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小班数学优秀教案《我的朋友》及教学反思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我的朋友》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数学优秀教案《我的朋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按照物体标记将相应的物体归类摆放。
2、乐于参与数操作活动,锻炼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已带领幼儿在园内捡拾过垃圾,垃圾筐若干,垃圾标记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垃圾标记,引导幼儿观察认识。“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师:今天,教师里来了很多小客人,看看他们是谁?他们的名字叫**标记。(幼儿先观察再练习讲述)
2、教师操作情境表演,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师:(以标记的角色讲述)我今天是来找我的朋友的,我朋友的样子和我长得一样,请小朋友找到后放在我后面的箩筐里,好吗?
3、幼儿尝试操作。请两名幼儿上前看标记将可乐瓶和叶子放在贴有相应标记的箩筐里,其余幼儿在一旁检查。(教师看操作情况给予指导)
4、幼儿独立操作,教师提醒幼儿看清楚标记再摆放垃圾。摆放后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检查操作结果。
5、延伸活动:带领幼儿到居民小区捡拾垃圾并按类摆放。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我的朋友》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644字。
第二篇: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反思1
设计意图:
通过一大一小的两种实物让幼儿分辨大小、通过游戏,图片等让幼儿反复认识大小,在熟练掌握了大小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来按大小不同进行分类,并感受到数学与大小的紧密联系。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大小的认识。
2、学习按大小进行分类。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按大小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鱼缸大小各一个
2、娃娃大小个一个
3、奶瓶大小各一个、
4、神秘袋一个
5、各种动物的图片人手一份
6、大小不同的筐子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
我们今天玩一个好玩的游戏:
“大大的铃铛(铛铛)小小的铃铛(铛铛铛)大大的西瓜(啊呜)小小的西瓜(啊呜啊呜啊呜)大大的汽球(噗噗)小小的气球(飞上天)”
二、认识大、小
教师:看郭老师有一个大筐子我们看里面都是有什么?
幼儿:《鱼缸》,出示一个大鱼缸一个小鱼缸让孩子对比
大小!这是一个大鱼缸,这是一个小鱼缸,
老师总结:
利用三阶段教学法反复让孩子练习,这是什么?
幼儿:大鱼缸等。
教师:看老师又拿出来的是什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奶瓶。
幼儿:《奶瓶》
老师:这是一个大奶瓶,这是一个小奶瓶,引导幼儿自己说出答案。
游戏:猜猜看,老师举起来的是什么?
幼儿:大奶瓶,放在桌子上的是?幼儿说:小奶瓶,利用三阶段教学法让孩子练习。
教师:郭老师又变出两个,看看是什么?
幼儿:大娃娃和小娃娃。
教师:哪个是大娃娃?幼儿:老师举起来的是大娃娃,放在桌子上的是小娃娃,再请个别幼儿回答。
游戏:同上。
三、结合生活经验,学习。
教师:我们在班里找一下有没有大小不同的物品,让孩子在班里找出大小不同的物品请孩子自由的找个别发言!
四、孩子操作图片
教师:郭老师准备了几份漂亮的动物图片想和小朋友们分享,有老鼠的图片,有兔子的图片,有熊的图片。《拿出来让幼儿看一下都是大小不同的》。
教师:分别发给幼儿每人一份,请幼儿自由操作把大的图片放在大筐子里,把小的图片放在小筐子里。(给孩子们讲清分的规则让孩子们自由操作图片分大小)最后一同分享结果!
活动反思:
根据教材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在想大小对于小班幼儿应该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就设计了几个环节让幼儿通过不同的游戏来反复认识大小,并分类。通过实际操作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反思2
小班数学活动《上幼儿园》,是一个让幼儿辨认颜色,并能给相同颜色物品归类的活动。活动中,我请幼儿给相同颜色物品贴上相同颜色的标记,如:我把小动物们分成红、黄、蓝三组做游戏,请幼儿给穿红色衣服的小动物戴上红色的花,给穿黄色衣服的小动物戴上黄色的小花,给穿蓝色衣服的小动物戴上蓝色的小花。
又如:活动中的游戏“小树叶找家”,请小朋友捡到树叶后,按颜色找到自己的位置。红树叶到红圈里,黄树叶到黄圈里,蓝树叶到蓝圈里。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幼儿排除干扰,幼儿也都能积极参与,特别是玩“小树叶找家”的游戏,孩子们兴致很高,全班幼儿都会按颜色归类,达到了预期教育效果。其实,这种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的活动,同样还可以运用到按大小、形状分类的活动中。为幼儿今后的各种分类活动打下基础。
我认为,在这节课中,应该重复让幼儿辨认颜色,应用强化加深印象。而且可以让小朋友指认出生活中这三种颜色的存在,比如水果蔬菜等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反思3
活动名称:
小鸡捉虫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手口一致点数,并能按数取物。
2、了解小鸡会捉虫的本领,体验模仿小鸡的乐趣。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配套课件:小班数学课件《小鸡捉虫》PPT课件
活动准备:
PPT、小虫若干、盘子人手一个(写有2—5数字)、小铃
重点:学习5以内的数量
难点:尝试按数取物。
活动过程:
一、观察情景图
1、看看,草地上谁来了呀?(鸡妈妈和小鸡宝宝)
2、数数鸡妈妈有几只,小鸡有几只。(引导幼儿一起来数)
3、和鸡妈妈及它的宝贝打招呼(有:小黑、小黄、小白、小花)
4、鸡妈妈请小鸡去捉虫,看看小鸡们在哪里捉虫?
5、数一数每只小鸡捉了几条虫?(幼儿数一数,点击图片出示数字)
小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小鸡捉虫》含PPT课件
三、小鸡装盘
1、观察盘子,请小鸡帮鸡妈妈装盘。(根据盘中数字取小虫)
2、小鸡按数取物。妈妈给每个小鸡准备了一个盘子,请你看看盘子里是数字几,就装几条小虫。
四、小鸡回家
1、拿着盘子,鸡妈妈和小鸡宝宝高高兴兴的回家。
教学反思:
今天我组织的这个活动是由小班主题活动《小鸡出生了》修定而成的。选择这个活动后,我反复推敲并进行了重新调整,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来丰富孩子的感性经验,激发孩子模仿探索的欲望,并根据小班下学期孩子的能力水平,适当增加了一点难度,让孩子多一些挑战困难的勇气。
在活动的一开始,我利用富有夸张性的小鸡动作,调动起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孩子们动起来,同时也是整个游戏活动的热身运动。接着利用大屏幕上的鸡蛋图片,引发出两个问题:谁住在里面?鸡宝宝在蛋壳里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孩子们的回答和模仿表演,扣住了活动的目标。蛋壳房子里住着小鸡宝宝,孩子们都知道,但小鸡宝宝是怎样啄破蛋壳出来的,孩子们却很陌生,此时,我利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攻破这个难点,为下一步孩子们模仿表演小鸡出生做好了铺垫。
小班孩子对动作的记忆尚属无意记忆,我自编了朗朗上口的儿歌配合动作模仿小鸡出壳,孩子们趣味盎然,表现的非常投入,非常积极。接下来的小鸡捉虫这一环节,我先强调游戏规则,让孩子们明白通过小路时要一个跟着一个走,培养小班幼儿遵守只须,自觉排队的意识。当第二次游戏时,我提高难度,游戏环节中增加了小桥,让孩子们在保持平衡的前提下,一个跟着一个过小桥。既达到了通过窄路的目标又锻炼了孩子的平衡能力。
最后一个环节是放松活动,我准备了比较舒缓的小鸡音乐,让孩子们在优美的律动中放松身体的各个关节,结束活动。
当然,我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有时只顾及整个活动的进程,忽略关注个别幼儿,没有很好的督促他遵守游戏规则,致使个别幼儿走小路时,不是从开始就踏上小路,而是从中间插入队列。可能我组织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疏漏我自己没有发现,请各位评委给予指正。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反思4
设计意图综述: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是一个成熟的季节。秋天,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都成熟上市了,带给幼儿鲜美的味道及斑斓的色彩和各异的形态。本次活动根据秋天幼儿日常生活中可看到成熟的蔬果而设计,使幼儿在自然感受中探索秋天丰收的蔬果。另外,在多彩的秋天这一主题展开的过程中自然渗透数学排序知识的学习。
活动目标:
1、按一定的规律排序。
2、进一步感知蔬果的外部特征。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难点
重点:按ABAB、ABBABB的规律进行排序。
难点:巩固、加深对蔬果外部特征的感知。
教具准备
水果排列图;按颜色、数量、形状准备相应的蔬果教具
活动流程:
一:教师出示水果排列图,请幼儿找出排列规律。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水果朋友,他们分别是谁,请小朋友们看看。
1、教师出示图一(ABAB排列),说说这些水果是怎样排列的?(教案来自:www.教案网.)(图一任意画上颜色、形状不同的两种水果按ABBABB规律排列。)
引导孩子观察第一个是什么,第二个是什么,第三个是什么,接下来又是怎么排的?让孩子自己发现这些水果ABAB的排列规律。
2、出示图二(ABBABB排列),说说这些水果是怎样排列的?(图二任意画上颜色、形状不同的两种水果按ABBABB规律排列。
引导孩子观察第一个是什么,第二个是什么,第三个是什么,接下来又是怎么排的?让孩子自己发现这些水果ABBABB的排列规律。
二:教师示范根据蔬菜的`特征进行排序。(用ABAB、ABBABB的排列规律)
师:看完水果们拍的队伍,我们再来给看蔬菜们排的队伍。(教师利用蔬菜卡片来根据蔬菜的的颜色形状进行排队)
1、(1)根据蔬菜的颜色形状进行排队:1个红的(番茄),1个绿的(青菜)
2、(1)根据蔬菜的颜色形状进行排队:1个红的(番茄),2绿的(青菜)
三、请幼儿尝试按照ABAB或ABBABB规律排序。(教师自制按ABBABB规律排列的操作图,供幼儿按此规律画形状或图颜色)教师将幼儿操作的水果蔬菜卡片分发给幼儿,幼儿按ABAB或ABBABB的规律排列。
活动反思:
我在本班进行了科学教学活动,本次的活动名称是《水果排排队》目标是体验物体从大到小的顺序关系并能根据全范例,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按大小给5个物体排序,操作完后能整理材料,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活动一开始我用了情景导入,让小朋友们帮妞妞给果园里的果子排排队,小朋友们都非常有兴趣。我特别强调要从小红旗开始,可能是因为过于强调了,在说明操作规则时语言显得有些啰嗦,用词不够严谨。作为一名新教师,这一点我一定要多加注意,尽量减少无效提问的出现。说明规则后小朋友开始动手操作材料,大家都很专心在操作材料,小朋友很快就做完了,但是在换组的时候还有小朋友忘了收材料就到另一组进行操作了。最后是讲评,我显得有些急于收尾,没有等所有小朋友都收拾完我就开始讲评了,我应该耐心的多等一等,等所有小朋友准备好了以后再进行讲评。
通过这次观摩活动,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当中的很多不足,也看到了其他教师的很多优点,我一定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多向他人学习。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反思5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进行5以内点数,并说出总数
2.在情景中学习按数量匹配实物,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点卡、“礼物”(糖果)
活动过程:
一、出示点卡,引发兴趣
提问:今天有些朋友要来我们班做客,认识他们吗?
二、情景导入,切入正题
1.看,谁来了?巧虎今天过生日,它要请好朋友来做客。它会请谁呢?会请几个好朋友呢?看,它请了谁?现在巧虎来了几个好朋友啊?它找哪个点卡做朋友呢?
2.现在又有谁来了?找哪个点卡做朋友呢?
3.还有谁要来吗?
三、幼儿游戏,升华主题
1.这么多好朋友来为巧虎庆祝生日,好开心啊!看,他们玩起了找朋友拉拉手的游戏。我们也来玩一玩吧。
2.待会请你看好我手里的点卡,点卡上有几个点子就是几个好朋友手拉手,明白了吗?好,我们先来玩一玩吧。
3.幼儿游戏
活动反思:
1.孩子兴趣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
本次活动是贴近幼儿经验,满足幼儿兴趣的游戏情境式教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孩子的参与性和投入性都很高,所以整个活动开展地很顺利,孩子也得到了经验的提升和能力的展。
2.数学活动中可以渗透品质形成和习惯培养。
在活动中,孩子要根据“点卡上有几个点子就找几个朋友手拉手”的游戏要求进行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孩子要解决“我的朋友不够,找一个朋友”以及“我们的朋友已经够了 ,需要走掉朋友”的人际冲突,这也是孩子一种社会性交往矛盾解决的契机。孩子在其中这一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反思6
一、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音乐《三只小熊》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音乐《三只小熊》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们,刚才儿歌中唱到的是谁呀?”“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小熊一家人在干什么”
(二)观察小熊一家,通过比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师:“小朋友,看看他们是谁?(小熊)是小熊一个人吗?还有谁?”
2、哪个是爸爸?为什么你说他是爸爸?
哪个是小熊宝宝?为什么?
那熊妈妈呢?
3、小结:在我们家里,一般情况都是爸爸长得最高,宝宝长得最矮,妈妈长得不高也不矮。
(三)创设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过分碗这一事件,区分“大”、“小”、“不大也不小”
1、师:“小熊一家今天要在草地上吃早餐,那它们用什么吃饭呢?我们准备好了三只碗。”
2、师:“哪知碗给熊爸爸?什么颜色的?哪只给熊妈妈?什么颜色的?熊宝宝呢?”
(四)情境“分蜂蜜”,体会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关系
1、师:“今天小熊一家要吃3样早餐。他们会吃些什么呢?请你来猜一猜。”
2、师:“到底是什么呢?(蜂蜜)第一样早餐是蜂蜜,瓶子上有图形,有三角瓶、正方形、圆形。”
3、师:“什么图形的瓶子给熊爸爸吃?为什么?
什么图形的瓶子给熊宝宝吃?为什么?
什么图形的瓶子给熊妈妈吃?为什么?”
4、小结:一般情况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蜂蜜也是最多的……(五)情境“分玉米”,感知“粗”、“细”
1、师:“第二样早餐是什么?(玉米)刚刚蜂蜜瓶子有高有低,我们一下就看出来了。玉米都是一样高的,要怎么分呢?为什么?”
2、通过图片对比引导幼儿感知“粗”、“细”:“我们平时说一个人是胖瘦,但是玉米我们要说它是粗或者细。”
小结:熊爸爸胃口最大,吃的玉米也是最粗的。
熊宝宝胃口最小,吃的玉米是最细的。
熊妈妈胃口不大也不小,吃的玉米是不粗也不细的。
(六)情境“分苹果”,引导幼儿操作
1、师:“第三样早餐是什么?(苹果)数数有几个?怎么分呢,小朋友们想一想,老师觉得呀,熊爸爸吃得最最多,所以给它最多的三个苹果,熊宝宝吃得最最少,所以给它最少的一个苹果,熊妈妈吃得不多也不少,所以我们给她不多也不少的三个苹果。”
2、请幼儿尝试自己分一分。
(七)结束部分
师:“今天,小朋友们认识了大小,高矮,粗细,多少,请小朋友们将家里的吃的分给爸爸妈妈们吃,好吗?想一想你们要按什么分呢?”
活动反思
本次数学活动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通过小熊一家人吃早餐的情景,让幼儿给小熊一家人分早餐充分参与活动,感受到物体大小、数量与三只熊的关系。在幼儿园的科学领域教学中,对于数学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数的概念,包括:1、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2、。发现生活中的数学3、理解基本的数的概念,发展思维能力。
根据《指南》中对于小班幼儿数学方面的要求: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高矮、多少、长短并用相应的词汇表示。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物体的多少。活动通过分蜂蜜,玉米,碗,苹果,使幼儿感受到物体的大小多少和长短以及数量的不同。本次活动设计较符合小班幼儿的特点。活动还存在一些不足,过程较简单,有的环节稍微有点重复,在活动过程中会显得语句有点枯燥,应改进,增加语言的趣味性。 分6个苹果对于小班部分幼儿来说较有难度,有的幼儿无法将6个苹果多少不一的分给三只熊,应加强引导与训练。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丰富活动的过程,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亲自体验分配,相信会又更好的效果。还需加强对于《指南》的学习、加强对幼儿的了解。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反思7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理解数字5的实际意义。
2、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学习数的兴趣,培养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本文扩展阅读: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环境布置:
设计一个温馨的数字5的家,家中有客厅、书房、饭厅、玩具室。
活动材料:
1、1~5数字点卡、数字卡若干。同类,但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5以内物品的图片若干,如4条小鱼、5只松鼠、3只青蛙、2只小兔、1朵花等。
2、同类的物品若干,如布置在饭厅中的5个小碗、4把勺子、6个盘子、5个苹果等;布置在玩具室中的6根跳绳等:布置在书房中的5把剪刀、5枝铅笔等。
3、同类,但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物品若干,如客厅中的花瓶中插有5朵颜色不同的花、镜框中数字5一家的合影、鱼缸中有5条不同种类的鱼;玩具室里有4只不同的皮球、6个不同的娃娃、5辆不同的汽车等。
活动过程
1、创设到数字5家做客的情景,吸引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1)老师扮演快乐的数字5,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
(2)介绍到数字5家里的要求:经过5座小桥、穿过5片森林,最后来到有5座小房子的地方,根据房子上的数字标记找到5的家。(复习5以内的数,会手口一致的点数)
(3)数字5的家门前有若干张图片,幼儿正确点数图片上的物品,并找出相对应的数字点卡或数字卡后,方可进入数字5的家。(复习计数和说出总数)
2、寻找数字5家所有5的物品。
(1)幼儿分成4组,分别进入数字5家的客厅、书房、饭厅、玩具室。
(2)寻找家中是5的物品,如5朵花、5个小碗、5条鱼、5个苹果、5个人的合影等。(启发幼儿不受物体大小、颜色、形状的影响,将同品种物体归类)
(3)将家中是5的物品用数字卡或点卡作出标记。
3、寻找数字5家不是5的物品,并想办法使其变成5。
(1)找数字5家不是5的物品,如4只皮球、4把勺子、4本书、6个娃娃、6根跳绳等。
(2)鼓励幼儿想办法使其变成5。重点引导幼儿感知4添上1是5,6去掉1是5等等。
(3)将调整好的物品用数字卡或点子卡作出标记。
4、请幼儿吃数字饼干,感谢他们到数字5家做客,并对活动作评价、小结。
活动延伸:
寻找生活中的5,如5层楼、5点钟、5月、5岁、5元钱等等,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本文扩展阅读:数字:人类最早用来计数的工具是手指和脚趾,但它们只能表示20以内的数字。当数目很多时,大多数的原始人就用小石子和豆粒来记数。渐渐地人们不满足粒为单位的记数,又发明了打绳结、刻画记数的方法,在兽皮、兽骨、树木、石头上刻画记数。中国古代是用木、竹或骨头制成的小棍来记数,称为算筹。这些记数方法和记数符号慢慢转变成了最早的数字符号(数码)。如今,世界各国都使用阿拉伯数字为标准数字。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反思8
【设计意图】
“大”和“小”是通过比较得来的一组相对概念。幼儿不仅要在学习中获得这些相对的概念,还要让“大”和“小”的概念应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本设计以系列游戏的活动,使幼儿在“大”和“小”的惊喜探索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
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硬纸鱼20条(有大小差别)、钓鱼竿若干、用大积木围搭成一个“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装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单孔、多孔、粗细不一)数量多于幼儿人数,气球若干。
3、可变大或变小的食物若干种,如饼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
4、照相机、白纸和画笔,幼儿自带小时候的照片和近照。
【活动过程】
游戏一:钓鱼
1、每次请一名幼儿来钓鱼,要求钓“池塘”中所有鱼中最大的一条和最 小的一条。鱼钓上来后,分别放在大鱼筐和小鱼筐里。
2、尝试:请幼儿自由地钓鱼,仍旧要求钓最大的和最小的鱼。
游戏二:超级比一比。
1、请幼儿将手放在眼睛前当望远镜,大家一起来找找教室里的“大”和“小”。
2、将幼儿分成两组,玩超级比一比的游戏:比比谁的鞋子最大?谁的头最大?谁的嘴巴张得最大?谁的手最大?谁穿的衣服最大?……
游戏三:大人和小人
1、教师讲述故事《大人国小人国》。
2、照片分享:小时候的我……(小手小脚,坐在推车里,不会自己穿衣裤和穿鞋袜、吃饭。)
3、提问:如果有一天你变大了,你是什么样的?(个子高了,胖了,力气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上学等。)
4、启发幼儿运用想像力随意表现身体某部位的变化。将幼儿表现的身体轮廓印在纸上。(可将胳膊伸长,两脚分开来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脚收紧或绻起来的动作来表示小孩。)
游戏四:吹气球
1、引导幼儿想一想:有哪些能够变大和变小的物体?(游泳圈、气球、蹦蹦床、折叠床、扇子、被子、雨伞。)
2、幼儿尝试让气球变大的方法。
(1)、请几名幼儿用口将气球吹大。
(2)、用口吹难度太大,可以用气筒打气。
3、思考用什么方法让气球变小。
(1)、用自己的身体部位(用手戳破、用脚踩爆、用屁股压破)。
(2)、借助外力的方法(用针刺破、用锤子或砖头砸破、用钉子戳破)
(3)、将绑紧气球的绳子解开,直接放气。
4、幼儿自由地到户外玩气球。
游戏五:食物变变变
1、大家围坐在桌前,观察饼干、水果、青菜、火腿、干木耳、面粉等食物。
2、提问:怎样使食物变大、变小?: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断、真空包装、晒干、浸泡、油煎。)
3、分享食物,把好吃的东西变小、变没有。
【活动延伸】
1、继续收集如望远镜、放大镜、充气椅、蹦蹦床、吹泡泡等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以进一步加深对大和小变化的认识。
2、展示如蝴蝶的成长变化过程等各种动物的成长资料(书、图片、录音故事),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长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潜在的、隐性的游戏。如从“拔河”可了解力气的大和小、从“独木桥”可比较胆子的大和小、从“大雨和小雨”可体验到声音的大小。
第三篇:幼儿园大中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日历,学会看日历。
2、了解日历在生活中的运用及作用。
活动准备:
多种不同的日历活动过程:
一、出示日历,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多东西,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日历)
1、和幼儿一起说说日历的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日历师:日历里面有什么?(数字、文字等)
二、深入认知老师这里有一本日历,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有什么秘密?
1、认识年份。
师:这是哪一年的日历?(2012年)
2、认识月份。
(1)一年的第一个月是几月?最后一个月是几月?12月过完后就表示一年结束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2)那一个月有多少天呢?这些小数字会告诉你。
一年有12个月,有的一个月31天,有的30天,二月有28天。
3、学习查找日期
1、今天是几月几日?谁能从日历中找出来?(幼儿示范)
2、老师的生日是11月7日,谁能找出来。
3、国庆节是几月几日?谁能找出来?
4、老师说节日,幼儿在日历上找出来,并进行评价。
二、活动延伸
小朋友之间互相提问、指认日期。
教学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以幼儿身边的日历说起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认识日历,在操作中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对日历感兴趣,初步感知时间概念,懂得珍惜时间。发展推理能力。
这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是一个还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为了能让幼儿的还子们学的开心有趣于是我以今天是什么年的问题引出主题。果然还子们的积极性一下了高起来了。接着我以小兔子不明白的问题让孩子们的帮助解决。你带的日历是那一年的?2011年、2012年、兔年、龙年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着。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的小眼睛可亮了:我的日历最上面有数字2012的就是2012年。我的日历上有好多小兔子的我就知道是兔子年。一年有12个月这一点大多数小朋友知道,可是对于每个月有不同的天数、认识几月几日他们还从来没有学习过。
于是我在黑板上挂了一个大年历,请他们观察一个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个月的天数都是一样的。孩子们的发现果然不出意外,他们问:老师,为什么有的30天,有的31天,还有这个2月怎么是29天(28天)。在他们发现这个问题后,我用拳头形象地来区分大月小月,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们在学中乐,玩中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寻找日历秘密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发现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有的孩子说:老师,我发现了日历上的数字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呢?,我把这个球又抛给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说:红色是休息天,我们可以不上课。有的孩子说:不对,有的红色不是休息天,是节日,你看!还用自己发现的事实给你证明在接下来的找节日环节中,当我说出节日后,小朋友首先要反应是几月几日,接着在年历中找出来。在找的过程中,孩子们找得都对的,而且迅速还很快!可是我发现这样能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锻炼了,于是我说:请几个孩子到老师的日历上来找。这下,孩子们更积极了。
整个活动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学得开心,首先老师必须带动学习气氛,让每个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只有大家都参与了,老师教得开心,小朋友学得也开心。
第四篇:小班数学找朋友反思
篇一:幼儿园小班科学:找朋友
小班科学:找朋友
(本课程为优质课,有配套视频,完整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找找、说说、想想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多种多样的朋友关系。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体验与朋友一起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好朋友围兜(含大树背景): 围兜上共六个口袋(其中四个为透明口袋)上方翻下后为大树背景
2、好朋友图片胸卡(云朵、太阳、泥土、蚂蚁、花朵、小草、小鸟、鸟巢、桌子、椅子、纸、画笔)
3、场景创设:好朋友座位
活动过程:
一、导入:音乐游戏——找朋友
幼儿跟随音乐寻找朋友并交换朋友,两两入座。
二、找找口袋里的朋友(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配对)
提问:看看我的围兜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这是一个好朋友口袋,口袋里有谁?谁和谁能做朋友?
小结:池塘是蝌蚪的家,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小勺和小碗能帮助我们吃饭,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星星和月亮都在夜空中,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原来生活中有的东西经常在一起,就像一对好朋友。
三、找找身边的好朋友(发现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愿意大胆表述)
(一)两个好朋友 导语:有一些图片要找好朋友,请你帮帮它们的忙,找到的两个好朋友可以坐在一起。
分享:哪个小朋友愿意来介绍一下?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我是……,我和……是朋友。
(二)换个好朋友
导语:现在请你帮忙换个好朋友,看看还有哪样东西经常在一起,像对好朋友? 分享:这次谁和谁做朋友?为什么?
小结:云朵可以和小鸟做朋友,可以和太阳做朋友(可以和……),原来好朋友可以不止一个。
四、给大树找朋友(发现一样事物与多种事物的关系,体验有朋友的快乐)导语:现在有一棵大树很孤单,没有朋友,谁能和他做朋友呢?
(幼儿讲述理由,并把图片放上背景图)
小结:看!大树有了泥土才能扎根,大树有了阳光才能生长,大树有了小花和小草才不会感到孤单,大树有了小鸟和鸟巢才会觉得自己本领大……大树的朋友真多啊!
五、结束
生活中我们也有许多好朋友,除了和你坐在一起的朋友之外,想一想、找一找,还有谁是你的好朋友?(老师、其他小朋友等)篇二:小班《找朋友》活动反思
《找朋友》
《找朋友》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首歌曲,在活动之前,孩子们也已经会唱这首歌了,因此,本次活动,主要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个圆圈舞的游戏创编。我们先让幼儿学习与歌词相应的动作,然后教师示范如何去找新朋友。示范后,请一些小朋友跟着音乐找朋友。在幼儿对于游戏方式有了一定地了解之后,我们开始圆圈舞的创编,先请6个小朋友在中间围成一个小圆,背对圆心站立,然后再请5个小朋友跟着我一起围着小圆跟着音乐转圈,等音乐停止找到新朋友。但是在活动中,内圆的小朋友也会跟着动,因此,最后我给内圆的小朋友每人一张小椅子,防止他们运动。在幼儿知道如何游戏后,我们将圆圈变得更大,请更多的小朋友参与进来。整个活动,幼儿的兴致都很高,很喜欢这个游戏,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也应该加入更多的音乐游戏,让更多的幼儿喜欢音乐活动。篇三:小班数学:看朋友
小班数学:看朋友
小班数学:看朋友
设计意图: 小班初期,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于数的实际意义必须与实际事物相联系。在主题活动“我上幼儿园”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做客”、“办家家”等游戏乐此不疲,常常在活动区中为客人做饭、请客人喝茶??看到孩子们欢快地游戏,我萌发了将数学概念与幼儿游戏相结合,在游戏中渗透数字实际意义的理解,进行初步的手口一致地点数的想法。于是我设计了小班数学活动“看朋友”,让幼儿在看朋友、到朋友家做客、给朋友送礼物的游戏情境中,通过多媒体教学课的运用、幼儿的实际操作、师生共同的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的魅力。
活动目标:
1.体验去朋友家里做客的快乐。
2.初步理解数字1、2的实际意义。
3.能大胆地参与数数活动。
活动准备:
1.活动场景布置:数字宝宝的家。
2.画有1个或者2个的图片若干,饼干、糖果若干。
3.音乐《找朋友》;课件《找朋友》。
活动过程:
1. 带礼物去看朋友。
l 开上小汽车,一起去看朋友。
播放《找朋友》音乐,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开起小汽车,去看朋友。
l 向数字宝宝问好。
播放多媒体课件:
提问:
·红房子是谁的家?(1的家)
·绿房子是谁的家?(2的家)
·让我们一起向数字宝宝问好吧!2. 参观数字宝宝的家。
l 看一看:数字宝宝的家里有什么?点数数字宝宝家里的物品各有几个。知道数字宝宝“1”家里的玩具和物品都是1个,“2”家里的玩具和物品都有2个。
l 帮帮忙:让这些物品回到相应的数字宝宝的家。
(1)播放多媒体课件(课件中有各种物品,数量分别是1个一组、2个一组的):
有一些东西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们快来帮帮忙吧!
(2)提问:
谁应该回到“1”的家?我们来数一数,是不是1个?
谁应该回到“2”的家?我们来数一数,是不是2个?
(3)教师边提问,边操作,根据幼儿的意见将课件中的物品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l 找找看:有没有谁走错了家。
验证刚才的操作结果: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刚才的操作中,有没有数量不是1的进了“1”的家?
3. 给数字宝宝送礼物。
l 应该怎么给数宝宝送礼物,数宝宝才会开心呢?(提示幼儿给数宝宝送相应的礼物)
l 请幼儿来给数字宝宝送礼物。
4. 听音游戏。
听到几下拍手的声音,就请数宝宝几来跳舞,带着数宝宝跳一个快乐的圆圈舞。
5. 回赠礼物:数宝宝也给小朋友准备了礼物,请小朋友自己去取,1送给每个小朋友1块饼干,2送给每个小朋友2块糖果。
6. 和数宝宝再见,开上小汽车回家。
活动反思:
对小班幼儿来说,数字“1”和数字“2”就好象两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人一样,他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却常常弄混淆他们实际上所代表的意义。我们常常看见,有的小朋友拿着一个苹果说:“我有两个水果”,也常常看到孩子一边数数一边用手指点着物品,但手里点的和嘴里数的却不是对应的。这就是小班孩子在数概念萌芽前期的表现。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幼儿的数概念的形成是与幼儿所接触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的,是建构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因此,本活动的设计从生活出发、在游戏中进行、在反复练习中建构经验,萌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喜爱,初步理解数字“1”和“2”的实际意义。
活动设计上有几个优点:
一是活动选材生活化。孩子们都有到别人家去做客、看望亲友的生活经验,去看朋友是他们十分感兴趣的活动,活动一开始就使幼儿处在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之中。
二是活动中提供了丰富的多通道的刺激,使幼儿沉浸在游戏的愉悦之中。首先充分利用了多媒体信息化技术的优势,让幼儿在视听、交互中感受学习的愉快。老师设计了能够位移的多媒体课件,将散落在房子四周的物品逐一移动到相应的房子里,这个过程伴随着好听的音乐声,孩子十分喜爱;其次,多种实物学具的提供,给孩子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他们在送礼物、取礼物的过程中反复练习,在动作操作中理解了数字“1”和“2”的实际意义。
三是活动过程游戏化。整个活动以“看朋友”为线索贯穿始终,小朋友们通过“问候朋友——送礼物给朋友——拿朋友给自己的礼物——和朋友一起游戏”的过程,不知不觉地进行了数的实际意义的学习,并在操作中进行了巩固。活动动静交替,安排环节紧凑,十分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进行主题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有数学活动不好上,孩子数学经验构件支离破碎等等感慨。通过这一次活动我们看到,数学教学和主题内容是有结合点的,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学要求我们不断地关注孩子的行为,在孩子的兴趣点上去寻找数学活动适宜的教材内容,让孩子在生活中、在游戏中感受数学、探究数学、用自己的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善于探索,我们一定可以做到!篇四:大教研小班数学找朋友
小班数学:找朋友
王 丹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将相关的物体一一匹配,初步获得对应的经验。
2、简单讲述物体的用途。
3、愿意参加数学活动。
二、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四个大蘑菇房,8个物品图片(帽子、围巾、杯子、牙刷、碗、勺子、铅笔、书)
2、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张操作纸、一个盒子、图片四张
三、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图片宝宝,看看都有些谁呀?
(出示图片)提问:你认识谁呀?(我认识**)
师:除了刚刚小朋友说到的图片宝宝,我们一起看看还有谁。(看下没说过的图片)
2、基本部分:
过渡:这些图片宝宝今天要来住新房子啦,(出示大蘑菇房)这就是新房子,漂亮吧。
师:有几个房间?
小结:原来这个漂亮的新房子要住两个好朋友。
(1)教师示范:
师:这些东西当中谁和谁能成为好朋友呢?为什么?
(出示大图)小结:原来**和**住到一起就能做一件事情。
(2)幼儿示范: a 师:还有谁和谁能成为好朋友,住到一个房子里呢?
师:他在找的时候我们一起说“**和**是好朋友”
(出示对应大图)小结:原来**和**住到一起就能做一件**事情。
b 师:其他图片宝宝都等的着急了,谁来帮帮忙找两个好朋友让他们住到一起呢?(边找边说“**和**是好朋友”)
(出示对应大图)小结:原来**和**住到一起就能做一件**事情。
c 师:这儿还有好朋友吗?(幼儿自己边说边操作)
(出示对应大图)小结:原来**和**住到一起就能做一件**事情。
总结:小朋友们太厉害了,帮它们都找到了好朋友,原来两个好朋友住到一起就能完成一件事情。
(3)幼儿操作:
师:现在有更多的图形宝宝需要小朋友们帮忙啦。
讲述要求:每个人有2个房子和一个盒子,里面有许多图形宝宝,请你找找谁和谁是好朋友。边送边说(**和**是好朋友哦!)做好了给老师,你坐回原位。
3、结束部分:(点评分析)
师:小朋友们瞧瞧,都找对了吗?谁和谁在一起会更加合适呢?
师:今天你们帮这么多的图片宝宝找到了好朋友,还住到了一起,做了许多事情,真棒!一起表扬一下自己!回家小朋友们也可以找找家里还有谁和谁是好朋友,明天告诉王老师哦!篇五:找朋友教学反思
找朋友教学反思
找朋友>教学反思
(一)找朋友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它节奏欢快,歌词短小,便于学生记忆。在这首歌曲的学习中,我重点要求学生记住歌词,唱准音调。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下几个问题:
1、因为这首歌歌词短小,朗朗上口,学生对于歌词的记忆还是不错的。一类学生基本能比较准确的完整的唱完歌曲。二类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唱出歌曲。三类学生还不能唱出歌曲。
2、在表演这一个环节,我让学生全体围成一个大圈,选择一位学生站到圈的中间,让学生边唱边选择自己的好朋友,等选到自己的好朋友后,让两个学生一起走“敬个礼,握握手”的动作,接下来被找到的学生继续做动作。学生边唱边做,既巩固了歌曲,又练习了动作,还能增加同学之间的感情。学生们活动起来兴趣盎然,意犹未尽。
3、在活动过程中还有极少数学生没有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后在上课中,尽量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活动。
找朋友教学反思
(二)情感交流——我们都是好朋友是本活动开展前的铺设。在《小公鸡和小鸭子》生动>故事引题中幼儿 的“朋友”概念得到初步的认识和形成,如故事中教师提问幼儿:“小公鸡不会游泳是谁救它的?”“小鸭子啄不到虫是谁帮它的?”“它们是一对什么样的朋友?”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回答,炫宸:“小公鸡帮助小鸭子啄到虫;”张睿:“小公鸡和小鸭子是一对好朋友,小朋友也有好朋友;” 玥 琪:“弟弟是我的好朋
友;”??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孩子们在讨论、回答中知道了好朋友应该互相帮助、相亲相爱的道理。根据幼儿初步形成的“朋友”概念,我组织幼儿进行>自我介绍活动:我叫××,今年×岁,我是×孩,我想和小朋友一起??,以及自由交友活动。由于有了之前对“朋友”的粗浅认识,幼儿的自主性、参与性得到了激发,气氛积极、活跃,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里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孩子们非常的兴奋,沉浸在交友的乐趣中。这些为音乐游戏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使幼儿对“找朋友、交朋友”产生了愿望与乐趣。
由于有了之前活动的情感交流认识,在本活动一开始,我采取了直接导入的谈话引题方式,孩子们的兴趣马上被调动了起来,开始悄声的讨论起自己的好朋友,形成了游戏的氛围。于是,我邀请了几位事先排练好的小朋友进行游戏的示范,孩子们看的津
津有味,幼儿示范完后小朋友的游戏热情高涨起来了,林彬小朋友说“:老师,让我玩吧,我要找好朋友,”??在这里我发现到原来哭闹的羽晴小朋友、不喜欢参与活动的卓凝、孙毅、艺磊等几位小朋友在音乐声、其它小朋友的热情参与的积极性感染下也都不知不觉的加入到活动中,这是活动收到的一个好效果——“让幼儿在与环境互动获得积极的发展、”“活动要以幼儿为主体,促进每一位幼儿在不同程度、不同水平上的不同发
展。”但是由于幼儿的游戏能力和年龄特征存在着弱强性和差异性,孩子在游戏的开展中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好的随音乐大胆、开心的游戏,而能力弱的幼儿游戏进行到一半就无法进行,而有一部分幼儿由于兴趣、注意的转移也停止了游戏,这是本活动存在的一个不同能力、不同水平幼儿发展定位的困惑和难点,以及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注意加强幼儿游戏能力训练和培养幼儿大胆、活泼个性的重点。
活动结束后,在许多幼儿两两结伴的快乐脸上和日常生活中常有的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帮助自理能力弱的孩子穿鞋子、袜子以及游戏中互相合作的现象中(虽然这种现象并不占幼儿人数的绝大部分,但也说明教育成功的开始)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活动目的收到了好的效果。可在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引起重视和关注,让幼儿在交朋友乐趣中、在好朋友的快乐合作、互相帮助、相亲相爱中战胜入园焦虑、体验交友的乐趣、爱上幼儿园,从而促进幼儿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找朋友教学反思
(三)《找朋友》这是开学初所学的第一首歌曲,因为这首歌曲大家最为熟悉,但考虑到放歌词语句太长,放在托班上似乎难度很高。因此,学着亲子班老师的话,“很多歌曲老师可以大胆地改编,变成自己想要的歌曲”,所以大胆地将《找朋友》这首歌曲的歌词进行改编。(如:(问)找呀找眼睛,你的眼睛在哪里呀?(答)在这里,在这里,我的眼睛在这里!)希望这样的方式会提高宝贝们的学习兴趣!然而,重复唱3-4遍后,我发现个别幼儿的注意力开始下降,表现出异常的情绪,想要哭时,我马上根据说唱到的器官增添一些拟声词及表情、语言,(如:找呀找呀找嘴巴,你的嘴巴在哪里呀?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大嘴巴在这里,啊——)使得所表现的器官能更加的形象、具体,同时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
想不到,这个方法非常地有效果,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小眼睛、小嘴巴、小手都开始动起来,边说、边找、边一起动,学的非常的认真、开心。
公司档案管理制度
1、为加强本公司档案工作,充分发挥档案作用,全面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效地保护及利用档案,为公司发展服务,特
制定本制度。
2、公司档案,是指公司从事经营、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公司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公司档案分为受控档案和非受控档案。
3、公文承办部门或承办人员应保证经办文件的系统完整(公文上的各种附件一律不准抽存)。结案后及时归档。工作变动或因故离职时应将经办的文件材料向接办人员交接清楚,不得擅
1、公司指定专人负责文件材料的管理。
2、文件材料的收集由各部门或经办人员负责整理,交总经理审阅后归档。
3、一项工作由几个部门参与办理的,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由主办部门或人员收集,交
1、重要的会议材料,包括会议的通知、报告、决议、总结、典型发言、会议记录等。
2、本公司对外的正式发文与有关单位来往的文书。3
4、本公司与有关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书等文件材料。
5、本公司职工劳动、工资、福利方
6、本公司的大事记及反映本公司重要活动的剪报、照片、录音、录像等。
四、归档要求
1、档案质量总的要求是: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别不同
2、归档的文件材料种数、份数以及每份文件的页数均应齐全完整。
3、在归档的文件材料中,应将每份文件的正件与附件、印件与定稿、请示与批复、转发文件与原件,分别立在一起,不得分开,文电应合一归档。
4、不同的文件一般不得放在一起立卷;跨的总结放在针对的最后一年立卷;跨
5、档案文件材料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排列,密不可分的文件材料应依序排列在一起,即批复在前,请示在后;正件在前,附件在后;印件在前,定稿在后;其它文件材料依其形成规律
6、案卷封面,应逐项按规定用钢笔书写,字迹要工整、五、档案管理人员职责
1、按照 有关规定做好 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归档等工作。
2、按照归档范围、要求,将文件材料按时归档。
3、工作人员应当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努力维护公司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1、公司档案只有公司内部人员可以借阅,借阅者都要填写《借阅单》,报主管人员批准后,方可借阅,其中非受控文档的借阅要由部门经理签字批准,受控文档的借阅要由总经理签字批准。
2、档案借阅的最长期限为两周;对借出档案,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催还,发现损坏、丢失或逾期未还,应写出书面报告,报总经理处理。
走在路上,挫折是难免的,低潮是必然的,孤独与寂寞是如影随形的;总有被人误解的时候,总有寄人篱下的时候,总有遭人诽谤与暗算的时候。这些时候,要知道潮涨潮落、波谷波峰的道理,只要你能够耐心等待,受得了折磨,守得住底线,一切都会证明,生活不会抛弃你,命运不会舍弃你。
第五篇:小班社会教案及反思《找朋友》
小班社会教案及反思《找朋友》
小班社会教案及反思《找朋友》1
社会活动:
鼠宝宝找朋友。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用简短的语句进行表述。
2、感受小动物的特点和故事的情绪。
3、学习用“会……又会““会……不会……“的句式说一句话。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鼠宝宝找朋友》、木偶:鼠宝宝,小鸭子,小青蛙,小猫,布娃娃各一个;阅读材料1《鼠宝宝找朋友》。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出示鼠宝宝木偶,引发兴趣。
这是谁?鼠宝宝是怎么叫的?他有什么本领呢。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鼠宝宝找朋友》。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做什么?鼠宝宝要找一个什么样的朋友呢,都遇见了谁?
3、出示教学挂图,操作木偶,教师分段讲述故事。
提问:鼠宝宝先找到谁呢,他是不是鼠宝宝想找的朋友?出示布娃娃,让幼儿说说布娃娃的特点,不会跑也不会跳,笑眯眯,教师注意用“不会……不会……“的.句式,回应和提升幼儿的回答,模仿布娃娃笑一笑。
提问:鼠宝宝还找了谁?他是不是鼠宝宝想找的朋友?为什么?出示小鸭子,引导幼儿说说小鸭子的特点:会跑不会跳,教师注意用会……不会……的句是,回应和提升幼儿的回答。
提问:小鸭子是怎么走路的呢?集体模仿小鸭子走路的动作。
提问:鼠宝宝又找了谁?他是鼠宝宝想找的朋友吗?为什么?出示小青蛙,引导幼儿说说小青蛙的特点,会跳不会跑,教师注意用会……不会……的句式回应和提升幼儿的回答。
小结,鼠宝宝找的布娃娃不会跑也不会跳,小鸭子会跑不会跳,小青蛙会跳不会跑,他们都不是鼠宝宝的好朋友,鼠宝宝急得眼泪往下掉,很伤心。
提问:出示猫,这是谁?他会跑又会跳,为什么鼠宝宝赶快跑?
提问:鼠宝宝最后找到朋友了吗?他的朋友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学习,并表演小老鼠的动作、叫声。
小结,原来鼠宝宝要找的朋友也是跟他一模一样的鼠宝宝。
4、教师播放故事录音,幼儿再次欣赏故事,并小声跟读。
5、引导幼儿迁移经验讲述。
提问,你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会…又会…”“会…不会”的句式说说你找的好朋友。
鼠宝宝找朋友。
鼠宝宝要找一个好朋友,要会跑,会跳,鼠宝宝找到布娃娃,他不会跑也不会跳,坐在一边咪咪笑。“不要,不要”。
鼠宝宝找到小鸭子,他会跑不会跳,摇摇摆摆去洗澡,“不要,不要”。鼠宝宝找到小青蛙,他会跳不会跑,呱呱呱呱,整天叫“不要,不要”。鼠宝宝找到一只大花猫,他会跳又会跑,哎呀,鼠宝宝吓得赶快跑。
鼠宝宝找不到好朋友,急得眼泪叭啦叭嗒往下掉。
“吱吱吱,我来了”,原来也是鼠宝宝,会跑又会跳,鼠宝宝找到好朋友,乐得吱吱叫。
活动反思:
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话题并操作手指偶,让幼儿知道鼠宝宝要找一个“会跑又会跳”的朋友。由于幼儿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于是我引导幼儿集体跑跑跳跳,利用肢体语言帮助幼儿很好的体会“会跑又会跳”的含义,在理解故事内容时我让幼儿带着问题“鼠宝宝会找谁做朋友呢?”“鼠宝宝找不找到朋友呢?”来听故事,并让幼儿帮鼠宝宝去找朋友,我一边讲故事一边出示挂图,通过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小鸭会跑不会跳、青蛙会跳不会跑、小猫会跑又会跳”的走路特征,同时引导幼儿运用故事里的短句来回答,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浓厚,注意力也比较集中,幼儿也理解了“会跑和会跳”的含义,并用肢体来表达,结束时我让幼儿也用“会……又会……”、“会……不会……”说说一下自己的好朋友,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但整个活动下来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点,在每个环节的时间把握上没有到位导致活动拖延时间,而且在肢体示范又会跑又会跳中有很多孩子属于兴奋阶段,而我的指令并没有很明确,所以很多孩子都是乱跑乱跳,场面很乱,所以以后不管做什么指令一定要很明确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下一个活动。在活动中应该给幼儿充分表达想象的机会,并多请一些幼儿出来带上动物头饰来表演,让他们真正的进入角色当中。
小班社会教案及反思《找朋友》2
活动设计背景
做早操回来的路上,看到鱼缸里的鱼儿,孩子们停下了脚步,细细的观看,自言自语地说“鱼儿的朋友是谁?”所以我就联想到了这首《找朋友》的儿歌,它形式较比较单一,便于幼儿记忆和理解,通过学习能儿歌感知两个事物之间存在关系,激发幼儿联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相互关联的,扩散了幼儿的思维方式,特别是最后一句的问答是“鸟笼对小鸟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小鸟说:‘不对,我的朋友是森林、蓝天、白云,还有爱鸟的孩子也是我的好朋友。’”这是一个转折的语句,打破了幼儿的惯性思维,引发幼儿重新思考,激发了幼儿热爱和保护大自然的情怀。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使幼儿了解大自然,进而热爱大自然,爱护鸟类。
2、情意目标:幼儿能复述儿歌内容,增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技能目标: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方法来了解大自然,从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扩展性思维的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大自然和我们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教学难点:能够与同伴大胆交流,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茶壶、水杯,桌子、椅子,笔、纸,围巾、手套,小鸟和鸟笼。
2.同操作材料相同的图片5组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将相应的图片准备好,以供操作展示使用,以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和想法探索问题的方式来引发活动,灵活地调整授课内容,适当的延伸授课内容,扩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基本部分
教师以情境性的语言引入儿歌,出示水壶的图片,展开互动。
听,你们听到没有,有一对好朋友在说悄悄话,我听到了,水壶对 水杯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水杯说:“对。”
(幼儿被老师带入了情景,专注的倾听)
水壶对水杯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那你们仔细看一看,想一想,有哪几对好朋友也经常在一起,他们会说什么呢?
幼儿1:围巾和手套是朋友。
幼儿2:笔对纸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纸说:“对。”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扩散性的想象,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经常在一起。(幼儿自由讨论)
幼儿1:牙膏对牙刷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牙刷说:“对。”
幼儿2:太阳对天空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天空说:“对。”
在我们生活中的周围有那么多好朋友,小鸟也来找朋友,鸟笼对小鸟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小鸟会说什么呢?小鸟的朋友会是谁?(引发幼儿思考)
幼儿1:小鸟说对,因为我爷爷家的小鸟就在鸟笼里。
幼儿2:小鸟说“不对。”因为小鸟不想在鸟笼里,它喜欢飞。(教师:“那你认为小鸟的朋友是谁?” )
幼儿2:小鸟的朋友是天空。
幼儿3:小鸟的朋友是树上的鸟窝。(幼儿在自由的争论)
小鸟说:“不对,我的朋友是森林、蓝天、白云,还有爱鸟的孩子也是我的好朋友。”
三.结束部分
把图片放到黑板上,让幼儿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一组一组小朋友分别操作,考验小朋友的记忆力,观察力和动手力。教师一定要带领小朋友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教育孩子要**鸟的孩子,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小鸟和我们大家的家园,这样,小鸟也会是我们的好朋友。
活动反思
教师提供给幼儿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和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以物品拟人化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但幼儿对水壶、水杯等较感兴趣,两种事物之间存在什么联系,对笔、纸、围巾、手套不是很感兴趣,我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准备一些较有新意的想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学习儿歌内容中利用图片加深幼儿的理解。在最后一段中以全球最关心的问题,环境保护为切入点,大自然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保护大自然,同时句式的改变,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并把语言的发展与时代的要求紧密结合,收集一些资料反映环境的已经遭到了破坏,让幼儿深入的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扩展了幼儿的知识范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形成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习惯。
小班社会教案及反思《找朋友》3
活动目标
1、能分清鞋的左右,学会自己穿鞋,提高观察辨别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2、体验自己做事的成就感。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鞋宝宝”木偶,每人一双玩具鞋(如下图)。三个分别贴有红、蓝、紫颜色标记
的玩具筐,“找朋友”“碰一碰”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音乐游戏“找朋友”
师:你找到好朋友了吗?他是谁呀?小朋友知道吗?我们的小脚也是一对好朋友呢!
二、新授
1、木偶剧《鞋宝宝》。
师:听,什么声音?谁在哭?原来是鞋宝宝,你为什么哭呀?
鞋宝宝:我被小朋友穿反了,我可难受了。
师:哦,原来是这样呀,别急,我们来帮助你,谁愿意来帮忙呢?(请一幼儿帮忙)
鞋宝宝:谢谢小朋友,你们真是爱帮助人的好孩子,再见。
2、引导幼儿进一步辨别鞋的正反。
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两双鞋,你知道哪双是正确的',哪双穿反了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小结:穿对的鞋就像两个好朋友头碰头,中间有个小窝窝,张着嘴在笑呢?
3、做游戏,反复操作,分清鞋的正反。
(1)音乐游戏“碰一碰”。
师:你们想和笑嘻嘻的鞋做游戏吗? 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鞋子,请你去选一双一样颜色的鞋子穿在小脚上,看看哪个小朋友穿得又快又正确。(做游戏“碰一碰”)
(2)送鞋宝宝回家。
师:我们的鞋宝宝累了,它们的家在哪儿呀?(按颜色把它们送回家。)
(3)脱下自己的鞋子做游戏“碰一碰”。
游戏结束,迅速穿好鞋子。
三、拓展:鼓励幼儿尽量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
师: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自己正确穿鞋,其实我们还会做很多很多的事呢。小朋友,你都会做些什么事呢?
师:你们真棒!我们要从小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一个能干的好孩子!
活动反思:
生活中可以发现孩子经常将鞋子左右穿反。鞋子穿反了,从外观上看,很别扭,不美观;从身体方面考虑,幼儿会感觉不舒服,影响幼儿走路及正常的活动。要是经常不注意,会影响幼儿小脚的生长,甚至影响健康,因而,对教师来讲,及时发现情况,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对幼儿参加正常活动,以及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意义。
要让幼儿分清鞋子的正反,必须先分析导致孩子反穿的原因,据我观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小班孩子年龄小,观察能力弱,观察不够细致,把大致相同对称的鞋子误认为是一模一样的,所以穿鞋时不再选择,随手拿来,套上就算,容易出错;二是,幼儿对应匹配能力还不够,不知道,左脚对应左鞋,右脚对应右鞋。清晰原因后我就设计了三大环节来“对症下药”“据因纠果”。首先用拟人化的方法帮助幼儿认识鞋的正反,让幼儿清楚地知道一双鞋子两只是不一样的,然后用谜语来告诉幼儿,穿错鞋像两个好朋友在生气,噘嘴歪头,穿对鞋像朋友在微笑、点头拉手。最后,以游戏“找鞋穿鞋”发展幼儿的细致分辨、对应、匹配的能力。
以上活动来自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教育回归了幼儿的生活,使生活和教育相互交织,相互渗透。
小班社会教案及反思《找朋友》4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摆弄,体验物体的一一对应关系。
2、发现物体、图形的相似之处,进行初步而简单的求同和分类。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在娃娃家提供各种不同材质、不同颜色、不同样式的小手套和小袜子。
红、绿两个玩具筐。
活动过程:
1、利用娃娃家中(或幼儿自己的)混成一堆的小手套、小袜子的问题情境引发幼儿的关注,教师:“小娃娃们要出去玩游戏,可是找不到一样的袜子和手套了,谁能帮他找找呢?”
2、提示幼儿找一找、看一看、分一分,如将小袜子放在红筐里、将小手套放在绿筐里、在小筐上贴上相应的标志,等等。
3、找出成双成对的袜子、手套。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如拿出一双袜子或手套中的一只,请幼儿寻找另一只。
4、也可请幼儿找错或创设有错的问题情境,请幼儿观察、辨别手套、袜子的相同和不同。如拿出两只不一样的袜子,对幼儿说:“我觉得对吗?”如果幼儿认为不对,可以接着问:“你们说说它们哪儿不一样?”引导幼儿边说边指出不一样的地方。
5、教师:“几只小袜子是好朋友呀?”鼓励幼儿尝试点数1、2。
6、教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使两个好朋友不分开呢?”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并动手尝试。如果小夹子夹上,把一只袜子或手套放在另外一只的`嘴巴里,把两只袜子卷在一起放在小盒里。在幼儿完成后,教师给予鼓励:“小朋友真能干,小娃娃谢谢你们!”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探索性发现问题,使幼儿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一双手套和袜子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地学习、体验、理解,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