不如此就不能开展工作,不能争取上级的支持,不能联络同级的感情,不能表达对下级的认可,不能招商引资,不能展示地方的热情。
4开会风
开会风也让人很不习惯。国民党的税多,共产党的会多,看来不仅是一句玩笑。如果正常的该去的会都参加,县级的领导每天至少要参加两个会,长此以往,哪里有时间去学习和思考。前两天我们节目里说到一条新闻,说重庆某县曝光25个部门一把手找替身开会。我觉得这些人根本不应该作检讨,应该作检讨的倒是上级部门,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会,也许这些找替身去开会的领导可能腾出时间去做实事做好事去了,说不定还应该值得表扬。
关键是很多的会非常的空洞,只是简单的传达一些重复的内容。但是却要求所有下属的部门都要参加,甚至要求一把手必须参加,还要积极往下传达,大会小会一级一级开,说是文山会海一点也不夸张。其实很多人也不想开会,但是上边的会本来就多,必须传达,否则到时候一旦出问题,而你又没有传达就要追究责任,虽然这些内容都已经强调过多次了。很多内容其实只要发个文或者打个电话就可以了,而领导的所谓强调讲话基本上也就是照本宣科,没有实际指导意义和价值。
其实总的来说,这段时间以来的经历让我感动,地方政府和我以前认为不一样,总的来说主流是好的。在前一段的抗震救灾工作中许多领导和政府工作人员表现出的对灾区的支持和捐助热情让我感动。但是,好的方面都是一样,不好的才各有各的问题。作为一个曾经长期从事舆论监督工作的记者,我自然敏感地注意到了这些存在的问题。但是我也不希望我的感受给别人造成一种印象,就是地方政府是一团糟,这不是我的本意。认识和发现问题也应该是挂职锻炼的一部分吧。
第二篇:挂职感言
挂职感言
体会到了三个乐趣:
一、日常工作的怡然之乐
原来单位的工作氛围是给人一种半军事化、可以说是近乎残酷的环境(不少同学应该还记得在凤凰山训练基地进行的心理行为训练的感受吧,往往给人一种站在悬崖边被人用枪指着脑袋不得不跳的那种感受),而现在是一种完全靠自觉和自我规划来完成工作任务的环境,所以工作起来非常轻松愉悦。当然,工作中也不是一帆风顺,也会遇到挫折和压力,从原来一个武官转变成一个文官(比如写了一晚上也写不出一篇像样的稿子,一项活动怎么想也没什么好的点子)但想到奋战在一线的基层干警,这点压力和挫折算不了什么。
二、家庭生活的天伦之乐
从原来一年365天近200天是和违法犯罪、各种纠纷、群体事件打交道中度过的,现在可以天天见到家人,确实让我体会到了家庭的温馨,享受到了培育下一代的乐趣。所以,每当听见周围有人引用小沈阳的经典名言“一睁眼、一闭眼、一天又过去了”,我就觉得时间确实过得太快,不过人总要面对现实,等挂职结束后再次回到公安一线,我想自己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家庭。
三、与人交往的欣然之乐
来到挂职单位后,前前后后也参加了不少群体活动,像体育竞赛、歌咏比赛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使我跟快的融入到了挂职单位的群体当中,对周围同事也有了深入的了解,也使我体会到了与人交往的乐趣。
最近回了一趟河南,跟挂职地方的领导和同事作正式告别。喝酒吃饭是免不了的,依依惜别,互道珍重和再见。整整一年的挂职到此真正结束了,感慨很多。尤其当初开博的时候也是因为挂职期间的寂寞和交流的需要,现在挂职结束了,又回到台里开始了工作,怎么说也要给关心自己的博友一个交代。所以,还是要作一个总结。当然,这不是给官方的总结,在官方总结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真话和真情实感。
原来虽然曾经多次到基层采访,对地方政府的情况也略知一二,但是密切接触并且亲自参与之后才发现地方政府的真实情况。先从正面来说吧,比较深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正面的感受:
1政府部门的敬业勤奋。
和很多人的印象相反,应该说地方政府的干部非常敬业,对于政策的贯彻和群众的关心令人感动,而工作的强度也令人吃惊,很多人根本没有节假日的概念。他们承担的工作工作量很大,很多社会问题甚至群众的个人问题都会成为政府的工作内容,尤其在不太发达的地区,社会保障程度较低,政府财力有限,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做的工作任务非常重。
2政府领导发展当地经济造福当地人民的迫切心态。
作为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当地的领导对于发展当地经济,解决民生问题的态度非常积极。他们勤奋工作,事无巨细,到外地招商引资,认真解决客商在当地遇到的问题。对于发展当地经济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希望能给百姓带来切实的实惠。
3老百姓对于政府的信任和理解。
很多群众一有事就找政府,给政府增加了很多似乎职责之外的工作量,但是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于政府的信任和依赖,而且绝大多数群众非常理智和通情达理,对于政府的工作非常支持,只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所谓的刁民还是很少的。
二 负面的问题
不过问题依然不少,急需改进。作为一个新闻单位的员工,对于政府部门的运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有一些不习惯,有一些新鲜感,这种新鲜感会带来一些不同的感受,也让我看到了一些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可能在很多地方的政府部门都存在,而且是长期存在,有的已经视若无睹,有的逐渐改变,有的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且正在采取措施。作为一个外行,我还是愿意从一个记者或者旁观者的角度提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时间和篇幅关系,不能详细地一一列举,只能概举其要。
1无为而治还是事无巨细。
传说上古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老子也强调无为而治。当然实际上的无为而治并不现实,但是,作为政府部门是不是应该什么都管,还是值得商量。事实是,目前的地方政府还是管得太多,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管的。政府应该做裁判或者组委会,制定政策,负责协调组织,从机制上解决当地存在的问题。但实际上我们看到政府部门承担的职能非常繁杂,而且有增加的趋势。职能增加,势必想办法增加人员和办公经费,于是精简和节约就成为一句空话。小政府大社会应该是发展的方向,凡是能够交给社会的就要交给社会,否则政府的包袱就会越背越重。所以我看到政府部门的敬业勤奋事无巨细的时候除了高兴,还有一些担心,担心有些事情越管越乱。
2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
由于第一个问题,政府事无巨细,结果形成了一个怪圈,老百姓也认为政府什么都应该管,就像封建社会的民之父母,无论是自己的生老病死还是家庭琐事,只要不如意就到政府上访。确实有一些上访属于无理取闹,政府为了息事宁人甚至姑息迁就,破财免灾,其结果是导致更多地不合理的上访。而上面经常给地方政府强加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和任务,政府缚手缚脚,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也要硬着头皮管,否则万一出了什么事板子都要打到地方政府的头上。结果政府成了一个无限责任公司,而实际上这样的责任不可能无限,否则终有一天这个公司会彻底破产。我们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政党,但是不能简单把党的宗旨等同于政府的职能,这不符合现代政府的制度。必须建立一套明确的制度,哪些是政府该管的和该承担的责任,否则对于政府的信誉和党的信誉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因为以我们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以政府所能承担的管理能力,我们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
3人治还是法治?要法律还是要效率?
很多事情如果按制度来办就会陷入扯皮和无休止的程序,不得不承认,很多的程序规定其实没有多少道理,而且效率低下,为了提高效率必须采用一些灵活和变通,但是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没有章法,人治而不是法治。至于法律还是效率来说,典型的就是拆迁。如果按照法律程序势必漫长繁琐,而当地的城市面貌和群众的居住条件急需改善,也是大多数百姓的要求。对于一些个别钉子户和无理取闹的人,有时候会采取一些强制手段。这是一个矛盾,至少在目前的机制体制下很难解决。
三 一些细节问题。
1时间观念。
时间观念其实是一个地方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我给他们讲过一个例子,就是在社会学上时间观念是可以测量的。比如,你可以发现,在非洲某部落,有人会告诉你,下个月我去看你。到中国农村,会说,过几天我去看你。在中部城市,就会这样说,明天下午我去看你。而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会说,明天下午三点左右我去找你。如果到了东京或者纽约,会是这样,明天下午三点十五分我会去你办公室见你。从月到天到时到分,时间观念体现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变化。很多时候,一个地方的落后主要不在于经济发展和硬件设施,而在于观念的落后。所以每次通知开会或者做什么事情我按时到之后都会发现自己总是第一个,别人会很惊讶,你怎么这么早就到了,事实上时间早过了。原来在德国上过一个培训班,里边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每次活动总有人迟到,基本上是非洲的同学,德国的导师很生气,约定好时间后特意强调,是德国时间,不是非洲时间。但是非洲同学依然故我,最后德国导师也将就他们,每次晚一些到,结果是我成了唯一按时到的人。可见,坏的习惯危害有多大。
2官僚主义
至于官僚主义很难具体说哪一方面,但确实明显存在的。在地方政府,很多政府部门的人员,尤其是一些稍为有些职权的人员很有当官的感觉。他们已经和当地群众脱离,自认为是一个特殊的阶层。摆官架子,吃拿卡要成为自然,老百姓对于这样的政府人员深恶痛绝又无计可施。长此以往,给老百姓的印象就是办事必须找人,政府部门的都是官老爷,给党和政府的信誉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3吃喝风
吃喝风也是地方政府的一个顽疾。无论是接待上级,接待同级,被下级接待,吃饭喝酒几乎成为惯例。而且很多接待的档次和浪费惊人。这些钱的来源各式各样,有公务接待,有各部门的小金库,由一些企业和单位买单,不仅造成浪费,而且真正是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很多人认为这是工作手段,是工作的一部分,不如此就不能开展工作,不能争取上级的支持,不能联络同级的感情,不能表达对下级的认可,不能招商引资,不能展示地方的热情。
4开会风
开会风也让人很不习惯。国民党的税多,共产党的会多,看来不仅是一句玩笑。如果正常的该去的会都参加,县级的领导每天至少要参加两个会,长此以往,哪里有时间去学习和思考。前两天我们节目里说到一条新闻,说重庆某县曝光25个部门一把手找替身开会。我觉得这些人根本不应该作检讨,应该作检讨的倒是上级部门,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会,也许这些找替身去开会的领导可能腾出时间去做实事做好事去了,说不定还应该值得表扬。
关键是很多的会非常的空洞,只是简单的传达一些重复的内容。但是却要求所有下属的部门都要参加,甚至要求一把手必须参加,还要积极往下传达,大会小会一级一级开,说是文山会海一点也不夸张。其实很多人也不想开会,但是上边的会本来就多,必须传达,否则到时候一旦出问题,而你又没有传达就要追究责任,虽然这些内容都已经强调过多次了。很多内容其实只要发个文或者打个电话就可以了,而领导的所谓强调讲话基本上也就是照本宣科,没有实际指导意义和价值。
其实总的来说,这段时间以来的经历让我感动,地方政府和我以前认为不一样,总的来说主流是好的。在前一段的抗震救灾工作中许多领导和政府工作人员表现出的对灾区的支持和捐助热情让我感动。但是,好的方面都是一样,不好的才各有各的问题。作为一个曾经长期从事舆论监督工作的记者,我自然敏感地注意到了这些存在的问题。但是我也不希望我的感受给别人造成一种印象,就是地方政府是一团糟,这不是我的本意。认识和发现问题也应该是挂职锻炼的一部分吧。
第三篇:移动挂职感言
移动挂职感言
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的我们年少轻狂,经不住暴风雨的洗礼?谁说象牙塔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将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
转瞬间,我来到中国移动洛阳新安县分公司已一个礼拜了,在这期间,尽管我接触的工作还不是很多,在领导和各位老员工的悉心讲解下,我已对公司营业前台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学习了营业厅里的服务礼仪工作。说到心得体会,感受最深的就是服务,在营业厅里面对没每一个客户就是要尽可能的做到使客户满意。要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成功,需要有远大的志向、不断学习的精神,同时也必须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兴趣、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平时工作中为客户解决遇到的难题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这里的工作始终遵循着“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双手递送.主动服务"的服务方针。只要我们用心与客户沟通,就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从工作中得到更多的乐趣,并享受着。我们的口号就是“沟通100”
在工作期间,我觉得除了学习公司的业务外,更该做到与同事之间友好的相处,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发挥团队的优势,大家齐心协力才能使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另外,我时刻提醒自己要端正态度明白我是来干什么的?我不仅是来挂职锻炼的,更是来学习知识,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我们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我们所能提供的最优质的服务.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做到更好,才能达到此次锻炼的目的。
在这几天里,我的收获很多.在校时,很多知识只局限在书本上,撇开了很多其它可能同时存在的实际条件,思考也只是停留在一维上面,而在实际中,要全盘考虑。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区,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不去想未来是否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展望未来,尽管路途遥远,我也依然豪情满怀,能够走进移动是我的荣幸,更是我的人生机遇,感谢移动提供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我心存感激,感谢中国移动。
郑州华信学院
闫飞
2010年7月26日
第四篇:挂职村团支部书记感言
文章标题:挂职村团支部书记感言
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2006年_月_日,伴随着志愿者出征仪式的结束,我来到了_区_镇___村任村团支部副书记,开始了我为期一年的志愿者生活。转眼到现在已经近两个月了。
来到农村工作,首先要适应环境——不但包括不同于城市的吃穿住行方面的生活环境,更要入乡随俗,尊重这里的风俗、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比如在农村,早上6点左右人们就开始一天的工作了。农村工作没有固定的休假日,而且工作量随季节变化很大;其次就是给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定位,我是抱着建设新农村的目的来这里的,作为一个毫无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我的主要职责是辅助村团支部书记做好农村团组织建设和村党支部、村委会交办的日常工作,我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开阔的思想为农村团组织注入一丝新鲜与活力。
___村地处平谷东南部,镇域南部。交通方便。村域面积4.2平方公里,辖___、豹子峪两个自然村,500户,1900多口人,有党员68人,团员21人,18—35周岁的青年43人。该村以大桃为主导产业,现已种植桃树1800多亩,年产大桃400多万公斤。
我对所服务村第一印象很不错——家家通水电、有电视、有农用运输车,而且交通也很方便。经过这两个来月的学习和观察,对村有了个大概的了解。下面谈谈两个我比较关心的问题。
第一我们村果农的大桃销售问题。我在村里虽然是团支部副书记,但我们上任正赶上大桃成熟的季节,我们村的团支部书记就带着我做大桃销售的统计和市场的管理工作。在某种方面,农户卖桃属于“零售”行为,他们的客户是来村里收桃的批发商。每次被调查的农户都异口同声的说今年大桃价格很低,收入不好。一开始我也认为桃买的不好,于是我想通过网上销售的形式帮桃农拓宽一下销路,但是通过网上寻找发现,现在全国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大桃价格都是0.4-1.0元/斤,其中大宗交易的成交价格稳定在0.9元/斤左右。比我们在村里的大桃市场统计的价格要高,但是综合考虑运输、储存损失及市场管理等费用的折算。桃农如果到其他地方卖桃所得的收入并不会比在本地高多少。另一个方面,批发商开出的收购价格要受制于大桃在市区的零售价格。对收购商来说,一箱单果重5两以上大小的桃(50斤)在我们村的收购价格大概是40元左右,把这样的一箱桃运到广州等南方城市所需要的运输费用大概要60-70元,总成本在100元左右。在城市零售价一定的情况下,批发商不可能开出高的收购价。但是如果我们绕开收购商,把农户组织起来,自己做自己的批发商,也会有问题。大批的农户一起卖桃,则交易量一定很巨大,这样就带来了怎样管理,以及与此相关的管理费用问题,还有经营大宗交易所带来的交易风险问题等。所以自己组织卖桃到底实际操作起来能否成功,还需要论证。
在我看来,大桃销售不好,最本质的原因是桃现在产的太多了,不值钱。但是桃有不同,价格也因此不同。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我们村大桃的品质,让我们的桃变得“稀有”。我想到了2个方法:其一是利用大棚种植,提供反季大桃。但是这个方法需要前期投资较多。其二是申请成为无公害水果,种植有机桃,提高桃的内在品质,但是也需要在种植技术上的投入,以及精细的管理,我觉得这是发展方向。
第二、如何探索创建农村青年服务体系,增强团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到农村工作后,通过调查了解,我觉得农村共青团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一是农村青年在分布结构和流动方式上与传统的农村团组织结构存在矛盾和冲突,外出务工青年多,考异地求学青年多,而以村为单位设立团支部的组织形式已太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农村青年需求的多样化与传统单一的团组织生活存在矛盾和冲突。现如今,农村青年的精神风貌和精神文化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求日趋多样性,实用性,这对团的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团组织服务青年的职能,依托各类活动阵地和载体,为农村青年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一是要依托上级团委,建设青年科技图书站,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为农村建立更多的科技图书站,要注意发挥好图书站的作用,引导农村青年看好书,读好书,学技术,增本领,讲文明,比贡献。二是要建立青年科技示范基地,作为农村团干部与基层团员青年接触最濒繁,光靠一张嘴是不行的,要做出来给农村青年看,要带着他们一起干,这样才有成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农村团组织,要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只有示范基地办好了,农村青年才相信你,才能真心实意地跟着你干,才能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发挥团干部的作用,强化联系农村青年的纽带。把团干部与所在村的青年能人实行“一对一”结对扶助,加强团干部和青年能人联合,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四是积极探索农村共青团事业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团组织要坚持面向社会,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原则充分开发利用领导资源、政策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宣传资源,并依靠社会力量,借水行舟,推动农村团的事业的发展,要主动适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新合作方式、生活方
式、管理方式、思维方式等转变,努力建立农村团的工作新型调控机制。在领导方式上,注重强化思想领导,强化政策服务,强化舆论、典型、信息、示范的引导,把领导与服务结合起来,把带着干与做给看结合起来。
以上仅仅是我在农村工作的两点看法。现实的情况也许并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我的这些想法还不完善,还需要不断的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我要全面审视自己的优、缺点,根据所在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经过自己努力可以实现的合理化方案。刚刚参加工作的我们对工作有很高的热情,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也制定了一些美好的目标,但是往往把事情想的简单化,对问题的理解有点直观、不够深入。在农村,青年农民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要调查、研究青年农民的需求,观察他们需求的不断变化,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和开展一些文明、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引导他们的生产和生活。
既然已经来到了这里,我就应该珍惜这次机会,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能力,学以致用,为农村团组织做出实实在在的事情,给农村青年带来新的思想,我们一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年轻人应有的贡献。
___村大学生志愿者
《挂职村团支部书记感言》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挂职村团支部书记感言。
第五篇:一位国家部委挂职干部的临别感言
一位国家部委挂职干部的临别感言
一位国家部委挂职干部的临别感言
时光如梭,根据中央组织部和全国总工会的选派,2018年4月我到陕西挂职,担任陕西省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不知不觉已两年,离别之际,感慨万千。
有一种战役叫脱贫攻坚
陕西地处我国西部,资源禀赋相对匮乏,发展条件相对落后,59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吕梁山区、六盘山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要让贫困人口一个不落地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陕西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光是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期间搬迁群众就达百万。但这场硬仗只能赢不能输,这是陕西省委、省政府向党中央签下的“军令状”、向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省扶贫办承担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是“参谋部”“作战部”,也是“协调部”“督查室”,要研究制定各项政策,协调政府各个部门出台相应措施,指导市、县(区)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督导市、县(区)、乡、村各级落实工作……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
攻坚路上多少艰辛,唯有亲历者心知。今年1月21日,省扶贫办举办了一场心路历程分享会,7位同志讲述了自己的付出与坚守,我对此记忆犹新。有人说:“扶贫办的办公室里消耗最多的东西,一是泡面,二是干馍片。陪伴大家最长的是人手一个的行军床。”有人说:“扶贫办有三个特点,一是到饭点手头总有忙不完的活儿;二是到下班时间没人走,加班加点成了习惯;三是不管大家加班熬夜到几点,第二天早上一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这难道是省扶贫办的特殊待遇吗?大家的身体真是铁打的吗?不!这是大家坚守初心使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拼命啊!”省扶贫办主要负责同志说:“冬日清晨,扶贫办的门开得最早;夏夜的大院,扶贫办的灯关得最晚。我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群众的赤诚,深深地体现在工作中。”
有一种自豪叫攻坚有我的确,两年来,我看到陕西全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向贫困发起总攻。对标中央目标任务与“两不愁三保障”基本要求,陕西出台财政、金融、土地、交通、水利、电力、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五个一批”工程,倾力打造以苹果为代表的千亿级果业、以奶山羊为代表的千亿级畜牧业、以棚室栽培为代表的千亿级设施农业,精准施策、精准帮扶,攻克一个又一个贫困堡垒。2018年,实现104.47万贫困人口脱贫、23个贫困县“摘帽”,2019年实现57.88万贫困人口脱贫、29个贫困县“摘帽”。至此,陕西省5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解决。目前,广大干部正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力推进“三排查三清零”,力争在6月底前完成收官战各项任务,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我看到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尽锐出战、攻坚克难。陕西每年有近1万名第一书记、3万多名驻村干部和30多万名结对帮扶干部奋战在基层一线。在田野、在村庄、在扶贫车间、在蔬菜大棚,到处可见扶贫干部忙碌的身影。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初心扛起责任。50位基层扶贫干部倒在工作岗位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看到脱贫攻坚让陕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硬化了,村民有干净水喝了,村里有电视信号、无线网络了;村民看病可以到村里的卫生室,费用可以“一站式”报销;孩子们不再为上学发愁,可以就近到宽敞明亮的教室上课;大山深处的贫困群众也搬进新房,喂猪、养羊,种苹果、盖大棚……茶叶满园,瓜果飘香,一个个村庄生机勃发,处处可见村民们舒心的笑容。
我有幸见证这些变化并参与其中,虽艰辛但深感三生有幸,自豪无比。这将是我人生中最愉快、最难忘的一段经历,也是最宝贵、最值得珍藏的一段时光。
有一种情谊叫战友情深
临别之际,千言万语,难说再见。感谢省扶贫办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对我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两年间,我有幸和你们一起并肩作战,从你们身上,我学会了以身作则、苦干实干、求真务实。
感谢我分管处室的同事们。你们是我带过最好的兵,是一支敢打硬仗、敢打胜仗的队伍,谢谢你们对我工作的支持。
感谢省扶贫办全体同事。你们中的许多人长年加班加点,无私付出。你们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讲奉献、特别守纪律”的部队。向你们学习、向你们致敬!
最后,感谢这里的人们。陕西的山山水水、沟沟峁峁,会成为我记忆中最美丽的风景。我身上已深深打上了陕西人淳朴厚道、刚毅坚韧的烙印。两年陕西人,终生陕西情。在今后的岁月里,我将把陕西作为第二故乡,作为我的精神家园,永远牵挂,永远守望。
祝愿陕西的明天更美好,陕西人民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