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草原》教案
小学语文《草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柔美”等词语。
2.品味优美语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体会文中的表达方式。
3.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品味优美语句,体会文中的表达方法。
2.难点: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草原》。同学们,你们有去过草原吗?你印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一片绿色,生机勃勃,温暖)今天呢,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风光,感受一下那独特的民族风情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画难理解和难认的字词。
明确:柔美、渲染、勾勒。强调书写。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草原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
明确:美。
提问:草原的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明确:风光美,人情美。
(三)深入研读
(1)感受草原风光的美丽和草原人民的热情。
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运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找出文中优美语句。
(2)欣赏优美的句子,体会比喻的修辞手法。
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由小组代表回答,你为什么觉得美?教师将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
明确:
(第1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明确: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为我们描绘了草原上的美景,一片绿色,也有羊群在绿毯上悠闲、舒服地散步。
(第2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明确:将草原上的背景比作是中国画,可以想象它多么美啊!
(第3组)“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明确:这里作者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草原人们盛装迎接客人。表现了他们的热情好客。
(3)体会作者情感。
明确:蒙汉一家亲。
(四)拓展延伸
有感情地读一读文中优美的语句。
(五)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是啊,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了草原的风光美,还让我们体会到了草原人们的热情好客,这节课我们的收获颇丰哪!”
作业:
1.将文中的优美句子写在摘抄本上。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四、板书设计
略
第二篇:小学语文《草原》第二课时教案
语
文
教
案
执教人:章晓琴
16.草
原(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一、二自
然段。
2.掌握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子组成的词语。
3.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
阳”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意境。
4.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2.学会课文中静态、动态的描写。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随文识字,理解重难点词语。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草原的风光美。
教学课程:略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随作家老舍感受了那美丽的草原,那里的天空、小丘、平地、羊群都令我们陶醉,让我们回味无穷。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段话吧。(齐背)2.作家不仅向我们展示了草原的景美,还向我们展示了草原的人更美。谁愿意来说说课文是通过那几个场景的描写来突出草原人民的美呢?(按顺序:迎客、相见、款待、联欢、话别)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与欢迎场面。(学习第二自然段)1.带问题默读第二自然段,完成思考题。
1).作者写了几层意思?
2).途中有哪些见闻?有何感受? 3).草原人是怎样迎客的?画出有关词句,从中可以知道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默读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重点理解河的美丽与作用以及草原人民的热情。4.指导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感受到草原人民的(热情,相机板书)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学习3-5自然段)1.学习第三自然段(相见)
1).过渡:在热情的蒙古族同胞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蒙古包外。终于要和蒙古族同胞相见了,多么让人期待呀!请你也像刚才阅读第二自然段时一样,拿出笔圈画出重点词句,说说你读后的感受。2).他们可能会说什么呢?假如你是随行人员或者蒙古同胞,出示:我会说:
;蒙古同胞会说
。3)前后模仿相见场景;(相机在“相见”前板书“激情”)4)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2.学习第四自然段,(款待)自由读文,完成练习。1)热情好客的的主人拿什么招待远方的客人呢?
2)除了吃的,喝的,还有什么?(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想一想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此时的场景呢?(板书:盛情)3)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蒙古人民的淳朴与热情。3.学习最后一自然段。(联欢,话别)
1)指名读文,让其余同学分清层次,联欢有哪些项目?
2)老师介绍: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节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与前面一样,给联欢加一个形容词; 3)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有分别的时刻。此时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指名说)是啊,在落日的余晖中,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4)谁能根据字面意思,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相机板书:深情)5)此时此刻如果你在场,你心里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写上几句。
四.总结全文,明确本文写作方法。
1.结合板书,写景美主要用静态描写,写人美主要用动态描写,动静结合,作者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表达出怎样的情感?
2.假如你是一名随行记者,你将拍摄哪个镜头?说一说,教师点明写作背景,凸显民族团结互助的重要性。
3.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结束课堂。
板书设计:
风光美
静态
16.草
原
蒙汉情深
团结互助
初入
人情美
洒脱
寂静
热情
迎客
激情
相见
盛情
款待
尽情
联欢
深情
话别
动
态
第三篇:[四年级语文]《草原》教案
【学习内容】遨游汉字王国
【学习目标】 自主合作制定导学案(活动计划),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进行活动,快乐遨游汉字王国。展现课堂主人风采,培养语文综合素养。在活动中绽放生命的精彩,激发对祖国汉字的热爱。
【主体设计理念】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要基于“人”的课堂,让学生展示交流,绽放生命,倾听生命的拔节。只有在这样的课堂状态下,学生的激情才能发挥到极限,学生的潜力才能发掘到极致,学生的才华才能得到展现。
【学习过程】
制定导学案(活动计划)
一
头脑风暴
快速抢答
师问: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使用的是哪种文字?
历史文化最悠久的是哪种文字? 使用人口最多的是哪种文字?
有着独特艺术并涌现出许多书法家的是哪种文字?
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用一周时间进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同学们可以自由组成小组,参考语文书上的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制定活动计划。
二
自主合作
制定计划
学生组成小组自主合作讨论制定活动计划。
三
交流展示
完善计划
小组展示制定的活动计划,交流,完善计划。
师生归纳出一份有代表性的活动计划(导学案)课前每小组准备5至8条字谜,用卡纸写好谜面,活动时挂在指定的位置。猜谜活动由班长主持,本组同学不能猜自己组出的谜语。买糖作奖励。活动时间为二节课。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有趣的谐音故事。A同学主持。时间为一节课。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汉字的起源,仓颉造字,学习委员主持讨论展示,时间为一节课。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几个汉字的来历和汉字的演变及甲骨文的发现,班长主持交流展示,时间为一节课。小组活动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发现并纠正错别字,然后在班上进行汇报,B同学主持。时间为一节课。课上展示课前搜集到的书法作品及赏析,小小书法家C同学主持。时间为一节课。
进行一次写字比赛,请老师评出优秀作品展示。最后齐诵《我爱你,中国汉字》作为活动总结。
【设计意图】做的法则决定学的法则,学的法则决定导的法则,教师引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导学案)才能让学生更有方向,有方法,有效率地发挥主体性,更好地展示课堂主人的风采。
学生依照导学案(活动计划)有步骤进行活动,教师参与其中,和学生一起享受学习的快乐。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推到前台,教师退到后台。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和交流的机会,学生的主人意识和学习兴趣的萌发才能激活课堂的生命。
活动结束了,收获颇多,作心得体会一篇,“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中国汉字不了解,对中国汉字不喜爱,那怎么行呢?于是我拿出一周时间给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学生热情之高涨,积极之兴奋,领我和汉字撞个满怀。
学生以文本活动建议为思路进行活动,以阅读材料为依托一步一步引领我走进汉字,走进他们的世界,走进他们的心灵。
在此学生进行一次写字比赛,请老师当评委评出优秀作品,把优秀作品展出来,教室墙壁上张贴着学生的自豪和光荣。
最后学生齐诵《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作为这次综合性活动的总结,一种对汉字情感的延伸,一种对汉字喜爱的升华,洋溢在学生的脸上,刻印在学生的心中,也深深刻印在我的心中。
《草原》学习目标:
1、我会认“渲、勒”等4个生字,会写“襟、貌、渲”等14个生字。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2自然段。
3、我能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4、我能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难懂的句子可要多读几遍。
知识宫阅读闯关探新知
闯关一:初读,扫清字词障碍
大声朗读一遍课文,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渲染
勾勒
疾驰
迂回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襟飘带舞
闯关二:再读,知大意、理脉络
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
这篇文章按照()顺序,通过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描写了草原()美,赞美了草原人民()美,歌颂了民族大团结。
闯关三:三读,细品味
走进草原,欣赏风光美(轻声有感情地朗读1—2自然段)
1、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草原的总体印象: 空气()、天空()、草原()。
2、我发现作者是通过这些景物依次描写出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如小丘、平地、羊群、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情景交融、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我能用红色笔画出最喜欢的句子,用蓝笔批注自己的感受。
3、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得这么美的?我要找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4、这些句子写得这么美,我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背诵下来。
走近蒙古族,体验人情美(默读课文2——5自然段)草原的美景令人向往,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是令人难忘。从()、激情相见、我能读出草原人的热情,我还想用演一演的方式展现。
()、()、深情话别,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来。尤其是一些语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要用红笔画下来,并用蓝笔批注自己的感受。
闯关四:四读,有提升(默读全文)
1、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2、香醇的美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啊!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此时你就是蒙古族同胞,你想说:“(),如果你是汉族兄弟,你想说:“(。)
通关卡:(检测)
同学们,让我们来展示本节课的收获吧!
知识宫闯关须知:
1、自学闯四关,闯过一关,画一个笑脸。
2、没有完成任务的先与对子一起探究。
3、最先闯过四关的同学帮助没有完成导学案的同学闯关;对子不能解决的,组内解决;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写到小黑板上。
4、过关小组组长报到得分。把所画的句子美美地读一两遍,读好这些句子,你就可以在下一节的朗读pk中大显身手了!
反思栏
我的不会、易错点是:
已解决: 待解决:
欢迎来到演练场大显身手,相信你的大胆展示会给小组带来荣誉,给课堂带来精彩生成!加油啊!
演练场展示提升秀技能
展一:画出本课的知识树。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展二a朗读PK秀。我能找出描写草原景色美的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形式可以多样:小组PK、异号PK,还可以发起挑战)
b背诵大比拼。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我想把优美的句子、段落积累背诵下来。
展三:表演秀。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要用读一读、演一演的方式展示出来。
展四: 读后抒怀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心情如何?快来展示吧!(可以说一说、唱一唱、编成顺口溜、儿歌等)
小结
检测:同学们,让我们来展示本节课的收获吧!
2《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记、理解“矗立、栩栩如生、不计其数、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美轮美奂、遐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西部丝绸之路的灿烂历史。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教师制作相关课件。自学提纲
1.自学生字,理解下列词语:矗立、栩栩如生、不计其数、崇山峻岭、美轮美奂、遐想。2.读通读顺课文,用四要素(时、地、人、事)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句话的含义是()。为什么说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检测练习
1、生强调需要注意的读音。重点强调:矗、骞、循
2、交流理解的词语
栩栩如生、美轮美奂、遐想、五彩缤纷
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讨论更正
自学提示3 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
1.感受“友谊之路”。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3.感受文化之路 练习设计
【字词荟萃】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拼音。
绫罗绸缎(línɡ
lín)
凹眼(āo wā)
匕首(bǐ
bì)作揖(jī
yī)
矗立(chù
cù)
缫丝(sāo cáo)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崇()()岭
()()如生
五彩()()不计()()
丰富()()
美轮()()
3.多音字组词。
()
()
载
薄
()
()【句段集锦】
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1)巨型石雕矗立在(),这里是汉代古都(),也是丝绸之路
()的起点。
(2)用“
”画出句子中有关联想的内容。(3)这句话与课文的尾句“
”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课文链接】
1.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商贸往来,中国将()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如养蚕、缫丝、()、()、()、灌溉等;将西域的食品带到中国,如葡萄、()、()、()、()、芝麻、无花果等,还将犀牛、()、良马等动物也带回中国;中国的()、()、绘画、雕刻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
2.你觉得本课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课外延伸】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古代丝绸之路
古老的丝绸之路连接着世界的东方与西方,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这里有令后世惊叹的东西方艺术珍宝,凝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发明创造,异彩纷呈、扑朔迷离的古文字,给后世留下了一个个难解的谜团,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探索,去发掘。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延绵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遗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迹,举世闻名的敦煌,神秘的楼兰古国,静静地矗立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传达给人们的却是超越国界和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
丝绸之路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了,她的魅力是永恒的。今天,古老的丝绸之路沿线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各民族风土人情仍然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它是一条无尽的历史长廊,一头系着汉唐盛世,一头连着西方文明;一头系着古长安,一头连着遥远的波斯湾。(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丝绸之路已有()年的历史,它的起点是(),终点是()。“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将古代亚洲、()、()的古文明联系在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比作
(),从中你体会到()。
(2)文中有不少成语,请摘抄下来()()()()(3)用“ ————
”划出这篇短文的中心句。作业布置
1.向父母讲述两国信使交流的故事。2.片断写作练习:我眼中的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1′
2.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3′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5′
二读: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标出。
(1)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2′
(2)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5′
(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15′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6′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9′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8′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4′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学习目标
1.默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
怎样克服的。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3.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重难点
重点:把握主要内容,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冰冻土层、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
难点:修建风火山隧道中的施工困难及科技攻关的方法。教学准备
青藏铁路有关资料图片,西藏风光短片、课件。
自学提纲
1、学生自学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测练习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个别难读的字音是否读准。如械(xiè),不读jiè“狰狞”读准后鼻韵。
2、交流理解的词语。银装素裹、七零八落、杯水车薪、废寝忘食,不翼而飞
3、青藏铁路是一条()的路。因为()
4、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5、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多次在文中出现,起到什么作用? 讨论更正
1、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2、他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地下了高傲的头!”
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作用? 练习设计 【字词荟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__
__
__
__
__
妖 娆
机械
开凿
巍 峨
媒 体
__
__
__
__
__
狰 狞
撕扯
效率
高 傲
威 胁
2.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装()裹
严阵()()
不()而()
始()不()
()()车薪
七零()()
废寝()()
()以继()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什么有关?请你仿写四个这样的四字词语。
劈头盖脸
头痛腿酸()()()()
【句段集锦】 1.扩句。
(1)拦路虎低下了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冰雹砸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朋友们来到了青藏高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
(2)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课文链接】
1.阅读思考: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1)从“确实”这个词我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终于”这个词我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这两段话主要写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觉得本课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歌,回答问题:
天
路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冈/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神鹰
欢聚
酥油茶
(2)你认为这首歌的题目还可以换成 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想对修筑青藏铁路的建设者说些什么?
—————————————————————————————————————————————————————————————————————————————
作业布置
1.看课文插图:这就是2002年10月19日,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胜利贯通时的场景,请大家仔细观察,试着为这张照片写一写解说词.2.实践活动:
课外收集一些西部大开发的有关资料,并与同学交流。以西部大开发为主题,办一份手抄小报。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
石阡县白沙小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优质教案
教师:王忠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一课《草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过程与方法
1、学会并理解文中字词句。
2、通过读议与交流,掌握文章的描写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教学难点
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3、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 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
(二)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
(五)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问记按 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
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可以有三种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可分为3段。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
(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绿毯、勾勒、骏马、奇丽、柔 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景色。疾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涩、鄂温克。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天涯、斜阳。)
三、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2.熟读课文第1段。
第五篇:草原的早晨 教案 小学 语文
草原的早晨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读课文,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3、借助相关材料,知道草原及牧民的概况,有意识的培养此方面的能力。
一、复习生字词
1、出示字:
原 打 新 无 牧 民 处 动
啪 鞭 黎 宁 静 铺 跨 骏
2、出示词:
草原 打破 新绿 无边 牧民 远处 飘动
啪啪 鞭声 黎明 宁静 铺满 跨上 骏马
3、过渡:小朋友把生字词读的真好,这一课我们要来细细地读懂课文,欣赏草原美景。先请小朋友看看黎明前的草原是怎样的?
二、细读课文第一节
1、看图:(画面:黎明前的草原)
⑴ 你们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天上的星星,看到草原很大,看到了„„)
⑵ 你感觉黎明前的草原怎样呢?(很静)
学习词组:宁静的草原
⑶ 听,这是什么声音?(鞭声,马嘶声„„)
⑷ 师述:响亮的鞭子声把本来宁静的草原打破了。
出示句子:“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学生自己练读,再指读)
过渡:鞭声打破草原的宁静,草原醒来了,想仔细地看看草原吗?(想)
2、看图:(画面:突出铺满新绿的草原画面)
⑴ 草原上的草长得怎样?(嫩绿的)
⑵ 草多不多呀?(多,到处都是)⑶ 师述:草原上的草嫩绿嫩绿的,而且到处都是,所以书上说是怎样的草原醒来了?(铺满新绿)
⑷ 出示:“铺满新绿”谁来读好这个词呢?(指读、齐读)
⑸ 出示句子: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谁来读好这句话呢?)
3、把书打开,看书把第一段连起来读。(齐读、指读)
过渡:宁静的草原醒来了,变得热闹起来了,让我们去看看醒来的羊儿好吗?
三、细读第二节
1、看图学习第一句。(画面:羊儿涌向草原的景象)板书:羊儿
⑴ 羊儿是怎么出来的?(有的羊儿跑出来,有的羊儿跳出来,有的挤来挤去,有的„„。)
⑵ 羊儿多不多呀?(多)板书:多
⑶ 出示句子:一只只羊儿涌出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
① 这个句子里哪些词写出很多很多羊挤着跑出来?(学生找“涌出”点出来)
② 谁来读读这个词,让大家感到羊真多。(指读)还有别的词吗?(点出“一只只”)
③ 师述:一只只羊儿睡了一夜又要去吃鲜嫩的草了,心里特别高兴,所以他们是怎么走出来的?(点出“蹦跳着”这个词)
④ 谁来读这个词,让大家感觉到羊太高兴了。(指读)
⑤ 谁来读好这一句话呢?先请你自己练一练,等一会读给大家听。
(自己练读、指读、齐读)
2、看图学习第二句。(画面:牧民们追赶羊群的画面)
⑴ 牧民们是怎么做的?(学生答:牧民们跨上马背,去追赶那些羊群)
⑵ 牧民们上马的动作熟练吗?(熟练)上马走得快吗?(快)
⑶ 请你读读第二节找找哪一句是写牧民们的句子?(学生找句子)
⑷ 出示句子:牧民们跨上骏马,追赶那欢乐的羊群。
⑸ 谁来读读,让大家一听就明白牧民们动作熟练。(指读)
⑹ 请你们看着书把第二段连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练读、指读、齐读)
过渡:近看草原真是热闹啊!现在让我们再来远看草原,看看又是怎样的
四、细读第三节
1、看图:(画面:草原的远景图)
⑴ 你们看看远处有什么呀?(羊儿)
⑵ 师指图述:你们看这儿一群、那儿一群、这边还有一群、那边又是一群,真是一群群。你们看,那些羊儿像什么呀?(羊儿像白云)
2、听,传来了什么声音?(放歌曲,学生回答:是牧民们唱歌的声音)
板书:牧民
3、听着牧羊人的歌声你觉得他们心情怎样?(高兴)为什么?
(羊儿多、羊儿美„„生活幸福)板书:乐
4、谁来读第三段,让大家欣赏草原的美景,分享牧民的喜悦。(指读)
五、总结全文
1、学习了课文现在你觉得草原的早晨怎么样?板书:美
2、小朋友学得真认真,现在请你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读一读,让大家欣赏欣赏。读得好的有奖励。
3、你们读得真好,请你们一起把全文读一遍,好吗?
六、作业练习
1、练习背诵
2、回去读、背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