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慌慌张张的莎莎》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莎莎的动作表情。丰富词汇:慌慌张张。
2.能结合录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造性地讲述莎莎迟到的原因。
3.懂得做事要有条理,为上小学做准备。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活动准备
情境录像,丰富幼儿上小学前的相关经验。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谈话,引入主题
师:过一段时间,小朋友就要上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有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叫莎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她的故事。
二、分段播放情境录像,幼儿观看并讲述
1.播放第一段
观看前要求:请小朋友仔细观看,莎莎在什么时间做了哪些事情?她是怎样做的?
(1)观看后提问:莎莎在什么时间做了哪些事情?她是怎样做的?
(2)引导幼儿进一步讲述(莎莎起床后先穿什么?她是怎样找袜子的……丰富词汇:慌慌张张)
(3)幼儿讨论并完整讲述
(4)情感提升:引导幼儿谈谈怎样做就能避免上学前慌慌张张。
2.播放第二段
观看前要求幼儿注意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以及莎
莎和妈妈之间说的话。
(1)观看后提问: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莎莎和妈妈之间会说些什么?
(2)引导幼儿进一步讲述(收拾书包时,妈妈会对莎莎说些什么?来到学校门口莎莎不用说话就会有人给她开门吗……)
(3)请幼儿完整讲述,鼓励幼儿讲评。
(4)情感提升:莎莎在上学出门前收拾书包合适吗?应该什么时间收拾?她还有哪些事没有做?为什么妈妈没让她做完再去上学?迟到有什么不好?
3.讨论莎莎迟到的原因
(1)讨论:莎莎为什么会迟到?她该怎么做?
(2)共同小结:每天晚上睡觉前要把第二天需要的东西整理好,就不用慌慌张张找这找那了。
三、鼓励幼儿完整讲述
1.同伴间互相讲述,教师指导。
2.幼儿个别讲述,鼓励幼儿讲评。
3.情感提升:你觉得你成为小学生后会怎样做?
四、幼儿看改变后的莎莎
莎莎迟到后心情特别难受,后来她怎样了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附讲述参考:
慌慌张张的.莎莎
“莎莎.快起来!起来,穿衣服了!”妈妈对莎莎喊。莎莎醒过来,可她不想起床,还想再躺一会儿。
“莎莎,起来!再晚就来不及了!”妈妈又高声喊起来。莎莎没办法,只好起来。先穿袜子,一看,袜子不见了。
“我的袜子在哪里?”莎莎喊起来。妈妈和莎莎一起找。椅子上——没有.地上——没有,沙发上——还是没有。
妈妈抱起被子一抖,啊呀!找到了.就在被窝里呀。
该穿鞋子了。可是鞋子在哪儿呢?桌子下面——没有,床底下——也没有。“在窗台上呢!”妈妈生气地喊起来。
莎莎就这样慌慌张张地找袜子、找鞋子、找衣服,不停地找。
妈妈看急地喊:“快走!再不走,就要迟到了!”
“不行!我的书包还没收拾呢!”莎莎慌了神,手忙脚乱地收拾起来。书本、作业簿、铅笔盒……莎莎找一样往书包里塞一样,慌慌张张拿上书包。
“妈妈!我还没吃早饭!”“带上面包和牛奶,快走吧!”妈妈一边看手表,一边喊。
莎莎跟着妈妈出了门。一边走,一边啃面包、喝牛奶。她忽然想起来,自己还没刷牙、洗脸呢。可她看见妈妈一脸生气的样子,什么话也不敢讲。
“每天早上。都是这么慌慌张张的!”妈妈生气地对莎莎说。
莎莎听见远处传来上课的铃声,她的心慌得“怦怦”乱跳。“糟糕!今天又迟到了。”
“你知道为什么你每天都这么慌慌张张吗?”妈妈问莎莎。
活动反思
在讲述完一遍故事后,我通过提问让孩子先回答再讨论,最后小结:每天睡觉前应该把第二天需要的东西都整理好、准备好,需要的时候一找就能找到。
最后一环节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续编故事。老师给幼儿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放手让幼儿大胆讲述的莎莎是怎样做事情的,同时让幼儿明确了方向,知道今后我上学要怎样做,怎样整理自己的物品。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慌慌张张的莎莎》】相关文章:
1.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
2.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
3.幼儿园大班慌慌张张的莎莎教案
4.《慌慌张张的莎莎》的说课稿
5.我想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
6.学前班语言优质课教案
7.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家》
8.慌慌张张的莎莎大班教学反思
9.《慌慌张张的莎莎》教学设计
第二篇:慌慌张张的莎莎大班教学反思
《慌慌张张的莎莎》的目标是通过故事让幼儿认识每天早晨起床慌慌张张、做事丢三落
四、上学迟到的莎莎,从中明白做事要有条理,就不会慌乱的道理。在实际生活中幼儿乱放物品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通过故事引导幼儿养成做事认真、有条理的良好生活习惯是非常有效的。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对孩子们来说不仅是小学阶段而且是一生都需要具有的。
在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之际,为了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快适应小学的生活,进行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故事中反面人物的塑造,引导幼儿从中领悟正确的行为要求——做事有条理才能快又好。
首先结合图片讲述故事一遍,然后我通过提问让孩子先回答再讨论。在观察和认识时间时,幼儿说出是六点半,再讨论莎莎此时应该做什么,而莎莎又是怎么做的?莎莎的书包应该什么时候整理?等一些问题的呈现,幼儿儿能够清楚的表达出来。通过一系列的说理之后,再告诉幼儿故事的题目,因为前面有了很好的铺垫,还没等老师说,幼儿已经能够说出故事名称《慌慌张张的莎莎》。最后小结:每天睡觉前应该把第二天需要的东西都整理好、准备好,需要的时候一找就能找到。
最后一环节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续编故事。老师给幼儿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放手让幼儿大胆讲述的莎莎是怎样做事情的,同时让幼儿明确了方向,鼓励幼儿做事要有条理,当天要用的物品提前准备好,并知道今后我上学要怎样做,怎样整理自己的物品。
第三篇:音乐活动《莎莎》教案
中班韵律活动:《莎莎》
一、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乐于助人的快乐。2.能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并能协调做动作。3.学会创造性的进行动作表演。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玩过“顶锅盖”的游戏的经验。物质准备:鱼妈妈的图片;音乐《莎莎》。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指导语:看!这是什么小动物啊?(老是出示鱼妈妈的图片),鱼妈妈现在很伤心,因为她的鱼宝宝不见了!这个鱼宝宝的名字叫做莎莎。她想请小朋友来帮她找找。
(二)结合情景,让幼儿寻找“莎莎”,教会幼儿基本韵律动作
1.教师边唱谱子边逐步教动作。
(1)教师唱第一句的谱子学做拍肩的动作。
指导语:鱼妈妈很伤心,我们应该说什么话怎么去安慰她呀?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动作去安慰她呢?(拍肩、拥抱等)
(2)教师唱第二句的谱子学做小鱼儿游的动作。
指导语:鱼妈妈知道小朋友愿意帮助她一起寻找鱼宝宝,现在没有那么难过了,你们知道小鱼在水里是怎么游的吗?那我们跟着鱼妈妈一起游着去找鱼宝宝吧!
(3)加入前奏,随着音乐将前两句合起来做动作
指导语1:我们在寻找鱼宝宝“莎莎”时,除了仔细看以外,我们还要怎样啊?(教师做呼喊的动作)。你们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老师示范一次)
指导语2:现在我们跟着音乐声和鱼妈妈找找鱼宝宝,记得要在寻找之前呼喊“莎莎”的名字哦。
(三)幼儿自由创编动作
1.根据寻找鱼宝宝的方式来创编动作
指导语:我刚刚发现我们如果一起找的话,找的地方就不多,现在鱼妈妈继续在水里找,我们帮忙去陆地上找找看,如果是陆地上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去寻找?(开车、骑自行车等)我们一起试试吧。
2.将创编的动作与音乐结合
指导语:刚刚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好主意,现在我们就去找鱼宝宝吧!(教师选择一种或几种幼儿选择的方法进行表演)
(四)玩“顶锅盖”游戏
1.一起玩“顶锅盖”的游戏。
指导语:小朋友之前都玩过顶锅盖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玩玩吧!2.将顶锅盖的游戏与音乐想结合。
指导语:小朋友都很喜欢玩顶锅盖的游戏,其实鱼宝宝“莎莎”也很喜欢,现在我们把这个好玩的游戏加入到音乐中,有可能鱼宝宝就躲在我们中间哦!看看谁最厉害抓住了鱼宝宝?首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这样你们才会抓住鱼宝宝哦!
(五)在游戏中结束活动
指导语:小朋友们真不错!帮助鱼妈妈找到了鱼宝宝“莎莎”,鱼妈妈想谢谢你们!请你们一起去她们家做客,我们现在游着去鱼妈妈家把!
10302班第四组
王
贝
第四篇:《踏莎行》教案
《踏莎行》教案
一、导入:
在北宋的词人中,秦观原是以独具善感之“词心”著称的一位作者,冯煦在其《宋六十一名家例言》中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之词,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所以他的此种,往往能写出一种极为纤细幽微的感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秦观写的《踏莎行》,一起来领略秦观的诗歌魅力。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有关作品。
2、分析本词的意境,赏析本词情景交融的手法。
三、学习引导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高邮)人。三十六岁中进士。曾任蔡州教授、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等职位。在新旧党之争中,因和苏轼关系密切而屡受新党打击,先后被贬到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边远地区,最后死于藤州。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以词闻名,文辞为苏轼所赏识。其词风格婉约纤细、柔媚清丽,情调低沉感伤,愁思哀怨。向来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对后来的词家有显著的影响。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又名《淮海词》)。
最幽微的一种感受——一种很敏锐的感觉。他的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比较早期的词,表现了一种柔婉幽微的感受;一类是他经过政治挫伤以后,所写的寄慨身世的词。
第一类的词举例: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其中没有流露出什么具体的事情。找不到什么寄托。没有像韦庄的一个爱情故事,也没有像温庭筠的可以引起寄托的联想,也没有像晏殊、欧阳修那样的怀抱和修养,就只是一种敏锐的感觉。“小楼”“轻寒”“淡烟”“画屏幽”“轻似梦”“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都是轻柔的叙写,一个沉重的字都没有。“逢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一般人常把抽象的事物比作具体的事物,这里却把具体的事物比作抽象的感情。后句中的“愁”只是一种闲愁。但是如果不是有轻似梦的感受的人,能够写出“自在飞花轻似梦”的句子吗?如果不是有纤细愁思的人,能写出“无边丝雨细如愁”的句子吗?
他还有一首《八六子》,这样来写女子的美丽“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是一种内在的美丽。
《蒿庵论词》:“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这就是秦少游词心的本质。
秦少游传记记载他少年有大志,喜读兵家之书。他仰慕的是政治功业上有成就的,但是,他经不住挫折,经不住打击,这是他与苏轼最大的区别,他与苏轼、黄山谷比较,年岁最小,但是,却是死去最早的一个。
三、问题组:
1、“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句中实景还是虚景,为什么?
2、“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这句话中中哪些是象征性的景物?
3、“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中“砌”当如何理解?
4.“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最为苏轼欣赏,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四、小组讨论交流
五、结果交流,课堂展示
1、“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句中实景还是虚景,为什么?
词人是在郴州的一个客舍里的。他说怎么能忍受这种凄凉的滋味:孤馆闭锁在春天的料峭的寒意之中,听了一天杜鹃的啼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迁贬在外的。哪一天才能回到妻子身边去团聚呢?所以,这两句者写实的情景。
2、“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这句话中中哪些是象征性的景物?
“楼台”,高大,崇高。词人少有大志、喜读兵书的时候,心中有一个高远的理想和目标,好像是一个楼台一样。可是,经过这么多的挫伤,是“雾失楼台”,在云雾的遮蔽之中,这个理想的楼台迷失了,再也看不见了。
“津渡”,是一个出路,一个出口,是登船上路的码头。在夜月的迷蒙之中,这津渡也迷失找不到了。
这里的雾和月,与后面写的“杜鹃声里斜阳暮”的现实情景是不相符合的。这两句所写的不是现实的情景,而是他内心之中的一咱破灭的感觉。而把内心破灭的感觉,用这种假想的、不是现实的形象表现出来,就使它有了一种象征的意味。
“桃源”,象征着一种追求的理想世界,是一个理想世界破灭的象征。秦少游想到了桃源的故事,才说“桃源望断无寻处”。由这句的联想,想到了“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是一个美好理想的破灭,而他们现实生活则是“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3、“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中“砌”当如何理解?
“砌”字:感情的品质和感情的数量,是代表这个作者的品格和质量的。此字有力感,有份量感。和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写流去的恨。而此处的恨是一块一块坚硬的砖石砌起来的,是那样的沉重,是重重叠叠的恨,数不清说不尽的恨。
同时,也化虚为实,赋予愁以具体可感的形态。
4.“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最为苏轼欣赏,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郴江发源于郴山,而它的下游流到了潇湘水中去了。这是地理的现实。秦少游问的无理。他说郴江从郴山发源,就应该永远留在郴山,它为什么居然要流到潇湘的水中去了呢?“何日桑田俱变了,不教伊水向东流。”(《寄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无理之语,却是至情之辞。正是那生活遭遇到极大忧患挫伤苦难的人,才对天地之间的不平发出这样的诘问。
所以这两句词的意思是,郴江就应该留在郴山。有美好志愿的人,应该成就美好的志愿。为什么不能使美好的东西永远留下来呢?表情沉痛。
六、规律点拨
意境(境界)是在内心和外物相契合的基础上,以敏锐的艺术感觉捕捉到,并用富有表现力的文字语言描绘出来的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自然人生(社会生活或自然景色)画面。
七、课堂小结
第五篇: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
大班语言教案及反思
李秀云
活动名称:《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按故事的发展线索讲述故事大意。
2、学会分配角色,与同伴合作表演。
活动二重点:学说角色对白,分配角色,与同伴合作表演。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故事内容,能复述故事情节,进行角色对话。
2、《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挂图。录音机。
3、故事中各角色的头饰若干。活动过程:
一、表演前的准备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小朋友一起来回忆一下,小蝌蚪找妈妈时都遇到了谁?动物妈妈们都说了些什么?(找小朋友说一说)
2、请小朋友进行角色对话。(小蝌蚪和动物妈妈们的对话)
3、听故事录音《小蝌蚪找妈妈》,让幼儿欣赏并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及角色。
4、幼儿自愿扮演各种动物角色。(小蝌蚪几人,鸭妈妈1人,金鱼妈妈1人,乌龟妈妈1人,螃蟹1人,青蛙妈妈1人)5幼儿戴上头饰准备表演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二、表演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的旁白部分,第一个出场的是青蛙妈妈,教师讲述,扮演青蛙妈妈的幼儿作出相应的动作。
2、当讲到“青蛙妈妈产的卵,慢慢的都活动起来了,一个一个都变成大脑袋、小尾巴的小蝌蚪”时,扮演小蝌蚪的幼儿上场。
3、各角色依次出现,幼儿合作表演整个故事。指导幼儿注意:小蝌蚪每次喊妈妈是的不同表情,体验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
4、幼儿轮换角色,反复表演。
三、活动区 语言区投放故事中动物头饰,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意愿,选择相应的动物头饰创作表演故事。反思:
本次动就是以“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贯穿其中,小蝌蚪的形象图片导入,调动幼儿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活动中以“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几次把别人认错成妈妈”故事展开,活动中我利用课件、生动形象的小动物图片,促使幼儿认真听讲,勇于表达;知道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活动最后以“幼儿头戴动物头饰表演故事结束,使幼儿在快乐的气氛中结束。
总之从活动效果看,本次活动幼儿注意力集中,语言讲述较流畅,层次分明而又衔接自然,孩子们在兴奋期待中开始,在全身心投入中进行,在兴致勃勃中结束,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不过由于一个课时的时间毕竟短暂,个别幼儿单独讲述的机会不算多,这就需要课后加以延伸,更多的孩子能够单独讲述,还可考虑创新式拓展。最后我的活动小结,让幼儿知道青蛙是益虫,我们应该去保护它们,我只是告诉幼儿它们是益虫,去保护它们,我应该搜集一些图片资料,让幼儿能更形象知道,青蛙是益虫,我们要去保护它们,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这就是我对自己本学期上的教研课的一些不成熟的教学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