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中国文化演讲稿2021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各种文化间的相互碰撞,让传统文化面临着新时代的全面考验。面对现代化的世界,传统文化该如何成功蜕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弘扬中国文化演讲稿2021,感谢您的欣赏。
弘扬中国文化演讲稿1
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之都。但是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也不例外。而中华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我们都是中国人,自然要理所当然地继承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礼物,就像我们是中国人,就要说中国话一样,和谐的社会需要中华美德来构建,来填充这个空虚的世界,否则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这正是中华美德给予我们的,一颗中国心。
想想这句名言吧: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如果你真的对中华美德弃而不管,你就等于背叛了中华民族的祖先,虽然这是一个愈发进步的社会,但是不是因为进步了,就可以把中华美德像扔垃圾一样遗弃呢?然后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国文化,而自己家乡的文化却遭到冷漠呢?那么,你到底还是不是龙的传人,还是不是一条地地道道的中国龙?如果是的话,你又怎能甘心,做一只外国驴呢?
啊!让我们保持一颗纯正的中国心吧,并且是一颗有着中华美德的中国心!要永远记住,你是个中国人,要学习中国文化,中国美德!
雷锋叔叔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因为他身上有许多我们所没有的中华美德。中华美德人人都可以拥有,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拥有,团结同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谦虚好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你也拥有了中华美德……中华美德就在细微之处,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发现它。
“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这是保护中国文化的一次行动,让我们保护好那一颗中国心,不要让它日积月累没有了往日的风采!请不要只展望未来而忘记过去,过去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回味的地方!
弘扬中国文化演讲稿2
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当脚力被各种交通工具代劳,当传统文化在濒临灭绝的边缘苦苦挣扎: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科技为上,传统靠边?还是传统为要,科技为辅?
在如今纷繁芜杂的大环境下,科技与传统文化不可偏废。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让人享受舒适生活:积极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便对西方现代科技有一种盲目的恐惧或崇拜,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国门,打碎了天朝上国的美梦,也在国人心中种下了恐惧而又歆羡的种子。科技强国也被无数国家奉为圭臬。科技霸权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现代科技的优势展露无遗。
但我们就该为此放弃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讲究仁义礼智信,中国文化具有兼容并包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伟大的中国文化是我们传承千年,历久不衰的法宝,也是我们走向复兴,开创未来的根本保障。虽然,传统文化不乏糟粕,虚荣、麻木等劣根性便是糟粕的体现。但,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我们经久不衰,绵延不绝。文化的包容维持着中华民族的和谐与稳定,也为民族大家庭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生机。五千年的积淀造就的是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这碰撞与融合中,各自焕发出新的的生机。科技赋予传统文化科学特性和创造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而科技发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念等,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传统文化。在科技条件下,传统优秀文化经过现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创造活力,它既蕴含了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导着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发挥科技优势,改造传统文化,是保持传统文化生机的不二法门。
同时,传统文化的道德原则、和谐理念也指引着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走向。先进科技的发展为人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现代建筑的发展并随着邻里人情的冷漠,交通工具的进步伴随着健康的,电子文档的的发明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书写能力的退化。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也只能依靠传统文化。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而七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在巴黎宣布,解决21世纪人类的生存问题,必须去2000多年前的孔子学说中汲取智慧。弘扬传统文化,解决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也指引着科技的发展。
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在碰撞交融中永葆生机与活力!
弘扬中国文化演讲稿3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
__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加以强调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也是对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应该从大小环境做起,大小年龄进行普及教育。大的环境,国家应该倡导,鼓励这种精神,使国民具备这种精神,并使其变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动力。而从小的方面来说,应该在各类教育中渗透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教育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养。
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
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祖国后代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同先辈们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我们的要求。
让我们一起为中华传统文化这颗长寿树浇水、施肥吧!
弘扬中国文化演讲稿4
为促进学生提高礼仪意识,自觉践行文明礼仪,弘扬传统文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我中队在本学期开展了“文明伴我行,礼仪伴我长”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具体是:
开展“我身边的礼仪”故事比赛,“校园竞开文明花”演讲比赛,“画身边的文明礼仪”等活动。
利用国旗下讲话、周会、中队会等时间,对学生深入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大力推进文明礼仪。
通过活动,我想谈几点体会:
1、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者,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的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都成为学生和社会的楷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那会影响到学生,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
2、建立文明监督小队,各小队要认真实施监督任务。
3、在学生中开展 “做文明学生,做合格小公民”。比一比,谁能在校勤学识礼、关心同学、尊师爱校,遇到师长要问好、行鞠躬礼,同学之间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做一个好学生;能在家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爱惜东西、自觉做家务劳动,做一个好孩子;能在社会敬老爱幼、爱护公物、遵守交通规则、遵纪守法。
4、结合每周的升旗仪式,我们把它作为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的一次庄重而严肃的教育活动。在升旗仪式过程中,开展看谁站最笔直、行礼最标准、歌声最嘹亮的比赛,我们应该把爱国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礼仪养成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既庄严实在、又有教育效果。5、把树立典型与带动全面结合起来。
我们要弘扬先进,树立典型。定期开展评比“文明小标兵”、“文明好学生”、“雏鹰争章评比”活动,每月评比一次。表扬先进,鼓励后进。6、把学校与家庭结合起来。学生的礼仪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应该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和他们多交流,争取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共同教育好学生。鼓励学生争当文明小标兵,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要最大限度地落实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相配合,使学校的礼仪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
相信,通过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学生勤学、知礼,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会进一步养成,会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
弘扬中国文化演讲稿5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古有杜甫的“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今有朱自清“酣眠故不少,小睡也别有风味”表现他对美景的爱恋,优美的诗句不正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吗?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精髓在其间,这优美的诗句配合着诗人的思念,美景的惊艳将沉淀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展现到了极点,支撑着中国人精神世界。
爱国诗人文天祥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铿锵有力的壮言展现自己的爱国热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李白对命运的不屈服和抗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之士。这亘古流传的名言不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华,让人含英咀华吗?
正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将爱国志士的爱国情怀烘托的淋漓尽致,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人为中国的崛起尽心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华文化是中国腾飞的基础,奠定了中国人的思想之路让中国能在这条路上畅通无阻。
流传千年的“文房四宝”是中华文化的体现,他将历史的车轮辗转过的痕迹印在纸上,更印在中国人的心里。“两弹一勋”的邓稼先效仿古人研究出令世界为之一振的原子弹,氢弹,完成千万中国人的梦想,他坚守着亘古不变的中华精神,探索者绵延不变的中华文化。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化为中国插上腾飞的翅膀,在世界无垠的天空下霸气翱翔,中华文化为中国接上尾鳍,让中国得以在世界的海洋中自由徜徉,中华文化让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挺胸抬头,昂首阔步的迎接属于中国的东方红。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亘古不变的天空下传来中国的呼唤,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缤纷的世界文化中巧夺璀璨之冠,中华文化魅力无限,在世界的舞台上惊艳四方!
弘扬中国文化演讲稿2021
第二篇:弘扬中国文化演讲稿
弘扬中国文化演讲稿
弘扬中国文化演讲稿1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中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弘扬中国文化演讲稿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续到今天,处处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版画、雕塑、木刻、染织、虎头鞋、麦草画、烙画、唐三彩、面人;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评书、皮影、国画、刺绣、风筝、园林建筑、服装饰品、;还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春节贴春联、元宵闹花灯、端午赛龙舟、中秋吃月饼、傣族的“泼水节”。在中国有好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其中最为隆重的`是春节和中秋节了,最有纪念意义的是端午节。春节,这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都过春节,不管离开家多远,不管走到那里,春节这一天都要赶回妈妈身边。为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早早地打扫家、贴窗花、买年货、贴对联、放鞭炮、穿新衣、吃饺子、辞旧迎新、为新的一年键健康康,一帆风顺。
中秋节,是个团圆节。人们经过春种、夏播后,到了秋收。这个季节,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人们劳作了一年,丰收在望。所以家家户户做月饼、吃月饼、赏月饼、象征着一年团团圆圆。
另外,端午节是为纪念一位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诗人屈原不满当时政府被贬到楚江一带,诗人感到前途暗淡,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而死。当地人民为纪念他,在每年的这一天,包粽字、吃粽子,还有的地方举行赛龙舟的活动。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国丰富多采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的东西是祖国的瑰宝,是需要我们代代相传,一直传承下去。
弘扬中国文化演讲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我们的传统美德以德作为根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品德,树立以道义为重的人生观。
同学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首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做出了榜样,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的.爱国精神,然而在中国历面对物质世界的诱惑卖国求荣的夜大有人在,这就要求我们时刻要以祖国的利益为重。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还要求我们要立志奋发,一个人、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有志者事竟成,奋发图强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不断吸取其他民族、国家先进文化勇于创新的民族。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与古人的勤学好问是分不开的,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都说明勤学的道理,读书还要善疑好问,不学不问怎能有所提高?不耻下问、大胆质疑、多思考,才能有所超越,由此看来,勤学好问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勤俭廉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为金钱和物质所惑,不为权势所动,这就要求我们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学会勤俭,培养廉政美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还要敬长、知礼、诚实守信,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同学们,当你向老师和长辈们彬彬有礼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你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利己”的时候;当你敢于承认自己错误
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继传统美德和弘扬民族精神吗!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让我们为拥有一座美丽的家园而自豪,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讲文明、懂礼貌、诚实守信!
弘扬中国文化演讲稿4
尊敬的来宾,亲爱的外国朋友们:
大家好!群咸毕至,少长咸集,我很荣幸作为参会人员,并发表演讲,我演讲的主题是:“弘扬中国文化,彰显中国特色。”
近日,螺丝粉排名一新四大文化的榜首引发热议。有人认为中华文化的名片应该是京剧,皮影,诗词;也有人认为走出国门的应该是高铁,5G高大上的东面;而蟥蛳粉难登大雅之堂,我认为中华文化不应是生旦净丑华夏情,唱出人间百态的京剧,吟出风花雪月的诗词,更应是酸甜苦辣人生百志。“螺咖粉,臭豆腐,刀削面”等中华美食,我们应品一品李子柒镜中三月的桃花酒。关注生活,贴近生活是中华文化名片的本质特色。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远方很美好,但朴素是生活常态螺狮粉之所以能位列榜首,是因为大众喜爱生活中的心需品。人不可能兄追求精神世界,也立体味现实生活中的小确幸。日本的三文鱼、韩国的`火鸡面、西方的牛排,美食也体现着地区文化,而中华文化五千年,其中的文化更是博大精果、源远流长。传承新方式,彰显中华特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万同地区,孕育出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东北人的豪爽我想去北京品一品烤鸭,来一串冰糖期芦,去西安大唐不夜城,看一看兵马俑,来-碗牛肉泡馍,想去布达拉宫看看广阔的雪域,看一场昆剧,观一场皮影,吟一句诗词,也想在平尝的生活中吃螺蛳粉,跳广场舞,感受小康生活。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酌雪花”。新的生后方式,承载的是对生活的希望,彰显着中国新风貌。奋斗幸福生活,助力强国梦,幸福的生活也是奋斗出来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有人认为我们吃螺蛳粉汉堡,难登大雅,难完使命,难强中国,但“95”“00”后也不再是当年小女孩,而是会说,“别播我的名子怕妈妈担心”在18岁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别,立下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誓言。我们不止喜欢易烊千玺,更喜欢钟南山,李兰娟的Q版门神像,也会挺身而出,无论是时代如何变不变的是弘扬中华文化的决心。
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是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定会接好我们这一棒,负重前进守护岁月静好!弘扬文化,彰显中国特色。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弘扬中国文化——汉字 演讲稿
追根溯源文为本,弘扬发展字当先
——弘扬中华文化的瑰宝
长春市第一五三中学穆洪良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追根溯源文为本,弘扬发展字当先》
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且不说那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且不说那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就说那独具一格的语言文字,就让我们由衷地产生深深的自豪。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恒古至今的文字,体现的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精神。它是根植于民族灵魂与血液间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文明之魂,是承载民族文化的工具,横竖撇搽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试想,倘若没有汉字,又怎会有“孔孟”用汉字讲述仁爱,流传千古的持节;又怎会有“李杜”用汉字吟咏唐诗,泠泠作响的高志;又怎会有“蔡伦、毕昇”用汉字传播文明,永垂史册的佳话!
汉字是中华文化进步的基石,是中国科技进步的路基,是所有国人的财富。它点燃了千千万万个炎黄子孙的奋斗之梦。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只有学习,传承、珍惜汉字,这才是我们的责任,才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根基。
我的梦想就是为弘扬中华文化——汉字作贡献。
中国的汉字、埃及的圣书文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并称为“三大元老”。可岁月的风沙,早已将埃及圣书文,风化成了一具苍白的“木乃伊”;历史的长河,也早已将美索不达比亚楔形文,冲刷得只剩下一具抽象的躯壳。
独有我们的文字,像擎天玉柱一样,狂风刮不倒,暴雨冲不倒,岁月的尘 1
土掩盖不了,历史的长河埋没不了,她那定海神针般的身影,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已五千多年了。
汉字,我要弘扬你的诗意之美。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动人的诗篇。看“梦”字,拆开为“林”、“夕”。林间夕照,那是夕阳投在林梢的深情一瞥,是最美丽又最容易触动人心灵的画面。
汉字,我要弘扬你的形态之美。汉字是全世界最美丽的文字。甲骨文之神秘美,大小篆之古朴美,隶体书之端庄美,楷体字之隽秀美,行体字之飘逸美,草体书之神奇美。在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中,324个字,每一字都被创造出富有生命的形象。感觉或坐、或卧、或行、或走、或舞、或歌。26个“之”字,各形不一,令后人无不惊叹——这,就是中国汉字的魅力四射;这,就是中国汉字的力量。
汉字,我要弘扬你的音韵之美。汉字的发音变幻莫测,极富音乐性。四种声调,讲究轻重缓疾,抑扬顿挫,使得汉字错落有致、音韵和美。
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仿佛亲历那场著名的赤壁之战,你的耳畔顿时响起如雷的涛声,刀剑铿锵,杀声阵阵。
汉字,我要弘扬你的语言之美。每一部名篇巨著,无不体现出国人运用祖国文字的独具匠心。
中华汉字所蕴含的美远远不及如此,我所了解的也只是它其中的凤毛麟角。它不愧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中华文化的精髓。此时此刻,汉字在我心中的地位更高了。
朋友们,祖国的文字,让我们骄傲和自豪。而我们,唯有继承和发扬,才是对祖国文字尊严的最大维护。才是对中华文化最好的弘扬。
当你面前的小朋友经常操着半生不熟的英语对你说“Yes Sir”时,那种沾
沾自喜、亲外鄙内的表情,你还会不热爱汉语吗?
当各种文娱节目中外宾朋友用纯正的汉语唱着“跑马溜溜的山上”的时候,你还会不珍惜汉语吗?
当汉语成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并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飘洋过海的时候,你还会不弘扬汉语吗?
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不会!!
值得骄傲的是:目前世界上有80多所孔子学院,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3000万,汉语必将会推动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在电脑普及的今天,我理应写好汉字,为中华文化的弘扬尽自己的职责;在世界交往频繁的今天,我更应适当收入外民族的语言来丰富本民族的语言。
在我看来,要想实现“中国梦”,我们就要博古通今,好好在中国的“字”海中寻找答案,重振华夏神威,弘扬文化的魂,将那些迷失方向的中华儿女从此解救出来!
朋友们,让我们携手同行,关注中国汉字,关注中国文化,共同传承、弘扬中国汉字文化,只有这样,中国文化——这坛承传了千年的佳酿,才会越陈越香!
我的演讲结束!
谢谢大家!
2013年8月15日
第四篇:传承弘扬中国文化
传承弘扬中国文化,创新发展企业文化
这本《中国文化一本通》虽然很厚,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绝不是仅仅四百多页就能记载详尽的。我细细品读书中的每一段文字,就仿佛置身于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中;为一曲汤显祖的《牡丹亭》而沉醉;为盛唐的《霓裳羽衣舞》所叹服。
从书中,我似乎闻到了十大名茶的芳香;从书中,我似乎品到了一道道中华美食;从书中,我感受到了养生和中医的神奇。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勤劳勇敢的炎黄子孙智慧的结晶。它既是人类社会在过去时间内的发展进化结果,也是孕育我们民族辉煌未来的基础。传承并弘扬中国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五千年来的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纵观历史,中国文化宛若一幅气势磅礴的画卷,展现于世人面前。在文学方面,古人的造诣可谓登峰造极。从先秦到民国,细说名家名作。烂漫的八国风、迷人的庄子,经苍凉魏曹、闲宕晋陶、恣肆唐李、阔达宋苏,历元明剧曲散曲,至清曹惊世骇俗《石头记》,抵民国诸家,痛快鲁迅、顿挫曹禺,高举沈张钱杨,从容托出一部私家文学史。经典妙处,人物趣味,一一囊括。口角生风,笔下撒泼,滚滚红尘。最早记录的文字,到《诗经》、《离骚》,再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一路走来,中国历代诗人为我们编织了一幅汉语诗歌的多彩图卷。
戏剧方面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中国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话剧则是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堪称国粹,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向来是不缺少音乐和舞蹈的。中国音乐史是中国音乐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依照发展的时间顺序,基本可以分为秦、汉以前音乐、汉、唐时期音乐、宋、元时期音乐、明、清音乐、中国近代音乐和中国现代音乐等。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从上古至近代的悠久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的优越的音乐文化。中国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艺术积累,在五千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出现了舞蹈。舞蹈是我国古代所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乐则是一种综合艺术形态。古人认为:“所谓诗表述思想感情,歌唱出它的声音,舞蹈表现它的外在形象。三者都根源于人的内心,然后乐器随之演奏。”乐就包含着诗歌舞乐这些基素。这门古老的艺术在它诞生之初,原是浑然一体,混沌不可分的。今人所称之诗歌、音乐、舞蹈,只是在经历了相当长一段发展过程之后,才逐步演化形成的。中国舞蹈品类繁多,异彩纷呈,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舞种都具有各各不同的性格和色调。但也不难发现,中国舞蹈是一个整体,有着共通的神韵和风貌,且不说民族之间、地域之间的频繁交流,相互融汇,就是娱人和自娱、专业和业余、宗教和世俗、宫廷和民间„„也无不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错综纠结的状态。其间,无论是祭祀舞蹈、表演舞蹈,还是社交舞蹈、教育舞蹈、宗族舞蹈、行业舞蹈„„在舞蹈百花园中均占有一席之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而雅乐舞蹈、伎乐舞蹈、民俗舞蹈、宗教舞蹈则是中华舞蹈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方面。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等等...茶有多钟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从沿革看,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从内涵上看,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中医更是中国特有的。回顾中医的历史,可以上述到先秦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阶段。在这长达1800年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传统文化基础。其中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标志。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如阴阳、五行、周易、八卦等等,哲学体系影响下发展出了中医中药学。可以说中医拥有的这种深厚的文化积淀正是他与西方医学最重要的不同点。当人们开始懂得把从生活中学来的自救知识积累成一套医疗理论的时候,西方原始医学和中国原始医学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样的。有西方“医学之父”之称的希波格拉底指出,自然界由“四元素”组成即火、气、水、土产生万物的运动变化。在中国,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间概述了天体运行的“阴阳”规律,和地上万物生成的“五行”规律表现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相生相克。四元素是朴素的唯物论,五行则是抽象的辩证法。显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先进。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致中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致中和。寒就要让热,热就要寒,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微者逆之,小的你就可以逆它。甚者从之,你不能逆它,你逆它你就崩溃了就没有了。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适事为故,恰到好处就好了。以平为期,以和为重,这就是它的一种最高境界。《中庸》一书中至关重要的哲学命题是“致中和”这一思想。《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说的是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可以说中医学所阐明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生理机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体现。在这个终级目标下,中医是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三大来自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来具体解释生命的秘密。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为这些灿烂的文化而自豪,在我们赞叹的同时,不要忘记把祖先留下的珍贵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把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就。文化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在探索中不断前行,在前行的途中不断完善。我行企业文化发展的道路也是如此。姜建清行长说过:“卓越的企业建筑于卓越的企业文化之上。优秀企业成功背后都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基因发挥着关键作用。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企业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企业的每一次跃进、每一次升华,无不得益于先进文化的支撑,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
弹指一挥间,工行已走过二十多年。“工于至诚,行以致远”的价值观伴着一代代工行人。克服着各种险阻艰难,着实为客户提供我们最优质的服务。面对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心系客户,着眼共赢;我们不畏挑战,扎实工作,积累点滴进步;我们传递希望,回报信任,创造价值财富;我们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忠于至诚之路。真正成为“您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如今,我行已实现了成为全球市值最大和最盈利银行的历史性突破,开创了建设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的崭新局面。
我行的成就和发展,源于工行人不懈的努力和追求,立于工行文化绵延不绝的一脉相连。工行人秉承诚信品质,追求致远境界,奠定了工行在中国金融业的领先地位和未来发展的雄厚基础。根植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传承工行二十多年的文化积淀。
“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共同构成了我行的文化主线。精神文化无疑是我行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包括使命、愿景、价值观、基本理念等。制度文化集中体现了工行价值取向的固化,也是工行员工行为的对照标准,包括各种制度、规范、流程、准则等。物质文化的外部表现和外在形象,也是让社会和公众感知工行文化的主要载体,包括员工着装、行为、礼仪,企业的识别系统、象征符号、环境、产品、广告等各种企业形象的外在表象。
“诚实守信、尽职尽责”、“严谨规范、稳健合规”、“创新进取、追求卓越”、“吃苦耐劳、敬业奉献”。这32字将我行文化基因展现的淋漓尽致。正是因为这些要求,我行才会在短短20年间有如此的发展。
为客户提供卓越的金融服务作为我们的使命,是我们对工行宗旨的理解和共鸣,是我们对工行自身价值的认识和挖掘,也是我们全部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工行的成长与发展源于客户、系于股东、发于员工、植与社会。惟有对服务品质的不懈追求、不断改进,才可以让所有客户感受到工行服务就在您身边的温馨。我们必须把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拥有一颗服务客户的心。为客户提供全面、专业、优质、便捷的服务,实现客户财富的增值,赢得客户对我们的信赖和忠诚。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奉献管理和内控建设,保持良好的投资者关系,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的披露公司信息,维护股东权益,确保企业的高效益和持续增长,努力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我行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员工提供更明晰的成长路线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员工充分享受工行前进的丰硕成果,使成就员工与成就工行相统一,实现一个与工行的共同发展。我行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恪守现代商业伦理和行业规范,在保障金融安全、支持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中承担起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应有责任。
为“建设最盈利、最优秀、最受尊重的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这一愿景。我们一代代工行人始终贯彻这“工于至诚,行以致远”的价值观。秉持这我们固有的诚信,把人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最重要的生产力;倡导安全、稳定的价值取向和务实、适度的经营风格;通过优化配置、整合资源提高价值或创新的价值;对卓越的不断追求。让我们一步步向着愿景靠近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昨日的梦想,只有此时的努力,才能在明天实现。让我们不断传承工行文化,让工行的未来更加灿烂辉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工行因我而精彩!
第五篇:如何弘扬中国文化
论文题目:如何弘扬中国文化
关键词:中国元素,文化,问题,中国共产党,弘扬,精神文明建设
摘要: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她随着国家的成长,民族的成长而形成,最后根生与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思想中。本文先介绍什么是中国的文化,如何辩证的看待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文化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和弘扬中国文化的方法。
正文:
要谈弘扬中国文化,那么我们必须明白什么是中国文化,这其中又包含哪些含义。现在一谈到中国文化,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大家自然都会想到与文化相关的元素,兵马俑、龙图腾之类的,当然这是中国元素的重要内容,但这不是中国元素的全部。我认为中国元素不一定就是代表历史的,但它必须是有积淀的,能反映和传承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在中华文明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代表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而不只是在古代。所以我们要广开思路,同时更要在深入理解中华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对中国元素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表达。对于中国元素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些符号的简单拼凑上,而是要真正传递中国精神,这样才能使中国元素具有一定的境界。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不同于任何民族的深厚底蕴,这是铭刻在每个中国人血液里的。
列宁提出了“两种文化”的观点,认为每一民族中都具有两种文化,既有陈腐的文化,也有进步的文化。中国文化自然也是如此,既含有鄙陋的传统,也含有优秀的传统。中国文化中有不少庸俗、鄙劣的思想作风,这是显而易见的。例如等级观念、拥护君权的专制主义思想、愚忠愚孝的奴隶道德、男子纳妾妇女守节的男尊女卑的观念,以及损公肥私、叛国求荣等追求个人私利的思想,这些都是几千年来绵延不绝的庸俗意识、陈腐陋习,可谓中国文化中的鄙陋传统。这些都是中国文化存在的硬性的问题。
前文提到虽然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华文化并没有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而熠熠生辉。在古代的中国,我们的文化曾如此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的文化。从丝绸之路到东方的黄金,这些曾让西方国家深深着迷。在新加坡,恰恰是“第三期儒家文化”铸就了新加坡今日的辉煌。而现在,我们的文化却被慢慢地减退消逝,而西方的文化恰恰在不断地,也可以说是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从好莱坞大片,到西式大餐;从听西洋音乐到过西方节日;从拼命去海外留学,到海归派衣锦还乡,一些西方的文化理念和符号正在逐渐侵袭着我们的文化,在年轻人当中,特别是年轻的广告设计师中更多的是对西方文化的向往和追求,而对我们本国的文化却在无形中被忽略了。在过去的20年里,亚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首先是日本,然后是亚洲“四小龙”,现在又是印度和中国。亚洲无疑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当发达的经济体和规模庞大的市场。中国的经济实力正在增强,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预计在未来的20年到50年间,中国将迎来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中国也将成为世界上经济和文化双重主流的国家。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而作为上层建筑中的文化对于经济的重要性在于吸引和激发人类创意的能力。再有,每个人的心底都有许多的思维感应触点,作为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敏感的触点,那就是因民族文化的长期熏陶和积淀而形成的‘中国文化元素’的触点,这个触点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是先天的,更是广泛的,是不用重新培育的。因此,这些先天的感知优势是文化创意,特别是广告创意所必须关注和利用的。但就我们目前创意产业发展的状况来看,中国文化所发挥的影响力还是很弱的。这是在弘扬中国文化精粹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走进了社会主义的春风里。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应是古令中外文化成果的集革,既需要吸取西方文化的先进成就,也要必须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现在很多同志都己经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文化,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之下,在吸取西方文化的先进成就的同时,努力弘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
统。弘扬中国文化不仅仅是我们每个人的任务和义务,还应该是党和国家的任务和义务。并且党和国家在弘扬中国文化方面也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
“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最要紧的工作应是大力弘扬中华传统哲学——主要是儒、道、佛三家哲学的优秀传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方立天指出,“具体而正确地认识和阐释中华文化儒、道、佛三家的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强调弘扬儒、道、佛三家哲学的优秀传统为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根本环节,丝毫没有贬低、否定其他文化形态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之意。”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金冲及认为,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人们从长期实际生活经验中概括出来的,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几千年生存发展、没有中断而在今天又能重新复兴的重要原因。金冲及认为,对封建文化必须作具体分析,它包含着一些值得汲取的有益成分,在其上升时期尤其是如此。但是需要细心辨别文化遗产中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指出,在全球化的形势下,地域文化如果缺乏内在的活力,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自强意识,没有自觉的保护与发展,就会显得被动,有可能丧失自我的创造力与竞争力,淹没在世界“文化趋同”的大潮中。这位著名的建筑大师认为,以建筑为例,失去建筑的一些基本准则,漠视中国文化,无视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展,放弃对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探索,显然是一种误解与迷茫。
在规划新世纪的时候,要高度重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把文化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中国的发展战略和长远目标。这一战略目标的实质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采取这一发展战略,必然重视文化的价值。科学的文化能够给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它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真、善、美的价值取向对于美化人的心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文化价值直接参与经济价值的创造。一个物质产品不仅意味着一种经济价值,同时也意味着一种文化价值。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发展,人们将越来越把消费过程看作不仅是一种物质生活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文化上的体验过程。这就要求物质产品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含量,要求经济发展必须要有文化的参与,而这种要求作为一种社会需求和精神动力对于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相当积极的促进作用的。
为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文化权利是中国制订新世纪文化政策的出发点。1978年以来,在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换引起了社会全面、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及时调整和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文化事业、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的老百姓在文化事业发展中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然而,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民众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日益剧增,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有越来越多的文化权利,使他们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保持和发展文化的民族特色。世界丰富多彩,文化应各具特色。可以说没有文化的民族特性就没有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由此产生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延续的条件,也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基础。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遗产作为其独具特色的精神财富是产生文化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本质特征。不同民族的文化是不能互相代替的。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长河中,形成了自己优良的文化传统。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是赖以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延绵不断的精神纽带,是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的文化基础。对此,我们十好的东西和不好的东西,不能像俗话所说:在倒掉澡盆里的脏水时,把孩子一起倒掉。
分珍惜、爱护,并要不断加以弘扬。江泽民主席曾精辟地概括和阐述了中国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基本特征,即“团结统一”的传统,“独立自主”的传统,“爱好和平”的传统和“自强不息”的传统。这些历史文化传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进步不断扬弃和发展。它们作为一种文化积淀和民族命脉,传承至今,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曾以其鲜明的中国风格著称于世,切实保护好这些文化遗存是新世纪中国文化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延续和更新,只有深深植根于民族的土壤,植根于中国人的生活和实践,才能永葆其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在新的世纪里,我们应该支持各个国家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特别是对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更应好生保护和支持,切实防止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文化的单一化。至于中国文化,她将继续立足当代中国的现实,毫不动摇地大力弘扬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不断开拓创新,积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使其以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时代精神活跃于世界舞台,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充分尊重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提倡各种文明相互间共处而不冲突,对话而不对抗,交流而不封闭,兼容而不排斥,互相学习,携手合作,共同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基本立场和态度。各种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差异和不同是客观现实,也是客观规律。惟有不同,各种文化才有自己的特色,世界才丰富多彩。人们之所以不远万里去异国他乡参观旅游,一个重要的原因,不就是那些不同的文化所具有的魅力吗?但“不同”并非是互不相关,更不是互相冲突,在各种不同文化之间,还必须要有“和”。“和”就是要和谐相处,互相学习、借鉴。惟有“和”才能产生新事物、才能发展。中国古代哲学中讲的“和而不同”就是这个道理。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延续5000余年而不中断,其重要原因在于她始终坚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又注重汲纳外国文化中的营养,从而在自己发展的历史上创造了一座座风光独特的奇伟景观,丰富了中国和世界文化宝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华文化漫长的发展史中,在共同的劳动和创造中,在反抗外国侵略、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斗争中,终于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同时也培养了一种存异而致和的博大胸怀,正因为如此,中华文化才能延续至今,充满生机。世界各民族文化中,既有本民族独特的东西,也有全人类共通的东西,应当充分尊重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抛弃“冷战思维”,摈弃“文明对抗”的主张,在彼此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发挥各种文明的积极作用,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世界各国、各族的共同进步。
结束语:在人类走向21世纪之时,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快,文化从地区走向世界,这一人类精神发展的基本走向亦更加明显;未来世界人类共同文化中共性的东西会越来越多。但这并非意味着世界文化会走向单一。世界文化百花园如果花色单一,即使都是牡丹也毫无生气,只有百花争艳,气象万千才蔚为壮观。而中国文化作为这牡丹群众的一片,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沉淀以及丰富的内涵,势必会成为最耀眼夺目的一片。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一步一步的将中国文化的精粹弘扬出去,传播开来。让中国文化造福广大民众。
参考文献:
[1]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08月
[2]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01月
[3]中央人民办组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概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0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