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课讲话稿
“综合实践活动课”培训讲稿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质
(一)课程概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就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因为它超越了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达到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
就学习方式而言,它是一种实践性课程。因为它是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了过去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
就学习的空间而言,它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因为它强调超越教材、课程和学科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就课程管理和发展而言,它又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因为它集中体现了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实际上现在还没有课程标准,只有指导刚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仅是哪一级的课程,它体现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特征和功能。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它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根据这个概念,我们应该澄清几点认识。第一,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活动课,它与课外活动、活动课以及学科课程中的活动教学有本质的区别,又有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区别简单地说有两点:
一是“活动课”依然是一个教学层面的概念,缺少课程意识,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是课程层面的概念,它涉及课程开发、设计和实施等层面的问题。通俗点说活动课的内容与组织形式都比较单一,它是根据教学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它是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既然是课程,那么它的内容与组织形式都比活动课要复杂的多。
二是是“活动课”的目标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有差异。活动课目标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力求反映学生的多方面需要,更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各学科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总的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更趋向于社会要求与学生个体需要相统一。
《课程计划》规定“活动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晨会(夕会)、班团队活动、体育锻炼、科技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校传统活动。这些内容依然局限在学校范围内。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具有明确的课程领域观念。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活动领域,并要求这些活动领域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和学生与文化等序列来展开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四个领域,不是四门课程。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能把四个领域割裂开来,简单地上成相对独立的四门课程,而应注重各领域任务和内容的相互渗透和延伸。如学生开展关于环境污染问题(如垃圾问题、水污染问题、水土流失、噪声污染、建筑光污染等)的研究性学习,学生了解了环境污染的现状、原因,得出了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案或建议后,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引导学生做些环境保护的社会宣传活动,开展力所能及的环境治理的义务劳动,较好的把研究性学习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结合起来,使得三类活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既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目标,又达成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发展目标。
第三,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校本课程,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又有着必然的联系。校本课程是以校为本开发的课程,从内容上看,有着区域性和地方特点;从目标上看,校本课程着重探究的是知识领域的问题(学什么?),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怎么学),校本课程的开展和实施离不开综合实践活动。
(二)课程特点
1、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它是由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完整的生活世界决定的,主要体现在课程的综合利用、过程的综合发展、成果的综合享受上。
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它强调的是学生亲身经历,要求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调查”“实验”“探究”“服务”“劳动”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特点。
4、生成性。它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和该课程的开发所决定的。课程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参与活动过程,就是自我生成的过程,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不是老师告之的,而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历体验,不断生成和建构的。
5、自主性。它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由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开放的活动领域和活动内容、开放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为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了条件。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从根本上实现教学观的转向
1、由重知识的接受性教学向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教学转向。
2、由单一的认知教学向多维的体验性教学转向。
3、由机械的决定性教学向互动的交往性教学转向。
(二)从根本上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1、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
2、由关注结果向关注过程转变。
3、由只学书本知识向既学书本知识,又向社会生活、自然环境的学习转变。
(三)从根本上实现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型及教学组织形式
1、课型探究
就内容而言,可以有:多元整合式、校本开发式、学科延伸式、自主探究式。
就一个活动主题的探究进程而言,可以有:开题指导课、方法探究课、实践指导课、成果汇报展示课。
2、教学组织形式,(1)课堂指导
问谈写说听评改
(2)课外指导
聘访看查记做探
四、我们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
1、处理好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
学科教学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知识,是教学的根本。学生没有相当的知识储备是难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根本,认真向学生传授各门学科知识。而综合实践活动则超越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也是我们必须抓的一个重点。虽然这门课程到目前为止,还属于“三无”课程:无课程目标(只有一个指导性意见)、无教材、无现成的案例,实施起来有难度,也很废时,但是我们必须实施,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开展好了既可以反过来促进学科教学,又可以让学校出特色,出亮点。
2、上下一心,集中精力搞好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开发。
每位教师都是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校早在几年前就制定了以“昭君文化”为研究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学校又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小组,确定了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实验班级要根据学校的方案每学期制定一份“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并把计划付诸实施。
每位教师,特别是实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确定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然后开展活动。要善于利用身边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我们虽然不能把学生带出去,但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节假日在父母的带领下开展活动,还可以把校外有一定专长的指导教师请到学校来指导。不过,我们这样做要争取家长的支持才行,不妨通过本次家长会向家长讲一
些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免得家长认为老师在给他们布置作业。总之,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我们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开发之路。
3、综合实践活动要常态化,要成为每位教师自觉主动的教学行为,不要学校抓一下就搞几次活动,不抓就忘记了。实际上,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对我们教师自身也是一种学习和提高。最后,希望每位教师在认真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和学生,和课程一道成长,并成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领军人物。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我的爸爸妈妈》
一、教学目的通过进行《我的爸爸妈妈》这个综合实践活动,发掘学生与父母相处的细节,与学生真心交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伟大,学会感恩。
二、教学过程
(一)观察了解,作好铺垫
汇报课之前一个月,教师布臵了三年(2)班学生三项任务:
1、随父母到他们的工作单位,了解他们的工作特点和工作环境;
2、坚持每天做一件家务事;
3、亲手做一份礼物送给父母。
(二)真情互动,爱的交流
[学校邀请了三(2)班的家长参加汇报课]
1、导入:老师先贴出涂粉红色的“妈妈”两字,然后说自己觉得“妈妈应该是漂亮、温柔、勤劳的”,你们心目中觉得妈妈是怎样的,想用什么颜色代表“妈妈”。接着“爸爸”两字是棕色的,你们猜老师为什么选棕色?最后才出现“我的”两字,揭示主题。
2、请学生用相片简介父母的特点、工作状况;
*个别学生展示,然后四人小组交流。
3、调查学生坚持做家务情况。
*只有两个同学表示能够坚持。
[交流、体验]:父母为孩子们付出了九年的心血,每天重复地照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孩子们坚持一个月的家务都那么难,可想而知是父母对孩子无比的爱使他们坚持了艰辛的岁月。
4、分别向家长、学生了解他们是否知道对方的生日。
*父母全部都举手,表示知道孩子的生日,但学生举手的了了无几。
[交流、体验]:同学们知道吗?你们的出生日就是父母亲的受难日,许多妈妈是
1冒着生命危险,许多爸爸在产房外焦急的等待。因此,在你们高兴地过生日的时候,给你们的父母送上礼物或者说声“谢谢”吧!他们给予你们生命,含辛茹苦地抚养自己成长。
5、做个游戏看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了解有多少。
*游戏规则:随意点出一名学生,让他讲到场家长的特征(身材、相貌、喜好、工作等,让全体家长背对学生,凭学生所讲的特征判断是否在讲自己。然后请家长讲,学生猜。
[交流、体验]:互动的游戏环节让家长和学生都体会到要多观察、多关心对方的事情,了解除学习(工作)外的其他生活习性。
6、师讲故事。
*选取了两个分别关于父亲、母亲的感人故事和大家分享。
故事一:母亲用鲜血洒在雪地上让救助人员发现,从而救了自己的孩子,自己却牺牲了。
故事二:一名父亲为给孩子一个好的影响,从邪道走向正规,被黑社会杀害,他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国家飞行英雄,以爸爸的名字去命名机场。
[交流、体验]:在我们的生活中,爸爸妈妈为孩子牺牲了许多时间、娱乐、事业甚至生命,难道我们不应该感恩吗?或许那两个故事离我们非常遥远,但我想每一个父母都不同程度地为你们付出了很多,让我们记住生活的点点滴滴,那里充满了父母对我们的爱。
7、老师大胆地用自己真实的感受与学生交流。
*老师从小任性、调皮,当妈妈后领悟了“妈妈”的含义,可惜妈已远去,悔恨与内疚萦绕心头。自己的孩子用稚嫩的方式写几个字、画一幅画送给我,我会感到无限的安慰。
(当老师把自己写给已经去世母亲的信拿给大家看时,真情所致,在场所有的人都落泪了。)
[交流、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更能体会父母的爱,趁他们健在给予真心的感谢和回报吧,你们的乖巧、懂事就是给父母最大的安慰。
8、老师播放《念亲恩》《懂你》等歌曲渲染环境,学生赠送自己做的礼物送给到场的家长。
*场面非常热闹、感人,许多家长和学生再次流下了热泪。
(三)布臵作业
*写一篇习作,记录参加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或感受,也可以写一封信给自己的爸爸妈妈。
一、教学目的通过进行《感谢爸爸妈妈》这个综合实践活动,发掘学生与父母相处的细节,与学生真心交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伟大,学会感恩。
二、教学准备:
两周前布置学生完成几项任务:
1、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
2、坚持每天做一件家务事。
3、亲手为父母做一份礼物。
《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伴奏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作好铺垫
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吗?两周前老师交给大家的任务你们完成的怎么样?今天给大家做个汇报好吗?
(二)真情表白,传递爱的信息
1、导入:你们心目中觉得爸爸、妈妈是怎样的?
2、你知道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他们的工作情况你了解多少?
生回答
3、你觉得你的父母辛苦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工作呢?
生回答交流
4、你是否坚持每天做一件家务事?说说你做家务的体会。
生交流谈体会,多数认为做家务很辛苦。
5、父母每天除正常的工作外,还要承担许多家务,他们多辛苦呀,可他们从来没有过抱怨,那我们应该怎样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呢?
生交流(有的说继续分担家务;为父母捶背;帮父母沏茶;为父母洗脚洗袜子;父母过生日时送礼物等)
6、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
大部分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只有个别学生知道。
[交流、体验]:同学们知道吗?你们的出生日就是父母亲的受难日,许多妈妈是冒着生命危险,许多爸爸在产房外焦急的等待。因此,在你们高兴地过生日的时候,给你们的父母送上礼物或者说声“谢谢”吧!他们给予你们生命,含辛茹苦地抚养自己成长。
7、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吗?
(三)、感受父母的爱
1、师讲述《乌鸦反哺的故事》
2、学唱《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
3、你能给大家讲讲爸爸、妈妈爱你的小故事吗?
4、你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吗?你打算如何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生回答
5、你给父母做了一份什么礼物?
6、当你把礼物送给爸爸、妈妈时,他们的心情如何?
(四)感恩父母,爱的升华
把你对父母的爱传递给他们,可以写张贺卡送.......的祝福,也可以为父母洗脚、洗衣服,表达自己的爱。活动反思:目前独生子女比较多,很多孩子对父母的关爱熟视无睹,认为是理所应当。二年级的孩子价值观和是否观念还不够成熟,有的孩子互相攀比,仅仅为了一件事或一句话,就和父母使性子,还有的孩子认为父母没有给他买高级玩具就是不爱他。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还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艰辛,从内心深处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感受到父母对子女深深的爱,对父母有一颗感恩的心,并在日常生活中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回报关爱自己的亲人。
课后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家长们也反应孩子最近懂事了,回到家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课
前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也是学校依法办学的具体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严格按照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开足课时,课时可以采取分散安排或集中安排,也可以采取分散、集中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安排。学校如果是分散安排,则三、四年级每周3课时(含信息技术1节);
五、六年级每周2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四大领域是一个有机整体,实施中不要人为的强行割裂,如“研究性学习”应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可以产生“研究性学习”探究的课题或问题;同时“信息技术”又可作为一种学习手段,运用于“研究性学习”过程。教学时可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效果。活动主题参考:
1.与教育工作想结合:
a.校园安全:防震与自救,进行手抄报展示。
b.老师指导三年级小朋友“了解‘手足口病,关注人类健康’”。通过搜集资料,播放视频,制作海报,校园宣传等形式,全面了解,及早预防,增强健康意识,关注公共卫生。指导学生开展《校园卫生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制作手抄报、采访医生等形式,全面了解“手足口病”,学会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2.与社区实践相结合:在高年级主要是以认识社会为重点,开展一系列以与时代同步的或时代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走进商店发宣传单、开展实地调查,进行手抄报展示,制作宣传标语、撰写小论文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调查错别字》行动
3.与学科相结合:采蜜集: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古诗记忆大比拼》、《名言警句伴我行》、等很多综合性的研究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观看影片、查阅资料、写读后感,收获很多。活动主题:《走进公益广告》。
1、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实施缺少专职师资的投入与引领。
在我们调研的八所学校中,极大部分综合实践任课教师都是由语、数、外老师兼职,这些老师有的同时还是班主任,相对而言负担较重。综合实践活动材料需要寻找,活动方式富于变化,活动场所比较分散,活动结果难于预料,它的综合性、开放性与生成性对教师的时间与精力构成很大的冲击。我们说,负担过重将会导致肤浅,专业师资缺乏是困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的一个核心问题,这种特殊的课程形态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课程的健康发展急需专职教师的投入与引领。
2、部分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上窄化了整合的内涵。各指定领域的内容不能充分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有些学校更多的是关注了学校各类活动及各学科的整合,忽视了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三大线索之间的整合,有的甚至在整合中丧失了本课程的特点(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这是不可取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借用学科教学资源,可以与校本课程结合,但不能盲目整合。
3、对综合实践活动任职教师的培训缺少系统性。开展长期的、多种形式的系统培训,势在必行。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给爷爷奶奶过生日
活动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家庭独生子女多了,生活富裕了,讲索取的多了,讲奉献、回报的少了。这是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的。开展关怀老年人的活动、拉近少年儿童和老年人的距离,在青少年中提倡尊老爱老,弘扬孝道,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基本内容。
一、活动目的1、使学生知道社会是由许许多多家庭组成的;家中的老人曾为社会贡献、付出,在年老力衰时理应得到关怀、帮助。
2、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给爷爷、奶奶过生日的过程,参与家庭、社会生活,培养对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感和安排具体活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尊敬老人、关注弱势群体的良好道德品质。
二、活动准备
1、准备家里老人和社区敬老院老人生活的音像资料。
2、准备角色表演用的道具、给老人过生日用的礼物等。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
四、活动内容与方法
1、家庭调查:关心爷爷奶奶的生活观察、了解自己爷爷、奶奶的生活。学生在家中受别人照顾惯了,只由他们自己去做调查,不一定有预期的效果。但是学生组成小组研究,制定计划后去调查,情况就会明显不同。此环节也可以是在课堂上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回忆、记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2讨论:我们能够为爷爷、奶奶做哪些事情。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开始讨论如何履行义务和责任。学生的想法可能不会相同,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增感、意义以及力所能及的角度,讨论大家的想法,归纳出一些可行的做法。3拓展与延伸:为爷爷奶奶过生日在此部分活动中,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参考做法,即给爷爷、奶奶过生日。这是学生能够做到,而且是他们这种年龄的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这里的老人泛指家里的老人或社区敬老院的老人
A确定对象。过生日的对象应是大家公认的,对社会有一定意义的。比如,没有子女或子女远离身边的老人、身有残疾不能自理的老人,及曾经为社会做过突出贡献的老人等。
B思考怎样为老人过生日。这里既可从学生心理出发,比照他们过生日的做法,也要考虑一般老人的特点和具体对象的特殊性。可由学生先提出自己的各种想法,然后小组讨论拟定一个可行的方案
C模拟演示过生日的场景,是一次角色表演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扮演不同角色,尝试实际过生日。学生虽然有想法,但年纪小、缺乏经验,做起来与实际还有距离。对如何语言表达、赠送礼物等事前进行演练,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过程。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
认识我自己
一、教材介绍
《认识我自己》选自《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册共五个单元。
二、教学单元主要内容
《认识我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属“人与自我”的范畴。本单元活动通过六个层次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成就自我。这六个层次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学生乐于接受,易于实施。
三、《认识我自己》本课时属于展示汇报课
本次实践活动,课前我激发学生探索自我的兴趣,让孩子们做了自我介绍,采访调查他人眼中的我,对未来的畅想这三个环节。因而,本节课的重点我放在了通过展示汇报进一步了解自我,完善自我。
具体过程:激发认识自我的渴望、我的自画像、他人眼中的我、展示优点、认识不足及解决方法、对未来的畅想。
四、课前准备
提前一天向学生搜集他们觉得满意的照片,根据上课需要选择部分照片做入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同学们每天都在照镜子,那你有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变化呢?其实,我们从第一声啼哭到蹒跚学步,从童年时代到少年时代,每一个阶段都记录着我们人生的精彩,每一个阶段都记录着我们的成长。
昨天,老师向大家收集了很多照片,老师把他们做成了课件,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同时,当你看到照片时,请你以最快的速度指出来,“那个是我”,千万别指错。
(二)我的自画像 通过刚才的小游戏,我们发现,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意识,都有自我的存在,那么在你的眼里到底有一个怎样的自我呢?你对未来有什么期望呢?希望通过这节课我们能进一步认识自己,完善自我。
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先来一张自画像吧。谁先做自我介绍。【课件出示】
活动一:
我的自画像
我的姓名:
出生年月:
我的身高:
我的爱好:
我的性格:
我的特长:
我最喜欢的音乐: 我最自豪的一件事:
段星宇:听了我们小组成员的介绍,大家是不是有些心动,那么有谁可以自告奋勇的也来介绍一下自己。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觉得大家还是比较了解自己的,语言表达也很清楚。要想知道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只有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够吗?不够。还需要知道他人是怎样评价自己的。比如父母、老师、同学、好朋友、亲戚、邻居等,他们是怎样评价自己的
(三)他人眼中的我
课前我们做了调查访问,现在,我们就来汇报一下。活动二:
他人眼中的我 父母这样说: 老师这样说: 同学这样说: 邻居这样说: 亲戚这样说: 好朋友这样说:
师:感谢第一组同学的精彩介绍。有请第二组。
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觉得他人对你的评价谈的很全面,很深刻,老师感到很欣慰
(四)才艺大展示
在你的身上有那么多优点,有的是才艺出众,有的是好的人缘,有的是口才超群,现在就让我们大胆的展示一下自己的优点吧。
互动(其实,咱们班每个同学身上都有闪光点,只不过有些你已经发现了,有些你还不知道。接下来,就看哪位同学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能够为同伴找到闪光点)
(五)改进不足
我们刚才看到了自己的优点,那么有没有不足呢?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面对不足,我们应该如何改进呢?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同学给我们收集的改进不足的方法。
(六)畅想未来
我们的优点应该不断地发扬光大,不足应该不断地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好的成长,未来变得更加优秀。你对未来有什么期望呢?现在就让我们畅想规划一下自己的未来,可以从你的外貌,你的学习,你的生活这几个方面。畅想未来
我的外貌
我的学习
我的生活
(七)教师总结
通过研究活动,我们对自己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未来有了明确的目标。老师想送给大家几句话.“人之所以能,是因为相信能。”“最优秀的人,其实就是你自己”老师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做出最好的自己,一定会塑造一个精彩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