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区角游戏教案中班
幼儿区角游戏教案中班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幼儿区角游戏教案中班》的内容,具体内容: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区角乐园【活动设计】小班幼儿的思维方式...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区角乐园
【活动设计】
小班幼儿的思维方式简单,喜欢模仿生活中的一些情节。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皮亚杰的理论告诉我们,幼儿身心、心理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感知和操作来认识周围事物的。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形式是一种促进幼儿发展的好办法。区域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设置了本次区域活动,提供了具有多样性,开发性,层次性的游戏材料并以伙伴的身份对幼儿加以适时点拨指导。
【活动目标】
1、根据蔬菜水果的外形特征,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比较,能正确对图片进行分类。
2、学习粘贴、制作技巧,发展想象力,体验成功乐趣。
3、通过玩娃娃家的游戏,学习友好交往技能,发展合作沟通能力。
4、能区分酒、香水、醋的气味的不同,发展幼儿嗅觉能力。
5、利用图书响板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体验阅读乐趣。
【活动重点】学习粘贴、制作技巧;能区分酒、香水、醋的气味的不同。
【活动难点】利用图书响板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活动准备】
1、精神准备:幼儿有认识水果、蔬菜的相关经验,已掌握初步的阅读方法。
2、物质准备:区牌、区卡、音乐
分一分(益智区):各种水果蔬菜图片、挂着苹果及胡萝卜的篮子;
做一做(美工区):剪好的花瓣、绿叶、画好的花叶柄、车轮、纸盒;
玩一玩(娃娃家):娃娃、各种厨具、食物图片。
闻一闻(科学区):装有各种液体棉球的小瓶,有酒精、醋、香水;
演一演(语言区):图书、响板。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区角活动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区角乐园,一起动手动脑,快乐游戏吧!
今天,我们的区角中新增了好多新伙伴,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二、参观学习,了解各区。
1、分一分(益智区):一起看看这里为我们准备了什么?这里来了好多蔬
菜宝宝和水果宝宝,他们在一起玩的好开心,现在他们想回家,可是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们最热心了,大家帮他们找到家好吗?贴着苹果的是水果宝宝的家,贴着胡萝卜的是蔬菜宝宝的家。谁愿意来试一试?请幼儿示范。
2、做一做(美工区):孩子们看,这里有许多粘贴材料,这是什么?(花瓣)这是什么?(绿叶)这是什么?(车轮)这是什么?(牙膏盒)今天我们就用这些材料粘粘贴贴变变变。猜猜老师都能变出什么?出示做好的样品:花朵、汽车。美丽的春天来了,让我们坐着汽车去旅游,欣赏美丽的风景好吗?
3、玩一玩:小朋友们,娃娃家到了,这是我们自己的家。这里为大家准备了锅碗瓢盆等厨具和可爱的小宝宝,小朋友们可以在这里当爸爸妈妈,每两个小朋友一组,做饭前说一说自己做的是什么饭,做好以后要请家人品尝。
4、闻一闻(科学区):现在我们到了一个新区,这里来了好多的瓶宝宝,仔细闻闻它是什么味道的,然后为它贴上标签好吗?
5、演一演(语言区):现在我们到了语言区,在这里有许多好看的图书,小朋友们可以尽情地读,尽情地演。我为大家请来了响板,大家可以边说边打板。想不想听老师表演一下?师示范。
三、自由选区,做好入区记录。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对“区角乐园”中好玩的东西有了一些了解,有的小朋友已经等不及想去玩一玩了,就让我们带上自己的区卡开始行动吧!
四、幼儿活动,教师指导。
幼儿自选区牌入区活动。
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科学区和美工区。
五、师幼互评,教师小结
分一分:重点说一说是怎么分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做一做:粘的是什么,给予适当的表扬。
闻一闻:引导幼儿回顾是怎么帮瓶妈妈找到瓶宝宝的,巩固对闻气味方法的掌握。
演一演:引导幼儿说说今天读了什么儿歌,集体表演。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你们玩的真好。在玩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小朋友特别有爱心,主动帮助别人,他们就是爱心小天使。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伸出爱心之手,这个世界就会少了许多困难,多了许多欢乐。让我们都来做爱心天使好吗?下课到老师这里来领取徽章。
六、活动结束,收拾材料
孩子们,我们在区角乐园玩得开心吗?现在就让我们把作品放到站台上,把材料整理好,一起动手吧!
【活动延伸】
1、幼儿到科学区继续尝试闻味贴签。
2、到益智区继续练习区分水果蔬菜。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
第二篇:区角游戏
区角活动 1.定义
区角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动。
区角游戏是幼儿在游戏区(或称活动角、活动区)中所进行的某种特定活动。
区角游戏的区域包括角色游戏区、积木区、玩沙玩水区、语言图书阅读区、音乐表演游戏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自然角、益智区、操作区。2.设置原则
区角游戏的设计与指导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适宜性原则
区角游戏活动的安排、设计,环境的创设,材料玩具的提供,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及能力,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例如,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从事平行游戏,即幼儿各人玩各人的,彼此玩的游戏是相同的。加上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贫乏,接触社会的范围小,教师在设计小班的区角游戏时,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可在一个区角内多放几套相同的材料;在指导方面也应以具体的示范、参与指导为主。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区角游戏的设计与指导应体现层次性和循序渐进性。例如,小班幼儿活动的目的性较差,主要依靠客体的生动性、新颖性和颜色的鲜艳性吸引他们进行活动。而到了中、大班,幼儿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逐渐明确,活动的结果成为吸引他们进行活动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进行积木区活动时,小班幼儿积木的颜色要丰富,形状可少些,但数量要充足。在指导方面则着重于帮助他们学会独立的构造物体,并能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而对于中班幼儿,积木的形状可以增加,还可以提供一些辅助材料。指导方面则要求他们会有目的有计划地构造。到了大班,可以提供更多形状的积木和丰富的辅助材料,要求幼儿学会通过协商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大型结构物。假若一套积木从小班玩到大班,小班是搭小房子,到了大班还是搭小房子,这是不可取的。
(三)整体化原则
整体化原则是指将整个活动室的游戏环境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发挥整体优化功能。例如,娃娃家的“爸爸”可以到“建筑工地”上班,美工区可以为表演区制作道具等。由此可以衍生出许多游戏的情节,促进幼儿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发展。但是,这个动态系统要建立在幼儿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要由幼儿创造,教师只是为他们创设一定的环境,并引导他们想像新的游戏情节,而不是由教师指定他们的行动。3.创造性游戏
人们习惯于将幼儿园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也称教学游戏)两大类,其中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有规则游戏包括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
这种分类的方法对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是有利的,对于教师的具体操作也是有利的,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用各种游戏。但它同时也给幼儿园游戏的开展造成许多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两类游戏的本质特征认识不清。
幼儿园教师对两类游戏的本质区别及功能缺乏认识,各类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作用也认识模糊,把两类游戏放在一个水平上来相提并论,致使幼儿园教师在重上课、轻游戏的同时,出现重有规则游戏、轻创造性游戏的局面。要么认为幼儿园游戏就是教学游戏,以组织有规则游戏来代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要么将两类游戏在时间上、空间上截然分开,一段时间开展有规则游戏、另一段时间开展创造性游戏,教师组织的有规则游戏基本上能得到保证,而体现幼儿自主的创造性游戏则很难得到保证。
第二,把教学游戏等同于有规则游戏。
幼儿园教师在组织教学游戏时,往往利用有规则游戏的名称,将教学内容冠以游戏的形式加以传授或复习巩固,其目的是使孩子更好地掌握知识。如“科学游戏”、“计算游戏”、“分类游戏”、“语言游戏”等。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监督者,在游戏中强调外加的规则,幼儿处于被动地位,享受不到游戏的自主与快乐。造成幼儿园上课与游戏无法区分,都以上课形式出现的局面,幼儿则认为这种游戏是上课的游戏。
第三,从字面意思来解释游?的功能。
认为创造性游戏就是具有创造性,而有规则游戏就是有规则的。这样理解势必造成除了创造性游戏而外,其他游戏都是没有创造性的游戏;除了规则游戏,其他游戏都是没有规则的游戏。显然,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将严重影响幼儿园教师对游戏的正确理解与组织。
两类游戏的区别与联系
创造性游戏与有规则游戏的区别
创造性游戏其自由玩耍的意思与英文“play”意思相似,有规则游戏其有组织的意思与英文“game”相似。而“play”与“game”二者在词义上是有区别的。作为名词前者表示“玩耍”、“娱乐”、“轻松愉快”等意思;后者表示“游戏”、“比赛”、“遵守规则”、“照章行事”等意思。作为动词前者表示“玩”、“扮演”、“轻快移动”、“不规则的自娱自乐”、“秘密行事”等意思;后者表示“赌博”、“投机”、“碰运气”、“追求共同目标”等意思。由此可见:创造性游戏的本意是不追求外在结果的自由玩耍,它强调的是自娱自乐;有规则游戏的本意是遵守规则的游戏、追求共同目标的比赛,它强调的是整体的相互关联。因此,为了区分的方便,我们可以将创造性游戏称做玩耍游戏(也有称之为纯游戏),将有规则游戏称做规则游戏或竞赛游戏。
从游戏的态度倾向来看,玩耍游戏是以自我为中心,自娱自乐地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享受过程体验,不在乎别人的想法;角色间只是简单的系列而没有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儿童可以一会儿这样玩、一会儿那样玩,一个角色不参加并不会影响玩耍游戏的进行。规则游戏是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化的方式,参与者形成一个整体,必须采取别人的态度,并允许其他人的态度来决定将要做的、与某种共同目的有关的事情;规则游戏则可能会因为缺乏一个人而无法进行下去。
从经验的角度来看,儿童在玩耍游戏中所反映的经验是零散的,是他们对现实生活中别人经验的模仿和学习,是一种将外在经验逐步内化为自身经验的过程。例如:儿童玩“娃娃家”、“医院”、“戏院”等游戏都是对这些主题角色的模仿。以角色的方式来玩耍,在模仿学习中内化经验,把自己想象成社会生活的成员。儿童在规则游戏中所运用的经验是他自己的经验,是已经内化为儿童自身经验体系中的经验。例如:儿童玩“跳房子”、“捉迷藏”、“玩泥沙”等游戏规则必须以他自己的经验来进行,否则游戏无法玩下去。
从游戏规则的角度来看,玩耍游戏的规则是隐性的、多元化的,采纳不同的规则会导致不同的游戏行为发生。而规则游戏的规则是显性的、单一化的,游戏者必须接纳同一个规则,游戏才能继续进行。
从儿童人格发展来看,儿童在玩耍游戏中是模仿别人,没有自己明确的性格,也没有明确的人格。而规则游戏是使有组织的人格从其中产生出来的情景,儿童完全在于自己的经验之中,自己特有的性格在游戏中逐渐显现。
创造性游戏与有规则游戏的联系
在儿童看来游戏就是一个整体,并无什么区别,要是有什么区别的话,可能只是名称和玩法的不同。例如:“过家家”、“跳房子”、“猜谜语”、“搭房子”是游戏的共同组成部分。就好比不同类别的人,他们本身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都具有人的属性。玩耍游戏和规则游戏都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都是幼儿自愿发起的活动
年幼时最先出现的游戏是创造了许多看不见的、想象性的伙伴,并把这些伙伴作为玩耍的对象,一个儿童可以扮演成妈妈、老师、警察等。游戏的乐趣在于模仿他人、扮演其他人的角色。随着年龄的逐步长大和社会性的发展,儿童游戏的兴趣在于与同伴的相互作用中体验游戏的快乐,规则在游戏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幼儿来说,这些游戏都让他们感到“开心”、“好玩”。
(2)活动的主体都是幼儿
在游戏中玩什么、怎么玩、需要什么材料、在什么地点、和哪些人玩等,都是由幼儿自己决定的。他们在游戏中充分地体验游戏带来的愉快和乐趣,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这正是游戏的魅力所在。
(3)是有别于日常生活的活动
在成人看来,儿童的游戏是杂乱无章的。但在儿童游戏的世界里,它们是有序的。一个封闭的空间时常被他们标示出来,物上的或是观念上的,都从日常生活中被圈化出来。在这个空间里,游戏举行、规则通行。游戏一旦结束,幼儿立即会回到现实。儿童并不仅仅是玩,他们就生活在游戏中,作为生活,他们的游戏有着极大的灵活性,是随时随地,超越时空的。儿童就是游戏,通过游戏,他们建立起通向未知的道路,通向此时此地以外的领域。
第三篇:中班区角活动教案
中班区域游戏活动设计
(2016~2017第一学期)
活动目标:
1.能自主地选择材料、运用材料愉快地参与游戏。
2.通过自主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探索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3.愿意与同伴一起游戏,能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述,大胆交流自己的感受。活动准备:
蔬菜、鱼、围裙、帽子、糖果、夹子、塑料碗、勺子、筷子等 棉花、各种纸类、轻黏土、泡沫球、剪刀、胶棒等。活动过程:
一、出示圣诞老人,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又到了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游戏时间了,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游戏
2.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圣诞老人,好看吗?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
3.介绍操作材料。
师:你们想不想也做一做圣诞老人呀?待会小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进行制作,请小朋友将用过的材料放回原处。
二、教师介绍各区域,提出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
师:先想一想你选的区域是否需要小椅子,需要小椅子就轻轻搬起椅子到你所选的区角中坐下,如果不需要椅子就将椅子放到置物柜那边的空位置,摆放整齐。
教师重点要求幼儿要将用过的物品摆放到原处。
三、幼儿自选区域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入活动区活动。
2.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对个别新材料,个别幼儿作适时的指导。
重点指导区域:海蟹工作坊(可爱的圣诞老人):尝试选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用团、拉、贴等方法制作圣诞老人。材料用后要放回原处,保持桌面整齐。
四、放音乐,结束游戏。
幼儿听音乐收拾整理,将物品放到原来的位置。
五、师幼交流分享。
1.教师在电视机上展示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照片,并引导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作品及成果。
2.请幼儿讲讲活动中有没有遇到困难,遇到了怎么做的。鼓励大家遇到困难不要放弃,想办法克服,就会学到更大的本领。
3.提出再次游戏的要求。
第四篇:谈小班幼儿区角游戏的创设
谈小班幼儿区角游戏的创设
【关键词】 幼儿;小班;区角游戏;创设
【中图分类号】 G6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8―0077―01
区域游戏可以促使初入园的小班幼儿在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下,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进行活动,与同伴老师产生交流。因此教师应根据小班幼儿年龄、动手能力弱、专注力差等多个方面的特点,根据教学实践创设以下区角游戏。
一、美工区
1.彩泥变变变。区角游戏材料要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美观而富有活动操作性。而彩泥颜色鲜艳,易于操作,首先从视觉上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其次,安全是幼儿的第一保证,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及动作等多方面因素,他们不能在活动中很好地保护自己,那些较锋利的尖角玩具、铁制的罐类、易破损的硬塑料等危险的材料,都不宜在区角游戏中出现,而彩泥是一种极其安全的材料,尤其适合小班幼儿活动。
2.手指点画。由于小班幼儿的手腕肌肉非常弱,因此很难将画笔使用得有的放矢,在手部小肌肉和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的时候,儿童还不能完全学会握和精细动作之前,小手已经是孩子的第一支画笔。幼儿无需学习任何技法,只需用点、按、拖、拉,就可以自由地创作,充分展现儿童画意象期的创作天性,极大促进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其次,手指画远比线条画更富有吸引力的色彩创作特点,能够让孩子长时间从事主动性活动,从小培养孩子的耐心与专注力。
3.弹珠滚画。“感知色彩、提高孩子进行美术活动的兴趣”是小班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弹珠滚画就是根据这一目标设计的美术活动。一件衣服纸样、一个鞋盒、几种颜料和若干颗弹珠,将沾上颜料的弹珠放在盛有衣服纸样的鞋盒内左右、上下滚动,不一会衣服弹珠滚画就会成型。它引着孩子们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美术世界,色彩的变化像魔术一样神奇有趣,更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
4.粘贴画。粘贴画与绘画不同,不用笔,不用画,凭借直觉或撕,或剪,随心所欲作出形象夸张变形、生动有趣的画作,有时画味十足,有时装饰性又很强,完全取决于儿童的想象与感受,取决于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常常因材料的巧妙组合和利用,使作品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材料也可以丰富多彩,如:毛线、卡纸、海绵纸、植物的叶子、各种豆类等等,都可以在幼儿的手中形成奇妙的画面,成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二、益智区――会动的乌龟
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是孩子获取经验、发展智能的妙方,也是自发性、创造力、好奇心、想像力、探索、冒险及对未来处事的象征。益智游戏――会动的乌龟就是利用孩子的创造力、好奇心等,不但很好地促?M幼儿身体健康发展,更能提高幼儿智力水平。在这个游戏中,不但涉及到了科学中的磁铁吸引力的知识,同时又涉及到了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如何玩,才能让乌龟动起来,而且按照路线走。不但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更开发了幼儿的智力,还训练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科学(数学)区――喂豆豆
喂豆豆这一游戏不但考察了幼儿对数字的概念,还考察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涵盖面极广,既有新意,又有开发幼儿智力的作用,是一个非常适合小班幼儿活动的游戏。但这个游戏所用的材料选择很重要。如:勺子,如果太深,没有难度,起不到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作用;如果太浅,又容易让豆子掉出,反复几次,孩子得不到成就感,就会失去信心,继而失去玩的兴趣,这样就失去了该游戏的应有的意义和作用。因此,这个游戏是有一定梯度的,由初级的较深一点的勺子,较大一点的豆子,慢慢加强到较浅一点的勺子,较小一点的豆子,而动物模具的嘴巴也会随之由大变小。如此有梯度的开展这个游戏,不但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而且不会让幼儿感到乏味无趣。教师还可以将这一游戏进行变形,如将豆子做成食物模具,喂给相应的小动物,这样会更具吸引力。
四、操作区――戴戒指
给手模套戒指(圈),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很简单,但如果规定孩子按照颜色、数量的规律来套,那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一游戏是一个有梯度、有层次的游戏。游戏初期,可以让幼儿按照颜色规律来套,戒指的颜色可以由少到多来增加,如:由刚开始可以是三种颜色,慢慢增加到五种甚至多种颜色。游戏中期,可以让幼儿不但要遵循颜色的规律,还要按点数来套,如:套1个红的,2个蓝的,3个黄的等。这一游戏,不但涉及到了幼儿对颜色的感知,而且还涉及到了孩子对数字的感知,其作用不亚于益智游戏。
编辑:王金梅
第五篇:区角游戏资料
五、常见的活动区角及功能
1、生活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生活模仿性操作与练习,发展孩子编、系、扣、穿、夹等基本生活操作能力(投放材料见图)。
2、语言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图书、图片、头饰、手偶等的观察、操作、拼摆等讲述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投放材料见图)。
3、美工区:主要功能是通过撕、贴、剪、画、捏、做等美术操作表现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投放材料见图“快乐涂鸦天地”)
4、科学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科学小游戏及数学操作活动,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发展幼儿数学能力和动手操作等能力(投放材料见图)。
5、建构区:主要功能是利用积木、酸奶盒、易拉罐、纸盒、玉米瓤等进行的建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空间知觉,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动手操作及交流合作能力(投放材料见图)。
6、角色游戏区:
(1)涵义: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主要有:开心娃娃家、小小美发屋、娃娃超市、快乐美食城、快乐小吃吧等。
(2)主要功能:是通过模仿各种社会活动,有助于幼儿学习各种社会性行为,发展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3)角色游戏的指导:
A.确定游戏主题:在确定游戏主题与内容时,要充分听取孩子们的意见,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讨论确定游戏主题。
B.制定游戏规则: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首先指导幼儿制定游戏规则。例如:游戏前引导孩子们讨论:扮演的角色在游戏中要做些什么?要怎样做?等等,保证游戏有序地进行。
C.帮助儿童丰富有关各行各业的知识:可通过故事、讨论、图片展示、社区参观等形式,丰富幼儿关于各行各业的知识经验,促使游戏不断地向更深层次发展。
D.灵活选择间接参与或直接参与的形式进行游戏指导
角色游戏中,教师应以间接指导方法为主,帮助幼儿组织和开展游戏。一次在玩医院的游戏中, 扮演“护士”的幼儿起初只知道做量体温、发药、打针等工作。老师就启发幼儿想一想:“护士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 还可以为病人做哪些事呀?”引导“护士”去主动关心病人, 搀扶病人, 叮嘱病人吃药等等。
游戏中教师还可直接参与到游戏中,扮演角色,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例如:有一次在游戏中,老师发现医院里面的医务人员多出来了,就以一位病人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扮演一个不懂怎么挂号的病人,需要导医人员的帮助,引导幼儿添加一名引导员,丰富了游戏的情节,也让空闲的孩子有了自己新的角色扮演。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活动的支持者,因此,教师要巧妙地转换好自己的角色,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游戏的发展。
(4)角色游戏中的随机教育
一、当游戏内容贫乏时,老师要启发、诱导,帮助幼儿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游戏内容。例:超市与加工厂。
二、当角色之间有冲突时,老师要及时协调,保证游戏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三、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时,老师要及时帮助幼儿拓展思路,深化游戏主题,不断地创新游戏情节,提高幼儿对游戏的积极性。例:“肯得鸡”
四、教师要积极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很好地融入游戏之中,适时地介入游戏,控制游戏节奏,使角色游戏顺利开展。
8、益智区:主要功能是通过棋类活动、拼图活动等益智类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9、音乐表演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类表演活动,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及音乐表现能力,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等。
六、区角内容的设置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置区角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区域活动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年龄特征。
根据幼儿发展的不同需求引导幼儿开展系列区角活动,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例:建构区,结合小班幼儿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和小肌肉群不够发达的生理特点,可为他们提供体积大,便于取放,类别相同的建构材料。而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在提供建构材料时,则要注重多样性和精密性,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
社会性区角在设置上也应注意针对性,角色简单、分工明确的娃娃家应设在喜欢模仿、社会经验欠丰富的小班,利于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超市购物可锻炼幼儿的分类、计数、交往等综合素质,可设在中大班。医院、邮局、理发店、银行这些社区的服务设施是幼儿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经常接触到的,便于幼儿的社会性成长,可设在大班,让幼儿在充分参观、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开展。
2、根据幼儿兴趣点设置区角
区域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支持为辅的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幼儿的已有经验、能力、兴趣及性格方面各有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点。如有的区域男孩喜欢,有的区域则是女孩的天地,有的喜欢科学区,有的则喜欢美工区,不同年龄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点也在不断的转移。因此,我们在设置区域时应根据幼儿不同的兴趣点设置不同的区域。
3、与日常教学活动有机结合
无论是什么游戏活动,孩子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可以借助设置自由、开放的区域活动促进每位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应将日常未完成的教学内容、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巩固掌握相关的知识经验。例:数学区、语言区、美工区等区域活动便可以结合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来设置。
七、区角游戏环境的开发与创设
在区角游戏环境的开发与创设过程中,可因地制宜地利用园内楼道、走廊、过道、楼梯角落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立体空间,设置公共游戏区,打造富有童趣的、充满教育的、立体的、丰富的园内环境。同时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各班级可创设具有开放性、操作性、多变性、实用性的活动区角环境,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探索、表现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有效地促进孩子的自主发展。
(一)区角标志的选材与制作
本区域标志利用废旧席子装饰串接而成,经济、实用。
本区域标志利用废旧挂历纸和包装盒制作悬挂形成,方法简单,制作简便。
本区域标志利用废旧藤筐悬挂制成,经济实用、稚拙可爱。
本区域标志利用硬质包装盒剪制悬挂而成,经济实用、醒目,装饰性强。
本游戏区标志利用蛋糕盒、旧席子简单装饰悬挂而成,经济实用、醒目,装饰性强。
本游戏区标志利用旧席子、挂历纸棒简单装饰悬挂而成,经济实用、醒目,装饰性强。
本区域标志利用旧车圈、装饰纸制作悬挂而成,夹放、更换方便,美观醒目。
本区域标志利用废旧绿纱制作悬挂而成,经济实用、装饰性强。
本区域标志利用月饼盒、装饰纸制作悬挂而成,美观实用。
本区域标志利用扇子涂色装饰制作悬挂而成,美观实用。
本区域标志利用竹竿、麻绳、蚕蛹装饰制作悬挂而成,美观质朴。
本区域标志利用蚕蛹装饰制作系挂到栏杆上,美观实用。
本区域标志利用衣架、小药瓶装饰制作悬挂而成,美观实用。
该游戏区选择标志板块,巧妙利用旧水彩笔笔身做成小插筒,孩子入园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将放在接送卡袋中的带有自己头像的小棒插入今天想玩的游戏区笔筒内,该区域插齐后表明该游戏区域人已满。设计巧妙,方便实用。
(二)游戏材料的投放
区角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现在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
1、注重自然资源、废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自然资源:花、草、落叶、树枝、稻草、果实、种子泥巴,还有各类花生壳、瓜子壳、开心果壳等丰富活动的材料,都可以运用在语言区、科学区、美工区等区域中。
(2)废旧资源:泡沫、各种纸板、废旧装饰纸、易拉罐等等,例如中二的快乐美食城角色区,家长和老师一起动手,利用各种废旧材料,有泡沫、各种纸板、废旧装饰纸等,设计制作了海鲜类、饮料类、面点类、烧烤类、砂锅类等近50个不同的品种,非常丰富。
2、注重材料的安全性和艺术性
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且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材料应是圆滑的、柔软的、无尖角的。
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选择彩纸、丝带、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和艺术加工,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于操作。(附图片)
3、注重材料的目标性和探究性
教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质量,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投放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根据近阶段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
活动材料还应具有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
4、注重材料的针对性和计划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活动区角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
5、注重材料的层次性和动态性
材料的层次性: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幼儿的主动探索,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材料的动态性: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例:图书区。
另外注意区角之间材料的组合、使用。各个区角活动材料之间往往存在着互动作用,教师在投放材料的同时还应考虑到材料之间的组合、使用。(例:糖果加工厂与超市)
八、区角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目前区角活动中主要存在问题:
◆活动内容更新不够。
◆材料投放层次性不够,更新不及时。
◆游戏指导针对性不强,有效指导、互动不够,游戏停留在孩子原有水平,促幼儿主动发展不够。
◆忽视游戏评价。
◆材料收拾整理有序性不够。
(二)具体指导的方法:
1、活动空间的设置
活动区设置是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附:图片)
区角活动设置时师生共同商量,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角的主人,由幼儿决定怎样布置,并多采用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动静分区的方式,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的区角,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
例如:
一般将较为安静的区角可安排在室内:如语言区、数学操作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如表演区、体育区、科学区、动手区等,并根据游戏情况灵活调整。社会性角色区角一般可以相对固定,如小医院、百货商店等,可相对固定在教室或室外某一区域。
另外,要让环境说话,让幼儿与环境互动起来。充分利用走廊、墙壁等展示与游戏主题相关的资料、照片、孩子的美术作品、操作游戏材料等等,增进孩子们与环境之间的有效互动。
2、活动规则的制定
活动区的设置为幼儿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与之相生的规则意识就显得重要了,如果没有了规则,那么我们的活动区只能成为幼儿随意游玩的场所,不能发挥出区角活动的优越性。在活动区设置好后,可以通过和孩子共同商讨、共同制定区角活动规则。规则一但形成就要严格要求幼儿遵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附:图片)
3、区角活动的一般组织过程
(1)区角介绍。
(2)幼儿自主选区。
(3)幼儿自主游戏,教师个别指导。
(4)游戏评价。
(5)收拾与整理。
4、游戏指导
(1)创设宽松、和谐、自由的活动氛围
区角活动氛围宽松,形式多样,幼儿可自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获得经验,体验成功和愉悦,因此在区角活动中,当孩子们真正开始游戏时,教师要注意充分尊重幼儿,让孩子们按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自由交换游戏内容,创设宽松、和谐、自由的活动氛围,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而教师只是做到调剂的作用,个别组过于拥挤时在和幼儿商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做好协调工作。“你今天到另外一组去玩好吗?” 在和孩子商讨时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反应,有的主动换组,而有的就争执不下,那么这时便需要教师赋有教育机智,一个小游戏便可以解决。
(2)做孩子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帮助者
当幼儿自主选择操作材料时,教师不仅应成为幼儿游戏的好伙伴、好搭档,还应当成一位细心的观察者,了解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要信任幼儿、耐心等待,要学会以多种角色出现给予幼儿适宜的帮助与指导,要让幼儿充分地活动探索、尝试、发现、交流和分享,使幼儿在自我学习、同伴间相互学习启发下培养能力获得经验。而且教师还应是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和帮助者,采取设疑、提建议等灵活隐性的方式支持幼儿的活动,给幼儿留出充分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观察和参与游戏,从孩子的操作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考,生成新课程,从而为下一次的材料投放有了新的目标和针对性。
5、游戏评价
以鼓励为主,实施开放式评价。
(1)幼儿自我评价
让孩子们围绕介绍今天玩了什么游戏、最喜欢什么游戏来讲评,让幼儿积极参与自我讲评,在同伴的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游戏过程,增强讲述能力,增进自信心。如教师引导孩子讲述:“你玩了什么游戏?你是怎样玩的?”充分尊重幼儿,让孩子们自我介绍。
(2)整体评价。
教师在观察、反思整个区角活动情况基础上,可有目的地让操作过程中有创意、表现突出的孩子来讲解“自己是怎样玩?”或“她的做法有什么不同”,让幼儿在相互学习、互相展示、补充讲述中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方法、结果来促进自我意识的升华、自尊心的建立、自信心的发展、个性的张扬,为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讲评引导幼儿讨论解决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如大班“娃娃超市”游戏讲评时,反映很热烈,不少孩子感到近几次玩的兴致不高,并且超市的顾客、售货员到各区乱串门的现象,影响很不好。于是教师引导孩子们分析原因:有的孩子说:超市不好玩,买完东西就没事可干了,也有的幼儿提出乱窜门现象不好应改正,老师这时抓住时机,和幼儿一起探讨下一步该怎么办?让幼儿想办法改进区角活动的设置。通过开放式讲评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6、活动后的整理
为了材料的取用方便,同时也为了养成孩子们良好的习惯,每次活动结束后所有区域的活动材料的收拾整理,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可以采取各区角专人负责,也可以让幼儿轮流负责当材料负责人,统筹安排整理。
区角活动材料的整理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材料要分门别类收拾,便于幼儿今后的使用与归还。二是要求幼儿收拾整理时细心观察,如将坏的材料作上标记,将下次所需材料画在专用本上等等,以便老师根据标记和记录能够在下次区角活动前及时调整、补充,使之更具有目的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