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史教案 第二章 坚实的步伐
坚实的步伐
第一节 综合国力大幅提高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2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我国带来的深刻变化。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对祖国认同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学过程:
一、背景音乐,播放歌曲《好日子》导入新课
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共和国的巨变。
三、自学117页-121页内容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的合力。它包括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等七个方面。其中,经济力和科技力是决定性因素。综合国力不是这些组成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结合形成的整体能力。
四、提问:老百姓生活变迁、过上好日子的喜悦心情。具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五、教师小结。
2010年,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2015年国家财政收入达到152.269亿元。在工农业方面,目前我国粗钢、煤、发电量、水泥棉布产量列世界第一。
第二节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教学目的:
1、认识到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进步,感受到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生发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之情。
2、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教学过程:
一、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
二、简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情况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三、学生交流讨论。
四、汇报。
五、教师总结评价。
六、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改革开放后,服装、食物丰富,居住条件改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改革开放后的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949年,城镇居民居民家庭收入不足100元,农村居民收入仅为44元,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772元。
七、总结下课。
第三节 交通运输四通八达
教学目的:
1、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通过对我国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的了解,形成建设祖国的正确世界观。
教学重点:了解中美建交的重大历史意义。教学难点: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通过播放一段《坐着火车去拉萨》导入新课。让学生认真聆听,感受歌者所歌唱的世界。
交通运输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生活中都需要交通运输。
二、交通运输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和物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
(承转)可以说交通运输无处不在,但是在更早的时候,由于没有什么交通工具,交通运输没有现在发达。古代有哪些运输方式呢? 人力——畜力——简单的交通工具(马车,帆船)
随着社会大发展,交通运输工具不断优化,我们现在都接触到哪些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
学生:汽车,轮船,飞机,火车,管道。
3、学生自学讨论。
4、汇报交流。
三、经过同学们自己的归纳总结,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已经呈现出来,同学们都记住了吗?
坚实的步伐
第一节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教学目的:
1、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
2、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家财政收入情况。
3、了解我国工农业发展的情况。
教学重点: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教学难点:明白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讲述:在半个多世纪的奋斗中,中国人民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峥嵘历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了全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经受了一次次的严峻考验,占胜了一个个的艰难险阻,把一个积贫积满目疮痍、百废待举的旧中国建设成了一个团结统一、繁荣富强、蒸蒸日上的新兴大国,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发展史上的华彩乐章。
2、揭示课题,板书: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二、自学提示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国家财政收入发生了哪些变化?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深远的影响?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工农业产品产量发什么变化?举例说一说。
三、学生讨论交流。
四、汇报,教师进行评价总结。
第二篇:学党史跟紧党的步伐
学习党 史 紧 跟 党 的 步 伐
学校: 姓名: 电话号码:
学习党史紧跟党的步伐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是我们小时候常坐在牛背上哼的,至于怎么学来的也记不太清了。或许是在哥哥姐姐跳跃的身影后;在乡间田野;在奶奶望向远方的眼神下„„。总之,在我大字不认识两个的时候却学会了这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共产党”“新中国”又是什么?只从奶奶的口中得知共产党里面有个神一般的人物——毛主席。是他,是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用他们的身躯、热血为我们迎来了今天安定的生活。“没有共产党就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道出了中国人的心声。永跟党走,是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奋斗过程中树立坚定的信念,但是现阶段的我们怎样才跟党走呢?
一、了解党史国情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党的绿荫下,受党的恩惠,在党的庇护下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我们要学会感恩、要懂得回报,那我们怎样才能回报党,回报祖国呢?我觉得了解党史国情是最为基本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了解党史国情呢?
首先,我们应该多读相关史书,了解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成立的,在怎样的环境下成立的。
其次,可以多观看抗战材料,从中体会共产党先辈们是怎样守护党、怎样维护党和人民的,感受他们,无私奉献、不畏牺牲、用于拼搏的精神。
二、培养国家荣誉感
在正确认识党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培养自己有强烈的 国家荣誉感,荣誉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一种无上崇高的的美好情感。一个人只有拥有了国家荣誉感,才会更加关注国家的发展请况,才能激励自己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学习、勤奋工作。
三、做好本职工作,紧跟党的步伐
听党话,跟党走并不是要求我们都像革命先辈那样参军、扛枪随时准备为党为国抛头颅,洒热血。如今的社会一片祥和,不需要每一个人都用生命来守护。我们只需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维护自己所在的区域正常秩序,不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那你就是不愧于党和国家的。那我们怎样才算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呢?就拿我们教师来说:作为教师的我们,所谓的做好本职工作首先必须要做到以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老人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要有一桶水。只有教师自己剥削多才,才能让学生信服尊重,才能交给学生无尽得知识。
其次,教师必须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教师是人类得工程师”也是学生学习模仿得对象,只有教师严于律己,将最好得品质展现出来,才能让学生拥有正确得模仿对象,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优良极品行。
再次,教师必须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只有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才会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榜样。
处于各种职业岗位的我们,只有深刻的认识党就明确自己的职业对党的重要性于贡献,才有努力的方向与目标,才能明确自己该如何才能做到听党话,跟党走。
总之,历史的风云没有褪去时代的呼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这歌声中,我感受着党的伟大。20世纪中国的历史,写下了中国共青团和中国青年的光荣,21世纪期待我们创造新的青春辉煌。青年昭示着未来,江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80周年大会上向青年一代发出号召“全国各族青年,代表着我们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代表着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你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你们手中实现。”党在召唤,时代在召唤,只要我们以“崇高的理想、创新的意识、无畏的勇气”发挥青年的智慧、风采和力量,就能乘风破浪、与时俱进!青年朋友们,让我们团结一致,永远跟党走!
永远跟党走,也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殷切希望,我们已经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一、二步战略目标,新世纪新阶段开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力进军。展望美好未来,人民群众信心百倍,斗志倍增。中国共产党伟大,中国人民更伟大。有了这样伟大的党,有了这样伟大的人民我坚信,用自己对祖国深沉的爱和满腔热血去建设祖国,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第三篇:务实河南坚实崛起
务实河南坚实崛起
咫尺物华天宝的黄河之滨,地处人杰地灵的中原腹地。底蕴深厚、氤氲古今展示的是你求真务实的风采,风韵独存、姿色独具诠释的是你承古建今的姿态。千年前,嵩山少林寺功夫闻名遐迩,千年后,中原经济区建设勇冠中华。务实河南,中原崛起,亿万劳动人民热切期盼,无数炎黄子孙不懈追求。——题记
靠发展奠定底气,靠务实赢得尊重
早在20世纪90年代,河南省委、省政府就提出“团结奋进、振兴河南”,提出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高一低”发展目标,并初步形成了“中原崛起”的思想,提出“加快中原的振兴和崛起”,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进入21世纪,河南省委进一步确立了“中原崛起”发展战略,并将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协调发展,写入《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
在河南这片热土上,发展的成果与发展的困难,同样明晰。如何建设中原经济区,河南省委、省政府提供了一把思考的“钥匙”:打开视野,解放思想,面对现实,在国家大局与河南特色的结合上下功夫、找思路。河南省发展和形象的提升在于自己怎么干,自己怎么干才能决定人民群众怎么看。因此,河南省委提出用务实发展建设务实河南,要用发展奠定底气,靠务实赢得尊重。总之,务实河南、坚实崛起之路寄托着中原儿女的梦想和希望,凝结着干部群众的实践和汗水,闪耀着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关爱。
一、十年跨越成绩卓著,一同夯实小康之路
自步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既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又面对东西振兴、南北开发的夹击之势,在系统梳理历届河南省省委确立的发展河南思路基础上,同时为了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河南省进一步确
立了“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的总体发展战略,迅速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并提出实现较高增长速度和较高增长质量的“两个较高”战略目标,实施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双轮驱动”,持续、延伸、拓展、深化务实河南、坚实崛起战略有着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十年间,务实河南、坚实崛起的步伐始终永不止步。现在河南通过十个五年计划的发展,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第五位。同时,我们的中原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的10个城市群中,经济实力是最强的,甚至超过了“武汉城市圈”。2002年3月,农村税费改革在河南启动;两年后的2004年12月21日,河南省委在全国率先宣布:从2005年起对全省所有县(市)全部免征农业税;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0535.20亿元,成为全国第五个经济总量超万亿元的省份;2007年,河南省工业首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实现了由农业大省向新型工业大省的转变;2002-2011年间,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以上的粮食,其中小麦产量占全国1/4以上,每年调出原粮及加工转化制成品折原粮超过400亿斤,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河南省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1.87%。今年夏粮实现“十连增”,河南成为唯一一个夏粮总产超过3000万吨的省份,稳居全国第一位;2011年,第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7.1%,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河南工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承接产业转移的主平台和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摘自新华网)
随着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战略提出并近一步实施,河南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拓展——核心任务是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推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2010年6月起,一场“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学习交流创新实践活动全面开展,全省上下寻不
足、找差距,澄清误区,创新思路,破解难题。领导方式转变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发展方式转变的大门;亦像一台助推器,提供了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河南人始终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为指导,建设中原经济区也使河南发展定位进一步得以明晰: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使河南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优势进一步彰显、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
务实河南、坚实崛起之势不可阻挡,河南人用他们勤劳的双手,淌着辛勤的汗水,科学发展,时刻从河南的实际出发,在夯实中原崛起、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前迈进,相信务实的河南必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而成为我国经济新一个经济立足点和支撑点。
二、华夏文化诞生之源,务实精神千古流传
在中原这片热土上,孕育了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锻造了新时期的“三平”精神: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英模辈出,感动常在。任长霞,打黑除暴,扶危济困;李文祥,隐功埋名,不问索取;程相文,痴心育种,48载不离玉米地„„在他们身上,河南务实的形象更加清晰具体。
中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数的辉煌。实现中原崛起是中原儿女的梦想和期盼。省委书记卢展工强调,建设中原经济区就是要明晰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整合各种优势,凝聚全省一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内在活力来推动河南发展。他把河南的优势概括为十二势,即中之势、根之势、正之势、和之势、文之势、物之势、人之势、农之势、工之势、城之势、力之势、为之势。
务实河南,千古流传。透过中原文化,我们不难看出,历史上的河南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中华崛起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高地,与根深叶茂的繁荣文化是分不开的。因此,实现中原崛起,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开发我们的文化,发展我们的文化,创新我们的文化,把我们丰富的文化资源变为强大的文化力量,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推动中原崛起。2011年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这两个跨越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特别是随着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只有把这两大跨越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中原文化的吸引力,形成推动中原崛起的新动力,才能加快中原崛起的进程。
务实河南,坚实崛起的精神光辉永照。在坚实崛起的道路上,我们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坚持用科学理论引领务实河南坚实崛起,用人文精神凝聚务实河南坚实崛起起,以文化产业支撑务实河南坚实崛起,以人才智力支持务实河南坚实崛起,以创新文化推动务实河南坚实崛起,全面提升中原文化的引领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实现务实河南的坚实崛起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智力支持和不竭动力。
三、科学发展,务实河南,助推中原崛起,青年勇当先锋
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至国家战略,社会各界无不为之欣喜雀跃。贯彻这一发展战略,人才资源是基础,而人才集聚是核心。大学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后备军和参与者。时代召唤着当代大学生们勇挑重担,敢于创新,发挥青年智慧才干,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而青年大学生正是中原崛起的直接参与者和具体执行者。
大学生建设中原经济区,不应当只是一句空话,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切实从自我做起。青年大学生,要学“生”,理应把自己最生疏的知识学扎实,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尤其利用好身边一切资源,如校内图书馆、校外购书城以及网络信息等等,开拓视野,拓展知识,拓宽思路,尝试创新,深刻理解新理论、新知识、新理念,牢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创业观,将这个基础打牢,才能厚积薄发,才有可能为自己挚爱的中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务实河南,坚实崛起,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提供了新的创业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学生可以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努力学习,勇于实践,为参与中原经济区建设锤炼本领,夯实基础,要抓住一切机会充实自己。当代青年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机遇和无比广阔的创业舞台,踊跃投身中原经济区建设理应成为当代青年的时代强音。面对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历史使命,大学生要抢抓机遇,因势而为,切实增强责任感,自觉把个人追求转化为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际行动,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中原经济区上来,努力成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领头兵和先行者。大学生应脚踏实地,奋力拼搏,踊跃投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时代潮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艰苦环境中不退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乾坤变,经纬易,几十载之后的河南,模样大变:政治全面而稳妥,经济快速而稳健,文化推广而提高,他们共同在中原大地上奏响了一曲和谐的交响乐。春风暖大地民心,改革新城市农村。社会和谐,经济发展,老各有所乐,壮各有所为,幼各有所教,看到河南几十载的变化和发展,亿万劳动人民深深憧憬着中原崛起的美好明天。崭新而又古老的河南,绽放着永恒的魅力,当我们感受着河南过去和现在的变化的同时,也发现河南的未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让我们共同奏响天籁之音,期待着更新更美的务实新河南的坚实崛起!
第四篇:坚实的维修后勤保障
坚实的后勤保障
为了配合集团公司做好2013年的春运工作,汽修分公司认真做好春运期间的车辆维修工作,以“确保春运安全搞好优质服务”为宗旨,成立春运工作专职机构,落实工作责任;实行24小时值班制,提供车辆快速施救服务。
全体员工在全力做好“春运”车辆后勤保障工作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为“春运”车辆加班加点的工作事迹,机务管理人员、维修人员、材料人员默默无闻奋战在生产一线,顶着寒风、加班加点抢修车辆。元月27日,陈宗质、杨信利、陈孝学等3位师傅为了不耽误次日班车的正常发班,为浙CD3819车前轮毂修理至凌晨0时30分完工;元月30日,陈汝曲师傅为了确保旅游车的安全行驶,在凌晨1时赶到修理厂为浙CD6210车做全车保养检查; 2月16日,陈汝曲师傅率班组抢修成员为浙CD5567车更换气囊及减振器作业至凌晨1时;象这样的事迹举不胜举,春运期间各工种密切配合,保质保量的完成抢修任务,保证了集团公司车辆正常营运。
据统计,2013年春运期间,汽修分公司为春运客车提供维修作业656余台次;二级维护294辆次;安全门检 1017辆次;一线维修人员日平均作业时间超过10小时。为集团公司春运车辆提供了坚实的维修后勤保障。
第五篇:党史苏区史教案
党史苏区史教案
主题:光辉的历程
授课时间:2011年11月8日
授课班级:初二(6)班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党史中的一些重要时间;
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初步了解,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的成立、建设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教法设计:
讲解法、讨论法
一.党史、苏区史的介绍
1、钟文昆、刘惟煊是瑞金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同志。
2、最早来到瑞金开展革命活动的中共党员是鄢寰,兴国人,毕业于黄埔军校。
3、1927年8月25日,八一南昌起义部队从石城进入瑞金壬田境内,打垮了堵截起义军之敌钱大钧部部就驻扎在绵江中学(今瑞金一中)。贺龙、郭沫若、彭泽民等三人在此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次日进入县城,前敌指挥。这也是周恩来、朱德第一次来到瑞金。
4、在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前委的帮助下,瑞金成立了第一个中共支部,叫做中共绵江中学支部,首任书记是刘忠恩。
5、得知彭德怀率红五军从井冈山撤退到达瑞金后,1929年4月1日,毛泽东再次率红四军返回瑞金与之会合,并主持召开红四军瑞金前委扩大会议,正式作出一年争取江西之计划。为以后建立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指明了方向。
6、在闽粤赣边特委的派遣下,1931年初,李添富就任瑞金第二任县委书记。在李添富领导瑞金县委期间,开展了所谓的“社会民主党”斗争。瑞金当时600多的苏维埃干部,有435人被当作社会民主党遭错杀,给瑞金革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7、1930年10月,毛泽东率红一方面军攻打吉安取得胜利,使湘赣苏区与赣西南苏区连成一片,成为全国最大的苏区,“中央苏区”名称从此叫响。
8、1930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以湘鄂赣和赣西南为中央苏区。由于湘赣苏区日渐与赣西南苏区脱离,而闽西苏区又与赣西南苏区连为一片,1931年4月中共中央把闽西划入中央苏区范围,中央苏区从此主要由赣南、闽西两块苏维埃区域组成9、邓小平于1931年8月来到瑞金,就任第三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纠正了原县委书记李添富所造成的肃反扩大化错误。邓小平就任瑞金县委书记后,于1931年10月创办了第一份中共瑞金县委机关报《瑞金红旗》,主编是邓小平。
10、1931年冬,中革军委决定在闽西彭杨军事政治学校、红一方面军教导总队和红三军团随营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址设瑞金县城南天后宫,首任校长是肖劲光。
11、1931年9月28日,中共苏区中央局从兴国迁到叶坪,住在叶坪苏区中央局的领导人有毛泽东、朱德、任弼时、王稼祥等。
12、1931年11月1日到5日,中国共产党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即赣南会议在叶坪谢氏宗祠召开,对即将召开的一苏大会进行了部署。
13、1931年11月2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兼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即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毛主席”称呼由此叫响。项英、张国焘任副主席。王稼祥任外交人民委员,朱德任军事人民委员,项英兼任劳动人民委员,邓子恢任财政人民委员,张国焘兼任司法人民委员,何叔衡任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张鼎丞任土地人民委员,瞿秋白任教育人民委员,周以栗任内务人民委员,邓发任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一苏大会后,瑞金改为“瑞京”,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都。
1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是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人民委员会(相当于建国后的国务院)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执行机关。
15、1931年11月2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兼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即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毛主席”称呼由此叫响。项英、张国焘任副主席。王稼祥任外交人民委员,朱德任军事人民委员,项英兼任劳动人民委员,邓子恢任财政人民委员,张国焘兼任司法人民委员,何叔衡任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张鼎丞任土地人民委员,瞿秋白任教育人民委员,周以栗任内务人民委员,邓发任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一苏大会后,瑞金改为“瑞京”,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都。
1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是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人民委员会(相当于建国后的国务院)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执行机关。
17、1931年底,周恩来来到瑞金,正式就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
1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于1932年2月1日,第一任行长是毛泽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后发行了纸币、铜币、银币三种货币。
19、1932年冬,中华全国总工会迁入中央苏区。不久与全总苏区执行局合并,成立新的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刘少奇任委员长,办公地点先在瑞金县城双清桥头。
20、1933年1月,共青团中央机关迁入瑞金后,与少共苏区中央局合并,改称少共中央局(也称共青团中央局),书记顾作霖,胡耀邦任秘书长,张爱萍任少队中央总队长,周恩来兼任少队中央总队部党代表,陈丕显任中央儿童局书记。
„„
二、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三、各组派代表发言。
四、教师总结发言
同学们听了这么多的红色故事,是否有所感悟呢?不妨把它写下来.当然这些只是一小部分,我们还要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党的重要思想和重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