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弟子规分享感言
同学们,早上好!《弟子规》中讲到“泛爱众,而亲仁”,是希望同学们心存善念,心有良知,让善良成为生命的底色,让心灵散发仁爱的芳香,让世界因你更加美好。希望同学们学会发现身边的美,用心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无论个人独处,还是与人交往,都要日行其善,日进其学;根据学校的要求,真正做到日行一善。
弟子规中还要求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要学会读书;读书和学习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据统计,我们中国的人均年阅读量为4.66本,与其他国家相比,德国人均年阅读量为47本,俄罗斯人均年阅读量为55本,以色列人均年阅读量多大64本,虽然口稀少,但人才济济,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8个之多。可见一个崇尚读书学习的国家,必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同学,当有人劝他努力读书,考个好大学,以后找个好工作的时候,多数会嗤之以鼻,即使为了不忤逆老师或家长,做出的回答也是口是心非的。
当今社会,充满竞争,不读书学习必遭淘汰。事实告诉我们,大多数不爱学习的孩子,长大之后都会发现,所有在读书学习上偷过的懒,都会在未来以另外的一种形式回赠给自己。同学们要对自己的将来负责,首先就要对自己的现在负责任。
希望全体同学们,在学校就要心无旁骛,奋发有为,迈稳步子,夯实基础,为自己的学习制定计划,每天都要对自己一天的学习情况经行总结和反思,发现不足要及时补救,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收获。
第二篇:学习弟子规感言
学习《弟子规》感言
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一本小册子:《弟子规》和配套光碟,当时并不怎么重视,后来仔细一瞧,觉得其内容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非常适合,对于成年人也适用。因此,我便向身边的熟人、朋友及学生家长介绍,有些人已深受其益。
又放寒假了,学校布置我们看一本有意义的书,我还是选择了《弟子规》这本小册子,我觉得每次读它,都有很多收获。这一次,我是边读边在网上查找有关的资料,知道了全国各地有很多小学、中学、乃至大学都在学《弟子规》、饯行《弟子规》。我看到了下面的这篇文章:《弟子规》帮我们树立良好班风,知道其中提到的“吕校长”就是吉林松花江中学的吕杰校长,我曾看过他推行《弟子规》的经验介绍。这里,我只想把下面这篇文章推荐给我的领导及同行们,也希望能掀起“学《弟子规》、饯行《弟子规》”的高潮,如果能这样,相信我们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乃至社会风气将会有一些好的转变。
《弟子规》帮我们树立良好班风
胡晓明
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
大家好!
我参加研讨的题目是《〈弟子规〉帮我们树立良好班风》。
光临今天“班主任工作论坛”的老师,很多是班主任,或者曾经是班主任,即使不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各位来宾,也都知道,班主任的核心工作是什么,那就是树立良好的班风。要树立良好的班风,就要做大量的、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而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要有合适的教材。
首先,我们必须贯彻《中学生守则》,总共十条,概括性强,但不容易操作。也必须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个教材非常具体,列举了五方面四十条,细化到一言一行,一事一物,句式灵活,表述自然,但不容易记诵。其他,如《政治》课本中,有关于思想品德的章节;《语文》课本中,有关于思想修养、道德情操的文章。但受学科限制,这些并不是每个班主任都可以掌握利用的教育资源;同时,学生也只把相关内容当作课程来学习,不会与自己的思想行为、道德情操联系起来。
我们在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经常会感觉到,他们的头脑中缺少一些最基本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的忠,对父母的孝,对师长的敬,对同学的爱;缺少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也就是孟子所说的“仁、义、礼、智”;因而就缺少那种责任心和进取心。本着对症施治的原则,很多熟悉和热爱传统文化的老师开始尝试着用儒家思想教育学生,来培养、强化这方面的意识,但实施起来并不顺利。
第一,没有人提供现成的适合对中学生进行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只能根据自己所学,把一些零散的心得讲给学生,缺乏完整性,更谈不上系统性,到学生那里就更不成体系了。第二,没有成型的经验材料可供借鉴,只能按照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不断的增删、修改实施内容,不断的改进教育方法,因此随意性较大。第三,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不是很强,需要耐心细致地反 复讲解,才能逐步接受。也就是说,把这种思想转化成学生的内在动因和评价标准,用以激励和指导学生的言行,所需要的时间,相对于学生三年的初中生活或高中生活来说,是极其漫长的。见效迟缓的问题早已经摆在眼前了。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既比较全面系统地体现儒家的思想精髓、又浅显易懂、适合学生掌握、且可操作性较强、类似“行为规范”的教育载体。
正当老师们多方求索、不断尝试的时候,2007年8月24日,吕校长倡导首先在初中开展学习落实《弟子规》教育活动。从这一天起,我们开始走进《弟子规》,认识《弟子规》。
《弟子规》,是清代康熙年间李毓秀根据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童蒙须知》,结合他自已的教书实践编写的,称做《训蒙文》,后经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它是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通“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段文字为纲,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编纂而成的。是为人弟为人子者应知应守的规范,更是做人应知应守的规范。
并且,这本书,几乎完全融入了儒家思想的精华。我们现在通行版本的《论语》,全书20篇,480章,512段文字。作者从512段中选出这样一段,加以生发演绎,足见这段文字思想深邃,代表性强;也足见作者钻研深入,用心良苦。因此作者才能将这25个字的一段话,编写成《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八部分,长达1080个字。文中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行为规范。教育弟子们做一个心地善良、孝顺父母、有礼貌、会处世,会学习的人。例如:“出必告,返必面”,是教育学生在外出或回来时都要禀告父母,不要让父母担心;“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是教育学生要像保护身体那样保护自己的德行,不能让父母因为自己而担忧或感到羞耻;“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是教育学生如何尊重别人,如何与人和谐相处;“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衣贵洁,不贵华”、“年方少,勿饮酒”等,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等,是传授给学生正确的读书和学习方法……
总之,《弟子规》涵盖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其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语言浅显易懂,押韵顺口,篇幅适中,内容具体,非常适合学生学习掌握。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性情得到陶冶,潜移默化地养成了良好的文明习惯、提高了品德修养。《弟子规》成为我们树立良好班风的最得力的思想武器之一。
通过学习落实《弟子规》,学生逐步树立起是非心、羞恶心、慈悲心、责任心和进取心,并体现在各个方面。对祖国忠诚捍卫,怀有炽热的爱国情感,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深刻道理,知道自觉维护国家尊严的重大意义;对社会回报爱心,能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主动为贫困学生和灾区捐款,“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校师生同献爱心,截止到上周五(5月16日)已筹得善款十六万七千零六元六角,为抗震救灾聊尽微薄之力;对父母孝顺感恩,比以前更懂事,更懂得关心父母,在休息日争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对老师谦恭有礼,从来不顶撞老师,上课时学生先向老师行礼问好,向老师请教问题和回答问题时主动起立;对同学诚实守信,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共同营造和谐的集体环境;对集体关心热爱,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纪律、卫生、集体活动等方方面面,尽己所能,力求最好;对学习更加主动勤奋,上课时注意听讲,课后主动完成作业,认真对待老师的批改,尊重老师的劳动;班级有浓厚的学习氛围,人人都在努力学习,力争每天都有所进步。我们的学生会牢记:孩子来到学校的一举一动,体现的是家长的修养和家庭教育的成败;学生回到家中的言谈举止,体现的是老师的修养和学校教育的成败;而在社会生活中为人处事,体现的则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方面的成败。因此,学生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严格的要求自己,绝不做令家长和老师蒙羞的事。
通过学习落实《弟子规》,我们觉得,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要比以前轻松得多,具体得多、深入得多。如果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纪律、卫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培养,素质能够全面提升,他的学习成绩自然会得到提高;即使学习成绩不能得到大幅度提升,而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不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么?
正是基于这样的求索过程,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正是基于这样的成果,学校先后三次共派出37名领导和老师,前往安徽汤池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学习《弟子规》,表彰642名落实《弟子规》“八优”中学生。同时我们认为,教育是一项工程,它涉及教师、学生、家长三个方面,要突出“厚德”和“博学”两条主线,因此,学校党委于2008年3月11日,做出决定,进一步开展学习落实《弟子规》系列教育活动,这就是“311工程”。同时,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众多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目前,全校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共同学习《弟子规》的局面已经形成。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认识到,《弟子规》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树立良好的班风,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拥有幸福的人生。我们向所有的老师、学生和家长呼吁: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饯行《弟子规》!让《弟子规》与我们同行!
第三篇:弟子规学习感言
弟子规学习感言
大家好,我叫汪道再,通过一天时间对弟子规的学习,使我对弟子规有了初步认识和领悟。下面我想从两方面来说说我对弟子规的认识。
一是当今社会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在发表个人观点之前,我先举个例子,曾有人批判中国大学生功利心较重,学术氛围较淡。对此问题,很多人喜欢次问题归咎于现在大学的教育制度或现在大学生的素质问题。本人觉得并不以为然,首先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目前阶段还处于物质社会,满足物质文化需要是大多数人民的首要任务。俗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此个人觉得社会坏境对大多数人起着关键最用。在大多数人为了生活疲于奔命之时,如何在一个物质社会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推广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的学习个不错的选择。下面我再说说我对弟子规的认识:
《弟子规》原先并不叫《弟子规》,而是叫《训蒙文》,一个名叫贾存仁的人将教书先生李毓秀编的《训蒙文》加以修订,改名为《弟子规》。如果说家喻户晓的《三字经》偏重于知识学习,那么《弟子规》则偏重于规矩。
《弟子规》提出的第一点就是“规矩”熟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东西就是“规矩”,规矩就是:我们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说话要:恭敬、谨慎,要博爱大众,亲近任义的学说,亲近有道德的人。
《弟子规》提出的第二点就是“孝”,《弟子规》的第二部分四次重复“父母”二子,就是要提醒我们下一代首先要孝敬父母,“恩重如山”父母是当得起的!
《弟子规》提出的第三点就是“兄弟情”,其实,孝与弟是一回事,就是对长辈孝,对平辈和友人要和睦,兄弟不有爱的原因就是1.贪婪钱财2.言语不善。所以我在这要提出1个观点1.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能吵架等。
《弟子规》提出的第四点就是“态度”,他强调的就是“穿”、“吃”、“站”的态度,穿要强调自己会穿,吃强调吃相,站强调站如松。
《弟子规》提出的第五点就是“诚信、真诚、守时”,要戒1.奸巧语2.秽污洞3.市井气。还要记住1.只比该比的2.学会接受批评3.清楚的认识夸奖与批评
《弟子规》提出的第六点就是“关爱、仁慈”,要懂得内在美,要自信、谦虚,要端正态度,对坏事说“不”,摒弃不良习惯。
《弟子规》提出的第七点就是“仁德”,仁,就是心灵美,以人为本。德,在《道德经》里是万物发展的总规律,是中华哲学的根基。所以,事事都要有仁德之心。
《弟子规》提出的第八点就是“读书的习惯”,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
最后我想说学习弟子规对于个人能起到提高自身修养,对于社会能创造良好地社会氛围。谢谢大家
第四篇:魏广勇弟子规力行感言
《弟子规》力行感言
在本学期前半学期中,我班班级管理、班级学习等各方面常规工作没有很好的开展,孩子们在行为、学习等方面均没有养成好的习惯,这与班主任的教育教导工作没有扎实开展有很大的关系。因而,在期中工作之后,我从自身出发,深刻地进行了自我反思。行为教育,习惯养成,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均出现较大漏洞。我决心在五年级所剩下的时间里,一定将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为孩子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让班级各方面工作有较大起色,我认为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做好生活、工作、学习中的点点滴滴。
我与孩子们在吃饭时共同“感念四恩”,开始时孩子们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一天、两天……他们明白了,于是开始真正的用心感念,而不再是吼吼的喊。
每天早晨我无论来到早晚,都会到宿舍看一下孩子的床铺;中午午休起床后,13时15分我会准时的出现在孩子们的宿舍里,不好的地方,我会当着孩子的面为他收拾好,不用多余的语言,一天、两天……他们明白了,不用老师再为他们收拾,每天的床铺都是干净整洁的……
就这样每天我都在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我教给他们怎样做好孩子的同时,孩子们也教会了我怎样做一名好老师。
这让我有了幸福感,当一名好老师的幸福感。这时,齐校长给了每位老师一本书——《弟子规》细讲精华。通过晨诵和平时的阅读,从这本书中,我找到了“幸福”答案。其实在这之前,不止一次的听过、学过,只是自己很不在意,很不用心。
什么叫教?“上所施,下所效”,叫教;育,“养子”。这两句话,把教育的核心都点出来了。教育里面最重要的,第一个要教对的东西,“使作善也”。当孩子有个谦虚、善良的心,他就有谦虚善良的行为,他自然而然就会有很多善良的朋友,他的人生就会幸福。
那我们如何教孩子们这些善的行为,怎么才能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蔡礼旭老师说:“不是要求他读很多的书,而是先要求自己做到。当我们表现出来的是善的行为,你的孩子、你的朋友乃至一切与你有缘的人都会在不知不觉当中受到很深的感化。”
这就让我联想到自己前半学期的工作,总是要求孩子们怎么怎么做,不对的就总是大声的呵斥。而从没有从自身出发,考虑是否是自己出了问题。反思之后,尤其是读了《<弟子规>细讲精华》之后,我明白了自身的问题很多,要想孩子有改变,首先老师先要有改变,不仅是语言,更重要的是行动,“上所施,下所效”。自从我改变之后,孩子们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很大的提高。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幸福感”。
魏广勇
第五篇:弟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
楚江镇中心学校 贺晶翠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这本书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一 孝敬父母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二 为人处世
我们在工作和学习时,要时刻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和谐和同事之间、领导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那么共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弟子规》中讲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学等方方面面的行为标准和作人准则,提倡正人先正心。我从中深刻领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严以对已,宽以待人,积极融入到团队当中,要尊重领导,认真完成领导所交待的各项任务,忠于职守,互相帮助,协作共事,礼貌待人,对学生的问题做到百问不厌,应保持耐心和爱心,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因为人生中有很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弟子规》里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慢慢去体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也将按照《弟子规》,激励自己,完善自己,鞭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