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一切都在变》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一切都在变》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一切都在变》含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中科学教育目标强调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要求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孩子的学习要来源于游戏,来源于生活,它要求所有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是孩子潜在的课程内容,是孩子最基本的课程。事物的变化是孩子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但是,变化对于孩子来说又是十分新奇的,熟悉与新奇的碰撞可以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通过科学活动,旨在让孩子从身边经常接触的事物开始探究,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变化,发现其中的奥秘,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和好奇心。
活动目标:
1、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感兴趣。
2、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小时候的照片。
2、小蝌蚪变青蛙、蒲公英生长的图片。
3、每人一个气球、一块橡皮。
活动过程:
1、出示照片(图片),幼儿观察发现人、动物、植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1)出示教师小时候的照片,发现人是变化的。
a师:小朋友,你们猜一猜照片上是谁?(幼儿猜想。)我告诉你们,这个小孩就是老师。老师和小时候一样吗?有什么变化?
结论:原来有生命的东西都是会发展变化的。观察发现周围环境和生活中没有生命的东西也是
b提问:老师是变化的。你会变吗?[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会变成什么样子?
(2)小结:原来人是变化的。人的变化过程是:儿童——青壮年——老年——死亡。
2、幼儿观察图片(小蝌蚪变青蛙、蒲公英生长的图片),发现动植物是变化的。
(1)提问:人是会变的,那其他的生物会不会变?请看图片,它们会变吗?是怎样变化的?
(2)小结:蝌蚪会变成青蛙,蒲公英会从一颗小种子长大,变成美丽的蒲公英花。
(3)提问:那还有什么动物会变?还有什么植物会变?
(4)小结:原来动物、植物都是会生长变化的。
3、讨论:人、动物、植物都属于什么?
4、会变化的。
(1)提问:小朋友,有生命的东西是会变的,那没有生命的东西会变化吗?比如说,桌子会变吗?
(2)小结:桌子是会变的,它会慢慢变脏,被磨损,坏掉。
(3)讨论:还有哪些没有生命的东西会变?
(4)出示橡皮泥、气球。
5、幼儿讨论:世界上师否有不变的东西?
人在变,动物、植物在变,天气在变,一年四季在变,太阳、月亮在变,世界上的万物都在变,一切都在变。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我认为是适合我班幼儿的。活动目标明确具体,以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依托,抓住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
在活动中幼儿不仅获得了经验性的知识,而且能全身心投入,自己探索周围人、动物、植物的变化,调动、激发了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探索的欲望。
2.活动中有4个儿童参与不积极。因为这种开放式的活动形式,对教师的驾驭能力是考验,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活动中对幼儿有很多无效回应和漏洞,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知识和经验。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一切都在变》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831字。
第二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一切都在变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一切都在变
活动目标:
1、发展扩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知识迁移能力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探索、创造能力,感知什么是变。
2、幼儿能够把观察到的创造的东西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1、老师及个别幼儿小时候的照片、穿过的衣服、鞋子、蝌蚪生长过程图解。
2、电线、颜料、方形纸、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
1、寻找自身的变化
猜猜照片上的人是谁?大家看看现在他什么样了?什么地方变样了?
2、运用已有的经验,描述四季的变化。(引导幼儿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讨论)。
A、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那每个季节都一样吗?(四季的温度在变:春——温暖,夏——炎热,秋——凉爽,冬——寒冷。B、那人们的穿的衣服有没有变化呢?
3、讨论:在我们周围,还有什么在变化呢?
(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地说出例如时间、小蝌蚪、面包、我做动作等等的变化)师小结:和原来不一样了,这就是变化。
4、幼儿操作探索,来感知物体的变化。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东西,有电线、红黄蓝三种颜料、圆圆的橡皮泥、正方形纸,请小朋友用各种方法让它们也来变一变,不过要把变的方法记住,一会再来告诉大家,好不好?(分组活动,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尝试,并启发幼儿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们变一变)
5、分享经验:请小朋友介绍使物体发生变化的方法。
谁来说一说,你把电线变成了什么?你的红色加了什么颜色,最后变成了什么颜色?黄色、蓝色……圆圆的橡皮泥变成了什么?把正方形的纸变成了什么?
小结:原来,我们周围的一切都会变。只是有的变化很明显,有的是悄悄地在变,有的需要人去帮忙才会变。
6、结束活动
第三篇:大班教案 一切都在变
一切都在变
活动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幼儿感知“和原来的不一样就是变”。
2、初步了解“一切都在变”的初浅道理,对周围物质世界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水粉颜料及量杯;
2、面粉和水;
3、气球人手一个
4、冰块若干
5、白糖、盐、温开水、一次性透明杯
6、电池、电线、电珠若干
7、微波炉一台,玉米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气球:看看我带来了什么?你们想玩吗?(幼儿自由玩气球)
A、提问:你在玩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往气球里吹气,气球就变大了,气放掉了,气球就瘪了)
B、小结:这就叫“变”。我们吹气,气球就从小变到大;把气放了,它又从大变到小。
2、教师变魔术:(变色)猜一猜,它怎么会变的呢?原来,红色加一点黄色会变成橘黄色。等会儿,你们也来试一试,看看还会发现什么,好吗?
3、这儿还有那么多的东西,请你们想各种各样的方法让他们也来变一变。而且,要把变的方法记住,等会儿介绍给大家。
(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尝试,并启发幼儿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它们变一变)
4、谁来介绍一下,你用了什么方法让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
5、你们想了那么多的办法,我也要变一样东西来奖赏你们。
出示玉米: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变呢?
6、在我们身边,还有什么东西会变呢?(讨论、回答)
7、原来,我们周围的一切都会变。只是有的变化很明显,有的是悄悄地在变,有的需要人去帮忙才会变。让我们边尝爆米花,边和朋友们谈谈还有什么会变。
大班科学教案:彩色的阳光
活动目标:
1、了解阳光有不同的颜色组成,知道阳光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颜色。
2、探索观察七种颜色的方法,并通过涂色表现自己的发现。
3、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镜子人手一面,多棱镜每组一面。
2、装水的玻璃瓶若干,水盆4~5个。
3、画纸和油画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看阳光,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阳光是什么颜色吗?我们一起看一看窗外的阳光吧!
师:你们看到的阳光是什么颜色的?(个别幼儿说一说)阳光真的像你们说的是这种颜色吗?
二、了解探索阳光的材料。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材料,看看它们是谁呀?(幼儿说说材料的名称)用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呢?(幼儿自由交流)
三、利用材料探索阳光的颜色。
1、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亲自动手探索发现七彩的阳光。
探索一,将水盆放在阳台上,给每个小朋友一面小镜子,让幼儿将小镜子斜放在水里,玩一玩,看一看能发现什么?随即交流自己的发现。
探索二,让幼儿看一看阳光下的玻璃瓶,还能发现什么?幼儿自由交流后在集中交流。
探索三,引导幼儿利用多棱镜观察阳光,看一看有什么新发现?引导幼儿继续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与幼儿一起得出结论:阳光是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颜色组成的。
四、引导幼儿用油画棒记录阳光的颜色。
师:小朋友今天真能干,自己在玩中发现了太阳的光芒是七彩的,我们一起来画个七彩的太阳宝宝吧!
幼儿进行涂色活动,活动完成后,让幼儿自由交流欣赏。
第四篇:大班主题活动《一切都在变》
一切都在变
一、我长大了 1.我长大了 2.变脸娃娃 3.身体的秘密 4.百变人体造型 5.我变能干了 6.未来的我
二、大自然的变化
7.变化的天气 8.会变的天气 9.云彩和风儿 10.春夏秋冬 11.花儿几时开 12.白天和黑夜
三、食物变变变
13.会变的面粉 14.面包生病了 15.香喷喷的米饭 16.好喝的豆浆 17.自制的饮料 18.蔬菜变变变 19.食物旅行
四、变变乐园
20.颜色的变化 21.图形变变变 22.大变小 小变大 23.小小魔术师 24.瓶盖大变身 25.会变魔法稻草 26.绳结真好玩 27.变废为宝
1.我长六了
活动目标:
1.发现自己在成长变化。2.乐于与同伴分享成长乐趣。3.体验成长的快乐。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请幼儿向妈妈了解自己刚出生时的样子和成长过程中的趣事。(2)物质准备:教师、幼儿每人带—张小时候的照片(或—系列的成长照片)。(3)资源利用: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小时候穿戴过的衣服鞋、帽等物品。活动过程 1.猜猜照片。
(1)教师出示自己小时候(或幼儿小时候)的照片:看一看、猜一猜照片上的小婴儿是谁。
(2)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猜不出来?现在的老师(或幼儿)的相貌与照片上的小婴儿相 比,有什么变化?
(3)小结: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相貌会不断地发生变化。2 穿穿旧物。
(1)出示幼儿小时候穿戴过的衣服、鞋、帽等物品,鼓励幼儿试穿。
(2)交流讨论:小时候的衣物穿在身上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 的身体在长大。)
(3)组织幼儿将收集来的小时候的衣服、鞋、帽等物品按从小到大顺序进行排列。(4)小结: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朋友的身体会不断地长大,身上穿戴的衣物也要跟着慢慢地由小变大。3.说说趣事。
(1)幼儿在小组里与同伴观看各自带来的小时候的照片,结合照片回忆和讲述小时候的趣事。师:小朋友都带来了许多小时候有趣的照片,请你和同伴看一看、说一说照片里有谁,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变化:现在的你和小时候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重点引导幼儿从身体的变化、自理能力的提高、知识经验的丰富等方面发现自己在成长变化。例如:小时候我没牙齿、流口水,现在的我牙齿长齐了;小时候的我走路跌| 跌撞撞的,现在的我能跑会跳„„
(3)小结:每一个人都是由婴儿慢慢地长大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发生许多有趣的事,在亲人和老师的关心爱护下,我们小朋友每天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长。活动延伸
(1)师幼用照片和旧衣物共同布置“我在变”主题展板,引导幼儿继续观察、比较,进1一步感受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2)在语言区引导幼儿欣赏故事《小熊长大了》。
(3)引导幼儿从各个方面表现自己长大了,如“我能自己穿衣服”“我能帮助妈妈做家务” “我比弟弟妹妹力气大”等。
(4)启发幼儿在美工区拓印手印、脚印,并与小时候的手印、脚印比较大小
2.变脸娃娃
活动目标
(1)知道人有各种不同的情绪,尝试用动作、表情、声音表达自己的心情。(2)懂得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和发泄情绪。(3)萌发关心他人的情感。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⑴自制画有各种表情的大般子一个。(2)收集幼儿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情绪的照片。⑶音乐《心情歌》。活动过程 1变一变。
(1)引导幼儿观察骰子上的心情图案,尝试用动作、表情、声音表达自己的心情。a.教师转骰子:心情散子变魔术,变出什么心情?你能不能用动作、声音、表情把这种心情 表现出来了?
b.请个别幼儿转骰子:这是什么心情?你能不能用动作、声音、表情把这种心情 表现出来了?
(2)小结:每个人都有各种不同的心情,都可以用不同的动作、声音、表情来表现。2.猜一猜。
(1)师幼再次玩骰子游戏,引导幼儿根据心情图猜一猜,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让人有这种心情?(如被表扬时开心地笑了,摔倒时伤心地哭了等。)
(2)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情绪的照片,进一步帮助幼儿联系生活迁移经验。.师:生活中会发生许多事情,让我们的心情发生变化,看一看图片上的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她)有什么样的心情?
(3)小结:不同的事情会产生不同的心情,事情不断地发生变化,心情也跟着不断地变 化。当我们摔倒时,会因为痛而哭了;当我们和同伴合作成功时,会因为开心而笑了;当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我们会生气......3.说一说。师:当自己或别人高兴时,你会怎么做?(引导幼儿了解高兴时应该一起分享快乐。)(1)启发幼儿讨论:当自己或别人难过时,你会怎么做?有什么好办法能让自己和别人的心情变好?(让幼儿明白难过时应该互相关心和帮助,还可以用唱歌、画画、做游戏等方法让自己和别人的心情变好。)
(2)小结:心情有好有坏,我们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表达心情。4.演一演。
(1)播放《心情歌》,引导幼儿欣赏。
(2)鼓励幼儿跟随音乐的内容,大胆用动作和表情表现自己的心情。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在美工区剪制各种形状的五官图形卡片,制作“变脸娃娃”。(2)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同伴、教师及家人的情绪。(3)请幼儿收集不同表情的照片,合作制作“情绪照片册”。
3.身体的秘密
活动目标
(1)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2)萌发初步的自我意识。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男、女玩具娃娃各一个。(2)动画片《蜡笔小新》中小新随便脱裤子的视频片段。(3)音乐《找朋友》。活动过程 1.男女有别。
(1)出示男、女玩具娃娃,教师模拟娃娃口吻向小朋友打招呼:小朋友们好,我是男孩子帅帅(我是女孩美美),请男孩子到我身边来(请女孩子到我身边来)。(2)教师引导幼儿按性别分成男女两组,由两名教师分别利用玩具娃娃介绍男女身体的不同特征,告诉幼儿身体的各部分器官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不断地发生变化。(3)师幼共同交流男孩女孩如厕的不同方式,了解洗手间要分“男”和“女”的原因。2.互相尊重。
(1)播放动画片《蜡笔小新》中小新随便脱裤子的视频片段。(2)交流讨论:小新随便在小朋友面前脱裤子的视频片段。
小结: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在背心和短裤覆盖的身体部位)能随便让别看见触摸,我们要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因为那是我们隐私,随便暴露自己的隐私是不礼貌的行为。3.自我保护。
(1)出示玩具娃娃,教师一边用手摸玩具娃娃身体的各个部位,一边问:摸摸头(手、脚、胸„„),可不可以?(引导幼儿进一步知道身体有些部位是不能随便给人触摸的。)(2)请幼儿说说可以与什么人握手、搭胳膊、拥抱、亲脸等,提醒幼儿保护身体的重.;;要性。
(3)交流讨论:当自己遇到不友善的接触时,可以怎样做?
小结:当小朋友遇到不友善的接触时,要立刻避开,并马上告诉爸爸妈妈、报警、向可信任的成人求助、大声呼叫求救„„ 4.游戏体验。
播放音乐,幼儿玩“找朋友”游戏,体验与朋友的亲密接触。
请幼儿说说和好朋友握手、拥抱的感受,进一步感受和分辨友善和不友善的接触。活动延伸
请幼儿轮流说出男孩子和女孩子各自拥有的优点。
4.百变人体造型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自己的身体表现各种造型,感受艺术造型的趣味性。(2)乐于与同伴交流、合作,体验合作的成功与快乐。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数字1—10,太阳、雨伞、房子,花等简单的图案卡片(2)相机、多媒体设备。活动过程 1.游戏激趣
(1)教师和幼儿起边念儿歌“我们都适木头人.转转转,变变变.不许说话不许,玩木头人的游戏。
(2)师幼玩游戏2〜3遍,教师不断激发幼儿的想象,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变出各种不 同的造型。
(3)小结:小朋友的身体本领真大可
以变出许多不同的造型,如金箍棒、机器人、茶壶、小猪等,真有趣。2.数字造型
(1)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说出数字
(2)教师边念“身体身体变变变,边用身体摆数字7的造型,引导幼儿说出教师变的是哪个数字,让幼儿感受到用身体造型表现数字的乐趣.激发幼儿主动试一试的愿望。(3)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身体表现各种数字。
a.请个別幼儿展示用身体造型变成的数字,并请同伴猜一猜是什么数字。b.引导幼儿两人配合,用身体合作的方式表现数字造型。C.鼓励幼儿自由结伴合作表现数字造型。3.图案造型。
(1)出示太阳、雨伞、花等图案卡片,启发幼儿以多人合作的方式用身体变出相应的图案造型。
(2)鼓励幼儿自由组合,一起协商、合作,大胆尝试用身体表现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造型。
(3)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并将幼儿摆出的各种图案造型用相机拍下来。4.欣赏造型。
(1)将相机拍摄下来的幼儿人体造型的照片放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引导幼儿共同欣赏和 分享,感受合作的成功与快乐。
(2)大家共同评选出“最佳造型奖”和“最佳创意奖”。(3)小结:我们的身体真神奇,可以变出各种不同的造型。活动延伸
(1)在数学区提供各种小棒,引导幼儿用小棒拼摆出各种图形和物品。
(2)户外活动时,鼓励幼儿合作用肢体表现各种各样的人体造型,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5.我变能干了
活动目标
(1)感受自己的能力在不断增强。(2)学会欣赏自己。(3)尝试创编儿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收集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图片或照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1)
出示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图片,如自己穿衣、自己洗脸、自己吃饭等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画面中的人是谁,他们都会做什么事情。2.交流分享。
(1)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的调查记录,与同伴说—说自己小时候不会做但在已能做到的各种事情。
(2)组织集体交流,启发幼儿大胆说出自己能做的事情.教师适时给予赞赏和鼓励,使幼儿进一步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在不断增强。
(3)小结:小朋友长大了,能做许多小时候不会做的事情了,大家还要继续努力加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取得更大的进步。3.学习儿歌。
(1)教师朗诵儿歌《我变能干了》,引导幼儿倾听欣赏。(2)引导幼儿讨论儿歌内容。(3)启发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6.未来的我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人一生的变化,想象并画出自己年老时的样貌。(2)增进对长辈的尊敬与关爱之情。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请幼儿与家里的老人交谈,了解老人的生活。(2)物质准备:图画纸、画笔等。
(3)资源利用:请爷爷奶奶们准备好小时候及现在的照片,来园参加活动。(4)材料配套:数字资源《人的渐变图》。活动过程
1.欣赏爷爷奶奶的照片。
(1)组织幼儿欣赏爷爷奶奶小时候及现在的照片。
(2)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爷爷奶奶们现在和小时候的不同之处,如头发变白了,背变弯了,脸上长满皱纹等。2.观察数字资源。
(1)教师出示数字资源《人的渐变图》,引导幼儿了解人一生的成长变化。(2)师幼小结:每个人一直在不断地成长变化,从小婴儿变成老爷爷老奶奶。,3.描绘自己一生的变化。
(1)师:每一个老爷爷、老奶奶都长得不一样,有的驼背,有的戴上了老花镜,有的头发全白了。你长大以后会慢慢变成什么样子?(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引导幼儿将自己想象的一生的变化用图画表现出来,如:背着书包上学校一站在讲台当教师——抱着孩子当妈妈——老了拿拐杖走路„„(3)展示作品,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分享。活动延伸
(1)语言区中投放《人的渐变图》和有关人变化的图片、图书等,供幼儿阅读。
7.大自然的变化
活动目标
(1)感知天气是经常变化的。
(2)尝试记录天气的变化,学习简单的数量统计方法。(3)了解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教师在活动前一个月(或半个月)制作—张天气记录表,让幼儿轮流当值日生,用图画的形式记录天气的情况。
(2)物质准备:准备阴、晴、'雨、雪、风等天气图片,天气预报节目视频。活动过程 1.猜谜激趣。
(1)教师出示谜面:大哥天上叫,二哥把灯照,三哥来喷水,四哥把扇摇。(2)启发幼儿猜出谜底------四种自然现象:打雷、闪电、下雨、刮风。2.统计天气。S(1)出示天气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a.师:这是这个月的天气记录表,你们发现天气有什么变化呢?
b.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说出记录表上各种不同的天气,如:有晴天、有阴天,还有雨天„„(2)幼儿分组统计。
a.师:我们怎样知道这么多天里有几天晴天、几天阴天、几天雨天呢?
b.启发幼儿从天气记录表的第一个日期开始,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逐一地数,不能错数、漏数,正确统计出各种天气的数量。
(3)交流统计结果:每一种天气各有几天?这个月出现最多的是什么天气,出现最少的是什么天气? 3.分析天气。
(1)交流讨论:这一个月的天气有什么变化?一天中的天气是固定不变的吗?(2)小结:天空像个娃娃的脸,变来变去,有时阴天,有时晴天,有时下雨,冇时刮风,有时晴转多云,天气每时每刻都在变化。4.联系生活。
(1)出示各种天气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问题引导:小朋友最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不同的天气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样 的影响?
a.重点引导幼儿讨论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让幼儿感知天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例 如:晴天光线好,身体感到暖洋洋的,洗的衣物容易晒干;阴天教室里暗暗的。感觉不舒服;雨天出门不方便,要带雨具;刮风天到处都是灰尘等。
(3)小结:天气变化多端,有时影响我们的生活,有时候带来方便,有时候又造成危害,天气和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活动延伸
(1)组织欣赏故事《气象台认错》。
(2)提醒幼儿每天晚上注意看电视中的天气预报,懂得根据天气预报增减衣物。
8.会变的气溫
活动目标
1.知道气温是会不断变化的。2.尝试测量、记录气温的变化。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温度计、记录纸和笔。(2)天气预报视频。活动过程 1.认识温度计。
(1)引导语:小朋友知道今天气温是几度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鼓励幼儿大胆分享了解气温的多种方法,如看天气预报、看温度计等。(3)教师出示温度计,引导幼儿了解看刻度的方法,知道温度计上的数字表示温度,一格 表示一度,红色的水银柱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长、变短等。
2.感受气温的变化。
(1)组织幼儿到户外直接感知阳光下和阴凉处不同的温度。
(2)鼓励幼儿大胆地用“炎热”、“凉爽”、“温暖”、“冷冰冰”等词语来描述温度的变化。
3.记录气温的变化。
” „:? 上
(1)引导幼儿将温度计分别置于阳光下和阴凉处进行测fi,并记彔结果进丨 感知温度的变化。
(2)交流讨论:阳光下和阴凉处的温度有什么不同?
(3)小结:受太阳光照射的影响,室外阳光下的温度比较髙,阴凉处的温度比较低,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标准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4.探索气温的变化。
(1)组织幼儿观看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幼儿讨论和理解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含义。
(2)引发猜想:你觉得一天中最高气温应该在什么时间?最低气温在什么时间?(3)教师记录幼儿的猜想,并与幼儿达成一致意见:一天按早、中、晚时段各记录一次1 温,其中最高气温的观测时间定在午睡起床后,最低气温定在早晨入园时。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地方测量一天早、中、晚时段的气温并做记录,发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2)鼓励幼儿争当小小天气预报员,每天早晨向大家进行气温预报,并根据气温进行 “爱心提示”,如今天降温请大家多穿衣服等。
9.彩云和风儿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2.感受云朵的变化,了解风与云的关系。3.尝试用吹、画和肢体语言表现云彩的变化。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1)准备水彩颜料、滴管、画纸等。(2)配乐诗朗诵《云彩和风儿》及背 景音乐的录音。
2.材料配套:数字资源《云彩和风儿》。活动过程 1.谈话激趣。
(1)引导语:小朋友们看过天上的云彩吗?你们看到的云彩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2)想一想:云彩自己会变吗?是谁让云彩变得这么有趣?
(3)小结:云彩和风儿是一对好朋友,风儿吹呀吹,云彩就会变呀变。2.诗歌欣赏。
(1)引导幼儿闭上眼睛,静心欣赏配乐诗朗诵《云彩和风儿》。
(2)交流讨论:小朋友听完诗歌有什么感觉?风儿把云彩变成了什么?为什么说云彩 真有趣?风儿真能干?
(3)小结:这首诗很美,把不断变化的云想象成小白船在飘、大狮子在吼、胖娃娃在跑等情境,真有趣。但是没有风儿,云彩就不会发生变化,所以说风儿真能干。3.诗歌朗诵。
(1)教师出示数字资源《云彩和风儿》,结合数字资源与幼儿一起朗诵诗歌《云彩和风 儿》。
(2)教师与幼儿一起随着背景音乐朗诵诗歌《云彩和风儿》,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4.吹画表现。
(1)师:小朋友也来扮演风儿,吹吹云彩,看看你的云彩变成了什么,它在做哪些有趣的事情。(2)启发幼儿大胆运用水彩颜料和画纸进行吹画活动。
(3)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吹画作品创编诗歌,并向同伴交流介绍,例如:吹呀吹,云彩变成了小绵羊,咩咩咩,和太阳公公捉迷藏;吹呀吹,云彩变成了小白兔,一蹦一跳,在锻炼身体;吹呀吹,云彩变成了„„ 5.游戏体验。
(1)组织幼儿到户外玩“云彩和风儿”的游戏:教师扮演能干的风儿,幼儿扮演有趣的云彩,随背景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当音乐结束时“风儿”一吹,“云彩”就固定一 个造型不动,让大家猜一猜。鼓励幼儿大胆用肢体语言表现云彩的变化。游戏根据实 际情况反复进行。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天上云朵的变化,大胆想象云朵变成了什么,尝试创编 儿歌。
2.提供棉花、深蓝色彩纸、胶水等材料,让幼儿将棉花任意撕扯成薄片状,粘贴在深蓝 色的纸上,做蓝天白云,自编云朵的故事。
10.春夏秋冬
活动目标
1.了解一年四季的明显特征和交替顺序。2.大胆与同伴交流对四季的认识。3.在学唱歌曲中进一步感受四季的变化。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1)自制四季大转盘一个。(2)画有四季特征(如树木、花卉、人物活动等)的小图片若干。(3)音乐《四季童谣》。2.材料配套:数字资源《四季图》。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
(1)师: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2)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对四季的认识。
(3)小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小朋友有的喜欢春天,有的喜欢夏天,辛 喜欢秋天,有的喜欢冬天,因为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丽景象和令人喜欢的地方。2.认识四季。
(1)教师出示数字资源《四季图》,引导幼儿观察:这是四季图,你能看出上面的四幅图各是什么季节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启发幼儿从不同季节天气情况、动植物的生长变化、人们的衣着和活动情况进行思考,发现四季的明显特征,如春天,天气暖和,燕子飞来了,柳树发芽了,农民伯伯忙播种,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3)引导幼儿自由交流四季的经验,例如:夏天天气炎热,可以通过吃西瓜、冰淇淋来消暑。
3.认识四季交替。
(1)教师出示并转动四季大转盘,启发幼儿说说四季的变化顺序。
(2)教师转动大转盘的指针,指针停转后指向某一季节的画面,请幼儿说出这一画面画的是什么季节,并说出这一季节过后是什么季节。引导幼儿了解四季的交替顺序。|(3)小结:一年四季是按“春天一夏天一秋天一冬天”的顺序不停轮换的。4.学唱歌曲。
(1)教师播放歌曲《四季童谣》,引导幼儿倾听欣赏。
(2)启发幼儿说出歌词内容,引导幼儿学念歌词,提醒幼儿念歌词时声音要响亮、有节奏。可以引导幼儿先分小节念,幼儿熟悉后再合起来念整首歌词。(3)教师清唱,幼儿学唱。可分段教唱完后,再把整首歌连起来完整演唱。(4)引导幼儿用活泼、愉快的声音进行轮唱或小合唱等。活动延伸
1.在美术区引导幼儿运用画、剪、折等技能合作制作春、夏、秋、冬的美术作品,并将 四季作品展示在语言区中,供幼儿讲述。
2.在科学区提供春夏秋冬大转盘、四季拼图,让幼儿操作、交流。
11.花儿几时开
活动目标
1.认识不同季节开放的花卉,并尝试分类。2.学习欣赏儿歌。3.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儿歌《花儿几时开?》的录音。
2.环境创设:用各种季节的花卉图片或实物,如春天的迎春花、桃花,夏天的荷花、向日葵,秋天的菊花、桂花,冬天的蜡梅花、水仙花等将活动室布置成“百花园”。3.材料配套:数字资源《花儿几时开?》,幼儿活动操作材料《主题活动•花儿几时开?》。活动过程 1.情境引入。
(1)师: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百花园”,请小朋友看一看,说一说,“百花园”里有哪些花,长什么样子,是什么季节开放的。
(2)引导幼儿自由观察活动室有哪些花卉(或播放数字资源《花儿几时开?》),启发幼儿说一说、议一议各种花卉的外形特征及开放的季节,例如:迎春花的花瓣是黄色的,它是在春天开放的。2.花儿找家。
(1)出示操作材料《花儿几时开?》:这里有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图,小朋友们能不能按不同花儿开放的季节为它们找到家呢?
(2)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并说清理由,如荷花、向日葵都是夏天开放的花,应该把它们连到夏天的景色图上。3.欣赏儿歌。
(1)教师播放儿歌《花儿几时开?》,幼儿欣赏。(2)交流讨论:儿歌里有什么花?在什么季节开放?(3)师幼一起学念儿歌。4.音乐游戏。
(1)玩法:播放音乐,幼儿扮演喜爱花的朋友(如鸟、蝴蝶等),随着音乐四散地自由舞蹈。当音乐停止时,幼儿每人要找到一幅花的图片对应站好,并说出该花的名称和通常开放的季节。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在美术区运用自己喜欢的美工方式.如剪贴、绘画、印花等方式选择不同的材料,创作四季花卉,如迎春花、荷花、菊花、蜡梅花等,并运用自己创作的四季花卉作品共同布置“四季花开”主题墙饰,启发幼儿欣赏、交流。2.引导幼儿欣赏儿歌《花卉拍手歌》。
3.玩益智游戏“季节找花儿做朋友”:春、夏、秋、冬四季卡片各一张,各种花卉卡片 各一张,进行配对游戏。如春天找桃花、迎春花做朋友,夏天找荷花做朋友,秋天找菊花做朋友,冬天找蜡梅花、水仙花做朋友。
12.白天和黑夜
活动目标
1.理解白天和黑夜形成的原因及转换关系。2.乐于探索白天和黑夜的秘密。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地球仪,手电筒若干。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
(1)师:白天,你在干什么?晚上,你又在干什么?(2)启发幼儿说说自己在白天和黑夜的不同活动情况。(3)引发思考: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呢?(4)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2.白天和黑夜的秘密。
(1)教师出示地球仪,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
(2)思考问题: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地球是静止不动的还是在不停地转动?怎样转动?白天和黑夜是怎样产生的?夜晚,太阳是不是消失了?(3)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看法。
(4)实验探索:将打开灯光的手电筒固定在离地球仪有一定距离的一侧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教师操纵地球仪自传,当中国地域对着光源时,请幼儿判断中国是白天还是黑夜,当中国地域背离光源时,再请幼儿判断中国是白天还是黑夜。(5)教师继续转动地球仪,让幼儿观察并判断白天、黑夜的转换情况。
(6)小结:地球和太阳都是圆球体,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转动,同时地球还在自转,当太阳光照到我们居住的地方时,我们这儿就是白天;而没有照到太阳光的地方就是黑夜,当我们居住的地方背朝太阳的时候,我们这儿就是黑夜。3.游戏“白天和黑夜”。
(1)玩法:幼儿两人一组进行游戏,一个人手持手电筒扮太阳站立不动,另一人扮地球围绕太阳运转,同时自己也在自转。当听到太阳发出“停”的指令时停下来,地球如果是面对太阳就说“白天”,如果背朝太阳就说“黑夜”。游戏双方轮换角色进行。
13.会变的面粉
活动目标
1.知道许多食品都是面粉制成的。
2.了解面粉的由来和特性,感受面粉的变化。3.尝试用面粉制作各种食品,体验动手制作的乐趣。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1)师幼共同收集面粉制品,如饼干面包、馒头等,并布置成“面粉品屋”。(2)生面粉,纯净水若干;放过酵母的面团若干。2.材料配套:数字资源《面粉食品的由来》。活动过程
1.参观“面粉食品屋”。
(1)引导幼儿自由参观“面粉食品屋”,认真地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仔细发现各食品的异同。
(2)交流讨论:你在食品屋里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小结:食品屋里的食品(如饼干、面包、馒头)的颜色、形状、味道各不相同,它们都是用面粉制成的。2.了解面粉食品的由来。
(1)交流讨论:面粉食品是从哪里来的?(2)引导幼儿大胆地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看法。
(3)结合数字资源《面粉食品的由来》让幼儿生动直观地了解面粉食品的由来:农民种小麦一小麦磨成面粉一面粉制成食品。3.感知面粉的特性和变化。
(1)出示生面粉,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面粉,利用自己的感官看、闻、摸、捏,充分感知面粉的特性。
(2)引导幼儿在面粉里倒上适量的水,并进行搅拌,观察其变化,知道面粉加了水后有黏性、吸水性、可塑性等特征。
(3)小结:面粉是白色的,没有味道,摸起来细细的、滑滑的,加了水以后就会黏黏、软软的,揉一揉就变成面团,可以制作各种好吃的面粉食品。4.制作喜爱的面粉食品。
(1)鼓励幼儿刚才揉好的面团和教师发酵好的面团,用揉、团、捏、包等技巧尝试 作自己喜欢的食品,如馒头、饺子、包子、葱油饼等。活动延伸
1.将幼儿制作的面粉食品送到厨房,请炊事员师傅蒸熟或炸熟后,供幼儿品尝,并观察 面粉食品在蒸炸前后的变化。
2.在科学区投放小石磨,让幼儿动手磨麦子、米或黄豆,让幼儿亲身感受从颗粒状到浆液的变化过程。
14.面包生病了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小实验。2.了解面包变质的原因。3.知道不能吃变质的食物。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几天,教师引导幼儿分组做实验。第一组: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另一块面包上洒上水,分别装在密封的塑料袋里,放置在科学角。第二组:两块面包都洒上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然后,把一块面包放进幼儿园厨房的冰箱中,另一块面包放在温度较髙的地方。先引导幼儿猜测“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再引导幼儿每天观察面包的变化,并记录观察结果。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1)教师讲述故事《面包生病了》,幼儿倾听。
(2)交流讨论:面包弟弟生了什么病?它为什么会生病?
(3)小结:面包弟弟身上长了霉菌,因为霉菌喜欢水,也喜欢温暖的地方,而面包弟弟身上总是湿湿的,又喜欢到处乱跑,所以生病了。2.实验证明。
(1)请两个实验小组分别派代表展示“面包发霉”的实验观察记录。
(2)引导幼儿发现面包的变化:每一组的两块面包中,哪—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为什么?
(3)小结:实验说明霉菌的生长与水分、温度有关,水分越充足,温度越高,霉菌就越快。3.组织讨论。
(1)话题:面包为什么会发霉?发霉的面包能吃吗?为什么?(2)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
(3)小结: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的上面生长了—种微生物——霉菌,与其他生物—样,它 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发霉的面包不能吃,因为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4.经验拓展。
(1)交流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食物容易发霉?怎样能使食物的保鲜时间变得长一些? 鼓励幼儿根据生活经验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2)小结:蛋糕、水果、饭菜等食物容易发霉变质,如果把它们放在干燥的地方或冰箱 内,就可以使它们的保鲜时间变得更长一些。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在自然角继续做“食物发霉”小实验.并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2)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儿不能吃霉变质的食物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15.香喷喷的米饭
活动目标
1.了解大米的来源和用途
2.感受大米的变化,萌发探究食物变化的兴趣。3.学习古诗,懂得爱惜粮食。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请幼儿向家长和周围的人调查、了解有关“米从哪里来”的问题。
2.物质准备:(1)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大米制品,如爆米花、年糕、甜酒酿等。(2)米饭一碗,大米、电饭煲及餐具若干。
3.材料配套:数字资源《稻米成熟了》。活动过程
1.说一说:米的来历。
(1)教师出示米饭,提问:这是什么?用什么做的?米从哪里来?
(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收集的信息及秋天主题活动中已有的经验,与同伴说一说米是从哪里来的。
(3)教师结合数字资源《稻米成熟了》,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米的来历:米是农民们辛苦 种出的水稻经过种植、收割、脱粒变出来的。2.看一看:大米制品。
(1)交流讨论:米除了能变成米饭,还会变成什么?
(2)出示各种大米制品,引导幼儿自由观察、了解,感受大米的变化。(3)小结:米的用途可大了,除了能变成我们天天要吃的米饭外,还可以变成爆米花、甜酒酿,还可以磨成米粉做成年糕等食品。
3.学一学:古诗《悯农》。
(1)师:米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得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粮食,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果实。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古诗《悯农》。
(2)幼儿学习古诗《悯农》,感受古诗中农民种田的辛苦。(3)尝试绘画古诗内容并制成小书。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在教师、保育员、厨房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分组尝试用水把米淘净,煮各种 自己喜欢吃的饭,如咸稀饭、白干饭、白米粥等。
2.午餐时提供米饭,引导幼儿看一看大米煮熟后变成什么,尝—尝米饭的味道。3.结合班级幼儿日常进餐情况,教育幼儿要爱惜农民的劳动成果不浪费粮食。
4.在语言区提供数字资源的《稻米成熟了》,供幼儿看图讲述。投放幼儿自制的古诗《悯农》小画册,让幼儿交流阅读。
5.建议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增设“饭店”“米制品商店”等主题内容。
16.好喝的豆浆
活动目标
1.发现黄豆加工后的变化,增进对事物变化的兴趣。2.知道黄豆和豆制品营养好,喜欢吃各种豆制品。3.体验合作制作豆浆的乐趣。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1)可食用的各类豆浆若干。(2)浸泡的黄豆若干,全自动豆浆机四台。(3)石磨的图片或者实物、豆制品的图片若干。活动过程 1.品尝豆浆。
(1)让幼儿品尝各种豆浆,如黄豆浆、花生浆、绿豆浆等。(2)启发幼儿谈-谈:你喝的豆浆是什么味道?它是什么变出来的?
(3)小结:豆浆又香又甜,很好喝。它是用各种豆子制作的,先将浸泡好的豆子加适量的水磨成浆,过滤后成为生豆浆,最后将生豆浆煮沸变成好喝的豆浆了。2.认识石磨。
(1)教师出示石磨的图片或者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石磨的外形特征用途。_(2)教师简单介绍石磨的使用方法。3.尝试制作豆浆。
(1)师: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已经发明了全自动豆浆机。人们想喝豆浆,只要把浸泡的黄豆放进去,通上电按下按钮,—会儿就能喝到香香的豆浆了。(2)教师出示全自动豆浆机,引导幼儿认识,介绍制作豆浆的操作方法。(3)各组利用豆浆机尝试制作豆浆,教师提醒幼儿注意用电安全。_ 4.交流经验。
(1)启发幼儿交流制作豆浆的经验和发现,如豆不能放太多,只放豆而不放水,豆浆也 制作不出来等。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黄豆加工成豆浆后的变化。5.联系生活。
(1)师:黄豆能做成豆浆,还能做成什么?黄豆对人有什么益处?
(2)结合图片,帮助幼儿进行小结,让幼儿知道黄豆能做菜、榨油、做豆芽及各种豆制 品,如豆腐、豆浆、豆花、腐竹等,豆制品对人的身体有好处。活动延伸 1.有条件的可带幼儿参观豆制品厂,了解工人是怎样制作豆腐、豆腐干等。
2.鼓励幼儿做黄豆发芽实验,观察黄豆发芽所需的条件,并做观察记录。
17.自制饮料
活动目标
1.尝试自己制作饮料,感受食物状态的变化。2.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制饮料的经验。3.知道要多喝水,少喝碳酸饮料。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⑴几种常见的饮料,如牛奶、果汁、可乐等,白开水一杯。(2)橘子粉、奶粉、椰子粉等食品,榨果汁的用具及各种水果。活动过程 1.认识饮料。
(1)出示各种饮料:小朋友认识哪些饮料?最喜欢喝什么饮料?(2)启发幼儿想一想:饮料是由什么制成的?
(3)小结:大多数的饮料都是由饮料粉、白糖、香料、人工色素和水等调制而成的。2.制作饮料。
(1)幼儿自由选择一种方式制作饮料。
a.调制饮料:提供温开水和橘子粉、奶粉、椰子粉、白糖等食品,让幼儿调制自己喜欢喝的饮料,引导幼儿观察各种粉剂溶化的过程。
b.鲜榨果汁:提供橙子、苹果、橘子等水果及榨果汁的用具,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榨果汁,引导幼儿观察水果变果汁的过程。3.分享饮料。
(1)引导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调制的或鲜梅的果汁饮料,说一说饮料的味道。
(2)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分享制作饮料的过程,如奶粉变成牛奶的过程、水果变成果汁的过程等。4.联系生活。
(1)教师出示白开水和可乐:这是白开水和可乐,小朋友喜欢喝哪一种?应该多喝哪一种?为什么?
(2)引导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3)小结:白开水虽然无色无味.但它是最好的补水方式,应该多喝;而碳酸饮料容易损坏牙齿,并造成肠胃负担,影响钙的吸收,应该少喝。活动延伸
1.建议家长在家里让幼儿自己调制饮料,亲身感受食品状态的变化。2.角色游戏中,引导幼儿增设“饮料厂”的主题内容,让幼儿运用水彩颜料调制饮料,激发幼儿探究周围事物变化的兴趣。
3.邀请幼儿园保健医生向幼儿介绍多喝碳酸饮料不利于健康的保健常识。
18.蔬果变变变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蔬菜、水果的横截面进行拓印。2.尝试用蔬菜、水果创作各种造型。3.发展创意思维,体验创作的乐趣。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1)可供造型的常见水果、蔬菜(如苹果、梨子、香蕉、橘子、地瓜、胡萝卜、黄瓜等)。(2)塑料刀、安全剪刀、牙签、纸盘、即时贴、蜡光纸等辅助工具和材料。(3)蔬果艺术作品实物或图片。活动过程 1.蔬菜印章
(1)教师示范:用小刀将蔬菜或水果横截面切开,蘸上颜料拓印于图画纸上,并尝试用笔添画(如用黄瓜的横截面挨个拓印出毛毛虫的身体,在添上眼睛和触角),请幼儿看看蔬果变成了什么。
(2)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蔬菜或者水果切面,在图画纸上拓印,并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添画,如变成人脸,动物等。提醒幼儿在拓印的时候要用力向纸上按,将纸固定不能移动。2.蔬菜造型。
(1)展示各种蔬果艺术作品(或图片),引导幼儿自由观察欣赏。
(2)交流分享:你最喜欢的是哪—个蔬果艺术作品?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3)引发思考:你想创作什么样的蔬果艺术作品?它需要用什么材料制作?(鼓励幼儿发 挥想象,大胆构思。)
(4)启发幼儿运用蔬菜、水果创作各种有趣的蔬果艺术作品,例如在橘子、洋葱上面贴上 用蜡光纸剪成的五官,做成水果娃娃;用生姜雕刻成小猫、小狗等小动物造型,用西瓜、葡萄等组合雕塑成各种动物造型......(5)鼓励幼儿合作创作,关注能力较差的幼儿,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3.展示作品。
(1)师幼共同布置“蔬果艺术作品展”,引导幼儿互相观赏、交流,看一看、比一比谁作的蔬果艺术作品最有趣、最有创意。活动延伸
1.在美工区提供各种水果、蔬菜,让幼儿继续创作蔬果艺术作品。
2.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将幼儿创作的蔬果艺术作品拍成照片,制作“蔬果艺术作品” 册,投放在语言区,供幼儿欣赏、讲述。
19.食物的旅行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和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2.逐渐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1)黄豆或其他豆类一颗,健康知识卡片(包括吃烧烤、吃零食、喝冷饮、吃硬东西、水果洗完再吃、吃饭细嚼慢咽、运动后马上喝水、饭后剧烈运动、饭后散步等内容),星星贴纸若干。(2)故事录音《小豆子的旅行》。2.材料配套:数字资源《小豆子的旅行》。活动过程 1.谈话激趣。
(1)教师出示豆子: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今天,小豆子要到一位名字叫作淘淘的小明友的身体里去旅行。它会看到些什么?会发生哪些事情?请小豆子来告诉我们吧!2.分段理解故事
(1)教师出示数字资源《小豆子的旅行记》,讲述故事的第一自然段,并根据故事情节用豆子在数字资源上示意。(下同)
a.师:小豆子从哪里进入淘淘的身体里?看到了什么?后来又被挤到了哪里?食管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有什么作用?
b.引导幼儿了解豆子从口腔到食管的过程,口腔和食管的作用是输送食物。(2)教师讲述故事的第二自然段。
a.师:小豆子从食管来到了哪里?胃有什么作用?它为什么会生病?
b.引导幼儿了解胃的作用是将人们吃下去的食物磨碎,并明白不良的饮食习惯会使胃生 病的道理。
(3)教师讲述故事的第三自然段。
a.师:小豆子又从胃来到了哪里?它在小肠里看到些什么呢?小肠有什么作用?小豆子能从小门里出去吗?
b.引导幼儿了解小肠的作用就是将磨碎的食物消化吸收,转变成人体所需的营养。(4)教师讲述故事的第四自然段。
a.师:小豆子又从小肠到了哪里?大肠里都是些什么呢?为什么小豆子还没有为淘 淘做事就要被排出体外呢?
b.引导幼儿了解食物没有被磨碎就不能被身体吸收利用,将在大肠里被变成残渣排出体外。3.完整欣赏故事。
(1)完整播放故事录音《小豆子的旅行》,引导幼儿欣赏。
(2)交流讨论:小豆子到了淘淘身体里的哪些地方去旅行?它想告诉小朋友什么事情?(3)小结:小豆子到了淘淘的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消化器官里去旅行,它想告诉小朋友们要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如吃食物时要细嚼慢咽,注意少吃冷、硬的东西,少吃零食,不吃不干净的东西,不能吃得太饱等,这样食物才能被消化吸收,身体才会健康。4.健康知识抢答。
(1)把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开展健康知识抢答游戏。
(2)教师逐一出示健康知识卡片,请各组幼儿根据卡片上的内容马上抢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分析对错。答对的小组奖励一颗星星,答错的不奖励。游戏结束时以星星最多的小组为优胜队。活动延伸
1.在语言区提供故事录音《小豆子的旅行》和数字资源,供幼儿欣赏、讲述。2.请家长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20.颜色的变化
活动目标
1.主动参与变色的操作活动,感受颜色的变化。2.乐意与同伴分享自己对颜色变化的发现 3.尝试创编儿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1)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彩颜料,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纸,水 彩笔、毛边纸、水彩颜料、调色盒各若干。(2)每人一张玩色实验记录卡。活动过程
1.欣赏儿歌,激发兴趣。
(1)教师朗诵儿歌《黄宝宝、蓝宝宝》,引导幼儿欣赏。
(2)师:儿歌里哪两个颜色宝宝很要好?为什么他们拥抱—下以后就不见了? 2.实验探索,发现变化。
1(1)师:黄宝宝和蓝宝宝抱一抱就变成了绿宝宝,你们相信吗?我们—起来做个实验并做记录吧!
(2)教师进行混色实验并示范做记录:先在调色板上加黄色(同时相应地在记录卡等号 边的一个方框里涂上黄色),再加上蓝色(同时相应地在记录卡等号左边的另—个方 框里涂上蓝色),混合调色,调均匀后变成了绿色(最后在记录卡等号右边的方框里涂上绿色)。(3)小结:黄宝宝和蓝宝宝抱一抱会变成绿宝宝。3.分组操作,尝试记录。
(1)幼儿自选喜欢的方式进行操作探索,记录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a.第一组:提供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纸和水彩笔,幼儿自由将两种或三种颜色的 玻璃纸叠在一起,看一看变成了什么颜色并记录下来。
b.第二组:提供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彩颜料和调色盒,让幼儿任意将两种或三种颜 色混合在一起,观察颜色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c.第三组:提供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彩颜料和毛边纸,让幼儿进行染色,观察颜色 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2)引导幼儿与同伴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结合记录说一说自己变出了什么颜色,是怎样 变出来的。
4.根据发现,尝试创编。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发现尝试创编儿歌,如将“黄宝宝,蓝宝宝”替换成“蓝宝玉,红宝宝”,“变成一个绿宝宝”替换成“变成一个紫宝宝”等。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颜色的变化如在美工区玩调色游戏,在科学区玩变色陀螺游戏。
2.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周围世界颜色的变化,激发幼儿探索颜色变化的兴趣。
21.图形变变变
活动目标
1.增进对各种图形主要特征的认识,感受图形之间的关系。2.大胆想象,为图形添画。3.尝试拼摆组合各种图形造型。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等各种图形,剪刀,白纸,胶棒,毛等。活动过程
1.到图形王国做客。
(1)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到图形王国做客,请大家看一看,图形王国里都有哪些图形?他们长什么样?
(2)组织幼儿自由观察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结合幼儿的发言进行小结,如:图形王国里有圆形,圆形圆溜溜的,没有角。有正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等。2.图形画一画。
(1)教师示范为图形添画。
a.出示一个半圆形,逐—变换其方向,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它像什么?
b.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添画,如:画上伞柄变成雨伞,画上脑袋变成小鸟等。(2)鼓励幼儿选择—种图形,将其张贴在白纸上,进行添画。(3)作品展示:我把XX图形添画成了XX。3.图形剪一剪。(1)幼儿猜,教师剪。
a.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鼓励幼儿猜想,将其对角折后剪开,会变成几个什么图形。b.教师现场演示,揭示正方形对角折后剪开的结果:正方形变成了两个三角形。c.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猜想图形的变化,感受图形之间的关系。(2)教师说,幼儿剪。
a.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如:将一个正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应该怎么折,怎么剪? b.请幼儿猜想后进行操作。c.幼儿交流操作经验。
d.教师根据幼儿操作情况进行小结。4.图形摆一摆。
(1)师:刚才我们用画一画的方法把一个图形变成了一件物品,用剪一剪的方法把一 个图形变成了许多图形。现在,让我们试试把许多图形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美丽的画。(2)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作品,请幼儿寻找出作品中的图形,说说它变成了什么。活动延伸
1.在数学区提供各种图形纸、剪刀,引导幼儿通过剪一剪或拼一拼的方式’进一步感受 图形之间的关系。
2.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活动室,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图形变化的美。
22.大变大小变小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可变大变小。2.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事物的大和小。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一段由强到弱再由弱到强的音乐,(2)气球、玉米粒、微波炉。活动过程
1.说一说:什么东西可以由大变小。
(1)师:小朋友觉得生活中什么东西可以由大变小?(2)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
(3)小结:我们的生活中有大大小小的许多东西,有的东西大小不会变,有的东西却可以变大变小。比如气球、游泳圈、泡泡糖等。2.动一动:我的身体会变大变小、(1)教师出示气球,引导语:这是什么?如果我们往气球里吹气,它会怎么样?我们把气球里的气慢慢放掉,它又会怎么样?
(2)教师操作,幼儿观察,发现气球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
(3)请个别幼儿扮气球,教师和其他幼儿共同为他“打气”“放气”,鼓励扮气球的幼儿大胆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气球的变大或变小。
(4)倾听音乐:听一听哪段音乐是在为气球打气,让它变大;那一段又是在让气球漏气,让它变小。
(5)幼儿倾听音乐。尝试用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动作表现气球的变大或缩小。(6)幼儿两两合作,根据音乐表现气球变大或缩小。3.看一看:噼噼啪啪爆米花。
(1)教师出示玉米粒,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看上去怎样?它会变大吗?
(2)将玉米粒装进袋子里,封口后放进微波炉,关紧门,将微波炉开到高温加热2〜4分钟,引导幼儿仔细倾听玉米加热膨胀时发出的噼噼啪啪的声音。
(3)取出爆米花,引导幼儿观察:加热后的玉米粒变成了什么样?和原来的小玉米粒比有什么差别?玉米粒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4)小结:原来的玉米粒又小又黄,加热后它就噼噼啪啪地爆炸,然后变成又大又白的爆米花。爆米花很好吃,但它是膨化食品,不能多吃。4.变一变:噼噼啪啪爆米花。(1)鼓励幼儿扮演一粒小小的玉米,用身体动作表现撒上油、糖、奶油,进入微波中旋转加热,噼噼啪啪成为爆米花的过程。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投放各种可变大变小的游戏材料,如气球、拉花、橡皮筋等,让幼儿操作探索,进一步感知大变小,小变大。
23.小小魔术师
活动目标
1.乐意探究、发现魔术的奥秘,体验魔术的有趣和神奇。2.尝试表演小魔术。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教师、家长或幼儿活动前学习一些简单的小魔术
2.物质准备:(1)魔术师表演视频,背景音乐。(2)魔术小道具,如魔术帽、扑克牌、彩带、魔术环、魔术蛋、硬币等。活动过程
1.观看魔术表演。
(1)播放魔术师表演视频,引导幼儿欣赏。
(2)交流讨论:小朋友刚才看到了哪些魔术表演?有趣吗?你们觉得魔术师身上是有特殊的魔力还是藏着什么秘密?
(3)小结:魔术是人们用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表演。魔术师本身是没有魔力的,只是借助一些特殊的道具和表演手法给人造成一种奇妙的视觉感受。2.揭开魔术的秘密。
(1)教师请会魔术表演的幼儿上台表演小魔术,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表演者的表情和动作。(2)表演者变完魔术后,请幼儿猜猜这个魔术是怎么变的,然后师幼共同揭开魔术的秘密,如魔术中使用了一些特制的魔术道具,像魔术帽里有夹层、魔术蛋里有手帕等:(3)请幼儿说一说表演者的表情和动作,引导幼儿认识到魔术表演者要有夸张的表情和熟练迅速的动作才会使魔术变得神秘、有趣。
(4)小结:魔术表演不但要有特制的魔术道具,还要有熟练的表演手法和夸张的表情,才 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只要我们积极地动手动脑,也能成为小小魔术师。3.探索魔术道具。
(1)为幼儿提供各种简单的魔术道具,鼓励幼儿大胆玩一玩、变一变,探索各种魔术道具的秘密。
(2)启发幼儿互相交流,学习各自掌握的魔术技巧,体验变魔术的乐趣。4.大家来变魔术。
(1)鼓励幼儿在同伴面前大胆表演自己学会的魔术,并交流魔术表演的秘密。
(2)小结:魔术充满无限的魅力,小朋友今后要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去发现 魔术表演的更多秘密。但是有的魔术表演非常惊险,大家千万不能去模仿危险的魔术表演。活动延伸
1.请家长与幼儿一起观看魔术表演的视频。2.鼓励幼儿为中、小班的弟弟妹妹表演魔术。
24.瓶盖大变身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拼摆瓶盖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2.借助瓶子进行联想,发展想象力。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⑴师幼共间收集的各种废旧瓶盖。⑵剪刀双、双面胶、海绵胶、彩纸、水彩笔。(3)瓶盖艺术品若干。活动过程 1.有趣的瓶盖。
(1)展示幼儿收集的瓶盖,比—比谁收集的瓶盖最多,谁收集的瓶盖最大。看—看各种瓶盖有什么不一样(如大小、颜色不—样)。
(2)师:瓶盖是什么形状的?小朋友可以想到哪些圆的物品?瓶盖可以变成什么?(3)展示各种瓶盖艺术品,引导幼儿欣赏。
(4)小结:只要动脑筋,小瓶盖可以大变身,变成许多有趣的艺术品。2.瓶盖摆一摆。
(1)师:我们一起用瓶盖在桌子上摆一摆,看看能变成什么图形。
(2)教师不断启发幼儿思维:一个瓶盖圆又圆,它变成了什么?两个瓶盖圆又圆,小朋友摆一摆,看看它变成了什么?三个瓶盖圆又圆,小朋友摆一摆,看看它变成了什么? 看一看大的瓶盖可以变成什么?许多一样的瓶盖可以变成什么?不同颜色或相同颜色的瓶盖组合后可以变成什么? 3.瓶盖大变身。
(1)引导幼儿将摆好的瓶盖用双面胶或海绵胶固定,再联想它像什么以及可以变什么。(2)鼓励幼儿用彩笔进行添画,让它变得更像联想的事物。
(3)展示瓶盖作品,启发幼儿与同伴间互相看一看、议一议瓶盖变成了什么。活动延伸
1.在美术区提供各种瓶盖,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并在制作过程中大胆联想并添画。
25.会变魔术的稻草
活动目标
1.学习搓草绳,体验稻草变草绳的乐趣。
2.利用草绳玩游戏和制作简单的稻草玩具,发挥想象力及创造力。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草绳一根,稻草若干,稻草玩具若干。活动过程
1.魔术激趣:稻草大变身
(1)教师手拿若干根稻草,神秘地对幼儿说“稻草宝宝大变身”,然后转身偷偷把稻草换成草绳。
(2)出示草绳.启发提问:稻草宝宝变成了什么?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变? 2大家一起来搓草绳。
(1)启发幼儿发现稻草变成草绳的秘密。
(2)教师示范搓草绳的方法,重点演示让两股稻草缠绕在一起和续稻草的动作。(3)幼儿学习搓草绳,体验玩稻草的乐趣。I(4)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适当的指导、帮助。(5)比一比:谁搓的草绳最长?谁搓的草绳最结实? 3.会变魔法的草绳。(1)草绳变图形。
a.师:小朋友们搓的不是普通的草绳,而是条会变魔术的草绳,你看,它变成了什么?(教师将草绳变成小蛇、铁丝网等,引导幼儿欣赏。)b.启发幼儿想象:你的草绳能变成什么?
c.引导幼儿用草绳在桌子上变出各种图形.并表述:我的草绳变成了 XXX„„(2)草绳变玩具。
a.教师出示几种稻草玩具,引导幼儿欣赏,引导语:魔术草绳还可以变成许多有趣的玩具,你们看„„
b.教师引导幼儿用草绳制作简单的稻草玩具.如将草绳的头尾用稻草连接在一起变成软 呼啦圈,将草绳从里到外卷成圆圈变成草绳飞盘等。4.幼儿互相欣赏自制的稻草玩具发现成功的喜悦。活动延伸
1.幼儿利用草绳到户外玩拔河、揪尾巴、投飞镖等游戏。2.在美工区里提供稻草、让幼儿练习搓草绳和制作稻草玩具。
26.绳结真好玩
活动目标
1.探索打绳结系瓶子的方法。2.锻炼左右手动作配合的协调性。
3.在游戏中发展跑、钻、跨、跳等基本动作。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包装绳每人一条,饮料瓶每人一个,醋瓶一个。2.环境创设:布置游戏场地。活动过程
1.情境激趣:买醋。
(1)教师准备一个醋瓶和一条绳子,进行打绳结系醋瓶的情境表演。
a.引导语:今天老师骑自行车去街上买醋,可是忘记带袋子了,怎么办呢?老师要骑自 行车,又要拿醋瓶太危险了。有了,口袋里有一条绳子,它可以帮助我(教师演示打绳结系醋瓶),瞧,这样就可以把瓶子挂在车把上带回家了。
(2)交流讨论:老师遇到了什么麻烦?是怎样解决的?
(3)小结:我们不要小看一条小小的绳子,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它可以变成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
2.操作探索:打绳结系瓶子
(1)为位幼儿提供一条绳子、—个饮料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打结的方法系瓶子。(2)鼓励幼儿大胆向同伴介绍和分享自己的方法,并说说哪种方法更好。(3)教师结合打绳结系瓶子演示图,教幼儿学习打绳结系瓶子的正确方法。
(4)打绳结结系瓶子比赛:幼儿两人—组,共同合作运用打绳结的方法系瓶子,比比哪一组 最先系好瓶子,提起来。3.游戏:超市大赢家
(1)介绍游戏玩法:幼儿分成红、蓝两队,站在起跑线上,穿过长长的道路,钻过桥洞,跳过路障来到超市,取一条绳子打好绳结系上一瓶饮料,然后提着饮料原路返回放入筐中。最后取回的饮料数量多的一队获胜,给获胜队颁奖。
(2)介绍游戏规则:1.不能用手直接那瓶子,要用绳子系好瓶子提回来。2.可以采用不同的打结方法,要求瓶子不滑落,安全返回。
(3)幼儿游戏,教师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并注意游戏安全。活动延伸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反思
《海洋世界》是大班的一个科学活动,首先运用多媒体《海底总动员》的视频激发幼儿对海洋世界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大海这个庞大的世界里,它的隐藏的知识实在是太多了,当小朋友问我海洋里的某种鱼是什么鱼时,我一时也说不上来,于是我就让小朋友先猜猜,接着我们就一起上网查资料,课后我感觉我的知识太少,对活动的掌握不是很熟练,所以教师首先需要丰富知识。因而我也给幼儿观看幻灯片《海洋世界》,让幼儿边看边听,了解了很多关于海洋世界的知识。最后我让幼儿看看海洋污染的严重后果,萌发幼儿爱护环境爱护大海的情感。
本次活动取得的效果是
1.境创设好,导入自然(观看《海底总动员》),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课件生动形象的展示海洋世界的美丽,幼儿能直观的了解海洋环境,并认识海洋动物。整个环节鼓励幼儿探索,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2.教学中,通过观察、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自主地探索动植物们的生长特点,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3.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情境体验、自主学习、多种游戏等等,使幼儿始终在一种愉快、舒展的状态中学习;
4.让幼儿感知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萌发了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反思活动存在的不足:
1.教学评价形式单一,主要表现老师对幼儿的评价,而忽略了幼儿的自评和互评;评价侧重于对教学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评价。
2.应该丰富自己对海洋的知识,了解一些动植物的名字特征及生活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