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社会教案《有朋友真好》及教学反思
中班上学期社会教案《有朋友真好》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懂得朋友间应互相关心、帮助,感受、理解故事角色间真挚的友情,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社会《有朋友真好》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感受、理解故事角色间真挚的友情。
2、懂得朋友间应互相关心、帮助。
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青蛙、癞蛤蟆的布绒玩具或自制指偶。
活动过程:
1、青蛙和癞蛤蟆真要好。
——请幼儿完整倾听一遍故事。
——生日那天晚上,癞蛤蟆为什么着急?它担心什么?
——再次请幼儿完整倾听一遍故事。
——癞蛤蟆准备好长绳子、提灯、平底锅,想去干什么?
——青蛙为什么来迟了?它为什么要送癞蛤蟆一个台钟?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青蛙和癞蛤蟆是一对好朋友?
2、学学青蛙与癞蛤蟆的对话。
——出示青蛙、癞蛤蟆的布绒玩具或自制指偶,引导幼儿思考:癞蛤蟆看到青蛙来了心情怎样?该怎样表现?
——教师左手操作“青蛙”,右手操作“癞蛤蟆”,表现癞蛤蟆连珠炮似的发问过程,引导幼儿体验癞蛤蟆焦急、关切的心情。
——教师扮演癞蛤蟆,幼儿扮青蛙,学学它们的对话。
3、有朋友真好。
——癞蛤蟆看到好朋友青蛙没来,十分担心,青蛙是为了给好朋友准备生日礼物而迟到的,它俩互相关心,真是一对好朋友。
——有朋友真好,你有好朋友吗?
——有的小朋友暂时没有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呢?
活动建议:
1、生日那天,癞蛤蟆不见朋友青蛙前来,心中涌现出一连串可怕的遐想,它准备去救助青蛙。作品对癞蛤蟆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和动作描写得十分细腻,真切地传达了它们之间纯洁、真挚的友情,质朴但具有感染力。2.该活动可重点引导幼儿了解故事角色的思想、情感。从而对自己的交往行为产生影响。
附:有朋友真好
生日那天晚上,癞蛤蟆烧了很多很多好吃的菜,还准备了蛋糕。他说:“青蛙还没有来。”
他看看钟,钟上的针不动,这才想起钟已经坏了。他开了门望着外面,天已经暗下来了,看不见青蛙。
“等得我真心急。”癞蛤蟆说,“青蛙会不会遇到了可怕的事情?会不会跌进一个深深的窟窿里,出不来了?如果真是这样,我就永远看不到他了!”
癞蛤蟆第二次开门,仍旧没看见青蛙。他说:“青蛙会不会在树林里迷路了?他是不是着凉,淋湿了,饿坏了?他会不会让大野兽抓住,给大野兽的尖牙齿吃掉了?”他大哭起来,“我的好朋友永远不会和我在一起过生日了!”
癞蛤蟆在地窖里找了一根长绳子,说:“我用它把青蛙从窟窿里救出来。”他又在阁楼里找到一盏提灯,说:“青蛙看见灯,就能够走出树林了。”他又在厨房里找到一只长柄平底锅,说:“我要用它来打那只大野兽,把它的尖牙齿全部打下来。”癞蛤蟆拿着绳子、提灯、平底锅,大声喊着:“青蛙,不要急,我来帮助你了!”癞蛤蟆跑出房子,咦,前面就是青蛙。青蛙说:“癞蛤蟆,你好!我来迟了,很抱歉!我是在给你准备礼物。”癞蛤蟆问:“你没有跌进深深的窟窿里吗?”青蛙回答:“没有。”癞蛤蟆又问:“你没有在树林里迷路?”青蛙回答:“没有。”癞蛤蟆又问:“你没有被一只大野兽吃掉吗?”青蛙回答:“没有,完全没有。”癞蛤蟆说:“哈哈,和你一块儿过生日多么愉快啊!”癞蛤蟆打开青蛙的礼物,是一只美丽的新台钟。两个好朋友坐在火炉旁边,一起吃蛋糕。
教学反思:
从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孩子为主体,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准确地掌握知识。带领幼儿游戏时,要顾及到绝大多数的孩子,将个别示范与分组游戏、集体游戏相结合,可以根据幼儿的课堂情况不断地变换游戏形式,从而提高每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本文扩展阅读:朋友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在任意条件下,双方的认知在一定层面上关联在一起,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双方的心理认知、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的人。朋友之间可喻为雨中的伞、指路的灯。双方心理契合更为深刻时,可称之为知己。
第二篇:中班社会教案 有朋友真好
有朋友真好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自我意识较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同时,家长往往重视孩子智力的培养,而忽视对孩子的交往能力的发展。导致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许多幼儿就遇到了同伴关系的强有力挑战。因此我班开展“有朋友真好”的主题活动目的就是为了有意识的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品质。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向家长说明开展此主题的目的、意义与方法,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做到家园教育同步。活动过程中,重点指导家长让幼儿积极参与交往、学会交往,在交往中理解自己与集体、与别人的关系,从小养成热爱集体、关心别人的良好品质。
活动一:
一、活动内容:我有好朋友了
二、活动目标:
1、在老师、家长的引导和帮助下自己寻找好朋友,学习初步的交往。
2、感受到有朋友的乐趣。
3、向老师、家长和同伴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三、活动准备:
1、取得家长的配合,引导幼儿与家附近的小朋友做朋友,并拍下与好朋友的合影照片。
2、布置用于贴合影照片的专栏。
3、《找朋友》的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四、指导要点:
1、放《找朋友》的音乐,让幼儿自己寻找和选择好朋友。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及合影照片,鼓励幼儿尽量多的向他人介绍。
3、将“好朋友”的合影照片布置在专栏里。
4、与好朋友一起表演一个节目。
活动二:
一、活动内容:打电话
二、活动目标:
1、给好朋友打电话,告诉好朋友自己最愉快的事,体会与人分享快乐的幸福。
2、给老师打电话祝贺新年,初步学习使用礼节性的交往语言。
三、活动准备:
1、鼓励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带幼儿外出游玩,以丰富幼儿的交谈内容。
2、学习打电话的方法。
3、与好朋友互换号码。
四、指导要点:
1、教师与幼儿进行“打电话”的情景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给幼儿一些礼节性的礼貌用语“你好”、“节日好”、“再见”。
3、幼儿给好朋友打电话,与好朋友分享自己最愉快的事。
4、幼儿给老师打电话,和老师互祝新年。
5、争取家长的支持,督促幼儿打电话。
活动三:
一、活动内容:好朋友生日会
二、活动目标:
1、在邀请朋友一起过生日的过程中,学习自主的安排活动内容。
2、在实践中学习交往的技能。
三、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进行生日环境布置、音乐磁带、录音机、照相机。
四、指导要点:
1、幼儿邀请朋友一起过生日。
2、幼儿自主安排活动内容,教师、家长适当参与指导。
(1)点蜡烛、唱生日歌、分蛋糕、与朋友一起分享。
(2)朋友们给过生日的幼儿表演节目,说祝贺的话。
(3)拍照留念,随音乐舞蹈,增加气氛。
就幼儿礼貌,友好、合作等方面,对幼儿的行为予以评价。
搬礼物
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
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抗挫能力和创新精神,我设计了这节中班社会综合活动。这次活动以幼儿最感兴趣的礼物为刺激源,以探索和了解搬运礼物的各种方法和策略,提高创新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力图使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发现问题、主动参与、探索实践、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且体验挫折及战胜困难所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收获。
活动目标:
1、探索和尝试搬礼物的各种方法和策略。
2、提高创新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玩具
若干,工具材料若干:小推车、塑料袋、塑料筐等,小山羊布偶
活动过程:
1、谈话:、“前几天,我们小朋友过了一个自己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啊?开心吗?在‘六一’节那天你们肯定收到了许多的礼物,告诉老师你收到了什么礼物,好吗?(幼儿回答)小朋友收到的礼物可真多啊!今天,邵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客人,小朋友你们看,是谁啊?
2、进入情境:教师出示木偶,由小山羊告诉幼儿礼物在哪里
小山羊:“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礼物,这些礼物被我藏在森林里的大树后面,如果你们能想办法一次把他们都搬完,这些礼物就送给你们玩了!”
3、师幼共同尝试搬礼物
《1》找寻礼物
《2》看看有些什么?
《3》幼儿尝试一次将礼物全搬走
4、请出小山羊,对幼儿的表现予以评价
《1》先请幼儿将自己搬来的礼物放在椅子前
《2》幼儿介绍搬运方法和策略(对活动中使用的工具材料,运用的各种方法有创新表现的幼儿予以表扬,对幼儿的合作行为给予肯定)
《3》小山羊结合“一次全搬完‘这一规则要求决定是否将玩具送给大家
《4》教师鼓励幼儿再争取一次机会,不怕失败。
5、师幼共同讨论第一次未成功的原因
6、再次尝试搬礼物
《1》运回礼物
《2》再次尝试
7、归纳总结经验,体验成功
《1》
小山羊再次评价,决定是否将礼物送给幼儿
A请幼儿归纳方法
B再次按“一次都搬完”的要求衡量,决定是否送给幼儿
《2》
与现实生活联系,迁移经验:
“今天小朋友在搬玩具的时候时使用了很多巧妙的方法,终于成功了,如果你们以后遇到了什
么困难也不要怕,只要开动脑筋,你一定会成功的。”
《3》
体验成功的快乐
感谢小山羊,大家一起高高兴兴的把礼物搬回教室。
活动反思:
1、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浓厚,主动参与的愿望强烈,玩具作为活动的刺激源,的确起到了恰当的作用。
2、整个活动过多的强调了礼物,而没有很好的让幼儿探索搬运方法,体验到一文档仅供参考
种合作精神。
团体合作要求太高,可降低为分组合作
第三篇:语言活动《有朋友真好》中班
语言活动《有朋友真好》活动反思(5月)
中 二 班
语言活动是所有集体活动的基础,因为语言活动需要老师对提出的问题深思熟虑,同时教学现场对孩子的回答和问题给出恰如其分的反馈,因此,上好语言课是我这学期重点要学习和反思的。
语言活动中,以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是比较能吸引孩子兴趣的,但其实故事性的语言活动又容易使孩子囿于故事的情节,而老师的提问也容易仅仅停留在对故事内容的回忆上,或者从故事中生硬地拉出一些大道理。那这样的语言活动肯定是不能体现孩子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往往老师的故事讲完,也意味着很多孩子这节课已经上完了。
在这节课上,老师给孩子的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故事,要听完这样一个长故事,首先就考验了孩子集中注意力长度。活动开始少不了要问一些问题,以帮助孩子们熟悉故事总结出关键要素,问题的给出是有层次的,先问故事中给出现成答案的,再问需要孩子从故事中提炼和理解的;先问“什么”,再问“为什么”。
在语言活动还有一个要素,就是材料的出示是不是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这次故事中的两个主角一个是青蛙一个是蛤蟆,正巧,前几天我们学过折纸青蛙,于是,在这次语言活动。我分别用绿色纸和黄色纸折了青蛙和蛤蟆,在老师左手操作青蛙,右手操作蛤蟆,表演蛤蟆连珠炮似的发问过程时,孩子们显然被吸引住了。这也为孩子课后的自我表演提供了可能,往往一些课后表演不能进行,正是幼儿无法得到表演需要的材料的缘故。但这次表演所需要的材料幼儿可以自己制作,这也给幼儿一个复习折青蛙的机会。
在提问与老师的片段表演过后,孩子其实已经按捺不住了,老师此时也应该给他们一个动一动的机会了。事实上,在之前的两个环节,老师要引导幼儿感受蛤蟆焦急、关切的心情,了解故事角色的思想,从而对自己的交往行为产生影响,还需要孩子在表演时,自己细细品味。
在幼儿表演环节,老师重点指导小演员要表演出蛤蟆焦急的模样,从而让孩子感受关心朋友的感觉,但幼儿觉得表现着急的神态很好玩,都大笑不止,这与老师的目标是相悖的,所以老师便对小演员说:你表演得不好,别人一点都不为你着急,反而觉得好笑,要让观众感觉到你真的在为朋友担心。于是我又请了其他的幼儿来表演,这次笑的人少了,孩子们开始关注演员要表演的感情。
总的来说,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但如何将孩子在故事中得到的启发幻化到自己的行动中,这还需要老师在以后的点点滴滴中追加强化。
2011.5
第四篇:中班语言活动设计——有朋友真好
目标
1.感受、理解故事角色间真挚的友情。
2.懂得朋友间应互相关心、帮助。
准备
青蛙、癞蛤蟆的布绒玩具或自制指偶。
过程
1.青蛙和癞蛤蟆真要好。
——请幼儿完整倾听一遍故事。
——生日那天晚上,癞蛤蟆为什么着急?它担心什么? ——再次请幼儿完整倾听一遍故事。
——癞蛤蟆准备好长绳子、提灯、平底锅,想去干什么? ——青蛙为什么来迟了?它为什么要送癞蛤蟆一个台钟?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青蛙和癞蛤蟆是一对好朋友? 2.学学青蛙与癞蛤蟆的对话。
——出示青蛙、癞蛤蟆的布绒玩具或自制指偶,引导幼儿思考:癞蛤蟆看到青蛙来了心情怎样?该怎样表现? ——教师左手操作“青蛙”,右手操作“癞蛤蟆”,表现癞蛤蟆连珠炮似的发问过程,引导幼儿体验癞蛤蟆焦急、关切的心情。
——教师扮演癞蛤蟆,幼儿扮青蛙,学学它们的对话。
3.有朋友真好。
——癞蛤蟆看到好朋友青蛙没来,十分担心,青蛙是为了给好朋友准备
生日礼物而迟到的,它俩互相关心,真是一对好朋友。
——有朋友真好,你有好朋友吗? ——有的小朋友暂时没有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呢? 建议
1.生日那天,癞蛤蟆不见朋友青蛙前来,心中涌现出一连串可怕的遐想,它准备去救助青蛙。作品对癞蛤蟆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和动作描写得十分细腻,真切地传达了它们之间纯洁、真挚的友情,质朴但具有感染力。
2.该活动可重点引导幼儿了解故事角色的思想、情感。从而对自己的交往行为产生影响。
附:有朋友真好
生日那天晚上,癞蛤蟆烧了很多很多好吃的菜,还准备了蛋糕。他说:“青蛙还没有来。”
他看看钟,钟上的针不动,这才想起钟已经坏了。他开了门望着外面,天已经暗下来了,看不见青蛙。
“等得我真心急。”癞蛤蟆说,“青蛙会不会遇到了可怕的事情?会不会跌进一个深深的窟窿里,出不来了?如果真是这样,我就永远看不到他了!”
癞蛤蟆第二次开门,仍旧没看见青蛙。他说:“青蛙会不会在树林里迷路了?他是不是着凉,淋湿了,饿坏了?他会不会让大野兽抓住,给大野兽的尖牙齿吃掉了?”他大哭起来,“我的好朋友永远不会和我在一起过生日了!”
癞蛤蟆在地窖里找了一根长绳子,说:“我用它把青蛙从窟窿里救出来。”
他又在阁楼里找到一盏提灯,说:“青蛙看见灯,就能够走出树林了。”
他又在厨房里找到一只长柄平底锅,说:“我要用它来打那只大野兽,把它的尖牙齿全部打下来。”
癞蛤蟆拿着绳子、提灯、平底锅,大声喊着:“青蛙,不要急,我来帮助你了!”
癞蛤蟆跑出房子,咦,前面就是青蛙。
青蛙说:“癞蛤蟆,你好!我来迟了,很抱歉!我是在给你准备礼物。”
癞蛤蟆问:“你没有跌进深深的窟窿里吗?”
青蛙回答:“没有。”
癞蛤蟆又问:“你没有在树林里迷路?”
青蛙回答:“没有。”
癞蛤蟆又问:“你没有被一只大野兽吃掉吗?”
青蛙回答:“没有,完全没有。”
癞蛤蟆说:“哈哈,和你一块儿过生日多么愉快啊!”
癞蛤蟆打开青蛙的礼物,是一只美丽的新台钟。
两个好朋友坐在火炉旁边,一起吃蛋糕。
第五篇:朋友真好教案及反思
小班数学:朋友你好
执教者:周萍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5以内两组物品数量的多少,学习用去1添1的方法使两组物品一样多。
2.愿意探究,能仔细观察,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小鸡、虫子图片各5张,4只小兔、5根胡萝卜 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3页。活动过程:
(一)找朋友
1.你有朋友吗?找到喜欢的朋友多么快乐,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幼儿与教师边唱“找呀找,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边拍手边找朋友。
2.你找到朋友了吗?找到朋友就拉好小手。教师与幼儿一起检查是不是人人都找到朋友了。
3.请4个男孩子和5个女孩子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戏,要求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手拉手。
4.男孩、女孩都找到自己的朋友了吗?你发现了什么?
5.怎样使男孩和女孩一样多?如果是女孩子多了怎么办?引导幼儿用添上一个男孩或减去一个女孩的方法解决。
(二)请朋友吃点心
1.小青蛙要请小鸡一家来做客,它准备了小鸡爱吃的虫子。出示图片5只小鸡、4条虫子图片一一对应排列,引导幼儿进行比较。
2.小青蛙准备的虫子正好是每只小鸡一条吗?引导幼儿观察虫子和小鸡是否一一对应,然后引导幼儿用添上一条虫子的办法使虫子和小鸡一样多。
3.出示4只小兔、5根胡萝卜,引导幼儿用减去一根胡萝卜的办法使小兔与胡萝卜一样多。
(三)朋友对对碰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第13页,请幼儿说说小猪和小猫买了什么东西,哪些东西经常一起使用(如铅笔与书包都是学校用品,总是在一起)。2.小猪和小猫去商场买了五次东西,请你比一比每次谁买的得多,谁买得少。3.观察左右两边的物品数量是否一致,再选择相同粘纸贴上,使两边物品的数量一样多。
4.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使小猪和小猫买的东西一样多。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主要从找朋友、请朋友吃点心、朋友对对碰三个环节来帮助幼儿了解添1减1的概念,但在教学环节设计中我发现对于添1的教学较多而减1较少。幼儿对于添1的概念的掌握可以再进一步延伸。如第一环节的找朋友游戏发现有些多余可以去掉,而是在第二环节请朋友吃点心中可以通过不同的疏密摆放、点数等方式让幼儿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和对比多少,多几个,需要添加几个,也在 操作中让幼儿学习从左往右数数,学习目测。减1概念可以放在下一个课时,这样整个活动的难度将相对减少,幼儿也便于清楚掌握添1概念,课时也不至于延长。