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变大了》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变大了》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教案《变大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充气过程,感受物体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2、能用动作表现玩具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充气玩具,如气球、塑料袋、游泳圈等,打气筒
2、轻松欢快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出示玩具气球,与幼儿一起讨论:气球如何变大?
二、给气球充气
1.教师给气球充气,请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仔细看一下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变大了、、、、、、教师引导幼儿感受气球的变化:越来越大。
2.教师引导幼儿猜想:如果气球一直充气,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教师分给每个幼儿一只气球,!来自快思老师教案.!请幼儿尝试给充气玩具充气并提醒幼儿不要充的过满。
四、师幼共同游戏:变成一只大气球。
1、请幼儿想象自己是一只气球,教师给气球充气
师:“现在请宝宝一起变成一个小气球,老师要开始充气了,气球变大了变大了、、、、、、”
教师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气球渐渐变大的样子。
2、幼儿手拉手拉个圆圈,给气球充气。
师:“现在我们所有的宝宝一起变成一个小气球,我们一起来充气吧!”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合作表现气球逐渐变大与破掉的情形。
3.幼儿手拉手拉个圆圈,合作表现气球逐渐变大、漏气、越来越小的情形。
五、鼓励幼儿随着音乐变一变。
请幼儿随着越来越强的音乐表现气球逐渐膨胀的过程,随着音乐减弱表现气球越来越小的情形。
六.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尝试用身体的其他部位(如嘴巴、手)来表演变大变小的形象,增加活动乐趣。
教学反思:
气球本身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玩具,通过让幼儿亲自尝试给气球充气,直观形象的让幼儿感受到气球充气过程中的变化。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大胆的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对此活动非常感兴趣,教师带动起幼儿,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很浓厚,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
大班科学教案《变大了》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514字。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附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附教学反思)
导语:科学是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以及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
大班科学教案
教学名称:幼儿园大班数学 自编应用题
教学目标:1.让幼儿学会自编和解答4的加减应用题。
2.在生活情景中能根据水果和钱的数量自编4的加减应用题。
3.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加减数量的乐趣。
教学准备:1.知识经验的准备:家长带幼儿去买东西时,使幼儿了解一个买与卖的过程。
2.教具的准备:橙子,香蕉卡片各十张,人手4个替代物做钱。
教学过程:一,师通过情景表演仿编4的加减应用题。
师:今天呀,老师有一件高兴的事情告诉小朋友们,小猪的水果店昨天开张啦,于是朱老师就去小猪的水果店买了一些水果,可是算钱的时候出了一点问题,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助我,你们愿意吗?(愿意)
师:昨天呀,我带了一些钱去买水果,(出示4张四块钱),请你们看看,我手里有多少钱?(四块钱),我有四块钱,所以我向小猪买一个橙子(买了一个橙子)
提问:我的手里还剩下多少钱?你们怎么知道我的手里还剩下三块钱的?(因为老师原来有四块钱,买了一个橙子花了一块钱,所以还剩下三块钱)4-1=3
那我们把这个算式写出来好吗?用加法计算还是减法计算呢?(选择减法的卡片,将物品对应的数字写在卡片上)。
师:剩下的钱,我还想买香蕉,所以我又问小猪买了三根香蕉。那又要请你们帮我算一算了,刚才,我买了一个橙子和三根香蕉,请问,我一共花了多少钱?(四块钱)你们怎么知道我花了四块钱呢?(一个橙子花了一块钱,三个香蕉三块钱,所以一共是四块钱),嗯真不错,那我们一起来把这个算式写出来好吗?用加法还是减法计算呢?(选择加法的算式卡片,将物品对应的数字写在卡片上)1+3=4
二,请幼儿根据实际操作,自己来仿编应用题
师:谢谢你们,这下子我总算是算清楚了。那你们想不想也来算一算呢?我们自己也来买水果好吗?每位小朋友手里都有四块钱,(先请一位小朋友)请你先买两个橙子,然后告诉我你的手里还剩下多少钱?(两块钱)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手里原来有四块钱,买了两个橙子花了两块钱,所以还剩下两块钱)好,请你把你的算式写在自己的卡片上。
(再请一位小朋友):请你用剩下的钱买两个香蕉,然后告诉我,你买了橙子和香蕉,一共花了多少钱?(四块钱)为什么呢?(因为买两个橙子花了两块钱,两个香蕉花了两块钱,所以一共花了四块钱)也请你把你的算式写在自己的卡片上。2+2=4
结束部分 师:你们都很棒,那今天放学后,请你们也来考考你们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会不会被你们难倒,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设计意图:
《数数看》(10以内的数)数数看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技能,而对于有数概念的大班孩子有必要强化按一定顺序数数的方法,并且能初步理解事物之间的类包含关系,初步理解二级分类。所以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课。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学习从左至右,从上到下有序观察事物。
3、初步理解事物间的类包含关系,初步理解二级分类。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有序的数数。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事物的类包含关系。
活动准备:海洋图一幅,动物标记,数字卡等。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教师带幼儿完成一个热身小游戏)
二、情境导入。(师出示海底世界图)
1、热身活动。(手指操:《数鸭子》)
2、师:我们刚一起数鸭子的时候表现的特别棒,接下来老师将带大家一起去海边看看,大家想去吗?那我们赶快和在水面上来迎接大家的新伙伴们打个招呼吧!
3、引导幼儿观察教室的主题墙。(两只海腾)
4、师:我们刚和海面上的新朋友打完招呼,接下来老师想带着大家一起去海底世界转转,大家高兴吗?
(组织幼儿打开桌面上的信封,找出里面的动物卡片)
5、师:请找到的小朋友把他们送回家,放到大海里面去吧。按我们喜欢的位置摆放。
三、情境观察,引导幼儿按不同的方法统计数量。
1、送完小动物回家,那我们猜猜海洋里总共放了多少只动物呀?
2、接下来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数海底总共放了多少只动物。
3、请幼儿说说自己数的结果和方法。(老师选幼儿代表发言)
4、同桌讨论,交流。
四、动手实践活动:小动物排排队。(计数并统计结果)
1、引导幼儿观察黑板上的小动物,把同一类的小动物排成一队,并选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2、观察整理后的小动物总共分几种,从而弄清楚类包含关系。
五、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们今天表现的非常棒,下面老师还有一个难题想请大家帮帮忙。你们愿意吗?
师:(提问)我们大班的小朋友们按性别分可以分为哪几类?(两类:男孩和女孩)
师:说的真好,下面老师想请宝贝们听指挥排排队,看谁站的又对又快。(要求:所有的小女孩站第一排,所有的小男孩根据老师说的数字往后排队。排好队后请在场的老师集体留影。)
六、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活动课就要结束了,小朋友们开心吗? 大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农民的劳动,体验丰收的喜悦。
2、尝试采摘农作物,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活动场地、图片、视频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秋天来了,有很多水果和农作物都成熟了。你知道哪些?你参与过采摘水果和农作物吗?请参与过的孩子与大家交流。
2、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孩子观察图中的人是谁?他们在做什么?都是怎么做的?
3、教师出示视频,引导孩子观察农民伯伯采摘农作物的细节,知道不同的农作物有不同的收获方法。
4、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孩子走进田野和果园,让孩子亲身体验劳动的辛劳,感受收获带来的快乐。
5、分组讨论,与大家交流劳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用绘画、口述日记等形式记录秋游活动和秋天的劳动。
活动反思:
秋天到了,到处都是一片丰收的景象,观看农民伯伯丰收的图片,让幼儿了解丰收的过程和农民伯伯的辛苦,大多数孩子都去过地里去干过农活,有的说掰过玉米,有的说挖过地瓜、拔过萝卜、摘过苹果等等,回答得也特别好,看得出来孩子挺喜欢劳动带给他们的快乐,也说出了劳动的辛苦,感觉很累,情感这个环节,我感觉还不错,孩子都知道珍惜粮食,不要浪费。
大班科学教学反思
本周,我上了大班科学《动物与天气》,我觉得这节课非常的实用,在平常的生活中也不难发现,体现了《纲要》中的:“教学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在上课前我已让孩子们做了一些动物与天气的调查,因此在课上孩子们表现的都很踊跃,积极性很高,纷纷想在集体面前表现一下。结合我班的子课题《教师在区角活动中的介入》在该课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天气变化与动物习性之间的关系。
课前已有相关的经验铺垫,也提供了十几种小动物的自主选择,让幼儿自主获得信息的不同途径,自主的表达表现方式,在让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具有一定程度的挑战性。这种学习形式在以知识经验为背景更关注孩子学习的方法,学习的能力。在活动即将结束时,又将“其他物象预测天气”这一知识经验点抛向孩子,从而在活动过程中触发孩子引发新一轮的思考与探索。孩子们了解到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获得气象预报,那么天气预报又是从何而来,怎么测得的呢?我觉得大班幼儿也可以让它们进一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真正信息来源,可以以真实严谨的科教片形式,让孩子们边看边思考,让孩子声、影结合真实地感知深层次的知识经验点,使之成为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我觉得这样也许会更好。在课上,由于有一幼儿随口回答了:“可以通过打电话查询天气”,于是我便拓展开了,“幼儿怎么查天气预报”的知识。在探索途径上我选择了电脑、录像、教学挂图、电话这几种孩子们平时比较熟悉的工具,其实探索途径可以有所丰富,同一途径中也可以根据幼儿能力的差异设置不同的途径,例如,对于害羞的幼儿可以采用电话热线采访,对于胆大的幼儿更可以让他们挑战现场采访。在探索途径上忽略考虑了孩子能力上的差异。在活动中还存在着几点需要改进的:当我出示小动物问到它们预报天气的方法时,刘辰佑说到:“燕子会朝南飞。”我当时就否定了他的回答,其实燕子南飞也是一种预报天气的方法,只不过它预报的是天气即将变暖和了。我在回应策略上可以更灵活机动。另外,在最后的分享交流环节中,当幼儿用自己动作表演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他们讨论后的答案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讨论:“他们表演得怎么样?”“我们给他们点掌声。”“我们来模仿一下他们的动作.”以鼓励赞赏的的口气渲染调动起幼儿的情绪氛围。使活动推向更高的高潮。在此次活动中,我和孩子一起在自主学习、深入探究的欢快氛围中共同学习和成长。
我认为本次活动存在的优点有:
1、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收集了很多关于动物预报天气的知识,在环节中与幼儿一起分享,幼儿知道个别动物能预报天气。如:燕子飞得很低表示将要下雨了。
2、幼儿在前期有预报天气的经验,知道一些关于天气预报的知识。当然也存在着不足:
1、幼儿的生活经验不够,在活动中幼儿说的不多,大部分是教师在说。
2、幼儿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有些偏离提问,教师应及时把幼儿从偏离中引回正题。
3、在幼儿动作表演前,教师应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然后再交代要求,这样幼儿才会更加好的去遵守规则。
第三篇:幼儿园大班《爬山虎长大了》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借助图片,观察、发现爬山虎的生长变化过程。
2.尝试用数字、图画或其他符号制作爬山虎生长过程示意图。
3.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体验发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观察过爬山虎的生长过程。
2.记录纸、笔、排序的照片。
3.PPT图片
活动过程:
1.通过交流、分析,发现爬山虎春天的变化。
师:小朋友们,我们最近观察的藤类植物是什么?它现在是什么样子的?
师:前段时间是什么样子的?
师:它是如何慢慢长大的,请小朋友来说一说(幼儿讲述,出示图片)。
引导幼儿从爬山虎的叶子、藤、脚等说说爬山虎的变化。
2.尝试用几种方法记录、表现爬山虎的生长过程。
(1)师:小朋友们都能说出爬山虎慢慢长大了的样子,可是有的小朋友还不太理解,我们可以想个什么办法,让别人一看到就知道,爬山虎是怎样生长的?
幼儿讨论,回答,引导幼儿制作爬山虎生长示意图。
(2)分组商量记录的方法
师:请小朋友分组合作和你的伙伴商量,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爬山虎的生长过程。
(3)幼儿分组记录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几种材料,有照片、记号笔、胶棒、白纸,请小朋友和同伴听到音乐坐到座位上,用大家商量的方式进行记录,音乐结束回位置,选出代表和大家分享记录结果。
(4)分享交流:请每组代表来说一说自己组的记录。
师:哪组愿意来分享他们的记录,说说你们用了什么方法记录的?你觉得那种方式记录比较清楚?
小结:刚才我们运用了数字、图画等符号记录了爬山虎的生长过程,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更明白。
3.发现身边更多的藤类植物。
师: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藤类植物,它的生长也很有特点,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用我们学会的方法去观察、去记录,我们会找到更多有趣的发现。
第四篇:小班科学教案食物由小变大了
小班科学教案:食物由小变大了
【活动目标】
1、感知常见的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愿意动手尝试泡发食品。
2、在活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喜欢探究科学的精神。
【活动准备】
透明玻璃杯两个,小碗幼儿人手一个;盛有温水的大盆四个,小碟四个,盘子四个;木耳、菊花茶叶若干;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起幼儿的好奇心。
师:小朋友,您们看这是什么?
幼:手。
师:对,老师的手会变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2、教师用手指游戏《变变变》,导入活动,(一根手指头,一根手指头;变变变变,变成毛毛虫。„„)
过渡:老师还有一个本领,我会把两个一样的东西变得不一样,你们信不信?”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开始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导入部分,我设计了一个围绕“变”的小环节,旨在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出示两块大小基本一样的木耳,教师动手实验。
师:知道老师手里拿的什么?
幼:木耳。
师:这两块木耳一样大吗?
幼:一样。
师:待会儿老师要把它放在这两个杯子里,在一个杯子里倒上水,另一个被子里不放水,一会儿它们就会变得不一样了。小朋友猜猜木耳会变成什么样?
4、幼儿进行猜想,并说说为什么?
①木耳变大了;②木耳变小了;③木耳大小没变化;
(大部分幼儿说木耳会变大,理由五花八门:因为它喝水就会长大了;向我们一样吃吃就长大了;水把空空的里面填满了„„尽管孩子们的想法很夸张幼稚,但我没有打断和干预,而是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和表述,因为那是孩子们智慧想象的火花。)
5、幼儿验证猜想结果,并观察比较干湿木耳的区别。
6、组织幼儿自主选择泡发木耳。
师:小朋友,老师有件事情想请你们帮忙,食堂的阿姨中午要做“木耳炒肉”,你们能帮阿姨泡一些木耳做菜用吗?
(以寻求帮助的口吻,更容易使孩子产生积极的行为动机。)
7、幼儿动手泡发木耳,进一步感知验证。
(幼儿在等待验证结果时,启发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联想:你还知道那些食物泡发后会发生变化。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8、师幼共同游戏:变呀变
请幼儿变成会泡发的食物原地不动准备,教师随音乐讲述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过程,幼儿随音乐变化动作,让自己越变越大,变到最大。教师用道具随音乐“搅拌翻炒食品”,幼儿则翩翩起舞。
(科学与音乐活动融合,引导孩子发挥想象,用肢体语言表现食品变大,动静结合,并能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9、幼儿动手冲泡菊花茶,品尝茶水。感受欣赏菊花在杯中开放,引起幼儿美的感受。
(泡茶一方面是对孩子探索的奖励,另一方面是加深他们对泡发食物变大的感知理解。)
用。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动物运动会
设计意图: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依据这一指导要点,在设计本活动时,教师利用幼儿爱玩、爱动的年龄特点,巧妙地将排列的小秘密融入动物运动会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场地、参加开幕式、帮小动物制作奖品等环节的设置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在活动中教师还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并且随着活动的深入,学习难度也层层递进,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热情,让幼儿在看看玩玩中轻松快乐地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活动目标:
1、能发现和关注周围生活中事物的规律性,增强对有规则排列的图案的兴趣。
2、能运用身边的材料,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设计出简单的规律进行排序。
3、熟悉事物的规律性,能按颜色、图形、数量等特征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1、课前布置好场地:垫子(三种颜色),椅子若干把;贴有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矮方凳若干
2、大背景图(运动会场:花、气球、灯笼、彩旗等)
3、小动物入场方阵图片(按规律排列)单个小动物图片
4、《运动员进行曲》
5、幼儿操作用具,范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听说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开运动会了,场面一定非常热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师带幼儿进入到已经布置好的场地)
二、参观比赛场地
师:小朋友看,小动物们已经把比赛的场地布置好了,这块比赛场地里的每条赛道摆放都与我们平时的不一样,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呢?请小朋友观察一下:
垫子:椅子:(摆成一条独木桥)矮方凳:
1、幼儿观察后交流发现的规律
2、请幼儿尝试将每条赛道按规律加长
3、师幼共同玩已摆好的赛道:单腿跳过垫子;从“独木桥”上快速安全通过;双脚跳过矮方凳,并请幼儿边玩边说出规律,如:红、黄、蓝……
三、参加开幕式
师:参观完了比赛场地,我们再一起去主会场,也就是开幕式的地方看看吧!
(师带领幼儿到大图片前坐下)
1、观察会场的布置
师:小朋友看,小动物们已经把会场打扮好了,多漂亮啊!咦,它们的会场上有没有按规律摆放的地方呢?
幼儿观察并交流(彩旗按图形排列,灯笼按大小排列,气球按颜色、大小两种规律排列,花按四种颜色排列)
2、小动物入场
师:听,运动员进行曲响了,小动物们排着整齐的方阵入场了(放《运动员们进行曲》,请幼儿一起鼓掌欢迎)
(1)首先入场的是第一方阵的小动物,它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来了(出示一组图片,贴在大背景图上)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排队的?(一只兔、一只狗、一只兔……)后面又来了几只小动物应怎么样排呢?(幼儿回答,并上前将小动物图片贴好)
(2)接下来出场的是第二方阵(一只猫、两只猴、一只猫……)摄影师刚想照张照片,有只小动物被气球挡住了,猜猜气球遮住的是谁?(请幼儿猜测后上前揭开气球验证答案,并一起当摄影师照像)
(3)同样办法出示第三方阵(一只羊、两头牛、三只小鸭)后面排的是大白鹅,应该排几只?(幼儿回答后,请个别幼儿上前将大白鹅贴好)
3、小朋友入场
师:小动物们都已经排着整齐的方阵入场了,下面轮到我们小朋友方阵入场了,小动物们是按规律排列方阵的,我们怎么排?
(1)请幼儿说规律(引导幼儿按男女排队,如1男1女……),师统一意见后,幼儿集体按规
律排队。
(2)放《运动员进行曲》,幼儿排方队走一圈,向“观众”挥手致意。
四、制作奖品
师:入场式结束了,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在比赛中要给获胜的小动物发奖品,可是小动物们准备的奖品还不够,怎么办?我们来帮助它们好吗?
1、师介绍奖品的种类及做法:
项链:用不同形状的珠子串成冠军项链(可按形状、数量排列)
花环:用不同颜色的珠子串成冠军花环(可按颜色、数量排列)
奖章:用印章盖出不同图案做成冠军奖章(可按数量排列)
2、幼儿自由选择小组进行制作,师指导,引导幼儿按规律进行制作。
3、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规律制作的。
五、结束
师:小朋友,奖品都已经做好了,我们拿着奖品,排着队送给小动物们好吗?
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常见的物品是否是按规律摆放的,并尝试将身边的物品按规律排序。活动反思:
该活动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孩子们始终保持高涨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体现了《纲要》中 “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的精神,学习效果也非常明显。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经常自发地将活动室、游戏区里的物品按规律排序,作为执教老师,反思该活动,我认为成功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1、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整合了健康、科学方面的内容,教育组织动静结合,为幼儿创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
2、在活动中,我采用了身边一些常见的物品做为教具,如垫子、椅子、串珠等,省时又省力,可操作性非常强。大家还可以根据自己园的实际情况加以改变。
3、注重创设轻松自然的教学情境,引导幼儿在情境中自主地探究,教学难度层层递进,让幼儿始终保持良好的探索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