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史教案
计算机系第二期党校培训党史教案
各位学员大家好,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计算机系辅导员老师薄文乾,也是第二支部组织委员。受系党总支委聘,给大家教授中共党史和时事政治两块课程,希望大家积极地配合老师,预祝大家学习愉快!
一、中共党史的基本内容
根据中共党史的研究对象,可将中共党史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中共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各民族的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通过反复实践而日愈结合的历史;是党内正确纠正错误,光明面战胜阴暗面的历史;也是通过无数艰难曲折,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历史。
二、中共党史的基本线索
(一)、按内容分为四条线索
第一条线索:阐述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指革命史。
第二条线索:阐述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指毛泽东思想发展史。
第三条线索:阐述中国共产党自身的产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指党内斗争史。
第四条线索:阐述中国共产党与其他阶级、政党、团体的关系史。——指党外关系史。
(二)按年代划分,见下列图表
三、中共的创立及其伟大意义
1、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中共成立前,各地出现了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到中共“一大”召开时,共出现了八个共产主义小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陈独秀创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李大钊创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毛泽东创建)、广州共产主义小组(谭平山创建)、济南共产主义小组(王烬美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董必武创建)、巴黎共产主义小组(周恩来创建)、东京共产主义小组(施存统、周佛海创建)。
2、中共“一大”至“五大”的召开。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了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共的成立,正式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2)、中共“二大”。1922 年7月在上海召开“二大”,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民主革命纲领,包括最高、最低纲领。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包括东三省)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原文:“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渐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简称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共“二大”的召开及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民主革命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工作的完成。
(3)、中共“三大”。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三大”,确定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4)、中共“四大”。1925年元月在上海召开“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
(5)、中共“五大”。1927年4月在武汉召开“五大”,虽批评了陈独秀所犯的右倾错误,但没有提出解决办法,因而在紧急关头没能挽救中国革命。
3、中共创立的伟大意义。
中共的创立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变,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从此,中国人民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改变了“一盘散沙”,无组织无领导的状态。
(2)、从此,中国革命的航船有了舵手,茫茫黑夜有了指路明灯。
毛泽东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这种“新”主要表现在:有了新的领导者;有了明确的革命纲领;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动;有了新的前途。
(3)、从此,受尽凌辱、压迫和剥削的中国人民掌握了克敌制胜的武器,真正走上了彻底解放的光辉道路。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党的“三大”确立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之后,党通过努力,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924年元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有共产党人参加起草审定的《国民党一大宣言》,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主张,赋予三民主义以新解释,将其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从而确定了两党合作的共同基础;大会规定了改组国民党的各项办法,从而正式确认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五、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主要体现在两篇文章中:
1、《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文章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具体而细致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及政治态度,辨明了中国革命的敌人和朋友。文章提出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如首次把资产阶级分为买办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并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2、《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文章是我党领导农民革命斗争经验的科学总结,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农民问题理论,表明毛泽东思想已在革命风暴中萌芽了。
(二)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及发展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形成。具体说是四篇文章的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岗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特别是1930年5月发表的《反对本本主义》。
1937年,毛泽东写了《矛盾论》、《实践论》,1938年写《论持久战》,1940年写《新民主主义论》和《〈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重要著作。这些著作,特别是《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表明我党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已经形成为完整体系,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正式确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六、长征简单经过
1934.10.21,红军反“围剿”再也不能继续坚持下去,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自江西瑞金、雩都和福建长汀、宁化出发,开始长征。其他各路红军也先后开始长征。
红七军团(即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1934.7.6从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出发。
红六军团:1934.8.7,从湘赣革命根据地遂川横石出发。红二十五军:1934.11.16,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罗山何家冲出发。
红四方面军:1935.3.28,从川陕革命根据地苍溪出发。
红二、六军团(1936.7改称红二方面军):1935.11.19,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桑植刘家坪出发。
红军在长征途中,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爬雪山、过草地。中央红军曾在川西懋功与红四方 面军会师;红二、六军团也在四川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中央红军1935.12在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10三大主力红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标志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七、遵义会议
在长征过程中,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红军处处被动,革命面临灭亡的危险。1935.元.7,中央红军到达贵州遵义,于15日—17日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地位,决定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的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后在行军途中又加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小组”)。遵义会议在革命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地位,成为中共在政治上达到成熟的标志。
八、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形成
(一)理论内容
毛泽东于1939.10—1940.元,先后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内容是:
1、现阶段的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2、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革命。理解: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依靠力量—人民大众;斗争目标—反帝反封。
3、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纲领: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4、指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
5、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二)理论意义
1、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为革命的成功指明了方向。
2、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学说。
3、批判了党内“左”“右”倾错误,统一了思想,促进了革命发展。
4、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成熟。
九、中共“七大”
(一)“七大”召开前的形势及会议的召开
1、“六大”以来的经验教训需总结。
2、抗战即将胜利,需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在延安召开“七大”,毛泽东主持并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重要讲话。
(二)“七大”的突出贡献
1、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
2、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3、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使全党在组织上达到空前团结 十、八大的主要内容(成就)
“八大”鲜明的主题是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围绕这一主题,八大取得了以下成就:
1、确定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八大确定了我国的主要矛盾由政治斗争转到了经济建设方面。
2、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3、提出了国家政治生活中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4、强调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反对个人崇拜。八大的历史作用
1、适时地提出工作重点的转移,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2、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是对马列主义创造性的运用,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
3、八大对我们今天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指导意义。
十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一)历史背景
1、粉碎“四人帮”,全国形势大好,但工作在徘徊前进。随着揭批“四人帮”伟大斗争的开展,工农业、科教文卫等工作走上了正轨,并取得显著成绩。但总的说党的工作处于徘徊中前进的局面,主要表现在纠正“文革”全局性“左”倾错误这一根本问题上遇到了阻碍。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华国锋在指导思想上继续犯“左”的错误。
华的主要错误是:①推行和迟迟不改正“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②压制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③拖延和阻挠恢复老干部工作和平反历史上冤假错案的进程。④继续维护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并制造和接受对他的个人崇拜。⑤经济工作中急于求成。
2、“文革”造成的失误百废待兴,百业待举。
十年“文革”,十年浩劫。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果,中国在好多方面不是前进了,而是倒退了。
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准备。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该文作者胡福明,当时为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现在是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由此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准备。
(二)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
1、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全会认为:必须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
2、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和口号,及时地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组织路线。全会针对党的民主集中制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的严重教训,决定要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坚决反对个人崇拜,加强党的集体领导。
4、提出要注意解决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失调问题。
5、着重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任务。
(三)会议的历史功绩
1、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思想、政治、组织路线)。
2、结束了党的工作处于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之道路。
十二、中共十四大
1、会议简况
会议于1992年10月12日——18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2000人,代表全国5100万党员。
江泽民代表十三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
10月19日举行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江为总书记、江、李鹏、乔石、李瑞环、朱榕基、刘华清、胡锦涛为政治局常委。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委主席,尉建行为中纪委书记。
2、大会的突出贡献
(1)、完整地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九个方面)。
(2)、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新党章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了总纲。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提出
根据邓小平南巡谈话的精神,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此以后,我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
十三、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一)、中共十五大
1、会议简况
会议于1997年9月12日—18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2048名,代表全国5800万党员。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
会议选举产生了193名中央委员,151名中央候补委员,115名中纪委委员。
9月19日召开十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了22名中央政治局委员,2名候补委员。选举江泽民、李鹏、朱榕基、胡锦涛、李瑞环、尉建行、李岚清为政治局常委,江泽民为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任中央军委主席。
2、大会解决的主要问题
(1)、对本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四顾和展望。
(2)、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4)、强调要从严治党、惩治腐败。
(5)、再次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阐述了推进组国统一的步伐及方针政策。
(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中共十五大的最突出贡献是明确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并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实际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水平;对时代主题作出了新判断;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切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十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正是为解决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答案。
二、“三个代表”集中概括了党的先进性的内涵?(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经济层面解决了党的先进性问题。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无论是什么样的政党,如果想要站在时代的前列,成为历史的推动者和引领者,就必须能够敏锐地洞察和把握生产力发展趋势,反映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江泽民总书记在“5.31”重要讲话中指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任务。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又有先进的社会制度,就能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能在不同国家不同力量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走在前面,就能更有力量地提高综合国力。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我国这几年经济取得了持续较快的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代表 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最直接的体现。
(2)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政治层面上解决了党的先进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诞生和使命,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夺取政权,执掌政权,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是为了人民。这也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力量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体现党的先进性,同时也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将人民团结起来,将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克服一切困难,立于不败之地。
共产党执政是为人民和国家办实事、办好事、办大事,必须认真调查和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把党和人民交付的工作做好,努力使绝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和价值得到实现。这是现阶段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2004年初,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7万,全国农村低收入人口减少277万今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将控制在4.5%,我国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西部打开战略的实施等等,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执政为民,立党为公,始终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文化层面上解决了党的先进性问题。
先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先进的政党不仅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决定着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物质文明的发展决定着精神文明的发展。反过来,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一切先进的政党,都不可能忽视这个规律。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先进文化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判断某种文化即社会意识的先进与否,主要看它对社会存在的作用:凡是促进社会存在发展的文化,都是先进文化,凡是阻碍社会存在发展的文化则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文化。先进文化应该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而不是颓废的、消极的、愚昧落后的、阻碍社会前进的文化。先进的文化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组成部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不仅在其拥有先进的思想道德,还在其拥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人民利益第一,坚持不懈地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不断地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并将其统一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就能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创造和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其巨大的优越性和感染力,展现在世界面前。
(二)、做“三个代表”思想的实践者
关于广大青年学生如何实践“三个代表”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已经提出了总的要求,这便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志存高远,胸怀宽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我们青年学生要牢记江泽民同志的这一教导,在实践“三个代表”的实际行动中,不断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计算机系 薄文乾
2009年4月15日
十五、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1、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科 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落脚点是发展,是用来指导更好地发展的,离开了发展主旋律就毫无意义。我们建筑科学研究院要紧扣发展谋发展,要名副其实地科学发 展。“坚持创新,科学管理,加快发展,稳步改制”是我院近几年的发展方针,其核心是加快发展,“凝心聚力快发展,开拓创新攀新高”是我院的主旋律,因此全 院上下要大力开拓业务、大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确保攀新高目标的实现。
2、坚持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是我院的共同愿景。我院的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的社会责任 是创造绿色的财富,服务客户要物有所值,与此同时要实现员工价值自我发展。在我院目前有些部门发展不平衡,个人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与综合资源不协调的矛 盾仍十分突出,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予以克服。
3、坚持速度、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现 在的发展应该是未来发展的基础和保证,而不能以牺牲未来发展为代价。下面用一组数据来说明资源消耗严重威协我国的可持续发展。2003年我国GDP总量占 世界不到5%,但消耗的水泥约占世界的50%,钢铁占30%左右,煤炭占40%左右;建筑耗能占总耗能27.6%,而我国目前建筑耗能是发达国家平均值的 3-5倍,其中外墙传热系数高3.8-4.5倍,外窗高2-3倍,屋面高3-6倍。而我国人均煤炭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5.4%,人均原油储量只有世 界平均水平的11.1%,因些粗放型的经济发展将很快耗尽我国的能源资源,石油不足40年将耗尽,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将难以描绘。
因此,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就是要走集约化、节约化发展之路。就我院来讲就是大力推行节能和节地型建筑,做好建筑节能推广和相应技术研发工作,这不仅是自身发展的要求、科学发展的要求,亦是时代的要求。
4、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理论方法,更重要的是实践和措施,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建科院实际情况提出指导思想如下:克服改制影响、科学规划未来、缩小部门差距、加大科技创新、实现持续发展。
克服改制影响就是要认识到改制本身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要通过科学的体制和机制的设计,用制度的力量促进企业发展;科学规划未来就是各部门要通过对国家产 业政策的宏观分析制订各部门的发展规划与之相协调;缩小部门差距就是检测中心要以节能和人居健康环境检测技术为支撑,巩固其院基础地位。建材所、科技公司 要以循环经济和建筑节能为研发目标,大力发展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建好江苏省粉煤灰综合利用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基地,让“灰姑娘”成为“白雪公主”;设计 所、加固公司要面向节地、节能型建筑的需求,在增层、改造加固、节能改造技术上下功夫,做成镇江顶尖加固设计、施工专业公司;监理公司应把握推广科学发展 必须要加强科学管理的机遇,努力向集项目管理、工程监理、工程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管理咨询机构迈进。加大科技创新就是作为建设科技服务企业,必须以科 技创新为发展主动力在产品研发、技术推广、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投入真正成为“提供一流的建设科技开展、工程质量检测、监理设计服务型科技型团队”,实现单位 健康持续发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第二篇:党史党课教案
学党史 强党性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的教科书。1921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仅有50多名党员,但只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就建立了新中国,成为执政党。尔后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与改革的历程中,不断战胜和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组织本身也发展为具有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下面我主要讲七个问题:
一、什么是中共党史
中共党史就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兴起、发展和逐步胜利的历史。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
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党章的不断完善过程、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状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史实的记载。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为中华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不懈探索和奋斗的历史;是在无数次成功和失败的曲折斗争中前进,不断发展壮大,走向成熟和胜利的历史;是不畏艰难,不怕流血牺牲,带领人民创造辉煌业绩,赢得人民拥护和信赖的历史。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为什么要学习党史
学习党史是增强党性的必然,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
党性的必然。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里面明确要求,我们的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学习党史。我们既然要参加这个党,甚至我们还在党组织里面担任领导工作。那么,首先要明白,我们中国共产党从哪来的,它走过了什么道路,干了一些什么事情,取得了什么成绩,有什么经验教训,应该明白。执政的需要。要提高领导水平,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除了向世界学习,还应该向历史学习。历史上的经验是财富,走过的弯路也是财富。
三、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四、党史的时期划分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 党的创立时期(1919.5——1923.2) |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3.2——1927.8) | |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8——1937.7) | |
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 |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8——1949.9) |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期(1949.10——1956.9) |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9——1966.4) | |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5——1976.10) | |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07) |
后改革开放时期(2008年至今) |
第一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党史上被称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幻灯片10)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了最重要的历史前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取得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波澜壮阔的。这场伟大的革命,为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中国共产党又经历了27年的历程。
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在这27年里,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这27年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充满了艰辛、坎坷和曲折。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探索课题。从1957年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左”倾错误绵延了20 年,尤其“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的发生,导致中国社会长时间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误,如邓小平所说:“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
第三部分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标志“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结束。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在理论上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在实践上从“文化大革命”灾难中走出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五、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业绩
简要的概述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业绩应从两个历史视角入手:(1)从连贯的纵向线索看,有三大历史功绩;(2)从幅射的横向交叉看,有六大历史功绩。
在三大历史转变中建立的三大历史功绩
纵观我国近百年的历史变革,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三大历史转变,同时也建立了三大历史功绩。
(一)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党领导人民奋斗28年,完成了从旧民主主义的革命向新民主义革命的转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领导人民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发生的最广泛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
(三)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领导亿万人民开创了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党认真总结国内国际的历史经验,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使我国社会、经济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在推进社会变革中建立的六大历史功绩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实现三大历史转变中,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变革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军队、外交等方面建立了辉煌的历史功绩。
(一)政治功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发生的社会根本性的变化,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二)经济功绩。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解决了12亿中国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许多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三)文化功绩。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坚持发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吸收各国文明的先进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日益繁荣,以人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四)民族方面的功绩。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形成了五十六个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香港、澳门胜利回归国,实现了全民族的夙愿。
(五)军队方面的功绩。锻造了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立起巩固的国防。人民军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打败国内外敌人、建立人民政权、保卫国家、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外交方面的功绩。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安全和民族尊严。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六、党在历史上的几次重要会议
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举的代表共12人,其中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等。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会议,会议在召开过程中曾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讨论了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的错误,并在组织上作了一些调整。根据会议精神,常委进行分工。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共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中共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党的七大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它使中共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从而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本次大会的最大贡献是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写入新党章,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至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做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经济建设问题上,采取一系列的重大措施,对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真的改革。
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决定在组织上健全党规党纪,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接受和制造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全会还审查和解决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过去那种脱离党和群众的监督,设立专案机构审查干部的方式,弊病极多,必须永远废止。全会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12至18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做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大会还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
这次的大会的突出贡献在于,认真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等9个方面,概括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定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在党和国家的现代化历史上树起了一座里程碑。
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向大会做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才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不动摇。报告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报告还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大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知道思想并载入党章。
中共十六大: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我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江泽民同志代表十五届中央委员会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会议极大地振奋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精神,进一步展示了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与时俱进的良好形象,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大会科学地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第二,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是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第三,大会和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这次十六大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能够平稳有序地完成,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往开来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共十七大: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大会的突出贡献,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毫无疑问,党的十七大对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各方面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召开,适逢其时又与时俱进。十七届五中全会把聚焦的目光投射到包容性增长、深化改革、加快转调、改善民生等多个方面,是一届利国利民的盛会。全会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总结过去客观实在,分析形势深入透彻,部署任务具体明确,符合我国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和指导性,是当前和今后指导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这对于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七、党在历史上的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在历史上,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这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都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前两次发生在民主革命时期,后一次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城市转向农村。1927年,由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严重影响,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在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二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农村转移到城市。1949年,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革命全面胜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会议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从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应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会议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总的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
第三次工作重心转移是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年**结束后,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就为全会的召开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准备了条件。全会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变,它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过程中,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学习中共党史,就是要学习,继承和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烈艰苦卓绝、不屈不挠、英勇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增强爱国主义观念,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而奋斗。
第三篇:党史党课教案
学党史
强党性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的教科书。1921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仅有50多名党员,但只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就建立了新中国,成为执政党。尔后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与改革的历程中,不断战胜和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组织本身也发展为具有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下面我主要讲七个问题:
一、什么是中共党史
中共党史就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兴起、发展和逐步胜利的历史。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
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党章的不断完善过程、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状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史实的记载。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为中华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不懈探索和奋斗的历史;是在无数次成功和失败的曲折斗争中前进,不断发展壮大,走向成熟和胜利的历史;是不畏艰难,不怕流血牺牲,带领人民创造辉煌业绩,赢得人民拥护和信赖的历史。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为什么要学习党史
学习党史是增强党性的必然,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
党性的必然。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里面明确要求,我们的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学习党史。我们既然要参加这个党,甚至我们还在党组织里面担任领导工作。那么,首先要明白,我们中国共产党从哪来的,它走过了什么道路,干了一些什么事情,取得了什么成绩,有什么经验教训,应该明白。执政的需要。要提高领导水平,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除了向世界学习,还应该向历史学习。历史上的经验是财富,走过的弯路也是财富。
三、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四、党史的时期划分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党的创立时期(1919.5——1923.2)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3.2——1927.8)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8——1937.7)
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8——1949.9)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期(1949.10——1956.9)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9——1966.4)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5——1976.10)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07)
后改革开放时期(2008年至今)
第一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党史上被称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幻灯片10)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了最重要的历史前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取得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波澜壮阔的。这场伟大的革命,为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中国共产党又经历了27年的历程。
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在这27年里,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这27年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充满了艰辛、坎坷和曲折。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探索课题。从1957年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左”倾错误绵延了20
年,尤其“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的发生,导致中国社会长时间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误,如邓小平所说:“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
第三部分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标志“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结束。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在理论上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在实践上从“文化大革命”灾难中走出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五、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业绩
简要的概述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业绩应从两个历史视角入手:(1)从连贯的纵向线索看,有三大历史功绩;(2)从幅射的横向交叉看,有六大历史功绩。
在三大历史转变中建立的三大历史功绩
纵观我国近百年的历史变革,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三大历史转变,同时也建立了三大历史功绩。
(一)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党领导人民奋斗28年,完成了从旧民主主义的革命向新民主义革命的转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领导人民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发生的最广泛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
(三)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领导亿万人民开创了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党认真总结国内国际的历史经验,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使我国社会、经济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在推进社会变革中建立的六大历史功绩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实现三大历史转变中,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变革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军队、外交等方面建立了辉煌的历史功绩。
(一)政治功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发生的社会根本性的变化,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二)经济功绩。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解决了12亿中国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许多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三)文化功绩。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坚持发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吸收各国文明的先进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日益繁荣,以人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四)民族方面的功绩。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形成了五十六个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香港、澳门胜利回归国,实现了全民族的夙愿。
(五)军队方面的功绩。锻造了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立起巩固的国防。人民军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打败国内外敌人、建立人民政权、保卫国家、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外交方面的功绩。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安全和民族尊严。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六、党在历史上的几次重要会议
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举的代表共12人,其中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等。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会议,会议在召开过程中曾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讨论了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的错误,并在组织上作了一些调整。根据会议精神,常委进行分工。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共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中共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党的七大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它使中共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从而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本次大会的最大贡献是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写入新党章,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至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做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经济建设问题上,采取一系列的重大措施,对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真的改革。
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决定在组织上健全党规党纪,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接受和制造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全会还审查和解决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过去那种脱离党和群众的监督,设立专案机构审查干部的方式,弊病极多,必须永远废止。全会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12至18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做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大会还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
这次的大会的突出贡献在于,认真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等9个方面,概括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定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在党和国家的现代化历史上树起了一座里程碑。
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向大会做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才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不动摇。报告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报告还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大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知道思想并载入党章。
中共十六大: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我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江泽民同志代表十五届中央委员会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会议极大地振奋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精神,进一步展示了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与时俱进的良好形象,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大会科学地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第二,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是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第三,大会和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这次十六大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能够平稳有序地完成,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往开来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共十七大: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大会的突出贡献,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毫无疑问,党的十七大对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各方面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召开,适逢其时又与时俱进。十七届五中全会把聚焦的目光投射到包容性增长、深化改革、加快转调、改善民生等多个方面,是一届利国利民的盛会。全会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总结过去客观实在,分析形势深入透彻,部署任务具体明确,符合我国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和指导性,是当前和今后指导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这对于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七、党在历史上的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在历史上,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这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都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前两次发生在民主革命时期,后一次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城市转向农村。1927年,由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严重影响,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在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二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农村转移到城市。1949年,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革命全面胜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会议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从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应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会议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总的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
第三次工作重心转移是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年**结束后,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就为全会的召开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准备了条件。全会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变,它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过程中,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学习中共党史,就是要学习,继承和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烈艰苦卓绝、不屈不挠、英勇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增强爱国主义观念,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而奋斗。
第四篇:党史党课教案
党史党课教案
?
党史党课教案学党史 强党性 ?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本身就是 1 部具有丰富内容的教科书。1921年第 1 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唯一 50 多名党员,但只经过 28 年的浴血奋战,就建立了新中国,成为执政党。尔后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与改革的历程中,不断克服和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获得了举世注视的伟大成绩。党组织本身也发展为具有 8000 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下面我主要讲 7 个问题:
1、甚么是中共党史 ?
中共党史就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兴起、发展和逐渐成功的历史。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
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党章的不断完善进程、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状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史实的记载。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为中华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不懈探索和奋斗的历史;是在无数次成功和失败的曲折斗争中前进,不断发展壮大,走向成熟和成功的历史;是不畏艰巨,不怕流血牺牲,带领人民创造光辉事迹,赢得人民拥戴和信赖的历史。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是 1 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2、为何要学习党史
?
学习党史是增强党性的必定,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
党性的必定。107 届 4 中全会《决定》里面明确要求,我们的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学习党史。我们既然要参加这个党,乃至我们还在党组织里面担负领导工作。那末,首先要明白,我们中国共产党从哪来的,它走过了甚么道路,干了 1 些甚么事情,获得了甚么成绩,有甚么经验教训,应当明白。执政的需要。要提高领导水平,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除向世界学习,还应当向历史学习。历史上的经验是财富,走过的弯路也是财富。
3、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定结果?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 1 新 ?
4、党史的时期划分 ?
第 1 部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中国共产党从 1919 年 54 运动到 1949 年 10 月 x 成立,在党史上被称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 1 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 1 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大会肯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 1 起颠覆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和联合第 3 国际。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幻灯片 10)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 5 次反“围歼”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1949 年 10 月 x 成立,首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为中华民
族的复兴创造了最重要的历史条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获得了全国性的成功。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获得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汹涌澎湃的。这场伟大的革命,为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第 2 部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
从 1949 年 10 月 x 成立,到 1976 年 10 月粉碎“4 人帮”,中国共产党又经历了 27 年的历程。
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在这 27 年里,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点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重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获得了巨大成绩。
中国共产党这 27 年的历程其实不是 1 帆风顺,充满了艰辛、曲折和曲折。在 1 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来讲是 1 个全新的探索课题。从 1957 年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左”倾毛病绵延了 20 年,特别“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毛病的产生,致使中国社会长时间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
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误,如邓小平所说:“最根本的 1 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甚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弄社会主义”。
第 3 部份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1976 年 10 月粉碎“4 人帮”,标志“文化大革命”10 年内乱结束。1978 年 12 月召开的中共 101 届 3 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在理论上逐步构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低级阶段的基本线路和基本纲领,在实践上从“文化大革命”灾害中走出并成功地走出了 1 条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新道路。
5、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事迹 ?
扼要的概述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事迹应从两个历史视角入手:(1)从联贯的纵向线索看,有 3 大历史功绩;(2)从幅射的横向交叉看,有6 大历史功绩。
在 3 大历史转变中建立的 3 大历史功绩 ?
纵观我国近百年的历史变革,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 3 大历史转变,同时也建立了 3 大历史功绩。
(1)建立了 x。党领导人民奋斗 28 年,完成了从旧民主主义的革命向新民主义革命的转变,建立了 x。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败了日本侵犯者,颠覆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领导人民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广泛和最深入的社会变革,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巨大奔腾。
(3)确立了社会主义低级阶段。党领导亿万人民首创了向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低级阶段。以党的 101 届 3 中全会为标志,党认真总结国内国际的历史经验,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确立了社会主义低级阶段的基本理论、线路、纲领,使我国社会、经济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
在推动社会变革中建立的 6 大历史功绩 ?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实现 3 大历史转变中,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入的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变革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军队、外交等方面建立了光辉的历史功绩。
(1)政治功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是具有 5 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产生的社会根本性的变化,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独裁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逾越。
(2)经济功绩。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全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改变了旧中国 1穷 2 白的落后面貌,解决了 12 亿中国人的温饱问题,整体上到达小康水平。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许多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3)文化功绩。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趋丰富。坚持发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吸收各国文明的先进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日趋繁华,以人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向众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
(4)民族方面的功绩。结束了旧中国 1 盘散沙的局面,实现国家的统 1 和民族的团结。构成了 5106 个民族同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香港、澳门成功回归国,实现了全民族的宿愿。
(5)军队方面的功绩。铸造了 1 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立起巩固的国防。人民军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旨,在打败国内外敌人、建立人民政权、保卫国家、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6)外交方面的功绩。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保护了国家的主权、安全和民族尊严。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6、党在历史上的几次重要会议 ?
中共 1 大:1921 年 7 月 23 日至 31 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 1 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举的代表共12 人,其中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等。他们代表全国 50 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会议,会议在召开进程中曾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 1 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讨论了政治情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 1 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 1 个决议》。第 1 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遵义会议:1935 年 1 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的毛病,并在组织上作了 1 些调剂。根据会议精神,常委进行分工。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毛病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共历史上 1 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中共 7 大:1945 年 4 月 23 日至 6 月 11 日,中共 7 大在延安召开。党的7大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1次全国代表大会。它使中共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 1 起来,到达了全党的空前团结,从而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成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本次大会的最大贡献是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
己 1 切工作的指针”写入新党章,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点思想。
中共 101 届 3 中全会:1978 年 12 月 18 至 22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做出了从 1979 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经济建设问题上,采取 1 系列的重大措施,对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真的改革。
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线路,肯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 1 致向前看的指点方针。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政治线路,决定在组织上健全党规党纪,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接受和制造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全会还审查和解决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1批重大冤假错案和1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过去那种脱离党和大众的监督,设立专案机构审查干部的方式,弊端极多,必须永久废除。全会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线路、政治线路和组织线路,开始构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 2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 104 大:1992 年 10 月 12 至 18 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做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成功》的报告。报告总结了 101 届 3 中全会以来 14 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捉住机遇,加快发展;肯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大会还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线路写进党章。
?
这次的大会的突出贡献在于,认真总结了党的 101 届 3 中全会以来 14 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等 9 个方面,概括了建设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定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是 1 次承前启后、承前启后的重要会议,在党和国家的现代化历史上树起了 1 座里程碑。
中共 105 大:1997 年 9 月 12 日至 18 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向大会做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 21 世纪》的报告。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期特点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才能社会主义的前程和命运问题。坚持 101 届 3 中全会以来的线路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不动摇。报告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报告还指出,公有制实现情势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大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知道思想并载入党章。
中共 106 大:中国共产党第 106 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2002 年 11月 8 日至 14 日在北京召开。党的 106 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1 次代表大会,也是我党在开始实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 3 步战略部署的情势下召开的 1 次 10 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江泽民同志代表 105届中央委员会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创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新 1 届中央领导集体。会议极大地振奋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精神,进 1 步展现了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与时俱进的良好形象,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
意义。第 1,大会科学地总结过去、计划未来,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为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1 步指明了前进方向。第 2,大会把“3 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1 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时间坚持的指点思想,实现了党在指点思想上的与时俱进。“3 个代表”重要思想是 106 大的灵魂,确立“3 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点地位,把“3 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是 106 大的 1 个历史性贡献。
第3,大会和 106 届 1 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 1 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这次 106 大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能够安稳有序地完成,对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的承前启后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共 107 大:中国共产党第 107 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2007 年 10月 15 日至 21 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3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增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成功而奋斗。党的 107 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 1 次 10 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代表第106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成功而奋斗》的报告。大会的突出贡献,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时期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入论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毫无疑问,党的 107 大对统 1 全党思想、凝聚各方面气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成功、首创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势必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指点作用。
中共 107 届 5 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 107 届中央委员会第 5 次
全部会议,于 2010 年 10 月 15 日至 18 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107 届 5 中全会的召开,适逢其时又与时俱进。107 届 5 中全会把聚焦的眼光投射到包容性增长、深化改革、加快转调、改良民生等多个方面,是 1 届利国利民的盛会。全会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总结过去客观实在,分析情势深入透彻,部署任务具体明确,符合我国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欲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和指点性,是当前和今后指点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这对在新的出发点上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 107 大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安稳较快发展,首创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7、党在历史上的 3 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
在历史上,中国共产党进行了 3 次工作重心的转移。这 3 次工作重心的转移都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前两次产生在民主革命时期,后 1 次产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第 1 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城市转向农村。1927 年,由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严重影响,致使了大革命的失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在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 1条走向成功的道路。
第 2 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农村转移到城市。1949 年,在解放战争行将成功,中国革命全面成功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 7 届 3 中全会。会议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从城市到乡村,并由城
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应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会议指出在革命成功以后,总的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把中国建设成为 1 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7 届 2 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成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
第 3 次工作重心转移是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78 年,中国共产党 101 届 3 中全会在北京召开。10年骚乱结束后,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谛标准问题的讨论,这就为全会的召开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准备了条件。全会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毛病方针,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变,它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进程中,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
学习中共党史,就是要学习,继承和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大众和批评与自批评的良好传统和风格;学习、继承和发扬老 1 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烈艰苦卓绝、不屈不挠、勇敢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肩负起承前启后的历史重担,增强爱国主义观念,建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而奋斗。
第五篇:党史知识教育教案
党史知识教育教案
马龙区大庄中学 吴水平
目 的:
为建党100周年之际,开展党史知识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了解在推进党的发展历程中起到重要角色的人物,重要的会议,以及党的建设发展历程。通过教育使学生更加了解党。
内 容:
1、党史阶段
2、党史人物
3、党史会议
5、党的建设
方 法:
集中授课,共同讨论。
时 间:40分钟
地 点:七年级133班教室
授课提纲
一、党史阶段
★党的创建阶段:1920年-1922年(从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到中共二大)
★党的幼年阶段:1923年-1927年(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到国民大革命失败)
★党的发展阶段:1927年-1945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党的成熟阶段:1945年-1949年(中共七大到新中国成立)
★党的执政阶段:1949年至今(新中国成立后至今)
二、党史人物
1、内涵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史上有一定影响的知名人物。
2、条件
★一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一般已经逝世
★须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3、党史人物
1、领袖人物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或党的重大思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曾在党的若干个发展时期内担任过政治局常委以上的领导职务,对党的发展起到过重大推动作用的党史人物。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
2、先驱人物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或党的早期革命活动中产生过重要影响,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党史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李达、何叔衡、王尽美、董必武
3、功勋人物
在党和国家各条战线上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党史人物。
政治领域:张闻天、任弼时 经济领域:李富春、薄一波
军事领域:彭德怀、刘伯承 科教领域:钱学森、李四光
文化领域:郭沫若、沈雁冰 统战领域:刘晓、傅冬菊
模范领域:王进喜、雷锋、方永刚、杨善洲
4、英烈人物
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活动中英勇牺牲或因公殉职的党史人物。
陈延年、张太雷、杨开慧、杨靖宇、左权、焦裕禄
5、反面人物
或叛变投敌,或腐败堕落,或放弃信仰的党史人物。
张国焘:分裂中央,叛党投敌
陈公博:叛党叛国,沦为汉奸
刘仁静:放弃信仰,变身托派
刘青山:贪污腐败,建国首案
胡长清:省部高官,被处极刑
许迈永:身为市长,建国首贪
6、党史人物知识点
★李大钊:在中国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陈望道:第一位把《共产党宣言》全文传入中国的人(1920年)
★缪伯英:第一位女共产党员(1921年入党)
★陈公博:第一个被开除党籍的中共领导人(1923年)
★周佛海:第一个公开声明退党的中共领导人(1924年)
★澎 湃:第一位担任国民党中央部长的共产党员(1924年农民部长)
★蔡和森:第一位写中共党史的共产党员(1926年《党的发展与使命》)
★张太雷:第一位牺牲在战斗前线的政治局委员(1927年12月广州起义)
★毛泽东:第一位明确提出马列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人(1930年)
★朱 德:第一位提出抗战是“持久战”的人(1937年《实行对日作战》)
★王稼祥:第一位提出“毛泽东思想”的人(1943年)
★任弼时:第一位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1948年)
三、党史会议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党中央 先后召开的正式会议超过1000次。
1、创始型会议
在党组织萌芽之初,完成党在纲领、章程、组织、目标、依托力量等方面创建工作的会议。
(1)中共一大
★时间:1921年7月23日-31日
★地点:上海、嘉兴南湖
★背景:建党条件已成熟
★主要贡献:
(1)确定了党的名称,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2)制定了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党纲》
(3)通过了党的第一个决议:《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
(2)中共二大
★时间:1922年7月16日-23日
★地点:上海
★背景:党章和革命纲领尚未形成★主要贡献:
(1)制定了党的第一个章程:《中国共产党章程》
(2)通过了党的革命纲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2、纠错型会议
(一)八七会议
★时间:1927年8月7日
★地点:湖北武汉
★背景:“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主要贡献:
(1)结束“右”倾思想统治
(2)实现战略转变
(二)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15日-17日
★地点:贵州遵义
★背景:“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主要贡献:
(1)结束“左倾”军事错误
(2)确立了毛泽东军事领导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1978年12月18日-22日
★地点:北京
★背景:文革“左”倾错误
★主要贡献:
(1)思想路线上:拨乱反正
(2)发展策略上:改革开放
3、总结、规划型会议
对前一阶段党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规划、展望的会议。如中共七大、中共八大,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党代会。
(1)中共七大
★时间:1945年4月-6月
★地点:延安
★背景:抗战即将胜利
★主要贡献:
(1)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2)确立了党的政治路线
(2)中共八大
★时间:1956年9月15日-27日
★地点:北京
★背景:“三大改造”完成★主要贡献:
(1)党的工作重点转移
(2)经济建设方针确立
4、党史会议知识点
★中共一大:第一个党纲和决议
★中共二大:第一个党章和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确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
★中共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的革命领导权问题
★中共五大:第一次批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中共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党代会
★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中共八大:建国后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九大、十大、十一大:“左”倾思想影响下的代表大会
★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命题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中共十七大: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四、党的建设
在中共党史发展进程中,党在组织、政权、机构、理论、统战等领域不断建设、发展和完善,最终赢得了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的伟大胜利。
1、组织建设
从1921年至今的90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猛增了近150万倍,成为目前世界上拥有党员数量最多的政党。
各个时期党员数量列表
时期 | 党员人数 | 时期 | 党员人数 |
中共一大 | 50多 | 中共十大 | 2800万 |
中共二大 | 195 | 中共十一大 | 3500万 |
中共三大 | 420 | 中共十二大 | 3965万 |
中共四大 | 994 | 中共十三大 | 4600万 |
中共五大 | 57967 | 中共十四大 | 5100万 |
中共六大 | 4万多 | 中共十五大 | 5800万 |
中共七大 | 121万 | 中共十六大 | 6600万 |
中共八大 | 1073万 | 中共十七大 | 7300万 |
中共九大 | 2200万 | 2011年 | 8026.9万 |
2、政权建设
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着力加强政权建设。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党先后领导成立的政权有三个。
(1)广州市苏维埃政府
★1927年12月11日-13日
★党领导成立的第一个城市革命政权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1931年11月-1937年9月
★党领导成立的第一个全国性革命政权
(3)陕甘宁边区政府
★1937年9月-1950年1月
★建国前党领导成立的存在时间最长的革命政权
3、中央机构建设
在90年中共党史上,先后出现的党中央领导机构主要有四个。
(1)中央局
1921年中共一大设立,陈独秀任书记。1922年中共二大撤销。
(2)中央执行委员会
1922年中共二大设立,陈独秀任委员长。1927年中共五大撤销。
(3)中央委员会
1927年中共五大设立,陈独秀任总书记。中央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最高领导人名称从最初的总书记到主席,再到现在的总书记。
(4)中央政治局
1927年中共五大设立,在中央委员会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职权。一直沿用至今。
4、理论建设
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结合起来,不断加强自身理论建设,先后形成了四个重大的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
1945年,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2)邓小平理论
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2年,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4)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5、统一战线建设
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或领导下,先后建立起来的统一战线有五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