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产业扶贫大会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在新的一年刚刚起步,市委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市“两会”刚刚闭幕之际,市委、市政府决定及时召开这次全市产业扶贫大会,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市委二届六次全会和“两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和解决好“全市农业产业不强、广大贫困人口持续增收根基不稳”这个瓶颈制约问题,进一步统一全市思想认识,凝聚合力,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如期奔小康这个根本任务,掀起新一轮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新高潮,为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刚才,XX副书记通报了2018年全市产业扶贫工作的情况,大会还表彰了2018年度产业扶贫先进单位、龙头企业,授牌命名了2019年度产业扶贫重点企业。在2018年度产业扶贫当中涌现出来的单位、企业,作了交流发言,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在今年的产业扶贫工作中涌现出更多的集体、企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根据会议安排,我就2019年全市产业扶贫工作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产业扶贫我市有基础、有突破,但仍然不容乐观
产业是解决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农村持续发展、如期实现全面摘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没有产业的发展,就没有农村、农民的全面小康。2015年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视,先后投入近6亿元资金推进产业扶贫工作,产业扶贫有起色、有突破、有成效。
(一)加快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
特别是2018年,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2018年1月30日召开了全市产业扶贫大会,出台了《农业产业化暨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规划》、《抓产业、促增收实施方案》、《村集体经济产业扶持办法》、《精准扶贫特色产业扶持方案》等政策措施。市委政府自觉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先后在多个乡镇召开产业观摩会、推进会,推进力度不断加大,涌现了一些好的典型,创造了一些好的做法,培植出了一批规模大、带动强的优势产业。按照市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全市广大干部切实承担起产业扶贫的责任,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破解难题,为产业扶贫尽了心、负了责、出了力、流了汗,抓产业意识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群众通过产业扶贫,思维方式、思想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二)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2018年产业扶贫资金投入2.06亿元,“一园、十家、百户、千人、十万”产业扶贫工程预期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产业项目覆盖所有行政村(社区),“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产业雏形基本形成,沿江河谷、半山区、高原坝区三个优势产业带的空间布局逐步凸显。(三)促农增收效果明显。
产业扶贫取得成效,农民收不断增加,农村发生可喜变化。2018年第一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4.8亿元,增长6%,农村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预计收入8663元,同比增长9.5%,增幅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四)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累计挂牌授予“百企帮百村行动”产业挂联企业27家,授予“百企帮百村(组)”就业点24家,193家企业挂联到乡镇、到村参与重点贫困村产业培育开发。新成立并扶持合作组织114家,吸纳建档立卡户3010户。集体经济不断规范壮大,实现村村(社区)有集体经济组织。(五)帮扶模式不断创新。
推进产业扶贫工作中,各乡镇、各村根据自身资源优势、种养习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产业扶贫模式不断拓宽,形成了“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入股分红、“党支部+集体经济+公司+合作社”合作经营、“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农业、“公司+合作社+土地流转+农户务工收入”参与经营、“寄养托管+务工收入+收益分红”带动发展、“公司+农户”互惠合作等多种增收经营模式。总体上来看,通过多年来的不断努力探索和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市产业扶贫的“四梁八柱”基本建立,持续增收的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产业扶贫工作得以全面展开、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这说明各级各部门在思想认识上是统一的、思路目标是明确的、办法措施是得力的,市委政府“成也在产业、败也在产业”的定位是准确的。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产业扶贫总体上还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扶贫不会做不敢做。一些同志不了解乡情村情,不掌握政策要求,对“怎样发展扶贫产业,帮助贫困户脱贫”没有自己的思路,也不愿意思考;一些同志存在畏难情绪,认为受地理条件限制、群众内生动力不足,扶贫产业难以扶持壮大,产业发展与贫困户难以有效结合,实施的产业项目带贫作用发挥不充分;还有些同志不敢担当、怕担当,认为产业发展难度大、资金使用风险高,导致有的产业项目落实不到位、产业资金发放不及时、扶贫效益不明显。集体经济滚动资金用不下去、用不好,有的甚至退回给市里了。二是产业发展不够平衡。一些乡镇产业扶贫发展比较好,基地建设、龙头培育比较多,像三坝乡、虎跳峡镇、金江镇、上江乡、小中甸镇、尼西乡等乡镇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到户增收、入股分红、龙头企业帮扶都有代表性项目,产业扶贫效果明显,但有些乡镇仍有等待、观望、徘徊的现象,产业扶贫项目进展缓慢;还有些乡镇将原有的产业项目简单包装,确定为主导产业,项目没有发挥带贫作用,扶贫能力弱。同时,一些乡镇对贫困村项目投入不均衡,一些村产业项目比较多,另一些村产业项目少甚至没有,贫困户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有的部门重视不够、力度不大,督查指导下面不够,行业扶贫一些牵头部门工作落实不到位。三是扶持效果不够理想。去年我们通过牵线搭桥,推进企业帮扶工作,全市11个乡镇都签订了帮扶企业,实现了乡乡有企业挂联扶持局面,但有的乡镇产业发展模式仍比较单一,习惯于传统的种养业,小打小闹的多,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做得不够,组织化程序不高,带贫承载力和风险抵抗力不强。种养业大多是初级产品,缺乏精深加工链条,产业附加值低。利益联结不够紧密,一些扶贫龙头企业帮扶带贫意愿不强,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小、盈利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带动效果不佳。四是产业扶贫关联度不高。一些乡镇在产业的选择上精细度、精准度做的不够,因人施策、因户施策没有落实到位,贫困户参与度不高,从国家审计署审计反馈情况看,有的把产业扶持资金打包入股到企业,让贫困户“坐享分红”;有的把产业扶持资金简单发放给农户,核算为产业收入;有的产业帮扶档案资料不齐全,数据经常变动,严重影响了扶贫进度和扶贫效果。五是工作协调机制不够顺畅。产业扶贫是系统工程,抓一时或一时抓的做法从根本上见不了成效,明确职责、统筹协调,步步为营、久久为功一抓到底方能抓出成效。市委、政府专门成立了产业办、明确了产业责任部门,但在实际工作中,统筹不足、各自为政、只安排不跟踪落实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工作缺乏指向性。
二、2019年产业扶贫必须大力度推进,赢得发展的加速度
XX市要脱贫摘帽奔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没有农民农村的富裕,实现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一句空话。抓不好农业产业,我们愧对一方山水;不会发展产业,我们愧对自己的岗位;产业发展不起来,我们愧对一方百姓。
(一)思路不变,任务加大。
全市产业扶贫总体思路是按照“强龙头、优布局、建基地、提规模、创品牌”的总体工作部署,坚持“补足两头,做活中间”和“乡镇统筹实施、市级审批”的扶持原则,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推行龙头企业+经营主体+农户的模式,规范指导经营主体与贫困户、非贫困户形成合理有效合作机制,巩固提升“一园、十家、百户、千人、十万”工程和2018年产业扶贫成果,产业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资金聚焦龙头企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推进全市产业再上新台阶。要以“硬力度”强化龙头企业对产业扶贫的支撑,要树立“抓农业产业首先是抓龙头”的意识,突出龙头企业在产业扶贫中的地位,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由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变,由农向工的转变,提高效益。要以“硬办法”推进产业布局优化,综合考虑气候条件、地理条件等,结合实际重点扶持“坝区菜烟,半山药果,高原畜牧”,建立沿江河谷、半山区、高原坝区三个农业特色鲜明的产业带。要“硬措施”加大产业基地的建设,采取龙头企业主导、政府扶持等模式,加大基地建设和扶持,做大做特基地。要以“硬招数”提升产业规模,资金项目跟着布局走,重点支持、重点打造,一乡为主跨乡辐射,以规模提高市场份额,以规模产生高效益。要以“硬任务”创建“XX农字号品牌”,打开市场通道,为农产品的大范围流通和加工增值创造条件。2019年,全市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2.3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85万亩、经济林果种植面积2.59万亩、高原杂粮种植面积3.93万亩,新增牦牛(肉牛)养殖18038头、生猪(藏香猪)养殖6.25万头、尼西鸡(土鸡)养殖32.5万羽、羊养殖1.82万只、渔业430亩、养蜂4850箱、豪猪养殖190组,建成深加工车间、冷库、厂房等19个。(二)明确政策,强化落地。
2019年,全市将筹集3.7个亿左右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基地建设、乡村旅游发展、扶贫车间、产业示范园和提升合作组织化等发展。一是产业资金向龙头企业集中,加大扶持力度。对确定的龙头企业及其他经营主体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贷款贴息、土地流转、品牌创建、市场拓展上给予扶持。筹集5000万元左右资金支持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筹集1000万元左右以奖代补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经营实体(合作社)在土地流转、创建品牌等方面给予扶持;筹集风险保证金、贴息资金及产业保险资金1500万元,支持金融扶贫工作;筹集7380万左右资金扶持乡村旅游业发展;对龙头企业、经营主体吸纳贫困户就地或异地实现就业,并签订用工合同1年以上的,给予1000元/人/年的奖补。二是产业资金聚焦建档立卡户,精准施策扶贫。巩固完善2018年1145.1万元贫困户产业扶贫补助资金,整改贫困户产业扶持资金安全风险及农户参与度不足等问题。2019年新增扶持建档立卡户每户5000元产业发展滚动资金2326.5万元,按照“乡镇统筹、市级审批、企业运作、群众参与”的原则发展户增收致富产业。三是产业资金向改善基础、建设基地聚焦,打牢产业扶贫基础条件。筹集6000万元左右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基础建设;筹集1.08亿元左右资金扶持基地建设;筹集3800万左右资金扶持车间建设。通过强有力支持、大力度扶持,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三)突出优势,打造特色。
一要搞好规划。市委政府近期将下发《XX市农业产业化暨产业扶贫五年行动规划》、《XX市2019年产业扶贫巩固提升实施方案》,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围绕规划确定的产业定位和巩固提升方案,统筹好产业项目库、产业滚动发展资金、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等资源,认真对照以往产业发展中的不足,淘汰一批不适宜发展的产业、选准一批群众接受、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的产业,搞好产业设计、制定实施计划,尤其要预控好可能遇到的风险。二要突出特色。特色是产业的生命力。各乡(镇)、村要充分结合当地实际,做好特色产业培育、提升这篇大文章,大力提高产业发展的专业化、精细化、标准化水平,真正将扶贫产业培育成特色产业、富民产业。按照全市产业布局,各乡镇发展产业要把优势资源做足,各有特色。三要因户施策。各地在搞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主导产业布局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各个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商则商,灵活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不搞“一刀切”,不违背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产业参与度,确保户户有增收产业,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四要依托市内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深化三产融合发展,按照“政府扶持、企业开发、农户参与”的原则,大力扶持发展乡村旅游业,切实增强“旅游+扶贫”成效。(四)选好主体,提升关联度。
产业扶贫,归根结底是产业链扶贫,完善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是出路所在。一要抓好龙头带动。去年,市委、政府授牌10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今年增加到28家,同时对全市产业扶贫做出贡献的部分企业和合作组织进行了表彰奖励,主要目的就是加大龙头培育、强化龙头带动。希望受表彰的龙头企业,继续发扬好的做法和企业优势,在注重企业经济效益和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尽好企业社会帮扶的社会责任。新授牌的重点龙头企业,要根据贫困户所需、企业所能,积极参与产业扶贫工作中,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市委、政府将严格考核、轮流授牌,对产业发展较好、带贫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在基地建设、土地流转、生产车间、品牌创建等方面加大扶持,给予政策倾斜、资金支持、贷款贴息等“以奖代补”扶持力度。各乡(镇)、村要在继续做好辖区内作用发挥明显、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培育扶持和服务工作的同时,要根据自身产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大招商引资、引进企业的力度,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专业大户建立起联结关系,更要将专业合作社与有实力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紧密对接,切实增强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二要抓好利益联结。各乡(镇)、村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运作模式下,要灵活运用土地流转、股份合作、订单合同、劳务合作、服务协作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真正把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捆绑”在一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三要抓好基地建设。按照“一园十家百户千人十个万”产业发展布局,各乡镇要充分挖掘自身“沉睡资源”,加大乡村产业基地建设力度,抓好连片推进,打造产业园(点)。结合实施农业高效节水工程、各类产业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解决好当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集中连片基地少、分布零星、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集中力量建设基地、打造园区、完善配套设施,实现产业基地示范带动作用和产业园区的功能集聚效应。四要抓好品牌创建。我市农业产业的发展,关键是要抓好两头,一头抓好对内的产业规范,一头抓好对外的产品营销,对内的产业规范,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总结分析了一些产业发展“小、散、弱”的问题,逐步培育和挑选出了一批优势明显的高原特色产业,并在产业五年规划里对七大特色产业的生产布局、龙头带动到基地建设作了规范。对外的产品营销,关键要靠品牌,我们市拥有独一无二的“XX品牌”“XX原产地商标”,要学会运用这些潜在品牌优势,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及监管工作,紧紧抓住上海对口帮扶的有利机遇,扎实做好农特产品入沪工作,提升XX绿色农特产品影响力,奠定产业长远发展基础。
(五)把控风险,壮大集体经济。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是当前我市乡村振兴的“短板”。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是实现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共同致富的一个重要抓手。一要突出党建引领集体经济的作用。通过村党总支引领,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破解阻碍农村脱贫、农村发展的瓶颈,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决村两委“无钱办事”的难题。二要盘活用好村集体经济滚动资金。为切实加快村集体经济的培育壮大,市委、政府先后投入村集体9290万元撬动资金,市委组织部、产业办要加大指导督办力度,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和牵头引领作用,拿出具体措施解决好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集体经济不会用、不敢用,资金风险把控不到位的问题。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统筹作用,盘好用活62个行政村(社区)每村100--170万元不等的滚动发展资金,加大产业培育,合理分配集体收益,实现产业覆盖100%,组织化程度100%,确保集体在5万元收益的基础上逐年增收。三要管好用活产业扶贫资金。为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投入力度,给予乡(镇)、村更多产业发展自主空间,市委、政府先后下拔了每个乡镇200——500万元不等的“一园”建设资金4838万元,各乡镇在使用过程中,有的管理不到位、资金风险点极高,有的投放不精准、资金效益不明显,有的盘活使用不及时、资金沉睡滞留等等不一,针对这些问题,各乡镇要引起高度重视、严格按照《产业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确保资金安全和有效发挥作用。要切实加强对投放利益联结企业、专业合作社的资金监督管理,尤其是以扶贫到户资金、扶贫贷款入股方式的监管,办理完善抵押登记及股权变更等相关手续,坚决防止给贫困户开空头支票、拿政府贴息分红,确保贫困户收入。(六)统筹力量,增强发展活力。
统筹发挥好政府、金融、企业、群众几个方面的作用,是解决投入、扶持、带动、内生动力的关键所在。一要发挥好政府在产业扶贫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政府要把规划设计、协调服务、组织保障等工作做到位,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有所不为,就是该交给企业、市场办的事要交出去,让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二要创新金融扶持方式。推行政府银行合作模式,引导扶持“金融+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农户”的金融扶贫模式,建立“政府主导、企业担当、银行支持、农户参与”的体系,政府设立扶贫贷款风险保障金,从小微企业扶持、产金合作、小额贷款、新型农业保险等各领域助推产业扶贫,切实提高金融助推产业扶贫力度。在2018年的基础上提高贴息补助标准,对符合扶持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的经营实体、能人大户予以贴息扶持,贴息根据企业贷款额度、带动情况及发挥效益,极力支持建档立卡户、边缘户、重点户在发展产业中对资金的需求。三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要加大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措施,帮助其做大做强,逐步构建起与地方特色资源、特色产业相适应的完整产业链条,形成强大带动力。四要增强群众的内生动力。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加强产业发展指导,抓好各类技术培训,搞好信息服务,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提升能力,让群众想发展、会发展、能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三、必须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以实干指数换取发展指数
(一)尽快从“纸上”落到“地上”。
产业扶贫不是喊出来的,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市级成立的产业扶贫领导小组,负责统领全市产业扶贫工作。每个优势产业确定一名领导挂帅主抓,职能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各乡镇也要组建产业扶贫工作班子,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明确领导的分工和责任,负责本乡镇产业扶贫落实落地和推进工作。乡镇党委政府、各村总支对本乡镇和村产业扶贫负主体责任,包乡镇市委常委对所挂包乡镇产业负指导推动责任,挂包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所挂包行政村产业负直接责任,以责任落实推进产业扶贫落实落地。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对只说不做、光说不练的要严肃通报批评处理。(二)尽快从“备战”转为“实战”。
产业发展特别是种植业,时间不等人,要赶快动手、跟踪推进。“备战”的工作要做好抓实,做产业扶贫必须抓项目,一方面要加强“三区三州”项目的汇报对接落实;一方面相关责任部门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积极包装策划申报一批项目,争取更多政策、更多产业扶贫资金的投入。要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整合,把财政支农资金、扶贫资金、三区三州产业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农业项目和其它方面资金有效地整合,向产业扶贫集中。要推进多元化多形式投入机制,争取国家投资为引导、银行融资为支撑、企业投资为渠道,强化招商引资工作,鼓励农民以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推进产业扶贫。“实战”的工作要抓紧抓实,春节这段时间是春耕备耕的最关键时节,要迅速行动起来,千万不能出现“开头难”最后“步步难”的情况。同时,省脱贫摘帽评估组将于春节过后、也就是2月13日左右到我市评估,要在全市掀起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大力推动产业发展的新高潮。(三)尽快从“务虚”变为“务实”。
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在落实,关键在实干。抓产业必须真抓实抓,来不得半点虚假,不能看起来“热热闹闹”,干起来“冷冷清清”,唯有靠求真务实的作风,唯有靠脚踏实地的奋斗。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担当有为、担当作为、担当能为,一个步骤一个步骤推进,一个难题一个难题攻克,一个产业一个产业跟进,用我们的“实干指数”“辛苦指数”,换取全市“发展指数”和群众的“幸福指数”。同志们,顺利实现全市如期脱贫摘帽奔小康,关键在产业;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产业;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关键在产业。产业是XX发展的根本大计,必须以更宽的眼界、更实的举措、更严的作风、更大的格局推进产业扶贫。全市上下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切实担当负责,以推进产业扶贫的力度赢得发展的加速度,为巩固提升脱贫质量、2020年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