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让谁先吃好呢》
大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让谁先吃好呢》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按要求进行轻重排序,尝试记录结果,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积极参与排序活动,体验排序中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公开课《让谁先吃好呢》教案吧。
【教材分析】
《让谁先吃好呢》是一个幽默生动、结尾出人意料的绘本故事,将乏味的“排序”完美地蕴藏在美妙的故事里,将绘本与数学知识、生活经验完美地结合起来。所以我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了此次数学活动。在活动设计中,我以“让谁先吃”的故事情境为切入口,利用情境推动幼儿对于高矮、大小和轻重排序经验的不断建构,活动目标在过程中自然展现、层层铺展、一一达成。让幼儿在活动中表达、探索、操作,潜移默化地学习到数学知识,体验排序带来的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2.能按要求进行轻重排序,尝试记录结果。
3.积极参与排序活动,体验排序中的乐趣。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按动物个子高矮、嘴巴大小、耳朵长短、尾巴长短、体重的轻重进行正向、逆向排序,理解逆向排序。
2.难点:在数石头游戏中,比出动物间的轻重关系,并尝试运用“〈、〉、=”号记录操作结果。
【教学方法设计】
每位幼儿一份动物可操作排序材料,体重记录单,教师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辅助教学。
【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
绘本故事书《让谁先吃好呢》,白板课件,设计过程中用到的画面图片和对应点击的小按钮。
【课堂教学用工具和软件】
1.物质准备:活动白板课件,幼儿人手一份记录单、铅笔、橡皮擦和动物排序图片。
2.经验准备:认识跷跷板,知道跷跷板是平的、翘高翘低表示的意思。
【教学实施过程】
一、初步了解动物及桃子的主要特征。
1.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1)师(点击课件):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些动物朋友,看,都有谁呢?数一数,一共有几位?(猴子、长颈鹿、兔子、犀牛、鳄鱼、毛毛虫;6位朋友)
(2)师:这些动物朋友身上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呢?(例如:我们可以叫它长耳朵小兔、大嘴巴鳄鱼、高个子长颈鹿、长尾巴猴子、大肚皮犀牛、小小的毛毛虫)
2.了解桃子的特征。
(1)师(刷出来):咦,他们都在看什么呀?(桃子)
(2)师:看看,这个桃子长得什么样?
(3)师:哇,这样一个爱心形状的、又红又黄的大桃子,看着就很好吃,馋得动物们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可是6个动物1个桃子,让谁先吃好呢?
二、结合故事,引导幼儿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一)按动物高矮、大小、长短排序。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1)师:“按照个子高矮的顺序吃怎么样?”长颈鹿把脖子挺得直直的,先说了一句。那就得先量量看,谁的个子最高了。
(2)师:于是,他们每人都找了一棵大树开始量身高。(点击下一页)请你们仔细的看看,有没有人耍赖皮犯规?(幼儿讲述)
(3)师:对呀,量身高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比,站站直,不能算上耳朵和尾巴。看,他们站好了,谁最高?第二高是谁呢?第三高呢?接下来轮到谁?第五高?最矮的一个是谁呀?(教师在动物的下方写上排名数字)
(4)师:按照个子高矮的排法,最高的是长颈鹿,所以桃子得它先吃。
2.按嘴巴的大小排序。
(1)师:“不行,这么大的桃子,当然得嘴巴最大的先吃了”鳄鱼张着一张大嘴发话了。于是,动物们都张大了自己的嘴巴,请你们看一看、比一比,按照嘴巴大小的顺序,该怎么排呢?
(2)请个别幼儿在白板上操作排序,教师用课件来验证(点击每个动物的嘴巴处就会出现一个个不同颜色、大小的圆,方便拖动比较),并一同小结排序。鳄鱼嘴巴最大,该它先吃,如他愿了!
《大班数学:让谁先吃好呢》白板课教学设计3.按耳朵的长短排序。
(1)师:这时候长耳朵兔子和长尾巴猴子不同意了,它们会说什么呢?
(2)兔子:按耳朵长短排序(幼儿操作材料排序)猴子:按尾巴长短排序请小朋友按照长尾巴猴子的想法(点星星出现尾巴标记),一起来排排尾巴长短的顺序吧!(幼儿说教师拖动动物排序)讲评,师幼一同小结尾巴长短排序按耳朵长短(点花朵出现耳朵标记)来排序的话,该怎么排呢?交待操作要求:老师这儿有一张排序表,红旗是起点,请你们将动物们按照耳朵长短的顺序来整齐地排在黑线上。(幼儿操作)讲评,师幼一同小结耳朵长短排序
三、引导幼儿按动物的轻重进行记录和排序。
1.讨论比重方法。
(1)师:这下大肚皮的犀牛使劲儿的跺着脚,直说:“不行”。它会要求比什么呢?(比比谁最重)你们真的说到它心理去了,它就是要按体重的顺序来排。
(2)师:那体重该怎么称啊?用什么好办法呢?(点出跷跷板)运用跷跷板称重,一头坐小动物,一头放石头。
师:想一想,跷跷板是平的代表什么意思?一样重可以用符号“=”来表示。跷得高的表示重还是轻呢?跷得低呢?如果跷跷板左边重右边轻,可以用“>”来记录,左轻右重用“<”。(课件一一点出,对应记录帮助幼儿理解)
2.(点第一颗星星出现“体重记录表”)教师交待操作要求:为了公平起见,请我们小朋友来做裁判。先看好是哪位小动物在称重,然后数一数跷跷板上石头的数量用数字记录在“石头”下面的格子里,最后看看跷跷板是平的还是翘的,用相应的符号记录在中间。
3.幼儿记录,教师观察指导。
4.交流操作结果,教师记录反馈纠正。
5.引导幼儿一同来看着记录表进行体重的排序。
师:那么我一起来看着这张记录表,给小动物们排排体重吧!(点第二颗星星出现排序图,点第三颗星星消失动物称重图而出现6个动物进行拖拽)(幼儿说,教师排)看来桃子该给最重的犀牛先吃哇。
四、引导幼儿思考逆转排序。
1.(边小结边依次点页面中的小星星图标课件)
师:毛毛虫心想:“比谁最高,长颈鹿是第一名;比谁的嘴巴最大时,鳄鱼是第一名;比耳朵最长、尾巴最长时,兔子和猴子是第一名;比谁最重,犀牛是第一名。它该比什么得第一呢?
2.对呀,为什么不管什么顺序,都要从最大的开始!毛毛虫也想到了,我们可以反过来嘛,要论谁的个子最小,毛毛虫是第一;要论谁的嘴巴最小,毛毛虫也是第一;耳朵最短、尾巴最短、体重最轻,这第一名不都是毛毛虫嘛!大家一致认同了,于是毛毛虫痛快地钻进桃子里先吃了起来。
五、拓展延伸
1.师: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从小排到大、从矮排到高、从短排到长”的情况发生?(排队、坐座位、做操时)
2.师: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比较方法,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列方式。动物们依据自身的特点都找到了第一名的地方,其实在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第一名,请你们回去想想自己在什么方面是最厉害的?
【教学反思】
《让谁先吃好呢?》是一节大班综合活动,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我以为是一节礼仪活动,当看到活动简案后,发现这是一节和数学有关的活动。
一、活动选材贴近生活、设计层层递进
该活动选材来自一个绘本,主要讲述一群小动物为了吃一个桃子,进行不同形式的比较,因为绘本中的小动物都是幼儿熟悉的,所以通过观察,幼儿能快速的发现每个小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师能有效的抓住绘本中的信息,让幼儿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特长,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该活动中教师精心设计每个环节,各个环节都能有效的挖掘绘本中的价值,活动环节层层递进,先从图片中找出6位动物朋友,然后让幼儿去观察动物的主要特征,为下面动物进行比较做了很好的铺,然后依据动物的目光引出了桃子。在动物朋友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比较时,教师引导幼儿用各种方法根据动物的特征排序,发现无论怎么比毛毛虫都是第一名,于是毛毛虫品尝到了桃子,最后引导幼儿有好东西要和同伴共同分享。
二、教师教态亲切自然、提问简短有效
执教该活动的是一位从教2年的教师,从活动中不难发现该教师教育基本功扎实,能对幼儿进行善引、善导,而且教态亲切、自然,能和幼儿有效的互动。在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特征时教师能用各种动作进行简单的提示,并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说一说。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提问和总结)都是简短有效的,教师能根据绘本内容用简短的语言进行提问,并针对幼儿的各种回答教师能用简短总结,而不是重复幼儿的回答,这一点很好。
整个活动是以综合活动进行展示,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偏向以数学,通过聆听本活动,让我发现绘本的不同形式的展现,绘本不一定是语言活动的专属,主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细心观察,便能发掘绘本中更多的价值。
本文扩展阅读:吃,汉语一级字,读作chī,最早见于战国文字。《说文》:“吃,言蹇难也。”本义是口吃,即说话结结巴巴不流利;字或作“㰟”,《说文·欠部》:“㰟,一曰口不便言。”引申指行动迟缓艰难。
第二篇:大班数学活动:让谁先吃好呢?
大班数学活动:让谁先吃好呢
执教人:轻工幼儿园李芸
活动目标:
1、探索同样的东西根据不同的特征可以排出不同的结果。
2、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3、产生对数学排序活动的兴趣,体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幼儿操作材料、排序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的形式,引出活动。
师:你们吃过水果吗?我们来玩一个猜谜语的游戏吧。谜底也是水果哦。谜面:胖娃娃,没手脚,红尖嘴儿一身毛,背上浅浅一道沟,肚里血红好味道。(出示课件:谜底)
师:这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让人看了就想尝尝?你们想尝尝吗?
师:有一群动物朋友也很想尝尝这个桃子,让我们看看它们是谁?(出示课件)要求:将动物的特征和动物名称一起说出来。
二、根据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1、从动物的特征,讨论排序的要求。
师:这群动物都想先吃这个桃子,可让谁先吃好呢?“按照个子的顺序吃怎么样?长颈鹿把脖子挺得直直的,先说了一句:那就得先量量谁的个子最高。”
师:如果你是其它动物,你愿意以这样的顺序来吃吗?(幼儿回答)是呀,其它动物都有自己的想法,你们猜猜,它们会想要按照什么顺序来吃呢?
出示课件(讲述排序的要求)
师:既然大家都知道动物们的想法,那就请小朋友们帮它们按照各自的想法进行排序。教师讲述操作要求,幼儿分组操作。
2、幼儿出示自己的操作材料,讲述自己排序的理由
幼儿边讲述,边出示课件。
兔子耳朵、猴子尾巴的长短,嘴巴的大小,让幼儿集体进行讲述。
个子排序中,提问:为什么它们排的顺序和你们排的不一样啊?
体重排序中,提问:同样是两块石头,你怎么知道谁重谁轻的?
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和问题进行讲解。
3、分享桃子。
出示毛毛虫,师:这个时候一点也不起眼的毛毛虫大喊一声:为什么不管什么顺序,都要从最大的开始?要比体重,从轻到重,我第一;比个子,从矮到高,我第一;比嘴巴,从小到大,我还是第一;要说耳朵、尾巴,从短到长,我还是第一名!
师:你们觉得毛毛虫说得对吗?(幼儿讨论)看来毛毛虫说的很有道理。他一边说着,一边“嗖”的一下钻进大桃子的肚子里。美美的吃了一口后,大声的呼喊着:朋友们,这个桃子真的很美味,一起来尝尝吧。6只小动物一起分享着又大又红又香的桃子。
你们看,同样的六只动物,根据不同的特征,都排出了不同的结果,你还有其他办法来给他们排序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有趣的关于排序的现象,只要认真观察,你也可以把这些现象编成有趣的故事,讲给你们的好朋友听。
第三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让谁先吃好呢?》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让谁先吃好呢?》
设计意图:
在本次活动中,我以“让谁先吃好呢”的故事情景为切入口,推动幼儿对于排序经验的递进建构。在开始部分,让幼儿拿出动物卡片按从高到矮、从长到短、从重到轻给五个动物排序,这是动作水平的排序;然后,通过让幼儿观察排序图,从毛毛虫的角度用语言表述出从矮到高、从短到长、从轻到重的排序.这是表象水平的排序;最后,让幼儿找出自己能得第一的优势(这需要幼儿调动自己所有的排序经验,并在头脑中自如地进行逆向思维,才能很快找出让自己先吃到“桃子”的“长处”),此环节的设置意在发展幼儿感知事物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帮助幼儿逐步进行抽象水平的思考,最终达到摆脱具体事物、在抽象层次上学习数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
1.尝试按多种特征给动物进行正逆排序。
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感受排序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课件“让谁先吃好呢”,小动物卡片每人—套。
教学过程:
一、初步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1.引出话题。
师:看,这是一个又大又香的桃子。你们想吃吗?
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也想吃。看看是哪些动物,请你们来说一说。
2.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师:你们看,这是长耳朵的小兔,还有什么样的小动物呢?(幼儿用“xx样的xx”的句式说一说小动物的特征。)
师:数一数,一共有几位朋友?(五位朋友。)
(析:教师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动物的最明显特征和名称,使幼儿对这五种动物的重要特征有了清晰的认识,为接下来按多种特征排序做了有效的铺垫。)
二、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1.按动物的高矮、长短等排序。
师:五个小动物都想先吃到桃子。让谁先吃好呢?它们决定来比一比。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师:长颈鹿把脖子挺得高高的。你们猜,它会说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先吃到桃子?
幼:长颈鹿想比谁最高。
(析:一个“猜”字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了幼儿。)
师:不错,长颈鹿就是要比身高。(教师点击课件:长颈鹿说:“比比谁最高,谁就先吃桃子。”)
师:你们看出来了吗?谁最高?请你们比比小动物个子的高矮,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给小动物排排队。(幼儿用图片操作。)
师(出示排序图,如图1):你们看,小动物是怎样排队的?你排对了吗?是怎么排的?
(析:让幼儿在操作后说出排序的方法,能帮助幼儿内化排序知识。)
(教师点击课件:“看见了吧?看见了吧?我的个子最高,桃子就该我先吃!”长颈鹿把脖子伸得长长的,准备去咬那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可是一个反对的声音响了起来。是谁呢?)
(2)按耳朵的长短排序。
(教师点击课件:“这么做不行!”长耳朵兔子竖着耳朵跑过来。)
师:猜猜看,兔子会说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先吃到桃子?(比比谁的耳朵最长,谁就先吃桃子!)
师:那就比比,看看到底谁的耳朵最长吧。请你们比比小动物耳朵的长短,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给小动物排排队。(幼儿用图片操作。)
(析:幼儿必须排除动物大小的干扰,才能正确地按耳朵的长短排序。)
师(出示排序图,如图2):你们看,小动物是怎样排队的?你排对了吗?
(教师点击课件:“看,还是我的耳朵最长吧,桃子就该我先吃!”小兔子说道。)
师:小兔子吃到桃子了吗?有没有其他动物反对呢?我们来看看。
(3)按尾巴的长短排序。
(教师点击课件:“这样也不对!”小猴子倒挂在树上,大喊了一声。)
师:猜猜看,猴子会说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先吃到桃子?(比比谁的尾巴最长,谁就先吃桃子!)
师:请你们比比小动物尾巴的长短,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给小动物排排队。(幼儿用图片操作。)
师(出示排序图,如图3):你们看,小动物是怎样排队的?你排对了吗?
(教师点击课件:“我的尾巴最长,桃子就该我先吃!”猴子说道。)
(析:幼儿在猜想一操作一验证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按动物特征排序的方法,更体验到了学习数学要有严谨的态度。)
2.按动物的轻重排序。
师:猴子有没有吃到桃子呢?我们来看看。
(教师点击课件:“不行!”大肚皮的犀牛使劲儿地跺着脚说。)
师:刚才,长颈鹿要求比个子的高矮,兔子和猴子分别要求比耳朵和尾巴的长短,这一次大肚皮的犀牛会要求比什么呢?它会怎么说?(比比谁最重,谁就先吃桃子!)
(幼儿操作图片,按从重到轻排序。)
师(出示排序图,如图4):看看,小动物是怎么排队的?你排对了吗?
(教师点击课件:“看,最重的是我吧!所以这个桃子应该我先吃。”犀牛朝着大桃子的方向哐哐哐地走了过去……)
3.按动物的高矮、大小、长短、轻重进行新一轮的排序。
(教师点击课件:“不行!”这时,一点也不起眼的毛毛虫大喊一声。)
师:毛毛虫那么小,它会想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得第一呢?
师(出示前面4张排序图):这些图中,小动物在比什么?是谁想的办法?按照什么顺序排队的?(帮助幼儿回忆4个动物排序的方法。)毛毛虫也想先吃到桃子,它会和别的动物比什么才能得第一呢?你们想想看。
(析:排序图的出现使幼儿在回忆从高到矮、从长到短、从重到轻排序的基础上,想到了毛毛虫可以从矮到高、从短到长、从轻到重排序,让自己得第一,从而化解了逆向排序这一难点。)
师:你们想出了不少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毛毛虫想的办法和你们一不一样。
(教师点击课件,如图5:毛毛虫说:“要比谁的个子最小,我是第一名;要比谁的耳朵最短,我也是第一名;要比谁的尾巴最短,我又是第一名;要比谁的体重最轻,第一名的还是我!我得了四个第一,所以,这个桃子就应该我先吃!”)
师:毛毛虫得了几个第一?是怎么比的?
师(小结):小动物们为了得第一想尽了办法,拿自己的长处比。聪明的毛毛虫只是改变了比较的方法,按照从矮到高、从短到长、从轻到重的顺序比,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三、品尝桃子
师(点击课件):毛毛虫得了4个第一,它一边说着,一边钻进了大桃子的肚子里,美美地品尝着,边吃边说:“朋友们,一起来吃吧,桃子真好吃呀!”5个小动物一起分享着又大又红的桃子。
师(小结):只要我们认真观察,肯动脑筋,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列比较方式。不仅可以从高到矮、从长到短、从重到轻排,还可以反过来从矮到高、从短到长、从轻到重排,这样遇到问题时我们解决的办法就会多一些。
四、拓展活动
师:你们想不想学学小动物比一比?请同桌的5个小朋友为一组,假设每组有一个桃子,想一想你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得第一,先吃到桃子。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让谁先吃好呢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让谁先吃好呢
设计意图:
在本次活动中,我以“让谁先吃好呢”的故事情景为切入口,推动幼儿对于排序经验的递进建构。在开始部分,让幼儿拿出动物卡片按从高到矮、从长到短、从重到轻给五个动物排序,这是动作水平的排序;然后,通过让幼儿观察排序图,从毛毛虫的角度用语言表述出从矮到高、从短到长、从轻到重的排序.这是表象水平的排序;最后,让幼儿找出自己能得第一的优势(这需要幼儿调动自己所有的排序经验,并在头脑中自如地进行逆向思维,才能很快找出让自己先吃到“桃子”的“长处”),此环节的设置意在发展幼儿感知事物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帮助幼儿逐步进行抽象水平的思考,最终达到摆脱具体事物、在抽象层次上学习数学的目标。
目标:
1.尝试按多种特征给动物进行正逆排序。
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感受排序活动的乐趣。
准备:
课件“让谁先吃好呢”,小动物卡片每人—套。
过程:
一、初步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1.引出话题。
师:看,这是一个又大又香的桃子。你们想吃吗?
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也想吃。看看是哪些动物,请你们来说一说。
2.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师:你们看,这是长耳朵的小兔,还有什么样的小动物呢?(幼儿用“xx样的xx”的句式说一说小动物的特征。)
师:数一数,一共有几位朋友?(五位朋友。)
(析:教师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动物的最明显特征和名称,使幼儿对这五种动物的重要特征有了清晰的认识,为接下来按多种特征排序做了有效的铺垫。)
二、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1.按动物的高矮、长短等排序。
师:五个小动物都想先吃到桃子。让谁先吃好呢?它们决定来比一比。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师:长颈鹿把脖子挺得高高的。你们猜,它会说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先吃到桃子?
幼:长颈鹿想比谁最高。
(析:一个“猜”字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了幼儿。)
师:不错,长颈鹿就是要比身高。(教师点击课件:长颈鹿说:“比比谁最高,谁就先吃桃子。”)
师:你们看出来了吗?谁最高?请你们比比小动物个子的高矮,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给小动物排排队。(幼儿用图片操作。)
师(出示排序图,如图1):你们看,小动物是怎样排队的?你排对了吗?是怎么排的?
(析:让幼儿在操作后说出排序的方法,能帮助幼儿内化排序知识。)
(教师点击课件:“看见了吧?看见了吧?我的个子最高,桃子就该我先吃!”长颈鹿把脖子伸得长长的,准备去咬那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可是一个反对的声音响了起来。是谁呢?)
(2)按耳朵的长短排序。
(教师点击课件:“这么做不行!”长耳朵兔子竖着耳朵跑过来。)
师:猜猜看,兔子会说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先吃到桃子?(比比谁的耳朵最长,谁就先吃桃子!)
师:那就比比,看看到底谁的耳朵最长吧。请你们比比小动物耳朵的长短,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给小动物排排队。(幼儿用图片操作。)
(析:幼儿必须排除动物大小的干扰,才能正确地按耳朵的长短排序。)
师(出示排序图,如图2):你们看,小动物是怎样排队的?你排对了吗?
(教师点击课件:“看,还是我的耳朵最长吧,桃子就该我先吃!”小兔子说道。)
师:小兔子吃到桃子了吗?有没有其他动物反对呢?我们来看看。
(3)按尾巴的长短排序。
(教师点击课件:“这样也不对!”小猴子倒挂在树上,大喊了一声。)
师:猜猜看,猴子会说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先吃到桃子?(比比谁的尾巴最长,谁就先吃桃子!)
师:请你们比比小动物尾巴的长短,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给小动物排排队。(幼儿用图片操作。)
师(出示排序图,如图3):你们看,小动物是怎样排队的?你排对了吗?
(教师点击课件:“我的尾巴最长,桃子就该我先吃!”猴子说道。)
(析:幼儿在猜想一操作一验证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按动物特征排序的方法,更体验到了学习数学要有严谨的态度。)
2.按动物的轻重排序。
师:猴子有没有吃到桃子呢?我们来看看。
(教师点击课件:“不行!”大肚皮的犀牛使劲儿地跺着脚说。)
师:刚才,长颈鹿要求比个子的高矮,兔子和猴子分别要求比耳朵和尾巴的长短,这一次大肚皮的犀牛会要求比什么呢?它会怎么说?(比比谁最重,谁就先吃桃子!)
(幼儿操作图片,按从重到轻排序。)
师(出示排序图,如图4):看看,小动物是怎么排队的?你排对了吗?
(教师点击课件:“看,最重的是我吧!所以这个桃子应该我先吃。”犀牛朝着大桃子的方向哐哐哐地走了过去„„)
3.按动物的高矮、大小、长短、轻重进行新一轮的排序。
(教师点击课件:“不行!”这时,一点也不起眼的毛毛虫大喊一声。)
师:毛毛虫那么小,它会想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得第一呢?
师(出示前面4张排序图):这些图中,小动物在比什么?是谁想的办法?按照什么顺序排队的?(帮助幼儿回忆4个动物排序的方法。)毛毛虫也想先吃到桃子,它会和别的动物比什么才能得第一呢?你们想想看。
(析:排序图的出现使幼儿在回忆从高到矮、从长到短、从重到轻排序的基础上,想到了毛毛虫可以从矮到高、从短到长、从轻到重排序,让自己得第一,从而化解了逆向排序这一难点。)
师:你们想出了不少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毛毛虫想的办法和你们一不一样。
(教师点击课件,如图5:毛毛虫说:“要比谁的个子最小,我是第一名;要比谁的耳朵最短,我也是第一名;要比谁的尾巴最短,我又是第一名;要比谁的体重最轻,第一名的还是我!我得了四个第一,所以,这个桃子就应该我先吃!”)
师:毛毛虫得了几个第一?是怎么比的?
师(小结):小动物们为了得第一想尽了办法,拿自己的长处比。聪明的毛毛虫只是改变了比较的方法,按照从矮到高、从短到长、从轻到重的顺序比,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三、品尝桃子
师(点击课件):毛毛虫得了4个第一,它一边说着,一边钻进了大桃子的肚子里,美美地品尝着,边吃边说:“朋友们,一起来吃吧,桃子真好吃呀!”5个小动物一起分享着又大又红的桃子。
师(小结):只要我们认真观察,肯动脑筋,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列比较方式。不仅可以从高到矮、从长到短、从重到轻排,还可以反过来从矮到高、从短到长、从轻到重排,这样遇到问题时我们解决的办法就会多一些。
四、拓展活动
师:你们想不想学学小动物比一比?请同桌的5个小朋友为一组,假设每组有一个桃子,想一想你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得第一,先吃到桃子。
(析:在数学学习中,幼儿需要不断地操作和应用,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比什么才能让自己先吃到桃子”的问题,使幼儿在应用中内化了正逆排序的经验。)
第五篇:让谁先吃好呢教案
大班数学绘本活动《让谁先吃好呢》
设计意图
数学绘本《让谁先吃好呢?》主要讲述了小动物们为能第一个吃到桃子而想出了很多的办法来排队的故事。在感受幽默有趣情节的同时,我们会发现绘本中蕴含了许多的数学知识,例如测量、体积与重量等等,但这些内容又有一根主线贯穿着,就是“排序”。孩子们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动物们身体特征上的差异(高低、轻重、长短、大小不同),比较后又会出现很多不同的排队顺序。同时运用绘本的中心转折点(毛毛虫),让幼儿了解排序方向的可逆性,学习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促进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
活动重点:能在观察比较中理解小动物们的各种排序方法,并按比较结果给它们排排队。
活动难点:理解毛毛虫胜利的原因,知道排序方向的可逆性。
一、活动目标:
1.欣赏数学绘本,在观察比较中发现物体的差异,学习按一定的次序排序。
2.感受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感知排序方法的多样性,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绘本PPT、动物卡、磁性小黑板。
经验准备:活动前对测量身高、体重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三、活动过程:
(一)情境讲述,引出课题。
1.介绍六种小动物,讲述故事开头:小动物们发现了大桃子,都想先吃,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
2.启发引导幼儿发现比较的方法。
(二)通过绘本中的情节发展,让孩子们观察、比较,得出多种排列顺序。
1.长颈鹿建议按个子的顺序来吃,从高到矮排好队。个子的高矮可以怎么量?测量时要注意什么?观察动物们的测量情况,教师用动物卡示范排序。
2.犀牛建议按体重的顺序来吃,体重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称?观察动物们用的称重方法,比较轻重并请2-3个幼儿用动物卡排排队。
3.猜测鳄鱼会想要比什么?(比谁的嘴巴大),按嘴巴的大小来排队顺序是怎么样的?请1-2位幼儿用动物卡在黑板上排排队。
5.猴子与兔子又会想什么办法使自己得第一?(猜测验证)
(三)运用绘本的中心转折点,引导幼儿发现排序方向的可逆性。
1.毛毛虫总是最后一名,不能第一个吃到桃子,谁有好办法能帮助它?
2.结果毛毛虫是怎么说的,你们觉得有没道理?
3.讲述绘本的结尾。
(四)经验梳理:原来我们按物品特征差异排队的时候,可以按两个方向排:从高到矮、从矮到高;从胖到瘦、从瘦到胖;还有?(大—小、厚—薄、轻—重)。鼓励幼儿将排序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