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1春节的习俗演讲稿
2021春节的习俗演讲稿范文(精选5篇)
好的演讲稿可以引导听众,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演讲的内容。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演讲稿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大家知道演讲稿的格式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1春节的习俗演讲稿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节的习俗演讲稿1尊敬的XX:
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节日,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习俗,不同人过不同节、做不同的事。那么广州过春节的习俗,当然就和其它地方的不一样了。
在过年的前几天,“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年前,在广州市各地经常都会有花市。花市里有各种各样的花、年桔,有过年吃的食品,还有风车和各型各色的小饰品。大人们去买花,小孩呢,当然就是去凑热闹了。三三两两结伴在一起,到处溜达,到处玩耍。饿了就买吃的,渴了就买喝的,看见心爱的东西,买下来就是了,真够爽的。
过年,可有一大堆事情要做。人们忙着去买这买那,吃的、穿的、用的……过年,当然就少不了贴春联、贴“福”字。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到了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年饭。这顿晚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肉类、菜类、豆类、海鲜食品……满满一桌都是无比丰盛的菜肴,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在“无鸡不成宴”的广州,一大早市场就挤满了人,鸡档的老板忙得不亦乐乎。晚饭后,大家一起坐在沙发上看春晚,进行新年倒计时。
过年了,人人都换上了新衣,相约出去玩耍、聚餐。最开心的肯定是小孩子了。每逢见着大人,甜甜地叫一句:“恭喜发财。”下一句“红包拿来”估计不用说你就已经拿到它了。
快乐的日字总是过得那么快,一眨眼就到了元宵节。元宵节的到来,就意味着春节快要过完了,大家又必须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学生上学、大人上班……所以对于元宵节,我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可以吃上美味的汤圆;恨是因为过完元宵就得上学了。
谢谢大家!
春节的习俗演讲稿2尊敬的XX: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我来介绍一下怎么过春节。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贴春联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现在这种习惯已经慢慢淡去。
爆竹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最新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也叫除夕。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
谢谢大家!
春节的习俗演讲稿3尊敬的XX: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跳钟馗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中国人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温州人有去自己的信教虔诚祈祷,希望能够在新的一年里,与家人一起获得幸福。其中,多为佛教。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钟馗、秦琼、敬德)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傩舞跳钟馗、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过春节,燃放爆竹,在门窗上张贴字画祈福、装点居所,是这个节日最普遍的习俗。
谢谢大家!
春节的习俗演讲稿4尊敬的XX:
按照家乡过年的习俗,春节在二十三——小年这天就开始了。
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祭灶日。大家一般黄昏时,在灶房摆上桌子,放上瓜果、祭灶糖等向灶神敬香。那天晚上,妈妈让我去祭灶,我拿了两根祭灶糖,放在灶台上,对着那里磕了个头,并在心中祷告:保佑我全家平平安安。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准备鸡、鸭、鱼、肉、青菜、年糕什么的。
二十四扫房子。人们要把“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我也要扫走“穷运”、“晦气”,于是就帮妈妈扫地、擦桌子、擦门窗……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表达人们很爱过年。
二十五拐豆腐;二十六蒸花糕;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二十九贴春联、年画。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三十这天,我们包饺子,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家中吃到硬币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就会交好运。
吃完年夜饭,在院子里撒满芝麻秸,寓意新的一年生活像芝麻一样节节高。然后守岁熬到大年初一。
除夕夜家里所有的灯都要亮着,一直到天明。初一“起五更”磕头,晚辈先给家中长辈磕头,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然后结伙去别人家磕头。我今年就和爸爸他们一起去磕头拜年了。
初五为“破五”,意为破除禁忌,开市贸易。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人们会在这天观灯、放烟花。这里的习俗还有很多,欢迎你来我的家乡过年!
谢谢大家!
春节的习俗演讲稿5同志们:
在狗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今天,来自船舶、基层、总部等不同岗位上的员工在这里欢聚一堂,喜迎新春佳节。首先我代表公司领导,向一年来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尽责尽力,默默奉献的海内外船岸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节日期间坚守在生产一线的`船员兄弟表示亲切的慰问!向关心、理解、支持远洋运输事业的船员家属表示崇高的敬意!
20xx年是艰难险阻的一年,世界政治形势风起云涌、全球经济形势剧烈震荡、国际航运市场急转直下。20xx公司承受了市场颓势的压力,经历了残酷竞争的考验。一年来,在公司海内外全体员工的共同拼搏下,我们的生产经营限度地减少了恶劣市场形势带来的不利影响,箱运量、重箱量、货运量超额完成了生产指标,部分航线扭亏为盈,沿海集装箱实现了攻坚效益指标,陆上产业的利润明显提高,港口使费、燃油费节支x个多亿。我们的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功引进了全球航运信息系统,初步实现了经营管理的信息现代化,进行了公司总部近4年来的一次改革,顺利完成了经营机构的调整和整合,配合集团落实“愿景项目”,平稳推进了集装箱班轮单元业务重组。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公司被评为上海市20xx年文明单位,公司党委被评为上海市“双学”先进单位和“三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
回首20xx年,我们心潮澎湃;展望20xx年,我们豪情万丈。20xx年是党和国家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我们实施集团“愿景项目”,业务重组为班轮单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第一年。虽然继续走低的国际航运市场的严峻形势给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但是,我们要看到挑战和机遇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中国已正式加入wto,进口贸易将有所增加,有利于我们主干航线的运输平衡;北京申奥成功,将投入1500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会带来一定的运输量;我们引进的20xx信息系统,在去年北美实施的基础上,今年在全球其它主要网点全面实施,将使我们的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得到全面的提升;集团“愿景项目”的实施,原中货系统的部分业务划归班轮单元,近5000名原中货系统的员工划入中远集运,给我们注入了新的活力;公司经营结构已调整到位,通过调整,进一步达到“细化管理,对口管理”的目的,将大大提高我们的市场应变能力;x月x日,公司本部已正式搬到20xx办公,也展现了我们20xx集运公司的新形象、新面貌。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把握住机遇,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只要我们全体海内外员工同心同德、群策群力,趋利避害,就没有翻越不过的“火焰山”,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最后,祝大家春节愉快、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第二篇:春节习俗演讲稿
春节习俗演讲稿1
各位老师、亲爱的
同学们:
大家好!
说到过年的习俗,我想不用我多说,大家都知道有哪些吧:炸油馍,熬年夜,吃饺子,拜年。不过呢,不同的地方,过年的习俗也不一样,就让我给你讲讲我外婆家过年的习俗吧!
外婆家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那里的过年习俗与咱西峡的习俗大不相同,我就随便挑两件给你讲讲吧!
包包子
说到炸油馍,大家肯定很清楚,是二十六,炸油馍,而外婆家是二十六,包包子。在外婆家过年,就不是吃油馍,而是吃包子了。另外,就是在包包子的时候,全家人要坐成三桌包包子:小孩一桌,女性一桌,男性一桌。全部坐好之后,就可以包包子了。我先拿起一张米面团放到左手上,右手拿着勺子,从馅盆中挖出一点馅,放至米面团中间,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馅包起来,捏出一个形状,我的第一个包子包好了。之后,我继续照这样的方法包,直到所有米面团全部包完为止。
沙公沙婆
说到沙公沙婆,这便是外婆家过年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大年三十的上午,拿着祭品,去沙公沙婆庙祭拜,祭品中有:红鲤鱼,鸡,酒,猪肉,大葱,鞭炮,香纸,香火。而且每样东西上面都盖有一张红纸,至于为什么,那我就不知道了。祭拜的步骤是:1。先把祭品放至相对应的位置;2。点燃香火,拜上三拜;3。把香纸点燃,烧上一沓,4。放两挂鞭炮。等这些步骤一一做完后,便可以回家了。
我外婆家的过年习俗是不是和咱西峡的不一样呢?
春节习俗演讲稿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记忆中上一次“过年”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我并不是说前几年没过年,只是觉得再也没有那一次的年味了而已。
记忆中的那次过年是极热闹的。上十个人挤在外婆家中,房子很小,却有着温馨的感觉,爸爸、小舅、大舅打着扑克,爽朗的笑声不绝于耳;外婆、外公、舅奶奶、小姨、大舅妈轮着打麻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妈妈在厨房忙着给大家煮汤圆,小舅妈在帮她打下手;而我和表妹,在门外的白雪皑皑中跑着、笑着、闹着。街上的人不多,晚上走在路边,总是一片寂静,但你却总可以在这种寂静中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但是,这种年味什么时候淡了呢?可能是在每人在饭桌前都捧着手机刷着微博的时候,可能是春晚不再好看的时候,可能是长沙的冬天不再下雪的时候,也可能是人们急于在网上给那些不太熟的朋友新年祝福而忘记家人的时候。过年,仿佛变成了一个任务,一个每年一次的例行任务,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送人,于是送礼就变成了攀比;人们选礼物越来越喜欢上网购买,于是网商大肆利用这次机会开创了什么“年货节”,大捞了一笔,于是选礼变成了商业契机。
年味的消失难道就意味着人们对春节已经越来越轻视了吗?当然不是,只是在现在这样日新月异的时代,电子产品早已经充斥了我们的生活,如同寄生虫一般与我们“相依相随”,其实说到底,科技的发达才是导致年味变淡的主要原因。
过年,是一个听着就感觉到温暖的词,则不仅仅代表的是一年又过去了,自己又长大了一岁,其中更重要的意义应该是和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吧。我们虽然无法阻止科技的发达,但我们至少可以在春节期间和电子产品“sayno”。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留住春节本来的意义,留住年味。
马上就要进入20xx年了,在这个春节里,我希望年味儿能够走进大街小巷,重回到我们身边!
春节习俗演讲稿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说到过年的习俗,我想不用我多说,大家都知道有哪些吧:炸油馍,熬年夜,吃饺子,拜年。不过呢,不同的地方,过年的习俗也不一样,就让我给你讲讲我外婆家过年的习俗吧!
外婆家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那里的过年习俗与咱西峡的习俗大不相同,我就随便挑两件给你讲讲吧!
包包子
说到炸油馍,大家肯定很清楚,是二十六,炸油馍,而外婆家是二十六,包包子。在外婆家过年,就不是吃油馍,而是吃包子了。另外,就是在包包子的时候,全家人要坐成三桌包包子:小孩一桌,女性一桌,男性一桌。全部坐好之后,就可以包包子了。我先拿起一张米面团放到左手上,右手拿着勺子,从馅盆中挖出一点馅,放至米面团中间,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馅包起来,捏出一个形状,我的第一个包子包好了。之后,我继续照这样的方法包,直到所有米面团全部包完为止。
沙公沙婆
说到沙公沙婆,这便是外婆家过年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大年三十的上午,拿着祭品,去沙公沙婆庙祭拜,祭品中有:红鲤鱼,鸡,酒,猪肉,大葱,鞭炮,香纸,香火。而且每样东西上面都盖有一张红纸,至于为什么,那我就不知道了。祭拜的步骤是:
1、先把祭品放至相对应的位置;
2、点燃香火,拜上三拜;
3、把香纸点燃,烧上一沓;
4、放两挂鞭炮。等这些步骤一一做完后,便可以回家了。
我外婆家的过年习俗是不是和咱西峡的不一样呢?
春节习俗演讲稿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有人说:“年味是辣的,因为哔哩啪啦的鞭炮。”有人说:“年味是酸的,因为每个人都沉溺于电子产品。”但我记得年味是甜的,空气中都是甜蜜蜜的。
除夕时,大家伙一起那着抹布扫把,热火朝天的大扫除。妈妈负责扫地,爸爸负责拖地,我负责抹东西。一家人分工明确,干劲十足。不一会儿,家里干净多了,窗明几净。妈妈说:“除夕又叫掸尘,象征着辞旧迎新。”爸爸摸着自己圆滚滚的啤酒说:“则不仅是个传统习俗,这也是个减肥的好运动啊!”我和妈妈哈哈大笑,妈妈拍了拍爸爸的大肚子,清脆的响声,爸爸擦去额头上豆大的汗珠,自己都不自觉的笑了起来,空气中甜甜的。
过年的那天晚上,所有家人围坐一团,一大桌子的鸡鸭鱼肉,看得我眼花缭乱的。大家的嘴巴根本停不下来。吃完了年夜饭,小孩子们就开始放鞭炮,在黑夜中,鞭炮显得格外好看,就像银河坠入黑夜。小孩子们在鞭炮的周围欢呼雀跃,笑声溢满空气,我看着他们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不禁嘴角一抿,唇角向上一勾,空气中甜甜的。
渐渐的晚了,月亮猫进了夜的怀抱。放完鞭炮的孩子们也回来了,小孩和大人们一起看着春晚,有说有笑的。整个家庭其乐融融,家的氛围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过了一会,妈妈端来了汤圆,热腾腾的汤圆一口吃下去,芝麻酱挤破外层的糯米喷薄而出,香甜感充满整个口腔,一股暖流通满全身,嘴里甜甜的,空气中也是甜甜的。
过年那天晚上最重要的就是守岁,妈妈说:“守岁就是指除夕一夜不睡,来送旧迎新。”大家围坐一团,和一起为新年倒数“五!四!三!二!一!”话音未落,窗外接二连三的响起了鞭炮声,刹那间,天空中就像百花齐放般绚丽,一朵朵的烟花在空中竞相开放,五颜六色占满了天空,空气中甜甜的。
总有人说:“现在每个人都拿着手机,过年啊,早就没有年味了。”不是没有年味了,是人们变了。我觉得过年时有年味,并且年味是甜甜的。
对啊,年味并没有变,还是甜甜的!
春节习俗演讲稿5
尊敬的XX: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跳钟馗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中国人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温州人有去自己的信教虔诚祈祷,希望能够在新的一年里,与家人一起获得幸福。其中,多为佛教。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钟馗、秦琼、敬德)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傩舞跳钟馗、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过春节,燃放爆竹,在门窗上张贴字画祈福、装点居所,是这个节日最普遍的习俗。
谢谢大家!
春节习俗演讲稿6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阳光透过窗,暖暖的洒入,一切都被镀上了金色,生机勃勃。“春运”的列车已在前往回家的路,团圆的脚步近了,新年来了。
除夕的早晨早已热闹非凡:路灯上挂满了红灯笼;门檐上贴好的红对联;来往的熟人相互问候……我听着电话那头是奶奶的提醒:“今晚早点回来吃饭!”脑海中已闪现出奶奶期待和欣喜神情——这是通知好了姑姑们呀!
阳光跟随着时间的脚步移动着——眨眼已是下午。屋外是孩子们三五成群的玩爆竹。“啪啪——啪——”,爆竹声在空中一次次的回响,带着孩子们甜美的笑容,带着新春的祝福,传遍了每家每户。厨房里是奶奶来回穿梭的身影。大小的碗叠放着,大部分碗里头已摆满了洗切好的材料。客厅的茶几上是爷爷提前几天买好的水果和特产零食。厚重的大衣被他们褪下,见阳光将他们劳作的身影拉的很长很长,透出岁月的痕迹。
夜晚的街道上没有了往日的热闹,黑色将它们笼罩其中,可每家每户开着的浅浅橘灯宛如前行时永远的停靠站,温暖而安定。我们一大家子都围坐在餐桌前,磕磕家常,享受丰盛的晚餐。奶奶做八宝饭的手艺可谓是技艺娴熟。松软的米饭中藏有丝丝甜意,红枣的装点令人赏心悦目。据说八宝饭寓意吉祥平安,这令我对它的喜爱无法自拔。
春晚的精彩层出不穷,夜也临近尾声。钟声敲响的那一刹,伴随着空中一朵又一朵绚烂烟花的盛开,的完美结束,的崭新开始。
年有团圆的味。传遍千家万户,仍能朴实如初。
春节习俗演讲稿7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按照家乡过年的习俗,春节在二十三——小年这天就开始了。
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祭灶日。大家一般黄昏时,在灶房摆上桌子,放上瓜果、祭灶糖等向灶神敬香。那天晚上,妈妈让我去祭灶,我拿了两根祭灶糖,放在灶台上,对着那里磕了个头,并在心中祷告:保佑我全家平平安安。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准备鸡、鸭、鱼、肉、青菜、年糕什么的。
二十四扫房子。人们要把“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我也要扫走“穷运”、“晦气”,于是就帮妈妈扫地、擦桌子、擦门窗……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表达人们很爱过年。
二十五拐豆腐;二十六蒸花糕;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二十九贴春联、年画。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三十这天,我们包饺子,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家中吃到硬币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就会交好运。
吃完年夜饭,在院子里撒满芝麻秸,寓意新的一年生活像芝麻一样节节高。然后守岁熬到大年初一。
除夕夜家里所有的灯都要亮着,一直到天明。初一“起五更”磕头,晚辈先给家中长辈磕头,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然后结伙去别人家磕头。我今年就和爸爸他们一起去磕头拜年了。
初五为“破五”,意为破除禁忌,开市贸易。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人们会在这天观灯、放烟花。这里的习俗还有很多,欢迎你来我的家乡过年!
谢谢大家!
春节习俗演讲稿8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王安石写的《元日》。而其中正是描绘的过年时喜气的景象,让人感觉年味儿十足。
在腊月的下旬是要扫尘的。其实就是大扫除。按民间的说法:因为“尘”和“陈”谐音,所以扫尘又有“陈陈布新”的含义在里头。
扫尘是我认为最有年味的时候。每年到扫尘日,除了小孩,一家子人都卯足了劲儿忙活,家中一下就变得热热闹闹的了。家人的脸都是红彤彤的,一下就有了过年的味道。
扫尘之后,就可以去街市抢年货。小时候巷子里也有卖麦芽糖的,现在是不常见到了。除了在日常可以看见的东西外,许多新玩意儿也在形形色色的年货中冒出来头儿。像是千奇百怪的药材,五颜六色的蜜饯,还有乱七八糟的小烟花。充满了过年的味道。
除了这些,大人们总是会买几件新衣裳。
过年自然少不了装饰。每逢过年,每户人家都会把门前的春联换新,再在檐上挂两只红灯笼,在窗玻璃上几张红窗花。有闲钱的还会去买两挂红辣椒来装饰自家的屋里屋外。整个家都是红红火火的,过年的味道就在里面了。
大年三十,街上店铺都关门,各个都回家和亲人团聚。街上冷冷清清,不一会儿就成了孩子们的地盘了。都拿出自己的烟花,叫上自己的伙伴。几个孩子结成团一起玩,欢声笑语一下让孤寂的街道变得生动起来。
最期待的不过是那天的晚饭了,一家子围成一个圆,桌子上摆着丰盛是菜肴,虽然不是山珍海味,但味道是最亲切而温暖的。一家人其乐融融,年味也随着温情散布道每一个角落
年味是大人忙碌的身影和孩子欢快的脚步;年味是脸上洋溢的幸福和屋里充溢的温暖。
有亲人才有家,有家才有年味。
春节习俗演讲稿9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节日,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习俗,不同人过不同节、做不同的事。那么广州过春节的`习俗,当然就和其它地方的不一样了。
在过年的前几天,“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年前,在广州市各地经常都会有花市。花市里有各种各样的花、年桔,有过年吃的食品,还有风车和各型各色的小饰品。大人们去买花,小孩呢,当然就是去凑热闹了。三三两两结伴在一起,到处溜达,到处玩耍。饿了就买吃的,渴了就买喝的,看见心爱的东西,买下来就是了,真够爽的。
过年,可有一大堆事情要做。人们忙着去买这买那,吃的、穿的、用的……过年,当然就少不了贴春联、贴“福”字。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到了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年饭。这顿晚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肉类、菜类、豆类、海鲜食品……满满一桌都是无比丰盛的菜肴,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在“无鸡不成宴”的广州,一大早市场就挤满了人,鸡档的老板忙得不亦乐乎。晚饭后,大家一起坐在沙发上看春晚,进行新年倒计时。
过年了,人人都换上了新衣,相约出去玩耍、聚餐。最开心的肯定是小孩子了。每逢见着大人,甜甜地叫一句:“恭喜发财。”下一句“红包拿来”估计不用说你就已经拿到它了。
快乐的日字总是过得那么快,一眨眼就到了元宵节。元宵节的到来,就意味着春节快要过完了,大家又必须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学生上学、大人上班……所以对于元宵节,我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可以吃上美味的汤圆;恨是因为过完元宵就得上学了。
谢谢大家!
第三篇:春节的习俗演讲稿
春节的习俗演讲稿
春节的习俗演讲稿1
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在中国每个地方的春节习俗都不一样,这次说一说我感受到的两个地方的过年习俗。
今天是己亥年腊月三十日,我们称之为年三十。这一天外面张灯结彩,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大红福字,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家里桌子上都摆上了各种糖果、坚果、水果和小零食,厨房里也是鸡、鸭、鱼、肉各种各样的菜堆满了厨房的灶台。吃好中饭大家就开始准备晚上的年夜饭了,各种好吃的菜烧了一大桌,下午三点多奶奶就说要拜祖宗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神圣的`环节,对已故的亲人表示怀念和尊敬,摆上菜和酒、还有糕点和水果,再点上蜡烛祭拜一下,这个环节就完成了。我们吃好年夜饭就可以收红包了,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一个年过下来我就成小财主了。这是我的家乡——杭州的过年习俗。
比起杭州,我更喜欢去我外婆的家乡——安徽过春节。除了贴、挂灯笼这些一样的,吃年夜饭都不一样,他们那里年夜饭最好下午三点以前吃,有些人甚至一点钟就开吃了,我已经分不清是中饭还是晚饭了。吃好饭全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外婆的手好像会变魔术一样,她一眨眼的功夫,就把手里的面团变成了饺子皮,把皮拿在手里翻了一下就又变成了一个饺子,我太崇拜外婆了,她像一个魔术师。外婆还会在饺子里包一个五角硬币,她说这个饺子是幸运饺子,谁吃到可以幸运一年,当然我很想吃到幸运饺子,我思考了一下觉得胃口大的人有很大的机率吃到,看到我吃饭用的小碗,我默默的放弃了。还有一种运气不好的,吃再多都没用,就说我舅舅吧!他为了吃到幸运饺子,足足吃了两三碗,我觉得他肚子都快撑破了,结果还是没吃到,哈哈哈……他运气实在太差了。我爸爸就是运气爆棚的那一个,他去过了三个春节,三次的幸运饺子都被他吃到了,所以说运气这件事实在不好比。这个饺子环节,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还有趣味。
现在我们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大家都过上了小康生活,我感受到了现在幸福的生活,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我要好好学习以后报效祖国。
春节的习俗演讲稿2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的家乡潍坊,也有不同的风俗。一年中,要属春节最热闹了,最热闹的要属准备年夜饭了。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说的就是我们吧!大年三十这天,我们都是要回农村老家的,村里热闹得很,妇女们忙里忙外清理卫生,男人们杀鸡宰羊,置办年货。小孩子们粘着父母要这要那,新衣新帽新鞋子是一定要有的,预示着新的一年新的面貌。大人们要忙着准备年夜饭,吃的、喝的、用的,一应俱全。炸肉丸、炸鱿鱼、炸藕合、炸地瓜丸整个院子里都会闻到浓浓的香味儿,听到热油在锅里发出的“滋滋”声,我们都会忍不住想去拿一块尝尝,刚刚出锅的肉丸外酥里嫩,咬进嘴里就是满口香。
我最爱吃的就是奶奶做的年糕。我们老家几乎家家都会在三十蒸年糕,老人说用年糕压锅,“年糕,年糕,年年高!”把糯米碾成糯米粉,倒在小木桶里,软乎乎的,有白糯米,还有黄糯米。把糯米粉揉成团,再把红枣、豆沙挤进粉团,放进锅里蒸四十分钟。“出锅喽”锅盖一掀,热气腾腾的年糕一个个圆滚滚地簇拥在锅里,浓浓的香味儿把我们小孩子馋得打转儿!这时候姥姥会用筷子夹起一个放在小盘子里,拿给我解馋,“小心烫哦!”好香啊!
接下来就是包水饺了,妈妈说一定要包豆腐馅的,寓意“兜福”,就是把幸福包住的意思。当然,还有我最爱吃的肉馅的.。姥姥还要在水饺里包上几个红枣和钢镚儿,谁要是吃到红枣,就是来年“甜甜蜜蜜”,要是吃到钢镚儿,那就是来年“财源滚滚”,大家都想吃到,所以都抢着那些身子滚圆的水饺吃,吃到的就会和大家炫耀一下,那份儿高兴劲儿甭提了!哈哈,你们吃到了吗?
大家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一边看着春节晚会,听着外面热闹的鞭炮声,看着灿烂的烟花,美好的一年开始了!
不同的风俗,一样的心情,幸福的笑容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
春节的习俗演讲稿3
尊敬的:
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节日,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习俗,不同人过不同节、做不同的事。那么广州过春节的习俗,当然就和其它地方的不一样了。
在过年的前几天,“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年前,在广州市各地经常都会有花市。花市里有各种各样的`花、年桔,有过年吃的食品,还有风车和各型各色的小饰品。大人们去买花,小孩呢,当然就是去凑热闹了。三三两两结伴在一起,到处溜达,到处玩耍。饿了就买吃的,渴了就买喝的,看见心爱的东西,买下来就是了,真够爽的。
过年,可有一大堆事情要做。人们忙着去买这买那,吃的、穿的、用的……过年,当然就少不了贴春联、贴“福”字。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到了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年饭。这顿晚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肉类、菜类、豆类、海鲜食品……满满一桌都是无比丰盛的菜肴,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在“无鸡不成宴”的广州,一大早市场就挤满了人,鸡档的老板忙得不亦乐乎。晚饭后,大家一起坐在沙发上看春晚,进行新年倒计时。
过年了,人人都换上了新衣,相约出去玩耍、聚餐。最开心的肯定是小孩子了。每逢见着大人,甜甜地叫一句:“恭喜发财。”下一句“红包拿来”估计不用说你就已经拿到它了。
快乐的日字总是过得那么快,一眨眼就到了元宵节。元宵节的到来,就意味着春节快要过完了,大家又必须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学生上学、大人上班……所以对于元宵节,我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可以吃上美味的汤圆;恨是因为过完元宵就得上学了。
谢谢大家!
春节的习俗演讲稿4
尊敬的: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跳钟馗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中国人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温州人有去自己的信教虔诚祈祷,希望能够在新的一年里,与家人一起获得幸福。其中,多为佛教。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钟馗、秦琼、敬德)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傩舞跳钟馗、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过春节,燃放爆竹,在门窗上张贴字画祈福、装点居所,是这个节日最普遍的习俗。
谢谢大家!
春节的习俗演讲稿5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以上便是传说中除夕守岁的来历。
春节的习俗演讲稿6
尊敬的:
按照家乡过年的习俗,春节在二十三——小年这天就开始了。
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祭灶日。大家一般黄昏时,在灶房摆上桌子,放上瓜果、祭灶糖等向灶神敬香。那天晚上,妈妈让我去祭灶,我拿了两根祭灶糖,放在灶台上,对着那里磕了个头,并在心中祷告:保佑我全家平平安安。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准备鸡、鸭、鱼、肉、青菜、年糕什么的。
二十四扫房子。人们要把“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我也要扫走“穷运”、“晦气”,于是就帮妈妈扫地、擦桌子、擦门窗……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表达人们很爱过年。
二十五拐豆腐;二十六蒸花糕;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二十九贴春联、年画。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三十这天,我们包饺子,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家中吃到硬币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就会交好运。
吃完年夜饭,在院子里撒满芝麻秸,寓意新的一年生活像芝麻一样节节高。然后守岁熬到大年初一。
除夕夜家里所有的灯都要亮着,一直到天明。初一“起五更”磕头,晚辈先给家中长辈磕头,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然后结伙去别人家磕头。我今年就和爸爸他们一起去磕头拜年了。
初五为“破五”,意为破除禁忌,开市贸易。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人们会在这天观灯、放烟花。这里的习俗还有很多,欢迎你来我的家乡过年!
谢谢大家!
春节的习俗演讲稿7
尊敬的: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我来介绍一下怎么过春节。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贴春联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现在这种习惯已经慢慢淡去。
爆竹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最新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也叫除夕。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
谢谢大家!
春节的习俗演讲稿8
这几天,我在爷爷家过春节,我知道了过春节的习俗:
第一是春联,我和爷爷一起贴春联,春联是两边贴,门上面贴一个,门上面的是四个字,两边的春联分上联和下联,上联和下联都是七个字,我爷爷把上联按到指定的地方,我再用剪刀,把透明胶给剪一节,之后把剪下来的透明胶给我爷爷,我爷爷把上联给贴住了,我一共剪了三节,之后我爷爷就把上联贴住了,我们就再把下联给贴住,我们再把门上面的春联给贴住,这样,春联就完全被贴住了。
第二是贴福,家里外面的大门贴的福是正的',家里面的门贴的福是倒过来的,这样的话,福就倒到家里面了。第三是放鞭炮,一到了晚上,我们就把烟花拿出来,放到外面,把烟花给点着,之后,就会冒出来很多的焰火在天空上闪烁,非常的美丽,非常的好看,烟花都是一些五颜六色的有红色的、有蓝色的、有黄色的……。
第四是拜年,早晨,我们起来吃完了饭,我们就去拜年的啦,我们先到我们要找的那一家之后,我们就对那个人说:“我在这里个您拜年了。”拜完年之后初中,如果有人来了,就得到下一家去,之后拜晚年了,就回去等别人来给你拜年,然后跟她们说一些话。
第四篇:小学生演讲稿:春节的习俗
尊敬的老师和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起源是在一个小村庄里,动物每年在春天打扰那里的人。
春天一年,祖母,写了一个红色的对联和一个红色的祝福。
野兽来了,奶奶又把红色的鞭炮,她挂了一个红灯笼,野兽害怕逃走,之后人们在这个时候除夕到春节开始叫春节。
春节是我们吃晚饭,拍竹笋老,新的一年开始。
为孩子长大一岁。
??谢谢你们!我的演讲结束了。
第五篇:春节习俗
没有人能够否认,我们的习俗一直都在改变。无论是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还是节日的庆祝方面,一直都在改变。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二;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
一、初二满街走。”一段北方过年的童谣说出了以往过年每天要做的事情。按理说,喝过腊八粥,二十三过小年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闹完元宵,这完整的一个年过下来得个把月。但繁忙的现代人哪有时间做完这繁琐的一套?如今的春节假日虽然是各种假中最长的,也只有一周而已。
腊八粥:腊八粥的传统做法是先将大麦米、白云豆、赤豆、绿豆等捡好洗净,煮成半熟,然后放进稻米、小米、黄米,再用文火熬,是粥稀稠适中,吃时加糖,并拌以预先煮熟的红枣、栗子等。如今市场上物品如此丰富,找齐这些用料并非难事,可是有多少人会了解并有耐心遵循这些传统的做法来熬粥?能记住那天是腊八,并买回一袋配好的粥料放在高压锅里煮的,已经是难得的有心人。
送灶君: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的日子。灶君爷一年四季都在厨房,伺候一家老小吃喝,观看男女老少的行为,二十三那天上天禀报玉帝。所以民间有说法要往他嘴巴上抹上糖,有的地方还给他抹上酒糟,意在让他醉了不要乱说话。今天城市里已经没有了灶间,厨房里只有煤气灶,所以想祭灶也不知该把灶君的画贴在哪里,难道贴在抽油烟机上?
扫尘:腊月二十四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扫尘日”,“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也就有了除旧布新的含义,意在把一切“穷”、“旧”都扫出门外。今天的中年人还能记得儿时随着家长翻箱倒柜大战灰尘的情形。今天的人们越近年关越忙,准备回家的,自然不用扫房,不准备回家的,腊月二十四也还在上班,找一个小时工帮助打扫卫生已经算对得起这个年了。
穿新衣:曾几何时,还是小孩子的我们老想先穿上新衣裳,可大人不让,非得等到三十晚上,洗完澡再穿。可如今,买件新衣服是件太平常的事,刻意攒好从内衣袜子到棉衣帽子等等到过年一起换上——好像有点傻。
春联:按规矩春联必须在除夕之前贴出,凡上联贴在进门之右边,下联贴在进门之左边。而末字是仄声的,是上联,末字是平声的,是下联。现在许多春联是印刷品,尽管看起来更加金碧辉煌,但总不及手写的那样让人珍惜;有的对门两家,竟然会碰巧贴了一模一样的春联,更不幸的,甚至将上下联贴反。
窗花:以前的窗花是贴在纸窗上的,窗花是大姑娘小媳妇巧手裁剪出来的。现在窗花也
卖得挺好,甚至在北京天桥都能买到,那是用机器刻制出来的,买回家用不干胶贴在玻璃窗上。玻璃窗没有了纸窗朦胧的美感,我们也不会有剪窗花的创造乐趣,即使电脑打字的速度再快,我们可能永远也学不来剪窗花的巧手艺了。
爆竹:据说春节爆竹之俗始于汉代,当时没有火药纸张,所谓爆竹,是用火烧竹子,竹子发出的噼噼啪啪的响声。春节气氛与爆竹的声音是不可分的。随着现代禁放范围的扩大,春节变得寂静无声了。据说全国禁放的城市已达到两百多个。这样无声息的春节,不免让人感到落寞。
年夜饭:这顿饭本来是我们一年到头最期待的也是最丰盛的一顿饭。但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把年夜饭搬到了饭店里去吃。在饭店里当然可以吃到自己家里做不出来的山珍海味,更省了做饭与刷碗的麻烦——但岂不知,过年的味道就体现在孩子们围着妈妈看他怎么做好吃的时的过程中。
包饺子:据说,北方人过年吃饺子的历史已经有1600多年了。饺子形似元宝,有招财进宝之意;饺子是“更岁交子”的谐音,预示着新的一年到来。每到除夕,家家户户剁馅的声音构成春节特有交响曲。老北京人说“好吃不过饺子”,但今天在超市里,冷冻的饺子四时供应,实在已算不上什么稀罕美食。而且,今天的孩子,有多少人还会包饺子?
戴头花:杨白劳除夕夜回家,再没钱也给女儿带回一段红头绳。过去北方人过年的时候,姑娘媳妇爱戴头花。爱美是女人的天性,现代女性也喜爱发饰,只是现在无论南方北方,时髦的女人在头发上做的很可能是这三件事:烫卷、拉直和染色。
门神:旧俗中,除夕家家户户要换门神,国人信仰门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后来还有了具体的人名,如汉代的神荼、郁垒,唐代的秦叔宝、尉迟敬德,还有钟馗。除了武将,还有文官。今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大都住在千篇一律的单元房里,已不用贴两个门神来把门,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坚固的防盗门。
挂千:除夕除了换门神,有的家庭还要挂千图利。挂千又称为“门笺”、“挂签”、“挂钱”等。一般用红纸剪成,呈长方形,上部为各种剪纸图案和吉祥话,底部为流苏式。这种风俗在北宋时已经流行。今天,它又演变成了新时尚——即那些大红的“中国结”是也。
拜年:从初一开始,到亲朋好友家或者邻居家祝贺新春。晚辈要给长辈磕头,平辈间行拱手礼。这些景象似乎只有在电影里见得到了。今天的人们用更新的手段取代这一切:电话
拜年,Email拜年,OICQ聊天拜年……短信拜年更是泛滥,在春节的时候甚至造成频道堵塞。然而方便快捷却千篇一律的格式拜年语又怎能表达得出独一份的亲情?
贺年卡:宋代城市发展繁荣,为了联络感情,人们在拜年的时候呈上自己的谒刺(类似于名片),附上自己的问候语,久而久之,便以贺刺、贴、笺等名称流行起来。新中国成立后,以贺年片统称代之。贺年卡一度因过分豪华且不环保而遭人抨击,而今天都市的人却更倾向于发送电子贺年卡。见字如面的感觉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送橘:在南方,特别是广东福建一带,盛产柑橘,地方话里“橘”与“吉”同音,所以过年的时候大家送橘,家里摆着大橘,请客人吃橘,以示吉祥如意。如今城市中许多年轻人不再送大橘,除了对风俗的不太讲究,还觉得用橘子送礼不够上档次,不如送上营养滋补品。
压岁钱:过年时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本来是表达一种关怀的心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的数量水涨船高,成了长辈们的一大负担,有孩子把自己过年得到的压岁钱攒起来就能交下学期的学费了。也有的行贿者,将给压岁钱当成了一条走后门的捷径。
庙会:初一到元宵节之间,全国各地都会有举办庙会。北京的白云观、厂甸、地坛、隆福寺等都是有名的庙会。过去庙会的主体活动大致有三项:一是庙里的和尚、道士做“法事”、“道场”;二是善男信女们进香朝拜、许愿求福;三是借此机会进行的文艺和商贸活动。但今天只剩下最后一项。过浓的商业氛围加上较为脏乱的环境,让不少人对它们兴趣日益淡漠。
空竹和大冰糖葫芦:这些原来都是北方孩子最喜爱的春节礼物,庙会的摊位上到处都会摆满它们。空竹是一种以竹木为材料制成的中空的玩具,抖起来时会发出声音,声音越响说明你玩得越好。但北京已有多年没听到空竹的声音了,如果有,循声找去,一定看见是位中年人在玩。而大冰糖葫芦,过去馋得小孩流口水,今天怎么看却都觉得不够卫生。
广府岁暮花市:春节到花市看花买花是广州人传统的风俗。花市人群熙熙攘攘,川流不息。除夕之夜花市进入高潮,直到午夜两点钟,人们才慢慢散去;这时花农们也把卖剩的鲜花降价出售,游花街的人们,往往就在这时捡到很好的便宜。这是为数不多的不但保持下来而且日见兴旺的春节习俗之一。
舞狮:拜香港电影之福,将舞狮的技艺展示得淋漓尽致,且家喻户晓,更成了一种中国的代表性节目。以舞狮的形式拜年,源起于广东佛山。更早,舞狮起源于三国,盛行于南北朝。实际上,舞狮不但是春节习俗,平时民间有喜庆事时也常舞狮助兴,而且一些舞狮队渐有成专业运动员之势,他们互打擂台,参加国际比赛,技艺日见复杂精深。
扭秧歌:这也是过年时中国民间最常见舞蹈之一。扭秧歌发源于黄土高原,随着人民解放军进入城市,成为普及性最广的一种大众化舞蹈。如今在城市中,扭秧歌最多的人是一些浓妆艳抹的退休老太太。她们技艺绝对比不上专业舞蹈演员,但她们的享受却是专业演员得不到的——她们不是因职业为挣钱而舞,只是为表达发自内心的欢乐。
灯会:元宵灯会起初是为了象征佛光普照而举行,后来逐渐形成一种盛大的过年娱乐活动。旧时没有电灯,元宵之时,正是满月的时候,月光与烛光交相辉映。龙灯、焰火、火树银花共同组成灯会的不夜天。
现代城市,当车道上来来往往的车灯、大街上的霓虹灯、大厦里的日光灯早已将一切照得如同白昼时,那满月、繁星也淡化在工业时代的灰色天空中。
东北冰灯:冰灯是北方的一种民间艺术。春节到来时,南方已是春光明媚,而东北地区仍是银装素裹。北方人民充分利用冰雪资源,雕刻一盏盏冰灯,装饰着寒冷的初春。当今,雕冰灯最有名的要数哈尔滨市。它已经成为该市的一种品牌。实际上,冰灯已逐渐走出地域、时间的限制,在南方,在夏天,都可以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制造出一个冰天雪地的晶莹世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